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时间:2023-03-14 14:50:13

导语:在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第1篇

经过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影响广大居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实施干预,有效防御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使城乡居民逐渐享有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到年省定根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普及,城乡人群之间享有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显着缩小,城乡群众免费获得省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到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体系基本完善,重大疾病和关键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掌控,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得到再一次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根据省级卫生、财政部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规范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施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等。

(二)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农村改水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等项目。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继续组织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主要包括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科普宣传,避孕方法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实施避孕节育和恢复生育力手术,随访服务,开展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及避孕药具不良反应诊治等。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织实施。各相关单位要加快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强化医院依法承担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救治等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之间的工作联系,强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院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实现功能互补、防治结合和中西医并举。

(二)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大力培养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强化基层卫生人员的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切实提高其理论水平以及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各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要转变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定期深入工作场所、学校、社区和家庭,开展卫生学监测评价,研究制定公共卫生防治策略,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深入家庭,全面掌握辖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主动采取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实行团队服务和责任医师制度,将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相结合,强化对居民的健康管理,有效控制主要健康危险因素的危害,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三)完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

要根据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目标,完善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逐年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不低于20元。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开展业务所需的工作经费根据任务和经费标准确定,由政府根据服务开展情况核拨。政府对村级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合理补助,补助金额原则上不低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的30%。公立医院按规定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给予专项补助。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

(四)规范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

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规范。规范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保健及主要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要以重点人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对象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积极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管理。要积极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完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制定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

(五)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

根据省级卫生、财政部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和方法,制定县、镇、村三级考核评价机制,县政府每半年要对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评估,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项目资金和财务管理情况、项目实 施效果等进行全面考核评估。各镇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考核履行职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情况,将考核结果与核拨经费、年度工作绩效挂钩。各镇要注重群众参与考核评价,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考核情况应向社会公示,将考核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行百分制考核,根据考核评价标准,凡总分达到98分为优秀,达到80分为合格。对成绩优秀的予以表彰;对成绩合格根据考评结果确定补助系数,核定补助;对考核评价不合格的,不予补助。

要进一步深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岗位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的用人机制。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积极推进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绩效工资分配要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奖勤罚懒,合理拉开差距,形成促进工作任务落实的有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要把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落实,有效控制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增强全民健康素质。

(二)科学规划,加强管理。

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健康需要要做好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落实,加快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

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制度。

第2篇

1.规范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继续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妇女和城镇职工“两癌”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规范技术操作,提高“两癌”的早诊早治率。加强对阳性及高危人群的追踪管理,确保患者得到进一步转诊和救治,保障项目工作质量。

2.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扎实做好孕产妇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完善县城内非农业孕产妇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建立健康档案和台帐,进行规范管理。

3.继续实施“降消”项目,进一步降低全县孕产妇死亡率。加强市、县孕产妇急救中心建设,畅通绿色通道,完善设备、药品配备。规范进修管理,提高基层产科技术水平。

4、继续开展“反对针对妇女暴力”项目。

二、加快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

继续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三、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

1、开展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产科质量,强化产科质量建设,保障母婴安全。

2、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强化与各级教育部门的协同合作,提高全市集体儿童健康水平。积极开展卫生保健达标园、示范园创建工作。

3、开展“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康”项目创建,推广促进自然分娩适宜技术,开展“促进自然分娩示范医院”创建申报评审工作,减少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剖宫产率要比上一年下降5-10%。

四、依法加强母婴保健监督管理

1.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审批与管理,做好助产机构及人员的资格审查、准入工作,加强监管,规范行为。

2.严格执行《出生医学证明》签发及管理的规定,建立通报制度,强化督导,保障《出生医学证明》的法律性和严肃性。

3.继续开展打击非法接生、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专项治理活动。

五、完善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1.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做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出生医学证明、妇幼卫生三网监测的信息化管理,实现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孕产妇保健网络、儿童保健网络的信息化管理。加快推进妇幼卫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下移,配备人员,加强管理,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严格落实妇幼卫生信息报送工作的相关规定,提高三网监测、重大妇幼项目、妇幼卫生年报等数据报送质量。开展妇幼卫生“三网”监测人员培训,加强质量控制,提高监测水平。

第3篇

建立基层机构补偿新机制2013年6月10日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为改变“以药养医”机制提供保障。

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2012年12月1日起,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施1000种基本药品和75种小药箱药规药物目录,零差价销售。

推进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圆满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设置标准化工作,合理调配496编制,全员竞聘上岗。草拟了《区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初步确立基本公卫补助核定工时购买,人均工资水平根据平均工作效率确定,年终补助经费根据年终考评成绩确定的绩效评价和资金分配激励机制。

(二)卫生惠民工程

五星工程项目顺利推进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已完成主体结顶验收,内、外装修各项工程将全面展开,预计到2012年6月全面投入使用。

加大新农合保障力度2013年新农合筹资水平和结报率持续增长,减轻了居民就医负担。基本用药目录全部列入区新农合补偿范围,并将补偿比例较非基本药物提高10%。

(三)健康城区建设

有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9大类22项增加至10大类41项。新增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得到省督查组的肯定。

给力推进健康促进工作66支全科责任医师团队进社区进家庭开展有针对性的、连续的健康干预。疾控中心完成《区社区卫生诊断报告》,探索制定社区高血压防治规范,为社区卫生长远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社区全科医师王月环代表我市在省卫生厅举办的“社区医生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竞赛和健康教育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全区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均创成市级无烟单位。规范医疗行为,过度使用“三素一汤”现象得到有效扼制。

全力推进卫生监管工作首次采用卫生监督执法“约谈制”,融合说理式执法,促使监督对象及时整改,产生显著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卫生行政执法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监管与服务并重的服务理念。在区卫生信息网每月公示新发卫生许可证情况,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政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圆满完成市政府接待等6起重大卫生和食品安全监督保障任务,全区未有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在文明城市国检中未有扣分信息反馈。

(四)品牌内涵提升

公卫机构重心下移促共同提升。明确专业公卫机构与社区卫生机构的关系,规范了服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坚持每季度至少一次的现场专业指导,质量控制和考核评价,并上网公示,大大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同时,反逼专业公卫机构的调研、督导能力提升。

第4篇

2010年我区的妇幼卫生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卫生局的精心指导下,紧紧转绕年初工作目标,以“一法两纲”为核心,以妇幼保健为重点,以妇幼临床为依托,切实加强区级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妇幼卫生人员培训,努力完善三级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全面落实妇幼保健各项工作任务,提升了全区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现将2010年的妇幼保健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以宣传培训工作为先导,努力营造关爱母亲和儿童的良好氛围

1、加大了妇幼保健知识宣传力度。全区利用出宣传栏、发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了《母婴保健法》及相关的妇幼保健知识,普及了群众的妇幼保健意识。全区共出宣传栏84期,发放宣传单10000余份,营造了“关爱母亲和儿童”的良好氛围。同时,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式,通过开展进村入户体检对广大的农村群众开展了妇幼保健知识宣传,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妇幼保健知识水平。

2、加强了妇幼卫生人才培训力度。今年我区举办了二期产科适宜技术培训班,重点对产科基本知识和技能、产科急救技术以及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进行了培训,提升了全区助产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各乡镇卫生院积极选派妇幼工作人员前往上级医院进修深造,回来后开展技术讲课,全面提升了助产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

3、加大了对妇幼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为严格资格准入,我区对所有开展助产技术的医疗机构进行了监督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了产科服务技术资格准入。全区所有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均已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许可证》,所有助产技术人员均已取得了《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促进了母婴保健技术的规范服务,为母婴保健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以“降消”项目开展为契机,认真落实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各项任务

为推进“降消”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区成立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落实了人员工作职责,并结合妇幼保健日常工作的开展全力推进项目进度。由于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今年全区未发生一例孕产妇死亡,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零。

1、进一步推进区、乡两级产科建设。区妇幼保健院完成整体搬迁后,即全面推进产科急救中心建设,积极完善产科各项硬件与软件设施条件,强化人员培训,健全产科各项规章制度,畅通了孕产妇急救绿色**,使产科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各乡镇卫生院认真对照《江西省“母婴安全初级卫生院”标准》对产科进行了返顾性检查,进一步完善了产科设施设备建设,健全了产科各项制度,提升了产科服务质量和水平。经市卫生局复评,我区有七所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均已达标。由于产科条件的改善及宣传工作的到位,2010年我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

2、认真开展了孕产期保健各项服务。加强了孕产妇系统管理,提升了保健管理率。积极开展了早孕建卡、产前检查、产后访视等工作,产前检查率达97.77%,早孕建卡率达88.94%,产后访视率达97.67%,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8.94%。同时,加强了对高危孕妇的筛查与管理,高危孕产妇筛查率达15%,管理率达100%。

3、积极开展了“关爱儿童”项目工作。作为全市唯一的一个“关爱儿童”项目试点区,我区高度重视“关爱儿童”项目工作,年初便将项目工作纳入了年度目标考核评分内容,制定了项目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通过建卡监测管理,描记儿童生长发育曲线,及时进行保健宣教与营养干预,提升了我区的农村儿童保健管理水平,降低了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今年我区3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1.17%,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77.01%。同时,“六.一”前夕,区妇保院组织人员对城区内托幼机构2400余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儿童健康档案,开展体弱儿筛查与评价,提升了城区儿童的健康水平。

4、开展了妇女病查治工作。妇科疾病严重影响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对此,我区高度重视,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开展了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今年全区的妇女病检查率为99.65%,患病率为20.96%,阴道炎患病率为10.56%,宫颈炎患病率为10.42%。

5、配合计生部门开展了各项节育手术。今年我区共完成各项节育手术1799例,其中放置节育器45.25%,取出节育器为6.28%,输卵管结扎为45.19%,人工流产为2.28%,引产为0.106%,切实完成了上级部门交予的工作任务。

6、开展了“三网合一”监测工作。2010年我区新生儿死亡率为4.57‰,婴儿死亡率为6.0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61‰,与去年相比均有较大下浮。

7、认真执行了妇幼卫生“3+1”报表模式。及时向上级部门上报了妇幼保健各项报表,并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以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重点,全面提升妇幼工作质量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和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是二项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是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体现。对此,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卫生、财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项目各项工作,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了项目管理和督导,落实了人员工作职责,确保了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

1、加大了项目宣教力度。一是在《**新闻》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充分的报道,使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家喻户晓;二是通过刷写永久性标语、张挂大型条幅、出宣传栏、发宣传单等形式积极向群众宣传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及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的相关知识,全区共刷写永久性标语36条,出宣传栏48期,发放宣传单10000余份,提升了群众对项目知识的知晓率。三是各医疗机构利用下乡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时机进村入户开展了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宣传,积极做好了农村妇女的思想动员工作,使更多的妇女体会到党和政府给予的关心,享受到了医改带来的好处和实惠。

2、强化了项目工作管理。为强化项目管理,我区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简化了孕产妇住院分娩直补流程,加强了对专项资金的管理,明确了专项资金的拨付和审批程序,促进了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全长区免费叶酸增补人数达2906人,完成任务数的218%;共补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2066人,完成任务数的80.23%。

3、加大了项目督导力度。在实施项目过程中,我区充分利用督导检查这一切实可行的方法,围绕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重点督查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的直补流程、孕产妇补助宣传、住院分娩的限价管理和农村育龄妇女补服叶酸的发放、随访和管理情况。对项目进度缓慢、项目工作不力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通过严格的督查整改,促进了项目工作的落实到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费短缺,工作开展受限。妇幼保健各项工作的开展缺乏工作经费,各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也没有任何补助,使基层人员工作积极性受挫,也使妇幼人员的变动性较大。

2、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工作有待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需要计生、民政等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如一些妇幼卫生数据上报等也需要相关部门提供数据,一些部门顾及到自身利益不予配合,使妇幼工作开展受限。

3、区级产科急救中心建设有待加强。由于我区妇幼保健院刚刚完成整体搬迁,医院起步不久,设施条件简陋,资金周转困难,因此,一些产科急救中心的硬件设备如呼吸机等难以及时添置,使产科急救中心的服务能力受限。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区将以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妇幼机构体系建设,提升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加大宣传,强化管理,狠抓落实,确保妇幼卫生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1、加大妇幼卫生宣传力度,认真细致做好妇幼保健知识宣传和妇幼重大项目政策的解释工作,扩大项目受益覆盖面,提高群众的知晓率。

2、加强与财政、计生、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各部门的支持配合,合力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进度,提升项目执行力。

3、积极争取上级各部门支持,切实做好“降消”项目工作,全力推进区级产科急救中心建设,完善相关设施设备,提升产科急救能力和服务水平。

4、加强对全区妇幼卫生人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区、乡两级助产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第5篇

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中心卫生院预防保健部,江苏滨海 224500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提高农村妇女叶酸知识知晓率和全程规范服用率的措施,为干预出生缺陷提供依据。方法按省规范及县级考核标准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取2013年度1 042名农村妇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叶酸服用率及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抽样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调查1 042名适龄妇女,收回有效问卷983份,有效应答率为94.3%。调查对象叶酸知识知晓率92.2%;叶酸服用率88.6%,全程规范服用率45.4%。学历越高、年龄越大、家庭收入越高,知晓率越高;学历越高服用率越高,全程服用率越高;待孕妇女、新生儿的产次亦与叶酸服用率相关。结论 妇女叶酸知识的知晓率及服用率较低,与省重大妇幼项目规范标准还有一定距离,需要充分发挥社区力量,相关部门合力协作,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

关键词 ] 适龄妇女;叶酸;服用率;知晓率

[中图分类号] R346.4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c)-0117-02

叶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孕前及孕早期口服补充小剂量叶酸可以有效防治胎儿神经管畸形等出生缺陷[1]。该镇地处县城中心及周边范围,人口占全县1/5之多,为了干预出生缺陷发生率,了解该地区农村适龄妇女叶酸服用情况及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进一步推进预防神经管畸形措施提供依据,该研究选取全镇2013年1—12月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中参与叶酸项目的妇女为调查对象,对适龄妇女进行关于叶酸项目工作的现状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镇2013年1—12月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中参与叶酸项目的妇女为调查对象,其中产妇665人,孕妇208人,待孕妇女110人。

1.2 方法

根据江苏省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的规范要求及县妇幼保健所年初制定的考核标准自行设计问卷,由经过培训的分管镇妇保工作的妇儿保医生利用每月下村督查指导、季度考核、产后家庭访视时对目标人群随机发放问卷,通过面对面,电话随访的形式进行调查,获得目标人群的基本信息,叶酸的知晓情况,服用情况等。全程规范服用指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连续不间断服用。叶酸相关知识完全知晓指既知晓叶酸本身及其作用,又知晓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中的叶酸增补项目内容得分达到90分以上、基本知晓指上述问卷得分在60~90分之间、不知晓指上述问卷得分是少于60分。

1.3 统计方法

所有问卷进行统一归类,整理后录入计算机,应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该镇地处县城中心及城郊结合部,全镇25个村和16个居委会,共收集1 042份问卷,有效问卷983份,调查对象均为在本地区居住1年以上适龄妇女,其中<25岁438人,25~30岁314人,>30岁231人;待孕及产次为第一产的580人,非第一产的403人;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80人,高中文化396人,初中335人,小学以下72人;家庭年收入>8万元的257人,4~8万元的484人,<4万元的142人。

2.2 叶酸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2.2.1 问卷调查情况983份有效调查中,知识完全知晓33.8%、基本知晓58.4%、不知晓7.8%;873名孕产妇围产期中知晓叶酸的100%;通过项目工作人员主动宣传知晓叶酸知识的占78.8%(775人),其中75.8%知道免费领取叶酸的途径。获得叶酸知识途径来源于围产期教育并知晓的476人占52.5%,通过平时就医指导并知晓的194人占21.4%,通过自身学习获得知识的109人占12.0%,其他途径知晓的127人占14.1%。

2.2.2 不同特征与叶酸知识知晓率的关系学历、年龄、家庭年收入与叶酸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查对象中新生儿的产次与叶酸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叶酸服用情况

983名有效调查对象中总体服用率达88.6%,其中全程规范服用率45.4%,未达到全程规范服用的43.2%,未服用的达到11.4%;不同学历妇女的服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历越高全程服用率越高;非第一产的妇女全程规范服用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全程服用及未服用原因:主要有认为孕期服药应慎重,平时饮食可以得到足够量叶酸,吃叶酸后加重孕期反应,对叶酸认识不足,不知道有叶酸项目内容,不了解叶酸作用等原因。见表2。

3 讨论

该次调查显示:该镇适龄妇女叶酸知识知晓率达到92.2%,从获得叶酸知识的途径看有52.5%来源于围产期教育,说明知晓人群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是在孕早期到医院建立围产期保健卡、孕期产前检查时才得知叶酸相关知识,而目前已经公认的是为干预出生缺陷的发生,妇女应在怀孕前、后3个月期间增补服用小剂量叶酸是可以有效地预防50%~70%神经管畸形,唇腭裂等出生缺陷的发生[2],这样就有大部分怀孕妇女错过了增补叶酸预防出生缺陷的最佳时机,从而也会影响到叶酸的全程规范服用率。而项目工作人员对适龄妇女只有78.8%宣传过叶酸项目内容,提示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强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多部门合力协作,通过板报、宣传册、媒体等形式对辖区群众普及叶酸知识,向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目标人群全面了解叶酸的相关知识内容。

该次调查还显示:学历越高、年龄越大、家庭收入越高,知晓率越高,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3];学历越高服用率越高,全程服用率也越高;待孕妇女及新生儿的产次亦与叶酸服用率相关。这主要缘于学历越高,获得知识面越广,途径越多,健康观念强,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主动的健康行为也积极;年龄越大以及家庭收入越高,对健康需求也越高。非第一产的妇女的服用率高于第一产的,是缘于她们之前就已经对叶酸知识知晓,明确了增补叶酸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干预出生缺陷的健康理念。调查中还显示服用率88.6%、全程规范服用率只有45.4%,未服用率达到11.4%,提示叶酸的依从率、全程规范化服用还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建议一是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有利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预防意识,提升对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干预知识知晓率。二是健康促进,全社会重视,整合计生、卫生等相关部门,利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婚姻登记、产前检查等服务契机,加强对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建设。通过健康教育,引导婚前男女、待孕、已孕妇女树立科学的婚育观念,培养健康行为,掌握科学的孕育方法。

[

参考文献]

[1]焦广宇,蒋卓勤.临床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8.

[2]常丽军.264例中期妇女增补叶酸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769-2771.

第6篇

一、年医改工作进展情况

1.基本医疗制度得到完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参保人数超过12.6亿人,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4.29亿人,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基本解决,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8.34亿人,参合率市区稳定在90%以上;二是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120元,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5%、60%和60%,80%左右的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筹地区开展了门诊统筹,启动了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等儿童重大疾病保障水平的试点工作。三是基本医疗保险经办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90%以上的统筹地区首先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区内就医费用的及时结算。

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稳步推进。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基本药物采购指导意见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意见。全国已有60%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安徽、江西等八省(区、市)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群众基层就医的药物负担明显减轻。

3.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2009和年中央安排资金共支持了近1877个县级医院、5169多个中型乡镇卫生院,2382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11250个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基层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同时,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队伍建设规划启动实施。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7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取得了初步成效。两年共有56万贫困白内障患者接受了扶贫手术,6000多万儿童接种乙肝疫苗,8000多万老年人得到了健康检查,4000多万慢性病人获得了免费健康服务。

5.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实施,16个重点联系城市和各省区市试点单位启动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不少地方全面推行便民惠民措施,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的文件,为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办医提高了政策保障。

总体来看五项重点改革秩序稳步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行性得到明显提高,广大基层群众日益享受到医改的实惠,社会各界对改革普遍支持很认同,同时改革也存在问题,主要是各地进展不平衡,尤其是新机制的建设还相对滞后,距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对这些问题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改革中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

二、年主要工作安排

1.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保障和服务水平。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合率均提高到90%以上,提高各级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着重从三个方面提高保障水平,一是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二是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三是提高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

2.着重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的全覆盖。一是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二是建立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逐级构建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三是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长效稳定的多渠道补偿机制,体现绩效的分配激励机制。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制定对村医的补助和扶持政策。

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启动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全面完成既定的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任务。启动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信息化建设,出台全科医生制度文件。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实现两年内每个基层医疗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

4.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人群,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完善并严格落实九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标准、操作规范和考核办法,进一步扩大覆盖人群和服务内容,做好农民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完成补种乙肝疫苗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第7篇

通知提出的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总体要求包括:确保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新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确保有效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不断深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便民惠民措施普遍得到推广。

通知要求,各级政府要将2011年医改任务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按时足额拨付到位。要重点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政策,按确定的任务和进度尽早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拨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基本医疗保障覆盖全民

通知要求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基本实现全民医保。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4亿,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等。此外,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职丁医保,促进失业人员参保。

医保补助标准大幅提高

通知要求全面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增强保障能力。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原来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按照要求,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当地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且均不低于5万元。

研究医保救助艾滋病人

民政部、卫生部、人社部等有关部门将资助困难人群参保,资助范围从低保对象、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逐步降低、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通知还要求,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与此同时,将推行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的试点,并增加试点病种,扩大试点地区范围。抓紧研究从医保、救助等方面对艾滋病病人机会性感染治疗给予必要支持的政策措施。

第8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项目;经验

“十一五”期间,石家庄市妇幼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落实公共卫生项目为基础,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宗旨,以降低“两个”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和“一法两纲”,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构建了一个辐射全市的妇幼保健信息平台,开拓了妇幼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强化了妇幼保健工作的“五个”到位,实现了妇幼保健工作的“三个”跨越式发展。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如下:

1 领导重视、政府支持,构建妇幼保健信息技术平台

在妇幼保健工作中,信息技术不仅能直接为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更能够对政府的投入进行总体评价,是实现政府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途径,也是对妇幼保健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评估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此,2009年,石家庄市副市长张妹芝带领市卫生局有关领导通过参观天津、济南、南京妇幼保健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结合到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鹿泉市、平山县调研结果,提出了在《河北省妇幼保健管理网络》的基础上,结合原有《石家庄市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系统》,投资300余万元,全面构建《石家庄市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平台。这一信息平台,包括:婚前保健、叶酸普服、孕前保健、产前保健、传染病孕产妇管理、产前筛查、高危孕产妇管理、产前随访、产时保健、分娩信息、住院分娩补助、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出生缺陷监测、产后随访、新生儿随访、高危儿管理、儿童随访、常见病防治、生长发育评估20个子系统。形成了婚前保健、初次产前保健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正常人群在乡村、高危人群在县级、危重症患者转省市级的分级分类管理模式。达到了三级保健网对各自所管辖区的保健对象底数清、保健任务进度明、高危人群重点管、转诊患者全追踪的目的。“十一五”期间,石家庄市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55.7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30.9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上升了7.64%,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上升了7.16%。

2 数据准确、政策倾斜、强化妇幼保健工作“五到位”

《石家庄市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不仅使妇幼保健的各项数据准确可靠,而且为政府制定妇幼卫生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政府资金的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政府对资金使用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2.1 在妇幼保健队伍建设方面:2006年以前,石家庄市的妇幼保健工作存在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技术差、服务能力低、保健服务不兑现的现象,2005年,通过在平山县、赞皇县、灵寿县、行唐县、井陉县实施“降消项目”、“三网监测”项目以及《石家庄市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系统》,石家庄市的妇幼保健数据逐渐趋于真实,其各项数据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妇幼保健工作的各项倾斜政策陆续颁布实施。2006年,市卫生局结合落实新农合政策、贯彻新医改方案、兑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现了从2005年的乡镇1名兼职妇幼医生到2009年的2名专职或兼职妇幼医生,经严格培训考核后,全部持证上岗。2010年底,2名妇幼保健医生由兼职全部变成为专职,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村医负责妇幼保健工作。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292家乡镇卫生院或社区服务中心(站)共有专职妇幼医生548名,4488村卫生室有4691名村医负责妇幼保健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全部到位。2011年,石家庄市提出了所有乡镇卫生院或社区服务中心成立公共卫生科,妇幼保健作为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专职妇幼医生将逐步纳入各县卫生系统在编技术人员。

2.2 在保健业务用房方面:2009年底,市卫生局结合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叶酸普服项目和住院分娩项目,要求每个乡镇卫生院或社区服务中心(站)至少有10间房屋用于公共卫生项目,不仅有独立的妇女保健室、儿童保健室,而且扩展到共用的资料室、宣教室、微机室,保健业务用房全部到位。彻底结束了妇女保健科与妇产科合用、儿童保健科与资料室合用,无宣教室、微机室的房屋短缺局面。在村卫生室建设方面,采用村委会出地,政府出资、县政府督办、市卫生局督导的方式,确保每村都有面积不少于60平米,承担公共卫生职能的标准化村卫生室。

2.3 在妇幼保健设备配置方面: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为了全面落实妇幼保健服务项目,提升保健服务质量,满足广大妇女儿童的保健需求,2009年,在石家庄市卫生局的指导下,出台了《公共卫生均等化妇幼卫生项目工作手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降消项目、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所涉及的保健服务设备,按乡、村两级所承担的职责和妇幼保健服务项目进行了规范要求,截止到2010年底,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所用的微机、网络、打印机、扫描仪、资料柜、档案盒和业务所用的身高计、检查床、体温计等16种设备全部到位。村卫生室6种设备也已全部到位。

2.4 在政府资金支持方面:2007年以后,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日趋深入,随着党和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日益重视,石家庄市各级领导非常关心卫生事业的发展,将卫生事业逐步列入议事日程,尤其是2009年,新的医改政策的出台,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用于妇幼保健的各项经费全部到位。首先,各县(市)区对从事公共卫生人员经费全部足额发放;其次,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建设经费补贴到位;第三,对23个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的资金投入日趋增多,创收能力较弱的城内五区、矿区、深泽县、新乐市、高邑县、栾城县全部实行收支两条线。2010年,通过引进新技术、添置新设备、扩展新项目,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基本满足了日常妇幼保健工作需求。

2011年,在“两个规划纲要”终期评估中,石家庄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和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未能达标,张妹芝副市长亲自到市卫生局和部分县(市)区开展调研,了解原因,通过市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新增资金5000余万元,实施《石家庄市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对全市的婚前保健、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全部由政府买单,免费检查。

2.5 在妇幼保健服务质量方面:近三年来,石家庄市妇幼保健工作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乡、村三级保健网络已基本健全,专业技术队伍日趋稳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服务项目不断拓展。首先,石家庄市的妇幼保健工作已由原来单纯的两个系统管理转向为以婚前保健为龙头、以提升产科质量管理为基础、以出生缺陷干预为核心、以高危管理为重点,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标的综合保健模式。其次,2009年,全市实行公共卫生经费拨发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在保健工作质量与完成工作量考核中,采用鹿泉市、赞皇县、晋州市、平山县的考核方法,通过妇幼保健信息平台,询问保健对象,按考核结果发放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深受广大妇女儿童的欢迎,保健服务质量基本满意,保健服务项目基本能够兑现,妇幼保健工作基本到位。截止到2010年底,石家庄市产前保健覆盖率97.62%,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住院分娩率100%,新生儿疾病筛查率104.55%,产后访视率90.44%,新生儿访视率87.75%,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5.88%。2011年,叶酸普服率88.73%,位居全省第一名,住院分娩补助发放率由2010年全省倒数第一名上升到2011年上半年的全省第三名。

3 实现妇幼保健工作三个跨越式发展

在“十一五”期间,石家庄市的妇幼保健工作通过转变观念、理顺渠道、分级管理、科技创新,以信息化技术促进发展,以项目战略带动全面提升,实现了三个跨越式发展。

3.1 妇幼保健工作意识实现跨越式发展:各县(市)妇幼保健机构通过降消项目、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2005年以前,妇幼保健机构要的是资金、设备,2005年以后,要的是政策、项目和技术。认识到了政策、项目和技术是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的体现,是医院发展的基础,认识到了妇幼保健工作统辖力强、内涵丰富、资源充沛,部分县(市)区如:行唐县、井陉县、赞皇县出现了优先保健、缓建医疗的现象。平山县、赵县、鹿泉市等妇幼保健院由原来轻保健重临床转变为保健、临床并举,办院方向出现了偏向保健的跨越式发展。

3.2 妇幼保健工作执行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依据各县卫生局的行政管理委托,通过“降消项目”、“三网监测项目”,理顺了县医院妇产科与县妇幼保健院的关系。通过公共卫生项目和严格的绩效考核,理顺了县乡村三级保健网的关系,使各县妇幼保健机构对县医院的统辖能力已基本接近城区对省市级医院的管理水平,执行力得到了空前提高,数据统计得到了保障,彻底扭转了妇幼保健机构靠人情、靠关系才能落实工作的被动局面。今年5月份,在省级检查过程中,发现石家庄市的“降消项目”工作存在不扎实现象,为此,石家庄市卫生局、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专门召开调度会,1个月后,经检查,23个县(市)区的项目工作全部按方案要求整改到位。

第9篇

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今年,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300元左右,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农民人均年收入的8倍,且不低于6万元。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基金,扩大覆盖病种范围。推动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提高新农合统筹层次、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经办服务。

医疗救助制度是困难群众看病就医的“兜底网”。近日,国家公布的《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率要从 2010年的43%提升到70%,力争年均增长率稳定在27%要让老百姓‘报得多、报得快”,推行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提高医保统筹层次。

基层综合改革。今年,各地区要对基层综合改革开展一次“回头看”活动,找出薄弱环节,明确未来几年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政府投入,推行一般诊疗费制度,发挥医疗保障制度的补偿作用。

提出鼓励基本药物优先使用政策。继续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扩大制度实施范围,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完善药企及药品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做好农村和边远地区配送工作。村制度,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落实对乡村医生的各项补助和支持政策,将非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实施范围。

药价是改革中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必须统筹推进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让药品回归合理价位。围绕破除以药养医,推进药品生产、流通、采购、定价、使用、监管等环节改革,建立健康的行业竞争机制,压缩流通环节和流通成本,重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县级医院改革。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对改革试点城市的总结评估,力争形成可向全国推广的经验。确定300个左右县(市)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严格成本核算。

陈竺认为,国家即将启动大规模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取消“以药补医”从县级医院开始比较现实。改革公立医院,要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提高县域内就诊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全面推广便民措施,使人民群众尽受到医改带来的好处和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