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4:49:00
导语:在临床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据报道,在改善呼吸功能及控制呼吸道感染的基础上,加用25%硫酸镁10~20ml。多巴胺30~4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静脉滴注,30~40滴/分,1次/日,疗程7~10天。停用洋地黄、利尿剂及激素,经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衰者39例,好转35例,无效4例。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血压,并备10%葡萄糖酸钙应急处理。膝腱反射消失,呼吸少于16次/分和肾功能衰竭者,忌用硫酸镁。何氏报道在氧疗、抗感染、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基础上将肝素50mg,25%硫酸镁10ml加入250ml葡萄糖注射液内静滴,30~40滴/分,1次/日,7天为一疗程。
2治疗支气管哮喘
有人采用硫酸镁治疗12例顽固性支气管哮喘或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患者,收到良好效果。用法:25%硫酸镁10~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1日/次,20~40滴/分,同时配合应用抗生素及激素。另有人用硫酸镁与多巴胺治疗老年顽固性哮喘。用法:在抗感染、输液、吸氧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25%硫酸镁20ml,多巴胺20mg加入5%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20滴/分,1次/日,连用1~2周。
3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刘氏等应用大剂量硫酸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例,取得显著疗效。用法,25%硫酸镁,4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内,静脉滴注,于3小时内滴完,1次/日,10次为1个疗程。吴氏等报道,在休息、吸氧、止痛、抗血管、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溶栓治疗基础上,用含镁极化液(10%葡萄糖溶液500ml加10%氯化钾15ml,加25%硫酸镁10~25ml。加普通胰岛素12u)静滴,1次/日,连用7~10天,硫酸镁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可提高溶栓疗效,减少并发症,明显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
4治疗重症肺炎
重症肺炎时常伴有心衰,运用硫酸镁能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改善肺炎所致心脏缺血缺氧,有利心衰的纠正。方法:取25%硫酸镁1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滴,1次/日。在滴注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5治疗偏头痛
用法:用25%硫酸镁1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1次/日。曹氏等用硫酸镁治疗偏头痛38例,其中典型偏头痛8例,普通偏头痛30例,病史1~20年,平均6。5年。有偏头痛家族史者14例,用药前均做血镁测定,其中血镁低于正常者4例。用药方法:25%硫酸镁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缓慢静滴,1次/日,疗效10天。结果;38例中,治愈16例,好转18例,血镁正常的4例无效。临床疗效的快慢与血镁呈线性关系。
6治疗胆道蛔虫症
用25%硫酸镁以及枸橼酸哌嗪治疗胆道蛔虫症患者,一般滴注200~300ml,,疼痛可明显缓解,排虫率达100%。治疗方法;25%硫酸镁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2小时内静脉滴完。在滴注硫酸镁中。若出现面部潮红、头痛、出汗、血压稍降等时,减慢滴速时上述症状可消失或好转。同时,口服枸橼酸哌嗪。
7治疗输尿管结石
刘氏等应用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15例效果显著,用法:25%硫酸镁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1天1次,因个体差异,出现痛剧者,另用25%硫酸镁5ml加入50%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平均用药5.2次,其机理,镁离子是肌肉组织的强松弛剂,高浓度的镁离子进入血液,可使运动神经末梢乙酰胆碱释放减少,对输尿管平滑肌起到舒张。解痉作用。同时,镁离子作用于丘脑下部,可阻断病理冲动到达中枢神经,也起到镇静和止痛作用。可直接作用于输尿管起到解痉,止痛和排石作用。8治疗荨麻疹
采用硫酸镁治疗荨麻疹患者,可使症状及皮损好转或消失。用法:25%硫酸镁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2ml/分,1/d。连用10天。另有人用硫酸镁治疗45例荨麻疹患者经用药7~12天全部治愈。
9治疗肾性骨痛
骨痛是慢性肾衰竭晚期的主要并发症。吴氏等用硫酸镁治疗肾性骨病5例,疗效显著。方法:在低磷饮食,予常规量l-a-羟基维生素D3,纠正酸中毒,高血钾的基础上,用25%硫酸镁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3天。结果:用药后2~48小时内骨痛完全消失,无抽搐、行走方便。
10注意事项
①因静脉注射本品较危险,应由有经验医师掌握使用,且注射须缓慢,并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与血压。②中枢抑制药(如苯巴比妥)中毒患者不宜用本品导泻排除毒物,以防加重中枢压制。③急腹症、肠道岀血患者以及经期妇女、孕妇禁用本品导泻。④不宜用于肾功能不良者,以免少量吸收出现排泄延缓而产生蓄积中毒,可以改用硫酸钠。
相关法规和数据库建立2001年,欧盟Directive2001/20/EC,其中第11条提出要建立临床试验数据库,成为促成欧盟临床试验数据库创建的首个法律文件。2004-05-01,欧盟临床试验数据库(EudraCTdatabase)建成,但当时为保密数据库,其中数据并不公开。于2004和2006年,欧盟先后Regulation(EC)No726/2004和PaediatricRegulation(EC)No1901/2006,两者分别于第57(2)条和第41(2)条进一步阐述了该事宜。于2008和2009年,上述2个法规文件分别进行修订,形成ImplementingGuideline2008/C168/02和ImplementingGuideline2009/C28/01,其中修订的内容允许将Eud-raCT数据库中的部分信息对公众公开。以上5个文件在EudraCT数据库和EUCTR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重要事件2011-03-22,EudraCT数据库V8版本启用(此前的数据被称为“历史数据”),欧盟临床试验信息公示网站,公众可以通过登陆该网站查询EudraCT数据库内的大部分信息。至此,该数据库内的部分信息终于实现公开。2011-09,EUCTR成为WHO注册机构协作网中一级注册机构之一,并为其提供数据。关于临床试验结果的登记和公示问题,欧盟药品监督管理局(EMA)曾计划于2012年底启动,并做了大量前期筹备工作,包括主要对WHOICTRP和美国ClinicalTrilas.gov的持续跟踪和调研、法规文件的起草、召开多方会议讨论以及网站公开等多种方式征求意见。但直至2013-10,随着EudraCT数据库V9版本启用,才终于启动了临床试验结果的登记。相关网站公众可进入EUCTR查询信息。临床试验申请人通过EudraCTPUBLIC创建和上传数据包(XML文件),某国药品监管机构(NMRA)或某能力机构(NCA)通过EudraCTSECURE端口将其批准的临床试验信息向数据库内录入,同时实现公示。以上网站的使用语言均是英语,由EMA负责管理与维护。
2登记和公示过程
试验方案登记试验方案的基本过程是:①申请人欲申请某药物临床试验时,需首先确定相关NMRA/NCA和独立伦理委员会(IEC),并通过Eud-raCTPUBLIC端口将临床试验申请材料提交至上述机构,同时,提交将来可能在EUCTR公示的试验方案信息的XML格式文件包;②若试验获得NMRA/NCA批准,则由其负责通过EudraCTSECURE端口将试验方案的相关信息(申请人提供的XML文件包)上传至EudraCT数据库中,同时在EUCTR上实现公示;③NMRA/NCA将该试验信息与其临床试验批件和伦理委员会审查意见进行关联;④登记和公示过程完成。试验结果试验结果信息需由试验申请人向数据库内录入。申请人一旦确认数据质量后,试验结果信息即直接在EUCTR实现公示。
3EUCTR公示信息
公示的试验范围和信息包括自2004-05-01起,所有在欧盟/欧洲经济区(EU/EEA)境内开展的临床试验,以及所有与儿科研究计划(paediatricinvestigationplan,PIP)相关的临床试验。公众通过EUCTR网站能够实现的功能有:①查询临床试验机构在EU/EEA境内的成人Ⅱ-Ⅳ期临床试验;②查询临床试验机构在或不在EU/EEA境内开展的儿童临床试验(包括试验设计、申办者信息、受试药物信息、治疗领域和试验状态等);③查询临床试验结果的综述信息(包括2个部分:一是试验结果综述的表格,其中包括试验基本信息、受试者处置、基线特征、试验终点、不良反应等;二是综述附表);④每次最多可以text格式文件下载50个试验信息。EUCTR不提供以下信息:①非干预性药物临床试验(如对于上市药物的观察性研究);②外科手术、医疗器械和精神治疗临床试验的信息;③与NMRA/NCA的批准文件和相关伦理委员会审查意见的关联;④所有试验机构均在EU/EEA境外的临床试验信息,除非试验是PIP研究的一部分时,这些试验信息才会在EUCTR展示;⑤不负责潜在受试者欲参与EUCTR上的某试验的过程管理;⑥网站语言只有英语,不提供其他语言的浏览功能和网页内容的展示。试验状态种类EUCTR中试验的状态包括已获准、进行中、未批准(伦理未批准)、暂停、重新启动、提早结束、完成、被NCA终止或被NCA要求暂停等。公开给公众的联系方式公众通过EUCTR网站查询到某感兴趣的试验后,可与网站上公示的相关联系人进行联系和了解。网站以2种方式提供申请人的联系方式,一是某条试验记录中的信息,二是EMA形成的一个申请人列表。EUCTR提供申请人的联系方式是从2011-03EudraCT数据库V8版启用后增加的一项功能。
4审核相关
EUCTR公示数据的审核工作是由各NMRA/NCA的相关人员完成的。申请人需保证其提供给NMRA/NCA的XML文件包内的数据(即供NMRA/NCA将其录入EudraCT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与其提供的供NMRA/NCA审评的临床试验申报资料中的相关信息完全一致,这样,NMRA/NCA在开展临床试验申报资料审评的同时,即意味着对公示数据进行同步审核。可见,直接负责公示信息的质量是相关NMRA/NCA而不是EMA或申请人。但申请人同样是EUCTR上公示数据质量的责任人。EMA有责任开发新方法协同提高上传信息的质量,其在开发EudraCT数据库的同时,将“综合性验证法则体系”纳入其中,协助NMRA/NCA保证和提升EUCTR的数据质量。同时,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自检和质量控制等方法协助保证数据质量。EMA和各NMRA/NCA机构也不断致力于开发新方法提高公示数据的质量,包括完整性和一致性以及录入的及时性等。
5结语
1.1一般资料
1.1.1护生分组情况选择2012年6月~2013年4月来我院我科实习护生20人,其中本科生6人,大专生10人,中专生4人,各学历护生按均等的原则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人,观察组实行人文关怀护理带教法,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带教法。观察比较两组护生的护理效果。
1.1.2肿瘤患者分组情况选择我科住院肿瘤患者90例,男61例,女29例,年龄37~78岁,中位年龄(55.6±2.5)岁。按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分别为护生相对应组的护理对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被护生护理的效果。
1.2临床护理带教方法对照组:实行传统的带教法。即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和写成教学计划,每周1次小讲课,按班次及资质安排临床带教。观察组:实行人文关怀护理带教法。即均由心理学专家统一培训相关人文关怀知识及沟通技巧,考核合格的有资质的护理带教老师带教。具体方法如下:
1.2.1人性化优质护理理念的输导当人类进入21世纪,人们更加关注身心健康,护士不再只是被动而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要融入人性化的护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健康。对护生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的输导。护生初到多数对带教老师敬而远之,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应以友好真诚的态度热情接待学生,用亲切自然的语言介绍自己,重视入科宣教,介绍科内人员及科室工作情况,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护生的陌生感及紧张心理。护生缺乏沟通技巧,对于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容易产生焦虑等心理。带教老师应通过各方面的人文关怀,加强与护生的交流沟通,较好地解决护生刚进医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及心理需求。工作中,带教老师要亲力亲为,以身作则,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作为一名未来的护理工作者与带教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实习及工作。这样,既消除了教师与护生间的隔阂,增加了信任感,又提升了带教老师的形象。在老师这种人性化模式的引导下,护生会自动地接受并把人性化服务理念融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去。
1.2.2换位思考教学理念的介入开展换位思考的教学理念,首先要求带教老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形象,注重加强自我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帮助护生提高在患者心目中的威信,护生初到临床难免会畏手畏脚,患者因此会对护生产生不信任,甚至会拒绝她们,时间一长,护生的紧张恐惧心理会越来越深。作为带教老师要善于观察护生的心理,努力帮助她们提高在患者心目中的威信,比如:在对患者输液时,带教老师可以有意选择血管暴露明显、容易一针见血的患者,先示教,然后鼓励护生操作,如果一次成功,带教老师应予以肯定,这样会使护生的自信得到提高。重视业务讲座、操作示教的效果。带教老师进行业务讲座和操作示教时,应以护生能理解和接受为目标,并为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倡鼓励式教学,切实执行教与学双向反馈制度。这样,换位思考的教学理念才能自然地介入到临床护理实践中。
1.3调查方法分别对两组带教法的护生对应组护理后的肿瘤患者给予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健康知识和护理满意度调查,按照肿瘤患者回答的得分进行评分,分为10题,每题0~10分,80分以上认为知晓。护理满意度分为4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肿瘤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1.58,P<0.01;χ2=19.53,P<0.01);肿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1.2,P<0.05;χ2=6.97,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诊断回顾性分析
不明原因发热(feverofunkonwnorigin,FUO)是内科常见疑难杂症,国内学者提出发热待查的诊断标准为发热期限>2~3周、体温>38.5℃、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常规的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1]。据统计,有200多种疾病可引起FUO[2]。根据已有的病因分类来考虑患者可能的病因,对临床医师有较大帮助。现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FUO130例作一病因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30例,其中男81例,女49例,年龄23~73岁(平均46.7岁);体温38.5℃~40℃(弛张热28例,稽留热7例,间断热46例,不规则热49例);发热时间10d~2个月(平均37d)。
1.2确诊方法
筛选及确诊包括常规检查、特殊检查及诊断性治疗三类。常规检查:三大常规,血生化,微生物病原学及有关抗原抗体检查,自身免疫性抗体,胸片,B超。特殊检查:细胞学,病理学,CT,MRI,心脏彩超,HIV抗体及其他特异性抗原抗体等。诊断性治疗:主要为抗结核治疗。
2结果
130例发热待查患者中,83例为感染性疾病(占63.85%,其中伤寒25例,败血症19例,结核13例,肺部感染10例,胆道感染5例,尿路感染4例,病毒感染3例,肝脓肿及恙虫病各2例),结缔组织疾病15例(占11.54%,其中亚急性败血症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及恶性细胞组织病各2例),肿瘤14例(占10.77%,其中淋巴瘤9例,白血病3例,肝癌2例),其他2例(占1.54%),病因不明16例(占12.31%,其中2例病情趋向缓解后出院,随诊无复发,7例转上级医院,7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本组41%的患者仅靠病史、临床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诊断,B超、CT、骨髓组织活检确诊率分别为3.95%、3.8%、8.9%。
3讨论
不明原因发热(FUO)是内科常见复杂病症,经过临床分析及血清免疫学、细菌学、骨髓细胞学、浆膜液、B超、X线、组织活检和(或)CT等检查后,确诊率仍较高,本组确诊率为86.15%(112/130),与国内有关报道一致[3,4]。由于FUO患者病程较长,多数已行各种常规检查及多种手段治疗仍未明确病因,尤其容易盲目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退热药物等,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又延误和干扰了疾病的正确诊治,因此病因诊断必须尽早作出。
本组资料中,感染是发热待查的主要原因,占首位,其中伤寒25例。有研究表明,在引起FUO的具体病因中,伤寒所占比例约为9.1%~12.9%[5,6]。本研究伤寒比例显著高于一般资料,这与温州地区为沿海地区,海鲜食物供应较为丰富,而附近居民又喜食半生不熟海鲜有关。本组FUO最终确诊为伤寒的患者中,均进行了血培养,血培养阳性仅5例,这一结果考虑与所有患者在入院前均不同程度地应用过抗生素有关。25例最终确诊为伤寒的患者,绝大多数不具备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如稽留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肝脾肿大、玫瑰疹、粒细胞减少等,仅出现上述症状中的1~2项。如本组出现粒细胞正常或减少23例、相对缓脉12例、肝脾肿大6例、神情淡漠3例,甚至部分患者仅表现为持续发热(热型不典型),诊断上基本依靠的是临床诊断。故FUO患者若出现疑似上述症状,考虑到本地区发热患者伤寒比例较高,特别是出现粒细胞正常或减少的病例应考虑伤寒的可能性,并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对FUO患者不宜随便给予退热剂,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尽量不予干预,以观察热型,协助诊断。
感染性疾病中其次是结核病,本组13例中有9例依靠诊断性治疗确诊、4例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诊断性确诊患者在应用其他药物无效后,详细询问病史,如患者多有乏力、纳差、盗汗、消瘦等结核病中毒症状,应考虑可能是结核感染,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在诊断性治疗观察期间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在其后的门诊随访中体温正常,未反复,视为试验性治疗有效,可确诊为结核病。本组这部分患者多数是肺外结核,说明肺外结核的诊断与治疗应得到足够的关注。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升高,而且与肺外结核多发的流行病学趋势相吻合。传统的结核病诊断方法如PPD试验强阳性固然有诊断价值,但即使阴性也不能排除结核病。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的应用在诊断结核病时具有较大价值,通常一次扫描无异常结果,需随着病情的发展多次复查才会有异常发现。本组中有1例脊椎结核患者,在应用一般抗生素2周后体温始终维持在38℃,且自诉腰疼,后经多次脊椎及后腹膜CT扫描才诊断为脊椎结核。
结缔组织病也是发热待查的常见病因。由于近年来免疫检验水平的提高,某些疾病早期即获得诊断,而以发热待查收住的大多是非典型的结缔组织病,尤其是变应性亚败血症(still病)相对突出。成人still病临床上较为常见,极易与败血症相混淆,其特点是:(1)长期高热(可>39℃,持续数周或数月,多发于傍晚至夜间),但无显著的毒血症状,且可有缓解期;(2)皮疹一过性,复发性,多形性;(3)血象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可明显增高,但嗜酸性细胞一般不减少。新近有研究提示,血清铁蛋白增高有助于still病的诊断[7],值得注意的是,诊断still病必须排除感染性疾病和其他疾病。
肿瘤在发热待查中的比例国内外有不同报道,本组肿瘤患者均有贫血、白细胞减少,部分患者有黄疸,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均经多次骨髓检查而明确诊断。骨髓常规检查可提高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陈灏珠编.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4.
2SchneiderT,LoddenkemperC,RudwaleitM,etal.Feverofunknownorigininthe21stcentury.InfectiousDiseases,2005,130(47):2708~2721.
3秦树林,刘晓清,王爱霞,等.不明原因长期发热110例临床分析.中华内科学杂志,1998,37(9):605~607.
4尹有宽,徐彬彬.原因不明长期发热的病因诊断.上海医学,2000,23(2):112~113.
5李刚.不明原因发热171例临床分析.福建医药杂志,2005,27(3):39~40.
1.1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学者DavidSackett等提出了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简称“EBM”)的概念。循证医学是指“慎重、准确、合理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与患者的价值和愿望三者相结合,进而对患者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循证医学的诞生,无疑给医药领域带来了思想革命和实践革命,它给临床医师提出了全新的命题,敦促他们重新审视以个人经验为主的传统医学模式,转而思考既重视个人临床经验又强调采用现有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的循证医学。
1.2临床中药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医院开展临床中药学对于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与临床疗效、降低药物主要毒副反应、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减少药品资源浪费,以及服务临床与科研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医院临床中药学的发展相对缓慢。在具体医疗实践中,医师对患者的诊疗往往建立在非实验性的临床经验上,不注重现代临床研究方法的应用,因此获得的临床研究试验数据较少。二是在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多以个人临床经验总结、临床描述性研究等较低质量的研究报告为依据,难以获得真实、准确的疗效评价标准,从而影响研究结论的推广应用。三是中药及其制剂缺乏科学、系统的质量标准和不良反应评价体系,给临床药物的遴选、应用和进一步研发带来困难。为此笔者设想,医院临床中药学的发展是否可以应用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为临床中药学实践提供符合自身规律的临床试验方法,建立中药及其制剂科学可行的质量标准和不良反应评价体系,以实现临床用药有据可依,医师用药合理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医院诊疗水平和服务患者的能力。
2运用循证医学的可行性
2.1循证医学理论有利于指导临床医师用药合理、规范合理、科学地运用中医药是临床医师和患者的共同愿望。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支持,中药大多只能起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药的临床使用主要凭经验和主观感觉,客观、全面的依据相对缺乏。在传统的医学模式下,临床诊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师个人的经验。而在现代的循证医学下,临床医师的工作将有质的改变,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临床医师从系统、可靠、无偏的研究中获取信息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二是正确评价和利用临床实践提供的证据是指导临床工作的重要基础。然而,开展循证医学,依靠最新证据进行临床决策,在不完全依赖经验的同时,并不排除利用经验。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制定任何临床医疗决策,都需要基于科学研究的依据”,同时,循证医学也是一门临床实践的方法学。EBM是近年来临床医学界倡导的医学发展方向,它倡导改变传统的经验医学行为模式,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以依据为基础的医疗行为。循证医学对医师的诊疗技术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医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和精湛的临床技能,而且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了解医学科学进展,及时获取最佳研究成果,提高临床诊治技能,所以高素质的医生既是证据的使用者,又是证据的提供者。利用EBM建立科学、规范、可行性强的中药疗效评价体系,对中药临床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科学性和适用性进行评价,使医疗决策建立在现有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上,这些有助于临床医师实施正确的医疗决策,对临床医师诊疗水平的提高和合理、规范使用中药都将有积极推动作用。
2.2循证医学理论有利于医院开展科学研究,建立中药疗效评价体系运用循证医学理论,开展医院临床中药学科学研究是一项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其中涉及中医药理论、中药疗效、药材资源以及中药生产工艺等多方面研究内容。近年来,医院开展临床中药学科学研究受到诸多因素限制,基于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复杂性,中药及其复方制剂质量标准体系的不完善,同时,中药的辨证论治理论与现代医学的“分病论治”有很大差别,为中药的临床试验提出了许多难题,例如,如何处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证的规范化问题,以及如何更客观地选择评价中药的疗效指标。同时,缺乏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病例较少、临床研究时间短、用药条件控制较严等。运用循证医学理论指导临床中药学科学研究工作,在从自身实际出发的同时,应注重建立和完善符合中药特点并达到国际认可标准的中药质量控制、安全性评价、药理学实验和临床验证等标准。目前,循证医学理论及其系统分析方法日益得到国际医学界和各国卫生决策部门的认可与重视。这些为医院开展临床中药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具体努力的方向,将EBM理论运用到医院临床中药学的科研实践,在科研工作中遵循国际上通用的双盲法、安慰剂、阳性药对照、指标客观化等方法,可提高临床中药学科研的含金量,增加临床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包括患者的准备和标本采集。现在已经有许多相关文献证明检验结果的不准确很多是因为检验前的患者准备不正确和标本采集不规范而引起。如的不同,检查血糖血脂的患者采血前进餐,采集标本前有剧烈运动等等可致一些项目的结果也不同。这要求从医生到护士到检验科工作人员都要有相关知识,耐心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详细交待采血前的注意事项。而标本采集也有不少的学问。如标本采集时间,采血管的种类等。这就要求护理部和检验科要密切配合。因为是中医院,护理部和护士对中医护理等方面抓得很紧,但是对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没有相应的重视,对采血管的种类及其应用有时混淆不清,认为只要采了血,随便什么管子都能用,如将EDTA-K3抗凝的血液标本倒入普通生化管中送来做电解质,因其中含钾离子,又是钙离子的螯合剂,结果的准确性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检验科和护理部要一起制定标本采集手册,经常性地对护士尤其是新护士进行培训。
2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要求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工作室要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可以设置生化室组长对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全面工作进行管理。同时组长也是该室质量管理责任人。建立生物化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标准操作程序。
2.1人员
中医院的辅助科室人员很多是临床医护人员转行过来的,没有接受系统的临床检验专业学科的培训,缺乏临床检验及质量控制方面的相关知识。所以对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培训,一定要取得相应资格持证上岗,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对质量控制的程序、质控的规则、失控时应采取的措施都必须掌握;掌握生物化学室所有检验项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参考值、注意事项并能操作;能熟练掌握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正确操作,还要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并且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更新相关知识,合理应用到工作中去。
2.2仪器
仪器的状态是否正常,直接影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结果。如仪器冰箱温度不稳定,导致试剂失效或结冰,可以使检验出现错误的结果;离心机出现故障导致标本不能及时分离血清或溶血导致结果不准确;纯水系统所制纯水质量不好可直接影响某些项目如镁离子测定的结果。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仪器状态更是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因为生化分析仪状态不佳导致结果不稳或错误的的几个方面是:1)吸样针:因标本分离不好或未凝固的标本(如肾病科病人应用小分子肝素使血长时间不凝固,但不仔细就容易将未凝固的血清上机进行测定)导致吸样针完全或不完全堵塞,可出现结果一大批都低得离谱。2)光源(卤素灯泡):现在很多实验室都是用日立的仪器,日立仪器所用的光源就是卤素灯泡,它的使用寿命只有750个小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光源的衰减会影响读数;3)比色杯:全自动生化仪的比色杯是自动清洗的,如果清洗不干净,也会导致结果的不准确,重复性差。4)管道:吸样针、灯泡、比色杯大家可能经常会换,但是管道就不一定了。其实,随着仪器使用时间的延长,管道会被污染,尤其是用了几年的仪器,又用了苦味酸等染色性强的试剂,污染的管道会造成结果的稳定性极差。还有就是仪器的维护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定要有对仪器很熟悉并掌握了相关知识的专人对仪器进行认真、细致的维护保养,并记录在册,以保证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3试剂
当前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基本上都是选用各厂家提供的试剂盒,我们在选择试剂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准确度和灵敏度,试剂的稳定性、线性和方法学的问题,要选择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线性宽,在本实验室当前条件下能开展的试剂。选定试剂后,还要注意试剂的保存。因为生化试剂进货,一次可能要进几个月工作量的试剂,一般试剂保存,温度要求在4~8℃,放冰箱保存要避免放得太挤,要留出空隙,避免冰箱内空气不流通致箱内温度不均匀,而致试剂结冰而失效。全自动生化仪仪器上都带了冰箱,要注意试剂的开瓶稳定期,如在稳定期中未用完,应更换试剂,且新旧试剂不得混装。
2.4室内质量控制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一定要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工作。首先,大型的全自动生化分析必须备至少两个不同浓度的质控品。并且最少要备一年的用量。实验室首先要做出这两个质控品的最佳室内质控的X和SD、CV值作为暂定的X和SD、CV值,然后再每天跟常规标本一起做质控,求出其常规室内质量控制的X和SD、CV值,每月的X和SD、CV值相加求均值作为下个月的X和SD、CV值进行室内质量控制[2]。其次,要选好质控规则。现在实验室一般都选用Lev-ey_Jennings质控图,并和Westgard多规则一起来进行室内质控。一般选12S为警告规则,提示偶然误差的13S、22S,提示系统误差的41S、5X、10X[1],提示趋势性误差的7T等规则为一般实验室所选用。现在一台状态良好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其重复性是相当好,在每天的质控结果未超过1SD时5X规则可酌情采用或不用。在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每天坚持做好室内质控。如中途更换试剂或更换灯泡、比色杯等,应重新做质控,结果在控才能进行患者标本的检测。如出现警告、失控,应立即执行失控的处理措施,首先回顾一下整个操作过程,是否存在失误,并立即重新复查原质控物,如在控提示为偶然误差,如不在控则换一支质控物复查,在控说明原质控物失效,不在控再换一瓶新的质控物[1],如不在控,是否失控项目定了标,或换了试剂,一个个步骤直到找到失控原因并解决,做好记录。在做好室内质控的前提下参加室间质量评价。
2.5操作进程中要注意的事情
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1)建立组内质量控制体系,以保证检验结果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重要的是,控制体系应为工作人员提供清楚易懂的信息,使工作人员能根据此信息做出技术和医疗决定。2)实施检验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并应考虑到重要的不确定度分量。3)实验室设计并实施测量系统校准和真实性验证的计划,确保检验结果可溯源到SI单位,或可参比到其它规定的参考值。4)质量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活动,并监控评审结果。实验室应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活动,并应监控外部质量评审结果,如果不能达到控制标准,则应实施纠正措施。同样检验用不同的程序或设备,或在不同地点进行,或以上各项均不同时,应有明确的机制来判断在整个临床适用区间内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并记录这些比对活动的结果并形成文件。在做好上述工作以后,就是我们工作中要注意的事情了。现在很多医院都已经有LIS系统了,但中医院在这方面相对落后,所以编号、加样、选工作表、病人信息的录入都存在出错的可能。要求工作人员在进行上述操作时不得接打电话、不得聊天,对标本进行仔细核对,避免人为差错。
2.6危急值的管理
建立危急值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告知临床医生病人危急情况,为临床医生抢救病人生命争取时间。危急值的确立应检验科与临床医生一起讨论商定,与历史比较未达到或超过危急界限,其变化的差异已表示出病情的危重,也属危急值。凡属于危急值的实验,一律按照急诊标本的规定处理。危急值的工作每年进行总结,与临床联系,共同修正危急值的项目和界值。如以前钾离子的危急值高值为7.0mmol/L,经与肾内科医生讨论后,肾内科病人的钾离子的危急值高值修改为6.5mmol/L。
3检验后质量控制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由于其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一般资料、首发症状为单眼视力进行性下降24例、影像学检查、手术采用患侧低位翼点入路、切开侧裂蛛网膜,尽早离断肿瘤基底、肿瘤部分或全部包绕颈内大动脉及大脑中动脉12例、蝶骨嵴脑膜瘤是起源于蝶骨大小翼、前床突骨缘处的脑膜瘤、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是指源于前床突和邻近的蝶骨小翼内侧部分、显微镜下完全切开侧裂蛛网膜,使额叶可以无张力抬高、能否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对肿瘤切除具有关键作用、对于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其大小、部位、质地、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仍是影响肿瘤能否全切的重要因素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0月~2009年10月36例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后,采用患侧低位翼点入路,行脑膜瘤显微外科切除术。结果36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29例(80.5%,29/36),次全切6例(16.6%,6/36),1例死亡(2.9%,1/36).术中证实肿瘤基底部位于内侧蝶骨嵴(蝶骨小翼、前床突上)。术后16例视力改善,5例恶化,3例无明显变化。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疗效显著,选择恰当的入路、熟悉脑膜瘤周围的毗邻结构,掌握娴熟的显微外科手法是保证显微手术切除骨嵴内侧型脑膜瘤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脑膜瘤;内侧型;蝶骨嵴;显微外科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由于其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II,III,IV,V,VI对颅神经、海绵窦、下丘脑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手术全切除的难度大。我院2003年10月~2009年10月36例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3年10月~2009年10月36例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患者,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平均46±5.4岁,病程2月~3.5年。临床表现:首发症状为单眼视力进行性下降24例;首发症状为头痛、恶心等高颅压17例,癫痫大发作8例,精神运动性发作5例,人格改变3例,轻偏瘫2例。9例有Forster-Kennedy征。
1.2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CT表现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强化明显,6例合并不同程度钙化;MRI表现为等T1,或略长T1、略长T2信号,均匀强化,肿瘤最大径3.4~6.5cm,肿瘤包绕颈内及大脑动脉12例,16例有明显瘤周水肿,根据MRI所见肿瘤主置分为3型,Ⅰ型:颅前窝型12例,肿瘤主于颅前窝,6例肿瘤主要向颅底反方向生长;Ⅱ型:颅中窝型19例,肿瘤
主于颅中窝,其中1例侵及海绵窦;Ⅲ型:混合型5例,颅前、中窝肿瘤体积相近,包括2例长入视神经管及眶内。
1.3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患侧低位翼点入路。为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根据肿瘤向前颅窝或中颅窝生长的程度,将骨窗向有利于显露的位置偏移或扩大,使骨窗缘尽可能接近颅底,尽量切除蝶骨嵴外侧的骨质,用CUSA的磨骨柄磨除其它的蝶骨嵴骨质,直至其内侧的前床突。切开侧裂蛛网膜,尽早离断肿瘤基底,注意保护大脑中动脉向内侧发出的深穿支和大脑前动脉的交通支,肿瘤切除后应用罂粟碱敷贴以防脑血管痉挛。
2结果
本研究中36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29例(80.5%,29/36),次全切6例(16.6%,6/36),1例死亡(2.9%,1/36)。其中肿瘤部分或全部包绕颈内大动脉及大脑中动脉12例,8例全切,术中证实肿瘤基底部位于内侧蝶骨嵴(蝶骨小翼上),术后16例视力改善,5例恶化,3例无明显变化;术后一过性偏瘫12例,有8例术后1~4个月恢复正常,3例肌力Ⅳ级,术后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神经损伤症状,6例动眼神经麻痹,3例滑车神经术中损伤,1例三叉神经术中损伤,3例不完全性展神经麻痹。术后随访1个月~1年以上,6例动眼神经麻痹术后1~3个月全恢复,3例滑车神经术中损伤患者1~4个月后2例好转,1例无变化,1例三叉神经术中损伤,1~5个月好转,3例不完全性展神经麻痹者均好转。1例死者为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术中损伤颐内动脉,术后再出血及血管痉挛。
3讨论
蝶骨嵴脑膜瘤是起源于蝶骨大小翼、前床突骨缘处的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分为内、中、外三型,又可分为内侧型和外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内侧型包括内1/3和中1/3蝶骨嵴脑膜瘤,主要表现引起视力进行性下降和患者眼睛鼻侧偏盲。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是指源于前床突和邻近的蝶骨小翼内侧部分,亦可仅限于前床突者。由于位置深在,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II,III,IV,V,VI对颅神经、海绵窦、下丘脑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手术难度大。所以在手术入路以及手术技巧等方面严加注意。
手术入路多采用低位翼点入路[1]。不仅接近颅底,便于处理肿瘤基底血供,而且缩短手术入路距离。经磨除的蝶骨嵴、额叶眶面和颞叶前内侧面所形成的锥形空间到达鞍区,不仅视野开阔,而且从骨窗到蝶鞍的距离与其他入路相比最短[2]。显微镜下完全切开侧裂蛛网膜,使额叶可以无张力抬高,不仅能释放脑脊液减压,减少手术创伤,而且对鞍区、前床突的显露更为开阔,利于增加手术操作空间。
肿瘤切除技术中,对于血供丰富的肿瘤,尽早离断其基底的血供尤为重要。对于小型肿瘤,一般用CUSA的磨骨柄磨除蝶骨小翼,直至前床突,随着手术视野扩大,最终前床突也必须磨除。如果应用普通磨钻,容易误伤周围的组织,引起较多的出血,这一点应引起注意。烧灼分离肿瘤基底与硬膜的粘连,使肿瘤切除时出血相对减少,但对于中大型肿瘤,分开侧裂已然可见,最好使用超声吸引器瘤内切除肿瘤,充分减压后再在高倍显微镜下分离和切除包膜,在蝶骨小翼内侧,前床突处肿瘤与硬膜粘连紧密,血供丰富,为肿瘤生长附着点,应反复烧灼,用CUSA的磨骨柄磨除该处骨质。能否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对肿瘤切除具有关键作用。与此区肿瘤有关的神经主要为同侧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眼支,若视神经仅为被肿瘤挤压,其间尚有蛛网膜分隔时,易于分离,但要注意保护与神经营养有关的血管,向后发展肿瘤累及眶上裂时,滑车、外展和三叉神经限支,不可避免手术操作中被损伤,向后生长时可侵蚀海绵窦腔,切除肿瘤时,注意用海绵、止血纱布压迫止血[3]。
对于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其大小、部位、质地、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仍是影响肿瘤能否全切的重要因素。对于肿瘤大、质地硬、与周围血管神经关系紧密者,不必勉强追求全切,残余肿瘤应用放疗及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本研究中36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29例,次全切6例,1例死亡(2.9%,1/36)。其中肿瘤部分或全部包绕颈内大动脉及大脑中动脉12例,8例全切,术中证实肿瘤基底部位于内侧蝶骨嵴(蝶骨小翼上),术后16例视力得到改善,疗效显著,但是选择恰当的入路、掌握脑膜瘤周围的毗邻结构及娴熟的手法是显微外科切除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良辅主编.神经外科手术图解[M].第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62-167
在我国的《中国药典》中将炮制的方法归纳为三类:净制法、切制法、炮炙法。净制法主要是为了除去非用药的部位,包括:筛选、挑拣、淘洗;切制法主要包括:浸泡、润、漂、切片、粉碎等方法;炮炙法主要包括:炙、炒、煮、煅、蒸等。
1.1净制法
该方法主要是为了去除药材的非用药的部位和祛除部分的毒性。例如:巴戟天的木质中心具有大量的铅,属于非用药的部位,必须要祛除;麻黄的茎有发汗的作用,而根具有止汗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分开使用,确保疗效;蕲蛇的头部因为具有毒腺,因此祛除该蛇的头部,就会消除毒性。
1.2切制法
该方法又称之为水制法,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调配和炮制,从而提升煎药的质量。常见的方法有:淘、洗、泡、漂、浸、润、水飞等。淘:对附有泥土、砂粒的药材放在清水中进行搅动、搓擦,利用水的浮力,使轻浮的杂物或者是皮壳祛除,例如:王不留行、菟丝子等。浸泡:将经过清水淘洗后的药材放进容器内,使药材中含有的淀粉或者是质地较硬的东西在浸泡之后取出,例如:动物的甲、骨,药材的根茎分离等。漂:利用水的溶出作用,祛除药材的一些杂质或者是部分的毒性、挥发性的物质,缓和药性,降低毒性;例如:附子、川乌、半夏、草乌等。水飞:利用水的悬浮作用,将细粉分离出来的方法;首先将药材研碎并用筛子过筛;然后,在研钵内加上清水进行研磨,漂浮液面的用手捻去;其次,进行悬浮分离:将碾好药末放在缸内,倒入清水搅拌,静止片刻后,取出悬浮于中上部的细粉,将缸底部的粗粉在进行研磨,反复操作,最后将不能悬浮的粗粉祛除;最后,干燥:将水分吸去,放在垫有皮纸的篾器内滤水,再放在太阳下盖子晒干,得到细粉即可。例如:朱砂、炉甘石、雄黄、滑石等。
1.3炮炙法
又称之为火制法,借助外力火堆药材进行加工炮制。该方法使用最为普遍广泛,常见的有:炒、炙、煅、煨等。炒包括清炒和米炒等,使用文火降低药材的毒性,增强疗效。例如:苍耳子,味较辛、苦,性温;有毒。将清洗洁净的苍耳子放入锅内,文火清炒,直到变成焦黄色则可,然后将上面的刺碾去并筛干净。经过清火炒之后,不仅能降低该药的毒性,而且还能改变药性,通鼻窍、止痛、祛风湿等。米炒主要为了矫正药材的臭味,例如:斑蝥,味辛,性热;含有大量的毒素。先将米放入锅内用中火加热,直到米冒烟,再将斑蝥放入锅内混合米一起炒,直到米炒成黄棕色再取出,祛除米、足、头、翅,晾干则行。炙法的方法很多,包括:醋炙法、酒炙法、姜炙法、蜜炙法等。醋炙法:能够将药材引入肝脏,缓和药性;例如:延胡索,味辛、苦,性温;主要归于肝和脾;能行气、活血、止痛等。使用一定量的米醋闷润延胡索,直到延胡索将米醋吸收完全,然后将闷润后的延胡索放入锅内使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干即可。蜜炙法:益气补脾、止咳润肺,矫正辛臭气味等。例如:甘草,味甘,性平;首先用水稀释蜜,将蜜汁倒入甘草中,闷润搅拌,在放入锅中用文火炒,直至黄色,待不粘手时取出再晾干即可。
2中药炮制的目的
2.1清洁药物确保用量
原有的药材商含有多量的非用药部位,例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处包含的部分的杂质、泥沙;动物的角、骨等处有残留的血、腐肉等。在使用前清除这些杂质、污垢,清洁了药材,确保了在临床上的使用剂量。
2.2便于制剂和调剂
植物的根、茎、果实等部位经过炮制后可加工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例如:切成块、片、段、丝等,有利于在调剂时分配制和配方。又如:牡蛎、磁石、自然铜、石决明、穿山甲等药物因质地较硬,很难粉碎,不利于调剂和制剂,而且不利于在短时间内煎熬出有效的治疗成分,因此,对这些药材进行炮制,使其药材的质的变脆、变酥,容易粉碎,使有效治疗成分更易于煎熬出。
2.3降低、消除药材的副作用及毒性
一些中药材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因有副作用或者是存在一定的毒性作用,在临床的使用不安全。因此。各种不同炮制方法,最主要的是为了降低或者是消除药材的副作用或者是毒性。例如:草乌,具有浸、漂、煮、蒸、加辅料等炮制的方法,从而降低该药的毒性。
2.4增强中药的治疗效果
通过适当的炮制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中药材的疗效。第一种,是提高药材的溶出率,使溶出物有利于吸收从而增强疗效;明代的《医宗粹言》中写道:决明子、萝卜子、芥子、苏子、韭子、青箱子,凡药用子者都要通过炒后,煎时方得味出[2]。因为有壳,经过炒之后,皮壳破裂,有效的物质就便于煎出。第二种,药物之间和协同作用能增效,例如:款冬花和紫苑等能有效的化痰止咳,再经过蜜炙后疗效增强。
2.5矫正药味,有利于服用
有些植物类或者是动物类因自身带有腥臭气味,病人很难接受。为了方便患者服用,因此,使用各种方法,如:酒炙乌梢蛇、醋炙乳香等。
2.6利于保存药效和储存
经过炮制加工,避免药材的变质腐烂,非常利于储存。例如:动物类的药材经过加热处理之后,可杀死虫卵,防止孵化等;植物类的经过加热之后,防止种子的萌芽变质,利于保存。
3中药炮制对疗效的影响
3.1使有效的成分稳定以提升疗效
对于某些含有苷类的药材,因为这些药材含有一种酶,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容易受到酶的作用而造成分解。因此必须要通过特殊的炮制方法时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或者是破坏,从而防止苷类水解失效。例如:黄芩,在遇到凉水之后由黄色变成绿色,是因为黄芩苷和黄芩酶在一定的温度下相遇被酶分解成黄芩素,在空气中久置被氧化变成绿色,使抗菌力下降;对黄芩进行蒸煮法炮制,祛除黄芩内的酶而保苷,达到用药的要求。又如槐花,若放置过久使芸香苷被酶分解。降低了止血、凉血的效果;经炒制过后,酶被破坏,稳定了作用,疗效提升。
3.2加工改变成分起到新的疗效
部分药材在经过加工炮制过后使原有的成分改变了,有了新的疗效。例如:山楂,常用于健胃消食、活血化瘀;但因其味较酸,食之过久会伤筋损齿;经过炒焦之后使有机酸被破坏,从而产生苦味降低了酸味,不仅可以长久服用,还具有止泻的功效;加之炒焦后的焦香味还能健脾醒脾。再如,何首乌,生泻熟补;莱菔子,生升熟降等。
3.3添加辅料以提升疗效
辅料本身具有不同的归经合性味,因为与药物进行炮制要么起到协同的增效作用,要么利用二者之间的拮抗作用来消除其副作用,从而改变药效的性、味、归经以及升降浮沉,扩大药物的使用范围,增强疗效。例如:酒炒当归、川穹能使温经活血的作用增强;醋炙柴胡能够这增强疏肝止痛的功效;蜜炙紫苑、白部使润肺止咳的功效增强等。
3.4降低或者消除毒性以增强疗效
一些药材虽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却具有较强的副作用或者是毒性,若不经炮制服用,反而会导致人体的损伤。例如:巴豆,内含35%~38%的巴豆油,巴豆油既是峻下药又是毒药,因此,要适度的控制其脂肪油的成分含量,但不能完全的消除。又如附子,一种毒性较大的药物,含有多种生物碱,并且还含有附子磷脂酸钙13-谷甾醇、消旋去甲基乌药碱等,经加热之后,是原有的剧毒生物碱-乌头碱被水解,生成了毒性较低的乌头原碱。
为了更好地搜集本研究的资料数据,研究者直接选取了近期来我院进行乳腺分叶状肿瘤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选择的研究对象中,38例患者都为女性,并且她们的年龄大致处于31~59岁,平均年龄则是45岁。其中,选取的对象中处于绝经期前的女性主要有17例,而处于绝经期后的则是21例,全部对象的病史时间可以从6个月延伸到15年左右。对于所有的研究对象,病情起初都是隐藏的,主要表现为无痛性的肿块,另外其中的18例出现肿块在短期内迅速增大的情形。检查其体表特征可以发现:患者的外形呈现不对称的现象,肿块明显,其直径可达6~16cm;肿块可呈球形,亦呈不规则状,其质地比较坚韧,能够自由活动。
2方法
2.1手术方法
在总体的研究对象治疗中,在正式进行手术治疗之前通过细胞血影像学的检查,可以大致得出其中的22例是乳腺纤维瘤,10例可能是乳腺囊性增生症,剩下的6例则大概是乳腺叶状肿瘤。对全部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34例进行局部肿块的切除,4例进行切除加肿大淋巴结的摘除手术。经过详细的病理检查,可以确定29例是分叶状纤维腺瘤,另外9例是叶状囊肉瘤。对于所有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没有增加辅助治疗。
2.2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对拥有的信息进行差异统计处理,如果P<0.05,就说明是有差异意义的,否则就没有意义。
3结果
3.1病理结果
所有选择对象在进行了严格的病理检查之后可以确定,其中良性肿瘤有24例,交界性则是8例,另外的6例则是恶性的肿瘤。其中,有6例患者进行了全切加腋淋巴结清除手术,在经过手术之后没有出现腋淋巴结转移的现象。
3.2随访结果
在进行治疗之后对研究对象进行了随访,得知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形十分良好,没有出现并发症、死亡案例的情况。随访结果显示,有15例患者进行肿块切除术出现复发的情形,经过再次的肿物扩大切除手术(9例)、乳腺全切(6例)手术之后,出现复发的患者均得到治愈。
4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