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4:50:35
导语:在纳米科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化学 综合实验 改革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也是目前化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大学化学综合实验教学工作,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十分重要和关键。为适应本科化学人才培养目标,基础型和应用型两类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化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化学实验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实验能力,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中的不足,笔者尝试在大三综合化学实验中引入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对综合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考核模式进行了改革探讨。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适应不同专业上的需求,考虑对学生择业和工作的需求,在统一的综合化学实验内容上,将综合实验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理论综合实验、应用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个模块。在教学方法上选择开放式教学模式,在考核机制上多方面综合评分,为使学生具有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富有科学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打造全新的综合化学实验与科研训练新体系。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综合化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树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于一体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求做到内容覆盖面广,知识含量大。通过前期大一大二基础化学实验的训练,此阶段学生已具备了基础化学理论和基础实验的知识和能力,综合实验是将大一大二所学习的基础化学实验有效的结合起来,巩固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在内容上融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于一体,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实验,研究无机物或有机物的合成、分离、分析、表征和性能测试等各种实验技术,其具体目标是学习实验的设计思想及方法,认识一个完整的科研过程。选择的实验考虑它的综合性、基础性、典型性、可操作性,在内容设计上,体现出实验技术和实验操作的多样性,也要考虑到实验教学的实施可行性,便于安排一定规模的学生,同时对教学资源的是否充分也要考虑。例如微波法合成乙基水杨酸钠的合成与表征,水热法合成纳米二氧化钛等。实验包括的类型有: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内容有无机物、有机物、发光材料、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合成、特性、表征。化学反应以及实验参数的研究和测定方法、物质结构的测定、鉴定,反应机理的研究等。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化学综合实验不同于基础化学实验和普通演示实验,大一大二学生已经通过各种层次的实验训练,能规范的掌握基本操作,准确地获得真实可靠地实验数据,具有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正确的使用各类大型仪器,能准确对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大学综合化学实验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对化学综合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进。首先在综合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热爱化学实验的兴趣,不定期的开放化学实验室,由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化学实验,进行探索和实验,通过查阅化学文献,学生如何查阅文献资料,怎样综合分析比较相关知识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将设计的实验可行性方案,和老师讨论,完成实验,并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撰写小论文。其次,我们开展以实验课堂讨论,结果汇报的形式,训练学生做专业学术报告的能力。在实验前,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提出自己的见解及理论依据,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以及对化学现象做出合理解释。另外,鼓励学生们对同一个化学实验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化学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例如合成纳米二氧化钛粉末,要同学们分别采用水热法,沉淀法等不同的方法进行合成。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实验能力,也加深了对各种化学方法的理解,同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综合实验考核方式的改进
在大学综合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成绩的考核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对于综合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综合化学实验采用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平时成绩,三部分相结合,所占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40%、30%、30%。综合化学实验室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综合化学素质的培养,因此对理论知识理解的要求比基础性实验要求高许多。综合实验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要重视实验预习,实验操作过程现象的观察,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实验知识的积累。在理论考试内容上,采取开放的考核方式,对于探索性化学实验,要求学生通过文献资料的阅读,分析提出实验方案,并以科学论文的形式完成,实验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突出,同时实验结果直接反应出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在操作考试中,学生以抽签的方式抽出一个实验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过程,并就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在考试结束时,老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的数据给出成绩。平时成绩主要以学生平时实验预习,操作技能以及完成平时实验的准确度和实验报告等给出综合评分。因此大学综合化学实验的考核的评语和评分在学生的综合化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上做出的综合判断。
通过大学综合实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综合实验考核方式的改进,学生不断能熟练的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正确的使用大型仪器设备,独立获得实验数据,处理分析实验结果,而且能阅读文献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做出正确判断,使得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包俊成,王志奇,刘庆锁.加快实验课程改革适应人才培养需求[ J ] .实验室科学,2006,(6).
[2] 谭正德,宋欣荣,钟雯,等.基础化学实验内容及体系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7).
[3] 章书兰,黄焕利,罗崇健,等.工科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1).
[4] 王炎.建立有工科特色的综合化学实验.大学化学[J].2002,(2).
[5]李瑶等.开设化学学科本科生综合化学实验的做法和体会.高等理科教育[J].2003,(1).
[6] 李兆陇.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 胡修平.创新教学与话动[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
[8]杜春芳,方光荣.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探索[J].化学教育,2007,3.
论文关键词:知识经济 图书馆学 大学图书馆 职能转变
21世纪是信息社会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以信息科技和生命科技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强大动力。知识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经济,它对各行业、各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对图书馆的影响更是渗透到各个方面。面对知识经济的大环境,大学图书馆必须抓住机遇,转变职能,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1影响图书馆学的社会发展因素
1.1知识经济对图书馆学的影响
知识经济其实质就是高科技经济、高文化经济、高智力经济,是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可以理解为“主要由新技术革命推动经济发展与增长的经济形态”。它是一个创新的“蜂聚”时期,又是一个更加依靠知识和创新来促进发展的时期。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首次提出“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知识产业,即知识的创造、传播、扩散、应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力量是知识化的劳动者,劳动与知识的结合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知识、技术与信息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掌握知识的人成为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知识经济对社会科学包括图书馆学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在研究重点上有关“知识”的命题凸现出来,即随着知识价值得到充分认识和利用,学习知识、传递知识、利用知识、创造知识、共享知识的社会取向和运行机制将逐步建立。终身学习、按需学习会在社会个体之间广泛普及。社会科学包括图书馆学将对知识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知识化投入大量的研究资源;其次,由于知识生产不是线性的,而是跳跃性的或是无序的,因此,多学科合作解决问题的研究方式、方法会得到进一步加强。以图书馆学来说,因其宗旨是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最佳工具和方法,因此,面临着未来因“知识获取机会非均等性”造成的“非知识群体”的出现,图书馆学将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共同携手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并寻找解决方案;第三,从研究对象上看,世界性问题的出现,如环境保护、世界金融一体化、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人类共同遗产的确定等,拓宽、加深了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社会科学有可能在这些全球性“问题域”建立起新的学科生长点。对于图书馆学来说,未来图书馆的形成,也将为图书馆学拓展出新的研究领域;第四,从研究方法上看,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导致了整体化思维、复杂性理论的出现。随着人类相互依赖感的加强、盘根错节的整体化结构(经合组织军事集团等)的不断出现,全球意识、世界历史也正在形成。因此,社会科学必须从全球广度去思考各种问题,强调社会系统的复杂性,承认各种文化传统中的差异性、互补性,为探索世界各国可通融的方法与理论作出努力。以全球图书馆为例,网络技术与虚拟空间可以消除地理界限,但各国人文界限(制度上的差异与不同观念的敏锐性)却始终存在,这是各国图书馆需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
1.2社会发展的网络化对图书馆学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群体的集合,它们彼此用传输介质连接起来,并遵守共同的协议进行通信。网络化是指由于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数字化、网络化变化的状态或过程。
社会发展网络化是20世纪末由新技术革命所引发的。虽然技术本身不能决定社会过程与社会制度的变革,但信息知识的交流传播是重要的人类活动,因而网络化这种信息处理与传播新方式的广泛普及应用,必将对社会状态、社会运行带来全方位、综合性的改变。一个以数字化网络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为工具的新型社会正在出现并将呈现以下特点:(1)互联网带来了极为浩繁的信息资源,人们能更全面、及时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知识;(2)互联网使人的交流与交往呈现出“对话性”的特点,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也由主客对立式变成了主客交际式;(3)网络空间创造出来的虚拟实在,扩大了人类实践活动的范畴;(4)网络技术使社会生活呈现出数字化、虚拟化趋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改变,如工作环境变小、电子商务普及、产品与服务更倾向于个性化、家庭生活方式智能化等。
社会发展的网络化对社会科学研究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从研究条件上看,网络不仅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知识,如各种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数据库提供了更多更完整的研究资料,而为了有效利用这些大量涌现出来的资料,研究人员必须学会新技巧,建立使用信息的新策略,他们对数字图书馆乃至图书馆员的依赖也会越来越强;其次,从研究手段上看,网络不仅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写作方式(电脑写作)、协作方式(网上讨论),使得“无形学院”内部的新观点、新发现、新材料能即时获取,而且也为学术批评提供了新的途径。再次,从价值认同上看,技术力量在短期内的聚合与裂变,在强化了人们对技术的依赖的同时,也强化了人们对技术的崇拜,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价值被某些人忽略。如图书馆学“学术共同体”近年对技术表现出的巨大热情,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然而他们却很少顾及和讨论技术的后果。
1.3科学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化对图书馆学的影响
科学活动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其地位、规模、影响已发生重大变化。概括地讲,就是科学高度社会化,社会高度科学化。
科学社会化首先是指科学活动的组织形式由个人或集体发展到了国家规模乃至国际规模。如,国际地球物理年计划、国际太阳峰年计划、国际核物理与粒子物理研究计划、人类基因计划等大型国际计划与日俱增。科学技术向社会各领域渗透,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中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基础。随着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知识领域不断扩大,视野日益开阔,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在形成了一些新价值观念的同时,新的文化心理结构正在建立,科学已成为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的根本动力。随着科学不断进步,劳动者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逐步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观念。社会的科学化还表现为人类社会发展更加需要科学的力量。科学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化对图书馆学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科学论文的国际合作在增加。近年来,在《科学引文索引》(scI)所统计的期刊上,有一半以上的论文是多个作者的合作研究成果,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国际合作的。同时,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广泛利用和引用他国的研究成果;其次,科学技术推动图书馆学的发展。最近,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目前世界上信息存储密度最高的纳米有机材料,其信息存储密度高达lO14Bit/cm2,信息容量比现有光盘高100万倍!按照这一密度,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所有信息可存放在一块方糖大的盘上。科学的发展为图书馆学研究的国际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2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向
2.1更加重视知识领域的研究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图书馆学的“知识域”将包括以下一些研究范畴:(1)知识形式研究。如知识的载体,知识类型,知识的组分,知识的表达手段和方式等;(2)知识集合研究。如知识的组织,知识资源的配置,知识的检索,知识的优控,知识集合的管理,知识集合的社会作用等;(3)知识受众研究。如知识受众需求与服务,知识交流与学习机制,知识建构,知识测度等。
2.2学科发展从细化走向整合
图书馆学经过一定阶段的细化发展之后,就会逐渐向整体化、综合化方向转变并呈现一定特点。(1)一些重要前沿课题将吸收众多学科交叉汇聚一点,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这些课题主要有数字图书馆、网络资源导航、数字化参考咨询、知识的人工智能服务、知识学习与知识建构等;(2)图书馆学与其它同族学科(如文献学、情报学、档案学)的融合进一步加强;(3)图书馆学内部分支学科将在新的研究角度与研究方法的支持下出现整合趋势。如“知识组织”将把传统的文献分类学、目录学、主题法、索引学、检索语言、工具书研究等众多分支整合在一起(同时也保持他们的相对独立性),而“知识发展”将会把情报分析与预测、文献计量学、知识测度与评价联系在一起。
2.3理论、应用发展并重
图书馆学不仅是促进图书馆发展的“馆内”科学,它会从“馆内”走向“馆外”,变成社会人群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论。为此,理论研究将承担起观念转移、原理阐释的指导任务,而应用研究则将通过实证的探索提供具体的工具与方法。理论研究将通过对真实问题的切人,逐步纠正自身长期以来形成的肤浅化倾向,实用研究也将注重为理论创新提供原料和动力。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将通过国家重大创新程或前沿课题进行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大学图书馆的职能转变
大学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知识仓库与信息中心,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知识经济环境下,随着知识载体的电子化、智能化,信息传输的全球化、网络化,给大学图书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类型广泛、快速便捷的各种信息渠道。面对浩如烟海、形式多样的文献信息,面对需求多样化、最具时代感的读者群,大学图书馆必须转变职能。
3.1知识传播中心,为人的全面发展供应知识资源
大学图书馆是门类齐全的知识信息服务机构,随着电子阅览室、数字化馆藏的建立与普及,以及数字图书服务、网络信息资源导航等项目的开展,图书馆仍将是广大校园用户获取知识和信息最方便、最经济的理想场所。大学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中心,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基本技能与根本素质的提高供应知识资源。知识传播的功能表现为:实现人类知识成果社会经济价值桥梁或纽带作用,提高社会成员知识拥有水平、培养和造就更多的“知识人”、为知识经济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2通过知识组织揭示知识体系,提供知识服务
知识发现、数据挖掘、本体论、语义网络等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令文献信息检索服务的“粒度”变得更细,通过信息的析取、链接、嵌入和重组来形成恰好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成为可能。图书馆通过知识组织揭示知识体系,并完整地提供给教学科研人员,便利他们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激发他们知识创新的灵感,促使主观知识(隐知识)向客观知识(显知识)的转化运动,增加人类知识总量。大学图书馆要通过运用语法、语义、语用等信息序化方法,以及信息的优选、浓缩、重新表达等信息优化的基本方法,将大量的、分散的、杂乱的信息经过整序、优化,形成一个便于有效利用的知识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所需要的知识服务。
3.3以用户为中心的知识服务,重在解决个性化需求
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手段,大学图书馆将原有传统文献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资源,与新购置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一起进行科学的整合、重组、分类、组织,形成新的数字资源体系。并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筛选、加工,建立导航库、特色库,即建立虚拟网上资源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个性化定制机制形成适应用户或用户群组需要的动态过滤、析取和组合的资源、工具和服务集合,为数字信息用户构建一个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交流与工作的虚拟空间。大学图书馆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是针对特定读者或用户需求的专门服务。即通过信息定制服务、信息推送服务等“量体裁衣”式的知识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的知识需求,从而实现对校园用户群体知识需求的整体保障,推动大学的知识创新与发展。
3.4培养用户的知识能力、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每个人每时每刻接受大量的信息,而只有那些知道如何探求知识和利用知识的人,才是国家最有价值的资源。大学图书馆要利用一切有效途径帮助用户得到获取知识的知识,使他们了解数据库现状、因特网资源、工具书,懂得知识收集贮存、创新开发、检索评价的知识。知识的获取、内化、利用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个人素质发展的重要方面。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大学图书馆除了以图书馆为基地,开展多种类型的信息素质教育活动外,还可将信息素质培养融合于核心课程的教学之中,由图书馆员、学科专家、任课教师共同参与课程设计,使学生的信息体验不再是孤立地学习传统的检索课程,从而提高用户的知识能力。
4大学图书馆建设的拓展
为实现上述职能转变,须拓展大学图书馆建设,如数字图书馆建设,知识检索服务,网上咨询服务,网络知识整序等。知识经济和现代信息技术(媒介)为大学图书馆提供了新的发展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必须以网站和主页为结点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读者通过结点与图书馆进而与知识发生联系。
4.1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指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人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首先是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的建设,提供本馆收藏的中外文图书、中外文科技期刊、会议记录、学位论文等文献的书目信息;其次建立专业期刊目次,图书馆将访问网上电子期刊、电子学报、学术论坛等所获得的专业期刊的目录信息存档收录,然后向用户提供期刊目次通报,扩大知识服务范围、方便学界了解学术动态。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将传统文献型产品转化为数字型产品,也就是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的数字化。
4.2知识检索服务
在图书馆主页上设置检索界面,包含尽可能多的检索途径,便于读者查询;设置导航栏目,或以文摘形式报道免费数据库,进行网络导航服务。
4.3网上咨询服务
在图书馆主页上设立网络咨询室,通过电子信箱等方式和读者联系,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听取读者的意见或建议,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及时解决读者提出的个性化问题,使每个人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特定问题的特定答案或解决方法、途径等。
4.4网络知识整序
大学图书馆要根据本校学科要求,有针对性地收集、下载网络信息,筛选、提炼出其中的知识资源。收集要讲究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将这些资源有序化,进行分类、标引、排序工作,形成全文数据库或题录数据库。网络信息分类的目的在于分辨信息的知识性并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大学图书馆应注重元数据的收集与收藏,为分类标引工作做好准备。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