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学生安慰老师的话

时间:2022-06-30 21:50:29

导语:在学生安慰老师的话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生安慰老师的话

第1篇

学生,容易做吗?不!我并不想做。可是,该怎么办呢?

——————题记

大家都知道,在老师、同学们和父母的眼里,好学生必须要有好成绩。可是,俗话说得好呀:人有失手。一旦失手起来,那该怎么办呢?

老师会语重心长地对你讲道:“凝凝呀,你知道吗?你是老师和同学们心目中的好学生呀!你这次怎么会失手呢?快说一说理由吧!不然的话,你的未来会毁灭的!”听到这里,我冷汗都出来了。汗!不就是成绩稍稍下降了一点点嘛!用的着这么大惊小怪吗?虽然说,我这次真的是退步了。可是,一点点退步会关于到未来吗?老师,你太大惊小怪了。但是,好学生真的不容易做啊!请你谅解吧!

同学们有的会幸灾乐祸,有的会安慰安慰我。可是,我需要安慰么?我只需要谅解!是谅解!谅解!幸灾乐祸的同学会说:“哈哈哈哈!我们班成绩最好的同学的成绩陷入谷底啦!哈哈哈!特大新闻呀!”安慰的同学会说:“唉!同学,你不要太伤心了。加油吧!”还有没良心的同学会说:“就是就是!哈哈哈!你节哀顺变吧!”听得我真想上去狠狠地揍他们一顿。可是,又有谁能谅解我这个好学生的压力呢?唉!

父母往往是最难对付的,也就是最气急败坏的。不过,还好,我妈妈对我的成绩没有生气。只是认真地对我说:“女儿呀,这次失败是没关系的。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嘛!加油吧!妈妈不会怪你的!”而我爸爸就是非常难对付的。爸爸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装出一副担忧的样子,对我说:“唉!以后呀,靠你也不行了。看来,我得先赚好养老金才行呀!唉!我该怎么办呢?看来,晚上,我得好好想想才行呀!”我晕!老爸啊老爸,你知道当好学生有多么的不容易吗?我好大压力的。

第2篇

【中国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66-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优化口语交际教学策略,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多说、说好,是值得每个语文教师去思考和探索的。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言语活动,教师应创设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交际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学会作客》,运用媒体出示图片:“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叫悠悠,旁边这位是她的好朋友东东,悠悠想到东东家去借几本好看的故事书。悠悠该怎样说,怎样做呢?小朋友们想一想。”然后出示三幅情境图作为背景,让学生同桌练习,再请学生上台表演,同时叮嘱台上的同学要声音响亮,表演自然;台下的同学要做到乐于倾听、善于观察、勇于评价。

创设情境除运用环境营造外,还可综合运用言语渲染、角色设置等策略,形成逼真的口语交际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产生对学习的需要,调动起交际的兴趣。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敢说

受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胆小、害羞,缺少当众大胆表达的习惯和勇气。因此,教师应创设平等友好的语言氛围,关注每个学生,为不敢发言的同学提供讲话的机会。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之一。

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活生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生命,教师要正视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课堂中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三、做好示范,让学生会说

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规范化的语言是学生习得规范语言的表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日积月累的,因而不可小觑。临近毕业,学生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六年级下册的《临别赠言》就为他们提供了一次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机会。为了让学生对临别赠言有更深的认识,教师可先深情地朗诵几条临别赠言,让学生欣赏,然后引导学生总结临别赠言的特点。赠言创作完毕,向对方表述又是一个教学的重点,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饱含深情的语调向对方倾诉。这个情感的调动需要有一个好的榜样,这里,示范的角色不一定由老师承担,可以由一些优秀的学生来承担。

四、立足生活,让学生多说

(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口语交际作为语文学科的组成部分,要立足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此,在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多说多练,通过口语与别人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家里来了客人,作为小主人,你是怎样接待客人的?你是如何向新朋友介绍自己的?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向他人求助的?

(二)日常课堂中自然渗透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每一节课都为学生的口语训练提供了机会。要关注生本课堂,如果我们能倾听学生的心声,赞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就能增加学生的自信。我们常听到教师说:“小朋友,请大家竖起小耳朵仔细听,这位同学说得怎么样?”这是提醒学生听清楚,听明白;“想一想,你同意刚才这名同学的说法吗?为什么?”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你说得真好,要是再响亮些,让大家都能听清你说的每一个字,就更好了。”这是激发学生的交际信心,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三)阅读教学中精心安排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对阅读教学情景的精心安排,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听说意识。如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学完课文,让学生说说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如果是你,会怎样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中,教师不可把课文蕴含的道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不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

五、拓展延伸,互动中提高

“口语交际的基本特点是双向互动。交际双方只有处于互动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教学第八册《学会安慰》,临近下课,笔者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一种神奇的生活本领――安慰别人。现在,你除了能安慰同学、安慰朋友,还能安慰老师吗?当一个老师是很不容易的,我也有很多的烦恼,如果你能安慰到我的心坎里去,我一定会非常感谢你的。有信心吗?老师相信一定难不倒你们的!”这番话语拨动了学生的恻隐之心,他们是懂事的,争着说出了很多贴心的话语。

第3篇

一位专家曾形象地比较中方和西方的教育评价:“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就像一杯没倒满的水。在传统的中国老师眼里,通常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在西方老师眼里,却总是看到‘一半是满的’。前者否定,后者肯定”。可见中国固有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已有的成绩,漠视了教育的激励功能。无数事实说明,一个孩子总是受到负面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从而自暴自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也不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更不能满足现代学生渴求认可的心理需求,很有必要审视与反思。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不多见的惩戒教育,在我国还根深蒂固,我想不外乎有如下原因:首先是历史原因。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文化在中国人的骨子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迹,独尊、专制、专权、奴役等破败的文化现象在教育后代的活动中屡见不鲜。中国几千年的教育都是以鞭打作为手段的(“教”字的义符就是鞭打的意思),“不打不成才”成了多数人教育后代的金科玉律。这种方式说到底是“师道尊严”即“专制”在起作用。其次是这种方式简单易行,被称作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它没有技巧可言,不需要研究被惩罚者的心理状态和承受能力。无论懂不懂教育规律的人都能用,所以用得顺手,用得省力,用得普及。

马卡连柯早就告诫我们:“惩戒是培养奴隶”。惩戒教育轻辄扼杀学生的个性,泯灭学生的创造潜能,严重者更会引发血的教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惩罚是一种敏感性极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教育技巧”,“用得不适当,学生的怨气就可能增长,逆反心理就可能产生”。正因为如此,我们大力提倡“无批评教育”。

我们所说的“无批评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正面评价、鼓励学生,宽容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过失与错误,用激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愿望,引导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

无批评教育的实施,给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活动中,要求教育者既要防止一团和气的庸俗,又要防止无中生有的虚伪,还要防止混淆是非的放任。实践证明,施行“无批评教育”的全过程,无不体现学校和教师的真爱与智慧。

有效实施无批评教育,首先是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形成“无批评”的“场”。也就是通过构建班级的学习文化、制度文化、评价文化、舆论文化等来限制、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通过班集体力量和学生自己管理学生,避免老师与学生的正面冲突。这种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基础。师生关系和谐,教育的效应也就凸显了。另外,班级制度的形成与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帮助学生明辨是与非的最佳途径。中学生只要明确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就会少犯错误,也就少了挨批评的机会。如我校每月一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5个维度,涵盖学生校内外生活的28种主要表现,进行逐项分等评价,先学生互评,后老师总评,再全班公示,其结果与评先升学挂钩,大大规范了学生行为,效果很好。

其次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因人因事因境而异,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更是考验教育者的智慧,这些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自责式。学生因不认真答错了问题,老师不训斥,而是自揽责任,有意为学生开脱,这样既让学生不感到难堪,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强化了课堂所要掌握的内容,对课堂不用心听讲的学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协商式。老师用商量的口吻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这种方式既及时肯定学生已经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同时善意地指出他还存在的不足,学生会乐意接受老师的意见,因为老师维护了他的自尊心。

希望式。教师的智慧就在于让每一个学生对明天抱有希望。尤其是困难生,老师通过语言态度的暗示,提升他们的自信。学生虽然做错了,但能从老师的安慰中看到今后学习的希望,使学生虽错却不灰心,激起学生“争取下次一定做好”的愿望。

激将式。遣将不如激将,这种带有挑战性的评价,能够激活学生的潜能。这样做能激励学生奋进,激发学生的斗志,学生自然会相互比拼,在竞争中发展。这一方式对优秀学生比较管用。

夸赞式。渴望认可是人的本能,教师要善于用赏识的眼光,放大学生的优点,要坚信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多从正面赞许学生。对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出错的学生,老师要善于发现优点,及时安慰。这样做,能极好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直话曲说式。即不直接将学生的错误指出来,用委婉的话语,拐弯抹角,顾左右而言他,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暗示作用,达到纠正其行为的目的。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体会老师的话语里的警示作用,从而达到不治而愈的目的。

“一考惊人式”。这是“异步教学”的考试评价方式,它的原则是学生会了就考、不会不考,即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内容和标高,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学完成学习内容后,向老师提出考试要求,考试目标呈梯级状,最终达到“不考则已,一考惊人”的评价目的,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体验成功。

单独指正式。在对学生评价中,我们始终坚持“扬善于公堂,归过于暗室”的原则。对错误严重或性格内向的学生,采取单独谈心,个别指正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如何改正。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了指出学生错误的目的。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尤其对玩劣生管用。

“无批评”并非放任学生,在特殊情况下,有智慧的老师,将批评的表面裹上一层糖衣,让衷言也顺耳。例如,一个学生突然连续几天没交作业,老师可以悄悄的告诉他:“你让老师很吃惊,知道为什么吗?”“我怎么也没想到连续不交作业的竟是你!”一句“批评”的表扬,一句期待的话语,带给学生的是震撼和触动。行为正常的学生的心灵就是如此的敏感,当他们有麻烦和过失的时候,恰恰也正是最需要帮助、安慰和鼓励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老师一味地指责、训斥,就抵消了学生的内疚和不安,由此还有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让教育失效。

第4篇

李琴老师:

您好,从您离开我就再没有见到您了,我很想念您。您最近还好吗?您知道吗?您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我相信您永远是我最好的老师。

是您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自豪,什么是真真的老师关心学生。

李琴老师,我们上1年级的时候是您在教我们,在那一年中您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当我成绩很好的时候,您就对我说:“下次继续考好。”;当我成绩不好的时候,你就会安慰我:“这次没考好,是次意外以后要考好。不能一错再错。”使我从失败的阴影里走出来;当我和同学吵架时,您苦口婆心开导我,使我懂得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学会了宽容待人;当我苦思冥想想不出难题的答案时,您总是耐心地引导我,使我豁然开朗...... 那次,我的作业没写好,您把我叫上讲台,安慰我说:“杨进龙,你要加油呀!,你的作业写得很不好,以后要认认真真的把作业完成。”您这样一安慰,我就想:“老师这么喜欢我,我应该把作业写好些整齐才对呀!”您多么像一位和蔼可亲的妈妈呀!李琴老师,是您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小毛孩培养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学生。

李琴老师你知道吗?您走了以后我的学习在不断下降。主要原因是我感受不到关心,感受不到成功。现在我听到的大多都是说我不行这样的话。我明明觉得我在某个方面干的很好,比如我在网上写博客,我觉得这时很光荣的事,可是我得不到表扬。当我把这事很费劲的让我的老师知道后,我以为这次应该得到表扬了。可是得到的只是一声冷漠的“嗯。”就结束了。这时我就没有再写下去的勇气了。每当这时候我就想,如果您在,我要是把这个消息告诉您,您一定会发自内心的表扬我,而且会骄傲的告诉其他老师。

老师,我们班的同学都特别的想你。我更希望您能回来,让我们继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第5篇

令人万万想不到的是,周芷静竟然哭了,在办公室门旁偷听的同学惊讶万分,想不到周芷静也有女孩子的一面。这件事很快就在班上传开,成了同学们封面必说的话题。平时一些男生嘲笑周芷静是男生,她都没有理睬,一笑了之,难道罗老师的“法力”真的有那么强吗?竟然能让这位“男生”流泪!

周若思正朝办公室走去,准备把自己写好的本班参加文艺晚会的故事《梦之天使》递交给罗老师。正好看见妹妹哭了,虽然自己待人冷漠,但对自己的妹妹还是很关心的,于是周若思上前准备安慰一下自己的妹妹,可周芷静一看见姐姐来了,却马上跑进教室。周若思不明白性格刚烈的妹妹为什么会哭,但她知道待会儿回到教室,同学们会告诉她的。

周若思来到罗老师办公桌前,放下那叠稿子,说了一声:“罗老师,参加文艺晚会我们班要排演的故事我写好了。”就走了。罗老师马上把周若思叫住,周若思回过头,她大概已经猜到了老师接下来要说的话。

“若思,麻烦你安慰一下周芷静,老师刚才说的话也许过分了些,可这也不能全怪老师。你得管教一下她,告诉她上课不要开小差老师就满足了。”

周若思“噢”了一声就走了。

在办公室距离教室这短短的走廊上,周若思却走了很长时间。“上课不要开小差老师就满足了”这句话听起来总有些刺耳。或许该对妹妹严格一些了,不然她老是像一个男生到处混,这可怎么得了?周若思沉思了许久,终于下定决心好好管教一下自己的妹妹。

这天上午,周若思迅速地完成了老师交给她的任务后,马上收拾东西和妹妹一起走。这一路上,两姐妹都保持沉默,平时嘴巴说个不停的周芷静对她的姐姐很少主动说话,通常都是做姐姐的先引起话题,但每次妹妹最多只愿说两句,然后就结束话题了,上了初一后一直都是这样。这一次姐姐本想谈妹妹被叫进办公室的事,可刚想说出口时又止住了。

两人沉默着回到宿舍,姐姐还是决定把那事说了出来,否则接下来的管教根本没法进行。

“那天你被老师叫进了办公室,你知道自己……”话还没有说完,妹妹立刻冲出宿舍,一阵风似的。姐姐透过被泪水模糊了的眼镜向下俯视,隐约看见妹妹手上拿着一个本子,转眼间又不知跑哪儿去了。

这是一个明媚的阳光中带着些许烦恼的三月,南方的紫兰花给人感觉一年四季都是那么忧郁,如今再加上阳光撒下的烦恼,也就变得更加伤感了。

这些日子里,周若思总是无精打采的样子,而周芷静却一如既往地跟别人有说有笑,这让做姐姐的很是不解:为什么自己的妹妹跟别人说得如此投入?却跟自己……上课时,周若思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可她却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放广播时,要么就是读错字,要么就是看到别的通知去了;作文时,文章语句不通顺,且有错别字,导致打破历史记录,得了个“C”。这一切都令同学们惊讶不已,罗老师也注意到了,她并没有找周若思谈话,只是在周若思交上来的日记中写道:“不能让任何一件事物阻断你的学习之旅!”

第6篇

小班化教学因班级人数的减少,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增加了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密度,更能关注每个学生,为实现让每一个学生乐说、会说创设了有利的环境。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逻辑,不少教师片面追求“众说纷纭”的热闹场面,偏离了口语交际教学的本质追求。看似机会多,学生却不一定都想说,听似说得多,学生却不一定都会说。笔者就是基于这样的现状,试图深入探索口语交际教学在小班环境下的有效实施,真正实现让每一个孩子不仅有机会说,而且愿意说;不仅说得多,而且说得好。

逻辑一:小班环境下,学生都乐说,因为机会多了

小班化教学,学生人数与传统的大班相比将近少了一半,为学生参与课堂的交际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教学实践证明,有时课堂上几个学生或部分学生的“热闹表演”并不能代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机会多了,学生也不一定乐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交际实践中来,还需要教师精心选择交际话题,并努力创设生活化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1.精选话题,让学生对口语交际有兴趣。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口语交际话题应该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有生活体验的、有话可说的话题。

同样是上《感谢和安慰》,就可选择感谢帮助过自己的老师或同学这―话题,老师、同学是学生所熟悉的,在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一定发生过许多需要感谢的事:学习用品忘记带了,是同学主动借给自己,学习退步了,是老师的鼓励和帮助,让自己迎头赶上;遇到烦恼,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安慰,自己难以忘怀……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就有话可说,自然也就能积极地参与交际实践。

2.准备先导,让学生对口语交际有自信

在课堂中,学生不敢说、不愿说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不知该说什么和怎么说,也就是心中没底。如果学生能对交际的话题有所准备,事先预热,就会更有自信,也会对话题更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敢说、乐说,-就要准备先于交际。准备,既可以是课前的准备,也可以是交际前的准备。

3.情境驱动,让学生对口语交际有热情

口语交际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为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的,生活是口语交际最好的情境,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把生活搬进课堂”,努力创设生动、逼真的生活化的交际情境,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表达的强烈欲望。有教师上《风景优美的地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这一课时,看现场有许多来自外地的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请学生向外地教师推荐家乡的景点。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兴趣就来了,有的介绍金庭王羲之墓、故居;有的介绍越剧艺术村、越剧博物馆、越剧小镇;有的介绍百丈飞瀑、温泉湖度假村、唐诗之路沿江风景线等;有的学生们还挥着导游旗,欢快地奔到教师的面前,热情地推荐家乡的特产;有的还耐心地回答了教师的提问,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又如上《我该怎么办》一课,在看图之前,教师先用语言描绘出这样的问题情境:“一天小明跟妈妈到东湖游览,不小心与妈妈走散了,他很着急。你们能帮助小明想想办法吗?假如你是小明该怎么办呢?”一下子就能把学生带人情境之中,把口语交际情境回归生活体验之中,这样就能打开学生话匣子,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交流欲望,思维和语言表达得到锻炼。

还可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例如教第七册《去年的树》一课,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再现小鸟第二年回来四处寻找树的情境,结合教师讲故事,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就会无拘无束的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上演一演,并推选表演好的小组参加全班表演,这样寓教于乐、寓教于动、寓教于趣,学生的童趣、童真、童心就会得到最大的展示。

4.多元互动。让学生口语交际更主动

由于对口语交际课目标、要求的内涵认识偏颇,一些教师仍局限于“听话、说话”训练层面,在教学中仅让学生讲讲故事,或者回答几个老师提出的问题等,把多元互动交际,变成单一的你说我听,显然与课标要求相悖。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多元互动是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基本要求。

(1)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语言交际的参与者,在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融入学生集体之中,创造一种师生心理相触、民主交往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师生的互动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表达交流。

(2)生生互动。这是口语交际课的重头戏,有关资料表明把“集中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个体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是逐步实现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有效途径,在口语交际中教师要构建多元的教学模式,实施多层次、立体型的组织形式。例如,人教版第四册《在家里》一课,教师在指导看图说图导入课题后,可联系实际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平时在家里都做些什么?想好后说给小组同学听,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小组选出说得好的同学向全班汇报,并通过小记者采访等,对学生发言进行评选:你认为谁哪件事做得好?说说理由,先在小组说,然后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余同学认真倾听,鼓励他们听后发表看法,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的意见,使全体学生在互动中自由地⒂虢涣鳌J迪质ι互动、生生互动、个性主动的信息多向交互传递,逐步实现语文教学的科学化。

(3)师生与媒体之间互动。多媒体能够虚拟儿童喜闻乐见的实景,使学生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似的情境中发生。音像化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最大限度地向学生提供和展示与当前学习主题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尤其音像化的课件不但能增添课堂情趣,而且拓展了口语交际的多维信息,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交流表达。

(4)师生与环境的互动。如教《压岁钱怎么用》一文学生可以将课堂上讨论的话题带回家与父母交流,并听取他们意见,然后再回到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就拓展了我们口语交际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交流表达。

逻辑二:小班环境下,学生都会说,因为说得多了

小班教学,只要学生多说、多练,学生自然会说,口语交际的能力也就会提高。然而,教学实践证明,没有要求、不经指导的“随性演说”,并不能使学生的语言得到发展,口语交际的能力得到提高。

要让学生从乐说到会说,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要求,有指导,并采用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发展。

1.从“随便说”到“有要求说”,让口语交际有目标

口语交际的语言虽然不像书面语言那样严谨,但也不能随意,还是要注意语言规范,礼仪得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明确标准,严格要求。

比如我在上《我会拼图》(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始,就提出学生在介绍拼图时要把拼图举高,让每个人看清楚,还要声音响亮,让每个人听清楚的要求。之后的教学环节中,也始终以这一标准来评价、引导学生。学生的介绍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得体。只有让学生明白了标准,教师严格要求,学生的交际能力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2.从“自由说”到“有指导说”,让口语交际有方法

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交际者,要参与交际,和学生平等互动,更是引导者,要给学生必需的点拨和指导。我们常会有这样的困惑,由于口语交际是互动生成的过程,学生的交际大多是即时生成的,内容也比较分散,教师不知该从何入手进行指导。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发现聚焦话题,可以让教师的指导有一个抓手,进行有效指导。

聚焦话题,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一个话题的讨论中,便于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比如“能说说你喜欢看课外书的表现吗?”“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看书呢?”等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可以从这两方面来具体介绍自己的课外阅读。学生掌握了这个例子,这个“一”,就能“反三”地去介绍好其他的课余生活。

3.从“泛泛评价”到“积极评价”,让口语交际有导向

积极的评价,能促进学生从不会说到会说。小班化教学就可充分利用班级人数少,教学形式灵活多变,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和互相交流的机会相应增多等特点,采用`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让评价不仅是一种教学反馈,更具有激励和导向功能。

第7篇

关键词:人格魅力;尊重;宽容;理解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自传体小说《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重任之前,你自己是否造就成了一个人,你自己是否成为学生推崇的模范?”《论语》中也曾明确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至理名言给我们以启发:教师、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精神成长、生命发展的“引路人”。以下是我在工作中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赏识教育学生获得成功的案例。

在当班主任期间,碰到过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班上的某任课老师在批评某个问题学生时,因为一时激动用刻薄、粗俗的语言讽刺、挖苦、嘲笑和打击这个学生,该生由于受不了任课老师的刺激,公然与任课老师对骂起来,其他学生对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坏了,不敢出声。班级的课堂于是变得很难堪,无法收场。任课老师气急之下让课代表把我叫到班级,想让我和她一起收拾学生。我在进班之前先从课代表那里了解了情况,当我跨进班级的瞬间听到任课老师正在向全班学生发飙,身为班主任维护自己的学生那种情感油然而生。我立即意识到问题相当严重,处理不好的话学生会和老师对立,甚至对班级的稳定构成威胁。我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和任课老师顶起来,让学生看笑话。这时我异常冷静,先和这个任课老师打招呼让老师先走我来处理。该任课老师气呼呼地走出教室,她的眼神告诉我似乎对我的一声不吭表示气愤。学生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包括那个问题学生刚刚还理直气壮,现在站在那里没声音了。整个班级安静了几分钟就像过了几小时那样漫长,这时我先打破了宁静:“刚才的情况大家都比我清楚,因为你们都是目击者,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只要是你的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们都会尊重你。”学生大吃一惊,本以为班主任会因为这事批评全班,没想到……在我的鼓励下,胆大的学生开始举手说:“我认为我们班的某某同学先不对,他作业没完成”;“我觉得刚才老师骂我们班某某同学时太过分了。”“我们班某某同学和老师顶起来不对,但是我们全班都知道他的脾气,他就是那样的人不是坏心眼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也许也会顶嘴的。”;“平时刚才的任课老师太器重今天我们班犯错误的学生了,爱之深恨之切吧。”……在听的时候我很欣慰我的学生是有是非观的,他们的话正好教育了全班学生。我在他们说完后表达了我的心声:“同学们,今天这事我认为刚才老师说那样过激的话确实很不应该”,说到这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抬起头肯定地看着我,有的甚至点点头。我接下来认真地和学生一起分析我们班某某学生错在哪里,其他学生应引以为戒。一起分析这个任课老师平常对我们班的好,偶尔这样是有原因的,我们要原谅她,不要把老师气头上的话记在心里,而是要体谅她的良苦用心。事后我和这个任课老师进行了很好的沟通,这样我想是最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第二天,我的学生在家校本上写了这样一段话,我感动了好久好久:

“老师,您了解同学们的心声甚至比我们的父母还多,所以,我认为您是最值得同学们敬佩的人,虽然同学们都不说,但我知道您在同学们心中的分量比其他老师都重得多。您从不放弃我们,您为我们付出太多了,您是一位好老师。”

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只要有人类存在,人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与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就存在。所以作为教师对学生要宽容、豁达,教师要同情那些缺少天赋、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成绩差,或者犯了错误的学生,用同情心去唤醒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清除自卑感,排除他们的烦恼和悲伤,用热情和温暖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当遇到学生“顶牛”“越轨”时,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三思而后行,尤其需要有自我批评的勇气和精神,也许学生的“顶牛”“越轨”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萌发,作为教师要小心呵护,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此,教育的理想必会实现。

第一年中这个学生认真上课,但有时控制不住自己乱发脾气;一年后他很专注地想把差的功课学好,很努力很努力,虽然中间有过反复,发脾气的次数明显少了,很少;两年后他写了一句名言:“我不是一个认真的人,但是我认真起来就不是人,初三我会更认真。”我看完之后好崇拜他,很激动。可惜第三年我被调走了,没能等到他们毕业,走之前他给我写了一封信:

期末考试后就是我们期待的暑假了,原本以为,考完试的最后那天是开心的,但没想到可以说是一件晴天霹雳的事降临在了我们头上――我们班主任要被调走了。可能大家看了觉得也许没什么吧。或许换成某些人,心中还会暗自高兴呢。但我们没有,看着面前这位陪伴了我们两年,教导了我们两年的好老师,大家都潸然泪下了,对这位好老师充满了不舍,是那浓浓的两年师生之情使我们不舍的。虽说短短两年算不了什么,一年之后我们还是要分开,但是无论是一年还是两年,中间这份师生之间的友情,这份师生之间的“亲情”是无价的,老师平常对待我们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但是过了30号你就要走了,虽然在老师要走之前你还是安慰着我们,但是我们都知道安慰还是逃避不了残酷的现实。我从初一开始就是一位不懂事、不听话的学生,打架、顶嘴几乎是不好的事全干过,但是幸运的是我在你的班,每次了不对的事,自己还理直气壮时,老师您却能耐心地平等地跟我交谈,心中的愤怒也渐渐平息了。现在无论是成绩还是平时的行为都比以前进步了许多。不止我一人班里还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因为老师的谆谆教导改变了许多,但是我们往往在没有老师的时候还是管不住自己,现在老师你要走了,无限的自责、后悔让我们对老师更加的不舍了。我们全体不想让老师走,我爱我们的老师!

第8篇

那一堂课

弗罗伦斯・卡特利奇

①二战期间,在战火连天的曼彻斯特长大就意味着时局艰难,钱永远也不够花,人们普遍感到焦虑。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当铺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我家也是这样。

②父亲是个意志坚定又心灵手巧的人,他尝试去干各种工作,总有人来找他做木工活和手工活,他甚至还参加过一次后街的拳击比赛来维持生计。母亲既节俭又非常爱干净。即使是在艰难时期,她的五个孩子也都是吃饱了、洗干净并穿戴整齐地去上学。

③问题是,虽然我的衣服熨得跟刀面一样平整,鞋子也擦得闪闪发亮,但不都是符合学校要求的标准校服。虽然母亲精打细算,努力获得大多数生活用品,但我始终没有学校要求的蓝色运动服和帽子。

④每天我都被从队伍中拖出去,站在前面,作为一个不良穿着的范例警告他人。

⑤每天站在其他同学的面前,我都很尴尬,眼泪都快流下来了,因为只有我一个人站在那里。对我的惩罚也扩展到了不允许我参加体育队,也不许我参加每周舞蹈教室的舞蹈课,这可是我的最爱。

⑥一次,我家赢得了一家报纸的竞赛活动,可以免费照一张坐着的全家福。

⑦妈妈告诉我,那天我必须穿着那件我最好的、镶着蕾丝花边的翠绿色的裙子去上学,因为放学之后马上要去拍照。她不知道我即将面临的折磨。

⑧那天,我穿上那件珍贵的裙子,一点都没有平时穿它时的高兴。我心情沉重,勉强来到学校,立即成为一片蔚蓝色大海里唯一一个翠绿色的目标。站队时,我没等下命令就自己艰难地走上台去,默默忍受其他女孩的窃笑和副校长瞪得像珠子一样大的眼睛。

⑨集合之后的第一节课是英国文学,是我最喜欢的老师上课,也是我最喜欢的课。米西微小姐让我坐在第一排,正对着她。我慢慢地起身,擦干眼泪,走到教室的前排。

⑩我的眼睛低垂着,头低着。尽管在一次次被揪出来之后,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不要表现出难过,但泪水还是再次背叛了我。

我在前排坐下,米西微小姐抬起头,上下仔细地打量我。然后她说出了在这个地方我所听到的最好听的话。

“亲爱的,我认为你是这所沉闷的学校里最明亮、最可爱的景色。我只是遗憾,我只能有幸看你一堂课,而不是一整天。”

我那已经变成冰块的幼小心灵立刻融化了,我的头也抬了起来。她精心选择的字句给了我温暖,那天剩下的时间我都好像飘浮在云端。

虽然英国文学是她的专长,但是那天米西微小姐教给了我,也许也教会了全班同学关于同情的道理,这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一课。她教会我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一句善意的话能在对方的心里留存一辈子。事实上,她那体贴的话语使我灵魂中的一部分变得强大,从那以后我再没因任何人或任何事懦弱过。

思考练习: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文章的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⑩段中的画线句。

4.通读全文,试理解本文标题“那一堂课”的含义。

5.米西微小姐的话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

最后一堂课

潘 炫

①直到今天,回想起那一段经历,我仍心存余悸。

②那时候,她教古汉语,那是我们中文系一门很枯zào( )的科目。因而几堂课下来,我就在感觉索然无味之后,开始赶写自己的稿子。

③一次在上课时,她突然叫我起来,提了几个很费解的问题。在我沉默了很久后,她铁青着脸说:“潘同学,请你到讲台边上站着听课。”几个同学露出幸灾乐祸的“笑脸”,我感到莫大的耻辱。

④我抬起头,生硬地说:“请问老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有!”她的脸更红了,一字一句地说:“那就是,你走出教室,这学期我的课你不用上了。”

⑤那几张“笑脸”不见了,他们一定也开始为我担忧了。在他们的注视下,我不jiǎ( )思索地推门而去。

⑥转眼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这期间,我常在自责与不安中度过,心里再也没有那份骄傲与不羁了。

⑦只剩下最后一堂课了。那天,我早早地进了教室,心里是一片波动不止的湖。

⑧她走上讲台,我偷偷地看了她一眼,她的脸色显得有些苍白,我为自己当初的冲动而后悔不迭。她环视教室,就在那一刻,我们的目光匆匆相对的那一刻,我看见她黯淡的眼神有了一丝光亮,而且脸上悄悄地绽开了一朵微笑,只有我能看见。

⑨那一堂课,她讲得很生动,我也听得很专注。

⑩就在离下课只有十分钟时,她说:“同学们,剩下的十分钟可不可以给我?”同学们都不解地看着她。

“半年前我在让潘炫同学走出教室的那一刻就后悔了,”她开门见山的表白令我无所适从,“半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一份歉意中度过,看着他空空的座位,我常常自责。请同学们原谅,因为我的错,更因为我不敢承担自己错误的后果,一再地推卸责任。感谢潘炫同学这节课能来,给我这个道歉的机会……”而我呢,我又何尝不是在自傲与任性中一再地推卸我的责任?我流着泪走上讲台,朝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从半年前我走出教室之后,这是我第一次听她“讲课”,也是最后一堂课了,令人感到庆幸的是,我没有错过。

阅读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枯zào( ) 不jiǎ( )思索

2.从第①段看,这篇文章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叙述顺序?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

3.通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在空格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1)听课索然无味,赶写稿子(2)(

)(3)( )(4)( )(5)老师道歉,“我”流泪鞠躬。

4.第⑦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上下文,把“我”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5.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第一堂课

老 舍

①铃声,对于一个作惯了教员的,有时候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却在袖口里颤起来了。

②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地竖直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咳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③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地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④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⑤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⑥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地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坎,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往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节选自《四世同堂》)

注:本选段描写了北平被日军侵占后,某学校的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时的情景。

思考练习:

1.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祁瑞宣老师一向镇定,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3. 请你谈一谈对文中“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这句话的理解。

4.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请选出你认为最好的语段,并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

《那一堂课》

1.“我”因家庭贫困、着装不合学校要求而多次受罚,米西微老师在她的那节英国文学课上给了我自信,让我的内心从此变得强大起来。

2.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及人们生活的艰难,为下文“我”因没有符合学校要求的标准校服而被罚作铺垫。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尽管“我”极力控制自己难过的情绪,但眼泪还是不争气地流了下来,表现了“我”内心的委屈。

4.一是指米西微老师给我上的那节英国文学课;二是指在那节课上老师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道理,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堂课。

5.米西微小姐的话,教给了“我”关于同情、尊重的道理,给了我自信,让我受伤的心灵得到安慰,从此再也没有懦弱过。

《最后一堂课》

1.燥 假

2.采用了倒叙的叙述顺序。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3.(2)回答不出问题,被老师惩罚 (3)顶撞老师,离开课堂 (4)自责不安,去上最后一堂课,认真听课

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略,应围绕后悔、自责、不安描写心理活动。

5.描写了师生各自为自己的错误言行产生了由衷的歉疚和悔意。在最后一节课上,他们的眼神不期而遇,彼此心领神会。师生之间的矛盾终于在坦诚相待中得以化解。

《第一堂课》

1. 选文写身处沦陷区的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时的情景。

2.祁瑞宣老师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做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日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

第9篇

真羡慕那些同学,每次考完试后老师都会找他们谈话。

五年级了,老师已经没有时间把心思放在向她这样的学生上了。

有一次,她走向办公室想请老师帮忙分析一下她现在的学习状况。她到了门口,看见老师正在和几个优生谈话。那几个同学一脸的自信。老师没有看见她。

上课铃响了,她带着未了的心愿走进了教室,发现同学们都用鄙夷的眼神看着她。此时,她的愿望不是老师能给她点石成金的教导,而是希望给她一个地洞钻下去。她坐上座位,用书遮着脸哭了。她好希望老师能给她一张纸巾,说一些安慰的话语。

第二天的自修课时,她正在看一道深奥的数学题,用她的余光,看见了老师慢慢地走向自己的座位,用手轻轻敲了敲她面前正在看的书。她一下子站起来,老师愣了一下,又点头示意她坐下,又敲敲她旁边的座位,问:"XX同学今天怎么没来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