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铁路技师论文

时间:2023-03-14 14:49:13

导语:在铁路技师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铁路技师论文

第1篇

工后沉降预测是确定铺轨时间的依据,针对目前沉降估算精度难以满足无砟轨道高速铁路要求的问题,基于前期研究获取的土工参数,采用规范法、经验公式法、解析法对沪宁城际铁路6个试验断面开展沉降计算研究,经对比分析最终确立复合模量法计算加固区沉降,e-lgp曲线计算下卧层沉降,得出的变形模量计算结果与实测较为接近。铺轨时间的确定主要依赖于对实测曲线的推算。通过引入预测学中的变权重法,分别对双曲线法、GM(1,1)法及星野法预测模型进行优化组合,得到新的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的预测结果精度更高且结果唯一,工程应用性优越。根据上述综合沉降估算法与变权重组合推算方法,计算得到较精确的路基沉降发展趋势,为确定铺轨时间提供了依据。计算和测试结果均显示,沪宁城际铁路6个试验断面工后沉降满足控制要求。沉降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相互验证,总结出的沉降计算方法与现场测试技术为确保工程质量在超短工期内完成进度提供了技术保障。

2新线建设与既有线安全运营双向影响

2.1紧临既有线管桩施工技术研究

为把沪宁城际铁路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从设计、组织管理、施工工艺角度出发提出对策。其中,重点研究了紧临既有线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工程实践表明,由于预制管桩在施工过程中引起的振动、挤土和噪声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尤其打桩产生的应力波会造成周围土体的强烈振动,将影响既有线的运营安全。为防止打桩施工对既有线的振动以及挤压影响,紧临既有线预应力管桩施工采用了设置应力释放孔、静压施工、调整施打顺序等工艺优化措施(图5)。其中,应力释放孔(孔间距3~5m、孔径0.5m)设置在紧临既有线侧,深度≥10m且≥1/2桩长,长度10~19m。图5成桩施工优化技术示意该成桩施工安全技术可从三个方面减小对既有线的影响:①通过在紧临既有线侧设置应力释放孔,对管桩施工的挤土效应进行有效释放,阻断土体继续向既有线侧传递;②采用静压施工取代动力打桩,无振动和施工噪音;③成桩采用跳打顺序,尽早形成帷幕,抑制既有线侧的挤土效应,为超孔隙水压力提供充足的消散时间。

2.2紧临既有线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针对紧邻既有线施工和交通运输相互干扰的问题,提出动态不确定环境下,基于风险分析的施工天窗优化模型,寻找可行性和最优性上的平衡策略。创造性提出了施工组织与交通运输组织协调分析的管理理念。通过4组试验(图6),分别模拟股道垮塌不同状态下(发生时间、垮塌严重程度、抢修作业方式)抢修施工作业,模拟分析其封锁施工作业所需时间。在每组试验状态下,考虑对车站列车运行影响小,施工持续总时间短,既有利于施工单位连续施工、尽早完工,也利于降低对既有线行车的干扰,得出计算优化解(图7)。实践证明,该模型消解了冲突,建立了施工组织优化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解决施工与运营双安全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2.3紧临既有线路基安全监控方法

沪宁城际铁路建设期间,开挖、打桩、路基填筑等显著改变邻近区域内的应力场、位移场,必然对紧临既有线路基稳定状态产生不利影响,而目前我国仍缺乏新线路基修筑及既有线运行对彼此稳定状态的影响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针对施工期间难以获知紧临既有线路基状态的问题,提出“静力监测+动力测试”的紧临既有线路基安全监控方法。施工期间,针对路基基坑开挖、地基成桩、以及路基填筑对紧临运营路基状态的影响,采用“埋设测振桩+传感器”监测方法开展动力测试;同时,采用应力铲、应变计和测斜管等监测应力应变规律。其中,选取典型断面开展的静动力测试主要内容为:①地基侧向位移;②地基侧向水平应力;③开挖路基坡脚水平位移;④路基动力响应;⑤土体动力参数(位移、速度、频率等);⑥动位移及总移。在此基础上,选取以坡脚水平位移为静力指标(图8)和振动加速度、振动位移为动力指标(图9)的路基状态关键控制参量,并结合数值分析、理论计算及轨检车数据,得出以上控制参量的建议安全阈值。由此形成一套可靠、易操作的沪宁城际铁路试验段既有线路基安全监测方法。

3结语

第2篇

乌鲁木齐市铁路局商业广场,框剪结构。位于新市区,东临南三路,南临爱家购物广场,西临南二路,北临南纬三路,总建筑面积38208.85m2,其中地下17777.01m2,地上20431.84m2,地下负一层为库房,负二层、负三层为车库,地上9层为纯商业,建筑高度为47.7m。

2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

2.1模拟工况

本项目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确定夏季和冬季的风向和风速参数,在室外风环境模拟中研究的具体工况及参数设置。

2.2模拟分析

2.2.1风速。

1.5m高度处风速云图(夏季、过渡季/平均风速)夏季、过渡季风向为NNW向时,风速为3.3m/s时1.5m高度处的风速分布情况。由图可见,铁路局商业广场风速均低于3.2m/s,建筑的朝向与主导风几乎一致,有利于夏季、过渡季的自然通风。项目建筑外周围风速基本处于0.50~3.2m/s之间,周边流场无滞风现象,不影响周边环境质量。距地1.5m高度处初始风速、最大风速分别为2.17m/s、3.2m/s,风速放大系数为1.47,小于2;最大风速小于5m/s,满足标准的要求。

2.2.2风压。

分析项目各立面风压分布状况,迎风面风压等值线图(夏季、过渡季/平均风速)以同样的步骤分析冬季平均风速情况下的建筑周边流场分布状况。

3结论

3.1风速舒适性

铁路局商业广场建筑区域周边的流场分布较为均匀,气流通畅,无涡流、滞风区域,主要通道风场流线无明显的气流死区。项目建筑周边人行区域1.5m高度处风速均小于5m/s,同时风速放大系数均<2,符合行人舒适的要求。

3.2自然通风

铁路局商业广场在夏季、过渡季节的建筑前后保持3Pa左右的压差,从而避免局部出现涡流和死角,有利于室内采用自然通风。

3.3防风节能

冬季主导风向项目周边区域风速均小于5m/s;在平均风速条件下,除迎风面之外的建筑部分前后压差在4Pa左右,满足“严寒地区冬季保证除迎风面之外的建筑物前后压差小于5Pa”的要求。

3.4达标判断

铁路局商业广场的建筑朝向为南北向,建筑朝向有利于夏季的自然通风,避开冬季主导风,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第5.2.6条一般项“: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采光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有利于自然通风”中关于建筑朝向的要求。各季节在平均风速条件下,铁路局商业广场周边人行区域距地1.5m高度处风速均小于5m/s,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无涡流、滞风区域,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第5.1.7条一般项:“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的规定。

4结束语

第3篇

论文摘要:我国铁路发展物流业具有如下优势:基础设施资源雄厚、市场空间大以及配送便利等,同时铁路发展物流业也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如完善的运输市场带来的挑战,思想观念陈旧,物流发展和服务相对滞后,资金投入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Abstract: Firstly, the advantages that railway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turn to logistics are talked about deeply. Such as good basic facility, broud market space and easy distritution. Secondly, some problems that bring challenges to logistics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such as the challege of good transportation market, the old thinking and backward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etc. Thirdly, according to these difficulti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railway transportation; logistics; advantages; countermeasures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生产资料的获取与产品销售范围日趋扩大,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与此相适应,被普遍认为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制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我国已初步形成公路、铁路、民航、水路、管道多种方式构成的运输体系,这些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这些运输方式中,铁路是大宗物资、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方式,铁路运输以其运能大、成本低、全天候和安全、节能、污染少等优势,成为我国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中坚,对发展物流业有着其他行业无可比拟的有利条件。

最近铁道部又提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客车要提速、货车要重载、物流要门到门”的“以人为本”的“无缝隙运输”发展思路,为铁路运输物流化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尤其是铁路运输生产布局的调整,大量货场、站台、仓库及装卸机具等的开发利用,使发展物流业所需要的基本设施进一步完善,铁路物流必将在现代物流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1铁路运输企业物流化的优势

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发展迅速,现有运输营业里程7.4万公里,全线共有280个材料库,1 100多万平方米的仓储面积,1 300条专用线,还有数以千计的自备车,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经营能力[1]。2004年,国务院讨论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将投入巨大的资金建设铁路,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和电气化率达到50%,主要技术装备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运输企业的物流化具有如下优势:

1.1铁路运输网络基础设施资源雄厚

全国统一的铁路路网体系,不仅具有区域性,而且具有全国性的联动优势:各铁路运输企业作为全国铁路路网的有机组成部分,相互之间在全路范围内的不同运输区域以统一的铁路运输规章实行运输信息、载运工具等多方面的资源共享和相互提供铁路货运终端到达服务,构成较为完善的系列化服务网络,使其在实物、信息和其他相关服务网络方面具备了向现代物流转化的物质基础和开拓物流市场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上述各种运输方式中,铁路是大宗物资、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方式,在时限、价格、服务的综合优势上应比公路、航空运输更具竞争力,在运输里程达200公里以上的中长途运输市场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3]。同时,路网规模的扩大,五次大面积的提速,不断加快了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动,进一步缩短了地区间时空上的差距,有利于实现物流的两大效用——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为铁路开展区域性物流和国际性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铁路在物流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相继成立了中铁行邮公司、中铁快运公司等大型铁路运输企业,在集装箱运输、“五定班列”的开行上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铁路运输信息化水平的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如TMIS、DMIS信息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发达的路网通讯能力和具有丰富市场信息的铁路运输信息系统,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共享的信息资源,所有这些都为铁路运输企业物流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2市场空间大

我国拥有14亿人口,国土面积大,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资源分布和工业基础行业的错位布局,使得长距离大运量的货物运输需求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而且铁路运输拥有其他运输方式(公路、航空、管道运输)难以效仿的优势,如:铁路运输很少受天气因素的影响;相对来说铁路运输比较安全;对于国家来说属于一种绿色节能的运输方式。所以长距离、大运量、大宗货物运输都主要依靠铁路。特别是铁路繁忙干线运输供不应求,京广、京沪、京哈、京九、陇海、浙赣六大干线的部分区段运输能力利用率达100%,客运快速和货运重载难以兼顾,无法满足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某些情况下是牺牲货运来保客运[4],这些都说明铁路运输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势必带来货运需求的持续增长,也必将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货运需求的增长,将为铁路运输的物流化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

1.3配送便利

铁路运输营业里程7.4万公里,线路连接各主要水、陆口岸,并通过众多专用线深入工矿企业,形成了点多、线长、面广、基本覆盖全国的铁路运输网络,拥有大量的货运站、货场及仓库,尤其是设置于港口和陆路口岸及大城市的货运枢纽站场,已具备实现包装、仓储、装卸、中转、配卸等物流服务的基本能力,具有发展成现代化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有利条件。另外,物流(配送)中心由其自身的特点决定应设置在城市郊区交通便利的地方,大量的铁路货运站场和仓库都分布在大中城市郊区的铁路沿线[3],这些设备和设施为铁路在条件成熟时发展综合性现代物流提供了基本条件。

2铁路运输企业物流化面临的问题

尽管铁路运输企业在物流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2.1完善的运输市场带来的挑战

完善的运输市场意味着各种运输方式间替代性的增强,包括其运输方式对铁路运输方式的替代。公路、航空、水运、邮政快运以及第三方物流等的快速发展,以其价格低廉、安全快捷、服务到位的优势,对铁路运输市场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导致铁路货运市场严重丢失。目前,公路运输已延伸至长途,民航在发挥超长距离运输优势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服务向中长途、城际间延伸。在各种运输方式间替代性已经日趋强化的状况下,铁路长距离运输的垄断日益淡化。

2.2思想观念陈旧

铁路属于国家垄断性行业,市场竞争观念不强,使铁路运输部门仍然坚持以生产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装、卸、排”为主要考核指标,其主要工作仍然是抓计划、保任务,上级决策下级执行。对货运一般只提供从发站承运起至到站交付止的单一运输服务,很少提供从承运前到交付后的全过程服务,没有真正变坐商为行商,要想实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目标还有很大困难,而上述服务只是物流服务中的一小部分。这样,铁路部门直接面对的只是一些提供中间服务的物流中介公司,本身无法了解真正的货主需求,在提供相应的运输活动中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会逐渐在运输市场中失去主动性。再加上服务人员中“铁老大”思想作祟,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物流观念,造成服务质量低下,使铁路物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2.3物流发展和服务滞后

铁路发展物流业虽有一定的硬件基础和优势,但由于物流业是以铁路多元经济系统为主,与运输主业各自经营,未形成物流网络化和一体化,且没有运能的支配权力,以至现阶段只能完成物流业全部服务中的一项或其中几项服务工作,导致了服务的不到位。与货主签订运输协议后,所选车型得不到满足,运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货主的需求,请求车不能按时配给,延误货主对货物运到期限的要求,难以达到服务对象的满意。另外,铁路运输手续繁多、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造成了铁路运代业向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的障碍。

2.4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铁路目前投资缺口很大,要实现规划的各阶段目标,预计共需2万亿元资金,从现在起到2020年,至少每年要投入1 000~1 200亿元人民币,而目前年投资额不到600亿元[5]。资金如何筹措,正是铁道部最感头痛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投人大量资金来配备物流设备也不太现实。而且在目前情况下,国家对铁路运费实行限价政策和铁道部对车辆、调度的统一管理,使得大部分投资很难如期收回。

3铁路运输企业物流化对策

针对铁路运输企业物流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

3.1突出优势功能,寻求合作

铁路运输对自然环境的要求低,具有定时性、运输变动成本递远递减、可中途装卸、运量大、计划性强、铁路网络发达并且能耗小等特点,在承揽长距离、大运量的运输业务中极占优势。由于铁路物流仍处于起步阶段,应以其独特的优势功能,吸引国内外著名的现代综合物流企业进行合资和合作,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服务网络,以最少的投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3.2与货主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现代物流业与铁路运输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其连接制造业和销售业,而铁路运输企业的服务还不能提供包括连接制造业和销售业的全方位物流服务。铁路企业要发展物流业,可利用在各地设立的机构,和货主建立长期稳定的发展战略关系,将众多的货主和铁路联系起来,组织大量稳定的货源,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有竞争力的价格将成为铁路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3.3组建铁路货运物流集团公司

撤消多经系统的货运、仓储及其相关的实体,组建具有独立经营,自决策的铁路货运物流集团公司,对货运、装卸、仓储和等项目统一管理。并根据铁路货运上、下游用户的不同需要,发展公铁多式联运,在大中城市货站建立地方铁路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发展物流加工、集装箱和托盘配送业务,实现“门对门”运输服务,成为全程物流服务的供应者。这样可以优化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充分利用铁路物流资源,提高铁路总体

效益,做到货运营销与物流经营相结合,实现铁路货运从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发展的战略性转变。

3.4加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实现铁路物流网络一体化经营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基于全程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很难形成客户“门对门”的物流管理,对于库房管理和智能化配送系统也基本上是空白。要根据铁路企业物流发展战略,完善传统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开发和完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TMS(运输管理系统)、MRP(物资需求计划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DRP(配送资源计划系统)、EOS(电子定单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JIT(及时系统)以及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DSS(决策支持系统)等功能软件,不断完善原有企业信息系统功能,加强未来物流组织的信息处理,为铁路企业开发物流服务提供强有力的网络化信息支持。国内外成功的物流企业发展历程证明,网络化经营是实现物流的基础和必由之路。因此,铁路物流业需要建立全路物流经营网络中心,建立各物流企业间的协调组织和协作关系,建立全路物流管理主体,形成全路各物流企业之间互为、共同发展的连锁经营格局,才能真正实现铁路物流业网络一体化经营的目标,并降低其经营成本。

参考文献:

[1] 丁五一. 铁路物流业整合的解决方案[J]. 综合运输,2002(8):33-34.

[2] 米明,翁振松. 铁路运输物流化是铁路适应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J]. 铁路技术创新,2004(4):33-34.

[3] 李雅娟,涂旭. 我国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思考[J]. 现代企业,2004(10):30-31.

第4篇

现将《铁路行业评聘高级技师试点办法》发给你们,请在评聘高级技师的试点工作中贯彻执行。

评聘高级技师是一项政策性强而又比较复杂的工作,必须审慎行事,经过试点,逐步推开。现决定铁道部齐齐哈尔车辆工厂、大连机车车辆工厂、沈阳信号工厂和山海关桥梁工厂为评聘高级技师第一批试点单位。请试点企业认真做好准备,结合实际提出本单位设置高级技师的岗位和职数,制定试点方案,报铁道部劳动工资司批准后组织实施。试点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完成。

为加强对评聘高级技师试点工作的领导,铁道部决定成立高级技师评审委员会,李承斌任主任,陈关茂、章根明任副主任,李新发、李洪达、夏珠明、翟宗周、王永正、尹志升为委员。有关总公司也应成立高级技师评审委员会,并将组成人员名单报铁道部劳动工资司核备。

其它企业评聘高级技师工作,待第一批试点结束后另行部署。

附件:铁路行业评聘高级技师试点办法

为进一步完善技师聘任制,鼓励技师在技艺上精益求精,选拔和培养高技艺的人才,以适应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劳动部《关于高级技师评聘的实施意见》(劳培字〔1990〕14号),结合铁路的实际情况,现对铁路行业实施高级技师评聘试点提出如下办法。

一、实行范围和职务名称

高级技师是在高级技术工人中设置的高级技术职务。评聘高级技师是技师聘任制的组成部分,铁路行业高级技师应在技术密集、工艺复杂的生产岗位按专业设置并确定其职务名称,不是技师的普遍晋职,铁路行业高级技师评聘第一批试点的专业范围及职务名称见附件。

二、任职条件1.具有本专业(工种)较高的专业知识和高超技艺及综合操作技能,并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工种)的有关知识;

2.在工艺改进、技术革新和解决本专业(工种)高难度技艺方面,在防止和排除事故隐患方面,在学习、应用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经验方面,成绩显著;

3.热心传授技艺和绝招、具有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的能力;

4.坚持文明生产,保证生产安全,并在生产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比例限额

高级技师的比例限额,以铁路局、总公司为单位,控制在技师总数的10%以内,各单位可根据生产岗位的技术密集、工艺先进、设备复杂等不同情况,进行平衡调剂使用,切忌平均分配。

四、考核内容与重点

高级技师的考核,应在坚持全面考评的原则下,着重考核;

1.技术革新项目,特别是被聘为技师后的新贡献;

2.在生产实际中解决关键项目、处理疑难技术问题的能力;

3.本专业(工种)以外的相关工种的知识。

凡申报高级技师者,须写出个人技术总结或技术论文,主要内容应包括:掌握的专业(工种)技术知识、解决或处理的技术关键、技术革新或合理化建议所取得的成果等。

五、考评组织

1.铁道部成立高级技师评审委员会,统一领导、部署和协调高级技师的评聘工作,并负责高级技师的审批。委员会由铁道部劳动工资司、教育司和铁路总工会生活保险部的有关人员组成。

评审高级技师的日常工作由铁道部劳动工资司负责。

2.各铁路局、总公司及其所属单位都应成立高级技师评审委员会,负责组织、部署、审议本系统的高级技师评聘工作;根据需要可成立由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为主组成的专业(工种)考核小组,负责具体考评工作。

六、评审程序和审批权限

1.由本人申请或车间推荐,本单位劳动工资部门进行资格审查,教育部门组织培训(培训重点应放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方面的知识)。

2.填写高级技师评审呈报表,铁路分局、工程处、工厂的高级技师评审委员会审定技术总结或技术论文,并组织答辩和进行初评,签署意见后,推荐到上级主管部门评审。

3.各铁路局、总公司高级技师评审委员会进行考核、评审、签署意见后,报部高级技师评审委员会核准。

4.部高级技师评审委员会分期分批地对高级技师的任职资格进行核准,符合条件者,由部发给高级技师合格证书。

高级技师评审呈报表,由铁道部按劳动部规定的格式统一印制,各系统应将高级技师评审呈报表一式4份报部劳动工资司。

七、津贴待遇

1.高级技师从受聘之当月起,取消技师职务津贴,享受高级技师职务津贴,高级技师职务津贴每月人均50元。具体津贴标准由聘任单位按每月40~60元的幅度内自行确定,不得压低或提高,也不准挪作它用。

高级技师任职2年以上,在受聘期间退休,其职务津贴列入工资基数计算退休费。

2.高级技师可享受本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福利待遇。

3.高级技师的退休年龄,根据其身体健康状况和生产工作的特殊需要,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可适当延长。

八、评聘高级技师其他有关问题均按技师聘任制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铁路行业高级技师评聘第一批试点的专业范围和职务名称。

专业              名称

(一)机床加工      机床加工高级技师

1.车工

2.铣工

(二)钳工          钳工高级技师

3.机械钳工

4.信号钳工

5.机车钳工

6.内燃钳工

7.工具钳工

(三)焊  接        焊接高级技师

8.电焊工

(四)铆  接        铆接高级技师

9.铆工

(五)铸  造        铸造高级技师

10.铸工

(六)锻  造        锻造高级技师

11.锻工

第5篇

【关键词】高职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专业 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097-04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针对性跟强,这决定了该专业必须基于校企合作,加强团队、课程、基地等方面的建设,才能取得切实成效。

一、组建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团队是完成高职教育各项科研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团队建设是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核心。为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培养符合铁道交通运输行业一线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年龄、职称、学缘、学历、“双师”结构合理,梯队层次明显、治学严谨,具有创新和发展潜力的专业教学团队。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坚持走“校企共建、工学结合、产学双赢”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以运输与经济管理系运输管理教研室为基本建设单位,并聘请了铁路局基层站段的行业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运输一线技术能手、技师、高级技师等作为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开展校企合作,实施人才共育。通过“引、培、聘、兼”等方式发展优化专业教学团队结构,通过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科研课题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等方式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水平。

二、深化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根本。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因此,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要培养符合铁道交通运输行业一线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岗位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行业发展的需要,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探索实践“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和发展“校企互动、以岗导学、职场实战”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互动,合作共建

依托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南宁铁路局、广西沿海铁路股份责任公司、南宁城轨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的规模、设备和技术资源优势,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一是教学基地共建互动,在学院、站段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共管共用共享。二是专职兼职教师互动,组织专任教师到共建站段挂职锻炼,聘请站段管理技术人员到校指导,提供生产技术和现场经验。三是生产任务与项目教学互动,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探索“校中站”、“站中校”实习实训基地,不断探索专业共建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二)以岗导学,合作共育

“以岗导学”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形式。“以岗导学”中的“岗”,是指职业岗位(群)需求,即职业岗位特点、工作内容、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等。“导”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铁路行业需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实施人才共育。一是导平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二是导标准,课程标准导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评价体系导入企业用人标准。三是导内容,从铁路岗位工作导出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四是导方法,从行动领域导出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五是导成效,以职业资格证获取率、就业率、就业对口率、用人单位的满意率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依据。“以岗导学”人才培养模式,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进行铁路运输岗位课程体系改革,引入企业用人标准,进行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等,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职场实战,合作就业

“职场实战”是践行“以岗导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方式。一是定岗实习,在校企共建的校外实习基地,按照铁路运输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岗位群的特点和职业要求,学生(员)固定岗位,定期轮换跟班生产实习,学生具有“学习人、职业人”的双重身份,在干中学、学中干。二是顶岗工作,学生(员)作为企业顶岗的一名员工,以“职业人”的身份在真实职业环境中独当一面开展工作。三是柔性社会实践教学,除了教学计划安排的定岗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外,在春运、暑运和节假日,结合专业工学结合以及企业需求,组织学生(员)到铁路站段进行假期社会实践,实施柔性实践教学,为行业企业、社会服务。在职场实战中,不仅实施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同时校企签订用人协议,顶岗实习结束,企业录用实习学生,学生到站段就业,实现校企育人成果共享。

三、坚持“以岗导学”,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

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按照铁路运输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任职要求和标准,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典型岗位课程为总体思路,以精品课程为示范,以核心课程为重点,其他课程配套跟进,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及特色课程建设。

(一)践行“以岗导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以“培养具有较强的行车、货运、客运等岗位职业技术能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培养安全意识强、劳动纪律性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符合铁道交通运输行业一线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岗位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行车岗位、货运岗位、客运岗位课程群为重心,以铁路特有工种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构建了融合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于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与课程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二)按照“八岗”思路,构建专业岗位特色课程

坚持“以岗导学”,根据“按岗设课、以岗定学、因岗施教、设岗实训、顶岗实习、顶岗工作、选岗取证、对岗就业”的理念与思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的岗位学习领域,建设铁路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具有典型岗位工作任务、融教学做一体的岗位特色课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从业岗位与课程设置关系如表1所示。

(三)设计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

以铁路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采用顺向与逆向思维相结合的思路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设计。按照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从铁路运输生产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能力和素质为本位、以就业和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以岗位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以真实或模拟的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设计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研发“教、学、做”一体的校本教材,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开发方案如图3所示。

四、推行校企共建,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实践教学是专业和课程一体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必须与铁路局、站段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训、实习设备技术和教学技术,为专业和课程改革提供硬件和软件环境,满足本专业各岗位工种“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实训、实习需要。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校企合作进行实训、实习项目的研发,开展铁路各工种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铁路建设提供教育和技术服务。

(一)校企共建“校中站”,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采用与铁路现场相同的行车信联闭设备,融“教、学、做”于一体。一是在路局和站段的支持下,引进全路最为广泛使用的6502电气集中联锁设备和计算机联锁设备,自主设计高度仿真的车站、站场、线路、机车、车辆,建设完全符合铁路现场作业流程、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铁路接发列车实训室,建设6502电气集中联锁车站16个,计算机联锁车站6个。开展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的技能训练,并通过设置不同的特殊情况和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进行非正常情况下的接发列车技能训练。“校中站”以其设备、技术与铁路现场的高度一致性和仿真性,成为铁路接发列车培训、行车组织技术比武和技能鉴定的核心平台,对车站值班员、信号员、助理值班员等主要行车岗位的教学及培训都能融“教、学、做”于一体。

2.基于“校中站”的信联闭设备,建设高仿真的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实现行车调度指挥现代化。高仿真CTC系统按照现场使用的CTC真实系统模式模拟一套实训环境,实现CTC的主要功能,并配置基础联锁、闭塞、列控、行车仿真等功能模块,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行车调度仿真平台。通过本系统,学生可以了解行车调度指挥设备的操作使用环境及调度指挥流程,能通过在教师机上设置系统各种故障状态,锻炼他们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另外,开展铁路干部职工岗位技术业务培训,特别是列车调度员、计划调度员、统计调度员、车站值班员等与列车调度指挥紧密相关的岗位工种的技术业务培训,以及站段、调度所主管干部的技术业务培训,可以为行业提供铁路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技术比武、生产运动会等方面的服务和技术支持。

3.路校合作共建校内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培训基地,教学与培训资源共享。学院与南宁铁路局加强校企合作,在学院共建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培训基地,由铁路局提供2台IBMB80小型机,并安装铁路正在推广使用的信息系统软件“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现车管理信息系统”、“车站18点统计系统”,系统功能、操作程序都与铁路现场工作任务、业务流程一致,使其具有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系统更新、升级调试等多种功能,为开展具有铁路工作情境“教、学、做”一体的技能实训提供良好的条件,实现校内实训内容与铁路岗位要求的对接,确保“校中站”与现场车站的无缝对接。

(二)校企共建“站中校”,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铁路企业站段资源,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建“站中校”。选择铁路行车、客运、货运、行包业务量适度,技术装备先进典型,运行良好,管理科学规范的铁路站段与之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6个。根据行业企业生产周期与高技能人才岗位技能培养要求,利用站段设备设施及生产环境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进行实践课程校企共建的教学改革,实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践课程站校共建,体现铁道运营专业“产学结合”办学特色,与共建站段签订共建协议,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实习基地正常运行,站段每年都能按教学计划完全接收本专业学生的实习,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铁路站段在生产、设备、技术、师资等实践性教学资源上的独特优势,使学生能够在现场实际工作环境中实习,执行规范的职业标准,由站段兼职教师全程讲解和指导,把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职业能力,也有利于感受铁路企业文化,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稳定的从业心态,适应铁路站段运输一线岗位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和铁路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具备较强的纪律性和安全意识、较好的服务意识、规范的职业礼仪、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了加强顶岗实习工作,实现路校合作共同育人,做到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对口接轨,与共建站段特别制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实践课程路校共建方案,协同实施,切实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站中校”的作用,为站段干部职工提供技术业务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职工继续教育、在职学历教育等服务。

五、 专业建设成效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和努力建设,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科研立项课题研究、教科研论文、教学竞赛、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成效明显,成绩斐然。本专业是学院的优质专业及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建设点。

(一)造就一支优秀的专业教学团队

几年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经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热爱教学工作、治学严谨,具有创新和发展潜力的专业教学团队。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被确定为广西高校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同时被评为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二)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依据铁路生产运营管理体系,按照真实设备与仿真模拟相结合、生产氛围与教学环境相融合的建设思路,通过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实训、实习设备技术和教学技术,建成了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科研为一体的“轨道交通运营与工程技术”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涵盖专业人才培养职业岗位群的各岗位工种的专业实训室。

(三)教科研及教改卓有成效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推行产学研结合,科研与教学相互促,以教科研及教育教学改革为专业建设的推动力,在立项课题、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论文、教学竞赛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几年来,专业教学团队主持研究自治区级立项课题8项,参与自治区级、市级、院级课题12项,院级教改项目6项;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3门;主编、参编各类教材20余,拥有教育部精品教材1部,广西高等学校优秀教材1部;在核心期刊及其他科技期刊公开发表专业论文、教改论文20余篇;专业教学团队在各级各项大赛中,荣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1项,自治区级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院级各项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等。

(四)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

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建设成效的重要衡量标志。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近几年的建设中,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一是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荣获佳绩。在“首届全国高职院校接发列车技能大赛”中,专业代表队在激烈竞争中以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娴熟的操作技能、沉着果断的应变能力取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二是毕业生职业资格证获取率高。近几届毕业生参加南宁铁路局组织的中级客运员、中级货运员、中级信号员(长)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优秀率和通过率都较高,综合通过率达到95%以上。三是毕业生就业率高及就业质量高。近几届高职专业毕业生一次签约率(就业率)分别达到99.4%、99.6%、100%;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为铁道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岗位群的相关工种,就业对口率均达到100%。四是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高。用人单位对专业毕业生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劳动纪律、敬业爱岗、团队精神等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满意度在95%以上。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因铁路而生,依铁路而长,伴铁路而兴,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两同步两结合”的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与铁路发展同步的专业建设理念,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同步的专业建设定位,教学服务与行业需求结合的专业建设责任,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的专业建设品格,积淀了具有浓厚铁路色彩的校企合作、以岗导学建设特色,并凝聚成专业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彭进.构建基于岗学对接的铁道交通类专业课程教学系统[J].广西教育,2011(43)

[2]王振国,朱健.依托企业开展高职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8(12)

[3]周群.基于以岗导学的铁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52)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GXTSZY115)

第6篇

关键词:车务段;青年干部;培养;

中图分类号:F5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通州车务段深入研究青年干部的特征、认真学习青年干部培养的理论知识,从中归纳总结,结合车务段实际,初步试点符合生产需要的青年干部培养方式、方法。

一、因“材”施教,结合内容制定不同的培养模式

通州车务段根据培养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和方法。

(一)针对理论基础的培养,采取“竞赛式”培养模式。专业理论知识,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等政治理论知识过于死板、偏于乏味,为了提高青年干部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车务段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包括党员知识竞赛、车务段技术比武、季度干部考试等。通过“竞赛式”培养模式的开展,车务段涌现出一大批“考不倒、问不住”的技术尖子。

(二)针对思考、创新意识的培养,采取“研讨式”培养模式。车务段不定期的组织青年技术干部现场观摩、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开展可行性研究;召开科技创新、合理化建议研讨会,让青年干部大胆畅谈想法和思路,开展更多的科研项目;举办学习体会交流会,针对特色工作事例进行经验交流;开展论文展评活动,出版通州车务段简报,鼓励青年干部踊跃投稿,对好的文章进行选登,鼓励大家学习、交流。

(三)针对逻辑判断能力的培养,采取“辩论式”培养模式。青年干部要走上管理岗位,挑起车务段发展的大梁,首先就要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车务段通过开展辩论赛、座谈会等形式的活动鼓励青年干部充分发表自己的言论,去伪存真、,达到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和统一。

(四)针对自身不足,采取“自选式”培养模式。车务段建立图书角,购置各方面的书籍供青年干部学习,拓宽知识面;给足青年干部学习的时间,工作日上班时间以外、每周五下午三点以后图书角对大家开放,图书只要做好登记可以外借回家学习,解决工学矛盾;开展读书交友活动,鼓励大家交流读书心得。

二、落实文件要求,开展“双肩挑”培养模式

按照《关于印发大学生培养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要求,车务段认真贯彻落实,结合车务段实际制定《通州车务段大学生培养使用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要求一线中间站的青年干部(主要针对2010级及以后接收的青年大学生干部),除进行跟班作业外,在不影响一线工作的情况下,有计划的利用休班时间到段机关科室进行基础性的学习和锻炼,要求具体学习一项技术业务,熟悉科室日常管理工作以及科室工作与中间站工作的衔接,拓宽工作视野。在时间和精力分配上,以现场作业为主,以科室学习为辅。

“双肩挑”培养模式,不仅为青年干部尽快融入车站工作提供了便捷途径,而且充分发挥了青年干部的聪明才智,弥补了机关科室人员队伍和知识结构老化问题,带动了科室日常工作质量的整体提高,同时也为今后科室与中间站的工作配合奠定了基础。从青年干部自身来看,既可以在一线学到现场的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知识结构,锻炼处理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又可以在科室学到综合管理知识,锻炼与人相处的协调配合,从而迅速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明确培养目标,做好培养工作制度保障

制度先行,培养目标自然见分晓。通州车务段不断强化“人才强段”战略实施的制度保障,并以青年干部培养和青年大学生干部使用作为提高全员素质的基础。

(一)制定《人才队伍建设提速工程实施方案》,对车务段所有35岁以下青年干部的学历、经历逐一进行筛查,按照《干部岗位准入制度》中“干部必须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中层及以上干部必须具备大学本科学历;中间站站长必须有两年以上车站值班员经历”等相关要求,对学历不达标的青年干部要求参加继续教育,对没有车站值班员经历的中间站站长、副站长进行在岗强化培训,并会同职工教育科、安全技术科对进行考评把关。自2011年开展提速工程至今,车务段35岁及以下青年干部全部达到《干部岗位准入制度》相关要求。

(二)制定《通州车务段大学生培养使用实施办法》,对于新入路的青年大学生,要求必须从一线基层做起,并按照一线岗位要求,从最基层的信号员干起,慢慢积累经验,走上管理岗位。

(三)制定《优秀青工评选奖励办法》,每年底,综合考虑青年干部、职工在生产工作、科学研究、学术论著、技术比武、综合表现等方面的成绩,进行综合考评,最终根据考核结果并上会研究评选出优秀青年干部,并对被评为“通州车务段优秀青工”的人员给予奖励。

基于对“人才强段”战略的清醒认识和定位,车务段在青年干部中开展了以岗位成才为目标的“三个鼓励”人才建设工程,即:“鼓励全日制大学本科青年干部到一线作业岗位锻炼、鼓励从事一线关键作业岗位的青年干部参加技师考评、鼓励专业技术岗位的青年干部参加技术职称评聘”;在全段3个二等站、11个三等站、28个四等站已配备青年干部20名。

四、关注身心健康,做好培养工作精神保障

(一)营造和谐生活环境。为保证青年干部有一个相对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车务段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视,并开通了歌华有线,使青年干部在日常工作、值班盯岗之余可以开拓视野,舒缓工作压力,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二)丰富业余生活。车务段建立了职工活动中心,设置乒乓球室、台球室、羽毛球场、篮球场、卡拉ok等休闲娱乐设施,成立舞蹈团等社团,使青年干部通过休闲娱乐活动锻炼身心健康,保证工作期间精力充沛。

第7篇

关键词:铁路科学发展 员工素质 培训优化 创新发展

员工培训是企业发展的永恒课题,现代企业呼唤着员工培训的创新和发展。目前铁路企业员工培训体制指令性比较强,行业要求和规定比较全面,造成员工培训工作思维定式模式比较明显,这种思维定式模式已无法适应铁路科学发展需要。本文根据南方某铁路运输企业员工培训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为铁路科学发展新形势下员工培训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积极的思路。

一、基本状况

(一)组织架构

实行总公司、下属单位两级培训管理体制。总公司设立专门的培训部门,负责员工培训工作的统筹管理;总公司下属4个不同区域的培训基地,承担总公司级员工培训任务。下属单位设立了专职培训部门,负责本单位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制度体系

在培训管理体系、培训组织程序、培训激励机制、培训检查考核等方面制订完善了一系列办法和制度,包括员工培训管理办法、员工培训“一体化”考核办法、下属单位培训年度评估办法、高铁岗位培训管理办法等。

(三)培训队伍

总公司现有培训管理人员和专职教师662人,其中:4个培训基地共280人(其中专职教师84人);下属单位培训管理人员及专职教师(含专职教学技师)382人,占下属单位总人数的2.88‰。

总公司现有兼职教师约2500人,其中:下属单位主要管理者约占30%、技术人员约占40%、技术工人约占25%、外聘兼职教师约占5%。

二、存在问题

近些年来,总公司加大了员工培训工作力度,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规划,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制度,员工培训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员工素质也得到一定提高,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培训效果不佳

总公司近些年的培训量大幅增长,但培训质量却一直不高。由于生产一线工学矛盾一直非常突出,培训流于形式的现象普遍存在,再加上培训过程卡控不严、师资水平不高、教材课件针对性不强、实训设备设施缺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造成员工业务知识、岗位实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得不到明显提高,一些员工应知的不知、应会的不会,在生产岗位操作中出现很多低级错误。总公司培训部门最近组织的问卷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 150名管理人员中,有58%认为培训基地的培训效果一般,8%认为培训效果不好;参与调查的139名生产人员中,有51%认为培训基地培训效果一般,7%认为培训效果不好,有50%认为本单位组织培训效果一般,3%认为培训效果不好。员工的意见也集中反映在“培训即是调休”、“培训前后没两样、技能技巧得不到提升”等方面。

(二)培训管理不规范

一是管理制度不规范。总公司和下属单位近些年开展了一系列整章建制工作,但仍然存在部分制度不切实际、一些重要制度缺失、制度执行不严格等问题。如培训人员岗位准入规定中对师资准入未设立明确标准,专兼职师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教材课件管理等办法和制度至今也未建立。二是协调机制不完善。总公司和下属单位虽建立了培训工作委员会,但大部分形同虚设,既未按规定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也未按职责分工研究解决培训重大问题。在培训经费管理方面,培训部门与财务部门存在意见分歧;在培训办班方面,未实现统筹安排和管理,总公司一些业务部门经常临时安排各类全员性培训,打乱了总公司和下属单位的培训计划,加剧了生产一线工学矛盾。如某下属单位反映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接到不同业务部门通知要求分别独立开展的培训就有劳动安全、电气化、消防、防洪、防护知识、防胀、防暑、天窗修、路外施工安全监控、调图等十多项,难以完成。三是检查考核不规范。培训工作一直被列为安全和业务检查的重点,但是总公司业务部门的检查方式和检查标准均不一致,相当一部分检查人员对培训规定了解掌握不够,造成下属单位培训部门往往无所适从,在对培训工作的检查中,“政出多门、检查无序、处罚过度”的现象非常突出。

(三)培训师资队伍不强

一是师资配备不足。总公司培训基地和下属单位均存在专业师资配备不足的问题。如某培训基地,承担高铁客运培训任务,目前尚无任何客运专业教师,作为主要培训项目的车辆专业也仅有3名专业教师。总公司下属单位专业师资的定编比例仅为2.3‰,尚未达到铁路行业标准3‰的下限。二是师资结构不合理。培训基地管理服务人员与专业教师比例失调,各基地专业教师人数仅占培训基地员工总数的30%。另一方面,专职教师队伍年龄普遍偏大,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较为缺乏,40岁以上的占到队伍总数的65%,50岁以上的占11%。三是师资整体素质偏低。下属单位专业教师中有65%无任何技术职称或技能等级。培训基地84名专业教师中,有33人学历专业为非铁路专业,有4人无任何技术职称或技能等级。且专业教师授课以理论为主,动手实践开展较少,能主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人数不多。

(四)培训过程管理不到位

目前培训工作的过程管理相对比较粗放,没有形成目标、过程、结果的闭环管理,离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培训需求分析不到位。没有建立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常态机制,容易导致培训与需求不符,导致培训结果达不到预期要求。二是培训目标不明确。在培训项目组织实施前,总公司很少与下属单位进行对接,没有以目标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基本停留在完成任务的应付式培训。三是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结合现场生产实际和学员的层次、岗位,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且缺乏对培训质量的过程控制,培训内容“一锅煮”,“上下一般粗”,与现场实际脱节。四是培训形式单一。大多采用大班制、长班制,教学形式以“你讲我听”、“填鸭式”的单向封闭式传授为主,现代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场景式的教学模式较少。五是考核流于形式。“教考分离”的管理模式尚未得到广泛推行,培训结业考试流于形式;培训“一体化”制度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以考代培现象比较普遍。

三、破解之道

铁路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各方面原因长期造成的,要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优化员工培训工作,需要制定针对性强的具体措施,根据问题的成因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对培训工作战略性的认识

员工素质的高低,决定企业发展的成败。总公司各业务部门、下属单位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将员工培训工作纳入“大安全生产”的范畴。一是要深刻认识培训的安全风险是隐性的、长期的、系统的。培训质量不好、培训效果不佳、员工素质不高是安全生产最源头、最根本的风险。二是将培训工作等同于安全生产工作来抓,坚持培训与安全生产同抓同管同考核,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在经营业绩考核中的权重。三是明确主要管理者是本单位、本部门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同时明确下属单位培训部门与业务部门同等重要的定位。

(二)建立健全培训管理体系

1.完善培训管理架构。构建主要管理者挂帅、具体管理者主抓、培训部门统筹管理、专业部门分工负责、其它有关部门支持配合的培训管理构架,确保管理重心下移、管理责任上移。

2.健全培训管理制度。按照分层级、分专业、分阶段的原则,重点围绕打破员工任职资格终身制、专兼职教师资质分级管理、强化过程控制的弹性教学模式、注重培训效果的“一体化”动态考评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培训系统的整章建制工作。

3.优化培训资源布局。一是按照优化整合、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特色鲜明、效益最优的原则,将不同区域培训基地打造成侧重不同培训方向的专业培训基地。二是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充分利用总公司区域内的培训资源,分系统大力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战略,努力构建内外结合、跨系统资源共享的培训网络。

(三)加强培训师资队伍管理和培养

1.严格培训教师岗位准入制度。一是重新修订完善总公司培训教师管理办法,严格专兼职教师资格准入;对拟聘请的专兼职教师统一由培训部门颁发聘书,并定期进行综合考评,不合格的即予解聘。二是建立专业师资信息库,促进师资在总公司内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同时,不断吸收各专业优秀技术业务骨干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使师资队伍不断优化。

2.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实行专兼职教师分级管理。从职业道德、综合素质、授课质量、工作业绩等方面进行动态考评,确定教师等级,不同等级的教师享受不同标准的授课津贴。二是对连续多次考评不合格的实行末位淘汰。三是打破“大锅饭”体制,加大激励力度,各方面待遇均向授课教师倾斜。

3.强化业务素质。一是采用订单式委外送培的方式,大力推行专兼职师资TTT(trainning the trainer to train:培训师培训)培训,不断提高专兼职师资的职业素养。二是建立培训人员定期下现场跟班写实和挂职锻炼制度,及时补强专职教师实作能力,确保课堂教学与现场实际有效对接。三是实施“名师”工程和“学科带头人”制度,请他们上台示范、授业解惑、领头攻关,提升专兼职师资的执教能力。四是大力开展教研教学论文、课件、教材评比活动,定期组织教研攻关、教学观摩,举办教学公开示范课和技术交流活动。同时组织专兼职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擂台赛和专业技术比武。

(四)严格培训过程管理

将培训过程管理作为提高培训质量的核心环节,按照专业化、系统化、精细化的要求,大力推行培训项目化管理。一是强化培训需求分析。运用各种科学分析方法,对各系统、各部门、各岗位的目标、知识、技能等进行系统的鉴别和分析,确定是否需要培训、谁需要培训、何时需要培训、需要何种培训,并形成专题分析报告。二是科学制定培训目标。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研讨,明确综合培训目标和单项培训目标,并按阶段分解量化,确定培训重点,制定培训规划,倒排培训进度,确保按阶段推进。三是强化项目过程卡控。组建精干的项目组,明确项目负责人,并进一步细化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各部门做到即时互动,同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管理,确保高质量实施。四是优化培训质量评估。引入第三方机构,大力推行教(培)考分离,确保公平公正。运用现代评估手段,分层开展培训质量的效果评估,并根据反馈结果,对学员做好培训后有效跟踪和延伸服务。

(五)创新培训形式和教学方式

1.丰富培训内容。注重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培训内容除了传统的岗位应知应会、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置外,还应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安全心理教育、团队意识训练等,并引导员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实现知识传授、态度激励和能力拓展三位一体。

2.创新培训模式。全面推广 “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将新入职员工素质“关口”前移,指导、协调职业技术院校及相关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强化课程设置和技能训练,将学校毕业实习与企业岗位培训有机结合起来,缩短培训周期,实现“员工受惠、企业受益”双赢。

3.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推行场景教学和案例教学,对现场安全生产实际进行全方位的深度仿真,最大限度地实现在工作中培训、在培训中工作;采用灵活机动的小班制、特色式培训,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工种员工的培训需求;引入历奇培训理念,挖掘和拓展员工潜能;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着力探索3G实景教学、网络在线培训等手段,提高培训效率,缓解工学矛盾。

第8篇

培训成功与否的秘诀是∶决定培训的基础是什么?如果培训计划的制定,完全是以管理者所认为的职工“应当”感兴趣的东西为基础,那么基本上可以有把握地预言,参加学习者的态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年度培训计划表,供大家参考。

年度培训计划表1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提高三店教师综合素质,促进三店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为目标,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要内容,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重点,启动第三轮教师全员培训,积极推进“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为促进我街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法》和《湖北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法〉办法》,积极发挥学校语言文工作的基础辐射作用,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努力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的社会应用水平,全面完成区教育局下达我街的目标任务。

二、工作目标

1、全街中小学校25%的在岗教师参加任教学科区级岗位培训,全年送培120人;

2、全街中小学校班主任持证上岗率达100%;

3、全街中小学校教研(备课)组长持证上岗率100%

4、市级培训项目送培率100%;

5、全街中小学校校园用语、用规范率分别在95%和99%以上;

6、组织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学习,使学校学历合格率、高层次学历比例分别达到60%和65%;

7、全街中小学校教师普通话等级达标率100%;

8、完成第二轮继教扫尾、换证的组织工作;

9、做好第三轮继教的摸底、建档、启动工作;

10、组织好暑期教师集训,保证参训率100%。

11、全街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校和语言文示范校创建面100%。

重点组织三店二中和红旗小学分别创建区级校本和语言文示范校;

三、主要工作

1、做好第二轮培训的补培工作

认真调查统计,对在—年年的第二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未完成相应学时学分任务的教师,组织补培。同时,对已完成学时学分的教师,做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的换证工作,使我街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顺利进入第三轮。

2、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送培工作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继续组织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组织好义务段新课程改革跟进年级(小学六年级)教师的培训。进一步做好《科学》、《历史与社会》等综合课程培训。

3、做好教师(分科)岗位培训的送培工作。

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岗位培训送培,大力宣传、介绍区新岗培在培训内容和形工上改进,以及实行分学科的菜单式培训核心。重点抓好小学、初中语文、数学、外语教师岗位培训。

4、做好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送培工作。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厅[]3号)和《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工作的通知》,继续做好我街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工作,所有在岗班主任要参加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建立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合格教师库,要求学校在聘任班主任时,优先聘任获证教师,探索班主任持证与聘任、津贴挂钩新思路。

5、做好教研(备课)组长培训的送培工作。

进一步抓好教(备课)组长培训,优先选派表现好的中青年教师参训,提高教研(备课)组长的能力和素质,做到持证上岗。

6、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的送培工作。

以中小学优秀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为重点送培对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做好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的送培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关于武汉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工作的通知》(武人[]8号)精神,根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继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8、做好市级培训的送培工作

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精神,落实好我街参加市级培训的对象,认真组织好市级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市级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培训、“武汉市中小学英语教师——tkt培训”等培训项目的送培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市、区有关部门加强对培训教师的跟踪管理和指导。

9、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进一步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新洲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区教育局关于实施〈新洲区校本培训工作评估考核标准〉的意见》,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组织学校参与区级校本培训示范(先进)学校评选,不断提高校本培训工作水平。开展以“三个一”(即“定一个专题,研一套理论,育一批新人”)为特色的校本培训。在各中小学积极营造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学校文化,加大校本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本地名、优教师的作用,认真规划、组织、实施好校本培训工作,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10、精心组织好暑期教师集训

深化学洋思活动,继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暑期全员培训。认真总结年年暑期集训经验,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全区集中的分学科培训。充分准备,精心实施,加强督查,保证集训效果。组织三店教师参与编写《特级教育名师文集》。力争1人入选,扩大三店教师在全区的影响,加大优质培训的辐射面。

11、组织好学历培训

积极抓好中小学教师学历培训,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教师按照专业对口、常用一致的原则,参加多种形式的学历学位教育,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工作力度,组织未达到国家规定合格学历要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历达标培训,组织具有国家规定合格学历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学历学位层次。

12、提高语言文规范化水平

推进语言文“争先创优”活动,积极争创区级“语言文规范化示范校”,不断提高社会用语用的应用水平;加强学校用语用绩效管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提高中小学校语言文规范化水平;积极开展语言文法规同及常识的宣传,做好第1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继续组织好中小学教师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组织中小学未达到二级乙等的非语文教师和未达到二级甲等的语文教师进行强培训,鼓励已达标教师参加晋级培训测试,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普通话等级达标水平。

四、工作措施

1、完善继教制度

为切实体现教师培训工作的连续性、前瞻性,维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政策的严肃性,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我街实际,制定我街第三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管理办法,严格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分的考核,建立并完善三店教师继续教育的电子档案和文档案,落实相关制度,确保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

2、实行绩效管理

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语言文工作纳入街教育总支对学校的绩效管理,分解并下达相应指标,将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学校集体及主要负责人评先表彰的重要依据,继续实行“末位否决”制度,强化工作绩效意识。

3、强化过程管理

将绩效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开展经常性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语言文工作督导检查,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及时通报工作的进展情况,表扬先进,鞭策落后。

4、创新工作模式

不断改革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内容、形式和方法,试行“双向预约、一次安排,定期培训,延误自费”的送培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办教师满意的培训。

年度培训计划表2一、年度发展总目标

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我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接受继续教育,分分秒秒为自己补充能量,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加强专业教育技术能力。

1、学习上,钻研教材课标,阅读多本教育专著和杂志,纵观当前国际教改动态,丰盈理论层面的教育教学新鲜血液。

2、教学工作上,多参加听评课,取长补短,通过实践,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交流反思中促进步。

3、科研实践上,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成为一名善于创新尝试,善于反思总结的“科研型、成熟型”的教师。

二、实施过程

1、充实思想,积累学习素材

今年我要重新阅读《课程标准》、《教学用书》等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阅读教育专著《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多看权威性的教育类期刊杂志等积累教学案例或优秀教案、课件资料,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

2、兴趣培养,绽放人格魅力

学生能被老师深深吸引,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潜在动力。我要针对自己的特长,在写作、朗诵、表演、书法等方面继续深造,作文教学中与其网上找范文,还不如老师写“下水作文”更有吸引力。

3、加强基本技能,蜕变教学

首先,加强“三笔一话”的技能,本年度做到每篇课文备课时先朗读,课堂多板书、多范读,课后作业多批注,迹工整优美。

其次,针对自己的教学特点查漏补缺,我对教学环节、体态把握到位,但对教学设计与内容的落实比较生疏,课堂缺乏闪光点,这就要求自己花时间熟悉教材,翻阅的名师教学设计,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捕捉他们的教育手段与思路。

4、“行”中反思,提升管理能力

作为班主任,除了教学方面,班级管理也可以体现一个教师的修养,优良的班风形成、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养成都需要班主任的悉心教导。理论上,我要阅读《班主任之友》等书籍,博览教育家们的管理机智;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随时填写班主任手册的个性分析;并做好家校联系,给父母一定的教育建议,便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然,平时我要多关注身边优秀班主任的管理措施,遇到棘手案例与他人讨论,吸取建议与经验,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

5、教学相长,科研探究

“学为人师,身为世范。”教育学生养成终身学习进取意识的同时,自己也要有不安于现状,充满质疑,渴望钻研的干劲。在现今信息开放的时代,要想独树一帜,只能自己创设课题研究,勤于发现,乐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此外,积极参与其他科研能手的课题中,主动申请加入,帮助查找资料,学会如何设立课题、进行研究、最后结题。

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个计划只有落实下去,才能见成效。“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都应具备的观念,教师更要詹准时代的脉搏,努力创新,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加强专业理论、业务水平学习和继续教育,挑战极限,超越自我。

年度培训计划表3一、重点工作

(一)实施管理层领导岗位轮训。通过对管理层领导的轮训,一是提高他们的政治和职业道德素养,以及领导力、决策力的培养;二是掌握和运用现代管理知识和手段,增强企业管理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执行力;三是了解和掌握现代企业制度及法人治理结构的运作实施。

(二)继续强化项目经理(建造师)培训。今年--公司将下大力气组织对在职和后备项目经理进行轮训,培训面力争达到50%以上,重点是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业务能力。同时要求--公司各单位要选拔具有符合建造师报考条件,且有专业发展能力的员工,组织强化培训,参加社会建造师考试,年净增人数力争达到--x人以上。

(三)重点做好客运专线施工技术和管理及操作技能人员的前期培训。客运专线铁路建设对我们是一项新的技术,是今年--公司员工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各单位要围绕客运专线铁路施工技术及管理,选择优秀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委外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吸收和掌握客运专线铁路施工技术标准和工艺,成为施工技术、管理的骨干和普及推广的师资;--公司人力资源部牵头会同工程管理中心及成员各单位,积极组织客运专线铁路施工所需的各类管理、技术、操作人员内部的普及推广培训工作;确保施工所需的员工数量和能力满足要求。

(四)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职业技能鉴定步伐。今年,--公司将选择部分主业工种进行轮训,并在兰州技校适时组织符合技师、高级技师条件的员工进行强化培训、考核,力争新增技师、高级技师达--x人以上。使其结构和总量趋于合理,逐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职业技能鉴定要使35岁以下的技术工人在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完成初次鉴定取证工作。

(五)做好新员工岗前培训。对新接收的复退军人在兰州技校进行一年的岗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取得相应工种“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新招录的大中专毕业生,由各单位组织培训,重点进行职业道德素养和基本技能,企业概况、文化、经营理念,安全与事故预防,员工规范与行为守则等内容的培训。同时要注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引导,实现个人与企业价值观的统一。培训率达100%。

(六)加强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训。各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员工自学和参加各类组织培训,实现个人发展与企业培训需求相统一。使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向不同管理职业方向拓展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向相关专业和管理领域拓展和提高;使施工作业人员掌握2种以上的技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和高层次人才。

(七)继续“三位一体”标准的宣贯培训。--公司在建项目经理部及分公司要利用各种机会,采取不同形式对员工进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宣贯普及培训,并按照贯标要求做好培训记录。

(八)抓好在建工程施工人员的培训。

1、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取证和复证培训工作,严格执行持证上岗的规定。

2、在建工程项目经理部,要按照“三位一体”管理体系标准要求,扎实有效地做好施工生产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操作人员的培训,以及施工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的应急预案的演练培训,确保人力资源满足施工生产要求。

3、要把外协队伍人员的培训监管纳入管理视野,实行指导和有效的干预,消除隐患,切实维护企业信誉。

(九)开展职业技能比武,促进年轻优秀人才的成长。--公司今年将选择3-5个主要职业进行技能比武,同时选择适当的职业与兄弟单位进行技能对抗赛,并通过专业比武的形式,选拔培养年轻优秀高技能人才。

二、措施及要求

(一)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业务部门要积极参与配合,制定切实有效的培训实施计划,实行指导性与指令性相结合的办法,坚持在开发员工整体素质上,树立长远观念和大局观念,积极构建“大培训格局”确保培训计划开班率达90%以上,全员培训率达25%以上。

(二)培训的原则和形式。按照“谁管人、谁培训”的分级管理、分级培训原则组织培训。--公司重点抓管理层领导、项目经理、总工、高技能人才及“四新”推广培训;各单位要重点做好新员工和在职员工轮训及复合型人才培训工作。在培训形式上,要结合企业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外送与内训相结合,基地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采取技能演练、技术比武、鉴定考试等灵活多样形式;在培训方法上要把授课、角色扮演、案例、研讨、现场观摩等方法相互结合。选择最佳的方法和形式,组织开展培训。文章由。

(三)加强培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开发。一是充分发挥职工大学和技工学校培训资源和专业特长,积极整合,合理开发,使它们在--公司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中发挥骨干作用;二是各单位要根据各自专业特长,发挥自有的培训基地、职校功能。选择专业或课题,组织编写适合企业特点的培训教材或讲义;三是要加强企业专兼职培训师队伍建设,实行资源的有偿服务。

(四)确保培训经费投入的落实。各单位要按国家现行规定,即按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教经费,由培训主管部门掌握使用,财务部门监督,其中0、5%上缴--公司统一协调使用,严禁将培训经费挪作他用。

(五)确保培训效果的真实有效。一是加大检查指导力度,完善制度。--公司将对职工大学、技工学校及各单位和在建工程项目培训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与指导;二是建立表彰和通报制度。对培训工作成绩显着,扎实有效的单位和培训机构给予表彰奖励,并在培训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倾斜;对培训计划落实不到位,员工培训工作滞后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三是建立员工培训写实反馈制度,坚持将培训过程的考核情况及结果与本人培训期间的培训经费及工资、奖金挂钩。实现员工自我培训意识的提高。文章由。

(六)加强为基层单位现场培训工作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业务主管部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深入现场解决培训中的实际问题,扎扎实实把年度培训计划落实到位。

(七)--有限公司办班培训及员工外送培训要严格按照《----有限公司员工培训管理办法》程序和要求组织落实和实施。各主办部门(单位)要做好开班前的策划及教学设计,各单位要做好学员的选送工作,确保培训质量的有效性。

年度培训计划表4一、指导思想:

依据--区教育局颁布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的师资队伍,为创建“教育生活化”特色学校,实现办学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培训力争使我校教师具有以下素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拓宽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树立典型,引导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三、工作要点:

1、抓师德教育,树立师表形象。

“教育生活化”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重要的师德建设理论,陶行知先生本人又是实践师德理论的“万世师表”。学校将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将组织教师阅读《教师的师德修养》《陶行知生活教育丛书》、《陶行知论著百篇》等,使全体教师深刻了解“师爱”的真谛和生活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同时开展以“爱的奉献”为主题的学术沙龙、征文撰写等富有教育性的活动来发扬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来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崇高师德风范,自觉转变教育观念,不断促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

2、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

即充分发挥我校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和示范课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3、继续进行“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

学校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4、做好“请进来”工作。

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尽可能地邀请学科教研员、校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5、围绕不同主题深入开展“同研一节课”活动。

9月份,青年教师汇报课——寻找教育的遗憾,10月份骨干教师示范课——抓住教育的契机,11月份全员参与提高课——享受教育的幸福。着重进行案例研究,使教师从中获得启迪,开拓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式。

6、以学科为单位开展“交流日”活动,通过案例交流、经验交流、论文交流、教育教学日记交流等,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逐渐形成我校民主、开放、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格局。

7、组织任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业务技能大赛,如教学设计竞赛、课堂教学大赛、优秀论文或优秀案例评比、课后反思交流、课件大赛等活动,着力打造名师,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

8、立足年级组教研活动,大力开展校本教研。

除“同研一节课”之外,各教研组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要围绕课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9、继续开展“读书工程”,采取必读与选读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读书沙龙,撰写随笔、畅谈感悟,注重培养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剖析的能力。

10、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培训工作,开展“与班主任牵手”活动,干部与班主任成为工作伙伴,增强沟通交流,共议金点子,共谋金措施,彰显大智慧,协助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

其次,学校还将班主任分为低中高三个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定期开展主题研讨,突出班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指导、班队会设计、班级工作艺术等培训,解决班级管理实际问题。定期召开班主任论坛,畅谈感悟与体会,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与实效。

年度培训计划表5为提高我院护理人员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水平,根据我院对全院护理人员分级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我院各科室的实际工作情况,我部特对全院护士的培训工作做相应的分级别规定,以使各级护理人员能掌握不同的内容,更好地运用于临床。

一、新毕业护士上岗培训

(一)培训目标通过上岗培训,使新护士了解我院的基本概况,树立爱岗敬业、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护士行为规范,履行护士的职责,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护理知识和技能,以良好的职业素质走向护理岗位。

1、培训时间:护理部上岗培训半天

2、培训内容

(1)致欢迎词,介绍院史。

(2)爱岗敬业系列教育:内容为护士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院规院纪、各项制度教育等。

(3)护理规章制度及医疗安全系列教育:内容为护理规章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查对制度等。

二、各级护士规范化培养

(一)一级护士(毕业后工作1年以内或所有不能独立承担护理工作、未取得执业证者)的培训

1、教育内容

(1)专业知识:了解护理职业道德,护理工作的组织,规章制度,护理质量监控等方面的知识,巩固所学的护理理论知识,掌握所在科室专业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状况,学习现代知识,了解护理专业的最新发展。

(2)技能:掌握临床护理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急、危重病人的抢救配合及监护,学会使用临床各种仪器设备,独立完成各班次工作,掌握各种护理文件书写,初步学习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了解病房管理工作。

2、教育形式

(1)由各病区带教干事或护士长进行育。

(2)举办各类科内讲座和自学相结合。

(二)二级护士,(取得执业证,毕业后工作2~4年的护士)的培训

1、教育内容

(1)专业知识:掌握所在科室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重症监护病人的护理知识,了解本专科的发展状况,鼓励参加护理高等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

(2)专业技能:熟练掌握临床护理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本、专科的各项操作技能,掌握本专科急、重病人的抢救配合及病情观察,掌握临床各种仪器的使用,能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文件书写,了解临床教学工作,参与中专护生的实习带教工作。

2、教育形式

(1)每年考核1次。

(2)由各病区教育干事、主管护师、护士长作具体指导。

(3)参加全院性的各类讲座和科室业务学习,与护理查房和自学相结合。

三、三级护士(护理师、工作5年以上护士)的培训

(一)培训目标

1、具有综合护理能力和熟练的专科护理技能(如心电监护、心肺复苏、输液泵应用等)。

2、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专科护理知识,掌握专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3、熟悉危重患者的观察方法,掌握急救技能,掌握配合专科抢救的知识和技能。

4、具有一定的带教临床实习生的工作能力。

5、能运用护理理论、技术和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

6、参加护理继续教育学习,继续提高学历层次。

(二)培训方法

1、参与临床护理工作

2、参与临床实习护生、轮转护士、进修护士的临床带教工作。

3、参加院内、院外护理继续教育学习和各种形式的护理学术活动。

(二)考核方法

1、完成基础护理理论考试每年1次,操作考试1次,成绩达标。

2、参加院护理部组织的、科内业务学习。

3、能胜任本护理单元的各岗位工作,能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4、通过主管护师晋升考试,达到主管护师任职资格。

四、四级护士(主管护师、专科护士)的培训

(一)培训目标

1、具有本专业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国内本专业先进技术,并能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2、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专科护理知识和处理本专业复杂问题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带教临床实习生的工作能力和护理管理能力。

4、参加护理继续教育学习。

5、具有指导和组织本专业开展护理科研的能力,具有指导和培养下一级护理人员的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方法

1、参与临床护理工作

2、承担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如承担护士长、教学干事等工作。

3、参与临床护理带教工作,如实习护生、轮转护士、进修护士临床带教工作。

4、参加市内、院内外护理继续教育学习、院网络学习和各种形式的护理学术活动。

(三)考核方法

1、完成基础护理理论考试每年1次,成绩达标。

2、参加院护理部组织的、科内、病区内业务学习。

3、承担院内、科室内教学工作,至少每年3学时临床教学工作如小讲课、示教等。

4、能胜任护理管理、护理教学或专科护士的岗位工作。

第9篇

[论文摘要]自从我国加入WTO后,电子行业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带动电子人才需求的增长。本文从电子企业用工调查,就中职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引发中职教学的思考。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许多国际电子领头企业看准国内劳动力相对廉价的机遇,竞相抢登中土,纷纷将劳动密集型的电子生产基地移迁我国,建立了许多的电子_I=业园区,带动了一大批国内电子产业蜂起,其行业一直保持优势发展的强劲势头。

一、电子行业现状

(一)电子行业状况

九十年代末以来,我国电子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的增长率越过了30%。如电视机、收录机、VCI)视盘机、电话机、电子钟表、计算器、电冰箱、空调机已成为世界第一产量的产品;软、硬盘驱动器、显示器、计算机版、鼠标器等的生产,也成为世界主要生产地之一;除外,为f述产晶配套生产的元器件数量也有近2000亿只之多。二卜一世纪,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生产国和装配国,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专业人才需求

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据劳动人力资源信息统计,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人才需求量,约占整个劳动力市场的20%,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发展中的奉土电子企业,与跨国电子企业竞争的态势越来越明显,竞争的首要焦点,突显在对人才的需求方面。因此,形成了一个电子技术人才就业的巨大市场,尖端的研发人员和电子生产一线熟手颇为。

企业除_r少数高学历的研发创造性人才外,在庞大的生产线上,活跃着一大批掌握着熟练操作技能的生产人员,完成对产品的装配、调试、维修及一系列生产管的具体工作。他们基本E是来自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组成r电亍二行业金字塔的人才基础。

二、电子企业用工状况调查

本人教学]作的需要,近几年先后到过福建省桶清冠捷科技电有限公d、福州福顺做电子有限公司、福州巾美捷恩西有限公司、漳州万利达有限公司、厦华电—F有限公司等企、I参观学习。其问,对各企、I的生产流程与状况、技术平台、用_『需求信息等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观将企、劳动力状况的共性分析如下:

(一)业用丁需求状况

电子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人员夫都实行两班倒一作制,流水线上二作,劳动特flF为强度小密度大,i班倒和四班二三倒工作制的极少。学校毕业牛企业实习期为三至六个月小等,之后,叮以正式顶岗独立操作即视为“转正”。阈杏爪:由于员工流动和介业生产扩大等原因,企业埘电子类々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每年都需要大量技能操作型的f人来充实生产第一线。

(二)业对员1:的碡本要求

在凋奄中,我广解j企业对员l_r的素质要求大致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关于人文素质:业认为,员I:的人文素质远远比其他任何素质更加重要。他们应具有较强的劳动观念和敬业精神,能吃耐劳,具有善于与他人相处的协作能力等,这些是员工膻该具备的基本要求;

2.关于专业技能技术素质:企业认为,中职电子类毕业生基本能胜任电子生产岗位的工作,要求员_T具备灵活的头脑和手脚,并要善于学习,善于实践,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3.关于实践验:对新员工的原始绎验要求高,新:I=人在师傅的帮带下2 3个月能独立1二作即可。

(三)企业就业的待遇

新员工在文习期月薪大约600~800兀,转正后为月计件薪资,约为1200~1800元不等。员工r龄工资按照丁=作服务年限,每半年3O元递增。逢技术等级提升、职务岗位晋升,其待遇可随之提高。企业规定员工住企业享受国家规定的医保、养老保险、失业、:[伤、生育、商业意外等保险,有的企业员工连续I龄到u-一定年限还可以享受住房公积金等待遇。除此之外,员工还享受福利性食堂伙食补贴(工作每日补贴4元/天);夜班津贴(晚班员工伙食补贴6元/天)。

表1对照表明,电子类企业工资福利待遇不低于其它企业。

(四)企业岗前培训新招员工上岗前要参加企业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基本上以企业规章制度、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生产理念和安全生产知识为主。员:[在新岗位上,师徒一对一帮带,车间技术部门逐项考核。各项考核合格者即能独立上岗。实习期满未通过考核者,企业不再录用

表1电子类企业与铁路、酒店宾馆类企、世1二资福利对照表

(五)中职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很难适应业的各项制度。

大部分毕业生没有吃苦耐劳精神,不适廊生产管制度的约束,不适应流水线T:作的节奏,不适应倒班制度,不适应作承复操作的单调,适应生产中的奖罚制度的扣罚。

2.庄’I:作前=:个月磨合期内思想波动较人,情绪很不稳定。

毕业生常将老员工、师傅同学、老师、父I=:士比埘;厂JX宿舍与校舍、家比对;EF‘生活与学校生活比对,产生留恋学校生活,留恋同学、留恋帅生友渲而难以融入社会化的生活。

3.跟高于『氐,自己做不好,儿又看不厂垦的T竹。

工作巾,表现“;自我意识太强,缺乏T件热情,小茸于学习钻研,抗挫能力低,遇到问题,动辄打退章鼓跳槽.待延换到其他地方I作后,才发现抛弃的_r作更好,但已无法回头,从而迷失就业方向。

正是以上原因,引发了许多中职生难以在企业中生存与发展

三、由问题而引发的思考

如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企、j牛产部门fj的l、靠的住的栋梁之才,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帮助学生培养和建立职业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丁肇巾说:“闪为我有必趣,我JJ‘以:i天傻呆在实验室哩,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没有仟何人强迫我这么做,正相反,我觉得很快活,为我有兴趣。”尢_数事实证明,兴趣是成才的起点,是发挥一个人智慧、夺取成功的动力,是成才的阶悌。闲此,我们为跨人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和塑造良好的职业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1.利用学校宣传手段,在教室、实训室、校等室内外场所,统筹布置图文并茂的职业名人名青,营造职、教育氛刖,帮助学生树赢成为“职业人”的观念;

2.在课程设置巾,增加专业技能吏训教学的比重,建起专业兴趣尽快帮助学生完成由普通中学生向职、学生的转换;

3.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巩同和保持学生々、I学习趣的稳定性;

4.强化学生技能水准,激助学生争当技术能于二,增强职业信心。只有当学生真正对其专业产生兴趣时,学校枯燥的学习1:=j一会变得丰富多彩;当他们深知技能的累积能提升今后人生的价值时,便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工作,使单一的生产劳动成为生湃的重要经历。

(二)改进和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课程设置传统滞后.主要由两个方面原因产生:第一,教育观念陈旧。在教学过程叶l沿用“旧中专”培养“石Jf究型精英”和“理论家”的模式组织教学,忽视技能实训的重要性。有的教师自身技能水平不具备专业教学要求,没能力指导学生实训,从而恶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矛盾突出;第二,教学手段简单。由于学校办学经费来源有限,造成专业场所建设投资严重不足,缺乏必需的实训设备,无法设置技能实训项目。滞后的教学条件使学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基础操作,达不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难以吸引学生保持专业兴趣。

为此,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办学机制,建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完善“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营造“校园与工厂零距离”的教学环境,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1.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训一体化教室。

合理分配办学经费,加大场所建设投资,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出发,改变现有教室和实训室单一功能的格局,整合教学资源,在普通教室里增加实训教学的功能,把单一的理论教学的环境改造成具有多媒体等综合教育功能的平台,完善教室与实训室的一体化功能,提高专业教学的实效性。

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训一体化教室,可以按照专业实践过程设计教学手段,在教室展开工作场景,把模拟的工作岗位搬进专业教育的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生产实作的氛围,提升专业教学的效果。

2.建设教师与工程师为一体的“双师”培训体系具备设计与指导专业技能形成过程教学手段能力的教师,其自身应有向学生“授之与渔”的技能。

建立教师到企业培训制度,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在假期或教学任务空隙时,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加实践劳动。通过实践活动,吸收新技术,增强实践操作能力,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科研活动,打造出“含金量”较高的“技师”和“高级技师”级教师。

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实训,参加专业教研活动,通过学术交流,能迅速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

3.融合企业文化的特性,开展工学角色为一体的养成教育

为使学生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校内实训场所应模拟企业生产车间标准进行建设,设立(插件、焊接、调试、检验、锁付)诸多实训岗位,编制生产工艺文件。学生在校内参加实训,模拟生产管理机制,要求身着工装,在生产1=艺文件指导下进行操作。这些手段能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们通过教室和实训窀的活动体验到现场工人的工作,学会如何做好一名工人,养成“朴实、踏实、务实;能干、肯干、会十”的职业素质。真实的岗位实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强化职,ll,5)fl导,为学生融入职业生涯搭建“匹配性接口”和发展平台。

4.建立产教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中职学校要延伸职业教育的内涵,就应面向企业,抓好三件事情:

第一,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实训场建设和专业i果程设置;

第二,紧密联系地方经济,实行校企联合办学,推行“订单”培养。电子类专业依托电子行业产业群,与企业实行联合办学,根据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培训项目,推行“订单”培养,组织教学活动。学校邀请企业参与专业教学过程,聘请技术能手承担部分实训项目教学活动,提升学校专业教学水准,不断推进教学教研工作发展。在我校与冠捷科技电子有限公司、福州福顺微电子有限公司、福州巾美捷恩西有限公司的订单教育中充分证明,校企合作能有力地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有利于培养出符合企业、行业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第三,教育与产业有机结合,建设校办工厂,为职业教育注入强劲的活力。校办工厂的教学任务之一:是以良好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传统和行为规范、科学的企业管理,来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训导。任务之二:学生通过校办工厂的实习活动,直接参与生产劳动,承接适量的生产定额和工作任务,通过生产实践熟练操作技术,巩固发展技能水平。任务之三:学校通过校办工厂不同的生产岗位,对学生进行轮训,培养学生一专多长的岗位适应能力,锻炼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提高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效性成果

思想道德修养是影响人的一切丁作的根本品质,是职业素质的核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应包括:忠于职守,热爱本职;热忱服务,勇于竞争;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互助友爱;艰苦奋斗,厉行节约。

青年学生正处在生理和12,理的成熟时期,学校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引导他们通过学习、劳动、生活,一步一步地努力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要针对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形式可以不拘一格,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寓教于乐。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修养不成才”,在对学生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形成过程。

(四)强化就业指导教育的作用,推崇劳动光荣的理念。

1.加强就业与创业指导

学校要坚持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以就业与创业理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白“365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

2.结合就业指导课,组织学生参加企业旅游

组织学生参观不同业,参加简单的生产实践活动,了解各岗位的工作意义,结合自己兴趣与特长正确选择今后的职业方向。

3.做好第三年的顶岗实习管理工作

学校应该选择管理规范的企业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定点单位,选调专职带队实习指导教师,负责三年级校外实习生带队管理T作。其问,特别要做好学生在磨合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帮助他l"r3JJ~N完成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

4.建立毕业生跟踪服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