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4:50:34
导语:在留守儿童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成因 解决措施
留守儿童在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行为上缺少教育和规范。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留守儿童”有效管理,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身心不健康。
留守儿童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生理、心理还不成熟,人生价值体系还未形成,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缺乏父母关爱,心理健康失衡。
(二)缺乏良好的生活环境,养成不良习惯。
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生活环境单一,学校是留守儿童的主阵地,学校生活自然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地方政府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出台了许多措施,鼓励地方私人办校,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加大“普九”工作力度。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管理,大多数儿童喜欢逗留在路上或网吧、游戏厅、台球室等娱乐性场所,很容易沾染不良恶习。
(三)价值观模糊,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平时对子女的合理道理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内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加以补偿,使得留守儿童零花钱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念。部分留守儿童产生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学习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部分留守儿童有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存在“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分析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城市化推进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其成因很复杂,既有家庭教育的原因、学校教育的原因,又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纳为哪一方面。
(一)家庭原因。
留守儿童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内心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可是他们连与父母团圆的机会都没有,更不要说时刻都感受父母的温情与关怀。自卑感强烈,学习生活上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对父母态度矛盾,一方面,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对父母的思念增强,很怀念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另一方面,对父母有怨恨情绪,尤其当看到同龄人都有父母陪在身边的时候,心里的难过就转化成了与父母感情的隔阂,疏远父母亲。由于存在逆反心理,父母不在身边,总感觉别人在欺负他,对于祖父母、亲戚和老师的管教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二)农村文化教育环境和学校原因。
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经济落后,与文化贫困相生相伴,这种贫瘠落后的农村文化以其浓厚的小农意识消极地禁锢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构成制约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障碍因素,使农村的教育缺乏必要的文化动力和观念支持,缺乏刺激和推动农村教育发展所需要的人文环境,人们难以打破原有陈旧、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客观影响了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学校负有培养人的特殊使命,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在整个受教育者中毕竟还是少数,但他们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需要学校和老师给予他们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更多的关爱。学校对这些留守儿童的管理,缺少良策,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无针对性。对于留守儿童,不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没有引起重视,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都没有给予特殊的照顾与指导,更没有加强和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2.寄宿条件太差。目前,许多农村中小学都没有寄宿条件,学校只能管理上学这一段,放学后,他们的学习无人督促和辅导,生活缺少约束和指导。即使有,条件也很差,没有把寄宿制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留守儿童同样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这确保“留守儿童”留而不乱,留而得乐,留而好学,留而有德。从现状和成因的分析与探讨中,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是学校单方面的教育,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关注。目前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不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引起重视,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的监控和研究机制,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社会各界应该共同承担起保护留守儿童的责任和义务,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一,在较多农民工流入城市里建立看护中心,或者一些其他专业的托管中心、课程辅导中心,等等。第二,整治校园周边的环境,严禁网吧、游戏机厅、歌舞厅等场所开设在学校周边,使农村留守儿童尽可能地少接触到不良的影响。第三,媒体应该积极宣传,动员全社会都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尤其是公安、出版社、杂志社等职能部门,应承担起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责任和义务。
(二)加快农村建设步伐,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的机会。
社会发展,留守儿童”主要是特指农村的现在社会中“留守儿童”情况还是存在且比较严重的这是社会发展造成的必要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城市进军,城市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是孩子们却无法带走,只能够留在家中,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了需要我去解决!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非凡群体,暨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卞家泉社区及南仓峪村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现将以来的工作体会如下:
确立工作目标
一、摸清情况。
有1300多人,卞家泉社区位于钢城区开发区。南仓峪村是艾山街道最南边的村,两个村是属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因此,仅靠务农为生的老百姓,其生活困难程度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校目前有185名学生,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就有12人,享受不到父母的暖和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
二、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暖和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定期安排免费体检。
校将定期为他安排免费体检,为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对他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情况。做到有病早发现,及时治疗。彻底排除他因病失学、因病至贫的隐患。
2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结果的评选考核,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3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治理水平。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
4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制订具体计划,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5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位教师结对12名学生,每班推荐12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走出孤独和忧郁。
发动社会力量。6大力宣传。
还发动了村干部、办事处、开发区相关政府人员、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此举得到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家长”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7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8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丰富他课余生活,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四、成绩和困难
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过来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老师们都在无私奉献着,这种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一、学校为主,社会、家庭三结合,培养社会一代新人
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共同长期协作而进行的一项艰苦工程。留守儿童教育出现严重缺乏,甚至生活无可靠保障,这与社会建设所需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建设者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学校、社会、家庭必须密切配合,努力培养社会新一代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二、加强德育工作,培养良好品德
由于当今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以及社区教育本身的复杂性,教师作为留守儿童的家长人、知心朋友、心理治疗者、人生道德和知识的传播引领者,应当充分合理地通过学科教学,集体班、团队活动等途径,以说理引导、心理咨询,榜样示范、热情关心等方法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丽的眼睛”。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儿童,尤其是那些“学困生”,尽力去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精心的辅助、关爱、呵护。赏识放大他们的优点,使用激励的方法帮助他们找回自信,树立自强,勇于行动。常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便寻求引导教育的切入点,抓住机会,树立榜样使之走出困惑,奔向成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切忌拔苗助长、恨铁不成钢、急躁、求之过急的现象,帮助留守儿童自信自强。树立美好的人生观和崇高的理想,对生活充满希望,感受人们之间的关爱,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形成健全的人格,使之从小就懂得在享受关爱的同时,更应该学会感恩,回报他人的爱。
三、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让其健康成长发育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身体是人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是智力活动及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因此,要为留守儿童提供安全、卫生便捷的居住条件,合理、营养、充足的生活物质。而且要落实好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让生活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救济。在学校开展多种多样而又适合年龄特征的体育活动,增强儿童体质。教会他们学会基本的饮食方法与规律,基本的体育、卫生知识和自我保护方法,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发育。
四、科学协调,消除诸多不良障碍
留守儿童存在着家庭矛盾和自身心理、情感等多种矛盾问题,教师务必深入了解他们各种矛盾的根源及其过程以抓住关键、用情理感化,深入家访疏导,巧妙而科学地去协调,帮助他们找回缺失的家庭爱,学会理解、尊敬长辈,感受亲情。
关键词:班主任;做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众所周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生产的发展重心主要为城市,农村人民迫于生计纷纷到外地打工,而留守儿童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产生了严重的教育缺失问题。我校位于兴仁县城西面六公里处,是一所处于城乡结合部的九年制一贯制学校,全校留守儿童较多,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缓解当前留守儿童缺乏良好教育的问题,逐步提高农村儿童的教育质量,更好的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
1、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近年来,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但农村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农民劳动人民开始大量的转移,农民廉价的劳动力也被很多城市所接受,流入到城市中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民如果仅依靠务农的方式,根本无法满足生活的需要,而去外地打工后能够提高生活的水平。外地打工的农民无法将子女和家人也带到城市中,不得不留下年迈的老人和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
2、社会发展与法规政策存在很大的矛盾
在城乡教育方面,城市教育工作由政府部门提供保障,相对农村来说,县级政府为农村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但是教学资源设施、师资等方面仍有待完善[1]。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质量也就相对较低,儿童教育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对农村户籍管理也有很高的要求,农民工子女无法同城市户籍的儿童一样,享受同等的教育,留守儿童不得不在农村学习,这就体现我国户籍制度的严重滞后性,也是造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大根源。
3、留守儿童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
很多农民虽然担心儿童的成长,但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也无暇顾及儿童是否正常的接受教育,只是偶尔询问一下儿童的状况。留守儿童在大部分时间内,都是随着自己的性子学习,在学校课堂中不认真听讲,存在很多不好的习惯,经常逃课、打架,而学校教师也无法同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使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再耽搁,很多留守儿童因得教育工作的不到位最终误入歧途,偏离的正常的发展轨道。一些在城市打工的家长由于文化素质水平不高,看到儿童学习态度不认真、成绩不理想,也就不再要求儿童继续学习,“读书无用论”思想得到滋长和蔓延,导致很多留守儿童长大后也走上外出打工之路。
二、学校班主任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措施
1、呼吁社会力量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虽然我国社会经济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但在繁荣景象的背后,农村经济发展仍处在落后的地位,城市和农村管理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作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老师要做的就是向社会呼吁,希望社会各界要提高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度,要发挥社会力量为农村儿童教育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完善农村教育环境,配备先进的教学设施和高质量的师资资源,将留守儿童的教育落实到实处。社会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还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大的关系和爱护,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还有更多的人关注他们的成长。社会各界要对游戏厅、网络等场所进行打击和处置,推广和宣传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在社会各界的协同作用下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搭建一个保护模式,确保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2、呼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生产力发展落实,农民收入低是导致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所以在解决和处理的过程中也要从此下手。应协调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将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农村,为农民提供更高的福利,给予农民一定的资金补贴和支持,使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改善。政府部门一定要强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管理和控制,在农村建立一些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吸引众多的农民从城市回归到农村,更好的建设和发展农村[2]。农民在享受政府有待的同时,也能够避免同子女分居两地的状况,彻底从根本上减少了留守儿童的数量。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事业也会不断进步,儿童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更有利于农村的发展,这样能够形成良性循环。
3、强化班主任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感
学校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缺少良好学校教育的环境下,儿童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也就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埋下很大的隐患。学校要强化班主任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感也是改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大举措,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同儿童进行沟通,给予儿童指导和帮助。教师可以填补留守儿童与父母接触的时间短的空缺,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定期到儿童家中进行访谈,处理留守儿童生活中的问题,帮会留守儿童做人做事的方式,使儿童在离开校园后也同样有良好教育的氛围。
4、班主任要善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身管控能力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同儿童自身的约束和管理能力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仅仅依靠社会、学校和家长做出努力,而留守儿童却不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则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工作必然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付出力气和真爱,创新方法,要多渠道加强留守儿童的自身管控能力,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锻炼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能够按照社会准则来限制自己的行为。在学生发挥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留守儿童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具有较高的思想认知能力,主动的反省和检讨,纠正自身的不良习惯,获得积极、健康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背景下,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要善于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缘由,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应对和处理,同是呼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希望政府、学校和家长三者联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的手段来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保障农村儿童的健康和全面发展。
作者:赵猛 单位:贵州省兴仁县第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归因;对策
作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直是政府及社会各界乃至教育界最为关心的现实问题之一,但是由于种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因此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客观归因并进行对策分析,就成了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的关键一环。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归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的城市化进程,20年来,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并贡献了令世人瞩目的GDP增长和城市化率,而那些被迫与父母天各一方的孩子们,却成了这一宏伟进程的衍生品而被忽视。(一)家庭方面完整、稳定的家庭结构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由于留守儿童家庭结构往往由于父母一方或者双方进程打工而出现裂痕,原有的家庭教育模式发生转变,出现了当前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隔代监护型”现象和“单亲监护型”,“隔代监护型”即留守儿童父母均外出打工,子女由祖辈进行抚养的形式;“单亲监护型”是指父亲或者母亲外出打工,另一方在家照顾子女,这两种教育模式虽然有所不同,但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其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来说往往负面作用多于正面作用,例如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留守儿童人格发展出现障碍、亲子关系淡化、儿童学习意识不足、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消极,不善交际等等,由于在人格发展和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缺少完整的父爱母爱,多半留守儿童存在着严重不等的身心建设问题,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大了对其进行教育的难度。(二)学校方面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和学校教育也有着极大的关系,一般来说,留守儿童就读的农村学校硬件条件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是常有的,尤其在师资配备上,当前农村教育场域中普遍存在着教师知识结构严重失衡的现象,例如语数外教师充足而其他学科教师比较匮乏,这使得农村学校很难有针对性对留守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身心建设教育和引导,只能简单地进行一些大众化的教育,难以实现有效教育的目的。(三)社会方面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社会方面的重要意义是无法取代的。从社会角度来说,社会环境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认知发展尤其是思想道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社会方面对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支持还远远不够,留守儿童生长的社会环境也比较复杂,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来说极为不利;与此同时,长期存在的二元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将户籍与教育进行挂钩,也限制了留守儿童跟随父母进入城市接受教育的机会,尽管有的地方已经开始逐步接收一定量的农民工随迁子女,但由于资源配备、政策等方面的原因,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其现存问题及原因上入手,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政府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支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各地政府的有效帮扶和政策支持责无旁贷,各地政府应建立当地农村留守儿童专项经费和保障机制,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完善对农村学校尤其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学校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切实履行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职责。(二)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当前有效应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之一,政府及学校自身应大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指导家长关心子女,同时在学校中开始相关课程,例如有关心理辅导的课程,引导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建立起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或父母定期联系机制,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三)引导父母承担家庭责任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角色是任何其他人都无法替代的,因此作为留守儿童的家长应增强家庭教育的意识,夫妻双方应尽力避免同时外出打工,有条件的父母应尽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如果被迫将子女留在家里,也应多和子女进行联系、沟通,随时了解子女的生活、学习、心理发展问题,及时和子女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共同解决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也应大力地方经济,发展当地特色经济,带动农民工就业。让更多的背井离乡的留守儿童父母都能就近务工或者返乡创业,从根源上大幅降低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这是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治本之策”。
三、总结
总之,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政府部门乃至社会各界都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好这一义务教育中的现实性顽疾,需要指出的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各方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基础实践,早日解决好这一现实性问题。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03:13-29+188-189.
[2]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 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了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必须提高全民族知识文化水平。因此,国务院颁布了在全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有关法规,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广大学龄儿童得到接受良好的教育机会,这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大举措。诚然,在全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出现了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措施作粗略的探讨。
一、留守儿童的凸现及其基本现状
目前,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1000多万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他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一般指6-16岁)儿童。
(一)留守儿童凸现的原因
留守儿童是伴随当今中国劳动力市场形成和发展而派生出来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就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及亲人为了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外出务工,把自己的小孩留在农村,随家人或亲友一起生活,从而使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应有的家庭教育,在广大农村形成一个“特殊未成年人群体”,这个群体就是人们常说的“留守儿童兵团”。
(二)留守儿童的基本现状
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虽然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也为他们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但是,由于父母长时间在外务工,不与儿女一起生活,家长的“启蒙老师”角色没有发挥作用,因而,无疑对儿女的教育和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然而,有的聪明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也变的更加坚强、懂事,自理能力强。父母的外地工作和生活或多或少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继续学习深造。诚然,除了经济上的有所改善,而留守生活带给他们更多的恐怕就是教育上的缺陷。以湖北省枣阳市的三镇十四村为例,抽样调查了17所中小学,根据班主任所提供资料以及最近几次大型考试成绩表,“留守儿童”辍学率约为5%,在学“留守儿童”40%成绩较差,30%成绩中等偏下,仅有10%成绩比较优秀(班级前20%)。据老师反映,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有明显差别。父母在家的孩子,作业完成得比较及时、认真;父母不在家的,作业经常拖欠,甚至还会出现抄袭、不写的情况。
与此同时,由于他们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的监护,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留守儿童生活在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之中。也由于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存在着厌世自闭、逆反心理、空虚、自卑、胆怯和没有精神寄托等等。家庭生活感情和教育的缺陷,使他们当中有的经常逃学、打架;有的行窃偷盗,甚至违纪犯法,给和谐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因其家长外出务工而把孩子留在老家与家人生活,导致父母关爱缺位、家庭教育歉缺、学校教育与管理困难,使留守儿童得不到家庭和学校应有的教育程度以致影响其正常成长的过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出现和存在,既有客观上的原因,又有主观上的原因。笔者就此问题作以下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缺欠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就是就是家长和家人对其小孩的教育过程。是与其家庭的人员变动有直接关联。留守儿童的家庭通常是父母一方或双方都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单方照管或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嫡系亲属代为照管,这样势必会造成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家里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和农活;代管人要么年事已高,除照顾孩子的基本生活外,无力教育孩子;要么是文化素质低下,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是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弱化。完整的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应该是包括父母双方对孩子的言传身教的启发、教育和影响,父母双方的教育“合力”是保障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而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的变化必然会部分地消解这种教育“合力”,从而削弱家庭教育的整体功能。
(二)学校教育和管理不到位
学校是教育人和培养人的特殊场所。学校理应承担起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学校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显然没有到位,具体表现为:一是绝大部分学校的教育理念依然是把追求升学率摆在第一位,忽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仅成为一种口号或“摆设”。二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针对性不强。学校教育主要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共性,而往往忽略受教育者的个性需求。留守儿童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常常在学习、生活、心理发展及道德行为等诸多方面出现问题,而在整个受教育者中留守儿童毕竟还是少数,有留守儿童就读的学校往往无视这一特殊受教育对象的存在,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缺乏有针对性的关注和关爱,导致这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无法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有针对性的补偿。三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严重脱节。表现在留守儿童的家长与学校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尤其是与班主任老师之间联系和沟通的严重匮乏,没有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效应,而缺少家庭教育支撑的学校教育,至今没有能够采取很好的措施来弥补这种“家校教育”脱节所带来的“消耗”,学校教育的功能在这种“消耗”中大打折扣,致使留守儿童得不到应有的教育。
(三)社会教育的缺乏
目前,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教育方面突出问题,是社会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提供有效帮助的组织机构太少,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几乎空白。社会组织是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具有的帮助机构,其中帮助儿童是重要的内容。我国目前这样的机构系统尚待建立和完善,类似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还不十分明显,专门扶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组织更是空白。另外,受农村社会的经济、文化整体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地区的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严重缺乏削弱了社会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也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的理想 教育功能化为乌有。
此外,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关注度不够也不利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笔者调查的三个镇政府的社会教育情况,竟然没有一个有外出务工家庭的任何专门资料,也没有一个对有多少农民工离家有多少留守儿童做过详细统计,更没有明确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措施。关注只是停留在媒体等表面形式上,所谓照顾也就是每年象征性选择小部分留守儿童家庭送一些礼物,根本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重性,一些学者警示:他们可能会成为被“毁掉的一代”,成为国家和社会生活新的不稳定因素。因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教育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改善户籍制度环境,解决留守儿童进城读书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这样可以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可以随父母进城读书,无疑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人学限制,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城乡公平、地区平等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
在现阶段,可以借鉴上海的改革方式,改“户籍制”为“居住地制度”。实施流动儿童的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只要是已经在同一个城市居住达到一定年限就给予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子女同样的入学受教育机会。
(二)强化政府及教育部门管理职能。支持学校做好流动儿童教育
各地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接收流动儿童学校的督导,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一些有条件接受流动儿童入学的学校加以指导,营造城乡儿童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但是,如有对流动儿童的入学通过多收费和乱收费的方式设置障碍的学校进行严厉的查处和处罚,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学校对流动儿童歧视性待遇和不合理收费,确保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实施。
政府还应加大对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和要求,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来确定中央对各级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的支出,各地政府应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对在城市内设立的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予以补贴,提供基本的教学场地,适当拨款扩建校舍,派送高素质的教师,以解决城市学校目前还存在不能容纳流动儿童入学的实际问题。
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应该积极扶持和督导有办学条件的私立学校参与留守儿童教育活动,扩大教育面,以方便留守儿童就地入学读书,促进各地教育事业的平衡发展。
(三)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农村教学质量
为了让留守儿童在接受良好的教育中成长,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更多关注农村教育,落实支农政策,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教育环境。各农村学校也要密切配合,积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要制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增强办学和教学的针对性,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思想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给与更多的关注,用强化的学校教育弥补他们弱化的家庭教育。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农村学生档案和留守儿童档案。把学生父母是否在外打工,在什么地方打工以及与其父母的联系方式等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增加到学生的档案里。学校还要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尽量完善寄宿制,把留守儿童中志愿留宿的都集中在学校住宿,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这么做既避免家中老人的溺爱又可进行更科学的思想和生活上的引导。配备专门的类似心理辅导的老师,解决他们平时生理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让他们也能跟其它儿童一样感受到关爱和重视,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另一方面,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联系和沟通。通过这一渠道汇报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督促家长更多关注孩子成长。同时,学校还可以教育和发动全校学生,积极团结和帮助留守同学,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选择家庭教育方式,维系亲情交流互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直接也最容易出效果的教育方式仍然是家庭教育。这是因为有家人的激励,亲情的维系,情感的互动。因此,外出打工的父母要选择好监护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要尽可能经常回家看望子女,关注子女的学习、生活、思想和生理状况,让子女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父母在外也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以形成一个最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这就为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使孩子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然而,值得一提的就是要转变父母用金钱弥补愧疚的心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除了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之外,切忌过度的物质满足。以免不仅没能弥补孩子缺失的亲情,反而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无法抵制外界的诱惑而走上歧途。
(五)建立和完善对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的监护体系
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的监护体系,是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做法可由村委会牵头,联合妇联、青年团、学校和派出所,充分利用党政机关富余人员、中小学退休教师以及青年志愿者,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监护体系。观察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成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并告知他们的法定监护人,督促监护人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指导,定期督促外出务工家长经常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定期免费举办各种形式的老年培训班,把老人集中起来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承担和履行教育孙辈们的职责与义务,从而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教育监护体系,并使之成为人性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256-01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乡发展的现实差距农民的生存理性以及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让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由此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转型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差的体现,也是我国发展战略演进与制度转轨的产物。正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留守儿童问题,探寻问题的解决路径,对于实现农村社会的长远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留守儿童教育与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1)学业方面。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在初中辍学学生中,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
(2)品德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分子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据统计,历年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为这类孩子。留守儿童正处于树立理想、认识人生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上的帮助,他们极易产生人生观、价值观念上的偏离,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心理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首先是孤僻内向。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其次是冷漠乏信。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会多些灰色成分,便产生了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心理倾向。这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行为。
2、留守儿童教育与成长中的问题分析
(1)政策实施的乏力。留守儿童问题因其涉及范围广泛而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包括政府和学校。在政府的倡导下,很多城市学校已经竭尽全力地整合资源,让一些留守儿童享受了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但是,由于城市务工人员收入低微,根本无法缴纳城市学校高额的赞助费和学费。即使经济上有支付能力,也难以要求学校能敞开校门。为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城市学校的行为,鼓励学校吸收农村儿童,让更多的孩子不再留守。
(2)父母观念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与观念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而明显的。有些家长在外面打工看到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形势,认为孩子上学还不如让他们早些走向社会。于是,“蠢孩”逻辑颇为盛行。这在客观上也加剧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重性。
(3)学校、社会努力的缺位。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学校、社会在这方面的责任是显然的。学校除了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外,还应该是社会的一分子,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多地担当起培养关爱孩子的责任。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1、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谐社会是一个内部诸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产生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系统。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消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二元结构的影响。为此提高城镇化水平。这样农民就可以就地就业,使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2、建立、完善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
乡镇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由村委会负责,联合学校、妇联、派出所,充分利用老教师、老干部和青年志愿者,构建立体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监护体系。这个体系将有助于全面、动态、细致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情况,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和行为倾向。并且在发现问题之后可以采取联动措施,妥善处理。在这方面,很多地方已经有了很好的实践。
3、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留守”在家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因成长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护,特别是教育问题上缺乏引导和关心,致使一部分留守儿童成长中遇到一些问题。这一群体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大,所以,解决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问题,对其进行教育管理,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是当前我国教育的热点问题。
一、注重家庭教育
(一)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目前,多数留守儿童父母的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他们也没有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误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学校的事,应由老师管教。其实这是一种责任的推脱。要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首先家长就要改变这种错误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观。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要担当起这一责任。即使外出务工也要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同时还要以身为范,让孩子在一种品德氛围较好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二)家长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与互动
家长外出务工,不能长期回家,但是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家长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与孩子频繁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多倾听孩子的心声,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熟悉孩子的生活,能全面掌握孩子的内心和情感动态。知道孩子想什么,需要什么,能及时解决孩子的生活问题,心理问题,以减轻孩子的内心的压力和寂寞感。家长还要经常的与监护人及学校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教育子女两不耽误。
(三)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应担负起教育责任
作为监护人也要承担起责任意识,树立角色意识。既然接受了委托就要肩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做到平等待人把他们看成家里的一份子,努力营造近似完整的家庭氛围,让留守孩子感受到家的感觉,鼓励留守儿童加入到家庭中的各种活动。
二、完善学校的教育管理
(一)建立并完善教育管理机制
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学校就要在服务中延伸它的教育功能。各个学校要建立“关键在校长,基础在班级,落实靠教师”的教育管理机制。首先,学校要全程规划,明确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重心。其次,要落实工作职责,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能完成的,他需要大批量的人共同完成,所以要进行分工分职,每个人或小组都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再次,要强化监督,提高教育实效。学校要根据既定的目标,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以及对教师的监督和考核,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二)搭建心理健康平台
心理是儿童的一切活动的基础,儿童的心理状况影响着其身心的健康发展。留守儿童的心理很脆弱,由于他们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再加上监护人监管不力,他们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致使留守儿童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心理障碍,因此学校就要针对他们进行疏导和引导。首先,学校要开设健康心理课,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心理教育,尽量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其次,设立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亲情缺失严重,导致性格发展不正常,出现心理障碍。再次,可以开设一个知心姐姐信箱,为他们的一些个人隐私或是伤及尊严的问题,提供一个能倾诉又可保护自己隐私的渠道。这样就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不会使他们感到孤助无援。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
学校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在教育留守儿童,搞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不要歧视留守儿童,要给他们特殊的关爱,这就需要对教师进行集体培训或专题辅导,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教师在管理留守儿童时要增强服务意识。首先,教师要弥补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的不力。其次,采取结对子的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包括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进行爱心帮扶,在学习上给予指导,生活上给予照顾,心理上给予疏导,情感上给予关心,思想上给予启迪。再次,教师开设亲情教育课。开设专门的亲情课堂,让留守儿童打通亲情电话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父母的抚慰,让亲情重新点燃留守儿童对生活的热情。加深其对父母外出打工的理解,鼓起其生活的勇气,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加大社会关注力度
(一)政府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随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拥入城市,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要加大户籍改革力度,保障劳动力自由合理的流动,使留守儿童能进入城市接受城市教育,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同时,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将一些教育资源更多的投入到农村学校的建设,尤其要发展寄宿制学校,需要政府在财力上给予大力的支持,改善落后学校的基础设施,更新学校的配置,聘请优质师资,满足教师的待遇,从而根本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使留守儿童能享受到平等的教学资源。
为促进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还必须充分发挥社会福利的作用,大力发展农村托幼事业。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农村托幼事业纳入政绩考核范围,做到层层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具体落实,形成管理网络。
一、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我镇现有留守儿童224名。调查显示,他们的父母都是外出务工,至少半年、有的甚至一年回家一次。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我镇的224名留守儿童其中有185名是其祖父母监护,37名委托监护,2名无监护,其中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一般或。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较正常。
5、品性表现、学习态度、身体状况都很优良。
二、存在问题
1、学习偏差。多半的孩子因为父母在外打工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在这些学生中,由于临时监护人对他们的学习介入较少,使得他们的学习无人过问,有的对学习持消极、被动、厌恶情绪,缺乏学习热情,形成了惧学心理,体现在学习习惯上就是经常拖拉作业,书写马虎,对学习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学。即使有的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有主动性,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不注意规范,不遵守基本的学习规律,导致学习上的事倍功半。
2、性格缺陷。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在留守儿童中,有不少家庭对孩子放纵溺爱,临时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滋生蔓延。
3、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大多数留守儿童则与他们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物质给予的多,在精神上关注的少,平时对孩子在成长中的困惑解决方法不当,不及时,由于存在年龄和文化的差异,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与孩子的父母不一样,“代沟”问题更加明显,而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就极易造成他们的心理障碍。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三.对留守儿童管理的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