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生导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3-03-14 14:50:20

导语:在学生导师工作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生导师工作计划

第1篇

落实《关于成立“教师交流咨询工作小组”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工作小组成员

落实《实验中学关于购物、用车、用餐等事宜的有关规定》的要求。各部门

落实上周县关于校车安全专题会议精神。安全办

逐步实施“全员导师制”。按照师生双向选择、学校适当调控的原则,为每个学生配备导师。导师通过谈话、辅导、写信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等情况,帮助学生合理选择、制定发展计划,随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有效地进行过程性评价。政教处、级部

开展“名牌教师”、“教学专家”、“德育专家”、“科研专家”、“竞赛专家”、“创新人物”等的评选。教务处

在学生中开设“百家讲坛”活动。将诗词进校园活动开展起来。团委

学校党总支会、校长办公会、各部门负责人会,没有特殊情况不要请假,干部会议和干部有事外出超过半天向校长室请假。全体干部

试用“租车接送山南教师”。办公室

彻底解决学生乱扔字纸、杂物等问题,特别是晚上上自习的学生。让学生真正按时作息。级部分管德育主任

干部值勤要到位、负责。召开全体值勤人员会议,统一明确、具体的值勤要求。考核办、德育校长室

各部门、各安全工作项目负责人,要进一步完善各类安全预案(要切实可行),并逐步进行安全演练。各安全工作项目负责人

要严格学生日常行为、学习等方面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成绩”。全体教职工

保持校园卫生、门前路卫生、厕所卫生,车辆放置、学生活动依规有序。办公室、总务处

微调教学课时补贴,突出多劳多得。教务处

设立全勤奖。考核办

增加班主任工作补助,逐步过渡为全员班主任制。德育校长室

晋级、聘任、评优、考核与班主任工作挂钩。德育校长室、业务校长室

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完善“开放、自学、自主、活泼”的课堂教学形式,使我校的教育教学特色更加突出、更加明显。科研处

落实学校财务使用、支出、报销、出发用费等规定。行政校长室、财会室

级部工作指导小组,按照分工务实指导,定时参加级部例会和级部工作会,对级部工作全权负责。级部工作指导小组成员

规划、成立各类活动小组,使活动课正常开展。教务处

规范并坚持放学路队制,在全社会注重安全的情况下,使其继续成为实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级部、政教处

调研学生家庭作业情况,彻底解决家长、社会关注的学生“家庭作业负担过重”问题。业务校长室

各校长室、副校长室、各处室按时填报《工作周报》,并落实每周的《周工作计划表》。各部门

1、协助评估办做好评建工作讲座的相关事宜;

2、收集各系部、各处室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的书面材料;

3、清理部门资产,登记建账;

4、编印101期院报;

5、书画展作品收集;

6、宣传栏检查评比;

7、协助行政楼各办公室做好电脑维护工作;

第2篇

关键词: 科研导师制 药学专业本科生 湖南学院 经验总结

1.药学专业实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必要性

医药工业是一个科技含量较高的特殊行业。目前,虽然我国的医药工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科研与技术创新方面十分薄弱。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药学人才是医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是我国由一个医药生产大国转变为医药强国的重要因素,这就对我国高等药学人才的素质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药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加强药学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是时展的要求,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的需要,也是药学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药学高等院校作为药学人才的培养基地,应在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重视对药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操作、科学研究等方面素质的培养,这对于提高我国药学学科整体水平,推动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有重大意义。

如何提高药学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是21世纪高校医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为进一步加强药学本科教育,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促进药学本科生的个性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我们进行了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有益尝试。本文从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具体实践出发,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2.湘南学院药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实践

2.1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引入。科研导师制是指对高校中一些对科研有兴趣的高年级学生,选聘一些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的导师,指导学生了解最新的学科动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使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较早地接触到科学研究工作,并做好今后开展科学研究的思想准备。

湘南学院是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是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机构。为了加强药学专业本科教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我们在药学专业本科生教育中推行科研导师制度,通过不断探索与尝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2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基本内容。湘南学院药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2.2.1双向选择。自本科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由导师向院系申报计划,包括科研方向、课题内容和所需学生的具体要求等,然后由学生根据个人志愿、兴趣爱好、特长和专业基础选择导师。通过师生双向选择,院系调配,确定本科生科研导师。指导教师对学生有明确的指导目标和工作计划,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辅和基础性工作的机会,并指导其完成毕业论文的研究。

2.2.2导师指导选课。在现行学分制条件下,为了避免学生盲目选课,导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专业及发展方向,帮助学生了解培养计划,选择专业方向,安排学习进程。

2.2.3导师指导考研。对有攻读硕士研究生志愿的学生,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成绩,帮助其选取攻读的学校、专业和导师,并指导其复习。

2.2.4学生参与科研。导师吸收学生参加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参与文献查阅、开题报告撰写、实验研究、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等科研活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在导师指导下,学生进一步研修一些专业课目,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基本研究技能,完成毕业论文。

3.实施药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经验总结

我们通过几年的药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借鉴。

3.1加强导师和学生的遴选对科研导师制的实施极其重要。首先,导师要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同时要有较充裕的时间开展科学研究,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责任感。导师不但要在学习和科学研究上给学生充分的指导,而且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日常生活,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优秀的导师是保证本科生导师制顺利有效开展的前提。其次,参加科研导师制的学生应该有较高的从事科研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科研导师制。科研导师制应是优秀学生导师制。

3.2制定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操作与评价制度。良好的制度设计是一个项目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为了顺利实施药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导师制,需制定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操作与评价体系的相关制度。如制订导师遴选办法、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操作规程、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工作计划、本科生科研工作实验记录规范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工作评价表等。

3.3建立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度的有效性,应当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采取相应激励措施。从导师方面来说,建立好配套的本科生导师考核制度,定期对导师工作进行考察审核,并将结果计入导师业务档案,作为年度工作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必要条件之一。从学生方面来说,也要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奖学金、推荐研究生和就业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同时设置专门的基金,对于那些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学生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使其更加努力地投入到科研活动中来。

4.结语

实施科研导师制对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科研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强化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湘南学院药学专业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切实提高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此外,对于像湘南学院这样没有研究生的地方本科院校,科研导师制的实施为学院提供了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有利于科研的开展,也有利于产学研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国玉,王佩,谢芳.在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9):25-27.

[2]张婉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度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2):25.

[3]王钰.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J].人民论坛,2011,(20):186-187.

第3篇

一、选题

论文题目的选择可在研究生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并经导师同意后确定;或在导师对研究生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由导师首先提出,征求研究生的意见后确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如下:

1、选题应有一定难度,在学术方面具有开拓性,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先进性,使研究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2、选题应密切结合实际,力求解决现代化建设中一些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难点,并尽量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争取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根据指导教师的专长、科研基础和实验条件确定选题,必要的实验设备基本落实,必要的实验条件基本具备。

4、结合研究生本人的基础和特长确定选题,使研究生通过论文工作得到从事研究工作全过程的基本训练。

5、论文题目大小适宜,在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确保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6、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选题应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实际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应用价值。

7、中职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本专业,注意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需要以及所从事的教学实践;应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际价值;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本专业领域或职业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主要是研究生分析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着重说明选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题研究工作的设想。

2、课题的意义。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同时对自己的课题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作理论和技术可行性上的论证。

3、课题拟解决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计划。

4、课题研究方法。写明课题研究涉及的主要方法、目前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及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

5、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6、估算论文工作量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

三、开题报告的要求

1、开题时间: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工作应于第三学期末,至迟于第四学期六月底前完成;脱产学习一年的教育硕士、中职硕士论文开题工作应于脱产学习的第二学期末之前完成;在职兼读的教育硕士和同等学力人员论文开题工作应于完成课程学习和考试通过的当年9月份进行。凡未按时开题者,推迟其论文答辩时间。

2、研究生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然后写出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研究生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完成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

3、开题报告程序:(1)每位研究生认真填写开题报告审核表,由指导教师进行审核。(2)开题报告会必须在院(系、所)或教研室(研究室)中进行,硕士点负责人主持开题报告会,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专家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生参加,听取多方面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准备。(3)研究生报告选题的意义、内容与方法。(4)专家组讨论、表决是否同意开题报告。应发扬学术民主,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则按有关文件规定办理。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系级;学生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014-02

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使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特点,他们具有更为复杂和个性化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其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人际交往等具有明显的“90后”特点。大多数高职学生浮躁不安,心理空虚,目标缺失,没有学习热情。高职教育以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学生的特点对系级学生管理提出了新要求。笔者结合当前形势和课题“系部学生管理工作体系的构建”的研究,以如何围绕高职培养目标,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科学、规范管理,探讨和实践出适合自己工作实际的系级学生管理工作新体系。

一、践行群众路线,树立管理、服务、发展意识

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应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教一体、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对于系级学生管理而言,应当以学生为本,变单纯的管理意识为“管理+服务+发展”的意识,将传统的“管学生”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发展服务”。不管是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学生管理工作,应以学生为主体,多鼓励、多勉励、多奖励、多激励,为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成就服务。不断规范学生管理,促进高职学生的关键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

二、创建一支学生管理工作的专家队伍

1.辅导员队伍需专业化、高层次、高素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和系统化的工作,辅导员是管理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和参与者,是最重要的中坚力量。通过6年自身管理辅导员工作的实际经验发现,选用相对年轻的专职辅导员,可以通过加强对他们的培训,给予他们充分的学习、交流和参观的机会,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并设置一定的考核、激励机制来稳定这支队伍。常此,在面对自我意识强、拥有新的价值标准体系、擅长并广泛使用网络语言的“90后”学生时,辅导员不仅能高效工作,全面管理,深入教育引领学生,而且能以创新的思路启发自己开发使用较为新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

2.学生干部需发挥管理骨干作用。学生干部既是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履行者,又是代表学校对班级和学生进行管理的领导者。充分调动学生会、班干部、学生社团这个团学干部群体,挑选具有高度责任心,满腔工作热情,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一批团学干部,构建出团总支(学生会)―班级(团支部)的层级管理队伍网,明确部门和个人工作职责。将明确到个人头上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挂牌上墙,层层落实。将工作成效与奖惩考核挂钩,记录各层团学干部负责人和部门的每一次工作情况,通过QQ群、例会等形式及时通报,累计绩点,有请退、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奖等惩罚措施,也有奖励“小红花”、通报表扬、优先取得评优评奖资格等奖励措施。经过近2年的实践,形成了目前这个有集体精神和责任感、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水准、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团总支(学生会)―班级(团支部)学生干部队伍网。

每学期组织这部分团学干部骨干培训1次,日常工作中精心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培养他们的工作思路、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和实践,这部分团学干部能如实反映同学的意见和要求,已成为团结同学、完成各项任务及实施教育的一支骨干力量。既锻炼了自身沟通协调能力,提升了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积极、有效地配合学校和教师做好管理工作。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资料管理

1.健全学生管理的各项制度。①学生安全管理制度:日常教学实训安全制度;日常缺课、旷课去向跟踪制度;节假日去向安全教育及去向记录制度;顶岗实习期间安全管理制度;防盗防骗教育管理制度;班会常态化安全教育制度。②日常管理主要制度: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团总支书记工作职责;辅导员工作职责;团学部门(干部)工作职责;宿舍卫生、纪律检查制度;学生违纪三级谈话制度;与家长联系制度。③主要评优制度:优秀、特色辅导员评选制度;优秀、文明宿舍评选制度;优秀团学干部评选制度。④贫困生管理办法:建立特困生档案;贫困生认定办法;贫困生勤工助学实施管理办法。⑤定期制订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要求工作计划有明确性、针对性,把握规律且富有创新,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包括年度学生管理工作计划、团总支工作计划、辅导员工作计划、团学部门工作计划等。党、团每学期进行细致的学生管理工作总结,辅导员按照“辅导员工作手册”,每日检查及记录、每月小结、学期考核、学年评优评特色。

2.完善各种资料。①学生基本情况表格化汇总管理。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表格汇总,使学生管理工作便捷化,还为今后工作长远发展提供依据。具体表格有班级学生基本情况一览表;学生住宿情况一览表;学生党员发展情况一览表;团学干部信息一览表;学生获奖情况一览表;学生综合人才信息库;学生违纪情况一览表。②健全学生档案。入学个人基本情况登记表、参加校内外活动(比赛)及获奖情况登记表、学期违纪谈话记录表、受助困补贴情况统计、综合素质测评记录表等。毕业生个人成就、就业单位基本情况、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表、毕业生为母校服务情况等。

四、全体动员,系统考虑

1.“三线并行”取得全面、深入、长久的显著实效。多数高校都存在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两张皮”的现象。几年来,我们动员了系部全体教师以不同角色、不同程度融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构成了辅导员―任课教师―导师“三线并行”的管理体系,将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有机结合,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中心,使得管理效果全面深入,长久平稳。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层面主动思考、主动协调、主动合作,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领导经常交流与沟通,合理决策。辅导员从培养目标出发,围绕教学中心,积极配合,主动服从、服务于教学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实施学生管理职能。任课教师除了面对面上课“教书”外,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专业教学活动与学生管理、思想教育相互交叉融合。依照正在实施的学生导师制,导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学习兴趣、发展方向等进行选课,为学生的学习解疑答惑,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因材施教提供条件,使学生正确处理和面对在校学习、专升本、择业就业的关系和问题,辅助并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和思想教育。

2.分级进行目标教育管理,注重学生系统发展。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特点,进行大一做“合格高职生”、大二做“合格职业人”、大三做“合格社会人”为目标的分级教育管理。依托《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和《学院“三风”建设活动方案》为主要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较好地实现了学生综合、系统发展和管理。据每年的新生素质调查发现,约75%以上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对专业认识不足,学习无热情,活动无兴趣,生活无目标。根据心理健康系统测试显示,一少部分学生出现自卑、焦虑、嫉妒、怨恨等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个别学生还有自杀倾向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这一阶段教育管理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和热情,增强法制观念,树立集体意识、职业意识。可依托入学专业介绍,开展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多参加团学活动、主题实践活动等,较好渡过这一阶段。大二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分化最明显的阶段。高职学生面对考取各种证书及奖惩的压力,学校要注重团学干部任用和参与社团活动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注重推动具备优势的学生冲击各种国赛、省赛等专业或综合比赛,引导中间段的学生合理定位,及时辅导、引导、疏导发展不顺利的学生,帮助其明确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可依托丰富的比赛项目、评优受助、团学活动、企业人讲座等实施开展。进入大三,高职生迅速进入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环节,他们一边对未来充满期待,一边对职场充满恐惧。只有不到50%的学生求职目标明确,对自己未来岗位环境、薪酬的要求,是否应该专业对口就业等认识趋于理性。一部分学生对工作预期认识模糊,定位不清,思想和价值观产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一部分发展不顺利的学生,浑浑噩噩渡过三年,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都不强,动手能力不高,易出现严重焦虑、怨恨学校和社会等心理障碍。这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定位,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认清工作环境和就业形势,明确求职目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高素质技能型,是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要求。通过规范学生管理工作,“树立管理+服务+发展意识”,建设好学生工作队伍,实实在在落实“三线并行”等各项具体措施,学风、系风、校风这“三风”建设就能够功到自然成,合理、规范的系级高职学生管理体系就能全新出炉,贴近实际,取得实效。我们努力着,希望着,把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把学校的培养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追求目标,引导学生素质拓展、技能提升、综合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为其发展提供条件,为其发展创造机会。

参考文献:

[1]杨东益.更新观念 科学管理 构建高职院校系级学生管理工作体系[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1):50-52.

第5篇

[关键词]班导师管理制度建设述论

班导师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其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关系重大。下面,我将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就新形势下的班导师管理工作新思路作一探讨和分析。

一、深入分析班导师制度,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

由于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在于学生的日常管理,而基础课教师侧重于课程的教学,他们所带学生人数多、专业情况复杂,所以深入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难度较大。因此,“班导师制”应运而生。“班导师制”有如下优点:

1.班导师进行思想导向的形式更加灵活,它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制约;

2.由于管理人数较少,班导师更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性格,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新生进行引导;

3.班导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指导学生的学习,起到“解惑”的作用;

4.班导师以自己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精英意识,起到“传道”的作用。

二、准确认识学生群体特征,合理构建班导师工作目标

1.学生群体的家庭背景。一般来说,班导师应重点关注家庭背景优越和极差这两端的学生,特别是后者。家庭较差的学生极易在心理上出现问题,因为这些学生不仅是“经济上弱者”,而且更是“心理上弱者”。因此,班导师,不仅要重视这些学生的经济扶贫工作,更要重视对他们心理上的“扶贫”。

2.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而进入大学后,社会性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摆脱以往的应试学习,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空间。在社交中,学生的个性在受到外界影响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他人。因此,班导师一方面要注意周围环境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一些学生的消极个性对群体或其他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规范班导师管理制度,有效实施重点教育工作

1.班导师的选择

(1)班导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

(2)班导师的选择要以青年教师或研究生为主。

(3)班导师最好选择高学历的教师。

(4)班导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制定明确的班导师管理制度

制定明确的聘用标准及聘用条件、评优原则等,并形成书面材料,作为班导师工作的准则,此文件的及时颁布与有效实施大大促进了我院班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班导师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与班导师拉近情感,培养全员育人意识

辅导员与班导师进行沟通,仅仅用权力和领导身份指挥导班导师工作是不可取的,利用有效的方式与各位班导师拉近感情交朋友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辅导员应该抓住日常工作中与班导师接触的每一次机会,及时了解班导师的具体工作情况,灌输全员育人思想,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帮助和分配工作任务。

4.实事求是,方法灵活,完成学院任务

班级管理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这个时侯,作为辅导员一定要尽快与班导师进行沟通,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此时,辅导员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因为碍于班导师面子将问题置之不理。当然,在与班导师沟通时可以采用灵活的方法,完成既定目标。

5.班导师之间的经验交流

大学生自己独特的思想特征往往会与年老的教师形成代沟,为了消除师生间沟通的障碍,班导师一般都由年轻教师担任,但年轻教师担任班导师不像年长教师那样富有经验。所以,年轻的班导师多向有多年学生工作经验的老教师进行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思维的碰撞也会有利于各班导师的工作的完善。

6.辅导员与班导师之间定期交流

辅导员和班导师的及时的沟通,一方面有利于学院任务的向下传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出现问题的及时反馈。我院每学期会召开辅导员与班导师的交流会,以便调整学院整体发展方向。

7.兼顾全局,严抓重点

学习是学生的本职,班导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在大一期间,帮助学生打下一个扎实的学习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整个班级的学风的建立,需要班级每个同学都要将学习重视起来。班导师不仅要及时向学生灌输学习的思想,也必须严抓个别学生的成绩,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8.提前计划,及时沟通,适时总结

每名班导师每学期初有一份工作计划,期末有一份工作总结;每个月与所指导的学生至少见面2次;每学期同所指导每一个学生有一次以上单独谈话,并作记录。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并且每学期期末上交谈话记录和工作总结。

9.树立班导师人格魅力

一个人对他人的影响力包括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而作为班导师而言,他的权力影响是相当有限的,这就要求班导师注重培养和发挥自己的非权力影响作用。在非权力影响中,班导师的人格影响力是巨大的。为此,要求班导师应当作到以下几点:(1)形成良好的心态。(2)培育高尚的情操。(3)培养探索的精神。

10.提倡班导师参加班级活动,有利于言传身教

如果班导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太少了,就很难达到管理的效果。所以,学院提倡班导师参加班级的活动,增进班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班导师的信任。

11.班导师的考核

学院依据发展目标对教师进行中期检查和年度考核。班导师的考核结果将作为工作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条件。考核的项目包括:班导师责任心、班级进步幅度、班级学习成绩排名、班级活动组织效果、班级凝聚力、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对班导师打分、各授课教师对班级评价等。

参考文献:

[1]王宜勤.对大学一年级新生教育问题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3):86-88.

[2]韩锟.大学新生班导师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论坛.

[3]李岩,王中兴,黄影.本科生班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3):295-297.

第6篇

1、认真抓好德育工作

(1)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生活环境和家庭学习情况,针对学生情况,做好思想工作。

本学期进行了42次家访,最远的到芷村镇。通过家访了解大部分学生在家生活条件较好,无形中导致了学生学习竞争意识较差,学习主动性差,这是学生成绩没有质的突破的原因之一。学生在家中很少做家务事,这种潜在的懒惰意识,影响了在学校卫生、劳动方面不够积极;由于家长工作较忙,在家中监督子女学习的力度不够。有的家长认为,学生学习的好坏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这是家长认识上的误区之一。家访让老师了解学生出现的很多问题,有利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倍受家长的欢迎。

(2)根据工作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及时举行相关的主题班会,共举行了六次主题班会:《由习惯谈起》、《班级以我为荣》、《中美撞机事件所想到的》、《懒》、《我看家访》、《校规与我们》。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的方面,不断修正自己,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达到预期的效果。

(3)组织召开了十二次班委会,鼓励和调动班委管理班级工作,培养了他们的社会工作能力。

(4)举行了两次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学生。

(5)进行《中学生守则》教育,加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

(6)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加强班集体建设。通过集体活动(如卫生和劳动)创建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7)加强法制观念和安全教育,安全方面特别是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规教育。

(8)加强团支部建设(被评为文明团支部)和心理保健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文明礼貌行为的水准。

(9)关心住校生的学习生活,及时解决他们存在的生活问题。

2、重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正确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掌握高中各学科内在联系,开展创造性的学习活动,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实施,以适应今后的高中阶段学习任务。

〈1〉针对上学期反映学习问题,及时开展学习方法指导,同时请本年级和高年级的好学生谈学习体会《谈谈高中阶段初始年级的学习的特点及方法》。这种方法对中等的学生帮助很大,在学习上进步飞速。

〈2〉召开家长座谈会,研究如何帮助子女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家长和教师共同抓好学习。

〈3〉寻求各科老师的配合,任教老师作好各科各阶段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各阶段存在学习困难得到任教师的帮助。

〈4〉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同时与这部分学生一起分析,探索适应他们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订出切实可行措施,树立学习信心。

〈5〉每一次考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和学习心理咨询活动。

〈6〉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21世纪的有用人才。

3、存在问题和不足

〈1〉学风、班风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特别是班风和自己的计划有很大的差距。

〈2〉卫生工作是我们班存在的老问题,卫生评分只能处在学校的中等水平。

〈3〉部分学生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学习方法,个别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在这方面的引导工作差。

〈4〉部分学生集体主义观点淡薄,特别是在卫生劳动中表现较差,个别学生随意不参加卫生劳动时,处理力度不强。

〈5〉违纪学生存在如迟到、缺交作业和不配戴胸卡学生时时存在,特别是迟到方面,见效差,改进办法不好。

第7篇

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继续以《中学德育大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针,以争创德育工作示范学校为契机,以提高德育队伍战斗力为基础,以抓好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为前提,以打造平安校园为保证,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深入学习德育课程标准,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结、文明、求实、创新精神,塑造我校学生勤学奋进的新形象。

二、具体工作

(一)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董瑞江副组长:王利江组员:马建良、夏帼闻、夏沈明、姜建芳、李小东

(二)以师表形象为重点,开展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德育队伍的战斗力。1、结合结合教师形象工程、名师工程,培养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锐于创新的师德标兵。2、完善学习制度,深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今年的主要学习内容为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3、建立奖惩机制,规范师德行为。学校的每月考核奖励办法、学期考核奖励办法必须将教师的师德行为列为考核重要内容。4、通过叙事文章征集、论坛演说等形式,弘扬高尚师德。5、做好骨干班主任市级培训和全体班主任的二级培训工作;举办好德育(或班主任)论坛,交流工作,探讨问题,以提升整个德育队伍的战斗力。

(三)抓好行为规范,创建文明校园。1、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利用期初、期中、期末阶段开展全校性教育宣传、检查督促、评选表彰活动。2、利用班队活动、日常集体谈话等经常性的教育,深入持久地抓好“建设文明校园,告别不文明行为”的活动。3、抓反复,反复抓,加强“七项竞赛”的检查、督促,约束极少数学生的不文明行为。

(四)加强学风建设,提升教学质量。1、加强学生出勤教育,教育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尽可能珍惜时间。2、强化课堂纪律,做到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不开小差,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认真记笔记。3、强化作业检查管理,做到字迹工整,按时上交。4、积极开展班际间、班级内各种学科竞赛,推动学习氛围。5、开展“一帮一”、“多帮一”等学困生结对帮扶活动,全面提高学习成绩。6、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两方面评价学生,期末评选“学习标兵”。

(五)抓好安全教育,打造平安校园。1、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学生集会、班队活动时间进行安全意识教育。2、交通、消防、用电、课间活动等安全教育常抓不懈。每学期对学生自行车车况全面检查不少于一次。每年进行一次学生安全疏散演练。3、根据季节特点,分别对学生进行春季防流感、夏季防溺水、秋季防食物中毒的安全教育。4、围绕3月24日结核病日、3月31日中小学安全教育日、6月6日爱眼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9月20日爱牙日、12月1日艾滋病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5、加强课间巡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加以解决。6、坚持对学生的正面教育,保护学生自尊心,做好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上好每学期一次的青春期教育课。7、做好贫困生的调查,教育学生奉献爱心,帮助贫困生。8、推行德育导师制,做好特殊学生的耐心辅导、教育和帮助。

(六)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守法公民。1、发挥课堂教育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将学生学法守法情况纳入考核内容。2、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窗进行专题性法制教育。每学期法制专题教育不少于一次。3、配合市教育局计划,抓好以政治教师为主的法制教育队伍的法制培训。4、邀请市关工委或司法机关人员进行法制宣讲。5、发挥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的作用。6、开展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故事评比等多种形式的法制实践活动。

第8篇

一、指导思想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计划。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xx思想理论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艺术教育,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受到美的教育

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增强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领导机构

为了使学校艺术教育真正办出特色、办出品味、办成品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以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德育办主任为业务主管的创建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工作领导班子

以全体艺术教师为成员的教师队伍。整个领导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勇于进取,不断更新教育管理观念和办学理念,使我校的艺术教育始终紧跟时展的步伐,适应时展的要求。

艺术特色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班主任、美术教师、音乐教师

三、主要工作:

(一)基础工作

要求:摆正位置,抓好队伍,落实课程

1、摆正位置: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与艺术特长生

艺术素养与艺术技能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创建学校艺术特色的决心。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工作计划《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计划》。

3、落实课程:

(1)艺术必修课开齐、开足。其中,按国家规定,本期美术、音乐课每周每班各两节。其余各科老师不得占用或随意调换艺术课程。其他教师不能随便不让学生上艺术课,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公平、全面的教育。

(2)领会落实本期课改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农村小学艺术课的开展,并开展适合本校特点的艺术实践活动。五年级是进行课程改革的一学期,做好课改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评价工作要作为重点。

(3)弘扬民族文化系列活动:音乐课尽量普及竖笛的教学。美术活动中进一步开展手工制作等等活动。

(4)继续搞好特长生的辅导、展演工作

本期将结合区、级的艺术活动进行筹备。主要是"小学生文艺汇演"的比赛,书画展览等。

(二)深入艺术教学改革。

1、继续探索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做好教科研的结合工作,建立符合地区、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课程资源、管理制度等等。

2、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推行集体研课制度。完善教学评价制度,调整教学评价尺度,充实教学评价内容,渗透新课程理念。

3、切实抓好五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集体学习新教材、结合地方特色、学校特色、学生特点研讨教学方法。

4、征集广大教师的优秀课例,汇编成册,检验我校艺术教育改革成果,推进课堂教学的规范化和多样化。

5、组织好小学生文艺汇演、美术作品评比,力争取得突破性的成绩。

6、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做到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加强教师间的对话与交流。

7、加快艺术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自我建立艺术教育资源库。从各地区引进艺术教育的音像、图书资料。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利用节假日,对艺术教师展开音、美主辅修培训,培养复合型小学艺术教师。

2.建立教育科研网络,做到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活动能落实、教师有发展。本学期继续举行优秀教研组的考核评比。

3.推行导师制,给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指派骨干教师,通过传帮带促使其加快专业素质的发展,并进行捆绑考核,定期汇报。

4.继续加大学科中心组、校级课改组、教学新秀组的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团队建设,形成教科研集体,形成科研氛围,推动整体发展。

5.继续加紧骨干教师培养,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市教坛新秀、能手、带头人的评选,将工作重点放在艺术教师这一新兴群体的塑造上。

6.鼓励教师形成民间艺术团体,组织参加有益的艺术团体,促进艺术教师的多元发展。

7.继续组织好艺术课程的三级培训活动,组织好广大教师的观摩、研讨、实践活

动。

(四)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1、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小学生文艺汇演,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建设好学校的艺术队伍,打造优秀节目,将平时的培优工作做到位。

2、积极参加艺术对外交流活动,宣传我校艺术文化和艺术教育情况。

3、倡导艺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联姻,让学生走入社会进行研究性学习,了解地域文化。加强艺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的整合,以艺术的形式丰富教学活动。加大艺术与学习生活的联系。

第9篇

1.1 相关概念界定

《辞海》把教育实习定义成:“各级师范学校的教育环节之一。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在中等学校、初等学校和幼儿园参加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在毕业阶段进行,能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是各级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1]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教育实习的解释为:“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高年级的学生到初等或中等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

1.2 教育实习的特点

一般来说,教育实习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目标性:实习教师要尽可能扩充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实用性:融入教学实际,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和学情。系统性:教育实习活动必须系统化,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明晰的计划。评价性:通过教育实习,实习教师能够评价自我职业素质,如:专业知识、身心状况。

2 教育实习现存问题

2.1 实习方式不合理,成效低下

按照惯例,多数师范院校采用终结性办法,把教育实习安排在毕业前最后一学期。也就是说,第八学期。最后一学期的负担过重,包含教育见习、动员大会、说课、备课和试讲等。这种方式安排不合理,导致效率极其低下。

2.2 时间太短,太过仓促

依照传统,教育实习时间一般为6到8周。对实习教师而言,时间太短,无法深入此次经历学习。实习过程仅限于常规项目,诸如听课、备课、讲课、作业批改。然而,对其他实用如课堂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涉及甚微。实际上,真正参与实习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这势必对实习成效产生消极影响。

2.3 师范课程陈旧,教学基本功薄弱

大多数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内容陈旧,与中学真实情境脱节,不适应其发展变化。课程内容以理论而非实用方法和技能为主。这导致实习教师所学书本知识无用武之地,教学基本功薄弱。

2.4 实习基地匮乏,利用率低

当今社会,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普及,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给教育实习施加了巨大压力。准毕业生教育实习扎堆、缺乏双赢政策规范,很多高校实习基地匮乏。

与此同时,尽管部分高师院校确实拥有一定数量的实习基地,由于缺乏沟通协调,基地利用率极其低下。

2.5 评价方式欠科学、不严谨

教育实习结束后,准毕业生剩余在校时间仅约两周。在此期间,导师多忙于上课及各项毕业事宜安排,无暇给予实习教师严谨、科学、客观的成绩与评价。几种常见的笼统评价有:模板化评语、各班均等分配名额等。

3 相应处理策略

3.1 更新实习观念,改革实习模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等师范教师和学生都应更新陈旧实习观念,树立“实用、有效、合作、兼容”的新型教育实习观,并在实践中不断调节自身行为。

3.2 师范课程结构重组

除传统理论课程“老三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3]外,应对教学技能的培养引起重视,开设与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开发、课外活动组织相关科目,举办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大赛、英语口语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以丰富课程内容。

3.3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师范院校应加强与当地中小学校的联系沟通,可以举行导师与校长教学研讨会。如必要,高校可选拔品学兼优生去偏远乡镇志愿支教。

3.4 制定综合、完备的教育实习手册

为明确规范各个实习参与主体的职责义务,根据美国教育实习经验,制定综合、完备的教育实习手册,包括三大部分。

(1)实习简介:核心理念、实习安排注意事项、重要联系方式信息。

(2)主要参与主体:校内导师(高等师范院校内)职责、实习教师与校外导师关系处理的建议、实习教师成绩评定细则。实习教师(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意义及预期目标、实习教师的行为准则、需要承担的任务(课堂观察、课堂教学分析与设计、课堂过程控制及课后反思)。校外导师(合作中小学内)职责、日常工作计划、培养促进实习教师的技巧及实习成绩考核细则。

(3)支撑材料:课堂管理资源:各班名单、学生情况简介、成绩单和其他档案材料。教学参考材料:教学参考书、课本配套练习、配套课件(学生双语报)以及实用网络资源。教案、学案、反思报告:教师教案、听课记录、学生学案、课后反思报告。

3.5 建立科学、严谨的实习评价机制

亟待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教育实习评价机制。此项系统应涵盖实习教师自我鉴定、校内导师评价和合作教师、实习单位鉴定意见。为使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可以鼓励实习教师试讲公开课,以此作为教育实习评价的重要形式。

结语:总而言之,教育实习涉及面广、过程复杂、综合性强。要推进师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了解教育实习现存的五大问题是采取相应策略的必要前提。只有不断调节和改革理论和实践,才能达到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终极目标,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1 教育实习的内涵、特征

1.1 相关概念界定

《辞海》把教育实习定义成:“各级师范学校的教育环节之一。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在中等学校、初等学校和幼儿园参加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在毕业阶段进行,能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是各级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1]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教育实习的解释为:“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高年级的学生到初等或中等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

1.2 教育实习的特点

一般来说,教育实习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目标性:实习教师要尽可能扩充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实用性:融入教学实际,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和学情。系统性:教育实习活动必须系统化,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明晰的计划。评价性:通过教育实习,实习教师能够评价自我职业素质,如:专业知识、身心状况。

2 教育实习现存问题

2.1 实习方式不合理,成效低下

按照惯例,多数师范院校采用终结性办法,把教育实习安排在毕业前最后一学期。也就是说,第八学期。最后一学期的负担过重,包含教育见习、动员大会、说课、备课和试讲等。这种方式安排不合理,导致效率极其低下。

2.2 时间太短,太过仓促

依照传统,教育实习时间一般为6到8周。对实习教师而言,时间太短,无法深入此次经历学习。实习过程仅限于常规项目,诸如听课、备课、讲课、作业批改。然而,对其他实用如课堂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涉及甚微。实际上,真正参与实习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这势必对实习成效产生消极影响。

2.3 师范课程陈旧,教学基本功薄弱

大多数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内容陈旧,与中学真实情境脱节,不适应其发展变化。课程内容以理论而非实用方法和技能为主。这导致实习教师所学书本知识无用武之地,教学基本功薄弱。

2.4 实习基地匮乏,利用率低

当今社会,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普及,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给教育实习施加了巨大压力。准毕业生教育实习扎堆、缺乏双赢政策规范,很多高校实习基地匮乏。

与此同时,尽管部分高师院校确实拥有一定数量的实习基地,由于缺乏沟通协调,基地利用率极其低下。

2.5 评价方式欠科学、不严谨

教育实习结束后,准毕业生剩余在校时间仅约两周。在此期间,导师多忙于上课及各项毕业事宜安排,无暇给予实习教师严谨、科学、客观的成绩与评价。几种常见的笼统评价有:模板化评语、各班均等分配名额等。

3 相应处理策略

3.1 更新实习观念,改革实习模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等师范教师和学生都应更新陈旧实习观念,树立“实用、有效、合作、兼容”的新型教育实习观,并在实践中不断调节自身行为。

3.2 师范课程结构重组

除传统理论课程“老三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3]外,应对教学技能的培养引起重视,开设与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开发、课外活动组织相关科目,举办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大赛、英语口语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以丰富课程内容。

3.3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师范院校应加强与当地中小学校的联系沟通,可以举行导师与校长教学研讨会。如必要,高校可选拔品学兼优生去偏远乡镇志愿支教。

3.4 制定综合、完备的教育实习手册

为明确规范各个实习参与主体的职责义务,根据美国教育实习经验,制定综合、完备的教育实习手册,包括三大部分。

(1)实习简介:核心理念、实习安排注意事项、重要联系方式信息。

(2)主要参与主体:校内导师(高等师范院校内)职责、实习教师与校外导师关系处理的建议、实习教师成绩评定细则。实习教师(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意义及预期目标、实习教师的行为准则、需要承担的任务(课堂观察、课堂教学分析与设计、课堂过程控制及课后反思)。校外导师(合作中小学内)职责、日常工作计划、培养促进实习教师的技巧及实习成绩考核细则。

(3)支撑材料:课堂管理资源:各班名单、学生情况简介、成绩单和其他档案材料。教学参考材料:教学参考书、课本配套练习、配套课件(学生双语报)以及实用网络资源。教案、学案、反思报告:教师教案、听课记录、学生学案、课后反思报告。

3.5 建立科学、严谨的实习评价机制

亟待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教育实习评价机制。此项系统应涵盖实习教师自我鉴定、校内导师评价和合作教师、实习单位鉴定意见。为使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可以鼓励实习教师试讲公开课,以此作为教育实习评价的重要形式。

结语:总而言之,教育实习涉及面广、过程复杂、综合性强。要推进师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了解教育实习现存的五大问题是采取相应策略的必要前提。只有不断调节和改革理论和实践,才能达到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终极目标,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