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农村阅读实践总结

时间:2023-03-15 14:52:50

导语:在农村阅读实践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村阅读实践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班级阅读;方式方法;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23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156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应努力去鼓励引导学生,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他们智慧的源泉,理想的阶梯,精神的食粮。班主任教师如果能够将阅读纳入到班级管理中,并深入开展阅读实践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学习能力提高,而且对于扫清师生间沟通的诸多障碍,促进班级管理,会产生一举多得的效果。为使班级阅读活动顺利开展,班主任需注重活动实践的方式方法,才能够在引导农村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兴趣做阅读活动实践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的培养不可一蹴而就,也不可断断续续

(一)阅读兴趣培养初期,少做要求

事情的成功多半起源于良好的兴趣。在活动实践中增强学生阅读的愉悦性,这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刚刚开始阅读时,教师不能太过于约束学生,要求过多会因为学生青春期逆反心理而使阅读实践受到阻碍,同时会阻碍学生阅读兴趣的发展。对于学生刚开始选择的读物,教师不必过多干预,先侧目关注。

(二)阅读活动开展一两个月后,考评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程度

对坚持下来的学生予以肯定,不给予固定的评价标准,但评价本身是具有导向性的,因此,评价主要倾向于健康读物的阅读者,对于阅读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也要对其亮点予以肯定。

(三)兴趣是持久的习惯,但学生缺乏毅力,会导致兴趣培养的失败

班主任教师要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针对不同个体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对没能很好坚持和不能坚持的学生单独沟通,了解缘由,寻找解决对策,尽量不让他们掉队。

二、氛围做阅读活动实践的条件。师生共同打造班级“阅读文化氛围”

(一)班级阅读环境的创设

环境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师生合力打造的“阅读环境”,能对阅读活动的推进产生深刻的影响。班主任要争取学校的支持,和语文教师合作打造班级的环境建设,力争为学生创设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

1.订做一个书架,建立班级读书角。图书来源主要是班费订阅杂志和学生从家中带来的书籍,设立方便学生课余时间阅读。

2.制作阅读活动展示墙,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并附有班主任的评价寄语。展示墙的制作要由学生包办,是一个锻炼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3.利用活动课集体阅读,创造人人有书看,人人爱看书的氛围。大家一起读和自己一个人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氛围的带动很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些自觉性不高,偷懒的学生,青春期不甘示弱的特点会促使他们加入进来。

(二)班级阅读展示活动的开展

1.活动有计划,有总结。计划和总结是开展研究重要的一部分,是阅读活动实践的主要环节,是活动开展有效与否的关键,更是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

2.活动形式要丰富。如举办阅读心得交流会,制作读书卡比赛,说说我崇拜的作家,读后感写作比赛,根据阅读内容画漫画,介绍我喜欢的句篇等。使活动中有交流,有展示,有思考,有提升。

3.争取家长的支持,为学生开创更广泛的阅读环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家庭教育氛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初中学校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上要开展阅读展示主题班会,请家长参加,让家长认同阅读的价值,支持学生阅读,在家庭也掀起阅读热潮,孩子影响父母、父母激励孩子,学生阅读兴趣在读书活动中得到激发,成绩也相应得到提高。因为是农村的家长,难度肯定比较大,但效果会更好。

三、评价做阅读活动实践的动力

活动中,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的评价标准是有所差别的,班主任强调学生阅读的态度以及参加活动中的表现,语文教师则更侧重于从语文专业角度评价。因此,班主任教师在组织阅读活动实践时,多关注态度和行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

(一)根据学生选书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阅读的认真态度的程度决定着阅读的效果。学生选择读物时,有的比较专一,有的比较随意。从专一型学生在阅读中的表现,可以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有的学生选书不固定,什么内容的都有,过于随意,这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一般不大,因此评价更要谨慎。对这一类学生,班主任要注意观察,在学生表现出对一些书籍有较高热情时,及时肯定并加以引导。

(二)根据学生在阅读展示等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表现,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学生在阅读时的阅读质量,公正客观的评价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首先,对学生在阅读活动实践中遵守纪律情况进行评价。这包括对书籍的保护,不打扰他人阅读,不破坏他人的作品等。这一评价内容是针对学生阅读活动中的养成教育,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第2篇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扬州“亲近母语”课题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4)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课题虽有人在研究,但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是很理想,尤其并未解决小学生爱读、想读这两个基本而关键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

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为总的出发点和归宿,创设“小学生主动阅读”的系列活动,建构课外阅读教学的网络化沟通的理想模式,激活学生潜在的语言表达因素,使学生爱读、想读,探索有利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积累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开展“让好书引领学生成长”活动,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写学生,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让小学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让学生一步步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培养健全人格。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真情阅读,在基础上,努力培养“书香少年”。

三、研究意义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我们认为,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

我们认为学校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育人的摇篮。许多经典名著,虽然时间已久远,但是著作中闪烁着的人性的温暖,却依然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文化的校园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文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育思想修养较高、文化底蕴浓厚的学生。这正是我们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教改实践。

四、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五、研究内容:

1、营造书香文化,彻底改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观。

很多有识之士在提到如何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时都提高了“书香校园”这个词,但我们认为,“校园”在这里只是环境的一个别称,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很多学校都高举“营造书香校园”的旗帜,但只是在标语、名人名言上下功夫,在图书室里课外书籍的数量上下功夫,在学生读书的量上下功夫,这些当然都是需要的。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没有真正的理解,他们还是将课外阅读的目的“锁定”在考试和作文上,这样的“书香校园”对学生是很不利的。我们认为,要营造书香校园,首先要营造一种书香文化,让农村小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如何去读书,让他们知道书在他们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课外阅读的内驱力,真正自觉自愿地去读书,让读书就像吃饭一样变成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以彻底改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观。

2、打造书香学生,积极探索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

综观诸多有关课外阅读的论文,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有:推荐阅读书目、扩大阅读范围、开展阅读活动、写好阅读笔记等等,这些都是好方法。但仔细研究这些论文,我们便可发现,这些都是初步的表层的做法,那么,推荐阅读书目以后怎么做的?扩大阅读范围之后怎么跟踪学生的?开展阅读活动效果的持续性做法是什么?如何对待学生的阅读笔记的?对于农村小学生,我们还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如何保证?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如何消除留守状态带来的影响?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如何实现家校结合?如何利用农村的大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在农村,打造书香学生的难度虽然大,但我们想,只要我们,只要我们攻克了以上难关,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蓝天必定是必定会更加明澈!

3、构建书香人生,着力研究课外阅读效果的可持续性

“是的,读书是为了人生,而不是为了在这物欲横流的尘世赢得一席耀武扬威之地;更不是为了在这世态炎凉的社会争得多少功名利禄。读书,这种质朴的过程只不过是想把自己简陋却不失尊严的人生变得五彩斑斓,变的充实,变的天真淳朴,让属于一个灵魂的本质放射出光芒,折射出生命的美丽……”这段话真正道出了读书的真谛之所在!我们认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将来能考上重点大学,为了使自己将来能够飞黄腾达。我们能不能通过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达到一种考试、“书中自有黄金屋”以外的东西?我们能不能通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对农村孩子的人生观产生影响?我们能不能让农村学生懂得:“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朱永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们认为,这就是通过我们的指导而达成的课外阅读效果的可持续性的问题了!

六、研究途径

(1)构建学生课外阅读的网络,创造条件,主动阅读

(2)改革评价方法,将课外阅读的评定纳入学期语文学习评价中去,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赏习作的时空。建立读者意识,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赏的时空,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愿望变为一种习惯。

(3)教师定期推荐阅读书目,推荐订阅少儿期刊、报纸;教师坚持为学生诵读经典;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时间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指导中高年级学生写读书笔记。

(4)每个教学班级设立图书角,在每个年级建立学生个人图书交流中心;定期举行学生好书推荐活动。每个班每学期出两期有关“课外阅读”的墙报或者黑板报,同时由语文教研组牵头,每学期出一到两期橱窗墙报,并设计一些小的栏目:如“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

(5)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同时与我校承担的《亲近母语的研究》这一课题相结合,阅读《亲近母语》教材中所要求的学生必读文章,及时写好读书笔记,提高读书的效果;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评比竞赛等活动;定期评选“读书大王”、“诵读大王”、“读书小明星”、“小小藏书家”等。

(6)课内外及时衔接,教师辅导学生链接课内延伸至课外的相关书籍文章,拓宽视野;教师撰写教育日志,建立学生的阅读档案,积累好一系列过程性资料。

(7)与名著对话是我校的课外阅读的传统,在研究过程中,将把这一活动进一步落实、深化、以使得我校的学生在毕业只前实现与中国的四大名著对话。同时,结合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实现有关其他国内外有关名著的对话。

七、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与观察法相结合,对实验班学生采取实验前问卷调查,阅读情感测试;实验中阅读表现观察;实验后再次调查、测试,前后对比。

(3)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结合法:在群体主动性研究的同时,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4)经验总结法:及时从课题实验中总结得失,撰写研究报告,实验论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八、成果显示

1、负责人撰写《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2、其他的研究人员完成《论文集》。

3、案例集

4、教育日志

5、学生作品

让学生有每日读书的好习惯,有充满智慧的大脑,有优雅的举止和谈吐;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着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书香门第。为学生辟出个体自主活动的时空,发挥阅读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真情阅读,在基础上,努力培养“书香少年”。

八、组织机构

顾问:潘湘云何治平

组长:尤兴胜

成员:王艳朱彩萍潘文琴谢小花

沈红梅王军戴萍严肃

第3篇

去年八月下旬,郑继伟副省长在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来我校调研,闲谈中他突然提问:“农村初中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我略为思考,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师资力量的薄弱!”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已逐渐改善,硬件设施已基本到位,公用经费也有了保障。对于学校来说,教学质量便是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便是教育教学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尽管生源的好坏也有较大影响,可我们别无选择。何况,优质生源是否流失,本身同学校师资力量的强弱具有密切的关系。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树立以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的理念,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二、问题的剖析

1、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在哪?

探讨农村初中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可用简单的一句话加以概括:先天不足,后天不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教育,许多农村办起了初中,甚至高中。师资力量不足,许多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应运而生,小学毕业教初中、初中毕业教高中的情况也有发生。后来民办教师精简,学校撤扩并,这种现象才得以改变。发展到今天,学科设置不合理的现象较明显,尤其是音体美等教师的缺乏。另一方面,近十年教育的大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给百姓子弟创造了就读大学的机会,也使得大学的门槛降低了,进入师范类大学的门槛就更加降低了。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国家在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可许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填师范类还是不得已而为之。通俗地说,分数低才填报师范院校。再加上优秀的毕业生还有流入其他热门行业,进入教育系统的毕业生质量就相对受影响了。有人说,现在第二批毕业的本科生还不如八十年代的专科生,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是这样的毕业生,分配的时候能把优秀的向农村倾斜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当然,我们也不容否认,部分毕业生分入农村初中后,他们相当努力,三至五年后已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农村初中存在优秀教师向城区学校、向名校流动的倾向。宁海胡陈中学校长在一次座谈会上无奈地说:“近三年我校就调出了10位骨干教师,让我们这样的贫困初中如何发展?!”

2、教师专业成长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既然教育发展要依靠师资力量,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那么教师专业成长内容主要应包括哪些呢?理论界有多种说法,笔者赞同林崇德教授的三分法。

(1)专业精神。主要指师德、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等方面。

(2)专业知识。主要指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及文化知识等方面。

(3)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监控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等。

三、问题的探索: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专业成长的方式有多种,许多学校均有探索。我校重点放在中青年教师这一群体,在制定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基础上,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读书

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国家的阅读兴趣是靠教师来带动的。他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的阅读水平。”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应有强健的生命力――学习的需要、信心与能力,有着强烈的“终身打工”与“终身发展”的理想与信念。为此,我们学校规定每一位中青年教师必须每年至少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和一本专业知识辅助读本,不包括课任教师所任教的教本及教辅材料,并要求写好读书笔记。书本由各教研组确定,学校统一购买,学校每年确定一定的经费支出。同时,学校实行“读书会”制度,定期学习交流总结,从制度上加以保证。

2、培训

教师本身各方面知识的欠缺及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促进教育内涵的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更迫使教师必须注重培训,促进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岗位,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为此,我校采取了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培训。

(1)校本培训与区域共同体培训。通过教研组、年级组、区域共同体教研大组等平台展开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2)省市县各级培训。学校积极参与“领雁工程”等各种形式、层次的培训,让骨干教师既有本体性知识结构的变化,更有教育实践性知识的体验与总结。

(3)民盟“烛光行动”。我校与宁波市民盟签订了五年的结对合同,学校每学期派出两位教师由民盟宁波市委帮助短期培训,同时民盟宁波市委还不定期地派市各学科骨干教师来我校讲课,有力地促进和帮助了我校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3、上网

“网上学堂”实际上也是读书学习的一种途径。从另一方面说,借助于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也是教学能力的一方面。这里把它列为单独的一个方面,是进一步认识到从电脑中我们可以更快更简便地学到许多内容。许多教学理念能从中领悟,有众多的课件也能从中引来参考,更能在众多教育名家的博客中汲取营养,还可同众多的同行及学者进行交流沟通以提升自己。学校正在积极创造条件人手配置一台手提电脑,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设便利条件。

4、反思

只有在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中才会不断地提高。学校提倡教师以“叙事性总结”、“教后感”、“读后感”等多种形式进行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使自己的工作学习留有痕迹并有所思考,使自己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使自己提升专业水准。

第4篇

关键词:兴趣;引导;培养

一、农村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现状

在农村小学的义务教育中我们发现,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成了普遍问题,由此导致了农村小学生在面对简单的语文写作时手足无措,写出的文章空洞,无法有效地引用一些简单的事例。主要原因总结为几点,一是教育偏向于应试,教师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不足,大多以做题为主,完全违背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二是农村小学学校设施设备不齐全,有些学校根本没有阅览室供学生阅读。三是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比较贪玩,无法意识到课外学习的必需性和重要性。这些因素,扼杀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激发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

1.完善学校设施,为学生阅读创造条件

要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首先要使小学生在课外学习中有书可读。农村小学应努力寻求财政支持,建立和完善学校阅览室,增加学校图书的储备量,满足学生课外学习的需求。

2.转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将课外阅读列入教学任务当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一些要求,督促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出一些文学常识性的题目,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寻找答案,获得阅读的乐趣。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中,应以学生阅读能力为参照,对于课外读物中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教师应积极解答,避免打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引用一些历史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语文教学为例,我们可以在讲述《司马光砸缸》时,将司马光的其他一些事迹以讲故事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后进一步推荐学生读简本的《资治通鉴》,有效地促使了小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3.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好的阅读习惯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收获。错误的阅读习惯不仅会影响小学生知识的获取,还会降低其阅读的动力。小学生处于塑造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正确阅读习惯,首先应教会学生精读的能力。好的文章段落需要细细品味,从中学习别人的写作手法。其次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一些感兴趣、有用的文章段落可以在笔记中记下,巩固自己的记忆。对于一些重要的部分可以用笔标记,在重复阅读中增加印象。

小学教育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为了农村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农村教师需要重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为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作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章永生.教育心理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第5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 教学模式 创新

目前,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语文教学变成了为应试而采取的短视行为,纷至沓来的资料,无边无涯的题海,搞的师生苦不堪言,语文课成了十足的应考训练课。再加上农村中学都处于经济不发达,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大部分农村学生视野相对狭窄,文字功底较弱,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困难较大。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模式的尝试和创新,已成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要想提高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效果,我认为就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评价机制的改革,狠抓学生语文素养。作为一名在农村中学从教多年的语文老师,经过自己的探索和总结,认为在有限的环境条件、资源缺乏的情况下,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努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时,就会主动去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语文学习变成一种快乐的体验和精神上的享受,语文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首要的就是要千方百计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就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主动性,要把语文教学与未来社会发展对建设者的人文素养的要求结合起来,凸显语文教学对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勇于创新和实践,如可在教学中选择故事性强的课文,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使同学们人人参与,给他们提供了大展身手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不再只局限于课本,从而放飞了创造意识的翅膀。再次,要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老师给学生予以适当的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正确的引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农村中学生由于受地域,教育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虽然能做到刻苦用功的学习,但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而使学习效果不明显。所以,我们尤其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要把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到“语文教学任务”的高度来认识,予以足够的重视如。如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于发言的习惯;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习惯;培养学生及时总结提炼的习惯,以改进学习方法。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受当前“应试教育”模式的限制,在教学中,老师往往是注重课内,而轻视课外,实际上课内与课外是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倡导生活,走向农村生活,丰富语文课程,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强烈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既可以轻松的获得丰富的知识,也可以获得情感的陶冶。

首先,利用现有的图书资源、网络教育资源,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启迪思想。

其次,在教学中,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写作竞赛活动。结合社会热点或农村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写作竞赛,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能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另外,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还必须依靠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其中,讲演、朗诵和故事会就是三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改革评价和考核方式

第6篇

*市读书益民工程自20*年启动后,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已收到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共建成益民书屋725个。作为新闻出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以及连续几年被列入*市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读书益民工程已发展到丰富建设内涵、提升建设层次的关键时期。如何在益民书屋建设过程中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思路,全面推进。

首先,必须提高认识,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读书益民工程全过程。在读书益民工程当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对益民书屋建设要从更高的角度去理解和定位。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而言,益民书屋建设是以人为本、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体现,是新闻出版业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和突破口;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而言,益民书屋建设是一项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对政府部门职能转变而言,益民书屋建设是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和服务能力的系统工程,是我们深化出版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保障、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公益性出版产品创造的服务平台。

其次,必须加大投入,打造“出版惠民”的新的工作模式。一要继续加强基础建设。*市一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村村有书屋”的建设目标,从每年建设200个书屋增加到每年300个甚至更多,进一步改善京郊农村、农村中小学、来京务工人员聚集地的阅读环境;另一方面,要继续配合“三农出版”,推出读书益民工程第3辑品牌系列图书。鼓励文化产品的创作者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真实地反映农村现实和农民的需求。坚持扶持出版“高质量、低价位、有特色”的出版物,让广大农民群众喜欢看、买得起、用得上。二要提高书屋工程建设的针对性。要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引导农民阅读,从关注京郊地域特色和各区县区域特色、功能地位出发,结合大形势大背景,开展有特色、分层次、多样化的建设活动。今年结合奥运宣传,我们将对全市所有益民书屋装配、更新、补充奥运内容出版物,目的就是使京郊农民、工地民工、打工子弟能够共同感受奥运、体验奥运、亲近奥运、参与奥运。三要丰富书屋文化内涵。一方面广泛开展出版物销售、租阅、阅读推荐、文化产品目录推介及各类主题文化活动等,另一方面,搭建政府与基层农民群众之间互动交流的桥梁,通过书屋收集反馈各类文化信息,及时了解农村文化需求,并以此作为参考来制定政策、扶持创作和出版。

第三,必须创新思维,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益民书屋不是简单的阅读环境的建设,作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网络的“终端”,益民书屋要取得长足进步,向纵深发展,就必须创新思路,开拓源头,促进发展,从引导阅读到引导创作、鼓励出版。在读书益民工程建设中,我们不能只是单一地考虑如何向农村、向农民提供文化产品,必须认识到,农民群众也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不只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更应成为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我们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农民在文化发展、创新中的成果,扶持有文化水平、生活实践、写作能力的农民参与到创作中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新闻出版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农民创作、平民创作,打造农民作家、平民作家,发挥广大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丰富我们公共文化产品的品种和内容,使读书益民工程在不断发展创新中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

第7篇

关键词:农村高中 阅读课文教学 ESA模式

引言

农村普通高中由于受地理环境、教学环境的局限及招生现状的影响,所招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严重影响高考成绩。笔者多年从事农村高中英语教学,对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水平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也称语言的输入;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也称语言的输出。外语教学十分强调语言的输入,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输出便无从谈起。强化阅读课文教学正是对学生,特别是农村高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农村高中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英语学习习惯等方面严重欠缺。近年来,我们运用ESA模式在高中起始阶段强化阅读课文教学,加大对学生进行材料的可理解输入的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将简要谈谈运用ESA模式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各个时期的主要教育理论概述

两百多年来,外语教学理论不断发展,从最初的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到视听法,再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盛行的功能意念法、交际法,这些理论的发展都离不开当时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教育和文化背景。语法翻译法是19世纪的教育理念;直接法在欧洲大陆经济政治不断发展、贸易和旅游不断扩张的大背景下酝酿产生;视听法和听说法的出现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和西方世界国际化意识的增强。进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交往日益密切,跨世界和跨文化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交际法和功能意念法也由此产生,并更加注重如何有效地传递及交流信息。以上这些教学法理论都只是有关语言教学的抽象方法,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和技巧阐述不够;而且各种教学理论尽管各有所长,但各有不足、各有侧重,容易在教师中引发一些片面的观点,比如:交际法就是不教语法、交际法就是只教口语等。(全建强,2004)

任务型语言教学形成于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印度Bangalore,发展于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西方国家,学习者一般都具有融入性学习动机,即为了融入目的语社会而学习目的语。而我国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学生不具备目的语的环境,而且大多数学生只有工具性动机。因此,许多适合第二语言教学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并不一定适合我国学生。在国外所提出的众多课堂教学模式中,J. Wills的模式对任务型教学理论框架的特点保留较多,在我国的英语教学实际运用中值得借鉴。这个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 任务前阶段。该阶段主要是激活相关旧知识,学习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知识。

2. 任务实施阶段。这个阶段体现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的特点,即以对子和小组为活动主体。活动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完成任务的练习活动;(2)总结练习活动的过程、结果和问题;(3)向全班报告小组总结的内容并进行讨论。

3. 语言聚焦阶段,即语言点教学。这个阶段有两个特点:解释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中相对重要或困难的语言点;(2)解释和应用的基本方式是采用归纳法,较少采用演绎法。

但是任务型教学对任务的选择、对师生所具备的素质要求太高,任务实施难度较大;任务型教学法把语言点教学放在完成任务阶段之后,缺乏及时引导,没能关注到学生的基础问题,不太适合农村中学的课堂教学。

近年来非常流行的PPP教学模式有效地将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1. Presentation――呈现阶段,该阶段的目的是引入新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注意其中的重要用法,并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Practice――练习阶段,本阶段是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对课文中出现的语言规则举例说明,并通过句型操练、模仿对话等活动,有所控制地让学生练习相关的语言项目。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精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3. Production――活用阶段,这个阶段是尽量减少或取消控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自由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的阶段。除了精确性之外,这一阶段更强调语言的流利性。

PPP模式使语言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一目了然,便于教师在实践中操作,但如果运用不好会使课堂教学过程机械化、定式化。

所以对于广大农村英语教师来说,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将各个时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并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能力特点加以综合运用,探索出适合农村英语的教学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上世纪90年代末,Jeremy Harmer (1998)在PPP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ESA模式使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向更深的层面发展。

二、有关ESA模式

ESA教学模式有三个重要阶段:投入阶段(Engage),学习阶段(Study),和活动阶段(Activate)。

1. Engage――投入阶段的目的就是唤起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从而使他们更加投入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投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做游戏、看图片、讲故事、听音乐、讨论等。教师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某一话题或某些人物特征。

2.Study――在学习阶段,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语言材料和相关的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篇章段落、行文风格、文化信息等内容。学习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可以是老师讲解语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语言规则,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组活动阅读课文或学习词汇等。

3. Activate――在活动阶段,教师应通过各种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并鼓励学生结合某一情景和话题活用各种语言技能,真正达到自由、有效交流的目的。这一阶段的重点不是某个语法结构或语言点,而是给学生提供运用语言进行真实交流的机会。这一阶段的典型活动有角色扮演、讨论、辩论、小组写作、广告设计等。

ESA教学模式极大地发展了PPP模式,更强调三个环节的组合使用和灵活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不但这三个环节的先后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一堂课可以包括ESA,ESASA,ESAEA,ESEAA等等组合,这些组合使语言学习和交流实践等各个环节更加趋于合理,教学也更加具有灵活性,学生也愈发感兴趣。

三、运用ESA模式的几点建议

ESA模式可以针对农村中学学生的特点,着重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建议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与指导:

1.语音教学方面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受到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影响,再加上高考不考语音知识,很多教师淡化了语音教学,造成大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语音知识。音标、音节和重音是单词学习的三个关键因素。针对农村高中学生实际,建议采取直接拼读法。给学生补充一些单词重音、单词音节划分等基本的语音知识,鼓励学生发现单词字母、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律,加强字母、字母组合与读音的联系,使学生逐步提高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

2. 词汇教学方面

词汇教学对农村中学学生来说既是重点又是关键,教学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必要的词汇学习策略之外,还要注意改变词汇教学观念,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知识并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后,建议采取词汇链或意群教学,在语境中识别词汇链或意群是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基础。Michael Lewis在其1993年所著的The Lexical Approach一书中,首先对传统外语教学中将单词看成是语言教学的最小单位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语言是由一系列有意义的词汇链或义群(lexical items/chunks)组成的,所以词汇链或意群应成为语言教学的最小单位。Lewis还指出,lexis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成分,lexis与vocabulary的不同之处就在于:vocabulary只表示单个的词,而lexis涵盖单词以及各种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的词汇群,比如词组、固定搭配和习语等。语言就是由这些语法化了的词汇群组成的。在谈到搭配和固定表达在语言运用中的作用时,Lewis认为,在表达思想时人们常常想到的并不是单词,而是搭配和固定短语。搭配和固定或不固定搭配在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所以是达到语言准确性和流畅性的关键所在。与以相对独立的单词为基本教学单位相比较,以lexis和lexical items为基本语言教学单位有以下优势:

(1)能使学习者学到便于应用的鲜活的语言;

(2)能为学习者提供便于储存和提取的语料;

(3)以词汇链为基础的学习与学习者大脑中已储存的“备用”词汇相吻合;词汇链的储存提高了大脑对语言记忆和恢复的功能。

Lewis指出把词汇链或意群作为语言教学的焦点符合人类大脑存储/输入和提取/输出语言的过程。

3. 语法教学方面

近年来,优化语法教学的呼声很高。优化语法教学是针对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过度重视或过分淡化语法教学的现象提出来的。语法能力是掌握语言形式的知识体系,使言语实践的前提,语法教学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笔者认为很多语法现象的确可以在语言实践中获得,学生能够自己学得的语法知识最好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和摸索,老师交给学生的应该主要是方法和理念。在ESA模式运用初期建议强化两方面的语法知识教学,一是词性,即英语中的十大词类,力求让每个学生在每篇课文教学后,能够对每一个单词全面掌握,并把握句子中每个意群,从而理解整个句子;二是句子成分,即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强化句子的五个基本句型教学,使学生真正能够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类,掌握其规律,训练学生正确和熟练地运用语言。

4. 复习巩固

对于通过理解的课文要定期巩固,可以采用让学生对这些篇目进行复述、填空、听写等训练手段,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达到背诵的目的。笔者一直以为,背诵在农村英语教学中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背诵文章不但可以巩固词汇、培养语感,最主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5. 课外阅读

课堂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只有通过阅读实践才能培养起来。英国语言学家韦斯特指出“通过阅读学会阅读”,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内,更要在课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愉快地进行大量、广泛、快速的阅读。建议利用阅读英文报刊(如:China Daily,21st Century,English Weekly等)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要积极利用报刊杂志、音像等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生活、贴近时代、内容健康的语言材料。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中的阅读材料大多取自英文报刊、杂志和网络文章,材料中句子的平均长度和复杂程度远远高于课文,语言结构复杂,长句中夹杂多种语法现象,如倒装句,省略句、双重否定句等。通过报刊阅读,熟悉复杂的长句、难句,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速度和准确度。

结束语

由于ESA模式中的Study阶段明确提出注重基础的教学理念,因此,特别适合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具有灵活性、实用性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下表是我校06-07学年高二部分优秀学生历次市统测成绩的对比(总分120分)。

从四次考试成绩对比来看,教学效果明显改善,说明运用ESA模式强化农村高中英语阅读课文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广大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提升已有的经验,在实施并完善新课标的过程中探索更多和更新的阅读课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Jeremy H. How to Teach English,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8.

[2]Ro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4]刘润清,马丁・韦德尔.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全建强.英语课堂教学的ESA模式.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1期.

[6]文亚光.读The Lexical Approach有感.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年第12期.

第8篇

关键词:英语;课改教学;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040-01

目前,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整个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前所未有的推动力,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就像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一样,当前的农村初中英语新课改很容易进入误区,现归纳如下。

一、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过“死”

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仅仅停留在机械地照搬照抄教材和教参层面,而不是对教材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深加工,在课标的指导下,创造性的运用教材,采取灵活而高效的学法,最终达到课标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人教版《新目标》为了让教师更方便的使用教材,它将每一单元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都作了具体的规定,细化到每一节课时的教法和学法都作了非常详细的建议。大量的实践证明,教材中所提供的材料和方法不一定是最佳的选择,我们完全有理由选择更科学更高效的办法达到或超过课标中规定的目标。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第二单元的语言教学目标仅仅是“usedto”这一特殊句型,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与目标无关的话题,采用的学法中多处运用听的办法(1a/1b/2a/2b),我觉得欠妥。如果我们花费相同的时间,要求学生运用这一句型造句,鼓励他们造的句子越多越好,我通过自己的反复实践发现这种办法比教材中提供的效果更好。

二、过分强调学中“玩”,“玩”中学

学生“玩”的时间太多,对知识点进行必要的归纳和记忆的时间明显不足,导致该记的没有记住,该形成系统知识网络的没有形成。表现最突出的就是记单词问题。初中阶段,特别是农村初中,大多数学生小学没有学过英语,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去学单词几乎是不可能的,最有效的方法只能是花一定的时间先过单词关,而短时间内学会较多的单词只有靠死记硬背。新教材中的知识点比较分散,如果不花一定的时间归纳总结,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比如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分散在整个初中英语里面,如果不花一定的时间及时的去整理,学生学到的将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动词垃圾。

三、语法项目花费时间太少

新课改理念下,非常注重语言的实践性,认为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才能学好英语,事实上,凡是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国家都这么做,而且效果不错。如果让农村初中的学生去大量的使用英语,肯定能学好英语,但问题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不光是英语一门课,如果大量的去听说读写,有没有时间?留给我们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效果。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其实,很多语言学家早已给我们说出了方法,那就是学好语法。

四、听说的时间远远大于读写的时间

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大量阅读。学习英语也需要大量阅读。英语学得好的人,一般说来,都读过相当数量的书;反之,只有读得比较多的人,才能真正学好英语。初学英语的人要想学好英语除了大量阅读之外还必须先动口模仿,朗读所学的句型,课文、名言名句、优秀的英文小诗和短文等,这无疑都是模仿的一种好方式。通过朗读可以训练正确的语音和语调,培养口头上运用语言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为大胆地说英语奠定了基础。当然,听说在英语学习中固然重要,但要合理的分配时间和精力。

五、教材中几乎找不到让学生背课文的练习

背诵是学习、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基本手段。这是训练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在现行教材中很难找到适合学生背诵的材料。

六、教材中的练习题少而单一

七、针对误区应采取的对策

对策一。教师应该经常研究课标和教材教参,对每一单元要求掌握的语言目标做到烂熟于胸,然后深入细致的研究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对教材做整体的规划,科学而灵活的处理。比如我们在教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第二单元情态动词时,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最好的将初中英语中所有的情态动词系统的学一遍;中间的复习巩固七年级所学情态动词can和could的用法,学会使用may/must/should;学困生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学会使用can/may/must/.

对策二。教师应该花费必要的课堂时间帮助学生及时而全面的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不要认为这是填鸭式传统教学在浪费时间,恰恰相反,传统教学在突破知识难点,归纳总结,建立系统的知识树方面有它独到的优势。花费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记单词是十分必要的,原因是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而且有问题还可以随时请教老师。

对策三。语法是语言的规则,它对初学者来说就像夜行人前方的灯塔,有了它的指引,我们可以少走弯路。所以,不能忽略了对语法的系统学习。

对策四。加大读写的信息输入量,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阅读英语文章,用英语写日记,写作文。

对策五。要求学生适当的背一些课文。语言学家发现,学生在背课文的同时,他们在运用这种语言思维,实践证明,背课文是训练语言思维的较好的办法,虽然它有点“笨”,但它对我们短时间内全面学好听说读写,进而达到用英语思维的目标是一条捷径。

第9篇

关键词:英语,阅读能力,提高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一种积极思维,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也是平时教师检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重要题型。

一、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因素

由于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重点集中在辨认词义、分析语法结构、意释难句等表层结构方面,忽视对全篇的分析和整体理解等深层语义联系,正是教学中的这种倾向,使学生缺乏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达不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不到大幅度提高。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主要有:

1、语法基础知识不扎实

中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基本语法知识的学习,但学生在掌握程度上参差不齐。有些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长、难句型或词汇量大、句中伴有较为复杂的语法项目时往往不能正确识别和处理。

2、词汇量不足

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词汇则是语言交际的核心部分之一。就中英语教学而言学生的词汇量不足问题,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升。

3、阅读技能缺乏

学生在未经阅读技能训练前,往往习惯于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或停留在句子水平上借用语法规则去分析、理解,缺少对文章段落内部和段落间逻辑关系的了解,对所读的内容不能进行正确归纳、分析、推断。因此,在做阅读理解题时遇到主旨题、判断题和结论题往往失误率较高。

4、文化背景知识缺乏

文化背景知识也是影响英语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文化背景知识丰富,文化底蕴深,会帮助学生在阅读时对文章的理解。

二、如何解决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四个因素

1、掌握语法知识

英语语法是一种较为系统、严密的语法体系,凡是好的文章都是在灵活运用该体系所规定的各种规则下形成的。因此,语法教学应贯穿于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具体教学时应以提问和练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回顾、加深和巩固以往所学过的语法知识。而对于新的语法现象,要注意让学生学会其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

2、巩固和扩大词汇量

词汇是阅读的基础,离开了词汇,阅读就无法进行。农村的学生虽然课外阅读量较小,但让他们积累一些常用的基础词汇还是不难做到的。例如:根据上下文,运用常识来猜测生词的词义;运用构词法知识来猜测词义;利用词类归纳法来记忆单词;利用卡片记忆法来记忆单词,用一张小卡片的一面写上英文单词和一个例句,另一面写上单词的中文意思带在身上,有空就看看,或者用手心记忆法等。

3、掌握阅读技巧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而快速阅读能力不是与生俱有的,完全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培养起来的。英语阅读方式有两种:精读和泛读。(一)精读课程的进行必须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带有目的地阅读。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地为课文材料设置提问,一是能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其目的是通过略读、上下文猜词义、跳读、找主题句等,提高阅读技巧。另一类是要经过分析、判断和推理才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其目的在于通过细读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方面的思维能力。我们农村课外阅读物不多,所学的教材更应充分利用好,它能使学生尽快学到最有用的词汇,而且教材的编排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内容都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一定会在逐步的学习中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二)泛读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渠道。教师在学完某一板块后可以自己搜查相关的话题材料打印给每组学生阅读,以解决农村学生阅读量的匮乏。实践证明了,经常阅读能使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4、丰富文化背景知识

阅读能力的提高光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辅以适量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农村初中生所掌握的词汇量有限,我们从课外书籍、报刊中所选的材料应由浅入深,由短到长,不能急于求成。而且内容要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像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小童话,以及学生比较熟悉的影星歌星的杂志等等,这些材料都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热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及时将阅读的进度、笔记、作业等情况送交老师检查,老师要及时总结反馈,肯定其成绩进步,鼓励勤学多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结语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研究。我坚信,只要平时能坚持不懈地积累词汇,进行广泛地阅读,并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理解方法,农村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会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 鲁子问.《中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宁夏出版社,2000.5.

[2] 索守环.英语语言与文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