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5 08:20:58
导语:在教育实习实习生自我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自我鉴定是一个人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的自我总结,自我鉴定可以让我们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知,因此,让我们写一份自我鉴定吧。自我鉴定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师范生教育实习自我鉴定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师范生教育实习自我鉴定范文1 一个多月的实习已经结束,从年前的准备阶段,到三月份的正式讲课,这一过程的收获体会是很多的。
让我体会很深的首先是对教育这份事业的热爱。在学习中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对教学的热爱是使你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动力,不管是备课,还是讲课。备课中,具有了动力,才能全方位的考虑过程、内容,考虑学生的反应。正如实习开始,杏坛副校长所说的“备学生”,怎样体会到学生的反应。有了这份动力,才会想出设计出更好更科学的方法,应用于教学过程,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才能很好的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其次是要设定较高的目标,同时又要考虑到效果不佳时,自己的反应。就是预先想到效果不好时,自己应承受这份压力,较好期望固然很好,但若由于自己的能力所限以及各方面的变化,引起教学效果不佳,自己应接受这一现实。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破坏了整个活动。当我第二次课效果不好时,当时实在难以接受,尔后的两天为下次的备课则没了兴趣,没有了热情,自己前两次作了充足的准备为什么会这样?我在思考这些,思虑再三,还是备课不充分,没有更好的调动学生,既没有预计学生的反应,又没有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比如第二次课的板书问题,这都是没有预计到的。
而当我在第三次课时,心情平淡而又有热情,坦然面对一切。这样就好了许多,语速较前两次慢了一些,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少了许多。
总的说来,实习让我收获许多。不仅仅是对教学,做任何事情都满怀热情。我抵制住了第三次课前的不良反应,作了充分的准备。对事情结果期望高,严要求,又要以最坏的结果来考虑,坦然面对。这是我较深的体会。
最后,我还想说的事,感谢张老师的悉心热心感怀。每课必听,不管是试讲还是上课,更重要的事提出学生的问题,以一个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来发现这些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与帮助。同时,我们这一团对也是值得学习的。互相帮助,照应,共同进步。
师范生教育实习自我鉴定范文2 教育教育实习是把自己在学校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知识应用与实际,同时也是对自己从事任教能力的一次大检验。教育实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今后能否胜任教学工作。因此我十分重视这次的教育教育实习机会。
教育教育实习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工作;二是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是整个教育教育实习的核心部分。我深知它的重要性。为了确保教育实习万无一失,在教育实习之前,我就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通读相关的教育理论材料,认真撰写教案,多次进行试讲。使得自己对教育教学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教育实习期间,从头到尾我都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因为我明白:教育实习学校放心地把学生交给我们,这是对我们的信任。如果我教不好,我就会误人子弟。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为了保证上好每一堂课,备课是关键。我从备课的三个环节入手,反复遍读相关教材,尽量使自己对教材内容了如指掌。为了使每一堂课内容充实、丰富、生动、活泼,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收集相关的信息;为了使老师的讲解易于学生的理解,我进行了反复地模拟试讲,虚心听取指导老师和同队同学的意见,并重新对教案进行修改,使教案更完善,操作起来更科学。好动是中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为了使他们专心听讲,完成教学任务。我注意观察同学们的一举一动,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改变教学方法,尽量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我明白老师上完课,但是教学活动还没有真正结束。为了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及时巩固教学成果,和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我经常下班辅导和同学交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发现学习难点,并在下节课帮助学生解决。总之,在学生地配合下,本人圆满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班主任工作是教育教育实习的另一项重要内容。班主任工作做得好坏,关系到一个班级能否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因此班主任工作与教学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它与教学工作又有很大不同。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做好后进生的转变工作。因而,从我一接手教育实习班级开始,我就从原班主任那里,仔细了解班级情况,并经常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上的益友。逐渐取得学生的信任与好感。
在我教育实习的班级里,有几个比较调皮的学生,经过我三番五次地与他们交谈教育后,他们的表现越来越可爱。班级集体荣誉感是一个班级的精神支柱。为了增强同学们的主任翁意识,我充分利用主题班会与一般班会的教育形式,开展了形式活泼、生动的班会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使班级班风班貌有了喜人的变化;为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的意识,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班主任工作使我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使自己受到启发。
教育教育实习,虽然苦了点,累了点,有时还受到极大委屈,但我认为值得我去努力做好这件事情。我将认真教育教育实习经验,为明天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做好扎实准备。三尺讲台我准备好了!
师范生教育实习自我鉴定范文3 我想回顾这些日子的点点滴滴,第一次听指导老师范老师的课,我学到的是认真负责的态度,激情大方的教态,和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及活跃课堂气氛; 第一次备课写教案,我学到了每个环节都需要全面兼顾,才能实现最佳课堂结构,明白了备课需要有遇见性,需要多了解学生,周密安排,查找资料,以便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料不到的情况;第一次上台讲课,这是一个将纸上内容付诸实际操作的环节。难忘指导老师的反复指导,同伴间真挚的鼓励和下面孩子们包容的笑脸,让我觉得很放心,大胆地说着,渐入佳境,原来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教态从容,头脑冷静是关键,语言要平稳,动作要沉着,重点要突出,按部就班地完成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些都在以后的教学中一一改进。再如多次的评课,在互相的评价中总结经验教训,明白是非优势,长短得失,取得不断进步。
一切有付出的过程都会有一个美好的,就象辛劳的耕作会有好收成,努力的学习会上好大学,勤恳的工作会有更好的生活,一切都象大自然一样无比自然。实习的日子也是这样,很纯粹,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住进了这个看似有点荒凉的郊外,却让人心里平静。
关于班主任工作,在和这些孩子们接触的日子里,我一路收获感动。这些十七八岁的孩童,给予我的不仅有年轻的活力,纯真的童心,还有对待生活的那份热情,与他们的情结暗生在一次次清晨的早自习,暗生在每次课间操“时代在召唤”的旋律中,暗生在“天天读,天天唱”这些充满娱乐性与知识性的活动中和每次都热闹非凡的班会上,与他们交流需要用心,需要换位思考,需要融入他们的世界,这些也是作为一个班主任所必须具备的,但是两个月的时间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更好的磨合和更深入的交流,而这些我做的还很不够。
“教师这个职业既是导演、编剧,又是演员”,确实,只有将这三个角色扮演好,才能导出一出好戏一堂好课,即使不华彩也平实。这次的实习给予自己的不仅仅是走走过场那般简单,它在我的整个人生路上也了留下了许多痕迹,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
从进入xx学校代课实习距今已有一个月的时间,而实习也将近结束。在这段时间里,百感交集,和学生建立的感情是那么难割难舍的。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这也许是我学生生涯中唯一的一次实习生活,也是对我四年来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大检验。实习也就结束了,该做做实习鉴定了。
在学校实习的每一天,我努力地做好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在穿着上大方得体,言谈举止,自然端庄,尽力给学生一种道德修养好,文化水平高的印象。努力首先从形象上跟学生做好沟通。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认真备课,用心修改教案,确保教案、教学课件规范,内容准确。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特点进行教学,课堂上积极面对,教学语言表达清晰流畅,虚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弥补自己在教学工作上的不足。有错必改,自我进步。
在实习期间,我还积极要求担任班主任这一职,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方面,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热心真诚面对每位学生,尊重他们,深入细致了解他们。在班级管理上,积极负责。从早自习的监督,每位学生是否按时到校,是否有认真读课文;到课间操、眼保健操的监督;课堂纪律,课间纪律,通知班级规定的日常事务等,都予以高度的责任,认真对待,细致入微,保证各项工作到位。同时,与xxx等同学共同组织xxxx的主题班会,并且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身在教学工作上的不足。讲课时声音不够洪亮,粉笔字写得不够好,未能在学生中建立起足够的威信等,教学的基本功不扎实。但我相信只要努力了,一切都是会可以做得好的。现在我就觉得自己进步了很多。
教师这份神圣而又伟大的职业,在这段实习时间里我是深深地体会到了。而实习又是对每位准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过程。它是我们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的一个很好的桥梁,是我们有备而来,我想我会用自己的一生来点燃这份光荣的事业。
师范生教育实习自我鉴定范文4 20xx年9月9日至10月30日,我在安顺市第六中学七(2)班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教育实习。教育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在原任指导老师武老师和班主任孙老师的耐心指导、帮助下,我较好地完成了教育教育实习任务。
教育实习期间,在武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下,我总计听了8节课,上了32节课。教学教育实习中,总的来说,我能认真备课,所设计的教案规范准确。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好,教学内容能当堂消化、巩固,教学重点突出,明确,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课外辅导耐心细致,批改作业仔细认真,还经常请武老师指出缺点和不足,以不断地提升自己。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上一堂课容易,但要想上一堂精彩的课很难!需要下很大的工夫。在教学之前,我都认真听了指导老师的课。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技巧!同时我都准备好每次课的详细教案和课件资料,并全部交给指导老师修改。
教育实习期间,作为教育实习班主任,每天课间操时维持秩序,监督到位,耐心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教师节期间,我在班主任孙老师的指导支持以及学生的积极配合下,筹办了以”尊师重教”为主题的班刊展览活动,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极大肯定。
在整个教育实习生涯中,我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东西,受益匪浅,为以后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安排教学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 、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现代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2 、了解和熟悉学校的运行。对师范类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实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实践。
3 、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让自己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基本情况
我们十月十一日来到湖南XXX县第二中学,到十一月十八日实习结束。我被分到高一XXX班进行实习。
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基本情况如下: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六份,试讲次数为六次,上课节数为六节;批改作业五次;监考十场;自习辅导十二课时。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主题为“网络的利与弊”的班会;组织本班学生与实习老师之间的篮球赛两次;找学生单独谈心、了解情况十一人次。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每上完一节课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当好一名老师真不容易啊!
试教工作开始以后,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听优秀化学教师的课——写教案——试教——修改——试教,这样反复练习,完善。直到把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练到烂熟于心为止。即使这样,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还是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事先也没有料到过的难题。毕竟试教的时候和正式去教室上课的时候的心态是很不一样的
教学生知识如果我们仅仅只懂得书本上的知识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求我们能够旁征博引,而且平时学生也会提一些书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这时候你不仅要自己对这些知识点有所了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你要能够以学生容易理解的平实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比如有一次我分析基础训练的时候,有一个题目是说“往饱和的碳酸钠溶液里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此题只要知道了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的小,就能得出“可见到有白色晶体析出”的结论。由于事先我觉得此题很简单,也就没有深入地思考。出乎我意料的是,无论我怎么讲,同学们也无法理解为什么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的小就会有晶体析出。后来只好向他们的原任课老师请教此处该如何表达。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五份,试讲次数为五次,上课节数为五节。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迎奥运主题班会》观摩课。
3、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比如在我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就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没想过的难题。即当自任口才出众的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一节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听完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学生何以如此呢?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我在班上开展了“迎奥运”主题班会活动。起初,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方法。比如说罚站、罚蹲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班级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通过和学生的接触也使得我对班上的一些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班上有几个同学家庭相当困难,于是有人向我提议:在主题班会上为这些同学献爱心——为他们捐款。可是,经过我的再四考虑,我还是把他否定了。因为,为贫困生捐款献爱心动机非常好,可是这样做却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没有了自尊,也就很难再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了。最终,我还是把班会主题敲定为一个十分时尚的主题——迎奥运。
为了办好这个班会,我努力为每一个同学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到自我的价值,品尝到其中的乐趣。结果,在准备班会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积极。班会的节目花样繁多,唱歌、跳舞等应有尽有,而且还组织一次辩论会。论题为:体育是否可以创造友谊。辩论中双方各执异词,辩论深刻到位。另外,为了普及奥运知识,我还在班会上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奥运知识有奖抢答活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很浓烈、热情也很高涨。最后一曲笛子独奏——歌唱祖国将班会推向了。
当然,在开展班会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曾经问过班上的同学一个问题: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尽管我一再“放水”,可是人有为数不少的人回答:“当然是一斤铁重了!”
最近,我还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这样的句子:“除夕之夜,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色的圆月。”除夕之夜,天空中又怎么可能出现一轮金黄色的圆月呢?严重失真,近乎荒谬。其实,这仅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这样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好,问题似乎就变得复杂了,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了:不懂得这些常识的学生,又怎能拥有完整的人生?这样的教育能被称作素质教育吗?
此外在一些观摩课上,还常常呈现表演的风气。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其余同学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同学回答了另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下来,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这就是明显的弄虚作假,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针对以上问题,我也想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1、 教师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弄虚作假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为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从教师在学生、家长的心目中的形象以及从教师的高尚责任来看教师都不应该弄虚作假。而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更富于魅力。
2、 针对学生所犯的常识性的错误。教师应该科学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综合的发展。
在学生心理辅导员和高一年级班主任的实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学生如此的渴求有一位知识比较丰富、能力比较全面的、能倾听自己心声的朋友。作为他们的朋友,我惟有仔细倾听、耐心询问、认真思考,最终协助他们增强认知正确看待和科学处理他们所面临的困难;作为语文老师,面对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精心备课、认真组织,用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同学,用清晰的话讲解好每一个问题,用深切的情表达每一个核心思想。
这一个月来,我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切关注。他们以真诚而友善的眼神看着这么一个身材矮小却能力突出的老师充满自信的走过,走过令我难忘的实习。
同学们在我的讲座上积极提问、仔细听讲,尔后以热烈的掌声鼓励,鞭策着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创新开拓,不断进步!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大学生;自我发展
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高等学校纷纷开展了面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期望把它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突破口,通过鼓励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创造就业岗位,来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但随着创业教育的不断普及,创业教育开展的初衷和结果的背离令教育者开始反思、争论,创业教育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开展创业教育?笔者通过对本院创业教育实践的反思,谈谈对创业教育的看法。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柯林・博尔博士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培养目标。1989年11月底至12月初,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在阐述“21世纪的教育哲学”问题时,认为未来的人应有三本“教育护照”:一是学术性的,二是职业性的,三是证明一个人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在此基础上,会议提出了“事业心和开拓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的概念,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开拓事业的精神与能力。后来,enterprise education即被译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概念传入我国之后,逐渐形成了狭义和广义的两种解读。
狭义的解析认为,“创业”是指创办企业,把“创业”视为“创办自己的企业”,把“创业者”称为“企业家”,这是国际上对创业的最普遍的理解。在KAB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SYIB创业指导中用的是这种含义。在这种理解下,高校的创业教育成了培养“企业家”的教育。而这一点恰恰是如今被许多学者或教育家所批驳的;广义的解析认为,“创业”指开创事业,把“创业者”视为开创事业的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就是要面向未来,把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创新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新的价值取向。目前,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来看,总目标上与创业教育的广义概念基本一致,而在实践过程中却大多从狭义的理念出发,围绕如何创办企业及创办企业需要的一系列素质和能力而进行的,更侧重于创业技巧、创业管理等一系列教育和培训活动,教育目的明确,直指创业。
究竟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内涵更符合创业教育的初衷?辩证地来看,争论其实没有必要,因为并非所有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人才都能成为企业家,所以将“培养企业家”作为培养目标当然会受人诟病;然而每个企业家无疑都要具有事业心,具有创新精神。因此笔者认为,高校的创业教育内涵到底是什么并不重要,它对于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应该有着不同的含义。高校的创业教育要有成效,关键在于把创业教育的开展与学生的自我发展结合起来,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最终会出现“企业家”,也会出现具有事业心、具有创新精神的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
二、创业教育与学生自我发展融合的必要性
1.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融合的必要性
不论“专才”还是“通才”,高等教育的目标最终可归结为培养人才。人才是个宽泛的概念,没有统一的标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也验证了人才发展的多元性。为了配合人才的多元化发展,高校的创业教育也要体现出区别教育、个性教育的理念。学生的价值观是不统一的,自我选择的发展方向也是不同的。因此,如果只是围绕创办企业的技巧及创办企业需要的一系列素质和能力而进行创业教育是不恰当的;但如果只有广义的、宏观的教育,只侧重于形而上的精神培养,忽略了微观技巧的传授,那么对于那些立志于创办企业的学生而言,则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可见,创业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意识,也要有创业必要的知识、技巧。高校的创业教育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发展的不同,尊重学生的选择权,顺应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2.从创业教育实施效果来看两者融合的必要性
《就业蓝皮书: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创业的成功率非常低,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4%,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西方国家这个数据在20%左右,媒体纷纷引用这个数据来说明我国在创业教育方面的滞后。诚然,大学生能否走上自主创业跟教育是十分相关的,但是,创业意识、社会创业环境、经验积累等这些重要条件仅通过高等教育很难改变或者根本改变不了。因此,创业教育能做除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之外,就是根据学生的发展条件、选择的发展方向去进行培养,效果才能达到最大化,才能不做无用之功。
3.从教育的过程来看两者融合的必要性
教育是个“内化”的过程,创业教育就是要将外在的创新理念、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内化”为学生的个体财富。这个内化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决于学生的自身条件。如果缺乏主体的积极性,“内化”就不可能实现或者达不到最好的效果。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学生个体的发展也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动,高校的培养就是创业教育内部化过程的外在动力。因此,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高校要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要处于主体地位,高校的创业教育最终还是要围绕学生的自我发展,依赖主体的能动性才能顺利完整“内化”的过程。
综上所述,创业教育需要“因材施教”,要顺应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可以引导,但不可以强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要求,体现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的选择权,将创业教育与学生的自我发展充分融合起来,否则或是揠苗助长,或是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三、创业教育与学生自我发展的融合途径
1.培养创业观念、创业精神,引导学生发展方向的设定
西方国家的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达到20%左右,而我国却不足2%,除却现实的环境差距与硬条件上的不足,也显示了我国在学生自主创业观念方面的缺乏。观念支配着人的态度和行为,决定着态度和行为的发展方向。创业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发展方向,但究竟要往哪个方向发展,通过教育是可以进行一定的引导。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创业教育可以通过转变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目标的设定,把创业的意识根植于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之中。对于那些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创业观念的正确指引,创业精神的培养无疑有利于学生的创业激情的延续;对自我发展目标不明确的学生,创业观念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设定发展目标,把创业意识引入自我发展规划;即使对于完全不适合创业的学生,经过创业精神的洗礼,创业观念的培植,也利于在以后的就业岗位上提高创新意识。
创业观念的培养首先要紧紧抓住学生的个人发展规划,进行“价值”教育。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扭转传统的价值观,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青春的激情。在理论引导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创业经典案例,弘扬创业精神,并通过身边真实的创业典型,总结创业经验,传播创业观念。
2.构建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在尊重学生选择权的基础上做到灵活教学
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的实施载体,高校通过课程的设置来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传授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从现在一些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基本是以几门相关课程的教学配合一定的教学实践来进行初步的探索,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而且创业教育的博与活的特性在传统框架下不免遭到约束。创业教育应该是项系统工程,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就是这项工程的核心工作。本文认为,从传统的课程体系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要进行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是要进行从“专才”到“通才”的专业结构改革。通过放宽专业口径,建立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体系,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在课程的安排上,首先要保证宽口径的基础性课程的安排,减少现有的专业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放大学生的选择权,让学生真正能结合自己的兴趣、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去选择课程;同时高校通过鼓励学生进行专业辅修,攻读双学位,培养理学、工学和经济学等交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要进行从“填鸭”到“互动”的教学方法改革。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互动式的教学却能够诱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对问题的主动探索,而这种主动精神正是创业人才所需培养的。
三是要进行从“刻板”到“灵活”的考评体系改革。创业教育更侧重于学生创业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一点在传统的教育考评体系中却很难反应出来。
因此课程考核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不能只限于卷面测试。即便是采用卷面测试的方式,也要在试卷中提高“活题”的比例。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高校的创业课程体系不可能覆盖所有的知识,学生也要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在某个方向上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主动地寻求学校、老师的帮助,高校也要提供这样一个咨询、服务的平台。
3.搭建各类创业实践平台,在实践中提升学生职业发展的基本素质
迁移能力、创新能力、百折不挠的毅力等等都是个人职业成功发展的必备素质。这些基本素质不能仅仅通过传统的课堂教育来培养,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升。创业教育离不开创业实践,它不仅能使学生熟悉基本的创业流程、巩固创业知识,还能锻炼个体发展的基本素质,并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学会自我完善和反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要求,选择不同角色的创业实践,依照自身的条件和个性,或作为发起者、或作为参与者,在活动中改善自身的素质结构,为以后的职业发展进行演练。
总结起来,高校的创业实践平台一般有如下三级:初级平台是校园内组织的创业团体,通过学校的鼓励和资助,可以经常性地举办各类竞赛活动,进行模拟演练;中级平台是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的一些创业活动如“挑战杯”、各种“创业大赛”等;高级平台是创建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科技园等,为创业欲望强烈且条件成熟的学生提供一块实践平台。高校通过设立创业基金等方式,提供财力、人力、物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尚群,刘强.创业教育:价值功能与时代意义[J].教育评论,2008,(1).
[2] 张项民.论创业教育的耦合性与兼容性[J].中州学刊,2008,(4).
【关键词】 自我评价(心理学);教育;回归分析;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95.6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5-0563-03
Cor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and Parental Rearing Style/MENG Xiu-hong*,HE Cheng-sen, XING Chao, et al.*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Department of Child & Adolescent and Maternal Health,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23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self harmony and parental rearing style,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evidence for improving parental rearing style and psychological harmony. Methods A total of 568 college students answered questions on Egm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 (EMBU) and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 (SCCS). Results Th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presented negative skew distribution. The percentage of high score group, middle score group and low score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30.99%, 62.32% and 6.69% .The total score of self-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was 94.60±12.39. The total score of self-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fathers' and mothers' emotional warmth and understanding,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ll other factors of EMBU(P
【Key words】 Self assessment(psychology);Education;Regression analysis;Students
和谐社会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和谐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构建和谐社会,归根到底是3个层面的活动,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的自我和谐,其中人的自我和谐(self harmony)是和谐社会的必要基础[1-2]。同时,自我和谐也是Rogers人格理论中最重要概念之一,是心理健康发展的标志。父母教养方式是青少年心理发育、人格形成、必要心理防御功能获得的首要途径[3-5]。众多资料表明,生命早期不良父母教养方式会影响成年后个性特征和病理心理的形成[6-8]。笔者期望通过本研究,一方面能够为阐明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增添新的实证证据,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改善父母教养方式从而促进个体自我和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从某高校抽取大学二年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集体施测。共发放问卷582份,收回有效问卷568份,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7.6%。其中男生268名(49.3%),女生300名(50.7%);独生子女154名(26.5%),非独生子女414名(73.5%);城镇学生195名(33.5%),农村学生373名(66.5%)。
1.2 研究工具
1.2.1 自我和谐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 SCCS)[9] 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3个分量表。该量表共有35个项目,采取Likert 5级评分,将自我的灵活性反向计分,再与其他2个分数相加,得到自我和谐总分。总分越高,表明心理状况越不和谐。本研究SCCS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2,分半信度系数为0.737。
1.2.2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10] 共有66个项目,采用1~4级计分法,包括11 个分量表,分别为: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被试。本研究EMBU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2,分半信度系数为0.869。
1.3 调查方法 为保证客观性,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控制情境,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然后按要求完成整个问卷。问卷填写均采用无记名方式,要求做出独立、客观的自我评定。
1.4 统计分析 在剔除漏填、错填的不合格资料后,用Excel软件录入。逻辑纠错后,采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有信度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等。若影响因素是分类变量,则先将其转化为哑变量后再参与模型拟合,变量保留和剔除的标准分别为0.05,0.10,模型拟合结果以比值比(OR值)及95%CI反映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危险度。
2 结果
2.1 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总体水平及各因子得分情况 为更好地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特征和分布状况有概括认识,对数据结果作频数分布分析(图1)。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我和谐得分呈负偏态分布(Skewness=-0.687,标准误为0.103),其中高分组占30.99%,中间组占62.32%,低分组占6.69%;SCCS总分为(94.60±12.39)分。
2.2 不同性别及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SCCS得分比较 表1显示,男女生SCC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自我灵活性得分女生高于男生(P=0.000)。独生子女SCCS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均低于非独生子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EMBU的11个因子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SCCS总分之间的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4 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见表3。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把进入方程的变量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Forward Ward法),经过4次逐步拟合后,是否独生子女、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4个变量进入方程(P值均
3 讨论
Rogers[4]认为,自我和谐是个体心理健康的一种内在反映。而本研究发现,有30.99%的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处于高分组,只有6.69%处于低分组。一项针对我国23所高校6 000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有16.5%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11];对1 600名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表明,有24.8%的大学生至少存在一类心理健康问题,而家庭教养方式不当是主要心理社会因素之一[11]。这些资料均提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与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存在着显著相关性。除父亲偏爱被试因子外,其余10个因子均是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显著相关因素,其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是大学生自我和谐积极影响因素,而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 、过分干涉与保护、母亲偏爱被试等因子是大学生自我和谐消极影响因素。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父母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会引起子女心理问题和问题行为,如焦虑、抑郁、自我概念紊乱、饮食障碍、生活质量降低、完美主义倾向等[12-15]。Jacques等[16]研究表明,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会提高成年后的生活质量,如母亲情感温暖会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此外,个体自我和谐水平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但与是否独生子女有统计学关联,提示父母教养方式可能是该关联的中介因素。独生子女父母有更多精力给予充分温暖与理解,家庭教育更加情感化、民主化,这可能是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自我和谐水平高的原因。这种趋势与挪威一项考察大学生生活质量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结果[16]一致。
本研究存在的缺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由被试凭记忆中的印象进行填写,尽管岳冬梅[10]修订此量表时采用的研究对象也是大学生,但回顾性调查所引起的回忆偏倚是难以完全克服的。
4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构建和谐社会 呼唤中国化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07,15(2):193-195.
[2] 王登峰,黄希庭.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解读.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3(1):1-7.
[3] PERRY JA, SILVERA DH, NEILANDS TB, et al.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bonding, self-concept and eating disturbances in Norwegian and American college populations. Eat Behav, 2008,9(1):13-24.
[4] ALUJA A, BARRIL V, GARCIA LF. Relationships between adolescents-memory of parental rearing styles, social values and socialization behavior traits. Person Individ Differ, 2005,39(5):903-912.
[5] 张晓,陈会昌,张桂芳.亲子关系与问题行为的动态相互作用模型:对儿童早期的追踪研究.心理学报,2008,40(5):571-582.
[6] EISENBERG N, HOFER C, SPINRAD TL, et al. Understanding mother-adolescent conflict discussions: Concurrent and across-time prediction from youths' dispositions and parenting. Monogr Soc Res Child Dev, 2008,3(2):1-16.
[7] MCKEE L, COLLETTI C, RAKOW A, et al. Parenting and child externalizing behaviors: Are the associations specific or diffuse? Aggress Viol Behav, 2008,13(3):201-215.
[8] HEIDER D, MATSCHINGER H, BERNERT S, et al. Adverse parenting as a risk factor in the occurrence of anxiety disorders: A study in six European countries. 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 2008,43(4):266-272.
[9] 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1):19-22.
[10]岳冬梅.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61-167.
[11]王传旭,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7-8.
[12]PATOCK-PECKHAM JA, MORGAN-LOPEZ AA. Mediational links among parenting styles, perceptions of parental confidence, self-esteem, and depression on alcohol-related problems in emerging adulthood. J Stud Alcohol Drugs, 2009,70(2):215-226.
[13]JUANG LP, SYED M, TAKAGI M. Intergenerational discrepancies of parental control among Chinese American families: Links to family conflict and adolescent depressive symptoms. J Adolescence, 2007,30(6):965-975.
[14]FENG X, SHAW DS, SKUBAN EM, et al. Emotional exchange in mother-child dyads: Stability, mutual influence, and associations with maternal depression and child problem behavior. J Fam Psychol, 2007,21(4):714-725.
[15]方新,钱铭怡,罗珊红,等.大学生完美主义与父母养育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1):56-59.
【关键词】大学本科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1
28-03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 Rearing Styles),是指父母为使子女身心健康成长所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使用的方法和具体的行动等相对稳定的行为的集合及其所营造出来的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是对父母价值观、文化修养、教育态度等多方面的集中反映[1]。自我和谐(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是指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5]。家庭教养对青少年自我和谐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于家庭环境因素、父母教养方式。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就曾对此进行了研究。如关于家庭经济问题,家庭经济贫困的孩子自我和谐程度较低,这可能是由于父母的拒绝和惩罚引起的。[15]
Pattersont,Baldwin发现,严厉惩罚型父母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更有容易出现自我与经验的不一致,形成问题行为。[2]我国学者邹琴、李文虎研究发现,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相关,与自我和谐各个维度之间存在密切相关,且父亲的教养方式(如过分干涉)与总体自我和谐的相关要高于母亲的教养方式与它们的相关,父亲和母亲的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显著正相关。[3]沈怡芳、蔡春岚等研究发现,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家庭亲密、情感表达及娱乐性呈负相关,自我的刻板性与家庭成功性呈正相关,自我和谐总分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与娱乐性呈显著负相关。[4]罗薇、戴晓阳研究表明,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自我和谐有正相关。[6]王彦的研究也表明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自我和谐总分与家庭环境矛盾呈显著正相关。[11]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上海某大学3个院系的大一、大二及大三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问卷406份,有效问卷387份。其中男生58人,女生329人;城市182人,乡村205人;独生子女140人,非独生子女247人;大一新生215人,大二、大三分别为105人和67人。
1.2研究方法:
采用岳冬梅等人在1993年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该量表的父亲教养方式量表与母亲教养方式量表各有66题(每个量表均有8题不进行计分),是岳冬梅等人通过对390名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初测和重测得到的,并被广泛作为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工具。
采用王登峰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SCCS),该量表由35个陈述句和相应的问题条目组成,包括3个分量表: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刻板性。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较高。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计算总分时先将“自我灵活性”反向计分,再与其他两个分量表得分相加,得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在大学生中,可以以低于74分为低分组,75-102分为中间组,103分以上为高分组。
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运用描述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2研究结果
2.1SCCS和EMBU的评定结果父母教养方式得分见表1和表2。男女学生得分经t检验发现: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的得分越高,表明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越多,而其他因子的得分越高,则表明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越多。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惩罚严厉因子存在性别差异:父亲对男生更加严厉,而对女生更多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虽然偏爱因子和拒绝否认因子上没有统计学显著性,但是男生分数均高于女生,说明父亲对男生采用消极的教养方式较多,而对女生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较多;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偏爱因子上存在性别差异。其中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上女生分数显著高于男生,而在偏爱因子上,男生分数显著高于女生。
表1父亲教养方式性别差异
注:* P
表2母亲教养方式性别差异
2.2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关系
2.2.1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 运用两变量之间的相关,分别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各因子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各个维度总分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
结果发现:自我和谐总分与父亲及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及母亲教养方式的惩罚严厉因子、母亲的自情感温暖,母亲的过分干涉因子和偏爱因子、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我与经验不和谐与父亲及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拒绝否认因子、母亲的惩罚严厉因子、过分干涉因子及偏爱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我灵活性与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及母亲偏爱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我刻板性与父亲及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及拒绝否认因子、母亲过分干涉因子及偏爱因子呈显著正相关。
2.2.2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回归分析 分别以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因子、自我灵活性因子及自我刻板性因子为因变量,以父母教养方式的各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表4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自我和谐各因子的回归分析
从回归分析的结果可见,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我和谐及各维度的回归效应显著。可以解释自我和谐总分变异的21.9%,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变异的19.3%,自我灵活性变异的8.8%,自我刻板性变异的26%。
3讨论
本研究发现,父母对男女的教养方式存在差异。父亲对儿子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各方面分数均高于女孩,母亲在女孩的情感温暖较多,而对惩罚严厉上得分较高,说明中国的父亲对男孩比对女孩有更多的不良教养行为,但对男孩也更加宠爱和保护,与前人研究相一致。母亲对女孩更加保护,给予更多情感温暖,对男孩要求更加严格,可能由于母亲认为女儿更好教养,并且感情细腻,需要更多感情上的照顾。父母亲的温暖,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过度保护的归因主效应显著。说明这些不良的教养方式与不良的归因方式有密切的关系,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9]在不良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的归因方式,往往把坏事情归因于自己,把失败归因于普遍的,持久的、自我内部的原因,把成功和好事情归因于暂时的、局部的和外在的原因,长久持续地消极归因,很容易使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因而产生消极的归因方式。
研究发现,父母亲的过多干涉和过保护与归因方式产生交互作用,说明过干涉和保护对男孩作用不大,对女孩作用明显,使女孩产生消极的归因方式。[14]虽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父母对女孩的过度干涉和保护被视为一种正常的现象,而容易使男孩产生无助感,从而形成消极的归因,这一点与前人研究结果不一致。
参考文献
[1]Robert A. Wicklund:The fallacy of the private-public self-focused distinction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September 1987,55(3):491-523.
[2]Rick E. Ingram.Self-focused attention in clinical disorders:review and a conceptual model [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0.,107(2):156-176.
[3]Green,Jeffrey Constantine Sedikides,et al:Happy mood decreases self-focused attention [ 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3,42(1):147-157.
[4]Pyszczynski,T.,&Greenberg.Evidence for a depressive self-focusing style[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1986,50:95-106.
[5]Rogers CR.A theory of therapy,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s developed in the client-centered framework[J].In KOCH,S(Ed.).Psychology:A Study of science.New York:McGraw Hill,1959:184-256.
[6]Naney Darling&Lawrenee Steinberg,Parenting Styleas Context:An Integrative Mode[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3:113(3):487-496.
[7]Frances F.Prevatt(2003).The contrbution of parenting practices in a risk and resiliency model of children's adjustment:The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Nov.21,Proquest Psychology Journals 469-470.
[8]石彩虹.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关系[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69-70.
[9]陶莎、林磊.3―6岁儿童母亲教养方式及影响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第3期:40-60.
[10]王春莉、廖风林.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抑郁情绪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9月(20):35-37.
[11]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J],1994年第2卷第1期:19-22.
[12]王丽芳,阎克乐,王志波.高三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人际信任自尊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 6月14卷6册.
[13]王蔓娜,刘金凤,韩凤玲.不同自我和谐程度大学生的个性差异[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4):258.
[14]张松.父母教育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156-158.
[15]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137-146.
[16]王志梅.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5月(6):81-93.
[17]杨云云等.儿童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城乡比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第6期:152-155.
[18]张丽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3).
[19]夏利民.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研究综述[J].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94,(5).
[20]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1]侯静,陈会昌.亲子互动研究及其进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2,(2).
[22]陈陈.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1996.
[23]岳冬梅,李鸣杲,金魁,丁宝坤.父母教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精神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第五期.97-100.
[24]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王垒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的运用,对大学生身体自我观念的特点、影响要素和对体育行为的积极作用,对体育教学干预方式运用的建议进行总结,达到为体育教学实践有所帮助的目的。
关键词 大学生 身体自我观念 体育教学 干预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心理学研究对心理健康机制进行探讨的同时,也把注意力投向了各种心理干预手段的论证,这就导致了心理学研究的发展热潮。自我观念是个人成长过程中根据生活经验的不断发展起来的对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它由学业自我和非学业自我量方面组成,其中非学业自我由身体自我、社会自我和情绪自我组成。身体自我是一种个人对自己外表和能力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一种观念,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每一位体育学者都应该面对和探讨的问题。
一、大学生身体自我观念对行为的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结果能够很好的解释人们的各种行为现象,认知是人们对社会、对自我进行评价的过程,它基于评价系统的知识储备,由于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取向等因素的不同而导致差异存在。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这一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知识的积累不够,生活经验和阅历较少,很难对自身做出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价,容易受到社会思想的影响而导致形成过激的自我认识。有关学者研究认为,最容易导致厌食症发生的年龄是20岁以前的青春期晚期,情况严重的因拒绝进食而导致体重下降50%以上,严重者则导致死亡。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身体自我观念在人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对大学生身体自我观念的形成给予一定的干预,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自我观念,使之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建设型人才。
二、大学生身体自我观念的形成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虽然身体自我观念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对于“身体自我”是否能够被塑造、用什么手段来有效塑造“身体自我”没有得到一致的结果。其中有一种可供采纳的方式——以体育锻炼为干预方式。在对100000名17-25岁的在校大学生的研究中表明,运动大大学生较之于不运动的大学生很少出现身体上的不适,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对未来有着足够的信心,有信心、有毅力完成某件决定完成的事;很少使用烟、酒等方式进行发泄;几乎没有自杀倾向。锻炼可以增加人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对超重和肥胖的成人和儿童可能会有较大的效果,将锻炼作为其中一项临床手段,效果更佳显著。
三、体育教学干预方式的运用
(一)加强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构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物质资料不断丰富,体育锻炼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遏制和社会、家庭、学校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心中形成了学习第一位的认知,这样的认知是严重畸形和错误的。很多学生想要进行体育活动,想要参加各种锻炼,但是被冠以“不学习”的罪名。所以,学校教育应该在构建学生体育锻炼良好氛围中发挥出学校的教育职能,发挥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纽带作用,让大学生能够在成长中形成体育认知观,提升学生自身自我认知能力。
(二)增强体育健康知识教育力度
但是目前存在着学校个部门落实健康体育理念并不乐观的情况,把学生的健康教育等同于快乐体验,而且体育教学中几乎不涉及健康知识的讲授,增强体育健康知识教育力度是建立在体育教学环节中对健康知识的点滴渗透,让学生对健康真正的了解,对达到健康的方法进行总结,进而提高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应该注意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群体兴趣不尽相同,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常规教学为基本内容,以兴趣的激发为升华的体育教学模式,保证教学内容顺利完成。
(三)树立学生身体自我能力信心
很多学生由于受到体育能力感不足的影响,导致学生减少体育锻炼的频率,这一现象女生表现的较为明显。很多女生由于自尊心和好胜心较强,不愿意将自身弱点暴露出来,失败一次两次就会使她们的自信心受到挫伤,造成身体自我能力上的认知不足,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从而降低训练难度,对学生多一些鼓励,以增强学生锻炼的自信心,最终帮助他们树立身体自我能力的积极认知。
四、总结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现已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虽然形成的理论不够完善和成熟,但是对学校体育教学实践活动起到了积极地导向作用,并且使健康体育理念在实施的过程中找到了具体化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鸿亮.大学生身体自我观念与体育教学干预方式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2.07.
〔关键词〕自我伤害行为;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8-0019-04
自我伤害行为即刻意造成对自己身体伤害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目的不是要造成自己死亡的结果。国外研究显示,自我伤害行为通常发生自青少年早期,大约十三四岁,往往持续10到15年,也可能会持续几十年。国内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第一次自我伤害的高峰期在初二和初三年级,年龄大约12~15岁,发生时间较早。自我伤害行为有很高的反复发生率,根据研究,有反复自我伤害行为的个体曾自我伤害的平均次数达到50次,有的甚至超过400次。许多人随着自身的成熟而自然停止自我伤害,但是也有一些人需要临床干预和帮助。有证据表明,随着症状的持续,自我伤害行为可能发生得越来越频繁和强烈。
在各种家庭因素中,对儿童行为影响最大的是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是指在家庭生活中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父母在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待孩子的固定行为模式和倾向。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以及对儿童情感表现的组合方式,反映着亲子交往的实质。父母通过具体的教养方式和态度,传达着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社会规则,从而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社会大环境的不同以及父母的个性特征、受教育水平的差异,不同父母采用的教养方式也不同。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人格完善、认知发展、性格形成和价值观的形成等多方面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子女能否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采用的教养方式是否正确。不当的教育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有研究表明,如果父母用身体惩罚的方式对待儿童,儿童就会用攻击的方式来回击他人的攻击行为,而自我伤害行为就是一种攻击向内的行为。
国内外有关自我伤害行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结论,但国外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临床病人上,对于普通青少年的自我伤害行为仅限于对临床个案的描述,而国内对自我伤害行为的研究时间较短,定义缺乏统一标准,研究较为分散,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从理论上,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普通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家庭原因,对于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相关工作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程序与步骤
本研究分为三个研究进行,顺序如下:
研究一:中学生自我伤害问卷的编制
研究二: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基本情况的研究
研究三: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等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
二、研究一 :中学生自我伤害问卷的编制
1.研究设计与方法
(1)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资料收集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工具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2)自我伤害行为问卷的编制
自编的自我伤害行为问卷通过广泛开放性问卷和单独深入访谈进行项目收集,访谈对象为普通中学生31 人、中学班主任和一线教师16 人、中小学心理专职教师14 人、大学心理辅导教师3 人、深圳心理咨询机构咨询师4 人、精神科医生2 人,共计70人。通过访谈对中学生的自我伤害行为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根据访谈内容总结出了27种自我伤害行为方式。问卷采用4点计分方式,由1至4分别表示从来没有、很少有、有时有和经常有。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1)自我伤害行为问卷的项目分析
自我伤害行为问卷中的27道题目参与项目分析,方法如下:把287份有效问卷分为高分组(27%的高分者)和低分组(27%的低分者),对两组被试在每个项目上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T值大于0.05)的题目删除。根据结果分析,问卷中的第6题、11题的T值大于0.05,则该两道题不具有鉴别度应删除,项目分析后保留25个题目。
(2)自我伤害行为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完善问卷及分析问卷的结构,对保留的25个项目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并根据以下标准确定题项的数目: (1)因素的特征值大于等于1 ; (2)因素必须符合陡阶检验;(3)抽出的因素在旋转前至少能解释2 %的总变异;(4)每个因素至少包含3 个题项;(5)因素比较好命名。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和相关文献最后确定5个因子,19个题目。分别命名为冲动性自我伤害行为、间接性自我伤害行为、强迫性自我伤害行为、刻板化自我伤害行为(使用工具)、刻板化自我伤害行为(未使用工具)。
表1 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特征值与累计贡献率
(3)自我伤害行为问卷的信度分析
问卷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作为检验问卷信度的指标(结果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问卷在各因素上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 6 以上,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52,达到了心理测量的要求,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表2 自我伤害行为问卷的信度
(4)自我伤害行为问卷的效度分析
本问卷各个因素之间呈中等偏低的相关,说明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因素与总分之间都达到了中等偏高的相关,且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各个因素较好地反映了问卷所要测查的内容。并且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都超过了各因素之间的相关,说明该问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三、研究二 :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基本情况的研究
1. 研究方法
(1)被试
正式测试被试采取整群抽样法。在深圳市福田区公办初中选取三所中学,并在该三所中学的每个年级抽取一个教学自然班进行整班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 450 份,回收有效问卷 419 份,有效回收率为 93.1%。年龄为 12~18岁,平均年龄14.35岁,其中男生210名,女生209名。
(2)测量工具
使用研究一中编制的自我伤害行为问卷。
(3)数据统计
数据分析工具采用SPSS13.0软件包。
2. 结果分析
(1)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本研究最后回收有效问卷419份,419名中学生回答了自我伤害行为的19个项目,总频数为7961。结果发现:填了“有”以上的学生为1430人次,占总频数的17.96%。填了“有,但很少”的学生为984人次,占总频数的12.36%;填了“有时有”的学生为340人次,占总频数的4.27%;填了“经常有”的学生为106人次,占总频数的1.33%。
(2)初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总体得分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本研究中预测自我伤害行为总体得分的自变量多是分类变量,因此与多元线性回归相比,方差分析和T检验两种分析方法更合适。方差分析与T检验结果显示,自我伤害行为总体得分情况在父亲和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居住条件、父母亲关系这几个因素上差异显著,而在其他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四、研究三: 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1. 研究方法
(1)被试
同研究二。
(2)测量工具
所用量表为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研究一编制的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Perceived Parental Rearing Practices,EMBU),是1980年由瑞典的C.Perris 等人共同编制的用以评价父母养育态度和行为的自评问卷。本研究采用的是我国岳冬梅等人1993年翻译和修订的中文版。 EMBU 问卷包括父亲教养方式的58个条目6个因子,即: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母亲教养方式的57个条目5个因子,即: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
(3)数据统计
数据分析工具采用SPSS13.0软件包。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1)父母对初中男女学生教养方式比较
将父母对不同性别子女的教养方式进行比较后得出:母亲对男生和女生的教养方式没有明显差异,而父亲对男生要比对女生有更多惩罚、更为严厉、更多干涉、更多的拒绝和否认。
(2)初中学生自伤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及差异分析
①高自伤组与低自伤组的差异检验
根据研究被试在自伤行为上的得分结果,将得分在前27%的被试分为一组,将得分在后27%的被试分为另一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下表的结果显示,高自伤组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低自伤组(P
②初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
相关分析显示,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因子间存在相关,相关系数在-0.23到0.28之间。
表3 初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注:*P
总体来说,五类自我伤害行为与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都呈显著的负相关,和父母亲惩罚严厉因子、父母亲拒绝否认因子、父亲过分干涉因子、母亲过分干涉和保护因子都呈现出显著正相关。
③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我伤害行为的回归分析
表4 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我伤害行为的逐步回归分析表
将父母教养方式所有因子作为自变量对自我伤害行为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有两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分别为F2“父亲的惩罚、严厉”和M3“母亲的拒绝、否认”,其回归方程为:自我伤害行为=0.329×M3+0.204×F2,说明这两个自变量能较好地预测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
五、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编制的“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具有较好的理论构想和良好的信效度指标,是研究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方式的一个有效工具;自我伤害行为程度不同的中学生在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居住条件和父母亲关系方面存在差异,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伤害行为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和“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对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具有预测作用。
国内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立足于实际,通过广泛的项目收集工作,编制了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问卷。该问卷比较全面地涵盖了中学生的自我伤害行为方式,具有理想的信效度,为后继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研究工具。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未成熟时期,对于自我伤害行为也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受到情绪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一些自我伤害行为的出现。本研究通过编制的“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问卷”,探讨了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自我伤害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同时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产生深远影响,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研究虽然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但是限于时间、精力和研究条件,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希望在后继工作中加以探讨研究:(1)由于客观原因限制,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问卷编制过程中的测量取样以深圳市福田区的初中学生为样本,是否适合高中生等其他人群有待进一步研究,今后的研究可增加样本类型和容量进行问卷修订;(2)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只从行为方式的单维角度来评估自我伤害行为,以后可进行更全面深入的相关研究;(3)本研究只考察了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和部分家庭环境因素对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家庭环境中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考察。因此,今后的研究应该从家庭、社会、学校等多角度出发,全面考察对中学生产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Matthew K. Nock. , Mitchell J. Prinsiten.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the assessment of self-mutilative behavior,Yale Universit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004, Vol. 72 No. 5: 885~890
[2] Winchel RM, Stanley M. Self-injurious behavior: a review of the behavior and biology of self-mutilation. Am J Psychiatry,1991,148:306~317.
[3] Favazza A, Simeon. Self-mutilation, in lmpulsivity and aggression. Edited by Hollander Eand Stein DJ. Chichester, England: John Wiley and Sons, 1995.
[4] Favazza, A. R. The coming of age of self-mutilation.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998, 186: 259~268.
[5] Ross, S., & Heath, N. A study of the frequency of self-mutilation in a community sample of adolescent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002, 31(1): 67~77.
[6] Daphne Simeon & Eric Hollander著.自我伤害的评估与治疗[M] .唐子俊,郭敏慧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2002.6~7.
[7]岳冬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1999,161~167.
[8]施显.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与青少年所面临的挑战[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351~352.
[9] Dr Ong Say How著. 自我伤害的行为[M].李文姬译.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10]谭友果.自伤行为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1997, 24(1):20~24.
[11]冯玉. 国外有关自我伤害功能模型的研究述评[J] .医学与哲学,2007,28(8):60~61.
[12],王玲.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研究进展[J] .中国健康文摘2007,11: 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