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一政治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03-14 14:48:39

导语:在高一政治知识点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一政治知识点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一政治;多彩的消费;知识点;分析与讲解

“多彩的消费”作为《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的内容,即是对第一单元的一个出发点也是一个归宿点。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中心――消费,两条线索――消费的基本认识和怎样消费来组织教学的。各种消费观和怎样消费是本课的重点,其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综合探究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消费观点,充分认知和了解艰苦奋斗精神,深化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就这个知识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作为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可支配收入”的分析与讲解

在讲到影响消费的因素时涉及“居民收入”,而“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收入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就其外延理解,可支配收入,有三个理解维度,即:国家、地区和居民个体;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来分析,可支配收入又可分为“国民可支配收入”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从宏观核算来说,国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净收入+经常性转移净收入(其中,生产要素收入=劳动者报酬收入+各项财产性收入;经常性转移收入=补贴收入+赠予收入+无偿移转收入);从微观统计角度来说,国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高一政治“多彩的消费”教材内容中的可支配收入不是从国家和地区的维度来理解、分析的,而是以居民个体的角度来分析的,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其范畴指的是居民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在此需要关注的是居民总收入和可支配收入两个概念,而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则和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可支配收入在道理上是一样的。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将这些内容进行渗透、讲解,同时将工资与居民可支配收入放在一起进行区别、分析,拓展学生学习的范畴,强化学生对经济知识的认知和了解。

二、“恩格尔系数”的分析与讲解

恩格尔系数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结合统计材料对销售结构变化总结得出的规律,即: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延伸、拓展其范畴,将这个规律以一个国家来分析:一个国家越穷,那么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就越大,反之,国家越富,购买食物支出的比例就会越小。加强学生对经济知识的运用。笔者在这个基础上,灵活变化恩格尔系数,分析、总结其系数指标的时代性与条件性,即:在总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恩格尔系数与总支出金额是成正比的;同样其他条件相同的状况下,恩格尔系数高与低分别代表着国家的富裕和穷困。在分析、观察、统计恩格尔系数时,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时间越长恩格尔系数就越明显、越准确,其年份中恩格尔系数的波动也属于正常现象;第二,在进行国际分析时,需要注意的是其可比口径,如:在中国,其住房、医疗、交通等有着补贴的现象,所以,在进行比较分析时,应适当地进行调整;第三,趋区域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不同,其恩格尔的系数也就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中应提醒学生注意恩格尔系数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误差。

三、“做理智的消费者”的分析与讲解

就这部分知识,高一政治教材是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的,清楚几方面的关系,即: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关系;个人行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消费与创造、享受与积累的关系。笔者在教学中也是着重从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与讲解的。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度地进行消费,借以处理好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消费,不要盲目从众,以个人实际需求出发,尽量避免情绪影响消费,保持冷静,实现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双赢。同时,笔者认为在讲解此内容时还应渗透一定的绿色消费观念,保护环境,诸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购物、物品多次使用、废品循环再生使用等等,让学生深入明白个人行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在这基础之上,有意识地渗透艰苦奋斗精神,让学生深刻了解到艰苦奋斗不仅仅是过去时代所需要的,更是我们今天不变的精神追求,诸如:强化学生自主分析、总结消费与创造、享受与积累等之间的关系,最终,通过身边的实际生活来约束自我的行为,力争做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作为政治教师应明确让学生了解到政治知识的实用性。对于一些政治知识点,教师不能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延伸、拓展知识范畴,强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观念。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般来说,通常所说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史。历史,就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情。文学与历史是分不开的,文学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历史建构和传承,这不仅适用于历史题材创作,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的学习方法有哪些要理解记忆

高中历史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可以背下来的,要理解着去记忆,要把课本完全吃透,吃透的意思是指你要熟悉全部的历史知识,在记住历史知识点的基础上理解性的做题,通过一个历史事件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造成的影响,以及他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这些光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打高分的,你要理解记忆。

要学会做历史题

我们说了那么多学习方法也没有什么用,最主要的还是做历史题,然后全部答对,才能打高分,毕竟我们还是以分数定胜负的,那历史如何打高分呢?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技巧。大家要记住,“根本原因找经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问这件事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你脑袋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的事件,间接原因就要多拐几个弯的了。

要学会复习

要针对性的复习,你要看你哪个方面比较弱。高中历史是由历史文化、历史政治、历史军事以及历史经济组成的。你看你哪个方面比较薄弱,加强复习,不懂得就要问老师。对历史知识点要不断完善和总结,这样才有可能使历史得到高分。

高中历史该如何复习理解记忆

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但是碰到新的情境和材料就无从下手,因此强调理解性的记忆。

把握教材

提高理解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历史材料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将教材中的句号变成问号。

如对于“两税法”这个知识点,我们不仅要记住具体内容,还要理解为何称“两税法”?与以前的赋税制度相比有什么特点?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寻找规律

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掌握历史单元特征和发展趋势,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些知识点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如要理解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经济发展的原因时,主要是“生产技术的提高”、“经济政策的调整”、“社会秩序的安定”、“民族融合的加强”、“中外经济的交流”、“人民辛勤劳动”等;讲经济发展的表现,主要是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中外经济交流几个方面去总结。

获取和运用信息

首先要学会解读和获取“设问”信息,在这个基础上然后再去解读并获取试题的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材料或“情境”信息,不要将这个顺序颠倒。其次要进行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才能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再者,要将试题中材料与所学知识建立起正确有效的联系。最后,对设问的信息进行解读时,有的可以直接用所学知识回答,有的可以将材料中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还有的则要运用相关的史学观点进行阐释。

高一历史学习有什么好方法一、观念转变

如今的高考形式,历史作为高考科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中考在去年才考历史,而且作为综合科来考,初中课时安排少,许多学校又缺乏专业教师,历史在有的学校形同虚设。学生初上高中后,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一无所知,在学习方法上,视机械背诵为唯一法宝,不愿认真听讲,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循序渐进的打算。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属新编教材,从观点到史实,从容量到质量,从广度到难度,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历史学科本身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和高考改革带来的结果。缘于此,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课时少,进度紧和高考能力考查要求日渐扎实的情况下,如何更新观念,适应新形势,学好新教材,是摆在每一个高一新生面前一道难解的方程式。

二、讲究方法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历史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决非一时一段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史实,形象而生动,而高中教材则注重理论概念,较为抽象。因此,高一新生接触《中国近代现代史》时较为头疼,只有注重学习方法,方能事半功倍,适应高考形势的要求。具体来讲:①要培养自学能力。高中历史教材每章前都有“引言”,它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同学们在学习每章之前,要认真阅读一下“引言”,把每章内容的线索和重点了解清楚。形成习惯后,有助于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另外,每章选用的插图、表格、史料都要认真理解领会,以帮助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所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必须的。总之,自己掌握了主动权,养成了良好的自学、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习历史至关重要。②注重知识的联系结合,树立整体知识观。首先,高中历史许多概念比较抽象,诸如“革命”、“改革”、“改良”等,必须结合政治常识方能理解。在目前各类历史试题中,理解性的题目占据了主要地位,如果对教材处理不好,做选择题时,就会出现判断错误,做材料题和问答题时则容易答非所问。其次,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平时,在学习中应注重多分析、多比较,找出其异同处,加深对史实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③注重跨学科的联系,学以致用。高考实行“大综合”的趋势,要求各科加强渗透。学生在平时应关注当前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等热点问题,多角度去研究、分析所涉及的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清主线

第3篇

对物理基础弱的同学则是一个迎头赶上的良好机会.可以说,这一阶段是高三学生的黄金时段,这一阶段是弥补以前学习中知识上的缺陷和能力中的不足的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学生复习计划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高考学生复习计划一

第一轮是全面撒网式的复习。把高中课本按顺序过一遍(语文除外)。该背的东西在这一轮复习要基本搞定,数学要把不同的章节中的基础知识巩固一遍,能把内容跨度较小的题目基本解决(如果你的要求比较高的话),英语要把高一到高三的知识点重过一遍,这个过程应该有一套比较好的题量比较大的资料。文综跟着老师的复习过程走就可以,重点还是要把基础知识巩固背熟。语文要多注意积累,字音、字形等方面需要注意,该背的古文等要背熟。这一时期大概从高二暑假到高三上学期结束(不同的地方在具体时间安排上可能不同),文科生应该把更多的重点放在语数外上。

第二阶段是属于专题性质的复习。这一阶段在跟着老师的步骤走之外,自己再找一些适合自己的专题性质的资料。语文除了前面的基础知识之外,要对阅读题和作文加以适当注意。具体方法是多做一些试卷。可以是历年的考题综合,也可以是最新的高考快递题目等。数学要集中力量解决后面的综合型题目和一些难题,对于要运用的原理不要有疏漏。英语应该保持大量做题,碰到新的题目要注意总结,要注意听力和阅读。文综应该市场上有很多专题复习的资料,可以选择一些。比如说政治需要看一些时事材料,可以对这些材料中可能牵涉的问题加以总结。历史可以分成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加以复习。地理主要是把书上易考的重点当专题来复习,还要注意三科结合的题目。这一段时间大概要到高考前一两个月,重点是多做题,多总结。要适当加强对文综科目的重视。

第三阶段是冲刺阶段。主要是做综合试卷和模拟题。虽然不一定在高考中能碰到,但做一些综合试卷是对高考的一种模拟。无论从内容还是心理上。记住做完卷子之后要注意归纳自己做这套卷子的收获。在做卷子之余可以把以前背过的文综基础知识翻一翻,熟悉熟悉。

高考学生复习计划二

1.多看积累知识

高考前的中词复习计划及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看一些平常积累的知识点。在平日里,老师在讲解了一些知识后,还有自己平日里积累的知识点都是可以作为高考时候冲刺复习的方法,所以进入高中之后就要对所有科目的知识点进行累积,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死角,要相信,平时的一个小小知识点都可能是在高考中被作为一盒考点,成为一个分数提高的方面。这对与高考的人来说很有帮助。

2.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

都说人生不打无胜的仗,对于在高考冲刺复习计划及方法的制定,那么既要制定详细而且非常周全的复习计划。每日计划或者每周计划,再或者是每月计划等都需要很好详细的做好计划,而不是走到哪里算哪里,在很多人看来,根据计划有计划的进行,对于高考来说才能顺利的进行。假如自己的每天的生活过得很混乱,那么也不要想着能够在高考中考出很好的成绩,因此计划很重要。所以高三网小编建议有一个周全的高考冲刺复习,是一件不可缺的事情,希望大家认真对待高考这件事。

3.攻弱点强化难点

高考冲刺复习计划及方法中,还有一件事情千万不能忘记,那就是把自己你的弱点给攻下来,什么为高考弱点?那就是在自己的弱势题型上做好功课准备,让自己的弱势题型进一步的得到很好的发挥。而对于难点则更需要加强强化,而不是把难点放在一边不管,这样的做法很明显是不正确的。在高考中需要全方面的了解自己现有的状态,而不是只看到小小的一面而已。

学霸:高考中,文综相当能拉分,尤其对于比较拔尖的同学,此时提高成绩文综是突破口,即历史、政治、地理三科的综合复习很关键。

历史:想拿高分就一个窍门:背课本(仅从高考应试的角度来说)。另外对重要的知识点要准确记忆,比如欧洲启蒙运动中各个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应该老老实实尊重课本去记去背。

在看历史书时要细心,时间地点人物要记准确,书上的小字部分也不应该放过。

政治:政治想拿高分,还是要讲究一些策略。比如选择题,做题不要钻牛角尖,一般的技巧是先排除两个,剩下两个后,再看看哪个更扣题,哪个更显而易见,要相信自己的判断。

哲学部分,复习时,可以拿出完整一天的时间,把两本书认真看一遍,边看边把书上提及的原理和方-摘抄下来。其实,两本厚厚的书也就是6面A4的纸,复习哲学时只要看这些笔记,会发现条理很清晰,记得牢,答题时很好调动思路。

政治出题比较依赖热点,所以后期复习至少要选一份比较完整的热点资料来看。好好研究一下它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些热点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时政术语的表达。

地理:要想拿高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个基本功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定位,一个是牢记地理规律和区域特点。

准确定位就要求非常熟悉地图,可通过画图来加深记忆。还有就是区域特点,以世界地理为例,13个分区,每个区把它分成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自然部分再分面积、气候、植被、水文、矿产等,人文部分还可分成人口、语言、区域文化、旅游、工业、农业等等。这样经过整理的知识点会比较清晰,方便记忆复习。

高考学生复习计划三

夯实基础

高三学生将原来的物理基础知识结构、基本概念规律强化温习、理顺成纲.原来在高一和高二期间的学习是对零碎知识的堆积,现在是把头脑中零碎的堆积转化为图书馆藏书式的条目结构,即第一轮复习要达到的目的.一轮复习要对教材进一步地熟悉,对基本内容进一步加深认识,只有熟记于心,才能熟能生巧.

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对物理基础好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个加强和加深的过程,对物理基础弱的同学则是一个迎头赶上的良好机会.可以说,这一阶段是高三学生的黄金时段,这一阶段是弥补以前学习中知识上的缺陷和能力中的不足的机会.

注意养成良好、有效的思维习惯

有意识地培养理解能力和审题能力.在新高考重点考查的五项能力中,理解能力是首要的.理解能力是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形成科学思维的正确途径.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抓住重点和联系点的突破,再横向联系比较,将其与典型现象、基本物理模型和实验相结合,通过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来判断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加强易混知识的比较,辨析易犯的典型错误,建立易混知识档案.

第4篇

一、初、高中政治课各自不同特点

首先,教学内容有着本质的不同。初中政治课又叫思想品德课,初中生在社会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还处于似是而非的阶段,因此以思想品德引导为主,加上初中生的身心特征、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教材内容更多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中心,案例的选择、问题的设置、知识的拓展,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而高中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高中生虽然对“三观”有一定认识,但不系统,因此高中政治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知识点的选择始终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教材更侧重于对理论的学习。

其次,教学方法不同。思想品德课内容相对简单,教学目标也是以德育为先,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多采用情境法、故事案例法、讨论法。这些教学方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故事多于理论,叙述多于分析,甚至有时候,教师“演”的成分大于“讲”的成分,“讲”的成分大于“析”的成分。而高中政治课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维度展开,每个章节内容编排的基本方式是“从生活现象”到“理论依据”。学生在学习时要完成一个这样的思维流程:认识生活现象―总结其中规律―利用相关规律解析生活现象。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更侧重于引导学生分析事例,再总结规律,总结规律之后再学会分析事例,重在思维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最后,对学生而言,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也不同。初中生上政治课,主要以听故事为主,讨论完后有点感悟即可,加上初中阶段的考试压力较小,中考时常是开卷考,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是太高,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完成老师交代的记忆、理解等学科任务,很少主动运用政治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高中生则不同,政治作为高考科目,有着严格的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因此,要求学生在背诵、理解的基础上,懂得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初、高中教学衔接

这里讲的衔接主要是在高中政治课中,教师教学方法的调整,从而使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一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教学内容。具体注意点如下。

1.教师要钻研教材,使教学内容衔接起来。

虽然教材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工具,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但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高明的教师总是要仔细研读初、高中教材,了解初、高中政治课的不同,明确知识点重复的地方,在教学时懂得取舍,懂得如何比较,懂得如何进行衔接教学。

2.教师要运用教法,使思维浪花跳跃起来。

教师应采取启发式、合作探究等多元化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问题。具体在教学素材的搜集上,教师要与时俱进,适当引入流行元素,体现时代感。例如,讲到有关民族团结话题内容的时候,可以选取叙利亚难民危机作为案例,通过展示当地儿童悲惨的命运,分析国内民族宗教乱象,进而反观我国和谐的民族关系,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师生互动上,应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另外,在教学语言上,政治学科作为文科性质的学科,教师的语言要尽可能诙谐幽默,生动有趣,这样,不仅会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3.教师要联系生活,使教学内容简单起来。

第5篇

为了解我校思想政治课课堂举例的现状,笔者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本校11位专职政治教师和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各100名学生,问卷内容涉及教学诸多方面。通过综合分析全部的调查结果,我们得出政治课课堂举例存在以下主要现象和问题:个别教师和部分学生轻视、忽视甚至无视课堂举例的重要性,对举例认识不够、准备不足;部分教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都不甚了解,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实际水平;为数不少的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知之甚少,课堂举例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知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师所举事例;教材中的部分事例不能与时俱进,在准确性、权威性方面受到影响。

二、政治课堂举例的问题分析

对于课堂举例中出现的上述现象和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方面:

1.教师方面。部分教师既没有针对具体的知识点精挑细选典型事例,也没有很好地针对学生的水平举出事例,而是在课堂上临时起意地乱举例。部分教师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分析事例、启发学生理解、得出基本观点,而是就事例本身大谈特谈,缺乏对事例的抽丝剥茧、层层深入。

2.学生方面。许多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把握学习主动权,对教材和课堂上所举的事例费解、不解甚至误解。部分学生上课全凭个人心情,态度极其不端正;也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教材方面。新教材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浓缩甚至删除了对许多知识点的阐述和详解,把许多结论性知识的获取过程留给学生自己探究,从而使这些知识点大多数都比较抽象。但是由于教材本身的稳定性、滞后性,一部分事例已经显得较为陈旧落后,失去了时效性、新颖性,因而也就对学生失去了魅力和吸引力。

三、政治课堂举例的主要对策

政治课堂举例是指政治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通过提出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主要应做好以下五点:

1.准确性。准确性是指提出的事例要与教材中的基本观点或要说明的问题相一致。随着科技的进步、国际形势的变化,有些教学内容更新快,不可能及时地写进教材,这就要求所举的事例能更准确地反映教材观点、切合当前实际,体现出思想政治学科与时俱进、紧握时代脉搏的特点。

2.针对性。针对性是指提出的事例要有明确的指向,或指向教材的特定内容或指向学生的不同实际。一般来说,对于教材中的重难点要多层次、多角度举例;对于比较容易理解、掌握的内容则应当少举例甚至不举例。高中生的理解、接受能力仍然有限,不同年级、班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举例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实际,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3.简洁性。简洁性是指提出的事例要言简意赅、精简得当,也指事例要正反面相结合、主次分明。事例不能太复杂,否则会模糊重点,不利于集中说明某一知识点。事例不能太多太泛,否则会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而对事例分析得不够透彻,从而冲淡对该知识点的讲解。事例要以正面引导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反面教育。

4.新颖性。新颖性是指提出的事例要新鲜,在时间与空间上向学生靠近。历史名人的事例要举,但新时期的人物更要举;国外的事例要举,但国内的、本地的甚至本校的事例更要举。政治教师只有博览群书、不断积累,才能提出高举时代旗帜、展示时代风采、构建时代精神的新颖事例。

第6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课前五分钟演讲;新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127-02

新课程改革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都必须领会、思考和实践着新的课程理念,力争把自己的课堂改造成为“新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自主获取新知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以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即“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国民素质的宗旨”。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学科感兴趣了,就无须担心他不投入,更不必替他的成绩操心。

多年教学,我的一些新的认识:

首先,对教学现状有新认识。第一,在高一,不管在学生眼里还是家长、学校都不被重视。所以对学生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落实让学生厌烦。事实上,高一所学的内容到了高三复习时,基本上要当作新课重新讲。第二,高一考查更多是“考前背重点,考时写重点,考后忘重点”,学生平时不会花多少精力学习,观察生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第三,分文理科后,学生在态度上有转变,但是更多是满足于能及格就行,而不是学透学精。

其次,对教学目标有新认识。对于高一教学要更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更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更突出学生实践的尝试,更侧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体验。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学习时体会到快乐,而不是枯燥的知识点和永远做不完的题目。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当然不希望学科受轻视,但这不是我所能改变的,我能做的就是“求变”。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平台,提供的平台形式可以很多。比如:课前五分钟演讲、学习心得交流活动、辩论赛等等。在自己的高中时代,思想政治课给予我最大的收获是老师通过“课前五分钟”的形式,让我养成了关注和评论时政的习惯,培养了我对思想政治的兴趣,这或许就是我成绩优秀,到后来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重要原因。于是,我也选择用讲课前的五分钟,让学生进行时政演讲,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里,学生用自己所学的道理,用独特的视角评点天下事;或激情高昂,或饱含忧患,或愤世嫉俗,或真诚渴望,在这里有思维的火花,有激情的碰撞,还有会心的微笑与共鸣。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尝试让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培养了学生关心时政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谓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不应该只埋头专研课本,满足于学会课本知识。人们把思想政治课称作解释学,原因在于它本来就应该教会学生用运知识读解大千世界,所以学习思想政治课,更应该突破这一传统教学的误区。学生通过演讲的形式,观察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走近社会,用自己的心感悟、读解社会。而现在有不少学生是“两耳不闻天下事”,他们认为读报看新闻是成年人的事,天下大事与我何干?开展小演讲后,学生改变了认识,不少学生养成了读报听广播的习惯。在时政小演讲中还有意外的收获,不少性格内向的同学,过去课堂发言有胆怯心理,参加演讲锻炼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信心等都有明显提高。

2.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课程的趣味性,时代性。“生活之树常青,理论是灰色的”,思想政治课不该是脱离生活高高在上的,学究式的无味的枯燥的说教课。纷繁复杂的现象:干旱、汶川大地震、人民币升值、反腐、金融危机、两会、文理分不分科的争论、民生、索马里海盗等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目不暇接,处在这样的变幻之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又是多元的,与其照本宣科枯燥的说教,不如主动引导学生接触生活实际,把多彩的世界引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学习思想政治课不再是一种负担,不再感到索然无味,而从心底感觉学习的乐趣,并且感到其有用、有吸引力。

3.提高了学生的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学生们的业余生活。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同学们为了能搜集到有意义的题材,在别人面前露一手,随时随地就能触发他们的感官,因此,在演讲中也不时爆出闪光点。当代中学生对新事物、新知识、新社会现象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并渴望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有自己的见解,在感到困惑时,希望能在老师的点拨下获得理性的认识和提高。课前五分钟演讲就是一个舞台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去探知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展示独到的见解,日积月累可以激发其学习知识的热情,同时也体现了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教学原则。另外,也丰富了一些同学的业余生活,在活动举行以前,有一部分同学在荼余饭后以及课外活动期间,常常感到百无聊赖,无事可做,而活动开展以来,他们的视野开阔了,认为有做不完的事在等着他们。

第7篇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和其自身特点相结合,同时也要注重整体的教学环境。现在是网络信息爆炸时代,微博和论坛等载体承载了大量的社会信息量,高中学生都有很长的网龄,同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极易受到外界影响,又需要教师在此方面加以正确的引导。在这种背景下,笔者采取了社会实例+知识点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进入政治教学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在进行《经济生活》课本中“国家宏观调控”一章的教学时,我首先提问学生最近有没有什么重大的经济新闻?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是国家对房地产税收的调控。如果提问到这里浅尝辄止,则学生根本就不会产生兴趣点。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兴趣点的产生需要一个持续的刺激,而产生的兴趣点如果想维系,则需要不断的变换刺激的方法。因此我针对学生的回答会继续追问具体的内容,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首先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回顾,在学生兴趣点又开始降低时,进行下一步的刺激:让学生表达一下自己对房产交易税的看法,并由此引出本堂课的主题——国家为房产进行的宏观调控。

课前提问仅仅是一种最常见的引入课题的方式,笔者认为,此方式的长处在于便于操作,应用范围较广,但这也正是这种方法的最大弱点——试想一个经常利用课前引导式提问的课堂里,学生的回答积极性会逐步降低,此方法的边际效用会呈现递减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应当以“抓住社会现实”为培养学习兴趣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才能收到高一政治教学的良好效果,笔者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把握:

是掌握各种上课形式。目前高中已经全面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教师应当熟练掌握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对于多媒体工具要善加运用,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课件的制作方面,既可以由教师主导,也可以请学生制作某部分内容的课件,进行当堂宣讲,让学生反客为主,提升他们的兴趣程度。

是注重语言的感染力。必须承认,政治课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特别是《经济生活》课程,全部都是基础的经济理论,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必然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既无法让学生抓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无法感染到学生,更遑论让学生提起学习政治特别是政治经济学中枯燥理论的兴趣了。笔者坚信,一名好的政治教师,一定是一位好的演说家,语言的词汇丰富度、讲课时的手势、肢体语言、语言表达的力度,都会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兴趣和对政治课程学习的效果。

第8篇

很多同学问到高三一年如何复习最为有效,为方便起见,在这里总结一下我个人高三复习的算是一点小小的经验。

复习的计划应该总体上跟着老师的步骤走,在此同时自己制定计划并执行。如果自己有特殊情况再加以调整。我是文科,基本上最后的复习是分成三轮。

第一轮是全面撒网式的复习。把高中课本按顺序过一遍(语文除外)。该背的东西在这一轮复习要基本搞定,数学要把不同的章节中的基础知识巩固一遍,能把内容跨度较小的题目基本解决(如果你的要求比较高的话),英语要把高一到高三的知识点重过一遍,这个过程应该有一套比较好的题量比较大的资料。文综跟着老师的复习过程走就可以,重点还是要把基础知识巩固背熟。语文要多注意积累,字音、字形等方面需要注意,该背的古文等要背熟。这一时期大概从高二暑假到高三上学期结束(不同的地方在具体时间安排上可能不同),文科生应该把更多的重点放在语数外上。

第二阶段是属于专题性质的复习。这一阶段在跟着老师的步骤走之外,最好自己再找一些适合自己的专题性质的资料。语文除了前面的基础知识之外,要对阅读题和作文加以适当注意。具体方法是多做一些试卷。可以是历年的考题综合,也可以是最新的高考快递题目等。数学要集中力量解决后面的综合型题目和一些难题,对于要运用的原理不要有疏漏。英语应该保持大量做题,碰到新的题目要注意总结,要注意听力和阅读。文综应该市场上有很多专题复习的资料,可以选择一些。比如说政治需要看一些时事材料,可以对这些材料中可能牵涉的问题加以总结。历史可以分成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加以复习。地理主要是把书上易考的重点当专题来复习,还要注意三科结合的题目。这一段时间大概要到高考前一两个月,重点是多做题,多总结。要适当加强对文综科目的重视。

第9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毕业考;复习;策略

普通高中毕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文化课毕业考试,它是检查、评价普通高办学质量,考核坚持正常学习的普通高中学生文化学习是否达到必修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重要手段。本人现将在指导学生参加会考工作中的几点做法列出,与同行研讨。

一、认真学习高中政治毕业会考的标准,明确考试范围和要求

为了在复习过程中明确复习目标,把握考试的范围和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会考复习的效率。应明确普通高中政治科毕业会考的性质、会考的形式、时间、考试技术指标及试卷结构、会考的范围和要求。

(一)明确会考的性质

普通高中政治毕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文化课毕业考试,是鉴别坚持正常学习的高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知识和能力素质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手段,属于目标参照为主的终结性测试。

(二)了解会考的形式、时间、考试技术指标及试卷结构

会考形式:闭卷、笔试。

会考时间:90分钟。

考试技术指标:及格率≥90%;平均分76±3分。

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值为100分。

试卷内容及赋分比例:高一政治约占45%;高二政治约占45%;时事政治约占10%。

试卷难度:0.76±0.03

能力层次比例:识记约占30%;理解约占40%;运用约占30%。

试卷题型及赋分比例:选择题占54%;非选择题占46%(简答约占14%,辨析约占8%,分析说明或论述约占12%,实践与探究约占12%)

(三)把握会考的范围与要求

1. 会考范围:高中思想政治科毕业会考的范围包括:具体范围参照《广西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指南》。

2. 会考要求:高中思想政治科毕业会考的能力考核,主要是根据高中毕业会考的性质和高中思想政治科教育目标及学科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第一,识记能力;第二,理解能力;第三,运用能力;第四,恰当使用正确的政治术语,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地进行表述。(具体要求参照《广西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指南》)

二、采取有效的复习方式,提高复习效率

(一)要以课本为主,夯实基础知识

纵观历年高中政治会考考试题,都是紧扣课本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高中政治会考复习要以课本为主,注意夯实基础知识。指导学生复习过程中,要按照《广西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指南》的会考标准,引导学生对各考点内容逐个进行复习。

(二)加强知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1. 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一是以某一主要概念为中心搭建放射状知识网络;二是寻找上下课或不同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来构建知识网络。

2. 加强跨学科知识整合,将所学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

(三)缕清易错易混知识点,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一些易错易混知识点进行归类比较,反复研读,体会其深刻含义,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训练,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在复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这些易错知识点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明确这些知识点易错的原因,及其正确有含义。如对“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易错知识点,要让学生分析懂得不同性质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四)及时巩固,加深对复习内容的理解

“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在复习完每一个考点内容时,教师要有目的地及时引导学生巩固知识。其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广西普通高中会考指南》提供的练习,每复习一个内容都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同步练习,以检查复习效果,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三、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解答问题时,方法至关重要,简便快捷的解题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渗透解题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娴熟的答题技巧,养成卷面规范的答题习惯。会考考试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实践与探究题等,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上述题型的解题方法指导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