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4:49:08
导语:在三方检测专业技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蔬菜农药残留监管; 现状; 对策
1引言
农药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投入品,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有毒化学品,农药施用于农田或作物之后,一部分作用于靶标生物,起到防治作用,另一部分则残留于食物链,即农药残留,影响农产品和生态环境安全与人类身体健康。所以,蔬菜农药残留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它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甚至有可能还关系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尤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农作物中农药的残留问题,相应的农药残留监管的工作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本文拟通过对我国蔬菜农药残留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与发展对策,旨在为我国农药残留监管的发展与完善提出思路,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提供支持。
2我国蔬菜农药残留监管现状
2.1蔬菜农药残留监管机构不健全
蔬菜生产主要是广大的基层农村,所以农药残留监管的重点也应该是在生产一线,但就目前我国农药残留监管机构机构体系来看,市县专门监管机构大多尚未建立,或者即使建立了,受限于仪器、试验监测水平等条件制约,监管能力也不强。而广大的乡镇基层监管能力更弱,致使质量安全准入的第一道关口把关不严。另外的问题是检测机构基本上都隶属与各行政机构,大部分隶属于农业、质检、食品监管、环保等部门,虽然有少部分已经开始脱离政府机构独立经营,但速度很慢,与财政上与政府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真正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或者中间机构从事蔬菜农残检测的很少,而且受限于资金与技术力量的因素,普遍发展的很慢,权威性较差。
2.2蔬菜农药残留监管检测人员整体水平较低
农药残留检测,一般都涉及较为专业的技术知识,甚至有一些还需要接受过系统的培训与教育,对于专业技术的要求相当高。比如对于生物芯片、试剂盒、各种生化药品的药理特性的把握;酶联免疫,PCR,荧光印记,DNA的提取制备等技术的了解[2]。而目前我国的农药残留监管检测机构,大部分都是隶属于行政机构,行政色彩大过了学术色彩,导致检测机构的人员整体水平偏低,行政意识大于专业技术的意识,工作经验较少,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也有限,这直接影响了我国食品安全检测队伍的工作效率。
2.3蔬菜农药残留监管职责不清,管理混乱
蔬菜农药残留监管工作,属于质监、卫生、农业、环保等多各部门的联合监管之下,众多管理部门却并没有发挥出多部门的联动优势,相反最大的症结就出现在了多头监管,互相推诿上;另外一个问题是我国蔬菜农药残留监管部门的检测标准存在“内外有别”的尴尬标准,这主要体现在出口蔬菜品要求高,内销则要求低。
2.4蔬菜农药残留监管机构信息缺乏有效利用
我国蔬菜农药残留监管检测机构,国家、省、市县各级虽然均设有检验机构,但检测项目少而且检测技术落后。并且工商、技监、卫生、农业部门都有下属的检验机构,单位之间硬件设备基本相同。各检验机构任务来源单一,检测经费来源不足,在完成条块任务后,设备闲置,利用率低下。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产品重复检验,但检验来检验去结果仍然不可信,甚至互不承认检验结果。既浪费检验资源,又增加蔬菜生产与加工企业的成本。
3我国蔬菜农药残留监管改进措施
3.1建立第三方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推进检测市场化
推进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机构脱离政府控制,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维护检测结果的公平是推进食品安全检测改革的重要举措。也只有依靠市场调节的,不受外来各种因素干扰的食品安全检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检测”。同时,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可以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相关数据汇总和分析,把食品安全检测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上升到理论高度。并可以承接政府部门或企业委托的食品安全检测研究的课题,为政府重大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推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完善。
3.2进一步完善蔬菜农药残留监管机构建设
首先是建立健全各地基层蔬菜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与,明确职能和人员,保障经费,发挥监管和行政执法作用,确保从源头开始监管;另一个问题就是强化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并建设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国家中心或区域中心,建立健全省、市和县级检测中心,承担各种执法检测任务。
3.3蔬菜农药残留监管机构信息要加强整合
对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机构进行整合和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多部门在政府的协调下达成联动协议。我们认为可以借鉴药品检验的模式,将工商、技监、卫生、农业部门下属的检验机构整合到一起,成立专门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机构,专门负责蔬菜安全的检测,同时强化蔬菜生产企业或个人在农残方面的责任,检测机构加强对市场上的蔬菜食品进行抽检,抽检合格的免收检测费,不合 格的收取检测费。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不同部门之间重复购置检测仪器,重复招聘技术人员,造成资源的分散[3,4]。
4结语
蔬菜是居民生活中的必需品,所以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对居民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隐藏着潜在的生态安全,所以进一步加强蔬菜农药农药残留的监管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是下一阶段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当然,农药残留监管涉及的方面很多,不是短时期能马上解决的,这需要从行政管理、技术检测、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多管齐下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春华. 食用蔬菜安全监管的有力手段—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上海蔬菜,2005(2).
[2] 李英,周艳明.蔬菜、水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现代科学仪器,2005(6).
本期《天祥·食尚访谈录》有幸邀请到了Intertek食品部总经理陈本洲先生,请他为我们解读Intertek收购Moody的相关情况及其在业务合并后所带来的变化,以便大家对此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
记者:近日,Intertek完成了与Moody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合并,请介绍一下二者合并的契机是什么?
陈本洲:Intertek业务全球化发展已经很多年了,在与Moody合并以前已经在100多个国家拥有1000多家实验室和办事处,在国际的检验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989年,Intertek进入中国,是较早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之一;虽然Intertek在食品检测业务领域发展很快速、业绩斐然,但在认证方面是与BSI(英国标准协会)合作,这使Intertek的全面发展受到一定局限,甚至成为Intertek在中国发展的短板。而与此同时,Moody已为超过25个国家的客户提供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ISO22000、BRC、IFS、MSC、GGAP以及其他标准体系和产品认证服务,特别是Moody管理体系认证及培训服务已得到CNCA(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批准在中国合法经营,并获得英国UKAS、美国ANAB、德国TGA、荷兰RVA、法国COFRAC、意大利SINCERT、马来西亚DSM等国际权威认可机构的注册和认可。因此,Moody在认证方面的优势和Intertek在检测方面的优势相结合,正好弥补修复了Intertek发展的短板,丰满了Intertek在整个亚洲地区的业务布局——认证、检测、监理、培训,使得Intertek在中国的业务范围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发展。中国是未来Intertek发展的重点市场之一,此次合并将进一步加强Intertek的综合实力,使其更加全面地服务中国客户。
记者:在Intertek与Moody合并后,Intertek的业务将会有哪些变化?对今后的战略部署会产生哪些影响?
陈本洲:第一,合并以后,可使Intertek进入更多领域及行业。Moody为石油天然气、电力、采矿业等行业提供技术检验、工程技术、管理咨询、专业技术培训以及管理体系认证等服务。这些服务的核心价值是有效降低客户的经营风险,且在业内享有盛誉,此次合并使Intertek能为整个能源领域提供专业服务。
第二,能使Intertek在食品领域提供的第二方审核、第三方检测业务更加完善和全面。原来Moody的供应商评估、顾客委托审核等认证业务将全部转到Intertek的业务中,这无疑增强了Intertek在行业中的实力。
第三,能够提升Intertek在技术检验方面的现有能力,Moody向包括东欧地区及南美与非洲新业务区在内的所有地区拓展,完整地覆盖了欧洲、中东和非洲、中东、亚太和美洲的所有地区。合并后的Intertek将为整个食品行业提供专业服务,实现整个行业互补服务组合。
记者:食品部业务是Intertek业务中很重要的一环,那么合并后,食品部具体会有哪些新规划?业务实力将在哪些方面得到提升?
陈本洲:这次资源的合并,使我们食品部的实力更加强大。Moody于1993年进入中国,中国总部设在上海浦东,在北京、大连、青岛、深圳、郑州等城市设立了11个分支机构及网络资源,加上Intertek原来的网络,并购以后,我们食品部拥有了6个直属的2级机构:大连、青岛、北京、武汉、广州、杭州;众多三级机构,如厦门、福州、郑州、沈阳等;审核员和第二方检验员已经遍布20多个城市。同时,在网络服务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为我们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他们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食品安全方面的大部分工作,并购以后,Intertek的网络分布会更加广泛,以网络资源整合运作的方式可以为酒店、超市等众多客户提供食品安全服务,而且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我们的服务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另外,Moody原来没有检测服务业务,只能对企业的管理系统做出评估。合并后就可以通过检测进行现场评估,现场评估得到的问题又可以再进行检测和验证,使得检验师和第三方评估可以互动。可以说,此次合并也是整合了行业资源,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同时,也使我们具有了宏观和微观两种解决问题的手段。过去,Moody只能从宏观上去看,在微观上没有手段;而现在微观的问题可以从宏观上来解决,宏观的问题也可以从微观上来寻找。过去,Moody在认证时需要的产品检测报告都是企业委托第三方检测来进行,现在则可以根据客户的档案找到我们需要的相关标准、直接提供一站式服务,可以更全面地帮助客户提升产品质量,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保护企业的品牌声誉。
记者:Intertek和Moody在合并以前都是世界著名的认证机构,在合并以后双方在认证业务方面又会发生哪些变化,会不会影响到客户?
陈本洲:合并后,Moody成为了Intertek的子公司,根据中国法律规定,一家公司在中国只能保留一个法律资质来完成三方认证,所以以后Intertek将没有原来的管理体系认证资质,原来的认证资质将全部转到Moody的资质之下,之前Intertek在认证方面的客户将全部转入Moody并由其来继续提供服务,但这不会对原先的认证权威性造成影响。
Intertek和Moody都是全球知名的认证服务机构,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各有千秋——Moody在日本是该领域外资企业中排名第一,在中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法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权威性比较高;而Intertek的前身是爱迪生实验室,其在北美的权威性可想而知。需要强调的是,此次合并只是针对中国市场,Intertek中国市场的第三方业务转到Moody名下,而其他国家的业务不变。也就是说,Intertek与Moody的此次合并在地理分布上实现了互补性,在中国获得认证的客户将会获得更多国家的“通行证”。
1渠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现状
1.1监测机制初步建立
通过逐步探索,初步形成了渠县农产品监测工作机制。渠县质检站负责全县范围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监测,乡镇检测站负责本辖区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对农产品市场准入把关,对检测合格的农产品,出具市场准入许可证明,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严禁其进入市场,并送交渠县农产品质检站复检,渠县农业执法大队根据渠县农产品质检站检测结果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处罚。
1.2监测体系基本形成
一是县级农产品质检站设备完善,配备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等检测仪器,能够满足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定量检测需求。二是乡镇配备有农药快速检测设备,能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初步筛查。三是检测技术人员配备基本到位,渠县农产品质检站有从事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10名,每个乡镇具有快速检测人员1~2人。
1.3监测工作稳步开展
一是县级质检站每月都有开展例行工作,全年有制定监测计划,省级也安排有定量检测任务。二是乡镇快速检测人员全部接受了技术培训,基本能够开展快速检测工作。
1.4安全意识大大提升
一是农业生产者“三品一标”意识增强。特别是大的专业合作社,很注重销售农产品的三品认证,因此在生产环节讲究科学合理用药。二是农业投入品销售商守法意识加强。通过多次的农业执法检查,很少发现禁用农药等投入品的销售。三是消费者安全意识增强。在购买蔬菜等农产品时,很关注购买农产品是否含有农药等有害物质。
2渠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存在的问题
2.1监测技术力量薄弱
目前,渠县农产品质检站检测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专业知识缺乏,对定量检测知识理解困难,大型设备不会操作。乡镇农技检测人员许多不是专职人员,缺乏认真搞好农产品检测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抽样监测频率低,而且也缺乏化学分析知识,分析准确性也不高。
2.2监测经费投入不够
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监测体系,并使它保持正常运转,政府在这方面的经费投入必不可少,这些费用包括了检测用的试剂耗材和人工费等。一是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一些农贸市场没有建立检测室,对当天进入市场的农产品缺乏监测。二是渠县农产品质检站和乡镇检测经费预算不多,导致在日常业务工作开展上有些捉襟见肘。
2.3检测质量认证滞后
质量体系认证是单位质量管理、检测技术水平的证明,渠县农产品质检站只有通过四川省质监局计量认证和四川省农业厅实验室认可,才有出具有效合法检测报告的资格,才能为执法提供依据。渠县农产品质检站于2008年建站,2011年采购设备到位,质量认证工作一直推动进展缓慢,究其原因在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和检测经费的不足。
2.4监测盲区仍然存在
一是渠县农产品生产方式仍以散户为主,这些生产者的生产管理方式传统,对农药等投入品的施用方法不科学,容易出现农药、抗生素超标现象,到市场贩卖时往往没有固定地方和时间,经常游击作业,在监管上难度很大。二是在渠县许多农贸市场内,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快速检测室,以至于进入市场的农产品没有得到风险监控。三是由于畜牧业务没有合并到渠县农林局,水产业务也才刚刚转接,导致渠县的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没有正式启动,造成了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监测缺失。
3渠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对策建议
3.1加强宣传培训,提升质量安全意识
一是通过大屏幕、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积极向群众宣传报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动态,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二是通过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向参加培训的农业生产者讲授相关法律法规和现代生产技术知识,提升质量安全意识,合理科学地施用农药。三是鼓励大型专业合作社建立自己的检测室,由县级质检站提供技术指导服务,自己开展快速检测工作,增强质量安全意识的自主性。
3.2强化质量认证,提升检测技术水平
一是动员和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积极参与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申报工作,通过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实施,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和检测难度。二是渠县农产品质检站积极筹备实验室质量认证工作,早日拿到计量认证和机构认可证书,保障渠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结果有效合法性。三是每年举办乡镇检测技术比武,县级单位主办,各乡镇检测人员参与,不断提升他们的检测技术水平。
3.3增加资金投入,充实检测技术力量
一是增加县级和乡镇检测经费预算,安排制定年度监测任务计划,让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充分开展。二是招聘和引进专业检测人员,充实县级和乡镇检测技术力量,保障有专人开展检测工作。
3.4探索资源整合,提高食品监测水平
关键词:施工过程质量检测、检测的公正性、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根据2005年国家建设部第141号令,《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规定,检测机构要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介机构,分专项检测和见证取样检测两类,其接受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涉及结构安全项目的抽样检测和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检测机构作为第三方在资质规定的范围内承担工程质量检测任务,所出具的检测报告是工程质量控制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真实反映工程实体质量、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重要证明资料。检测机构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各种不良反映和违规现象频发,检测行业的现状令人担忧。
一、工程质量第三方控制的公信度不能保证
检测机构的定位是独立的中介机构,其作用是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实施第三方检测,遵循公平、公正、真实、准确的原则,为工程质量把好重要一关。按照相关规定,检测机构不得与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所检测工程项目相关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有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2005年以来按照部令就位的检测机构,大部分由原施工企业试验室改制而成。部分隶属于科研院所,还有一部分为新成立的民营企业。这些检测机构大部分虽已注册为独立法人,但管理模式上存在很大差异,有相当数量的检测机构与施工企业存在从属或利益关系,特别是从企业转型而来的检测机构,与工程施工质量责任主体存在许多微妙的关系,实际不能起到应有的质量验证及控制作用。个别检测机构在利益趋势或被动操控下,出现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严重降低了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公信度,检测结果失去了真实性。
二、检测市场竞争激烈,重效益轻质量行为制约检测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当前各地检测机构数量偏多,市场竞争激烈,虽然各地在检测市场管理方面采取了一些控制手段,但僧多粥少,检测机构为承担检测任务而相互压价。无序竞争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如我市现有检测机构30余家,工程建设常规项目检测对应检测机构数量基本上处于过剩状态。据了解,全国各地类似情况占很大比例。反映在市场竞争上,检测机构不是以技术优势取胜,而是以打价格战或采取一些非正常经营手段来竞争检测任务。如2010年我站曾召集我市所有检测机构的法人代表开过一次自律公约大会,在会上我站强调了常规项目的最低收费标准,这样即保证了企业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在价格上可以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可靠。与会代表全体通过,30余家检测机构都签署了自律公约,并签字盖章。与会代表都郑重承诺,今后承接检测任务时一定严格按照自律公约的内容,决不任意压价扰乱建筑市场。几年的时间过去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虽然做出了严格执行自律公约的郑重承诺,但承接检测任务时拒不执行自律公约的各项要求,这些企业不从管理入手找差距,仍然采取过低的价格或一些非正常经营手段来承担检测任务。自律公约如一张废纸,形同虚设,不言而喻,过低的包干价格必然使工作质量大打折扣。这些检测机构不惜以牺牲企业信誉和行业道德为代价,顺应委托方的不正当要求,更有甚者为了今后承接更多的检测任务,讨好委托方而随意修改、编造检测数据来换取眼前的一点利益,而委托方也常常以此来衡量检测机构的服务质量。公平、公正、规范操作、坚持原则、严格执行自律公约的检测机构反而没有检测市场。严重影响了其他检测机构的积极性,严重扰乱了检测市场,并对检测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三、工程责任主体的行为不当,影响到检测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首先,检测市场仍然存在“假、乱、低、缺”等现象。假,指检测的试件假、过程假、数据假;乱,指检测单位内部管理混乱;低,指检测人员素质低,检测技术水平低,检测管理层面低;缺,指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其次,在检测工作中,委托方送来的样品,或者现场抽样检查的样品没有代表性,不能反映施工过程中各成品的真实情况。检测工作不过是一种走过场的形式,根本没有按照检测试验的要求去认真检查施工质量问题。第三,部分监理工程师对抽取的样品监督不严,没有认真履行其职责,建设工程强制性条文规定,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而见证取样检测的监督者均为监理单位。2012年,本人参加新疆优质工程(即天山奖)的复查工作,从部分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资料中发现,有些见证取样记录中加盖的是空白见证取样专用章,既没有取样人签字,也没有见证人签字,见证取样形同虚设,样品封存送样落实不到位,造成检验的样品与实际所使用的样品不一致,这是监理单位严重的失职行为,失去了样品检验的作用,同时给工程质量埋下了安全隐患。
四、技术人员匮乏,检测技术发展受限
目前,检测机构的过剩以及预拌混凝土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使检测行业人力资源相对匮乏。由于检测市场管理混乱,检测机构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社会的认同度及公信度偏低,风险承担能力较差,专业队伍建设所需要的投入不足,基本的社会保障得不到保证,加之各企业之间相互争抢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导致检测行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使一些有一定专业基础和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频繁跳槽,高端技术人员很难留住。各地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通过每年对乌鲁木齐地区所有检测机构进行的行业检查可以看出,部分检测人员业务能力较低,对标准规范掌握不熟练,理解深度不够,试验过程粗放,对检测标准的理解及检测方法的掌握上存在较大偏差。出现数据异常情况解答不清或根本不知道形成原因,试验前不检查环境,仪器设备是否满足试验条件,部分试验室专业搭配不合理,分工不明确,内部培训计划、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培训学习缺乏系统性,有的试验人员身兼数职,检测技术知识储备不足,一些检测知识匮乏、技术职称较低、任职条件不够的人员承担报告的审核甚至审批工作,检测工作质量难以保证,不能有效地为建设工程质量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五、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力度有限
由于检测工作技术性强,涉及项目繁多,检测手段复杂多样,检测市场所面临的问题众多,监管难度较大,省(市)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偏重于资质审批,日常的监督管理主要依靠于各地、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在当前建设任务量越来越大,监督管理任务日趋繁重的情况下,管理部门的监管经费及技术力量又十分有限。例如:乌鲁木齐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于2009年成立了检测监督科,对乌鲁木齐地区所有检测机构和预拌混凝土企业的质量行为及实物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从当前的运行情况看,编制不足、新人较多,精通检测业务的管理人员短缺等问题已制约了对检测机构的监管力度,在监管技术手段上侧重于综合性检查;日常巡查,对检测机构的实质性工作内容涉及不深,监管力度不足。按照建设部令141号文件规定,行政处罚权均在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地质量监督站是受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行政执法,只有下达整改通知书,记录不良行为的权限,而停业整改、行政处罚等需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这客观上已造成各地质量监督站的时效性和权威性大打折扣,给违法、违规的企业有机可乘。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工作与现场监督管理脱节,监管过程只能涉及到试验室内部的质量管理行为监督,而对于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是否进行了见证取样检测?对检测报告无法进行连续监管等。根据对乌鲁木齐市质监站所监督工程调研得出结论,有相当一部分监理单位不认真履行监理职责,监理单位见证取样专用章随意加盖,见证取样形同虚设,已失去了见证取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根据建设部141号令第十九条规定:检测机构应当将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建设、监理、施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以及涉及结构安全检测结果的不合格情况,及时报告工程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141号部令截止到目前已近8年,检测机构几乎没有把以上情况向上报告。
由于检测市场化运作所带来的竞争压力,部分检测机构为了生存,运用超常规手段来承揽任务,如超资质承接检测项目,或为了维护委托方的利益随意更改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报告,而检测机构在实验室计量认证时所建立的一套严格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形同虚设,使得检测报告的公正性、可靠性遭到了质疑,这正是由于对检测机构及检测项目的监管不力造成的,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
2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完善对策
(1)各地区应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尽快在原有基础上,出台一些实施细则,并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体系,以加强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培育和规范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的行为,强化行业的自律能力。另外,还应该建立起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对进入水利检测市场的检测机构进行资质审查与信用评价,对出具虚假检测数据、检测报告的机构进行严格查处。
(2)通过良好的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来吸引人才并且留住人才,从而保证水利质检工作的从业人员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此外,对于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要进行实时的培训,并且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考核以避免质检行业的虚假检测结果出现。
(3)完善硬件条件,提高检测能力不断加大检测管理的投入力度,对陈旧、老化的检测设备进行及时更换,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仪器;加大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验室建设,保证检测设备能够满足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检测的配置要求;定期对实验检测仪器进行检查和测试,保证检测仪器的精确性和有效性;不断改善质量检测的作业环境,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能力,提升检测机构的竞争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检测市场需求。另外,相关部门,也应该积极监督和引导检测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实施独立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转变工程质量检测的不良现象,以适应水利工程建设市场需求。
(4)统一管理,建立内部约束机制结合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网络化检测监督与管理,从取样登记到领取报告,实行全程的网络化统一管理。对检测过程、检测数据以及各类检测信息实施上传及监督机制。尽快完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体系,实现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的共享与互通,充分利用质量检测成果,科学而准确地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监督。在质量检测费用标准方面,应该尽快形成与成本挂钩的行业检测价格标准,对检测市场进行严格控制,严禁随意压价或抬价的行为。从而保证水利检测市场形成一个开放、统一而有序的管理环境。
(5)推行第三方检测模式,在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当中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测是整个工程质量检测的重点内容,也是进行质量检测的中心环节,该质量检测是保证水利工程在投入使用后其工程质量能够保证其使用寿命正常的基本保障,也是其他相关单位对其进行检验的基础元素。同时业主和监理单位可以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检测,但是由于以上双方在利益方面是对立关系所以其质量检测的公正性难以保证,所以通过第三方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能够提高质量检验工程结构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与此同时,对于施工单位的技术质量也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能够有效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准确度的影响,从而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工程建筑的质量。所以,积极推行第三方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检测能够很好的从根本上解决其质量检测中现存的问题,并且有利于建筑施工行业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3结语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促进大规模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
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因而,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质量、进度、安全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将“质量是工程的生命”这一准则贯穿于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有利于确保大规模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
2、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近几年来,气候条件变化较为明显,自然灾害频发。新形势下,对水利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有效解决。不仅能够保障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还能节约建设成本。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需要将“安全第一”作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目标。本着对党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切实做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
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施工单位质量自检水平较低
施工单位质量自检的手段和制度不完善、“三检”不严是目前建筑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此不但造成施工单位质量自检水平低下,而且隐性的将其质量自检工作转移到了监理工程师的身上。这样既加重了监理工程师对于质量控制的负担,同时也对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
2、数据整理传递能力较弱
由于近年来对检测工作的重要性认知不够,造成很多检测机构工作环境较差且设备老化。检测工作受此影响一直处于滞后状态。甚至于一些检测机构不能及时完成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导致数据传递工作延迟,很多检测数据也不能及时的被传递到施工现场。
3、水利工程质且检测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水利工程检测工作中,很多质量检测单位没有独立的行为能力与法人资格,而是依赖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存在,不能完全保证质量检测结果的公平公正.尽管部分质量检测单位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但是没有相应的政策与法律支持,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障碍.并且,政府的法律法规则主要针对独立质量检测单位进行管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不能为自身工作与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就无法保障质量检测的职业质量与职业道德。因此,必须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基础,完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体系,促进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市场化与规范化。
4、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缺乏第三方的检测与监督
当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没有权威的文件保证其检测市场的有序进行,造成施工单位质量意识淡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大多是在施工单位的内部进行,或者是水利工程的建设单位组织进行质量检测,在质量的检测过程中缺少第三方的检侧与监督,不能完全保证质量检侧的公正。此外,检测单位在受施工单位委托进行质量检测过程中,部分检测单位诚信缺失,难以保证检测的质量。
5、检测人员素质方面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人才短缺,质量检测人员质量参差不齐,持证上岗的人员较少。同时,由于缺乏对人才培养的重视,质量检测单位未能够根据形势需求对在岗检测人员进行培训,技术交流也比较缺乏。以至于检测人员的综合水平不高,对检查设备的操作能力不强。这影响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也影响了质量检测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三、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相应对策
1、建立并完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体系,保证质量检测规范进行
质量检测市场具有不完全开放性,质量检测行业具有政策导向性,这就造成了质量检测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低于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在质量检测工作中,会出现依附于一方的质量检测行为,影响质量检测的公正公平。因此,要建立并完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体系,保证质量检测规范进行。要建设质盆检测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质量检测管理规章制度。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中,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并且要逐步建立与完善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监督机制,从外部监督与规范质量检测工作。完善开放的质量检侧市场,提高质量检测市场的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促使质量检钳单位实现优胜劣汰,在市场中优化质量检测主体的资源配置,以促进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有效性,提高质量检测单位的竟争力,提高质量检侧管理能力与水平。
2、完善质量检测监控系统
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试验检测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已深入到检测工作的各个环节。为及时发现并消除工程质量隐患,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水平及监管能力,促进传统监管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须不断完善质量检测及其监控系统,实现“诚信检测”,避免“质量作弊”现象的发生。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系统应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全面依托计算机网络系统,最终形成智能网络监控系统为核心的信息化监控系统。同时,还要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测进行规范。明确检测标准和流程,促进质量检测及监管工作的提高,最终实现水利质量检测及监控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
3、重视第三方的检测评审
第三方是指两个关联主体之外的某一个客体,通常把这个客体叫作第三方,其检测方式是一种公正检验。第三方可以独立于主体之外,也可以和两个主体相联系。它是由买卖利益之外的第三方(比如专职监督检验的机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合同,以权威、公正的非当事人身份进行的商品检验的活动。建立第三方质量评审制度是保证及增强质量检测水平的重要方式。通过第三方的质量检可以集结众多多专家的智慧和知识,从而发现单位内部检测难以发现的一些问题,强化质量检测各方面的成果。施工前期的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结束后,项目经理要先组织项目相关人员对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和体系以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内部自评。内部优化调整完成后,再邀请专家评审并完善质量管理成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质量管理水平。对于第三方质检评审工作,最好渗透入到水利工程的每个方面。在水利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和使用的整个过程中,第三方的质量检测工作应该在保证“量值统一”的前提下,通过制定标准、测试术、技术文件和管理组织措施的方法来开展质检和管理工作。
4、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提高检测人员综合素质
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要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队伍的管理和建设,重视并完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配备,按照相关规定采用一定不力配备质量检测人员,还要对质量检测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与培训,提高质量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实验室应该具备专门从事检测与校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对于进行抽样工作、检测与校准工作、签发相关报告以及进行监测设备操作的工作人员要根据工作要求进行定期教育与培训,培训结束经过相应的资格证明与考核以后持证上岗。此外,还要还要重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思想素质教育,培养质量检测人员的诚信品质。通过专业的教育与培训,提高质量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促使质量检测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保证质量检测工作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内需不断增加,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各种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迅速增长。从目前来看,虽然水利工程建设行业的能力有很大提高,但存在的质量问题依然很多,因质量问题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也经常发生。因此,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就必须要强化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来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使水利工程的建设行业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卢贵■LuGui.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研究[J].城市建筑,2014,04:313.
[2]杨晓龙,董丽丽.强化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探析[J].吉林水利,2013,03:58-60.
8月31日,宁夏农垦集团与世界著名的葡萄苗木研发扩繁公司—法国梅西集团就引进世界领先的苗木繁育技术和共建优质葡萄苗木繁育工程达成合作协议,这是继宁夏农垦成功引进法国酩悦轩尼诗、北京中坤、香港长和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大企业落户农垦玉泉葡萄小镇外的又一重大手笔。
法国梅西(集团)创立于1890年,是法国较早开始从事葡萄苗木技术研发和苗木繁育技术的家族企业,目前已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苗木技术研发和扩繁团队,在全球拥有7家控(参)股公司,包括梅西技术开发公司、梅西生物基因工程公司、梅西兄弟公司、梅西葡萄酒业公司、梅西葡萄酒商贸公司以及阿根廷、美国加州分公司等,资产总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梅西集团在全球30多个国家拥有包括法国五大列级酒庄在内的超过7000家重点企业客户,超过90%的葡萄苗木供应全部来自梅西集团,获得梅西技术扶持的葡萄园面积达到20万公顷。梅西集团在法国总部维克斯拥有一个高端实验室,应法国农业部、法国国家农科院的要求和邀请,梅西实验室多年以来长期承担了法国政府关于葡萄种苗的部分法规、最新质量标准的数据测试和制定。
梅西集团现任掌门人让-皮埃尔梅西先生是梅西家族的第四代掌门人,1980年至1984年担任OIV法国理事,1982 年至今,担任法国农业部全国种子苗木委员会首席专家, 2001年以来,担任法国葡萄苗圃联盟会主席、2002 年被推选为世界葡萄苗木委员会副主席,并获法国农业部颁发的法国农业最高荣誉“骑士勋章”,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声誉。梅西先生长子米盖尔·梅西先生(梅西集团总裁)现任“法国葡萄种植联盟会”副主席,担任法国政府葡萄苗木出口检验检疫中心首席专家,是法国农业部授权的全国葡萄苗木检验检疫质量标准制定人。
梅西集团在葡萄苗木脱毒、嫁接方面拥有世界最先进的人才队伍、技术优势和科学的管理流程,在苗木检测病因、研究根治、工业化繁育、标准化园区管理方面已形成了全套的技术规范,特别是拥有“确认病原菌、微生物技术吞噬原菌、欧米伽形嫁接术”等专利技术和全球领先专有技术6项,每年向世界各地供应优质脱毒嫁接母本葡萄苗2500万株。目前梅西集团正在研发的抗寒苗木技术可将苗木抗寒性能显著提高,对宁夏地区气候条件下试验推广葡萄树体安全过冬提供了重要的抗逆性苗木品种。
本次合作,宁夏农垦集团、宁夏葡萄花卉产业局和梅西集团三方将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宁夏梅西葡萄苗木有限公司,负责梅西成套专有技术的承接和实施,目标在宁夏建成具有世界最先进苗木技术研发和扩繁的行业领军企业。合资公司成立后,法国梅西集团将把成套专有技术一次性转让给合资公司,并从法国总部选派两名高级专业管理工程师长期在宁夏工作,直到梅西全套技术成功运用到宁夏产区,同时每年在法国为中方培训4—5名专业技术人才,并每年在合资公司为中方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0名。
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 公路建设步入快车道。“十二五”期间,兵团将重点公路投资补助标准由原来建安费的20%提高到50%,车购税专项资金安排实现翻番。由国家直接补助的资金占公路建设投资的38%,远高于银行要求的30%资本金的贷款标准。兵团“十二五”期间,初步公路建设投资估算168.75亿元;新、改建公路里程15773公里,其中,干线2450公里,国边防799公里,通营连12524公里;基本实现兵团、师部由高速或一级公路连接,兵团管理的城市、小城镇和团场基本通二级公路,并对通营连公路提升改造,实现有条件的连100%通畅。兵团公路投资规模的增加、建设等级和服务水平的提高,都给质量监督工作和安全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2 建设环境越来越复杂,施工难度越来越大。过去建设公路大多利用原有路基,地势、地形都比较平坦,占用耕地少,施工相对简单。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深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增加,桥涵所占比例增加。大多区域极端最高气温零上30摄氏度以上,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0摄氏度,部分项目区为季节性冻土分布区,冻土深度100厘米以下,地质条件较差。北疆等冻胀、盐胀问题日显突出。盐渍土、软土等病害加剧。南疆塔里木地区砂石料运距达到100多公里。现公路所用沥青价格高,运距远;公路占用耕地多,拆迁工作复杂,涉及地方草场、林地、当地农牧民房子等问题更难处理。
二、对策与建议
1 充实监督力量,整合监督资源。质监站现有质量监督人员7人,很难适应当前质监工作的开展,建议增加质量和安全监督人员6名。同时,在盘活兵团公路质监站现有监督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师资源,建立与各师监督员联系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兵团、师质量监督体系,提高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2 加大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加强质监、建设、监理、试验检测、施工单位管理及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壮大工程管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为不断扩大的公路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3 倡导合理价中标、精细化施工理念。提倡合理价中标,以发展、壮大监理、施工队伍,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投人。要推行“试验路”、“样板路”、“首件制”工程,强化重点工程、关键部位、重要原材料、工艺的控制,治理工程质量通病,从原材料质量控制人手,组织工程参建各方认真分析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采用防控措施,推广成功经验,总结成熟工艺、工法,不断提高工程施工精细化质量。
4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对监理、试验检测、施工单位、人员的诚信评价工作。制定了《兵团公路工程监理信用评价'办法》和《兵团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建立完善信用采集信息,将施工、监理、试验单位及项目经理、总监、试验室主任质量行为纳入信用评价范围,对监理、试验检测信用状况评定,实行常效管理,加大对项目经理、总监、试验室主任频繁变更、长期不在岗、检测数据、资料造假等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试行黄红牌管理制度,对监理工程师实行现场考试制度,末位进行淘汰。对二级公路实行工地试验室临时资质认证制度。
5 探索、推广公路建设独立的第三方试验检测工作。试行第三方检测可以对施工、监理单位的试验室检测能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可以给业主提供一个独立可信的检测数据,弥补业主检测能力的不足,使业主更能全面了解工程质量;由于第三方可以参加工程交工验收,使业主更能通过第三方监督验收过程与独立抽检等,真实了解交工工程的质量状况。总之,既有利于行业管理部门、项目业主摆脱质量检测这种微观工作,集中精力搞好宏观质量管理,又能充分利用市场上有资质的检测企业资源,也为检测企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新兴市场玩具安全标准逐步完善
《进出口经理人》: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我国的玩具出口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玩具出口大省广东省对欧盟、美国等玩具进口大国的出口继续保持了负增长,但对新兴市场的玩具出口却日渐进入佳境,其中对东盟、俄罗斯的出口尤为突出,分别上升了24.3%和10%。作为玩具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方面的专家,从质量安全的角度出发,您能否为我们分析下这一趋势呢?
林淑贞:近年来,的确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产玩具进入到了新兴市场。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以巴西、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本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愿意并有能力去购买更多具有娱乐和益智功能的玩具。新兴市场对玩具需求的增加,也带动了中国增加对这些市场的玩具出口。
其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玩具出口国的中国,多年来对玩具产品的质量管控一直较为严格,所出口玩具的安全性较高。中国玩具产品畅销欧美市场也可以侧面说明这一点。安全质量较高并且物美价廉的中国产玩具理所当然地受到当地消费者的青睐。
新兴市场玩具安全标准逐步完善
《进出口经理人》:作为产品质量管控方面的专家,您可否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新兴市场玩具标准方面的一些要求呢?
林淑贞:欧洲和美国是全球主要的玩具消费市场,在玩具安全法规体系建设也走在各国的前列。所以,很多新兴市场国家会倾向于以欧美标准为基础来构建自己的玩具安全标准。正是基于这种关系,除个别市场外,其他新兴市场的玩具标准会认可符合欧盟玩具标准EN71、美国玩具标准ASTM F963或国际玩具标准ISO8124的玩具产品。有所不同的是,各国会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对具体标准进行调整。比如:玩具属于巴西强制性产品认证范畴,类似于我国的3C认证。玩具产品在出口巴西前需要送到被认可的测试机构进行测试,我们SGS玩具实验室就是被INMETRO认可的合格的测试机构。玩具被认证合格后需要附有强制性的INMETRO标志及加贴经INMETRO认可的第三方机构标志,方可进入巴西市场。
大家如果对新兴市场的法规有疑问,可以咨询包括SGS在内的第三方机构,依靠第三方机构的专业知识来解决自身的问题。
要善于助第三方机构的力量
《进出口经理人》:在面对新兴市场的玩具标准法规时,您是否能够给玩具企业一些意见和建议?
林淑贞:目前,很多企业在进入新市场前都会主动了解该国的玩具安全标准情况,我们SGS玩具实验室就曾接到过很多客户对新兴市场国家玩具标准的咨询,这说明了很多玩具企业已经具备了应对玩具安全法规风险的意识,这对于企业提前采取规避措施很有益处。
目前,中国的玩具企业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比如对于新兴市场信息了解仍不全面,可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少,对于新兴市场法规的把握不够准确等。站在产品质量管控的角度,有几点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
首先,玩具企业需要去深入研究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为产品质量管控建立相对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中小企业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前期,获得和理解市场法规的能力还较为薄弱,那么可以借助第三方机构(诸如SGS等)及行业协会的力量。比如,参加它们组织的相关专业培训,依靠第三方机构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背景来强化企业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等。
其次,企业内部需要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合理产品设计、优化原材料采购流程、改善生产工艺等,这些可以依靠外部力量即第三方机构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培养企业内部专业人员来完成。
最后,与时俱进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企业并不是建立了一套产品质量管控体系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市场在不断变化,标准法规也在变化。因此,企业内部对产品安全的管控方法及标准同样也需要随时更新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