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广告学论文

时间:2023-03-15 14:53:17

导语:在广告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广告学论文

第1篇

1、中国高校课程结构分析

根据2013年在厦门大学举办的国际广告教育论坛所提供的《中外部分院校广告教育教学计划》,笔者选取了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为分析对象,发现其课程结构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补修课程。这4所高校广告专业研究生学位总学分要求基本接近,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所占学分比例也大体相当。笔者综合了所选4所高校广告专业硕士教学计划的内容(详见表2),分析发现4所高校的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设置有较高的一致性:首先,都设有包含的公共课程;其次,专业基础课基本都是围绕传播、媒介等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课程,表现为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课程居多;再者,专业必修课主要以广告综合理论研究为核心,涉及广告运作管理、广告伦理法规等方面;最后,专业选修课涉及领域广泛,既有研究方法类的课程,也有广告专业实务课程,还包括营销、公关、媒体等方面的研究课程,有利于拓宽研究生的研究视野。

2、美国高校课程结构分析

根据2013年在厦门大学举办的国际广告教育论坛所提供的《中外部分院校广告教育教学计划》,本文选择了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佛罗里达大学、西北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4所美国高校为研究对象。他们都将广告专业设在其新闻或传播学院之下,其课程一般分为广告专业的必修课程、相关学科的选修课程以及毕业环节(包括论文和研讨会),所有课程基本要求学生在两个学年内修完,课程安排可由学生自主选择。通过对所选4所美国高校广告专业硕士教学计划内容的整理分析,笔者发现,与中国高校不同,美国高校广告专业在课程内容设置有各自的特点,这种差异在选修课内容设置与选择要求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比如西北大学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选修课/强化课程(con-centration)远多于其他高校广告专业,分为“品牌与广告策略”、“企业传播与公共关系”、“媒介管理”、“营销分析”、“直销与互动市场销售”5种类型。

二、中美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特点比较

1、学科归属

到2004年,根据《我该去哪里学广告和公关》所列美国129所设有广告专业大学的统计,有占总数近80%的广告专业设在新闻、传播或新闻/大众传播院系。而梳理中国高校广告专业所属学院,根据其不同的办学特色,将广告专业基本设立于新闻传播学院、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三类院系之中。就本文所选择的中美两国高校来看,其广告专业也基本都设于传播学院之下,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内容以新闻传播学为理论基础,为研究生广告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学科基础。

2、课程分类

中国的大学课程一般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其中公共必修课程为政治与英语,美国因社会体制与国情的不同,并没有开设此类课程。美国的研究生课程一般就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有的学校会根据教学计划安排辅修课程、强化课程(concentration)等。本文所选的中美8所高校都会根据该校广告专业自身特色来开设不同的专业必修课,例如西北大学IMC项目就以整合营销传播相关课程为主。除此之外,中美两国也都同样开设了广告学理论与传播学研究方法两门核心课程。

3、课程安排

美国高校研究生的研究课程可提供多种方法供学生选择,美国学生可完全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和相应的教师,只需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学足够数量的选修课,完成必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总学分即可毕业。因此,完全学分制也是选课制、导师制和弹性学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比如佛罗里达大学并未直接规定具体的课程安排时间,但提供了一份“推荐课程列表”,让学生在课程安排选择时有所参考。而中国虽然也实行选课制,但在课程安排上却几乎是统一划定。

三、对中国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自1983年厦门大学成立广告专业以来,短短的30年间中国已然成为世界广告教育大国。在如此高速的规模发展形势下,如何提高我国广告教育质量则成为了国内广告教育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1、改革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

随着市场条件的成熟,广告业对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日趋扩大。中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虽然已经开始重视专业型硕士的培养,但整体上仍侧重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专业型硕士的教学模式、课程结构、考核评价体系等都深受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的影响,并未形成针对性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内高校广告专业应拓宽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渠道,与资历雄厚的广告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寻求更为广阔的实践性学习平台。

2、优化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第2篇

从整体来看,我国的广告学教育虽然发展较快,但客观上相比西方国家起步较晚,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广告作为一门新型学科,被外界高度重视和期望,导致我国的广告教育事业处于一种紧张的环境下,很多高校盲目追求教学成果,忽视了根基不牢问题。此外,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创办广告专业,但是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导致我国的广告教育整体上仍然跟不上广告行业的发展步伐。我国很多高校的广告教育较西方国家处于落后状态,在教学体制上存在很多的缺陷,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成为严重阻碍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问题。例如高校的广告教育“闭门造车”,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办学质量参差不齐,课程设置存在缺陷。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角度看,虽然越来越多的教师是科班出身,但大多没有走出固定教学模式的泥潭,仍然偏重于理论的教育,没有形成对广告实际运作的重视。同时,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告营销、广告设计等方面的能力,但是很多教师的理论功底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提升,导致这些教师自身缺乏创新能力,在教学模式上过于单一。从学生自身的角度看,部分学生对广告专业认识不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广告知识无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无法体现专业价值;另外,由于高校广告教育模式的封闭性,过度注重理论的学习,而忽视动手实践的能力,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

二、对高等院校广告学教育改革的策略思考

(一)打破学科限制,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广告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涉及的内容很广,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者在进行广告教育时,要开拓思路,不要拘泥于学科、院系之间的局限,应该充分地利用各个学院的有用资源来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讲解专业课时,上课地点不一定要在本学院,打破学院之间的限制,利用好不同学院的优势,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

(二)不断摸索创新教育模式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广告教育处于一种“闭门造车”的状态,很多高校在教学模式上过于单一,课堂教学氛围缺乏趣味性,导致很多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广告学专业时便失去了学习的热情。针对这个问题,高校应该提倡实践教育,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学校可以与广告企业达成共识,让学生参与广告企业的日常运作,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广告知识理论,让广告教育更加富有趣味,这样学生才会乐在其中。

(三)注重课程设置,培养合格人才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区分出层次关系,划分出专业的主干课结构。组成广告学体系主要是三个方面:理论、技术、实务。因此在进行基础课程设置时,可以将理论课程列为基础课程,例如新闻概论、传播学及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管理等;而广告制造、广告摄影、广告设计则视为技术课程;市场调查、广告案例等课程可以视为实务课程。

(四)加强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优秀的师资力量对广告教育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提高高校师资力量,不断向教师队伍输送优秀人才,同时也要保留住原有的高素质、高水平的老一辈教师,对那些有思想的年轻教师予以鼓励。通过不断地对教师队伍进行优化改革,才能形成一股优秀的师资力量。

三、结语

第3篇

(一)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

1.学生思想重视不够由于市场营销是专业基础课,因此开课学期一般为大一第二学期或大二第一学期,而这两个学期的闭卷考试都很多,学生要花费许多时间去应付许多门课程的考核,所以在课程练习环节上投入精力较少。

2.学习存在应付现象江西理工大学对学生考试及练习要求都很严格,这也是对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踏实工作作风的培养。然而,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应付了事,对于教师布置的课程练习不认真对待,甚至在别的同学作业中挂名以蒙混过关。

3.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和热情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由于学生普遍缺乏市场营销实际工作经验,加上能够有效提供给学生进行课程实践的平台较少,这些都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及热情不足,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

(二)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

1.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由于江西理工大学广告专业建立时间较短,教师普遍缺乏市场实际操作的丰富经验,难以充分把握市场营销学的实践应用技巧和方法,因此,应进一步丰富教师的实际操作经验,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2.教师对学生课程练习要求不足教师应强化对学生的课程练习要求,针对课程中的核心问题,教师应安排学生围绕这些核心问题予以强化练习,为了提高课程练习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安排定期课外练习辅导,帮助学生解决课程练习中遇到的问题。然而教师受教学工作、科研任务等许多情况的影响,加上学生本身缺乏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找教师交流,这些因素都导致该方面的工作尚不到位,应予以加强。

二、相关教学改革措施和建议

(一)针对学生的改革方法和措施

1.加强学生学习观念意识教育

在开始做课程练习时,应正确引导学生对课程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理论学习、课程练习的关系,加强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意识的修养,加强学生观念意识教育,使学生引起足够的重视。

2.引导学生认真完成课程练习

教师应教育学生认真对待课程练习,尤其是引导他们认识到通过课程练习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就业技能。教师还应通过耐心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练习设计原理和提升技能的关键所在,引导学生提升主观能动性。

3.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除了完成教师安排的课程练习外,还可结合自己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练习课题予以分析研究,学生应主动与教师沟通,认真听取教师的建议。通过这些做法,可以进一步有效保证市场营销课程练习的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课程实际学习效果。开展市场营销课程练习的一种理想做法就是有效利用实习单位提供的实践平台,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中按照企业要求完成相关工作,并充分实行校企联合指导。这样可充分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把握实际工作要求和过程;同时也利于企业单位和学生较早互相了解,使学生就业后尽早地进入工作角色。江西理工大学部分专业如数媒艺术设计专业已对这种新的指导方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从企业、学校、学生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已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深受学生和用人单位欢迎。

(二)针对教师的改革方法和措施

1.进一步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

市场营销课程是对实践要求较高的课程,教师应在教学任务之余,利用诸如暑期等较长假期,主动到企业去实践锻炼,虚心向企业学习并协助企业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

2.加强课程练习教学环节中的监督管理

教师在布置学生课程练习要求后,应增强对学生课程练习教学环节的监督机制。其一,要增强教师教学工作使命感;其二,引入现在企业常用的管理做法,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将自己的课程练习工作予以汇报,并将自己课程练习的体会包括遇到的困难及取得的进步及时记录下来。

(三)改革成绩考核评定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检验标准学生课程练习的成绩考核评定方式可从两个方面予以衡量:一是课程练习的学习效果展示,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认识并结合相关案例制作演示PPT予以分析讲解;二是学生完成课程练习的质量情况,教师可按学生课程练习成果情况进行成绩考核。评审评分标准可采用比例方式进行综合评定,如可设定学生课程练习案例环节占50%,课程练习个人小结环节占30%,平时学习表现和学习态度综合等占20%。

三、结语

第4篇

 

一、广告学课程体系的多元化给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至今为止,很多业界人士还在对广告的学科归属问题有所争论。一种观点是认为广告属于新闻传播学的范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广告学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经济学科。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广告属于艺术领域。

 

按国家教委的专业目录,广告学归属新闻传播学科,这是依据专业特点划分的,我国大部分的广告学专业都是被设置在新闻传播学的系科或学院中的。如厦门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被设置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广告学专业,其培养目标的定位几乎都是广告运作的全面手,更偏重于广告行业中的高层次领导者、管理者定位,但如果这个培养目标不建立在实实在在的操作训练的基础上,其培养的学生就很可能只会指手画脚对广告进行评判,纸上谈兵。因为,对营销的关联性知识、能力的掌握,不如经济学科的;对广告实际作业的关联性知识、能力的掌握,又不如艺术院校艺术系科。所以实际上国内还有不少艺术设计院校、商学院甚至行业院校都设有广告专业。它们以各自学科优势开设课程,有所侧重地培养广告人才。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目前就存在三足鼎立的现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开设的广告学,注重对新闻学、传播学、文学等等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讨论,学生对媒介中的广告信息传播特别熟悉,他们就业的去向也能够表明这种特点;设计艺术学院开设的广告学专业,大多强调美术功底,学生的美术设计与制作能力尤其是电脑创作能力非常强;而商务策划学院所开设的广告学专业,则把广告理解为企业经营管理尤其是市场营销战略下的一种营销策略,学生学习更多的经济学、企业管理和运作、市场营销等理论和知识。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还不会消失。由于广告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较大差别,艺术设计教师容易夸大美学艺术在广告学中的作用,强调广告的创意和美感而研究市场营销学的教师强调广告的营销效果,推崇广告策划与控制,孰是孰彳非学生们难以识别,而一旦接受了某一观念,又容易形成片面的认识,于长远不利。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继续困扰教师和学生,我们认为应当把握时代的主旋律和广告学发展趋势,做出一个统一回答。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教学经验,并借鉴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广告学系主持的2001年全美广告教育研讨会的会议精神,认为,在当前我国广告制度日渐完善和成熟、市场经济秩序走上规范的特定阶段下,广告学课程应纳入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理论知识体系,体现广告的营销本质,比如美国西北大学就将广告学纳入市场营销系。总之,广告学教育一定要从传播学的理论教育发展到结合营销、经济、经营管理的角度,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

 

二、广告学教育从技能型向研究型转变

 

由于广告业恢复之初都是为了应急培养广告公司、媒介、企业急需的广告应用型人才,因此,多数院校的广告教育都偏向技能教育、实际操作培训,而且有相当多的课程是从本本而来照猫画虎。在办学之初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所难免,因为当时国内的广告公司、媒介、企业,尚不具备正规的岗位职业培训的意识和能力,专业培训的任务只能由高校广告专业来承担。市场需求决定了“产品”性质,因而在广告学专业成长的前期,教育偏重于操作层面的技能培训也就不足为奇。然而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和广告的生态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化,企业经营思想成熟了,媒介经营竞争激烈了,广告公司的经营范围和运作职能也増加了,社会对广告人才的需求己从技能型逐渐转向懂经营战略,懂整合传播的高层智能型人才。许多广告公司己经从单纯的广告商转变为管理咨询、营销策划或市场研究机构,而广告只是其服务项目中的一项,像A.C尼尔森、慧聪商情、央视索福瑞、零点调查等等就更需要那些商学院毕业的了解市场调查、熟练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学生。

 

而以前的广告专业属于“强专业、弱学术”的位置,只要能设计平面作品、能写出文案、能使用电脑进行图文设计、多媒体动画制作就算是广告人。师生在广告学学术研究方面,也大多是宏观的定性分析为主,中观、微观的定量研究非常少,教学所使用的许多教材和参考书雷同较多,往往大而全,缺少对某一个专题深入的研究。比如广告对儿童影响,就不只是一般社会伦理的、心理的、销售的影响,还可深入到广告形象代言人性别、品牌个性等细分变量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儿童的影响等,而国外广告研究者对此的研究是相当深入,比如国外一个研究结果是11岁之前的儿童没有品牌忠诚,而11岁以后的儿童开始产生品牌忠诚。我们的学生却很难获得这样的学术研究基本素养和经验。因此适当加大广告学术研究的力量,对适应广告专业的发展、对适应企业的人才需要至关重要。

 

加强广告学术研究,教师必须注意研究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在这方面,北京广播学院的黄升民教授领导的一系列学术研究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他们通过对中国广告产业20年发展史的资料整理,如重点收集中国电视广告20年、中国报纸广告20年、广告公司20年、广告客户20年、居民消费、流行、文化20年等资料,建立了一个扎实的学术研究体系;而以IMI年鉴为代表的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研究从1995年开始,至今己有8年的历史,城市也逐步扩展为20多个城市,推出专门的分析软件,从建立消费者数据库到建立自己独有的分析系统,继而在消费者研究领域中取得一席之地,这些对于广告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都相当重要,在国内广告学教育科研也都是首屈一指的。

 

虽然我们并不是要求所有从事广告学教育的教师都能够做出这样的成绩,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各大专院校的广告学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争取在广告学术研究方面形成一系列的成果并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成为所在省市广告界的一面旗帜。

 

三、广告学课程多元化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广告学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广告学专业设置的课程也相当地广泛。我们知道,支撑广告学有三大支柱,经济管理体系、文化学体系、社会(传播)学体系,这三个学科都己是相当成熟的学科,三者的有机结合是广告学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具体而言,其中在经济管理方面,就有《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而在文化学这一支,则包括文学、艺术、美学的相关课程;在社会(传播)学这一支,更是涵盖《社会学》、《大众传播学》、《媒介学》、《公关理论》等。如此丰富的学科体系和知识却可能让大部分教师身兼数职,一个人的研究领域毕竟有限,试想一个研究经济管理的教师怎么可能同时精通文学或者传播学呢?在实际教学中这种赶鸭子上架的事情常有发生,最终受害的不仅仅是学生,连教师也心力交瘁,长期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对此,我们认为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自我素质。广告人是最善于学习的,也是最早信奉“终身学习”的一类人。所以广告学教师必然要努力提高自己在各学科上的造诣,努力成为全才通才。另一方面,学校有关部门也必须正视该学科师资队伍的特殊性,既要重视给任课教师提供更多高水平的进修机会,及时补充教师力量,又要加强横向联系与协作,资源互换,优势互补,这些才是治根治本的方法。比如我校商务策划学院就与四川美术学院达成一致,双方派出各自优秀的专业教师到对方学校任课,这样,学生就获得了最佳的教学师资。

 

四、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考核问题

 

尽管我们都知道,广告人是建筑师而不是泥瓦匠,泥瓦匠仅仅知道按照图纸行事,建筑师却更多考虑建筑的思想。但是建筑师、泥瓦匠都还有比较清楚的考评方式,而当前广告教育的评价、考核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对广告学专业学生的考察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试卷考试,侧重对学生的广告理论知识的考察,忽视对学生广告知识应用能力的考察,对一个多维度、实践性强的学科来说,这样做显然是不行的。许多课程如文案,创意,策划,设计与制

 

作等课程,以单纯的试卷考试来量化未免过于简单,也压抑了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学生为应付考试,以得到很高的分数,就会硬啃书本忽视对课外知识的广泛涉猎和实际创作,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害处显而易见,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

 

广告理论和实践应该是并重的,尽管现在学生实践的机会明显増多,但考评方式却没有根本改变,如果不能在学生的综合考核中体现出实践环节的内容,那就不是一个好的衡量标准。

 

我们认为对广告学教学效果的检验和对学生学习的考评应该大胆改革,可尝试采用一些灵活、特别的方式,如以广告的专题研究论文或者广告作品本身代替闭卷考试,学生的广告作品被广告公司采用或其广告作品在各种比赛中获奖以及在报纸、杂志或者互联网发表与专业相关的文章、作品均可计算不同的学分,以此作为专业课程考核的补充,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5篇

阿多诺曾说过在商业社会广告成了唯一的艺术品,虽然到目前为止,对“广告艺术”还存有很多争议,特别是其商业属性和功利性使这一概念的纯粹性大打折扣,但今日的广告已经越来越多地包含了艺术和审美的成份。“广告艺术的发展也是多样化的,完全可以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19世纪的小说媲美”(杰姆逊语),而且从古到今,并没有所谓纯粹的艺术品,艺术总与一定时代社会的实用性结合在一起的,总与各种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相关联。因此,现代广告逐渐确立了一种“二次度消费品”的文化形象和美学身份,我们把广告从经济、市场、信息等场域中独立和分化出来加以文化和审美的审视是可行的。当广告在品牌的周围不断附加上越来越多的事件、故事与观念时,其文化上的艺术与审美便成为可能,并且由此产生出广告本身的独特价值。

意识形态广告是广告的一种新形式,它与传统的USP式的硬销广告及将产品或品牌的功能溶入一个情节或故事中不同,它并不传播完整的商品信息,而体现出模糊性、间断性、多元开放、异端、散漫性、反叛、变形等不确定因素,使广告处于一种动荡的否定和怀疑之中。这种广告与传统的以4P或4C为中心的广告完全不同,它创造了一种新的广告时尚。

意识形态广告是指以直接诉求产品功效,通过影响意识形态来间接达到销售目标的广告。意识形态广告没有产品的物理功能的表达,没有完整性的故事情节,脱离商品本身的价值,强调影像就是商品。广告要给消费者的是一种象征性领域的价值、审美价值、一种文化标记、一种视觉感觉,引起受众的话题和关切。

意识形态广告在视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特征。广告人许舜英认为:“我们对美学手段所能扮演的角色有高度自觉。广告的美学手段不是无关痛痒的风花雪月,而是品牌塑造的一部分,因为感官的感受——不论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都会累积成品牌的一部分。”

广告的图像化转向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说法最为传神,他早在30年代就曾宣布:“世界图像时代”已经来临。正如贝尔所言:“目前占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在一个大众社会里,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依照贝尔的解释,更深一层的原因在于,一是大都市生活激发并提供了人们看的大量优越机会。二是当代倾向是“渴望行动(与观照相反)、追求新奇、贪图轰动”。而最能满足这些欲望的莫过于视觉了。笔者以为,这种当代倾向乃是消费社会对主体的塑造,视觉化成为主导文化形态实属必然。这是因为视觉的东西比话语的(语言的)表达更直观和更有效,它所导致的“不是概念化,而是戏剧化”(贝尔)。

广告对受众注意力资源的整合开发,在符号表现层面与广告的图像化转向相联系。“二十世纪的广告,有两项重要的发展,互成对比:一是广告的诉求,从价值的直接陈述,转换到隐喻的价值与生活形态;再就是文字的说明减少,而相应地‘富裕的视觉影像有增无已’。”“文字的说明减少,而相应地‘富裕的视觉影像有增无已’”指的就是广告的图像化转向。

意识形态之所以在广告界引起轩然大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在广告画面中的具有的行为艺术的冲击力和震撼以及它所造成的非现实梦境式的迷离美感。它符合了读图时代人们以视觉形象为中心的感受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受众在感受文字冲击力的同时享受视觉盛宴。使人拥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2004年中兴百货一则电视广告片以一个陶磁娃娃全程动画演出及抢眼的震撼枪击效果,冲击消费者的视觉神经与消费意念。一个中国瓷娃娃摇着屁股照镜,不满意镜中之我,于是举枪自爆头颅,没有了头仍自得的继续摆弄臀姿,并配以旁白,“时尚说自毁才能得永生”。这则广告诉求时尚必须藉由自毁才能重生,消费也是自毁又重生的象征,尤其片中喊出最具台湾本土特色的时尚民粹消费口号“我很不甲意照镜的感觉,我要去买衣服”让内在沉睡的消费意识重新出发,进而带动买气。这则广告可以说走入了一个极端,有一点为了另类而另类的意味。

瓷娃娃扭腰摆臂举枪自杀的画面全部用电脑合成,为了画面的细致与动作的逼真,动画的部分在新西兰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意识形态追求画面的美感可见一斑。对这一不知所云的广告会形成自己的理解,也许会被理解为“人要打破自我的局限才能创造时尚”,那么这一广告也可以说是站在流行时尚的浪尖带领购买欲望,也说不定会被解读成“如果镜子里的你连自己都觉得抱歉,那么还是早早了断吧,中兴百货也帮不上忙”,那就是传播者的意图相违背了。但是无论如何看过这个广告的人无不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则广告至少突破了媒介的干扰,将“另类”、“前卫”的信息传递了出去。这也可以说是对另类形象的有意识的塑造和巩固。

视觉元素的拼贴

人们总是倾向把拼贴与所谓戏仿的相关语言现象混淆或等同起来,虽然拼贴和戏仿都涉及模仿,或进一步说,涉及对其他风格特别是对其在手法和文体上标新立异的模拟,但是拼贴少了一些讽刺、戏谑的味道。拼贴就是把各种不同来源的成分杂揉组合在一起,“旧元素、新组合”形成作品。拼贴消解了过去与未来、想象与现实、高雅与通俗、美好与丑陋、正义与邪恶的界限,将这些原本相互矛盾的视觉元素组合在一起并产生了新的意义。意识形态的广告大量使用民族文化的元素,给以现代化的阐释,在旧元素重新组合的基础上产生新的信息。如书法艺术、折花与剪纸、年画、老照片、穗结、年糕印模、招贴画、笔与砚等,这些独特的画面,配合古旧的黄色或者简洁的黑白色彩,勾引出来自华人内心的民族情结,无异于享受了民族文化的视觉盛宴。当然在采用的民族元素中也融进大量的西方美学的元素,齿轮、卷发、壁画等,在其中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对抗与和谐。

有些画面上古今合一,例如中兴百货《欲海篇》与《红尘篇》,视觉设计由台湾画家于彭完成,他将独特风格的画作予以拼贴处理,呈现出欲望的众生相。画中的主体是黑白色调,在树木掩映中有无数挣扎于欲望丛林中的赤身的男人女人,他们身上唯一的亮色就是各种商品——衣服、包、帽、鞋子等。色彩上的强烈对比、古代中国画的技法的男女与现代元素各种时髦的商品的结合,再加上这造成的莫测高深的红尘欲海中的幻觉,无不给视觉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意识形态广告公司作品擅长通过各种视觉元素的重新组合营造怪诞的、扭曲的非现实幻境,产生痉挛的美,造成难以抗拒的视觉上的冲击力,形成人物、构图、符号的场景化和仪式化,极具平面装饰美感。在画面中的人物服饰华丽、表情冷漠、肢体语言优雅,环境舞台、表演群体化和模特化,具有罗可可式的华丽和日本浮世绘的优雅。在中兴百货春装上市的电视广告中,在装满了色泽暗沉质地厚重的书架前,打扮冷艳前卫的年轻男女在画面中穿梭来回,有头顶着书本展示时装的,有打着阳伞在室内散步的,也有扭曲身体跳舞的,还有模拟世界名画摆姿势的,还有黑色长袍的古板的白发老先生威严的目光……光怪陆离的景象、反差强烈的构图和色调、飘忽不定的节奏、如梦似幻的光影,均给人以似真非真、似幻非幻、亦真亦幻、不真不幻、恍惚迷离的感觉。

书店在通常情况下就是看书吸收知识的地方,但是在这个广告片里成了展示时装的舞台,各色人等在这里表演了一场时装秀,看似荒唐实则有其合理性,这里用了戏仿的手法将人们观念中的书店变成了T形的伸展台,视觉上的非真实其中隐含着感觉的真实:当我们只剩下无灵魂的空壳时,我们至少可以对所谓的内涵内在、所谓的崇高、威严、高雅予以了无情的消解与嘲笑。

这些怪异的画面与场景在受众的解码过程中所传递的信息是不完整的,要对之进行正确的解码无疑需要文案来使之完满。文案与图像在广告作品中是一对手足兄弟,它们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最后把他们引到广告中,并从读者中挑出主要消费群。图像和文字主要有三种关系:图文重复,即标题写的跟图像的内容是一样的概念。图文相佐:标题跟图像是比喻的关系。图文呼应:标题跟图像是衔接的关系,部分的讯息以图像呈现,部分以文字。

第6篇

现有的广告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现在的高职院校高设有相应的教学实训课程,但是随着广告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原本的实训教学已经跟不上社会的需要,人才的培养了。师资力量和理论教学方面也没有能够跟上需求,所以,很多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并不能够跟上企业的需要。而社会上人们对于广告行业的认识也没有达到一定的层次,可能会影响人们对于广告设计行业人员的认识。现在,各个职业院校的招生数量也与日俱增,然而,拥有配套设施的院校为数不多,很多学校并没有完整数量的实训设备和师资力量,这也造成了培养的毕业生跟不上企业需求的原因。此外,很多院校的设定的教学理论教育存在问题,没有对广告设计这种艺术教育有整体性的把握,没有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对艺术没有较强的设计理念,这样会影响整体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我国现在正在逐步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而广告设计专业是一门相对投入比较大的行业,很多学校没有一定的实力,没有办法实现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往往是纸上谈兵,这种方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2.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办法或措施

2.1改变原有理论学习的理念

增加学生视野我们所知道广告专业是一门设计各项学科的设计学科,能够设计广告的人要懂得比别人多,包括营销,心理,社会学,新闻学等相关知识都必须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广告设计是有一定的帮助的。所以,广告行业的学生在学习必须掌握的专业课知识外,要懂得开阔视野,真正懂得广告的理念。

2.2运用项目化教学项目

化教学模式是能够适应广告行业实训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讲授实训课的教师从企业带来真正的设计项目,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教学。把实训课堂变为企业,以企业里面人员的角色分配学生,成立设计小组,进行项目设计。由各小组进行相关的资料收集,讨论设计创作方案。在此过程高,教师起着引导和技术支持的作用,需要各项目小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方案设计,再由教师模拟企业定夺设计方案,进行教学评价。

2.3工学结合的实训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的实训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高心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适应企业的能力。我们要把专业课程都贯穿生产任务和生产过程高,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学生上课过程高,专门请企业从事行业的专业人员来学校给学生上课,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模式和需求,达到好的效果。

2.4工作室的教学实训模式

工作室的实训模式主要体现在把学生按照企业工作室的情况分组进行教学,可以成立专门的广告设计工作室,真正体验企业的工作流程,自己找项目,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分角色完成任务,进行设计创作,这种工作室的实训模式能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企业的各种角色,可以让学生更好的适应企业。

2.5加大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说是一项常用的校外实训教学模式,探索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定制人才培养方案,这样能够避免院校的不足,给予学生更广泛的学习机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实训教学模式对企业对学校都是有很大益处的,学生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感受企业氛围,提高了专业能力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也增加了职业意识。

3.结束语

第7篇

1、学习基础较弱,探究知识的基础不够扎实学习基础普遍偏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停留于中学生的水平,他们几乎没有在学习中获得什么乐趣,更谈不上成就感和成功感,甚至有些学生自卑心理严重;有些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往往只能集中一节课的学习时间,第二节课的学习效率就大打折扣;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差,尽管已经读了十来年的书了,但还没有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课前几乎不预习,上课又不做笔记,课下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课外练习,对所学功课不进行及时的复习,因而很难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当然更谈不上创获了。

2、学习缺乏恒心,探究知识的持久性不强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美术基本技能、广告创意与设计方法、计算机平面设计等技能,需要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而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时往往被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课程内容所吸引,容易在一开始对课程学习和实践充满热情和期望,但随着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深入,学生逐渐失去兴趣,学习的动力逐步减弱,导致学习和实践操作不能持久坚持。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意志薄弱,不能围绕一个目标,作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有的浅尝则止,有的半途而废;容易造成虎头蛇尾的现象。

3、学生缺乏信心,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不高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是一门综合叉课程,涉及美术基础、心理学、营销学等学科知识,而职业院校的主要特点就是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胜任广告公司、公关公司、媒体、报刊、出版社、企业等单位设计、制作、编排部门的相关工作。但由于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弱和受学生心理年龄影响,往往在学习过程中被课程烦杂的课程内容吓到,导致自信力缺乏,不能够获得学习的乐趣,导致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二、中职学生学习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积极突破

(一)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认知水平,加强理论基础学习教师要准确了解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较为简单的知识开始教起,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和信心。切忌一开始就灌输高大上、空洞泛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一开始就失去学习的乐趣,从而打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广告设计与制作虽然是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但要求学生对基本的理论基础具有系统的了解,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基础的灌输,是学生明白制作的理论基础和明白怎样才能做出具有较高水平的作品。

(二)以动带学,加强实践性教学广告设计与制作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提升的过程。从中职学生的教学要求来看,广告设计与制作更应该重视实践环节,增强感性认识,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授课中要明确培养目标,通过在教学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动手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增加课堂内师生互动,积极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教授理论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但当进行制作的时候学生非常愿意动手,而且作品水平很高,远远超出预期。

第8篇

关键词:艺术哲学;服装品牌;广告

一、艺术哲学

关于艺术哲学,研究者对其所界定的概念不一,不过从总的意思来看又有着统一的“说法”。罗素说,要了解一个时代或者民族,必须首先了解他的哲学。这话说得很深刻,每一个伟大的文明背后都有伟大的哲学存在。哲学是一切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生命力的体现,是文明成熟的标志,是文明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没有哲学的民族是注定不会有远大前途的。

艺术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特殊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哲学是艺术的根本思维基础,艺术较之哲学具有更广阔的表现手段和方式,所以,哲学意识决定了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审美趣味,而艺术形式反过来又影响着哲学的发展。而在于哲学借助于文字语言为中介,艺术则不完全是这样。哲学的陈述不外乎一系列文字语言符号的变换过程,所用语言不明确就意味着推理的模糊和松散。通过文字语言的中介,哲学力求使情感概念化、明确化,于是情感在哲学中变成了思想,感性动力在哲学中凝固为理性结构,但艺术则不一定要依赖文字语言这个中介。

哲学通过艺术的手段展示,就有动人心魄的吸引力;艺术包含强烈的哲学反思,自会增添绚丽悠长的光彩。

二、服装品牌与广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有了很大的改善。“穿衣只为生理需求”的时代早已过去,服装消费已上升为精神文化价值的消费。对于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而言,本着创百年品牌姿态的服装企业在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服装品牌的竞争日益激烈。新时代的发展使服装企业以服装产品的功用为主要卖点的现象已经“过时”。服装品牌的广告作为一种长期被企业青睐的宣传方式一直没被冷落。新的服装现代广告已是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现代人在购买服装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那些有广告、有品牌的产品,感觉这些产品比较可靠,有保障,甚至可言穿衣穿的是一种品味。

服装品牌广告的主要作用在于传达品牌文化价值和品牌形象,通常出现在时尚杂志、影视媒体以及户外广告等载体上,色彩丰富,制作精良,视觉表现力强。并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服装品牌广告在数量、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服装品牌广告基调必须与服装品牌理念相协调,为了清晰地传达特定的品牌理念,一方面需在广告中突出品牌标志和广告语,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相对固定的广告色彩特征。其中广告色彩应用中首先需要巧妙地强调标准色,可以在图像中占据相对固定的位置和比例,并且在一段时期内,广告画面主体及背景的色彩关系可以具有固定特征,与其竞争品牌保持一定差异。

三、关于服装品牌广告的艺术哲学思考

丹纳是法国史学家兼文学评论家,他在《艺术哲学》中提出了两大理论:一是“种族、时代、环境”三元素说;二是艺术批评的三种尺度,即艺术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的集中程度。前者强调了三元素对文学艺术的决定性影响,后者则强调了艺术批评的客观性。

他以艺术发展史实为依据,强调了种族、环境、时代等三个因素对精神文化的制约作用,并认为在三个因素中,种族是“内部动力”,环境是“外部压力”,时代则是“后天动力”。

品牌是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特别是进入商品经济以后,服装品牌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服装企业主开始打品牌之战以占领更广阔的市场,其中服装品牌广告就是最重要的品牌文化宣传方式之一。服装品牌是因消费者而存在的,所以广告也是面向消费者的。服装品牌广告的文化传达方式同时是受种族、时代、环境三元素影响的。从有关于东西方或国内外广告的比较研究来看,因创作主体不同即民族不同,服装广告所表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会有显著的差别。西方的服装广告偏重于用视觉冲击力来达到宣传文化的效果,比较侧重于直观性的表达。我国的广告偏重于利用含蓄的方式来表达,比较侧重意境的表现方式。在时代方面,相对同一个国家而言,广告的文化宣传有从服装的功用到服装审美以及服装所代表的精神价值的趋势,到现在注重服装品牌的文化内涵的广告已经越来越受到服装消费者的认同。所以不论是从时代的角度还是从环境的角度,服装品牌广告的发展还是与服装消费者这一服装品牌广告外在的环境核心因素有密切关系的,可以说服装品牌广告各方面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服装消费者为准绳的。

同时丹纳还认为,艺术批评不是随意的、主观的,而是有着自己的客观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他提出来的艺术批评的三种尺度,即艺术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的集中程度。若将丹纳的三个尺度与服装品牌广告结合理解,那么这三个尺度应该是服装品牌广告表现服装或服装品牌文化特征的重要程度、服装品牌广告所具有的有益程度、服装品牌广告效果的集中程度。需要首先理解他的“特征”概念。在丹纳看来,艺术家因突出主要的特征要删去那些遮掩到主要特征的东西,重点表现的是具有主要特征的东西。因而,服装品牌广告的目的是要表现服装品牌主要的或突出的特征,来宣传品牌的重要的观念,就是要与其他的服装品牌相区别以让消费目标群长期记住并接受。

“特征重要的程度”在丹纳看来,最稳固、最接近本质的东西,则是种族的特征,因为种族这一因素深刻而持久。所以,深刻而持久的特征对于作品的价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服装品牌广告这一方面来言,广告要有个整体的突出特征,广告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为这个主旋律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这个突出特征又受到广告主要宣传对象的制约,服装品牌广告设计师在设计广告前所做的第一步并且必须要做的是要了解广告受众的文化背景、爱好、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内容。所以正如丹纳所说,种族特征是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换句话说,服装品牌广告的文化特征的确定是定位于消费者的,正是消费者消费文化状态的一种外在表现。

“特征有益的程度”则是指艺术所包含的道德教育作用。用丹纳的话说,就是艺术价值在于,别的方面都相等的话,表现有益的特征的作品必然高于表现有害的特征的作品。服装品牌广告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所传达的文化在得到目标消费群认同的同时又有着引导作用。一般而言,好的广告不仅让目标消费群乐意接受,还要引导受众的价值观审美观向好的方向发展,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效果集中的程度”是指艺术作品各个方面的元素通力合作去表现特征的程度。因为只有把元素所有的效果集中的时候,特征的形象才格外显著。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效果的集中主要表现在人物、情节、风格三者之间要保持平衡、和谐配置。服装品牌广告是展示服装品牌理念的一种宣传方式。所涉及的人物、情节以及所表现的风

格必须与服装品牌的文化相一致,而且三者又要相互和谐统一来共同塑造服装品牌的鲜明形象。

随着一些经济的高速发展,服装供应日趋丰富,国际贸易交流日益活跃。消费者对忠于服装的品牌形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面对当下服装消费品特别是高级奢侈品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服装品牌企业一直将服装品牌形象广告宣传作为向消费者展示品牌形象以达到刺激消费为目的的主要手段。这样,企业的文化渗入消费者的心目中,出现了有关“服装品牌个性形象”的说法。

四、结语

丹纳关于艺术哲学的阐述使我对服装品牌广告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他的艺术哲学观念中可以总结出服装品牌广告分为三个元素,即服装品牌目标消费群、目标消费群所处的时代以及目标消费群的审美大环境。从这可以看出,服装品牌广告只是品牌文化的一种宣传方式,是为服装品牌服务的,关于它方方面面的定位是与目标消费群密切联系的。同时评价服装品牌广告的标准在一定程度而言又是客观的,即以品牌文化为基础的服装品牌广告是否具有鲜明突出的特征,是否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以及是否能使自身内部的人物、情节、风格有效和谐统一起来。

从丹纳的理论阐述中明显得出什么样的艺术品才是好的,所以同时可以得出什么样的服装品牌广告是成功的。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服装品牌广告必须具有鲜明突出的特征也就是说广告的内容风格必须得到目标消费群的关注和认可,社会效应是好的,利于服装的销售和服装品牌文化理念的正面传播。服装品牌广告的宣传效果能够提升目标消费群的素质水平已达到社会的进步。服装品牌广告自身的各个元素必须和谐统一以共同实现广告宣传的效果。

第9篇

[关键词] 目的论接受美学广告翻译

一、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际厂家将其产品打入中国市场;而我国的优秀企业品牌也在积极进军国际市场。对于如何将产品更好地介绍给国际市场以顺利打开销路,商家厂家殚精竭虑力求解决,翻译界也在极力探究。作为一种典型的应用文体,广告翻译目的性强,读者的接受对翻译目的实现至关重要。如何使读者观众更好地接受翻译的广告文体呢?目的论和接受美学对此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

二、目的论及接受美学简述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在德国兴起。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提出了功能派的主要理论――目的论,确定了翻译应遵循的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其中目的法则是首要法则。该法则认为,任何翻译行为都是有一定目的的,并且翻译方法的选择要为这一目的服务。目的论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概括为三种:“译者的目的(如追求利润)、译文的交际目的(如传递信息)以及某种翻译方法或策略所要达到的目的(如直译以显示源语的语言结构特点), 然而,在翻译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要起的交际作用。

接受美学(Aesthetics of Reception)又称接受理论。其代表人物姚斯认为:任何一个读者在阅读任何一部具体的作品之前,都已处在具备一种先在理解结构和先在知识框架的状态,这种先在理解就是“期待视野”(horizon of expectation)。期待视野是读者理解和阐释作品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前提。从作品来看,它总是要激发读者开放某种特定的接受趋向,唤醒读者以往阅读的记忆,也即唤起一种期待。接受美学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转变了传统的文学翻译观的,也为广告文体的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

三、接受美学和目的论启示下的广告文体翻译

为了成功实现广告文体翻译的目的,在翻译中我们要转变观念,多方面准备,关照读者,考虑文化,灵活处理。

1.观念转变和翻译定位。目的论使我们充分重视不同翻译的目的性。广告文体的目的十分明确――宣传商品、说服顾客、刺激消费;相应地,广告文体的翻译也就是要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继续实现这一目的。如何实现这一目的?接受美学启示我们以读者为中心, 把翻译研究重点转向读者;把握读者的能动性,使译者与读者在视野上相互融合。广告的效果关键取决于广告读者是否接受媒介的宣传。翻译过程中应以读者为主体,充分调动接受者的审美体验,使之与原作者的审美体验相融合,让翻译传神、打动读者。

2.翻译前的准备。译者在翻译前主要有三步准备。

(1)要向商家详细了解商品的特征,从质量、产地、作用以及性能到工艺水平, 文化情调, 价格以及信誉度, 从各方位全面了解商品信息。

(2)在此基础上重要了解广告翻译的具体目的、译文的传播媒介以及主要受众群体。是广而告之其新产品还是要继续扩大市场,是印在杂志宣传册上的文字还是电视等视频上的广告语,以及主要受众群体的国家区、年龄段、工作类型等都是应该考虑的因素。

(3)锁定受众群体,了解其文化传统以及消费者心理,了解在翻译时应注意的禁忌。无论任何国家、民族都存在许多忌讳, 对于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族风俗, 我们应给予必要的尊重, 否则会影响翻译的效果。

3.翻译中对读者的关照。对目的语读者的关照首先在于对文化差异和文化禁忌的考虑。以商品名翻译为例,把“五羊”牌自行车译为“Five Rams bicycles”;“芳芳”牌唇膏译为“Fangfang”。这些商标牌号在汉语文化中有着不错的联想,却有悖于英语文化,因为“ram”含有碰撞的意思,而“fang”指毒蛇的尖牙。试想有谁敢买乱碰撞的自行车、有毒的唇膏呢?

除了风俗引起的语言禁忌, 译者还要注意到一些与政治、经济有关或者有特殊文化含义的词语。例如,在汉语广告中经常提到“XX 地带属金三角经济技术开发区......”,如果将“金三角”译成“Golden Triangle”就会使读者产生抵触情绪,因为“金三角”在国际上是指东南亚制造和贩卖的地方。

对于不会引起冲突的产品原产地的文化信息,在翻译时就应该考虑受众是否能理解,是否有需要将这些信息翻译出来。试看下面一则中英广告及其译文。

“喝孔府家酒,做天下文章。”(孔府家酒的广告语)

译文1 :Kongfu down, Cases done.

译文2 : Confucian Spirit triggers provokes your mind.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为其后人世代的尊敬。Confucius (儒家文化)一词现已为西方人士熟知,但对于“Kongfu”一词却会使西方人联想Chinese martial (中国功夫),原文是“文”,而“功夫”是“武”,与“孔府”相去甚远。因此,考虑到国外受众群体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第二种译文更符合西方消费者的文化心理, 而且Confucian Spirit 与British Spirit的广告语表述略有差异,易于引起西方消费者的联想。

国际间的相互了解是不均衡和变化的。当受众对于异地文化的了解和接受能力发生变化时,对广告语中文化因素的处理也应随之改变,以确保广告信息的顺利传递,同时迎合受众审美情趣,最终达到宣传的目的。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