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公司统计工作计划

时间:2023-03-15 14:53:00

导语:在公司统计工作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公司统计工作计划

第1篇

一、主营业厅管理方面:

(一)业务方面:版权所有

⒈在年初制定了《二五年营业中心管理办法》、《营业员考核细则》、《业务稽核管理流程和考核办法》,从制度上加强业务管理,理顺作业流程。同时严明管理制度,综合考核,论绩取酬。

⒉加强业务培训,在营业中心开展每日一题、每周一试,提高营业员的业务水平。

⒊每日一会,利用早会的时间对营业员进行业务培训,及时快捷地传达市公司的各种相关业务通知,随时调整营业厅的业务操作处理措施。

⒋××年月日起在营业前台实现了电子免填单服务,即实现了营业工单业务的变革。

⒌完成了市场经营部交办的各项生产任务,同时对今年的客户资料的核实及帐单邮寄等大型修改工作都保质保量完成,版权所有

(二)服务方面:

⒈于××年月日,邮电大厦主营业厅装修完成,在新厅内增设了客户接待室、饮水机、休闲座椅及其他的自助设施,从服务环境上尽量满足××用户的需要。

⒉建立建全《投诉受理流程》,确保窗口的用户投本着首问负责制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回馈和解决。

⒊每周召开一次服务质量分析会,定期对服务工作进行总结,集体分析前台一周来的投诉或业务处理案例,发现不足及时整改,好的做法给与激励。

⒋改变早会的方式,由传统的开会方式改为列队击掌喊口号,鼓励营业员的斗志,为天的开始创造良好的情绪。

⒌加强服务礼仪培训,每月定期学习《河南礼仪服务讲座》和《欧顾得礼仪服务讲座》,并对营业员的站姿、坐姿、行姿、蹲姿及其他营业服务礼仪进行实践操作。

⒍从今年年初开始,营业厅实现了用户回访制度、红旗落谁家和营业员的星级评比活动,这些提升服务的举措,用户及营业员的收效都很好。

⒎营业中心从年初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的活动,并于××年月被评为××市“市级青年文明号”、××年月被评为黑龙江省“省级青年文明号”的光荣称号;同时××年年底,向省公司申报“星级营业厅”,并有六名营业员即营业厅内%的营业人员分别被省公司评为二星级和一星级营业员。

二、渠道管理方面:

(一)合作营业厅管理:

⒈在年初建立了《中心区合作营业厅管理办法》及相应的《考评办法》,对中心区五个合作营业厅进行综合考核,并每月进行排名,针对排名情况发放流动红旗。

⒉加强合作营业厅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服务礼仪培训,与主营业厅一起进行参加例会并每周一试及礼仪形态实践操作。

⒊由主营业厅的营业员分组定期到合作营业厅做业务交流,极大地解决了合作营业厅业务不熟练、前台经验缺少等不足,提高了合作营业厅的业务处理水平。

⒋以上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合作营业厅的积极性,对客户的服务有明显的提升,业务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在省公司的例行检查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七月份的省公司联检中,中心区合作营业厅名列全省第一名。

(二)代办点管理:

⒈××年月,营业中心与中心区七家手机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为我公司代办××业务,采取即买即通的方式。

⒉营业中心由专人负责上门服务,每天定期送卡、收缴话费及相关证件,同时因公司代办政策灵活,经销商积极性很高。

三、清欠管理:

⒈××年月份,中心区成立清欠队伍,聘用了名清欠员,专门负责中心区网外欠费的清缴。并制定了具体的清欠管理制度及考评办法。

⒉清欠班采取法院协助、走访学校和街道办事处、派发欠费催缴函等方式进行积极催缴,截止月底累计清回拆机欠费元。

⒊中心区网上欠费采取外呼清缴方式,四个月累计清回欠费。

⒋中心区自加强清欠管理后,清回金额有明显上升趋势,截至月底中心区的欠费率由年初的%降低为%。

四、工作不足:

总结××年全年的工作,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

⒈营业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营业中心本年度人员更换较频繁,新营业员占中心营业人员总数的,一些营业员前台经验不丰富,导致个别案例处理不当导致投诉,仍须继续加强培训工作,提高营业中心整体综合素质。

⒉对于营销渠道尤其是代办点、代办员的业务管理仍处于初步摸索阶段,在管理工作中仍有许多问题须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积累经验,改善不足。

五、××年工作思路:

⒈继续加强业务培训和考核,结合实际技能操作,对公司一些新业务及时上传下达,随时学习并掌握,要求营业员个个业务过关。

⒉同时加强服务考核力度,定期进行服务培训和总结,使中心区的营业窗口服务规范化、体系化、流程化,达到令更多的用户满意。

⒊继续开展营业厅内营销工作,启动“金嘴巴工程”,增加营业员的营销意识,使公司一有新业务推出,每位营业员都能成为第一个营销员和第一位业务受理员,达到企业增收的目的。

⒋提高营业厅整体的应变能力,丰富实战经验,采取定期分析案例、总结案例的方式,加强营业人员的学习,对于厅内或系统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应变、快速处理和反馈,以达到用户满意的效果。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营业中心全体营业人员有充分的信心迎接××年新一年度的到来,我们会加倍努力将营业中心的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2篇

二、加强规范现金管理,做好日常核算

1、根据新的制度与准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业务核算,做好财务工作。

2、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处理好同其他部门的协调关系. 3、做好正常出纳核算工作。按照财务制度,办理现金的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努力开源结流,使有限的经费发挥真正的作用,为公司提供*财力上的保证。加强各种费用开支的核算。及时进行记帐,编制出纳日报明细表,汇总表,月初前报交总经理留存,严格支票领用手续,按规定签发现金以票和转帐支票。

4、财务人员必须按岗位责任制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做出表率。

5、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3篇

关键词: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议;对策

统计基础工作的扎实程度决定着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的规范化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实现统计管理规范化、业务流程标准化、任务落实制度化、统计调查法治化、统计人员专业化和统计手段现代化工作机制,成为目前摆在各级统计机构和每一名统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政治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谈几点浅薄的感悟和认识。

一、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调查对象的认识偏差导致配合程度偏离。一方面存在“七分统计,三分估计”的陈旧观念依然在某些统计对象的脑海里存在,调查对象为了某种利益的驱动,导致他们对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产生偏见,或者怕泄露自己的实底有意虚报或瞒报,故意不提供真实的第一手统计资料,人为地造成了统计基础资料来源的渠道受阻。另一方面基层单位报表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比较差,基层源头数据搜集难度大。每当临近报表送审时间,县(区)级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电话催表,一两次还不行,得反反复复才能把报表催到手,无论是定期的报表还是抽样调查表,催报难度及花费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报表录入处理分析过程。

2、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特别是县(区)、乡镇两级统计机构承担的统计任务与人员力量过分悬殊。目前县(区)、乡两级统计机构承担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任务,特别是上级统计机构局、队分设后,县(区)级统计局在原有的在职人员和工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同时承担上级局、队安排的统计业务和调查任务,人员配备和力量与统计工作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3、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按照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要求,真正达到会统计、会调研、会分析、会微机的“四会”标准的人员为数很不乐观,而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4、基层经费紧张成为制约基层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除上级业务部门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外,统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县(区)级财政以保人员工资为根本,而满足统计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的需要举步维艰。

5、统计执法举步维艰。统计违法行为多发生在为单位工作的行为上,一般都是对单位进行处罚,如果某单位受到违规处理,势必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二、对基层基础规范化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1、强基固本夯实统计基础。健全机构和人员是夯实统计基础的关键。一是不断完善壮大县(区)、乡统计机构,充实、培训县(区)乡统计人员,在筹备成立市级调查总队的基础上,应尽快考虑成立县(区)级相应的调查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加大对基层工作的督导力度,提高局、队统筹组织协调和统计业务能力,确保基层各项统计任务的顺利组织实施。二是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和管理,理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使部门统计成为统计部门依靠的重要力量;三是搞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统计职业道德意识,强化统计法律意识,提高统计从业水平,为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四是建议上级业务单位要加强统计报表的管理和各专业报表间的衔接,杜绝统计报表指标重复统计,不随意增加基层工作负担。

2、质效并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重点从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简便性和适用性等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的完整性。要求统计调查覆盖的范围要完整,被调查对象的报表起报要完整。二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准确性。对基层报来的各类报表必须严格审查,是否按统计制度规定的指标填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统计数据是否符合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等,从数据采集的源头把好质量关。三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时间价值上的及时性。以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统计工作的手段和方法,缩短统计调查与数据结果的间隔时间,以最快时间统计数据,建立和规范统计信息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四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使用过程中的简便性。一方面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部门统计资料,减少重复统计,最大限度地减轻社会调查负担。另一方面对外公布的各种统计数据、统计图表和统计分析文章,力求简洁、清晰、明了,要把枯燥的数据、专业的图表和术语转化为贴近现实、贴近大众的表达方式,便于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理解。五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价值实现上的适用性。及时了解、掌握各级领导决策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情况,在调查之初就要考虑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从而缩小统计信息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统计产品,才能使统计数据发挥最大的效益回报。

3、转变理念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主动性。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紧扣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主动搞好服务,及时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服务的同时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二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在开展统计服务和统计分析时,除要满足一定的数量要求的同时,更要注重分析的质量。服务的角度要准确,服务的内容要充实。对社会、经济方面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认真选题,做到分析问题透彻,提出的建议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三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实效性。把握经济趋势、科学预测,由事后分析为主向事后分析与事前预警预测并重转变,改变过去单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的做法,在深入研究问题、提供实用有效的产品上下工夫。

4、加强统计执法规范基础工作。一是以"五五"普法为契机,营造以法治统的良好氛围。借机造势,大力宣传《统计法》和统计工作,加大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为依法治统营造良好的外围环境。二是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是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条件。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继续理顺局内各专业业务关系,理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业务关系,理顺上下级统计机构间的业务关系,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的规范化、档案化管理,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5、多方培训强化统计人员素质。作为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工作的职责要求应该了解和掌握现行的方针、政策、经济发展的重心、核心和趋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统计工作方法,知道怎样收集数据、怎样计算指标、怎样分析整理资料;了解和掌握统计信息网络技术。因此,全方位加大培训教育的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和工作力度,造就一大批懂统计专业、会经济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请进来教与送出去学相结合等方式,使基层统计人员能够接受多层面的培训和交流,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形成依法统计理念,不断更新、拓展专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能够比较准确分析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趋势,熟练运用网络系统传递信息,才能保证源头数据不受干扰,做到准确、及时和到位,才能为提高数据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第4篇

关键词:统计工作炼化企业建议探讨

统计作为企业日常运行管理中的基础工作,为企业制定决策提供基本依据。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炼化企业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竞争。炼化企业要想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新统计工作发展思路,切实做好统计工作。作为炼化企业的统计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统计职能,科学、认真地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真正有效地为企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笔者以下就如何创新炼化企业的统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创新统计观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炼化企业应该冲破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树立新的统计观念。首先,炼化企业统计人员要创新思想观念,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其次,炼化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对统计人员的管理。人才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炼化企业的统计工作更是离不开统计人才的支持。因此炼化企业的统计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更多的考虑统计人员的利益,赏罚要分明、激励要得当,采取各种手段不断激发和调动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变“要我报”为“我要报”,从而积极主动地为统计工作服务,确保炼化企业统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再次,炼化企业统计工作要破除传统的单纯只"为完成报表而统计"的传统观念,树立全方位发挥统计职能的观念;最后,要树立市场观念和风险观念。随着市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炼化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完善统计信息体系的建设。炼化企业的统计信息要突破单纯的归属和服务于本企业,要实现企业统计信息的共享,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树立全局的市场观念。此外,由于统计信息自身具有一定的概率性,加之目前市场经济的也是变幻莫测,如果企业对未来的发展预测和决策完全依赖统计信息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炼化企业的统计工作必须树立风险意识,注意防范和化解统计风险。

二、炼化企业统计制度创新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炼化企业的统计工作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于炼化企业而言,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完整的企业统计制度体系,是炼化企业现阶段统计工作的重点。一个完整的企业统计制度体系包括:统计基本制度、统计工作管理制度、统计工作程序、统计工作规范、统计工作标准。针对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炼化企业要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严格贯彻和落实统计基本制度,在不违反统计基本制度的基础之上,对现有的统计工作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严格规范统计工作程序,强化统计工作标准。此外炼化企业要充分考虑到当今市场的变幻莫测,并对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并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不断加强统计制度的创新,建立一套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炼化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相适应的统计制度体系。

三、统计技术的创新

统计技术的创新应着重加强统计手段创新和统计方法的创新。

1、炼化企业统计手段创新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企业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有及时掌握大量相关信息。因此,炼化企业要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不断创新统计手段,为此炼化企业的统计工作首先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实现统计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高效化。其次要借助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炼化企业统计信息的综合利用率,从而实现统计手段向着科学化、规范化、效率化方向发展,最终保证炼化企业统计工作所提供的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

2、炼化企业统计方法的创新

炼化企业要不断创新统计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关于统计调查方法的创新,炼化企业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统一完善、轻便灵活、快速准确、确保调查质量、提高统计时效性的新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新的炼化企业统计调查方法体系要以本企业定期的生产经营月报表为基础,坚持以抽样调查为主体,并结合实际加强典型调查、专项调查和重点调查。关于统计分析方法的创新,企业的统计数据分析是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炼化企业根据企业发展过程和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时地做出监测和预警,并针对其中的重点、热点以及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而提高炼化企业统计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内涵性的分析报告,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更为全面而深入的服务 。

四、结语

统计工作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今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炼化企业要加强统计工作的创新。为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炼化企业的统计工作应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理念,从而不断创新统计观念和统计技术,夯实统计管理基础,充分发挥统计职能,科学、认真地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真正有效地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促进企业统计工作的有序、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仇宝琴.做好企业统计工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9

[2]于玲.加强企业统计工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8;22(1)

第5篇

一、强化教育营造氛围

紧密围绕首季度安全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加大安全教育力度,该公司充分利用橱窗、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营造浓厚安全氛围,引导干部职工时刻牢记安全。积极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确保安全活动长流水不断线。并继续加强职工的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进一步增强员工的自主安保意识,提高技术业务水平和隐患识别能力,在全公司形成人人想安全、为安全、保安全的浓厚氛围。

二、突出重点抓好防范

严格贯彻新标准,推广先进安全理念,突出抓好“一通三防”、机电运输、防治水等重点工作的落实。加强瓦斯抽放督查,充分发挥安全监测监控作用,提高瓦斯综合治理水平。坚持每旬组织一次“一通三防”专业系统的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并制定整改方案,跟踪督促落实,重大隐患问题挂牌督办并及时上报公司。强化综合防尘、火工放炮、巷道贯通等关键环节的安全监督管理,加大防治水及巷道维修安全技术管理,高度重视事故预案的编制和演练,做到超前防范,严防事故发生。

三、严细管理落实责任

以制度落实为重点,强化各项安全制度的责任落实,严格执行公司安全指令、干部值班跟班、跟班人员向调度汇报等制度,层层传递压力,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严格责任考核认真落实奖惩,对发生安全事故、存有重大安全隐患、没有严格执行矿安全指令等相关规定的单位和职能科室,冲销季度抵押金和集体安全奖,并按奖励数额对等处罚,严肃追究责任,确保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技术措施落实在现场。把零打碎敲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确保首季度各项安全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6篇

关键词:环保统计;统计数据;信息化;发展思路

环保部门数据统计工作是实现环保工作行业管理的重要基础手段,环保数据统计真实反映企业发展和建设过程,对我国环保事业所形成的影响。

一、环保统计信息化的现状

国家高度重视环保事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占比重,基于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下环保工作所面临困境局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倡导使用无污染新能源更是成为我国社会发展新模式。在全国环保工作系统中,环保统计信息化显得日益迫切,在许多方面都需要实现新的尝试和突破,例如,网络即时应用、环保工作流程化、多部门协作、工作监督、环保相关数据统计管理等方面,这为今后环保工作统计信息化水平提高积累了良好的经验。庞大的数据处理工作,依靠原始的统计方法和技术手段根本无法完成,需要大幅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环保统计工作中的应用水平。

二、环保部门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环保系统各部门统计指标体系与统计指标设置问题

环保部门工作系统综合统计与业务部门统计分工亟待明确职责,避免统计管理数据多样性问题。例如,环保部门各业务系统开展工作中,如果均按照各自独立的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就会出现同一指标在多个或多项统计报表中重复出现的现象,不能使用本部门制定的数据采集方法和统计口径,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明确分工,互相衔接,不得重复”的原则要求,造成数据不统一,影响数据质量和可信度。

环保指标设置亟待更新调整。环保部门统计指标老旧,不乏已不适应当前环保工作建设需要、失去统计意义的老化指标,甚至有些指标逻辑关系不能完全符合实际情况,造成数据质量难以控制,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统计工作量过大,统计人员疲于应付,数据质量低,可利用信息资源量低等诸多不良后果。

2.环保统计监督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与信息化发展水平滞后问题

环保部门在可行性研究编制、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建设过程及竣工投产验收和评估等方面,目前环保部门统计人员参与力度不足,在保障经济发展号召下,往往存在中小型项目管理监督职能被弱化的现象。同时,环保部门信息化建设体制严重不足,尚未形成统一的建设机制。环保部门工作系统中缺乏有规划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目标,无法有序开展全局式信息化系统建设,造成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设的信息系统,最终形成一个又一个“信息孤岛”,诸如低水平重复开发带来的资源浪费和信息条块分割问题。

3.环保统计信息化投入不足和人才队伍匮乏

环保是国民经济良性运行和发展的标尺。不能加大对环保工作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将会造成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环保部门施政方法落后的局面。在当前互联网技术普及背景下,环保部门应着力打造覆盖全行业的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对该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维护管理经费拨付力度,及时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环保统计信息服务。

社会对环保统计信息化建设认识的不足,导致业内人员专业化率不足,影响信息化推广力度。环保部门应着力引进信息和数据统计专业人才选拔制度、职称评定方案,避免形成对信息技术人才作用认知的恶性循环。

三、环保统计工作现状分析

1.信息化建设力度和指标设置问题分析

环保部门在体制层面的缺陷,是导致该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建设机制缺失的重要成因,造成总体建设水平低和环保统计信息管理职能分散状况。环保统计部门的信息化水平造成环保统计数据采集和获取工作开展的稳定性,影响数据质量、可信度、时效性,同时也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环保部门统计指标设置繁琐,使各级环保统计人员工作量增大,对科学的开展统计调查影响较大,影响数据质量和统计价值发挥。

2.环保部门职能分工不明确

环保统计的统计管理和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职能在基层环保系统内,未能得到充分明确或落实,造成环保统计人员在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建设过程和验收评估过程中,参与度不够,弱化了其统计监督职能和科学决策功能,对项目建设中,环保影响数据统计的真实性产生影响。

四、完善环保统计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思路

综上分析,要解决现状问题,重点应围绕如何提高统计质量和统计时效性加以整改,从而使环保统计工作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改善统计数据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抓住统计数据时效性,为环保部门各工作系统提供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

1.建立统一的指标体系,逐步推进信息系统建设

根据系统论理论,对环保系统统计指标进行整理,明确指标层次划分方法,合理进行部门分工,以信息化进程推进为主导力量,实现对完善、精简、高效的环保信息统计指标体系建设工作。

对更广范围内的环保部门工作职能进行统筹规划。覆盖环保部门全行业的信息平台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无法实现一步到位,这就需要合理布局、科学推进。环保部门统计的信息化建设应在今后信息平台建设中,注重数据实用性、指标化,保障统计数据信息时效性,早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转变环保统计工作重心和数据采集方式

随着数据信息共享和统计周期将日益缩短,环保统计将逐步满足环保系统内其它部门的信息需求,促使其他部门将本部门信息与环保统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从而实现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全行业信息的互联互通,真正发挥统计信息价值。

数据信息即时性的实现,需要转变数据采集方式。环保历史统计数据获取,通过遥感影像、实时监测等技术可以实现。通过部门信息系统与GIS系统实时对接,转变采集模式,从传统的定期采集转变为跟踪采集,形成数据变化备案制度,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性,最终实现数据信息的即时共享。

3.改善环保统计信息系统现实应用性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需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工作的流程化、规范化、自动化,减少数据审核时间,缩短数据信息采集周期。这就需要不断完善环保统计部门所采用的信息系统本身性能,从兼容性、共享性、即时性等多方面入手,结合环保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使其更具有现实应用操作价值。

五、结语

环保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是环保部门统计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环保统计信息和工作价值的最佳途径,其应用和推广利国利民。在当前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下,对环保系统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在探索中前进、发展和完善,使环保信息化建设步入良性循环,从而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立群.网络分析法在环境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管理.2011(02)

[2]周建.加快环境信息化建设――推动污染减排目标实现[J].中国信息界.2007(18)

[3]王松霈.我国的环境保护转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第7篇

论文摘要:士官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部队岗位需求的人才,对比目前职业化特别明显的部队岗位工作,传统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结合地方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教学经验,建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校开展的在士官教学中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为例,说明如何在士官院校中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1 士官教育的特征

士官教育是军事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的是适应部队需要的军事人才,因此具有鲜明的军队特色。就军械士官而言,他们既是专业分队的战斗员,又是武器装备的使用、维修和管理者,还是基层分队日常管理、思想工作的领导和骨干。因此,军械士官教育必须在坚持职业教育共性特点的同时,坚持突出军队特色,注重满足部队需要。

从人才培养目标看,士官教育为非学科型教育,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某一职业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将成熟的技术、工艺应用到部队建设第一线的技能型、管理型人才。从教育内容看,士官教育以部队实际需求为原则,通过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充分的职业训练,培养某一领域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人才。从教育效果看,士官教育强调学用结合、急用先学,要求最大限度地贴近工作岗位,重视学习成果直接、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战斗力、保障力)。从对师资队伍的要求看,都需要建立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既能传授必备的专业技术知识,又能够推广实用科学技术和进行职业指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从教育体系的发展看,士官教员必将随着军队作战思想、作战样式、编制体制、武器装备和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演进成与生长军官学历教育、任职教育“特性不同、层次对应、功能互补”的格局。

2 士官学员的学习需求

通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卷调查发现,士官学员结合自己在部队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具体岗位的任职需求,对教学过程中的需求主要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员的课程较为繁多,课程安排不尽合理。一学期十几个科目,只能对课程学到一些毛皮,对课程知识还学得不深不透,并且给学员的压力较大。

(2)士官学校太过于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而对于专业课,特别是专业实践及专业操作的学习时间太短。毕业后学员都觉得对于专业没有学到太多的东西,学到的多是些基础知识和理论,回到连队都会有一种“光会说、不会操作”的通病,理论知识很扎实,而一谈到操作和维修,基本上是不会。不应该先抓理论知识,再抓实践动手能力,效果不好,学员学起来也很吃力。理论知识和实践相互穿插,而且对所学的理论知识也能运用到实践当中,加深了学员的理解。

(3)多给学员一些动手操作的时间,尤其是在实践课上要加大力度,使学员能够更好地贴近部队、贴近实际。

(4)专业课教员应加强与基础部教员的沟通,多讲一些与学员主学装备有关的理论知识,以提高学员对专业学习的力度;同时学员自己也要多与教员沟通,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3 士官教育中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基本步骤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士官课程开发要组建课程小组,按照“具体岗位分析——确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教学实施”的路径推进,将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部队任职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学习领域中。

(1)具体岗位分析。

通过实际部队调研确定具体岗位分析,主要从社会经济分析、部队需求分析和任职岗位分析三个方面进行。社会经济分析包括国家层面的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国家经济政策、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部队需求分析主要包括部队装备发展趋势,新形势下的相关要求等方面;任职岗位分析主要从学员毕业后的分配方向、任职岗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岗位能力需求等方面进行。

(2)确定行动领域。

明确让学员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可以从容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目标。所以,在编写教材时在内容的编排上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将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相应地分配在各个章节中。

(3)确定学习领域。

在课程教学设计中以学员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目标,将学员实际岗位任务整合成一个个“学习单元”,知识点体现“够用”、技术点体现“实用”,知识点和技术点“融合”在单元中,用技能训练实例驱动知识点的自主学习。

(4)设计学习情境。

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强调“学中做,做中学”的职业培训模式,将专修室(实训室)作为教学实施的主战场,在教学实施中采用“四阶段教学法”:我说你听(精讲组成、功用与基本工作原理)-我做你看(各装置的分解结合)-你练我看(学员逐个练习分解结合技能并理解构造与工作原理)-你练我评(在练习中随机提问与纠正错误)。单元教学结束时再进行一次讨论式总结。真正体现学员学习主体地位,教员的功夫下在备课阶段,做好“学习单元计划”和“学习工作单”,课堂授课时除示范讲解外巡查于各学习小组间行使指导者的职责即可。

(5)教学实施。

通过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方式促使学员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通过学员之间、师生之问交流、讨论、演示、模拟等多种方式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拓展获得知识的途径,提高掌握知识的效率。

4 士官教育中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践意义

(1)完善教学结构体系。

在采用全系统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将融为一体,最终服务于某一具体的“工作环境”,这样必然带来教学结构体制的调整,有弱化基础课程的趋势。

(2)改革课程体系。

目前的课程体系主要还是以学科体系为主,没有充分结合部队真实的实际需求,更没能有效突出任职教育这一特点,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计将全面取代传统课程系统。

(3)提升教员全面素质。

授课教员必须全面掌握“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中的每一个工作环境课程,包括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的专业知识,同时能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某一具体的实践环节中。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理论研究,2006(1).

[2] 张虹.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改革是关键——兼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8(6).

[3] 袁玫,周海燕,马楠.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

[4] 李学锋.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第8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职业中学;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虽然只经历了短短的10年左右的时间,但电子商务市场、网上购物却异常火爆。伴随这种情况,各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开设起来,职业中学紧随其后,不管有没有这方面的师资和实验条件。师资往往由计算机、会计和经济等专业的教师兼任,实验设备就是机房加上一套电子商务模拟软件,这就是职业中学电子商务专业的现状。这样的专业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没有实践经验,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差,往往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并不能立刻胜任现有的工作,需要重新进行培训。

一、职业中学电子商务专业现状分析

针对目前职业中学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效果较差与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旺盛的这种矛盾,特对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具有代表性:

1. 电子商务课程设置定位过于宏观。

职业中学的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技能,让学生有一技之长,能够为将来的就业练就坚实的本领。而目前电子商务课程的设置都存在过大、过空的情况,例如,电子商务基础、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物流概论等,这样的课程设置,只能教给学生空洞的理论知识,并不能让学生在技能方面有所提高。

2. 电子商务课程设置未能突破学科框架。

电子商务课程还是以传统的学科框架进行设置,科目之间知识的衔接不够,看似相关知识都给学生讲到了,但学生毕业后依然不能胜任某一工种的工作。课程没有针对企业中的某一个工种进行相应教学内容的设置。

3. 电子商务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的相关性低。

课程的讲授基本以课本知识体系为主,不能结合企业的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内容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工作脱节较大。

4. 电子商务项目的训练价值需要提高。

目前各职业中学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训项目基本都是在实训平台中进行,缺少市场环境的支撑,学生的训练价值很低。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角度去探讨职业中学电子商务课改的新思路。

二、电子商务企业人才需求方向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那么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产品的拍摄、美工处理,商品的、交易的洽谈,以及最后的物流发货、售后处理等全部环节。

电子商务的课改必须先分析清楚在电子商务企业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岗位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种:商品拍摄人员、美工处理人员、前台客服人员、营销策划岗位、物流发货岗位和售后服务人员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中学电子商务专业课改思路

1. 重构课程体系。

突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工作过程所涉及到的岗位分工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将泛理论化的、空洞的课程删除,结合企业的人才需要,增加或者修改现有的课程体系。

2. 重组教学内容。

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电子商务活动的需要,以工作过程活动为主线,以培养电子商务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

3. 转变实施方式。

打破学科型课程主要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构建、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实施方式。

4. 改造教学情境。

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中学电子商务专业课改方案

职业中学电子商务专业的课改方案,主要根据上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改思路,结合电子商务企业的岗位分工而制定。

1. 学科课程设置以企业的工作过程为导向。

2. 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

打破科目的限制,以企业岗位的能力需要组合教学内容。例如,对营销策划这一岗位的教学,可以将某一产品的策划推广设计为教学项目。将市场营销、网络营销、消费心理学、美工处理和文案策划等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讲授。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自成一个体系,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从而培养了学生某一岗位的相关能力。

3. 改变教学的实施方式。

对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方式进行修改。更多以项目为载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决问题,学生讲解——教师评价,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4. 借助实验室、电子商务企业和校企合作单位改造教学情景。

将单一的课堂教学放进企业、工厂、电子商务基地等,为学生创造一个接近工作环境的教学环境。在这点上可以大胆突破,打破常规的教学环境,例如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为一个电子商务团队,下到企业,帮助企业拓展电子商务的销售途径,这样既帮企业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学生又得到了很好的实践锻炼机会,取得双赢的效果。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中学电子商务教学在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职业教育模式,重点在于以具体的职业岗位为依托,将项目作为教学的载体,把传统的知识点溶解进每个项目中,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工作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学到了技能。

(作者单位:中山市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l]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9篇

1县级供电企业统计全过程管理创新背景

1.1重视统计工作管理是国网总部精益统计管理的工作要求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自国网总部到省公司、地市公司再到县级供电企业的4级统计管理体系,这不仅意味着统计工作对谋划电网整体布局的重要参考价值,而且更加明确了县级供电企业作为统计工作的末端、源头,肩负着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的重要意义。

1.2加强全过程统计管理是进一步提升统计工作质量的必要举措

当前,县级供电企业统计管理大致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统计工作体系不够完善。一方面,没有有效的组织措施来明确职能分工,而从事统计的工作的人员大多为兼职甚至仅仅充当着一名数据填报员的工作职能;另一方面,统计数据的及运用还不够规范,特别是对于统计数据的一致性缺乏明确要求,数据上报存在“数出多门”的现象。二是统计分析质量不尽人意。统计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数据加减汇总,或是填几张报表完事,而是需要统计人员对其加以挖掘、剖析,为企业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就目前而言,县级供电企业统计分析的广度和深度都还不够,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3强化统计分析的延伸应用是大数据时代下精益规范管理的内在需求

传统的统计工作,仅仅是着眼于本单位、本年度、本区域,意识的局限性直接导致了统计分析结论的参考价值不高。归根结底,这都源于统计应用机制仍待进一步完善、健全。就更深层次而言,统计工作不应仅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还应结合各兄弟单位的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并结合历年历史数据进行纵向比对,以提高数据分析质量,助力企业精益管理。但目前县级供电企业统计成果的应用仍停留在表层,并没有广泛推广使用。

2县级供电企业统计全过程管理主要做法

2.1建立健全专业协同、整合有力的工作体系

为进一步提升统计管理质量,国网衡南县供电公司成立了以公司经理为牵头人的领导小组,由分管电网规划、建设的分管领导具体指导工作开展。公司统计工作办公室设在发展建设部,设立专职统计专责一名,具体负责“大规划、大建设、大检修、大运行、大营销”各专业数据的收集、整合、比对、分析及应用。除此之外,为强化各数据管理部门的协同性,该公司还明确:营销部、运检部、调控中心各设统计兼责1名,对口发展建设部,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流转;在衡阳地区率先建立健全数据发言人制度,明确各部门数据统计、填报、核对等工作由各部门统计人员一口对外,以内部规范的形式强化了统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质量,也在客观上避免了数据多头填报和数据失真、混乱的管理差错。

2.2持续规范运转可靠、流向清晰的标准化统计工作流程

(1)以“集”代“收”,资源整合。数据收集是统计工作最基础环节。数据来源涉及到生产管理、营销管控、电能质量监测、用电采集、地县调一体化以及配网大数据平台等多个系统,原先由统计专责向相关部门挨个进行资料数据收集已无法满足目前统计工作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县级供电企业基础数据的“集”约化管理,各业务部门统计兼责每月定期报送数据,数据的出口须经业务部门主任及分管领导审核,以有效提升管理效率。(2)由“表”及“里”,挖掘本质。目前县级供电企业的统计工作仍旧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生产型”统计,这种统计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中对一些基础数据的需求,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发挥出统计工作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国网衡南县供电公司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深层次统计分析工作,具体来说,一是通过运用图表工具智能化数据处理过程,减少人工干预;二是建立数据波动趋势模版,高效率地完成从零散数据到直观图表的转化;三是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数据直观性和美观性,缩短数据转化成有效信息的周期。由“生产型”统计模式向“经营型”统计模式的转变,大大提升了统计数据的管理价值,一定程度上为公司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保障。

2.3强化对统计分析的成果应用

为企业建言献策、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是统计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着力点。在统计工作中,国网衡南县供电公司科学合理地运用生产经营数据信息和分析资料开展统计分析,以诊断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的不足,查摆提升空间;以有关数据分析作为支撑,采取果断有效的控制措施解决工作难题;总结、积累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做法,逐步形成新的管理理念。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在企业决策中的参谋作用。

3县级供电企业统计工作管理创新的成效

3.1为电网科学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县级供电企业统计工作涵盖了县域内各行业用电量、供电量、售电量、供电负荷、设备运行等生产经营指标。而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缜密分析,可以从客观上判断县域电网存在的供电“卡脖子”、电网N-1通过率低、单线单变、10千伏联系薄弱、“低电压”等电网结构的“病症”之所在。国网衡南县供电公司以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预判功能为抓手,一改以往“现用现统计”的数据使用模式,将统计工作前置于电网建设工作的最前端,有计划、有部署地结合当前供电结构、供用电需求等问题开展数据收集、整合、比对、分析、归纳等系列工作,有效实现了“摸清家底、找准症结”的管理预期,统计工作的前瞻价值得到了充分展现。而在实践工作中,该公司通过利用《35千伏变电设备明细》《10~110千伏线路最高负荷统计》《县域行业用电分类》等统计报表,深入分析县域电网现状、县域用电市场走势,针对县域内老旧10千伏线路极多、城镇和农村新增配电容量需求差异大等问题,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更加符合地区电网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配电网建设、改造建议,如:遵循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要求,以新建为主、改造为辅,明确过渡期建设改造方案,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10千伏目标网架。如此规划,一来可以避免短期内重复建设,满足各层级间的协调配合、空间上的优化布局和时间上的合理过渡,二来也可以切实解决以往“重设备、轻网架”问题,实现规划与建设、运行的协调统一,最终符合配电网与输电网之间的负荷转移和相互支援,构建安全可靠、能力充足、适应性强的电网结构的规划预期,实现“满足用电需求、保障可靠供电、提高运行效率”3个方面的管理突破。

3.2为精益规范管理提供动态监控

县级供电企业统计工作能如实反映售电量、线损率、售电均价、业扩报装、电网发展投入、节能减排等主要经营管理指标完成情况,通过对指标的深入分析,及时发现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为指导计划编制与调整(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充分体现统计动态监控、落实闭环的管理职能。以强化售电量分析充分释放市场增量。统计管理从售电行业结构、电压等级、区域性质、售电均价、同比环比增长(减少)情况等多个方面,对全年售电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解比较,并按月份进行细化监控。加大对工业园区、大用电量客户的及时走访、跟踪服务,有效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实现增供促销。以强化线损分析有力助益高损台区整治。充分发挥统计数据连续性和完整性好的优势,提供长时间跨度、准确、完备的线损统计数据,满足线损管理人员的分析需要,提高线损分析工作效率,为定点清理高损线路和高损台区提供数据支持。同时,结合外部数据,通过关联分析,查找出高损台区的共性问题,从技术和管理2个方面选取降损策略,制定降损措施,编制降损规划,取得了较好的降损效果。2016年以来,提出整改措施100余起,高损台区降至目标值的达到了192台;农电台区线损率下降3.38个百分点,全公司少损电量达265.59万千瓦时;督导用电秩序整治工作计划50项,直接经济效益达11.8万元。

3.3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合理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