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时间:2023-03-15 14:53:21

导语:在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1篇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播放歌曲:《上学歌》。

2.谈话:同学们,我们天天在学校里学习,谁能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各抒己见)

3.揭题:同学们,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等。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教学生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荒、笛、罚、假、袋

2.交流识记生字

加偏旁记忆的字:闰—润

角—触

汤—烫

换偏旁记忆的字:壁—臂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突然原野互相狂欢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荒野:荒凉的原野。

狂欢:纵情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四、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将课文分为四个段落,分别请四名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指导。

3.说说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1~2):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第二段(3~5):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段(6~7):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段(8~9):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对妈妈扬起了双臂。

五、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聆听并补充。

六、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知

1.开火车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朗读课文,句段解析

1.学习第1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学生交流汇报这一段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3)学生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味语言的精妙。

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短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你能模仿着说一说吗?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中感悟到了什么?

“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齐声朗读。

(2)交流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你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学生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这一句的?

“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你能用这个句式说话吗?

(3)教师指导朗读。

(4)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齐声朗读。

(2)指导学生理解、感悟。

“我”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

“那儿”是指哪儿?

在“我”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3)学生自由朗读感悟、想象。

5.教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

仿照课文内容,再看一看图片,说出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总结

第2篇

一、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学生是新课程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学生以往被动接受学习的模式。教师应充分注重学情,从学生的角度作为出发点进行语文的有效教学。首先,教师应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语文的知识起点,从而全面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对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要全面的掌握,教师应使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实现小学生个体差异化的教学;最后,教师应对小学生的学习背景进行全面的掌握与评价,从而整理出适合小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教案。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4课的《小蝌蚪找妈妈》作为例子,教师在进行这节内容讲解的时候,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能力进行小蝌蚪、鲤鱼妈妈、乌龟、蝌蚪妈妈的角色朗读,通过趣味盎然的角色扮演,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也能发挥出学生的特长,并进一步激起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设置“小高尔基”“朗读之星”等相关的荣誉评价,以此激励小学生对学习语文的自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语文课堂的教学,并着眼于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从而有效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根据教材特点进行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备课

教学离不开书本教材,而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应只局限于书本内容,应善于利用书本教材以外的知识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教学。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提前备课的时候,首先应对教材进行深刻的钻研,从而找出有用的知识激起小学生思考与探究的能力;其次,对课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应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在进行教材分析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课李白《静夜思》内容作为例子。教师在进行此节内容的备课时不应只局限于课本的参考,可以通过研究诗仙李白的生平事迹,同时对李白作这首诗的时代进行深入了解,并充分进行《静夜思》的深入分析,从而让学生在语文的教学里能深刻领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怀。小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诗人强烈的思乡情感,并深刻领悟到《静夜思》所包含的思绪,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

三、营造课堂良好氛围进行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

教学的本质其实是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对话的平等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这个交流过程的主体,而且是一种将教学氛围轻松化的有效教学方式。它有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性,让学生能感觉到自我存在的强烈意识;其次,教师应将自己放置于与学生一样平等的地位,并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小学生,让学生得以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学习语文。以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称赞》内容作为例子,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小刺猬与小獾的角色对话,让小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的感情,同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以和学生相平等的位置营造出课堂上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这样不仅激起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有效提高对内容的进一步了解,并大幅度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