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信息通信技术论文

时间:2023-03-15 14:53:08

导语:在信息通信技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信息通信技术论文

第1篇

4G通信的优点就在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信息的接收,4G作为移动通信的第四代信号改革技术的产物,能够通过多个网络分点将信号传送到一个信号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在同一时间接收到不同的人的信息的原因。而且,4G网络能够准确的辨认信号的移动,不会造成网络在移动过程中中断的问题。

1.更大传输频宽

对大范围高速移动的使用者(最高250km/h)频宽需求为2Mbps,中速移动的使用者(60km/h)频宽需求为20Mbps,低速移动或室内静止的使用者频宽需求为100Mbps。

2.更高储存容量

由于传输频宽增大,因此资料储存容量至少需求为3G系统的10倍以上。

3.更高相容性

4G通信技术具备向下相容、开放介面、全球漫游、与网路互联、多元终端应用等,并能从3G通信技术平稳过渡至4G。

4.不同系统的无缝连接

行动使用者在移动中,特别是高速移动,也都能顺利使用通信系统,并在不同系统间进行无缝转换(SeamlessTransitions),传送高速多媒体资料等。

5.整合性的便利服务

4G系统将个人通信、资讯传输、广播服务与多媒体娱乐等各项应用整合,提供更为广泛、便利、安全与个性化的服务。

二、4G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4G通信技术在手机上得到广泛应用

4G通信技术从被研发以来就被广泛应用到了手机上,尤其是现在的移动通讯公司,可以将顾客之前的2G或者3G卡免费换成4G的卡,除了对4G进行充分的宣传外,还希望顾客能够体验到更加快速稳定的网络。

2.4G通信技术社区无线接入更强大

4G网络在试用阶段就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之后的接连工作就是移动通讯公司尽可能地将4G移动信号覆盖到全国各地,4G的网络信号强,就算是在偏僻的山区也可以收到信号,为广大群众解决了一直面临的通讯不便的烦恼,争取让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可以接受4G网络的强大信号,为百姓做出更大的贡献。

3.多种高科技技术将得到突破进展

4G移动通讯充分利用了卫星信号,对众多的使用者的位置以及网络地址自行作出识别。即使是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出现连接错误或者网络交叉等的错误,4G网络具有自动修复的功能。第四代的移动通讯技术更接近于无线网络,因此相比之前的网络,实现了节约能源,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的作用。

4.4G通信技术能够随时随地地实现通信功能

4G通讯的成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网络的无限使用,现在走在大街上,无时无刻都能看见商店里,饭店里甚至角落里都覆盖有无线网络,有了4G网络的诞生,我们才开始使用WLAN,以快于第三代网络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下载速度完成对数据传输速度的支持,不仅满足了对使用者随时随地无线上网的使用要求,而且实现了对无线网的快速切入。

5.高速的传输速度

4G的传输速度在3G上的速度基础上做了一定的提高,但传输速度快了几十倍,最明显的就是使用者在对影视,音乐或者图片等的上传和下载速度。通常在使用第三代网络进行下载时,即使是一张图片也要等上一会,现在的4G网络不需要下载,点击图片立刻就可以观看,点击保存就立刻保存到了手机当中,;另外,过去的网速若是用来下载一个电影,估计半天也下载不下来全部的影片,现在的网速,一分钟一个电影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6.高度的智能化网络

4G网络的发展是根据对3G智能的研究得出来的结果,4G网络对多接入点的网络具有更精准、快速的判断能力,即使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台机器向四面八方传输文件,有了4G网络,就不会出现传输混淆或者传输错误的情况了。

7.超强的兼容性能

经常出差或者经常在两省之间走动的人都会对3G的网络漫游印象非常的深刻,4G从根本上改变了网络使用的漫游,因为4G的兼容性是在3G的基础上做的改进,不仅具有全球覆盖的面积,而且上网速度完全不会受到影响。

三、结语

第2篇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通信技术;信息安全

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近几年,凭借科技不断发展,电力行业正日益向自动化方向迈进。通信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涉及到的信息安全问题却关系到供电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强化对信息安全方面的探究,找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予以处理和加强,是具有重要作用与现实意义的。

1信息安全防护范围与重点

某城区通信网的主要任务为对市区内22座变电所提供纵向通信,所有通信网均采用光纤通信电路,根据方向的不同,可分成东部与西部两部分。其中,东部采用ATM网络,设备选择为Passport6400;西部采用IP+SDH交换机网络,设备选择为Accelar1100与150ASDH。该市区通信网负责县级调度与少数枢纽变电所通信,主要采用自带两类适配端口的设备。在通信网中,信息安全防护范围为整个信息通信网,主要防御对象为黑客或病毒等经过调度数据网络与实时监控系统等主动发起的攻击与破坏,确保传输层上的调度数据网络与实时监控系统可靠、稳定、安全运行。

2安全防护原则分析

电力调度数据网络与实时监控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各个变电所和调度通信中心之间存在若干条纵向通信,根据相关规定,在系统总体技术层面上主要提出以两个隔离为核心的安全防护基本原则。其中,涉及通信隔离的基本原则可总结为以下几点:(1)为确保调度数据网运行安全,网络需要在通道上借助专用网络的设备组网,并采取同步数字序列或准同步数字序列,完成公用信息网络及物理层面上的有效安全隔离;(2)根据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技术路线明确的有关安全防护区涉及的几项基本原则,为所有安全防护区当中的局域网均提供一个经过ATM配置的虚拟通信电路或者是经过同步数字序列配置的通信电路,采取这样的方式为各个安全等级提供有效的隔离保护[1]。

3通信网络的安全分析

根据上述目标要求与基本原则,通信网必须向不同的应用层提供具有良好安全性的传输电路,即VirtualPrivate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其原理如图1所示。该市区已经完成了各项初步设计工作,具备充足的条件严格按照目标要求与基本原则开展后续工作。在现有通信网的ATM系统中,根据实时要求或非实时要求,已完成对四个安全区的有效划分,每一个安全区都可以配置虚电路,因虚电路的端口主要适配于ATM系统的适配层,借助ATM系统的信元完成信息传输,各个虚电路的内部连接属于典型的端与端物理式连接,不同虚电路之间不涉及横向上的通信,并且与外界也不存在通信联系。因此,对于通信网络的ATM系统而言,其在虚拟专用网络方面的虚电路之间主要为物理隔离,不同区的虚拟专用网络传输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对1100IP交换机系统而言,它需要承担不少于四个区的实时业务通信,因为这些业务通信区在所有站上都采用交换机完成传输与汇接,不同区之间仅仅是根据IP地址方面的差异而进行划分,形成各自的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虚拟局域网),区之间并未完成原则上要求的物理隔离,作为虚拟专用网络主要传输链路,无法满足其在专用局域网方面的基本要求[2]。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城区通信网络将ATM视作虚拟专用网络的信息传输链路基本满足安全性要求,但交换机实际传输与汇接却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违背了安全防护方面提出的各项基本要求,为了从本质上确保通信网络安全,必须对此予以有效改造,可采取如下改造方案:充分利用西部系统现有电路,增设2M/10M适配设备,借助同步数字体系为所有安全区构建透传电路,在中心站集中交换机,每个安全区都配置一个交换机,以此达到“一区一网”的根本目标,即一个安全区配置一个虚拟专用网络。

4安全防护技术手段

该城区设置的电力信息通信网本质上属于专门为电力系统提供服务的通信网络,其自身作用较为单一,仅为信息中心和调度通信中心与各个变电所间的通信,根据安全防护提出的各项基本原则,充分考虑现阶段网络基本状况,可实施采取以下技术手段:(1)切断与外界之间的直接通信,确保系统和外界不存在直接通信关系;(2)采用同步数字体系向所有安全防护区提供专用电路,同时采用速率适配装置等实现和业务端之间的连接;而不同业务端之间则可以使用点与点的方式进行通信,以此满足安全防护区以内通信业务方面的纵向通信要求。由同步数字体系设置的专用电路通常不会产生横向通信[3];(3)由ATM系统向所有安全防护区提供虚电路,以此构成一个完整的虚拟专用网络,并确保不同虚拟专用网络间没有产生横向通信的可能;(4)城区整体电力信息通信网与市县级通信网在完全相同的安全防护网中构成相同的虚拟专用网络。

5总结

(1)根据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明确的防护范围与各项图1虚拟专用网络基本原理低碳技术基本原则,对某城区所用通信网潜在的各类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现阶段实际发展要求,提出一系列技术手段,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案提供依据。(2)该城区电力信息通信网本质上属于一个具有封闭性特点的单一用途通信网络,可实现与外部间的完全隔离以及系统内部电路之间的相互隔离,其具备的安全防护能力可以很好的满足系统安全运行要求。然而,考虑到系统安全防护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引起相关要求的改变,因此以上结论仅限当前水平。

作者:周建新 单位: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沅江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程雪.电力自动化通信技术中的信息安全及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2):46+48.

第3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完善了通讯方式,用户要想获得各类信息,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得,借助于信息网络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可以促使信息化社会体系得到构建。如今电网系统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将语音、视频和数据的应用给大部分融合了过来,促使电力企业员工统一服务的需求得到满足,并且可以有效应用到先行网络环境中。

(1)可以促使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电力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电力企业要将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给贯彻下去,通过电力通讯,来对员工更好的服务,并且促使员工的工作需求得到随时随地的满足,以便更加快捷的开展工作,并且通过融合电力信息和电力通讯,将多样化的服务提供给员工,促使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2)多样化的工作方式

通过融合网络,我国现代化电子商务的需求和移动办公需要能够得到满足,融合网络数据,可以应用企业信息通讯,员工可以更加灵活的工作,操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并且将电脑以及手机等通讯工具应用过来,促使现代信息化操作功能得到实现。

2电力信息和通讯技术融合的技术环境分析

电力企业在网络技术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的大环境下,将会越来越广泛的用于因特网的信息化业务管理内容。通过不断引入新型技术,统一应用多种业务和技术,电网将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通过有效融合电力信息和电力通讯,同时将一些先进技术应用过来;具体来讲,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

(1)融合核心网技术

借助于IP/MPLS技术,来对核心网络进行构建,促使网络的可靠性、拓展性以及低延时性得到提高,带宽的利用率得到提升,同时,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员工。

(2)融合接入网技术

如今,接入网技术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范围,但是还没有完善全网宽带化。通过有效融合电力信息和电力通讯,借助于一系列的通讯条件,如因特网和WLAN等,介入多元化的宽带。就目前的情况来讲,要想促使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就需要充分重视光纤接入网和无源光网。

3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策略

(1)对企业工作流程进行优化,统一整合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信息通信调度室进行统一构建,这样调度人员就可以统一监控调度信息通信,分开调度室和机房,以便连通通信和信息,对统一的通信信息调度运行平台进行构建。借助于通信调度,信息工作许可就可以得到实现,向通信调度反馈信息的监控结果,这样就可以对信息传输状态及时了解。要想促使通信系统运行的统一调度、统一运行目的得到实现,就需要对通信信息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等进行强化,对信息监控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构建,对各个通信站的通信运作进行实时监测,并且监督反馈工作需要及时进行。

(2)将基础技术作为技术融合的立足点

第4篇

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一些实际中的信息,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的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方式上,包括对教学资源的收集、课件的编辑以及利用。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将原本略显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也能将较为抽象的教学知识变得具体。另外,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经验的共享,使得教学逐渐的脱离了封闭的状态,慢慢的走向开放。而通用技术是在日常活动中利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以及通用性。在高中教学过程中,通用技术主要指的是一般的教学课程,并不是指单纯的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一般高中教学中的劳动技术科具有本质的区别。通用技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2.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优化策略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优化,就需要将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评价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2.1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目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高中教学课程中的通用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都同属技术学科。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来增强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算是一门辅助工具课程,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并利用其达到教学的目标。所以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将信息技术整合到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中。

2.2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方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教学难度。关于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信息技术对通用技术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可以丰富高中教学的方式,并且能更加形象、直观的将教学的内容进行展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仅在通用技术教学的课程设计上,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各个阶段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第二,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有许多章节都是在教学实验室中完成的,这主要与通用技术课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在此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并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的技术问题。学生要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很好的掌握电子技术,就必须通过大量的实验,并通过讨论、总结,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使掌握的知识更加的牢固。我们有很多高中学校,其实并不具备让学生进行大量实验的条件,所以可以用专业的仿真软件来进行模拟实验,这样也能达到原来的教学目的,这也是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对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内容以及策略的整合,不仅简化了较为繁琐的课程,降低了教学的难度,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更加生动、形象的氛围下学习知识,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2.3高中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目前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如果仅仅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授,那么在知识面上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与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利用目前网络信息高度共享、丰富、无时间空间界线等特点,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将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到通用技术教学课程中。这样整合的优点在于,学生不仅仅可以学习到教材上的知识,还能拓展新的知识,紧紧与时代接轨,并完善课本中的知识。如高中教学中,一些实验的过程与背景材料,不可能详细的整篇整幅的阐述,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就能去了解,这样不仅仅能够丰富知识点,还可以巩固原本学到的知识。

2.4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评价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有教学评价的实施,这样才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是提高通用技术课程有效性的主要手段。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进行整合,不仅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上,还体现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定有关通用技术教学的网站,并设立学生的个人档案,将学生的个人档案储存到教学网站上。制定详细的教学评价标准,让学生通过网站能进行自我评价,还可以利用网站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生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小发明、论文、设计等成果展示到网站上,这样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其更加积极的参与到通用教学过程中。

3.总结

第5篇

1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1.1有助于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物流行业正处在飞速的发展的重要阶段,而物流管理链的控制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是核心业务,物流管理链包括产品的交易、运输、储存等诸多环节,而借助于信息技术可以对物流管理形成有效支撑,使整个流程的可控性得到增强,近年来,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物流平台被推出,并随着电子商务业务量的爆炸式增长而不断发展,为现代物流行业的市场开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2使物流管理更科学

物流企业要想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就应当协调好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优化流程,使要素的利用达到最大化,以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而这一切均取决于物流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在物流企业中建立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可将物业流通环节中的各项信息准确无误、及时有效地反映出来,例如信息技术可对物流运输车辆和不同货物按照编号进行实时追踪,可有效保证物流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而且信息技术还可为客户提供货物状态的查询服务,大幅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因此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工作效率,防止货物丢失等,对于提高物流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2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2.1在车辆管理中的应用

车辆管理的内容包括车辆收费、车辆导航、车辆调度等。首先,在车辆收费中,传统的车辆收费票款流失率较高,对车辆通行延误时间较长,因此工作效率不高;将信息技术用于车辆收费系统可以使收费效率大为提高,基于信息技术的车辆收费系统包括车辆识别、车辆监控、车道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基本上实现了车辆收费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无纸化,降低票款流失率,使车辆通行更顺畅,提高了服务水平。其次,车辆导航是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又一重要应用,车辆导航包括道路提取和车辆检测技术,具体来说,可通过信息技术精确识别行车道的边界,使车辆沿着规定的路线行驶,防止越界,同时还可测量车辆之间的距离,确保车辆间处于安全的行驶距离,保证行车安全。据调查,应用了信息技术的车辆导航系统应用后,车辆的通行时间可大幅缩短,因此提高了交通吞吐量,并降低尾气的排放量,有利于节能减排。再次,车辆调度管理中对于通讯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信息的收集、传输和处理为调度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随着科技的发展,用于车辆调度的信息通讯设备正在朝着智能化、小型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2.2在交通监管中的应用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城市的交通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的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道路的建设速度却显得相对滞后,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交通负荷都超过了正常水平,导致车辆拥堵的现象极为常见,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当冬季来临时车辆拥堵现象格外严重,交通事故屡屡发生,而且由于监管不力而加大了交通部门交通违规现象查处难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车辆驾驶员的侥幸心理。鉴于此,我国交通管理部门在交通监管工作中引入信息化技术,最为常见的就是使用交通信号灯代替人力指挥交通,通过对信号灯的控制而达到对交通的自动化指挥,因此更能达到对整个交通网的全局掌控,通过对各个路段车流量信息的实时采集而合理控制并及时调整信号灯的持续时间,达到使车辆行驶更加通畅的目的。除此之外,信息技术还广泛用于对交通违规行为的监控方面,通过在十字路口和车流密集的主要路段设置监控摄像头,可将当前的路况图像信息及时传达给指挥室,通过反馈来的信息便于交通管理部门及时作出决策,以疏散和引导车流量,同时高清的图像也给查处交通违规提供了依据,而且这样的技术也对车辆驾驶员起到威慑和警示的作用。

2.3在交通事故现场还原中的应用

交通事故现场的处理主要是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测,然后根据勘测结果进行事故原因的推断,在传统的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通过人力测量、推算等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同时结果还具有一定的估算成分,因此结果的精确度受到了影响。而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后可大大提高事故处理的精确度。基于信息技术的摄像侦查和图像处理等技术可将以多个视角还原事故现场的图片,然后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现场图片进行校正和分析,以使图片达到可分析的目的,标示出关键点的坐标,这样通过计算机代替人工的方式,降低系统误差和人为的偶然误差,使图像更加真实;对于车辆发生事故的过程,也可通过计算机对车辆轮胎轨迹等的分析而用模拟试验的方式进行模拟,达到对事故还原的目的。

结语

第6篇

关键词:光纤通信技术;优势;接入技术

0引言

近年来随着传输技术和交换技术的不断进步,核心网已经基本实现了光纤化、数字化和宽带化。同时,随着业务的迅速增长和多媒体业务的日益丰富,使得用户住宅网的业务需求也不只局限于原来的语音业务,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需求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现有的语音业务接入网越来越成为制约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瓶颈,成为发展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障碍。

1光纤通信技术定义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的通信力式。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作为载波的光波频率比电波的频率高得多,而作为传输介质的光纤又比同轴电缆或导波管的损耗低得多,所以说光纤通信的容量要比微波通信大几十倍。光纤是用玻璃材料构造的,它是电气绝缘体,因而不需要担心接地回路,光纤之间的中绕非常小,光波在光纤中传输,不会因为光信号泄漏而担心传输的信息被人窃听,光纤的芯很细,由多芯组成光缆的直径也很小,所以用光缆作为传输信道,使传输系统所占空间小,解决了地下管道拥挤的问题。

2光纤通信技术优势

2.1频带极宽,通信容量大

光纤比铜线或电缆有大得多的传输带宽,光纤通信系统的于光源的调制特性、调制方式和光纤的色散特性。散波长窗口,单模光纤具有几十GHz·km的宽带。对于单波长光纤通信系统,由于终端设备的电子瓶颈效应而不能发挥光纤带宽大的优势。通常采用各种复杂技术来增加传输的容量,特别是现在的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极大地增加了光纤的传输容量。采用密集波分复术可以扩大光纤的传输容量至几倍到几十倍。目前,单波长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一般在2.5Gbps到1OGbps,采用密集波分复术实现的多波长传输系统的传输速率已经达到单波长传输系统的数百倍。巨大的带宽潜力使单模光纤成为宽带综合业务网的首选介质。

2.2损耗低,中继距离长目前,实用的光纤通信系统使用的光纤多为石英光纤,此类光纤损耗可低于0.20dB/km,这样的传输损耗比其它任何传输介质的损耗都低,因此,由其组成的光纤通信系统的中继距离也较其他介质构成的系统长得多。

如果将来采用非石英系统极低损耗光纤,其理论分析损耗可下降的更低。这意味着通过光纤通信系统可以跨越更大的无中继距离;对于一个长途传输线路,由于中继站数目的减少,系统成本和复杂性可大大降低。目前,由石英光纤组成的光纤通信系统最大中继距离可达200多km,由非石英系极低损耗光纤组成的通信系至数公里,这对于降低通信系统的成本、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3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我们知道光纤原材料是由石英制成的绝缘体材料,不易被腐蚀,而且绝缘性好。与之相联系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光波导对电磁干扰的免疫力,它不受自然界的雷电干扰、电离层的变化和太阳黑子活动的干扰,也不受人为释放的电磁干扰,还可用它与高压输电线平行架设或与电力导体复合构成复合光缆。它是一种非导电的介质,交变电磁波在其中不会产生感生电动势,即不会产生与信号无关的噪声。这样,就是把它平行铺设到高压电线和电气铁路附近,也不会受到电磁干扰。这一点对于强电领域(如电力传输线路和电气化铁道)的通信系统特别有利。

2.4光纤径细、重量轻、柔软、易于铺设光纤的芯径很细,约为0.1mm,由多芯光纤组成光缆的直径也很小,8芯光缆的横截面直径约为10mm,而标准同轴电缆为47mm。这样采用光缆作为传输信道,使传输系统所占空间小,解决了地下管道拥挤的问题,节约了地下管道建设投资。此外,光纤的重量轻,柔韧性好,光缆的重量要比电缆轻得多,在飞机、宇宙飞船和人造卫星上使用光纤通信可以减轻飞机、轮船、飞船的重量,显得更有意义。还有,光纤柔软可绕,容易成束,能得到直径小的高密度光缆。

2.5保密性能好对通信系统的重要要求之一是保密性好。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通信方式很容易被人窃听,只要在明线或电缆附近设置一个特别的接收装置,就可以获取明线或电缆中传送的信息,更不用去说无线通信方式。

光纤通信与电通信不同,由于光纤的特殊设计,光纤中传送的光波被限制在光纤的纤芯和包层附近传送,很少会跑到光纤之外。即使在弯曲半径很小的位置,泄漏功率也是十分微弱的。并且成缆以后光纤在外面包有金属做的防潮层和橡胶材料的护套,这些均是不透光的,因此,泄漏到光缆外的光几乎没有。更何况长途光缆和中继光缆一般均埋于地下。所以光纤的保密性能好。此外,由于光纤中的光信号一般不会泄漏,因此电通信中常见的线路之间的串话现象也可忽略。

3光纤接入技术

随着通信业务量的不断增加,业务种类也更加丰富,人们不仅需要语音业务,高速数据、高保真音乐、互动视频等多媒体业务也已经得到了更多用户的青睐。光纤接入网可分为有源光网络A(ON)和无源光网络((PON。)采用SDH技术、ATM技术、以太网技术在光接入网系统中称为有源光网络。若光配线网(ODN全)部由无源器件组成,不包括任何有源节点,则这种光接入网就是无源光网络。

现阶段,无源光网络P(ON)技术是实现FT-Tx的主流技术。典型的PON系统由局侧OLT光(线路终端)、用户侧ONUO/NT(光网络单元)以及ODN-OrgnizationDevelopmentNetwork(光分配网络)组成。PON技术可节省主干光纤资源和网络层次,在长距离传输条件夏可提供双向高带宽能力,接入业务种类丰富,运维成本大幅降低,适合于用户区域较分散而每一区域内用户又相对集中的小面积密集用户地区。

为实现信息传输的高速化,满足大众的需求,不仅要有宽带的主干传输网络,用户接入部分更是关键,光纤接入网是高速信息流进千家万户的关键技术。在光纤宽带接入中,由于光纤到达置的不同,有FTB、FTTC,FTTCab和FTTH等不同的应用,统称FTTx。

FTTH(光纤到户)是光纤宽带接入的最终方式,它提供全光的接入,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光纤的宽带特性,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不受限制的带宽,充分满足宽带接入的需求。我国从2003年起,在“863”项目的推动下,开始了FTTH的应用和推广工作。迄今已经在30多个城市建立了试验网和试商用网,包括居民用户、企业用户、网吧等多种应用类型,也包括运营商主导、驻地网运营商主导、企业主导、房地产开发商主导和政府主导等多种模式,发展势头良好。不少城市制定了FTTH的技术标准和建设标准,有的城市还制门了相应的优惠政策,这此都为FTTH在我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FTTH应用中,主要采用两种技术,即点到点的P2P技术和点到多点的xPON技术,亦可称为光纤有源接入技术和光纤无源接入技术。P2P技术主要采用通常所说的MC(媒介转换器)实现用户和局端的自接连接,它可以为用户提供高带宽的接入。目前,国内的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FE或GE的带宽,对大中型企业用户来说,是比较理想的接入方式。

第7篇

1.1RS-485总线RS-485是串行数据接口标准,1983年在RS-422基础上制定了RS-485标准,增加了多点、双向通信能力,即允许多个发送器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同时增加了发送器的驱动能力和冲突保护特性,扩展了总线共模范围,后命名为TIA/EIA-485-A标准。杨卫中等(2006)[1]开发了基于现场总线的分布式温室自动控制系统,系统硬件由上位机、智能控制器和智能节点3层组成,采用RS-485总线作为层间通信网络。曹洪太等(2006)[2]提出了一种针对温室环境监测的基于WEB的数据采集和信息系统设计方案,从软、硬件的角度介绍了系统的实现方法。硬件系统通过RS-485总线与数字传感器连接,并与具有联网功能的监控计算机构成温室现场监控系统。韩慧(2012)[3]设计了一套能实时控制温室内温度、湿度以及CO2浓度等多参数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由一台PC机与多个下位机组成主从式分布结构,采用RS-485总线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可实时采集各环境参数值进而进行远程控制。杨靖等(2013)[4]设计了一种基于RS-485总线和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相结合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在每个温室内,由无线传感器网络构成一个测量单元(网关节点),各测量单位通过485总线与计算机连接。RS-485接口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按其接口组成的半双工网络一般只需二根连线,长的传输距离和多站能力等优点使其成为首选的串行接口,但是RS-485总线的主从和半双工的工作方式难以实现各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且存在效率低、实时性差等问题。

1.2CAN总线CAN总线(ControllerArea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胡真明等(2007)[5]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温室环境单片机测控系统,系统主要由上位机、CAN现场总线、智能测控节点组成,考虑到一般是几栋温室连成一片以及在大型温室里通常都有若干个测控点,基于CAN总线的优越特性、可以将若干个温室的测控点和具有CAN接口的PC机监控站通过CAN总线连在一起。张颖超等(2009)[6]利用CAN总线的特点和性能优势,提出基于CAN总线的温室监测系统的实施方案,采用主从方式,通过CAN总线将每一个独立的监测节点连接起来,实时采集数据传送到上位PC机进行处理;同时自定义了CAN总线通信协议,并给出数据通信流程。为了提高温室控制系统的效率、性能和智能化水平,李晓静等(2010)[7]基于CAN总线,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可靠性相对较好的温室群控系统设计方案。张丽红等(2011)[8]基于CAN总线设计了温室节水灌溉控制系统,系统能够实现连栋温室内多小区的灌溉自动控制,可集中管理,也可独立控制。相对于RS-485总线,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具有以下优势:①工作于多主方式,无主从之分,数据通信实时性强;②节点在错误严重的情况下具有自动关闭输出功能,总线上其他节点的操作不受影响;③通信直接传输距离可达10km/5kbps,挂接设备数达110个;④报文为短帧格式,并具有硬件CRC校验,传输时间短,出错率极低。

2无线通信方式

与有线方式相比,无线通信网络是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自组织无线网络,具有可快速临时组网、拓扑结构可动态变化、抗毁性强、无需架设网络基础设施等优点。常用的无线通信方式有ZigBee、蓝牙、WIFI以及GSM/GPRS技术等。

2.1ZigBee技术ZigBee这一名称来源于蜜蜂的八字舞,由于蜜蜂(bee)是靠飞翔和“嗡嗡”(zig)抖动翅膀的“舞蹈”来与同伴传递花粉所在方位信息,也就是说蜜蜂依靠这样的方式构成了群体中的通信网络。ZigBee是一种新兴的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的无线网络技术,工作在2.4GHz的ISM频段上,符合802.15.4标准,主要用于近距离无线连接。运用这种技术将温室监测系统中的各种电子设备组成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从而方便快捷地对温室环境参数自动监测,这将是温室环境控制的又一突破,具有重大意义。Zhou等(2007)[9]基于ZigBee技术,设计了一个温室监控系统,温室内传感器使用星形拓扑结构,而温室与管理系统之间使用网络拓扑结构。针对温室布线复杂、扩展性差、维护困难等缺点,江儒秀等(2008)[10]提出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温室环境群控的解决方案,采用JN5121-DKl03模块设计了基于ZigBee树型网络拓扑结构的分布式温室群控系统,并介绍了整个系统的设计方法。Hwang等(2010)[11]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组建立了三层温室红辣椒管理系统,传感器、监控相机等数据采集为物理层,传感器管理、数据库服务等为中间层,WEB应用、PDA应用等为应用层。传感器包含环境传感器和生长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用于采集植物生长的环境信息,如照度、温度、湿度、风向、风速、CO2浓度、营养液EC、pH等;生长传感器用于测量叶温、茎秆直径、植株高度、体积等的变化。Park等(2011)[12]开发了基于ZigBee的温室测控系统,采集的环境参数包括作物叶片温湿度、环境温湿度和露点测控系统,所有测量数据存储于数据库服务器,并为远程用户提供查询服务。Fukatsu等(2011)[13]采用智能体(Agent)技术实现无线网络节点与Internet的连接,并开发了基于WEB的农田信息监控管理系统。陈勇等(2012)[14]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灌溉监控系统,采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对地表下植物根部深度土壤含水率进行立体监测。应用ZigBee技术,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实现每个节点温室环境控制器与管控计算机的组网和灵活的网络数据传输,提高了温室群控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并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2.2蓝牙通信技术蓝牙(Bluetooth)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其实质内容是为固定设备或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环境建立通用的近距无线接口,使各种设备在无线连接的情况下,能在近距离范围内实现相互通信或操作。其传输频段为全球公众通用的2.4GHzISM频段,而且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源的影响。杜辉等(2005)[15]将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相结合用于温室群控,环境传感器与温室现场控制器之间通信采用蓝牙技术,而温室现场控制器与中央监控计算机的通信使用CAN总线的方式,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抗干扰性以及灵活性;并以蓝牙芯片EricssonROK101007和CAN总线为例,阐述了基于蓝牙技术的分布式温室气候监控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计方法。Kim等(2008)[16]利用无线传感器技术设计了一个定点精准线性移动灌溉系统,该系统采用蓝牙技术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基站的通信,并利用GPS技术定位灌溉点。黄晓鹏等(2008)[17]设计一种基于DSP和蓝牙无线传输技术的分布式沼气加热温室控制系统,环境传感器与现场控制器的通信采用了蓝牙技术,采用的DSP处理芯片具有CAN总线功能,克服了温室内部管道和线缆布置复杂以及线缆容易老化、损坏的缺点。贾海政等(2009)[18]基于蓝牙技术设计了一套温室温度自动检控系统,测温点与执行机构(加热器、通风窗)实现无线连接,系统根据作物不同时期对温度的需求,将温度控制在适合作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区,使作物快速、高效生长,提高经济效益。

2.3无线WIFI技术/无线局域网WLANWIFI(WirelessFidelity)网络,符合IEEE/802.11b协议,是由AP(AccessPoint)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组网方式较为简单,主要优点是无线接入、高速传输以及传输距离远。为管理一组温室,Serodio等(2001)[19]开发了一个分布式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并将多种技术用于数据通信。在每个温室内,底层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连接采用频率为433.92MHz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WLAN)。Mizunuma等(2003)[20]开发了一个可以在大田和温室使用的基于WLAN技术的作物生长监测系统,并实现了远程控制,他们认为远程控制策略可以极大提高产量和降低劳动量。马增炜等(2011)[21]设计了一套以集成了WIFI功能和ARM内核的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实现了通过无线网络对智能温室内温湿度、光照和CO2浓度的采集、汇总、显示和记录。Otoniel等(2012)[22]提出了一种自动监测系统,基于一个低成本WIFI技术的图像传感器,周期性的捕捉和发送农田作物的病虫害信息到远程控制站。温室监控系统充分利用现有普及的WIFI网络资源,有效地提高了无线网络的通信距离和覆盖面积,具有成本低、普及性好、兼容性强、传输带宽、传输速度快、标准化等优点。

2.4GPRS/GSM通信技术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是一种分组数据承载业务,具有实时在线、按量计费、快捷登录、高速传输、无距离限制等优点,广泛应用在手持式仪器设备、农业物联网等领域。Mancuso等(2006)[23]在一个番茄温室中设计了一个监控系统,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对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土壤温度等进行测量;并开发了一个基于WEB技术的植物监控应用。当测量快速变化时,报警信息就会通过短消息服务(SMS)或GPRS方式发送到温室管理者手机中。孙忠富等(2006)[24]针对农业对象具有的多样性、多变性、以及偏僻分散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GPRS和WEB技术的远程数据采集和信息系统方案,将485总线与数字传感器连接,并与监控计算机构成温室现场监控系统,利用GPRS无线通信技术建立现场监控系统与互联网的连接,将实时采集信息发送到WEB数据服务器。李莉等(2009)[25]设计一种结合嵌入式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温室环境信息采集与监测的系统,系统控制终端基于ARM9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进行设计,用于温室环境数据的接收、实时显示和存储,通过GPRS方式实现与远程管理中心的通信。张西良等(2010)[26]构建了三层次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将短距离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与远程GSM网络技术相结合,以实现无线传感器节点和远程管理计算机之间信息高效无线传输。Antonio等(2011)[27]提出了一个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农田信息的数据采集系统,该检测系统由GPRS网络与集成检测电路构成,通过传感器和GPRS通信模块实现数据采集和传输,满足了作物信息实时获取的要求。GPRS通信方式适合远距离并且不具备有线网络的情况下的数据传输,采用包交换的优点是在有数据需要传送时才会占用频宽,而且可以以传输的数据量计价,这对用户来说是比较合理的计费方式。

3常用通信技术比较

上述6种作为温室监控系统常用的通信方式各有特点,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也可以将这6种通信方式进行组合,达到高效、远程传输的目的。常见的是适合近距离的通信方式和远距离传输的GSM/GPRS结合,刘士敏等(2013)[28]设计了针对温室大棚中温湿度、CO2浓度、光照强度和土壤温度等参数的无线实时监控系统,采用WIFI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对环境参数进行采集,当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可以通过蜂鸣器报警和GSM短信息报警。李颖慧等(2013)[29]设计了基于ZigBee的营养液电导率实时测量自组织网络,同时系统集成了GPRS模块,实现了营养液电导率与温度信息的远程传输与监控等功能。有线通信具有高可靠性、速度快、稳定等优点,但布线繁琐、成本较高。无线通信方式具有设备移动性好、不需或只需少量布线的优点,但存在易受环境影响和延迟较大的不足。从发展角度而言,WIFI网络因具有带宽较宽、传输速度快、兼容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30],将会成为设施农业温室监控系统重要的信息传输方式,也将是温室信息传输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

4结语

第8篇

本县治安视频监控系统于2008年开始构建,09年正式投入使用,它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县政府牵头建设的平安城市“天眼”工程;二是公安机关内部自建的监控系统,用于对枪弹库及局机关下属各部门的重点部位进行监控(红外定像监控头);三是社会单位自建自用的监控系统(正在建设属于第三期工程尚未投入使用),其中包括金融系统、公共娱乐场所、及厂矿企业安装的监控系统。

二、当前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我县“天眼”视频监控系统是一期工程建设的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共有35个视频探头,以单独立杆标准安装在县城各个重要路口及位置,该视频探头虽可360度旋转,并自动记录图像,但因建设模式采用的是“电信建设,公安租用”,所以在设备选型、配套设施等方面都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目前电信采用的前端摄像机和编码器等设备型号较早,参数、性能等不能满足我县安全监控工作需要,有些监控录象机的参数、性能等在相关网站上查找不到。其次对监控点安装时没有考虑到辅助光源,造成白天图像效果尚可,夜间因光源不足或缺少光源、监控摄像头防护罩未及时清理灰尘,造成视频监控成像模糊,无法辨认,大大降低了实战效能。如所安装的35个视频探头在夜晚光源不足或缺少光源、监控摄像头防护罩未及时清理灰尘时,造成视频监控成像模糊,无法辨认。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严重影响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实战效能,我们建设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目的不是为了看,现在连看都看不清的一个监控系统,更谈不上服务于实战、更深层次的应用了。

2、现有技防监控系统覆盖面虽高,但单位值班人员落实不够好。监控室内值班人员不足,无法保证夜晚值班质量,因值班人员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值班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认真观察监控图像,不能及时发现犯罪,只能亡羊补牢。

3、对已建的技防监控系统使用及后期维护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乏具有熟悉监控系统的专职人员对技防监控系统进行监控;二是日常线路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没有及时得到落实,导致许多监控点出现图像不清及黑屏等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4、视频功能本身不合理,虽可以360度人工旋转,但无法自动定时定角度旋转,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监控。

5、监控器的位置摆放不合理,观察不到关键位置和必经之路或摄像机易被破坏。主要体现在监控点施工不规范,安装质量大打折扣,施工中直接将摄像机安装在建筑物、路旁电杆或其它附属物上,既不安全,也不利于全方位监控,有的监控点安装时没有考虑辅助光源,造成白天图像效果尚可,夜间图像效果模糊,大大降低了实战效能。

6、多个新建住宅小区及重点部位未安装视频监控。从目前我县社会面监控系统使用情况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虽然起步较早,但与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加快建设、动态治安控制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建设速度仍然滞后,监控探头总量还不多、密度不大,部分重点单位、企事业机关、道路街面、公共复杂场所、居民住宅小区等还存在监控盲区,金融单位、加油站等内部监控设备安装还没有完全到位。特别是居民小区、企业事业等单位重点部位在主动落实技防措施上显得力度不够,仅靠公安机关一家“单打独斗”,导致社会面监控系统覆盖率不高,根本无法与当前日趋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相适应。

三、对技防监控系统的建议

1、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图像存储质量、有效画面抓录、图像保存时间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实战需求

在技术层面上,要广泛应用无线传输、网络传输、移动监控、人像自动识别等高端技术,并积极协调电力部门配合支持,确保夜间监控区域光亮度达到要求,提高监控图像清晰度。在后续维护上,要建立一支设备维护队伍,在各个点确定一至二名维修人员,负责日常检查督导定期维修,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转。要组织相关维修人员对监控设备的视频功能进行合理调整,使它们自动定时定角度旋转,达到全方位自动监控。对监控器的位置摆放不合理的地方,进行重新安装和调整,使关键位置和必经之路等都能得到有效防控。

2、统一规划,在建设布局上实现全覆盖

县委、县政府要结合我县实际,出台全县治安监控实施方案,限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采取单位筹资、县奖励的办法解决投资经费,并严格落实奖惩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全面推进。在治安保卫重点单位、集镇街道、车站码头、公共复杂场所,治安卡口、治安复杂地区等,要突出重点,全面安装视频监控。在县道、省道要合理布建监控探头,要合理布局,并且定时抓拍。各监控系统、监控点之间要互为补充、有机衔接、联成网络,做到跟踪接力、连续拍录,不留空白和盲区,做到全面覆盖。

3、健全规章制度

进一步建立健全设备维护制度、值守人员工作制度、监控信息调阅复制制度、监控信息分析制度、业务培训制度等一整套监控系统管理工作制度,把设备运转、安全维护、服务运用、信息调阅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用制度强管理,确保系统高效运转、发挥作用。对运用系统预防制止犯罪、发现重大线索证据破案或提供重要情报信息的要及时给予奖励,并坚持监控成效与奖金福利、评先评优、年度考评相结合,激发值班及维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因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落实责任倒查,严肃责任追究。

第9篇

关键词:公路交通;自动检测;信息技术

1.概述

公路交通量调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其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是公路规划、设计、大中修和养护管理的不可替代的第一手资料,是评估、决策公路交通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的科学依据,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规划一个经济区域时,往往离不开交通资料。

我省是交通量调查和数据计算机处理在全国走得较早的省份之一。目前,我省有干线公路连续式交通量观测站15个,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241个,县乡道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1746个,总观测里程27677.4公里,其中,国道1779.3公里,省道5095.5公里。二十年来,公路部门为收集公路交通量资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为公路交通网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观测手段从原始的手工记数到机械计数器,发展到目前的自动观测仪器。

2.公路交通信息技术的第一次飞跃

我省公路交通量调查是从82年开始的,当时车流量不大,国道上日平均最多不过1300~1400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交通流量逐年快速上升,使得人工记数难以招架。有资料表明,我省的几条国道从1982年到2000年交通流量增长了7~9倍,如果当初的车流量用人工记数不会有问题,那么,上了5000~6000单个人记数就比较困难了(除了记数,还得整理每小时的合计数)。上了1万辆就得两人一个班,一天24小时分三班要6个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非常辛苦。每一个连续式观测站是常年累月天天如此,由此可见投入人力财力之多。90年代中期我省引进北京有线电厂率先开发的TAM自动观测设备,并开发和完善了交通量数据处理软件,这就是我们走出困境的第一次飞跃。TAM自动观测仪器的使用和数据计算机处理,解放了烦琐、枯燥的人工劳作方式,也使得交通量数据处理真正走上计算机化。这是一种采用电磁感应原理的装置,路面下埋设探头,当汽车从探头上驶过,切割磁力线,产出感应电流,经放大后输入触发器记数并保存。它的工作过程如下:

这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设备,到目前为止,我省干线公路上的交通量观测站基本上安装了这种仪器。如今,车流量继续上升,社会对公路交通信息精确、快速和多方位应用的要求,使得我们现有的技术相形见劣。具体来说,有以下不足:

1.精度不够高,不能分车型,难以满足2个95%精度要求(数量精度和车型分类精度)

2.稳定性差(受气候影响较大)

3.路面深开挖也是一大不足,况且经常出故障经常挖

4.不能检测轴载

5.数据难以迅速汇总

综上所述,我们又一次陷入困境、面临危机,开发新的信息技术势在必行。

3.公路交通信息技术一定要有新的飞跃

发展大交通,要有大信息。笔者以为,公路交通信息的内容要更丰富,应用的范围应拓宽,手段要计算机化。公路交通信息的综合应用,除原有交通流量数据统计外,至少,应包括超限运输管理,养护管理(包括大中修),规划、预测等。就车辆数据收集来讲,目前,国内已有一些新的技术开发并趋于成熟,这是十分可喜的,使得我们开发新的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完全可能。有一种压电感应设备,具有高灵敏度和精确度,稳定性也好,检测车辆的工作原理如下:

设压电板a、b,它们之间距离为s,当车前右轮触a时,打开计时器并设时间为t1,当车前左轮触b时,记下时间为t2,这时可求得车速为V=S/(t2—t1);同理,当车后左轮触b时,记时间为t2‘,这时,可测得车辆前后轴距L=V*(t2’—t2);对于多轴车辆或带挂车辆,可分别测得各轴与第一轴之间轴距,然后给予一一保存。由于车型的轴距是限定的,它的轴载也是有限制的,根据这些规定可编制一张信号对照表,存入处理器内部,当车轮压板时,产生电流信号,电流的大小与轴载重量成正比,与车速有关(可以通过试验测定)。记录车辆的左、右、前、后各轴的压电信号,经A/D转换和放大,并与对照表进行对比,车辆的总轴载为各轴载的总和,还可换算成标准轴载。车辆经过这样处理后可得到一张检测报告单:

这些信息保存在处理器内存,通过电缆随时可传送到中心计算机。在此技术上开发公路交通信息系统,可采用Windows操作平台,MSSQLSERVER.7.0数据库,保持历年数据便于查询、对比。其优势:

1.全自动检测,无须人员值守

2.自动分车型,自动检测轴载

3.不需路面深开挖

4.精度高、稳定性好5.数据汇总迅速

系统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

系统功能层次图

这个系统应当留有扩展功能的空间。

4.超限运输管理简述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路和桥梁数量少,承载能力较低,国家尚缺资金进行大规摸新建和改建。近年来,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社会对公路运输需求的推动,大吨位汽车逐年增多。由于大型车以及货车超载导致的高轴载质量的破坏作用,一些地区的水泥路面破损相当严重,油路严重龟裂网裂,一些桥梁严重损坏,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这种现象越演越烈。运输部门由于超载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远远不能补偿公路管理部门在公路、桥梁养护和改造方面多支出的费用,这种偏面追求运输效益,反而损坏了社会的总体效益,同时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超限运输对路面的影响主要通过轴载来反映,许多国家的公路部门,对汽车轴载质量与路面强度及使用寿命的关系,作了许多专门研究和试验,提出了著名的“四次方法则”,用公式表示K=(P/P.)

4式中:P任一轴载质量

P.标准轴载质量(100KN或60KN)

KP对路面的作用次数换算成P.对路面的作用次数,也可称为破坏系数

根据交通部2号令、《公路法》和有关对超限运输的处罚规定,自2000年4月起,在全省范围主要公路干线上设点,对超限车辆进行卸货、收取赔(补)偿费等,对情节恶劣的进行罚款处理。目前使用的是一种人工操作的称重的仪器,整个工作流程如下:

其特点:

1.干预公路正常通行较多

2.动用人员多,效率低

3.慢速称重(小于5公里/小时)

采用新的压电感应设备后,自动判定超限和测定超限数额,对于超限车辆,系统自动打开摄像机,摄入超限车辆图像并通知前方做好超限处理准备。工作流程如下:

该系统优势:

1.不干预公路车辆正常行驶

2.称重迅速、准确

3.人工介入少,效率高

5.交通流量统计简述

本功能对公路交通量的日报、月报、年报、车型分类、混合折算、高峰小时排列等等进行统计处理,内容与现在使用的软件处理报表相似,这些报表报送交通部或提供给有关部门做进一步分析研究。

6.公路养护简述

公路养护计划、经费安排的主要依据是在现有道路条件下交通流量的状况,特别是汽车轴载量,汽车流量大、吨位大的道路,要求更多的经费用于养护。

7.规划预测简述

通过对历年交通量的对比,可以得出它的增长率,以此,又可预测几年后的交通流量。它的数学模型:

xn=x1(1+a)n

a=n√xn/x1—1

式中:a某阶段年平均交通量增长率

xn某阶段最末年年平均日交通量(辆/d)

x1某阶段第一年年平均日交通量(辆/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