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4:50:54
导语:在高一学生自我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初高中衔接工作中学生负面心理浅析与对策
初高中的各项衔接工作都很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是心理状态的衔接。得当的心理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对新入学高一学生的主要负面心理进行分析:
挫折心理:学生考人一般的高中学校后自卑心理特别强,家长叹息,亲戚遗憾,他们的挫折心理不断递增,容易对高中生活产生抵触情绪。
自卑心理:一部分学生完全是侥幸考人高中或者是通过其他途径进来的,他们心理压力特别大。
求助心理:不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差,但现在一切都得靠自己,少数学生特别念家,情绪较低落。
心理不稳定:承受力小,考虑问题不够成熟,经常为一些琐碎的小事而烦恼,甚至闹得不可开交。影响学习。
针对上述心理现象,要有效地进行心理教育。
(一)为了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必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阅读学生的档案,既要看学生的入学成绩,又要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是否有特跃,总之,不能片面地只看学生入学成绩。
(二)不失时机地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帮助他们过好“三关”。
近几年来。我们注意抓好高一年级新生的入学教育,包括校史校情、校规校风,特别注重帮学生过好“三关”,即生活关、学习关、角色转换关。
(三)培养学生健康的成功心理,克服自卑、过敏倾向。
怎么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负担,走向成功呢?这就要求教师应努力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培养学生健康的成功心理。学校不能只有升学率。
二、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初高中衔接我们要耐心地、细致地、持久地工作:
(一)继续实行正面教育。我们可以对高一年级学生采用晨会、班会、师生交谈、周记、家访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正面教育与引导。通过正面教育和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使学生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思想格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二)让学生认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感受时代的脉搏,耳闻目睹,亲临实践,再通过理性的思考,才能在思想上、心理上真正成熟起来。
(三)继续开展“五爱”活动,将爱的教育贯穿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养成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集体、爱祖国的良好素质,将来才能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奉献一切。
三、注重初高中衔接阶段学法和教法的探索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为此,我们结合高一实际,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衔接,全面提高高一教学质量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关于初高中成绩分化的原因分析
1,环境的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
2,教材的变化。高中内容抽象,多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3,课时的变化。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程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正是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主要原因。
4,学法的变化。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手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学法、教法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立足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教学。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高中;数学学习;衔接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一、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1.教材的因素
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2.教法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且课时较充足。因而课容量小,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但高中数学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课时少,新课标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高中教学中往往会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现过程,倾向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3.学生自身的因素
①心理方面:高一学生一般是16岁,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时期,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高一学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
②学法方面:许多学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颇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对策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街接打好基础
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
①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
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已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①立足于课标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这样可达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③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下面就此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新生学习数学产生困难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目前,“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改教材,其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程度的压缩和删减,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学生掌握比较方便。教材内容“浅、少、易”,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每一新知识的引入都与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具体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虽然“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倡导“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家长的愿望、升学的压力以及学校之间、班级之间的竞争,驱使初中数学教学普遍执行的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即“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要求”,有的甚至在执行中考必考的要求。我们看到了初中新课程带来的普及性教育成果,也看到了中考“指挥棒”选的数学成绩,每个学生几乎都是三位数,校校之间、班班之间平均分差距也不大。高中教材内容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比如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进入高中以后,“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内容多,课时少,例题和练习简单,习题、复习参考题特别是B组题难度大,题目偏、怪、难,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困难、学习兴趣下降、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认真做,长时间不解决问题,学生成绩下滑,教师将无法继续开展有效的教学。可以发现,高一学生对高中学习的适应不是很理想,入学和统考之间的相对距离在扩大。
2.教法的原因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但高中数学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时少,新课标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高中教学中往往会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现过程,倾向于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了学习障碍,影响到数学的学习。
其次,我们要帮助学生适应学习数学的“困难期”。
1.做好准备工作
要给学生指出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要放慢起始进度,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二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要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要注重“导”与“学”。“导”就是教师在自学中起好引导、指导作用,开始教师列出自学指导提纲,引导学生怎样阅读教材、怎样明确疑点和难点、怎样归纳,教师逐步放手,学生逐步提高;“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定会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有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讨论字母的取值范围对结果的影响,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学法的变化。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和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首先,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其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首先,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劝“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的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的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其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探新的效果。
最后,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3.加强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一、高一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
1.教材的难易程度。
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都大大降低了,初中教材偏重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相反高中教材对概念的定义就严谨严格得多了,如函数的定义等。另外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相对而言,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对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具有“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等特点。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这些都是造成高一学生学习障碍的客观原因。
2.教法的不同。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材内容丰富,教学要求高、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而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侧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3.学法原因。
到了高中以后,学生在学法上还容易有以下一些问题。
(1)学生容易靠记忆去学习数学。初中教师在讲课时,对知识的讲授非常细致。由于时间充足,内容少,学生练习多,故能熟能生巧。而高中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思想方法的运用。
(2)依赖教师,忽视自学习惯。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依旧像在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3)只注重结论,不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缺乏深刻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概念,不善于多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四)没有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学生只满足于在课堂上听懂,课后不进行认真消化和总结归纳。
总之,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颇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教师一旦知道了学生学不好的种种原因,就要想方设法去帮助学生跨过这道门槛。
二、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困难期”的对策
1.做好思想准备工作,为高一学习打好基础。
入学之后的首要思想方法教育就是使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增强紧迫感。为此,首先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其次,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此外,结合实例,给学生分析初高中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
2.做好初高中衔接知识的延续教学。
数学知识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内容。如函数性质的推证,求轨迹方程中代数式的运算、化简、求值;立体几何中的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初中几何中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点的集合,为集合定义给出了几何模型。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函数概念”、“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等,可以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函数定义、直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又如:在立体几何中学习“空间等角定理”时,可先复习平面几何中的“等角定理”,并引导学生加以区别和联系。每涉及新的概念、定理,都要结合初中已学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数学 故事 声音 飞翔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138-02
一、魅力数学
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且课时较充足。因而课容量小,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但高中数学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课时少,新课标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众志成诚“渡难关”
1.讲述数学故事
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
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
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
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系统性学习。
2.倾听数学生音
2.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数学知识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内容。如函数性质的推证,求轨迹方程中代数式的运算、化简、求值。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
2.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2.4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要注重“导”与“学”,“导”就是教师在自学中起好引导、指导作用,开始教师列出自学指导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怎样读、疑点、难点、归纳、教师逐步放手,学生逐步提高。
2.5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
3.严格“半军事化管理”
严格管理是高中数学教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尝试河北“河北衡水一中”模式,践行“做早做透做严做强做大”的教育教学理念。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教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
4.锁定目标
4.1处理教学内容时多举实例,增强教材趣味性、直观性;多用教具演示,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加强定义、概念之间的类比,逐步提高学生对教材理解的深刻性;对易混淆的概念(定理)对比学习;对公式、定理各字母的含义、适用范围、特例等作补充说明等来帮助学习,这些学习方法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亲身实践后,才能成为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于知识的结构性、整体性和问题的归类方法的选用要为学生作好充分的引导。如为了说明φ与{φ}的区别,可以类比空箱子放入空房子,房子不空。把个人与集体,小集体与大集体之间关系的相对性,联系到数学中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相对性,可以使抽象的教材“活”起来,同时使学生逐步接受科学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高中教材。
4.2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给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加之教师适时点拔,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使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甚至于上黑板的方式,让学生暴露思维中的错误观点。
4.3课堂教学的导言,需要教师精心构思,一开头,就能把学生深深吸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在高一数学学习集合初步知识,集合是一个学生未接触的抽象概念,若照本宣科,势必枯燥无味,可以这样引入:“某同学第一次到商场买了墨水、日记本和练习本,第二次买了练习本和钢笔,问这个同学两次一共买了几种东西?学生会回答应是4种,然而为什么不是3+2=5种呢?这里运用了一种新的运算,即集合的并的运算:{a,b,c}∪{c,d}={a,b,c,d},可见,这一问题中所研究的对象已不仅仅是数,而是由一些具有某种特征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集合论是德国数学家康托在19世纪创立的,它是现代数学各个分支的基础和重要工具,等待我们去学习、研究、开拓、创新,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使他们对学习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5.勤能补拙“正能量”
先天的不足,可以靠后天来弥补,学习数学贵在兴趣。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为畏途,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注意创设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导入“似懂非全懂”、“似会非全会”、“想知而未全知”的情境,避免让学生简单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去学习过分困难的东西,让学生学有所得,发现自己的学习成效,体会探究知识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最美数学放飞梦想
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无限,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提高学习力,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力,锁定数学目标,放飞梦想。
参考文献
[1]李平.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中国教育报,2001.8.
[2]张建设.就这样学数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3.
[3]程太生.普通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4]李益萍 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教育发展与研究,2000.6.
[5]张民生 《心理学教育读本》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2.
现结合本人指导毕业班学生参加自主招生和保送生招生考试的经历,谈谈本人在自主招生英语方面的感悟和领会。
一、高一高二早作准备
自主招生和保送生招生英语试题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无从下手、无法准备、望而生畏,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备战方法,我们一样可以事半功倍地在高校自主录取考试英语考场上笑傲群雄。
应该说,很多学校高一高二时往往忽视自主招生考试方面的积累。但由于这两种考试对英语的词汇要求都较高——达到大学四级甚至六级水平,在阅读、完型、写作中经常成为学生参加该类型考试的主要障碍。因此英语尤其是词汇方面一定要早作准备,从高一高二基础年段开始做起,不断积累,临场时才能做到水到渠成,信手拈来,在阅读和完形填空中顺利答题。
对英语教师而言, 在临考前也应在方法上给以一定指导,如基本的构词法,了解常用的前缀、后缀等。有了基本的构词法知识,可以帮助解答词汇题,也可以帮助猜测阅读中遇到的生词。还有,两种招生考试的阅读中有不少考察学生是否理解作者的态度,这类题的比例要大于高考,考生可以总结表示人物态度的词语,比如:positive, negative, optimistic, pessimistic, indifferent, neutral等。
二、高三应多关注时事、热点
今年在以北大为首的几所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英语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中就有几篇是和时事有关:如乔布斯去世后苹果公司的走向、欧债危机、医疗改革等。据参加北大自主招生回来的同学说,由于他平时常看报纸,这方面的内容比较熟悉,因此做题时只是大致浏览一下文章便开始做题,比别人节省了好几分钟的时间。要知道,英语阅读理解篇幅较长、容量大,时间对考生而言是个极大考验。
因此建议考生在临考前一阶段常看新闻,阅读报纸杂志,特别是社评和专栏文章,会对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这不仅对于英语笔试有帮助,更可能在面试时游刃有余。有意参加这两方面考试的同学每周适量读China Daily, 21st century等英文报纸或者定期浏览CNN.省略等英文新闻网站, 并把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时事词汇加以积累、背诵,这些词汇在时事类型的阅读当中出现的可能性很大。
三、笔试中的答题策略
参加完自主招生考试的同学对英语的最大感受是:题目不是很难,但时间紧、题量大。如果不注意讲究答题方法和顺序,到最后可能能得分的没有得到,没把握得分的却耗费了很多时间。其实只要保证考场上的每一分钟都有效,都在得分就已经是胜人一筹了。尤其是阅读理解,篇幅较长、信息量大,比平常练习的要求高很多,而且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没时间从头到尾浏览,最好是采用“先读题,再到文中对应找线索”的方法做题,
对于教师而言,平时按这两种考试的时间和要求组织一两次模拟考试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模拟,既能让学生熟悉考试流程、考试形式,又能让学生自我总结、反思,真正参加考试时心中有数、临场不乱,在时间上更合理地安排,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
四、面试注意事项
除了笔试以外,各高校的自主招生和保送生考试还包括面试,面试一般包括常规题目,常识性题目,时势热门题目,专业相关题目和思想道德与价值观题目。教师在在口试前可以组织模拟口试,考生在经历模拟口试的时候,可以体验口试的场景,缓解真实口试环境中紧张的情绪。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高中阶段由于学习压力很大,学生容易产生疲倦厌学情绪,这就非常容易导致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们上完一节课以后是懂非懂,有的干脆提不起精神不知老师所云。因此如何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效率,建立高效课堂成为当务之急。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建立高效课堂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实践,目前归纳出几点比较有效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下面就做以浅析。通常,笔者在授课的过程中,通常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积极探索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对课堂进行有效控制,实现教学的高效,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教师导是为了学生学,学生学体现教师导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1.1教师的导,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探究式提问、探究式讨论、交流、互评等手段,达到启发引导、自主探究、促进发展的目的。教师需精心创设探究环境,引领学生思维的方向,在导学、导思中精于诱导、引导、指导、疏导,使学生始终保持能动、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探究状态,启发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和思维碰撞,从而发现新知识、新思路和新方法。当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旁点拨,对重点、难点、关键的地方,通过点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思考、探究问题,并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1.2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学生观,摆正师生之间的位置,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学习,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绝不是表面上、形式上的活跃和参与。1.3从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到导与学的关系转变,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设计过程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和自我总结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2夯实基础知识
在高考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最初的时候先别急着疯狂地做题,因为只有当基础夯实以后,做题才会事半功倍。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考试有时考得好,有时考得不好,成绩很不稳定,这其实就是基础不扎实的缘故。因为考得好的原因可能就是你做过类似的题目,而若没做过类似的题目,则成绩就会一落千丈。但是高考不是赌博,你不能去搏高考的题目就是你所做过的题型,并且这样的情况基本不会发生!因此只有夯实了基础后才能做到真正的以不变应万变。那接下来我来具体说说如何去夯实基础,也就是所谓的如何“花时间去学”。高二结束时已经完成了高中阶段全部化学知识的教授,夯实基础就可以从此时开始了!我们可以从两个平行的方面进行:看书与做基础题。翻出高一的化学书,仔仔细细每字每句地翻看一遍,我相信现在翻看高一的化学书时,同学们肯定会有一种初次接触这些知识时所没有的,许多高一时搞不清楚的知识点会迎刃而解,遇到遗忘的知识点,记忆会格外深刻。在边看书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做些基础的题目。比如可以翻看高一时曾经做错的试卷和辅导书题目,或者把高一时未做完的辅导书做完。同样,高一的书看完了就看高二的。这里要提醒同学们一句,千万别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夯实基础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不要觉得时间来不及,至少在寒假前,你都可以去做这项别人或许会鄙视的工作。
3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认知
认知,是以求知作为目标,以了解、理解要解决的知识为目的的求知欲望。这种认知不是指向各种奖励,而是指向学习任务,因而在学习中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内驱性。比如,在原电池一节的讲述中,传统的教学是以铜锌两块金属片为电极,硫酸为介质,与灵敏电流计构成闭合回路来演示电流的产生。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实验来讲,并没有问题。作为一节新授课,又是一节理论性很强的内容来说,这“严谨”的外表使很多同学望而生畏,还没开始学,心里已经打起了退堂鼓。实际授课时,则改由音乐卡片(去掉电池)、番茄或柠檬若干(可由学生自备)铜锌金属片若干串连成闭合回路。从原料的准备到产生闪烁的灯光、悦耳的音乐,既拉近了学生与科学实验的距离,又对学生的感观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力,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以实验为平台,激发自我提高
关键词:学习困难;成因;教学衔接;对策
数学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思维品质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刻性,这样才能在数学的学习中顺势而上。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由于现行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有一定的脱节现象;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发生突变;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以及学习环境的变换、基础的差异、学习方法的欠缺等,使相当一部分学生陷入困境,感到前途渺茫,认为数学太神秘、太深奥,高不可攀,不可接近。这样就造成了部分学生成绩下滑,学习上困难较多,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上。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一、高一学生学习数学困难原因
1.教材的原因
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2.教法的原因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且课时较充足。因而课容量小,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但高中数学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课时少,新课标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高中教学中往往会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现过程,注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3.学生自身的原因
(1)心理原因:高一学生一般是16岁,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时期,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高一学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表现学生在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
(2)学法原因:初中三年的学习使得学生形成了习惯于围着教师转,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积极思维,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碰到问题寄希望于教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而到了高中,许多学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难以完成当天作业,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困难期”的对策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4)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5)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教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堂上教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加思索地请教老师或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加强学法指导应寓于知识讲解、作业评讲、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中。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介绍学习方法和进行学习目的和学法的交流。
4.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1)处理教学内容时多举实例,增强教材趣味性、直观性;多用教具演示,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加强定义、概念之间的类比,逐步提高学生对教材理解的深刻性;对易混淆的概念(定理)对比学习;对公式、定理各字母的含义、适用范围、特例等作补充说明等来帮助学习,这些学习方法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亲身实践后,才能成为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于知识的结构性、整体性和问题的归类方法的选用要为学生作好充分的引导。
(2)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给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加之教师适时点拔,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使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暴露思维中的错误观点。
(3)课堂教学的导言需要教师精心构思,一开头,就能把学生深深吸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在高一数学学习集合初步知识,集合是一个学生未接触过的抽象概念,若照本宣科,势必枯燥无味。我们可以这样引入:“某同学第一次到商场买了墨水、日记本和练习本,第二次买了练习本和钢笔,问这个同学两次一共买了几种东西?学生会回答应是4种,然而为什么不是3+2=5种呢?这里运用了一种新的运算,即集合的并的运算:
{a,b,c} ∪{c,d} = {a,b,c,d},可见,这一问题中所研究的对象已不仅仅是数,而是由一些具有某种特征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集合论是德国数学家康托在19世纪创立的,它是现代数学各个分支的基础和重要工具,等待我们去学习、研究、开拓、创新。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吸引,会使他们对学习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5.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为畏途,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注意创设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导入“似懂非全懂”、“似会非全会”、“想知而未全知”的情境,避免让学生简单重复已经学过的知识,或者去学习过分困难的知识,要让学生学有所得,能发现自己的学习成效,体会到探究知识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2)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在高一阶段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时,要少责怪学生,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学困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习热情。
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3.
[2]张立兵.新课程怎样教[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