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4:50:26
导语:在第三学期个人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围绕河南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电子商务省品牌/示范专业建设,阐述“1+1+1模块”教学的探索。通过几年的实施,明确了“传统营销、网络营销、网络推广、网店运营”的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共同驱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分模块教学;项目驱动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5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63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B2B交易额达5.8万亿元,同比增长28.8%。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61万亿元,同比增长48.7%。这些数据表明,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对人才需求将变得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电子商务专业对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变化。为适应电子商务的变化,2013年对电子商务专业启动了教学模式上的改变,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访谈、行业人员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状况分析,确定了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岗位群,明确了岗位群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理清了如何培养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提出了“1+1+1模块”教学的新思路。
一“、1+1+1模块”教学探索
首先,通过对学生调研,得出中职生学电子商务专业有几个原因:一是不了解,二是听别人说的,三是家长给报的,四是自己比较喜欢,通过分析,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不够了解,再加上中职生学习主动性比较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势在必行。其次,明确了中职生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岗位:市场营销专员、网店客服、网络推广、网店美工和审单员。根据这些就业岗位和工作任务,调整课程整合势在必行。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就业岗位群,既要学生能主动学习,又要明确就业的岗位,在课程整合上实施“1+1+1模块”教学,“1+1+1模块”教学是三个学期模块化教学,分别是: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根据每个学期不同、对应就业岗位不同、开设课程不同,第一个模块(第二学期)课程:《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商品经营》和《沟通技巧》,对应就业岗位:市场营销专员。第二个模块(第三学期)课程:《网店客服》《网店美工》《网络营销》《视觉营销》和《开店实务》,对应就业岗位:网店美工、网络推广、网店客服和审单员。第三个模块(第四学期)课程:《网店综合实训》,对应就业岗位:网店美工、网络推广。“1+1+1模块”教学确定下来之后,实施最关键。
二“、1+1+1模块”教学的实施
1.模块化教学的优点。模块化教学和正常教学有所区别,正常教学是一门课程上一学期,如《市场营销》一周4节课,一学期18周,总学时72学时,分给一个任课教师,这个教师从第1周上到第18周,但是实施模块化教学后,总学时不变,上课自由,如《市场营销》可能就上一个月,原因是课程要和企业项目对接。但模块化教学对教师要求特别高,每门课都要会教,不能认课,而正常教学会造成教师认课,不愿意带新课。
2“.1+1+1模块”教学的具体实施。“1+1+1模块”教学在每个模块都和企业项目无缝对接,第一个模块(第二学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李宁专卖店实践,每年承接李宁大型特卖活动,在活动进行之前,企业要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话术和销售技巧培训,活动结束后,企业要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选出优秀学生作为公司的储备干部,分给其一个工号,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虽然学的电子商务专业,但是喜欢市场营销这个工作,提前给学生进行定位。第二个模块(第三学期)学生学的课程全部是核心专业课,《网店客服》这门课从9月份上到11月初,原因是为了备战双11,双11和“好想你”官方旗舰店合作,选派学生做天猫客服,在做天猫客服之前,企业对学生进行产品知识、话术、绩效考核培训,在双11当天,让学生实战,根据业绩发补助,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网店客服这个岗位的岗位职责,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第三个模块(第四学期)学生分组和企业项目对接,每组8个人分工明确,每8个人对接一个企业项目,凡是涉及产品知识的由企业派工作人员给学生培训,凡是涉及网络推广、网店美工的由教师给学生进行讲解,这样综合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给自己量身定位,知道自己需要干什么工作。
三“、1+1+1模块”教学的反思
1.对教师要求高。模块化教学对教师要求非常高,教师除了要教好每门课外,还要了解企业需求,在实施工程中部分教师虽然有些排斥,但经过2年的实施,教师都能接受,对中职学校而言,教师除教书外,还要成为企业能手。
2.把校企合作融入到课堂中。对每个模块,都要对接不通企业,让企业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实战和演练,对存在的问题,双方进行深度磨合,秉着双方互赢的理念,在2年中让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3~4家企业,每个企业存在差异化,目的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为后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语
学段强调背诵的班不强调背诵的班2010届第一学期(1)班平均成绩66.1(2)班平均成绩49.5第二学期(2)班平均成绩69(1)班平均成绩53第三学期(1)班平均成绩76.2(2)班平均成绩60.1第四学期(1)(2)班平均成绩79.62012届第一学期(3)班平均成绩70.2(4)班平均成绩54.8第二学期(4)班平均成绩71.5(3)班平均成绩57第三学期(3)班平均成绩62(4)班平均成绩48.2第四学期(3)(4)班平均成绩73.5通过对以上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强调背诵班的平均成绩远远高于不强调背诵班的平均成绩;同一个班强调了背诵,成绩上升明显,通过反复比较实验,物理教学中还是应该加强“背诵”教学。
一、学生“背”什么
在教学中,教师要督促学生“背”定义、定律、定理、推论、公式、重要结论、各物理量的单位及其进位关系等等。如果不能在脑海里记住这些知识,做题时需要用到的定律、公式等,一个也想不起来,怎么做题呢?当然是束手无策。实际上,所谓的基础知识,都是要求要记在脑海里的,否则谈不上应用基础知识。
二、怎样背诵
1.实验操作是物理背诵的基础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以一定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为基础的。背诵物理公式、定律等,应进入到物理情境中,进行实验操作。这是物理知识区别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地方。常有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用到多年以前所学的物理知识的时候,他不但能准确地回忆出知识本身,而且还不由自主地想起教师当年讲课时的音容笑貌、实验装置。针对这一点,笔者在物理教学中,十分注重物理情境的创设,注重课堂演示实验、分组探究实验;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而且有意识地把实验操作的机会留给不喜于背诵的学生。这样学生通过亲身操作、亲身体验,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认知,就能更加深刻。
2.对比联系是背诵的有效方法
防止遗忘的有效方法是:把不同部分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加以比较,进行对比记忆。物理学中某些不同的研究对象,虽然具有不同的本质特征,但它们在形式上或研究方法上可能具有相同的或相似的地方。比如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是两个很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上课时,可让学生通过讨论、对比这两个物理概念的异同后,总结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样学生很容易记忆并区分这两种力。物理知识本身确实有相似之处,但引起混淆的不是客观的知识本身,而是学生主观认为的那种相似性。为了克服这种混淆,先要深入理解概念的物理意义,不仅要记住它的形式,更要明确它的本质。对课本的知识体系要了解,对学生易引起混淆的概念、规律,要事先进行估计,适时加以对比,指出区别和联系,并事先分析可能出现的错误形式及其原因。如在讲授“阿基米德原理”时,公式F浮=G排=ρ液gV排,强调V排是物体侵没在液体中的那部分体积,当物体完全浸没时V排不变,浮力F浮也就不变。同时与液体压强公式p液=ρ液gh作比较,公式中p液随侵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增加而增大。通过对比,学生对液体压强和浮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如何抓好“背诵”工作
关键词: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小学教育本科;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2-155-03
在众多国家中,新西兰被认为是世界上基础教育最优秀的国家之一,国际PISA项目测定也显示其中小学生读写与算术能力水平远高于其他国家。优秀的师资促成了优秀的基础教育。就小学教育而言,新西兰各大学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以下称小教专业)为小学输送了大量优秀师资。奥克兰大学作为新西兰综合排名第一的大学,同时也是新西兰几个最大的职前教师培训单位之一,其小教专业有着完整而成熟的培养体系,成为新西兰其他大学小教专业的“样板”。对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培养体系的分析,探讨其对我国小教专业的有益的借鉴与启示,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培养目标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成立于1883年,作为新西兰ITE计划(职前教师教育计划)的27所培训单位之一,其小教专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完整而成熟的培养体系。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主要目的是为新西兰小学和中学(包括毛利人学校、太平洋岛屿族裔学校)培养能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师,使教师具有广泛的学科知识、教学技能和处理冲突能力。除此之外,小教专业还为小学教育硕士专业提供优秀后备军。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最大的特色在于不仅能真正做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而且专业的设置还以市场就业为导向,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学习新西兰最优质的教学与学习的实践理论(best―practice theories),并掌握如何将它们很好地运用到学校和课堂;第二,通过每学期大量的教学实践经历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教学生活,并能理解教学的真正意义;第三,在第三学年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与就业申请一个以证据为基础的创新框架。学生毕业后通过新西兰教师协会(New Zealand Teachers Council)进行教师注册,经认证合格后可取得教师资格证。该资格证有着很大的通用性,不仅可以申请一年级到八年级的教师岗位,也可以申请高中教师岗位,还可以申请非教学岗位,如申请社会工作、人力资源、新闻、政府各部门等岗位。
二、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培养体系
(一)学年安排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为3年制本科专业,每一学年为9个月,中途有3次各为期10-14天不等的休假,每一学年学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整体上按照专业学习“理论+技能”的培养模式。第一学年主要是由教授给学生做讲座、学习专业课(上册)和教育实习为主,教授讲座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新西兰的教育历史和课程设置有清晰明确的了解;学生学习专业课(上册)的目的是发展学生读写和算术能力以及对新西兰多元文化的掌握。与此同时,第一学年学生就开始进行教育实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教育的深厚兴趣,并为以后的毕业论文撰写获取第一手资料。第二学年则是在第一学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西兰教育历史和专业课(下册),并选修通识教育课。通过专业课(下册)的学习使学生的读写与算术能力、多元文化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进一步提升,并通过更长时间的教育实习使教学技能上一个新的台阶。第三学年以实践为主,包括长达10周的教育实习以及各类教育参观活动,同时开始开设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特长。如果学生想申请取得其他专业的学位也需要在第三学年申请。
(二)课程设置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以专业课为主,具体而言,第一学年全部安排专业课(上册)并安排教授以讲座的方式进行授课,第二学年继续学习专业课(下册)并开始增设通识课,第三学年则是以实习为主,并为学生的兴趣以及申请其他学位设置选修课,所有课程(包括实习)共350学分。专业课主要是为促进学生教学的专业发展而准备,专业课程有:新西兰教育史;发展、学习与教学;小学教育艺术;小学语言与文学教育;小学数学算术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小学多元文化学习;教学与学习评价;小学健康教育;小学科学教育;支持教学。其中,专业课重点是小学语言与文学教育、小学数学算术教育两门课程,这两门课程在3个学年中贯通。通识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并为学生申请其他学位而准备,通识课程可以从以下课程中选择一门:音乐、美术、当代出版艺术;商业与社会;生命科学;物理科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公共关系学;语言学。第三学年的选修课也将围绕专业课与通识课程展开,学生如果致力于教学工作则继续选修与教育相关的课程,如学生要申请其他专业的学位则依据第二学年的通识课程,选修与通识课程内容相关的课程。
(三)教育实习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教育实习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遵行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在3年内至少在3所不同的小学进行教育实习。首先,在第一和第二学年学生不能直接对一个班的小学生进行教学,而是先分配到小学班级学习小组并能和一位小学生交流,主要目的是观察班级小组,了解学生的性格;其次,在此期间如果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沟通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则将协助小学教师对一个班级小学进行教学管理,并负责该小学班级的趣味课程;最后,到了第三学年,在第一和第二学年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只需在小学助教(associated teacher)的协助下,开始为期10周的全职教育实习。在全职教育实习期间,奥克兰大学派数名讲师对学生的教育实习进行全程跟踪。需要指出的是,助教和讲师的作用在学生教育实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助教代表小学为实习教师提供指导,协助实习教师管理好班级,组织班级活动,在特殊情况下(如实习教师无法管理班级)为学生实习创造有利条件,并且代表小学为大学提供学生实习情况的反馈;讲师则为实习学生提供理论指导,补充理论知识,并且代表大学与小学进行沟通,为学生实习提供便利,同时也对实习教师的实习成绩进行打分。
(四)评价方式
奥克兰大学对学生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和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结合起来评价学生的成绩,它要求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最后基于形成性评价,结合学生的全年表现做出一个总结性的评价。学生在校需要接受各种类型的评价,主要包括平时作业、日常表现和各种考试,除教育实习外,不对学生打实分,而是划等级,从A+划到D-不等,最终确定“通过/失败”(见表1)。评价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小组学习、课堂测验、研讨、论文、课前预习情况、计算机使用能力等。通过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反馈学习上所出现的问题并迅速做出修改。总结性评价基于形成性评价所得的结论,用于为学生的每一门课程成绩划定等级,其应用条件、目的和时限都有明确规定,主要用于评价学生是否可以取得每门课程相对应的学分和学生是否可以顺利毕业,同时总结性评价也是为小学教育硕士专业选拔研究生的重要参考。
三、借鉴与启示
自1998年我国教育部实施“面向2l世纪培养专、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专业建设”项目由杭州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率先设立小教专业,到2002年小教专业被教育部正式确立为本科专业目录,截至2011年,我国开设小教专业的高校共计131所。我国小教专业培养在不断摸索中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例如,小教专业地位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毕业生就业难、学生教学技能水平低等。笔者认为,借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培养体系,我国小教专业可采取以下策略进行改革。
(一)提高小教专业的地位
奥克兰大学作为新西兰27所职前教师培训单位之一,非常重视小教专业的建设。它将小教专业视为最有价值的专业之一,认为该专业不仅能使教师“与孩子们共同进步并分享他们的成功”,而且其学位也受到许多非教育机构部门的承认。在我国,虽然小教专业被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已将近10年,但其地位还不是很高。研究发现,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相对其他专业其历史短而未引起足够重视;二是高校小教专业强调学术性而研究小学不足;三是忽视专业特点导致培养效果不明显,小学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一样,培养模式简单同一化。因此,我国亟须提高小教专业的地位,例如,高校与地方教育部门合作宣传小教专业、突出小教专业的师范性与示范性特色、国家事业单位招聘岗位适当向小教专业倾斜等,通过此类途径促进小教专业的良性发展。
(二)实行教授一年级授课制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将大部分的专业课程设置在第一学年,要求教授在第一学年给学生上课,并能过一系列的讲座与研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进而促进学生良好的教育价值观的养成。纵观我国高校的小教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大一、大二学年以基础课(公共课)为主,大三集中学习专业课,大四进行教育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而教授授课也大多是在大二学期之后。由于我国小教专业地位相对来说还比较低,因而不少学生对该专业认识不够,以致不少学生对小教专业的前途感到茫然,因此,让优秀的教授或专家在大一开始给学生授课显得非常有必要。优秀教授或专家给大一年级的学生上课,并非期待教授立即给学生传授他们一时不能理解的高深学问,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进校之初就能在与大师巨匠的零距离沟通中,在很高的起点上领悟科学、宇宙、人生的真谛,并充满信心找到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
(三)推行教育实习长效制
通过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培养体系,我们可以发现,其十分重视教育实习。教育实习面向所有学年,而且实习时间也比较长,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教学的魅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技能。反观我国的小教专业实习制度,除了部分院校实行顶岗实习或一学期教育实习制度,大多院校的实习期也只有2个月,而且集中在大四上学期。由于实习期过短,而且仅一次机会,这不利于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因此,我国可以参照奥克兰大学的实习模式,学生从大一、大二、大三每学年各实习1个月,大四进行一学期顶岗实习,使教育实习贯穿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提高教育实习的效果。
一、系统安排主题班会内容,是增强德育针对性的核心
人的认识总是由量变到质变,从渐变到突变螺旋式上升,所以教育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主题班会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必须按照一定的序列将德育的重点落实在课堂上,这个序列的安排应呈现出螺旋式发展特点,逐步深入。系列的设计要着眼于全局,既要注意内在的联系,又要体现各阶段的独立性。比如,中职阶段从中职生成长和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中职的德育目的,可以形成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线,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责任教育为核心的班会序列。中职班会系列化教育可参考以下设计:第一学期从文明养成教育入手,主要涉及入学教育、文明礼仪、遵纪守法等,第二学期从学习生活教育入手,主要涉及高效学习、学会生活、关爱生命等,第三学期从职业素质教育入手,主要涉及人际交往、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等,第四学期从职业指导教育入手,主要涉及职业意识、就业指导、走向职场等。
二、把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讲台的主人
主题班会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往往是一幅幅这样的画面:讲台上班主任正进行着刻板的说教,座位上同学们低头不语;班主任自编自导,学生则像任人摆布的木偶,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目前班会的弊端。说明“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德育方式的教育效果不佳。
而采用“把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讲台的主人”的方式则可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具体说来,就是主题班会教育在形式上强调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准备、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在内容上强调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在方法上强调师生的互动和沟通,让学生在班会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同时提升各项能力,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趋于和谐,具有显著的实效性。
三、主题班会“系列化、规范化、课程化”的实施
系列主题是整个学期德育目标的一根主动脉,牵一发而动全身,主题的确立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一个学期为例,它应该关注班级工作的主要方面,结合班级该学期的努力方向、工作重点以及学生发展的特点、班级发展的状况,在班级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班主任指导下,确立具体符合实际需要的主题。主题可以包括学、艺术系列、生活系列等,既不雷同重复,又涉及学生诸多方面的需求,从而显示出班级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最终有效地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教育作用、启发作用。
以适合为原则,以锻炼为目的,主持人选首先需要全体学生的参与,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这个集体中来,增进人人的集体意识。其次,不同学期主持人员应该重组,让学生尝试与不同的同学合作,有利于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当第一学期不熟悉时,可由班主任安排胆大的、活动能力稍强的学生先进行,这样可以提供范例,也便于总结经验。后面的学期应该由学生自己报名自我推荐,从自己选择的主题入手会赢得学生工作的主动性,有利于班会的积极进展。
四年来,学校与中国科学院相关部门合作,开展了有关火山地质、海洋生物多样性、沙漠与草原、湿地、热带雨林、中草药石斛、野生动物、昆虫、鸟类保护、植物分类与识别、高山植物的垂直分布、恐龙及考古、天文学、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建筑、茶文化、古街道测绘、城市建筑与排水、科学公园等科学探索、人文考察活动,师生的学习足迹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
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学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区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行走中了解社会,带着责任感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让学生在交流中认识世界,不断拓宽视野进而胸懷天下;让学生在探索中增长本领,尝试把知识和能力转化成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让学生在体验中丰富人生阅历,给自己的青少年时代留下值得回忆的经历和故事。
“第三学期”课程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家庭实际情况自主决定活动距离的远近、时间的长短,确定自己的参与内容,在京源学校上学期间,每个学生至少要参与3次不同类型的活动。
活动组织形式
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包括班级活动、年级活动、全校活动。
班级活动:自发组织,体现活动方案选择的民主性、活动过程的自主性。班级自发组织,小组开展“今年春游去哪里”小课题研究,自定活动时间、地点、经费、交通、住宿等活动细节,然后在全班进行方案论证、筛选,民主投票确定班级活动方案。
年级活动:自由组合,多个活动方案供学生自由选择,体现同龄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活动内容的选择性。年级组和学科组统筹安排,打乱班级,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
全校活动:整体设计,全向全体,自愿报名,体现活动内容和过程的专业性、兴趣性、衔接性、连贯性。高低年级混合开展活动,行前调研、方案确定、行程安排等都由高年级同学牵头,带领低年级同学一起活动。
学习活动方式
混合式学习:以大带小、以老带新,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又以高年级学生为榜样。活动中的分组、买票、登机等环节都由高年级同学组织。
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场所、研究环境和社区服务中,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通过学生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研究性学习(小课题研究):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
项目学习:让学生参与一个较为长期的学习任务,体验现实世界中的职业角色,通过“工作”,研究问题、得出结论。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真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学会使用科技手段研究、分析、协作和通信。学生在接触各个学科领域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学科概念,明白不同学科是如何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
课程内容与评价
自然与科学探索类:内容包括地质考察、生态考察、海洋考察、热带雨林、草原沙漠考察或者综合科学考察。人文与艺术体验类:包括美术之旅、音乐之旅、人文之旅等。专业社团拓展类:包括天文社、生物社、合唱团、舞蹈团等。
关键词:分析;教学内容;建议
1 课程标准分析
庭院设计是景观设计专业方向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庭院的基本概念,庭院的作用与建筑的关系,传统与现代庭院的形成原因,建筑庭院空间的设计手法与技巧以及庭院设计的表达等方面内容。本课程通过类型设计的主题项目,以真实项目工作流程为教学主线,由浅入深,使学生了解庭院景观的设计要素和设计方法,掌握庭院景观专题的相关知识和设计技能。通过独立或团队协作完成专题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掌握专心设计方法,学会收集、分析各种资料和信息。
2 课程内容分析
庭院空间是建筑室内空间的延续,也是一个四周封闭而中心开敞的、较为私密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有着强烈的场所感,所以人们乐于去聚集和交往。传统的庭院空间承载着人们很多的日常和休闲活动,而现代建筑的庭院空间所承载的人们的活动内容及范围更加广泛,尤其是可以通过视、听、嗅等感官使紧张工作的人们从庭院空间中获得更多的被动式活动。《庭院设计》作为景观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承担景观类型设计的概念、思维和设计方法的训练和培养。
3 学生分析
专业:景观设计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期:第三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先修课程:传统园林设计概论、外部空间论、环境建筑构造、制图基础、造型基础、色彩基础、综合基础、制图基础、电脑软件设计(1)。后续课程:环境艺术设计专题(1)、景观设计专题(1)、电脑软件设计(2)、版面设计(1)。
(1)学生知识水平和技能状况。学生处于二年级第一学期,基本掌握设计基础,有一定的基础设计技能,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制图能力,有一定的规范。对景观设计专业有基本的了解,能设计简单的景观小品。掌握CAD、photoshop等软件的基本功能,熟练使用PPT等办公软件。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1)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的基本知识了解很少,缺乏有效的学习途径;2)学生对软件的掌握程度不够,还达不到绘图的要求;3)学生的专业手绘能力有待提高,缺少大量的专业训练;4)缺乏一定的分析能力,对教师的课堂讲课有较大的依赖性;5)阅读量极少,文字组织能力较差;6)语言组织能力不足,表达欠缺。
(3)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庭院设计》课程主要通过课程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学生通过现场测绘、快题、设计方案的训练,开拓设计思维,掌握类型景观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专题项目导入。介绍课程整体安排,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和相关特点。确定专题项目的名称,介绍专题的相关背景信息和知识点。布置专题项目实施的步骤和流程,让学生能初步了解专题项目导入的目的和课程目标。根据专题目标,明确项目要求,进行班级分组,团队组合,任务分解,制定计划。作业要求:解析课程,了解项目内容,结合先修课程做好项目知识准备。准备好绘图材料和工具。结合项目导入的内容和课程目标,相互了解,组成设计团队,分解项目任务,制定学习计划。
(2)第二单元:专题项目研究。学生根据专题项目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提炼。在项目研究阶段,指导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分析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结合收集分析的资料,根据专题项目探索不同的设计方向。作业要求:收集一定数量和容量的资料,分类整理,结合项目要求分组汇报,汇报时需提交PPT文件。结合项目提出3-5个相关主题,小组讨论选择最佳方案主题。
(3)第三单元:专题项目实施。根据主题项目研究情况,择优选择最佳路径,初步确定研究方向。依据选定的主题方向,通过绘制草图体现设计思维,表现方案的完整设计过程。在草图绘制过程中,指导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多种途径的研究方法和表现形式。作业要求:每个设计小组提交至少3-5个设计方案,配合相应方案绘制不同表现形式的草图。可通过剪贴等方式制作前期方案文本或版面,进行初步方案遴选。
(4)第四单元:专题项目应用。用图像手段表达设计想法,显示出判断力水平和思考严密性,进行一些可能的修改和调整。学生掌握文本设计方法,掌握文字编排、页面设计等技能。作业要求:深化经过遴选的设计方案,注重主题在方案中的可识性、绘制图纸,包括平面图、分析图、剖立面图和效果图。制作设计模型,编排学业报告书。
(5)第五单元:专题项目总结。完成设计方案的最终展示内容,包括展示版面、学业报告书、展示模型和课程总结。指导教师在项目总结时,应组成审核小组对学生作业进行公开评审,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进行专题课程展览。作业要求:课程终端展示汇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专题项目展览汇报。展览内容包括学业报告书、展示版面、草图、设计模型和所有与专题项目关的课程过程资料。
5 教学建议
《庭院设计》课程是景观设计专业中相对简单易操作的专业课程,是衔接一年级基础课程和二年级专业课程的重要环节。主要承担景观设计类型和风格种类的教学内容,为环境艺术设计专题和景观设计专题的课程开展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在二年级上学期,即第三学期。项目来源可以是直接承接的企业项目、主题竞赛项目、或者专题设计项目。其中专题项目的性质可以是实际项目,也可以是虚拟项目,课程名称可根据课程性质,有指导教师拟定,或由学生自主选择。专题项目应由课程教学团队与教研室及相关企业商讨拟定,上报系学术委员会论证。第三学期:庭院专题项目设计教学,4周/64课时。该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将原有分散课程“单体”整体“打包”,通过一个真实或虚拟项目串联所有课程,由课程负责人带领教学团队教学实施。教学以主题教学为载体,启发学生思维的源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提倡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并将课堂讲授、情境教学、技能训练、调研考察、展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形式多样、各有侧重、共同作用的有效教学方法。
6 评估建议
检验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和路径来完成专题项目,能否通过团队合作或个人能力设计出具备一定可实施性的项目作品,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意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实现“会设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评估了解项目课程的目标是否有效达成。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8―0044―01
批改作文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都感到头疼的事,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的习作篇幅相对较长,致使作文批改像大山一样压在语文教师的身上。针对一系列的问题,笔者近两年在班级中开展的“争夺星级作文小冠军”系列评价活动,使学生的习作有目标,批改有抓手,创作有动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争夺星级作文小冠军”系列评价活动可依次分为设计评价标准表格、具体评价定星级和学期末总结评价三个环节来完成。
一、设计评价标准表格
设计评价标准表格是“争夺星级作文小冠军”系列评价活动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作文批改的抓手。此评价标准表格的内容只有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才能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才能决定学生习作的发展和方向。所以,教师应依照新课标对小学高年段作文的目标要求,依据单元目标的具体内容和习作要求,设计相应的评价标准表格,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和指导。此评价标准应从内容、语言、创意和习惯四个方面来评定,每一项又要分成一、二、三个等级,分别给予三、二、一颗星。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否符合条件而给出相应的星级。例如,语言精练准确,能恰当地使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作文给三颗星;文章有创意、有新意,能抓住细节描写的给三颗星;不写错别字,书写工整漂亮,能按时写完作文的给三颗星。细化后的第一条评价标准就是要考察学生的审题立意和构思选材。第二条评价标准就是从学生作文的语言来评价。第三条评价标准就是看学生作文的创造性如何。第四条评价标准就是对学生的书写习惯等方面做出评价。
二、具体评价定星级
具体评价定星级是“争夺星级作文小冠军”系列评价活动中的具体操作环节,也是作文批改创新的具体方法。针对学生的作文,依据评价标准表格的具体要求,给出相应的星(用红笔涂红的星)。作文最好的学生可得到12颗满星,能够在讲评课上范读自己的作文,并且成为本单元的“习作之星”获得者。此环节可以将教师批改评价、学生组内互批评价和学生自批评价等多种形式穿插互补进行。
1.教师批改评价。教师批改是示范引领,是学生自批和组内互批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教师在批改时,可以先浏览全班学生的作文,对学生的作文给出相应的星级,然后选一两篇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文”作为批改范例,与学生探讨修改方法并演示批改,使学生加深理解,有章可循。同时,选出一两篇满星作文欣赏学习。
2.组内互批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第一,通过组内互批能使学生熟练运用修改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第二,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别人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看到、避免别人的缺点。
3.学生自改评价。《语文课程标准》第二、三学段中明确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要求。事实上,批改是对作文的鉴赏与修改过程,作者的参与是必然的。在前两种批改方式的实践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一些批改作文的方法,能够为自批作文奠定基础。
三、学期末总结评价
一、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是进入会计行业的门槛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职业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如何,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会计人员在进行其职业工作时必须严守职业纪律,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在会计工作过程中依法核算、依法监督,保证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因此,凡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上岗证书,才能从事会计工作。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又称《会计上岗证》,是具有一定会计专业知R和技能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证书,是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最低要求和前提条件,是证明能够从事会计工作的唯一合法凭证,是进入会计岗位的“准入证”,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必经之路。它是一种资格证书,是会计工作的“上岗证”,不分级。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必须参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三科考试并一次性通过,方能取得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低的原因分析
随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无纸化改革的到来,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过率普遍偏低,通过调查统计了解到广东各中职院校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普遍不足20%。以本校为例,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一年两期,分别是上半年6月倒数第二个周日,下半年12月倒数第二个周日。自2013年全面实行无纸化考试以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如表1所示。
2013年、2014年实行无纸化,但电算化或珠算是分开考,2015年开始全面实行三科连考,且《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有较大变化,导致2015年上半年通过率创历史最低,逐渐适应考试变革后,通过率上升,但和以往纸质考试相比还是较低。从笔者多年上考证课经验体会看,无纸化考试通过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试难度加大
自开始实施无纸化考试后,学生普遍反映考试难度更大。从考试本身来看,三科连续考试的模式无疑会让学生感觉到紧张和先入为主的难。题库很大,考点很多,考法很细。学生即使做了很多复习题,最终还是很有可能碰到没有复习过的题目,或者碰到极其相似但角度完全不同的题目。同时,三科联考要一次性通过方能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难度。
(二)学生目标不明确
很大一部分学生之所以会选择会计专业,主要是因为家长的安排,所以,他们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样的学生往往会缺乏复习的动力,走一步算一步。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是自己选择了会计专业,但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这部分学生总想着未来不一定会做会计,以此来搪塞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三)复习时间短
根据教学课程安排,我校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课程安排至第三学期,虽然学生在第一学期已经学习了《基础会计》,第二学期开始学习《企业会计》,对《会计基础》相关理论已经熟练掌握,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更注重的是理论细节的测试,因此学生还要进一步复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第三学期开始开设,要求学生边学边复习,时间比较紧迫。
三、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的教学策略
(一)提高学生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正确认识
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否真正适应社会岗位,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极其重要的敲门砖。为此,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要时刻灌输会计从业资格对中职学生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认识,本着为自己负责的态度,设立个人考证目标。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建良好的考证氛围
中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常常出现老师松一尺,学生松一丈的情况,为此,专业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入手,创建良好的考证氛围。如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定期举行测试,通过测试在组与组之间进行结果比较,形成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同时,组内同学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组织学生进行无纸化操作训练,熟悉考试平台,让学生对考试有更深的认识,化压力为动力。
(三)任课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根据历年真题归纳高频考点
中职学生的自学能力普遍较差,加之还有其他课程的学习,若要在短期内使学生能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任课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为此,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及历年考试真题归纳复习重点,例如《会计基础》中,三种账务处理程度几乎每年必考,但出题角度不一定相同,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三种账务处理程序进行归纳比较,这样不管题目如何出学生都能轻松应对。
关键词:双元制工学结合电工教学教学实践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力图把社会需求或企业需要与教育需求和个人需求结合起来的一种模式,工学结合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探索学校与社会融通,专业与行业融通,课程与岗位融通的三融通的技工院校发展路径,是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前提和实践基础。
我校电工专业自2000年与广州松下(万宝)压缩机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项目,开始第一期双元制合作班以来,根据“双元制”教育模式,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经过多年的电工教学实践和不断地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电工教学培训计划。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德国“双元制”模式和国内职业教育模式,并结合我校在电工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比总结:
1 “双元制”教育模式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的特点
国内职业和技工教育模式都是单一工种的培训,只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科学的系统性。而我校实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是多功能培训或一专多能的教育,理论教学与实习培训时间比例为1:2,实习培训时间远远多于理论教学时间,其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均以技能培训为主,从而使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都相应的得以拓宽。这样,毕业后的学生在生产实践中适应性更强、基础更扎实。
1.1 理论课教学计划
1.2 实习课教学计划
2 理论教学的特色
2.1 理论课教学大纲的编排
教学大纲的编排通常有两种方法,即直线式的排列方法和螺旋式的排列方法。而“双元制”教育模式中专业课的教学大纲采用的是螺旋式的排列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进度的安排是根据培养目标和实习教学的需要而定的。
例如:
专业理论中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与变压器等课程教学大纲的编排是按一定比例螺旋上升。从表面上来看在各门课程的内容上打乱了其系统性,但是完全可以满足实习教学随着三年不断深入的需要。学生在第一学期学习了直流电知识,建立了直流电的概念,掌握了直流电路的定律,即可满足电工基本技能培训的要求;又在直流电的基础上完成了单相交流电的教学目标;第二学期第一周完成了三相交流电的教学目标。从直流到交流,从单相到三相,一个知识点相关联的教学内容,不仅贯穿了两个学期,而且完成了从内容上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过程,同时也符合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实际知识的积累、理论知识的不断深化而理解能力不断增强的客观规律,即由国内模式每门课自成系统循序渐进的过程,变为按学制三年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两者相比,“双元制”教育模式更加突出了理论教学的“实用性”。
2.2 教学实施及教学方法
现代职业教育改变了传统职教集中学了理论,然后再集中去搞实习,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做法,采取了模块式教学,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将各专业学科按照顺序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在每一环节中,理论、实训和实习结合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体系;在每个单元体系中,专业理论、专业计算、专业制图三门课,平行起来同序进行。技术能力的培养是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三位一体的过程来完成的。课堂解决“应知”的问题,实训解决“应会”的问题,企业解决技术的熟练与提高的问题。“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更具有其独到之处。在教学方法上,借鉴以“行为导向”为主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的学习机会,坚持直观性教学法和启发性教学原则,实行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运用现场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四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经历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等整个工作过程。真正让学生获得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改变教师主体为主导作用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策划者、课程设计者、教练、指导者、导师和顾问。如以“行为导向”为主的、适应加工类专业的项目教学法主要有六大过程:介绍任务信息(教师为主)――学生起草制定A、B、C方案――做出决策选择方案――实施方案(个人或团队)――项目检测评价――总结、反馈信息。自始至终起到了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的作用。
总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双元制”教育模式,不断地进行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在教学中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 实习教学的特色
3.1 实习培训内容
技能培训:分基本技能培训、企业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三个阶段(见下表)
第一阶段: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上学期实习工厂培训(培训车间培训)
目标:按培训教程培训。引导学生进入职业世界,启发必要的积极性,尽可能地传授本工种范围内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与现场生产相关的培训;这一阶段,以本工种为主,辅以相关工种进行多工种技能培训,某些技能是特殊需要,某些技能则是终生需要的。
本专业第一学年:
本专业第二学年上学期:
第二阶段:第二学年的下学期、第三学年的上学期学生下厂实习(企业培训)
目标:积累职业经验;加深对本专业技术的理解;扩大应用,复习已学过的技能和知识;传授熟练的技能和知识;参加现场生产,建立质量与效率意识;培养职业道德;初步完成从学生到技术工人的过渡。这一阶段应按本工种职业培训要求的技能和知识,熟悉工厂车间的组织结构、职业范围、电工在生产中的作用、安全教育、机床电器维修、大修等技能和知识。
第三阶段:第三学期下学期(专门技能培训,采用一体化教学形式)
目标:技能和知识的补充、加深、提高;按教程进行培训;准备毕业考试。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使学生毕业时应能达到中级工的标准。
主要课程如下:
3.2 检测与评分
①检测由学生自检和教师检测两部分组成,在检测评分过程中,学生应一直在场,教师要指出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下一练习应注意的事项;同时让学生熟悉检测的方法。②电工实习评分页:(见下表)
4 结束语
目前,“双元制”学生有7人在广州松下(万宝)压缩机有限公司担任车间主任,有16人进入管理层,占了管理人员的1/3。可当企业试用了“双元制”专业学生后,开始时挑剔的目光却变成了惊喜和赞叹。从此对“双元制”证书和技能证书的学生大开欢迎之门,并委以重任,予以重用。难怪公司负责人曾用认真的口吻对彭林江校长说:“万宝压缩机能不能合格,能不能打入欧洲市场,关键看你们的学生。这两年,该厂新产品接连问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技术革新使企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迈上新台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的探索、改进、提高,吸收“双元制”模式的优点,使“双元制”模式更加适合我国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校企多元化合作机制的研究.作者:金长义.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