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4:51:05
导语:在汽车维修实训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全国中等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活动,成为了职业教育界的“高考”,大赛赛项覆盖了各类汽车职业院校的学科、专业、师生。全国各省市为了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积极选拔优秀选手,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格局。通过参加大赛使职业院校的师生之间增强了交流,了解到行业的最新技术,提高了专业技能,开阔了技术视野,而且通过参加报告会和观摩技术教学演示增加了教师的教学技能。通过各级各类大赛,能选拔出大量优秀学生,使这些技能突出的学生有机会到更高一级大赛中得到锻炼,也为汽车维修企业选拔人才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渠道和平台。
一、大赛特点
1.大赛赛事管理和制度管理更加规范、健全。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大赛执委会在每次比赛时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内容涉及大赛的筹备工作、裁判与仲裁、奖励机制、标识使用、企业合作、经费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比如在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赛项中,要求较高的操作规范化和程式化。在汽车故障诊断维修中不能根据经验直接查找故障点进行排除,而这在平时的维修工作中是可以的,根据经验排除汽车故障省时省力。在大赛中要求参赛选手有规范的操作步骤,操作规范必须符合大赛要求,才能够完成大赛所有的考点,否则就会错失或漏过大赛的考点。
2.大赛制定了统一的比赛标准。参加大赛的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各类职业院校,由于当前各职业院校采用的教材不同,而且相当一部分教材知识老化陈旧,教材内容中还有很多以东风、解放车型为主的知识体系,对于当前轿车迅速普及,高新机电技术大量应用,以及大赛的要求都是不相符的。大赛要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裁判将无法工作,学生教师也没有相应的复习资料和指导依据。
3.大赛具有大众化特性。大赛裁判员有的来自高等院校的知名教授,有的来自汽车维修业内的知名专家,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汽车维修知识理论,也带来当今汽车维修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参加大赛的老师和学生们开拓了视野,彼此加强了沟通和学习,是一个难得的交流机会,这对于汽车维修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服务大众提供了一个契机。
4.汽车维修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汽车维修行业专家和企业广泛参与大赛赛项的设计、组织、命题、裁判和比赛设备提供工作,近千名来自企业一线的知名技术专家和大专院校学科带头人共同组成的赛项专家组设计组织了全部比赛项目。汽车维修企业的积极参与不但扩大了企业知名度,而且可以招聘到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提高了企业关注汽车维修职业教育的热情,有效地促进了校企合作和产教结合。
二、大赛对汽修职业教学的影响
1.汽修职业教学管理规范化,尤其是汽车维修实训教学,教师在给学生技能示范演示时,动作要标准、规范,工具、量具和检测设备使用要正确。有些职业院校实行的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这样动作既不规范,甚至直接影响到比赛安全。汽修职业教学必须规范和标准,学生在比赛中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也会给日后的工作带来好处。
2.汽修职业教学管理系统化,如大赛汽车排除故障赛项是考查选手对汽车各部分系统构造的熟悉程度,也是对检测诊断维修工具使用情况的综合考察。这不但要求汽修职业教学管理要系统化,而且在平时的教学中各部分教学内容也一定要系统化,知识不能有缺失。知识的缺失可能就会使维修人员对汽车综合故障判断之中体现出来,对故障点的检测出现遗漏,就会顾此失彼,浪费大量时间,走很多的弯路。
三、汽修职业教学改革建议
1.汽修职业教学应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适应社会,这要求汽修职业教学要进行全方位改革。汽修职业教学的教材要适应当代新车型、新技术的要求,除了汽车基础构造和修理检测工艺以外,还应该增加一些新结构、新工艺、新修理方法、新检测技术等内容,应该以新的机电技术为主,同时剔除陈旧、淘汰的结构及检测维修工艺。每个职业院校都应该编写与自己教学相适应并符合当代汽车技术发展的校内教材。
2.汽修职业教学要采用模块化教学。因为汽修职业教学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在三年时间里学生不可能把所有知识都掌握。模块化教学就是根据汽修职业教育的专业特点,将汽车的各系统功能划分为独立的教学单元。在各教学单元中将各系统的工作原理、诊断与故障排除的方法、维修方式和实训考核一次性涵盖,各系统总成组成完整的汽车维修模块教学体系,比如大的模块可以分成发动机、底盘、电气和高新技术四个部分。把汽车技能和汽车理论进行组合,这样才符合汽修职业教学的科学体系。
3.汽修职业教学要大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汽车维修工作是一个动手能力要求很强的工作,以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只会说不会操作,这样的学生毕业后根本无法满足汽车维修企业和行业的需要。现代汽车维修人员所具备知识应比本科毕业生的知识还要多一些,而许多中职院校三年培养出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不如修理厂学徒工三个月所学的知识,这样的职业教育一定是失败的教育。因此在汽修职业教学过程之中一定要加大对学生实训动手能力的培养,学到的专业知识能和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为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教育和企业无缝对接就是最成功的教育。
4.汽车维修职业教育一定要校企合作。因为职业院校要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去企业工作,而不了解企业行业对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培养出的学生是不会被企业录用的。因此职业院校要与汽车维修企业、汽车售后服务行业企业等保持紧密联系,不能是职业院校单方面主动,企业也有义务参与到职业教育当中来。当前我国还处在经济转型期,国家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校企合作。在美国,社区学院类似于我国的职业院校,他们培养的汽车维修学生,经过入学定级考试之后按照行业协会和企业实际实行订单培养,毕业要参加严格的行业协会考试机构组织的资格考试,整个行业协会和企业对培养过程都负有职责,有行业和企业保障的校企合作才是成功的合作模式。
5.汽修职业教学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汽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汽车微电子技术、总线控制技术和单片机等在汽车上的大量普及,汽车技术向多功能、一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当今网络、多媒体等新式教学手段大量普及,而好多职业院校仍采用一个黑板一支粉笔的落后教学形式。汽修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学校不给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手段,汽车维修教师既不会上网搜索资料,也不会借助图书馆和杂志学习新技术、新工艺,这绝对培养不出优秀的汽车维修人才。
四、对汽修职业教育建议
1.希望教育部、人社部、交通部等多部位能协商尽快统一职能,统一由一个部门管理职业院校,不要政出多门,包括大赛、职业教育管理和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工作。
2.教学实训设备跟不上汽车技术的发展,汽修职业教学实践动手要求强,但办学条件跟不上汽车制造厂的发展。现在好多中职院校只有一些报废的汽车零部件,连一台用于教学的整车都没有,这样的实训基地绝不可能培养出现代汽车维修人员。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步加大,各市应该成立公共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公共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应该成为各职业院校实习、技能大赛、职业技能鉴定和职工培训的机构。职业教育要成为考核地方官员业绩的指标之一。当前国家大力支持有特色、有规模的职业教育,广大职业院校也应该向这两个方面努力。
【关键词】高职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人才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181-03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电子化水平越来越高,汽车是集机、电、液和气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售后服务产业的崛起,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更新和更高要求,也给他们的就业和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国内外汽车生产厂家都建立了分布于全国范围的售后服务网络,即汽车4S经销店。4S指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按照品牌经销4S店的岗位能力要求,汽车维修主管、汽车技术总监、服务经理等关键岗位都要求由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技术水平高、懂管理、懂经营的专业人才担任。根据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真正具备判断汽车故障能力的技术人员还不足30%,而日本达到了50%,美国则高达85%。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当前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维修技能和综合能力,特别是汽车故障检测和诊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从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现状来看,汽车维修行业的从业人员相对来说素质不是很高,而高职学院在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汽车维修检验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资料查阅能力、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道德方面。良好的汽修职业道德是现代汽修企业(主要指汽车4S店)能够正常生存的立业之本,也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成长和成才的立身之源。近年来,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无论是数量和质量上都呈现下滑的趋势,汽车维修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据统计,目前由于汽车维修产生的纠纷已成为消耗者第一大投诉对象,这从侧面说明汽车使用客户维权意识的提高和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维修综合水平偏低,也反映汽车维修技术人员职业道德整体下滑。当前,高职学院实践教学体系还远没有达到5S的要求。5S指SEIRI (整理)、 SEITON ( 整顿)、 SEISO (清扫)、 SEIKETSU (清洁)、 SHITSUKE (自律)。从实训场地的企业文化、实训功能区划分、工位的布置和摆放、工具和诊断设备的布置、零件的归类、实训耗材放置等离汽车4S店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二)规范化教育方面。高职汽修人才的规范化观念是中国汽修业与国外汽修业存在的最大差距,同时也是一个很难缩短的差距,说明中国在维修规范化执行力度方面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人们普遍缺乏规范化的观念,二是没有规范化的文件。我国汽车维修行业有句俗话:“车不是开坏的,是修坏的”,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汽车维修规范化执行力度很低,很多汽车4S店售后服务中关于汽车维修规范化的流程已经十分详细,但是并没有严格按规范化的流程执行,从而造成汽车在维修过程中原先的故障和问题没有解决,又产生新的故障和问题,造成汽车经销商(汽车4S店)和车主产生矛盾和纠纷,对汽车整车厂的声誉和品牌造成致命的打击,近年来出现的“砸奔驰和宝马”说明了规范化的重要性。
2010年起教育部牵头举办了全国汽车维修技能大赛(高职组),来自全国的参赛选手纷纷施展其熟练的专业技能,但大赛裁判委员会却表示,即使是获得前十名的团队,在动作的规范性、技能的灵活性等方面仍需要继续提高。众所周知,作为全球著名的汽车企业(通用、丰田和大众等),每一项操作和故障诊断都有它的规范和标准。正因为这些著名的企业都严格按照规范标准作业,所以在全球的竞争中取于领先地位。
(三)逻辑推理能力方面。当前,由于现代汽车的先进制造技术的出现以及汽车零部件模块化和集成化设计。中国汽车维修业的主要任务还是以“诊断”为主,俗称“七分诊断、三分修理”。真正反映一个现代汽修人才水平的是其诊断的准确程度。在诊断过程中,要求汽修诊断技术人员要“懂原理、会分析、能推理、巧诊断”。然而,大多数汽车4S店的维修技术人员在汽车维修诊断过程中由于诊断的准确程度较差,大多采取换件修车法,由于没有准确确定故障部位,车主对一次换件还认可的话,那么车主对两次甚至三次换件就有很大的抵触情绪,他们担心把没有坏的零部件换走,而自己花双倍甚至三倍的价钱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服务。车主和汽车4S店产生的矛盾,究其原因是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逻辑推理能力太差而引起的。目前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对学生逻辑理解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加强。
(四)专业英语能力方面。汽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21世纪的汽车行业是一个国际化的合作过程。在我国,目前的汽修企业所修的车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进口车,因此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职院校汽修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会修国产车、合资车,还要会修进口车,由于进口车的维修手册基本上是英文版的,没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很难学透新车的维修技术。目前很多汽修专业学生在维修进口车过程中遇到需要查维修说明书,自己却不是很懂英语,可以说“寸步难行”。
(五)综合故障诊断能力方面。汽车4S店主导的年代,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办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手把手地传授维修技术已严重滞后汽车业的发展。汽车维修故障主要靠眼看、耳听、手摸和经验已完全不能满足现代汽车的维修需要,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故障诊断能力培养。
(六)熟练使用检测和诊断设备方面。随着现代汽车维修业的发展,许多维修、检测和和诊断设备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如何发挥这些检测设备的作用,是当代汽车维修人士要思考的课题。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国家示范校、国家骨干示范校和省(区)级示范校的建设中可以看出,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采购了大量的教学设备和诊断设备,而诊断设备的使用效果成为高职学院的软肋。许多高职学院虽然有很多检测和诊断设备,但摆放在实训室很少使用,甚至有的学院检测设备连其包装都还没有打开过,这使得学生毕业后不能熟练使用检测和诊断设备。
二、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
全面提升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是高职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责无旁贷的任务。为此,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根据服务对象(学生),研究专业、课程、教材和教师队伍改革和建设。二是把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特征:职业教育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教育,区别于产业,就是它同时具有产业属性和教育属性。三是把握建设质量保证体系这个基本机制。职业教育是随着产业变化而变化的,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随着产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四是把握培养合格毕业生和杰出人才这一基本方向。具体而言,应采取措施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
(一)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高职汽修专业学生从入学开始的专业启蒙教育,就要引入现代汽车维修企业(汽车4S店)的理念,把汽车4S店的基本要求、能力岗位需求、职业发展规划与汽车职业道德紧密联系起来,如果高职学院与相关骨干汽车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那么更容易形成汽车维修职业道德意识。作为培养汽车维修技术人员主力军的高职学院,从学生入学起,就应该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服装穿着,头型发饰就应按照汽车4S店的要求,使学生从入学就把自己当做汽车4S店的一名准员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特别是实践教学,学生从进入实训室,就应该按照5S的要求进行管理。如果高职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真正按照5S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培养,那么培养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一定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欢迎,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规范化观念的培养。我国汽车维修规范化执行力度低,与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缺陷也有很大的关系,很多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并不重视学生维修动作的规范性、技能的灵活性,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标准作业。因此,高职学院应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开发、授课模式、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大力培养师生的规范化观念,特别是各个学校的校长(或院长)和各系部主任,一定要把规范和标准贯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三)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高职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在专业知识方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既要能找出汽车维修故障点,还要找出出现故障的原因――给汽车诊断开方,更要具备严密逻辑推理能力,罗列出故障诊断的流程图,对汽车维护与保养、总成大修、电气系统诊断、燃油系统诊断、排放系统诊断和综合故障诊断要有一个清晰的诊断流程。汽修专业学生对汽车综合故障诊断要具备汽车的故障诊断能力和逻辑分析判断能力,能对整个诊断作业工单过程中记录的相关信息(包括故障码和数据流)进行系统分析,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并要详细记录排除故障的诊断流程和逻辑分析结论。
(四)专业英语的培养。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汽车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查阅一些相关车型的英文资料,了解国外最新的汽车技术、维修手册和诊断办法。学校加强和汽车4S店的合作,通过4S店找到相关的车型的英文资料来吸引学生学习英语。同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汽车专业英语工具书,引导学生上国际网站了解各车型的技术特性。
(五)综合故障诊断能力的培养。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要紧跟汽车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现代汽车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已是常态,车辆的故障已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机械或电气系统的故障,往往机械问题还牵连电气问题,以及电控问题(电子处理系统)。汽车4S店的维修分工基本上是分为机电组(机械、电子、电控和液压)、钣金组(包括美容和油漆)和汽车精品(含汽车音响和汽车改装)。因此,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培养的人才要与行业企业的要求相一致,将机械、电子和电控结合在一起,再辅以液压技术,三者有机地结合才能培养出较理想的现代汽修一体化人才。
(六)计算机知识和互联网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必须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不仅要能正确使用计算机,而且还要了解车用单板机的综合原理和控制原理。同时,汽车的品牌和种类繁多,作为高职学生还没有能力将数千种车型的维修资料、数据、程序记忆在大脑中,可利用计算机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以达到对汽车相关的知识、技术、经验以及对资讯的全面掌握。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同行和相关专家进行汽车维修问题的学习、沟通和交流。从国际汽车维修行业发展来看,维修行业技术资料查询、故障检测诊断、技术培训网络化,都与互联网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作为高职学院培养的汽修人才,必须掌握计算机知识和互联网络的应用能力,这是21世纪汽车发展的要求和行业特征。
(七)熟练使用检测和诊断设备能力的培养。应充分发挥检测和诊断设备的作用,因为汽车故障诊断设备有助于维修人员修车。例如,相对简单的试灯、电笔、万用表、气缸压力表、机油压力表和燃油压力表等,相对高端的汽车解码器、尾气分析仪、发动机综合分析仪、底盘测功机、四轮定位仪及蓝牙汽车故障诊断仪等,利用这些检测诊断设备的数据流,可以为维修人员逻辑诊断和推理提供可靠数据。作为高职学院的教师,首先是检测诊断设备使用的先行者和实践者,要充分利用汽车检测设备并且尽量延伸相关设备的有效用途,才能更好地把它传递给学生。
总之,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要为汽车制造和汽车服务培养数以万计的劳动者,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是合格的毕业生,在这个基础上,要追求职业教育的精英培养。
【参考文献】
[1]俞启定.高职应当培养高层次技能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
1.汽车维修行业人才匮乏的现象由来已久
很多人认为,汽车维修行业人才匮乏的原因是近几年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所导致。其实不然,有这方面的因素存在,更多的则是行业历史原因所造成。2003年7月,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汽车运用与维修学科委员会《汽车维修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及对职业教育要求的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由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使得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以及维修作业形式已发生新的变化。因此,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群体的素质,这是解决好汽车维修行业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汽车维修服务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维修及相关行业高素质从业人员不足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该报告还指出,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技术素质不高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从调查来看,国内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整体较低,具体体现在:高等级技能人才比例偏低;工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工人技术水平偏低;接受专业培训人员比例偏低;具有专业技术职称和专业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比例偏低等。因此,维修行业中,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具有专业技术从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技能人才严重匮乏,从而导致行业劳动生产率低、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以及事故率高等不良现象。
2.汽车维修行业人才匮乏的解决途径
2003年12月3日,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出《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正式启动了“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列为紧缺人才的领域之一。至此,汽车维修行业人才匮乏的现状才真正被行业所认识。
该工程的目标任务是,通过发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在探索新的培养培训模式、优化教学与训练过程等方面的示范作用,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反应能力,促进整个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解决汽车维修行业专业人才匮乏的主要途径来自于职教院校。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学历教育及培训教育准入制度
组织制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办条件以及开展汽车维修等技术培训的准入条件,规范专业设置和技术培训市场。教育部门在相关行业协会的支持下,对于职教院校开办“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各类各级培训基地,在实训场地、设备工具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2)完善从业人员资格制度
加强从业人员的行业准入制度,即持证上岗,这是全面提高全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的基本条件,也是提升整个维修行业发展水平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考核范围不仅仅限于维修技术岗位,还包括汽车运用技术、汽车销售业务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旧车评估技术、汽车保险业务管理、汽车检测技术以及事故鉴定与理赔等门类。
(3)充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总体来说,就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以就业为核心,结合行业企业的岗位设置和实际需要,制定本专业的实施培养计划;教学过程采用分段培养模式,增强学生适应岗位能力:推进“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使学生动脑动手,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同步养成,提高教学效率。教育部和原交通部还制定了《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以保障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4)加强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师资建设
为了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应用与服务分会在每年的暑期举办汽车维修领域和汽车营销领域的双师认证培训班,面向全国的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引导与职业院校合作的企业积极参与合作学校的师资培训当中,或者直接从维修企业引入一线技术人员。
从2007年开始,每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在“赛学生”的同时,也是“赛教师”。专业教师在辅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也是自我培训的过程。事实证明,5年的全国职教大赛办下来,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有了普遍性的提升。
(5)开展“订单式”培养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必须采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应通过政策导向,引导维修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参与合作的企业,依托职业院校进行新职工的培养和在职职工的培训提高,与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培训合同,优先录用合作院校的毕业生,并要积极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在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各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自“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启动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数据统计,2005~2010年,全国高职、中职汽修专业实训基地共建成325所,仅这一项中央财政投入共4.09亿元。而对于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以及从社会聘请“精尖”人才进入职业院校,中央财政的投入也已经超过1亿元。此外,中央财政对于职业教育赞助和免学费资金总额已达700亿元。
此外,教育部先后与丰田、上海通用、博世、PPG以及奔腾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合作形式从赞助设备到以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和提供实习岗位为主,形成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岗位实习——技能大赛——更新课程等一条龙服务。这为国内职教院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参考。
3.汽车维修行业人才的发展前景
据统计,2002~2010年,全国机动车维修企业从业人员数量从240万人增加到260万人左右,而2005年~2010年,全国中、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人数为53.57万人。中、高职毕业生中,除去一部分流失到汽车后市场相关行业或者直接转入非汽车行业,其他大部分都进入汽车维修行业,对行业的用人形成了有效的补充和置换,大大提升了行业生产效率和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然而,2002~2010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从9170万辆增加到2.4亿辆,增长1.5倍,而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数量仅增长8.3%。虽然由于维修人员技能水平的提升、维修设备工具的改善,维修效率大大增加,但是远远不能解决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对维修行业人员需求方面的压力。
【关键词】国家职业标准;汽车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1 汽车维修业人才需求现状
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从1996年起我国的汽车总销量每年就以15%的速度增加,汽车的需求量每年达到100―200万辆。到了2005年,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的第二大汽车国家。到2009年,我国的汽车产销量位居世界的第一位。权威媒体预测:到2025年,我国汽车市场将会超过汽车第一大国美国,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大汽车市场。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工作节奏大大加快,汽车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我国的汽车维修业也同时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中国汽车人才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汽车产业技术人员需求2010年达到了356.87万人,到2015年将会突破500万人大关,到2020年将达到776.23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10。而汽车后市场的维修业将有几十万的需求,但目前现状是让企业满意的维修人员不多,熟练工难找,有一定理论基础并且有高技术的技工更是一将难求。企业招不到满足要求的高级技工,而学校毕业的学生和社会普通劳动力又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他们之间形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与相关的教育、训练滞后有关,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按照企业需求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理论教学多于实训操作;另一方面,随着汽车电子化水平的提高,企业对汽车维修人才素质要求也水涨船高。企业需要员工既懂电子又懂机械,既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又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2 汽车高职教育现状
目前,高职汽车教育培养出来的职业技术人才与熟练工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不能满足企业实际工作需要,不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脱节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高职教育没有合理的总体课程设置,与企业要求有差距。高职汽车教育的课程模式是基础课、基础专业课、专业课的“三段式”,专业课学习完毕在最后一个学期集中进行综合技能的训练,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律相违背,很多学生不具有信息积累和迁移的能力,大一和大二学习的基础课和基础专业课到了大三最后阶段的综合训练需要使用时,其实知识已经忘光了,没有达到基础铺垫的目的;第二,教学方法较陈旧,理论和实践没有很好的衔接。很多教师过多讲授“不必要的理论”,不能有效的提炼出必要“技能”,教学方法仍沿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造成上课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抱有“60分万岁”的心态,只求考试合格,没有把知识真正理解和吸收;第三,考核方式多采用单一闭卷考试方式,这种方式以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为主,造成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突击背的现象出现,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上述三个方面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足够的动手能力,让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能力这对矛盾更加加剧。
要发展有特色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汽车高职教育,需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实用性、服务性的职业教育特点。汽车高职教育生存则基点是培养的学生满足市场的需求。汽车教育的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实践性、应用性,以理论教学为辅以培养技能为主,技能学习加深理论理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3 课程内容改革以职业技能为导向,课程标准建立以行业标准为依据
汽车行业的职业标准是我国对从事该职业的知识与技能的总体要求,职业标准准确地表达该职业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标准中除了规定了从业人员需要从事某项工作所要掌握的劳动技能外,还对他们的综合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技术指导能力、工艺能力、技术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做了较为详细的文字描述。下表描述了职业标准对汽车维修工的定义,实际上是给出了汽车维修课程的培养目标。汽车维修工的分类给出了专业定位,专业和企业岗位的对接,专业培养人才的层次和水平。工作内容就是职业教育中的课程模块。
汽车维修职业标准是根据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拟定的,来源于生产一线,对汽车维修的工作性质和任务的描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准确性。高职院校的汽车教育要地按企业需求和行业标准来不断的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改革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无缝对接。
高职院校一直在不断进行着各种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融合职业标准,专业建设改革中融合行业标准,课程内容改革以职业技能为导向,课程标准改革以行业职业标准为依据。汽车专业的设置的要根据社会需求,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职业标准为导向,课程教学内容要满足企业岗位需求, 课程教材要融入企业文化理念和职业情境。要实现“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要把学习环境变为工作环境。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模式,从企业需求中分解和提炼出从事汽车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
3.1 课程培养目标 .基于上述理念总结出了《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的培养目标。以汽车维修岗位真实任务为载体,通过“边做边学,边学边做”使学生熟悉汽车维修工作流程,具有独立完成汽车维护工作的能力,具有阅读维修资料及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独立创新的能力。
课程开发设计 理念设计上,基于汽车维修职业标准的需求来开发设计课程:思路设计上,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按照汽车维修企业作业流程有针对的设立不同的学习情境,每一学习情境学习训练知识、能力目标都有所不同的侧重点,但整个工作任务紧扣汽车售后服务流程为主线不断进行大循环,每一大循环内又根据模块训练的岗位能力技能而开展小循环。从而培养学生会做事、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使用案例教学及互动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懂得技术的同时,更懂得何时应用该技术,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再通过大量的项目式教学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理论最终达到理论指导操作,操作中理解理论,先会后懂的目的。
3.2 从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中提取课程内容 .一门课程该讲授哪些内容,是这门课存在的最重要意义所在。内容选取,不再按照教材一章一章理论式的教学,针对汽车维修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以及汽车维修职业标准要求,有选择性的摘取教学内容。需要有必要的理论指导,但不能把不必要的理论深入讲授。《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根据汽车维修岗位需求和维修工职业标准开展汽车维修任务实训,最终使学生具备维护过程中能够发现车辆潜在问题的能力。
3.3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模拟车间”模式 .在教学模式中改变以往的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采用“模拟车间”的模式。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模拟汽车维修企业成立车间管理机构,模拟职业环境,体验职业氛围。根据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业务接待、机电维修、汽车材料管理等岗位。教方式采用项目式教学,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习任务就是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学模式采用“企业的拿来主义”直接将企业的真实案例搬进课堂,提炼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同时按照企业模式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把“课堂”变“车间”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零距离就业。
3.4 加大考核方式改革力度,融进企业考核标准 .传统考核方式以封闭的理论考试为主,很难客观的考核学生在实践动手方面的实际情况,难以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因此加大考核方式改革力度,融入企业考核标准。
过程考核是完成每一个子项目给予学生动手能力,参与度以及团队合作情况等的评价,占总成绩35%,过程评价改变了老师一人定成绩,一人说了算的方式,由小组内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综合成绩的评定,过程考核的成绩每次项目结束时给予公布,表扬成绩领先者,激励成绩落后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查漏补缺,自我不断提高和进步。
过程考试是子项目的学习过程中考核,而结果考核,是总项目学习完毕,进行项目验收时考核,占总成绩的35%,按照企业里工作任务完成后的质检要求进行考核,同样采用小组内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笔试考试需要弱化,但并不是不需要。企业里除了会操作意外,还需要会表达,会分析的能力。通过笔试可以完成这环节的能力的考核。一门课程最终成绩由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笔试成绩三部分组成。
4 结论
高职汽车教育要想求得更高更快发展,必须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是当务之急。按照行业化的标准,实施项目化的教学,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探索改革之路,将专业计划与企业需求、教师授课与行业标准、学生学习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进行学生的培养。有效的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学习环境与车间、行业需求与教学计划、专业与岗位的“五个对接”。
参考文献
[1] 解析中国汽车维修业发展状况与技校人才培养问题.来源:中国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信息咨询服务网.2005
[2] 宋文官. 以职业标准为导向进行专业教育改革[J]. 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59-62
[3] 廖世蓉,陈琳.项目化教学,按行业标准培养学生――论教学方法及考试方法的改革[J].福建电脑.2007(9),194-195
[4] 卢恒荣.基于国际适任标准下的轮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5).15-17
[5] 赵继忠. 国家职业标准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指导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2(5):104-106
[6] 搜学搜课.汽车维修人员需求2012年将达到百万人[OL].2012
http:///news/2788
[关键词]汽修 实训室 制定理由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196-01
学校实训室是国家及学校为了更好的使学生在直观完成学习为目的给予大量投入实训教学器材。仪器设备是学生进行实验,教师科研的物质基础,为管好、用好实验仪器设备,充分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需制定一系列,完善的管理及使用制度。
一、汽修实训室管理及使用的基本要求
学校的各个实训教室的管理都必需要有一个细致、完整的管理要求。经参考学结如下:
1、汽修设备是学校的重要资产,是完成汽修教学的重要环节。实训室管理员为该室及室内所有设施的责任人,要时刻监督,检查实训室所有设备的使用情况,做到课查、日查、周查、月查,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
2、使用仪器设备,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实验室有关管理规章制度;实验室应定期进行清洁卫生的打扫,以保持良好的设备使用环境。
3、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发生故障及时送修,以确保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3、未经指导教师同意,不得擅自动用实训设备;不得做与实训内容无关的项目;不得随意拆卸实训设备上的零部件,以免损坏教学设备。每学期对全部设备进行一次核查,确保账物相符。
4、实验员对所管仪器设备应负全面责任,未经组长同意,任何人不得调换或借出仪器设备。
5、仪器设备借用必须办理相应手续。由借用部门提出申请,经系主任签字批准。原则上不借出校外,确因工作需要,应在不影响校内实验的前提下,经系主任同意,主管校领导批准后再借出。
6、汽修教师是汽修设备的主要使用人,有责任和义务维护设备的正常使用,在教学中要及时制止学生乱拔、乱拆的不当行为。发现问题要及时和管理员沟通,及时上报。
7、仪器设备如有损坏、丢失要写出报告,说明原因、过程,分清责任,并由专业组长签属意见,及时上报。因违章造成的损失,要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赔偿。
二、实训室的管理制定如下
(一)以举升机实训室管理制度为例
举升设备是汽车维修及保养必不可少的常用机械,在使用及维护上都是要严格进行的,这样才能让汽车维修中进行的平安顺畅。
1、使用前应清除举升机附近妨碍作业的器具及杂物,并检查操作手柄是否正常。
(制定理由:举升机在升起时如果有妨碍的器具,杂物等会在升起时,有可能刮蹭到车身,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而且会影响到操作人员的检查维修。操作手柄是顺利完成升起和下降的重要操作步骤,尤为重要所以单独作出单独的强调)
2、支车时,四个支角应在同一平面上,调整支角胶垫高度使其接触车辆底盘支撑部位。车辆不可支得过高,支起后四个托架要锁紧。
(制定理由:有的车型如果需要整车升起时,原有的支撑点只是为了方便汽车轮胎更换设定的,如需要整车升起时要进行调整,才能做得到整个车身在同一个平面上,这样才有利于检测和维修。在升起时要适当,要依据室内及兴升机可升高为标准,以免造成汽车和机械的损坏。锁定托架是必需强调的事项,以免造成车辆的意外滑落,造成人员及辆的伤损,造成重大的事故)
3、除底保及小修项目外,其他繁琐笨重作业,不得在举升器上操作修理。
(制定理由:在学生刚开始接触举升机的时候,很多时候同一工位会有几名学生同时进行不同的实习操。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有在举升时,学生为了同步实习而在举升起时在车内进行实习,这在实际工作中是十分危险的,所以要强调此项要求,给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操作习惯。)
4、举升器不得频繁起落。支车时举升要稳,降落要慢。有人作业时严禁升降举升机。
(制定理由:每个工作流程都要有计划的进行,不能因为没有计划而频繁的起落机械,造成时间的浪费,和养成没有计划的盲目修理的习惯。并要求在正常的起落时要操作平稳,同时要有大声提示升降机械的习惯,以免造成其他人员的意外伤害的发生。)
5、发现操作机构不灵,电机不同步,托架不平,应及时报修,不得带病操作。
6、作业完毕应清除杂物,打扫举升机周围以保持场地整洁。
(制定理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下次使用打下好的基础。)
7、定期(半年)排除举升机油缸积水,并检查油量,油量不足应及
时加注相同牌号的压力油。同时检查、举升机传动齿轮及缝条。
(制定理由:机械要想工作顺畅,定期的保养是必须的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注意机械的维护,或是必要的维护意识,避免不必要的因为机械原因造成的不必要的,停工伤害事件的发生)
(二)再以轮胎平衡机实训室管理制度为例:
在车辆行驶状态下不平衡会使车轮摇摆,令轮胎产生波浪型磨损;静态不平衡会产生颠簸和跳动现象,往往使轮胎产生平斑现象。因此,定期检测平衡不但能延长轮胎寿命,还能提高汽车行驶时的稳定性,避免在高速行驶时因轮胎摆动、跳动,失去控制而造成的交通事故,也给驾驶人员造成不舒适的驾驶感,形成长途驾驶的疲劳。综上所述轮胎动平衡测定是一个有绝对意义的检测项目。制定实训制度如下:
1、操作时应严格按使用要求进行,应小心挂放车轮,防止中心轴变形,确保机器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
(制定理由:动平衡机的中心轴是主要测量的主要机械构件之一,其精密度决定着参数的准确程度,所以在第一条中就要让学生知道其重要性,和使用时要注意的事项。)
2、进行平衡时应选择与轮胎中心孔相配的定位中心椎。应检查和输入所测轮胎轮辋直径、轮辋宽度及测量头至轮胎内侧距离。
(制定理由:其参照数值我总结为两测一看,既是轮辋宽度及测量头至轮胎内侧距离,看指轮胎标注轮辋直径。除此之外最关键的就是中心椎的选择使用,也是能造成数值偏差的主要因素。)
3、轮胎装夹必须牢固可靠,防止出现松动现象,作业前必须盖上护罩,方可启动。
(制定理由:如果在装夹时过于松动会造成测量数值的误差及不能完成测量及调校。过于紧会造成测量机械的提前老化甚至于损坏。防护罩在有些操作中有图一时方便而不罩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有可能因为轮胎上的夹带物对操作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4、作业完成后切断电源,及时清理现场,保持设备、环境清洁。
(制定理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以上是我在实训室制度制定上的一些要求及规定,在两个实训室制定细则上,我把制定的理由标注在了每个项目下方,这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当注意的事项,我们在实训过程中不能完全模拟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实际遇到的问题,但是良好的操作习惯是能顺利完成维修及保养工作的一个前提,也是能够把不必要的伤害及事故率降到最低的一个有效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高职汽车类专业;专业布局;优化策略;情况;问题
一、引言
高职汽车类专业一直为汽车行业输送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关系到汽车产业的发展。高职汽车类专业的合理布局有利于高职汽车类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决定着汽车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所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结构,对以汽车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经济产生着深远影响。随着广州市汽车产业的发展,其已逐渐成为广州市的支柱性产业,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州市区汽车产业的定位与发展,就需要对高职汽车类产业布局进行优化,从而提高高职汽车类专业教育对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二、广州市汽车产业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分析
1.广州市汽车产业发展状况
汽车产业作为广州市的支柱性产业,近年来仍总体上保持较快的发展趋势,2015年销量达到220.99万辆,年增速10.13%,广州市已经成为国内第5个汽车产量突破200万辆规模的城市(数据来源:《广州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6)》),实现产值3776.79亿元。2016年广州市政府更是投入25亿建设五大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力争在2020年汽车实现增产值2000亿元。
广州市的汽车保有量增长速度非常强劲,从2000年的37万辆到2015年的233.8万辆,每年增速超30%,2015年的保有量是2000年的6倍(数据来源:《广州汽车保有量是15年前6倍》,信息时报2016年4月27日A08版)。整个广东省的机动车保有量则高达1461.2万辆,年均增长率为12.8%(数据来源:《2015年广东省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
2.广州市汽车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伴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后市场服务也成为汽车产业中最具潜力也最为重要的行业之一。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大致为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汽车展览、汽车文化、汽车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人才。根据《中国汽车报》2015年的调查显示,我国汽车行业人才缺口为1400万,其中最为紧缺的是高端汽车维修人才。据统计发达国家的汽车保有量与汽车维修人员的比例为1∶0.6,而我国仅仅为1∶0.3。随着汽车销售向逐渐重视服务、渠道及品牌等综合竞争模式的转化,汽车销售岗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排在汽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首位。其次是汽车维修人才,主要是由于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逐渐上升,加之汽车技术的含量越来越高,对汽车维修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在发达国家,汽修从业人员中高级技工占35%。而我国的高级技师所占比例为1.5%,高级技工仅为3.5%。因此,我国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将从传统的低学历、技术单一性向一专多能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变,汽车维修人员需要既能做好维护、排查故障、故障维修,还要具有与客户进行沟通的能力。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步上升,汽车美容装修人才的需求也将逐步增大。而目前我国汽车美容市场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管理水平差、技术层次不高,大专以上的学历仅为5%,随着汽车美容与装修行业的发展,未来对高素质的从业人才的需求将逐步增加。
总体来看,汽车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将逐步提升,对综合素质高、技术层次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将有较高的需求。
三、广州市高职汽车类专业布局情况分析
1.广州市高职开设汽车类专业的高校情况及专业情况分析
广州市汽车产业及后市场服务行业对汽车类人才的需求比较大,许多高职院校均有开设汽车类专业。高职院校招生目录中与汽车产业相关的专业有12个,包括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代码:56070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代码:560702)、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代码:560703)、汽车造型技术(专业代码:560704)、汽车试验技术(专业代码:560705)、汽车改装技术(专业代码:560706)、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代码:560707)、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代码:630702)、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代码:600209)、汽车车身维修技术(专业代码:600210)等。广州市内开设了汽车类专业的学校有29所,其中开设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学校有4所,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有15所,开设汽车电子技术的有12所,开设汽车营销与服务的有22所,开设汽车车身维修技术的有2所。其中汽车专业最多的学校开设了6个专业,分别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汽车车身维修技术专业、汽车改装技术专业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
2.广州市高职汽车类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随着汽车产业及后服务市场的发展,汽车行业对汽车销售人员、汽车维修人员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对汽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遵循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合理设置专业及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汽车销售类岗位,广州市高职院校开设了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这个专业的就业岗位之一就是从事汽车销售工作,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了解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相关的流程与技巧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汽车产品设计、汽车技术服务、生产服务、汽车诊断与维修等技术。
τ谄车维修类岗位,广州市高职院校开设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车身维修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培养的人才都需要学生具备汽车制造、维修方面的技能,同时又各有一定的侧重点。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主要侧重于汽车的制造、组装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侧重于汽车后服务市场的车辆检测、汽车装配、汽车维修等。汽车电子技术则侧重于汽车的电子技术,了解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中的电子技术,从而能从事汽车电子设备的使用、检测、维护及装配等活动。汽车车身维修技术专业则侧重汽车维修中的涂装、钣金、汽车美容、装饰等。汽车改装技术则是在通用汽车的底盘上进行改装以满足一些特殊需要,如制造和改装公交车、混凝土运输车、消防车、起重机等。
四、广州市高职汽车类专业布局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体来看,广州市的汽车产业建立了以北部广汽日野和东风日产、东部广州本田、南部广汽传祺等自主品牌和丰田汽车为核心的产业基地。在车型上以小轿车为主,兼顾轻型客、大客车、专用车、货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从整体来看,广州汽车产业及后服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汽车销售、汽车维修为主,2015年汽车类专业的就业率为96.15%,排在高职类专业的前列,因此各高职院校开设的汽车类专业基本符合汽车产业的发展,但在专业布局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汽车类专业的重复设置现象突出,缺乏统一的专业布局
广州市29所高职院校开设了汽车类相关专业,其中就有22所开设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且开设其他汽车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在就业岗位、人才培养方案上也非常接近。而一些专业开设的院校非常少,甚至出现两个专业没有学校开设的情况。专业设置没有进行错位发展,这与汽车行业及后服务市场的发展是相矛盾的。其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全局规划,使得汽车类专业的开设冷热不均,专业重复开设,相似度高,缺乏自身的专业特色。
2.高职汽车类专业布局规划存在政府功能缺位问题
广州市在对高职教育专业布局上主要是从专业大类出发,匹配广州市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发展来进行设置的,其合理规划了财经类、农业类、信息类、制造业类等学科大类的专业布局,而对于具体的行业内专业布局则缺乏规划与指导。对此,各高职院校只能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设置专业,其专业规划与建设的行为存在短期性,专业的设置往往也与行业的发展、企业、岗位及职业相脱节,最终使得汽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3.高职汽车类专业布局规划的市场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汽车类人才的需求与相关人才的培养总是存在一个滞后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调整专业规划布局的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其市场的作用,导致市场调节失效。一方面如近年来,汽车销售增长速度快、后劲足,许多高职院校就开始设立汽车类专业,加大对汽车类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汽车销售人才与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的培养。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后服务市场的快速增长,伴随着汽修检测与维修人才需求的增加,人们对汽车整形和美容有了更大的需求和要求,但是开设汽车车身维修技术专业的学校并不多,人才的供给远远小于需求;另一方面,2015年汽车销售市场增速放缓,汽车销售类人才的需求量有了较大幅度下降,而此时汽车销售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却并未减少,显然这是因为专业布局的规划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现有的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其调节作用。
此外,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设置及专业建设模式时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了高职人才培养对相关产业的持续贡献能力,同时也导致各高职院校开设的汽车类专业过于集中,没有错位发展。比如,当前汽车产业中轿车类小型轿车的保有量逐步增大,小型轿车的汽车维修人才需求量也相对比较大,可各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均集中在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方面,而面向如客车、货车等特殊车型的汽车改装技术专业却很少有高职院校开设。事实上,广州市汽车产业中广汽日野就是专门制造这类特殊车型的企业,也是广州市汽车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高职院校对汽车类专业布局规划措施不到位
高职院校在对汽车类专业进行布局时缺乏整体的规划,未能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及教学优势,制订汽车类专业与汽车产业的科学合理的规划,专业设置与建设上明显缺乏战略层面的思考与策划,措施不到位,前瞻性不强。对具体的专业定位未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专业设置上明显缺乏合理性。
5.部分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名称的就业岗位与课题体系高度相似的问题
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不同专业但是其课程体系与就业岗位都高度相似的特点,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上缺乏理性思考与规划,一味追求“短、平、快”专业,从而导致各专业的区别不大,没有自身的特色。如某高职院校开设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和汽车车身维修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均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维修服务等。虽然专业名称不同,但是岗位特色不明显,未能做好错位发展。
6.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跟不上汽车产业需求的发展
部分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教学没有摆脱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加上汽车类专业的实训设施设备投入高,导致实训的设施设备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专业实训需要,即使真正能做到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展学徒制教学的学校,其学生往往也只能熟悉部分车型,难以全面学习。此外,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学生与教师参与学徒制教学的积极性也并不高;企业考虑到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流失比较大,对学徒制的热情度也不高;校内“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往往都是以证书为标准,而不是真正的“双师”,在质和量上都无法满足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些都导致汽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跟不上汽车产业需求的发展。
五、广州市高职汽车类专业布局的优化策略
针对广州市高职汽车类专业布局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的优化策略。
1.政府应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强化汽车类专业建设的宏观指导
要改变高职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落后于广州市汽车产业及后服务市场发展的现状,就需要将汽车类专业结构与广州市汽车产业结构进行动态对接。对此,政府或者相关行业就应该发挥其专业设置方面的指导作用,进行动态引导,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发挥评价机制作用。对于涉及广州市汽车行业发展的战略性人才培养不能简单地依靠高职院校内部的行为,而应该给予政府适当的干预与指导,这种干预与指导不适合用命令式,而是对相关专业给予更多的经费支持、信贷支持,对开展校企共同培育的战略性人才的企业给予特殊人才培养津贴或者其他优惠。通过政策性引导,促进高职院校与产业的战略发展角度相衔接。地方政府还应该对高职汽车类新增专业设置从前置审批变成后置性评估,同时实施好必要的整改或退出机制,切实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此外,广州市政府还应该帮助高职院校与汽车类企业建立桥梁纽带,甚至由政府牵头搭建汽车类专业的校企合作服务平台。
2.高职院校应该准确自身定位,合理规划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
高职院校还应该根据广州市产业结构及汽车产业的l展趋势,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合理规划校内专业布局,形成以汽车产业为核心的专业群,使得学校的发展,市场的定位与广州市汽车产业发展相适应。同时,做好重点专业与优势专业的建设工作,使得自身专业结构与汽车产业结构有效地结合起来。
对此,各高职院校做好专业规划,在做好自身定位的同时准确做好专业设置规划,以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如广东理工学院围绕自身工科学院的定位,成立了汽车工程系,并围绕汽车产业的专业发展开设了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车身维修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汽车营销与服务4个专业。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做好各专业的错位发展,不同专业侧重点有所不同,以确保满足汽车产业及后服务市场的人才需求。
3.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
政府要加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相关办法建设,确保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同时明确高职院校中企业的权利与职责,可以要求规模上比较大的汽车类公司无条件地参与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并对该培训师生的数量做出规定。此外,对于参与学徒制试点的企业可以给予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政策上的支持。从而切实地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共建,从而真正实现学校人才的培养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汽车类产业相关岗位人才需求的全面覆盖培养。
六、结束语
汽车产业作为广州市的支柱产业,未来对汽车人才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特别是对汽车保养维修人才的需求比较旺盛。受政府功能缺位以及市场机制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的营销的影响,广州市各大高校的汽车专业总体来看缺乏统一的专业规划,重复设置现象严重,冷热不均,且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特色专业;部分高职院校不同汽车专业的课程体系高度相似,难做到错位发展,加上实训设备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这都会导致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不能满足汽车产业的发展。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做好宏观调控,加强汽车类专业建设的宏观指导,做到合理布局汽车类专业,高职院校则应该合理规划汽车专业群,优化专业结构,做好自身定位。同时,各专业应该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尝试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邓志革,雷久相.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与服务区域经济良性互动探析――以株洲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汽车特色院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17).
[2]黄兆康.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建设之“蓝海战略”[J].职业技术,2006(16).
[3]张 舸. 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调整动态对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
[4]高小泉.基于产业集群的高职院校专业布局规划[J].教育与职业,2014(32).
[5]杨振军.协同发展视角下的京津冀地区高职专业布局优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
[6]马静波.关于动漫产业教学专业布局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31).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 构造 维修 项目教学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中,习惯先学习理论知识,再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课时,由于缺乏对汽车结构的形象认识,对发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感觉抽象、不易理解;而到进人实际操作阶段时,学生虽很感兴趣,但专业理论知识已遗忘很多,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因而无法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去形成系统的综合技能,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要经过企业的技术培训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因此,《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技术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我们采用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以现阶段汽车维修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为目标,同时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根据汽车维修工实际工作中的各个工作任务,确定其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把原来开设的理论课、实训课的内容重新整合,形成现在的若干“教学项目”,每个项目里的教学内容与汽车日常维护、保养、维修联系在一起。使得学生们在实践中熟知理论,为将来的工作做好铺垫工作。
一、教师和学生人数的确定
项目化教学在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应用的效果好坏,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生师比,生师比的比值越大,效果影响较大,比值越小,效果虽然可以提高,但是浪费资源。不光是普通职业院校很难做到,就连示范性职业院校也很难做到,所以可以通过外聘一些教师,通过主讲统一模式和方法,最终确定适合教学用具和设备,效果最好的生师比。
二、 所用教材与学生方面: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是汽车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发动机的维护与修理,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汽车发动机拆装及维护修理、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能力。从而培养正确处理和解决汽车发动机常见修理及排故的技能。我们采用的教材应该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编制的校本教材,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模块、若干项目。如活塞环漏光度的检验、活塞环三隙的检验、活塞连杆组的组装、连杆变形的检验、连杆衬套的修复、汽缸磨损的测量、汽缸体与汽缸盖变形的检验等项目。
针对我专业的学生学习惰性大、学习习惯不好、实践教学不宜组织等特点,我们在汽修专业课教学中引入了项目教学法。通过每次课“项目任务”的引领和驱动,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通过项目教学法还可以为学生们提供独立思考问题,协作解决问题提供锻炼平台。如学生可以通过如何检测气缸磨损,而从中学习活塞的受力分析,得知磨损原理。
三、 教学方法方面:
我在机电系教研时系统学习了学院倡导的项目教学法,我认为项目教学法很符合我们汽修专业的专业课教学。我们平时的教学正是按照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形式开展的。通过项目教学真正使理论和实践及时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让我学”变为主动的探索式的“我要学”。既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把教师从传统的组织教学中解脱出来,而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理论教学中我尽可能采取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理论教学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中为了解决学生多,指导教师分组示范、和分组指导不到位的矛盾,可以通过培养一些职高的学生或者技能较高的学生作为监督和指导其他学生操作的“当堂老师”,还通过练习、分组测验、逐个考核、填写实训报告的方式,反复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上这些都是成绩评定的一部分,让学生们真正的学习理论和实践是立针见血的实用。
四、学习方法方面:
学生的学,即要学会相关的知识与操作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互助。学习中要告知学生学习内容,学生在得知实习内容后要进行讨论分析和制定实施计划,以便实习时能顺利上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进行实习时是在探索中学习,对有疑问的地方要通过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来完成,这样会对实习内容有更好的理解。所以最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如活塞环三隙的检验项目教学中,首先通过对学习项目的分析,即汽车维修作业中曲柄连杆机构中常见的和经常的检测项目,最终呈现出本节课要做的工作项目:活塞环三隙的检测。其次进行项目分析、项目实施计划的制定,教师对各个项目组下发项目的实施计划表,对实施的项目进行分析,同时制定实施计划。为下一步项目实施提供依据。第三项目的实施,此环节是实施项目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学生对各自制定的项目计划进行实施,使学生真正对实习项目的内容进行内化和掌握。第四项目实施后的评价,本环节既是项目教学中教学成功展示的阶段,又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的重要环节。要充分调动学生们进行讨论、发言,通过语言叙述或张贴版的形式展现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同时教师要对各组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质疑和点评。最后布置作业、体味学习过程,布置作业主要是要让学生在课下交流各自的项目内容,最后还要留给学生体味本次课程学习内容的时间。以有利于学生内化学习内容。
摘要:广州白云技师学院以“市场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为指导,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以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构建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积极探索与实践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的职业活动导向课程改革,并开发了《汽车专业职业活动导向一体化系列教材》。本文针对其意义、特色、核心技术以及操作流程等作了阐述。
关键词:汽车专业;职业活动导向一体化教材;研发
编写职业活动导向
一体化教材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职业教材几乎是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的压缩版,讲究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职业岗位的技能训练要领、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等,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同时,很多现用教材所含知识和技术滞后于现代技能的发展,未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工艺发展水平、专业特色和地方特色。
为此,我校借助《构建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活动导向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的研究同步推动校本教材开发,紧跟当今科技进步、技术革新和行业发展,以贴近市场、贴近就业、贴近学生为原则,以学生好学、教师好教为基本出发点,积极组织教师开发本系列校本教材。
职业活动导向一体化教学及教材特色
《汽车专业职业活动一体化系列化教材》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内容结构注重“知行一体化”。项目设置源于企业经营过程、生产过程和工作过程,针对性和适用性较强,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具备了职业活动导向教材的特色。高质量的一体化课程教材基本特征是“在学习的内容中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其载体是综合性的工作任务。其教材有如下特点。
以任务引领,特色鲜明本系列教材根据《汽车后市场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报告》设置教学项目,确立一体化专业学习领域。并以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的相关技能训练为主线,链接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或技能要领,实现以实际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理论为技能训练服务的特色。
内容结构注重知行合一企业岗位工作任务、教材的内容结构、训练项目与企业岗位工作任务相统一,实现了知识、技能和工作之间的融合。
教学形式实现“九位一体”我校实行一体化教学以来,教学实现管理机构一体化;构建了一体化学习站或工作室,实现了学习与工作情境一体化;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一体化;采取边做边学、边教,实现工作、学习、教学一体化;开发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一体化课程;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设计等教学文本一体化;学习站(或工作室)与车间一体化;采用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合称为九位一体。
按项目化结构组编的教材将《汽车后市场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报告》中相关岗位的若干工作任务组合为相应教学项目,若干工作项目整合为相应的工作学习领域(或课程模块)。
按工作过程系统化组编的教材对于《汽车后市场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报告》中出现频率较高,链接的知识要素或技能要领较少的典型工作任务,按“明确目标——接受任务——教学准备(分析问题、制定计划)——行动实施——学习成果展示——检测与效果评估”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组织编写。
开发职业活动导向
一体化教材的核心技术
本系列教材设计编写方面有较大创新,在教材的开发方法和手段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在实践上具有显著成效。
工作任务描述是第一个核心技术项目课程是一种按照工作的相关性组织内容的课程,工作任务就成了项目课程的核心要素,其设计与描述成为项目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开发项目课程时一定要重视对工作任务的细致描述。具体可参照企业任务书的形式。
知识负载是第二个核心技术项目课程要求把知识均匀地分配到各个项目中去。要真正实施项目课程,必须保证每个项目的内容在一个教学单位内可以完成。彻底地以项目为单位分解原来的知识体系,不要求学生立即掌握一个项目所需要的所有知识,而是在项目逐个完成的过程中掌握这些知识。因此,如何设计好综合性的典型工作项目与任务是个技术关键。
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是第三个核心技术把理论知识融入到职教课程中是技术从经验水平发展到理论水平的必然结果。在项目课程中处理好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关系是项目课程开发的一个核心问题。要真正实现两类知识的整合,必须找到它们在工作过程中的结合点,整合的技术就是设计实践性问题,并从问题中引申出理论知识。
开发职业活动导向一体化教材的操作流程
职业活动导向的课程的开发流程根据我们的探索与研究,职业活动导向的课程开发流程应包括社会调研、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教学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校本教材(学材)的编写、教案的制定、干部与教师的培训、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新课程的改进与完善等10个步骤。职业活动导向课程开发步骤如图1所示。
认真进行职业岗位分析在进行课程开发之前,一方面,广泛调研汽车维修企业、品牌汽车4S店、汽车配件营销等单位,摸清汽车后市场适合我校学生就业的岗位种类、岗位技术技能要求、岗位薪酬等情况。另一方面,加强与区域交通运输有关部门、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等部门的联系,收集区域汽车后市场企业分布、行业法规、行业发展规划等信息。同时对学校汽车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设想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准确地定位汽车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发展规划。
构建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的关键——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我们邀请了行业专家(一线生产主管、行业专家)、课程开发专家(有企业工作背景的专业骨干教师)、课程开发顾问(从事课程开发研究的专家学者)三方面的人士召开论证会,分别对汽车各专业岗位进行真实、详尽的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对每个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我们获得了该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工作行为,进而提炼出岗位能力,综合形成条理清晰的职业能力,为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做好了前期铺垫。汽车后市场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的流程如图2所示。
构建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的核心——课程结构分析按照课程结构分析技术要求,根据“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实践为起点、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原则,设计课程结构,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及课程教学模式,编制专业教学标准,形成指导教学工作的系列化文件。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结构的构建是在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根据工作项目转化为课程的相关原则,确定汽车专业课程开设的门类、顺序以及相互间关系的基础性工作。《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结构如图3所示。
建立《专业教学标准》为了与教学改革前的教学计划有所区别,名称上称为《专业教学标准》。它彻底改变了“三段式”的模式,按照职业能力的基础性、核心性、专业性进行设计。《专业教学标准》文本包括:专业名称、入学要求、学习年限、专业培养目标、职业领域(就业领域)、工作任务分析、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安排、专业教师任职资格、实训(实验)装备、说明等项目。
建立《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核的依据,是基础性的教学文件。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教学时间,并针对课程实施提出建议,清晰地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在编制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使用“行为动词+名词”的表达形式,表达教学过程中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汽车专业职业活动导向一体化教材研究与开发成果
开发职业活动导向一体化教材通过三年多的改革与实践,最终由我校主持编写,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公开出版了《汽车美容》、《汽车销售》、《汽车维护》、《汽车检测》、《汽车底盘检修》、《汽车电气检修》、《汽车空调检修》、《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车身电控检修》、《汽车电控发动机检修》、《汽车电控底盘检修(上、下)》、《汽车维修电工中级技能训练》、《汽车维修工中级技能训练》、《汽车维修工高级技能训练》、《亚洲车系典型汽车检修》、《欧洲车系典型汽车检修》、《美洲车系典型汽车检修》等共计18部汽车专业职业活动导向一体化系列教材。
职业活动导向一体化教材实践评价汽车专业职业活动一体化系列化教材首次出版并公开发行以来,我校2005~2008级连续四个年级的近4000名学生、2006~2008参加年各类培训的近3000人使用本系列教材、省内外院校汽车专业也选用了部分课程的一体化教材。另外,省内外汽车专业教育专家多次来校参观学习,并购买套书回校试用,反映良好,较多学校也选用了本系列教材。系列教材在全国的试用得到充分肯定,对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省内外影响积极。我校2005~2006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中级职业资格技能鉴定通过率达96%以上、高级职业资格技能鉴定通过率达100%。使用过本系列教材的学生反映,本系列教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版面活泼、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统一,是一套容易自学的好书。使用过本系列教材的教师反映:本系列教材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统一,便于实施一体化教学和行动导向教学。国内教育专家普遍认为,此系列教材是打破“学科模式”,首次建立职业活动导向课程模式的具体成果。教材内容结构实现了“知行一体化,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具备了职业活动导向教材的特色和品质。企业专家认为,本套教材开发的过程和方法采取了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方法,项目设置源于企业工作需求,针对性和适用性较强,实现了学有所用,是校企合作的结晶。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职 汽车类专业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18
Automobile Professional "Order" Talent Training
Mode Research and Practice
XIE Juanhong, ZHONG Zhaotian
(Department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Guangdong Polytechnic College, Zhaoqing, Guangdong 526114)
Abstract Today,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work-study combination of refor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Order of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which train more talents for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reate a favorable condition. Therefore article automobile majors, for example,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mand for professionals and car class "Order" training model characteristics start to make a few comments on the launching of automotive specialty "Order" training model.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automobile professional; "order" talent training model
0引言
如今,高职教育作为我国国民大众化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同社会经济法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担任着培养大批面向社会生产、建设与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专业人才的伟大使命。然而,逐步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就成为了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我系与珠海市珠光汽车有限公司进行了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成立了“珠光机电维修班”和“珠光钣喷班”。
1 汽车类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如今,伴随汽车技术的逐步发展,汽车电子化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而汽车维修也越加复杂,大量高科技维修设备被应用在汽车维修行业,进而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从我国目前形势来看,汽车维修企业职员也多为中专毕业生,相对素质较低,由此企业必然需要引进一大批综合素质较高的高职毕业生。同时,伴随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的兴起,也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等专业学生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并为其就业带来一定机遇。当前,国内外的汽车厂家普遍都构建了覆盖全国的售后服务网络,且多为“四位一体”的经销店,而这些经销店在岗位设置、人员聘用方面都有较高要求,且需求量也比较大,吸引了大批人员选择这个专业。①基于此,高职院校必须逐步加大对其汽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重视,以此来更好迎合社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
2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分析
在当前这个市场经济环境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其实是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众所周知,当前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力、智力、资本”的竞争,而且企业对其人力资源的开发也越发具有战略眼光,尤其是对新增劳动力,由此,大部分企业纷纷由被动选择人力资源转为主动开发,主动同职业院校合作,以培养出更多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而这也是“订单式”教育展开的前提所在。②而且企业在“订单式”教育展开中,企业虽需投入一定人力、物力资源,但后期人力资源开发质量及其所带来的效益却是完全值得的,于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日渐在高职院校中广泛推广应用,也越加受到企业的欢迎。故总的来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校企合作规范性、教育资源共享性与培养目标针对性、学生就业定向性”特点,而且该模式的应用,不仅是对当前职业教育观念的一个转变,而且也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革新,对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应用技术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③
3 汽车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3.1 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订单”作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是该模式区别于其它人才模式的本质所在。为此,与珠海市珠光汽车有限公司在充分市场调研和岗位分析后,签订用人与人才培养协议了,双方就人才培养规格、双方权利与义务、毕业生就业安置、待遇等问题达成共识,然后共同制定“珠光机电维修班”和“珠光钣喷班”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④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则需涵盖“订单”人才规格、专业教学计划与专业课程开发、实践课程安排、人才质量考评等内容,确保双方今后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够有章可循。首先,双方就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商谈。该目标的制定,具体结合汽车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本身、学生个人的需求,联系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迎合高职教育的相关规律来制定,最大限度将高职生培养为一个集知识、能力与素质于一体且具备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的技术综合型人才。以“珠光机电维修班”为例,其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该订单班既掌握汽车基本结构、汽车机电技术、汽车检测和故障排除等理论知识,又具备从事整车与相关零部件性能检测、故障排查与日常保养维护修理等方面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然后,双方就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商讨。“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需要由院长、校企合作办公室主任、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和企业相关负责人共同商讨决定,既要迎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要求,又要迎合企业发展需求。以“珠光钣喷班”为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既需要求学生“把握汽车结构、汽车喷漆、钣金理论知识”,又要具备“汽车喷漆、钣金技术”,需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方能上岗就业,并对合作中企业具体参与程度进行明确规定。⑤合作企业根据规定安排一定的时间到校进行授课,讲授该企业的文化、品牌销售、机电维修和喷漆、钣金的工艺操作等,不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使学生融入到企业中,综合能力在整个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一到顶岗实习,就可以上岗。
3.2 共同构建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就是为了给企业培养特定岗位需求与专业需求的人才,对此,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较好迎合订单企业本身企业文化和职业特色,而且学校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文化知识、行为规范与道德素养等知识,还需强化对学生关于那些同企业相关岗位与技能的能力培养,实现同企业实习岗位的良好对接。⑥企业也需积极参与到相关课程设计与开发中,以培养出更适合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同时,实践教学基地的良好发展建设,也是“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又一重要保障,“订单班”的实践教学在本系的汽车实践基地进行,完全满足“订单班”培养的要求。课程体系设置,编制了与工作任务相结合的实训指导书,实训报告,运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更贴合岗位需求。
3.3 构建对应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
首先,革新考核方式,重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确定以学生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工学结合考核方式,即在考核中,摒弃传统考试考核,适当加大项目、技能与过程考核的比例。如“汽车钣金技术”课程,应用了项目教学法,整个课程在实训基地进行,重点加大对学生技能的考核,在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后都对其进行形成性考核,而所有项目考核成绩相加就是学生学习过程考核的成绩,期末时抽出6~10个项目,抽签进行考核,总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期末考核成绩,各占一半比例;其次,积极开展多职业资格考试。“职业资格考试”,作为检查一个学生基础专业知识的把握与实践操作能力的一个主要手段,是考察学生是否合格、是否迎合市场发展需求的重要环节,为此,结合教学、校企合作与学生情况,积极组织了学生职业资格考试,如“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考试”、“技术等级考试”等,以此来鼓励学生掌握更多技能。
3.4 构建模式长效运行保障制度
任何计划的展开都需有强大执行力与对应的制度加以保障。为此,汽车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展开,必须根据双方要求来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制度。就校企双方而言,双方展开合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三赢”。然而,在实际合作中,双方仍会出现一些矛盾,比如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模式改革等,这些均需双方共同协商解决;而且学生也易同企业所设置的岗位与待遇等方面要求产生矛盾,这些均需协调好。基于此,为确保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序进行,达到技能训练效果最大化,学校、合作单位与学生三方就需签订相应的协议,如“校企订单式培养合作协议书”、“学校、家长双方的协议书”、“学校、学生双方的协议书”等,特别是在“校企订单式培养合作协议书”中,需明确规定双方在合作中所需承担的职责、权利与义务,并就技能训练中可能涉及的相关费用、违约责任与劳动保护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⑦通过这些协议的签订,来更好维护各方权利,并督促各方履行相关义务。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以服务为宗旨,基于学生就业,积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了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汽车维修行业也已步入了高科技时代,为此,如何更好迎合时代需求,培养出一大批综合型技术人才,也成为了高职教育展开的一个重要责任。为此,通过对“珠光机电维修班”和“珠光钣喷班”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加快其专业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和总结,以寻出一条更适合高职汽车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之路。
注释
① 孙世菊,胡亦,韩伟,等.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5):43-44,46.
② 王世荣.工学结合“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淄博职业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2(18):49-51.
③ 吴阿敏.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1(9):226-227.
④ 苏宏林,罗文华,顾琪.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4(5):16-18.
⑤ 蔡爱敏,郭法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多订单联动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4(8):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