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4:49:51
导语:在企业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国内外关于培训效果评估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估的重要性和评估困难的讨论,以及对培训评估的不同模型的研究。培训评估的模型主要涉及到培训的成果或标准、评估的流程、和评估的方法等方面。国外培训评估的研究成果已经比较成熟,而国内起步比较晚,仍在探索发展过程,多数集中在人力资源培训的经济效益评估上,或者以介绍国外评估理论为主。
国外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发展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培训形式、方法的归纳和总结:第二,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研究;第三,培训效果的评估,核心是评估模型和培训转移以及影响培训转移的因素研究。
一、培训评估的定义。培训效果是指培训过程中受训者获得的知识、技能、才干和其他特性应用于工作的程度。英国管理委员会是这么给出评估的定义:对于一个培训体系、培训课程或社会方案以及其财务状况的总价值所进行的评价。
二、培训评估的方式。随着企业对培训越来越重视,培训评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
第一,培训效果评估的方式呈现高科技和高投入的趋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媒体和一些新的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培训评估上。科技在发展,新的技术的成本也在降低,采用新的技术可以使培训评估的成本降低,同时也可以分享世界上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
第二,培训评估的评估者也在发生着变化。过去企业的评估一般就是针对企业内部部门或者雇员,现在已经越来越多样化了,企业会聘用一些顾问和客户来进行评估工作;培训效果的评估有走向社会化的趋势。
第三,培训的评估已经发展到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阶段。单纯的定性评估具有不可避免的主观性,不能真实反应培训效果;而单纯的定量评估又有着自身的机械性,没有变通。目前的评估手段是将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避免了评估过程中的人为和主观因素影响,又能结合科学数据真实有效地反应出评估的结果来,这样可以为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
第四,评估手段科学化的趋势。现代企业培训评估大量运用了统计学、数学、经济学、心理学、计算软件等知识和技术。
总之,随着人们对培训评估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关培训收益的定性定量分析都会渐趋完善。
三、培训评估的作用。无论是企业培训管理实践者还是培训理论研究者,对培训评估的重要性都有着一致的认识。通过评估,能够发现员工是否喜欢培训,证明培训是否有效果,投入到培训中的资源是否浪费,也能够帮助调整今后的培训管理工作使培训更贴近个人和组织的需求。另外,培训评估提供的信息能够给高级管理层提供某些战略决策需要的信息,决策者只有通过培训评估才能将培训投资与企业具体的经营目标结合起来。
总体而言,企业开展培训评估,可以详细了解到所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和意义,对今后是否继续开展培训以及怎样开展培训,有理论指导意义。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导向与激励。培训评估引导被评估的对象靠近理想目标,起到定标导航的作用,促使整个培训过程更加优化。培训评估可以激发被评估的对象的内在动力,增进其工作的积极性。
第二,反馈与交流。通过培训评估可以帮助培训管理人员对确定培训需求、选择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计划、采纳培训方法、确定培训讲师等所有影响最终培训效果的工作,提供改进培训效果的反馈信息。通过培训评估信息交流,让培训资源和培训经验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第三,监控与检验。培训评估对培训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监控,无论是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还是因条件变化而产生的偏差,都可以因开展培训评估而及时得到纠正。同时,培训评估对培训管理政策、培训模式和培训技术等不断进行检验,使培训管理者从培训评估中吸取有价值的经验教训。
第四,鉴定与选拔。运用培训评估所获得的有关培训的全部信息,可以对培训的计划、实施、考核等所有环节做出鉴定,从而为培训的项目、方案、方法等的比较奠定基础,使新一轮培训更加有效。
四、培训评估标准。培训评估的标准指培训者和公司用来评价培训项目的尺度。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关于培训的成果或标准的研究,学者们相继提出了不同的评估模型
通过对上述评估模型的比较,柯氏四级评估模型无疑对于培训效果评估研究是开创先河的,为后续提出的层级评估模型奠定了基础。Hamblin、Philips、Kaufman提出的五级评估模型都是在柯氏四级评估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而建立的。柯氏四级评估模型也是目前仍然运用最广的评估模型。
根据前文的讨论,培训有效性的实现和提高有赖于培训系统模型的建立。尽管新的模型仍将继续保持传统培训模式中培训需求调查、制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课程、实施培训、评估培训效果等环节的内容,但每个环节都应根据“保证和提高培训有效性”的原则,考虑企业战略、企业核心需求、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实施和员工需要。其中,培训项目“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和“满足企业核心需求”是从企业角度出发的评价标准,“符合员工的切身需要”是从员工角度出发的评价标准,而“多层次全方位的实施”则是从培训本身出发的评价标准,也是保证企业和员工的要求得以满足的必备条件。建立基于培训有效性的培训系统模型,务必重视考察各个培训环节是否体现了上述四项有效性特点;同时,只有通过该模型的运用满足企业和员工双方的要求,培训才称得上“有效”。
具体来讲,企业角度的评估指标可以分解为培训项目的效果和培训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员工角度的评估目标可以分解为员工自身对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及其掌握程度的评价,对培训方式、师资、环境等指标的满意度,以及对培训与自身发展和获利机会的相关程度的感知。不论是企业还是员工对培训有效性的诉求,最终都是指向组织整体绩效的改善和企业收益的增加以及利润的上涨。
为了获取上海企业培训的第一手资料,我们以上海部分企业人事管理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了一次调研。并结合文献查阅,在吸取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调查资料做了细致的分析和解读。
一、人力资本投资观已越来越为企业经营者所认知,但企业培训动力仍需激发
调查发现,与十多年前相比,上海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培训的认识发生很大变化,已经由“消费性”经过了“福利性”正转向为“投资性”,对于企业培训也越来越重视。我们可以从两组数据得以印证:一是关于企业领导层就企业培训的看法的问题,选择“企业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选项的被调查者占84.8%;二是关于企业领导层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的问题,选择“非常重视”(15.0%)或“比较重视”(45.4%)选项的被调查者共计占60.4%。
然而,与企业经营者对培训较好认同度不相匹配的是上海企业的培训力度,不论是在培训的经费投入,还是企业受训人员的比例上与国外企业比较起来都有较大的差距。
从我们的调查发现,60.9%的企业用于员工培训的经费不到当年工资总额的1.5%,其中低于1%的企业就超过三成(31.3%),仅有7.8%的企业培训经费达到国家规定的2.5%以上。而国外一些著名大企业每年培训预算已经达到了上一年度总销售额的1%-3%,最高的达7%,平均为1.5%。
从接受培训的人数来看,近2年中,员工受训比例不足50%(平均到每年为25%)的样本企业占到了59.9%,即使在近年来企业培训较受重视的国有企业,也有47.3%的样本国企其员工的受训比低于50%(两年累计),远低于日(75%/年)、美(41%/年)、法(33.9%/年)等发达国家员工接受培训的比例。
为何企业不愿意进行培训这项人力资本投资呢?投资风险巨大是主要原因。企业培训投资风险的最直接表现就是人员流失。企业培训能够提升员工的才干,为企业发展维持强有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同时也因为员工工作选择面的扩大增加了人才流失的风险。目前中国企业员工的流动率呈上升态势,较多行业员工离职率都在25%以上。如有关数据统计,2007年离职率最高的传统制造业中的操作人员,达31.5%,生产管理类为其次,达27.1%。企业常常在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后,因受训员工的跳槽而蒙受损失,员工的高流动性成了企业对培训投入的桎梏。
二、企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完整的体系
企业培训内容大多数局限于岗位适应性上。调查显示,63.0%样本企业经常进行上岗培训,而知识更新培训、转岗培训和晋升培训则企业都相对开展的较少,选择“经常”项的企业分别只有31.2%、22.1%和20.2%。学历教育是样本企业中进行的最少的项目,只有8.7%的企业经常进行学历教育,相反71.9%的企业很少或从不进行学历教育类培训。
企业培训的最常用的形式是内部培训。调查表明,55.6%的样本企业经常采用企业内部培训形式;只有19.4%的企业经常采用由行业组织培训的形式;而经常采用国际合作培训形式的企业比例更低只占7.3%。
由此可见,上海企业的员工培训尚没有建立完整的体系,培训内容缺乏层次,最主要集中于上岗培训及部分高层管理者培训;培训形式单一,主要是成本较低的内部培训。调查中我们也看到,能根据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和员工生涯发展需求,分层次、分类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员工培训,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双赢局面的非常少。现有培训体系的缺陷正对企业培训的长远发展和企业本身的发展日益造成阻碍。
三、企业培训的内部管理制度逐渐形成,外部管理制度亟待建设
1、内部管理机制
企业培训是一个由培训需求的确定、培训计划的设计、培训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成果的转化等多个环节组成的动态过程,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管理体系和制度。调查情况反映,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上海以往饱受批评的企业内部培训管理制度缺乏的现象有了一定的改善。我们的调查主要着眼于企业的培训计划与培训相关制度两个方面。结果显示:上海企业大多数制定有一年以上的企业培训计划,占样本企业的71.5%,其中有17.2%的样本企业制定有三年以上的企业培训计划。此外,57.4%的样本企业建立有专门的企业培训制度或规定(指已形成文件的)。这是可喜的进步,说明企业培训活动已纳入企业管理的体系中。但也不能因此过于乐观,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仍有28.5%的企业没有企业培训计划,更有42.6%的企业没有形成培训相关制度。而且,制定有培训计划的企业也存在有粗糙和表面化现象。我们再对制定有一年以上企业培训计划的被调查者的问卷(357份)作深入分析后发现,这些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时经常进行员工需求调查的只占15.7%,很少或从不进行员工需求调查的却占40.2%。与此相对应,经询企业领导意见的占到了48.8%,很少或从不征询企业领导意见的占13.7%。更多的企业(占被调查者59.5%)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常常参照以往的培训方案。事实上,只有周密考虑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的总体意图,充分反映员工的培训需求的培训计划才可能是行之有效的。
(2)企业培训的激励措施不利于激发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调研中我们设计有“企业对参与培训的员工有哪些激励措施?”问题,让被调查者根据企业实际可做多项选择。结果显示,样本企业中采用最多的培训激励措施是“培训费用报销”(63.9%),接下来依次是“晋升职务或评职称时参考”(46.1%)、“提供员工新的发展机会”(44.7%)、“培训绩效列入考核指标体系”(36.9%)、“发奖金或加薪”(25.4%)、“评先进时参考”(17.1%)。可见,较多上海企业在激励措施中培训结果与员工的使用、晋级、晋职挂钩并不紧密,没能更多重视满足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降低了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缺乏培训绩效的系统评估,不重视培训后成果转化的推动。较多的企业关注的是培训资金的投入,或培训技术的改善,而较少将精力放在评估上,大多数企业缺少完善的培训评估体系。从我们走访的企业看,最通用的对员工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的方法是培训后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员的反应,或者以考试的形式检查学员的学习结果。所以,至多停留在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反应、学习、行为、结果四级评估体系的第一、二层次,而对培训如何改变人的行为、企业的绩效方面的考察还很少涉及,自然对培训成果转化的后续推动难以重视。
2、外部管理机制
(1)行业协会的服务、指导、监管职能较缺失
行业协会作为企业之间、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脉搏方面更有优势,国外行业协会不仅本身承担着行业内重要的员工培训任务,而且为推进本行业的企业培训发挥着服务、指导、监管职能。
对上海地区行业协会对企业培训所起作用的情况调查显示,51.5%的样本企业得到行业协会培训信息分享的帮助,其中经常得到这项帮助的企业有18.4%;36.9%的样本企业得到培训课程开发的帮助,其中经常得到这项帮助的企业只有9.1%;35.6%的企业得到培训质量监管的帮助,但只有9.3%的企业经常得到这一帮助。由此看来,上海行业协会的服务职能发挥不够充分,指导、监管职能缺失,影响了行业内企业间的培训合作,使行业内各企业的培训资源无法有效整合、高效利用。
(2)企业培训的法规制度不健全,落实机制缺位
对于政府在企业培训制度建设方面的调查显示,43.6%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的培训经费政策不完善,54.0%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对企业培训的激励制度不完善,53.4%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对企业培训的监管制度不完善。由此说明,企业培训的法规制度建设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在访谈中不少受访者反映,上海较多企业的员工培训基本无法律约束机制,原因是尽管政府一些法规中有关于企业培训的若干规定,然而没有实施细则与之相配套,不易操作,难以落实,而且对违反法规的行为无监督、处罚措施。
四、所有制性质不同的企业,企业培训的不平衡发展
1、企业培训经费投入的差异
从调查结果可知,上海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在培训经费投入上存在差别,各类所有制企业员工培训经费占工资总额的比例分布如图表1所示。可以显见,在企业培训整体投资水平不高的前提下,国有企业的投资比例相对最高。如果比较两端的数据这种差别更易分辨,国有企业培训投资低于工资总额1.5%低线的企业占45.2%,达到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2.5%以上的企业占15.6%;三资企业为其次,分别是66.7%及8.3%,民营企业的投资比例最低,分别是75.0%及1.9%。
再就企业培训经费使用分配方面做三类企业的比较分析,同样也能看到差别的显著存在,国有企业用于一线员工培训的比例相对最高,有45.3%的企业对一线员工培训比例超过50%,其次是三资,有30%的企业对一线员工培训比例超过50%,最差的是民营企业,只有18.5%的企业对一线员工培训比例超过50%。由此看来,培训经费的低投入,再加上分配予一线员工的低比例,民营企业一线员工培训的机会所剩甚微。
2、企业员工受训人数的差异
三类所有制企业不仅培训经费投入存在差异,企业员工受训人数的差异也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性。从图表2可见,国企员工受训比例相对最高,有52.7%的样本企业员工的两年受训比在50%以上,三资企业第二,民营企业垫底,员工的两年受训比达到50%以上的企业分别只有38.0%和28.4%。
3、企业培训计划的差异
调查结果分类分析还显现,上海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的方面上的差别。国有企业的企业培训计划制定比例最高,为82.6%,三资企业的培训计划制定比例其次,为70.0%,民营企业的培训计划制定比例最低,为57.6%。说明相对于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而言,民营企业对员工培训工作重视程度最低。
关键词:员工培训 人力资源 核心竞争力
一 、引言
企业培训是提升员工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能从根本上逐步改变员工的思想素质,提高工作技能,培养科学工作习惯,产生更大的绩效。近年来,许多企业组织实施了大规模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素质,造就出了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企业的培训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人力资源部门,尤其是培训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探索。本文通过研究企业的培训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企业培训体系的一些对策。
二、当前企业培训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对培训不重视
在我国,企业培训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思想上不重视培训,而且培训观念比较落后。我国很多企业管理者还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对员工上岗前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纯属于一种消费过程,并不能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多大的作用。很明显,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没有仔细分析通过培训能给企业带来的利弊关系,非常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对于企业来讲,开展员工上岗前的一系列相关的培训是对员工负责也是对企业现有人才的开发;对于员工个人而言,对其进行上岗培训是对员工潜力的挖掘。企业培训运用的好,将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异想不到的效果。相对于企业其他方面投入而言,这种投入更能给企业带来利益和个人带来实惠,并且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促进员工技能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在给企业带来无穷无尽的活力,有利于解决企业存在的现实问题。
(二)培训脱离企业的现实
许多企业在开展培训过程中,首要的问题就是培训目标的脱离了企业的现实。其培训的目标不是企业需要什么就去培训什么,而是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企业对培训的需要缺乏积极深入了解而盲目跟风,一味效仿别人的培训模式,在培训项目的选择上喜欢过分地追求流行化,盲目崇拜国外的培训教师和相关的课程。还有些企业在培训过程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经营状况来制定合理有效的培训计划,没有明确的培训目标。有些企业在培训的过程中不知道应该培训谁和培训什么内容,怎么样进行培训,也不清楚培训到底能给企业带来多少好处,没有真正理解培训的意义。其次是培训内容老化陈旧,没有与时俱进。不少企业培训仍沿用传统教材,没有及时开发适应不断变化市场需要的新教材,新资料和新的培训专业人员。企业对世界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研究开发方面的信息了解不够,导致企业培训仍停留在原地,没有寻求新的培训思想,已经不适应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另外,还有不少企业把培训工作重点放在学历培训上,而把对员工进行与生产紧密联系的实用技术、高新技术的培训放在次要位置上,因此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经营发展。
(三)受训者本身存在问题
1、受训者对企业忠诚低
企业培训不但可以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与知识技术水平,而且还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然而由于员工素质的日益提高,随之而来也产生很多现实问题,如有些员工过分追求物质回报以及各个方面需求的增加等。这些过分的追求使员工丢失了工作的积极性,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满足自己的追求欲望上。此外,企业之间也存在各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企业可以利用经济等手段把优秀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吸纳到企业中,为企业发展服务。此时,受训员工若对企业不满,经过权衡就有可能随时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选择更好的企业去发展。
2、受训者存在投机心理
有些员工把企业培训看作是一种任务,仅仅走走过场,在培训中不认真学习。还有些员工一味关注的是能为他们带来政治、经济利益的文凭或证书,而不注重实际知识技能的研究学习,把实现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看的很重,而个人能否为企业多创造一些效益好像与他们无关,甚至有些人还回避此类问题。
(四)企业培训模式传统,培训方式单一
许多企业在实施培训过程中还在引用传统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只注意抓住教的一方,而忽视了学的一方。企业只关注学员吸收了多少知识和资讯,至于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不在其的考虑范围之内,企业认为这是在工作中培养的事情而非培训的责任。企业没有真正理解教与学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脱节,培训与生产经营的脱节。
鉴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培训不单单是传统的培训模式,还要包括引导员工自我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企业需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引导员工以学习知识技术为目的,广泛开展相关知识学习活动,营造一种良好的企业学习氛围。
三、构建企业培训体系的对策
(一)改变企业落后的培训观
改变企业落后的培训观,首先要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来树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培训观念。企业要舍得投入必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并且要把这些投入落实到相关的部门和培训的机构,从根本上夯实培训的基础工作。企业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资金投资相比,企业培训的投资周期比较长,回收利益相对要晚一些。但是企业不仅要顾眼前的利益,更要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培训必然会给企业带来相当的经济效益,培训的受益者包括员工、企业和社会。
因此,通过企业培训,对于员工来说,提高技能水平,提高工作效益,就能带来丰厚的回报,这往往意味着收入的增加以及劳动条件的改善;对于企业来说,员工技能提高之后,工作效益和生产产量会大大提高,产品质量也会得到改善,生产成本当然会得到降低,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对于社会来说,提升员工素质,使得企业获得其所需人才,这不但有利于社会整体素质的提升,而且还可以促进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企业培训结合企业的需求与员工个人发展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时,进行人员的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全面掌握现有人力资源数量、结构、预期可能出现的职位空缺可能性有多大,得出现有人力资源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求。企业从而可以确定哪些人员需求可以通过培训来解决。同时,根据员工对企业的作用,可以把员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核心员工,员工拥有企业特需的特殊技能;第二层次是技术型员工,员工拥有各方面技能是较独特性的;第三层次普通员工,拥有普通的技能。不同层次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也是不同的。
因此,企业培训要结合企业的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不仅要考虑企业发展的人才需要,还要兼顾不同层次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
(三)重视培训效果评估
要实现科学地评估培训效果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充分认识到培训结果不仅与培训活动的最终环节有关,还与整个培训过程息息相关。因此,树立全程评估的理念,即做好培训前的评估,以帮助实现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好培训中的评估,保证培训工作按计划进行并为科学解释培训效果提供可靠的资料;做好培训后的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合理性判断,总结培训经验,从而完善培训机制。第二,选择合适的评估形式并正确实施,确保评估的信度与效度。如用笔试或访谈的方法考查员工的知识掌握情况,用现场观察或直接领导评定的方法考查员工的行为方式或技能掌握情况,用访谈或态度调查的方法考查员工对培训的满意度或工作态度等。
除此以外,企业还要积极培育有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从而达到提高培训效果的目的。一方面,要提高各级管理者的支持程度,积极提倡将培训成果运用到工作中。比如,与受训员工讨论如何将培训成果运用到工作中并奖励运用得好的员工。另一方面,测量已经运用到工作当中的培训内容的数量、频率、难度等,即了解实际的实践机会有多少,再根据测量结果完善培训内容或者工作环境。
(四)创新企业培训模式
在市场日益竞争的环境中, 传统式培训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发展。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还需要创新培训模式。第一,培训机构的选择。培训机构的综合实力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培训质量的好坏。由挂钩定点的培训机构来办班是传统的培训机构选择方法。现在,可以面向社会培训机构以及学校公开招标,让更多更好的培训机构参与到企业的培训工作中来。企业实施培训的过程中,通过提高考核满意度要求,增加考核的透明性和公正性,不断完善对培训中标单位的考核。第二,师资力量的选择。企业在培训师资力量的选择上,要注重内部培训师与外请培训师相互结合。内部培训师能根据企业和员工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进行培训,而外请培训师能够为大家带来新技术、新方法。通过二者的授课互补,不断丰富受训者的培训内容,避免使用同一种类型的培训师而造成培训内容与形式的固化。第三,培训课程的安排。培训课程的具体安排上,要注重课堂气氛的渲染。即在培训的过程中,根据培训目标, 设计并开展能够培养团队意识、锻炼工作能力的活动。第四,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在企业内部形成不同层次的学习团队,积极组织开展与学习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自上而下的学习成才风气,实行知识管理,使知识能够快速有效、最迅速地被员工所掌握并且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四、结论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员工已成为企业取得和维系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而培训开发是将人力资源从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多渠道、多形式开发人力资源,加大培养人才力度,提高培训创新的有效性,让人力资源逐步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努力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实现企业打造成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综合实力雄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及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瑞永.培训管理制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版
[2]赵勇辉.企业员工的培训[D].湖南大学,2009,(11)
《现代企业文化》:很多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中感到越训越“茫”,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赵继增:这是我们在为企业做管理咨询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培训作为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职能,成为组织创造共同语言的途径,但运用不好往往事与愿违。
我举一个真实的案例:A公司成立于2003年,已经走过了8年多的历程,从最初的4个人,年销售额55万发展到2010年的130人,年销售额7400万,发展呈加速度式增长。尤其是这两年来公司的增长都在50%以上,但遇到的问题也极具共性:管理团队越来越不适应公司高度发展的需求,眼看着如良田沃土般的市场,由于团队素质和规模匹配不上,痛失很多良机。该公司曾经尝试组建两支团队去开发两个二级城市的市场,但一年多过去了局面一直没有打开,亏损依然在持续。更让企业主焦虑的还不仅限于此,由于总公司派出的管理者都是公司的管理骨干,他们的“远征”不但没有让公司的总收入增加或市场份额扩大,反而对本部的业绩造成了削弱。
2010年7月,经过高层讨论,决定对全员进行培训,在一名老板朋友的指引下,设计了一套包括行业知识、销售技能、职业心态、潜能激发在内的系统课程。累计11天的突击培训,总共花费27万元,但除了当时大家倍受鼓舞,以及当晚一名员工在夜里高喊“我要成功!我要成功!”最后被证实精神失常之外,并没有根本性地解决团队成长问题。这次失败的培训让A公司老总十分苦恼,负责培训的HR经理也感到压力巨大,并充满迷惑。
他们的困惑具有普遍性,究竟自己的公司需不需要培训?对于本公司的情况,应该如何安排培训会更恰当?很多公司都面对着这样的问题。
《现代企业文化》:您对现代企业培训的理解是什么?您认为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培训方式有何区别?
赵继增:当A公司出现问题的一年后,公司的老总和培训经理找到了北京影响力,我们向他阐述了我们的观点和看法。
我们认为,传统培训方式与调研方式已经过时。培训行业在中国已经走过十几年的里程,为帮助中国广大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传授管理知识为主的培训模式越来越显露出局限性。培训缺乏前瞻性,临时性、突然性、随意性较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培训效果。
在过去的两年中,北京影响力的调研显示:凡采用传统培训方式的企业,74%反映培训效果只能维持6个月,62%认为培训效果十分一般,44%的企业十分犹豫是否还要继续进行培训。
其根本性的原因在于:在管理知识极度干涸的时代,管理知识的输入对于企业具有巨大的产出投入比例,但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知识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知识传递式的培训已经不再具有以往的高效率。培训方案的匹配性、所传授知识的有效性、培训公司对客户知识转化的推动性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系统学习、团队学习、持续学习、外力推动应该成为当代企业的基本培训纲领。这是北京影响力经过数年摸索出来的基本培训规律。在培训方案与客户需求的匹配性问题上,传统调研方式的不足益发显现。由于无法访谈所有受训对象,以及源于自我保护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单靠问卷调研或个别人访谈难以客观反映企业的深层次问题。当然,这一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培训的效果在一开始就被大打折扣。
《现代企业文化》:您对企业培训有什么建议?有效的企业培训方式是怎样的?
赵继增:对于企业培训,首先,我建议第一次接触培训的企业慎重投入大笔资金。很多公司的培训部门希望通过前期调研,迅速生成培训思路,以及年度培训方案,这样容易体现出工作的计划性、条理性。
同时,很多培训公司为迎合这一愿望,以及出于定单额度的考虑,极力推动年度培训方案的制定。但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任何一个公司都存在共性,也存在个性,任何一个培训负责人,或培训公司都难以具有高远的预见力,也很难保证没有经过摸索过程的年度大方案的效果。因此,北京影响力建议初次接触培训的公司采用“小步多走”的方式来做培训安排,而不是一次性投入几十万来进行尝试。
能够取得成效的培训,才是企业最需要的培训,现代的企业培训必须走培训与咨询结合的道路。
《现代企业文化》:您提出企业培训要先“投石问路”,那么如何保证投出去的“石头”是有效的?
赵继增:根据大量的尝试,北京影响力发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投出三块“石头”即可摸清企业的真实培训需求,进而制定可行的培训思路和方案,为培训效果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一块石头――诊断式内训。通过各种咨询手段及现代管理体系进行企业诊断,发现客户的真正问题和业务需求,以咨询报告的形式向客户提供全面的业务解决方案,从而有效地建立起完整的培训规划体系,系统解决企业的业务问题,持续推进企业业务发展。这种培训短期内也能做到有的放矢,实现快速推进业务发展的目的。比如为管理团队进行一次基本层面的管理培训,其中包括传授管理知识、研讨企业真实案例、客户与培训公司的观点碰撞,最后进行交流总结。在这一个环节过后,企业的培训方向能够得到准确的判定。
第二块石头――小规模培训。如果企业需要培训,则和培训公司共同迈出谨慎的第一步,可以是一小步,甚至是半步。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在这一阶段只需支付很小的培训成本即可获得确定性的培训效果。
第三块石头――完成管理团队的普及性培训。在管理团队中普及基本层面的管理培训。由于之前已经谨慎地走过了两步,到了这一阶段,培训效果的确定性已经很高,但我们依然将这一环节视为双方进入下一步战略性合作的尝试。
走过了这三步,一个企业的基本管理问题就能够得到系统性解决。培训思路、方案、双方的合作模式及默契度已经变得十分清晰,培训对于企业发展已经不再是冒险的一跃,而是成为一种强大、稳健的推动力。
《现代企业文化》:北京影响力推出诊断式内训的操作流程是怎样的?
赵继增:诊断式内训是北京影响力推出的一项创造性的服务项目。经过一年的摸索,目前这一培训方式已经趋于成熟。由于投出第一块“石头”需要双方花费不小的人力成本,为保证效果,北京影响力要求客户对此服务要进行申请和预约,资质要求为公司规模在―百人以上,重点针对管理团队遭遇成长性问题。
如何让员工看到学习的益处,不妨诱之以利。
通过培训让员工找回自信
成功学虽然不能让员工马上成功,但的确可以让员工建立自信。员工在岗位上工作时大多数时间是压抑的,培训时讲师一句由衷的赞美、一个嘉许的眼神、一件小小的奖品、一次经久不息的掌声、一个合影、一次忘情的拥抱,让员工找回的是自信,久违的自信。虽说心动不如行动,但不心动,将永远不会有行动。
通过培训让员工得以放松
正危襟坐、只能听不许言那是学生时代,企业培训的对象是成人,应倡导快乐学习。企业培训应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讲师与学员互动,做到寓教于乐。如果有条件做户外拓展、旅游式学习,那将是更大的诱饵。
培训让员工得利
利益可分为眼前的和长远的,可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眼前的有形的利益更能刺激员工的兴趣。让员工认识伯乐(日后晋升、跳槽)、结识异性(解决人生大事)、结识志同道合之人(日后创业)、得一张证书(证明能力,加薪跳槽之用)、得一份奖品或纪念品、给于加班费、奖金或调薪,这些虽然是小恩小惠,但却是看的见摸得着的,发挥的激励作用自不可小觎。晋升更高的职位,许以更大的权利虽是锦上添花,但不是每个企业每时每刻都可以提供的。
“奖金不会叫人心动,扣钱才会叫人心痛”,胡萝卜不行,还要来大棒。
不学习就让你淘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定比例的人员淘汰是企业新鲜血液的保障,而学习或培训有时又可以是人员淘汰的一把尺子。
不升职则降职,升职要接受过培训。
对每个职位规定任职期限,期限一到,不升则降。升职的人一定要接受过相应的培训或达到一定的学分。此虽下下策,但也是无奈之策。
不学习就罚你。
企业培训协议书范本【优秀篇】
甲方: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为协助_________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实施将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举办的培训计划,确保本次培训质量与效果,双方就讲师邀请派遣等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一、甲方将承担以下责任:
1.甲方负责根据乙方指定的主讲内容邀请所需的讲师,并于授课前10天提供所请讲师的简介、讲课提纲、行程安排等资料(电子版),并协助乙方制定宣传方案,便于乙方在当地开展工作。乙方正式文字宣传资料必须经甲方审核,否则造成不良后果由乙方承担责任。
2.甲方承担所需讲师的授课费用,并保证授课老师按时到达、按时授课,如变更授课老师或授课时间须征得乙方同意,否则造成的全部损失由甲方承担。
3.特邀授课老师:_________(简介)
4.授课时间及地点
授课时间: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地点:_________省_________市_________
二、乙方将承担以下责任:
1.乙方承担本次培训所需授课老师及甲方所派工作人员往返交通费及授课期间的食宿费用。
2.乙方负责提供本次培训课程的培训场地、培训设备和相关教务管理工作,并承担其相关费用。
3.保证在培训前20个工作日,将在当地的培训计划、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地点等相关培训信息以书面形式提供给甲方,以便甲方安排培训内容和相关讲师。
三、收益分配:
1.培训费用由乙方根据当地市场情况自行制定。
2.乙方向甲方提供本次培训费用共计_________元(人民币_________整),其中包括讲师授课费、讲义设计费及相关培训服务费。
3.乙方在本合同签订后3日内向甲方支付_________元定金,在甲方邀请的讲师讲完课当日内支付余款(甲方不出具发票)。
4.为保证教学质量及学习氛围,乙方必须组织100人以上高素质听课人员。教学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供热系统,要有多媒体电化教学设施,要严格教学管理,严肃课堂纪律,维护好教学秩序。如因乙方组织原因造成授课不能按时正常进行,乙方向甲方先期支付的费用作为违约金不退。
5.如果乙方未按时汇款,甲方有权取消举办相关培训项目,相关的损失费用由乙方负责,并给予赔偿。
四、协议期限:
1.本协议从签订之日起至该培训项目完全实施后终止。
2.在合作期间,如果乙方违背协议中的合作原则,甲方可以立刻终止该合同,并给予书面通知。以甲方发出书面通知之日,作为双方合同解除之日。
五、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须向对方提供相关证照复印件,并保证所提供证件真实合法,否则,对方有权终止合作。双方在本协议规定的有效期内,应完全履行本协议规定的义务和责任,努力实现协议目标。
2.在本协议有效期内,双方均不得就本协议合作内容和方式与第三方进行合作。
3.为了甲乙双方的共同利益,乙方使用甲方的名义从事任何活动,必须事先征得甲方的书面许可。
六、争议的处理
1.本合同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并按其进行解释。
2.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由有关部门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第_________种方式解决:
(1)提交_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人民法院。
七、协议构成
1.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相同法律效力。
2.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并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具有与本协议相同的法律效力。
甲方(签章):_________乙方(签章):_________
法人代表:_________
法人代表:_________
委托人:_________
委托人: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月___日
_________年___月___日
企业培训协议书范本【精选篇】
甲方:
(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以下简称乙方)
为协助
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实施将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举办的培训计划,确保本次培训质量与效果,双方就讲师邀请派遣等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一、甲方将承担以下责任:
1.甲方负责根据乙方指定的主讲内容邀请所需的讲师,并于授课前10天提供所请讲师的简介、讲课提纲、行程安排等资料(电子版),并协助乙方制定宣传方案,便于乙方在当地开展工作。乙方正式文字宣传资料必须经甲方审核,否则造成不良后果由乙方承担责任。
2.甲方承担所需讲师的授课费用,并保证授课老师按时到达、按时授课,如变更授课老师或授课时间须征得乙方同意,否则造成的全部损失由甲方承担。
3.特邀授课老师:
(简介)
4.授课时间及地点:
年月日至月日
地 点:省市
二、乙方将承担以下责任:
1.乙方承担本次培训所需授课老师及甲方所派工作人员往返交通费及授课期间的食宿费用。
2.乙方负责提供本次培训课程的培训场地、培训设备和相关教务管理工作,并承担其相关费用。
3.保证在培训前20个工作日,将在当地的培训计划、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地点等相关培训信息以书面形式提供给甲方,以便甲方安排培训内容和相关讲师。
三、收益分配:
1.培训费用由乙方根据当地市场情况自行制定。
2.乙方向甲方本次培训费用共计
元(人民币
整),其中包括讲师授课费、讲义设计费及相关培训服务费。
3.乙方在本合同签订后3 日内向甲方支付
元定金,在甲方邀请的讲师讲完课当日内支付余款(甲方不出具发票)。
4.为保证教学质量及学习氛围,乙方必须组织100 人以上高素质听课人员。教学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供热系统,要有多媒体电化教学设施,要严格教学管理,严肃课堂纪律,维护好教学秩序。如因乙方组织原因造成授课不能按时正常进行,乙方向甲方先期支付的费用作为违约金不退。
5.如果乙方未按时汇款,甲方有权取消举办相关培训项目,相关的损失费用由乙方负责,并给予赔偿。
四、协议期限:
1.本协议从签订之日起至该培训项目完全实施后终止。
2.在合作期间,如果乙方违背协议中的合作原则,甲方可以立刻终止该合同,并给予书面通知。以甲方发出书面通知之日,作为双方合同解除之日。
六、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须向对方提供相关证照复印件,并保证所提供证件真实合法,否则,对方有权终止合作。双方在本协议规定的有效期内,应完全履行本协议规定的义务和责任,努力实现协议目标。
2.在本协议有效期内,双方均不得就本协议合作内容和方式与第三方进行合作。
3.为了甲乙双方的共同利益,乙方使用甲方的名义从事任何活动,必须事先征得甲方的书面许可。
4.如果协议双方在理解或执行此协议期间内出现任何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解决。
七、协议构成
1.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相同法律效力。
2.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并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具有与本协议相同的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单位盖章:
单位盖章:
法人代表:
法人代表:
委托人:
委托人:
时间: 年月日
时间: 年月日
企业培训协议书范本【推荐】
乙方因工作需要及个人发展,同意/申请 外训,根据本公司《培训制度》等有关规定,经双方协商同意,自愿签订本培训合同。
一、合同期限
第一条 本合同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日止。
培训合同期限自签订之日起始算。
二、培训任务
第二条 乙方保证在培训期间,不影响正常工作。
第三条 乙方保证在培训期间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保证拿到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三、培训费用
第四条 本次培训费用一共为元,公司承担 %,个人承担%。
四、费用报销形式
第五条 乙方凭培训或教育机构开具的收据或发票,交由甲方行政部办理,经行政部核实后,
交予甲方财务部报销。
五、培训纪律
第六条 乙方应自觉遵守培训或教育机构的有关培训纪律。
六、培训考核
第七条 乙方经培训后,应参加培训或教育机构举办的考试,如考试有一次不合格者,培训费用个人承担部分增加5%,二次考试不合格则增加10%,依次类推。
第八条 甲方有权对乙方履行合同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考核与奖惩。
七、培训合同的终止与解除
第九条 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中途解除本合同。由甲方提出解除的,乙方不可有异议;由乙方提出解除的,需扣回公司在其身上投入的培训费用 元。
第十条 本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本合同即终止。
① 本合同约定合同的期限已满。
② 乙方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或已丧失部门劳动、全部劳动力的,或者乙方死亡或甲 方宣布破产与倒闭。
八、违反合同的责任
第十一条 一方违反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根据相关规定、政策予以适当赔偿。
九、调解与仲裁
第十二条 双方在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时,应先协商解决。协商无效的,可到劳动争议调解室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于一个月内向当地法院提讼。
九、其他
第十三条 乙方经培训后,应提交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正本及心得报告。
第十四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按甲方规定和国家法律法规之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一、中国企业培训现状
我国企业管理正逐步走向标准化、专业化、国际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培训所带来的价值。可以说,大多数企业已经离不开培训,而讲师队伍和培训质量与专业化的程度息息相关。然而,现阶段我国企业培训的现状并不理想,有许多尚需改进之处。目前我国本土企业培训讲师队伍不可谓没有,但很不健全。各类培训大师多如牛毛,各类精英培训铺天盖地。一些企业参加一次公开课程多则数万元,请讲师来企业做一次内训多则十几万,少则也有数千元,大把地花培训费,换来的只是企业内部员工短时间内的狂热。并没有建立正确的企业理念,真正的管理或营销技能也没有培养起来。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企业来说真正发挥指导作用的讲师十分匮乏,有些讲师虽风度翩翩,侃侃而谈,但却无法解释企业经营中一道浅显的难题。
中国各类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很低的水平。据对近300家国有企业的调查,真正用于员工培训的投资微乎其微,员工培训投资经费只有工资总额的2.2%,远低于发达国家10%-15%的水平。
另据一份权威机构对中国企业的培训调查报告显示,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在企业的培训管理机构方面,仅42%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部门。部分企业声称有自己的培训制度,但经座谈和深访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承认自己的培训制度流于形式。在培训需求方面,没有几家企业进行过规范的培训需求分析。很多企业一提到培训,就是来场讲座,外派学习一周等清一色的“单调品牌”,从来或者说很少考虑自身需要,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为培训而培训。
二、中国企业培训现状分析
(一)内部形势分析
1.企业内部培训管理者素质普遍较低
当前各级企业在推动培训工作的同时,正积极主动的尝试建立有关培训管理制度和培养有潜力的内部培训师。但由于企业内部主管培训工作的管理者本身对中国企业培训认识不足,且培训实施的执行方法与能力非常欠缺,因而在企业内部存在着“光打雷不下雨”、走形式等现象,使培训操作管理和培训效果难以保障,严重阻碍了企业培训事业的发展。
2.企业内部培训师资源尚待开发
首先是有些企业领导对内部培训缺乏认识与重视,也就疏于及时物色和建设合适的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技术与管理精英还缺乏主动执教的意识。还有,对内部培训师的激励褒奖措施有待建立和完善,总之,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尚待开发。
3. 企业内部层次化培训的失衡
由于企业的经营战略与运作模式有着差异性,因而在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培训时,所采用的方法与力度都有着较大的出入。一些企业的培训更没层次区分,所有职级的员工“一把抓”,一起培训。这一现象的存在,将会导致企业内部不同行业的人才结构的失调,最终结果将会导致企业内部“人才合理调配”的可能性降低。
4.企业内部的培训管理机制不健全及执行不力
当前企业绝大部分企业的培训机构与培训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或执行不力,负责培训的管理者在执行培训时,常受到诸如生产旺季以及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内部培训效果大打折扣,这一现象的存在是培训工作未形成制度化所造成的。
(二)外部形势分析
社会及各企业较认同的课程多出自于少数跨国性质的海外顾问咨询机构。这些机构的课程设置较为系统,且具有较强的实战性与延续性。同时,部分核心课程的讲师还拥有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担当过高职位的职业经理人的背景。但由于讲师的权威性,以及课程的版权化,这些顾问公司的课程费用都比较高,一般费用在 50,000C100,000元/天。
由于培训需求的热潮高涨,近年来广州、深圳崛起了不少培训中介机构。这些机构主要是以利润为导向,讲师的来源多为“自由讲师”,因此,该类公司培训的形式以“公开课”为主。在这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顾问公司麾下,不乏一些高水准的讲师,这些讲师的授课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且费用较低,一般费用在8000 - 20,000元/天。
传统的国际知名顾问公司,因其较为重视课程的开发与版权的认证,因而在市场拓展上受到局限。而中介性质的顾问公司却相反,他们更多的是发展客户群,而内部讲师及核心课程的开发投入较少。这种互补性,使顾问行业出现了战略联盟的组织形态。这些联盟的机构,是今后企业合作的主体。由于他们充分考虑到企业的需求,以及费用等事项的合理性,因此,一经推出的课程多受欢迎。这类机构的培训费用属于中档,一般在20,000 - 50,000元/天,且讲师水平仍保持高素质。
三、基于中国企业培训现状的解决方法
鉴于以上内外形势分析,为使组织实施的课程有针对性、务实性、合理性,同时兼顾机构运作的高效性,企业培训需要进行以下努力。
(一)建立系统的培训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建设可根据职位序列进行设计,作为企业中流砥柱的中、高层管理干部的培养,是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培训应将其列为培训的重点对象。对中、高层企业管理者,企业培训可界定如下:
高层管理者:董事会成员、企业正副总经理;
中层管理者:部门经理、部门主管,主导企业的副经理以上、集团本部副主任级以上管理干部;
基层管理者:一线管理人员,如班长或组长。
【关键词】企业培训 企业效益 研究 启示
一、企业培训对企业效益的重要影响
衡量一个企业好坏,关键是看经济效益,看能为国家上缴税利多少。同样,看企业领导的能力高低,也是看是否把生产搞上去,以少的投入换取高的效益。目前,对于世界上科技发达的国家而言,不但技术工人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同时对于生产岗位技术方面的培训也是异常重视。根据国外经济学家相关统计,中学毕业生可对劳动生产率有108%的提高,而同样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可以达到300%,工人接受高等教育一年同直接参加工作一年的工人相比,能使劳动生产率提高1.6倍。所以,国外企业对工人的岗前培训非常重视。即便工人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企业也会依照国内外科技的发展以及生产需要,还要对他们不定期地进行短期、多次培训,从而使企业技术水平保证不落伍。这也属于国外企业产品一直有着高质量,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的以生存和发展关键因素之一。
二、目前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培训主要是对人的问题的解决,绝非可有可无。它对于劳动者的管理素质、政治素质、技能素质以及文化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言,中心环节是人。不管什么事没有人的参与,都不可能成功,尤其是人的因素在企业更新产品质量以及技术改造方面,明显更加重要。作为一个企业领导,注重效益,努力提高效益这是无可非议的。怎样才能把生产搞上去,创造更大的效益,一直是一些企业领导头疼的问题。习惯的做法就是抓资金问题、原材料问题、产品销售问题、设备更新问题等等,却不抓职工培训问题,他们没有看到培训也能出效益,而且是长远的根本的效益。一些企业的领导,按照常规的几大项抓效益,忽视职工队伍的培训,结果年复一年,面貌依旧。职工素质不变,产品质量不可能提高,技术革新不可能一有较快的进展;同时,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不可能从根本上加以改变。长此以往,这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首先是对效益与培训的关系在认识上存有片面性。认为利益的追求是企业的关键,改革发展就是一切,企业培训可有可无。其次,是对效益追求单一化,在培训方面吝惜资金,甚至以为效益会受到培训不好的影响。认为硬指标是抓生产求效益,培训属于软指标的范畴。不完成硬指标无话可说,没完成软指标无关紧要。再次,有些人认为企业培训见效慢,投入大,看不到长远利益。当然,除了以上所述企业自身原因以外,在政府宏观管理方面、法制方面以及职工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三、加强培训,提高经济效益的策略
(一)转变领导及员工思想观念
首先领导不能觉得培训是形式主义的,可有可无的。认为培训有和没有一样的,员工在接受培训的时候基本都是不上心的,其实培训认真的员工要比没培训或者不认真的人强很多。培训认真的人员一定会珍惜这个自我提升的机会,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样的话就能够实现培训内容到经济效益的转化。另外必须使员工了解,培训的初衷在于使员工开发自己的潜力,勤于动脑为公司带来效益。例如有些房地产公司培训员工售楼语言以及技巧,员工需要取其精髓,切忌生搬硬套,努力做到活学活用。
(二)开展有效评估
效益是所有培训的最终目的,加入企业获得好的效益,那么毫无疑问培训就取得了成功,反之,就说明培训失败。所以,评估机制要建立,可以实施末位淘汰机制,使他们具有危机感,以此使他们建立对培训的良好态度,更好地服务于公司。最终目的并不在于评估,而是对员工进行督促,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公司,在公司的每一天,都要为公司做事做到全心全意,最终实现他们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的目的。其实对于员工来说,无论干什么最终受益的是自己。业绩是衡量评估以及经济指标考核最简洁的方法,对于员工来说,好的业绩好不但会得到企业的褒奖,提高自己经济方面的收入,另外也增添了一份非常重要的砝码给自己的人生。反之,如果员工业绩不好,不但薪水有可能降低,甚至自己钟爱的工作也有可能受到威胁而丢掉。
(三)加大员工素质培训力度
首先,很多企业在加大力度,在培训员工生产技能方面大量资金投入的时候,道德素质的要求往往容易忽视,导致不少员工中途跳槽情况的发生,从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方面的损失,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最终的结果是别的企业坐收渔翁之利,并且因为自己企业出走员工的原因造成企业内部秘密的泄露,对于这个问题,企业不得不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从企业培训方面来讲,首要就是解决员工忠诚以及道德素质方面的问题。
其次,要逐步提高员工文化水平,改善员工学历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技能。培训是有效开发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过程,人员的智力、技能是其进行开发的主要内容,从而组使织凝聚力增强,人员的积极性得到调动,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人力资源基础方面的支撑。企业通过培训可以使得企业人员素质获得提升,使企业效益获得显著提高。
四、结束语
总之,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在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是其实质,搞好企业培训对于企业效益的提升乃至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企业只有真正重视职工培训,让企业员工想学、多学、易学,并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目的。
参考文献:
[1]杜雯雯.谈企业员工培训管理系统设计[J].企业导报,2011.
[2]吴少屏.职业生涯管理与企业员工培训[J].现代企业教育,2013.
大家好!
光阴荏苒,时光流逝,2014年在紧张和忙碌的工作中即将离去。今年培训科紧紧围绕公司培训目标,采取多形式、多方法,全面开展各类培训。在领导的正确指导以及各个科室的通力配合下,依靠全体同事的鼎力支持,培训科很好的完成了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4年工作情况
2014年公司共举办各类培训项,培训人员人次,完成年度培训计划的100%。其中,、相关培训次;选派参加外部专业培训机构培训人次。各部门培训计划的完成率均达到了年度培训计划的要求。培训课程主要集中为以下几类:
1、员工必修类:企业文化培训、职业道德规范、管理制度;
2、新员工岗前培训;
3、岗位技能培训;
今年我公司持之以恒贯彻落实建设学习型公司、培育学习型员工的精神,牢固树立“培训是公司的长效投入,是发展的最大后劲,是员工的最大福利”,推动公司产品向更高目标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首先,2014年度的培训工作与2011年度相比,从培训项目数、举办培训课程次数、接受训练的人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增长。其次,建立制度性培训体系。以往,公司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制度,培训管理幅度和力度很弱,培训资金无保证,员工培训意识差,培训工作开展十分困难。今年质量管理部投入大量精力,在总结了以往公司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优化培训管理流程,完善教育培训制度。重点加强了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项目审批流程,在多次征求各单位意见后,全面提升公司培训工作的制度化管理。最后,不断改进培训方式,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
(一)培训流程
1、需求调查和分析。企业有生命周期,不同周期,企业会面临不同的状况,不同的问题,培训会跟随企业的发展而成长。培训需要去建立企业培训管理体系,从组织、工作、业务、个人几个角度都要设计,尽可能全面采集信息,使我们的培训更具有系统性,更加明确,更利于评估。
2、制定培训计划。首先,确认培训与人力发展预算,确认培训预算被有效的使用,给公司带来效益。其次,分析员工评价数据,指出最适合员工的培训类型。再者,根据培训需求,指定课程需求单。最后,制定和分发开课时间表。
3、建立培训档案表。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细化到每个职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以及根据需要培训的内容建立一系列的培训计划,做好培训记录卡,包括培训时职位、培训课程、培训时间、累计时数、考试分数、备注等。坚持为每位员工建立培训档案,将培训后的总结和结束后填写完毕的《培训效果反馈表》归入员工的个人档案中,完善员工个人档案。并为每次培训结束后建立培训档案,将《培训通知单》、《培训报名表》、《培训记录表》、《培训签到表》等归入培训档案中,完善公司培训档案。
4、重组讲师队伍。针对公司2014年的具体情况,以及具体培训计划内容等,重组了一支专且负责的讲师队伍。
5、实施培训计划。严格按照培训计划,高标准的实施了培训计划,确保培训了培训的系统性、完整性,切实为公司带来利益。
6、评估培训效果。首先,培训结束后,组织参训人员填写《培训效果反馈表》,由人力法务部开展培训课程评估工作并针对培训讲师的授课技巧、方式进行反馈意见收集,作为培训讲师的考核依据。其次培训结束后,人力法务部要按照调查意见,制定评估报告,并由人力法务部及其他相关部门对培训效果进行三个月的跟踪反馈。最后,通过课程评估及效果跟踪,将参训人员的反馈意见及效果评估转告培训讲师,指导培训讲师对培训的内容、方式进行及时调整,以便提高下次培训的效果。
(二)细化培训类型,明确培训对象,有针对性开展各类培训
1、注重新人培训,注入新鲜血液。公司的新人,大部分是90后的同事,针对90后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的特点做有针对性的培训。首先,进行岗前培训,培养创新意识。根据个人不同经历,知识结构,制定响应的学习培训计划,实施不间断、滚动式、周期性的培训。发挥其个人潜力,释放工作激情。其次,坚持岗中锻炼,培养创新思维。在组织学习培训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安排他们“跟班学习”,通过“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方式,促进新人素质的提高。最后,岗位提高,培养创新技能。通过定岗定责,多方面给予信任压力,多安排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历练,以学习带工作,提升能力和水平。
2、培训在职人员,向学习型员工转变。要创建学习型公司,创建学习型员工是首当其冲的。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培养在职员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超越、自我启发和自我经营的能力,实现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3、培训管理人员,提升管理水平。公司注重人才的发展,以增长管理知识与提高管理技能为目的,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涵盖综合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水平。
(三)创新培训资源,拓宽培训形式
今年对培训需求主要集中在提高员工素质类培训和新业务新知识新观念的培训。
1、注重教育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培训是以内训为主,外训为辅,适当增加外训规模如观摩考察,以开阔员工眼界。
2、注重培训方法的实效性。采取启发教育、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对策研究等手段,创造条件增强学员与教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
3、注重教育培训时间灵活性。要处理好政治理论教育与业务技能培训的关系,既要抓好政治理论教育,又要抓好业务技能培训;既要立足当前,从工作需要出发,又要着眼发展,超前谋划,提高工作能力,增强工作本领。
(四)多样化激励活动,提高员工参与积极性
今年,为激励员工通过发放各种促销、广告礼品,员工福利礼品,家居礼品等。重视对培训作用的深化,一方面帮助员工提高素质,另一方面,作为员工升迁的基础,以此提高员工对培训的重视。同时,在培训机会上做到公平公正,且对于培训成果好的员工应给予再次深造的机会,利用培训的层次化鼓励员工参与培训并努力参与高级培训。
(五)关爱讲师行动,丰富培训文化建设
公司举行了关爱讲师的行动,学员和讲师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促进了培训顺利快乐的进行,丰富了培训文化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1、培训工作考核少,造成培训“参加与不参加一个样,学好学孬一个样”的消极局面,导致培训工作的被动。
2、培训形式缺乏创新。只是一味的采用“上面讲、下面听”的形式,呆板、枯燥,提不起学员的兴趣,导致学员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培训效果。
三、2015工作计划
1、加强公司高管人员的培训,提升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开阔思路,增强决策能力、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
2、加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
3、加强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强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能力。
4、加强公司操作人员的技术等级培训,不断提升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增强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5、加强公司员工的学历培训,提升各层次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员工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