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4:50:17
导语:在教学设计方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获得最佳设计方案。
现代课堂教学设计要抓住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设计,它必须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环节有: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对象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用设计;教学评价设计;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这几个环节互相关联,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课堂教学系统各要素以及整个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才可获得最佳设计方案。
1、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必须正确处理的首要问题。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指向或预期的学习者行为(知识、智力、情感、身体素质诸方面)改变的结果。一般说来,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目标,是进行数学课堂设计的主要依据。
2.教学对象设计。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研究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我们研究教学对象,就是要把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结合起来,以找到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促进其发展的办法,并将其纳入到教学计划之中。
3.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也就是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与教科书,选择组织讲授内容的过程。为此,教师应力求做到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教科书设计中,需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教科书进行再加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补充、简化,重新选择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材料。
4.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用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两者紧密关联,一方面,教学方法一般需要教学媒体的配合;另一方面,教学媒体的使用必须贯穿于一定的教学方法中。二者互为作用,任何一方不当,均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媒体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学校的环境和设备资源等具体情况来选择恰当的方法。具体说来,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定理等数学结论的导出过程,不是简单的再现,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使学生的思维经历数学结论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尝试、观察、猜想、归纳、概括、类比、假设、检验等自我接受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师要抓住各种时机,引导学生透过问题表面理解问题本质,总结出教学思想方法上的一些规律性的内容。
5.教学评价的设计。教学设计虽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但它的效果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来反馈。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的实质就是课堂教学反馈设计。传统教学的信息反馈,一般采用观察、练习、测验、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手段获得,不免显得形式单一死板,而且信息反馈速度慢、过程长,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
6.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根据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为此,首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教学环节;而后具体设计课堂教学各环节的组织,如采取何种手段引起学生注意,采取何种方法、运用何种媒体呈现有关内容等等;最后,在教学环节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总装”,使课堂教学结构中诸环节衔接自然、协调有序,使之从整体上形成最佳组合,以保证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现代课堂教学设计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课堂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便是诊断、决策和评价,它是与教学实施同时进行的,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也不是一种静态设计的能力,而是一种动态设计的能力,是一种现场诊断和决策的能力。现代课堂教学设计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即课堂教学的一般要求有:
1.系统性。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不是教学系统的性质,而是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即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寻找解决方法的方法。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活动的基本思想就是系统方法论。系统性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把课堂教学看作一个系统,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去考察教学系统中各要素以及相互关联的方式,要把对各要素的研究放在整个课堂教学系统中进行,不要脱离系统的整体去孤立地研究其某个要素。
2.最优化。最优化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课堂教学系统的优化,既有赖于各教学要素的优化,还有赖于各要素间的组合方式的优化,使之通过关联、渗透达到促进,从而使整体功能达到最优。所以,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从整体效益出发,恰当地考虑各要素在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优化各要素间组合方式,使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3.灵活性。现代课堂教学设计是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所以,在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求针对教与学的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灵活设计,以得到在特定情况、从一定标准看是最好的方案。
总之、教师要抓住主要环节,正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把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结合起来,以找到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促进其发展的办法,并将其纳入到教学计划之中,从而提高每一节数学课的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吴大庆.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
关键词:教学设计;圆柱体积;圆锥体积;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350-01
姓名: 班级:
六年级一班 上课日期:
课题:圆锥的体积
执行思路: 学案内容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求出圆锥的体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向学生渗透知识间"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联系实际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方面的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 1、圆锥的体积计算。
2、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
预习提纲
或自学题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字母怎样表示?
2、求下列各圆柱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
(1)底面积是5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
(2)底面半径4分米,高是10分米。
(3)底面直径2米,高是3米。
3、介绍一下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什么是圆锥的高?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形的?怎样测量这个圆锥形的体积?
探究与
展示内容 1、我们以前学过哪几种立体图形?拿哪种立体图形来帮助研究圆锥的体积更合适呢?为什么?
2、动手实验,解决问题
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目的
研究圆锥和圆柱体积的关系
二、实验过程
1.比较圆锥和圆柱的底和高,我发现( )
2. 观察并记录:在圆锥里装满沙,再到入圆柱内,到()次可以把圆柱到满?或者在圆柱里装满沙,再到入圆锥内,到( )次可以到完?
三、问题讨论
1、通过实验,我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是()
2、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可以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为( )
3、讨论:如果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能不能求它的体积?或者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呢?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呢?
用公式表示结论:
练习
巩固
基础 1、半径3厘米,高10厘米
2、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这个沙堆的底面直径是4米,高1.2米,这堆沙子大约有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底面周长6.28厘米,高18厘米
【关键词】中职 课堂 行动导向教学法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1、通过“5+1”素质教育模式,进行职业习惯养成教育;
2、通过理实一体和行动导向教学法设计,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内容分析与处理
该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对本教学课题的要求是要通过讲解、示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初步学会操作和使用碱式滴定管,为后续技能学习打下基础。该任务是整个定量分析基本操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前期任务分析天平的称量操作、酸式滴定管的操作和后期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操作密切相关,操作的技能直接影响后续测定的结果。本课题考虑到学生初次操作和使用,借助了多媒体视频演示、教师示范操作、学生操作教师指导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讲解演示,学习碱式滴定管使用知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实际操作训练,初步学会碱式滴定管操作,为后续课打下基础。
【情感目标】遵规守纪、认真仔细、规范操作、敏锐观察、独立自信、爱护仪器。
四、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对于理论知识都比较抵触,而对于实际操作较容易接受,基于这种情况首先要为学生营造有兴趣、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实际操作的学习,再去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前面的学习任务中虽已学习过酸式滴定管的情况,但碱式滴定管的操作与之又有一定的不同,因此,学生在操作中可能出现细节问题、规范操作问题,且有少数学生可能操作不认真、细致。因此,需加强规范操作演示,注意纠正不良操作习惯。
五、重点难点分析
碱式滴定管操作与使用步骤的掌握。碱式滴定管排气泡和滴定姿势的掌握。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2、任务引领、自主学习;
3、小组讨论、交流协作; 4、多媒体视频演示;
5、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操作、教师指导的教学法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材、教学设计方案、课件、视频资料、碱式滴定管、烧杯、洗瓶等。
八、教学过程设计
九、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6、云的观测
姓名
郑慧琪
工作单位
唐山市路北区水机路小学
年级学科
四年级科学
教材版本
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的内容。主要是根据云量的多少可以把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了解云的常见种类,知道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科学概念: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过程与方法: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六课,学生在认识了气温、风和降水之后来认识云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也是很有兴趣的。学生以前应该是观察过天空的云,但是并不知道他们的种类和预示的天气,今天的学习正好把他们原来的零散的对云的认识系统化,为他们解惑。更加提起他们的兴趣,为以后更好的观察天气打基础。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导入新课
1、 幻灯出示几张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讲解: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天空的云吗?知道它们的名字吗?知道它们的出现预示着什么样的天气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云的观测》
二、探究新课:
(一)观察云
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3、幻灯片阴天、和多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区分。
(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的多少。
(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
学生观察
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幻灯片出示几种常见的云。学生根据不同形状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学生观察,汇报结果
3、教师介绍各种云的特点和预示的天气。
4、再次观测,1、出示几种不同的云,然后让学生区分辨别云的种类。
2、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作业:每天观察云的类型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幻灯出示晴天、阴天、和多云的图片
学生观察了解
让学生观察了解三种不同天气的特点。
幻灯出示几种常见的云
学生观察了解
让学生观察了解云的分类和特点
幻灯出示几种不同的云的图片
学生观察辨别
让学生辨别云的种类。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小组评价:选出观察实验中做得最好的同学并给予奖励。
老师评价:选出观察实验做得最好的两个小组并给予奖励。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6、云的观测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57~62页,尝试利用查找并思考以下预设问题:
问题一: 假期旅游若从海南到哈尔滨,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问题二:假期旅游若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沿途自然景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问题三:假期旅游若去爬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感觉自然景观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2.教学课题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2)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和见解。
4.课文分析
教学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体现。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农业生产地域差异的关系。
5.教学方法
(1)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紧密联系本课内容,创设情境,提供案例,引导学生学习。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进行问题探究式学习,体现其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运用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等。
6.教学过程
学生:观看视频,并根据课前预习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问:什么叫自然带?如何形成?世界上主要有哪些自然带?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前教学背景中的3个预设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形成成果,推荐代表并尝试回答。
教师:对上述回答进行点拨评价,然后用多媒体展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自然带排列规律以及典型地区。
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
教师:点拨所填表格,接着用多媒体展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中纬度地区自然带排列,思考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自然带排列规律、典型地区。
学生:对比思考后尝试填表并回答
教师:点拨所填表格。
(联系实际)百度视频搜索:西北绿色。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西北地区植被应以什么为主?为什么?
教师:点拨总并结。
学生:观看视频:非洲自然,思考植被有何变化?为什么?
教师:点拨并总结,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有哪些自然带?
(2)分析说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自然带排列规律、典型地区。
学生:小组讨论形成结论并填表、回答
教师:点拨表格所填内容并总结比较三个分异规律,引导学生比较自然带谱的数量多少和基带的差异。
1,课堂教学侧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情感的五优化。其中,重点帮助广大教师做好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最优化。根据有关“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施教者必须对参与这个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优化的组合。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最优化有两个标准:一是效果最优,即在现有条件下,教学设计及实施效果达到实际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二是时间耗费最优,即在课程计划规定的时间内最佳地完成教学任务,收到“少投入,多产出”的效益。
实验过程中结合教材的特点,必须要强调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好教材的教学要求、把握好每一单元,区别对待和处理每一个课型。要求教师设计好教学内容,设法将教材内容转换成生动活泼的语言交际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条件下,兴致勃勃地参与真实的语言实践,以保证教学工作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做好教学情感的最优控制,采取“赏识教育”,形成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目标。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依照教材以及学与教要达成的目标,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
如:创设情景与激励情意相结合;理解学生和培养学生相结合;统一要求和个别对待相结合;教法研究与学法指导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设计好教学内容,设法将教材内容转换成生动活泼的语言交际情景,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语言实践。同时,我们还强调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设法激励学生的情意因素,以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学习热情和创造意识。
3,精心设计活动课,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原则。
一节成功的活动课往往需要教师的周密思考,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师生的共同参与性与互动性,操练过程中的趣味性和交际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学生活动的形式力求丰富多彩。定内容、定时阃、定专题、定场地、定专人进行。试图通过开展语文课文朗诵比赛、写作比赛、诗歌剧表演赛、课本剧表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创设一种轻松学习语文的氛围,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目的性,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正确认识考试评价的功能,让学生学有长进,增添自信感和成功感。学习困难学生最害怕考试。为了帮助他们克服害怕考试的心理,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程度制定出不同的层次要求。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实行“同分不等值”,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多形式进行分层评价,合作达标,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二、方案设计的方法
(1)实行无人监考制度,让学生淡化“一考定终身”的观念,形成自主学习。
尝试无人监考时,仍需要拉开学生的座位间隔,讲明无人监考的作用与目的,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2)根据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巧妙地处理部分学生的分数,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自信心和成功感。
按照学生的学习程度与个体差异,考试制订不同的层次要求。例如:单元测试根据整体的测试情况,可以分别按ABC定出不同的分数等级为达标,这样,有助于层次教学的正常进行,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两极分化,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3)实行分层考试,合作达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
测试设置A、B两卷,要求、难度有所不同;或进行一试两卷:I卷为基础达标题,人人需做;Ⅱ卷为综合测试,能力达标,鼓励学生多做,中下生面较大的班级分数只做参考,不记人总分;中等偏上学生要求一定要做,以便于挖潜能、培养尖子生、发展能力。
总而言之,在教育过程中根据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认真写好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教训。通过分析研究争取在下一轮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不断完善教学改革方案。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才能使课堂教育教学效果达到一个新层次。教学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方案的设计价值:
本方案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教师内在素质的引导和培养,重视学生内在素质的引导和培养。第二,注重教师的理论水平的加深和拓宽,注重学生的语文自修水平的加深和拓宽。通过教务处组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专业知识,加强教师对新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方法理解水平的提高。第三,着重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发展,着重学生阅读、写作水平的提高和发展。通过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说课,交流教案;深入课堂,采取全面听课;建立“开放班”或“开放日”;请专家观摩研讨课等方式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和发展。
从以上三方面来说和具体的操作过程看这个设计方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应该通过实践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展望未来,预计三年后可达如下效果:
(1)教师解放思想,明确新课程改革的目的。积极改革。认真学习先进经验、以新的观念进行教学改革。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过时代名词。转变观念决定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胜利。
(2)从根本上处理好学生是学习主体与教师是教学主导的关系,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放在首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师组织的自主阅读实践中,容易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思路,逐步积累成功有效的学习体验。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能在主动的实践过程中感悟,受到熏陶,培养语感。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校园超市;物流专业
物流专业是技术性较强的专业,但目前的物流教学课堂大多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物流教育的发展,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应是当前物流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了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简介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创造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是当今国际教育界十分盛行的一种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的运用一般是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项目教学法的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1. 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步骤。
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根据项目教学的教法思路和教学原则,笔者设计了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具体如下:
学生分组:按班级人数进行分组,一般以6人为一组,确定小组负责人。
任务分配:将任务布置给每个小组,并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任务实施: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完成任务,这其中包括了项目准备、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小结、提交报告。
学习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
2. 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所选项目应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
在设计项目时,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力求使大纲中的知识点融合到各个项目中去,学生通过操作项目后,可以概括性地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胜任这些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2)项目的难易程度应适宜。
确定项目时,既要考虑教师的自身能力,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的项目应是教师自己能把握的项目,也是学生乐意去做的项目。
(3)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物流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了突出教学的实践性,项目的选择应该就地取材,即根据本地经济状况和学校实际、商务发展的要求确定项目方向。
(4)在实施项目教学之前,教师应精心进行课前准备工作。
首先应对项目任务进行分析和研究,查阅大量的资料,收集相关的知识及案例,了解所选项目相关情形和背景状况;接着制定好项目工作计划和项目活动评价表等指导性的资料;最后要向学生作简要的实施动员,向学生说明项目的意义与作用,激发学生完成项目的兴趣。
三、项目教学法在物流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我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总是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设实操环境。去年初,学校决定将原来承包给企业的校园超市收回,改造成物流专业的实训基地,让学生来自主经营校园超市。了解了这个信息后,笔者觉得这个改造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项目。于是经过认真准备,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1. 教学准备。
校园超市方案的设计,从超市的规划到超市的经营,都需要具体的实施方案,根据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在备课时笔者着重对项目的要求、授课方式和教学评价作了认真的设计。主要围绕商品配送、资金准备和财务管理、场内布局和装修、人员安排与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这些是这个项目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也是课堂上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因此,笔者设计了商品配送表、资金分配表、人员安排表以及超市平面图,要求学生在完成这个项目的时候提交这些表格和超市平面图、财务管理制度、员工管理制度共六份文件,以电子文件的形式提交。教学评价也将以这六份文件为依据。按照这个思路,应该采取开放式的授课方式,即教师讲述(教室)――现场观察与测量(校园超市)――收集资料(实训室)――市场调查(校外)――小组讨论(地点不限)――制表作图(实训室)――教学评价(教室)。
下图是校园超市的平面图,要求学生以实际测量为准,小组商量确定设计方案,包括门面的设计、室内装修、货架摆设、商品陈列等。
当设计方案确定后,可以进入另外一些项目的学习,如超市资金的预算、超市商品的配送等,将设计好的表格(如表1、表2)发给每个小组,由他们组织讨论、确定方案。
2.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述。
主要讲述项目的要求以及意义,力求把项目的要求讲得具体明白,让学生知道随后的几节课究竟应该做哪些事情;然后就是学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该怎么做;最后就是课堂要求,因为这次项目化教学的学习地点和人员很分散,教师也不是随时在身边,所以要特别强调学生的自律和安全。
(2)划分小组。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也就是项目开发小组。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各方面不同的特点,如年龄、性别、个性、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和语言能力等等,把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促使不同个性、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相互信任、了解和欣赏。组员人数要适中,一般每个小组确定6~8个成员,每个小组由其成员推选一名组长,组长的职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本小组的开发计划以及负责本组各成员的工作任务分配、监督实施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在随后的学习中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作业将以小组为单位提交。
(3)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项目化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次“校园超市”的方案设计要求学生必须到现场去观察讨论超市的布局与装修,要到网上去查找货物的基本信息,还要深入校外的超市和批发市场了解市场行情,最后要运用相关软件作出表格画出图纸等文件。所以,学生的学习必须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丝毫不能放松,因为学生毕竟缺少实际操作经验,对市场的了解也很肤浅,教师要适时跟进,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学生予以调整,在学生讨论时也要参与进去,便于了解学生的思路,切不可做一个轻松的旁观者。所以,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一个可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更应该成为一名向导和顾问,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探索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付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任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4)教学评价与反馈。
一般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评价还应结合不同项目的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将项目评价和学生个人评价有机结合。项目化教学毕竟和常规的教学方式不同,所提交的作业形式也有所不同,所以学生的作业可能存在着许多缺陷。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地指出学生作业的优缺点,并要求学生相互借鉴,随后组织学生修改,再反馈,再评价,不可仅仅打分了事。教师一方面对于考核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应该对全班同学做出解释,督促学生改进;另一方面应适时对表现突出的项目小组进行表扬,进一步巩固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体会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对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实训场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本次教学实践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
1. 项目化教学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熟悉职业实践,具有跨学科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要求教师对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由“授”转为“导”,由“执行”转为“督导”,由“打分”转为“评点”。同时,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再认识。有些学生可能在教室上课不用心,打瞌睡,但在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中却表现相当活跃,甚至他们走向社会后还能创造出不错的业绩。
2. 项目化教学有助于学生职业观念的形成。
项目化教学要求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加强自学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等等。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使他们在进行人生、职业规划时有了一个重要的体会和参考,也使他们明白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想当然的,都需要系统的、全面的规划、调查和设计。如果他们形成了这样一种意识,走向社会后,他们将会少走些弯路。
3. 项目化教学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项目化教学的实施,不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难度和投入也相当大,对传统的课程设置也是一个挑战。因此学校要改革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措施,激发师生不断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并努力寻求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构建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平台。另外,项目化教学会涉及到较多的教学场所和部门,这就要求在学校的总体协调下,相关的学生管理部门和实训场地负责人要和教师通力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使项目化教学发挥出它真正的优势。
五、结论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通过选取“工程项目”来创设“情景”,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通过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自控能力比较薄弱、课程的应用性比较强的教学,应用项目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对物流知识的意义建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作者单位:珠海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软件工程;概念和术语;实例;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06-10ppp-0c
Designing a Software Engineering Teaching Scheme
WEN Zhi-xiong,CHEN Zhen-ting
(Brief Introduction of Kunming Metallurgy College, Kunming 650033,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s a teaching scheme based on the idea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which is teaching together with example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convey the key concepts, persisting in engineering awareness cultivating and practice training during all the school period.
Key Words: Software Engineering; Concepts and terminology; Example; Practice
1 引言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软件企业桌面应用开发、软件生产企业编码、系统支持、软件销售与应用开发、非IT企业事业单位信息化等工作。”
软件工程是专业培养方案核心课程之一,它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无论从事软件开发、维护还是销售,都离不开软件工程的知识。可以说,软件工程概论课是他们参加工作后马上就要直接应用的一门专业课。
但是,由于下述原因:
(1)由于为了推进就业,各学校都采取最后一个学期进行毕业设计和就业实习的做法,所以,学制三年的高职,课堂学习时间两年半;作为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的二年制软件技术专业,课堂学习时间一年半。而学习软件工程涉及的前驱课程比较多,学习时间紧。
(2)计算机高职学生对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但对《软件工程》理论学习,普遍感到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
因此,如果没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设计,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具有较强工程能力的软件人才。
2 教学方案设计的依据
(1)在软件工程的理论学习中,有些概念、术语反复出现,它们对内容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的教学要重视这些概念的传达。
(2)Jennifer Niederst Robbins在他的广受读者欢迎的著作《学习Web设计》一书中写到:“很多人通过读书和理解并修改存在的例子自学JavaScript”[1],等。所以,实例软件工程教学是一种好方法。
(3)L.G.Alexander在其编著的《新概念英语》教程中,就外语学习的基本原理,致教师和学生:“学习语言与学习乐器十分相似”。同样,“软件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从书本上学不会设计,只能经过实践,通过对实际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才能学会”[2]。所以,我们的软件工程教学要加强实践教学。
总之,通过重视关键概念、重点难点内容的讲解,实施实例教学以及加强实践环节,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来了解、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教学方案设计
3.1 重视几个重要概念和术语的传达
在软件工程中有几个出现频率非常高的术语,理解掌握它们对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将起到一两拨千金的作用。
3.1.1 模型
(1)定义:模型就是为了理解事物而对事物做出的一种抽象,是对事物的一种无歧义的书面描述。通常,模型由一组图形符号和组织这些符号的规则组成[3]。
(2)建立模型的一般步骤:1)客观、正确地调查和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2)在明确问题的性质和关键所在后,根据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3)抽象地建立起求解问题的模型;4)考察和证实模型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实际问题运行的规律。
结构化分析主要建立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数据流图是建立功能模型的基础,实体-联系图是用于建立数据模型的图形。软件设计的目标是设计出所要开发的软件的模型,等等。
3.1.2 抽象
人类在认识复杂现象的过程中使用的最强有力的思维工具是抽象。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在现实世界中一定事物、状态或过程之间总存在着某些相似的方面(共性)。把这些相似的方面集中和概括起来,暂时忽略它们之间的差异,这就是抽象。或者说抽象就是抽出事物的本质特性而暂时不考虑它们的细节,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集中考虑与当前目标有关的方面,忽略与当前目标无关的方面。
软件工程中从软件定义到软件开发要经历多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可以看作是对软件解法的抽象层次的一次细化。抽象的最低层就是实现该软件的源程序代码。
3.1.3 逐步求精
逐步求精是一种求解问题的技术。Miller在他于1956年3月发表的著作"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on Information"中指出,一个人在任何时候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到7+-2的信息块上。
1971年,Wirth在他的"Program Development by Stepwise Refinement"中首先提出了逐步求精的开发技术。他指出,逐步求精可以帮助工程师将精力集中到当前的开发阶段,而忽略其他细节问题。Miller规则是人类的智力限制,我们不可能战胜我们的自然本性,所以我们要与之共存,接受自身局限,并在这个前提下尽我们的最大努力。
所以,逐步求精是一种“为了求解重要问题而尽量推迟对细节进行考虑”的基本解题方法。
3.1.4 演绎、归纳
归纳和演绎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两种推理形式。归纳是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的结论、概念的思维方法。演绎法是从一般原理、概念走向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
3.2 在校期间持续培养工程意识
针对学制短、时间紧的情况,在前驱的课程中就要让学生了解软件工程框架、熟悉模型元素。如在结构化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坚持用用流程图表达算法思想,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中,表达面向对象的思想时使用UML图和图素(基本图素如角色、用例、类、接口等);在对应的课程设计中,教师以软件工程框架(目标、过程和原则)来指导学生的设计,并要求同学使用相应的开发工具(如C,VC#.NET)来实现老师给出的(或与同学一道做出的)软件模型。总之,要求同学要具有按“图”(模型)施“工”(编码)的能力,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今后从事软件工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1合理定位解题教学的价值
在解题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初三复习阶段),我们常想在相同的时间内让学生多接触几种题型,多掌握几种解法.其实,解题教学的价值绝不仅在于此.解题教学还要让学生在对不同解法的主动探索过程中,体会知识、方法间的普遍联系,感悟数学思想并促进其思维发展.因此解题教学,不仅要关注解法多样,还要关注各解法的生成过程.对于一题的多种解法,是否都要在课堂上呈现需要我们思考;各解法如何生成也需要我们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发现一种新解法比教师通过“告诉”方式而得出几种解法的价值更大.
2.2设计合适的解题教学方案
(1)好的解题教学也不是“一言堂”,还需要多听学生讲.对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评价不能仅仅以“学生是否会解这些题目”为所有依据,还需要了解学生是怎样分析这些题目的[1].通过让学生讲,展示其思维过程,有助于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并增加理性思考成分.
解题教学方案的设计,笔者遵循的思路大致是:首先教师隐藏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先尝试做并进行展示.其次当学生普遍遇到困难时再作合适的引导.引导的“合适性”一方面表现在教师的引导要给学生留下继续思考与探索的余地,另一方面表现在引导的度要适切.如例1中的解法3和解法4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而教师仅通过“由‘唯一一点’还可以联想到什么”给予点拨.
(2)解题教学还需做好解题反思(小结).解题反思不仅要从微观上总结出某个(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如基本模型、“K”型图、通解通法等,也要从宏观上提炼出解决一般问题的基本方法,如类比、联想、转化等等.其实,在解决问题中所运用的基本模型或具体方法常常都是通过类比、联想、转化而迁移获得的.
在解题教学中,如果我们只关注解题方法,那么教学过程易出现“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局面.如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得不到很好地落实,学生的思维也难有深层次参与,因而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既要对解题方法进行研究,也要对解题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既要关注解题方法,也要关注解题方法在课堂的生成与呈现方式,还要关注学生在解题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解题教学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标》(2011年版)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的要求,已为我们的解题教学指引了思考与探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