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8 13:41:20
导语:在考试成绩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义务教育;考试成绩;学习态度;课题研究
当前的现实教育工作中,不少中小学生越来越不想读书或消极对待学习,有些,甚至因为厌学而辍学。出现如此“恶劣”的读书态度,很少有教师从自身角度或考试试卷的难度方面去反省思考,大多数教师普遍认为是学生学习不努力或学习基础差所致。基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笔者参与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考试成绩对学习态度影响的研究》课题研究,就“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考试成绩对学习态度的影响”有了一定的发现和认识。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考试成绩的界定
课题所指“考试成绩”是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或班级组织实施的单元检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毕业考试等质量检测的学生卷面分数成绩。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对学习持有的积极或者消极的情绪反映。它是学生个人对学习所抱有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一般体现为喜欢、高兴、自信、欣赏、自卑、讨厌、害怕、无所谓等。
本课题主要探索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考试成绩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情况。
二、 学生考试成绩对学习态度的影响
在课题组的统一组织下,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分别对我县499名农村初中学生和450名县城初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汇总结果如下: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在百分制的考试分数中,处于80分以上的学生学习态度表现积极,展现轻松、自信、快乐、爱学习等,其比例高达97.60%;其中学习态度消极,表现为恐惧、痛苦、厌学、害怕、不想学等,其比例只占1.40%;学习态度不明朗,表现无所谓的,其比例为1.00%;相对应的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百分制考试10-30分的学生中,学习态度表现积极,展现轻松、自信、快乐、爱学习等的比例仅为4.81%,学习态度消极,表现为恐惧、痛苦、厌学、害怕、不想学等的比例高达92.38%,学习态度不明朗,表现无所谓的,其比例为2.81%。
2. 450名县城初中学生调查情况统计
两次调查的统计结果基本相吻合。从两个调查表显示的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态度积极的比例高;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习态度消极比例高。通过对499名农村初中学生和450名县城初中学生的问卷调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尤其当考试成绩在及格分数以下时,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处于恐惧、痛苦、厌学、绝望、害怕、不想学等消极情绪之中。
三、最大化减轻学生考试成绩对学习态度影响的思考
1.作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调动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2.作为考试卷的命题者,要提高命制试卷能力,掌握科学的考试命题方法,正确检测学生学业水平,通过考试成绩的提升,调动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要科学命制试卷,就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积极钻研教材,学会制作命题双向细目表,合理设定试卷难度,考教结合,以考促教促学。
关键词:乒乓球 归因训练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82
1 概念界定
1.1 归因训练
归因训练的基本思想是,个体在对自己行为的因果知觉中,存在各种归因偏差,通过归因训练,个体可以获得各种形式的归因反馈信息,从而消除归因偏差。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法
2.1.1 实验对象
北华大学6个乒乓球选项班中的两个班的学生。其中实验组学生35人,控制组学生35人。
2.1.2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分为归因训练前进行测量、归因训练的实施、成败情境的体验和归因训练后进行测量四个主要步骤。
控制组的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学生练习动作教师小结学生再练习动作教师总结。
实验组的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学生练习动作教师小结归因训练学生再练习动作教师总结。
2.2 数理统计法
将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前、实验后的相关数据录入微机。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然后对实验的各项指标的得分进行T检验。
2.3 逻辑分析法
对实验结果、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科学的分析和讨论,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3.1 应用归因训练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
表格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控制组成就动机组内比较
[[ 实验组 控制组
成就动机 实验前 实验后 T 实验前 实验后 T
x±s x±s x±s x±s\&追求成功 26.67±5.07 30.40±5.81 2.63* 25.80±5.93 26.00±5.61 0.13\&避免失败 23.33±10.82 21.93±9.29 0.54 24.47±9.15 24.93±7.40 0.21\&]]
从表格1可知:实验组在实验后比实验前的追求成功动机明显增强,经T检验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避免失败动机则有所下降,但下降不明显,经T检验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成就动机水平计算公式(Ma=MAS-MAF)可知,实验组在实验后成就动机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而控制组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动机在实验前后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成就动机水平计算公式(Ma=MAS-MAF)可知,控制组在实验后成就动机水平变化不明显(见表格2)。
从表格2可知:实验前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动机上变化不大,经T检验后,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实验后,实验组的追求成功动机比控制组高,经T检验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和控制组的避免失败动机变化不大,经T检验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
3.2 应用归因训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表格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控制组考试成绩比较
[[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组 控制组 T 实验组 控制组 T
x±s x±s x±s x±s\&考试成绩 83.50±4.33 82.13±6.34 0.98 86.67±3.52 82.80±8.17 2.39*\&]]
从表格3可知:实验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考试成绩变化不大,经过T检验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组的考试成绩比控制组高,经过T检验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在本实验中,主试通过在成功或失败情境下使实验组学生的归因倾向朝积极的方向转化,提高了实验组学生的追求成功动机,成就动机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本论文的作者认为,学习成绩没有提高的根本原因是归因训练的方法选择不当。在本实验中,主试根据乒乓球教学和大学生的特点,对归因训练的方法进行了整合。主试通过集体干预法中的理论讲授法、团体发展法、强化矫正法和观察学习法结合个别干预法(与被试谈话)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归因训练的效果显著。实验组的乒乓球课期末考试成绩比控制组学生的乒乓球课期末考试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4 结论
第一,在高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中实施归因训练,可以使大学生在追求成功的动机方面显著提高,避免失败的动机有所下降,但下降不显著,因此,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第二,在高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中实施归因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乒乓球考试成绩。实验后实验组的考试成绩比控制组高。
参考文献:
[1]Richard H. Cox著,张力为,张禹,牛曼绮等译.运动心理学――概念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0-81.
【关键词】物理教学;初中物理;考试成绩;成绩提高
物理学是科学进步发展的基础,初中物理学习目的主要是为了用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各种问题和现象发生原因,找出解决问题方法。初中物理一直以来都在初中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近些年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并不利理想,甚至出现了“物理学习困难”现象,这使得初中物理教学表现出了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兴趣低、考试成绩低的“三低”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观念,以保障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一、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并不理想,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多数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物理学习困难”现象,很多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表现出了低于正常学习效率以及无法适应物理学习要求的情况。所以当前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有效性较差,一些学生甚至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愉快、紧张、焦虑、厌学等情绪。任何科目学习中这些负面情绪,都容易使学生形成抵触心理,这十分不利于物理的深入学习[1]。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认为物理知识过于抽象、学习难度大,知识点和概念难以理解,所以学生物理学习信心低下,在学习中总会抱怨物理难学、题目难懂。加之初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差,更影响了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最终恶性循环造成学生物理考试成绩低,使学生放弃物理学习,所以一些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多处于溜号状态,这不仅耽误了自身学习,更给其他学生正常学习造成了干扰,影响了课堂秩序[2]。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的转折点之一,对学生一生都有着深远影响,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保障教学有效性,才能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成绩、考试成绩。
二、造成初中物理考试成绩低的主要原因分析
1.物理概念增加物理学习难度
想要学好物理就要学好物理概念,物理基本概念是物理基本规律的核心,只有熟练掌握物理概念以及物理规律,才能正确理解物理知识的科学内涵。但物理涉及领域广泛,内容复杂繁多,且许多概念晦涩难懂,概念理解和背诵无疑增加了物理学习难度。在考试和学习中由于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物理概念,所以在考试中无法有效利用概念正确解题问题。并且这些物理概念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都需要建立在物理学统一结构基础上,往往一个物理概念的成立需要有对应的概念去论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个物理概念的掌握将直接影响对其他概念的理解。一旦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缺失,便很难跟上课堂节奏,慢慢学生成绩自然会越来越差,最终失去物理学习信心[3]。另一方面,物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与其他科目融合度较高,尤其是数学知识,因此物理学数学化程度非常高。在实际实验、解题、数据处理、概念表达、定律表述、理论推导中都需要使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进行大量运算和推导。可以说物理学习必须要有一定数学基础,好的数学基础是学好物理的前提条件。但目前我国学生数学成绩普遍低下,多数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数学基础差,这给学生学习物理造成了很大障碍,使得学生学习起来十分困难,所以考试成绩较低[4]。
2.物理理论相似性误导学生
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必不可少,很多物理概念和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才能更好的表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但实际教学中很多物理规律实验中都具有一定相似性,这就要求学生物理思维要具有一定“模糊性”。但在处理物理问题是却又要求严禁、精准,不能有任何的模糊,因为很多物理理论的成立和适用都有着一定限制条件和范围,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成立,这就是科学的严峻性。所以许多学生无法适应物理学校要求,在解题方案考虑时容易忽略次要因素,导致物理规律知识不正确运用,不能有效解决物理问题。因此,所得出的解题结果正确性较差。这也是初中物理教学考试成绩差的原因之一。
3.学生自身因素
影响学生物理学习考试成绩的主要因素不仅有其他外界因素,还有其自身因素,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方式、文化背景、经济背景都不同,所以每个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都存在较大差异,学习成绩也会有所差异。另一方面,学生品行和学习态度也会对学习成绩造成影响,如果学生品行不端,上课心不在焉,自然听不懂,成绩低下实属于正常。此外,学生学习兴趣也会对物理考试成绩造成很大影响。人对感兴趣的事物所付出的努力要远远高出不感兴趣的事物。自然学习也不例外如学生对所学科目感兴趣,便会自动主动去探索,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如不感兴趣便很难产生学习动力。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物理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效率高处正常学生百分之八十以上。但实际教学中对物理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由于物理抽象难学,很多学生表现出了不喜欢学习物理的态度。
三、提高初中学生物理课考试成绩的策略和思考
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物理知识源于生活,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物理的推动,物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物理更是中考、高考必考科目。但物理学习是一个既复杂又系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教学思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细化教学过程,科学展开实验,帮助学生打好物理学习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物理考试成绩。下面通过几点来详细分析提高初中学生物理考试成绩的策略和思考:
1.强化入门基础教学
物理学习必须打好基础,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而起”,只有打好基础,物理学习中才能事半功倍。毫无疑问,好成绩要建立在好基础的基础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多强化学生的入门基础教学。尤其是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教师不应仅是纸上谈兵,空讲理论,照本宣科,应进行实物演示,带学生到实验室去,通过实物展示,将物理概念更加直观表现出来,这样概念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彻,概念运用更加灵活。另一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加强对物理学科的认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物理学习观念,使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物理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加强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物理学习打基础。
2.认真指导,严格要求,保障教学严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一定要严谨到位,不可模棱两可,一定要精确回答学生问题,避免对学生产生误导。如果是课堂上无法直接回答的问题,应在下堂课进行实验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点。另一方面,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明确规定实验标准和操作流程,严格区分操作步骤,使学生养成良好实验素质。实验前一定要先讲解实验后,并在实验后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以及实验心得总结,这样既能保障教学严谨性,又能够使学生对一些模糊知识有一个清晰理解和认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实验纪律,避免了实验事物的发生。
3.培养学生物理兴趣
物理兴趣的培养对学生有着重要意义,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校成绩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利用一些丰富的实验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开课前,严格设计序言,认真设计教案,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在开课前进行“三棱镜分解白光”、“纸杯烧开水”等简单易操作的小实验,引起学生疑问,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其产生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物理学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物理不仅是考试必考科目,更在生活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想要保障学生物理学习成绩。就应该加强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其产生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徐梅玉.浅谈物理学习困难的认知因素[J].湖北现代职业学院,2012,13(11):119-124.
[2]李力旺.探究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J].浙江师范教育学院,2011,11(14):132-136.
【关键词】PBL教学法;临床教学;眩晕病诊疗中心
PBL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属于医学教育中较为有效的一种临床教学方法,其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临床问题进行分析,引发学生对于问题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引导之后使其掌握学习的内容。目前多数临床课程或临床前课中,多是以患者的问题作为基础,将学生作为中心,以建立小组进行讨论的方式来学习[1]。在河南省眩晕病诊疗中心的教学中,对于如何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激发起来成为一个中重要的难题。针对此问题,笔者于2011年初始,针对河南省眩晕病诊疗中心中进行临床实践的学生,将临床内常见的眩晕病诊疗中心疾病作为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最终实现PBL教学在眩晕病诊疗中心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在我科实习的2006级中西医结合本科生6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1例,女生29例;年龄22-24岁,平均为23.60岁。随机分为PBL试验组(30例)和传统教学法对照组(30例),2组在年龄、性别、学历比较、专业构成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前者作为试验组,采用PBL新的教学法带教,后者采用传统教学法带教作为对照组。2组均已完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西医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等相关学科的学习。
1.2教学方法对照组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依据教学大纲进行实践教学。
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法进行带教教学,其教学模式如下:病案的编写教学中,可选择一些在我科室较为常见的疾病进行教学,如眩晕、头晕、头昏等,对诊断鉴别的教学模块进行编写,在病案编写的过程中,要存在大量的可对疾病进行鉴别与诊断的信息,以便学生可大量的提出问题;假设的提出,针对病例中患者所患有的病史及体检结果等,指导学生提出患者是通过何种相应的辅助检测,所得出的诊断结果;对于患者病史的床边采集以及体检;自我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根据PBL的教学内容,通过辅助工具如网络或图书等,寻找相关的资料,对病例中的相关疾病特点进行分析,以便进行小组讨论时有相应的资料;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不同的形式对自己报告的结论进行描述,或对自己结论得出的过程进行论述,如采用图标、统计分析等模式,小组讨论结束后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对病理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资料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病情的变化情况,提出假设、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最后是对回报进行总结,学生应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提炼总结,教师可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其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对理解的新知识进行总结汇报,并针对“自主学习“和“合作性问题解决活动”的应用,进行探讨与总结。
1.3教学效果的评估实习学生在进入眩晕病诊疗中心学习的第一天时,对其进行摸底考试,以便对所掌握的前期基础知识水平进行了解;实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出科的考试,以便考察其通过阶段性的学习后,对于眩晕病诊疗中心知识的了解程度、运用能力及临床思维等。
对于教学满意度的调查,采取无记名的方式,其中包括满意、一般及不满意3项,分别代表3个等级。
1.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差别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PBL试验组学生的摸底考试成绩与传统教学法对照组的学生考试成绩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PBL试验组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总体上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法对照组学生的考试成绩(P
3讨论
随着PBL教学法的广泛推广与应用,有效的改善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法所存在的缺点,在临床教学中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作用[2]。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我们发现在眩晕病诊疗中心中,采用PBL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效果较为明显,其存在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其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了提供较为广泛的思考空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根据病例资料自行推理、分析,提高了其学生的主动性,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在综合素质方面有一定的提升效果;其次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PBL教学法较为活跃,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可各抒己见、交流沟通;再次学生在讨论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在课前搜集资料,有效的锻炼了其查阅资料的能力,并利于明确资料的使用价值,对其后期工作有着较大的帮助,同时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由于组员之间需要协调沟通,这边增加了其团队意识与沟通能力;最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帮助,促进了学生及教师之间的沟通,增加了两者之间的信任感。
综上所述,在眩晕病诊疗中心临床实习带教中使用PBL教学模式能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关键词 Seminar教学法 儿科教学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4 文献标识码:A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级临床儿科专业班学生142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班级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68名学生选择传统讲授教学法,实验组74名学生选择Seminar教学法;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68名学生选择传统讲授教学法,实验组74例学生选择Seminar教学法。
(1)分组准备。首先,将实验组74名学生分为7组,10人组有5组,12人组有2组,每组选1名组长,儿科学教师为Seminar授课的主负责人。其次,在讲课前1周,教师根据儿科学课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将需要讨论的题目整理好并告诉学生,使每组组长引导组下学生自学教材,通过查阅、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尝试着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针对教学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提取素材,形成本组的发言报告。待每次讲课时,每个小组推举一名代表发言,向教师报告本组总结出来的观点。
(2)讨论授课。①在儿科学教学时,教师先简要介绍本次课所讲的重要内容,强调问题,为学生讨论打好基础。②在教师引导下,让每组学生分别进行发言,表达其在准备阶段形成的观点、看法与问题。教师还可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使学生对陈述组提出的主要观点进行质疑,并要求解答,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往正确的观点演进,并合理控制课堂节奏,使教学能够规律、有序进行。③通过激烈的讨论,使学生对本节课重点有全面认识后,教师再总结本次课堂的主要内容,并补充说明相关问题,对各组的表现作出客观评价。教师需注意,对各组进行评价时,意见要中肯,多表扬、鼓励,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课后评分。每节课完毕后,教师需指导每组将准备的及讨论的总结资料上交,根据各组的总结报告、课堂记录,对每组学生进行Seminar课堂评分,课堂评分需占学期末总评成绩的30%。
(4)问卷调查。学期结束后,由教师向学生发放问卷进行匿名调查,调查问卷共包括7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问卷各项目进行打分。
1.3评定标准
对两组的期末考试成绩、问卷调查评分等指标进行统计并展开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s)来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2来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两组期末成绩比较,对照组考试平均分(8236)分,及格率92.65%(63/68);实验组考试平均分(8994)分,及格率100.00%(74/74);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儿科学教学调查问卷评分比较
两组学生在教学进度、重点突出等方面进行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在教学民主、双向互动、启发激励、课堂氛围、专注教学等项目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对实验组学生在儿科学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不仅有效提高了教师素质,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且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总而言之,在临床专业儿科学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使课堂教学由传统的“讲授式”转变为“研究讨论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大了知识面,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 笔试学科 成绩分析
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是中医专业从业者的入门考试,是对从事中医医师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也是检验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医师资格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满足医学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本研究对某中医院校2011―2013年三届毕业生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笔试成绩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学校教师教学和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一、基本资料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提供的某中医学院2011―2013年三届毕业生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综合笔试学科成绩分析报告。
二、基本方法
用Excel软件对考生的学科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总成绩、通过率、学科平均成绩、学科平均掌握程度、以认知层次划分的平均成绩、不同认知层次的平均掌握程度,并分别与全国院校进行对比分析。
三、结果
1.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的基本情况。
2011―2013年,参加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人数逐年增加,学校报考人数从2011年的171人增加至2013年的243人;学校考生成绩平均分和通过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2013年,学校和全国的考生平均分和通过率逐年递增,详见表1。
表1 某中医学院毕业生2011―2013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的基本情况
2.三门科目部分平均成绩情况。
近三年,学校考生的中医基础知识、公共知识、临床知识考试成绩平均分均高于全国考生水平,且考试成绩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详见表2。
表2 某中医学院毕业生2011―2013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基础知识、公共知识、临床知识平均分的基本情况
三、讨论
1.考试整体情况评价。
近三年,我校考生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总成绩平均分、通过率、三门科目部分平均成绩和平均掌握率均高于全国考生水平。这充分说明我校中医学专业教学质量整体水平较高,学生基本功扎实,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较为系统和熟练。
2.加强医学公用知识教育。
通过对我校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成绩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我校考生公共知识平均分和平均掌握率明显低于中医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成绩起伏较大。这进一步显示了我校在公共知识教育方面的不足,也为我们下一步对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指明了方向。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的相关规定,我校将积极推动人文社会学科与中医学的交叉渗透。主动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开拓各种渠道,实现中医学专业各门课程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对接。
3.改革考试形式和考试管理制度。
鉴于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性,学校应该定期分析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结果,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反馈,并将其灵活运用于中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考试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巧妙联系起来,使他们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关键词 知识价值 考试观 考试弊端 主动应试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5.010
0引言
我国是考试大国,社会生活中充斥了各级各类考试。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日益细化的遍布各行各业的各类资格从业证、就业升职、继续教育等,让考试充满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国内外考试观的相关研究表明,考试观直接影响考试效用,影响考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学习效果。积极科学的考试观会让考生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取得较好的等级排名。建立科学考试观,是促进考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本文以知识价值角度讨论了考生科学考试观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目前考生存有的被动应试、主动掌握知识、主动应试等三个层次的考试境界。
1知识价值
知识的价值何在?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知识是社会权力的三大终极源泉之一,拥有知识就拥有了在既定社会关系体系内和在社会成员之间社会财富、权力、社会地位及社会声望进行提升的可能。无论是号称我国“第五大发明”的运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还是当前的高考以及更为火爆的号称“国考”的公务员考试,都使得学习知识成为当时实现社会角色转换、达到社会地位提升、谋取财富的最健康、最便捷的方法。“知识改变个人的命运”的过程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因素,即任何人都可以在拥有知识之后获得改变个人命运的可能。知识不是强者和富人的“专利”,知识可为弱者和穷人所掌握,这是知识的真正革命性的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也是知识的真正价值所在。
知识可以改变世界的格局。不断地学习、传播、创造、积累知识是人类社会自身持续发展、进步的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过程变得更为迅猛。这在当前的信息化经济或知识经济中尤为明显。从一定程度上讲,知识转化为应用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能力,知识已成为重要资源,它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2科学考试观
太多的关于考试观方面的研究大多关注考试的人才选拔功能,强烈反对“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形式,提倡考试制度改革,提倡多元评价方式,强调考试注重学习态度、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和人生观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考试成绩应结合考生平时表现,应把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主要指标内容。
科学考试观首要的要求要正确认识考试,正确看待考试存在的各种弊端,理性看待考试由于其自身的结构性矛盾和外部社会环境的制约导致其存在的功能性缺陷,由此才能树立学习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的学习理念,进行必要的“自考”,让考试成为自己学习上的得力助手,考试中“战略上藐视考试,战术上重视考试”,在考试中培养自强心、自信心,促进自己成长。
2.1正确的看待考试弊端
考试实际上是一种学习工具,如同砍柴用的刀。“磨刀不误砍柴工”,快刀可以实现快速砍柴的效果,同时快刀也容易伤到自己,考试也一样。考试存在弊端不可避免,但我们决不能因为考试存在弊端就完全否认考试,应该针对考试存在的弊端来形成自己的应对措施。
(1)考试过分功利化。大多考试涉及很多利益分配,譬如涉及能否顺利结业的结业考试,为了具有职称评审资格的职称英语、计算机等资格考试,还有教师、护士、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学校组织的考试则涉及到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等,这些都加剧了考生的考试功利化取向。为了短期的考试利益少数考生不惜采取夹带小抄等各种作弊行为,而这少数作弊考生给其他人带来了“不作弊就吃亏”的错觉,甚至觉得考试不公,将这作为厌恶考试的借口。
(2)考试内容简单化、形式单一化。考试内容一般围绕提前制定的教W计划、考试大纲等展开,容易倾向于考生掌握知识的智力测查,将考试局限于测查考生的基础内容掌握、语言组织表达和数理逻辑推理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考试形式一般采用一次性统一考试,大多为闭卷考试、笔试、理论考试等。教学计划、考试大纲等一般是系统性知识的概括,考试中人为进行考点、重点的划分,打破了知识系统化的结构。从知识价值角度讲,考生结合系统化的教学计划、考试大纲等内容可以将自己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实现自己掌握知识的条理化、网络结构化,结合自己的求知欲形成知识体系。
(3)标准化题型限制了考生问题处理能力的培养。标准化考试的初衷是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然而标准化题型容易加剧考生认知过程的趋同性,不利于考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形成了自己知识体系的考生在知识体系完善、扩展的过程中,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会得到加强,再结合一些实际问题或者自己通过搜寻、设计一些问题并进行分析,其能力得到强化。
(4)评分标准单纯量化。试题答案规范统一,通过量化有利于考生的成绩管理。然而实际学习行为的复杂性、考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水平与认知能力的强弱不同是不能单纯从分数中推断出来的,考试的精确量化最终只能把教学引入歧途。不能否认,试题答案规范统一具有其必要性、必然性。但这不是我们考生只需记住这些所谓的规范统一的答案即可,这需要考生我们考生自己思索,思考自己的个体差异、认知水平与认知能力如何,针对自己的特殊性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知识强化学习。
2.2理性看待考试功能性缺陷
考试由于其自身的结构性矛盾和外部社会环境的制约导致其存在功能性缺陷,使得考试存在考试公平与考试效率、统一考试与选拔专才、保持区分度与减轻负担等一系列自身无法彻底解决的两难困境。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公平优先还是效率优先之争在考试中同样难于避免,冲突体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对考试的制约性以及不同立场、不同利益集团的人对考试价值判断的分歧。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平与效率的冲突也是知识价值的外在体现。从另一方面讲,考试的公平与效率之间并不存在绝对对立关系,即绝非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关系。没有考试公平,将失去其社会存在的基础从而导致生存危机;没有考试效率,考试将无从实现其自身职能和存在的目的从而走向灭亡。考试公平是考试效率实现的前提和保障,考试效率的提升能带来更高层次的考试公平,两者之间对立统一。两者间的冲突是一种良性的,可兼容性冲突。两者独立发展同时又相互促进。
统一考试与选拔专才、保持区分度与减轻负担等也同样道理,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因为统一考试而完全丢掉选拔专才,也不能因为保持区分度而忽视减轻负担,它们之间同样对立统一,互相兼容。
2.3战略上藐视考试,战术上重视考试
考场如战场。考试时,在全体上,在战略上,应当轻视考试,但在每一次考试中,在每一个具体考题上,要重视考试。唯有此,才能彻底避免出现考试焦虑的症状,才能避免考生对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考试过程中产生怀疑,才能不会出现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能力在考场上全部被忘掉的担心,才能消除对考试产生的恐惧。
战略上藐视考试,战术上重视考试,也是消除考试产生心理障碍的法宝。考试产生心理障碍,究其原因,是考生由于对考试成绩的担忧引起的,考试成绩的排名、考试之后的批评表扬、尤其是父母的期待和有关考试的严格规定等,也就是说,考试的内在压力来源于外部压力,外在压力实际上要大于内在压力。作为考生应该明白,自己的家长给予自己的爱应当是无私的,是无条件的。
2.4考试可以促进一个人的成长
考试不仅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检验自己知识学习的有效手段,考试也可以促进一个人的成长。任何事情,有成功就有失败,考生可以在考试中的进步和失败中成长,无论考试成绩好与不好,这都是一个考生成长的过程,成绩不好,考生也要做到平静地接受,静下心来搞清楚在哪些地方失误较多和努力不足,这样才能让自己在考试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考试境界,也为以后自己工作取得成绩、家庭更加幸福积累资本。考试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自强心、自信心。无论考试结果如何,认真对待,相信自己,唯有相信自己的人,才能从容应付自己即将面临的一切问题。
3考试境界
科学考试观认定,考试的关键是心态,考试的得失在于考试中心态的培养与领悟。有的人终其一生可能一直没有彻悟考试,一直是以“分奴”的情形出现。于是,从考试功能角度看,考生的考试观中存在被动应试、主动掌握知识、主动应试等三个层次的考试境界,如果将纵轴长短作为对考试的重视程度的大小,则这三个层次的考试境界之间的关系分布如图1所示。
3.1被动应试考试境界
被动应试考试境界的考生只注重眼前利益,极其容易出现考试导致的各种弊端。其突出体现是将学习的一切活动围绕考试展开,一切以考试大纲为纲,将学习的最终目的定格为取得理想中的个人考试成绩。这是突击式应付考试产生的根源,人为平时学习没有用,学了也会忘掉,仅在考试前几天熬夜学习,考试可能会取得较理想的成绩,但知识掌握得极不牢靠,甚至出现考试刚结束就忘记了所学知识的现象。
3.2主动掌握知识考试境界
主动掌握知识考试境界的考生则完全将考试抛在一边,一切学习活动以掌握自己感兴趣知识展开,其理念是考试考得也是掌握知识的水平,只要知识掌握得多,还害怕考试吗?考试不过是自己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而已,考试中查看自己知识掌握的缺陷在什么地方,让自己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系统、更加完善。主动掌握知识考试境界的考生一般没有关注考试的想法,考试时也能做到得心手,将考试看成不过是一次简单的知识检验,非常不重视考试的结果,反而更加注重考试之后对考试中出错题目的改正与整理。普通的做法是建立错题档案,并将错题进行归类,得出自己对于哪些类型的题目没有彻底掌握的结论。相对于被动应试考试境界的考生,因为注重于题目类型、知识系统的掌握,此类考生对于所学知识掌握得极其牢靠,记忆时间特别长远。当然,由于其对于考试成绩的不重视,日常随堂考试效果往往不佳,但对于拉练竞赛、知识考查难度较大、灵活性考试尤其是出现超越大纲知识的考试,考试成绩一般较理想。
3.3主动应试考试境界
主动应试考试境界的考生既不特别重视考试及考试结果,也不将学习与考试完全分离,而是将考试当成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习过程中自己通过查询、搜索总结积累考试题库,即使老师或学校不组织考试,自己也根据实际需求主动进行自我考试,在考试过程完全自我掌握,从自己总结归纳的题库中自我出题,自我掌握考试时间,自我阅卷,自我完成考试品评,甚至建立自己特有的考试总结档案。
1.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以前,《市场营销学》课程考核,一般情况下是由任课教师出卷,闭卷考核,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僵化的考试形式也束缚了学生思维和创新空间。新的课程考核体系应注重考核学生对于市场营销技能的掌握程度。成绩构成是期末考试成绩加上平时作业成绩,平时作业也就是每个章节后面提出的问题,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的计算方式,给定学生成绩。因为考试成绩跟保研、就业、评优有着极大关联,导致大多数学生只看重考试成绩,不关心是否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
2.考试内容片面,偏离素质教育的要求。
考试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集中在理论知识,而实践实习方面流于形式。这情情形,诱发了学生考前找老师划定好考试范围和考试重点等不良现象,或是学生通过各种关系从往届学生那里找来以前的试卷,学生只要提前死记硬背,就可以应付过关。
二、探索考试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要树立教学改革观念,实施素质教育。课程考试方式如果单纯用闭卷考试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就会导致学生看重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轻视对知识的理解、综合运用和深层次的分析,学生掌握的也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积累或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单复述,学生的实力在考试中难以发挥,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以前的一次性闭卷考试已经远远不适于目前课程考试的需要。
1.改革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由原来单纯的、一次性期末闭卷考试,改为在期末以开卷形式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的考核方式,考核重点在于考核学生运用市场营销理论解决营销情境中的实际营销问题,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为题的综合能力。开卷考试,学生可以翻书,查阅资料,但不可以互相讨论,解决了学生死记硬背的问题。
2.考试内容,成绩评定。
命题时侧重试题对学生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活跃思路、拓宽知识,充分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考试这个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探求知识的智育过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考试成绩构成为期末的市场营销大案例分析,占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30%,其中平时作业主要由两次大作业成绩和考勤成绩组成。两次大作业为:做一次市场调查并写出市场调查报告;做一个关于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英文资料的幻灯片。
三、总结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正确对待期中考成绩。
上周的期中考已经过去了,但考试成绩却正在控制着我们的呼吸。有的同学捧着成绩单欢呼雀跃,也有人捏着试卷懊悔沮丧;有的同学似乎并不在意,也有人整日担惊受怕。怎样对待期中考试的成绩,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首先,期中考试是对我们上半学期学习生活的一次检验,无论成绩好坏,都只代表你的上半学期。成绩好,是因为你比别人努力,你能更快地适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但这并不代表你可以因此而得意忘形,放慢脚步。成绩不大理想,也只是说明你前半学期投入的精力比别人少,或者较慢适应学习,所以也不能因此而自惭形秽,意志消沉。
其次,期中考试的最终目的不是颁给学生一个分数,一个排名,它是让我们及时地分析总结,从而尽快调整自己。面对成绩,我们要静静思考的是自己前半学期的学习生活是如何度过的,究竟自己投放的时间和精力有多少,是否合理,学习的方法是否正确,学习的效率是否高。通过分析,肯定优点,加以发扬;找出缺点,及时改正。惟其如此,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征程中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另外,成绩是老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途径,以便能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更合理的教学。这样看来,考试对于促进我们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