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15 14:53:13

导语:在开天辟地教学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第1篇

小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实验为主的探究式教育,即一些最基本的动手实践操作技能应在小学科学课中传授,这不仅是中小学教育衔接的要求,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因此,教师不仅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对大自然进行独立探索,还要切实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采用必要的手段去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实验器材、材料,学会使用方法,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等。事实表明,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配合实验,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利用其他感官辅助学习,不但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观察,而且学生能对研究的问题理解得更快、更深刻。例如,在讲到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时,由于学生对实验中使用的酒精灯较为陌生,于是教师先拿着实验室的酒精灯让学生观察;然后,又利用软件制作了一个教学课件播放给学生观看,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酒精灯原理的认识。第一步,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配置实验装置,掌握实验注意事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酒精灯,可采取讲到什么部位就闪一下的方式,以形成感官刺激,加深学生的记忆。第二步,播放酒精灯点燃过程的动画,重点环节可反复播放,并加上文字注释,播放的同时教师再给予必要的讲解。第三步,出示一个灯芯燃烧的动画,让学生观察三层火焰的颜色区别,同时介绍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要用外焰加热。第四步,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如何熄灭酒精灯,同时强调一定要用灯帽盖灭火焰。此外,教师还可播放一些违规操作的视频,进一步提醒学生一定要用灯帽盖灭火焰。演示一遍之后,再让学生以两人一组的形式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做学生可眼手并用,既增强了记忆效果,又加深了对酒精灯的认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开展实践应用

1.鼓励学生将课堂学习同课外学习相结合。学生可运用课堂上掌握的方法举一反三,以便有效地进行课外学习。例如,在学了“昆虫”一课后,学生可利用网络认识各种各样的昆虫标本,了解其生活习性,并逐步归纳出昆虫的共同特征。课后,学生还可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寻找昆虫、饲养昆虫或解剖昆虫并制成标本。这样,学生就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了观察事物的方法。

2.促进学生将书本学习同生活学习相结合。书本知识来源于实践,来自于生活,实际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同生活实际相联系,才能让学生将书本知识活化,才能启发学生于生活中学习。例如,为了讲好“空气的污染和保护”一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显示工厂排放废气、车辆排放尾气等图片及大量资料,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空气的污染,从而理性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然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寻所属地区空气污染所造成的后果,或找到水污染、垃圾污染等造成的严重后果,以感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上述做法能使环保意识自然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并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3.引导学生将教师计划下的学习同学生独立自主创新学习相结合。计划学习即教材、书本的学习;独立学习即课外学习。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面广,如果仅靠课堂,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每一学期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课外观察实验,如观察天气、了解天气,了解某些植物生长的习性,养一些动物以便获得动物的生活习性等。这些实验是学生能做且很乐意做的事,学生往往会把在课外学习过程中发现的现象同找到的资料相对照,或把课后观察报告、实验心得上传到网络上。该方式能多角度、多侧面、多途径地获得知识,变“苦学”为“乐学”,必然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科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此,教师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假设,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综合等环节归纳出自然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引入小学科学课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就显得十分重要。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发挥出来,即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全新的教学设计。例如,在教学“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一课时,需要学习日食、月食形成的过程,但课本中的插图都是静态的,且部分内容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于是,笔者结合该课教学重难点,利用多媒体插入Flas,配以文字注解和教师的讲解,充分发挥其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优势。当演示完之后,教师应让学生相互思考、讨论,再绘制月食、日食形成示意图,最后由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讲述月食、日食形成的过程。实践证明,这一形式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变抽象为直观,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须处理好课本、教师、学生和教育技术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学科中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2篇

当今时代,知识的总量激增,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我们上大学的时候还在学习dos命令,连“因特网”这个词语都没有听说过,几年的时间过来,网络和电脑成为老幼皆知的的事物,电脑操作系统不断更新,人们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也要立足实践,精选教学内容,这样才不至于让我们的学生跑在时代后面,才能够学以致用。网络世界让好多学生为之着迷,那绚丽多彩、千变万化的网页真是变幻莫测。那如画的风景、优美的旋律、可爱的动画把很多学生迷住了,不禁说:“太美了,如果我能做出这么好的作品,该多好啊!”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掌握这项技能,这个学期我们成立了制作小组,把网页制作的系统知识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并引导学生尝试着制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经过我们的精心指导,同学间的合作交流,学生们掌握了利用Potoshop制作图片的技能,还有很多学生能利用Potoshop和Flash结合制作出动感十足的动画作品。看着自己制作的精美作品,有个同学非常兴奋地说:“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我们肯不肯去挖掘!”通过实践,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更为主要的是学生更加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学习了。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现在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每个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我发展的路上走得更快更远。信息技术课尤为重要,在电脑教学中,我们教师尊重教学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事实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有不同的解决方案,解决不同的问题可以用到同一个方案。引导学生努力寻找方法,不要用教师的经验,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把学生的思维框死在一个胡同。再利用工具软件的作业的时侯,比如用“画笔”中的图画功能,我们可以规定学生作业的大致内容,具体细节需要学生自己去处理。学生可以异想天开自由地去想象,在作业的同时学生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作业没有完成的也会意犹未尽,自己主动完成剩余的作业。在这样的即兴训练中我们的任课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和肯定,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总之,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只是灯塔,学生才是航船。

加强程序设计教学

许多人认为,现在让我们的中学生编写程序没有任何必要,只是白费功夫。我不敢苟同。无论是哪一种计算机语言,都有其极为丰富的内涵,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有很深远的意义。一个程序看似简单,可是做起来要费好多心思,甚至是挫折,这其中包括设想、画框图、编写程序、调试、修改,成功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要及时地进行点拨,在学生丧失信心时要及时给与鼓励,让学生体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在这种油然而生成就感的激励下,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促进思维能力得到跳跃式的发展;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这不正是我们发展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吗?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因此只有教师导得有新意,才能迎来学生学得有特色。例如,在进行XP教学时,在指导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编辑方法后,对一些修饰性操作,我们教师就没有必要多加讲解,面面俱到了,而要大胆地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尝试,适当为学生的自我拓展和提高留下一定的空间。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摸索体会,主动求知探索的习惯就会慢慢地养成,创新精神就会得到不断激发,创新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

第3篇

人们要迎接社会的各种挑战,必须具备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而信息素养恰恰是现代人综合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信息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信息时代的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信息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内容分析和理解能力──科学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信息的利用能力──融入信息社会和生存能力的培养;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一、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营造学生信息素养环境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技术课教师需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观念,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能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如使用Authorware、PowerPoint、ForntPage及资源库和Internet资源来备课,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根据教学需要应用于教学中。二是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运用自己的信息素养技能进行自身的建构学习。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信息素养学习环境尤为重要。

1.加强内功修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一般都是一所学校的信息技术领头人,信息技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教学的能力如何,将影响到这所学校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水平。同时,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也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教师学习了Authorware、PowerPoint、ForntPage等工具后,可以把自己将要教学的内容做成演讲稿或设计成网页,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

2.通过制作个人主页,与学生交流做网页的体会、技巧。将个人主页设计成为师生交流的空间,学生可以在留言本或聊天室里与教师进行真诚的交流与讨论,实现网上同步、异步辅导和网上答疑。

3.应用市面上现有的学习资源,如“开天辟地”、“电脑学校”等软件辅助教学。

4.向学生推荐一些较好的学习网站,如中小学生作文网zuowen.com、小学语文教育网pep.com.cn/xiaoyu、外语世界网yeworld.com、青少年在线e5461.net、百灵艺术学校bailingart.com.cn、童画天地huazhan.net、碧海银沙素材网sucai.silversand.net、K12基础教育网k12.com.cn的学生频道等,让学生利用Internet资源自主学习,主动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分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5.从网上课件库下载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页和素材,建立具有该课特色的资源库,既便于教师备课,也方便学生学习,营造一种信息氛围。

二、自主与协作学习相结合,培养用信息手段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握好教学过程结构关系要素的转换:老师的角色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探究者;教材由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资源之一;电脑媒体由变展示工具变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主题引向深入,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规律。协作学习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设计成以下基本环节:

1.确定主题:结合社会和学校倡导的主题教育(如环保教育、北京申奥、迎九运、交通安全教育等),或针对学生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如作文教学、课外阅读等),选定某一主题或专题作为学习活动的主线。

2. 提出问题:围绕主题,提出本节课学习的中心内容,即需借助哪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3.自主探索: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去查询、获取、处理资源。教师可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线索(比如搜索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

4.协作学习:将全班学生分成协作学习小组,每组3~4人,每个小组成员的分配采用互补的形式,即层次高的、中等的、低的来搭配,使学生在上机学习时能互相带动、互帮互学。协作小组之间可以通过winpopup发送短信息来学习交流。

5.评价及反馈:课堂评价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学生自我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评价和集体的评价。每次课后,各小组组长需填写课堂学习情况记录,并收集好小组成员的意见和体会,交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适时改进和调整教学内容。

三、利用Internet网络,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但要从学习者学习信息技术的层次来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而且要从学习者分析、处理、应用信息技术的深层次来培养其信息素养。基于Internet的网络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同时也创造了浓郁的信息文化氛围。

1.学生可以通过像搜狐、新浪、网易等有名的“搜索”引擎网站,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进行分析、鉴别、归类、加工等环节处理信息,学习处理信息的方法和网上在线自学,提高学习能力。

2.通过网上聊天室、留言本、E-mail、BBS等方式与他人交流沟通,向他人寻求帮助,传递信息,探讨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

3.通过网上冲浪,浏览一些专题或个人网站,以此来发展个人的爱好,拓展视野。

转贴于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

结合课堂教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对课堂的延伸,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知识,促进知识的内化、迁移,从而转变为能力。课外活动可以采用下列形式:

1.以班为单位进行年级内简报制作评比,内容可以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的知识技能、如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用好网络、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该以什么态度来面对网上的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等等。由于简报的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搜集,信息获取后还需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2.展示网页制作小组同学自制的个人主页,激发学生制作网页的兴趣,在年级内开展个人主页制作评比活动。

3.开展班内、年级内的“信息技术知识竞赛”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驾驭知识的能力。

4.学以致用,在班级内大力提倡学网络、用网络活动。如鼓励学生上互联网上去收集与每月简报主题相关的图片、文章,以E-mail的方式发送给老师。同时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收集好全班同学的E-mail地址,打印出来,方便学生之间的联系,对于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来说,这一举措特别受欢迎。

五、利用Internet网络,培养学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带来的历史机遇的同时,如何抵御其消极作用?如何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加强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生可获得的各种来源的信息的数量(离线的以及联机的)正在快速增加。在教学生批判性地评价各种信息资源的同时,应教他们批判性地评价网络站点。教师要学会判断网上内容是否有效,并教学生同样去做。随着互联网使用的增多,网站正逐渐成为受欢迎的教育资源。然而并非每个站点都是好的资源,那么如何决定一个站点是否值得使用呢?我们可以从网站的技术、目的、内容、拥有者(发起者)、实用功能、设计(美学)等方面去评价一个网站的精确性、权威性、可靠性,看该站点是否提供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防范、控制学生的网上活动是不可能,也是不明智的,还不如教给他们批判的眼光和评价的意识。

2.加强青少年网上安全教育。网际空间好比一个巨大的城市,有图书馆、大学、博物馆、娱乐场所,在那儿可遇到各方面的非凡人物。但是,跟任何真实社区一样,那儿也有青少年学生应该避免的人和区域,以及其他仅可小心接触的东西。知道危险并懂得如何避免,就可绕开Internet上的大多数陷阱,而利用其所有的积极方面的资源。

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常见的危险包括感到不舒适(的情景和行为)、身体上的危险、泄露个人隐私或担受金融风险、遭受骚扰、伤害别人而卷入麻烦等等。对此,要教育学生记住,应该从不在Internet上任何在公共场合中不想让人知道的东西,在网际空间遇见的人可能并不是其所看起来的那样。在现实的公共场合不说的话不做的事,在虚拟的网际空间同样不说不做。要注意保守身份秘密,不与网上“遇见”的人随便见面,不要回复敌对、挑衅、不当、或以任何方式让人感到不舒服的电子邮件、聊天评论、新闻组信息,经常和父母谈谈自己的期望以及网上的活动。

而对于学生家长,也应该经常和孩子谈谈在网上他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对孩子持开放的态度,鼓励他们上网遇到问题时来找自己,家长自己则尽所能学习关于Internet的知识。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利用软硬件技术对网上内容进行屏蔽、过滤和分级。

第4篇

一、 贴近学生

当代的中学生可谓见多识广,对精神生活要求较高,他们讨厌呆板枯燥的理论灌输,渴望倾听联系实际、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课。从平淡中揭示崇高,从荒诞中揭示理智,从随意的描述中揭示事物的实质,从可笑的事物中揭示悲哀,这样才能引起注意,激发兴趣,调节情绪,愉悦精神,开启心智,活跃思维。为此,思想品德教学设计的道理、案例,必须在保持原汁原味的情况下进行丰富、取舍、转换、替代,把知识原理用最新的流行歌词、最古老动人的传说典故、发人深思的名言警句、带有新鲜和乡土气息的新闻资讯和时事、在身边常见却视而不见的生活事例、让人在笑声中感悟的诙谐、幽默、恰当的比喻......作为载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如同一个新鲜的美味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得亲切、真实并且具有丰富的内涵,让人欲罢不能。这种教学资源能够在一瞬间打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思想产生震撼的效果,能够一下子让学生进入我愿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参与课堂,融入课堂,达到教育优化的效果。例如我在控制情绪时列举身边常见却无法引起人们注意的情绪处理方式如: 有的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生气时骂人、摔课本、撒本子;有的家长发脾气时打孩子、砸东西,过后,他们的情绪都有了变化。然后提出问题:(1)你认为他们能否控制情绪? (2)你认为他们的方式可取吗?学生从事例中结合生活实际肯定会得出能控制情绪,然后去分析不可取,最后的结论合不合理,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要学会控制情绪。这一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会诊生活中的片断,在课上充分让学生参与,并且让学生对情绪控制有自己的感悟,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讲述公平时我用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案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两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学生对此兴趣浓厚,认真分析,看到一个和尚挑水、两个和尚抬水情况中他们都能做自己该做的,得自己该得的,比较公平,当第三个和尚出现,就有人只获得而不付出造成不公平,从而使合作难以继续。只有充分地挖掘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思想的素材,让学生说,让学生评,让学生想,每节课的价值才真正的体现出来,才能具有吸引学生的魔力。

二、欣赏学生

学校教育,本是师生共有的“生活世界”,一个活生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最基本的是人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中,人的喜怒与哀乐、成败与得失、价值与意义,都现实具体地表现着。由于过去的学校教育大多过分追求知识、分数,学校教育中课堂变成人的加工厂,必须按照计划进行生产,人与人交流被变成人对物的改造加工,从而造成教师把大量的知识点、原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机械地执行、运用。要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富有吸引力,课堂教学必须从纯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从工厂化运作向人性化的、具体的、现实的、流动的生活延伸。学生必须能够亲身体验、能够说出自己的感悟和观点,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的,教师应该给与尊重,原谅和善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生活所在,展示自己的舞台。例如设置课堂讨论、课堂抢答、课堂辩论、专题演讲、心理测试、自我画像、愉快游戏、小品表演、漫画评析、特长展示等方式,有效刺激学生的课堂表现欲,从而达到思想锤炼提升的教学效果。

在讲授七年级思想品德《感悟青春》前,我给学生预先布置了如下作业:“发挥你的想象,从26个字母中展示青春”。第二天,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得意之作,学生们的想象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简直是如诗如画,从生活的各个点滴中透露出对青春的感悟,例“Z”──青春是曲折的,是风雨,百折不回走出自己的路;“Y”──青春是人生的选择,一心一意向着心中的阳光奋进;“W”──青春是一个无边无际的网页,需要我们尽一生精力去探索追求;“P”──是青春的利斧,为青春的美好开天辟地;“I”──是青春的开始,意味着我们的价值会无限延伸等等。我的心灵由惊讶变为震撼。他们的年龄虽小,但他们的思维、他们的智慧足以让我们这些成年人汗颜。作为一名教师,进行教学不能简单地否定,不能简单地给个标准答案,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展示平台,让学习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活,让教学向生活延伸。

三、感染学生

要使教学具有美的魅力,使课堂形成对学生具有强大引力的磁场,就必须精心追求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用教师的魅力来感染学生。

(1) 学识魅力

讲课要高瞻远瞩,能准确地体现教学内容的前因后果、详略层次;所用语言准确无误,一语中的,详略得体;语言表达要刚柔相济,抑扬顿挫,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变换语调,或高昂,或低沉,适当运用停顿,使语言节奏鲜明,从而大大提高语言的表现力,达到感染学生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必须学识渊博,业务精良,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还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2)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