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4:48:54
导语:在小学语文教学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优化方案;效益
一、教学观念的最优化
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省略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深入学习教育理论,培养创新意识,热爱教育事业。明确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的人应该具有知识与道德,必须身心健康,具有独立的个性,培养的人必须具有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应该端正教育思想,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教学的结果也不应只局限于分数的高与低,升学率的多与少。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建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建立促进个性发展,提高素质的教育观,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内容最优化
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基础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发掘学生的潜力。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四大基本能力,最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学生懂得真、善、美的标准,所以,在语文教学上要求内容上的综合化,要认真地传授学生基础知识,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智力教育和情感教育,建立大语文观。
三、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教学过程是对于所有教育理念的实践,是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教学过程最优化这一环节将分为四个部分来讲:
1.教学准备最优化。教学准备包括解读课本、分析学情制定目标、准备教学资源(关于教学的评价和作业布置将会专门分类探讨)。教师在解读课本时要做到“心中有书”,教师在解读课本的时候要做到读懂教材、读透教材,最终做到“心中有书”。教师钻研语文教科书要了解语文的教材体系,基本思想,明白教材整体的和每一本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做到“心中有书”后,需要了解自己教授的对象,做到“心中有人”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的知识掌握,还要了解学生的差异、兴趣和心理状况。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掌握还有限,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足够重视学生的字词句的认识,让学生学会课程标准内需要掌握的字词,学会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会阅读,掌握一定的作文写作技巧。了解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是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和明确的目的性。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教学计划以及本节课的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比如对于《揠苗助长》这一课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文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一个二类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结合本单元的要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表达的寓意”。准备教学资源包括包括准备教学方法、电教设备、多媒体等。
2.课堂最优化。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得提高上课的质量。教师上课的目标要明确,这些在准备环节必学做好。上课的时候对于教师的要求是要话语清晰流畅,生动、形象且风趣。语调要抑扬顿挫,朗诵课文的时候要有充沛的感情,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还应该在注重着装和风貌,上课要活泼,配上自己的肢体动作,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知识素养、表现素养和外在形象对于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有着很大的作用。
课堂上最重要的时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要实现小学生的语文教学的优化,必须得遵循语文的教学规律,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达到效果最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有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游戏法、合作探究法和提问法,一节优质的语文课,应该是多种方法综合利用,以求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3.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最优化。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于作业的最优化,要做到两点。一是作业布置要分层次,对不同水平的同学,有不同的要求,也可以根据他们平时的测试水平,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专题强化训练。作业布置要切合课堂的教学内容,作业布置要求精而不是多。
作业的批改可以及时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所以,教师对于作业的批改要及时,以便在最短的时间检验学习的效果,以便采取新的教学措施。对于错误的地方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在批语上要人性化,要切当和创新,以促进学生去及时改正,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用鼓励性的话语,即使在程度最差的学生身上,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4.教学评估与交流。教师要对于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的评估,同侪之间要及时的交流,以便发现批彼此的长处和缺点,这样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教学评估来说最常见的形式是考试,关于考试,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主要提出一点建议,在考试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出不同标准的卷子,等分但是不同的标准,在批改卷子的时候既要看重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看重学生的潜在能力,同时对于学生最终的成绩测定,要结合平时的综合测评,做出最后的定论。
四、结语
以上的几点探讨是笔者根据的自己多年的教学,并且借鉴前人的成果,结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研究《教育学》的规律进行的浅探,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方案,还可以从心理学的知识,做出科学的探讨。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还可以从小学语文教育内容分来探讨,这些都有待笔者和同行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菊霞,方萍,语文教学最优化浅论,黄山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5月,第5卷第2期.
[2].宋苏杰,语文教学中的优化问题设计方案.
[3].徐浩,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材教法,2014年第8期.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五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九、第十两册教材中。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第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阅读、听说、习作训练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教材在阅读训练方面的重点有两项:一是了解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安排材料的方法有两大类: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按事物的几个方面。二是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此外,本册教材还安排了句子训练——领会句子含义,以及背诵训练——列提纲背诵课文。习作训练与阅读训练配合紧密,前两次是训练安排材料的方法,重点内容是写好记人的文章。本册教材加强了观察训练,有看图训练,也有实地观察。观察要有顺序、重点,还要抓事物特点。应用文方面练习写复信。听说训练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听后抓主要内容,能分辨话中的正误。讨论问题时发表意见,说时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141个,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会读写310个左右的词语,一部分会运用。
2、继续学写钢笔字,要求正确、端正、整洁。毛笔字临帖,要求坐的姿势、握笔姿势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的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领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课文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能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4、能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养成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列提纲作文。能写条理比较清楚、内容比较具体的简单记叙文。初步学会写复信。写记叙文和应用文要求语句通顺,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听程度合适的讲话和广播,能抓住主要内容。能辨别别人说话中内容和语句上的正误。能抓住主要内容复述一件事。讨论问题时能大胆发表意见,讲清自己的意思,说话有礼貌。
6、初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憎恨剥削制度,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初步培养热爱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初步形成珍惜时间、艰苦奋斗的品德。
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现代教育要求日常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就是学生能力素质的直接体现形式,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应该重视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可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本身对于读写教学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日常教学中学生的读写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提高。因而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教师通过合适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多采用一些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理解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读写能力,真正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1.阅读没有针对性,阅读水平难以提升。阅读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也会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书籍阅读,可是这种缺乏针对性的阅读很难起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作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足,很多阅读材料晦涩难懂,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有筛选性地选择阅读材料,可是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阅读材料的筛选明显不足。例如寓言故事能够帮助学生懂得很多道理,可是一些教师过多地让学生去阅读大量的文言文语言故事,由于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还存在偏差,生涩的文言文词语难以理解,学生也就无法正确地读懂文章。学生在日常阅读中缺乏针对性,阅读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水平也就难以提升。
2.写作教学不重视,写作水平难以提高。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必须要掌握写作能力。可是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往往是在有考试的情况下学生才会进行写作训练,平时的写作练习太少。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写作技巧的讲授也过于少,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写作技巧。例如记叙文写作训练,教师可以再日常教学中多让学生尝试编写一些小故事,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童话故事的编排,可是实际教学中这种训练并不常见,因此学生的写作水平始终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尤其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还不会写作文,这样的现象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3.教学计划不合理,读写教学难以开展。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而实际教学中就不能忽视阅读和写作。可是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没有制定专门的阅读与写作课程,平日里的课堂渗透也比较匮乏,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读写教学的顺利开展。例如作文写作中大多数同学作文中心思想不明确,更有甚者文章严重缺乏中心思想,让人都看不到他写了什么。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进行针对性的读写课程教学,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在教学计划制定上有些教师就没有考虑这一问题,导致了类似的问题遗留下来,长此以往学生的读写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小学语文的读写教学也就难以开展。
二、提高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
1.筛选阅读材料,提高阅读效果。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常见,那么在进行寓言故事的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寓言故事,可是寓言故事那么多,学生应该读那些呢?教师就需要进行一个针对性地筛选,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教育意义强的寓言故事让学生读,读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比较写读书笔记,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在阅读水平的同时又渗透了写作训练。例如《哪吒闹海》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对于哪吒的影视作品可能从小就耳熟能详,可是课文和影视剧是不一样的,需要学习的是语言特点和文章表达的深意,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个出发点多了解一些哪吒的文学作品,并作出相应的笔记,这样的教学就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
2.整合写作材料,提升写作水平。写作材料是学生写作的方向,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就一定要重视写作材料的整合。日常教学中在材料的选择上不能选择一些让学生难以理解的写作材料,又不能选择太简单的写作材料,因此教师对于日常写作练习要有合理的计划,难度要逐渐增加。此外也应该多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写作训练,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能够逐渐提高。例如写作的完整性和语言的通顺性这两点,写作训练过程就应该先让学生先把文章写完整,不能出现整个文章结构不完整的现象,然后在进行逻辑的合理性训练,这样循序渐进的写作教学过程才能够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优化教学计划,增强读写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有专门的阅读与写作课程,因而日常教学中一定要优化教学计划,合理制定阅读写作课程,真正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进行针对一些常见的问题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利用专门的课堂教学解决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并且写作训练应该时常进行,不能只在考试进行,要融入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做到周周有写作训练,然后在一定阶段有总结性的授课。这样可以将学生写作能力逐渐培养起来,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也是开放性教学的宗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的开放性教学将学生作为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为学生创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小学语文的开放性教学包括开放性课堂教学以及开放性教育模式,是一个对学生全面开放的教学系统,不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将学生限制在教材上,打破了原本机械式的教育模式。开放性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将语文学习的领域扩大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更加注重语文教材内容之间以及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联系的开放性,将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了课堂内外的有效沟通,让学生在相互渗透的教学内容之中,提高学习效率,完善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增强教师的开放性教学意识,建设开放性课堂
语文学习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课程的基础,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其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并且有效地完成人际交流。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必须要从建设开放性课堂开始,教师的开放性教学意识也要得到相应的提高。开放性课堂必须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理解差异、尊重个性,重视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增强自己的开放性教育教学理念。另外,由于时代的进步、观念的更新,教材上的一些内容可能会与学生的实际实践活动有冲突,教师要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鼓励学生发散性、开放性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教师自身的开放性教学意识,打造开放性教学课堂,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目标的开放性,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新课改要求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将学生看作富有个性与主观能动性并且不断发展变化的认识主体。扩展到语文教学中,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事物,掌握基础知识来实现自我提升,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而且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主观能动性在开放性教学模式中尤为重要。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要在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上,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注意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综合来说,小学语文的开放性教学必须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制定开放性、多样化、生活化的学习目标。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以及缺乏耐心的特点,教师的教学计划制定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探究性学习具有比一般教学方式更明显的优势,开放、灵活的学习情景可以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教学效果也会有明显的改善。
三、改善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开放性教学体系
与新课程改革相对立的,过去原有的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学评价制度,单纯地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也就出现了学校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和评价只注重分数而不重视教学过程的现象。甚至教师的年终考核以及教学奖励,都直接由学生的考试成绩决定,这种教学评价模式下,教师的开放性教学意识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课堂教学的内容只会局限于课本上考试规定的内容,开放性课堂的建设更是无从谈起。想要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目标,就必须对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完善开放性教学体系。教师教学活动的制定要注意全面涉及学生的德、智、体、美各个方面,但是要有针对性、差异性,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要有重点地制定教学计划。教师既要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还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打破原来分数决定一切的标准,这也是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主要手段。评价体系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全面进步给予更多的关注。教学评价的标准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标准与评价手段,可以实现对学生的综合、科学评价,并且及时地指导学生改正缺点,实现全面综合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从教学的开放性入手,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因素进行开放性改革,充分发挥开放性教学的优越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实践活动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相互结合,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对原有应试教育模式的有力冲击,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现形式。开放性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习潜力,是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开放式教学模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郝丽香.关于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04-05.
在教学改革的新时期,我国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了有关教学的新思路,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都是经过反复论证的文章,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涵,对学生的德育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在新课程体系的建立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深刻思想,确立教学的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对德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并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它的渗透,但是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目前德育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
1.教学方式出现错误
德育是对学生思想修养的提升,它是潜移默化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不是每篇文章都适用于德育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计划颁布后,很多教师还没有掌握德育教学的精髓,对其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往往为了德育教学而教学,德育渗透变成了死记硬背,存在教条化的倾向,忽视了德育教学的真正含义。
2.教师定位出现错误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一些教师对自己的定位存在偏差,他们认为自己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教师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必须多与学生进行沟通,找准自己的定位,防止角色出现偏差。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
1.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思想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研究并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选出的文章,其中蕴含着与德育教学有关的重点。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哲理,对字词和句子进行研究,彰显其中的深刻内涵。例如,“孝”这个字就包含着众多的德育思想,其本身就有“孝顺”的意思,孝顺现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对这些与德育教学有关的字词进行推敲,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良好的德育素养。
2.精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中体现德育的唯一途径是渗透,将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引导在对课文的讲解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接受这些思想。语文教师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结合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特点,逐步渗透德育教学理念。教师可以针对文章内容,对课文写作的背景进行介绍,带学生进入德育学习的情境,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课文《》中说“”发生在1839年6月3日,学生对当时的历史环境不了解,教师应该结合当时的国情介绍清王朝统治情况,向学生普及相关法律,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3.注重细节,在行为上体现德育
“细节决定成败”,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文化的渗透必须在关注课本知识的同时,把握细节的作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关德育的渗透。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口语训练、情景对话的方式教导学生如何使用礼貌用语;通过指导学生保持书面整洁、课桌干净,激发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答题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友爱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行为素养,起到榜样该有的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为教学的基础课程,对汉语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德育教学已经成为教学关注的焦点。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固有的观念,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并注重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细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少卿.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学周刊,2015,(6):91.
[2]宋瑞瑞,任美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2015,(2):73―7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 互动
前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与学生进行互动的重要性。由于小学生年龄非常小,在学习方面较为被动,教师只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才能够快速的了解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存在着哪些的问题,通过及时的解决,能够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不断的夯实语文基础,进而为更高阶段的语文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下面针对于互动教学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1 小学语文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的是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式与学生互动非常少,在课堂上,教师以讲授知识为主,而学生以记忆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机械的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进而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对语文缺乏兴趣,从而也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可见,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1]。通过有效的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真正的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并且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获得的学习效果也更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结合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有效的互动策略,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快速提高。
2 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策略分析
2.1 利用故事与学生互动
实际上,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具有较为显著的趣味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一些小故事作为互动的途经,利用故事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师可以为学生讲授相应的寓言故事,要求学生细致的听故事,并且在听完故事之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2]。通过此种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出来,而学生为了听更多的故事,也会积极的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且踊跃的回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获得的学习效果也更好。
2.2 利用言语与学生互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利用言语与学生互动。例如,在课堂上,针对于某个知识点,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全面的掌握,如果没有掌握,帮助学生细致的分析原因,并且鼓励学生加强对该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3]。教师通过采取此种方式,实现与学生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学习的状态,进而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的调整教学计划,能够确保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教学下,也会快速的掌握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实现了对学生的科学教学和高效教学。
2.3 利用问题与学生互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与学生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强化学生对相应语文知识的记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本堂课的语文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多种问题,在讲授某个知识点的时候,提出与该知识点有关的语文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快速的吃透该知识点,通过此种方式,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及学习效率在不断的提高,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培养了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加积极和主动,在遇到学习中的困难的时候,学生也能想方设法的解决,全面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有助于学生在小学阶段不断的夯实语文基础,为初中阶段、高中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4]。
2.4 利用游戏与学生互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与学生互动。由于小学生年龄非常小,正处于爱玩爱动的年龄,对于游戏有着由衷的热爱,在游戏中也会积极的投入,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此点,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与学生通过游戏进行互动。教师可以将相应的语文知识点融入到游戏中,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玩游戏,并且在游戏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快速的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进而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就将相应的语文知识掌握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更高[5]。此外,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参与,在游戏中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进而使小学语文课堂上一片欢声笑语,有助于实现最佳的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因此,教师通过采取有效的互动方式,实现了对学生的科学教学与高效教学,对学生的长远学习和长远发展非常有利。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采取有效的互动策略,全面的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积极性更高,获得的学习效果也更好,同时,教师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学生更加喜爱语文教师,进而也更加喜爱语文这门学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绪更高,进而实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雷爱萍.浅论小学语文互动教学[J]. 考试周刊. 2013(74).
[2]徐福纲.互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尝试[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34).
[3]叶芳.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式教学的开展[J]. 新课程(小学). 2013(03).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引入新的学习方式,以求得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似乎置身于教学方式变革的大局之外,还是徘徊不前。许多新的学习方式,还没有真正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例如,“合作学习”强调让小学生组织起来,合作互动,尝试探究。这一新的方式就一直停留在口头上,大多无法真正实施。其实,新课程标准早就强调,在语文学习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同样需要深化改革,深刻地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积极地引入“合作学习”模式,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之自觉学习,主动探究,互相合作,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进而有效提高学习质量,达到语文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源于小组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互利性学习。“合作学习”的规模可大可小,但至少是两人以上的合作。著名的社会互赖理论(social interdependence theory)是合作学习的理论支撑之一。该理论认为,群体的本质是互相依赖,这种互相依赖由参与者的共同目标所形成。群体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任何成员状态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同时,成员之间紧张的内在竞争状态能够激励群体奋发,进而达到实现共同的预期目标。显然,“合作学习”通俗地讲其实就是“大家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学习,靠的是团结互助的力量,相互依靠为每个人提供了动力”。
农村小学因不少学生是留守儿童,最需要群体温暖,学习上也特别需要团结互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学生团结友爱,以及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养成,促成每个成员智力开发,思维共振,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在合作中可以各抒己见,各尽所能,集思广益,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取长补短;还可以增加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作为提高学生语文智能的基础性活动,小学语文教学也完全可以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实现小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和身心素质的发展,这是符合教学发展规律的。
二、农村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无法有效实施的状况,在现实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对“合作学习”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合作学习”得不到充分实行主要是因为师生没有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性。不少教师认为,小学生爱吵闹,爱喊叫,各自单独学习尚且坚持不下来,分组合作更增加了吵闹的机会,因此,还是各自完成学习任务为好。一些学生也是想着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去玩,不想和别人一起探讨。这都是没有正确认识“合作学习”的本质,对“合作学习”乃至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性认识偏颇,重视不足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的真正实施。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鲜少顾及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改革,一些教改活动多是选择轻松、单一、短效的项目进行,系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变革还来不及深入展开。在农村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更是形式多于实际,象征性地聚合在一起,代替了任务驱动下真正的分工合作,“合作学习”成了走过场、象征性的活动。
2.课堂教学无法形成有效“合作学习”氛围
由于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成了鸡肋,既没有全部放弃,又没有真正开展起来。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还没有真正脱离以教师为中心的影响,“满堂灌”或“一盘散沙”成为教学过程的两个极端。学生要么各顾各的,个人奋斗,要么抱团吵闹,集体探究坚持不下去。整个课堂没有真正形成合作互动探究的氛围。
3.“合作学习”形式单一,内容单薄
农村小学的信息相对比较闭塞,语文教学活动鲜少有新的创意,即使开展一些“合作学习”,也只满足于背诵、做练习等,更多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合作形式则比较少见。形式单一,内容缺乏,使得语文的“合作学习”名不副实。有些人甚至把一起朗诵、一起背诵当成了“合作学习”。单调的活动,既无法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又没有吸引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合作学习”坚持不下去。
4.教师角色把握不准确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的效果不好,还表现在教师的角色错位上。一些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之后,自己就置身事外,或在教室来回走动,或做自己的事,而没有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更少和学生一起探究,或给学生具体的指导。平时教学中,一些教师较少关心学生,师生关系淡漠。教师的这种不作为,不发挥指导作用,容易造成课堂的混乱局面,没有“合作学习”的氛围和效果。
此外,不少农村小学还没有把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列入教学计划,而是随意应付。严格意义的“合作学习”,大多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其质量和效果更是大打折扣。认真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搞好“合作学习”教学,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和质量,这个任务是相当紧迫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模式创新的基本对策
1.以学生为本,确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正是素质教育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合作学习”模式,首先需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由传统的师道尊严改为师生平等,坚持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教师真正关心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朋友,这样的平等关系有利于“合作学习”的推进。同时,教师要转变角色观念,重视“合作学习”,起到主导作用;还要转变教学观念,由讲授转换到指导,由指挥转化到服务,由训斥转到手把手的帮助,由单纯认字目标转向为促进学生综合智能发展服务,使学生终身受益。应该说,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的转化,是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也是农村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的关键。教师需要通过持续学习、接受教育,自觉与时俱进,实现理念更新。这就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开放,给出了能动的推力。理念更新了,有助于主动研究,积极实践。把“合作学习”列入教学计划并有效实施,使农村小学语文教改实现内涵和外延的全方位创新扩展。
2.明确互动目标,重视合作活动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合作学习”,应该是既有学生互动,也有师生互动,而且这些互动不是一般的聊天,而是基于语文学习目的的互相帮助,从而获得语文知识水平和技能的提高。这就需要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要有互动的目标。只有确定了互动的学习目标,才能保证体现教学互动的学习本质。我们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流程时,应先行确立好互助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多是通过人员编组,让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再通过布置任务,让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合作互动,共同提高。小组活动的合作效果远高于个人学习,这主要是因为小组活动中,成员的任务依赖于他人的协同,只有协同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活动中,易于形成良好的语言交流气氛,学生自由平等地相互交流信息,没有课堂上独自回答时害怕出错的焦虑。这种自由平等的氛围容易激发学生的语言交流,尤其是对那些来自边远山区的内向的学生,在这种压力和焦虑感较低的氛围中,能更积极主动地与别人交流。因此进行分组等合作互动,对农村小学生尤有必要。
3.把教学融入合作游戏,激发学生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因其年龄和心理特征,幼稚单纯,注意力的持久性欠缺,他们天真活泼,喜好游戏。因此,机械呆板的教学形式,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有意识地把教学内容融入游戏过程中,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锻炼,在和谐欢快的氛围里获得语文技能的提高,这样也才能符合新课标的宗旨要求。例如,组织学生分组开展猜谜语活动,猜对有奖。在猜谜过程中,学生互相检查,互相提醒,合作解决问题后,一起领奖,享受“合作学习”的成就感。这就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大家踊跃参加,气氛活跃,也能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些字词的意义和记忆问题。还可以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开展角色游戏活动,让学生承担其中角色,发挥自己的活动能力,把教学内容再现和创新。这就能达到训练的目的,收到很好的效果。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从游戏出发,把教学内容贯穿到角色游戏过程中去,并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情境,就能够刺激和引发学生的兴趣,让腼腆、胆小的山区学生也能活跃起来,这有着积极的意义。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创新的满足。
4.教师要深入指导
在学生合作互动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参与,通过具体指导来实现师生互动。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在专心互动的时候,教师不是袖手旁观,而是融入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互动。融入的形式既可以是倾听、会意,更需要指导,让学生在质疑问难过程中,学会并积极进行思考,获得认知。在学生分组互动讨论时,教师时不时参与到某组活动中去,依据各个小组进展状况,给予指导。同时,又注意把握全局,对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性的解答和指导。例如,对一些史料性内容、知识性判断等,学生受到知识局限,可能无法解决。教师及时地引导学生,上网查询,或者直接给予解答。这样易于解决瓶颈问题,推进合作学习进程,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合作目的。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意义巨大,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局限,形成新的学习创新。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的整体创新,促成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语文智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 伟.小学语文教学浅谈[J].祖国(建设版),2014(0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儿童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377-01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洞察孩子们学习的心理活动,根据儿童的实际特点和求学欲望,有针对性地教学,要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有“儿童情怀”,注重从儿童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安排教学,科学合理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满足儿童的切实需求。
一、语文教学中要有真情实感,以强化儿童的情感领悟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儿童充分地认知课文中的内容,充分地挖掘其中的内涵,让儿童进行良好的思想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挖掘课文中典型的情节和内含真情实感。引领儿童逐步掌握的课文叙述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表达了怎样的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汲取语言的营养,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辨别鉴赏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纂者处于篇幅、历史、政治等原因,少数一些优秀名篇都是经过删节和修改了的,造成了课文内容有点孤立,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儿童阅读的难度,如果仅对课文反复地进行阅读学习,儿童仍然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一知半解,因此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儿童和课文相关的材料进行阅读,进一步佐证和探究作者的思想意图和文章描写的真实图景。譬如,在讲解老舍的《草原》时,由于课文舍弃了一大段内容,因此儿童直观的理解草原“并不茫茫”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删除的内容重新提供出来,让小学生进行关联性阅读,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判断和理解。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着力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联想式阅读,若教师引导学生将“并不茫茫”一词与“天苍苍,野茫茫”这句诗词联系在一起,进而结合上下文的意思,从而有效判断其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帮助小学生形象生动的理解课文。
二、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充满趣味的内容,这些教学内容都可以用来开展游戏教学,进而充分地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确保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注意力始终跟着教学的节奏。在讲解《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播放著名评书大家单田芳先生的一段评书,来让小学生感知“草船借箭”的艺术魅力,小学生的表现欲望都很强烈,教师可以安排平时喜欢讲故事,喜欢说书的学生来自行讲演他们心目中的“草船借箭”,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其他学生来充当评委,对讲解故事或评书的学生予以点评。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草船借箭”课程的主要核心点在于“借箭”的整体经过及诸葛亮的创造性,因此在讲解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着重对于“借箭”经过的描述,鼓励学生在分析其经过时,将不同阵营中的人的思想、心理等一并考虑进去,进而实现对全篇文章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儿童视野,游戏教学法恰好是儿童视野运用非常恰当的一个教学策略,这是儿童的天性使然。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趣”,综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三、语文教学要注重多角度认识同一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机把握语文教材中的“散”,着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在有感情的阅读朗诵课文中,体会到语文课文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感情,在学习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首先给与学生充分地学习自由,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不拘泥于教学计划,不拘泥于课后习题,自由的进行阅读,自由的挖掘教材中的真情实感。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鼓励生在课余收集詹天佑的人物事迹,并通过小组交流与互动,不断完善和拼凑出一幅完整的詹天佑的人物梗概图,在人物梗概图上,既要包括詹天佑修建铁路破天荒的事迹,同时也要挖掘他的内心的情感变化,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小学生完整的体会到詹天佑的伟大之处。此外,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些创新型的题目,鼓励学生通过发散思维进行联想,如以“我给詹天佑过寿诞”为题目,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了解詹天佑,并为他送上一份合适的礼物,通过这样一种自由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发散思维积极地调动起来,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也能培养学生的感情。
四、语文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语文知识的实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儿童视野,还应该注重把握语文教材中的“用”将语文内容与儿童身边的实际事物结合起来,鼓励儿童将语文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而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儿童视野,并不是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生字词并不重要,对于语文课文结构的理解等可以忽略不计,但若果采用强化练习,反复训练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那么很容易打击儿童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儿童身边的实际事物,从儿童生活中的物品等来结合语文课文中的生词来进行有机训练,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进行语文结构、词汇的学习,这样既能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也容易满足儿童的求知心理。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儿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注重语文教学中的儿童情怀与视野。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有效性 提高策略
1.引言
小学语文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属于工具性学科,是基础中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开始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了。但是,由于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这种结合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缺乏创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该从小学语文课堂入手,让课堂真正变得丰富多彩且有效,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切实提高。
2.相关概念
2.1有效教学
关于有效教学的问题,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有所重视了。尤其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效教学应该是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思维与使用最佳教学方法的教学”。具体来说,有效教学中的教学应该是一种认知和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效是说有效果的教学计划、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等。因而,有效教学就是说教师应该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开展的一种促进学生进步或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
2.2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记录载体。小学语文教学属于整体语文教学中的初级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等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教育对象主要是6~12岁的学龄儿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其有效教学主要从两个层面来界定,即基础层面和发展层面。就基础层面来说,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是指教师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表述清晰,有效使用教育资源。就发展层面来说,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能灵活安排教学计划,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互动和开发的教学要求,注重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般来说,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即情境与问题、阅读与思维、互动与引导及练习与反馈。
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现状及问题
3.1教师对语文性质认知的误差
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小学语文的性质界定存在一定的偏差,即过小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的结合方面存在认识偏废。这主要是说当前不少小学语文教师仍然重视小学语文的工具性而非人文性,他们容易割裂语文教学的文本,从而使学生无法清晰地把握住整体的文章内涵。这种脱离文本的小学语文教学使学生似懂非懂。此外,小学语文教师无法准确把握语文学科基本特点,合作学习等互动环节流于形式,一些教学辅助手段应用得不当。
3.2教师对语文文本解读的误区
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对文章整体内容形式的观照,缺乏教学的文学素养,无法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语文问题的设计无法体现其应有的启发性、思辨性、逻辑性。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缺乏对作者意图价值取向的揣摩能力,无法真正参透语文文本中的作者思想与情感,因为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作者创作的时间和空间缺乏必要的了解。当然,小学语文教师还缺乏读者个性化的阅读心灵体验,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3.3教师对教学情况评估不够
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当前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了解不够,存在模糊学生学段特点的不良现象,各个年级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分析存在阶段性不够清晰的问题,有时甚至会出现教学目标越位或不到位的问题。此外,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关注全体学生,没有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与潜力,课堂过多地浮于表面文章,尤其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方面,未起到鼓励学生、指导学生的作用。
4.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4.1制定积极明确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来说,有着根本性的预期与方向性指导作用,是一切语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而,我们应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让这三个方面形成一种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螺旋形上升关系。其中,就知识与能力目标来说,教师应该认识到小学生的发展是全面性的,需要教师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让学生学习到语文知识,更要养成良好的性格、思想品德等。小学语文教师在把语文教学当做基础性工具学科的同时,也要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就过程与方法目标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行为,而非被动接受行为,注重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而非孤立无援的自学。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高级目标,但也是一个隐性目标,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培养新时期的素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4.2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
我们应该重视对话活动的有效性及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还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语文教学具有传情达意的基本作用,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倾听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语文教学中的说主要是人思维的物化过程,具有迅捷性、针对性和意向性等特征。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时候,还应该对他们进行诵读训练、独白训练等。对话活动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听,听的本质就是信息的输入,是人对外在内容内化和吸收的过程。它需要倾听者能够接受语言信息,并加以一定的辨识和理解等,从而把听到的语言转换为自己的思维,具有时空性、意向性及感知性等特点。为了训练小学生的倾听能力,我们应该多对他们进行听辨训练、听记能力训练及听解训练,让他们在倾听环境中多多实践。
4.3落实全面细化的教学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环节应做到有效教学,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从教学设计、媒体使用、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具体落实相关教学环节。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在教学设计方面设立细化的教学目标以方便落实,体现学科特点分层落实,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弹性预设激发动态的生成。在媒体使用方面,我们则应该避免过多使用课件而限制教学流程,避免课件信息容量过大,而以直观画面诠释文本内容,避免课件过于华美,而根据学生的回答预设制作具有超链接功能的课件,在课件上提出一些具有统领性的问题。在有效教学反思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进行自我反省,总结经验,看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等,并观摩别人的课堂,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基于此做出改进。
5.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改变当前教学有效性不高的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形式,全面落实细化的教学环节,使小学生不仅学到语文知识,更能参透语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为培养出具有较高语文素养且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瑞雪.提高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目标上下位联系有效性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51.
[2]骆舒洪.有效教学的理念、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07(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