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4:51:28
导语:在工艺美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人才需求状况。据调查,我国工艺美术工业企业超过3.5万个,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整个行业形成了以私企为主体、国有联营和国有独资企业、外资企业为辅的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目前,全国共有工艺美术相关院校约500所,其中高职院校约156所,毕业生数量远远小于行业需求。
(二)工艺美术工业企业发展情况。宏观来看工艺美术行业,它集聚的是强大的生产能量;微观来看,它带动了大规模的就业。“十一五”时期,工艺美术行业产值以超过20%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在改善民生、稳定社会方面卓有成效。正是因为工艺美术行业所具有的蓬勃生命力,在文化部2012年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以下称《倍增计划》)中,工艺美术成为所确定的十一大重点门类之一。根据《倍增计划》,到2015年,全国工艺美术业增加值将超过6000亿元,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同时,将在各地建设一批工艺美术特色产业集聚区和工艺美术研发、设计、创意基地。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就需要各地区充分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工艺美术品牌,进而带动工艺美术产业全面发展。
二、对专业建设的思考
从工艺美术工业企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将进入品牌战略发展阶段。中国未来美术工艺工业企业也需要“LV”,需要走进国际化。因此,开设美术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应该为未来美术工艺工业企业发展做好人才培养的人力资源保障工作。
(一)继承传统美术工艺。中国历史悠久,5000年文明孕育了丰富的美术工艺文化,作为高职院校要保护好、继承好传统美术工艺文化。因为传统艺术的传承存在后继问题,很多传统美术工艺绝技和工艺美术品种濒临失传。要想使得中国工艺美术创品牌,走向世界,则应该重视传统美术工艺的保护和继承,民族的才是特色的,才是世界的。保护传承核心技艺,确实是工业美术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历来,我国的工艺美术业具有行业分散、师徒传承、手工操作、工艺保密等特点。在当代社会,传统工艺美术工作者的创作条件较差,待遇不高,创作的积极性严重受挫。个人认为,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降低门槛,提高待遇,吸引民间传统美术工艺大师和能工巧匠加入到教师队伍中。
(二)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发展。中国每个地区都有特色的美术工艺文化,学校应该加强与政府的办学合作,充分发挥区域美术工艺文化特色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共同投入资金、提供政策建立”政府主导、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美术工艺教育教学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打造工艺美术店、工艺美术街、工艺美术协会、工艺美术研究所和工艺美术职教集团,为继承和发展区域美术工艺文化创造条件。
过去师傅带徒弟的时代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烹饪教学中效果不明显。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分离的方法,而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学习美学知识和烹饪技能来完成作品设计、加工制作、组合调整、评价等整个工作过程;让学生以主题制作的形式,明确岗位分工和工作职责,即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图形设计、色彩搭配、热菜造型、冷拼创意拼摆等全部工作过程的实训。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有效的认识美在烹饪中的作用,了解美学基础知识、美感构成,掌握烹饪色彩基础、图案基础知识等。
二、讲、演、练、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采用讲、演、练、评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生由“学中练”转变为“练中学”,为职业技能鉴定项目训练奠定基础。教师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讲解雕刻步骤,指导学生基本功训练,之后进行总结评价,并安排学生课余时间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吉祥图案造型,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习项目的具体内容,教师根据所制作造型作品的特点,详细讲解作品的特征和技术操作要领,通过一步步的手法演示和图片对比,有效的让学生看到作品制作的具体步骤,从而在脑子里形成一种感性认识,在自己制作中起到指导作用。教师将作品制作的每一个步骤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学生在练习时遇到不懂的步骤可以参考图片标准进行练习,在课堂学习和练习中积累技术经验,在完成作品的同时总结不足,使作品精益求精。
三、巡回指导的教学方法
课程引入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本位、以考试为终点的局限,而是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探究为途径、以综合考评为结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确定自己的作品设计特点,明确专业技术与岗位之间的关系,通过设计制作作品的全过程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能力。教师在整个完成项目任务工作过程中只是起到导演作用,保证学生行动方向始终锁定项目任务,真正的角色是学生。
四、竞争合作两相济的教学形式
1.1信仰的意蕴
所谓意蕴,就是将社会意义和生活意义以艺术形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在思想上进行不断延伸。过去,吉祥图案就是信仰的代表物,不管是祖先崇拜,图腾崇拜,还是自然崇拜,甚至包括宗教崇拜,都属于信仰,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趋吉避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龙凤图案,不仅表现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赞美,更凝聚了各民族对祖先的崇拜之情。龙的文化意识渗透到中华民族的骨髓里。作为代表图腾和神话意象的动物,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凤也是一种神鸟,传闻中对于凤的描述是,只要凤凰出现了,世界就太平了。龙和凤的吉祥图案是自原始社会就开始沿用的,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延续至今,历经上千年历史,龙凤图案一直带着吉祥色彩和政治色彩,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图案。
1.2思想的意蕴
儒、道、佛三家造就了我国的传统思想观念,社会的维护和运转主要以此为哲学思想,因此,这一思想观念也避免不了在传统吉祥图案中体现出来。儒家学派的基本观念讲究的是用伦理道德对伦理道德进行维护,讲究老幼尊卑。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五翎(燕子、鸳鸯、白头、白鹤、凤凰)就象征着儒家学派等级制度的朋友、夫妻、兄弟、父子、君臣。儒家学派比较重视修身养性,因此大多文人学士均将梅兰竹菊四君子或松竹梅三友作为高洁情操的礼赞。而道家思想倾向于追求长生,因此“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样的吉祥字眼也就衍生出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比较盛行佛家思想,并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文化思想。佛教的发展和盛行直接关系到吉祥图案的形成。例如佛堂中所供奉的菩萨,不仅仅局限于供佛教所用,还在日常生活中可见。吉祥图案反映了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并经久不衰,使人们更乐于接受该类艺术性的语言。
1.3民俗的意蕴
工艺美术主要来源于生活,对生活和社会的阐述,我国传统的工艺以装饰的吉祥图案将民俗意蕴充分的表现出来了。中国是个比较重视家庭延续的国家,比较看重对子嗣的传承,为了能够将这种美好的愿望表达出来,吉祥图案中就出现了象征“望子成龙”或“榴开百子”的图案,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我国劳动人民比较重视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劳动人民祈祷有美好的现实生活,并期望能够延续这种美好现实,这种观念在吉祥图案中的表现形式就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了,这是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生活愿望的表达方式,将民族品德和性格直接的反映出来了,并自发的形成凝聚力。
2结语
以往的工艺美术专业实践课教学,通常是学生围在教师身边观看教师演示技能的操作过程,之后学生再进行独立的实践操作。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众多专业人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必须分组演示,相同的内容重复操作多遍,费时费力;第二,学生往往只有一次观看教师演示的机会,由于所站位置不同,对教师演示的领会往往也不相同;第三,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如果用于演示的时间过多,指导学生的时间就会相对较少,学生实践操作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如利用动画或影视演示实践工艺流程,学生可以边看演示边做,反复比较,逐渐领会设计制作的要领。这样教师就可以抽出时间巡回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技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与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今社会,人才应用呈现开放型格局,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应当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设计教育应从实际出发,注重探索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教学途径。实验证明,人类各感官接受信息的能力与程度是大不相同的,在工艺美术专业设计与制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与工艺美术专业相关的图片、作品,并配以音乐,对学生的感官进行有效刺激,充分调动学生探索与制作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工艺美术所蕴含的情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从感性的角度触类旁通,自主收集和分析材料,相互交流,拓展思维,对现代工艺美术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具备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在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总有一些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的知识点,以往教师就需要一对一指导,或者反复讲解、操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增加了教师教学的劳动强度。如果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将制作好的教学内容上传到校园网的教学资源库,那么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得到无限延伸。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完全掌握的内容,可在课余时间结合自己的需要自主学习,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为知识的巩固和再学习提供了保障。这不仅解决了一些学生在课堂上遗留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组织讨论、辅导答疑、研讨教学和进行创新。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师的备课和组织教学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优化了教学效果与教学过程。
四、结语
1.1工艺美术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
文人和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往往会遵循内心的感受,按照审美原则进行艺术创作,可以说,他们的追求是纯粹精神层面的追求。只有将这些作品与生活中的物品联系起来时,才具有实用价值,例如,只有将艺术家的画作悬挂在厅堂之上它才有装饰的价值。而工艺美术则不同于此。工艺美术始于民间,这就注定了工艺美术不仅有审美价值,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以说,民间最初创作的工艺美术品的实用价值要先于审美价值,或者说二者之间是并存的。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人们不会刻意去模仿市场上已经存在的某些商品,而是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需要进行创作。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工匠对生活的理解,具有鲜明的特色,使作品兼备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
1.2工艺美术是传承民族风俗的载体
传统的工艺美术作品往往能够折射出民族的时代特点,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反映出这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与精神境界。因此,我们说工艺美术是传承民族风俗的载体。工艺美术品充斥了民间的各个角落,宗庙祭祀、大小集会等许多重要的活动场合,每种场合中的工艺美术品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同民族在同一场合所使用的工艺美术品也不尽相同,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个活动中的特点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观念、审美的差异。工艺美术之所以能够成为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正是因为人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没有受到所谓艺术原则的束缚,而是根据人们的实际需要,加入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进行自由发挥,具有一定的自然形态,为我们展示出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工艺美术品不仅仅是服务于人们生活的工具,更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品。
2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解析
2.1工艺美术的原生性解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艺美术所具备的独特的艺术特点逐渐被推崇,人们开始使用工艺美术品来装饰自己的生活环境,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制作工艺美术品的典型特点就是对材料不挑剔,大多数都是原生态材料。工匠甚至能够将废弃的物品变成精致的工艺美术品供人们使用和欣赏。各种材质和各种形态的原材料使每件工艺美术品都具有自身的特色,既质朴又灵活多变。这一艺术代代相传,却代代不同,每一个工艺美术品都取材于生活,并加入创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彝族漆器就分为很多种类,除了木胎、角胎以外,还有皮胎、竹胎,形态各异,各有特点。除了胎有所差别之外,漆底的颜色、绘纹的颜色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情况下都以比较沉着的色调为主,漆底黑色居多,绘纹通常以黄、红为主,采用镶嵌、彩绘以及雕刻等各种方式进行创作。另外,还有很多工艺美术品使用一些随处可见,也比较廉价的草、麻、藤等材料,制作过程简单、容易,作品并不因此欠缺任何实用性与审美性。显然,这些工艺美术品都是工厂无法模仿,无法批量生产出来的。
2.2工艺美术的再生性解析
几千年来,人们对工艺美术进行继承和发展,工艺美术品的创作方式和创作类型不断丰富。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工艺美术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工艺美术品能够配合每个场景,具有更加明显、精确的主题性。人们认为,工艺美术品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应该带给人们丰富的视觉冲击,在工艺美术品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就要求人们在原生性工艺美术的基础上进行再生性创作,在保留传统工艺美术品生态型材料、天然肌理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现代化元素,使工艺美术品呈现出更加多彩的效果。也就是说,工艺美术的再生性创作并不是要摒弃原生性,而是在强调自然材质以及自然形态的同时,通过更加细节化的手法使工艺艺术品表达出人们更加细腻的情感。在保留工艺美术品实用性的同时,依据创作者的爱好以及人们对作品的主题性要求,加入更多丰富的元素,满足人们对工艺美术品的多功能要求。
3如何使原生性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中再生
3.1保护制作工艺美术品的传统家族
我们虽然一直强调要将传统的工艺美术文化传承下去,但是我们不能要求人们都成为工艺美术品的制作者,不能要求传统工匠永远从事这一职业。因此,要想将工艺美术这种艺术继续发扬下去,就要对一部分制作工艺美术品的传统家族进行保护,使这门艺术不失去传承者,并能够在后人的创新下再生。可以将这类家族的地区设置为人文景点,人们可以参观工艺美术品的制作过程,如果感兴趣,也可以动手制作。通过这种方式使更多的人认识工艺美术,使这项艺术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并继续发展。
3.2在保持原生性的前提下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全球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去世后,各个国家之间不仅进行经济交流,国与国之间的文化融合也不断加深。在这种形式下,我们固然要借鉴其他国家文化的精华,但是绝不能失去自我,对于工艺美术这一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保持原生态的前提下再谈发展的多元化。作品中要保持一定的民族性,反映各个民族的文化和特征,同时加入新时代的元素,赋予其更强大的生命力,唤起人们对传统民族与文化的记忆。
4总结
1.工艺美术人才不断涌现、产品专利不断增多、地域品牌逐渐创立。随着人才引进政策不断完善落实,产业工人薪酬水平的大幅提高,仙游已成为全国各地雕刻艺人、木工能手聚集的“高地”。全县现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省工艺美术大师14人、中级工艺美术师408人、技师206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5家,创新产品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有113项。全县工艺企业在国内各类展览展销中已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福建省工艺美术“争艳杯”大赛和国家级举办的博览会评选的金奖156个,银奖236个,铜奖175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件(山中及图、三福)、省名牌产品37项、省著名商标28件。仙游县于2007年申请注册了“仙作”商标,于2010年度获得CCTV“品牌城市”称号,于2011年顺利通过“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复评。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精品频道“魅力中国”栏目组分别录制报道了“仙作”专题节目,“仙作”品牌深受国内红友们青睐,其声誉已超过苏作、广作和京作。
2.产业链初具规模。一是营销网络不断健全。全县在外从事营销人员约有5000多人,在县外开办的直营店、加盟店共有1000多家。目前,“仙作”家具的产量、产值、销售额在同类产品中居全国首位,占有全国各大城市的市场份额约60%以上,还远销东南亚和欧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二是原材料供应市场不断扩大。全县从事原材料购销的公司有120多家,人员有2000多人,年交易额超百亿。占地56亩的仙游家更美国际名贵木材交易中心即将开业运营。三是配套物流服务不断完善。驻地物流企业18家,年运输量1500多万立方米,及时提供木雕、古典家具等产品的包装、运输、仓储、送货上门等配送服务。
3.仙作工艺影响力不断扩大。注重仙作品牌推广,以系列活动为契机,扩大仙作工艺影响力。今年以来,举办了“2014世界木材日暨首届国际木文化节”、“仙作中国行”北京品牌展、深圳精品展,组织200多家企业参加了深圳文博会、第四届中国国际轻工消费品展览会、莆田艺博会、5.18海峡经济贸易交易会等七次大型展会。在上述系列活动中,据不完全统计,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名中外嘉宾出席,参展的中外木艺术作品超过5000件,参观人员逾10万人,期间共实现交易额1亿多元和近7亿元的销售意向,使仙作工艺美术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地理标志品牌。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仙游县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迅速,但从目前发展规模和水平来看,与其所拥有的资源优势还不协调,发展潜力还未充分发掘,存在主要问题表现为:
1.工艺美术业发展平台有待整合,企业规模偏小。仙游县多数工艺美术厂家植根于农村,大部分为手工作坊式和家庭式管理的中小企业,且以传统技艺组织生产,处于小规模手工作业水平,生产流程管理不规范,缺乏监督,导致质量有瑕疵。
2.品牌意识有待增强。大部分企业对实施品牌战略重视不够,欠缺应有的成长战略、品牌战略和营销战略。商标意识不强,知识产权、产品专利维权意识不强。企业规模偏小小,资金少,宣传广告跟不上,产品包装不到位,无法打响自己品牌,绝大部分是为北京、上海的经销商贴牌生产,产品附加值较低。
3.竞争无序,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个别企业存在抢市场,挖技工,争客户等无序竞争现象,极大地扰乱了其他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也影响了整个产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4.是高精尖工艺美术人才偏少。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偏低,工艺美术高端人才偏少,大师级人才硕果仅存,人才出现断层,这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艺术价值,目前产品偏向于以机械打版为主,有高附加值的大师作品稀缺。
三、几点建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为仙游县古典工艺家具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是仙游工艺美术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古典工艺家具产业是仙游县最具传统、最具特色、最具优势、最具潜力的产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产业初具规模,区域品牌不断打响,产业链条日益完善,企业规模持续壮大,已经具备在新的起点上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仙游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把工艺美术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来重点培育,计划重点建设一批带动性强的产业园区,发展壮大一批工艺骨干企业,推动现有工艺企业上规模、创品牌、铸链条。力争至2015年,规模以上古典工艺家具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其中超亿元产值企业40家以上;工艺美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25%以上;税收6亿元以上,从业人员20万人,为把仙游县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红木家具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实现本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当前应做好如下工作:
1.抓好工艺美术业的整体规划。全面落实“十二五”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规划,大手笔规划产业发展平台,重点打造“一城、六园、五中心”产业发展平台。在“一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博览城的辐射效应下;做好“六园”的建设:仙游工艺创意产业园、盖尾工艺产业园、坝下工艺产业园、度尾艺雕产业园、赖店古玩产业园、油画国画产业园;做好古典工艺家具生产、展示、营销、仓储、研发、物流以及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强化“五中心”建设,即建设工艺美术展示中心、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工艺美术博物馆。
2.培育龙头企业。在扩建厂房用地、信贷资金、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扶持,出台优惠政策引导现有规模工艺企业进入园区,规范化、集约化生产,形成规模效益。重点培育三福、大家之家等一批快速成长、带动力强的古典家具龙头企业,在古典家具行业内推行产销分离,引导个体转公司、规下转规上、公司转集团,大力支持山中古典、连天红等上市后备企业实施股改工作,争取早日实现上市。力争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20亿元以上企业2-3家、10亿元以上企业5-8家以上,特别是要组合成1-2家能够涵盖原材料供应、产品研发创新、品牌营销、人才培养、市场信息、抗风险能力强的集团公司。
3.完善产业链规模。围绕“2015年建成300亿元产业集群”目标,重点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缺失环节开展点对点招商,推动由生产加工环节为主向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延伸,争取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带动产业整体的提升。
3.1完善原材料采购。加强与珍贵木材产地的联络协调,疏通红木进口渠道,保证木材供应;依托莆田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保障紫檀、酸枝等红木原材料供应;巩固降香黄檀等名贵树木基地,逐年扩大种植面积。3.2注重研发设计。重点发挥县古典工艺家具研发中心作用,鼓励企业创建技术中心、实训基地,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
3.3加强生产加工工艺创新、推进产品展示。继续巩固古典工艺家具生产,做大产业集中区,整合提升六编六雕、古玩、国画、油画、石雕等产业,形成规模集群效益。在展示交易上,建设古典工艺家具展示中心,高起点建设一批档次高、规模大的展示厅,完善产品展示、产品体验、产品交易、产权谈判与交易等功能,成为宣传“仙作”的窗口。
3.4做好包装设计及银企对接服务。深化全县工艺美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促进实体购销渠道和网络购销渠道互动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导向,重点扶持发展一批从事印刷包装等企业,在物流配送上,鼓励现有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继续招引一批物流企业,发展本地物流企业,满足产业发展运输需求。做好银企对接,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基础、做好工艺企业授信贷款事宜,优先安排资金支持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品牌打造等事关产链发展的关键环节,对评选出的仙作工艺百强企业授信放贷,开通放贷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
4.做大做强品牌。做好“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和“品牌城市”的宣传、运作,扩大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举办中国(仙游)古典工艺家具博览会暨“仙作”家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扩大品牌效应。在福厦高速公路、306国道、仙港大道等境内交通主干道设立“工艺品牌大道”,打响“仙作”品牌。制定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三年滚动培育计划,督促工艺企业严格实行生产许可证、安全认证等质量监管制度。鼓励企业根据自身规模以及品牌建设所处阶段,创建不同层级的品牌,形成“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互促互动格局。
5.多渠道开拓产品市场。大力发展一批专业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推进古典工艺家具博览城和坝下、度尾、大济等一批红木交易市场建设,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红木市场。继续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大型工艺美术品专业会展、博览会、展销会和网上交易会,展示仙游工艺精品,拓宽产品市场。协办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举办“仙作”品牌产品巡回展,每季度选择一个大中城市进行展览,宣传推介“仙作”产品,扩大“仙作”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引导企业创新营销模式,在传统的批发销售、定点专卖、展示推介的基础上,构建营销联盟、开办连锁店、电子商务等新型销售模式,提升“仙作”古典工艺家具行业的市场覆盖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根据异域文化元素、生活习惯和生态理念的特点,选取异域消费群体喜好的名贵木材、文化题材和经典款式,开发出中式或欧式的古典工艺家具精品,参与筹办国际性红木家具精品展览会,抢占世界家具领域的高端市场,打造世界品牌的红木家具。
一、软陶材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软陶工艺课程是我校工艺美术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其课程内容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市场需求,并结合当前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特点,以具体实践项目为载体,进行工作任务训练,然后进行行动领域归纳,之后向学习领域转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序结合。这学期软陶课程开课之初,我校与某手工作坊合作,为圣诞节而设计一套纽扣,要求纽扣不仅要有实用性,而且要具有艺术性,纽扣造型要独特、有个性,整体风格要协调统一,同学们在进行创作时不仅要考虑艺术性,也要考虑其商业价值,最终的作品是要作为商品而出售的,还要考虑销量等问题,力求达到材料、造型、装饰及工艺技法的有机结合。课程结束后,同学们都设计并制作了大量的作品,形成“产品式”教学成果。看着一件件作品,同学们在辛苦之余又透着一份喜悦。因此,将软陶作品引入市场、社会需求的方向,可以不断地推进我院工艺美术专业中软陶工艺课程的不断完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力求给软陶这种材料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扩大软陶设计应用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市面上已出现的软陶公仔、首饰饰品、玩偶等产品类型,而是要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结合工艺美术专业的设计需求,以及市场需求,结合教学内容,综合选择材料,寻找具有实用性的创作载体作为软陶创意的依据,这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由于软陶的可塑性非常强,可以做出各种造型,因此,我们将软陶材料与其它载体相结合,打破单一软陶材质的使用,创作出更富新意的作品。例如,学生尝试在确定主题风格的器皿上进行表面装饰,按照设计主题要求以及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多种材质的表现。将先技法后应用的传统教学模式,调整为将技法融入到具体设计内容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设置教学情境,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实战经验。
二、结语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并在实践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形成“产品式”教学成果。为以后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先决条件,同时也拓展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结合的空间,提升了传统工艺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作者:战怡红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相关热搜:美学 美学原理 科技美学
【论文关键词】美学;公共艺术;西方美学;中国传统美学
【论文摘要】本文以传统美学理念为切入点,论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对中西方传统关学观念的传承,强调西方羡学观念的核在于形式论,而中国传统美学中,意境说、格调说和气韵说占主导。
1.传统美学观念
1.1表理论
美是一种直觉,直觉就是表现,纯粹的直觉获得纯粹的表现,直觉是具有特殊的目标知觉,是一般意志的实践转化为道德活动。因此,美既不是有用的,也不是愉悦的或者真善的。
1.2朦胧论
认为美是一种朦胧的清晰、模糊的明确、似是而非、不似之似、似而不似的直觉感受。美的理论是凭直觉中的感受,美中含有一定成份的真与善,但是美的事物特别是形式美,当美达到相对的审美标准时,具有一定虚假和丑恶成份的事物仍然觉得美。
1.3幻觉论
美是“观念的外观”("dasscheienederidee")。这一定义,部分是形而上学的,部分是实在主义的。美,依赖于这些第二性的质的组合,因此,美不能存在于外在世界真实的物理对象之中。
1.4精神分析论
弗洛伊德(freud)及其许多门徒初创并发展了精神分析美学的基本原则。133229.CoM
基本原理的主要定义是怎样从永恒的“冲突”的观念出发,再进一步,这一压抑的行为又是怎样在无意识当中创造出一个观念相冲动的体系。这一体系,从人格的其他部分孤立出来,术语上称“情结”(complex)。
1.5体验论
近代科学美学创立者费希纳,把关于美的科学当作普通心理学的一个特殊领域,他所开创科研理论,是把实验的方法介绍到美学中来,就是一种“从下而上”("vonunten")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他用这一方法来代替旧的形而上学的方法,即“从上而下”("vonunten")的哲学方法。
1.6移情论
对于这一特别生动的美感经验—近年来多数哲学家都称之为移情(einfuhlung)—所作的还不够成功的解释,不是在《小宇宙》中找到的,而是在《德国美学史》中找到的。在这本书中,作者批评了赫尔德的极其类似的看法。在赫尔德方面,曾经以炽烈的想象的热情维护过内在生命的自由而又完整的表现。作者告诉我们,这一过程是建立在观念多样化的联想或回忆上面的。
1.7现象学论
只从事于现象("phanomene")的描述,只关心显现在知觉中的对象,而完全不管对它们在因果上的说明。它抓住对象本质的内在特性。“所采用的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中抓住每一个对象的一般特性。象这样所显示出来的事物的内在基本特征。
1.8完形心理学美学论
完形心理学美学是当代西方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他通过对音乐曲调的研究,认为音乐绝非仅仅是曲调音响的总和,音乐中的曲调旋律除了一系列的音响外还有别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格式塔特质”。
2.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对西方传统美学观的传承
2.1模仿说
古希腊美学家认为:艺术就是模仿自然。准确地说,就是艺术是模仿自然、社会和现实。依据模仿论的美学观,艺术品的审美判断标准就直接取决于模仿的真实与否,这样艺术家的创造力就大大削弱。
如今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很多设计作品就是这种对生活和现实的再现,特别体现的城市雕塑上。
2.2表现说
艺术表现论认为:艺术起源于情感表现,艺术的本质也在于情感的表现。
所谓艺术的表现论,主要指:艺术家作为个体感情的存在,强调艺术的目的仅仅只是表现个体独特的、微妙的、难以言说和不可重复的感性体验。而产生与人类心灵之中的情感有一种内在的力量,一种冲动,只能借助外在的形式把感情表达出来,成为可以观照,可以感受的东西。
2.3形式说
形式之于艺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艺术而言,反映现实生活也好,表现主观感情也好,都必须纳人一定的审美形式,才能成其为艺术。“艺术的形式性”就是认为形式构成了艺术之最根本的特征。
对形式的认识,后来逐渐发展为“有意味的形式”。
具体显现为:对称与均衡;反复与节奏;多样与统一。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通过对交通的组织、用地功能的分区、各种公共设施的配套、绿色环境的开发、街景形象的塑造、特色环境的创造、城市天际线的表现,把城市的各种环境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从形态、功能、人的行为心理等各个方面,使景观组群由无序变为有序,使城市的景观环境得以发展和完善。
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创作中必须把握好组织与被组织的关系,在制约中寻找自我,使设计师更客观地对待创作的客体,进人无模式的境界之中,再自由地走出来。这样创作出来的客体不会与其他的城市公共设计雷同,不会是随便从别处抄来,也不能随便搬到他处,而是“特定”环境中的特殊表现。
3.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美学观的传承
3.1意境说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观念。
意,指创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主观思想感情。
境,指创作者对客观形态的描绘与刻画。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写实,不是自然主义的描绘对象具体的形态,要求达到内在精神的神思,强调“似与不似之间”,现代画家齐白石说:“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象用在似与不似之内”。
当今,许多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继承了意境说美学特点,尤其是雕塑作品。
3.2格调说
中国传统美学往往强调“虚实相生”、“以简就繁”、“计白当黑,妙在无处”、“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城市公共设计是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的对象是构成人类生存的空间,而产品设计创造的是空间中的要素。这就需要设计师对其进行总体的综合的规划与设计,首先要注意协调各对象之间的关系,协调各要素之间的虚与实,简与繁的关系。
3.3气韵说
气,本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概念,指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韵,本指和谐的声音。气构成事物,韵则决定事物的雅与俗,高与低,美与丑。气韵,就是说,具有高雅气质的人才能做出高雅的艺术品。
中国古代美学重神而轻形,这种美学理念直接影响当代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雕塑和城市水体设计时,往往追求一种意境。如由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等单位合力完成的奥林匹克公园,主要创意是整个设计像荷花在荷塘中繁茂生长一样。运动员、裁判员和其他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好比被荷叶呵护的水中和水面上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中央的步行区域和必要的交通设施是关键。整个设计弱化了具体形态的描绘,极力营造出一种荷塘意境。
4.小结
本文重点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美学传承进行概述:
4.1以传统美学理念为切人点,首先阐述传统美学观念,解决什么是美?什么是美学等问题;
论文摘要:文章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文化功用和在素质教育中的渗透等三个方面,就音乐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对音乐教育的影响阐释了作者的观点。
音乐是一种特定属性的文化,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品德、心理等身心素质等方面均可起着重要的辅助促进作用,具有辅德益智和审美教育的功能。
一、音乐艺术教育在学校审美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素质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我国应试教育条件下,不仅音乐教育的应有地位受到许多学校、家长和学生不同程度的忽视,而且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的上述功能的发挥。素质教育观的确立和实施,为确立音乐教育应有地位奠定了基础,也为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西方,音乐教育向来被十分重视,西方教育界从六个方面明确了音乐人类学的基本思想,它包括:(1)学习音乐是学习人类交流一种基本形式;(2)学习音乐是学习世界上各民族的独特艺术;(3)学习音乐是学会学习过程;(4)学习音乐是学习想象力和自我表现力;(5)学习音乐是学习的基础;(6)学习音乐是学习艺术。这六个方面实质上是将音乐作为文化来认识的,对于音乐教育是一种更为全面的定位和认知。多年来我国教育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展的情况,尤其是音乐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难以跟上21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美国政府颁布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明确规定:艺术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科,强调指出艺术与“教育”一词根本含义的密不可分性。并断言:“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重视艺术的教育价值与功能,才能促进人性的发展与完善。①
音乐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普通学校的音乐艺术教育是基本素质教育而不是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音乐艺术教育具有辅德益智功能;积极推进音乐艺术教育事业,也是推动我国21世纪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它对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音乐艺术教育的审美文化功能
音乐以它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采的音色、立体交叉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织体,严密完美地交织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因此,它成为培养学生美感能力、发展形象思维、认识社会的主。要手段。成功的音乐作品能通过典型形象,生动深刻地认识社会,这种认识富于理想,充满激情,并能获得深刻持久的效果。我国古代重要音乐著作《乐记》中有这样的论述:音乐的功能“清晴像天,广大像地,终始像四时,周旋像风雨,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白度得数而有数。大小相成,始终相成,倡和清浊,迭相为径,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晋书·乐志上》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把音乐中的“五音”与人的性情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见,对于音乐艺术陶冶人们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古人早有认知,我们今天更应该从我国音乐文化传统中认识到音乐对于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意义。音乐艺术教育所展示的艺术美,不仅能启迪学生审美的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表达力和创造力,而且能促进心理平衡、身心健美,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得到和谐的调节及控制,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如果多欣赏音乐,常处于愉悦的情境之中,去感受一种直觉的推动力量,激发人大胆跳跃式的设想,将变化和升腾出无尽的想象。所以人们总喜欢把音乐与舞蹈体操联系起来,正是因为人们发现了它是一种延伸生命的动势,一种由身体来执行的运动形式,在这种内外互动的方式下,来达到了强体健身的目的。②音乐艺术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因此,加强音乐艺术教育,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同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古代就提倡礼乐治国,所谓礼,即指行为规范,乐就是精神陶冶。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不能只靠主观的自我修养,如面壁独思、扪心自省等,还必须通过教育和外界的影响去实现。把行为规范和艺术的陶冶结合起来,这是中国教育的一种传统。如果我们放弃了音乐艺术教育,就等于放弃了这种传统。在今天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艺术的陶冶更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艺术教育,铸造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的美的魂灵,这不仅是教育界的责任,更应当成为全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三、音乐艺术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渗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首先,在唱歌、器乐、欣赏、创作等一切教学领域中都要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教师自己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真情流露能够感染和带动学生,即教师的演唱及演奏、教态及语言是构成音乐氛围的重要因素。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感受音乐语言,理解音乐的内涵。在教学中,力求教师通过风趣的导言设计,精巧的故事开篇,歌曲美好意境的创设和歌曲的范唱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音乐的学习,除了音乐课之外,更应当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进行。一方面,音乐活动本身离不开其他智能的支撑。例如,聆听音乐需要自我身心智能,作曲需要逻辑智能及空间智能。指挥和演奏音乐离不开身体智能和人际智能等。另一方面,融入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音乐活动,具有鲜明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接触和深入理解音乐会的机会,尤其可以使能力特长不同的学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内增强对音乐的兴趣,促进自身各方面智能的发展。兴趣是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在对学习的知识怀有浓郁兴趣的时候,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各科教学中,选择合适的音乐,表达各种情绪,使人得到放松。兴趣是不能给予的,也不可能仅以单纯的技能传授和练习来唤起,只有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通过唱歌、演奏乐器、欣赏名曲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时,兴趣才能产生,从而使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发挥出独特的作用。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象,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着自己现有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和情感水平、能力特点、情感特点。教师应当把掌握学生的这三个现有水平,适当地把音乐的信息输入到学生的大脑中去,应诱导学生投入到学习者、表演者、欣赏者、创作者的多角色的活动中,多层次、多结构、多维度上去理解音乐的内涵,体会音乐的情趣。出色的音乐教学,可以展示音乐的极大魅力,激发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欲望,使他们的性情受到陶冶,完成美感的实现。③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在现代社会里,一个生活成功的人,必然是一个不同程度上的“艺术家”。音乐艺术教育是一门核心学科,它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与其他学科同样的重要地位,是通往各种学科大门的钥匙。只要不断地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只要各级各类学校都能把音乐艺术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只要全社会都关心、支持音乐艺术教育,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事业就一定会有大的发展。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