时间:2023-03-13 11:07:23
导语:在插花艺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汉魏六朝宗教花初起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佛教的传入在某种程度上给当时的人们以精神的寄托之外,同时也产生了中国传统插花的雏形——佛教插花。佛门称花为“华”,花、华不二,献于佛菩萨前的称为“献花”,“借花献佛”一词就源于此,散布坛场四周的称“散华”。佛教的十供养像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其中又以香和花最为普遍。在坛场的供桌上,花更是重要的供品之一。佛经里有许多与花相关的典故和用语,如拈花微笑、天女散花、花开见佛、舌灿莲花、花果自成、花开莲现、九品莲花、百鸟衔花、梦幻空华、镜花水月、莲华藏世界等,都使花的精神更加提升。
另外,在东汉最初的佛教造像艺术中,如江苏连云港市孔望山的东汉佛教造像已出现了用莲花供佛的图像,在佛像之旁,一名高鼻深目的胡人右手执一枝三瓣莲花,用以供佛。东汉的康孟祥译的《修行本起经》中写道,“须臾佛到,知童子心时,有一女持瓶盛花,佛度光明,彻照花瓶,变为琉璃……”。从中可以看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扎根的同时,佛教插花也传入了中国。佛教徒多在佛像前供花,或是在佛像出巡、佛经的讲授会堂上供花,主要有3种形式的供花:散花、皿花、瓶花。散花,就是用银线穿各色珠子以及莲花瓣、花形剪纸等,于佛像出巡或佛经讲堂时散下,以助其盛。东晋高僧法显在其《佛国记》中记载佛像出巡时:“门楼上夫人采女遥散众华,纷纷而下”。后秦的鸠摩罗什译的《金刚经》亦有“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以诸华(花)香而散其处”。故而在佛画中多见飞天散花的形象,多源于此。皿花,是一种盆碗状的器皿内放置花朵、花瓣,供于佛像前。瓶花,是以宝瓶插上莲花,供养佛像,多喜用玻璃制宝瓶,象征光明、清净。在北魏时代的龙门石窟浮雕中,有一幅宾阳中洞的石浮雕画——《帝后礼佛图》,极为著名。此图表现北魏皇室成员拜佛之情景。其中一名贵族妇女,手执花束,以一枝盛开的莲花为主,两边各衬一枝比主花低的莲雷、莲蓬,比例恰当,十分美观,表现了当时插花供佛的情形。
南北朝时,以贮水容器插贮切花已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王子懋为其母求平安,献花供佛,众僧将所献的莲花插于铜罂之中,以水浸其根,使花不萎衰。《南齐书》记载:“沙门于殿前诵经,武帝为感,梦见优悬钵花于经案。宣旨使御府为铜花,插御床四角”。以铜为花,无萎谢之忧,插于床边,象征对佛教之信奉。汉魏六朝时期,道教插花艺术也已有雏形。在早期的道教仪式中,就有以花果祭神的习俗,并用大量的实有或幻想的花果代表着长生、成仙等愿望,这些成为道教插花的基础。早期的道教盛行神仙说,在汉代的画像石艺术中,多有西王母等神仙的画像石。西王母身边常有仙人随侍,手执嘉禾、灵芝,西王母本人手执嘉禾,如山东仓山县城前村画像。在当时,道教把西王母敬为善良的女神,故而以嘉禾、灵芝相伴。又如《拾遗记》,记有青莲、素荷、冰荷等仙境之花。在佛教和道教的双重影响下,汉魏六朝时期的插花的类型主要以宗教插花为主,其特点是追求清静恬淡,庄严肃穆。花材也多以与宗教有关的莲、灵芝、果实类等为主。
2隋唐的院体花在宫中流行
隋唐时期,国力昌盛,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园艺技术的进步,为赏花、插花的广泛流行提供了物质基础。隋唐时,思想界实行三教并尊,宗教哲学进入全盛时期。当时,佛教中的禅宗盛行,禅宗六祖慧能,主张以顿悟之法领悟佛家真理。他喜爱梅花,所过之处常插梅花作为标志。隐含着佛理之喻,对后世禅家起到肇始之功。唐代卢愣迦绘的《六尊者图》中有缸插牡丹,为禅家花较早的图画记载。在举世闻名的敦煌佛教壁画中,绘着人们去拜佛时多执花枝或皿花供佛。在许多窟中绘有的手执托盘的飞天,凌空飞起,正是佛家皿花的写照。在《西游记》中描绘的观世音菩萨就有手托宝瓶中插柳枝的造型。另外,在佛家的讲经法会上,也设有瓶花为装饰。一幅绘有唐代高僧玄奘讲经的《玄奘讲学图》上,绘有两瓶莲花,花叶相称,成对装饰于讲经堂前,瓶中花型对成,组织严谨,以正中一高枝为主,两边各配对成的花枝。道教以崇尚长生、成仙,多吟诵使人长寿的松、枸杞等植物,以表心意。至于《八十七神仙卷》中诸位神仙手持的盘花、瓶花更是丰富的插花艺术资料。哲学上的兼容,促使了思想的一致,同时,隋唐时期,国家大一同,社会、政局较为稳定,呈现繁荣的景象。这种繁荣也影响着艺术领域,雍容华贵的气质、大气自由的精神贯穿于唐代的插花中。再加上盛唐时期,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为唐代插花艺术提供了发展的涨力。在这种背景下,唐代的插花艺术更加注重形式美。盛唐主导“势壮为美”,“文质彬彬”、“尽善尽美”,在花材的选取上,讲究雍容华贵的气质,主要以花形硕大的牡丹、芍药为主,此外,还经常选用一些富含吉祥的花材,如用梅、竹、松、柏、山茶、水仙、瑞香、月季、天竺、剑兰等十种花材,寓意“十全十美”。在插花的花型上也是以富贵壮丽的风格为主,故此时期的主要类型为宫体花,亦称院体花。宫体花,主要流行于隋唐时期的宫廷中,花材以牡丹、芍药为主,体现富丽之感。此花形体硕壮,色彩艳丽,花枝繁盛,结构严谨,装饰味浓,充满宫廷煊赫堂皇的气势,庄严大方。此种花型要求衬托平衡,避免过疏过密,花枝长度约为花器高度加半径之和。
3宋元理念花、心象花并蒂争辉
宋元时期,中国插花进入了普及时期。宋时,国力已不如唐时强盛,但毕竟结束了五代的割据局面,经济文化更加进步。花卉如牡丹、菊等品种进一步丰富,而其观赏更具多样性。插花艺术因而得以继续发展。元代继承宋代插花之余绪,也显得绚丽多彩。宋代提倡理性,三教合一发展到了宋代被统称为理学。理学是以宋儒论学多言天地万物之理而命名的,其中以朱程理学为代表。强调理高于一切,认为应存天理,灭人欲,极为重视道德思想;更进一步提倡阴阳互变,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观,要求人们静观万物,从中体会到时光变迁,宇宙奥秘。理学又是北宋以后政治经济发展的表现,宋代的社会动荡不定,许多文人士流为避现实多退隐于山水之间,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间,以表心意。正如周敦颐的学生程颢诗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对花开花落等景象更为敏感。因而,宋代花卉艺术更深入地倾注入作者的思想,表达着作者的高尚品德。宋代插花比之唐代插花更显得意味深长。理性内涵加清丽外形,具有清纯美丽的形态。宋代的社会比不上唐代的博大气概,文人不再狂放,而是内敛;不再激情汹涌,而是冷静地思考。宋朝的时代精神就是清雅、隽秀之气质。这种气质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细描绘,以花抒写理性的主流。所以,在插花构图中,讲究线条美,常以梅花、腊梅等枝条来插制。这与唐代喜用牡丹的富丽不同。司马光《独乐园记》记述了他迁居洛阳后,难与时人相同而独居独乐园读书游赏的情趣。文中还记载了许多花卉,在其中独自逍遥“迁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事。……”从这里可以看出,宋代的儒士总是把哲思与花木、与大自然相联系。所以,文人义士常以花材影射人格,在花材的选取上喜用松、竹、梅、柏、兰、桂、山茶、水仙等寓意深刻的花材,表达人生抱负、理想等。表现在插花花型上,就是理性内涵加上清丽的外形,自有纯美的意境,因而,宋代的插花花型以理念花为主。理念花以瓶花为多,以理为表,以意为理,或解说教义,或阐述教理,或影射人格,或嘲讽时政。花材多用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素雅者。结构以清为精神之所在,以疏为意念之依归,注重枝叶的线条美。
元朝的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中后期,极为注重吸收以儒学为主的思想文化,继承了宋代的理学思想。与此同时,在艺术领域也继承了宋代的绪统,尤其是花卉文化继承宋代之风流,同时又具有时代特色。元朝实行的种族歧视制度,使汉族文人受到元统治者的歧视,落魄不得意,多追求闲适自在,不屑为官。所以,元代的艺术中有这种闲散、淡雅的味道。另外,还受到文人画和花鸟画的影响,插花多为借花消愁或表达个人心中的追求,花材多以梅、竹、菊、兰等名花表现文人清雅、闲韵、伤逝等情感,从而出现了“心象花”。心象花,为文人借花消愁以舒心中积郁所做,作品偏于狂怪孤傲,或荒寒冷僻,表现出浪漫、无拘无束、轻巧秀丽和潇洒,表达个人内在之冥想。花型不定,多种多样,花器也古里精怪,瓶花吊花不一,纯属作者心里的表达,他人不易领会其中之含义。这种花型与院体花恰恰相反,常人多不采用。
4明清新理念花、文人花、写景花和象形花竞相峥嵘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萌芽的壮大,花卉商业生产盛行,插花也向市民普及。在思想领域,明代的王守仁继承发扬了宋陆九渊开创的心学思想,完成了心学体系。明中期以后,心学几乎取代朱程理学,在思想领域影响颇大。心学认为,“心外无物,无外无理”,“身之主率便是心,心之本体便是理,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外无物”。认为“心”与“物”二合一,不可分离。虽然这是一种主观唯心学说,但也表现出当时的文士更注重于自我性灵的发展。将自我与宇宙万物结合起来,寄托着心性于山水花卉等事物之间,驾御着宇宙事物自由地观照、思考自然与人生。诗人、花艺家袁宏道便以此为依据,提倡在文章中抒发真形,不加矫饰。他的《瓶史》写及插花,构图、造型上也崇尚天然美、纯真美,远离名利等污浊之物。这些思潮,都继承了老庄的哲学,又有时代之特征。明清时期的陈腐礼教,森严的等级关系,腐败的朝政,都促使这种思潮出现,产生了抵御黑暗的力量。而严重的思想扼制,没有言论自由的大环境,又是不堪忍受的,这更促使人们转向自然,更加爱花,以花为伴侣,抒发真情,隐逸于其间。如明代的高启《寻胡隐者》诗:“渡水复渡水,看花复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有如清代诗人龚自珍著名的《病梅馆》一文借用当时的人不爱自然之梅,偏爱病态的梅花,映射封建阶级严酷的思想遏制。所以,在花材的选取方面,注重木本花材的折取,例如,松、柏、杉、柳、枫等情趣木本,还有一些寓意深刻的花材,如,“岁寒三友”、“四君子”等,主要目的是借花草抒情,影射人格,以寄心意。插花名家高濂、张谦德、袁宏道、陈氵昊子等无不如此。在这种背景下,明清时期出现了4种插花的花型,主要是新理念花、文人花、写景花以及象形花,贯穿于明清时期的插花艺术发展中,而这4种花型又不是相续发展,而是交错于其中的。新理念花盛行于明初,此类花型为院体花和理念花结合之产物。结构以中立型为骨干,花材有10余种,以瓶花为主,花器比例为二比一,有高大壮丽之特色。文人花,主要指文人人格花。文人插花不重排场,不为祈福,主要讲求情趣。所用的花器较为朴实,花材则以色彩素雅的“四君子”、“岁寒三友”等为主,借花明志抒情。并注重陈设环境的衬托,使作品清雅脱俗。写景花,模仿盆景表现手法,描写赞美自然景观,诸如深山幽谷、小溪池畔、庭院一角等,达到具备风情雨露,精妙入神的境界,以盘花为多。在色彩选择上,多采用绿色、棕色系统之色彩,如深绿、浅绿、棕色、黄色、白色等。写景花仿照盆景之手法,但取材与盆景不同,花器用水盘、平盘、平板等,花材则可采用松、柏、杉、柳、枫,或梅、竹、桃、梨、樱等树枝,以及枯干、树根、苔木、苔藤、苔石等,再配以山野花草点缀,必能表达出山野景况,通过插花艺术这一巧妙的手法,“取得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效果”,可以解说教意,影射人格,借境抒怀,或狂热潇洒,或孤僻冷漠。象形花,源于花材与古董的自然结合,以干材或疏果的外形和色泽为造型基础,进行设计布置,根据时令、场所、个人爱好、时代特征进行创作,往往籍著作者的想象,利用点、线、面、块的组合,予以技巧的运用。象形花名目繁多,应用极广,有的以花头编扎而成,有的以常绿花、叶绑扎制作,有的利用瓜果、食物雕塑成形。形状有鸟、兽、鱼、虫、人物、亭台等。花材多用、月季、桂花、黄杨、雀梅、山茶、石榴、葛藤等。
一、插画概述
插画与图案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图案产生开始,就为插画艺术提供了创作的依据。插画具有一定的审美性,能起到沟通和交流的作用。现代艺术家将一些生活现实以插画的形式进行展现,从而将插画的装饰作用发挥出来。
( 一) 插画的概念
所谓插画艺术,按照学术界的观点,就是附在书刊中的图画形式,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属于艺术设计的范畴。从目前的画面创作来说,插画有的是用插页的形式穿插在书本中间,也有的直接是以插画的形式穿插在文字中间,借助插画艺术,可以更好地呈现故事情节,起到丰富故事情节的作用。
( 二) 插画的特点
一般说来,插画往往是被应用在书籍或者漫画中,用于解说故事情节的内容。因此,插画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的特点。
1. 具有阐述故事情节的功能
插画是借助画面表现的方式进行相关内容的阐述,所以,插画艺术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画面感。在插画设计过程中,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故事情节的阐述。在进行插画画面创作的过程中,故事情节展现是插画创作的主要特点,借助故事情节的融入,能够更好地实现插画艺术创作的目的。
2. 具有一定的思想表现和感染力
插画艺术发展到今天,不仅仅是文字的陪衬,同时也是一种思想的表达,一种艺术感染力的呈现。插画也成为一种多元化的艺术发展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不同的行业和领域,通过插画能够更好地进行视觉艺术的表达。一个故事、一段心情在文字的表达下,虽能带给人一种遐想,但是总归是凭空想象,配合上相应的插画就能使文字的意境更具感染力。
二、插画艺术中线的应用表现
在进行插画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线条是插画的基本构成要素,线条具有丰富的美感,线条有曲直方圆、有疏密浓淡,是一种强烈的形式美,对插画艺术的呈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线条能使画面的节奏更为明显,在线条的带动下,画面的韵律感能赋予作品更丰富的层次,也能使作品的情感表达更为流畅与细腻。
( 一) 以线条为表现的黑白艺术
在插画创作的过程中,无论是从书籍,还是从漫画书上,可以看到,很多插画作品的创作都是借助线条来进行画面呈现的。这也充分印证了线条对于插画艺术创作的重要意义。在知名的插画艺术创作家比亚兹莱的作品中,线条是主要的表现方式,所呈现的画面是用线条勾勒出的黑白世界。通过黑白线条,将线条的装饰作用进行了完美的发挥。比亚兹莱的插画创作多数都是以此表达意境。《思考的男人》的画面中,其用黑白的线条描绘出一个思考的男人画面。用简单的黑白线条来进行男人脸部线条的勾勒,同时借助线条的美感来塑造男人思考时的表情。通过这种独特的插画创作,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感。
事实上,对于插画艺术的创作来说,其本身是一种绘画,但与此同时也是一种故事的讲述。简单线条的使用,使画面充满了故事性和情趣性。作品中的头发就没有运用太多的绘画技巧,只是利用黑白线条的优美,表现画面人物的头发,把头发的轻柔、层次都简洁地呈现出来,作品看上去似乎有些单调,但细细品味一下,令人充满了想象,这正是线条艺术的魅力所在。对于插画作品的创作来说,其创作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进行文字的解读和阐述。而黑白线条所表现的世界往往能够营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 二) 富有想象力的画面表达
在插画艺术创作中,许多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都会借助想象力的发挥进行作品画面意境的营造。无论是从作品的造型设计,还是画面的张力呈现方面,都有着十分夸张的表现。而在进行插画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这种富有想象力的画面表达也是一种独有魅力,使作品充满了神秘的情愫。
(三) 不同线条的结合运用
在进行线条的运用表达方面,方式是十分多样的。《花》就使用了不同线条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画面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将画面的质感体现出来,但无论借助怎样的线条表达方式,其最终的目的都在于更好地进行画面的呈现。借助画面的呈现,促使画面的表达充满艺术情境,也能够让读者通过画面的展示对文字内容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所以,在进行插画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线条应用的最终
(四) 利用线条的夸张和变形表达
夸张和变形是视觉表达艺术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夸张是把物体的特征加以强化和突出,夸张和变形的直接结果是使物体的视觉效果非常强烈。夸张和变形的基础就是要有想象力,一切夸张变形的最终结果是要美,要有艺术的感染效果,插画在进行变形夸张时要有目标和重点,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事物的本质,画面的张力才会展开,物体的艺术冲击力就鲜明地表现出来。我国变形夸张的典型代表画家是卢延光艺术大师。卢延光的插画作品中人物在造型上不仅线条流畅,夸张的造型使画面显得大气磅礴,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现代插画艺术中的许多创作也参考了这种艺术手法,《少女》就把人物的头发进行了夸张和变形,这也是作品的重点,流畅的线条使主体人物看起来优美丰富,作者利用线条的变化把头发的层次表达得丰富蓬松,在头发里还穿插出一些叶子和花朵,人物在丰富的夸张的线条装饰下,展现出春天的气息。头发利用复杂交错的叶子和树枝进行点缀,不仅把画面的视觉效果加以强化,作品的构图也变得丰满起来,这就是线描的魅力。
三、插画艺术线条应用的不足与建议
在插画创作的过程中,线条的应用对于画面的艺术情境的营造,以及故事情节的展现是有着
无可置疑的推动意义的。借助线条,可以更好地提升画面的艺术表现,使画面的故事情节展现更为丰富。但从目前我国在插画创作上的表现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画面的塑造过程中,对线条的不合理应用,导致画面效果过于凌乱,读者在浏览画面的过程中不得其意。还有一些作品的构图较为简单,缺少创意,画面缺少内涵和意境。为了更好地提升插画艺术中线条的运用成效,在插画创作的过程中要充分明确艺术创作的目的,同时从艺术需求的视角出发,合理借助不同的线条来表达画面内容。
( 一) 加强艺术熏陶
艺术修养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借助艺术的熏陶促使自己能够对插画艺术,对插画中线条的应用有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同时在插画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从艺术的视角出发,巧妙运用线条塑造插画画面情境。因此,作为艺术创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艺术修养,才能更好地提高审美能力,从而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气息。
( 二) 灵活掌握线的使用
对于插画艺术的创作来说,并非是越多的线条越好,而是应该借助灵活的线条使用,对整个插画艺术创作的画面进行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知表达。比如,在进行小女孩的创作过程中,线条的应用应该是灵活的,富有青春动力的。而在一些老年人的画面创作过程中,则可以通过一些浓重的线条去进行老年人厚重的表达。所以,在线条使用的过程中,要依据插画的故事情节和意境灵活巧妙地运用,利用线条将画面的质感、美感等表现出来。
( 三) 借助灵感创作插画
比亚兹莱在插画创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固定地受到某种约束和规则。所以,在比亚兹莱的许多作品创作过程中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对于插画艺术的创作来说,通过灵感的激发来巧妙使用线条也是提升插画画面意境的有效方式。
1在特殊节日中的应用
民间剪纸艺术中最常用的纸张颜色是红色,这种颜色自有的热烈、喜庆的含义,加上剪纸作品所展现的具体形象,使剪纸艺术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形式。如今,很多针对传统节日所设计的插画作品,大量地应用民间剪纸艺术,以剪纸艺术团作为插画的背景,来凸显传统节日的民族气息。例如在春节的时候,插画中经常出现贴窗花的画面,这实际上就是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应用;在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时候,大量插画都以红灯笼剪纸作为背景来烘托节日气氛等。
2在突出插画风格方面的应用
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固有的传统艺术,无论是西方,还是日本和韩国这些流行插画的国家,都没有这样历史悠久的剪纸艺术。许多插画都以中国风为基调,但在形象设计、技法应用方面却流露出日韩风格,受到欣赏者的质疑,但是,一旦在插画中应用剪纸艺术元素,无疑就标示了插画的“中国风”风格,欣赏者对插画作品的认同度会大大提升。
3在插画细节诠释方面的应用
插画艺术设计中的人物形象受日韩画风影响,在细节方面多有雷同,而剪纸的应用,则可以对插画的细节进行特殊的诠释。在刻画人物时,使用可爱的人影形态,没有脸部表情,胖胖的身体,小小的四肢,简单的红白相间颜色。它的意义在于,它是每一个普通的、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的影子,不一定要有漂亮的脸孔,不一定要有魔鬼的身材,而喜庆的胖胖身体中一定装着一颗满满幸福的心。这就是民间剪纸艺术的神奇力量之所在,它可以用简单的图案创造出生动、丰富的形态,而对于这些图案进行一定的提炼与变形,能够创造出了千百个不同的形态,每个形态的气质、精神,都能够得到完美的诠释。
二民间剪纸艺术对插画的实际作用
1为现代插画艺术添加审美价值
现代插画艺术被应用在图书出版、广告设计、会展布置等方方面面,如此广泛的应用使得插画艺术的审美价值变得不稳定,插画艺术价值的范畴始终难以确定。而民间剪纸艺术在插画艺术中的运用,却使得插画艺术的审美价值稳定下来,一旦有剪纸元素的出现,插画从整体气质上就显得传统并且具有亲和力,应用的限定性就更强,审美价值也就从简单的装饰品成为烘托气氛的必需品。
2对传统艺术的继承
人类制作某种图案为某种文化目的服务,而当这种图案长期代表特定的意义之后,它就具有了这种特殊的含义,人们随意使用它的自由就会受到其背后意义的限制。剪纸艺术以简约的符号为表象,表示着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在插画艺术中使用剪纸艺术,使得插画也具有这样的艺术意义,这实际上就是插画艺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