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级会计师考试总结

时间:2023-03-14 14:49:53

导语:在中级会计师考试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级会计师考试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 应收股利 投资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不仅是中级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难点,也是大中型企业会计核算的重头戏。因此,只有掌握了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才能在日常的会计核算和各种考试中做到游刃有余。随着权益法核算的简化,成本法显得日趋重要了。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规定,长期股权投资适用于以下几种类型的权益性投资:第一,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第二,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第三,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第四,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对于以上4种类型的权益性投资,企业在采用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时,符合第一和第四两种类型的权益性投资,企业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反之就采用权益法核算。

所谓成本法,就是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人账,不随被投资单位权益的增减而调整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投资企业接受的现金股利全部属于投资以后被投资企业产生的累计净利润。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企业将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因其核算简单,不再赘述。

投资企业接受的现金股利不全部属于其投资以后被投资企业产生的累计净利润。即接受的现金股利有属于投资以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就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累计净利应分得部分作为被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公式有四个:①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当年投资持有月份/全年月份。②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③投资企业投资年度以后确认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计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④投资企业投资年度以后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获得的利润或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对于初学者来说,成本法核算的上面两段文字,无异于天书,很难理解。对于初始投资成本转回金额的公式就更难理解。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四句话,上面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通常股利当年分上年,分得股利部分记应收股利,上年利润应分得部分记投资收益,差额部分初始投资成本来调整。”

现举例说明如下:

(1)新新公司2007年1月1日用银行存款150000元购入一年内不准备变现的B公司普通股100000股,每股面值1元,占B公司总股本的10%。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150000

贷:银行存款150000

(2)2007年3月20日B公司宣告发放2006年度现金股利,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2元,共200000元。假设B公司2007年1月1日的股东权益合计为1800000元,其中:股本1000000元,资本公积600000元,未分配利润200000元。则新新公司2007年3月20日的会计处理如下:

新新公司应收股利=100000*0.2=20000(元)

由于这部分股利不属于新新公司购入B公司股票后产生的净利润的分配额,因此,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分录如下:

借:应收股利_B公司2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_ B公司20000

(3)2007年度B公司实现净利润500000元,2008年3月20日B公司宣告发放2007年度现金股利,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3元,共300000元。则新新公司2008年3月20日的会计处理如下:

第2篇

关键字:高职 会计教学 会计考证 融合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考证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由此可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从事会计工作必备的基本前提条件和最低要求,是从事会计工作的“敲门砖”,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除了取得“毕业证”这一学历证明外,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也是必须的,因而很多高职学院都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取得“双证书”,即专科毕业证和会计从业资格证。除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高职学院还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试,因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只是从事会计工作岗位的一个资格证、上岗证,但是从会计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步入会计工作岗位后绝大多数会计从业人员都会参加会计职称考试以及会计职业证书的考试,由于在校大学生在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后只有资格参加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试,虽然理论上讲可以不参加初级直接考中级,但是由于专科毕业生毕业5年后才能参加中级职称的考试,中间要间隔5年的时间,间隔时间过长,5年期间很可能会丧失一些对职称有要求的工作机会,因而能够在大学期间取得初级会计职称是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

二、会计教学与会计考证的关系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考取相关证书如此重要,那如果仅仅让学生自学或者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复习考试肯定是不行的,我们的学生还没有达到那个能力,因而必要的措施就是将会计考证与会计教学有机融合,一方面将会计考证的相关知识融入、渗透到日常的会计教学中以提高会计考证通过率;另一方面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巩固、复习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过程。因而以考试为导向,以考试促进教学,教考相长,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达到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让学生顺利取得职业证书双赢的效果。

三、实现会计教学与会计考证融合相关措施

(一)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会计职业证书的重要地位

目前高职学院教学计划、教学实施都是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引来贯彻实施的,鉴于会计职业证书对会计从业及未来发展重要性,因而建议高职学院应该修正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明确写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了明确的方向性的指引,教师教学目的明确了,学生学习的目标清楚了,从而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

(二)将会计考证的知识融入相关的课程

纵观高职会计考证的内容其实都在会计相关课程中是有体现的,并不是日常会计教学之外的内容,所以将会计考证的内容融入日常会计教学并不需要很多教学内容的调整,只不过是要参考参照相关考试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有人会说高职不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吗?如果以考试为导向,那岂不是培养出的学生是只懂理论不懂技能的吗?这不是与高职学院的培养目标相背离吗?其实这一问题毋庸担忧,由于目前的考试大多是理论考试,因而影响的只会是理论方面的教学,实践教学是丝毫不会受到影响的。因此会计考证与理论教学内容的整合主要有:

1、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相关内容的融合: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科目为《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3科,《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本来就是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而且一般考试的重点内容就是平时教学的重点内容,只是要求教师在这些课程教学时兼顾考试中可能考到的重点问题就行了,平时理论练习题可以参照考试相关的模拟题,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学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这门课没有纳入教学计划,导致学生需要自学该门课程,效果很不理想,因而建议没有开设此门课程的学校应该开设,还有就是《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最好是考试所用的软件。

2、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相关内容的融合:初级会计师考试科目是《初级会计实务》、《初级经济法》两科,《初级会计实务》这门课涉及到的科目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财务管理》,但主要是《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占到考试分数的80%以上,所以在这2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完全有必要借鉴、参考《初级会计实务》的考试内容。《初级经济法》主要考核的是《税收基础》、《经济法基础》的内容,所以在这2门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初级经济法》考试的内容是完全可行的。

3、其他会计考证内容的融合。由于部分学生参加会计工作后由于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工作岗位的需求很有可能会参加比如中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考试,为了给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现在我们可以在相关课程中注意这些考试的内容,主要有:在《税收实务》课程中关注注册税务师《税法Ⅰ》、《税法Ⅱ》或者注册会计师《税法》的考试内容;在《经济法基础》课程中参考注册税务师《税收相关法律》或者注册会计师《经济法》的考试教材;在《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中借鉴中级会计师《中级财务管理》或者注册税务师《财务与会计》的相关内容。

(三)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素养

由于要在会计教学中恰如其分的融入会计考证的内容,那么对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就更高,因此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否达到既保证会计教学的目的又能助学生会计考证一臂之力的要求就显得极为重要,我认为要提高专业课教师专业素养主要从教师自身和高职学院两方面结合进行:

第3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实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3-0190-02

1 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

人力资源会计是从传统会计学科中分支出来的,专门对人力资源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会计。在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中,由于目前研究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研究者对人力资源会计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美国会计学会(AAAA)专门设立了人力资源会计委员会(Committee on Human ResourceAccounting),它把人力资源会计定义为: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资料的一种会计方法,目的是将有关人力资源变化情况的信息提供给有关的团体和个人。换言之,人力资源会计是组织运用会计学的概念和方法,为了管理与核算的目的而对组织的人力资源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计量,并将有关信息提供给相关组织和相关人员的过程和做法。

阎达伍、徐国君给出的定义为:“人力资源会计是对人力资源进行价值核算和管理的一种活动。它包括人力资源财务会计与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两部分,前者是以会计原则为准绳,主要鉴别、计量和提供有关人力资源的货币性信息,以使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的有组织的系统。后者是利用人力资源的货币性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对人力资源的选择、开发、配置、保护、评价等的会计管理活动。”笔者认为,该定义从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计量,到人力资源信息的管理,包含内容比较全面,与现行会计准则要求也相符,所以认为比较合适。

2 会计师事务所实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

2.1 实行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经营管理的需要

对人力资源密集的行业―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人力资源是他们最有价值的资源。管理者利用这方面的信息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有利于内部人力资源的计划、控制与合理利用;有利于管理当局做出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有利于充分挖掘人才优势,做到人尽其才,激发事务所经营水平和人才潜力;有利于构建将人才开发与利用结合起来的良性运转机制,确保会计师事务所在竞争中处于长盛不衰的地位。

2.2 实行人力资源会计可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会计师事务所的信息使用者主要是政府、投资者、社会公众等。作为投资者,他们在购买会计师事务所发行的股票之前,必然要考虑投资的收益性、风险性和变现性,而这些决策主要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由于资本市场信息存在不对称性,如果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会计情况得不到披露,投资者就无法了解会计师事务所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态度和战略,必将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决策失误。社会公众通过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不仅可以了解该会计师事务所经营情况的好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且还能掌握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和使用情况。

2.3实行人力资源会计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由于人力资产有其特殊性――主动性,人力资源载体的主观意愿对人力资源的运用和发挥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当会计师事务所对人力资源会计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恰当的核算时,员工就可以从中了解自己在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价值,了解事务所在自己身上的付出,从而增强自己对事务所的责任感。作为人力资源载体的员工会全部开启人力资产的潜力,充分发挥其所拥有的能力,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甚至进而会促进员工自觉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

3 制约会计师事务所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因素

3.1 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法制还不够完善

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必须有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制度作保障。与会计制度相关的政策主要是相关的会计规范,它们的完善程度与会计内容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

从现行情况来看,我国还没有制定一部完善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会计规范,使得会计人员在处理新业务时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较为随意地进行会计处理,对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加工、数据处理就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依据,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实施人力资源会计。

3.2 人力资源会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信息供需矛盾

在证券市场中,作为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信息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他社会公众)的利益总会存在不一致之处,即信息供需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据调查表明,有73.33%的机构投资者和80%的个人投资者表示“非常需求”未来信息。同时,大多数投资者要求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清晰性等质量特征。而站在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来考虑,他们进行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是要考虑信息披露成本的,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与信息披露成本密切相关。由于这些相关成本的存在,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往往会采取谨慎消极的态度,尽量较少披露。基于这种考虑,绝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会抵制充分披露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因此会造成会计信息供给不足。

3.3 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据统计,截止2004年底,全国执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共有956万,其中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的有6.8万,占0.7%;具有中级会计师资格的有115万,占12%;具有助理会计师的有395万,占41.3%。执证会计人员中,具有大专学历的有303万,占31.7%;具有本科学历的有113万,占11.8%;具有硕士(含其他专业)以上学历的人数仅3.2万,占0.33%。截至2005年底,全国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累计突破一千万达到10,558,610人,其中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为80,567人,约占总数的0.8%,具有大学本科、专科学历的人数约为518万人,约占总数的49%,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为33,829人,约占总数的0.3%。由此可见,我国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比重还是相当小的。

会计师事务所更是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注册会计师考试是目前我国各类考试及格率最低、最难通过的资格考试之一。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数据,自1991年以来,我国每年考试平均单科合格率仅为10%左右。据财政部统计,目前我国有30万左右高级注册会计师人才缺口,截止到2008年,通过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人员大约有14万人,但是进入会计师事务所的还不到一半(信息来源于新华网),况且事务所大多数注册会计师还是早期考核通过的年龄较大的一批人,他们的知识结构还停留在我国80年代的水平,知识面窄,不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世界著名的泸江德勤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知识结构在1998年的时候,研究生学历已达到6.41%,大学本科79.49%,大学专科14.10%,专科以下为0。显然,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与国外的一些大的会计公司是无法比拟的。

4 解决会计师事务所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对策

4.1 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法规

目前,针对人力资源会计,我国尚没有独立的法律法规,已有的法规当中,很多是原则性和概括性的表述,可操作性较差,执行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把人力资源会计列入法律规定,明确各项实施细则,增强相关法律的可操作性。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中也应该设立专门的人力资产、人力负债、人力资源成本费用及人力资源收益等会计科目,明确人力资源会计项目的确认、核算与披露原则,规范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披露,使其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与统一性。

4.2 解决人力资源会计的信息供需矛盾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供求状况基本上是“供不应求”。会计信息供求的矛盾,将会降低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由此形成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还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协调与解决信息供求矛盾的重点应放在优化信息供给上。众所周知,现行的会计报表主要是建立在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基础上,针对这种情况,会计师事务所应对人力资产计提相应的人力资产减值准备,来缩短历史成本与现行市价之间的差距。同时,还要扩大会计报表中及时和未来信息的范围,以解决历史信息的滞后性与信息需求超前性矛盾,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相关有用的作用。

4.3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让他们熟悉新的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减少因技术上的不精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从业人员每年都必须参加继续教育,时间不得少于24小时。否则,将取消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强迫他们去不断的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方法,紧跟时代步伐,满足社会的需要。作为会计师事务还要为员工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定期的派一部分员工去名牌学校或国际大型会计师事务进行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员工自身的价值,也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了收益,他们把学来的东西运用到工作当中,大大改善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5 总结

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核算方法和计量手段将逐渐规范化、科学化,制约人力资源会计推行的因素不断得到解决,人力资源会计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会越发显现出来,作为会计人员更应对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充实和完善。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事业单为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们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呼唤也会越来越强烈,人力资源会计渐渐地就会融入到生活当中去,无论怎样,人力资源会计未来的发展势不可挡。我相信,人力资源会计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的会计领域,人力资源会计将形成完备的体系,在社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玉廷.办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开创我国高级会计培养新局面[J].财务与会计,2005,(5):18-19.

[2]路济平.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9).

[3]李岩梅,刘晶莹.人力资源会计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应用[J].黑龙江财专学报,2001,(6):71-72.

[4]刘金花.浅议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会计时空,2004,(8):12-13.

第4篇

从年7月毕业至今,我在农行已经整整工作9年了。9年间,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自已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通过学习和实践,也使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很大转变,由安于本职工作到勤奋学习,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由趋于守旧到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由一味地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学以致用,以学习促工作,以工作促学习。期间每一个过程都蕴含了行里领导和各位同事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倾注了自己辛勤的汗水。

在多年的工作和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不断学习、应用、再学习,实践、认识、再实践才能使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不断提高,每一次提高的过程都深深鼓舞和激励着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挑战中去。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挑战和机遇对于个人进步的重要性。有了机遇,要善于把握机遇,没有机遇,要努力创造机遇。

我这次报名参加内外勤副主任岗位的竞争,主要理由是:第一,我热爱这份工作,愿意为这项工作付出本人最大的努力;第二,我认为自已充分具备担当这一职务的能力与水平,并愿意通过担任这一职务使自身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第三,我认为这次参加竞聘是锻炼自己的一次很好的机会,不管能否受聘,对自己都是一个提高。

竞争这一岗位,我认为本人具有以下优势:

一、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在从93年跨入农行大门以来的9年时间里,我先后在不老屯营业所、溪翁庄分理处、檀洲储蓄所工作过,分别从事银行会计、储蓄等项工作。期间经历了商业银行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虽然工作程序和技术不断推除出新,但是在每一次新旧交替的过程中,我都能够很快地接受和适应。此外,通过长期与顾客打交道,我掌握了许多单纯依靠学习而得不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使我能够针对不同顾客,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保证以最有效的方式开展工作。9年的工作经历也使我逐渐能够跳出会计和储蓄等具体工作范畴,站在整体发展的高度认识工作,开展工作。我认为,有9年扎实的实践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我一定会很好地担负起这一职务所赋予的各项任务。

二、充分具备这一职务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实事求是地讲,我来农行的9年是不断学习的9年。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使自己不断得到充实。根据工作需要,我先后学习了计算机、英语、会计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我取得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通过学习,我圆满完成了财会专业本科的学习,取得了本科文凭,其中我所撰写的毕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入世后将面临的形势和对策”顺利通过答辩,并被评为优秀论文;通过学习,我拿下了具有较高难度的全国专业技术职称中级会计师考试,取得了中级会计师职称;同样通过学习,一次性通过了国家英语三级考试。在财会本科学习的三年多时间内,无论风吹雨打,只要工作允许,每周的周六周日我都坚持乘车去北京学习。

学习的过程也是锻炼的过程,在这一艰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享受着每一次进步所带给我的信心与喜悦。学习使我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使我越来越坚信一个道理,那就是:坚持就是胜利,工作需要就是动力。

三、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努力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通过技巧服务,协助领导真正抓好了20%客户的80%存款;通过大力宣传中间业务,实现了资源共享、共同发展;通过对银行资金来源和增减变化情况的分析,较全面地掌握了工作的节奏,为保障银行资产的安全、合理运营做出了一点贡献。同时我在工作中能够很好地处理本职工作与其它工作之间的关系,内外勤工作之间的关系,积极帮助同事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努力,我先后被评为年度规范服务标兵和出席支行的先进工作者。

四、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我始终坚定不移地认为,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业务能力同等重要,尤其对于我们金融服务行业,更是如此。所以我在工作中一直坚持“以顾客为本”的思想,认真解决顾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认为只有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顾客的青睐。

在认清自己所具备的上述优势的同时,我也清醒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如在把理论工作更深入、更紧密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推动本职工作开展方面做得还不够;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也有待进一步创新;业务熟练程度虽然较高,但深度不够等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巩固并更加充分地发挥以上优势,尽快弥补自身的不足,争取使自已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如果我竞争到这一岗位,我将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众所周知,金融行业是一个重要的服务型行业,主要依靠服务求发展、依靠服务求生存。认真地研究如何更好地提供一流的服务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要提高服务水平,首先要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努力塑造良好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并把这种意识形态用简短的文字表达出来,让每个人牢记在心,不断地用这种凝聚着企业精神的文字强化大家的服务意识,牢记服务的宗旨。第二,要提高服务质量,坚决避免把企业文化停留在嘴皮子上,停留在泛泛的文字上。我将严格要求每个下属在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对顾客面带笑容,提供微笑服务;二是耐心回答顾客所问的每一个问题;三是通过自身努力能为顾客解决的问题必须给予解决;四是实行首问责任制,每一个首先得知问题的工作人员必须负责解决或协调解决,不能相互推诿。第三,推广使用行业文明用语,要根据分管部门工作特点,制定出一定数量的文明用语,如:您好,请您输入密码。您收好,请慢走。请不要着急,我们会尽力为您解决等等,要求每个人在遇到类似工作场合时,必须使用文明用语。第四,建立健全储户投诉制度,及时了解顾客反馈意见,对照意见改进服务。第五,结合用户投诉制度,定期召开分管人员会议,要求大家不断地用企业精神对照自己的工作,找差距、找不足。同时进行服务测评,奖优罚劣。通过以上措施,力争使大家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二、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技术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从我们金融系统来讲,操作软件不断升级,新技术更是不断出现。而且随着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新形势,金融服务的领域必将进一步拓宽,金融服务系统必将进一步完善,在这一过程中,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是不可避免的,这对银行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们行的许多同志,包括我自已,离这一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在保证熟练完成现有业务的同时,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预见性,超前学习一些将来可能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如外语、外币业务知识等,做到未雨绸缪。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从现起提高对员工业务水平的要求,在内部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学习考评制度,营造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学习对我行发展的重要性,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我一定要充分做好表率,特别是要团结同事加强对一些新事物、新知识的学习与讨论,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争取跟上时展的步伐,走在全行业务学习的前列。通过强化学习,促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让储户感觉到,我们的工作质量更好,我们的工作效率更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更强。同时加强知识储备,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树立团队精神,提高整体凝聚力。一个国家的振兴靠团结,一个民族的进步靠团结,一个企业的发展同样靠团结。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凝聚力。所以要从我做起,塑造一流的团队。首先要身先士卒,严格要求自已,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多为他人着想,多做换位思考,争取与每个人都建立良好的团结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好纽带作用。同时,强化大局意识,对不利于团结的人要严肃批评,不利于团结的事,要坚决制止。使无论是上下级还是平级之间,都能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关系,队伍内部形成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大家能够愉快地开展工作,激发内在潜力,释放出更大的工作能量与热情。在加强团结的同时,妥善处理好“团结协作”与“一群合气”之间的关系,在维系良好关系的同时,绝不当老好人,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做到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波。

四、加强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管理水平决定工作效率和效益,美国经济学家斯诺曾经说过:“抛开技术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同样可以促进企业的成长。”作为一个分理处,怎样面对管理创新这一问题,如何做好管理创新。我认为,首先,应加强对金融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在这方面,我本身也应进一步加强。第二,要加强横向沟通,积极借鉴其它分理处在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为我所用。第三,在管理上要敢于创新,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比如在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上,要根据部门工作特点和工作实际,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更为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必要的管理制度,改进旧的不合时宜的管理模式,弥补管理上存在的空白。同时,在管理中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概念,争取实现由制度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由硬性管理向软管理转变。通过这两个转变,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名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每一个工作要素的使用效率,力争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

第5篇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叫李XX,今年XX岁,财会专业本科毕业,来自工业开发区分理处。感谢行里给我这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使我有幸面对机遇,迎接挑战。

从1993年7月毕业至今,我在农行已经整整工作9年了。9年间,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自已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通过学习和实践,也使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很大转变,由安于本职工作到勤奋学习,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由趋于守旧到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由一味地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学以致用,以学习促工作,以工作促学习。期间每一个过程都蕴含了行里领导和各位同事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倾注了自己辛勤的汗水。

在多年的工作和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不断学习、应用、再学习,实践、认识、再实践才能使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不断提高,每一次提高的过程都深深鼓舞和激励着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挑战中去。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挑战和机遇对于个人进步的重要性。有了机遇,要善于把握机遇,没有机遇,要努力创造机遇。

我这次报名参加内外勤副主任岗位的竞争,主要理由是:第一,我热爱这份工作,愿意为这项工作付出本人最大的努力;第二,我认为自已充分具备担当这一职务的能力与水平,并愿意通过担任这一职务使自身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第三,我认为这次参加竞聘是锻炼自己的一次很好的机会,不管能否受聘,对自己都是一个提高。

竞争这一岗位,我认为本人具有以下优势:

一、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在从93年跨入农行大门以来的9年时间里,我先后在不老屯营业所、溪翁庄分理处、檀洲储蓄所工作过,分别从事银行会计、储蓄等项工作。期间经历了商业银行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虽然工作程序和技术不断推除出新,但是在每一次新旧交替的过程中,我都能够很快地接受和适应。此外,通过长期与顾客打交道,我掌握了许多单纯依靠学习而得不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使我能够针对不同顾客,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保证以最有效的方式开展工作。

9年的工作经历也使我逐渐能够跳出会计和储蓄等具体工作范畴,站在整体发展的高度认识工作,开展工作。我认为,有

9年扎实的实践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我一定会很好地担负起这一职务所赋予的各项任务。

二、充分具备这一职务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实事求是地讲,我来农行的9年是不断学习的9年。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使自己不断得到充实。根据工作需要,我先后学习了计算机、英语、会计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我取得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通过学习,我圆满完成了财会专业本科的学习,取得了本科文凭,其中我所撰写的毕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入世后将面临的形势和对策”顺利通过答辩,并被评为优秀论文;通过学习,我拿下了具有较高难度的全国专业技术职称中级会计师考试,取得了中级会计师职称;同样通过学习,一次性通过了国家英语三级考试。在财会本科学习的三年多时间内,无论风吹雨打,只要工作允许,每周的周六周日我都坚持乘车去北京学习。

学习的过程也是锻炼的过程,在这一艰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享受着每一次进步所带给我的信心与喜悦。学习使我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使我越来越坚信一个道理,那就是:坚持就是胜利,工作需要就是动力。

三、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努力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通过技巧服务,协助领导真正抓好了20%客户的80

%存款;通过大力宣传中间业务,实现了资源共享、共同发展;通过对银行资金来源和增减变化情况的分析,较全面地掌握了工作的节奏,为保障银行资产的安全、合理运营做出了一点贡献。同时我在工作中能够很好地处理本职工作与其它工作之间的关系,内外勤工作之间的关系,积极帮助同事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努力,我先后被评为2001年度规范服务标兵和出席支行的先进工作者。

四、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我始终坚定不移地认为,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业务能力同等重要,尤其对于我们金融服务行业,更是如此。所以我在工作中一直坚持“以顾客为本”的思想,认真解决顾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认为只有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顾客的青睐。

在认清自己所具备的上述优势的同时,我也清醒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如在把理论工作更深入、更紧密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推动本职工作开展方面做得还不够;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也有待进一步创新;业务熟练程度虽然较高,但深度不够等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巩固并更加充分地发挥以上优势,尽快弥补自身的不足,争取使自已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如果我竞争到这一岗位,我将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众所周知,金融行业是一个重要的服务型行业,主要依靠服务求发展、依靠服务求生存。认真地研究如何更好地提供一流的服务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要提高服务水平,首先要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努力塑造良好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并把这种意识形态用简短的文字表达出来,让每个人牢记在心,不断地用这种凝聚着企业精神的文字强化

大家的服务意识,牢记服务的宗旨。第二,要提高服务质量,坚决避免把企业文化停留在嘴皮子上,停留在泛泛的文字上。我将严格要求每个下属在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对顾客面带笑容,提供微笑服务;二是耐心回答顾客所问的每一个问题;三是通过自身努力能为顾客解决的问题必须给予解决;四是实行首问责任制,每一个首先得知问题的工作人员必须负责解决或协调解决,不能相互推诿。第三,推广使用行业文明用语,要根据分管部门工作特点,制定出一定数量的文明用语,如:您好,请您输入密码。您收好,请慢走。请不要着急,我们会尽力为您解决等等,要求每个人在遇到类似工作场合时,必须使用文明用语。第四,建立健全储户投诉制度,及时了解顾客反馈意见,对照意见改进服务。第五,结合用户投诉制度,定期召开分管人员会议,要求大家不断地用企业精神对照自己的工作,找差距、找不足。同时进行服务测评,奖优罚劣。通过以上措施,力争使大家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二、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技术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从我们金融系统来讲,操作软件不断升级,新技术更是不断出现。而且随着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新形势,金融服务的领域必将进一步拓宽,金融服务系统必将进一步完善,在这一过程中,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是不可避免的,这对银行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们行的许多同志,包括我自已,离这一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在保证熟练完成现有业务的同时,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预见性,超前学习一些将来可能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如外语、外币业务知识等,做到未雨绸缪。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从现起提高对员工业务水平的要求,在内部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学习考评制度,营造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学习对我行发展的重要性,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我一定要充分做好表率,特别是要团结同事加强对一些新事物、新知识的学习与讨论,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争取跟上时展的步伐,走在全行业务学习的前列。通过强化学习,促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让储户感觉到,我们的工作质量更好,我们的工作效率更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更强。同时加强知识储备,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树立团队精神,提高整体凝聚力。一个国家的振兴靠团结,一个民族的进步靠团结,一个企业的发展同样靠团结。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凝聚力。所以要从我做起,塑造一流的团队。首先要身先士卒,严格要求自已,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多为他人着想,多做换位思考,争取与每个人都建立良好的团结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好纽带作用。同时,强化大局意识,对不利于团结的人要严肃批评,不利于团结的事,要坚决制止。使无论是上下级还是平级之间,都能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关系,队伍内部形成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大家能够愉快地开展工作,激发内在潜力,释放出更大的工作能量与热情。在加强团结的同时,妥善处理好“团结协作”与“一群合气”之间的关系,在维系良好关系的同时,绝不当老好人,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做到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波。

四、加强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管理水平决定工作效率和效益,美国经济学家斯诺曾经说过:“抛开技术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同样可以促进企业的成长。”作为一个分理处,怎样面对管理创新这一问题,如何做好管理创新。我认为,首先,应加强对金融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在这方面,我本身也应进一步加强。第二,要加强横向沟通,积极借鉴其它分理处在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为我所用。第三,在管理上要敢于创新,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比如在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上,要根据部门工作特点和工作实际,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更为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必要的管理制度,改进旧的不合时宜的管理模式,弥补管理上存在的空白。同时,在管理中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概念,争取实现由制度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由硬性管理向软管理转变。通过这两个转变,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名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每一个工作要素的使用效率,力争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

以上是本人竞聘这一岗位的一些想法。

第6篇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

第一,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及对子公司投资。一般情况下持有被投资单位50%以上股权即为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

第二,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及对合营企业投资。一般情况下持有被投资单位50%股权即为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

第三,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及对联营企业投资。一般情况下与其他合营方分别持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上、50%以下即为对被投资单位实施重大影响。

第四,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一般情况下持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下即为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

二、把握长期股权投资范围的注意点

第一,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利,即对被投资单位有实质控制权,其范围不仅包括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拥有、直接和间接合计拥有被投资单位50%以上表决权,也包括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拥有、直接和间接合计拥有被投资单位50%以下表决权的比例,但通过其他方式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能够实施控制的情况(参看财务报告章节中的“合并财务报表”章节――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确定)。

第二,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权益性投资,应注意与债权性投资相区分,债权性投资有分期计息一次还本的债权性投资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权性投资,如“金融资产”章节的“持有至到期投资”。

第三,对于范围之四特别应注意“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注意本条与“金融资产”章节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区分。“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共同点是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特点之一是取得目的是为近期内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特点是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或不包括在“贷款和应收账款”、“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

三、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

(一)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

1、企业合并的含义。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为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2、企业合并的形式。企业合并根据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及合并后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3、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及合并后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

第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一般发生于集团内部,从集团实施最终控制的一方看,其能够控制的资产、负债在合并前后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合并方应按照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其与支付的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第二,案例:A公司于2007年3月31日取得同一集团的B公司100%股权,为此合并A公司发行了800万股普通股(面值每股1元)作为对价,B公司(被合并方)合并前净资产如表1所示:

分析:由于合并为同一集团的合并,即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因此应当按照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支付价与其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A公司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2000(净资产账面价值)

贷:股本800(发行股票价值)

资本公积1200(账面价值)

4、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及合并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

第一,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一般发生于集团外部,从集团实施最终控制的一方看,其能够控制的资产、负债在合并前后发生变化,所以合并方应按企业合并成本(付出的代价)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付出的资产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证的公允价值与各项直接费用之和,差额计入损益(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第二,案例:甲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取得乙公司70%股份,合并中,甲公司支付的有关资产在购买日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如表2所示。合并中,甲公司支付咨询费用100万元(甲公司与乙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分析:由于合并方与被合并方不存在关联方关系,即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因此应当按照被合并方的公允价值进行确认和计量。支付价与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甲公司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5100(合并成本)

贷:无形资产2800(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900

营业外收入1400(差额)

(二)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

1、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为购买价加相关税费(注意应收股利的剔除)。

2、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为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3、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为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

4、非货币交易及债务重组分别按相应的准则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第一,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分别不同情况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确定期末账面余额。

第二,成本法适用范围。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持股50%以上)、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持股20%以下)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第三,权益法适用范围。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持股20-50%)。

第四,成本法和权益法后续计量的比较。财政部印发的2009年1月1日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三号》第2条指出:“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当期的投资收益,不再划分是否属于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企业按照上述规定确认自被投资单位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后,应当考虑长期股权投资可能存在的减值迹象,同时关注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否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合并财务报表中净资产(包括相关商誉)账面价值的份额,以及当期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是否超过被投资单位综合收益等情况”。《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三号》无疑简化了原有成本法核算的后续计量,成本法与权益法后续计量比较如表3所示。

参考文献:

1、中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2008.

2、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8.

第7篇

1.会计专业的双语课程设置

鉴于我国会计人才市场中普通会计人员供大于求,而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又精通英语的高端会计人才奇缺的状况,高等院校的会计课程一直进行着调整。例如安永(EY)、德勤(DTT)、普华永道(PWC)、毕马威(KPMG)“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对高端会计人才一直进行着激烈的争夺。注册会计师考试(CPA)等资格考试也逐步开设专业英语测试。国内高等院校普遍开设有会计专业(仅2011年全国在陕参加一批本科录取的院校共174所,参加二批本科录取的院校共439所),并呈现出两极化态势,部分院校会计专业设置已更加专业化、国际化,采用全英文教材并以全英语或双语授课,其中个别会计专业发展相对成熟的院校甚至按语言区分方向。另一部分略显传统的院校,基本不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或双语、全英语教学,往往只开设一门性质为“专业选修课”的会计英语课程,且多安排在本科毕业年级。关于我国部分高等院校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具体设置情况可以参看表1。其中,以厦门大学的国际会计专业及基地班为例,“会计原理”课程为3个学分,“管理会计”为4个学分,“审计”为4个学分,“财务报告”为7个学分,分两学期进行;“成本会计”3个学分,“高级财务”2个学分,“高级审计”2个学分;需要说明的是,2个学分的课程为该校的全校选修课,3和4个学分以上的为专业课,并且全部课程中有50%为英文授课。总之,国内会计英语课程一方面供给呈现出极大缺口,另一方面对此有兴趣或有意出国深造、从事涉外会计的学生群体对专业英语课程求知若渴。会计英语教学的课程重视度不够、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欠缺等都与已转变的人才市场需求显得矛盾重重。

2.会计课双语教学的案例分析

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CaseStudy)的方法,注重质和量结合。通过设计结构式问卷进行数据和资料的收集,以实数、百分比的形式同时展现统计数据,并辅之以大量描述性分析,尽可能做到真实可靠。

2.1案例背景信息2009—2010学年度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7级会计学专业进行了为期1年的会计双语教学。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系列高等学校会计学类全英文版教材《中级会计学》,授课对象是会计学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期末考试采用全英文试卷(开卷)考试,并在综合考评项中考虑学生Presentation的效果。

2.2案例研究对象及内容于2010年6月底课程结束时由学生自主自愿地完成了教学反馈信息调查问卷,发放问卷43份,有效回收40份,回收率为93.02%。该班共有男生11人,女生32人。至2011年7月本科毕业时,全班共有42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29人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毕业后选择出国留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有近10余人,其中一次成功申请到欧美大学邀请的有8人。通过整理和归纳问卷调查主要信息,我们发现:

2.2.1学生普遍赞同展示教学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针对第一个问题“你对展示课的喜欢程度”,学生中有26人表示“非常喜欢”,11人回答“喜欢”,3人回答“一般”。说明展示教学得到了学生普遍的认可,占全体人数约92.5%。调查中无否定态度,但个别学生持中立(见表2)。结果说明,展示教学法在学生中获得了较好评价,积极、互动的教与学关系颇受欢迎。

2.2.2学生在展示教学课中收获丰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针对第二个问题“在展示课上的收获程度”,学生中有21人表示收获非常多;19人表示收获多;没有一般或否定的答案。说明学生普遍认为在展示教学课上有较大收获(见表2)。进一步的开放式问题要求学生们对各自的收获做出简单的文字描述,根据回答中高频出现的词汇归纳学生的收获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2.2.1团队意识与实践能力。展示课通常随机分组,每组平均3至4人,并在下一次重排,尽可能让学生在不同组合中相互交流,充分锻炼组织能力和适应新环境能力,使起初的“小团队”逐步演变成“大团队”。

2.2.2.2享受自主学习过程。Presentation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收集、整合资料,确立主题,资料汇总,明确分工,讨论和交流,PPT演示,Presentation呈现。这个过程本身充满乐趣,只有真正参与过才能体悟。

2.2.2.3展示自我与沟通分享。问卷调查对象所在班级平时集体活动不十分多,通过贯穿一年教学的“Presentation”课,学生普遍反映在展示过程中不仅增强了自信,而且学会了沟通和分享,发现以往未注意到的其他同学的闪光点。如Chou,M.-h(2011)所说,Presentation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是一个帮助学习者制定有效沟通策略的十分有用方式,有助于扩大他们与观众互动的能力,而不只是简单记住大块文本。[7]

2.2.2.4演讲技能与自信。“Presentation”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们的演讲技能产生了积极影响,包括口语表达、逻辑分析、公开演讲(PublicSpeaking)、眼神交流(EyeContact)、肢体语言(BodyLanguage)等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自信、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是一名教师应尽的职责。

2.2.2.5国际化和专业化。有意继续出国深造的学生对课程表现出了独特的兴趣,他们希望会计英语能够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发展起到“桥梁”作用。学生们认为该课程对以后工作中的职称考试、演讲述职、会计英语术语在国际商务活动的运用都将起重要作用。

2.2.2.6着眼未来的高附加值效果。“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理念和态度”。会计英语是一门专业学科,但是作为教学者,也更愿意将自己可能有益于学生的人生经验分享给他们。MiekeBrekelmans,TheoWubbels和JanvanTartwijk(2005)认为“教师的经验水平造成了学生和教师对实际教学过程的不同看法”。[8]正如有学生说“体验到了会计英语原来也可以如此浪漫地进行,学到了很多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东西”。

2.2.3学生对会计双语课的认知。根据调查问卷中的第三个问题,即“会计英语课对专业知识学习的作用;该课程的个人收获;对教师改进教学的建议”,归纳学生对会计英语课的普遍认知和期望。

2.2.3.1学生对课程认知普遍积极。首先,展示教学法营造的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有助于缓解学生对会计英语学习的畏难心理;其次,会计英语展示课有助于深入了解国内外会计准则的区别,增强了阅读外文财经文献的能力;再次,学生们认为展示课注重课堂交流,提供崭新的国际化视角,课堂检测方法新鲜实用,且给予每个学生公平展示自我的平台;最后,学生们认为教师亲和力和敬业精神在展示课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2.3.2学生们对会计英语课的建议。一是,挑战英语能力。部分学生对课文长难句不是很理解,希望列举每章的关键会计术语。二是,在教材选择方面存在争议。部分学生认为“在短短的40或50个学时中不能完全吃透全英文教材”,而过于细致讲解书本又会导致课堂进度慢等问题,建议重点强调知识点。三是,在课堂教学组织方面,学生认为应增加国外最新会计信息,加强讲解章习题,在Presentation后开展“头脑风暴”。总之,学生们希望通过全英语或双语会计课程来拓展知识面和国际化视野,展示教学法受到了一贯注重技术操作训练专业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当然,展示教学法具体的实施细节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3.会计课双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基于以上案例分析,结合“会计英语”课程特殊的跨学科特点以及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总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促进互动式教学在“会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3.1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培养目标学生的非专业综合素质培养要和专业素质一起抓,会计学专业尤其如此。随着国外跨国企业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跨国企业在境外的不断拓展,国际经济贸易沟通的不断深入对国际化、通用性的会计语言的要求和使用频率都会越来越高,发展会计双语课程意义重大。要让学生真正从这门课程中受益,必须使培养目标更加符合国际化会计人才需求,要认识到这将是一门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课程,目标应该定位于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

3.2优化会计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目前很多院校会计专业已对双语教学逐步予以重视,但由于这是一门较“年轻”的课程,课时配置往往欠缺,一些学校将其划入“专业选修课”,缺乏充足的教学资源,使这门课实际上含有很多“水分”,因此学生们有可能在认识上只将其看作专业副课,未能扎实地显示出这门课本应具备的功能。“985”院校或是有能力的“211”院校应率先将其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程。同时,选择合适的教材,使用原版教材或是英文影印版教材更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地道的会计英语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一般在大学三年级开设相关双语会计课程,师资条件好的院校可在大学二年级期间开设更多的全英文版教材的双语专业课程。采取各院系英语教学互补以解决师资等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将会计专业的英语课程细分,拓展其内涵,除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英语”之外,还可引入相关科目的双语教学。比如请财税系的老师来讲税务英语,请法律系的老师来讲双语商法或经济法,既解决了跨学科知识体系上的不足,又解决了双语师资问题,知识资源和教师资源在灵活有效的配置中同时得到满足。例如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国际会计方向(英会班)英语授课的“公司法和商法”课程由法学院进行教学。此外,东北财经大学的会计专业“下设会计学专业普通会计教学班、会计学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会计学专业国际会计方向CGA班、会计学专业国际会计方向ACCA班、会计学专业国际会计方向日语班和会计学专业教学实验班六种类型的方向班或教学班,班型大小适中,在学校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小班化授课”(根据东北财经大学网站公开信息整理),值得参考借鉴。

3.3组织中西结合的课堂教学有条件的院校可以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通过承办国际性的学术论坛和会议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还可考虑引进“嵌入式教改模式”,聘请外教或邀请访问学者开设全英语课程。在会计英语教学师资的培养上,鼓励教师多走出去交流学习,为其提供多样的培训机会,还可进行专门的课题研究,并注重与学生沟通反馈,切实促进“会计英语”的发展。另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选拔安排学生到外企实习、境外实习或积极开展与国外高校的交流生项目,开阔学生眼界,同时为有意向从事涉外会计工作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做以铺垫。前沿、高端是会计英语这门课程的宗旨之一,所以“走出去”、“引进来”是保持教学新鲜、信息对称的比较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