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时间:2023-03-14 14:51:04

导语: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一)强烈的责任性

(1)把人类世代创造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认真负责地传授给下一代。

(2)主动、积极努力地塑造学生的灵魂,培养他们的思想和品德,激励自身在提高人类素质中起表率作用,在提高人的能力上起引导作用,在促进社会发展中起推动作用。

(二)鲜明的继承性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教师的职业劳动和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书育人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是世世代代的教师调整与学生、同行、上级、学生家长等关系中最一般关系的经验和结晶。

(三)独特的示范性

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本身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准则,同时还是一种教育的手段。 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教育人和感化人的作用,无论是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还是教师的集体风貌,都具有独特的示范性。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明显标志,对学生行为转变起到了显著的示范引导作用。

(四)严格的标准性

教师劳动的性质和特点,不仅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因此,对教师职业道德应具有更严格的标准。

(1)教师在工作中,不仅要用自己丰富渊博的学识教人,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质去影响人;

(2)教师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不仅通过语言传授知识,而且以自己的品格去陶冶学生的品格。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1.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2.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义务权利。

3.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敬业”是所有职业对从业者的共同要求,“爱岗”是人们在职业工作中取得成就的前提条件。

【例题】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是( )。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教书育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敬业”是所有职业对从业者的共同要求,

“爱岗”是人们在职业工作中取得成就的前提条件。

1.对工作高度负责。

2.认真备课上课。

3.认真批改作业。作业批改是教学相互沟通的重要形式之一。

4.认真辅导学生。

5.不得敷衍塞责。

【国考2014上-中综-职德-单选-15】迟老师编写的校本教材出现了不少错误,遭到同事的质疑,迟老师说:“这不过是一本校本教材而已,没必要那么认真”迟老师的做法( )。

A.不合理,违背了终身教育的师德规范

B.不合理,违背了勤恳敬业的师德规范

C.合理,精心用于校本教材编写不值得

D.合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课上好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教师编写教材态度不端庄,还敷衍了事,违反爱岗敬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国考2013上-幼综、小综-职德-单选-15】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优秀教师总是耐心地进行个别辅导,支持他们这样做的关键因素是其( )。

A.敬业精神

B.教学水平

C.知识水平

D.教学风格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是对于工作的奉献精神,也就是敬业精神,所以选择A。

(三)“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核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本质和真谛都是爱。教师只有充满爱心,才会热爱教育事业,才会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无私奉献。“关爱学生”是本质性的要求。

【国考2012上-小综-职德-单选-3】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 )。

A.爱岗敬业

B.依法执教

C.为人师表

D.关爱学生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本质和真 谛都是爱。教师只有充满爱心,才会热爱教育事业,才会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无私奉献。“关爱学生”是本质性的要求。所以选择D。

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2.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

3.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4.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5.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是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禁止性”规定。

【国考2012上-中综-职德-单选-14】小宇上课时经常插话,老师生气地说:“管住你的嘴,不然我就封住你的嘴。”老师的做法( )。

A.错误,应该杜绝当堂批评

B.正确,应该严格要求学识

C.错误,应该尊重学生人格

D.正确,应该加强课堂管理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教师应当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所以这句话是错误的;应该批评

的时候还是需要批评的,但是不能侮辱学生,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所以选择C。

【国考2014上-小综-职德-单选-14】小丽考试不理想,发卷子时,刘老师对她说:“你还穿‘耐克’,赶紧回家换‘特步’吧。”耐克的标志是√,特步的标志是×。小丽顿时羞红了脸。这表明刘老师( )。

A.教学语言有失严谨 B.无视学生人格尊严

C.批评学生严而有格 D.教育学生严慈相济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老师不能侮辱和挖苦学生,应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所以选择B。

【国考2013上-中综-职德-单选-11】刘老师很少留意那些考试成绩一般的学生,而把主要精力用于培养成绩优秀的学生,刘老师的做法( )。

A.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B.有助于教学任务完成

C.违背了公正施教的要求

D.违背了严慈相济的要求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老师应该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所以选择C。

(四)“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目的。

1.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2.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教师,要注意层次性,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讲究智慧,充满热情和耐心。

3.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4.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国考2013上-幼综、小综-职德-单选-5】对于课堂上有的能引发争议的问题,高老师总是事先进行试验,检验各种假设,这突出体现了高老师具有( )。

A.求真务实的精神 B.团队协作的意识

C.独立自主意识 D.人文关怀意识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高老师对待课堂上有可能引发争议的问题,事先运用试验、检验假设请教学者等

方式以求得到问题的正确解答。这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

【国考2012上-小综-职德-单选-4】要做到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要( )。

A.一视同仁

B.实事求是

C.宽宏大量

D.以书为本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实事求是是教师严谨治学的基本原则。

(五)“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1.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2.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3.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4.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5.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国考2013下-幼综/小综/中综-职德-单选-14】有位学生将几片纸屑随意扔在走廊上,王老师路过时顺手捡起并丢进垃圾桶,该学生满脸羞愧。王老师的行为体现的职业道德是( )。

A.廉洁奉公 B.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热爱学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考查考生对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认识。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语

言得体,举止文明。

【国考2014上-幼综-职德-单选-14】朱教师一边要求幼儿安静地玩玩具,一边和同事聊天说笑。该教师的行为( )。

A.正确,应该培养幼儿习惯

B.错误,应该小声聊天

C.正确,利用融洽同事关系

D.错误,应该以身作则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错误,教师不应该聊天,应该以身作则。

(六)“终身学习”是教师行为规范中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提高内在素质。

2.提高教学水平。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教学发展的需要。

5.带动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6.累计专业知识。

【国考2014上-幼综-标准-单选-4】李老师认真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并制定了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 )。

A.终身学习的理念

B.先进的管理策略

C.良好的沟通能力

D.高超的教育技能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终身学习”是教师行为规范中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积累专业知识,是终身学习的理念。

【例题】“活到老,学到老”,要求教师坚持( )的职业道德规范。

A.为人师表

B.关爱学生

C.终身学习

D.教书育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终身学习”是教师行为规范中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之主观题

如何阅读材料

1.认真仔细逐句阅读材料

2.人——找出关系

3.动词

4.情感态度

【国考2013上-中综-职德-材料分析-31】材料:

莉莉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一直在班上借读。订教材时,考虑到家里的经济条件以及马上要转回老家读书的实际情况,我没有为她订新教材,而是帮她找了一套用过的教材。有几个同学看到她的教材,不禁问道:“怎么新书上写了这么多字?”“你的教材怎么是旧的?”她也以为是我弄错了,跑过来换新教材,我没多想,就当着大家的面讲明了原委。她嘟囔了几句,用力把教材扔进了课桌。我心里有一丝不高兴,但也没计较。

没想到,下课后,她气冲冲地来到我的办公室,当着许多同事的面,把教材甩到了我的办公桌上,并说道:“我不要你的怜悯!”我非常尴尬,一气之下,说了她“不仅不知恩图报,还不知好歹”一类的话。她当即哭了,一口咬定我歧视她,嫌弃她是农村来的,是在想方设法赶她走。 摘自一位中学教师的教学札记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我”的教育行为。

【答题思路】

1.开门见山表明观点

2.逐件事情进行分析

(1)积极——赞同,意义

(2)消极——不赞同,不赞同的原因(违反师德的哪一条),(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指出正确做法。

3.结论或结合自身进行表述

『正确答案

1.在这则材料中,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手段欠妥,因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2.(1)在本则材料中“我”考虑到莉莉家里的经济条件以及马上要转回老家读书的实际情况,我没有为莉莉订新教材,而是帮她找了一套用过的教材。体现了“我”关爱学生,对学生有仁慈之心。

(2)材料中“我没多想,就当着大家的面讲明了原委”体现了“我”虽然关爱学生,但是并没有注意学生的的身心发展特点,中学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强,教师当着大家的面讲明了原委没有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在莉莉听来就是讽刺挖苦。“我”的正确做法应当是在发课本前单独跟莉莉说明;如果在课堂上发生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表扬莉莉环保、节约资源才用旧课本,课后找个无人的地方向莉莉说明原委。

(3)材料中莉莉气冲冲地来到我的办公室,我尴尬,一气之下,说了她“不仅不知恩图报,还不知好歹”一类的话。“我”一气之下的做法说明“我”没有控制好自己的不良情绪。在学生与教师发生冲突时,尤其是像材料中由于教师的不当行为引起师生冲突时,教师要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根据实际情况,适应各种变化,进行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运用教育机智来解决问题。

第2篇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道德规范;文本;分析;道德品质;职业规范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9841(2012)05—0056—06

人是社会关系的存在,必然与各种人建立起人际关系,形成各自的利益与冲突,尽管如此,人也总会遵循某种美好意愿选择自己的行动方向,并依据自己所认同的律令行事。为此,道德,这种既蕴涵着人们对善的行为的认识,也能促使人们依照形成的律令行事的滋生物,就成了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康德认为,道德就是出自“善良意志”的“绝对命令”。因而,道德不仅以意识、情感、理想和信念反映人类社会精神,还以规范、准则、律令等形式调整人的行为,并以道德评价、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等方式提升人的德性品质。教师职业道德,在我国,简称师德,是一般社会道德或职业道德在教师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在教师的职业实践中形成,反过来又指导着教师正确地处理教育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成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美国的全国教育协会制定的《教育专业伦理规范》都属于教师应遵循的行为准则的载体。透过这两者,我们可以窥见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期待、职业道德内涵、职业道德品质等内容。通过对文本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状况和方向,改善我国教师职业道德文本表现形态;完善我国的师德建设体制并有效地指导教师自我道德修养水平的提升。

一、中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文本特征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版)的文本特征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版)(以下简称《道德规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修订的过程。1985年由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制定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文本,这是其最初的形态。1991年,全国教育工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其进行了修订,更名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又分别于1997年和2008年两次对其进行了重新修订。《道德规范》(1997年版)由8条目(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和51条行为准则(略)组成。《道德规范》(2008年版)由6条目(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和59条行为准则(略)组成。《道德规范》(2008年版)的文本特征为:

第一,从形式上看,精简了原有版本的条目,但内涵更加丰富;增加了“教书育人”和“终身学习”条目,旨在强化教师职业的专门性。尽管条目从1997年版的8条减为6条,但涵盖了1997年版的所有内容,如1997年版中的条目:“依法执教”、“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严谨治学”分别成为2008年版“爱国守法”、“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中的行为准则。所增加的“教书育人”条目和相应的准则:“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很显然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职业性和专门性的强化。

第二,从内容上看,较为完整地辐射到了教师职业中的各类人际关系,具体是:教师如何对待教育事业,对待学生、对待教师群体、对待家长以及自己。《道德规范》对教师如何处理这些关系有明确的规定,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等。

第三,从任务上看,力求使教师职业道德理想和信念、职业道德原则和教学活动行为准则融为一体,所发挥的是思想境界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水平提高和行为准则遵循的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功能。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体现的是教师应具有的职业道德理想和信念,“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体现的是教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原则;“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体现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第四,从表述用语上看,《道德规范》的每一条款用的都是短语,采用的是以正面引导和行为建议为主的表达方式,如“关爱学生”条目下的各款:“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都是对教师行为具有引导性和建设性的规范,不具有法律效力般的强制性。

(二)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1975年版)(Code of Ethics of the Education Profession)的文本特征

美国现行的《教育专业伦理规范》(1975年版)(以下简称《伦理规范》)是在1929年的《全国教育协会的全美伦理规范》(Code of Ethics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States)的基础上不断修改形成的。从1929年版到1975年版,历时50余年,美国教育协会先后对其进行过六次修订,版本变化七次:1941年版、1952年版、1963年版、1968年版和1972年版。总体上看,各版本关注的焦点始终在学生的责任和教育专业责任两大方面,时有对教师在处理与家长、与社区的关系和其他关系方面的规定。1975年版沿用至今,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导言:对教师职责性质和该规范所具有的法律效力的阐释和相应的行为准则;对学生的义务及规范(阐释和8条款);对教育专业的义务及规范(阐释和8条款)。其文本特征表现为:

第一,从形式上看,《伦理规范》三大部分都由阐释和具体行为准则构成,包括:阐明行为理由,明确行动原则,规定应该或不应该的行为准则,如:导言首先以教师职责的性质为理由:“因为相信每个人享有其价值和尊严,所以教师的第一天职即为求索真理,达至卓越,享有民主”,然后明确指出教师的行动原则:“要达成这些目标,核心是确保学与教的自由,让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再规定教师应有的行为准则:“为人师者的责任就是以最高的标准恪守这些伦理原则”;在对学生的义务条款中,先阐释应尽的职责:“教师应努力帮助每一位学生,挖掘其潜力,实现其理想,成为有价值的公民”,然后明确提出工作的原则:“因此,教师工作就是要激发他们的质疑精神,提高其理解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目标”,再规定教师不应有的行为,如:“不应该毫无理由地限制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探索;不能毫无理由地阻止学生获得不同的观点”等共8条款。

第二,从内容上看,《伦理规范》是基于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待以及教师在职场中涉及到的人际关系两大维度的考虑制定出来的,彰显的是教师职业的社会性和专业性,如,在对教育的义务条款中指出:“公众普遍认为教育职业是值得信任的,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最高的专业服务理想。公众认为,教育职业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公民素质的提高,教师应该尽力提升专业标准,积极营造氛围,鼓励教师进行职业判断的训练,创造条件吸引值得信任的人加入到教师队伍当中,力争将不合格的人阻挡在教育专业门外”;导言中指出:“教师无不认为其责任蕴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之所以要追求并维持高标准的道德行为,动机便是出于对同事、家长和社区的尊重和信赖。”因此,在教师对教育的义务中,对涉及学校教学活动中的人和事的行为作了明确规定:“不应该在申请教师职位时故意作虚假的陈述或者隐藏与其能力和资格相关的事实”;“不应该利用工作之便公开同事信息,除非是出于专业需求或者为法律所允许;不应该故意对同事发表错误的或者恶意的言论。不应该利用工作之便接受任何可能损害或影响专业决定或行动的馈赠、礼品或恩惠”。

第三,从任务上看,《伦理规范》强调指出它只是对教师职业道德底线行为的规定,是教师不良行为受到处罚的依据。如导言中阐释:《教育专业伦理规范》既是全体教师的抱负,也为其行为提供了评判依据。全美教育协会提出的具体条款及因为违反条款而应受到惩罚的补充规定具有全部法律效力。未经协会许可,不得擅自变更。”也即,尽管《伦理规范》有对各条款的制定理由的阐释,但其意图是在推出具体的行为准则,其作用是为了避免教师在职业活动中的不良行为并使对各种教师的失范行为进行处罚时有据可依。

第四,从表述用语上看,《伦理规范》的用语清楚、明了、针对性和专业性强。每一条款以“不应该”引起一个完整句子,每一条款只针对一类行为进行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如:“不应该故意羞辱或贬低学生;不应利用专业关系之便,谋取私利;不应该帮助不合格教师从事未经授权的教学活动;不应该故意对同事发表错误的或者恶意的言论等”。每一款规定都蕴涵着法律般的强制力,而且专业性强,表述的方式是完全把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与一般公民道德规范和其他职业的道德规范区别开来了的。

二、中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本的意蕴解读

我们选取了四个维度对中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现行文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可以看出两者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两者差异的根源在哪里?哪种文本表现形态更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上的实效性?这就需要对其深藏的意蕴进行揭示和解读。

(一)侧重职业道德与职业品质的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我国的《道德规范》更多是对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要求,而不像美国《伦理规范》的重心是在行为“规范”上,这一核心的文本特征差异显而易见。这与我国社会历来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以及现代学者们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学理上的探讨有关。在我国的传统与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教师职业有很高的期待,教师不仅是一项一般意义上的职业,更被认为是一项崇高的事业,《道德规范》中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表述就是这一认识的集中体现。社会对教师也有着“榜样”和“模范”的期待,因此,要求从业者具有的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远超于其他职业。我国《道德规范》侧重职业道德与职业品质的文本意蕴也是社会对这一职业道德的诉求。

在理论上,我国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了探讨,如顾明远的界定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处理各种关系、问题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包括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信念、对事业的态度和情感、有关的行为规范等。”朱小蔓的界定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必须具备的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中、同事交往中和师生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性表现。”张行涛、郭东歧将教师职业道德界定为“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一定社会条件下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概括与基本要求,是调节教师与集体、他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唐凯麟、刘铁芳的界定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显然,我国学者都强调师德由外在的职业规范和内在的教师德性组成。师德的目标应既包含更好地服务于教师职业的规范和准则,也应包含有助于完善教师个人品质,提升教师个体修为等任务;师德的具体内容包括对待学生、教育事业、自身以及教师集体中需要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无论在形式、内容、任务上还是在表现形态上都是这些理论认识的体现。但应该注意的是由于我国《道德规范》强调的重心是在道德而不是规范上,由于道德成就的是“好”、“善”的理想,它对主体的道德实践只具有建设性和自愿性的性质因此,因此,它不像美国的《伦理规范》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和法律效力。

(二)专业性与约束力均强的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属性

美国《伦理规范》中有两个核心词的蕴意是其文本特征形态的重要形成因素,即:伦理规范和专业伦理。在美国,伦理规范与伦理准则通用,关于这一概念,美国学者皮滕杰认为:“一项伦理准则,或者说行为规范,是一套由一群人建立起来同时也规范着这一人群的准则。”迪布(Dibb,1991)等人则认为,伦理规范“与对决策和行为的道德评价有关,是在社会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的基础上的是非判断”。可以认为,在他们看来,伦理规范就是基于群体道德评价之后而形成的群体应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关于“专业伦理”概念,美国学者费尼(Feeney)称其为某一专业的道德规则,“是指在工作领域中判断行为对或错的标准,同时也能帮助个体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道德困境。”显然,他们所理解的无论是伦理规范还是专业伦理都最终指向行为,并强调对行为的约束,在他们看来人的思想是无法掌控的,也无法判定其好与坏,善与恶,唯有表现出的行为是可以有好恶之分的,也是可以调控和约束的,这不难理解为什么其专业伦理规范以各种明确的行为准则来表现。另外,在西方国家的人士看来,专业是职业发展到专业化的阶段,本质上还是职业,在他们看来与某种职业相联系而形成的伦理规范就具有强制性,因为职业与义务相连,而不与人的喜好相关。马克斯·韦伯认为:“每一项职业者有它自己‘内在的准则’,并且应当据此准则来完成。在履行其工作职责时,一个人应当专心致志,要排除任何不是严格适合其职业的内容——特别是他自己的爱和恨。有影响的人格并不会通过试图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对每一件事情都提出‘个人感受’的方式来显示自身的存在。”一旦主体承诺了某种义务,他就有责任或“应当”履行这种义务。义务既可以取得道德的形态(应当),也往往以法律形式(强制)表现出来。法律强制下的义务,每每以“必须”为其形式,其重心就是对行为的约束。在强调义务上,我国的规范强调“应当”而美国则强调“必须”。

显然,西方国家人士对规范的理解通常指适切与不适行为的规则(rules),它告诉实践者什么可以做、应当做、必须做,以及什么不可以做、不应该做或不能做。在西方人看来,尽管现代社会中教师越来越有着其特有的专业性,但教师工作本质上还是一项职业而非我们理解的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因此,他们理解的职业道德更倾向于强调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对教师专业伦理的规定中更主要以“必须”的形式表现,重视的是“规范”而不是“伦理”(道德),而教师的伦理品质或道德水平通常强调通过一般公民道德或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来提升,因此,他们在《伦理规范》中只强调最低层次的职业行为准则也是符合他们的理论认识和社会现实需要的。

(三)神、形相离与神、形相聚的中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我国的现行《道德规范》属于神、形相离的状态。该文本把道德与道德规范完全混同。严格地说,规范就是行为准则,就应该是不能违背的行为底线,但我国的《道德规范》却被赋予了更崇高的任务,力图把传统的道、德、行都用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既破坏了道德的意蕴,又失了应有的“范”。中国传统认识中的“道德”概念是“道”与“德”的分别含义。“道”是指人的一切行为应当遵循的基本的、最高的准则;“德”则指人对“道”的领会与理解。具有路向和规律的涵义;“德”与“得”相通。所谓德,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个体的“得”,就是“得道”。道是德的根据,因此,道德应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实践中,我国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期待远远超越规范的范畴,因而,《道德规范》无法承载如此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取了规范之形作为“道”与“德”的外形,必然出现神、形难守的局面。道、德、行需要与其内涵相匹配的外在形态。而《道德规范》既要服务于“师道”,又要对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品行——“师德”负责,还要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有所指导,实在很牵强。

在美国,专业伦理也被认为是一种专业不可或缺的行为指标。公众和学者们所期待和认识的《伦理规范》就是用于指引学校教育工作者如何担负起专业上的义务,使教育专业人员的权利和责任相配合,规范其专业行为并获得社会对此专业的依赖和认可。事实上,其文本形态和其能发挥的功能是与其内在的规定性完全吻合的,因此,我们认为美国的《伦理规范》所获取的外在形态是与其内在的规定性一致的,也即《伦理规范》取得了神形相聚的形态。

道、德、行与责、权、利,这些伦理学范畴在中美两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都分别有所侧重,我们在此无意对其进行价值判断,我们认为两国的文本表现形式、关注的内容和需要完成的任务都是各国一定时期和条件下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和期待的产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三、中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本分析建议

合理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文本表现形态应该是神形相聚的,这就需要首先明确规范的目标和任务,然后结合传统的认识和现实需求形成良好的构想,再以有效的形式和内容,特别是科学的表达方式进行呈现。为此,特建议如下: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职业道德的外在形式,应具有普遍的律令特性

尽管任何职业道德规范都应是其道德观念、思想、信念和原则的反映,但既然它取得的是职业道德的外在形式,因此,它就应以具有强制性的律令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准则的面目出现,如此才与规范的作用相匹配。另外,职业道德与一般道德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其对责任和义务的强化,这就要求道德主体理所当然地“必须”尽职尽责地完成相应的任务。既然规范的作用在于强制和约束,因此,它的责任范围就是对职业道德底线准则的规定和失范行为的避免。我国现行的《道德规范》存在如下主要问题:第一,一般社会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混同。如在“为人师表”条目下:“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这一规定也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实际上属于一般社会道德。第二,崇高的“师道”境界与为师的“师德”底线并存,如“爱岗敬业”条目中:“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师道”,与“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的任职基本要求并列在一个条目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特性体现不明显,其行为约束的功能也很难有效发挥。第三,一般公民的修养与教师群体的修养兼顾,如“终身学习”条目和其行为准则:“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属于每个现代社会公民和每种职业人都应具有的修养和品质,出现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很难体现教师职业的专门性。就此来说,我们不应泛化对《道德规范》功能的要求,而让它负担起规范应负的责任即可,在这点上,美国的《伦理规范》的制定原则、方法和表现形态值得借鉴。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能替代职业道德品质及养成任务

如果说“规范”是基于义务和社会对职业的现实需要而取得的职业道德的外在形式,那么“品质”就是道德主体基于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价值判断和情感认同而对职业道德的内在确认,是职业道德的内在形式。完整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建立既需要通过外在的行为约束而达到形的具备,更需要通过教师主体内在的确认而聚敛相应的品质,达成神的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是内外皆修,神形兼具的。就此来说,我国的《道德规范》无力也不应完成内在的职业道德品质与个人道德修养的任务。教师法、教师任职资格和标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各种类型的文本形态应携手完成师德的“形”的塑造任务,而师资的培养、师德建设和教师个人修养等教师内力提升的途径和方式应完成教师“神”的具备任务。当前,我国《道德规范》无法有效发挥其应有作用的根源在于它被赋予了较多无力承担的重任,它更不能替代职业道德品质及养成应具有的独有渠道和途径。

第3篇

这些日子在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过程中也对自己近三年的工作回顾了一遍,说实话,虽然不是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到这几条看起来冠冕堂皇的条条框框,可是真正沉下心来思索之后,还是有一些警醒,有许多的感概!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简短几个字,字字珠玑、句句铿锵,撞击着为人师的心,我们知道这是需要用一辈子去经营的。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无力评判什么,回想自己的教学常规和教育工作自己对教师职业道德有了一些浅易的理解。

 

一、作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维护一条健全的教学链条——四课链条

这四课是认真备课、扎实上课、及时的课后反思、不断听课。这四个环节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先说认真备课。一要细;如何引入课题,在环节的设计与衔接处该用什么的话,学生回答的很离谱了怎么样去评价……在写教案时甚至要将你要说的每一句话都要写下来。二要钻研;千万别小瞧知识的简单,许多问题的答案就隐藏在一个词一个字一个数字中,老师只有真正的思考了,才不会被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所牵绊。

二、做一个有心的人——三心人,爱心、耐心、恒心。

爱心。教师的工作,面对的不是机器,而是千差万别的生命,多少颗敏感的心灵。因此,很多教育专家呼吁,教育的手段千差万别,但唯有爱,才是最永恒的旋律!但是我们平时的工作中经常会把爱丢失,面对各方面表现不尽人意的学生,老师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的不满、气愤、呵斥。然而我们不在意的训斥会折断多少正欲起飞的翅膀。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不要把我们的儿童看成是能够顽强克服困难的英雄。深受全国教师尊敬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是传播爱的楷模。当他把一个平时几乎从未发言、但在老师的关爱下开口说话的孩子轻轻抱起的时候,孩子在一霎那间溢出的幸福的眼泪曾让多少为人师者扪心自问。公开课上,为了让讲台下的孩子看清黑板下面的字,于老师轻轻蹲下身去板书,黑板前,只留给一个白发苍苍的头。一代教育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如何关爱学生作出了最好的诠释。爱,不是挂在口头上的,要让它流动到指尖,摸一摸那个回答错问题的孩子的头;抱一抱那个犯了错吓哭了得孩子;它将最终内化为一种人格的魅力——学生希望亲近你。

耐心。孩子是健忘的,一件事情你说上十几遍,还是有人记不住;孩子是顽皮的,同样的错误会在同一天内犯了又犯;孩子是天真的,你告诉他一件事情,会招来一火车的“为什么”;孩子是脆弱的,他需要你不只一次的去帮助他……这些都要求我们有一颗耐心。面对屡教不改得孩子,面对不停问为什么的孩子,面对十分钟写不了三个字的孩子,面对每天都要留下来谈话的孩子,我们只有不厌其烦。所谓谆谆教诲大概就这个意思吧。

三、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中提出了“终身学习”这个响亮的,但是在我们教师的意识中却绝对不能只是,而是要踏踏实实,有张有弛的做好计划,付诸行动的。

我们的教师个人发展档案上有这样几个小的方面:板书(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多媒体教学等,这就是教师的基本功。试问几句,在黑板上写上几个字,然后自信的对同学们说:看,漂不漂亮,你敢吗?孩子发达的形象思维要求你随手画出一座大山,一匹马、一只猫、一座大房子,你能吗?现代教育方式要求你在教学中自然的融入各种媒体技术,你行吗?……很惭愧,我还不能,上学时,书法绘画之类的课一律没开,怎么办?补吧。每天中午练字的时间跟着同学们一块儿练字、课间的时候跟着孩子学个简笔画、最好自己动手多做课件,不要完全依赖于下载……不管怎样,教师的基本功一定要扎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一名年轻教师来说,可谓任重而道远。窦桂梅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以真情奉献杏坛,以课堂享受生命,以读书强健精神,以写作锤炼思想!”高山不移,流水不止。每天迎着太阳,走向三尺讲台,我知道不论等待的是什么,我都只能是风雨兼程,无怨无悔。这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之召唤,更是对一份责任的承担,对一份良心的承诺!

2020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1

在学习了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让我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二、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

一名教师更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

三、学无止境。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一有桶水。学海无涯,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学生们,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寻常。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明代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之过矣。”教书育人是一项重大的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马虎,因此,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必须有真才实学。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恐非易事。因此,教师要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适应未知的需要。

“一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但是我们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教师“人梯”……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让我们牢记学无止境,为人师表,让我们用行动去播撒爱,让我们用爱去培育心灵,让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

2020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2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师德的核心问题是爱,这种爱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它表现在:当学生受到挫折、处境困难的时候,给学生以同情、关怀、体贴和帮助;当学生生病的时候,主动嘘寒问暖,送药送饭;对待学生的提问,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地给予解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统一起来。

热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政治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尺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

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风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不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政治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较强的综合能力是政治教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与政治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加强这些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即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政治教师完善自我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高尚的师德本身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远的。所以,我们政治教师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呼唤,更好地培?四有新人,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历史使命。

2020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3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深地理解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忠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教师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阶梯。然而,教师又是很平凡的。我想,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因为,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楚“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我是一名在教育岗位上干了十年的教师。我的信念就是干一行,爱一行。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一直坚信以爱为本,用爱来感化学生,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无论何时,我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无尚光荣的,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二、无私奉献,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孔子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老师,传的不仅仅是学之理,更应该是人之道,一名老师,职为授业,更为树形。所以教师要有完美人格,让他的一言一行使学生们的成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以教师要有崇高师德,不管是教书,还是育人,都能让他的学生全盘接受,永记于心。

在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并且不遵守纪律,上课不认真听讲,还影响周围同学,作业经常不完成,我也经常和他谈话,并不见有什么效果。和他的家长联系之后,他的妈妈说,其实这个孩子在家很听话,从不强嘴,并且还很勤快。了解到这些内容后,我就想起来,何不给他个职位,让他有事可干,找到自己的价值,让他有责任感,这样他就会收敛自己的行为,慢慢变成一个听话、爱学习的学生。此时,刚好班上需要一个图书管理员,我就想到了他,和他谈话后,把职责给他讲了:每周三第二节课,组织同学借阅图书,自己也要多读书。他欣然接受了任务,每个周三他都很认真地组织学生去图书室借阅,平时,他也爱读书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老师们都为他的改变而感到高兴。

教育是艺术,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

三、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我们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

总之,我们教师时时刻刻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呼唤,更好地培养“四有”新人,才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我们教师的光荣使命。

2020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4

20XX年10月14日,在校长办公室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的内容有六条,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六条规范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

一、爱教育。

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事业。爱教育,就是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事事以报酬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

二、爱自己。

教师爱自己就是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用自己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影响学生、改造学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做一名“学习型”的优秀教师。有了良好的素质、过硬的本领,才会在工作中自信,才会在生活中快乐,才会有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人生观念,才会不迷失工作和前进的方向。

三、爱学生。

第4篇

在新规范里,我读到了“不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严慈相济”和“志存高远”、“终身学习”这些新的词汇。联系自己在工作的成长,诸般感想就这样在对新规范的学习中油然而生。

爱学生是我们的职责,但爱学生也是一门科学。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师曲莉梅说:“如何让学生仰慕你、爱戴你,一方面我们需要有爱的情感,另一方面更要有爱的能力、艺术。”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充满深深的爱的情感。只有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下塑造出充满爱的情感的教师,才能滋养出胸怀大志、知书达理、情感丰富、富有创造力的学生,这是《规范》的灵魂所在。“不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和“严慈相济”便是对我们应该如何科学规范的爱学生做出的细致要求。

社会在前进,社会对人的要求也必然向多元化转变,以“分数”这一把尺子量出来的人又怎么可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呢?更何况,学生的差异是现实存在的,就如同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既如此,又怎么可能用分数把所有的学生都“规范”起来呢?那些分数不好,但却有着其他独特个性和优势的学生便只能在低分的阴影下孤独自卑。新规范里“不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明确要求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特长,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这样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才能使不同的学生均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而让每一个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才是我们对学生最好的爱。只有这样科学的爱,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我约束力,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这样的评价方法不仅能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还能激发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发挥特长,更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优秀”不应唯分数,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批优秀的学生,就多很多很多阳光灿烂的笑脸,

第5篇

一、要有高涨的工作热情。

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必会使祖国的花朵耷拉着脑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

二、要养成宽容公正的爱心,

这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教师必须学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是涉世不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呢?严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它能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安慰和力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接受所有的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注意时时处处在细节中体现出公正的意识。

三、无私奉献,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

四、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第6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21-02

教师职业的作用在不断增强,因此,对教师在职业上的要求,尤其是道德上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是因为教师是以人际间的信赖关系为基础发挥作用的,动摇这种信赖关系的行为,便会妨碍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一般服从于普遍的道德规范,只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体现出特殊性。即在纵向关系上以尊重基本要求,在横向关系上以平等为基本规范,爱则为核心,在此基础上派生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要求。

一、把对学生的爱上升为教师工作的动力

把爱作为教师工作的动力,才能使教育工作超越技术的层面而进入学生的心灵。在教育中对年轻一代的爱护并非降低格调,而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师生双方的价值和自我的升华。热爱学生这种感情是一种巨大的改造力量。这种力量强烈地影响着学生,造成了对学生起教育作用的最好的气氛。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一)爱的境界。爱能使教育教学工作变得生动活泼,而不是死气沉沉。爱能使教育变成水中盐――有味无痕。教师在学生面前越是不显露自己的教育任务,越是不让学生把自己的行为看作是为了教育的目的而专门组织起来的,那么教育的效果就越好、越成功。不是出于爱,教师就无法达到这种境界。

(二)爱的需要。热爱学生不仅是一种感情,而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是每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的内心需要,也是由教师的创造性的探索精神所决定的。只要是热爱学生,教师便总是能够找到好的方法,使学生显示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心,产生愉快的感情体验等。

(三)爱的考验。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所有的学生,而不是偏爱某一个、某一类学生。诚然,有些学生惹人喜爱,有些学生则不易被人喜爱,尤其是那些成绩不好、难于控制、存在某些缺陷的学生。一个教师如何对待这类学生,实在是一个教师爱的考验。这些不招人喜爱的学生,多半是错误教育的结果,他们常常是怀有怨恨的、受过创伤和精神折磨的孩子,他们通常不想学习,性格孤辟,很难使人接近。对待这类难教育的学生,回避是不负责任的,他们比别人更需要照顾和温暖、关心和爱护。要求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爱,并且需要特别有分寸。教师的教育责任就是补偿学生由于偶然的命运而失去的东西。

二、尊重是对教师的一个普遍要求

日常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家长,尊重其他的教师和领导等。

(一)尊重学生。就是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活生生的人来对待。要做到这一点,不但需要深刻理解一系列人生观的问题,而且要求教师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就不允许漫不经心地、肤浅地对待人。尊重学生,需要教师的智慧和良心,尊重所有的学生,毫不例外地对他们采取宽容的态度,这对教师是有益处的。

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一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把学生作为具有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品质和职能的体现者,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二是要适度地严格要求学生,同时也是对教师自己的严格要求,这种要求必须是建立在人性、人道的基础上的,才富有教育的意义。三是要容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独立性,宽容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二)尊重学生的家长。教师和家长的合作是教育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要与家长保持密切接触,不管家长的个人品质和特点如何,在与家长的接触中,教师除了道德上的威望外,没有任何别的权力。尊重学生家长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教师要担负起教育学生的责任,不要把责任推给家长;二是教师要主动、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三是不要在家长面前放大学生的缺点;四是耐心听取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批评意见;五是委婉地、有根据地向家长提出要求,配合学校对其子女的教育与管理。

(三)尊重其他的教师。对学生发生教育影响的,不仅只是单个教师,而且还有整个教师集体。在集体中一个教师能增强还是削弱另一个教师发挥教育作用的可能性,要看这个集体中形成的关系的性质如何。如果一个集体中的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状况是团结、合作而友善的,那么,这种关系就有益于教育过程。不良的关系会导致经常性的紧张、冲突、顶撞,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不是用于教育和教学工作,而是用于调节自己和其他人的关系,这样必然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育。

由于每一个教师都有一定的政治、道德、教育、美学的观点,都有不同的经验、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等,而他们又承担着共同的教育任务,因此,教师之间的相互尊重,就显得更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和解决教师间产生的矛盾,而避免更大冲突的发生。

每一位教师要以奉献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待本职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团结、向上。只要我们教师全力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每位得到发展的学生都会给社会更大的贡献,会使社会前进的步伐走得更快。

(四)尊重领导。领导是我们人生历程中很重要的合作伙伴,尊重自己的领导,是我们任何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必须做的。尊重领导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修养,也是被领导认可是实现自我的桥梁。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如何尊重领导(特别是校长),具体要做到:

一是教师要尊重和维护领导的道德权威,其实维护领导的权威,如同学生维护老师的权威,我们天天要求学生尊重老师,常说“亲其师,信其道”,我们需要永远记着,维护领导的权威体现在方方面面,时时处处。

二是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帮助领导。尊重领导、服从命令是第一位的,这是上下级开展工作、保持正常工作关系的前提,是融洽相处的一种默契,也是领导观察和评价自己下属的一个尺度。因此,下属尊重领导,服从命令,天经地义。自古对错都不是绝对的,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站到领导的高度再思考一下,也许会体谅领导的决定。

三是诚恳接受批评,做好本职工作。接受批评时的态度更能验证一个人的涵养和遇挫承受力。犯错误不要紧,关键是看犯错后的态度及补救措施,在受到领导批评时最需要表现出你的诚恳态度,不服气、发牢骚的做法产生的负效应足以让你和领导的感情拉大距离,关系恶化。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做好自己本岗位的工作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即“干一行,爱一行”,要做一件事情就要尽力去把它做好。

四是要忠诚于自己的领导。如果说智慧和勤奋像金子一样珍贵的话,那么还有一种东西更为珍贵,那就是忠诚。作为学校的一线教师,忠诚于领导最直接的行为就是融入学校,和学校成为一个共同体。

三、平等是教师成长不可缺的重要因素

在这里所说的平等,特指人格上的平等,教育工作中的各种关系离开平等就很难进行下去。

教师如果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而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学生就不会向教师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教育者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心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的需要、精神状况等就被忽视了,教师也就失去了爱的交流的途径,使教育丧失其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铸造功能,而变成喋喋不休的说教和服从的要求。

1.没有平等,师生之间就不可能有善意的论战关系,而只能是屈从和信赖的关系,这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2.没有平等,就不会有家长的积极配合,真诚地交换在教育上的想法和“秘密”。教师对家长颐指气使,就会丧失一股教育的力量,使教师变成孤家寡人。

3.没有平等,就很难有校长和教师之间的相互尊敬和友善的关系。没有平等,校长就不能认真对待教师的批评意见,就会想方设法报复提意见的教师,这样一来校长的道德威信就会扫地,工作无法开展。

四、修身立德、言传身教是教师的一种专业要求

《易经》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家庭教育一直是数千年来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阵地,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德育是核心,而且这种教育是终身的。少儿学做人,中青年要会做人,老了要教育后人,特别是以身作则。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勇于重视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建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果断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

第7篇

第24个教师节到来之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出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5、1991、1997年先后三次颁布和修改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次修订是继1997年以后首次对规范进行修订。新规范的主题仍是“爱与责任”。与社会其它职业相比,教师职业具有其特殊性。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人的素质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发展振兴。树人者必先树己,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显得比其它行业的规范更加重要。与旧版本相比,新规范从原来的8条缩改为6条。在保留原来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条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保护学生安全”一条。此外,规范新增的内容还包括抵制有偿家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终身学习等。

关于“保护学生安全”:我认为,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属于社会公德而不仅仅归于教师职业道德,成年人,不管其社会职业角色是否为教师,只要不是道德低下的人,都会自觉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对于“保护学生安全”的新增内容,我非常赞同,因为教师是除了家长,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成年人。汶川特大地震中,大批教师为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献出了生命,这些品德高尚的人,即使不是教师,也会为了救助孩子奋不顾身。为保护学生安全献出生命是崇高人性光辉的体现,是这些伟大教师自己的选择,但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在重大灾害发生时,教师应该为保护学生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命是平等的。

关于“抵制有偿家教”: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个人观点,如果是家长的主动需求,教师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并不影响在校的本职工作,我认为无可厚非。这和为了多赚钱养家,多打几份工一样的道理。但如果是在课堂上不好好教学,利用职务之便,强迫学生到家里补课,并向学生收取费用,则应该严肃查处。

关于“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存在的事情必然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新规范增加此内容,是经过调查研究,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和学校单纯搞应试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产生极大影响的现实提出的。个人认为,“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的根源不在学校、不在家长,更不在教师,在于诸多社会体制问题。考试评价制度、社会分配制度、用人制度和人才考核制度、就业和再就业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如果社会保障体系够完善,一系列制度让大多数人有更多成功成才的机会、更多就业谋生的机会,社会分配差距逐渐缩小,对分数的追求才不会如此如火如荼,社会呼唤“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教师呼唤“不以分数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分数之重,教师更甚于学生,因为学生承受十几年,而教师要承受几十年。

关于“终身学习”:在当前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大家都意识到需要终身学习,尤其是教师,知识能力与时俱进更加重要。以前我们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我们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成为一条流动的河。教师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通过读书、听课、与同行交流、学历进修的等形式进行专业发展。同时,现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很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有一系列教师培养体系,校本培训、校本教研都搞得有声有色。作为教师,我们的建议是:教师培训要提高实效性、针对性,不搞花架子,避免形式主义。教育主管部门要规范培训收费和教科研竞赛以及课题研究的收费管理,并完善评价和奖励制度,使评价和奖励更加公平、公正、透明,以降低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本,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

第8篇

一、坚定信念,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二,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现今社会是知识社会,学习的社会,知识更新加快。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

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个空洞的思想外壳,它是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娴熟的业务技能与执着的敬业精神的结合点。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面对挑战和机遇,我在教育教学中树立起了“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要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为教育事业不停攀登,终生奋斗。在工作实践中,教师应十分注重自身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拓宽知识视野,以此来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三、无私奉献,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

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

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

第9篇

教师热爱自己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事业干,这样能促使教师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克服有可能产生的职业怠倦。不仅如此,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激情,对学生也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主动、认真,也充满着激情,而不是被动地学习,这样就能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最终全面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一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因为我们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肩上担负着整个民族的长久兴旺发达的重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教师的真实写照。这就要求我们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献身教育是一种精神培养,教师必须具有伟大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每到节假日,毕业的学生来看望教师或给我们打来电话,在电话中亲切地叫着老师,这时我们感觉到很欣慰,正是这种良好的感觉,激励着我们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

二、教师要不断更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到终身学习

我虽然参加工作近二十年,这次又走进西南大学进行“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在这次培训过程中,感触颇深,那就是一个人特别是我们教师必须活到老学到老,陶行知先生说过:“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这句带有哲理性的话,说明了教师要胜任自己的工作,必须要去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在学习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去适应社会的发展,知识学习的更新,以及我们今天推崇的素质教育下的新课改。因此,我们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平时多进书店、多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另一方面,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养成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平时多去听课,特别是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还有学校组织的一些继续教育活动要积极参与,比如:认真听取到学校来授课的名师的课,勤到其他学校取经等。

三、教师要搞清楚这个职业的特点,培养自己自觉抵制社会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