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2:50
导语:在税务筹划学习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我国企业实行纳税筹划计划比例低
税收筹划始于西方发达国家,纳税筹划理论和观念普及,绝大部分的企业都设置了独立纳税筹划部门或者机构,负责企业的纳税计划。但是,就我国而言,纳税筹划资历尚浅,很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会专门就企业的经营活动开展纳税计划。来自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在2007年,就山东省东营市100家中小企业作为调查对象,仅有7家实行纳税筹划工作,28%的企业准备着手把纳税筹划纳入企业管理,很大一部分企业则不明纳税筹划是何物,还有小部分的企业只听闻过纳税筹划这个术语。曾经有调查为“若想减轻税负,主要途径是什么”,结果多少令人心酸,在受访的90个企业中,接近50%的企业认为是通过设置内外帐套,24%的企业则认为是通过社会关系,找熟人,而提到纳税筹划的寥寥无几。
(二)纳税筹划外部环境给企业造成的压力
税收征管环境的好坏是影响企业开展纳税筹划的外部因素。一方面,不断完善的税法以及征管机制,使得企业意图通过偷税、逃税减轻税负的不法投机行为成本和风险增大,所以意识上税负重的企业开展纳税筹划的愿望相当强烈,这导致一些没有具备纳税筹划条件的企业乱了阵脚,急于开展纳税筹划,但各方面条件缺乏,往往适得其反;另一方面,由于税收体制、税收征管仍存在不少疏漏,这无疑阻碍了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工作。合法的降税途径是大部分会计人员希望的,不过,现实的税收环境不足以让他们信服,比如政府的过分干预企业、税务机构的直接简单下达税收利率和税种,税收征管混乱等。
(三)缺乏纳税筹划的专业人才
纳税筹划计划涉及范围广,深度强,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高端财务计划,其要求高素质的专业管理团队的合作。其一,是对纳税筹划人员的素养要求。纳税筹划关乎企业经营、理财、销售等重要日常业务,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税务筹划人员不仅必须通晓企业的整体业务开展流程,更要通晓税法常识和财务会计处理程序,才能有足够的知识、技术水平制定企业的纳税筹划计划,并且要对各计划事先评估,选择对企业自身利益最大的计划供企业管理者参考。但是,我国目前具备这么完整知识结构的人员不多,导致企业的纳税筹划向高层次发展甚至影响纳税筹划的实行;其二是对作出纳税筹划计划的组织、机构的要求。专业的税务机构、第三方纳税筹划组织多数是私人设立,少数机构具备完整的纳税筹划程序和完善的计划制定所需的人才知识结构,即便是企业内部成立的独立税务部门,也有很大一部分如同虚设,并没有发挥纳税筹划的功能。
二、企业纳税筹划应对挑战的对策和思路
(一)纳税筹划内部环境的建设
1.学习税法等相关法律,掌握纳税筹划的方法。企业要通过学习,要熟知国家税法和相关政策导向,深入了解税法中规定的税种、税率和税收优惠、纳税鼓励规定,依法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依法选择最优会计核算工具;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则必须求真务实,充分解读不同国家的税收政策,坚持税源属地的原则,切不可违法谋取私利转移企业的收入避税;企业开展纳税筹划,是降低税负维护企业收益的合法手段,所以对于一些税收优惠内容要积极去了解、解读,比如税率优惠、区域性让税对象、起征点税收优惠规定等,合理规划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纳税筹划计划;此外,对企业招收失业人员、安置残疾者就业的行为,我国在税法中规定是可以减免一定额度的所得税,企业可以结合的这些特殊情况,通过职位的评估来做出人员的安排,以达到降低纳税负担的目的。
2.注重培养企业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为企业的纳税筹划作人才储备。目前专业的纳税筹划人员供应不足,所以在实践中,企业要重视相关知识结构方面的工作者以及高层管理者的知识更新和全面化,主要有:企业内部纳税部门的设立要规范,岗位工作和应岗人员的知识要匹配;安排相关工作者去大企业学习成熟的纳税筹划工作开展经验;合适邀请税务专家莅临单位内部作税务咨询、纳税理论讲座,组织专题研讨会议等。总之,不管以何种形式组织和加强企业纳税筹划水平和技能,都要注意效率和成本,充实内部的人才储备,顺应企业的发展。
(二)纳税筹划外部环境的优化
1.立法环境的完善。我国的税法和税收征管机制不够明细、清晰,立法层次不高,导致企业在开展纳税筹划工作时依据不明确,影响正常开展。在优化和完善税法条款时,特别要注意语言表达,尽量提高立法机构的级别,修订现存的疏漏法规等。
2.执法环境的规范。税收征管问题是税务突出难点,不乏税收执法人员权力在握、随意发挥、执法主观意念干涉,严重威胁了税法的权威性和统一性,所以,相关部门要重视税收征管的公正客观、严肃统一,加大纳税管理力度;充实税务专门律师人才储备,保障企业纳税权益。
关键词:纳税筹划 税务会计 旅游企业
依法纳税是企业必须遵守的义务,而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了兼顾交纳税收和获取利润这两方面,纳税筹划显得尤为重要。纳税筹划要求企业通过对涉税业务进行策划,制作出一整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纳税筹划能使企业的纳税成本降到最低,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虽然从理论上看来纳税筹划并不复杂,但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缴纳税种的差异等的影响,使得纳税筹划在实际具体的操作中存在着诸多困难,这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自身在旅游企业从事多年财务工作的经验以及对相关税收政策法规、书籍的研读思考,从纳税统筹角度出发,谈谈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希望对实际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旅游企业税务会计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层面
旅游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纳税筹划作为一种事前行为,其本质属性就注定了存在着时间的风险。旅游企业作为国家政策优惠的企业,一旦筹划期间国家税收政策出现变动,风险也会产生。二在于纳税筹划的目的是节税,企业一旦出现对国家税收政策理解的失误,就会产生偷税漏税的风险,不仅要承担多出纳税金额几倍的罚金,违背了纳税筹划的初衷,还会对企业的信誉造成损害,得不偿失;三是我国目前的税收管理模式是纳税与检查相分离,企业在税收征收机关做纳税申报,而企业是否纳税、是否按时足量纳税则是由稽查机关检查后才能得知。一旦税收征管人员与稽查人员对税务政策的理解不同,则会对企业的纳税筹划带来风险。
(二)策略层面
旅游企业纳税筹划策略方面的问题主要源于对该计划的认识。鉴于旅游企业的纳税筹划存在着上述种种风险,指表明纳税筹划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需要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考虑,才能设计出最适合企业的纳税筹划策略。然而目前有的旅游企业曲解了纳税筹划的宗旨,认为纳税筹划就是变相的偷税漏税,完全违背了国家支持纳税筹划的目的,也与税收政策的立法意图相悖。因为个别企业对纳税筹划的曲解,使得该策略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相反还会因为触犯法律而承担几倍于税收的罚款。
(三)人员层面
人员层面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纳税筹划人员的专业知识还有待提高;二是纳税筹划人员的沟通能力存在不足。纳税筹划人员的专业知识除了指税收方面的知识外,还应包含财务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只有精通三者才能更好的因时因地制定好节税计划。沟通问题则是指企业人员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因为纳税筹划的计划必须经过税务部门的认同后才能实施,因此与税务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是计划得以实施的保障,这要求沟通者具备专业知识、良好的口才、有条理的陈述,能让税务人员了解到企业纳税筹划的合理性、合法性,否则再好的计划也都枉费。
二、提升旅游企业税务会计纳税筹划的策略
(一)加强对税收政策和纳税筹划知识的学习
加强对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有利于纳税筹划的制定,税务会计人员通过仔细研读分析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定出不同的节税方案,通过反复的比较,分析出其优劣,从而能选择出最适合本企业的纳税筹划方案。而对纳税筹划专业知识的学习则能减轻制定节税计划的负担,通过对前人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方法的学习,使得企业少走弯路,节省为纳税筹划所付出的代价。比如纳税筹划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避税筹划、节税筹划和转嫁筹划,旅游企业便可充分利用上述方法。就避税筹划来说,旅游企业在熟悉了相关税法规定和国家对旅游企业的优惠政策后,在不违反现行税法的前提下,寻找出合法与非法的灰色地带,从而达到避税目的。节税筹划则可利用税法中起征点、减免税等优惠政策,旅游企业通过对经营活动的巧妙安排,达到节税的目的。转嫁筹划则是利用关联企业间相互提供劳务将负担将税收转嫁给其他经济主体。旅游企业在与宾馆、景区相互提供劳务时,可以通过高作价、低作价甚至不作价的方式收取劳务费,调节关联企业间的利润达到转嫁目的。
(二)合理合法安排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的目的虽然是减少企业负税,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纳税筹划可以与偷税漏税画上等号,它们之间存在着法律这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具有合法和非法之分。纳税筹划又被称为合理避税,它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而不是个别企业所曲解的无视国家法律的逃税漏税行为。纳税筹划所包含的避税筹划、节税筹划、转嫁筹划等内容的先决条件都是“在不违背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因此企业在面对纳税筹划时,一定要先端正好对纳税筹划的态度,采取如下途径合理制定出纳税筹划计划。首先税务会计应该过对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结合国家当前对税收政策的要求,尤其考虑企业是否符合国家的优惠政策,再结合企业内部实际的经营状况制定出比较有优势的纳税筹划计划,通过不断比较、筛选,选出对企业最有利的纳税筹划。
(三)提高企业纳税筹划人员的素质
纳税筹划是一项直接关系到企业利益的工作,因此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的多少。所以对于纳税筹划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相关方面的知识储备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企业纳税筹划人员素质的培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使其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对于国家各项宏观的财政政策有所了解,对资产购置、资本融通、现金流量等有所涉猎,只有具备了财务知识,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有个大概的认识,在制定纳税筹划计划方面才会如虎添翼,更好适应市场;其次,需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虽然纳税筹划是以税收为主,会计政策和税收政策目标、原则和评价标准也存在着诸多不同,但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比如纳税人必须按国家统一要求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税前扣除项目与会计制度核算原则相同等等。因此,了解好会计制度,对于纳税筹划人员了解企业内部经济运营状况、资金流入流出情况大有裨益,便于更好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最佳的节税计划。此外,扎实的税收知识当然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岗位是税务会计,对税收制度的了解是前提条件,但因为我国的税收政策经常变动,所有除了拥有固有税收知识外,还要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化及时更新脑内的知识。总的来说,纳税筹划人员除了具备较硬的税收知识外,对于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也应当比较熟悉,并通过良好的沟通,使制定出的节税计划得以实施,从而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三、结束语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对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是国家鼓励类产业,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来给予大力扶持,旅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但旅游企业总体实力不强,经济效益有待提高,市场竞争力较差。纳税筹划作为降低企业负税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种有效方式,应该受到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将其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目前,虽然我国旅游企业的纳税筹划存在着上述提到的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纳税筹划有了正确的认识,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到纳税筹划这一问题,并想要进一步完善纳税筹划,从这个层面看来,未来我国旅游企业的纳税筹划一定会更加规范有效。
参考文献:
[1]刘冰.浅谈税务会计在企业的作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3(03)
[2]郝军红.税务会计在企业税务筹划中的作用分析[J].商.2013(08)
[3]龙雪莲.税务会计的发展趋势与企业纳税筹划[J].中国经贸导刊.2013(26)
关键词:《税收筹划》;税种;案例;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01-02
《税收筹划》课程是继国家税收课程之后的又一门属于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程,它不仅是培养财经类学生提高各项专业技能的重要渠道,而且也更是各类企事业单位对财经类人才(尤其是财会人员)所要求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每一个“经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都在尽最大可能追求实现节税收益,所以《税收筹划》课程也逐步成为高等院校其他专业学生选修的一门专业素质课程。掌握一定的税收筹划知识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笔者在结合所选该门学科学生所具专业多样性的前提下,尝试采用综合性启发式教学的方法,采取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的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部分都以案例的形式展开教学,程序基本是五步:引入案例、针对案例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总结。本文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收筹划为例展开论述。
一、回忆旧知识
此环节非常重要,因为要想学会税收筹划,首先要会计算如何纳税。如何计算应纳税额是在国家税收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此门课程开设在《税收筹划》课程之前的学期,学生基本已经忘记了,在这种遗忘旧知识的前提下学习本课程,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在讲课之前回忆旧知识旧内容非常重要,这是对开展以下教学内容的铺垫,但是如何回忆所学内容呢?如果单纯的以教师提问理论知识学生回答的形式来回忆,就会让学生进入死记硬背的状态,不能发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建议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第一,引入案例。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回忆如何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案例]假设每一个学生毕业后都自己创业成为老板,作为一般纳税人,请根据当月的业务安排情况,如何确定当月应缴纳的增值税额?老师根据学生的分析情况,大体了解学生对以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第二环节打下基础。第二,设疑。根据案例,由老师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基础知识。(1)我国增值税采用的计税方法及其计算公式是什么?(2)如何确定计税销售额?(3)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有哪些规定?(4)不准抵扣的进项税额有哪些规定?第三,解疑。让学生来回答,主要是强化回忆其在《国家税收》课程中所学的内容。第四,总结。老师把一般纳税人的计算公式写出来,然后对每一项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所谓“彩线穿珍珠”,这样条理比较清晰。具体表示如下:
通过四个环节的进行,学生把以前所学知识全部回忆,并加深印象,为新课程的开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新内容
这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会如何筹划,掌握基本筹划思路的关键所在。教学上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新知识运用的创新性。所以本环节教学采用“指导+自学”的教学模式,引入案例,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仍以上述学生的假设案例为例。第一,提出问题。①作为纳税人的企业是否可以实现少缴税或不缴税的目的,实现最大的利润空间?②如果能,应该用什么方法?③在这些方法里,那些是最佳的、并且是合法的途径?④对合法的途径提出自己的安排思路。第二,分析问题。首先安排学生成立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以书面的形式总结答案;然后安排小组之间互相提问,把相互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最后上交老师。第三,解决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以及形成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揭开疑问,理清思路。第四,归纳总结。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学指定的教学内容,并归纳总结。
三、理论联系实践,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
这是本次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老师结合现实中的热点问题提供2~3个案例供学生进行实战练习。通过真实的例子,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案例中,这是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途径之一,也是对本次教学内容是否成功的考查方法之一。让学生在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解决中把知识学活、学精、学通,这也是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本环节仍然采用分组讨论,教师从中指导的形式,启发学生从何处着手才能运用所学知识,其中注意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以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引入案例。[案例]某公司主要从事大型电子显示屏生产,同时利用现有力量为客户提供电子显示屏及相关设备的设计、安装和维修保养业务,假如某年某月实现设计费收入1000元,产品销售收入25000元(含税),安装费收入800元,维修费收入500元。作为一个以产品生产为主的企业,被税务部门认定其为一般纳税人,其所有收入全部作为混合销售收入计算缴纳增值税,税率为17%,本月进项税额为2000元。该公司财务主管向税务顾问询问如何才能降低其税收负担?第二,提出问题。(1)能否降低税负?(2)如何筹划才能降低税负?第三,分析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老师参与其中并进行指导,最后找出筹划思路:此公司从事电子显示屏的设计安装,如果每次都是和产品的销售连在一起,属于混合销售行为应当一并征收增值税。但如果这些设计安装业务并不是与产品销售连在一起而是单独承揽的则可以作为兼营业务,在分别核算的情况下,经税务机关批准可以按规定缴纳营业税。第四,解决问题。让学生根据上述讨论的结果进行计算比较来验证结果正确与否。筹划前: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1000+25000+800+500)÷(1+17%)×17%-2000=1966.67元。筹划后: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25000÷(1+17%)×17%-2000=1632.48元。应纳营业税=(1000+800+500)×5%=115元。共纳税额=1632.48+115=1747.48。显然,筹划思路正确,企业税负降低。第五,结论。根据上述计算结论,指导学生为该企业提供合理的建设性建议,即,怎样做才能达到筹划的目的?两条途径满足要求:(1)与税务机关协商作为兼营业务单独进行核算,按规定缴纳营业税。(2)如果与税务机关协商不成,而条件具备可将设计与安装业务分立出去,单独成立一个企业作为营业税纳税人缴纳营业税。
四、课后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每章内容结束后,给学生留作业,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寻找合适的案例进行练习并上交作业,老师批改作业并把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内容讲解给所有学生。这是对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让学生不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不要心存依赖心理,以此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将综合性启发式教学方式贯穿于教学之中,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知识和研究问题的兴趣。课堂上采取教师讲授与指导,学生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把枯燥的理论讲解变为活跃的讨论研究。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凌云.谈《国家税收》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2]安仲文.对创建《国家税收》校级和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的若干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9).
关键词:零风险;纳税;筹划;立体式
一、立体式”纳税筹划的策略
1.抓规范:编写《税务工作手册》,规范涉税业务流程
结合《税务工作手册》的编写和讨论,归纳出适应蚌埠供电公司实际业务、符合“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需要的涉税业务共四大类、141个流程, 填补了财务集约化环境下财税管理标准流程的空白。
2.巧筹划:深挖涉税政策内涵,提出合理筹划建议
多次将税务主管部门和高校财经教授“请进来”,研读涉税政策,根据电网企业的行业性质,定位重点关注的税种,收集相关涉税政策,提出适用于公司经营的筹划建议。
3.拉“红线”:集结涉税典型案例和备忘录,警示风险
对近年来内外部审计、同行业接受各项检查结果进行梳理,编写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典型案例并集结成册,组织相关专职学习讨论。整理出《涉税检查及处理结果备忘录》,收录了公司近十年来各类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处罚结果和账务处理方式,一方面做好了备查备忘,防止出现交接不清、重复认罚的情况,另一方面利用其明确了操作“红线”,杜绝再犯。
4.勤自检:建立“零风险”自检体系,定期运行
以“涉税零风险”为目标,建立纳税筹划管理自检体系,涵盖了9个税种、3项基金以及发票管理等涉税业务各方面,在财务月结和年结等关键环节定期梳理,防范纳税风险。
二、立体式纳税筹划的主要做法
1.建立权责明确的纳税筹划组织体系
蚌埠供电公司纳税筹划工作由公司总经理直接领导;公司财务资产部牵头负责纳税筹划的组织、布置、监督、考核等工作;财务资产部税务管理专职负责纳税筹划的实施,并将结果向上级领导汇报。
2.构建“立体式”纳税筹划各环节
蚌埠供电公司积极探索“立体式”纳税筹划的有效载体和实现途径,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确立了一套工作思路,明确了“涉税零风险”的目标,制定了“抓规范、巧筹划、拉‘红线’、勤自检”的实施方案:
(1)编写《税务工作手册》,规范涉税业务流程
近年来,随着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电网生产经营各环节进行了集约化管理、信息化建设,流程再造比率大,税务管控“短板”多。为使纳税筹划与前端业务有效衔接,打好“立体式”纳税筹划的基础,蚌埠供电公司以编写《税务工作手册》为契机,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归纳整理出涉税业务共四大类、141个流程,填补了财务集约化环境下财税管理标准流程的空白。
(2)深挖涉税政策内涵,提出合理筹划建议
蚌埠供电公司多次将税务主管部门和高校财经教授“请进来”,研读涉税政策,提出适用于公司经营的筹划建议。
(3)集结涉税典型案例和备忘录,警示风险
①以例说理,是非明辩。蚌埠供电公司发动广大员工,通过书籍、网络搜集涉税典型案例,并择优评选,集结成《依法治企典型案例库-涉税篇》,以生动言辞、贴近实际的描写列示了日常工作中的税务风险,为干部员工敲响了警钟。
②备查备忘,昭示“红线”。蚌埠供电公司花大力气,整理出《涉税检查及处理结果备忘录》,收录了公司近十年来各类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处罚结果和账务处理方式,列示了涉税处罚事项、金额、处罚依据、金额出处、经办人、凭证号等详细信息,一方面做好了备查备忘,防止出现交接不清、重复认罚的情况,另一方面利用其明确了操作“红线”,杜绝再犯。
(4)建立“零风险”自检体系,定期运行
实现账目清楚、申报正确、及时足额缴纳税款,公司除利用省公司下发的《税收自查模版》定期自查外,还建立了纳税筹划管理自检体系,涵盖了10个税种、3项基金以及发票管理等涉税业务各方面,在财务月结和年结等关键环节安排专人逐项检查,防范纳税风险。
三、立体式”纳税筹划的实施效果
蚌埠供电公司经过对多年实践经验的归纳和总结,把“立体式”纳税筹划的实施效果归结为规范企业管理、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涉税零风险”三项功能,保证了企业“长治久安”。
1.规范企业管理
蚌埠供电公司实施“立体式”纳税筹划管理以来,通过“抓规范、巧筹划、拉‘红线‘、勤自检”四个手段的实施,夯实了管理基础、梳理了管理流程,提高了公司整体工作效率和效益。
2.减轻税收负担
蚌埠供电公司通过合理的纳税筹划建议,督促业务部门提高涉税筹划意识,加大了进项税抵扣比率;引导业务部门在预算、招标、采购等环节对符合优惠政策的企业进行倾斜,免抵了部分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资料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备案并取得实质性进展。2012年,利用“用户移交资产免交企业所得税、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352万元。
关键词:税务筹划;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税收筹划的含义及其特性
1.税收筹划的基本概念
税收筹划目前没有形成一个标准的定义,本文通过总结不同学者的定义,特给出其定义:税收筹划是指在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筹划和规划,利用各种税务优惠政策制定纳税方案,以最大程度降低税务费用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
2.税收筹划的基本特点
(1)系统的计划性。计划性也称规划性,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开展税务规划时间通常都在发生税务义务未交纳相关税费之前,而不是在后期费用交纳期间;企业主要通过调整缴税方案来进行税务规划,而不是在缴税期间更改各种票据来实现。
(2)明确的目的性。目的性是指税务规划要达到的效果。例如,煤矿企业在采购大型机械设备时,要在满足日常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同时根据国家财政部、工信部等部门的《煤矿企业专用生产设备所得税优惠规定》等相关条款,制定最佳采购方案,为企业争取最大的优惠补助。
(3)法律的合法性。税收筹划具有法律的合法性,主要是因为它是国家法律明确规定的一种税务行为,对偷、逃、漏、避税具有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3.税收筹划的方法
税收筹划属于复杂的财税工作,需要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和熟练掌握相关税务政策,能够针对不同的经营活动灵活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具体税务筹划方案虽然千差万别,但是也有一定的共性。
二、税务筹划在煤矿企业固定资产的应用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各国加大了煤矿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型。近些年,随着我国新能源战略口号的提出,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极调整经营模式,由传统的单一性发展模式向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转变,如神华集团。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是国家重点煤炭生产基地,承担着国家上亿吨的煤炭供应和生产,其主营业务为煤炭开采洗选和煤化工。在当前的形势下,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紧抓时代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在煤化工、甲醇等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如今的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经营范围不仅涉及煤炭开采洗选、煤化工、煤炭深加工等传统的主营领域,而且在诸如铁路、发电、房地产、机械制造与维修等其他领域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实现了集团多元化产业链的并驱发展,加快了公司由传统发展模式向多元化模式的转变。
在财务管理方面,一方面神华宁夏煤业集团还通过资金预算管理、投资集中管理、大额资金集中支付管理和税务集中管理4条主线,加速资金周转,实现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为煤炭行业探索拉长产业链发展模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另一方面神华宁煤集团在做好集团内部融资管理的同时,通过与当地银行建立稳固和深入的合作关系,使其顺利发行了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为神华宁煤集团的自己集中管理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的资金使用效率。
据统计,截止2011年止,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由2002年的1500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7012万吨,翻了两番多,资产总额超过了700亿元。由此可见,未来煤矿企业的发展,并不仅限于在以煤矿为主要的盈利模式,还可以通过运用税收筹划将有限的固定资产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投资,进而获得更大的利润和经济效益。
三、提高煤炭企业税收筹划有效性的措施
1.完善税收筹划机制,提高其专业性
(1)建立税收筹划机构。税务筹划在发达国家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我国企业也逐渐开始熟悉和了解这个名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并没有真正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更没有成立专门的工作部门来负责这类工作, 没有制定一个长效制度来与其对接。为了做好税务筹划工作,企业要做好内部结构改革,设置相应的税务筹划管理部门,成立一支专业队伍,对接各种税务筹划工作,更好的发挥税务筹划工作对企业综合效益提高的重要作用。
(2)重视专业人才培养。税务筹划属于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财务管理和熟知相关法律政策,具有较高的实际工作操作能力和丰富的经验。从事税务筹划工作的人员,首先要掌握专业系统的学科知识,具有良好的统筹规划能力。
2.强化税收筹划风险管理,提升其效益性
(1)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不管是作为提供税务筹划服务的工作人员,还是企业管理人员,都需要认识到,由于与税务筹划相关的各种优惠政策随机多变,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要高度重视这方面对税务筹划带来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光有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还不能做好税务筹划工作,企业还要加快制度建设步伐,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税务筹划管理制度,针对各种税务筹划风险进行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提高企业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同时要打造一支专业的税务筹划队伍,用高质量的专业工作来提高税务筹划的工作效率和效益。
(2)把握税收筹划的合法性。税收政策是开展税务筹划工作的基础。企业要有效控制税务风险,首先就要熟悉和了解相关的税务政策,了解财务、会计、金融等相关的法制规定,对于一些关键的条文,要做到了然于胸。只有充分做好法律政策的学习工作,才能够为税务筹划工作找到政策操作空间,在不违背相关法律的前提下,合理避税。值得一提的是,在熟悉和掌握政策内容的同时,也要对更大范围内的法律政策进行了解,防止在税务筹划过程中遇到各种突发政策风险。
3.加强税收筹划内部管控,深化其制度化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要开展税务筹划工作,需要建立多种制度:例如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制度、税收筹划法律免责制度、税收筹划岗位工作责任制度、税务筹划项目预审制度、税务报表管理制度、税务筹划实施效果评估制度、税收筹划激励制度等。企业要确保税务筹划工作顺利推进,要从内部制度建设出发,制定一系列完善的内部工作管理制度,为完善税收内部管控机制做好准备工作。
(2)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沟通。在企业内部,税务筹划部门要与其他部门做好沟通工作。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定期召开业务交流会议,实现信息共享,为税务筹划工作提供全面的业务数据支持,针对各种税务筹划方案开展讨论,献言纳策,从各自的业务角度出发,提供有价值的改进建议。要建立部门协作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到税务筹划工作当中来,将税务筹划工作不断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总之,对煤炭企业来说,如何加强其固定资产的投资,使其资产增值,进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本文的论述,笔者认为,煤矿企业在做好安全生产管理等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正确的使用税收筹划来做好固定资产的投资亦是一种有效的投资方法,对煤矿企业来说,不仅能够减轻其税收负担,还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鸿伟.战略管理导向下的煤炭企业税务筹划研究[J].时代金融,2011(06).
[2]仁.大型煤炭企业整体税务筹划[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3]牛草林.煤炭企业纳税筹划研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08).
【关键词】企业;税收筹划;问题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属于法治经济,每个企业都应该依法纳税,由于企业的税款支付是企业资金的净流出,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利益。所以,如何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的各种税金进行合理筹划,减少税负,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税收筹划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企业税收筹划的概念
税收筹划,又称税收策划,是指在不违反或符合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对投资、经营、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使企业税负减轻或延缓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税收筹划利用税法中提供的一切优惠,在诸多可选的纳税方案中择取最优,以期达到整体税后利润最大化。对于企业来说,要树立税收筹划意识,用合法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从而提高企业效益。从法律上讲,依法纳税是纳税人应尽的义务,而依法进行税收筹划也是纳税人应有的权力。税收筹划是纳税人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2、企业税收筹划的意义
首先,税收筹划有利于促进企业依法纳税。由于企业税收筹划是在对税法和税收政策深刻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加强了企业的法律意识,提升了企业对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遵从度。其次,税收筹划可以防止企业纳税人陷入税法陷阱,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在税收法律关系中,税法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税收机关被赋予了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所以企业应该认真研究国家的税收政策,制定税收筹划,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捍卫企业应享有的权利。最后,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最终目标就是减轻企业税收负担,降低税收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现代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税收政策不断更新,企业税收筹划以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充分落实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科学的税收筹划安排,实现降本增效,提高企业利润。
3、企业税收筹划问题分析
税务筹划涉及筹资、投资、生产经营和收益分配等几个过程。在这几个过程中,企业通过合理巧妙地安排,以达到少缴税或不缴税的目的,从而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税收筹划已逐步完善,由于税收筹划经常是法律规定性的边缘操作,所以在其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下面对目前我国税收筹划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3.1对企业税收筹划策略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目前,税收筹划在我国没有完全一致的概念,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对税收筹划的理解不明确、不统一,甚至出现偏差。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对税收认识上有局限性,导致纳税人的税收筹划意识淡薄,对税收筹划的认识存在着偏差。因为税收筹划可以减少企业缴纳的税款,所以一些人认为税收筹划就是偷税或避税,不属于合法行为。事实上,偷税或避税与税收筹划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偷税是一种违法的行为,一经发现就会受到相关部门处罚;避税则是利用税法的漏洞和缺陷钻税法的空子;税收筹划是在国家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企业进行的节税计划,具有其合理性和合法性。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的不信任,咨询、引导力度不够。税务机关单方面强调税收收人最大化的目标实现,疏于征纳双方的沟通理解。另外,由于有些人打着税收筹划的幌子进行偷税,对国家的利益造成损害。所以,税务机关对企业税收筹划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税收筹划的发展。
3.2我国税收法制不够完善
首先,我国税收法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我国税收征管水平不高和税务机构不健全,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税收筹划的发展。其次,我国颁布帮助企业合法节税许多优惠政策,许多企业享受不足。一方面是由于资格认定手续比较多,认定手续及所要求提供的相关资料比较繁琐,企业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享受优惠的企业比例不高。许多符合享受条件的企业对优惠政策不了解,未及时办理相关的审批手续,也没有进行相关的税收申报,致使其错过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机会。最后,国家偏重税务机关权力的强化而忽视了纳税人本身的权利,纳税人往往难以发挥能动性,与征税机关的良好互动关系也就难以形成。
3.3对税收筹划风险的重视远远不够
从目前我国企业的税收筹划活动来看,纳税人一般认为进行税收筹划时,过分强调减轻纳税负担,很少考虑税收筹划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税收筹划作为企业的一种经济活动,本身是有风险的。企业税收筹划是一种事先的理财行为,处在错综复杂而又不断变化、发展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环境中,一旦出现失误或偏差都会造成税收筹划方案的失败。同时,企业对税收筹划风险控制不重视,没有正确把握税收政策,不能透彻理解税收筹划的实质,认为少纳税甚至不纳税就是成功的税收筹划,甚至不惜采取违规手段开展“税收筹划”,使税收筹划变成不合理的避税,甚至变成不合法的偷税漏税等。所以企业一定要加强对筹划风险的重视并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
3.4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税收筹划专业人才
税收筹划人员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精通税收方面的知识和财务方面的知识,还要全面的了解企业筹资、经营以及投资活动,只有这样全方位的人才才能将税收筹划工作做好。目前我国税收筹划专业人才处于短缺的状态。一方面大多数企业财会人员没有经过专门化、系统化的税收筹划知识训练,而一些企业筹划人员又缺乏财务会计、税收政策、企业管理、经济法律等专业知识,导致企业统筹谋划、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不强,很难使税收筹划真正取得实效。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落后,筹划意识缺乏,相关知识欠缺,不少企业甚至基于自身原因,根本没有将税收筹划纳入企业管理的运行机制中去。
4、企业税收筹划问题的应对措施
税收筹划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税收筹划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企业税收筹划对企业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为了使我国的税收筹划健康、快速地发展,针对目前税收筹划的现状和出现问题应给予重视。下面是本文分别从政府、税务机关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
4.1政府、税务机关方面
(1)税务机关不仅要加强税收筹划政策引导和咨询服务,优化我国税收筹划环境,帮助企业完成合法税收筹划,更要增强监管力度。
政府、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媒体、自己开展税务培训活动和社会舆论等方式加强对税收筹划的宣传,鼓励积极合法的筹划行为,严惩消极违法偷逃税行为,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税务机关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加强与纳税人的交流和沟通,提醒企业在依法纳税理念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税收筹划方案,使其税收筹划活动能够不断适应新的税收政策要求,确保在合法的条件下企业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税务机关应采取科学的方式,强化对企业税收筹划活动的监管。税务机关完善税务机构内部监管职能,通过设置专门的税收筹划监管指导部门,将筹划管理与纳税服务、尊重纳税人权益和维护国家税收利益相结合,防范任何非法节税行为的出现。
(2)完善税法,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提高立法级次。
目前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中,体现纳税人权利的内容较少,应将纳税人的具体权利包括税收筹划权予以法律的明确承认和保护。首先,应科学界定税收筹划相关问题。其次加强税收筹划专项法治建设。针对税收筹划工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制订具体的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明确税收筹划方案合法合理的认定标准与依据,界定税收筹划与避税、偷税的法律性质、构成要件及相关法律后果等内容,从而实现保护纳税人合法合理筹划的目的。再次,对于税收筹划中利用税收制度本身存在的漏洞或缺陷,设立处罚条款,明确处罚责任;对那些偏离税法价值取向、歪曲国家立法精神的筹划行为应加以严格规制。国家的税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保护纳税人合法筹划的同时,应维护国家的税收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
4.2企业方面
(1)正确理解税收筹划的涵义,提升企业税收筹划的意识。
企业决策者和相关部门人员要准确理解筹划税收内涵,树立税收筹划意识。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要将其与“避税”区别开来,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关注国家关于税法的政策变化,使税收筹划方案不违背税收的政策规定,享受税法的优惠。
(2)正视风险、动态防范和规避税收筹划风险。
首先,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应当正视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受国家政策的变动,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活动的影响,税收筹划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将产生一定的风险。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全面收集和掌握与其税收筹划相关的各种信息,建立税收法规库,为税收筹划人员提供信息支持。同时,要建立科学、快捷的预警系统,对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跟踪和监控,对可能出现的各项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虑。这样,企业可以充分的认识税收筹划的风险,根据现行法规的变化,及时根据新法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尽量把各项影响税负的风险降至最低,努力规避了税收筹划风险。
其次,企业应当权衡避税收益与避税风险,加强对税法的学习和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尽量规避税收筹划风险。税收筹划的进行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具有地方特色,税收筹划人员难以准确的掌握确定的界限。无论什么税种,在纳税范围和应纳税额的界定上,税收执法部门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企业的税收筹划需要经过税务机关审批,如有过度的避税措施极有可能被税务机关认定为逃税,从而招致处罚,最终得不偿失。针对这种情况,税收筹划者不仅要准确理解税收政策,运用会计技术,而且要充分了解当地税收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密切保持与税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使税收筹划能得到当地税收机关认可,进而规避风险。此外,企业依法纳税的信誉是一种无形资产,如果企业过度避税,其纳税信誉将会受到损害,可能会进入税务机关的“黑名单”,将会受到更多更严格的检查和审批,也将增加企业的成本。
(3)注重企业税收筹划人才的培养,提高税收筹划人员业务素质。
现阶段,企业税收筹划的实施受到税收筹划方面人才欠缺的制约。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税收筹划人才的培养,实现人文素质和业务技能的双向提高。税收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和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能性,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专业人员来设计和操作。一方面,企业应积极从外部吸收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充实到企业的税收筹划专业队伍之中。另一方面,企业加强对内部税收筹划人员的培养,建立专业的税收筹划队伍。企业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专业人员对税收法规进行学习和深层次的研究,时刻关注税收政策变化,准确的区分违法和合法的界限,掌握税法中的优惠条款,制定出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方案,避免税收筹划的风险。
(4)税收筹划应遵循合法合理原则和综合效益原则,同时要把握其灵活性。
企业在设定税收筹划目标时,要统筹兼顾、综合考量,做到宽窄适中、恰到好处。首先,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应以遵守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制度为前提。在企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的同时,也顺应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政策导向。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要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税收法律内涵,随时关注国家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的变动,并依照新的法律法规及时调整自己的财税管理方法,使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合法合理。企业在制定纳税方案时,坚决制止违反税收法律条款规定的行为,杜绝逃税、偷漏税等现象,避免发生税收筹划风险,减少风险和恶意避税的嫌疑,以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其次,企业要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税收筹划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一方面,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目标不能仅定位于某一个或几个税种的税负降低,而要综合考虑多税种的节税数额,实现企业整体税负降到最低。另一方面,企业要权衡税收筹划的成本和企业的整体收益。此外,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能只关注某一时期内纳税最少的那些方案,而应根据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去选择有助于企业发展,能增加企业整体收益的方案。
再次,企业要建立、建全税务管理制度。由于税法执行政策性强,为了正确执行税法规定,企业建立管理制度。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和明确的内部控制执行手册,来指导和规范具体税收筹划行为的实施,保证企业执行政策不走样。同时,企业税务管理体系中建立纳税评估机制,对每一项经济合同要进行纳税评估,规避各种涉税风险,有利于企业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有效防范税务风险和实现最优纳税方案,提高经济效益。
5、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的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和税法建设的不断完善,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有效降低企业的整体税收成本,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势在必行。需要强调的是,企业要提高对税收筹划工作中存在问题的重视程度,积极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使企业的税收筹划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不仅使企业承担最轻的税负,而且使政府赋予税法中的政策意图得以实现,从而促进社会和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军徽.关于对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问题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5):44-45.
[2]范晓程,喻学惠.企业税收筹划实施途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7):191.
[3]朱美芳.企业税收筹划应用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10(3):101-102.
[4]陈燕霞.有关企业税收筹划问题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5).
[5]朱传霞.我国企业税收筹划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2006(06).
[6]陈健.正确认识税收筹划的几个基本问题[J].山东财政学院,2004(04).
[7]郑航.浅析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施[J].广东科技,2010,(10)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税收筹划 有效性 案例设计 教学模式
前言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创设模拟问题情境、转换角度、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而且可以通过相互讨论、各抒己见、研讨辩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能力、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1]
本科院校开设税收筹划课程的意义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2]。在我国,税收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活动和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纳税人的切身经济利益息息相关。税收成本已成为纳税人的各项成本费用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纳税人的最终经济效益。因此,科学地分析、总结和掌握税收筹划理论、方法、手段和技巧,无论对企业还是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经济类毕业生都是十分必要的。
税收筹划课程是本科院校会计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案例讨论的教学方式,系统深入地介绍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方法、技能,以及各税种和企业经济业务税收筹划的基本情况和基本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税收筹划的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并能够在今后的涉税活动和涉税工作中合理合法地节约税收成本,降低税收风险成本,诚实守信,依法纳税,懂法、守法、护法,提升公司的法制化遵从水平,自觉护税的法律意识;同时促进企业树立全新的经营理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完成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税收筹划课程引入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1.案例教学有效地满足了税收筹划实践性的需要
税收筹划是一门涉及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多个领域、多门学科知识的新兴的边缘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需要在对纳税人的发展规划、战略目标,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事件进行整体性综合分析。根据作者多年的税收筹划教学实践经验,传统的理论讲授对于税收筹划理论知识的概括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效果不佳,对于这样的整体性综合分析必须依赖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能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景下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3]。
2.案例教学有效地满足了税收筹划时效性的需要
税收政策的多变性决定了税收筹划方案的前瞻性和时效性。所有的税收筹划方案受现行的税收政策法令约束。从我国目前的现实状况来看,税收政策处于高度动态变动状态,近三年,税法的大范围变化给企业的税务管理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对企业而言今天有效的税收筹划方案,明年是否有效,还要看国家的税收政策。因此,如何分析建立有效的税收筹划就尤为重要。实践表明,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来源于现实生活,可以最直接地将最新、最权威的税法政策依据展现在课堂,有助于学生及时地、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国家最新的税收制度以及税法变动对纳税人税收筹划方案的影响,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税收筹划时效性问题。
3.案例教学有效地满足了税收筹划不确定性的需要
对税法的认知和个人专业知识的积淀决定了税收筹划方案的专业性和不确定性。课程的这一性质决定了税收筹划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讲授,还必须结合典型案例给学生以足够的启发,才能真正掌握税收筹划理论和实践的无穷魅力[4]。正是由于税收筹划依靠的是筹划者对税法的理解,靠的是筹划者的智慧,而筹划者由于受到专业知识、对税法的认知、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了解等诸多因素影响,造成税收筹划方案的不确定性。通过案例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分析讨论,在多个备选方案中总结出一个最佳方案,使学生充分地体验税收筹划方案的不确定性和可选择性。
4.案例教学有效地满足了税收筹划授课时间的需要
税收筹划作为本科院校会计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授课时间一般会安排在大四的上半学期,这个时期的在校生已经系统掌握了会计、税收学、税法、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具备了开展案例教学的理论知识储备。大四学生在积极为毕业实习和毕业求职储备知识财富的同时,更加需要和喜欢一些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环节的案例教学,也能够认识到税收筹划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学习具备了较强的主动性。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门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1.案例设计和精选是案例教学有效性实施的关键
教学活动中,能将实践与相关理论很好结合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案例教学方式的介入和完善。这就对税收筹划课堂教学的案例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通过科学合理设计和精选,将案例教学的优势和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优势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税收筹划教学的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鉴于税收筹划教材中的经典案例有一定的滞后性和时效性,所以在设计和挑选有代表性的案例时,更重要的是引入目前实践活动中的新设案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案例的设计和精选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案例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出现倾向性的内容。案例的设计要保持相应的客观性,应把分析、讨论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必要的争论和创新观点;二是案例设计中注重案例的时效性。在案例设计前期,教师应重视税法的解读和理解,及时掌握税法的主要变化及应对措施,重视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与衔接,掌握税法与新会计准则的差异。应结合近期税法的变动,及时调整、完善和更新案例;三是确保案例材料在分析讨论中的延伸性。案例内容要保持一定的扩展性,具有结论、方案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思考和讨论;最后案例设计中应和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点匹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共性。
2.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案例教学有效性实施的重要保障
(1)将现代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引入案例教学环节
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专业实验室或多媒体网络教室,利用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提供案例分析的资源依据,真实地展示教学资源和发挥空间,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师分析案例的资源、思路和方法,学会并掌握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2)将竞争辩论模式引入案例教学环节
竞争辩论教育模式不同于传统式案例教学,它把竞争辩论中的讨论性、合作性、竞争性纳入案例教学中。竞争辩论教育模式迎合了大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争取成就的心理特征, 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多个群体(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各自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经验进行分工合作,在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争论中,逐渐增强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这种多个群体的模式也为引进竞争创造了条件,同时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讲授关系引向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竞争,学生群体之间的竞争、交流和合作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竞争辩论教育模式对教师的知识积淀、信息资源、课堂节奏控制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3.专业实验室建设是案例教学有效性实施的有效途径
为了拓展案例教学的时空范围,优化案例教学资源的使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可以针对税收学、税收筹划课程的特点建立税收学及税收筹划多媒体实验室,开设实验课程,采取传统教学、案例教学与多媒体实验室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根据税收学、税收筹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建立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智能化的案例库、练习系统和教学辅助系统,增加更多更好的案例教材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和学习模式的改革上我们可以尝试采用自学加辅导式教学模式。在多媒体实验室的视频展示、网络信息平台等现代化教学的手段下,通过学生自学、阅读、练习、测试、讨论等方式从记忆、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把握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达到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
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案例教学有效性实施的重要环节
目前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包括引进的博士、硕士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常年从事理论教学工作,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没有相关工作的经验,与实践环节相脱节,对案例教学无法提供必要的保证,导致案例教学流于形式。能否在短时间内建设一支专业基础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同时具有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操作技能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已经成为国家和各院校共同关注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利途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安排教师深入到企业、税务部门、会计事务所、税务事务所实际工作的一线,收集丰富的实际教学案例,完善知识与技能结构,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知识结构和技能的需求,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授实际税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成功案例。同时聘请经验丰富的一线税务管理人员和注册税务筹划师到学校作讲座或做兼职教师,这样可以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是缓解目前各高校“双师型”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
综上,科学有效的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利于本科院校最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科学的案例设计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只是案例教学成功的一个环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是决定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同时案例教学耗时较多,因而在案例选择上要精准,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应尽量摒弃主观推断的成分,掌握讨论的节奏,引导讨论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案例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培养能力、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9-10.
[2]毛夏鸾.税收筹划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9):5.
[3]邹蓉.探析税收筹划案例教学课堂设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5,上):98-100.
一、商业银行防范纳税风险的必要性
国家税务总局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中,定义纳税风险为因没有遵循税法而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可见纳税人未能遵循税法规定的行为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除使自己承受法律行政处罚,补缴税款、罚款、滞纳金之外,相关企业和个人信誉、名誉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导致其以后的生产经营中信用受到怀疑,甚至可能丧失享受税收优惠的资格。
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商业银行的经营运作和获利方式与一般的生产、流通、服务企业有着重大差别,但同样需要照章纳税并接受税务机关的监督与检查,一旦出现纳税违规行为被查处,同样将承担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甚至罚款的处理。且由于银行机构业务的特殊性,其自身、同业各机构乃至社会各界都更重视商业银行信用的建设和维护,关注财务和纳税管理,防范税务风险,应该成为商业银行日常管理的重点之一。
二、商业银行纳税现状及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作为纳税义务人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主要涉及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印花税,还有可能涉及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等,作为代扣代缴义务人涉及的主要税种有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等,其在日常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可能存在以下纳税风险:
1、机构设置和办税人员业务素质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的纳税管理总体上仍处於起步阶段,纳税管理职能多数情况下依附于财务会计部门,相关规章制度不成熟。相关人员对税收政策理解掌握不到位,只能勉强处理日常经营业务中的涉税事项,而对银行非日常的涉税事务,如自用固定资产转让、自有房产出租等事项,更缺乏正确核算的能力和及时报税、照章纳税的意识,导致银行承担纳税风险。
2、税收筹划失败风险
学术界对商业银行纳税的研究重点在税收筹划上,折射出现实中商业银行重视依靠筹划降低税负而轻视规范纳税基础性工作和防范纳税风险的问题。实际上,税收筹划效果受企业经营特点、相关市场环境、筹划人员能力、税收政策变动以及税务机关态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失败的可能性,尤其对于税收政策尚不健全的银行业,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前合法的行为可能变得不合法,由此带来更大的筹划失败风险,使银行不仅不能节税,反而要多缴税,甚至形成偷逃税款嫌疑。
3、银行业务风险
当下各商业银行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推出新产品、新业务,这些创新产品的出现使商业银行不仅是营业税的纳税人,还有可能成为增值税的纳税人,如税法规定对银行业销售金银的业务应当征收增值税。但由于商业银行纳税管理模式尚未成熟,对新出现的产品和业务的税务处理认识模糊,导致前期对创新产品的成本中纳税因素估计不正确,后期税务处理不正确,形成纳税风险。
三、商业银行防范纳税风险的措施
1、岗位设置与制度建设
商业银行应设置和完善涉税岗位并建立责任牵连制度,明确纳税各程序中相关人员的责任,使商业银行各级员工都具有纳税风险责任观念和防范意识。要规范和完善商业银行财务核算制度和税款核算清缴制度,总行要制定具体可操作的纳税管理办法,使银行涉税业务的每一步骤都有明确的流程规范和责任归属,以指导全行进行涉税事务操作。还要全面建立日常业务纳税评估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在纳税事项发生前做好纳税风险评估,并定期自查,梳理工作中出现的涉税风险点,以便及时总结整改。
2、提高涉税人员业务处理能力
商业银行总行及各级分、支行应加强银行税务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通过培训、进修等手段提高财务会计和税务管理人员的会计核算能力和涉税事务处理能力。要招聘具有相关执业资格和丰富实务处理及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纳税管理和筹划的重要职务,并在考评上引入专业化标准和程序。同时,商业银行要主动收集、学习与本行业有关的税收新规定,及时把握税收政策变动,一方面避免新知识更新不及时、采用过时旧政策而产生纳税风险,另一方面防范没有及时采用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对企业造成损失。
3、加强税企沟通交流
商业银行应主动、定期与税务主管机关进行沟通和互动,在税务机关的帮助下更加深入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征管程序,同时使税务机关加深理解银行行为决策的路径及理由。为避免出现与税务主管部门的争议,商业银行要主动向税务机关申报和协调相关事务,如签订预约定价协议等,在事前防范纳税风险的产生。在遭遇与税务主管部门的争议后要积极协调解决争议,同时有理有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一、商业银行开展企业所得税筹划的主要途径
(一)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筹划
时间性差异是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因此,时间性差异造成的是企业所得税缴纳时间提前或延后,从企业一个长时段的整体来看在金额上没有影响。
按照所得税会计核算办法,对时间性差异在会计核算中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方法进行处理。目前,采用应付税款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经办人员的变动、前后期的不衔接和遗漏,造成时间性差异只有当期调增,没有后期调减,从而加重了商业银行的税负。因此,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对时间性差异的项目、金额、当年调整增加额及未来摊销期的年限和调整减少额,应以表格形式进行汇总,作为年度纳税申报材料的附件加以保管,并在以后年度调整转回,从而达到申报准确,查有实据。
(二)永久性差异的所得税筹划
永久性差异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内,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永久性差异的存在是商业银行税负增加的主要原因,而由于目前金融企业的利息收支、中间业务收入等方面的会计制度与税法基本接近。因此,本文仅以费用的使用作为企业所得税筹划的重点加以探讨。
1.转变短期合同制员工聘用方式,降低工资薪金及三费调整增加额。根据企业所得税汇缴清算政策规定,2006年7月1日之前的计税月工资标准为960元,之后为1600元,超过计税工资标准的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职工工会经费、福利费和教育经费,分别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2%、14%和1.5%计算扣除;企业按规定提取向工会拨交的工会经费,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在税前扣除。这些政策规定,简单地说就是除开具《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的工会经费外,对超过计税工资标准部分的工资、职工福利费和教育经费均要作为应税所得的调增额缴纳33%的企业所得税。
目前,商业银行的用工方式主要是聘用长期和短期合同工,从2005年开始,某商业银行省分行大堂保安采用与劳动服务公司签订用工合同,商业银行支付用工费用,人员全部由劳动服务公司负责管理,所需费用按政策规定可以全额在税前扣除,实现了用工方式的首次转变。从企业所得税筹划角度看,商业银行应在对这次用工方式的转变进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大胆探索,稳步推进,加快商业银行用工方式的转变,尤其是对短期合同制员工的聘用上。以某商业银行有1000名短期合同工、每人年薪4万元计算,如果转变聘用方式为用工方式,该行将减少应税所得额2042万元,相对增加利润793万元。
2.准确区分业务招待费和会议费,降低业务招待费超标准列支调增的应税所得额。业务招待费就是用于业务招待方面的支出,根据企业所得税汇缴清算政策规定,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比例为: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1500万元以下的为5‰,超过1500万元的部分为3‰,金融保险业的业务招待费计算基数应扣除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后的营业收入,超过规定比例列支的业务招待费不得在税前扣除,必须作为应税所得额的增加项加以调整,缴纳33%的企业所得税。2005年,某商业银行业务招待费实际列支8927万元,可在税前列支金额3596万元,超过标准列支5331万元,超标准部分占比达到59.71%。
而会议费是指核算召开会议的文具、纸张、印刷材料、报刊、会议室租金、交通费及参加会议人员的住宿费、伙食补贴等支出。企业所得税汇缴清算政策没有规定扣除比例,也就是说只要是实际发生的会议费支出,全额可以在税前列支。分析该行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很大一部分是大小会议的伙食补贴支出,这是造成业务招待费超标准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准确区分业务招待费和会议费支出,加强业务招待费的预算管理,积极开展会议费的筹划,能在会议费列支的不在业务招待费中列支,从而达到降低业务招待费超标准列支调增应税所得额之目的。
3.加强业务宣传费和广告费的筹划,降低业务宣传费超标准列支调加的应税所得额。业务宣传费就是用于业务宣传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支出,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业务宣传费(包括未通过媒体的广告性支出),在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不扣除金融机构往来收入)5‰比例范围内控制使用,据实扣除。而广告费是指通过经工商管理部门批准的专门机构制作的,在一定的媒体传播广告而支付的费用。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广告费支出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2%的,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
从上述政策可以看出,广告费税前扣除比例是业务宣传费的4倍,且可以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因此,我们在开展业务宣传时,要认真的加以筹划,尽可能地从广告费中列支。同时,在筹划过程中,要注意严格区分广告费支出与赞助支出。
4.加强赞助和捐赠支出的管理,用活捐赠税前扣除政策规定。根据企业所得税汇缴清算政策规定,各种赞助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不允许税前扣除。金融、保险企业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支出在符合国家规定、且不超过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1.5%的标准以内可据实列支营业外支出,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进行调整。纳税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向老年活动场所的红十字事业的捐赠,对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其中包括新建)的捐赠,纳税人向慈善机构、基金会等非营利机构公益、救济性捐赠,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
分析某商业银行的赞助和捐赠支出,大部分是对共建单位、扶贫联系乡(村)、自然灾害、学校等捐赠支出,由于大量的捐赠都是直接捐赠,且没有取得正式的捐赠发票,以致不能在税前扣除,造成捐赠后还要补缴33%的企业所得税。因此,要加强对捐赠的筹划管理,改变目前直接向受赠人直接捐赠的方式,要通过民政教育部门、慈善总会、基金会等非营利性的机构指定捐赠给受赠人,取得捐赠的正式发票,以便能够全额税前扣除。
5.通过对其他纳税调整增加项目的筹划,相应降低其调整金额。除上述费用项目筹划外,企业的期间费用还很多,它不仅可直接减少利润总额,费用的业务发生方式和过程不同对纳税也会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开展筹划过程中,一是预先安排、选择最优的业务方式或过程,合理合法地降低纳税支出。二是取得合法的费用凭证。要求凭证的取得符合税法规定,这是企业正确筹划纳税最起码的条件。一般在实务中常犯的错误有:取得虚假发票;取得非交易对象发票;未依时限取得发票。三是合法报告备案。税法规定部分费用及损失应事先完成报备手续,否则不予以认定。四是延后列报费用。部分费用及损失有限额规定,超过部分将不予以认定。因此,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应注意各项费用及损失是否超过了限额,如果超过限额则可以考虑延至下期列支。五是尽量创造条件。税前列支费用、损失并非没有边际和标准,应尽量创造条件,做到充分列支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开展企业所得税筹划的策略
(一)以二级分行为纳税单位,采取集中申报的方式。
根据国税函[2002]226号《关于汇总合并纳税企业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交、集中清算所得税问题的补充通知》文件规定:“银行的支行(指县级支行,下同)和相当于支行一级的办事处(分理处)、及保险公司的支公司和相当于支公司一级的办事处,因改变会计核算办法而变为非独立核算单位,不再具备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条件的,经所在地省级国家税务局审核确认,可不再作为汇总纳税的成员企业管理,不实行就地预交企业所得税,其纳税申报和就地预交管理上划到上级支行(支公司)或分行(分公司)一级”。而近几年来,全国各家商业银行都加快了财务集中的步伐,财务核算逐步都集中到二级分行进行核算管理。外部的政策和内部的管理为“以二级分行为纳税单位,采取集中申报的方式”提供了条件和可能。集中申报后,一方面可以减轻基层行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减少税务稽查的次数和检查样本量,将极大地降低纳税申报成本。
(二)确定专人负责纳税申报,不断提高申报的质量。
企业所得税的申报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业务,由于对政策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同一企业的经济业务,百个人申报就会有百样的结果。因此,确定专人负责纳税申报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财务全部集中到二级分行统一核算管理,全行费用全部都经过二级分行审核,因此,纳税申报工作宜由二级分行费用审核人员兼任,具体由其统一掌握费用发票的合法性审核,总结费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规范费用使用行为。由其通过建立所得税纳税申报台账,对调整项目进行全面的登记,从而达到提高纳税申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