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师德结课总结

时间:2023-03-14 14:48:30

导语:在师德结课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师德结课总结

第1篇

一、负责制定降低院内感染的各种措施和制度,并检查督促贯彻落实。

二、在院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院内感染的监测和控制,以提高医疗质量。

三、对全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避免对病叫和带菌者使用不敏感的药物。

四、负责检查各科室消毒措施的落实情况,特别是抓好预防性消毒、经常性消毒和终未消毒。检查消毒效果,解决消毒过程中的问题。

五、掌握院内感染的监测、控制动态,经常分析监控情况。有计划地开展院内感染流行病学的分析,查明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第2篇

在骨科实习的一个月里,大大小小的手术经历了二十多个,值过三个夜班,一个周末白班。可以说,通过这些手术以及术后的处理,使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有技术上的,还有人文关怀上的。在这短短的30天里,痛苦与快乐并存。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身体上的劳累——在创伤骨科的手术中,有很多是四肢的骨折,而在四肢骨折中,下肢的骨折尤其多见。骨折按照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按照骨折部位是否有骨折断端暴露于外界而将骨折分为闭合骨折和开放骨折,其中开放骨折必须进行手术复位,而闭合骨折可根据手法复位的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切开复位。当一个下肢骨折确定要进行手术切开复位,那么在手术之前都要将整个创肢消毒。消毒的过程是这样的,先用2%的碘酒消毒,再用75%的酒精脱碘。病人平是躺在手术台上的,当我们消过腿的正面及侧面之后,你就会发现问题,腿与手术台接触的部分如何消毒?对,你的想法完全正确——把腿抬高,消毒后面就可以了,但事情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和轻松。很多人以为只需要抬一下腿嘛,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当腿骨断开之后,断端会变成一把极其锋利的刀,如果我们单纯的抬高患肢,在重力作用下,骨折错开的角度越大,周围血管神经损伤的几率就越大,所以,我们不能只抬高患肢,还要沿力线的方向牵引患肢。有句话说的好,胳膊拧不过大腿,当你一边抬高患肢一边向外牵引它,并且要保证你的身体不碰到手术台的情况下保持5分钟,你会发现你的胳膊在颤抖,呼吸在加快,看到好多金色的小星星,你会后悔早上没多吃一点早餐。呵呵,是不是有点痛苦啊?

手术室里的无菌观念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而且手术室里的护士又是极其严格的,稍有不遵守无菌规范的动作就会立刻招致她们的不满,很多实习医生因此挨过不少骂,而我则因为在模拟手术室和见习时受过严格的训练,所以在手术室里极少看过她们的脸色,并且基于我的表现很专业,她们不知不觉中已经不再把我当成一个学生,而是当成一个标准的手术医生来对待。

我的优秀表现自然也让我们手术小组的李正维教授看在眼里,所以他对我也特别放心,有些活也放心让我去做。最让我兴奋的是一次股骨干手术,他主刀,一共上台了5个人,他,他手下的住院医生,进修医生,还有一个他的研究生,还有我,论资排辈我最小,但就在这台手术上,我完成了自己首次表演。当时的情况是,骨折部位已切开,骨折对位良好,李教授将钢板架好,当他打完第一个骨钉之后,对我说,小杨,来,你来打。我当时很兴奋。在那三个大夫羡慕的目光的注视下,我手持电钻,稳稳的将钻头打进股骨内,随后用钢钉固定,手法很好,教授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对我是极大的鼓励。手术后在更衣室里,李正维教授表示,希望我做一名骨科医生。得到这位全国知名骨科专家的期望与鼓励,我感觉自己的目标更加明确。

第3篇

(一)七年级开展了以“童年岁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采访、调查、对比、制作“童年岁月卡”、成果汇报等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到自己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而这份幸福是父母等人用血汗换来的。从而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二)5月10日是母亲节,为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我校以母亲节为契机,开展了以“母爱无疆——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全校型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走进父母、主题征文、致母亲一封信、我为母亲做件事、主题汇报演出等五个阶段的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爱父母、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付出,还让学生收集、利用信息能力、规划意识、动手动脑能力、创新精神等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更使学生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让他们通过自主实践获得知识的学科,是一个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扬个性,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他们已由衷地爱上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说到要上综合实践课,大家都乐了……这些都让我感到欣慰。

二、点滴经验

在专家们的多次专业引领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成长着,下面是我这学期来认为比较有成效的几点做法:

1、以前在写活动方案时我只写出活动总目标,没有再细化到每节课的目标,这样导致老师上课时目标不够明确,上课内容较零散,没有突破重难点。发现这个问题后,这学期每节课上课前我都在总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更具体的备课,对每节课的活动目标、学生主要活动、教师指导要点等方面进行认真的考虑,并书写在笔记本上,也因为我这样做所以觉得现在每节课上起来更顺手了,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了,学生也能在每节课都能有所获。

2、以前我常常有个困惑就是如何知道学生在课外的活动情况,这学期来我认真地指导孩子们写好“活动记录”“信息卡“考察记录”等,在上课前我都先把孩子们的这些作业收上来批改,从作业中我们就可以较好地了解孩子们的活动情况,那么就有利于我们在上课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指导。

三、我的困惑

学生的作业经常要催怎么办?

虽然在课堂上自认为已经把作业布置得再清楚了,也多次强调要按时完成,可每次去收作业都让我大失所望,孩子们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一催再催,虽然我也采用批评加激励措施,可每次仍有不少同学没完成,有时去催作业,其他老师常会说:“语数作业能保证完成就不错了!”我也无奈地笑笑,孩子们可能也是这种想法吧!可技能科的作业不完成老师就更难上课了。这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今后思路

回顾这一学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有喜有忧,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今后,我将扬长避短,继续努力做好以下方面:

第4篇

今年是我毕业的一年,我在xx职业护理学院里学习了几年的时间,如今终于是要迈入职场生涯了。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和同学来到了xx市人民医院担任护理岗位,而我被分入了儿科。儿科对于我们护理人员来说,也算是最不受欢迎的一个岗位。还在学校里时候,就有前辈说,最好是不要去儿科,因为非常的辛苦,我也没想到自己会如此的“幸运”。不过既来之则安之,我在这段试用期里还是安安本本的进行着各项工作,因为在学校里的学习的很不错,所在工作中也没有犯什么错误。下面是我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

儿科的护理工作,几乎是每天都要给各类生病的孩子们打针,吊点滴。年幼或是年长的孩子都比较配合工作。年幼的孩子,还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生病的时候就这么安安静静的睡着,我们也不想惊扰孩子,小心翼翼的给他打针。因为小孩子的血管较薄,但脂肪比较厚,所以我们是很少在手上打针的,一般都是选择脚部打针。用松紧带绑住脚脖子,然后用医用棉签摸上碘酒进行消毒处理,再轻轻的扎针下去。有时候孩子会觉得有些难受而皱皱眉头,但还是继续安稳的睡着,而有些孩子还是醒着的,一般这时候,孩子的母亲都会用手遮这孩子的眼睛,不让他看,就像是一只小鸵鸟一样。一些年长的孩子在打针的时候,会故作坚强,紧紧的盯着我们把针扎在胳膊上,或是打点滴的时候看着我们把针手背的血管里,然后用这有些颤抖的声音问“打,打完了吧?”我有时候都会忍不住笑,然后回答“打完了哟,小朋友真厉害。”

最让我头疼的是那些三岁四岁的孩子,这些孩子精力又很旺盛,即便是生病了也是非常的跳脱,我们在给他们打针时候,总是扭来扭去的,我们也不好下手,孩子不停下来,我们也没办法给他们打针,有时候不得不靠孩子父母哄好孩子,让他们安稳下来。然后在他们撅着嘴,眼角挂着泪水的不屈的表情里,完成我们的工作。

学医辛苦,工作起来更辛苦,春夏交际的时候,最容易生病感冒了,我们儿科几乎是从早忙到晚,没有一点时间休息,我也是能理解前辈对我说的话的意思了。但是我也并不后悔来到儿科,因为帮助这些年幼的孩子,还给他们健康的身体,这就足够了。

第5篇

关键词:自动情绪调节;启动;个体差异

分类号:B842

1 引言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无意识地改变情绪的强弱或是方向。比如,当你上班等待公交车超过20分钟,目睹公路上车流行进缓慢,此时你可能不会长吁短叹、顿足捶胸以排解心中的焦灼,而是关注周边的人或物。这时你会感到焦灼的情绪减弱了很多。在此过程中,你并没有特意告诉自己“现在我情绪焦灼,我要把注意转到其他事物上”,而是无意识地减弱了情绪发生的强度。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自动情绪调节。

自动情绪调节(Automatic Emotion Regulation,AER)无需意识决定、注意加工及有意控制,经过目标驱动对情绪各方面进行变换,即自动情绪调节是通过对目标的自动追求来改变情绪(Mauss,Bunge,&Gross,2007)。自动情绪调节包括两个先后的过程,自动激活调节目标过程和对情绪的改变过程(Mauss,Bunge,et al.,2007),它们有效且高效地改变情绪状态、促发个体的正性注意偏向、使行为指向于调节并提升心理弹性(Coifman,Bonarmo, Ray, & Gross, 2007; Bonanno, 2005;Bonarmo, Keltner, Holen, & Horowitz, 1995; Bonanno,Znoj,Siddique,& Horowitz,1999;Isaacowitz,Wadlinger, Goren, & Wilson, 2006a, 2006b; Mather &Carstensen,2003)。自动情绪调节无需意识努力即能改变情绪发生过程;且与有意情绪调节相比,自动情绪调节更频繁地发生在现实中,对个体的认知加工和社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而,近年来其已成为情绪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临床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实验室研究希望能够对自动情绪调节进行有效的操纵以检验情绪改变的过程和效果,然而该领域对自动情绪调节的操纵方法尚存疑惑(Gyurak,Gross,&Etkin,2011)。目前,研究者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来完成操纵:一方面通过情绪调节内隐联结测验、静息态额叶偏侧化测量、情绪调节倾向问卷等方法寻找被试在自动情绪调节倾向上存在的差异,并且假设被试在面对情绪时激活相应的调节方式(Mauss,Evers,Wilhelm,&Gross,2006;Drabant,Mcrae,Manuck,Hariri,&Gross,2009;Jackson et al.,2003);另一方面试图借助启动任务激活被试与启动刺激相关的调节倾向,例如使用句子整理任务、激发极端情绪等任务(Bargh,Gollwitzer,Lee-Chai,Bamdollar,&Trotschel, 2001; DeWall et al., 2011; Vogt, Lozo,Koster,&De Houwer,2011)。两类方法或关注个体间自动情绪调节的差异,或操纵个体内自动情绪调节的变化。然而,我们尚未厘清这些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地测量无意识情绪调节。

本文将对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中自动情绪调节研究使用的操纵方法进行述评,通过分析不同操纵方法关注的调节过程及其有效性,论证自动情绪调节的可操纵性,并为后继研究能够有效地操纵自动情绪调节提供方法层面的支持。

2 寻找自动激活的个体差异研究

自动情绪调节与有意情绪调节最明显的差异在于是否自动地产生调节。有意识、按照指令进行的调节,属于有意情绪调节,无意识、无需指令的调节则属于自动情绪调节(Koole&Rothermund,2011)。因而,关注自动情绪调节的研究一直在寻找能够使被试在不被施加有意调节指导语的条件下自动改变情绪的操纵方法。

为验证自动情绪调节能够有效改变个体情绪体验、行为反应及生理状况,有研究者检验了激活自动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Mauss et al.,2006;Drabant et al.,2009;Jackson et al.,2003),使用的方法聚焦于自我报告、内隐联结测验和神经测量三方面。

2.1 使用自我报告测量自动情绪调节

有研究提示,使用情绪调节问卷fGrOSS&John,2003)将被试按其重评维度得分分组,分析情绪任务中的被试间差异,能够检验自动进行的重评效果(Drabant et al.,2009)。例如,Drabant等(2009)请健康女性在完成情绪调节方式问卷测查之后接受功能性核磁共振仪器扫描。扫描时,被试需要从屏幕下部呈现的两个情绪面孔中进行选择,判断哪个面孔与屏幕上部呈现的情绪面孔表情一致。结果发现,被试在问卷的重评维度得分越高,在匹配负性表情时杏仁核活动越弱,前额叶和顶叶活动越强(Drabant et al.,2009)。Drabant等人(2009)假设情绪相关任务中的被试间差异是由不同的自动情绪调节引发的。情绪调节问卷测查被试常用的情绪调节方式,而被试面对情绪时会自动激活常用的调节方式(Bargh&Chartrand,1999),并且实验中研究者未要求被试执行情绪调节,也未对被试进行情绪调节的训练,因而,可以认为该研究中脑区激活的变化是由被试自动激活的重评引发的(Drabant et al.,2009)。

2.2 借助情绪调节内隐联结测验操纵自动情绪

调节

有研究表明,使用情绪调节内隐联结测验(Emotion Regulation-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ER-IAT)能够有效操纵自动情绪调节。对情绪调节的内隐态度能够在情绪发生时自动激活相应的调节目标(情绪控制或情绪发泄),并启动与目标相联结的调节过程(Custers&Aarts,2005;Aarts&Dijksterhuis,2000)。一方面,有研究对被试在情绪体验、行为反应和生理状况上的个体差异与其自动情绪调节倾向进行相关分析;另一方面,有研究按照被试在测验中情绪控制维度上的得分将被试分为自动控制组和自动发泄组,使用方差分析来检验不同组被试的情绪表现的差异(Jackson etal.,2003;Mauss et al.,2006)。

Mauss等(2006)在实验中采用ER-IAT对自动情绪调节完成了有效的操纵。测验共5个试验组。其中,试验组1包含20个试次作为积极、消极判断的练习,试验组2包含20练习试次对情绪控制和积极项目、情绪发泄和消极项目的联结进行练习,试验组3包含对情绪控制和积极项目、情绪发泄和消极项目进行测查,试验组4对情绪控制和消极项目、情绪发泄和积极项目的联接进行20个练习试次,试验组5中对情绪控制和消极项目、情绪发泄和积极项目进行测查。将平均反应时除以标准差之后,试验组5的数值减去试验组3的数值作为自动情绪调节的情绪控制数值。数值越高,自动情绪调节越倾向于情绪控制。在测验之后,主试激发被试的愤怒情绪,同时记录被试的心跳反应,并在愤怒情景结束之后请被试报告自己在愤怒情景中的愤怒体验、负性想法(Mauss et al,,2006)。结果表明,ER-IAT中情绪控制数值和愤怒情绪反应显著相关,在控制维度上的分数越高,愤怒情景中愤怒体验越少、负性想法也越少。心脏反应适应性更高(Mauss et al.,2006)。

2.3 以静息态前额叶偏侧化作为测量方法

然而,ER-IAT使用词语作为任务材料,而情绪调节词语在被试认知中的表征可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降低该方法对自动情绪调节测查的可靠度。而使用静息态前额叶偏侧化作为自动情绪调节的测查指标能够消除刺激材料引发的干扰。

已有研究发现,左侧前额叶优势的个体在情绪情景中更容易自动激活情绪控制(Kemp etal.,2005; Hannesd6ttir, Doxie, Bell, Ollendick, &Wolfe, 2010; Jackson et al.,2003; Mikolajczak,Bodarwe,Laloyaux,Hansenne,&Nelis, 2010;Mikolajczak,Nelis,Hansenne,&Quoidbach,2008)。例如,Jackson等(2003)记录被试静息状态下的前额叶EEG alpha活动,计算被试前额叶活动偏侧化值(log右侧电极点alpha强度.log左侧电极点alpha强度)。在之后的情绪实验中,研究者记录被试观看正性、负性和中性情绪图片后的眨眼幅度,分析偏侧化值与眨眼幅度之间的相关。结果发现,偏侧化值越大的被试,负性情绪图片之后表现的眨眼幅度更小,即,静息态下左侧额叶活动优势的个体,在面对负性情绪时发生了情绪控制。由于实验中的被试并未进行接收情绪控制的指令,因而该结果表明自动情绪调节确实有效调节了情绪反应。

然而,Schmidt和Hanslmayr(2009)对静息态前额叶EEG偏侧化作为自动情绪调节的操纵工具提出了质疑。研究者依据静息态前额叶EEG偏侧化将被试分为两组,左侧前额叶优势组和右侧前额叶优势组,并请被试对三段情绪类音乐(中性情绪、负性情绪和正性情绪)进行效价和喜爱程度评价(Schmidt&Hanslmayr,2009)。结果发现,与右侧前额叶优势组相比,左侧前额叶优势组对三段音乐的喜欢程度更高,效价评分并未出现被试间差异。该研究提示我们静息态前额叶偏侧化差异对情绪类音乐的效价评分可能并不存在影响。

可以看到,情绪调节问卷、ER-IAT和静息态前额叶偏侧化的相关研究在于寻找个体间自动情绪调节的差异。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自动情绪调节启动上的个体差异和情绪变化之间的关系来探讨自动情绪调节的特点。

3 启动任务:强操纵

使用启动任务可以加强对自变量的操纵,实现对实验更强的控制。已有研究表明,这种无意识、自动的诱发能够使被试的情绪过程产生显著改变。句子整理任务(Bargh et al.,2001)和极端情绪启动任务(DeWall et al.,2011;Vogt et al.,2011)激活被试不同的情绪调节倾向,使研究具备更强的操控性,已成为当前该领域主要的操纵方法。

整理情绪调节类词语成为句子的任务能够启动被试进行情绪控制或情绪发泄,使其有效地改变自动情绪调节的方向。Mauss,Cook和Gross(2007)研究中检验启动情绪调节是否能影响被试的愤怒情绪。实验使用情绪控制词汇(如限制、平静等)和情绪表达词汇(如冲动、不稳定等)的句子整理任务,要求被试从5个无序的词汇中选取4个词汇造句。研究将启动内容作为被试间变量(情绪控制启动组和情绪发泄启动组)进行方差分析,发现情绪控制启动组被试自我报告的愤怒水平显著低于启动情绪发泄组。类似的,Williams等使用认知重评相关词作为句子整理任务材料的实验结果也表明,这种无意识启动的认知重评有效地降低了被试在压力应对任务中的情绪性生理反应(Williams,Bargh,Nocera,&Gray,2009)。由于实验中被试并不知道启动的实质作用,因此情绪调节目标的激活是无意识的。该研究证实使用情绪调节词汇作为材料的句子整理任务能够有效操纵自动情绪调节、改变情绪强弱程度,可以作为自动激活情绪调节的工具。

此外,研究者还通过极端的情绪性情景启动被试的调节动机,以检验自动情绪调节对情绪过程的改变。相关研究表明,诱发极端情绪能够激活个体反向情绪、减弱极端情绪体验(Vogt et al..2011)。

Vogt等(2011)的研究使用厌恶情景启动被试减弱厌恶感受的调节倾向。研究中被试被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被试会观看、嗅闻和触碰令人感到恶心的仿真物以诱发其恶心情绪,而控制组被试面对的是不会引绪的中性物品。之后两组被试完成点探测任务。在点探测任务中,研究者将上下方配对的恶心、洁净或中性物品图片(即恶心-洁净、恶心-中性、洁净-中性图片)作为线索刺激,请被试对随后出现的靶刺激的位置(上或下)进行判断。结果发现实验组被试对表征洁净的图片表现出显著的注意偏向,而控制组被试则未出现注意偏向。Vogt等(2011)的研究证实,强烈的厌恶情景能够自动激活被试改变厌恶情绪,在注意阶段实现自动的情绪调节。然而该研究仍需进一步验证,被试通过自动调节是否降低了厌恶情绪体验以及改变了情绪的生理反应。

DeWall等(2011)的研究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遭遇突发的社会排斥会引发个体增强积极情绪的调节倾向,并且能够提高个体在积极情绪有关认知任务中的表现。DeWall等(2011)首先模拟情境使被试受到同伴的排斥或接纳,然后通过事件回忆、词语判断、词干补笔、词语评价任务来测查被试的积极情绪。其中,事件回忆任务发现排斥组被试比接纳组被试回忆起更多的童年积极事件。在词语判断任务中,排斥组被试比接纳组被试更为关注两个词之间积极的情感联系。类似的,排斥组被试在词干补笔任务中完成的积极情绪词更多,在词语评价任务中对积极情感信息反应更快。

以上研究提示,使用极端的情绪性情景启动能够自动激活被试的反向情绪,改变情绪的注意、记忆和评价。而作为情绪发生主要结果的主观体验和生理反应,相关研究并未检验它们的变化(如,Williams et al,2009;Vogt et al,2011)。因而,以极端情绪诱发反向情绪作为自动情绪调节的操纵手段还需要提供体验和生理反应的实证支持。

总体来讲,将句子整理任务和极端情绪启动任务作为操纵方法,有助于研究者将自动情绪调节作为被试内变量进行实验设计。

4 从模糊到清晰:以情绪加工过程的变化为关注目标

情绪调节加工理论认为情绪调节改变着情绪发生的注意、评价和行为(Gross&Thompson,2007)。对自动情绪调节的早期研究以验证自动情绪调节的存在为目的,考察不同调节倾向的被试在情绪情景中的情绪体验、生理以及评价的差异(Jackson et al,2003;Drabant et al,2009;Mauss et al,2006)。之后,以此为基础,研究者们借助启动技术试图将更精细的认知任务纳入研究,以探索自动情绪调节对情绪发生各个阶段的影响(Vogt et al,2011;DeWall et al,2011;Mauss,Cook,et al,2007;Williams et al,2009)。

使用启动任务对自变量进行强操纵使研究者们能够聚焦于情绪加工各个阶段。从前面的研究可以发现,强操纵的操作流程如下:首先通过句子整理或极端情绪性情景诱发出被试自动调节情绪的倾向,之后请被试完成认知任务(例如,注意任务、判断任务、评价任务和记忆任务),以检验自动情绪调节对情绪加工过程产生的影响(Mauss,Cook et al,2007;Williams et al,2009;Vogt et al,2011:DeWall et al,2011)。通过在研究中纳入关注于某个情绪加工阶段的认知任务,研究者能够考察不同启动条件下情绪加工某个阶段的变化,从而实现了对自动情绪调节加工过程的关注和研究。

5 展望

5.1 个体差异对启动效果的影响

以往的研究提示我们:即使接受同样的启动目标,自动情绪调节倾向不同的被试所产生的启动效果也可能不同。如前所述,启动内容或调节倾向个体差异对自动情绪调节的结果均有显著影响(Bargh et.al.,2001;DeWall et al.,2011;Vogt et al.,2011)。然而,当前很少有研究考虑个体差异是否会影响这种无意识目标启动的效果。在人格特质、自尊和行动指向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也会影响自动情绪调节的效果。例如,有研究者发现大五人格维度中,宜人性高的被试在面对冲突、威胁和侵略性质的刺激时更容易采取自动情绪控制(Haas,Omura,Constable,&Canli,2007;Meier,Robinson,&Wilkowski,2006)。DeWall等(2011)的研究发现无抑郁的被试比抑郁程度高的被试表现出更强的自动情绪控制,高自尊的被试比低自尊的被试表现出更强的自动情绪控制。Jostmann,Koole,vail der Wulp和Fockenberg(2005)发现行动指向的被试比状态指向的被试能更多地利用自动情绪调节来抵御阈下情绪刺激对自身的影响(Jostmann et al,2005)。这些研究提示我们,被试在多个心理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会对自动情绪调节产生影响。

因而,鉴于个体差异在自动情绪调节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之后的研究有必要联合使用启动任务和个体差异的测量,以完成自动情绪调节的更为有效的测量和操纵。

另外,研究还需进一步探索自动情绪调节个体差异背后深层的原因,例如这种差异背后的脑机制如何,以及是否与遗传或习惯形成有关。相关研究还可考虑探讨不同文化对自动情绪调节的影响。这些将会成为该领域日后研究的趋势。

5.2 使用启动技术对自动情绪调节的过程进行研究

第6篇

关键词: 网络 布线 设备 细节 安全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综合布线系统息息相关。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应用已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一种需求;而结构化布线是网络实现的基础,是现今和未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的强有力支撑环境。所以在设计综合布线系统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所使用的网络技术及网络技术的新趋势,避免硬件资源的冗余和浪费,以便充分发挥综合布线的优点。

一、网络布线设备的精挑细选

很多网管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排除网络故障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奇怪的事情,究其原因,主要是布线、安放设备的时候留下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选好布线设备是不可忽视的细节工作。

1. 网络布线的材料

目前常用的网络布线材料主要是光线和双绞线,组网时需要根据网络环境和传输需求进行选择。如果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机构、单位选择双绞线的话,一些重要的机密信息很可能被窃取。此类事件的案例比较多。一般情况下,组网之前得先考虑通讯距离。大多数办公环境中,布线长度不会超过双绞线的100米距离限制,如果不存在保密的问题,普通办公环境下的用户选择的网络布线材料应该为双绞线。虽然现在现在有6类双绞线,带宽达1G,但对于要求提供千兆网络通讯能力到桌面,并且对安全性能要求较高的机构、单位来说,最好选择使用光纤布线。因为光纤优点很多,不受电磁场和电磁辐射的影响等。

2.使用正规品牌的配套产品

在网络布线过程中,我们肯定会用到一些网线的配套产品(水晶头、线缆、模块、插座、配线架等)和一些制作工具。配套产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网络的质量,非正规产品的配套产品经常会出现掉线、掉包等故障,而且网管很不容易检查到这些问题。因此在选择这些配套产品时,应该选同一个厂商的产品,并从正规渠道进货。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始前,应该将要使用的材料样品交给网络建设单位进行“封样”。

3.设备兼容性

在采购网络设备时,最好购置同一样品牌的网络设备,尽量避免不同类型的硬件设备不兼容的情况出现,而且也要注意同一厂商的网络设备,在高端与低端设备之间也容易出现兼容问题,需尽量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如果新建的局域网使用初期经常出现网络不稳定的情况(如掉线、掉包),这时应首先考虑硬件设备是否兼容。举个例子,使用了多台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交换机的网络很容易出现各种奇怪的网络故障,这种问题一般通过技术方法很难解决。

二、网络布线标准化

网络布线往往是网管们最容易忽视的细节,经常看到某些单位的网管在交付使用一段时间后,交换机网线插排混乱,网线不易清理,一些网络问题莫名其妙。网线插排一定要整齐、网线标记一定要清晰对应,布线标准化绝对不能抛到脑后。

曾有一个公司局域网内所有计算机无法上网而汇聚层交换机指示灯狂闪。经过排查,确定问题是广播风暴造成的,一条插在交换机上的多余的网线被公司员工使用后把另一头也插在了交换机上,这条网线两端的水晶头接在同一台交换机上,从而造成了网内的广播风暴,将该网线拔下后问题得以解决。因此,我们应该用标准的网线布设,在完成结构化布线后就应该那多余的线材、设备拿走,防止普通用户乱接这些线材,同时也要为不同的网线配上标记,以便日后“对号入座”。

我认为一定要针对网线的使用、放置、插排进行标准制定和执行,严格按照标准使用,放置、插排才能保证网络的稳定。

网络布线标准化,不是网管一个人就能独立实现的,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资质合格的施工单位才能真正做到标准化布设网线,安放网线;在选择布线施工单位时,除了要看他们的施工资质证明外,最好还看看布线产品厂商的施工资质认证;加强工程协调,标准化布线工程与建筑物的室内装修工程要同时进行照顾后续施工步骤,在布线施工的管道预埋环节,一定要留余地,进行线缆穿引时应在线缆两端做好标记。

三、机房布线考虑周全

在对整个机房进行设计和布线时,一定要多从美观、实用、安全性来考虑,大到整体布局,小到每一处用的产品要考虑周全,下面我们来列出几个细节。

1.排除电磁干扰

对于机房内的水平线缆子系统,为防止强电对数据信号的干扰,双绞线使用镀锌线槽在地板下铺设,线槽应良好接地且与强电线路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30厘米,同时将信息面板安装在办公墙面或抗静电地板上。如果不注意排除“电磁干扰”,显示器、计算机主机内的元器件都有可能受电磁干扰,显示器可能出现屏幕闪烁不停,计算机可能出现突然自动关机或无法启动的故障。

2.防雷击

很多网管在铺设网线时,没有意识到防雷的重要性,很多单位都曾因雷击造成全网瘫痪,服务器受损。防雷系统是机房系统的一部分,虽然机房不需要单独设计防雷系统,但仍然要防止感应雷、侧击雷沿电源线进入机房损坏机房内的重要设备。因此在电源配电箱的进线处要安装浪涌防雷器。如果有金属线缆式的外接网进入机房,可采用“信息防雷”措施来进行连接。

3.防静电

机房地板一般采用抗静电活动地板,活动地板具有可拆卸的特点,因此所有设备的线缆连接、管道连接以及检修、更换都很方便。需要为计算机单独设计一组新的接地板,接地电阻需小于1Ω。计算机直流接地方法是用大截面铜线铺设成网格状,并配上专用接地端子,用编织软铜线以最短的长度与计算机设备相连。抗静电活动地板下要多留一些空间。

总之,在规划筹建综合网络、系统集成时,要想建立一个相对的稳定、安全、高效的网络系统,网络综合布线是其非常重要的前提基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网络的质量,而上述几个细节在网络综合布线中是关键点,千万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王以刚.计算机网络技术[M].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8.

[2]刘国林.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3]袁家政.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王欣靖.通信与网络技术点评[J].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5]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认证网络工程师系统教程――构建中小企业网络.

第7篇

医院普外科护士的工作总结:

在普外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普外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

第8篇

一、在科主任及护理部的领导下,全面负责产房的行政管理和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二、按护理部及产科质量管理要求,负责制订护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检查各项规章,各班岗位职责以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执行落实情况,并及时总结讲评,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三、根据产房的工作任务和助产士的具体情况,优化护理力量的组合,进行科学合理的排班,制定各班岗位职责。

四、组织业务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定期提问或采用其它形式考核,并做好奖惩考核工作。

五、督促所属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按计划和要求定期进行产房无菌区域的空气、物品和工作人员手的细菌培养,并鉴定消毒效果。

六、及时传达护理部的工作要求,督促、指导产房各项工作,主持晨会,了解中夜班工作情况,不定期检查中、夜班、节假日的工作情况。

七、参加并组织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以及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了解各级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八、做好产房内各类物品、仪器及急救用品的管理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保证供应并定期检查,做好记录。

第9篇

为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科研才能,进一步规范我校教育科研管理,调整充实学校科研组,健全“分管校长——教科室——科研组——课题组”的科研管理网络。科研组成员主要来自各课题组,是学校教科研的骨干力量。科研组定期召开会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动态,关注教改热点,收集、总结先进的教科研信息,每周举行“教学论坛”活动,定期开展课题研究观摩活动,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积极推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以此带动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一年来,学校承担嵊州市级以上课题31项。为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学校要求各课题组按照所制订的实施方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人员分工,落实研究任务,定期举行集体研究活动,撰写课题心得和研究个案,重视过程性资料、专题性资料、效果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为课题的顺利结题打好基础。

二、加强学习开展活动培养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一年来,学校加强了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上半年完成了浙江省教师继续教育的“教科研专题培训”,从下半年起,每周的教职工会议上举行“教学论坛”活动,主要由校“名师工作室”与“科研组”成员主持,把教育理论的前沿动态,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传递到每一位教师。经过实践检验,效果比较明显。

学校继续实施“青春闪光”工程,组织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一年来的学习重点有“走进新课标”系列讲座、“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推陈出新,让课堂活起来”科研节系列活动等。通过学习和培训和科研节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大大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为拓宽科研视野,了解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学校邀请了特级教师王燕骅老师来我校进行了《课堂预设的实时生成》专题讲座,并邀请杭州天长小学的教科室主任徐华昆老师现场课堂教学、说课、讲评,使老师们收益非浅。

三、总结经验争创佳绩

把课题研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开展学校教科研的首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教育科研,从而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最具有生命活力的。

一年来,有不少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发表、获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市教科所组织的嵊州市20xx学年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比和市20xx暑期论文评比中获得了出色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