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4:49:28
导语:在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好地把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得好,使学生对中考准备得更加地充分,使自己的教学更富有成效,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
.基本情况:
九年级一个班现有学生49人。从上期末的物理考试成绩来看,优生人数少,差生面广。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然后,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所以本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优生率和及格率。
二.
具体措施
1、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优化教学管理,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迎接五月份的理化生试验考试。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双向交流法,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内容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5、认真的对待每一次的模拟考试,及时讲评,及时反思,及时查漏补缺。
三、复习进度:
第一周:1多彩的物质世界。重点:质量和密度。难点:会根据所给器材设计实验测物质的密度;2运动和力。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能理解物体的惯性,会作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第二周:力和机械。重点:重力、弹力和摩擦力。难点:重力的作图、计算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三周:压强和浮力。这是这学期的重点也是难点。要能运用压强公式和浮力公式进行计算,要知道增大压强的方法和浮沉条件。只有通过知识点之间的比较,多作练习,才能较好的掌握。
第四周:功和机械。掌握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周:1热和能。重点掌握比热容的计算。2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简单了解几种新的能源。
第六周:电路、电流、电压、电阻。重点掌握串并联的特点和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
第七周:欧姆定律。重点掌握串并联的规律并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周:电功率。利用电功率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周:练习试验,迎接实验考试
第十周:第一次摸底考试
第十二周:专题复习力学部分
第十三周:专题复习电学部分
关键词:学讲计划;物理概念;适应能力;策略;突破
中图分类号:G424;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84-01
在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非常重要,可以说它是一个核心问题。如果学生对概念都不理解,那下面的物理知识也就无从学起。将“学讲计划”的理念应用到物理概念教学中,能够达到让学生透彻理解并掌握的目的。
一、“学讲计划”的内涵及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物理教师,不仅要了解“学讲计划”的内容,更要利用好“学讲计划”服务于学生,让学生不仅“学进去,讲出来”,更要“学得会,能做题”。“学讲计划”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合理分组,关键是学生的讨论、交流。“学讲计划”非常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生成了学习力。以人为本是“学讲计划”的立场,它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着眼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应该说,“学讲计划”是一种学习方式方法,运用这种方式方法来领会物理概念是非常有效的。学生对很多概念本来有基本正确的认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对概念的基本正确认识成为知识的生长点。如光源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是比较宽泛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谈谈知道的能发光的物体,如蜡烛、太阳、小镜子、月亮、萤火虫等,以及它们发光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得出光源概念。再如“速度”,学生只有“快”和“慢”的感性认识,不知道其真正内涵。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学讲方式”,让学生思考:有几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哪种方法符合日常思维习惯,等等。通过这样分析、比较,学生就能掌握“速度”概念。
二、运用“学讲计划”纠正学生头脑中固有的思维模式
学生在没有学习掌握物理概念之前,他们会根据经验来理解其含义。他们的理解,有合理的部分,但也有很多是不合理的。如对“浮力”概念的理解,他们往往认为“物体上升受浮力的影响,物体下沉就不受浮力的影响”。这一环节的教学,非常适合运用“学讲计划”。应用“学讲计划”纠正学生头脑中固有的思维模式,往往非常有效。所以,在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去“学”和“讲”,从而牢固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有些物理概念学生无感性认识,也无法通过做实验来认识,如电压、电流、核裂变。教学这些物理概念,老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把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并最终掌握这些概念。老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先让学生“学”,然后再让他们“讲”。如讲电压,可用类比的方法来让学生认识这个概念。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能要适当地多讲些,但并不影响“学讲计划”在这一环节的运用。“学讲计划”的精髓在于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而并不在于形式上他们是“讲”多或“讲”少。学生只要能够主动地去探求知识,那就是“学讲”。笔者曾经指导学生研究身边的力学,学生的细致观察令人振奋:他们说铁轨下的碎石块是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应用;一种水生植物蒲苇长长的叶子的结构,符合了力学的原理,很好地抵抗了外界力量;学生的小制作里有的出现了杠杆的组合。还有的学生意识到并且观察了邻近的不同地方池塘的水位变化的速度不同,可能是由于不同土质的池底对水的渗透能力不同,也由此想到本地区的深井采沙增加了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物质交换,地表环境增加了对地下环境的影响,该地区环境保护形式更加严峻。
三、构建知识网络――发现问题
学生对知识的整理,经历了几个阶段才能达到娴熟自如。第一,临摹。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每章知识内容学习任务完成后进行小结,同时也要指导学生进行小结,养成习惯,使知识内化。第二,自主。在经历了模仿阶段之后,要求学生能根据学习的进程,运用自己能懂的方式将每章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个简单的知识网络。第三,发展提高。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整理知识的能力之后,就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整理。特别是在中考复习阶段,学生只有很好地归纳,才能形成知识网络,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查漏补缺,形成知识体系。第四,设计好问题。无论是平时教学还是考前复习,老师都要设计一些具有思维深度和广度的问题,并注意搜集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相应预案。第五,课堂展示――呈现问题。可以采用多种展示方式,比如故事、实验、问题讨论。至于怎样才能发现问题,就需要教师给予指导。课堂展示这一环节,一定要让学生多“(自)学”、多“讲”、多“练”,要做到“学得会”“讲得通”“练到位”,提高实效性。这一环节,可以说是“学讲计划”最充分、最生动的体现。
四、结束语
从“学讲计划”的视角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目前还只是一种尝试。学生通过“学讲计划”,要学会学习,要有获得知识的手段;要学会做事,面对问题要有创造能力、应变能力;要能够充分地发展自己的理想人格;有机智地去应对周围世界的适应能力。这些基本的能力,是人类应对未来挑战的必备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学计划;教学策略;激发兴趣
初三物理教学虽说面临着中考的“重压”,但物理老师并不能只关心学生的成绩问题,也要注意学生的思想问题,依然要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本文从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两方面来探究初三物理教学。
一、探究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1.关注中考,提升成绩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各个学校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考出好成绩,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好的高中,每个学生也都希望自己考上理想的高中学校,作为初三教师就应该尽可能帮助学生走好这一步,所以对于初三物理教师来说,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2.关注思想,引导价值观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所以“育人”不可少。教师不仅仅是传道解惑者,更是学生做“人”的导师。初三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作为初三物理教师并不是仅仅教授学生纯粹的物理知识,而要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加强训练,培养能力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而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物理学科就是要通过物理实验来证明物理理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作为初三物理教师,不能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探究初三物理教学策略
1.备好课,上好课,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效率
初三学年对老师和学生来说,时间很重要。所以,不管教师上课还是学生学习都要讲究效率。教师一定要提前认真备好课,学生也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能够做到预习功课,这样上课时就能够比较有针对性地听讲,及时提出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也有利于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物理“关于转动机转动的猜想”之前,教师一定要先备好课,做好教学设计,准备好实验器材,做好课件等等。学生也要做好预习,了解什么是电动机,能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需要电动机。自己可以先简单学习一下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直流电动机。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三基”训练是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训练。教师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要想盖好高楼大厦,就要先打好地基。”学习也是一样的。所以,教师首先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进一步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而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在进行实验探索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物理教材的设计也是从基础开始,从概念开始的。每一章的第一节都是首先学习概念性知识,然后逐渐深入,最后和生活相结合。例如,九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电能和电功率”第一节是电能和电功,首先要先学习什么是电能和电功,第二、三节深入探究灯泡的电功率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的关系。第四节结合生活探究怎样使用电器正常工作。
3.加强“尖子生”培养,做好学困生辅导
一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有很大差异的,在初三这个阶段,教师要做到分层次辅导教学,不能一刀切。对于尖子生来说,教师可以适当加强习题训练,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题型,提升对基础知识的延伸与扩展。对于学困生来讲,主要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帮助他们更好、更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尤其是学困生的课后辅导工作,教师要首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要通过师生交流了解到学生出现了哪些具体问题。在交谈中,要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促进师生的交流,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的交流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而不是走过场。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关注学困生,不能因为将近中考而放弃他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工作,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4.加强实验探索教学,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探索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通过自制实验工具或者现有工具进行实验来验证物理现象,从而得出物理规律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实验探索教学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们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完成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大推动力。那么,如何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首先,教师要做一个让学生都喜欢的物理老师,进而喜欢学习物理。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期,教师要做学生学习上的“严师”,做生活中的“好朋友”,经常和学生一起交流学习中或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其次,了解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规律,不能盲目地、毫无方法地进行课堂教学,使得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再次,教师上课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猜想,敢于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从实验中获取快乐。
5.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的情感态度包括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有用科学服务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拥有热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等等。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这些情感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初中时期正是一个学生形成自己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刻,他们正处于青春期,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指我们在处理个人和他人关系时,应当遵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原则。
总之,在初三学年,虽然师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但是并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目标,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人格、品格的发展。教师要制订好教学计划,掌握好教学方法,实施正确的教学策略,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陈桂萍.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教学[J].学周刊,2012.
随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颁布,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也随之进行了改版,教材原先的编排体系、结构等发生了相应的一系列变化。这也引发了九年级化学教师研读新课标、解读新变化的浪潮,激起了进一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细数新教材的种种变化,均与新课标的理念更为贴切,其中实验部分尤为明显。
一、新课标中实验部分的变化
1. “课程性质”中增加了“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内容,更加突出了化学的特点和实验的地位与作用。
“课程内容”部分在“科学探究”主题中增加了“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这一二级主题,不仅明确提出“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习实际,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实验活动”,而且还明确规定应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8项实验。
2. “课程目标”部分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将“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改成了“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课程内容”中“有关科学探究学习的实例”部分,删去了难度较大的活动探究案例。并删去了部分“活动与探究建议”的内容,降低一些实验的要求。
3. “课程内容”部分的“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中,增加了“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环境污染”,强化了“实验安全”和实验中的“环境保护”意识。
4. “课程内容”部分的“科学探究”功能得以强化,内容和目标要求更为具体和明确。“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中,对5处内容在表述上进行了修订,删除了1处内容,使得科学探究要素的语言表述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新教材中发生的相应变化
1. 将八项学生基本实验编排到教材相应章节中,这是在教学实践层面上的最大变化。这样的编排方式将学生实验与教学内容更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身经历、感受实验和探究过程,这在化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
2. 部分知识或实验活动要求下降。如原教材上册第34页的活动与探究中,要求根据实验记录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而新教材中则在正文部分详细描述了几个实验的原理和现象,表2-1中要求填写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只是作为验证出现。
再如原教材44页对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只有一句简单的描述以及文字表达式,而新教材43页中则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提供了实验室制备、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更是在正文部分详细描述了实验现象、原理,提供了制备、检验的文字表达式;新教材中删去了第6章“活动与探究”栏目“水、蔗糖溶液、食盐水溶液的凝固点测定”实验。
3. 课本多处增加了有关实验安全和环保要求的文字。
三、关于实验教学的建议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变化中,有三方面与实验相关的内容最值得引起我们关注:一是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探究;二是降低了实验探究活动的难度,力求保证各类不同学校都有条件去开展并完成课本实验;三是对实验的描述和解释更为详细、真实并增加了人文关怀因素。
面对以上变化,如何在课堂上突出“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贴近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紧扣教学要求进行授课已经必然成为当下教学的重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关注。
1. 注重演示实验与强化学生实验并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校教学硬件设施与实验室条件的有效改善,使得学生分组实验成为可能,并且越来越被重视。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培养学生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这也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本保证。
2. 充分释放实验的探究效应,力求科学探究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以化学实验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就必须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恢复化学实验探究性的本来面貌。通过对课程标准(2011版)的学习,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探究要素和难度做适当的调整,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探究,让更多的学生获得真实的科学探究体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要不断研究开发适合于探究性学习的化学实验,要注意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挖掘素材设计实验方案,因为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探究性强,能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科联系与渗透,将其他学科的科学探究与化学科学探究融合起来,形成科学探究学习的合力。
3. 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创设生活化实验情境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教学更是如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些有趣味性的实验来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尤其是学生能亲自动手的学生实验的趣味性,使学生养成自由开放式的追问风气。
在校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有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例如在进行关于“燃烧条件”的学习时,从实验室酒精灯的熄灭、燃烧木柴要把木柴架空、液化气灶及煤炉都留有通风口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情景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另外,实验的生活化还体现在实验用品上,使用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在粉尘爆炸实验中利用金属易拉罐和小眼药瓶,测pH选择生活中的一些物质等,这样的代用品实验虽然不多,但它能启发学生在生活中随时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索。
4. 渗透安全环保理念,培养良好学科习惯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教学
1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1.1教师过度重视物理概念的知识本位: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太注重物理概念的知识本位,而忽略了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这就导致教学“重结果”的现象特别严重,许多教师在引入新概念时并没有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而是直接给出最后的结果,这让一部分学生只能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却没有真正理解。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学生对于物理电学知识的学习会觉得枯燥无味失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1.2实验课教学未达到预期效果:在多次观察中,本文发现传统的电学实验课教学课时,很多时候是走走过场,教师事先安排好一切,甚至实验前已经做过演示,学生结论都已知道,学生在实验室依葫芦画瓢模拟一下。在与学校的学生交流中发现这一现象非常普遍,有学生说有时我们得出的数据和老师的结论差别会很大,但是由于有现成的结论,他们会自行修改数据;有的学生说自己就是做看客的;有的学生说由于上课没认真根本不会做,如果同桌和他一样那一节课就浪费了,什么实验现象也没看到等等。同时,也有很多教师认为让学生做实验还不如自己来讲实验,有时候甚至连讲实验都不进行而直接让学生背实验,学生认为只要会做题,做不做实验都无所谓。最终导致实验根本起不到什么效果了。另外,有些实验动手演示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实验效果也不明显,再加上教室后面的学生完全看不到实验,做实验时学生纪律非常差,有些学生甚至故意起哄等因素,导致很多教师就采取这样的措施,能不做的演示实验就不做了,必须做的实验就自己动手做。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老师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电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3学生对物理电学兴趣不浓厚:物理电学对于初中生来是,是一门非常陌生的学科,对于一门陌生又难度较大的学科,他们会本能的有些望而生畏,从而不愿意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而在学习时,会有些抵触情绪,不愿意听课,有些甚至不愿意参与实验,对待知识的学习没有端正的态度,在学习中表现得被动。对于教师讲授的很多概念混淆不清,比如串联、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等都分不清楚,基础概念的不理解,导致在后面的学习上更加困难。例如在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很多学生对于电阻的概念都不清楚,当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探究测电阻的原理时,学生就会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如何操作,如何进行组装和测量。
1.4教师教学方法较单一:在教授这部分知识时,很多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多学一些知识,提高分数,多采用灌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希望通过多给学生讲解能够让学生更加掌握这部分知识点,可是很多时候这种方法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在对待老师的讲授时,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有理解和往心里去记住这些知识点。如果能够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获取来的知识,学生会形成自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实现灵活运用和提高兴趣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电流和电路》时,教师如果直接把电流的概念告诉学生,学生知道了电流的概念,可是并不会深刻地理解其中的知识,电流是怎样产生的?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运动的?学生会产生很多的困惑,进而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教师要避免对于学生进行机械地灌输,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探究,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来习得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5教学内容多课时少:以九年级为例来说,按照省教育厅颁布的标准来算,九年级每周3节,每学年就有60节物理课,但是每个学校的学生生源不同,层次不同,基础不同,对于同一个物理问题的理解所需要的课时也不同。各个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不同,因此教学计划不同,这样也就造成教学课时的不同,对于很多生源比较差的学校来说,物理课时必须相应的增加才能够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通过相关数据调查,很多学校反映,初中物理教学三年级至少要有70个课时才能按照教学进度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此外,物理每周的课时少,但是,人均教学班数数量却增大,因此,造成物理老师在每个班进行辅导的时间短,作业批改和讲解的工作了加大,导致了老师和学生交流机会的减少。
2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的对策分析
2.1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演示实验室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际操作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在实验中,教师是实验主体,而学生是观察主体。实验的教学效果是以学生能否达到实验预期的学习效果来衡量。因此,在课堂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主导作用能否有效的发挥,不仅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实验技能和教学的基本素质,还取于教师对演示实验所采取的教学策略以及对教学过程(程序)的设计。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分组实验中,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2.2结合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古语有云:“学以致用”。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运用它。先行的物理教材中一个亮点就是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电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对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电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物理实践活动不像课堂教学,受到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制约,它可以比较深入的研究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将之与生活中的物理相联系。活动项目众多,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讲求实效。例如,采取分散的形式,让学生利用电能表测定家用电路消耗电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干,去研究、去实践、去调查、去比较。而对于组装直流电动机这一实践活动,我们就将学生集中在实验室,利用课堂时间采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完成。例如学生学习了安全用电知识后,组织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对农用电器安全情况调查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自觉利用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活动使电学相关抽象知识,在头脑中巩固的同时更得以升华。
2.3优化习题讲解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做习题时,不是为了解题而解题,而是通过积累解题方法,培养学生透过题型知本质的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问题时,可以巧选公式,计算分析电功时往往应选择W=I2Rt,计算电功率时往往应选择公式P=I2R进行解题,方便省力,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计算电功常选用W=U2/Rt,计算电功率常选用P=U2/R,选择的公式合理可以大大加快解题的速度,简化难题,提高准确率。在讲解关于电学综合题时,教师应该抓住其关键点,是要学会分解难点,第一,根据题意画出电路简图并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第二,利用电流路径法分析连接方式,电流表测哪一用电器的电流,电压表测哪一用电器的电压。第三,利用上面一步分析得到的电路连接方式,以及已知量、未知量、不变量等选择合适的公式,列式求解。注意题目中的一些隐含条件的运用例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小电灯正常发光等。这些解题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不断的反复训练,形成自己的一种思路清晰逻辑清楚的解题方法,在讲解过程中,学生才能内化理解为自己的东西。
2.4让物理走进生活提高教学效果:初中物理电学教学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关于物理电学的知识,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面对用电危险时应该如何应对。在初中电学教科书上提到了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安全电压不能高于36V,电压越高就越危险。学生在理解这个概念时,往往只是一种单方面的接受,并没有任何真实的感受,此时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结合实际生活举例,即我们日常接触的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远远大于36V的安全电压,以便对比研究。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庭都会存在这些安全隐患,例如,同一插座上插很多电器;当熔丝经常熔断时用铜丝代替的现象比较普遍;三脚插座任意变成两脚的现象经常发生;绝大多数家庭都没有定时请专业人员检修电路的习惯等等。在教学中,应当充分结合这些生活教学资源,在教学前可以先请学生对自己家庭的电路、用电情况进行一次实地调查,并详实记录下来,课上交流。同时可以设计调查问卷对家长进行安全用电知识调查,学习了知识点后让学生自行排查,自行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学生的面对这些工作时,可以作为电学教学的一个有效资源利用起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觉言之有物,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2.5利用复习课提高电学教学效果:众所周知,复习课非常难上,但是复习课对学生巩固知识的作用非常大,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关于如何利用复习课提高学生对电学知识的掌握,复习课不能上成简单的知识的重复,而是应该结合知识点在习题中的运用来进行复习。第一,在进行复习课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所复习的章节在整个中考中的地位,其中考察的知识点,热点和题型有哪些,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习题复习时要尽量从易到难,从单个知识点入手,通过习题把知识点串起来,进行综合习题讲解。第二,将知识点整理,归纳好之后,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这一类习题后,自己归纳解答这一类习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通过这样的形式,在通过几类题解答完后,学生不但对这类知识点进行了复习,同时也融会贯通,指导面对这类题目时用什么知识点。第三,在进行复习课,涉及到很多关于实验题时,安排实验基本没有,多数都是通过讲实验,做实验相关的习题来完成,但本文认为做一次实验操作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比纯的讲解的效果好很多,并且对以后在讲解负责的实验题时对学生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验中,既可以复习巩固各种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规范及实验方法与设计,又可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2.6通过分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现阶段的初中生对于参与集体活动的欲望很强烈,好胜心强。同时偶像和兴趣可以大大的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设法去发现学生的兴趣,结合偶像的力量来正面引导他们,推动他们学习的动力。分组学习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小集体,很多教师在进行分组实验时,很多时候只是浮于表面,并有起到真正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分组时,3-4人一组比较合适,学习水平好中差的相结合,性格内向与外向的合理搭配,在分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的巡视,对于出现的问题应当积极的解答,同时教师在巡视中,可以发现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真实的状态,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同时也可以根据他们的表现给小组进行打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融入小组并参与讨论,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初中生的个性中都有喜欢表现的一面和喜欢受到老师的肯定,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自我展示,以及各组之间的比赛形式,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热情。
3结束语
很多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时心里都有些畏惧,主要是因为物理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公式和概念较多,需要理解难点多,这使得很多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产生恐惧,尤其是在电学部分的学习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学生对于物理电学这部分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做实验等方法多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电学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整个实验过程,并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于这个部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对于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的掌握。
作者:张庆荣 单位: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杨胜强.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典型错解及分析[J].物理,2015(5):56-58.
[2]刘胜雄.浅谈类比法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3,31(2):87-87.
[3]李庭生.初中物理电学教学实践策略举隅[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8).
[4]朱丽华.初中物理电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探究[J].教师,2015(9):45-45.
[5]吕兴利.浅谈“磨题”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5(Z1):13-14.
[6]韩勇.浅谈目前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5,33(2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