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贫困村汇报材料

时间:2023-03-14 14:49:48

导语:在贫困村汇报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贫困村汇报材料

第1篇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县脱贫攻坚档案工作作一简要汇报:

县属深度贫困县,全县幅员面积5290平方公里,辖2镇15乡,120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人口8.19万人。全县有贫困村48个,2014年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1755户6424人,2018年将完成最后5个贫困村退出、159户538名贫困人口脱贫,实现全县整体脱贫摘帽。县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列为“一号民生工程”,各级干部群众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视脱贫攻坚为己任,认真履行职能,集中力量抓精准扶贫工作,尤其重视扶贫档案这一基础性工作,做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实现了档案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同步进行、整体推进。我们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协调推进,全面夯实档案工作基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在脱贫攻坚部署大会、脱贫领导小组联席会、工作推进等会上,定期不定期专题听取脱贫攻坚档案工作情况汇报,并进行专题部署。县档案局与县扶贫移民局及时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意见》,对脱贫攻坚档案归档范围、整档规则、部门职责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明确指出各级扶贫部门负责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组织实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各乡镇、村和各扶贫行业专项部门是脱贫攻坚档案的形成单位,对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一致性负责。各乡镇、村建立健全了《脱贫攻坚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管理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县财政专项投入200多万元为各乡镇和贫困村增配档案管理所需设施设备。划拨3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全县扶贫档案人员专题培训。全县各乡镇、村两级分别配备了专(兼)职档案员,明确专人负责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同时,相关部门也建立相应的扶贫档案工作机制,安排专门经费,推动档案室标准化建设和扶贫档案的规范化收集整理,为全县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后勤保障。通过层层抓落实,实现了档案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同部署,人员、责任同落实。扶贫档案工作做到了“五有”,即有档案室、有档案柜、有统一的档案盒、有档案人员、有档案管理制度。

二、强化培训,精心指导,全力提升档案工作水平。县档案局通过向外学习取经,内部强化业务培训,主动跟进扶贫工作进程,为扶贫档案规范整理提供技术支撑。组织全县48个贫困村第一书记、乡镇档案专干和22个扶贫专项部门分管领导150余人,开展了脱贫攻坚档案专题培训。重点打造了以陵江乡、勿角乡、安乐乡阳坡村为代表的乡、村两级精准扶贫档案示范点,组织召开全县扶贫档案工作现场会,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脱贫攻坚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知识,档案整理业务技能更加熟练,以点带面推动了全县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平衡发展。县档案局牵头成立了脱贫攻坚档案片区工作指导组,局长和副局长分别担任片区指导组组长,档案局全体业务人员全员上阵当指导组成员,深入一线全面指导和推进扶贫档案工作。为了确保全县脱贫攻坚档案规范统一,方便各级检查验收,档案局与脱贫办共同商定,下发了县、乡、村、户四级资料清单,对扶贫档案分类、卷盒封面书写规范、目录格式、照片档案整理等制作了统一样式模板,规范了标准。在脱贫攻坚档案指导检查中,我们秉承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切实不表面的工作作风,采取现场操作、实地培训、电话咨询、QQ微信解答等方式多渠道开展业务指导。在指导中我们重点围绕制度建设、资料收集、分类整理、档案编目、安全保管等方面加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对策建议,有力提升了基层档案业务水平和规范管理。

三、加强督查,落实责任,着力确保档案规范管理。为确保扶贫数据和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县档案局把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纳入档案执法检查具体内容。县督查办成立脱贫攻坚专项督办组,定期对各乡镇、部门精准扶贫档案工作进行督查,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经验做法及时予以通报。县档案局会同县扶贫移民局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流程,采取面上检查与个别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脱贫攻坚工作各阶段产生的文件材料进行检查审核,确保脱贫攻坚档案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县委政府把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和部门的年度考核,确保监管不缺位。在督查中,我们既考虑档案自身整理的需求,更充分尊重扶贫工作迎检的现实要求,积极配合县脱贫办制定相关指导性文件,达到档案规范整理和迎检工作两不误。做到对脱贫攻坚档案事前部署、事中督导、事后收尾,确保实现档案服务扶贫工作,档案助力脱贫攻坚。

面对新时期的新挑战,党和国家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差距:

一是脱贫攻坚硬仗正在进行时,大量资料正在陆续形成,档案资料的及时更新、完整度方面还不够完美,基础性工作做得还不够深入。二是扶贫工作中形成的资料多,复印件多,删繁就简成效还不明显。三是工作中普遍重视文字材料的收集,忽视电子文件、音像等方面的材料收集,档案信息化推行还不力。四是基层档案人员普遍身兼数职,变动频繁,影响档案工作的延续性,人员保障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等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打破思维定式,切实转变“档案工作是末位工作”“档案部门是收容队”的观念,树立先行意识,在脱贫攻坚中当先行者、当排头兵、当引领人,更充分地发挥档案工作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档案工作服务脱贫攻坚。

一是进一步加强培训指导。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交流学习、现场推进会等形式,全面提高档案人员业务能力。建立精准扶贫档案人员联系制度,建立扶贫档案人员沟通交流平台,及时掌握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动态,适时解决有关具体问题,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整体推进。

二是进一步细化工作标准。将扶贫资料收集工作纳入总体工作计划及目标管理。大胆创新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归档范围、归档类别、归档要求,一条一条研究、一条一条梳理,逐一拿出任务书,明确时间表,落实责任人,做到任务明确、措施明确、责任明确、效果明确,使整个工作过程可操作、可检查、可衡量。

三是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切实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把工作压实、压牢。强化责任追究,决不能让问责成为口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的摆设,确保工作措施落实见效。

第2篇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水利扶贫专项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目标任务

1、2019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19年着力解决16个乡49个村2184户13218人(其中贫困人口630户3254人)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总投资为3560.2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336万元,省级补助资金153万元,县级自筹3071.28万元,目前到位资金2195万元。

2、设置“村内水利工程巡管员”公益性岗位:在全县行政村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遴选1名贫困人口,全县共计聘请146名贫困人员承担已建成公益性水利工程巡管员。投入资金91.2万元,全部为省级资金。

3实施综合治理4.49公里。提升推进贫困地区防洪抗旱体系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总投资2079万元(中央资金1654万元,省级资金425万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1是如期开展安全饮水项目。已经完成所有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的前期工作,并与4月初在县政务中心实施了对2019年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超百万标段的公招工作。4月22日完成非贫困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超百万标段的公招工作。截止4月22日,全县2019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涉及的49个村中已经开工建设26个村。完成麻日下依、大盖汤孔、绕鲁壮巴、绕鲁俄日、沙堆科查村等5个村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并交付当地村“两委”会使用。实现331名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

2是强化对“公益性”岗位的监管,根据一个脱贫攻坚收支台账结算周期,水利局已经与2018年9月在全县范围内聘请146名贫困人口为“村级水利工程巡管员”开展各项工作,已经支付2018年第四季度工资。

3是加综合治理工作。根据前期工作安排,综合治理工作已经完成施工招标,待公示期结束,就可以进场施工。

4是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的监管。通过实地考察等形式,多次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指派一名副局长全程跟踪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多次深入施工现场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在此基础上还指派技术人员一对一的对应每一项饮水工程,一方面在技术上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在工程质量上起到监督。

三、存在问题

1、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变数大。在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时,随意变更水源点,导致部分村组的水源点距离村庄太远,再加上所布设饮水管道的需要经过岩石层,开挖难度大,达不到标准,进度缓慢。

2、建成饮水工程后期管护不到位。有的村民觉得饮水工程建设是水利局的事情,那么管护也是水利局的事情,因此放松了对已建水利工程的管护,出现了冬季断水的现象。

3、部分村民缺乏大局观念。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在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过程中表现出不支持,不主动的态度,缺乏大局观念,只顾眼前利益,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如期施工。

4、公益性岗位人员社保卡收集缓慢,目前还有部分乡镇没有收齐社保卡,这个我们及时支付公益性岗位工资带来了一定难度。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1、加强工作指导,督促施工队加快进度,争取在6月底前完成所有工程量,实现贫困户饮水达标

第3篇

现将2020年全县妇女创业就业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就业帮扶方面,一是加大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力度,今年新建成达飞、科司特、闽优、海洲4家扶贫车间,着重解决居家妇女就业问题,可吸纳妇女就业710名,目前,全县31家扶贫间共吸纳妇女就业890人。

二是在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中注生妇女就业岗位开发,开发了爱心理发员、保洁等岗位180名,解决贫困妇女就业问题。

三是在见习岗位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开发中注重女性就业帮扶,面向县医院开发见习岗位113个,城镇公益性岗位新增安置21人。

四是加强面向妇女的就业技能培训,先后在刘家庙服装加工扶贫车间、新华牧业扶贫车间、同乐雨具、康之琳鞋业扶贫车间开展410名妇女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并面向农村妇女开展中式烹饪、拉面、食用菌栽培等技能培训共3790名。

五是加强妇女组织输转工作力度,定向面向厦门输转246人。另外,共为88名创业女发放创业贷款800万元。

二、保障妇女权益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存在的困难

妇女平等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缺乏有力的社会保障;一是女性因为性别在就业、再就业中受到歧视的现象较男性突出,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较为普遍;二是妇女享受的社会保障、职工福利的程度总体上低于男性,餐饮业等妇女就业较为集中的行业欠薪现象多发。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第4篇

今年以来,****县**镇冬旱连着春旱,使全镇9个村(社区)受灾,受灾人口达9820人,饮水困难人口9820人;受灾农作物面积1486公顷,大牲畜饮水困难3255头;有8座山塘干涸,12山塘、水库不能灌溉;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农业经济损失170万元。旱情就是命令,旱情就是总动员命,作为镇长,他始终战斗在第一线,指挥和带领全镇干部职工,协调上下,身先士卒,为打赢这场抗旱救灾的持久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沉着应对冷静决策

严重的旱情牵动着镇党政领导一班人的心,陈镇长充分认识到旱情形势的严峻性性,连夜召开党委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措施,成立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制定下发《抗旱救灾应急预案》文件,明确21个单位的职责任务,紧急下拨抗旱救灾资金16万元,及时投入抗灾救灾中。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保饮水、保民生、保春耕,防森林火灾的要求”,发动全镇219名机关、村(居)党员干部,深入全镇受灾的128个村民小组,全面开展抗旱救灾工作。陈镇长更是带领广大干部顶烈日、战酷暑、斗旱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旱情,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发动、组织群众全面开展生产自救。协调上下把握全局为把旱灾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他首先把争取县委、政府以及各科局的支持放在第一位,及时协调相关科局解决了森林扑火工具设备2万元,受灾重严重的新寨村、民同村抗旱救灾资金2万元,争取到了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资金3万元。其次,科学合理安排全镇抗旱救灾工作,镇党委班子三天一调度,镇机关单位每两天汇报一次到村民组工作情况,村(居)实行24小时值班,每天下午汇报旱情,随时掌控灾情。对灾情严重的,他要求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进行倾斜,使干部力量、物资、资金优先保证重灾区。

身先士卒靠前指挥

把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做好春耕生产放在重中之重,陈镇长带着水利站、农技站、产业办、林业站等职能部门负责人,跑遍灾区,亲临一线,指导抗旱救灾。针对新寨、大龙、民同村的群众饮水困难,他带着水利站的负责人,为群众找水源,安管线,打“水窖”;组织抗旱服务队,为老弱病残送去急需的饮用水。同时,要求综治办、队保所,做好水资源协调工作,维护好饮用水秩序,化解水事纠纷,加强对水质的检测、监督,确保大旱无大疫和用水安全。针对旱情对春耕生产的影响,镇农业服务中心围绕陈镇长的要求,加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力度,千方百计抗旱保墒、保苗、保产,指导农民使用双层地膜覆盖技术达1200亩;针对森林防火的严峻形势,陈镇长要求林业站加强森林防火知识宣传,落实森林防火责任,确保了全镇森林防火安全。连续高强度的抗旱救灾,陈镇长尽管身心非常疲惫,但其抗旱的斗志非常高昂,决不言苦、决不言累的精神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旱情不除,抗旱不止,在他的带领下,全镇干部职工每天早出晚归,放弃了每个休假日,全身心投入到了抗旱救灾工作中。

体恤民情以民为重

第5篇

一、2018年水利项目基本情况

1、农田水利及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资金2190万元。计划实施15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及67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任务,目前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已开工15处,完工14处,完成高位蓄水池24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任务67处,截止目前,67处已全部开工建设,完工63处,完成渠道建设68.6km,完成投资2080万元,占总计划的95%。

2、隆回县2018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计划实施项目60处,项目总投资792.7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113万元,自治区补助资金545万元,解决受益人口11909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解决贫困村31个,贫困户994户,贫困人口4385人,完成投资776.8万元,占总计划的98%。

3、水利维修养护资金49万元,计划实施项目4个。分别为拦水坝维修养护1座10万元,农田水利维修3处39万元,项目都已完工结算并整理资料归档。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农村饮水安全技术方面,农村已建的集中供水工程中,几乎没有水质检测设备和具有相关专业知识水质检测人员,这样,对农村供水缺乏有效的监测,难以保证供水质量。 

2、材料运输困难,施工难度大。大部分农田离公路较远,材料二次运输相当困难。材料运输基本上要先用能拉20m3左右货车运到各个项目村,然后换2-4m3农用车运到项目点附近,再换马驮人担才能到达项目建设点材料运输及堆放需分段进行,施工作业面受到限制,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而且材料运输及二次搬运人工费用极高,甚至材料运费比买材料要高出很多,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加上县财政困难,缺口资金筹措有限,水利配套资金安排难度大,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质量、进度和效益。

3、群众投工投劳难度大。现在农村青壮劳力基本出外打工,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群众投工投劳开展难度很大,工程施工进度缓慢甚至难以实施。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及建设

1、10户以下分散户饮水安全问题由各乡镇政府提供水泥、PE管材等物质由受益群众自行解决。

2、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确保项目能按期实施。

3、进一步完善工程管理制度,增强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建设任务。

4、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点小、面广且分散的特点,建议采用“先建后补”的管理办法,并由上级部门完善相应的管理程序,这能有效的缩短项目申报时间和调动受益群众的积极性,对于积极性不高的项目点能及时换点实施,不用再办理项目换点手续,能有效的抢工期,赶进度。

5、加强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沟通,协商出水源水检测化验的可行方案。

第6篇

---内黄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汇报材料

内黄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县域面积 1161 平方公里,辖 10 镇 7 乡,532 个行政村(社区),85万人。汉高祖九年(公元前 198年)置县,距今已有 2200多年的历史。内黄历史悠久,民间文化丰厚,素有“画乡”之称,年画、灯笼画、剪纸等民间绘画种类繁多,培育造就出中国水彩画之父李剑晨及著名画家樊明体、李裕、张重梅等闻名全国的画坛巨匠。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6〕113号)及市委市政府要求,不断加大政府投入,整合各类资源,引导社会参与,强力推动全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全县基本形成了政府搭舞台,群众唱大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转良性机制。

2016年以来,特别是2018年以来,全县集中投放3600多万元,完成了17个乡镇文化站和532个村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同时,开工建设了占地209.1亩,总建筑面积80607.29平方米,投资7.03亿元内黄县文化体育图书馆项目。项目共分五个子项,分别为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会展中心、动力中心、室外看台及室外配套工程,2021年10月将完成主体结构及安装工程。

具体做法以下。

一、强化领导责任,实行目标管理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县里成立了宣传部长为组长、政府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文广体旅局,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问题,领导小组落实联席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是健全推动机制。县里建立了由县政府统一领导、宣传部门协调指导、文化部门带头实施,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构建的工作机制。各部门也都建立了部门推动机制,落实自己的职责。

三是建立政府负责机制。县里明确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由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县里由县长负责,乡镇由乡镇长负责,村里由村长负责。

四是实行目标管理。为落实政府主要领导责任,县政府县长与各乡镇长订立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目标责任书。目标设定为不能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的,必须县长说明情况,并承诺完成时限。

二、加大财政投入,实行分类奖补

一是纳入财政预算。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所需资金纳入县、乡财政预算。首先拿出1000万元作为奖励资金,对绩效评价结果优良的乡镇予以奖励,发挥政府投入的带动作用,落实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二是分类奖补激励。为了推动和激励先进乡镇,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行分类奖补通知》,以完成时间先后和质量为奖励标准,分三个奖励等次,完成最快的一等奖一个村50000元,次之为二等奖一个村奖40000元,再次之为三等奖一个村奖30000元。

三是严格验收标准和办法。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七个一”标准进行验收,即一个活动中心、一个文体活动广场、一对宣传栏、一个简易戏台、一套文化活动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一套广播器材。建成投入使用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向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进行验收,完成时间以收到书面申请时间为准,验收实行百分制,90分以上为验收合格。

三、纳入扶贫规划,实行项目推进

一是纳入扶贫监督内容。内黄县是省级贫困县,全县90个贫困村,非贫困村也都存在有贫困人口,县里要脱贫首先要在每个村建起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我们讲文化中心建设工作纳入到扶贫工作规划,做到同安排、同督导、同奖惩。

二是纳入扶贫项目。县里整合所有扶贫项目资金,统一使用,统一管理,我们将文化中心建设纳入扶贫项目,实行项目运作,定标准、定时间,统一招标,统一施工,全县共用到中心建设项目的资金共计2200多万元。

三是纳入扶贫管理。扶贫先扶智,所以,文化中心的管理也成了扶贫管理的重要内容,利用文化中心开展扶智活动,发挥文化中心的作用。

四、瞄准群众需求,丰富服务内容

一是因地制宜设置功能科室。除按照上级要求建设的功能科室以外,我县还结合实际设置了群众需要的特色科室。比如,我们文化馆设置了非遗项目展示科厅,丁庄村设置有梅花拳展示厅,梅花拳演武广场,还有李官寨设置了大罗戏展示室、排练室。

二是落实人性化设计。按照群众需求,我们对各个功能室进行了人性化设计,增加饮水设施、衣帽悬挂设施、另外还有擦鞋、充气、充电设施。

三是以人为本收集需求。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群众需求反馈机制,促进供需有效对接,真正把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服务基层、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

五、强化培训引导,组建驻站队伍

一是举办特色培训班。为组建驻站队伍,县里举办了对戏曲培训,全县17个乡镇选派了80多人参加了县里的培训班;因为戏曲爱好者容易入迷,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文化娱乐活动。选准这部分人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培训让这些人带动更多的戏曲爱好者参与文化站的管理,从而解决文化站闲置和无人气问题。

二是组建文化管理队伍。乡镇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文化站的2名管理人员和村里1名文化协管员。同时,县里举办专题培训班进行培训,让这支队伍学习公共文化保障法,掌握活动组织开展技巧,组建了驻站队伍和文化志愿者队伍。

三是组建文化站驻站戏迷俱乐部。县里精心挑选了各乡镇戏迷,让参加过培训班的戏迷再召集社会上的戏迷爱好者,全部参与进来,组建成每个乡镇的戏迷俱乐部,并让其驻站工作,参与文化站管理,变成文化站资源。

四是配备文化站戏迷音乐器材。县里拿出37万元为各乡镇文化站配备了文化音乐器材,以此引导戏迷驻站开展工作。

第7篇

一.县开展“四个一”组合式扶贫工作进展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同志定点县实行省领导“四个一”组合式扶贫,在他的带领下,分别有央企大唐国际发电公司、省直单位省林业厅、军分区,市直单位市财政局、市城投集团、银行分别来到定点扶贫,在上半年不但带来了省财政的1000万元用于的产业发展,而且号召这些单位倾情帮扶,帮做了许多实事。书记率先垂范,在1月16日,1月19日,3月10日先后来到指导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对县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非常重视,2013年不但继续关怀茶园乡村的扶贫开发工作,而且对乡村、乡村的持贫开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也格外的倾心。

(二)项目、资金支持情况。目前,省领导带资金1000万元支持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扶贫攻坚专项资金己下达,县政府己召开专门会议将资金己落实到贫困乡村实施产业发展项目。1、省林业厅:明确支持项目数120个,投入资金达18682万元,其中省林业厅直接支持资金达5682万元,争取资金13000万元。具体为:中幼林抚育、油茶低改、油茶新植、造林绿化“一大四小”通道绿化工程、荒山造林、湿地公园工程、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管护、花卉苗木建设、毛竹低改、森林防火综合治理、松材线虫病重点监测防控等项目。扶贫资金额度的计划数1亿元。按惯例,省林业厅支持的项目一般在下半年下拨扶助资金,所以省林业厅扶贫资金落实数暂为200万元。省林业厅领导非常重视对的扶贫开发工作,今年上半年,在厅长阎钢军、副厅长郭家的带领下,于4月26日,在召开了“四个一”扶贫工作座谈会,就推进新阶段林业扶贫工作提出了下一步的打算,确定了2013年年度工作计划。在3月份,调运了30多万高产油茶苗子送到全县各扶贫开发重点村,帮助重点村的种植户发展油茶产业,实现增收致富。此外,省林业厅结合“全国百名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苏区行”科技下乡活动,省厅派出科技专家组到就苗木种植、油茶种植、产业发展规划等开展为期一周的活动,开展林业科技讲座、咨询、培训和服务,帮助县农民依靠科技促进经济社发展。

2、大唐分公司:一是在县茶园乡、均村乡规划建设十八排风电项目。初步规划建设规模9万千瓦,总投资9亿元人民币,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规模4.5万千瓦,预计投资约4.5亿元,计划2014年底建成投产;二期工程建设规模4.5万千瓦,预计投资约4.5亿元,计划2015年底建成投产。二是在县规划建设火电项目。项目预计投资60亿元,公司已派员前来我县选址,目前正在编制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三是拟援建一所希望小学。2013年,县县委书记何舜平多次赴南昌拜访大唐分公司,大唐分公司总经理张洪表示,将加快风力发电项目的落地,并且尽快援建茶园乡龙上小学,援助资金30万元。

3、市委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

军分区:市军分区启动定点县乡扶贫活动

2013年4月26日上午,市委常委、市军分区司令员刘瑄率领军分区机关官兵一行16人来到县乡村启动定点扶贫活动仪式。

在启动仪式活动中,市军分区领导听取了的乡情村情汇报,明确表达原则上通过了乡2013年度上报来的投建项目及资金数额,这些项目总投资大约为89.4万元,主要为公路、学校、村委会、水利灌溉等几大方面,在听取汇报后,市军分区官兵来到小学、危旧灌渠、村破旧村委会楼房等地实地察看。

此外,军分区领导确定了村最贫困的28户贫困农户,这些农户或因天灾或因病痛或因子女上大学等等原因造成生活贫困,军分区官兵带着真心一位位来到所帮扶的贫困农户家里,他们每到一户便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帮他们找出脱贫的措施,走时留下了他们的联系号码并留下了用自己工资购买的生活、学习用具和用信封装好数量不菲的资助现金,经了解,这次军分区官兵所送的现金全部是官兵的工资,每一户最少的有1000元,最多的有3000多元,有许多贫困农户看到穿着军服的官兵这么关心他们,他们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市财政局、市城投集团、银行:市财政局分别与乡村、乡村定点扶贫,在2013年1到3月份,市财政局还在茶园乡扶贫,在茶园乡茶园村投入资金达225.2万元,实施项目11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7个,帮扶村庄整治建设点1个,帮助规划建设土坯房建设点3个,支持公益项目2个,2013年4月份开始,在文清书记的指示下,市财政局又来到、实行定点扶贫,在村,投入资金71万元,扶持项目5个,帮助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个,帮助实施村庄整治点2个,扶持烤烟项目1个,支持公益项目建设1个,帮助规划建设土坯房建设点1个;在乡村,投入资金15.5万元,帮助实施基础设施项目7个,帮扶村庄建设点1个,帮助规划建设土坯房建设点1个。城投集团,今年1到3月份,在茶园村投入资金160万元,帮助规划建设土坯房建设点1个,从4月份始,在和坪村实行定点扶贫,投入资金24万,帮建水渠600米,新建提灌站5万。银行,今年4月份开始,来到乡村定点扶贫,投资300万,新建芦笋基地200亩,基地200亩,而且定下了修公路2条,改建小学1所的计划。

二.扎实开展了省、市、县定点扶贫工作。

今年,省直机关事业单位继续有省委办公厅在县乡村实行定点扶贫、省旅游局在县社富、农大在县镇村实行定点包扶,有民生银行南昌分行在镇村实行定点扶贫。

农大今年对定点扶贫工作非常重视,校领导和队员先后来过5次,他们捐书2万余册,电脑、电视各1台,举办生猪养殖培训班2期,共有300余人参训。

省委办公厅厅领导来指导了3次,并且安排了专门的队员常驻,出资10万元帮村小学围墙建设。

省旅游局今年一早就来到,除慰问了孤儿外,还制定了修公路水利等计划的年度规划。

市直部门“三送”有14个部门,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市地税局、市药监局、市移动公司、市重点办、市建行、市住房公积金办公室。

市地税局挂点建设村,他们投入资金达50万元,帮村里做了许多实事,具体为:上半年市地税局“三送”办代表市局主要做了以下好事实事:

(一)整治建设村小学,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室。

上半年,市地税局完成了建设村小学地面平整240平方米,对小学墙壁进行了粉刷,对门窗进行了更新,安装了电力线路。给教室和老师办公室安装了电风扇,为小学生购置了两套校服,极大地改善建设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同时,根据村小学生多数为留守儿童的情况,筹集资金购置了三台电脑和视频设备,购置了电脑桌椅,开通了宽带网络,建立起“留守儿童亲情关爱室”,使学生家长有条件通过网络视频与留守儿童进行视频通话。

(二)开通“三送”管理网站,提高“三送”信息化水平。

(三)打造精品示范点,建设秀美和谐乡村。

5月底,市地税局“三送”工作组选定了建设村坪仁组作为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示范点,结合三清六改、土坯房改造等工作统筹推进,打造精品工程。目前该项目已经立项,进入到效果图制作和详细规划阶段。

(四)高标准严要求,科学推进道路建设。

市地税局“三送”工作组聘请交通设计院的专家,对在石组到祠堂组通组公路(长1.8KM)进行详细的勘测,按照高等级公路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设计,同时对项目施工组织、建筑材料的选用、施工队伍的选择也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五)发放慰问物资,融洽干群联系暖民心。

为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市地税局在开展二季度走访活动时,为建设畲族村每家每户准备了一个不锈钢开水瓶和一个不锈钢脸盆作为礼物,由挂点联系干部亲自送到村民家中。通过小小礼物,极大地拉近了“三送”干部和村民的距离,融洽了干群关系,做成了一件民心工程。

此外,市药监局直接投资50万元帮焦田村修公路2.5公里,帮争取了农网改造资金50万元,能在年底前帮完成全村的线路改造。

县直部门结合“三送”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实行了定点扶贫。县直有102个单位进行了“三送”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县所有扶贫开发重点村都享受了此项政策的支持,目前,“三送”每个单位己经安排了2万元共计306万元,用于各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进行新农村的村,要求每单位要在每村投入3万元以上用于村庄整治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县各单位自筹306万元,争取资金510万元,各类捐赠折款51万元,共帮助上项目180个,兴修公路38.5公里,兴修水利让5000亩农田受益,修建饮水工程24个,修建村部15处,修建学校20处,帮引进或培育扶贫支柱产业120个。

三、认真抓好了结对帮扶工作。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县认真组织开展了“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以下简称“三送”活动),始终坚持把“三送”活动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广大干部大力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直面难题,实实在在为基层群众特别是贫困农户做好事、办实事,妥善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

全县共下派干部3640名(含市派工作队员55名),其中,县级干部37名、科级干部364名,结交重点包扶对象18200户。

活动开展以来,共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好事5791件,收集基层和群众意见、要求8076条,解决群众、企业实际困难2666件,帮扶资金910万元,共争取上级扶助项目资金2724万元,新修公路38.6公里,硬化村组道路40.1公里,新建桥梁18座,维修水利设施172处,新建、维修水渠100.4千米;调处矛盾纠纷2245件次,接待、解决群众181件。

四.县非公有企业参与扶贫的情况

目前,在县共有50家企业参与了扶贫回报社会工作,爱扶村有45个,他们捐资达920万,兴建学校4所,修路32公里,修水利工程5处。比较典型的有:

(一)倾情贫困乡村,大力捐资改善基础施。

百丈泉食品有限公司,在2013年出资18800元在茶园乡修路0.8公里,在2013年4月捐助阳埠村水利建设费2万元。宏兴木业近年来分别在枫边乡密石、杰村乡里丰、茶园乡全坑、里溪、匤坊等村投入70万元共修路17.7公里。

(二)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助农增收。

百丈泉公司,今年又从福建连城引进价值6万元优质杂交红薯品种,并免费提供均村、茶园、高兴等宜种地区农户,绿宝米业,在高兴崇贤推广优良品种,覆盖农户达2.8万人,而且每百斤高于市场价5到12元收购,让利于民,在文院崇贤霞光等地进行了水稻栽培训2期达1000人次。山村茶油,1.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按照“公司技术、农户山林、农户栽种、农户受益”的原则,通过与农户的合作,签订合同,免费为农户提供种苗,提供技术指导,已建立高产油茶林基地近600亩。2、作为发起人组建县山村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社员、农户提供“供、产、销”一条龙服务,通过合作社平台与农户、社员开展各种生产活动、交流经验,充一购买生产资料、销售产品,使农户、社员降低生产成本投入,增加经营收入;2013年上半年公司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户2310户。户均增收1900元。3、2013年开展种植技术掊训3次。其中:培训规格较高的是于2013年4月在县品实禄园酒店组织了县油茶种植户、农户参加的油茶种植技术掊训班,公司邀请了省林业厅造林处领导、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农大、省林科院等油茶专家和学者亲临大会指导及授课,受到了相关部门及领导的一致认可。2013年已累计培训436人/次。4、高价向农户收购油茶籽、油茶饼。公司对农户在油茶籽压榨完油后所遗留下来的油茶饼,按合同或市场价每斤高于0.9元的价格进行回收,如;城岗乡农户陈建扬2013年元月出售0.5吨茶饼,仅市场差价就纯增收收入450元,他遇人就讲:“曾经的茶饼当柴烧,现在的茶饼还能卖钱”。来溪牧业,来溪牧业,公司以550头基础母猪群繁殖长大的二元种猪、杜长大三元猪为主,年出栏生猪达14000多头,它带动合作社养殖户进行生猪养殖就业致富,签约带动了合作社养殖户105户、在册农户350户、带动农户数1100多户,使每户养殖户月收入达到1600元。宏兴木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利用荒山、荒坡、荒滩、田埂和路网等造林,动员农户以山地作资本入股,公司提供造林资金、苗木、技术和负责产品收购的方式,带领了4500户林农发展林地面积达2万多亩,参与农户户均每亩每年增收80至130元。

(三)捐资助学捐物帮困。绿宝米业,前后为机关单位“三送”点送大米6000斤,送红包达7000元。资助高智慧上外语外贸学院,每年学习生活费用达2万元。山村茶油,2013年春向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捐款3万元,2013年元月向均村乡泮溪村、东村乡东坪村捐赠油茶树苗3000株、油茶专用有机肥2吨用于发展产业,价值达5万元,向合作社社员、农户提供种植资料和vcd光盘达2190份,价值达3万元。向高兴镇部分困难群众赚送食用油达1.1万元。宏兴木业,向茶园乡里溪村石桥小学捐赠学习生活用品,价值达10万元。帮助孤儿陈根凤上学,每年学习生活费用达2万元。

五.努力争取行业部门支持扶贫。

今年,县委县人民政府,更加重视行业扶贫力度,县委书记多次过问,专门召开了2013年扶贫开作会议,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同志的的带动下,全县农业、林业、水利、教育、交通、电力、卫生等部门围绕着大扶贫,发挥各部门的优势,经统计,行业扶贫己投入到贫困村的项目资金达12823.1万元。

第8篇

一、201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1.105国道中心城区改道项目

项目投资情况:已完成项目投资约1.44亿元。征地拆迁方面:已完成全线道路用地及拆迁安置地征地917.4亩;完成全线杆线改迁;六个拆迁安置点正在进行三通一平;全线被拆迁户150户,已拆迁房屋179栋,面积2.4万平米。工程进展情况:完成路基挖方57.6万m3,约占总量的96%,完成路基填方125万m3,约占总量的88%;完成所有盖板涵,共计23道,完成所有圆管涵,共计29道;全线4座小桥,已完工3座,剩余1座小桥完成下部构造及7片梁的预制;底基层完成1.7万m2。

2.区至公路二期改建工程项目

项目投资情况:截止目前完成投资约1.3亿元。征地拆迁方面:完成项目征地总面积645.909亩,房屋拆迁总面积4476.67平方米,各种杆线迁移1163根。工程进展情况:工程全线清表、圆管涵、盖板涵、小桥、路基土石方填方、挖方、路基整形工作全部完成;垫层铺设排水工程完成99%;水稳下基层完成38.1KM,占总量的97%;水稳上基层完成38.1Km,占总量的97%;下封完成35Km,占总量的90%;油面完成22.5Km,占总量的59%。

3.现代(商贸)物流园

区物流办全力帮扶实业有限公司推进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建设。2月份完成了省发改委的立项备案;4月份已列入2013年第一批省重点工程项目计划;4月份国土厅已下达第一期用地32公顷(480亩)的用地预审意见;已征用土地672.138亩(一期268.572亩,二期403.616亩);现正推进园区一期的规划设计修订工作;正在进行园区一期土地、林地报批工作,园区“三通一平”工作正在启动。

4.新大桥项目

目前选择了集中办公场所,出台了征地拆迁安置方案;已放完征地红线,编完了拆迁房屋号,分好了拆迁任务;基本完成了需拆迁房屋的测量、评估工作;组织动迁工作人员认真学习领会了有关拆迁政策。

(二)农村公路建设迈上新台阶

通自然村公路:2012年项目计划98个共50公里,现已完成95个共46公里,剩余三个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少数民族通村公路:少数民族通组公路项目计划28个共13.9公里,现已全部完工;农村客运网络化连通工程及县道升级项目:农村客运网络化连通工程新建项目计划6个共24.8公里,已完成至流坊7.5公里及经至1.3公里,其余4个已正在施工;乡道升级项目1个至4公里,已开工建设;续建2011年县乡道升级项目2个至水南2.7公里和文拱线至左家边3.5公里共6.2公里,已全部完工。农村公路计划上报工作:完成2013年新农村建设通村组公路计划申报工作,共上报里程12.6公里;完成2013年定点扶贫村项目调查摸底及材料上报工作,上报3.8公里扶贫村通村组公路,4.768公里县乡道升级改造项目及1座150米危桥改造项目;完成25户以上省级贫困村(自然村)通村公路计划申报111个共60.2公里;完成吉泰走廊25户以上自然村通村公路计划申报111个共82.3公里(其中26.1公里是贫困村通村公路);完成2013年农村公路计划的调查摸底和电子图数据采集工作,并上报2013年度计划里程83.7公里。

(三)农村公路养护及路政管理取得新突破

1.公路养护体制改革

全面理顺和落实了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将区公路管理站和区公路质量监督站合并组建位区农村公路管理所,隶属区交通运输局,为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事业编制25人。落实了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渠道,将农村公路管理部门人员工资福利和正常工作运转经费、养护工程费、日常养护费纳入了区财政预算。

2.农村公路养护

今年上半年,区公路所严格落实农村公路养护巡查制度,加大了恶劣天气期间的巡查频率,对县道巡查次数超过10次,整治修复病害路面超500平米,恢复设施4处,补植绿化树3000余棵;建立了全区31条乡道“一路一档”公路养护管理档案;建立并更新了“一桥一档”信息;完善了“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养护管理机制,县道由区公路所落实养护,乡道、村道由各乡镇、村委会落实养护,并签订了养护责任状和落实了养护协议,全区实行了县道100%养护,乡道80%养护,村道60%养护;对全区乡道、村道进行了及四五类桥梁进行了多次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督促责任单位整改落实,及时消除桥梁安全隐患。

在全市开展的农村公路养护年活动中,上报了文陂至永昌市公路为养护示范路,目前正在对该路线实施中修计划。

3.路政管理

区农村公路管理所对全区公路定期巡查,及时衔接车辆超限超载及占道等违章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对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建筑方面,查处了占用控制区范围内建房600多户,每户现都已存档。

另外,区农村公路所组织全所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知识、路政知识培训,并积极筹划了富田综合服务站前期报批工作,完成了古高线改造工程()土地报批等工作。

(四)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新成效

今年以来,我局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多措并举,通过进一步落实交通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抓好工程类安全生产及大力提升公路安保设施等措施,消除了交通安全隐患,改善了全区公路交通安全环境及渡运条件。

半年来,我局多次对全区各级公路、渡口及渡船等进行排查,1-6月份,我局共投资19.3万元在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路段继续实施公路安保工程,设置各类安全标志牌36块,钢筋砼护柱30余根,减速带标线900米,钢筋砼防撞墙125米;投资12万元对两个渡口的三艘渡船进行了维修改造。

(五)其他中心工作实现新提升

货运物流企业引税工作:通过多方努力,上半年我局物流引税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区六家自开票纳税人中物流办帮扶引进的有两家:天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引进运力612吨),区宏瑞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引进运力1105.5吨)。截止6月15日止,两家货运企业缴纳税收637.556万元(天丰物流150.37万元,宏瑞汽运487.186万元),为2012年货运税收完成额的156.6%。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实业有限公司投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投资额达10亿元;引进宏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协税护税:地税协税护税完成146.36万元,占任务数的292.72%,;物流税完成80.93万元,占任务数的10.12%。向上争资:向上争资完成1252.15万元,占任务的39%。农村挂点帮扶:积极开展“党员干部进基层,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制定帮扶方案,推进挂点村建设,解决挂点村的实际困难。社会管理:及时化解苗头和紧急事态,消除社会不良影响,到目前没有出现越级上访、集体上访等现象。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结合交通工作实际,制定了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排查清理了相关规范性文件,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50件,办结50件,办结率100%。

(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105国道改道项目总投资3.6亿元,上级车购税补助资金7514万元,市、区两级各需配套1.43亿元,市、区各到位4300万元,两级各还需配套1亿元,资金压力很大;公路改建二期工程已完成投资约1.3亿元,但项目到位资金仅7113万元,项目缺口资金巨大,为能顺利达成年底通车目标,恳请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资金。

2.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不彻底,区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十二五”全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公路站现有自收自支人员未做到彻底安置。

3.因乡村道养护资金未能落实到位,我区农村公路特别是乡村道普遍存在弃养等问题。

4.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在批复农村居民建房时,没有按规定批复,越过了农村公路两边的建控红线,侵占了农村公路路产路权,给农村公路的通行和将来的升级改造造成了困扰。

5.因2012年度农村公路建设计划下达时间较晚,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时间不足,再加上地方配套资金在短时间内筹措有一定难度,影响了工程开展实施。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进基层、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

2.又好又快的推进我区105国道中心城区改道项目建设及公路改建二期工程建设,确保项目如期完成。

3.全力做好物流业发展工作及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管理工作。积极引进和培育货运物流企业,拓宽拓展第三产业税收渠道。

4.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保证公路安全畅通。

5.加快综合服务站的建设步伐,筹措乡镇养护站的设置工作。

6.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力争新建通自然村公路、新农村公路100公里、按要求新建农村客运网络化工程和连通工程、县乡道升级、危桥改造及安保工程等项目,进一步改善我区公路结构,提升我区公路结构等级,提高我区农村公路安全系数。

7.坚持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项长效工作来抓,定期对各重点工程、公路及渡口等交通项目进行检查,确保全区交通安全形势稳定运行。

8.继续完成区委区政府及市交通运输局下达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第9篇

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县人社局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社局、市就业局的精心指导下,在相关部门、乡镇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局聚焦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贫困户、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特殊群体,积极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援助扶持政策,大力实施职业培训,不断扩大公共就业服务有效供给,提升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切实服务广大的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努力避免大规模失业风险集聚,确保汉源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现对2017年全年就业各项工作进行认真梳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民生工程完成情况。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56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1.69%;失业人员再就业69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6.9%,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就业20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81.8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二)民生实事完成情况。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863人(其中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38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2.94%;品牌培训19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60%;创业培训9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2.5%);发放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40万元,成功扶持27名高校毕业生创办31个项目,完成目标任务的110.71%;现有见习基地9个,今年累计吸纳34名高校毕业生见习,发放见习补贴10.18万元;向30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15.61万元;发放失业金2036人次203.2万元;发放灵活就业补贴252人60.8万元。

(三)就业扶贫工作完成情况。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职业技能培训378人,其中技能等级培训38人,劳务品牌培训27人,创业培训4人,专项能力培训198人 ,灵活培训111人,发放贫困户培训补贴8.41万元;为4名成功创业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发放创业补贴4万元;开发贫困户公益性岗位241个,安置贫困家庭劳动者236人,发放岗位补贴203.81万元;开展就业扶贫专项招聘会4场,送岗位下乡14场,;建就业扶贫示范村1个,认定就业扶贫基地1个。

二、重点工作推进措施

(一)夯实就业服务基础,推动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

1、就业失业登记及困难认定。巩固加强就业服务基础,加强基层就业服务业务人员的培养培训,严把就业创业服务第一关,切实做好就业失业登记和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工作,确保就业援助落到实处,持续推进就业稳定增长。共计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916本,认定就业困难人员601人。

2、招聘和求职公共就业服务。积极发挥人力资源市场桥梁作用,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月”等系列活动,全面收集招聘和求职信息,通过四川公共招聘网管理平台、就业局公众微信平台广泛,及时搭建招聘求职供需平台,扎实做好职业介绍工作,确保各类企业、城乡劳动者、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贫困户等群体“就业有门路、失业有退路”,努力促进转移就业。开展汉源县2017年“促进转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专场招聘会4场、“送岗位下乡”系列活动14场,组织70余家企业提供招聘岗位4000余个,接待求职人员2.3万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300余人,为7000余人提供劳动维权和法律援助服务,累计发放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资料8.3万余份。

3、建立就业大数据启动信息化建设工作。持续加强与基层劳动平台的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基层劳动平台积极作用,全面完成农村劳动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人员、职业技能人才等9大人力资源数据库建立,明确服务对象和服务措施,扎实数据基础,确保就业服务不偏不离、精准高效。全力以赴做好全县30个乡镇17余万人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和动态监测工作,确保劳动力动态更新率达55%以上,并按季分析县域就业形势,从新增就业情况、人力资源供求情况、园区企业用工情况、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领取失业金人员情况等方面形成有数据、有原因、有问题、有对策、有建议的高价值可行性报告,供上级部门调控政策参阅利用。

(二)扎实开展就业扶贫,全力助推贫困户按期脱贫致富奔康。

1、“一库五名单”建立。完善四川省就业服务管理系统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精准扶贫对象系统模块》的贫困户人员基本信息和就业信息核实及动态管理,建立“一库五名单”数据库,精准掌握贫困劳动力的基础信息、就业培训、转移输出、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情况,确保信息与脱贫办的“六有”大数据平台信息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底数清、措施明、成效显,确保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2、就业扶贫技能培训。加大就业扶贫政策宣传,引导贫困户树立“免费培训富脑袋、就业创业富口袋”的意识。根据贫困劳动力需求,结合我县农业产业和旅游发展需求,联合农业、林业、旅游等部门,采取“缺什么、训什么、补什么”的方式,组织贫困劳动力积极参加“扶贫灵活就业”“扶贫专项能力”“扶贫脱产专班”等“短、频、快”的技术技能培训,积极以技能实现转移就业,以“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作为奋斗目标。全年培训贫困户378人,其中技能等级培训38人、劳务品牌培训27人,创业培训4人,专项能力培训198人、灵活培训111人。

3、贫困户就业援助安置。根据贫困村和贫困户因病、因残、孤老、年幼无依等致贫原因,针对贫困户中有一定劳动力、无就业渠道,且通过其它帮扶不能按期脱贫的贫困户,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拓宽公益性岗位类别,开发保洁、道路维护、交通协管、市场协管、托老托幼、病患陪护等岗位,促进困户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同时,解决贫困村环境卫生、道路交通、老无所养、幼无所依等问题,确保2017年退出的25个贫困村都有公益性岗位,充分保障贫困村脱贫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加强岗位管理和监督,通过摸清底子、梳理清单、建立台账、强化监督等措施,加强对贫困户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监督管理,确保贫困户的帮扶岗位补贴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切实保障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全年开发贫困户公益性岗位241个,安置236名贫困户上岗就业,发放岗位补贴资金203.81万元。

4、扶贫载体促转移就业。根据我县农业大县的特质,针对吸纳10人以上贫困户就业的大规模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企业、农村电商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就业扶贫基地,给予吸纳就业补贴;积极对接县外职业中介和企业,择优选取吸纳就业能力强、工作岗位优势高、劳动保障服务好的机构,建立劳务合作机制,搭建1个劳务协作平台,采取将企业“请进来”、把贫困户“送出去”的“双向流通劳务”机制,更好促进贫困户转移就业、充分就业。全年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4场、送岗位下乡系列活动14场,打造就业扶贫示范村1个、建立就业扶贫基地1个,吸纳贫困户就业18人、发放吸纳奖补1.8万元、给予扶贫基地奖补5万元。

(三)针对落实就业援助,促进各类重点群体就近就地就业。

1、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促就业。紧紧围绕贫困家庭子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五类人员”为重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产业发展和就业促进为培训导向,通过对重点产业发展和城乡劳动者培训需求的调查统计,针对我县农旅融合发展需求,整合县人社、农业、扶贫、教育等部门培训资源,组织培训机构“送培训下乡”,实施“技能培训脱贫行动”“重点产业急需紧缺工种技能培训行动”“高技能人才培训行动”“创业培训行动”“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行动”“劳务品牌培训行动”等“六大培训行动”,开展助推重点产业、辅助“农旅一体”旅游产业发展、扶持特殊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顺应时展需求的焊工、中式烹调师、美发、电工、养老护理员、电子商务专项能力等职业技能培训,积极促进企业稳定用工,全力扶持城乡劳动者转移就业,并按政策及时落实各项培训补贴。全年累计培训863人(含青年劳动者41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78人(含灵活培训111人)、重点产业急需紧缺工种320人、高技能人才102人、劳务品牌192人、创业培训90人,青年劳动者培训占比达50%以上。

2、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稳就业。根据就业困难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冰雹灾害群体、农村残疾人等四类重点群体的就业难问题,针对性实施就业援助,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和给予社保补贴扶持灵活就业两种方式,累计援助874实现就业。一是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根据不同群体多种类开发岗位,多行业实施就业援助,及时做好岗前资格审查、用工备案登记、在岗监督检查、补贴申报指导、补贴资金审核及拨付等工作,全年共计开发公益性岗位779人,安置688人(其中,灾后公益性岗位9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36人,常规公益性岗位307人,农低农残公益性岗位50个),发放岗位和社保补贴1021.15万元(其中,岗位补贴740.49万元、社保补贴280.66万元);二是加大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指导,严格按照《汉源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汉府发〔2015〕18号)和(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的通知)(川财社〔2016〕182号)等规定及时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今年共计为252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60.8万元,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力度,调动其自主就业的积极性,帮助实现稳定就业。

(四)大力实施创业扶持,着力推动创新创业工作更上新台阶。

1、营造良好创业氛围。一是广泛宣传扶持政策,积极通过手机APP、QQ、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型媒体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创业政策宣传,让城乡劳动者知政策、想创业、能创业、创好业、促就业、稳增长;二是强化创业项目库建设,开展创业项目专家巡诊活动,深入挖掘各类型的优秀创业典型参加各类创业大赛,利用就业局、大美汉源、最汉源等公众微信广泛推广,加强典型事迹事例的宣传,提高社会关注度和透明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今年累计开展创业项目巡诊2场,为44余个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风险评估,推荐汉源县四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汉源县骅楠皇木腊肉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参加四川省优秀返乡农民工创业评选,分别荣获全省返乡农民工创业明星、返乡农民工创业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2、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在创业补贴政策和资金补贴使用管理办法调整的情况下,拓宽银行放贷服务面,及时与中国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完善创业担保贷款三方合作协议的签订,确保全年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落实,及时有效扶持符合贷款的创业者享受政策惠及。以创业培训为抓手,创新培训模式,举办各类创业活动,开展创业项目专家巡诊,简化创业担保贷款申请审批流程,加大放贷力度,帮助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等解决经营过程中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全年完成创业培训招生组织90人,受理创业担保贷款14笔,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0万元(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40万元)。

3、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坚持以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为重点,围绕“以贷促创,以创促就”的就业方针,全力扶持大学生创业,及时组织创业补贴申请、项目审查、实地考察、补贴审核、补贴发放。认真做好大学生档案档案的转接、存放、提取、利用、保管工作,确保大学生档案安全运转和规范管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2017年共计代管高校毕业生档案9346份,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巡诊2场,受理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4笔,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万元、创业补贴31万元、创业吸纳就业补助4.8万元;引领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201人,扶持27名高校毕业生成功创办31个项目,累计吸纳就业76人,确保大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五)做好失业保险工作,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稳定就业的作用。

1、失业金和企业稳岗补贴发放。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和《四川省失业保险条例》,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征缴发放内控制度,加大基金征收力度,确保失业保险费应收尽收,及时审核失业保险待遇申领资料,确保按时足额发放,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今年共计为2036人次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203.2万元,为2036人次代缴医疗保险54.14万元。

2、企业稳岗补贴发放。全力发挥失业保险“稳就业”的积极作用,严格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对2016年度裁员率低于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企业,发放企业上年度缴纳失业金总额的50%给企业,用于企业稳岗就业岗位。今年为30家参保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100.78万元。

(六)严格资金使用规范,确保就业创业补助资金安全运行。

严格按照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的通知(川财社〔2016〕182号)文件要求,执行基金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就业创业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建立完善就业创业补助资金支出绩效评估机制,设立初审、复审、复核、审批四岗联审,按照专款专用原则和规定标准、程序,对拨付资金材料及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审核,及时拨付就业创业专项资金,并将资金运行情况及时准确录入四川省公共就业服务管理系统。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管理内控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虚报、套取、私分、挪用各种补贴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确保就业创业补助资金不截留、不挪用、不虚报、安全、规范的运行。2017年,共计筹集就业创业补助资金971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657万元,省级补助资金299万元),支出共计1177.32万元(其中职业培训补贴89.61万元,社保补贴280.66万元,岗位补贴740.49万元)。

三、工作亮点

(一)创新就业扶贫档案管理模式。一是以“就业业务下延基层片区责任制”为依托,开启就业扶贫新路子,确保实时掌握贫困家庭劳动力基本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切实实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档、县有库”的四级联动管理,有效保障“一库五名单”的生命力;二是设立就业扶贫“人员台账卷”“资金补贴卷”“政策依据卷”“综合业务卷”“工作目标卷”5个专卷,注重工作痕迹管理,健全就业扶贫档案,确保就业扶贫资金高效利用。

(二)开展汉源县第一届职业技能竞赛。成功举办了以“味蕾上的阳光汉源”为主题的“汉源县第一届职业技能比拼竞赛——烹调篇”活动。活动以“检验培训实效、促进产学相融、助力农旅发展”为目的,严格制定比赛规则、务实创新发展理念、弘扬传承拼搏精神。来自富林镇青富村和清溪镇同心村的8名中式烹调师高级班的参训学员,通过精心制作规定菜品和自选菜品的角逐,最终由活动评委组根据菜品的色、香、味、形等逐项评分评定,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2名,活动现场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共计发奖金2600元。通过此次活动,有效促进了青富村和同心村农家乐行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为“三为汉源、爱家树风”活动的深入人心起到积极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开展难度大。

1、创业担保贷款门槛高。一是贷款申请人条件要求高。申请贷款仅限“五类人员”,其家庭成员至申请贷款之日起往前追溯5年内有过贷款记录的均不符合贷款申请条件;二是贷款担保人条件要求高。银行对贷款担保人条件仅限与申请贷款人无亲姻关系的财政供养人员,且无贷款记录,但公职人员承担房贷、车贷情况比较普遍,所以符合担保条件的人员相对很少,无力担保。

2、创业担保贷款流程繁琐。一是“先培训、后创业”的流程要求,让“先创业、后培训”的人员不能申请创业担保贷款,申请贷款前必须先参加创业培训,创业培训对象仅限“五类人员”,符合参训条件的人员自然有限;二是“先创业、后贷款”的流程要求,制约着很多“想创业、无资金”的人员难创业,让“能创业、缺资金”的创业者难发展。

3、创业担保贷款耗时长。申请贷款人要经过以下流程才能申请贷政府贴息贷款:培训报名——参加培训——合格领证——创业成功——资金不足——申请贷款——贷款审核——发放贷款,先后需要2至3个月时间,对资金短缺的新创业者在资本周转运营上的困难更是雪上加霜,有的甚至难以扛过资金压力,新生创业项目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4、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要求高。按照《四川省财政厅财政部驻四川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关于贯彻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川财金﹝2016﹞124号)规定,我县小微企业难以达到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相关条件:“小微企业当年新招用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不包括大学生村官、留学回国学生、返乡创业农民工、网络商户)数量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数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到15%)、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分析2016年度企业社会保险参保情况,我县急需创业扶持的小微企业,几乎没有达到以上条件的,都不能享受政府贴息扶持政策。

建议:及时调整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放宽政策覆盖面,简化贷款申报、审批、贴息流程,提高政策可行性和操作性,让更多有资金困难的创业者和企业享受政策帮扶。

(二)职业培训工作开展难度大。

1、招生组织难。由于个别城乡劳动者思想观念陈旧,对职业培训认识不足,都认为职业培训课时多、培训时间较长,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特别是现行的“直补”培训方式,很多学员不接受“先交钱、后培训”,不愿参加培训,给培训招生带来较大的难度。

2、培训工种少。汉源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老百姓基本靠农业生产收入为主,农业产业发展较为丰富,对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较大。但是,目前受补贴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的约束,人社部门能鉴定的工种较少,以致培训灵活性相对较弱,不能适应当前城乡劳动者的需求。

3、培训监管难。由于培训机构分布各乡镇“送培训到家门”,路途较远,就业局工作人员有限、业务繁多,不能全程或专人开展监管,导致监管难度很大,与学员的交流也不足,学员转移就业流动性大,大量跟踪服务比较困难。

4、系统录入难。在培训信息系统录入时,因系统原因,培训机构工种情况更新不及时,县训练中心的果树工、电子商务等工种系统内没有,这部分数据无法录入。例:在此次自查清理时,发现因系统原因,有的班级人员在正常导入后,系统出现人员信息丢失,再次倒出人员时,只有1个人或3个人的情况。并且系统还不能进行更改,重新补录人员,导致系统内部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

建议:调整培训工作目标考核办法,不以目标任务为培训工作的“牛鼻子”,尽快明确个人直接补贴的标准,丰富培训工种和培训方式,优化系统管理,切实将“我为系统服务”的现状改善为“系统为我服务”的初衷。

五、2018年工作打算

(一)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完成就业工作相关目标任务。2018年预计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95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5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促进28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完成技能培训540人。

(二)落实就业扶贫相关政策,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继续贯彻落实《雅安市精准就业扶贫实施方案(2016年-2020年)》、《“一库五名单”动态管理办法》等5个操作办法和《雅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十二条措施》等政策。加大就业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落实企业吸纳就业、就业培训、中介服务、创业扶持、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扶持政策,持续实施职业指导、创业扶持等就业创业服务。

(三)开展各项培训工作,促进劳动者综合技能素质提升。联合相关部门,继续推进各项技能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创业培训工作,高质量完成2018年的培训任务,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实现自主就业创业打下基础。大力宣传就业创业及培训政策,鼓励广大劳动者积极参加各项培训,提升综合技能素质,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四)加强创新创业扶持,促进各类群体实现自主创业。

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及贫困家庭创业者,及时发放创业补贴及创业吸纳就业奖补,鼓励其稳定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认真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并以活动为契机,认真做好毕业季高校毕业生回乡报道登记、档案管理、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创业扶持、就业见习等就业创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近就地快速实现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