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住宅设计教案

时间:2023-03-15 14:53:08

导语:在住宅设计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住宅设计教案

第1篇

黎智辉(1977-),女,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讲师,博士生,主要从事村镇规划研究,(E-mail)。

摘要:为了顺应专业发展对城市规划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引导学生城乡统筹观念的形成,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村庄规划环节,并在文中对教案的设计作了详细描述。实践证明:通过该教学环节的设置能够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并引导学生规划视野从城镇到乡村、思维模式从逻辑形象到理性综合的转换。

关键词:村庄规划;课程体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TU984.17;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1-0130-05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从而将新农村建设列入了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内容。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了到2020年城乡协调互助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奋斗目标,为今后十多年的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正式施行,将村庄规划纳入了法定规划的体系中,为科学合理地指导乡村建设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有关村庄规划的法律文件,并广泛展开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力争将乡村建设纳入到规划管理的工作体系中来,真正实现规划建设管理上的城乡统筹。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顺应专业发展对城市规划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引导学生城乡统筹观念的形成,加强学生对村庄规划及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从2008-200年开始,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教学团队开始了将村庄规划设计引入到教学环节的实践探索。

一、教学目的和作用

村庄规划作为新的规划类型和规划层次,在其兴起至今3年多的时间里,虽然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实践成果,但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不具备作为专业理论课开设的条件。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将其作为城市规划设计课程的一个环节,既容易入手又可作为教学改革的试点,不断积累经验,为向理论教学层面拓展打好基础。同时可利用村庄规划的内容特性,达到特定的训练目的,弥补现有课程体系的不足。

(一)现有设计课程体系的不足

设计课是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的课程主线,是该专业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各年级设计题目的设置遵循规模从小到大、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该专业2008年本科人才培养计划(表1)为例:

一年级设计课程内容偏重专业基本技术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二年级设计课程注重建筑功能组织的一般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般性公共建筑功能与空间组织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从三年级开始安排城市规划设计课程,对学生在建筑空间组合、功能流线组织等方面进行系统训练;从四年级开始接触城市设计相关内容,并开始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的训练。因此三年级的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设计对象从建筑到规划区、设计视野从微观到宏观、设计思维从逻辑形象到理性综合的过渡。而原有三年级的设计题目(表2)一直处在调整之

社区中心规划设计中,未形成固定成熟的体系,并且内容与二、四年级的关联性不强,起不到应有的衔接作用。特别是直接从以物质环境设计为主的详细规划转向四年级以社会经济研究和土地利用为主的城市总体规划,其思维模式转换幅度过大,往往让学生感到“难以上手”和“无所适从”。

(二)引入村庄规划的目的和作用

为了顺应设计课程主线对三年级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规划概念,实现教学模式从建筑设计教学到规划设计教学,教学内容从物质层面向社会经济层面的良性过渡,从2008-200年开始,学院对城市规划三年级的课程设计题目进行了系统调整(表1):第一学期从住宅设计开始,过渡到以建筑群体空间组合、道路交通组织、环境景观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居住区设计;第二学期以村庄规划设计、城市外部空间设计为

教学重点。村庄规划设计作为教学重要的过渡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衔接不同类型的设计教学

城市居住区和村庄规划设计都涉及到空间布局、交通组织、景观体系建构、住宅设计等内容,两者的部分研究内容以及成果表现形式类似。学生经过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训练之后,再进行村庄规划设计就容易上手。同时由于产业、生活方式、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村庄这类聚落形式又与城市型居住小区有着显著的区别。学生在观察设计对象的同时,通过其间的对比研究能够对这两者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村民独特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于城市的居住空间形态,不仅让学生对外部空间的设计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把握,对下一步进行独立的外部空间设计(广场、公园等)起了铺垫作用,也保证了从村庄公共空间设计(小尺度)—城市外部空间设计(中尺度)—城市设计(较大尺度)的详细规划设计教学的连续性。

村庄规划中对于社会、经济、人口、交通、用地等因素的分析,对村庄产业规划及其发展方向的判断等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城镇总体规划相关内容的理解,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2.衔接理论教学与设计教学

三年级是城市规划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理论学习的关键时期。许多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如: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建设与规划史、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城市道路与交通等均在这一学年开设。学生刚刚学习了相关的城市规划理论,正是开始尝试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研究城市和从事设计的良好时机。村庄规划设计题目的安排承担了引导学生初步运用理论知识研究设计对象的作用。根据设计要求,学生需要对村庄实体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地貌特征、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的分析体会村庄形成发展的脉络、对村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判断。同时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更加考虑人的实际需求,如住宅特色、生活规律、户型要求、服务设施水平、通风朝向、特定设施(暖棚、老人会所、戏台、教堂等)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的重要性,纠正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调研与设计脱节的问题[1]。

3.引导学生规划视角的转换

首先,村庄规划设计训练可引导学生规划视角从“城”到“乡”的转换。通过对村庄的研究,激发了学生对村庄现状的思考,如:城市化趋势下村庄人口的下降对村庄发展的影响,靠近城镇的村庄对城镇的依赖造成了村内公共设施的发育动力不足等问题。这些现象均有助于他们深刻体会城乡关系,开始从更广阔的区域范围去研究设计对象。其次,村庄问题研究的过程引导了学生规划视野从物质空间向社会、经济层面的转变。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如:现状人口构成中外来人口比例、年龄构成所反应的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发展趋势,外部环境对村庄经济水平和空间形态的影响(比如周边造船企业的存在使村庄外来租住者增多、茶园经济的繁荣促使新聚居点的形成)等,均让学生不再仅仅用物质环境的眼光去对待设计,而尝试着从社会、经济的视角看待问题。

二、教案设计

(一)设计对象的设定

村庄规划的设计对象简而言之为村庄,但在相关条件的设定中还应结合课程实践做出具体安排。

首先,要求提供多地块给学生选择。在对各地块现状进行统一调查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地块的理解、设计的兴趣等选取设计对象。通过不同设计对象的选取,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总结,理解村庄生长的自然规律和趋势,因地制宜地做出规划设计。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以相近为宜,便于学生结伴出行,也避免在不同地块上的往来奔波。

其次,要求设计对象现状成一定规模。这一考虑是基于训练内容和图面表达的需要:(1)训练内容的需要。村庄规划包括旧村整治和新村规划两部分内容。而“整治”在以前的设计训练中没有接触过,是村庄规划训练的重点。如果旧村现状达不到一定规模,不易归纳其发展规律,对现状的整理工作很小,达不到训练要求。(2)图面表达的需要。根据惯常的成果表达要求,若要在A1图纸幅面上1∶1 000的规划平面图能够较清晰地表达出总平面设计意图,则要求规划地块的面积在10~20hm2之间。根据这一要求,考虑村庄用地形态不规则,在任务书设计时,村庄规划人口规模控制在1 000人左右(住宅以低层为主),用地规模控制在13~15 hm2之间为宜。

再次,要求设计对象特征要素鲜明。因自然条件、历史古迹、风俗习惯、区位条件和周边环境等情况的不同,村庄在发展过程中形态各异,各具特色。而鲜明的特征要素有利于学生因地制宜地研究设计对象,做出各具特色的规划,避免设计方案的雷同。

(二)教学进程及内容安排

教学进程分为5个阶段:前期调研(2周)、规划设计(2周)、建筑设计(1周)、专题研究(1周)和成果表达(3周)[2]。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总体进度调节各阶段课时,总课时也可根据训练需要和任务量大小而调整。

1.前期调研

前期调研工作(表3)重点在于对村庄现状及周边环境的掌握。在后面的设计阶段中也要求学生根据设计需要进行补充调研。

此阶段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往居住小区实地调研主要偏重于物质空间的勘察,对“人”的因素考虑不足。此次调研强调村民访谈,让学生多观察村民的生活现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习惯。此外,学生首次对有现状建设的地块进行调查,容易忽视空间细节。需要预先提醒,并要求学生多拍照片以备查阅。

2.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表4)的重点在于充分理解村庄规划和城市居住小区规划在空间形态、用地强度、交通方式、场所精神等方面的不同,以及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对村庄空间形成的作用。

工作内容

发展方向判断及设计立意总平面布局旧村整治成果要求

梳理村庄发展脉络,分析引导空间发展的动因,判断用地拓展方向

确定方案立意,构思立意的表达途径(布局结构、空间构成、场地设计、建筑设计等)确定用地结构、路网骨架、公共设施和绿地系统,结合地形布置住宅院落(图1)结合现状建筑质量评价及用地结构规划,确定拆留改建筑,理顺道路系统,完善院落空间,开辟公共空间1∶1 000的平面图(在建筑设计和专题研究阶段,总平面图随之不断调整、深化)

此阶段教学需要注意3个方面的问题:(1)任务书只给定人口规模,没有划定用地红线,要求学生自行分析判断发展方向。该任务有一定的难度。可根据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原村庄用地拓展的分析,找寻规律,并对比不同的用地发展方向做出合理判断。(2)学生以惯常的城市型居住小区的设计手法对待村庄,易追求平面上的构图、城市型的绿地广场;同时在公共空间、道路的尺度和公共设施规模上的把握会偏大。可运用城市设计中的“图—底”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村庄的空间形式和尺度与城市居住小区的不同。鼓励学生对村庄交通形式、服务设施需求、村民公共生活对空间的利用等内容进行再调研;加深对设计对象的了解,使设计更加脚踏实地。(3)在旧村整治方面,学生通常不知如何着手。教师需要引导他们明确旧村整治的目的、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建筑质量评定入手,在挖掘用地潜力的基础上对交通及院落空间体系进行整理。

3.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表5)的重点在于充分理解农村的经济条件、生活方式在户型上的反映。如:燃料的选择、下水条件和积肥要求决定了厨房、厕所与主房的分离;养殖、晾晒和主辅房之间交通联系的需要决定了房前屋后的院子等等。

此阶段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部分学生以城市型的公寓、别墅类住宅代替农村住宅,对村民在房屋尺寸、户型上的需求和习惯缺乏考虑。

4.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是对村庄规划基本训练的进一步拓展。学生根据设计的兴趣点,针对某一个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如村庄肌理、公共空间形式、院落空间(图3)、户型设计、市政工程等方面。此阶段可组织学生综合各自研究的问题统一设计问卷进行深度调研。该阶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对研究成果的形式不限制。

5.成果表达

定稿1周,用于整理设计思路,绘制各类分析图,进行版面设计,完成定稿图;后2周用于绘制正图。

此阶段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对于分析图的理解偏程式化,认为只要有任务书规定的交通、功能、景观等分析图就能满足设计要求,对表达设计构思和方案分析的图纸不够重视。而优秀的设计必需有好的设计立意,并能够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清晰完整的设计思路加以充分表达。因此需要教师在成果要求中明确两个层次:(1)解决基本功能要求,包括交通、日照、户型等;(2)对村庄特征或特定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其规划设计上的应对。学生只有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规划设计达到较好要求,才能最终获得较好的成绩。这两个层次的要求,既可鼓励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创新,又可防止他们不顾基本功能胡乱“创新”[3]。

三、结语

经过三个学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映对规划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在与村民和小组成员的交流与合作中,学生的社会交往、沟通协作能力均得到了加强。在村庄规划的观察—思考—设计的过程中,研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设计作业成果中反映出二、三年级的设计衔接较为平稳、顺利。学生在后读课程中对总体规划相关概念的理解更容易,城市设计的“上手”也更加容易。

参考文献:

[1]郄瑞卿,李春林,聂英,等.城市规划课程多维教学方法探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3):42-44.[2]吴怡音,雒建利.城市规划初步教学改革实践[J].规划师,2006,22(8):62-64.

[3]王承慧,吴晓,权亚玲,等.东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规划师,2005,21(4):62-64.

Teaching practice of village planning course

LI Zhi-hu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9, P. R. China)

Abstract:

第2篇

“不是梦想的四星级家园”向你招手

1997年年初,温州建设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温州市东部郊区的新城片,开发建造了一处豪华别墅区“银都花园”。其中有74幢别墅,30套跃层楼。每幢别墅售价约200万元,每套跃层楼售价约80万元。二者均比周边同类房价高出一倍多。

开发商在各媒体广告及售楼书中宣传称,“四星级家园,不再是梦想”“园区内拥有三个标准网球场,一个游泳池,拥有1368平方米物业管理用房。拥有4500平方米的银都维多利亚俱乐部,内有健身房、乒乓球、KTV等健身娱乐设施。区内拥有超市、医疗、保健、银行等生活设施。别墅实行全封闭星级物业管理,并有红外线报警、卫星电视及自发电设备。小区绿化率达38.60%”等等。

这样的公配水准和楼价在当时堪称“温州之最”。温州市104位企业界知名人士及富人冲着如此美好的环境、设施和承诺,纷纷花巨资购置了该区的别墅和跃层楼。

“缺斤短两”被诉求赔偿五千多万元

黄龙忠、郑品严等上百名业主从1999年始陆续入住。入住后他们相继发现,实际情况与开发商的承诺大相径庭。开发商在别墅区围墙及围墙内侧通道的地基上增建了别墅,大部分地盘则改建为绿地卖掉了,导致全封闭管理永久性不能恢复。区内的网球场、游泳池等设施也租给他人用作商业经营。特别是盼望已久的4500平方米的银都维多利亚俱乐部在2001年装修完工后,一夜之间竟“割”给他人,成为一家商业酒店,业主们也是永久性无权享用。小区的绿化率仅为34.7%,这一减,被整整割掉4.1亩土地,价值超千万元。另外,超市、医疗、保健、银行等生活设施不见踪影,入住者生活极为不便,买一包酱油、一盒烟都得驱车到区外购买。因全封闭全方位的管理成为一纸空文,区内经常发生偷盗事件,业主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对此,业主们认为自己被欺骗了。针对开发商的欺诈和严重的“缺斤短两”行为,业主们在无数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决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了解决人力松散的问题,他们自发联合,授权委托由全体业主选举产生的银都花园业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本身也是业主),以该民间自治组织的名义,与开发商对簿公堂。

2001年12月,银都“业委会”先向温州市鹿城区法院。其间历经艰辛,受阻重重。无奈之下,他们不得不于2003年10月撤诉。次日,即直接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他们聘请北京京哲律师事务所房地产专业律师张仁,针对开发商上述8大“缺斤短两”问题,向法院提出8项诉讼赔偿,共计赔偿5070.6万元。如此高的商品房纠纷诉讼标的,在全国较为罕见。

对这起浙江省首例以业主委员会的名义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浙江省高院经认真研究,受理了此案。

2004年3月9日,浙江省高院第三法庭开庭审理此案。由三十多人组成的原告方“陪审团”清一色是温州企业界董事长级人士。被告方没有出庭,委托其律师到庭应诉。

广告承诺能否成为购房合同条款

此案争议的主要焦点是,广告承诺能否成为购房合同条款。开发商的辩护律师认为,广告宣传资料要作为房屋合同条款,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房屋出卖人对开发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明确”。而开发商被指控未履行的8项广告宣传承诺项目,都是零碎地出现在1997年至1999年的一些相关资料中,这些承诺不能视为具体的、明确的。因此,这些承诺不能作为房屋买卖合同条款,开发商也不构成违约。

银都“业委会”方认为,最高院的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是要约邀请,房屋出卖人对开发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明确,并对商品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确有重大影响的,应当视为要约,该说明和允诺即使未载入商品房买卖合同,亦应当视为合同内容,当事人违反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据此,银都“业委会”称,一方面,开发商对银都别墅的广告宣传是大量的、多方位的,这是广告宣传形式上的“零碎”,而非广告内容上的“零碎”。另一方面,其每一次(种)广告宣传的内容又都是非常具体、明确而非“零碎”的。实际上这些广告对104名消费者订立合同购买银都别墅都产生重大影响。而且,有关俱乐部的广告不仅具体、明确、有吸引力,开发商还就此项目向每位购房者增收了6万元以上的配套设施费。这说明宣传广告对房屋价格“确有重大影响”。故开发商未按广告宣传承诺的事项去做,已违反了购房合同内容,是违约侵权。

“业委会”可否受权代表业主打官司

此案争议的另一大焦点是,业主委员会能否作为诉讼主体。法庭辩论中,被告律师认为,“业委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是代表业主对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行使民主监督的群众自治组织。而此案是一起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原告和被告之间应当是商品房买卖的当事人。而开发商并未与银都“业委会”建立商品房买卖关系,故双方不存在任何纠纷。“业委会”可以维护业主的相关权益,但它不是房屋产权所有人,不能介入房屋买卖纠纷。因此,银都“业委会”作为该案的原告主体,显然不合适。

银都“业主委”方则认为,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业主委员会可以代表住宅小区内的产权人、使用人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些配套设施是业主的共有财产,但因住户人数众多,不可能每个人都来参与共有财产的管理,应该由“业委会”代为管理。如果发生诉讼,其诉讼标的是和共有财产有关的,那么“业委会”就可以代表业主、应诉或参与调解等等。原告方律师张仁认为,他们查询了相关资料发现,最近,上海、深圳等地“业委会”的法律诉讼主体都先后得到确立,但目前浙江尚无先例。“我们想通过这起民事纠纷使人们充分认识‘业委会’的地位和作用”。张仁说。

温州市新城银都花园业主委员会借鉴温州打火机协会“挑头”为百家企业打“洋官司”的经验,受权帮助购房者打官司,索赔金额高达五千多万元。这是浙江省首例以业主委员会名义的商品房维权纠纷,自然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便利诉讼节约官司成本好处多多

有关房地产的法律专家认为,这场官司在全国有一定的典型意义。首先,小区“业委会”代表广大购房消费者诉讼,既可有效维权,又可大大节约诉讼成本,这为全国的购房消费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相对而言,单个购房者是弱势群体。打起官司来,往住以他们的吃亏而告终。而“业委会”的地位、作用则可与开发商“对称”、抗衡。一个住宅小区的购房者可能是100人,也可能是数百人。一个购房者的合法权益若受到侵害,其背后就是一大片。由“业委会”出面诉讼,则可“以一当百”,减轻法院的压力,提高诉讼效率。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稳定。

此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来自全国各地的一些住宅小区业主也前来法院旁听。杭州“西湖家园”几名“业主委”成员说:“我们是来取经的。”他们称,如今一些小区的公配设施不到位乃至被开发商出租转卖已是司空见惯,业主们单独出面讨公道力不从心。温州“银都花园”通过“业委会”提讼,这在浙江还是首例,对广大购房者依法维权是个有益的借鉴。

警惕“售后走样”刹住“缺斤短两”

第3篇

>>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建筑学专业中的效果保障研究 BIM技术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建筑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必要性 “超整理术”在建筑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案例分析法在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建筑学专业结构选型课中运用模型教学的思考 现代技术在建筑学教育改革中的应用 小议图底关系理论在建筑学教学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学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筑学专业教学中艺术素养的培养 PBL教学模式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景观建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浅析 景观建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流体力学在建筑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地质学专业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德国实践教学模式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应用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或“.html”保存文件;而具有交互式的功能页面,可以应用Vbscript、javascript、DHTML进行动态网页的制作,用JSP、ASP、PHP动态编程技术,数据库可以使用SQL、Microsoft Access完成,形成动态网页文件,完成动态连接。

(二)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

网络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在网络环境下,建立起较为通畅的教学氛围。 “利用基于各种数字特性的功能特性和资源,结合利用能适应开放、灵活的分布性学习环境的其他形式学习材料,面向处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人,实现精心设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交互性、促进性的学习”方式。

(三)应用定位

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主要应用于建筑学专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建筑摄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等强调“体验性”的专业课堂情景教学。课程针对性和相对封闭性是该系统与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专业教室辅导的最大区别。为课堂教学提供情景体验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体验性评价是该系统的主要职能。

二、网络多媒体技术在专业项目学习中的实践

(一)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完成与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进行学习,是一种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实践活动。

(二)教学分析

1.课程分析

“居住建筑设计”为建筑学专业教学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对居住建筑设计原理的讲述,使学生了解住宅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特点和设计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构思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创建虚拟的建筑情景体验项目学习的学生主要是来自宁波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大二学生,这些学生具备一定建筑设计基础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对于虚拟空间情景体验学习充满兴趣。

2.应用软件

我们主要应用中国·数字大学城基于云计算技术设计的开放式、社交化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准备了最先进的网络辅助教学工具,并无缝的与SNS、微博、百科等Web 2.0应用进行了融合,让教师可以轻松愉悦的享受到网络带来的全新教学乐趣。居住建筑设计网络多媒体课件能够方便地与多款媒体设计软件相互支持,营造出真实的空间和建筑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中的空间情景体验环境。在3D MAX建模中,直接将图形文件导入到场景中,应用准确的建模方法,制作体量模型。

3.教学目的

为课堂教学营造真实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为完成逼真的各类项目任务,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实施

1.实施步骤

(1)背景教学。确定项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居住建筑各种类型与设计方法、设计流程以及中西人文与历史环境知识是教学重点,教师提供相关学习背景资料和网络学习资源供学生开展课外学习。

(2)活动探研。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任务书要求学生们组成各自的兴趣小组,初步了解了教学任务之后,进一步收集有关学习的信息和资源,进入各级图书馆资源网站,或者检索项目学习内容,进行分类研究。

(3)情景体验。学生在课堂上进入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在观赏动画演示的同时亲身体验任务书中描述的场地环境,通过点击相关案例作品及三维场景内容了解大师作品,以专业建筑师角色接受的项目任务。同时教师根据项目特点在系统中设置考核指标,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效果进行评价。

(4)案例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系统评价结果,并截取具有代表性的情景体验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讲评和案例剖析,通过分析典型错误发现教学中的认知难点。

(5)教学反思。教师利用保存的模型和设计草图电子文件对学生的失误进行统计分析,改进授课方法和侧重点并将每个学生的情景体验中的作品上传至校园网络平台供学生下载,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查找知识欠缺。

(6)归纳总结。学生将反思结果汇总,撰写课程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包含对大师作品分析、典型设计方法的认识以及重要设计语言的把握,通过撰写课程总结报告深化对课程的认识。

2.实施个案

居住建筑设计运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项目教学是一个渐进过程。下面我们以居住建筑设计中第一单元“别墅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1)背景教学。“别墅设计”是居住建筑设计中的一课,掌握基本建筑与场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居住建筑功能分析及基本的人体尺度知识。背景教学环节教师主要在课堂牢固树立建筑为人服务的意识,对人的尺度、人的行为、人的感受高度重视。结合其他课程,初步综合学习并运用建筑的结构、构造等知识。

(2)活动探研。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使他们协作、商讨,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更好地建构所学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超级链接进入专门制作的学习资源库,学习资源库里有老师准备好的大量分类学习资源,如电子教案、参考资料、多媒体资料、学习内容搜索工具软件、优秀论文,包括超级链接到Internet上的相关资料等供学生使用。

(3)情景体验

步骤一:评价设置

首先对各个因素分配具体的分值。对分值进行具体的量化要求,如选择五分制、十分制或者百分制等;分别对不同住宅设计方案的的因素给出具体的分值,老师可以对每组方案设计的优劣给我客观、具体的分值。

步骤二:情景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进入居住建筑设计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了解项目任务书,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对每个问题在交流平台上进行公开的分析和解答。然后,学生在理解了任务之后,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创建虚拟的模型空间,以使用者的视角观察空间,以亲身体验完成整个设计过程。通过网络对话与指导教师对建筑方案进行商榷,对于每个方案给出指导意见和提供个性化的分析方案。

(4)案例分析。

教师选取因整个内部结构不严密紧凑、空间穿插无序、围护体各界面要素的虚实构成关系不明确和室内陈设不符合建筑风格的整体性要求,细部装饰没有结合整体(天、地、墙面)考虑的原则的案例设计进行剖析。通过剖析案例重新归纳空间设计法则和通过经典案例分析的方法介绍如何合理借鉴某种设计风格的方法,并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对话工具选取学生与交互对话进行详细讲解。

(5)教学反思。教师将每个学生的电子文件在校园学习平台,学生通过观看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巩固所学知识。有的学生还将整个的设计过程运用Flash软件制作成视频在校园网站上。教师通过观看学生情景体验视频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重新定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改进教学方法。

(6)归纳总结。学生根据模拟完成设计任务心得和对课程的掌握与理解,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不同角度撰写诸如别墅建筑设计调研报告、别墅建筑设计心得等总结性文章并到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学习平台和其他公共网站。

3.学习成果

为了了解与掌握改革后的多媒体教学效果,对建筑学专业的2010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对改革后的多媒体教学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04).

[2]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08).

[5]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韩建华(1978-),男,吉林舒兰人,宁波工程学院建筑学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与教育技术研究。

第4篇

1 精选例题和练习题

对于高三复习不可缺少了习题训练和例题讲解,我们在复习课上呈现给学生的例题必须联系生活,要给学生呈现真实的情境,同时又要能够直接面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或是重要的物理思想方法.

例1 如图1所示,河水以相同的速度向右流动,落水者甲随水漂流,至b点时,救生员乙从O点出发对甲实施救助,则救生员乙相对水的运动方向应为图中的

A.Oa方向 B.Ob方向

C.Oc方向 D.Od方向

点评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学生最为熟悉的“小船渡河”问题,这个例题将小船渡河转化为救生员救落水者,让物理问题更有社会价值和生命意义,不过这个问题学生往往又会因为熟悉而犯错,原因很简单,与“小船渡河”相比,这个情境中不只一个研究对象,有落水者,有救生员,首先这里的两个研究对象的速度是否具有关联性呢?学生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能够树立选择研究对象的意识和习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解决力学问题选择合适参考系的重要性.

例2 如图2所示,高层住宅外安装空调主机时,电机通过缆绳牵引主机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为避免主机与阳台、窗户碰撞,通常会用一根拉绳拽着主机,地面上拽拉绳的人通过移动位置,使拉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β保持不变,则在提升主机过程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缆绳拉力F1和拉绳拉力F2都增大

B.缆绳拉力F1和拉绳拉力F2都不变

C.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可能大于角β

D.缆绳拉力F1的功率保持不变

点评 这个例题所给的情境也是生活中的原始物理问题,不过给出了稍微复杂的情境,复杂在哪里呢?涉及到两个不同的角度,而且其中的一个角度 还是变化的,不过复杂的情境却联系着最基本的物理模型――“物体三力平衡模型”,涉及到此类问题最为基本的方法――“作图法”.

2 注重实验复习的效率

实验是物理课堂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笔者认为我们的高三实验复习应在教材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设计实验和分析创新性实验的能力.

2.1 借助于DIS实验节约实验复习时间

传统实验由于测量数据及处理数据都比较麻烦,因此一般实验室实验都要花一节课的时间,甚至一节课都做不完.由于传感器简化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过程,提高实验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复习课实践上不允许,所以运用DIS实验不仅能够实现实验方法上的创新更节约了宝贵的复习时间.

例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一节时,利用传统的实验室方案,单是测质量、速度等物理量就要花费5至10分钟的时间,大大浪费课堂时间,而利用光电门传感器,连接数据采集器可以直接读出速度的大小,省去大量计算,且避免读数不准确、计算不准确带来的误差.

再例如《测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这一节时,连接好电路之后,需要调节滑变记录小灯泡的电压、电流大小,再根据数据进行图像处理,且读数不准确,作图不规范,都会影响实验结果.利用DISlab只需将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接入电路,再连接数据采集器,就可以直接采集电压电流数据,并输入计算机,经过教学软件处理,可以直接绘制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2.2 提供实验创新题,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

从这些年江苏高考实验题的设置来看,总有一题是创新实验,是与教材中实验有较大差异的实验设计.学生对这类题目很感困难,而实验题在高考卷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不能不重视,因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重这个方面的训练.

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见识了“电桥电路测电阻”的实验.

例3 为更准确测量该电阻的阻值,可采用图4所示的电路,G为灵敏电流计(量程很小),R0为定值电阻,R、R1、R2为滑动变阻器.操作过程如下:①闭合开关S,调节R2,减小R1的阻值,多次操作使得G表的示数为零,读出此时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示数U1、I1;②改变滑动变阻器R滑片的位置,重复①过程,分别记下U2、I2,…,Un、In;③描点作出U-I图象,根据图线斜率求出Rx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闭合S前,为保护G表,R1的滑片应移至最右端

B.调节G表的示数为零时,R1的滑片应位于最左端

C.G表示数为零时,a、b两点间电势差为零

D.该实验方法避免了电压表的分流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 制作微课,帮助学生逐个击破难点

所谓“微课”,微型课程的简称.就是指教师以微型教用视频为主要活动平台,针对某一学科的重难点、教学疑点、主要考点等知识或者学习任务、活动主题、课程实验等教学环节,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且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 课程形式.它是建立在传统教学资源基础上而研发的一种崭新资源类型和应用方式,与一般性教学课件、教案、课例和试题等有很大的差异性.其基本构成可用“1+4”来表述,即“一种精彩的教学视频(最核心资源)”以及与之相应的四种辅助资源――“微型教学案”、“微型教学课件”、“微型练习思考”和“微型教学反思”.基本特征则可用“短小精显”来概述:①活动时间短,一般介于5~10分钟;②课程资源容量小,严格要求主题聚集、目标明确;③教学活动精彩,着重体现在内容精炼和设计精细方面;④教学效果显著,资源应用广泛,并可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对象.

第5篇

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对于我们物业服务中心来说,是艰辛与忙碌的一年。我们先后完成了一期项目的前期介入工作;完成了服务中心人员的组建工作;根据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善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顺利完成了一期交房工作以及正常服务工作的开展。以下是我服务中心年度工作的详细总结:

一、前期介入工作的开展

年三月份,公司抽调各部门骨干人员进驻项目,开始接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完成一期楼宇的接管验收工作,将发现的问题送至项目部,并跟踪问题的整改。

(二)完成物业服务中心人员的招聘工作。

(三)完成物业服务中心的组建工作。

(四)完成小区的开荒工作。

二、事物工作

(一)全年共办理进房1461户,其中门面30户,住宅1431户。收取物业费共计14477.6元,垃圾清运费812012.7元,信奶箱112650元,油烟止回阀45150元,装修保证金500500元。

(二)装修办理。全年共办理装修报批手续526户。办理入住手续36户。发现违规装修25起,已整改22起。

(三)全年共处理业主报修1732例,问题主要集中在房屋质量方面,处理物业服务质量方面投诉3例。

(四)办理共小区固定车位23个,收取临时停车费共计元。

三、部门管理

(一)物业服务中心下设保安部、保洁部、工程部、综合部,物管部五个部门。在职员工83人,其中保安部39人,保洁部30人,工程部9人,办公室5人。

(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内部管理机制。服务中心根据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善了各项需要《行政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突发事件处理流程》、《各部门岗位职责》、《各部门培训教案》等制度材料,同时加大考核力度,使各项工作稳步展开。

(三)认真执行培训制度,提高员工综合素质。首先从各部门负责人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发挥管理人员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体员工转变观念、加强业务培训,全年开展集中培训10次,小组培训22次,各部门内部培训每周进行一次。使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四、安全管理

(一)对进入小区的装修人员实行临时出入证管理,谢绝无证人员进入小区。

(二)对带出小区的物品实施放行登记管理,有效控制装修人员私带业主物品现象的发生。

(三)对进出车辆实行收费管理,引导车辆文明有序停放。对乱停乱放的车辆采取“温馨提示”告知的方法,控制乱停乱放现象的发生。

(四)实行人员定岗定位划分责任区的方法,对场地秩序进行有效管理。

(五)运用电子巡更设备,定时对小区进行巡查。

(六)处理偷盗事件2起,火灾事件1起,损坏小区公共设施事件12起,捡到业主物品2起,已返还业主。

(七)服务方面

1、每周利用例会的形式组织一次礼节礼貌和文明执勤教育,规范执勤中的言行举止,要求执勤过程中使用文明服务用语,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2、针对车辆管理当中解释不到位,语言不规范,经常被投诉,并与车主多次发生矛盾服务工作上不去这一突出问题,首先是加强管理制度和收费方案的培训,在对门岗的用人上进行把关,从所有的队员中选派综合素质强,相对优秀的队员到门岗;

(八)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在人员难招,人员流动性大,整体保安员综合素质偏低的情况下,改进培训措施,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进行阶段性培训,安排培训班长全面跟踪负责,加强入职引导工作,及时掌握队员的思想状况,促进沟通交流,保持队伍稳定。

五、环境管理

(一)卫生清洁工作方面,全体保洁员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出色的完成了的卫生开荒工作,将原来的施工状态转变成现在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

(二)较好完成了服务中心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利用每周例会,加强保洁员服务意识的培训。

(四)材料申购和使用:坚决贯彻公司“节支增效”的管理理念,做到按需申购,以旧换新,使材料的不良消耗点降到了最低。

(五)处理水浸事件30余起。

(六)业主投诉保洁工作1起。

六、工程管理

(一)顺利完成一期楼宇的接管验收工作,并将反映出来的房屋质量方面的问题送至项目部,派专人跟踪整改情况。

(二)在内部实行责任区制度,安排专人进行管理,有效的处理业主报修的各项事宜。

(三)定期对小区公共照明的检查,并跟踪项目部的维修工作。

(四)完成电梯机房门上锁的工作。

(五)做好装修巡查及违规整改工作。发现违规装修25例,劝说业主整改22例。

(六)完成

二、三组团分接箱空开的更换工作。

(七)每周利用例会进行工作总结,加强服务意识及服务技能的培训。

七、综合部

(一)较好的完成了进房工作的开展。

(二)严格控制了服务中心的日常开支。

(三)完成每月的员工考勤并上报公司。

(四)按照公司要求,完成了服务中心的物资采购与保管工作。

八、工作难点

(一)工程方面由于工期等各方面的原因而遗留下来的问题,给我们服务中心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墙面渗水、卫生间渗漏、防盗门的损坏是我们接待业主报修过程中碰到的几个主要问题。

第6篇

关键词:中职基础英语教学;困境;实践探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222-02

一、引言

中国的教育近三十年来一直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中,中职教育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而深度变革。目前中职学校的教改已由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向教学结构方向发展。当前,课程整合正成为中职教育的一个热点课题,许多课程在积极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中职学校基础英语的教学却困境依旧,停滞不前。本文就笔者所在学校的现状和所做的一些尝试加以分析说明。

二、现状及困境

“紧跟时展,以市场用人需求为导向。”是职业学校的立足之本,也是各类中职学校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出”促“进”,扩大教学规模,使得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来源涵盖高中到小学各个层面,其结果是学生的知识层次差异巨大。目前,很大一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淡漠,学习意志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加之我校生源来自教育欠发达地区人数较多,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同一班学生的英语程度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多级化现象。而当下,英语不是社会对中职学生就业的必须条件,中职学校的基础英语教学总学时较原来缩短了一半,种种因素均困扰着中职英语教学,使得目前中职英语课成了食之无味, 弃之不甘的鸡肋。

三、尝试与探究

(一)重新选编具有时代鲜明特色的实用性教材

鉴于我们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同时为了紧跟时展,笔者所在的学校也做了各种改革。首先,我们重新选编了目的性明确、时代性鲜明、实用性突出的教材;其次,在教材的组织结构上,我们以话题为主旨而摈弃传统以语法为主线的模式,其目的是着意于学生信息量的扩大而非苛求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既充分体现教材的时代感和活泼性,又兼顾中职学生的年龄、心理及基础水平;尽量满足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及生活要求。目前我校使用的教材系我校英语教研组老师自编。全书共分为:问候与介绍;个人情况、人们;住房;家、家庭;朋友;天气与季节;爱好与兴趣;体育运动;娱乐等16个单元。力求做到英语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习为生活服务。

(二)教学思维与形式的改进

编排本教材的初衷,是为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可是几年的教学实践检验却事与愿违。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并非是我们设想的树状结构体系,而依然是传统教材学习的块状结果。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学生不会将所学的相关信息融合使用,思维和表达浅显单一。鉴于此种现状,我们在教学中尝试尽量整合所学的知识内容,使其树状化。以“个人情况,人们”这样一个单元话题为例:原课本共有两个单元以此为标题内容,所涉单词共62个,对话六个,阅读文章两篇,包含个人的信息(姓名、年龄、电话、工作、工资等)、朋友、同事的相关信息。可是六个对话各自为营,呈“发散”的状态。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利用当前找工作写简历的背景设计了一个表格,将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点以一个填表格的教学形式来展开,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相关的话题谈论,学生普遍觉得即好学也实用。

Fill in the form

通过这样一个表格,我们将两个单元的内容整合在一个层面上,每个表格里所填写的具体内容就是六个对话中的学习点。遇到超出范围的知识点,例如本表格中“地址”一览的填写,就必须扩展讲解。告之学生中英文地址的写法完全相反,中文是从大到小,而英语却是从小到大。同时告诫同学中英文语言习惯的背景差异,提醒同学与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交谈所需要掌握的分寸及需避免的话题,使得学生从新的视角学习旧的话题。

(三)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尝试

当代的学生时尚活泼,思维敏捷,乐于接触新鲜事物。他们不再满足一支粉笔几张图片上一堂课的现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作为老师,教学手段就必须多样化,多媒体教学,现实场景教学,戏剧表演等多种手段变换使用。以教材“住宅”这一话题为例:此单元的对话涉及的内容为时下人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租房、住房、买房、买家具等问题,这些话题对于目前在校的学生而言,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认识都准备不足。如果只是泛泛而学,学生的收获最多只是知道了几个单词而已。在上课brainstorm环节提问相关主宅背景问题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令人捧腹。我们因此设计了一个多媒体教案,从各种房子的外型、用途到房间的内部结构图入手,根据各房间的使用功能,说明各房间不同的名称,然后观察各房间的大小,以不同空间摆放适当的家具为任务主线,让同学搭配出他们所知道的中式或西式的房子、家具等,最后按照seats(坐具),beds(卧具),storage(柜子),tables(桌子)等归类日常的家具。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学,大量生动直观的动画演示,色彩绚丽形状逼真的别墅、公寓、平房等住宅和不同款式家具的实物造型,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非常直观地获取大量的信息,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四)教学策略的合理利用

学习能力是能力素质的重要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核心。因此,学习知识和更新知识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中职英语教学不仅要做到将英语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培养学生今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在日常课堂教学结构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构成了教学赖以进行的两个统一并行的活动体系。学是教的目的,教好才能学好,学好反过来又能促进教好。因此,我们教师一直坚持“教为不教”的原则。在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法目标,以学法定教法,以教法导学法,使学法指导与教法实施密切结合。实践表明,教学策略的恰当合理运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我校现行使用教材“家,家庭”为例:三个单元教材内容涵盖了家庭成员的生活、相互关系、工作地与祖籍地、同事朋友交往等内容。实际教学中我们选择以任务式教学策略进行,即大致分为如下任务:1.画出一个至少三代人的族谱,明确各代人的姓名、性别,婚姻状况及他们之间相互的关系;2.以第一代人生活地为祖籍地,描述祖籍地情况;3.选择第二代某人为对象,描述此人与上一代、配偶和下一代的生活;4.选择第三代某人为对象,描述他与朋友(同事)兄弟姐妹间的生活情况。具体实施办法是将全班分成几个大组,各组自主选择不同的任务并全班报告完成结果,教师完全将课堂时间和空间让与学生。由于任务内容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写照。学生积极性高,人人能参与。选择得当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锻炼了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五)形式多样的考评方法

根据笔者的观察,在各门功课的学习中,学生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考试内容和方式的不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重心。因此,考评方法的改革也是我们目前尝试的一个方面。过去中职英语的考评方式主要以纸笔类测验为主,屡屡出现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可考试结果一锤定音的局面,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结合现代化社会对中职学生通用能力的强化要求,我们的考评方式也采用了能力测试、完成任务式教学报告的评量方式、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评量方式、纸笔综合测验评量方式等多种形式。

(六)中职学校基础英语课程的思考

英语教学作为学校提升层次和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一直成为各类职业院校的必修课程。但是,鉴于目前职校学生生源质量的严重滑坡,今天的中职学生其入学基础文化素质已非昔日之学生素质。加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就业的局面和求职人员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的岗位基础技能的要求更加细化,而对于文化知识基本不做特别要求,尤其是英语方面。但目前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中职学校的英语课程采取的还是“一刀切“,并无适合现状的教育理论指导,也没有给与宽松的可尝试性的各种条件许可。一方面是教育行政管理的不变,另一方面是社会及学生情况的巨变,使得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处于极端尴尬的境地,第一线的教师们从教材、教学设施、教学的各种层面、各个环节不断求新求异,而现实却是学生普遍比较抵触与他们就业没有任何关系的英语课的教学,很多时候的英语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自娱自乐的独角戏。教师成了两股巨大力量挤压下的夹心饼干,令他们身心俱疲,倍感困惑和压力。教育要与时俱进,可与时俱进的内涵不仅仅只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设施,更应该体现在学校课程设置上的现实性与先进性。目前中职学校的基础英语教学究竟应如何改革,能否将一刀切的必修改为学生自主选修,或所需专业必修不需专业不修?怎样尽快破开目前的困境?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改进提升?凡此种种,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而又迫切的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四、结束语

中职学校基础英语课目前所面临的局面,是时展和教育改革的一段过程。我们希望有更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理论的指导,新的教育模式的提供借鉴,鼓励多层次课程设置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适合中职学校基础学科教学的方法之路。

参考文献:

[1]天下英语网.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第7篇

【关键词】坊子;胶济铁路;发展对策

1.坊子的近代沿革

1.1坊子的形成

1868~1872年间,德国著名地质学家、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多次来中国进行地质地理考察,回国后完成了自己的研究专著《中国》,在德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受到德皇威廉二世的赏识。1869年间,李希霍芬考察了山东半岛及其内陆地区,并在其著作《中国》中描述了山东半岛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矿产资源。强烈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德国一直觊觎山东半岛的胶州湾一带。

1897年,两名德籍传教士在山东巨野被杀,史称“巨野教案”。随后,中德签订《胶澳租界条约》,条约中《第二端铁路矿务等事》之第四款日:“于所开各道铁路附近相距三十里内,如胶济北路在潍县、博山县等处;胶沂济南路在沂州府、莱芜县等处,允准德国商人开挖煤井等项及须办工程各事…德国商人及工程人,中国国家亦应按照修盖铁路一节所云,一律优待,较诸在中国他处之华洋商务公司办理各事所得利益,不使向隅…”[1]

随着胶济铁路的修建,德国开始在山东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探采取样,随后,德国工程师在坊子地区发现了煤层。1901年,德华山东矿业公司在坊子的首座大型煤井建成,取名“坊子竖井”。

1.2德据时期

德据时期的坊子以东西向的铁路主线和连通南侧矿井的煤矿支线为发展轴,以文化街和三马路为道路骨架,划分为铁路区、南北煤矿开采区和华欧生活区。德据时期的坊子建筑主要是一些公共建筑和住宅,以及附属铁路、矿区、军队的基础设施,多数为二层建筑,楼层为木构架,架构,黄色的砂浆拉毛外墙面,屋顶一般为双坡或者四坡屋顶,屋面覆盖红色牛舌瓦。这个时期的德国,建筑思潮显示出浪漫主义色彩,以及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并凸显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潮。这个时期的坊子建筑也带有很多“德意志民族风格”建筑的细部特征。比如黄色的砂浆拉毛墙面、红色的牛舌瓦屋顶、老虎窗以及蘑菇石券窗等。

1.3日据时期

日据时期的坊子,因为日本来华人口的增多,城镇布局在原有德国规划的布局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形成依托火车站与铁路平行的东西向,南北向贯穿街坊的棋盘状道路的城镇格局。这时期的坊子建筑主要集中在胶济铁路以南的区域,大约有63处,日据时期的坊子建筑都是规模和数量比较大的,但建造水平都不是很高,基本都是在德建建筑的原有基础之上所作的简单扩建,与德建建筑不同的是日据时期的建筑更注重实用性,没有太多装饰性构件和色彩,而且按照日本人的生活习性更加人性化。

2.坊子的现状

近代坊子的建造是以德国的小城镇规划和现代工矿区建设规划为蓝本的,坊子的建筑群与青岛的近代建筑一样同属于德国风格,日占时期的建筑也基本沿袭了德国风格,因为在当时的日本本身也是很崇尚欧美设计风格的。但与青岛不同的是,坊子是依托胶济铁路而建造的工矿小镇,所以它的规划建设更多的取决于它的工矿性质,不及青岛华丽,更多的则是质朴实用。

现在坊子老区的大部分地下区域因采煤基本已经空了,所以也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市政建设,新区建设也已经北移。而也正因为此,坊子地区得以保存了它原有的城镇面貌和历史景观。但是由于近些年的发展,坊子老区人口外流,导致很多房屋现在无人居住,无人管理,保留下来的近代工业遗存都已经不同程度的损坏,大多处于损坏凋敝的状态,铁路沿线也呈现出荒凉的状态。目前只有仍在使用中的坊子火车站,以及改造为坊茨小镇的近代建筑群保存还比较完好。

3.发展对策研究

坊子的保护和再利用问题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纳入进了潍坊市的城市发展计划中,现在的坊茨小镇已经成为潍坊市标志性的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基地,知名度随之提升。但是依托坊子火车站所形成的整个坊子地区还没有形成一个保护和再利用的整体。

3.1目前存在的问题

⑴缺乏政策引导和资金注入。2006年12月,坊子的近代建筑群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近代胶济铁路沿线的工业小镇其遗存至今的近代建筑文化遗产和历史街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坊子区也成立了专门的坊子德日建筑保护办公室。政府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至今还未有相应的政策来引导,目前坊子地区多数历史建筑遗存与街区除了再利用的少数之外,大多数处于荒芜的状态,破损状况也越来越严重。再一个单纯靠政府的资金投入还不是很充足,而目前开发商对坊子的关注还比较少,相对投入资金也较少,这也是造成坊子目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

⑵单纯关注建筑群。因铁路而生的坊子是一座近代工矿小镇,它的城镇是由近代建筑群,铁路,周边传统建筑共同组成的,这也构成了坊子作为一座近代半殖民性质城镇的特色,但是一直以来对于坊子的关注大多集中在近代德日建筑群,对于坊子的保护和再利用应该从城镇格局、历史街区的角度出发来考虑。

3.2发展策略

3.2.1整体性保护

建筑不是孤立的,街道不是孤立的,历史性景观也不是孤立的,只有将这些合并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保护的原则出发,力求保证最完整的坊子镇的城镇格局、街巷肌理、历史建筑。

3.2.2保持原真性

坊子位于潍坊周边地区,经济发达,所以还没有经过大量的开发,目前还保持着比较好的原真性。坊子的区域环境比较天然,乡村、绿化,可以通过改造将坊子改造为一个德国化的欧洲小镇。

3.2.3可持续发展

坊子作为城市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不破坏城市文脉和城市肌理的条件下,它可以有效地延续城市记忆,增强城市发展历史的厚重感。坊子特有的历史景观和城市文脉向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诉说着它的历史。坊子作为近代胶济铁路沿线工矿小城镇的一个缩影,发的发展和衰落也具有着一定的代表性,是近代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和相关地。

3.2.4建立完善相应政策

2006年,在江苏无锡举行了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随后,国家文物局下发通知,对加强工业遗产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问题也有一些可以借鉴的案例,但是这需要政府部门的介入,制定相关的政策,统筹引导。 [科]

【参考文献】

[1]《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3月6日,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北京).引自青岛市档案信息网:http:///.

[2]潍坊市坊子区政协文史委编著.坊子区文史资料.第五辑(内部资料)[Z].1990.

第8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抗震设防;减灾对策

引言:近一个世纪以来共发生6 级以上地震近800 次,地震烈度Ⅵ度以上地区达国土面积的60 % ,全国2/ 3 的百万人口城市位于地震烈度Ⅶ度以上的高烈度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的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中心等高度集中,一旦在发生破坏性地震,其损失将不可估量。城市防震减灾工作举足轻重,因此,探讨如何开展城市防震减灾工作,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特殊性

城市防震减灾的特殊性是由于城市的特殊地位决定的。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们是一个区域范围内工业、商贸、交通、通讯、科技文化教育等等都比较发达,人口较集中的地方。历史地震表明,地震发生的地区环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差异悬殊,城市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全球5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1/ 4 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城市,同时,受土地资源的制约,城市不断向高、大、密的方向发展,城市建筑物密集度增加,城市生命线愈加复杂,城市若遭受震灾,损失也将越来越大[1]。

1976 年7 月唐山7.8 级地震,发生在工矿业发达的地区,3.2 万km2受灾,24.2 万人死亡,16.4 万人受伤,经济损失近百亿元。2008年汶川8级强震猝然来袭,共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10个省市的417个县(市、区)、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庄受灾,总面积接近50万km2 ,其中极灾区和重灾区面积达1312km2。汶川地震共造成遇难者人数近7万人,受伤3.8万人,失踪1.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现代城市一旦遭到大地震等灾害的突然袭击,极易造成居民大量伤亡, 使整个城市的交通、通讯、水电、燃气等城市生命线瘫痪,随之陷入恐慌和混乱中,而震后的恢复重建工作也将极难开展。

我国在“十五”时期颁布的《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 ―2020 年) 》提出我国防震减灾的发展战略是“以大城市和城市群地震安全为重中之重,实现由局部的重点防御向有重点的全面防御拓展”,再次将城市确立为防震减灾重点[2]。城市是否能健康、安全、稳定地发展,关系着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更关系到每一个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加强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若干措施

2.1加强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

面对近年来严峻的地震灾害,需要国家地震有关部门、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科学预防和应对灾害,需要通过灾害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唤醒民众的灾害、防灾意识,使民众懂得如何科学应对,减轻灾害乃至避过灾害。因此,我国的防灾科普教育,不仅在提高全民的科学技术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预防减轻各种自然灾害方面更有现实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地震系统的各级领导对于防震减灾的科普教育工作日渐重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的成绩和效果也日益显著。一方面是由于《行动纲领》、《科普法》等法规的推动,另一面需要各地震部门,应该直接面对社会公众,进行各种新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全民防震减灾教育,建立长效的防震减灾宣传机制,使防震减灾工作警钟长鸣。

2.2搞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作为震前的预防措施,如何去防御地震成了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破坏性地震引起的建筑物、工程设施的倒塌、破坏,以及相伴生的次生灾害是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据统计,世界上130 次巨大的地震灾害中,90 %~95 %的伤亡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可见,如果房屋建筑没有进行抗震设防的话,也很难保证在破坏性地震面前就做到不伤亡、少损失。因此,提高房屋抗震能力,加强抗震设防标准,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

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有《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务院条例,有中国地震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等行业规章。同时具备较完善的建筑抗震各项标准体系,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可见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关键在于落到实处。也只有环环相扣,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实现房屋建筑“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只有各相关部门只有密切协作,加强监管力度,严格责任追究,才能更好地做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工作,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在地震时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减小损失。

2.3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避难场所建设规划是防灾措施的重要内容,城市是人口、建筑物密集的区域,地震发生后,为了确保救灾工作高效进行,确保人员能快速撤离于安全地区,规划出避震路线通道和避难场所是城市防震减灾的主要对策之一。这些地方应当不受地质灾害或周围可能出现塌陷物影响的空旷地域, 而且应该具备一般临时居住的生活条件。首先合理控制城市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二是疏散路线要通畅。在设计和改造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时,道路要宽阔,在必要地段建造桥梁,增加城市的对外通道,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在人员集中的公共建筑如影剧院、图书馆、办公大楼、商场、车站等应设置宽敞的安全出口和明显的人员疏散标志,引导人员快速定向流动,避免造成混乱、拥挤、堵塞等事故。在城市中面积开阔地、高大建筑、高架电线、地下管线较少的地区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这些场所可以是城市中的广场、公园、绿地、室外体育运动场所等避震安全地带,应力求均匀分布,并保证居民在地震等灾害发生后能够迅速到达的场所。要更多的考虑防灾要求所需要的基本建设,这是亟需加强的方面[4]。

2.4积极开展城市地震应急演练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进一步做好严峻形势下的防震减灾工作,增强人民群众在地震中逃生自救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要求我们将地震应急演练融入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宁可备而不震,不可震时无备。社会各级部门,如学校、医院等都应在政府的正确组织领导下,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各级政府应加强组织领导, 分工明确, 各负其责。成立地震科普教育领导组,全面协调地震、教育、卫生、消防、广电等部门。地震部门应编写科普教案,起草演练规范, 提出演练要领与步骤。医护人员应在演练现场对参演人员进行自救互救环节进行培训。消防人员讲解灭火逃生注意事项、灭火器材的应用等。广电部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 通过实例向社会宣传。要求从实战出发, 假戏真做, 充分体现实战性和突然性。按照“地震警报―就近避震―紧急疏散―避难场所集结―被压人员的搜救―自救互救处置”等几个环节进行。此外,社区作为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单元,建立一支反应迅速、训练有素、突击力强的志愿者队伍,可以在强烈地震发生之后,专业救援队伍未到来之前,在第一时间内开展有效地自救互救,从而把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建设城市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科学、合理的。

2.5提高城市周边地震台站监测力度

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对地震信息和地震前兆信息进行连续或定期的科学监测,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和地震影响的准确测定能够极大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和损失。因此,必须加强监测预报科研队伍建设,加强对地震预报工作的研究,完善预测预报机制,并在城市及其周边更加合理的布设强震动仪、应力仪等专业设备,提供有效数据,为我们的监测预报研究提供良好前提,为在不久的将来攻克地震预测这一世界难题积累高质量的数据基础。

3.结束语

城市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城市的特点决定了城市地震灾害的特殊性、严重性。而随着城市规模的的迅速扩大,单位面积人口和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也可能呈指数上升。城市对社会稳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抓住重点、落到实处,才能全面提升城市的防震减灾能力。提高全民对城市防震减灾的认识,保障我国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骆艳欣.城市防震减灾对策的探讨[A].防灾技术高等专科技术学报,2005.

[2] 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 ―2020 年).[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2006.

第9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 教育管理 运用

电子政务的内涵以及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电子政务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提高政府办公效率、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决策和投资环境为目标,以向网络迁移的政府的信息、管理、服务沟通功能为基本内容的政务变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子政务是政务工作的一次革命,它具有阶段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电子政务的实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较长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政府有力的领导、组织和规划;另一方面需要全面的技术支持;而最难的是政府内部流程的再造和改革,它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电子政务的关键在“政务”,电子政务从开始规划到方案设计、工程施工都必须以亲民务实、转变政府职能为宗旨。

我国电子政务初期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展的办公自动化(oa)工程,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内部信息化办公网络,为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奠定了基础;二是1993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务院要求当时的电子部与有关部委大力协调,抓好几项重大的信息工程,这些工程分别被命名为“金桥”工程、“金卡”工程和“金关”工程。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突破了部门和地域限制,向交互性和互联网方向发展。

最近几年来,电子政务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十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化城市或数码港计划,其中电子政务的建设是数字化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二是专业化的政府网站日益增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增强,互动性得到很大提高。三是电子政务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软件业的发展,安全性不断提高。电子政务的特殊性为民族软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网络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结构不合理、业务系统水平低、应用和服务领域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滞后、互联互通不畅、共享程度低、标准不统一、安全存在隐患、法制建设薄弱等。

高等学校电子政务的功能需求分析

作为高等学校,电子政务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对于高等学校的学生和教师来说,如何更加迅速和便利地查询资料和信息,如何更加便捷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和设想,如何在科学、规范的管理系统中能够达到自己要寻求更多帮助和追寻的目标等等,电子政务的运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一)学生的电子政务功能需求分析

由于大学生在高等学校的基础理论学习与学科建设的分析研究离不开高等学校的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塑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培育,更离不开学校提供的公共服务系统。因此电子政务功能的需求显得尤其重要。

大学生们的电子政务需求具体地包括:学生公告、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查询、网上选课、多媒体课件教学服务、办事程序指南、投诉受理、信息反馈、就业指导服务、留学与深造、电子医疗服务、教育培训服务、邮件系统服务、留言板、申报大学生科技项目的网上审批、科学研究的咨询服务、电子证件服务、人生保险网络服务、运动与健康信息服务,心理咨询网上服务等等。

(二)教师的电子政务功能需求分析

大学教师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中坚力量,是造就人才摇篮的灵魂。教师素质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而对于高等学校来说,满足教师的需求,一切服务于教师是好人才培养的基础的先决条件之一。那么对于教师来说,高等学校的电子政务功能需求包括:教师公告、学术交流与信息反馈、网上学习的课件制作、网上的信息查询与投诉受理、教师证件服务、教师人生保险网络服务、网上医疗服务、数字办公自动化与各类文件的查询、视频会议、远程办公、档案系统的建立与教师数据库的建立、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查询、教师的教学与科研项目的申报指南与网上审批等等。

国外电子政务应用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许多国家纷纷确立以推进信息化为特征的发展战略,其中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已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和地方政府大力推进政府自身的信息化建设,通过重构与信息网络革命相适应的服务与管理方式来更有效地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要。

(一)美国电子政务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对信息、人力资源、工作流程和技术的有效利用,以建立更好的政府,2003年普遍实现电子政务服务,并提供有选择的政府电子表格发送。为了全面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美国联邦政府组建了若干监管政府信息化的组织机构,统一进行筹划、组织和实施电子政府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推进、法规政策制定、投资管理、业绩评估等工作。他们对电子政务提出了三个考核指标:政府部门和机构合理地管理他们的it投资,获益要远远大于成本;对it项目的管理过程中,成本、日程和实施的变化不大于10%;要让公民和政府决策者可以方便、可靠地找到信息。

目前美国电子政务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形成了“网站多、内容全、网连网”的特点。现在全美已建成政府网站超过2.2万多个,可以搜索到分站点超过5100万个。美国电子政务的服务主要有两个方面,政府利用技术手段主动地为大众提供服务,通过技术手段使大众能够方便地从政府索取服务。两者在一起便形成了政务与民众之间的双向互动。

从美国的电子政务的实施与推进中,对我国有以下启示:一是要改变以技术为中心的思想,确立以服务、公民为中心的观念;二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工作;三是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建设;四是充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五是制定政策健全法规;六是借鉴电子商务经验,采取市场运作模式。

(二)德国电子政务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2000年9月18日了“联邦在线2005”计划。它的目标是为了使联邦政府的所有政务实现网上办公,以便公民、企业、院校及其他机构能够更快捷和有效地获取联邦政府的各种服务。根据这项计划,2002年6月,德国联邦政府试运行政府网上采购平台,同时提出了“全体上网”的10点赶超计划。目前,德国正在制定第三套信息化行动计划(2006年至2010年),这个计划与欧盟的信息社会计划是一致的,估计在明年。

德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主要是制定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和规划指导原则,注重信息系统的整合,建立了一套评估服务,重组流程,加强了信息网络安全保护和公务员培训,提供法律保障,加快了信息技术的创新与信息产业发展,并推动地方现代化示范。如多特蒙德市为居民提供从出生——教育——当兵——驾照——住宅——搬家——结婚——退休——死亡等一系列的网上24小时服务。

从德国的电子政务的实践与运用中,给我国的启示是:电子政务必须有统一规划和专职领导机构;在新形势下应对政府业务流程进行必要重组;必须加强政府网站的建设;立法必须与电子政务相匹配。

高等学校电子政务的运用与构建

(一)高等学校推行电子政务的意义

高等学校对整个社会来说,影响巨大。主要表现在: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摇篮与人才集聚地,是我国未来的希望所在,是大众媒体密切关注的中心,是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科研成果的产生地,也是人们向往与敬佩的殿堂。随着电子政务的运用和发展,高等学校的办公电子化、管理数字化、服务网络化、监督电子化、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化、学生疑难解惑网络化、心理咨询多样化、学生活动信息化等等都在无时无刻地激励着我们教育管理系统信息化的改革与创新。因此,在高等学校实行电子网络信息系统的推进对于学校尽快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与社会大众的需求,尽快与国际社会接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结合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与国外电子政务发展趋势与启示,高等学校电子政务的运用与构划是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与积极推进高等学校教育与管理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建立好数字化校园实施21世纪向一流大学迈进的基础,是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更新观念的必要保证,是利国利校利民的大事,是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化与信息事业发展的助动力,是我国高等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缩小差距的明智举措。

(二)高等学校推行电子政务的具体设想

高等学校的电子政务系统,应该是在充分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论证的条件下,在学校领导负责成立的电子政务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组织专家进行学校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整体构划,积极筹集一定的资金,保证学校电子政务信息系统适应今后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更新信息与服务的内容要求,保证学校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能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真正体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服务与帮助。

构建学校的教师、学生、学术专家电子档案系统。这主要是为了便于学校的信息系统查询与人才库的建立,也是为了便于学校的人才管理与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今后各个院系与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合作与研究。

构建学校的办公电子化信息系统。这个系统的建立是为了方便教师与学生与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交流,实现网络办公、无纸办公的基本要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办公自动化。

构建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网站与学校网站相适应的配套服务系统。这主要是为了给教师与学生提供信息服务与信息查询,便于教师与学生申报各种科学研究的课题,参加各类科研与教学活动,参加学生各类科技活动与社团活动,积极推进学校的科研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建设,为教师和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与对话的窗口。同时也是为了便于教师与学生选择自己所需要进行的各类咨询、各类服务需求。

构建一个资源整合的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的体系。这是学校网络建设与网络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学校网络管理与网络服务的需要,更是学校教学、科研、军工项目实施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高科技发展的需要。

加强学校办公室人员的信息化培训。这主要是为了提高办公室人员的信息处理与信息服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与服务质量,提高部门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的水平,改变工作作风,转变工作与服务理念,塑造学校整体形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硬环境与软环境。

加强学校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培训。这主要是为了保证学校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畅通与正常运转,保证学校教师与学生的服务与需求不受任何干扰,同时也是真正体现学校以教师、学生为中心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