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4:51:05
导语:在中学生体育小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现阶段,语文教学的本质之一在于最大限度地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只有从感情中使学生产生共鸣,才能以情感人、用情育人,达到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授业解惑,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感情的熏陶,使学生在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迫于应试教育,很多教师在课上过于强调知识点,反复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从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不得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误区。教师在课堂上应极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大胆地和教师进行沟通、讨论,表达个人的想法与情感,从而建立起一种“学习伙伴”的关系。对于课堂上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其表扬,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回答有误区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肯定,嘉奖其勇气。
无论是课本内容还是一部文学作品,一经完成,都会注入作者个人的中心思想和情感。但是“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例如,在《三个儿子》这篇课文中,对于三个迥然不同的儿子,教师可以向学生启发:“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儿子。”这时,有的学生可能喜欢会翻跟头的大儿子;有的学生会喜欢唱歌好听的二儿子;当然,很多学生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会喜欢懂事挑水的三儿子。对于学生给出的不同答案,教师要表示理解。语文课程的教学在于培养“活的灵魂”,而不是只会学习不会思考的“机器”。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懂得尊重每个学生的自我情感,不同的人对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因而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和他们自身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师否定或者略过“喜欢大儿子、二儿子”的回答,无疑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打消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不敢再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的聆听、积极的肯定是给学生在展示自己学习成果时最好的尊重。
语文的教育不在于传授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激励、鼓舞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课堂上每个学生吸收知识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想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一样,这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是,要想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是绝对可以的。
情感体验是学生形成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见解,从而更好地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农村 留守中小学生 教育问题 对策
目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逐步地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已成为拉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农村很多人因为户籍制度差异、经济条件差等原因,无力将孩子带到城市,从而形成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群体。因此,研究农村留守中小学生教育问题,对提高社会对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的关注,改善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现状,提高农村留守中小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留守中小学生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父母外出打工,导致亲情缺失
家庭是“人性的养育所”,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对个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小学生在学校能够接受学校有目的的系统教育,虽然学校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但是他们仍然离不开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仍然是对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需要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具有不可代替的力量。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大部分进城务工就业者忽视了自己外出对于孩子教育的负面影响,导致了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情感缺乏,忽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父母教育、品行培养与心理健康引导,使留守中小学生从小家庭教育缺位,缺少父母的监督与教育,对其心理造成了很大的阴影和影响,从而出现一系列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二)监护人教育能力不足,责任不明确
在对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监护过程中,隔代监护家庭比率大,凸显的问题最多。隔代监护中,无论监护内容还是责任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盲区,隔代监护中存在祖辈对孙辈的溺爱,忽视了中小学这个关键的教育时期。家庭教育没有约束,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放纵,导致农村留守中小学生我行我素,阻碍了农村留守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健康发展。家庭的良好教育氛围对中小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由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充分呈现出来。但农村的实际情况是,监护人对农村留守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心理、精神上的需求关注较少。
(三)中小学校园教育忽视了留守中小学生特殊的心理需要
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学校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学方法要尽可能多的适用于大多数同学,又对困难学生提供特殊的帮助。学校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很多农村中小学生教师把教育教学行为变成了一种例行公事,他们对学生的关注仅限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与掌握,缺少与中小学生的沟通,不能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活动。至于学生在课堂之外、在校园之外的活动,他们则不再关注。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很细微,需要教师及时疏导。教师在一点一滴上给予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及时的帮助,树立健康的心理和正常的行为范例,对于中小学生的改正给予及时表扬,最终能促进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心理、行为健康的发展。
二、农村留守中小学生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在解决农村留守中小学生教育问题时所要担负的责任
由于父母与孩子分离,导致孩子家庭教育和情感关爱的缺失,从而产生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很好的方式就是要为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进城入学提供条件,让他们可以随父母进城就读,才能及时得到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关爱。政府要出台各种优惠措施,真正关心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确实提高农民工子弟的学校教育质量,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基础教育正在逐渐地被广泛关注,基础教育是中小学生教育的关键期,政府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发展的角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教育质量,积极倡导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资源;提供给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先进的教育用品,活动设备和新颖的课外读物,充分重视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有效地扩大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素质水平。
(二)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中小学生教育问题时所要担负的责任
教师应公平对待农村留守中小学生。未来学校教育的趋势是全面教育,它表现为一种对学生一视同仁的教学理念。农村留守中小学生享有同等获得教师赞赏和关注的权利,因此,我们应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切实关爱农村留守中小学生。教师平时对农村留守中小学生要多观察,了解他们的行为变化和内心需要,针对这一群体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寻求最佳教育方法。不同的家庭教育类型中的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其在学校的表现也截然不同,教师要结合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类型对其进行教育。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学校工作及班级工作的实施者。教师在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师要给予这部分中小学生更多的关爱和教育,深刻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及时的疏导,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下,促进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发挥家庭教育在农村留守中小学生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家庭教育是驾驭的基础,家长是中小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应摒弃错误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责任意识,不断强化家庭教育是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第一教育的意识,切实担负起教养子女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每一个农村留守中小学生都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家庭教育要给予中小学生正确的指引,帮助中小学生纠正错误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要想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发邮件等各种方式主动与子女联系和沟通,增加沟通频率,鼓励孩子主动沟通,加强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父母与抚养人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此外,我们要引导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临时监护人转变教育观念,建立科学的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沈辉香,戚务念.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迫切需要父母的关心.当代教育论坛,2005(5).
一、 影响初小衔接的因素
1. 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能力水平
小学孩子升入中学以后,面对全新的环境和教材肯定会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同时,孩子的能力也在发生着改变。小学时学生认知事物比较单一化、表面化,而且记忆方法比较简单,通常是死记硬背,容易遗忘。如何培养他们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养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学老师切不可操之过急。如果一开始就以高标准来要求孩子,这样很容易打击他们的信心,从而使他们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课程标准不同
初中阶段英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语法知识。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培养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个性。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教材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大,词汇量要求也大大增加,句子结构更为繁杂,可以说是由记忆层面向运用层面进行过渡。
3. 教学方法的改变
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形象直观,知识单一,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堂容量小,进度慢,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用大量的时间反复操练同一个句型或对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而中学英语教材内容多,知识综合性强,课堂容量大,进度加快,教师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反复操练。这使初中学生开始时不适应中学英语学习而影响英语成绩的提高。
4. 学习方法有差异
小学英语学习,学生的依耐性较强,常常是被动吸收,以机械性记忆和练习为主。而中学英语教材容量大,涵盖知识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学生要自主学习,主动质疑。然而,很多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缺乏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 初小衔接的有效对策
1. 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将学习策略定义为“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它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它既包括学习者的心理过程,也包括其具体行为。不同学习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习意识、降低学习者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初中的词汇量是学生的第一关,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提醒学生单词预习要注意词的音、形、意、用,做到见其形而知其音,听其音而知其形与意;其次,在词汇教学中引入构词法的概念,通过前缀、后缀的总结,让学生攻克较长单词的难点;第三,上课前5分钟开展单词竞赛,有效地复习旧知识,使原有单词的掌握率大幅度提高。
2. 充分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小学英语教师习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持续不断地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热情,比如对话、唱歌、讲故事等等。然而进入中学以后,由于教材容量的扩大,知识难度的增加,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孩子兴趣的激发。英语教师还必须了解西方的风土人情,英美历史地理概况及名人趣事、名著等,并不时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这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牛津7A的第三单元讲的是万圣节,教师讲课时可以补充一些中西方不同的节日及庆祝方式,学生会很感兴趣,在课上踊跃发言,课堂气氛也会非常活跃。
3.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当他们升入中学后,一切都感到新鲜,又较容易接受老师的意见,因此如果教师能在中学的初始阶段对他们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那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诵读的习惯。英语不仅是一门高考学科,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门语言。语言是要说出来的。而我们学外语缺少语言环境,所以诵读是很必要的一个训练方式。它既可以帮助同学们练口语,又可以帮助记忆,培养语感。因此每天早读、晚读时都要求同学们能开口读,养成诵读的习惯。同时,教师也应利用英语课堂,为孩子们搭建平台,开展课本剧表演、演讲等活动,给学生展示英语水平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2) 预习的习惯。任何一名学生对“预习”二字都是不陌生的。但是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因其起步性质,就算没有做好预习工作,学生课堂听课也不成问题,因此学生并没有预习的习惯,而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引导。但到中学以后,英语课文的篇幅加长,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如果没有预习,根本适应不了课堂的教学进程。所以,中学英语教师对学生的预习不能只是泛泛要求,而要把它当作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其进行精心指导。
(3)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应准备一本词典,学会自己从词典中查找一些基本词汇的词性及拼写方法,寻找同义词的意义差别和用法差别。遇到词汇方面的疑问不是被动地等待教师的解答,而是能够学会自己在字典中寻求答案。
三、 处理初小衔接问题教师应当注意的要点
1. 充分备教材和备学生
首先,教师必须熟悉和掌握中小学教学的不同特点,充分利用现有教材的资源,有效实现初小衔接。小学英语多以游戏教学为主,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少量的单词和一些生活会话及部分句型,凡涉及语法内容多以强记为主。学生对英语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度,但是在学习的方式方法上,面临着中学学习的调整,学生因为课外接触英语的层次不同,因而在进入中学时,在口语、阅读等方面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确定教学容量,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的互相激发的迁移作用,努力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激发,使学生在学习方式方法逐渐转变的情况下,保持对英语的学习热情。
2. 合理解决应试与能力的矛盾
关键词:艺术类 中职学校学生就业 心理问题
近几年,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高职生就业不如中职生。的确,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75%左右徘徊,而中等职业学校(含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中职学校针对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的有技能“蓝领”成为就业新宠。有些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与大学生“就业难”截然相反,中职生就业出现了越来越吃香的趋势。
在中职学生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群体――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他们在外在容貌、气质形象上普遍优于同龄人,具有艺术特长。他们既有情感丰富、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等优点,也有控制力差、遇事不冷静、容易冲动等不足。他们喜欢自己的专业,有一技之长,但也有文化课基础薄弱的缺陷。笔者对所在的学校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的应届毕业学生连续几年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如何引导学生排除不良心理干扰,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表现
(一)自负心理
有些毕业生自恃自己所具有的艺术特长、专业优势或者外在容貌的优势,过高地估计自己,定位过高,在心理上产生了高人一等的自负心理。“你毕业后,所期望的月薪是多少?”笔者曾对我校2011届的毕业深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9.4%的学生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4000元以上。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显示,2011年广东省本科生的实际薪酬主要集中在2000-2500元/月范围内,可见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对薪酬的期望值过高,看出毕业生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心理准备不足,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学生,在现实面前就会因过高地估计自己而找不到合适的位置。过高估计自己的结果导致在现实受挫后超出个产生失落感和悲观心理。
(二)自卑心理
自卑是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较为常见的人格缺陷,也是一种心理障碍。在就业中的表现是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评价,同时对职业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自卑的学生不敢正视现实,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在对自己的抱怨、贬低中失去了求职的勇气,丧失就业机会。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有的毕业生则因为在校表现平平,专业成绩和各方面能力都不近人意,在面试时没有竞争实力;有的是因为容貌和身高的略逊于其他同同学而内心自觉低人一等;有的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家庭社会背景,而有些学生并不及自己,但他有良好的家庭资源,不用努力就可以拥有一份满意的工作,一比较,觉得自己很自卑。甚至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在首次面试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垂头丧气。
(三)功利心理
择业功利心理,是指从择业的趋利避害出发,片面扩大自我利益的追求而缺乏对就业环境的客观评价。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是特殊的青年群体,他们在就业的敏感性上强于一般的群体,这是因为,他们大多自小受过相关艺术教育,且在中职教育阶段学费较高,付出的前期成本较高,他们以及他们的家长都想得到回报。根据笔者连续几年对我校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的毕业的调查显示,有26.4%的学生希望自己成为名模、明星,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的定位为社会精英。
择业功利心理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个人功利取向方面。尤其是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的想法,有80%左右的应届毕业生希望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大城市工作。
(四)一步到位心理
一些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在就业时的择业心理就是想一步到位,追求工作的安稳、清闲、福利待遇好等等,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这表现在学校毕业洽谈会上,机场、银行、大型国有企业等用人单位门庭若市。即使选择其他企业也首先以企业的归属和大小而论,似乎不太在意对企业的发展前景的分析。毕业生除了有不愿意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这一心理之外,还有当工作不如自己意愿时,不是想到去努力适应,而是通过跳槽或继续求学等方式来摆脱原有的环境的想法。一步到位的心理说到底还是怕苦,怕不稳定。他们没有考虑到现今的工作哪有什么永远稳定的。不迎接挑战,不努力学习,就要被淘汰。
(五)盲从心理
盲从心理是指在求职择业时因为“跟着感觉走”而盲目从众。有一部分毕业生,自己没有主张,看到同学去哪里面试,就去哪里面试,听到同学们说哪家单位好就“一窝峰”式地涌向某一单位,在择业时完全受父母或家人的影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毫无目的的考各种各样的证书书;二是在选择单位方面,是人云亦云,一家又一家的去面试,最后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到什么单位就业。三是,有些同学听说参加艺术类高考,读大学更好,就准备考试,但又看到同学们每天在忙着面试,又想就业,举棋不定。择业盲从心理主要是由于缺乏择业主动性,缺乏对现实就业市场和政策的充分了解,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主动收集与分析判断,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认识而造成的。
(六)过度悲观心理
由于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后专业对口的比例较低,尤其是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的毕业生“舞台艺术生命”比较短暂。一些毕业生对自己的前途也产生了悲观心理,特别是在该专业的男生由于市场对男模需求较女模低,中职毕业的男模在年龄段上不占优势(男模的黄金年龄在25岁以后),且由于学历底竞争力不强,在就业中处于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理压力更大,容易产生悲观心理,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毕业就是失业。
(七)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艺术类中职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嫉妒心理的主要特征是把别人的优越之处视为对自己的不利和威胁,因而感到心理不平衡,甚至是恐惧和愤怒,于是借贬低、诽谤以致报复的手段,来求得心理上的补偿以摆脱恐惧和愤怒的困扰。主要表现有:有时会出现个别的毕业生嫉妒已有单位的同学或即将签约的同学,轻者恶语伤人,重者落井下石;一些毕业生看到一些好的招聘信息广告就赶快撕掉,让就业信息自己独享,其嫉妒心理已经影响到个人的品质问题;有些毕业生甚至采取背后拆台等手段。嫉妒的后果是严重伤害同学间感情,使同学关系恶化,阻碍同学择业。嫉妒还会使人心涣散、人际关系冷漠,这又更加重本人的内心痛苦和烦恼,以至影响自身的发展和求职的顺利进行。
(八)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在求职择业中具体表现为在就业中表现被动,依赖他人,消极逃避就业市场,抱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目前艺术类中职学生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家庭环境较好,因此他们把择业的期望寄托于家人、亲戚或朋友,拉关系,走后门等,总念着“车到山前必有路”,天上也会掉馅饼,试图坐等就业。他们整天呆在家里或学校“待业”,在“等待”中错失很多就业的好机会,甚至个别学生成为“啃老”一族。
二、艺术类中职学生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就业本身就是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遇到就业问题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节。
(一)客观地认识自我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及行为的某一方面或整体的评价过程。正确的自我评价是艺术类中职学生学生择业的基础。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的实力,作出对自己实事求是的评价非常重要的。艺术类中职学生学生应该全面客观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理想、价值观、能力、学识、性格、特长、兴趣爱好,甚至身高、外貌等,不要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而自大,也不能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而自卑,只有这样,我们每个毕业生才能树立良好心态,在求职中抓住机遇,从而避免盲目和减少失败。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环境和事物有了客观实际的分析,对现实生活有了正确的领悟,尽管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令人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事情,也不会因一时的挫伤而失去对生活中美好意境的追求,就会置身于一个充满积极感情的世界之中。客观地认识自我是进行就业心理自我调适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观,即学生走向社会时选择职业的观点和态度,实质上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职业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职业就是选择自己的未来,因而艺术类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十分必要的。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必须要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充分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由于我国人口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就业机会往往不能同步扩大,就业难仍是困扰政府的一大难题。艺术生也因为专业的局限性,就业形势较其他学生严峻。尤其是因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一次找到理想的岗位并不容易。因此,面对以上情况应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因专业不对口或期望值过高造成的难以就业的问题,也能为学生减轻因无法就业带来的种种压力,调整和排除就业带来的心理问题。
(三)增强就业能力
1、增强就业心理能力
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和保障,在艺术类中职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中尤其应注意以下人格特征的培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意志坚强、谦虚礼貌、自立自强、耐挫性高、自控力强、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等。
艺术类中职学生作为各种就业压力的实际承受者,谁也无法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败,但是要学会正确面对就业失败。当一个人一无所有却胆敢“想象成功”时,他就拥有了一份严谨而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能使心智不断提高,而积极的心理状态,更能给人生带来快乐的心理体验,并不断催人奋进,这就是自信给人带来的力量。同时,艺术类中职学生也应该看到:当前,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使艺术类人才的社会需求逐年增大,艺术生因此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2、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艺术类中职学生应尽早了解职业世界、了解自己、规划职业生涯。职业生涯是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指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历程。一年级应侧重职业认知与规划能力的培养,重点全面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侧重自我认知与基本能力的培养,客观正确认识自我,努力完善和塑造自己,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和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二年级应根椐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职业需求,拓宽知识面,发展多方面能力,增强就业的自主性和择业决策的能力;三年级要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掌握面试求职的具体技巧,有效预防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四)大胆尝试,勇于创业
艺术类中职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崇尚自由,不愿意太多的约束和管制,注重实现个人价值。但他们能真正实现个人理想,成为艺术家的很少。通过对我校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放弃了传统的被动就业方式,而是主动创业,自主创业成为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他们的艺术特长和较高的审美能力是自主创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是短板。创业需要管理、营销、融资等各方面知识,艺术类中职学生要及早树立创业意识,注意积累实战经验。可喜的是一些组织和机构已经开始行动,比如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已经设立启动基金,为一些有发展潜质的青年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与咨询、指导服务。国家鼓励也毕业生自主创业,甚至课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综上所述,只要有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好环境,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心态,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就业本领,艺术类中职学生就业的道路会越走越宽阔。
参考文献:
1、贾江平.如何有效指导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创业成才之路, 2011(23)
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帮助孩子们在人生之初扣好第一粒扣子,使他们逐步成长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具有高尚思想品德的社会有用之才。小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要做到
“五个注重”:
一要注重循序渐进。
小学阶段的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小学生的思想既存在单纯、可塑性强的特点,又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弱点。所以,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
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日常教学之中,
逐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培养他们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二要注重班风建设。班级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
要注重因人施教,营造温馨班级,
充分发挥学生各自长处,
为班集体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要引导学生自觉投身于思想政治的学习当中,促动孩子们在积累个人学识的同时,积极投身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培树自觉主动为大家、为班集体、为社会服务意识。
三要注重言传身教。“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传播正能量,
做学生的榜样,
这是师者的天职,更是教师的毕生追求。教师要增强责任意识,
以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要把管理与育人、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接受教育,以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四要注重正面教育。
教育好下一代任重而道远,
需要体现于日常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工作之中。
教师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
使小学生坚定爱党爱国的信念,
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从小培养孩子们开放、创新、竞争意识。
工作中要“偏爱”后进生、严爱优等生、博爱中等生,
引导学生一起成长进步。
五要注重实践活动。
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离不开广泛的实践活动。通过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堂内外系列实践教育活动,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互动机缘”,让学生汲取更多的“优良养分”。
诸如开展文明服务、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等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兴趣爱好,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淬炼学生的品格情操,从而促其不断自我成长,培养出新一代
“四有”新人。
总之,
单一的方法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必须相互补充、配合,充分调动和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芸芸众生之中,诱惑与欺骗纷乱复杂。悠悠历史长河,又有多少千古奇冤令人发指?然而,人总是很容易向虚幻的东西低头,也很容易被假象蒙蔽双眼。
岳飞,精忠报国,征战杀场,不谋求功名利禄,却惹来“莫须有”之罪名,冤死于秦桧宋高宗之手。若不是宋高宗混淆是非,南宋怎会留下苟延残喘的历史?乱世称霸的项羽,本可征讨四方,成为天之骄子,却因不喜臣下的面谏,终被刘邦甜言蜜语哄去一壁江山。乾隆宠信的和,媚上欺下,贪赃枉法,私藏国家财产,令人汗颜……
美丽的谎言总是充满诱惑力,就像糖块儿很甜,人人都爱吃一样,然而却淡忘了人间最真实的往往是最平凡的,甚至是很丑陋的。它们对外表不遮不掩,对自己不吹不擂,敢于直面生活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把自己勇敢地暴晒在太阳底下。这是一种坦然,一种安全。人美不在外表。同样,外表美的东西并非都是真美,那浓妆艳抹已失去了它原有的朴实。
石头是粗糙的,而鹅卵石却流光溢彩。高雅的商店,名贵的家具,处处可见鹅卵石的身影,却没有留意,平坦的马路,身居的高楼,都是那粗糙而且造价低廉的石头堆砌而成。人们没有思考过这些,他们的眼球往往被那些花花绿绿的东西吸引着,欺骗着,让狡猾的商人从中牟取暴利,偷偷地骗去了血汗钱。
香水固然很香,但你愿意喝吗?在香水面前摇头,对甜言蜜语不屑一顾,分清是是非非,很好,你一定是个明智的人,你有自己的主见,从来都不人云亦云。执著于自己的选择,你的人生意义将与众不同,端正自己的生活态度,你定能在人生的路途中走得潇洒自如。
一代圣君李世民,虚怀纳谏,不因魏征的出言无忌而疏远贤臣,更不以奸臣的阿谀奉承而亲信小人,遂有了“贞观之治”之盛世,康熙大帝,在其位谋其政,朝廷上下泾渭分明,以微服私访洞察是非,赢得一世天下太平。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太多引人注目的东西,但那未必都真实。海市蜃楼是美丽而令人神往的,可你愿意攀登吗?彩虹做的桥,五彩缤纷,可你能在上面走吗?香水很香,可又有谁愿意去喝?人生路漫漫,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诱惑和欺骗发生,要时刻给自己擦亮眼睛,辨清是与非,让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
(指导教师赵 勇)
小 星 星 简 介
赵干警,河南杞县高中学生,爱好体育、写作。作品《祖国颂》获第五届“振兴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高中组一等奖,作品《谈少林》获河南文化小论文大赛省级二等奖;荣获第二届“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国家级(高中组)一等奖。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想教育;创新实验
作者简介:王朝泰(1965-),男,大学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方面.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缺少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对于学生来说核心素养(种类)应该是:思想素养、创新素养、思维素养、信息素养、自学能力等.存在问题: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但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教育就是分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本文对初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教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的综合素养深深的影响着学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肩负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教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因为教师的思想品质和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是深远的.有过硬的教学能力、科学的教学方法、勤勉的教学态度,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具有育人的智慧,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要学习犹太人:“犹太人崇尚读书,比如以色列,在崇尚读书的背景下,带来一个国家的高度发达,令人深思”,教师要做到:“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带领一群人跑得很远,学习永远在路上……”因为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来,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要有一潭鲜活的水.老师有些刻板,学生可以原谅,但老师知识浅薄,学生是绝对不能原谅的,所以教师的综合素养深深的影响着学生素养,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失时机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
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这是我们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失时机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放在首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失时机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德育不是当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活动中渗透.如在上焦耳定律和安全用电时,请你反思你做到安全和节约用电等?播放视频:电热危害猛于虎:这是某中学监控录像记录:2016年4月18日夜晚,某教室由于线路老化,加上学生使用劣质充电器长时间充电,导致导线过热,引l了火灾及一系列的爆炸,直接经济损失达六万多元.残酷的事实,时刻在告诫我们:要科学利用电热,防止电热的危害.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意识,安全防范,生命安全高于天.不是下死命令“出门一定要关灯、关空调”.而是把教室两台空调的铭牌拍照后投影(如图1所示):220V 3850W.出门不关空调5小时(空调正常工作),浪费多少电能:W=Pt=3.85kW×2×5h=38.5kW・h,引导学生计算,学生从计算中有了深刻的体会:不关空调浪费38.5 kW・h的电能,并渗透了即使生活富裕了也不能浪费国家能源.课后还布置作业:请你如何“做到安全和节约用电?”写成科学小论文.渗透物理学家刻苦学习成才的故事:牛顿、法拉第、焦耳……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1889),英国物理学家,一生致力于实验研究.用近 40年的时间做了400多次实验,研究热和功的关系,根据所测电流通过电阻放出的热量,提出焦耳定律.法拉第,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当过书童,引用十年探究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此外利用低成本实验(废弃物)做物理实验改进和创新,不仅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而且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思想,即使有实验室这方面仪器:可能不完善、效果不是太好,达不到节约资源.利用低成本实验(废弃物)做物理实验改进和创新(节约资源),如图2所示增加如实验,学生怀疑“覆杯实验小塑料片被水粘住不掉下来”消除:厚纸片是少有粘力,稍作改进,黏住在废弃塑料杯底钻一小洞.演示:用手指按住小洞口,小塑料不掉下,手指一松开,小塑料片就掉下,还演示小魔术:听话的覆杯.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失时机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也是立德树人德要求.
3 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旺的不竭动力,在我们初中物理中不断创新,同样更要对固有价值的充分挖掘和使用,只这样才能真正的创新,真正的进步,直至飞跃.
3.1 课堂寻入――精心准备,情景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伊始,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心的特点,创新实验设计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巧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猜想,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学生就会产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求知欲,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自制教具改进实验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上课导入:如图3、4、5所示空箱变物、会上坡的月饼盒、魔碗、烧不断的棉线、烧不死的小鱼……
3.2 在上大气压强这一课时,适当增加创新实验:为了安全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因为水银有毒,课堂上不能做托里拆利实验,用实验:如图6小吸盘,弹簧称,细线,刻度尺,有机玻璃板,测大气压强值.自制抽水机,这一制作出现在物理通报上,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当然也提高了他们学习书本知识质量.
一、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人勤春早,刚一开学的 月 日,所有教学管理人员就在学校小会议室召开工作会议,在会上,所有教学管理人员纷纷发言,就如何加强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检查等方面言计献策,通过讨论,统一了思想,进一步明确了教学质量是关键。
教学检查是落实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为我们提供及时的教学信息,便于我们更好地加强教学管理,为此我们分别在开学初、期中及学期结束分三个时间段,采用抽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手段,检查了教师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经检查,总体状况良好,尤其在教案编写、教学进度、作业批改等方面,90%以上教师做得较好。在项目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方面还有待改进与提高。在学科组长教学常规会议上,通报了检查情况,肯定了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以考促教成为了重要的教学管理手段。教学不是为了考试,这是教学的本质;考试能够促进教学,这是考试的功能,也是教学的特点。我室坚持月考制度,并进一步规范月考制度。三年级及一、二年级综合高中班每月月考试一次。在月考中我们做到了每个年级的月试题统一,改卷时间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过程中开考时间统一,终了时间统一,严肃考风考纪统一。评卷工作结束后,任课教师都及时将成绩交到我室备案;并及时对学生讲评试卷,讲评时,不仅要指出学生错误的结果,还要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启迪学生思维,教会学生做题方法,提高学生做题能力,又回过头来带动了教师的教学。月考成绩与奖金挂钩,表彰了先进,激励了后进,为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起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事实证明,以考促教不是一种奢望。
二、各学科组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
各学科组充分发挥组内教师的积极性,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
数学组注重培优辅差,采取人盯人的战术,效果较好。
英语组发挥集体智慧编写的校本教材在职高班中使用,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理工组在加强师生动手能力上下功夫值得肯定,理工组有六位教师动手组装了万用表,机电专业学生组装万用表成功率达百分之百,理工组还充分利用学校拆除的18台废旧电扇和36架废旧灯架作为教学材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体育组狠抓体育考生的规范化管理和训练,并针对学生个体实际加强训练的针对性,效果良好,在全州中学生篮球比赛中荣获男子第二名,在我县趣味运动会上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政史地组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30多篇,经认真评选送州参赛五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以忠、孝、雅、诚为主题德育教育活动,现以收集整理材料20多篇,高考备考中发挥集体智慧,关注热点问题。
生化组全体教石团结一心,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实用生物知识、实用化学知识的教学,组织编写了《免疫学知识简介》、《硅酸盐产品》、《生物的新陈代谢》。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 德育教育 渗透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必修的课程,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有改革和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增强思品课德育的实效性,教育学生在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的同时还注意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好品质。我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谈一些看法。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反对那种把政治课仅仅看作是一门文化知识课,而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属性的错误倾向。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引导下,社会上有很多人把“分数”作为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指标,认为只要分数高就一切都好,然而现实的评价标准却是多方面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思想政治课本质上就是一门德育课,它的任务不仅在于给学生提供认识事物的工具和方法,而且是铸造学生的灵魂。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智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体现了对学生比较系统的德育知识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思想政治觉悟。
二、示范教育身体力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想品德教师要特别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首先做到,并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素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实践证明,身教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用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可以说,身教是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因此,“打铁先得本身硬”,我们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以做好本职工作。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细节,寓教育于情感之中,合理渗透德育思想。
为了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德育内容,必须在知识教授的明晰感上下一番功夫,但决不能脱离现实,回避现实,进入空洞说教的误区。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细节,合理渗透德育思想。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的生活价值以适当的方式揭示给学生,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艺术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思想品德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充分表达思想和见解的机会,启发他们自觉地探讨人生和社会的真谛,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是使学生学好的前提,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亲切,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当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产生共鸣时,即是教育的最好契机。情感的渗透还可以延续到课后,教师应该与学生多交知心朋友,以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课文内容,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使知识交流借助情感交流达到应有的效果。
四、创造条件,扩展教学阵地,搞好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是巩固拓宽课堂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桥梁。新《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强调要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分,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根据这一要求,思想品德教师们要积极探索适合课外德育教育的有效形式。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与政治课内容、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有关的报纸杂志和课外书籍;组织时事报告会和法制报告会,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很好作用;观看著名教育家邹越的视频,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学会做人;指导学生写小论文,不仅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校领导和家长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参观调查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使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在无形中得到增强,促进正确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只有将教材的德育点、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言传身教及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丰富的时政热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钱东恒.教改新形势下更应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