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3:28
导语:在机电中级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上海中心大厦机电工程涵盖了给排水、消防、供配电、照明、冷暖空调、送排风、智能控制、综合布线等机电方面几乎所有的机电系统,且各个专业系统中绿色节能的四新技术应用几乎一应俱全,诸如给排水系统中的废水回收、中水处理系统;虹吸雨水排水系统;同层排水系统;消防系统中的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泡沫灭火预留系统;供配电的电能管理系统;智能照明管理系统;LED泛光照明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冰蓄冷系统等等。由于上海中心大厦的超高层垂直分区特性,机电系统各类子系统众多,组合应用方式多变,形成了机电系统庞大复杂的特性,如:给水和消防系统的垂直叠加供水、分区重力给水型;排水系统的高低区分段收集、接力式排水型;冷源系统的高低分区、多冷源组合型;热源系统的蒸汽干管、分区换热型;通风空调系统的区域独立型;电力系统的垂直供配、分区供电型,等等。
2建造难点及应对技术
(1)上海中心大厦垂直分区多
建造面积大,管理难度大,上安集团采用分区建造管理模式,按地下室、裙房、办公区、酒店塔冠区四大区域展开施工和管理。
(2)机电专业深化设计要求高
设备、管线布置难度大,与各中标设备供应商和系统供应商的专业配合程度高。上安集团以BIM模型为先导,以管井、标准层、设备层、机房间为序,逐步开展图纸深化工作,满足现场施工进度需求。
(3)超高层建筑的垂直特性
给机电设备和材料的运输吊装带来很大难度,可利用的吊运设备单一、量少,主要依靠塔吊和施工电梯,还要与土建、结构、装饰单位同时使用,上安集团将机电材料设备进行分类处理、采用最合理的运吊方案和技术措施。
(4)总量57万m2的机电安装,涉及管道、电气、通风系统大量的实物工作量,加工预制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大。
而超高层的特性是楼层面积小,不利于设置预制场地;且上海中心的双层幕墙的结构特性造成空气流动性差,对施工环境控制的要求高。上安集团对上海中心确定的总体技术路线是加大厂外预制深度和预制量,现场尽量多地装配施工,现场减少焊接和油漆作业;工厂化预制的全面应用为上海中心大厦的顺利建造发挥了重要作用。
(5)上海中心大厦垂直分区多的特点,造就了系统的叠加性和庞大性。
而分区施工管理又把系统进行了分割施工,给水电风各系统的构成开通调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上安集团根据各专业的系统调试需求、以子系统构成开通调试为基本单元,开展机电系统完整性检查和子系统收尾;以正式通水、通电,临水临电切换为先机,以低区冷热源系统、高区冷源系统、消防系统调试验收为主线,开展系统完善收尾调试工作。
(6)在上海中心大厦的机电建造实施过程中,基本建造程序和其它项目比并无特殊,但需确定相关的关键过程,作为建造过程中里程碑目标实现的关键工序过程,确保进度、质量、安全三统一进行。
例如以变配电站的高压受电确定的垂直电缆吊装过程,地下室机房设备的吊装过程,幕墙部位的V槽LED电子屏和翅片散热系统的安装过程。关键过程的确定和实施,保证了机电系统的整体安装的进度、质量和安全。
(7)弱电系统在本项目共配置
13大系统,约30个子系统。运用的特点是系统规模大,应用技术复杂且同时运行的系统多、维护和保养任务重。传统情况下通常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来保证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转。机电总承包方为突破自身各类资源及相关条件的限制,且为更好地完成总承包合同履约,引进了总集成管理思路及办法。采用总集成管理能融合非已所长,充分利用各参建单位、企业的软硬件产品及相应的专业技术支持团队的力量。总集成管理主要分为技术集成、要素或资源集成和智力集成,还存在信息集成、管理文化集成等形态。技术集成是整个系统总集成的核心关键。
(8)机电系统已完工未交付,又不得不提前使用投运的系统
例如永久电梯、高低压变配电站、生活消防给水系统、冷冻站冷却塔系统等均提前投运。如何保证运行管理和施工生产的合理结合,上安集团在上海中心大厦引入了物业化管理概念,把提前投运系统和系统施工有组织的结合和分离,确保机电系统的运行有序和施工安全。
3BIM建模和机电深化设计
(1)以BIM为基础的深化设计
工作是提高施工质量、控制工程进度的最好支持。上海中心大厦外形轻盈流畅,似一条盘龙直上云霄。然而独特的外形必定带来同样不同一般的复杂结构。同时,上海中心大厦在机电设计中的众多超新理念又使得整个机电系统极其纷繁。尤其是在几大施工的重点难点部位,例如:高、低区能源中心、塔冠设备区、各区设备层乃至与幕墙、钢结构配合紧密的极小细节,如果没有BIM的三维设计模型,无法想像机电各专业系统之间、机电与土建、钢结构、幕墙之间是如何搭建各种空间关系的。其次,在机电安装的实施过程中,由三维模型导出的二维深化设计图纸,使得深化设计质量得到了保证;以三维形式的施工交底以及四维形式为基础的工艺安排与施工方案的确立,已经适时地渗透到安装工程的管理过程中。此外,以BIM参数化设计为基础的管道预制加工,使得机电安装工程的模块化、工厂化进程也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阶段。由于BIM的界入使“上海中心”机电深化设计以及施工管理工作更加的直观了然,也为后续深化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2)以BIM串联起的协调平台,是优质深化设计服务最佳方案。
上海中心大厦的BIM工作平台是一项多专业、多工种协调沟通平台,相通的语言与相同的标准成为最大限度确保模型信息准确性与即时性的重要保证。因此,上安集团积极与总承包部BIM团队保持一致,全面采用AutodesdRevit与Navisworks系列软件并与总包同步升级。同时,将这一要求传达至各专业分包、系统供应商以及主设备供应商,并对没有条件的分包、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
(3)基于BIM的管线综合
传统的管线综合设计都是以二维图纸为基础,在本项目中利用BIM的三维可视化进行设计。在三维环境下将建筑、结构以及机电等专业的模型进行叠加,并将其导入到Navisworks软件中进行碰撞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加以调整。通过BIM三维可视化的特点弥补个人空间想象不足,实现复杂区域管线合理高效排布,确保各深化区域可行性和合理性。
(4)基于BIM的管线优化
在三维环境下,可以通过任意角度的查看模型中的任意位置。所以,通过BIM软件进行方案对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的管线排布方式,创建更加合理美观的管线排列。在不影响原管线机能及施工可行性的前提下,将机电管线进行适当调整,优化空间,快速解决碰撞问题,管线合理布留。同时,通过高效的现场资料管理工作,即时修改快速反映到模型中,获得一个与现场情况高度一致的最佳管线布局方案,有效提高一次安装的成功率,减少返工。
(5)基于BIM的设计成果检测
在制定施工图纸阶段,若相关各专业没有经过充分的协调,可能直接导致施工图出图进度的延后,甚至进一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度。BIM技术则通过将各专业模型汇总到一起之后应用碰撞检测的功能,快速检测到并提示空间某一点碰撞,同时可高亮显示、以便于快速定位和调整管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项目中利用Navisworks软件的碰撞检测功能,直观地观察到了管线的碰撞检测情况和位置。然后,返回到Revit软件中根据碰撞的情况将各个碰撞点一一调整解决,调整完成之后再次对模型进行第二次的检测,如有碰撞则继续进行修改,直至最终检测结果为“零“碰撞。BIM碰撞检测流程的制定又为上海中心这一超大型项目的管线综合提供有效保障。
(6)图纸会审、技术交底
项目施工前,上安集团项目部对施工图进行初步熟悉与复核,通过深入了解设计意图与系统情况,为施工进度与施工方案的编制提供支持。通过对施工设计的了解,查找项目重点、难点部位,制定合理的专项施工方案。将施工设计中不明确、不全面的问题记录下来,与设计院、业主进行沟通与讨论。例如:系统优化、机电完成标高以及施工关键方案的确定等问题。本项目中,利用BIM模型的设计能力与可视性进行技术交底,减少各方的沟通障碍,提供最为便利、直观的沟通方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基于BIM技术的工程出图在确保模型“零”碰撞的情况下,利用模型指导深化设计出图。根据调整后的模型,有效指导深化设计出图,每一类图纸都有其固定的出图流程以确保图纸准确性及可靠性。通过BIM模型辅助深化设计出图,不仅能够确保图纸精确性,便于施工安装,还能利用BIM模型的三维可视性模型配图方式,方便现场施工人员理解辨认系统,上海中心项目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配以剖面、平面、轴测、大样图等多种形式辅助施工人员施工,有效提升施工效率。
4工业化建造,预制技术
由于施工现场面积有限,故管道的加工采用工厂预制的形式。上海中心的空调通风系统的风管加工,分为标准件和加工件,全部由上安集团的暖通设备加工厂在工厂内完成加工生产;楼层内水、电、风、弱电的各类支吊架全部采用轻型组合支吊架,只进行切割作业和组合安装,避免了焊接和油漆等大量的声、光、味的环境影响;管道安装涉及沟槽、螺纹等非焊接连接的安装,各区域就近建立小型预制场地,尽量加大预制深度,高比例的工厂化预制施工技术切实推进了安装实物量的进程。风管工厂加工实现了机械化流水线生产,工人只要将风管的尺寸参数输入计算机,车床就可根据输入的信息进行切割。另外,风管的咬口、翻边和角码帖附等工作也使用机械装置,跟传统的手工捶打成型相比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证了产品质量。空调水管的预制加工主要以塔冠区的DN800冷却水管为主,制作中以业主确认的深化图为依据,现场管理人员经过实地复核后,将图纸中的管段尺寸转化到单线图中;绘图员根据施工员出具的单线图或尺寸复核图,绘制管段加工图;加工图得到确认后,交付后方预制加工组。同时,后方管道加工工厂根据项目部提供的加工图和现场施工计划,按时保质完成相应管段成品或半成品的预制加工工作。支吊架的预制加工,传统工艺制作支吊架的方式为现场切割、钻孔、焊接,对于材料的用量不易控制,经常会造成严重浪费,且无法做到统一的外观,切割、焊接和涂装都会产生外观的缺陷。本工程中各类轻型管槽支吊架采用工厂化预制,制作流程为型材切割、煨弯、焊接、钻孔,最后进行刷漆。大部分支吊架的预制都经过镀锌、热浸锌或喷塑的表面处理,送至现场安装时就已是美观大方的成品。同时,支吊架加工后送至现场,无须动火,支架重量轻,组装方便。
5垂直运输管理和技术
(1)设备和大宗材料吊装和运输的工程量巨大,楼层材料垂直吊运4000t,楼层设备吊运、安装共3500t;地下室材料垂直吊运2000t,地下室设备吊运、安装共2500t;总计12000t。
设备安装的数量多,且接收单位复杂。施工周期和施工高峰期长。垂直吊运机械资源紧张。设备层的物资进场难,外部施工协调困难,大型设备吊装的高度高,施工环境复杂,技术难度也高。
(2)设备、大宗材料垂直吊运和设备安装的施工机械准备上安集团项目部根据上海中心的业务范围、特点和难点,对机械和机具做了精心准备。
常规的吊机、铲车、卷扬机、液压搬运车、葫芦、钢丝绳等机械和机具,一应俱全。针对高空吊装的特点,定制了10t级(尺寸5500×3500)与20t级(尺寸6000×3500)两套吊装平台。此外还添置了6t级电动牵引车;5t级液压搬运车和5t级加长液压搬运车,设备在吊装平台内定位和吊装,这一做法在平台到楼面口后的定位中发挥了奇效。2013年4月,地下5层的冰蓄冷设备大批排管,由于没有吊装孔,排管只能从坡道运入地下室。由于排管的几何尺寸较大,卡车装太高,叉车运太长,小平车运没有刹车不安全,为此添置一台低重心(600)大车盘2m×6m挂车。为了提高施工电梯使用效率,满足大批量散件的运吊,项目上定制了9辆1t级的手推厢式搬运车。厢式搬运车尺寸为长1.3m,宽0.8m,高0.6m。该车的前、后两扇门为翻板式,需要时可运4m长的材料。
(3)材料和设备吊装、运输主要采用设备吊运重心位移法和设备吊装移动平台拖运法。
6关键建造过程的确定和机电四新技术实施
关键建造过程的确定和实施,保证了机电系统整体安装的进度、质量和安全。在上海中心大厦机电工程的各系统中,四新技术的应用层出不穷,诸如给排水系统中的废水回收、中水处理系统;虹吸雨水排水系统;同层排水系统;消防系统中的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泡沫灭火预留系统;供配电的电能管理系统;智能照明管理系统;LED泛光照明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冰蓄冷系统等等。项目部正确理解各系统的原理,合理准确地进行深化设计,严谨科学地方案组织,规范地施工管理实施,最终实现系统的功能合并。
7弱电工程总集成技术
(1)项目部为使上海中心大厦建筑内的环境达到舒适、安全、快捷的目的,配置安装了各种用途的系统和设备。
包括:各大型机电系统,如给排水系统、消防水系统、虹吸系统、水处理系统(中水、雨水)、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大堂地暖系统、暖通空调系统(AHU、FPB、VAV等大型设备)、防排烟系统、送排风系统、加药系统、三联供系统、冰蓄冷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变配电系统、电气火灾系统、应急照明系统、SPD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及泛光照明、灯光秀等系统。为使上述这些复杂而又相对独立的设备、系统能协同工作,并保证各系统自动化、正常通信、稳定的运行,项目部设计配备了种类繁多的智能化系统设备,项目上共配置13大系统,约30个子系统,如:
1)综合布线系统、固话通信系统、信息系统;
2)无线对讲系统(消防用、物业用);
3)卫星通讯系统、卫星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
4)消防报警系统、公共/应急广播系统;
5)一卡通系统(含出入口控制及电子巡更、访客管理、速通门、梯控)、电子钥匙管理系统;
6)安全防范系统(含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视频分析系统);
7)车库管理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
8)楼宇自控BA系统、能源计量管理系统;
9)CPMS多能源管理系统;
10)IBMS、时钟系统;•EMC合同能源管理系统;•通讯配套系统、室内无线覆盖;•会议系统、扩声系统、舞台灯光系统等。这些机电及弱电系统在本项目上运用的特点是系统规模大,应用技术复杂且同时运行的系统多、维护和保养任务重,传统情况下通常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来保证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进了总集成管理思路及办法。
(2)本项目采用系统总集成管理
除了能取长补短、资源整合、集中调配等优势外,其根本性目的是为了:
1)集中管理:对各系统进行集中统一监视和管理,将各集成系统的信息统一存储、显示和管理在同一平台上,并为其他信息系统提供数据访问接口。
2)分散控制:各系统进行分布式控制,保持各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利于分离故障、分散风险,便于排查和管理。
3)系统联动:以各系统的状态能数为基础,要根据可设置的条件实现各系统之间的相关硬件、软件联动。
4)优化运行:在各系统运行良好的基础上,提供设备节能控制、运行计划制定,优化策略设定、实施、评估等功能。
(3)本项目中组成系统总集成管理的基本类型总集成管理可以主要分为技术集成、要素或资源集成和智力集成,技术集成是整个系统总集成的核心关键,根据技术集成管理办法梳理了以下界面内容:
1)系统功能界面;
2)系统操作平台接口与界面;
3)系统应用软件的界面;
4)设备材料、软件供应界面确定;
5)系统的技术接口界面确定;
6)施工安装界面的确定。根据工程不同的承包方式,对上述各道工序由谁来负责施工和指导应该事先予以明确。主要管理内容包括以下几点:•明确并落实主要设备安装负责人。•明确并落实未端设备安装负责人。•明确并落实执行机、阀门等控制设备安装、施工负责人及配合单位负责人。•明确并落实线槽、管线敷设负责•各子系统单体调试负责人。集成系统的调试,由系统集成商负责。
8物业化管理融入技术
上海中心项目中机电系统已完工未交付,却又不得不提前投运的系统,例如永久电梯、高低压变配电站、生活消防给水系统、冷冻站冷却塔系统等,上安集团项目部引入机电临时物业管理概念,组建施工过程中的机电物业化管理,保证关键部位和设施的正常运行。
(1)电梯运行管理
随着临时施工电梯的逐步退出,正式电梯逐步进入提前使用,按照原规划的Y1~Y9电梯,分批投入使用,由机电临时物业开始管理永久电梯临时使用,纳入工程协调部的统一管理。项目部对依次投入运行的9台电梯进行24h运行维护管理。电梯运行管理:电梯轿厢内运行维护人员负责每日电梯的开启、关闭、操作、人员出入核实、材料运行检查等工作,确保每台运行的电梯外观完好,运行平稳,施工用梯安全、有序、规范。电梯维护管理:电梯运行管理人员做好电梯及轿厢内设施日常的清洁、维护管理,同时在运行过程中发现电梯故障,做好记录,并上报主管部门,并配合专业维修单位做好维修、保养工作,确保电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2)变配电站运行管理
在10kV变配电站施工完成,高压端受电完成,低压端准备向大楼开始供电之前,由机电临时物业人员接手管理变配电站。他们从施工状态中,提前脱离,进入正式移交使用前的准工作状态,以确保此类关键部位和设备设施处于安全受控临时使用状态。为了保证上海中心大厦已经投入运营的10kV变电站安全、正常运行,项目部派驻变电所运行人员对10kV变电站进行24h运行管理,确保变电所运行从施工到正式运行的无缝链接。每天至少4次对所有变电站设备巡视检查,做好巡视记录,包括:高压进线的电压、电流、低压总开关电流的计量记录,变压器温度等相关记录。并负责已投入运行变配电站的日常操作、维护、紧急故障处置汇报、突发事故处理、停、送电操作。
(3)冷冻机房运行管理
1.模块化教学设计
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前提是要分析中职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和业务流程。T3企业管理信息化教学软件就是根据这两条线来设计的财务业务一体化软件,在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同时,按企业内部要求对操作人员进行分工,不同的操作人员分管不同模块。这种设计使会计电算化岗位与职业岗位相对接,而且使学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是在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模块的进一步细化,先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然后在模块下进行项目设计,在项目下再设计出具体的工作任务,教师每节课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做。这种设计思路使每一节课的任务明确,实训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内容相对接,学生在完成工作内容的同时锻炼了职业技能,提高了职业素质。
二、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法
少讲多练,技能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应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进行,教师先进行课堂演示,然后由学生练习,教师演示一个任务,学生练习一个任务,有问题教师可即时指导解决,令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分组练习法
首先让全班学生自由结合,六人一组;然后进行组内分工,每个人扮演不同角色,如电算主管、审核记账、软件操作、采购主管、仓库主管、销售主管等;任务完成后,再进行角色互换。这种方法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了会计电算化岗位和内部控制的要求,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3.逆向操作法
中职会计电算化有严格的程序和步骤,处理一笔经济业务要经历多个步骤,操作者如果到最后发现第一步出现错误,就要一步一步取消操作,然后重新开始。如果学生只知道正向顺序,不会逆向操作,在实训和工作中遇到问题就会手忙脚乱。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设计一些小错误,和学生一起思考问题,一步步纠正错误。
4.“小老师”辅导法
技能课上,教师辅导学生量很大,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教师感到疲于应付,辅导效果也很差。“小老师”辅导法就是每组选一名技能较好、乐于助人的学生当小老师,辅导本组学生,解决不了的难题,再由教师辅导。
5.展示激励法
展示激励法是学生完成每节课的工作任务后,每组派代表通过软件平台展示作业,其他小组同学互评,最后教师综合打分。通过这个方法,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信,挖掘出学生的潜力。
现在在各个领域当中都普遍的运用到了传感器技术,集成化方向已经成为机电系统当中的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集成化传感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较轻的重量、较小的体积以及较高的可靠性等特点,同时还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非常容易实现批量生产,因此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2传感器技术在机电技术当中的应用
由于传感器的电磁兼容性能比较强,因此具有较高的数据存储技术可行性,同时还不容易丢失其中的模块参数。智能滤波算法以及A/D转换技术等先进的技术都在传感器当中得到了应用,就算是满量程的时候,传感器仍然可以使稳定的输出码得到保证。传感器的通讯接口属于标准的接口,其能够与计算机进行直接的连接,同时也可以连接标准的工业控制总线,具有十分灵活的使用方式。
2.1在机器人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作为典型的仿生装置,机器人对传感器技术进行了充分的应用。通过将感知到的物理量向电量进行转化,机器人就可以实现信息输出,在这个过程中对机器人传感技术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也就是外部传感器以及内部传感器。外部传感器需要通过检测外部信息,从而对工作环境进行判别,为机器人提供必要的信息,使之能够对操作对象进行准确的控制。而实施系统的控制是内部传感器的主要功能,其能够对机器人的状态进行有效的检测,保证机器人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按照要求来进行。内部传感器可以将具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外部传感器,从而能够使机器人对外部的环境产生有效的感知,并且将相应的动作做出。与此同时,在科技生产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对机器人的操作从而能够对反馈的意见进行获取。
2.2在机械制造行业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由于在机械制造行业当中需要实施包括加工精度等在内的动态特性测量,因此要利用传感器针对机械阻抗以及振动等相关部件当中的参数进行测量,从而对其动态特性进行检验。如果需要在线监测与控制超精加工中的零件尺寸的时候,就要利用传感器将相关的信息提供出来。比如利用传感器针对数控车床中车刀的位置进行检测;由于工件的表面精度以及尺寸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刀尖形状的影响,可以采用在车刀上放置的振动传感器对其锋锐的程度进行检验。还可以利用液面传感器针对液压系统中的油量以及车床中的油进行监测。
2.3在环境当中传感技术的应用
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当中通常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其中包括无需专人现场维护、可以长期不用对电池进行更换、具有十分简单的布置等。可以利用对节点进行密集的布置,从而对微观的环境因素进行观察。在环境监测领域当中对传感器网络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微观观测生物群落、森林火灾报警、观察气象现象、观测海岛鸟类的生活规律等。
2.4在火灾报警当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防灾报警装置是现代建筑必须要具备的,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火灾报警系统。在发生火灾的时候一般都会出现有害气体、高温、火光以及烟雾等。如果将传感器运用到火灾报警系统当中,就可以对异常的信号进行转化,使之变成容易进行传送的形式,然后就可以利用消防网络向指挥中心提供火灾地点的报告。
3结语
1.1继电保护装置。
继电保护装置是组合一个或者多个保护元件和逻辑元件,实现对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作用的装置。当电力元件或者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时,继电保护装置会发出警报或者跳闸,防止事故的继续发展。
1.2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就是: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实现继电保护的可靠性;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取决于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所以维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也需要保护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
1.3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
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最为主要的职能就是对电力系统进行保护,最大限度的保障其正常稳定的运行,在实际的工作中,继电保护装置也会更具不同情况,对系统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做出最为合理的处理,具体如下:
1.3.1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监管。
继电保护系统有很多功能,其中对于电力系统的监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通常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在发现其所保护的电力系统中出现问题的时候,会马上跳闸,这样就会使电流无法进行流通和传播,切断危险源头,进而最限度的降低了危险系统与事故范围,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
1.3.2对电气设备中的异常进行反应。
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对电气设备的工作情况如实的进行反应,在日常的工作中,如果是其设备的数据出现反常,那么继电保护装置就会首先对其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发出信号,不同的情况其所发出的信号也会不同,这样工作人员就能够由此分辨出问题的种类,进而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及时将故障排除。
1.3.3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
继电保护装置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其自身的智能性与选择性,这决定了其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敏性,一个合格的继电保护装置应该具备快速准确分析事故的能力,在科技发现的今天,信息化的继电保护装置其工作效率以及质量有了巨大的飞跃。因此电气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检测已经实现,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力系统还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那么继电保护装置也将随之更加完善,更加智能化,自动化。
2继电保护存在的问题
2.1设备管理存在漏洞:
继电保护管理在设备管理和质量管理上存在工作漏洞,没有及时、有效的进行完善和改进,可能会使事故扩大。例如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定制整定计算错误,不注意对定值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致使继电保护元件老化或者损坏,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定制漂移等问题,都会造成定值不够精准的现象,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性。
2.2缺乏监督:
继电保护的技术监督力度不强,不能及时发现设备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保证地理系统正常运行的电源问题上,输出功率不稳定造成电源的逆变稳压;因为直流熔丝的配置不当和直流电源的插件质量,会造成电源的故障,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
2.3合作意识低下:
继电保护装置的调度部门和操作部门缺乏交流沟通,使得资源的调用与实际操作不相符合,浪费了电力资源,减少了电力运行的时间,不利于电力系统的发展。
2.4不能与时俱进:
电力系统的管理和配置需要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保证电力的正常运行,提高经济效益。所以在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保护、调试、检验和故障分析的时候要格外认真、仔细,及时反映继电保护装置的异常现象,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技术,防止电力事故的发生。
3继电保护事故的应对措施
3.1提高对继电保护的重视。
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应该高度重视,强化继电保护装置的专业知识,加大思想教育力度,保持继电保护的稳定运行。
3.2建立继电保护规章制度。
电力工程在为社会提供帮助和效益的同时,也会因为电力故障给国民经济造成损失,所以我们需要在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做好继电保护风险评估工作,防止故障的发生。建立健全继电保护规章制度和继电保护风险评估体系,有效对继电保护故障作出预防。
3.3提高继电保护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继电保护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继电保护装置是指能反应电力系统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装置。在继电保护运行过程中,继电保护工作人员除了能对继电保护的动作行为进行分析外,还要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试验和调试。例如在普通试验室、电力系统动态模拟试验室、计算机仿真系统和现场进行各种试验和调试等。继电保护的调试、整定、试验是每一个现场继电保护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
3.4健全监督管理制度。
继电保护具有选择性、灵敏性、可靠性和速动性,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决定了继电保护的安全运行。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设备和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定,预防继电保护的故障发生。
4结束语
1.1材料的选择、防护与环境因素
电力工程的施工设计的方面非常的多,这样对于各方面的要求也是非常的多,我们是知道的材料的性能是关系着工程的总体的质量,在我们建设之初再到我们工程的施工、竣工各个方面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做一我们必须加以关注。第一,加强检验的力度。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严格按照检验的标准进行检验,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采用,在材料选取的过程中到要做相应的实验,这样能够更好的判断其性能;第二,加强团队建设。对于采购的以及检验的团队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责任,对于自身的业务能力进行提升,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行业的发展;第三,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不法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处罚绝不姑息,这样才能更好的构建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第四,在选择材料的过程充分的考虑到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代我们进行讨论的一个重点,长期以来环境在各个方向都在不断地被破坏,能源的危机变得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在材料的选择要无污染的以及能源的节约的角度进行考虑,从而提升我们的选择的角度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步伐;第五,充分的考虑实际的情况。我们的材料不能进行硬性的规定,在不同的环境下其物理特性以及化学特性都可能会发生改变,一旦发生了改变就会影响工程的整体的质量,这类问题是我们不能接受的。还有很多的角度需要我们进行考虑的,只有这些得到了满足我们工程才会质量更加的可靠。
1.2做好施工前的准备
施工前的准备,这项工作是非常复杂的,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准备:第一,明确分工。对于不同的部门进行分工,明确之间的职责,以免后续出现问题;第二,进行专业性的培训。每项工程都会有自己的技术文件,我们对于员工要求必须进行严格的学习,以便满足人们的需求,对于后续的顺利施工是非常的有必要的;第三,施工方案的审核。施工设计者的最终的目的就是满足设计者的方案,这样我们的审核工作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免后续发生事故;第四,实地的考察。这样做能够更好的了解实际的情况,对于后续的工作能够进行很好的预见性预防,这方面的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2.电力工程中变电站施工技术的应用
2.1变电站高压试验
变电站的高压试验是变电站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所涉及的方面非常的多,对于很多的方面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正是因为其重要,所以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必须要加以注意,下面针对于这些做一下的总结:第一,为了减少我们实验过程中带来的安全事故,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加强防范的意识,一般的情况下我们会进行绝缘油的使用,在周一围涂抹;第二,进一步的加强安全防范,对于变压器进行真空处理,在真空的情况下进行注入油的处理;第三,开始试验,一般的情况下针对于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正常情况下会采用局部放电的方式进行试验;第四,结果的核算,并且确定相关的数据是否在标况下进行的试验。试验就是在模拟正常状态下开展的,所以我们要在各个关键的环节进行注意,这样的试验才是最成功的试验。
2.2安装隔离开关装置
在以往的变电站建设过程中施工者一般都不大注意安装隔离开关装置工作,一般来讲其对短路器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隔离开关的重视程度,这种疏忽意识表现在国内变压器的高压隔离开关大多数都没有安装消弧装置,以至于在电压外泄时变电所内有没有良好的断电装置。一般来讲隔离开关一般安装在架空线架和输电电缆的连接之处,断路装置开关的电源傍,分支线缆的T型接处,架空线与跌落开关中间等等。在安装隔离开关的过程里,用力过大就会产生不吻合内部齿轮并且发生三相电流不同期的情形,一定要在调整触点的安装时对于动静触头的接触比如插入不深等现象进行特别留意,还要对于同期调整接地刀引起重视。针对于卡涩现象来说,我们也是采取了一些应对的办法的,可以在触头的位置进行,这样就会减少很大的阻力。清洁问题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杂质在表面产生磨损的现象,延长使用的寿命。我们进行安装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是否符合当地的现实的情况,使之变得有特性,这样能够相符的促进,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提升效率。
2.3接地装置的施工技术分析
(1)接地装置要满足工程设计标准与要求,不允许私自的进行标准的篡改,只有在标况下才能更好的符合要求。
(2)接地体之间的距离需要在5m以上,接地体与建筑物的距离要大于1.5m、与避雷针的距离大于3m,这样才能做到安全保障。
(3)接地装置与连接设备之间采用焊接连接,在我们进行焊接的过程中要进行先期的处理,清理干净,在焊接的过程摆放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摆放,对于我们焊接之后一定要做好防锈的工作,以及绝缘的保护工作。
(4)接地干线与引线之间的长度要大于100mm,用管箍连接接地极与接地干线。
(5)焊接时,要确保管箍与扁钢处于45°角的位置,这个时候要求我们一定要保证良好的工作的精度,尤其在焊接的高度以及扁钢的厚度方面,尽最大的努力减少偏差,这样我们进行焊接的部位才会更加的牢靠不容易出现开焊的状况。
3.结语
广泛的企业调研和毕业调查是确定企业岗位需求和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基础。在企业调研中,共调研广西区内及珠江三角地区的大中型机电类企业50家,其中调研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22家,利用机电设备进行生产类企业15家,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13家。调研结果表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就业范围较广,不同类型的企业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有所不同。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和利用机电设备生产类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合度较大,其主要就业岗位群是机电产品制造、检测及自动生产线的维护和现场管理;机电设备使用、安装、调试、保养与维修;普通机械加工设备操作。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主要就业岗位群是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保养和维修;楼宇的自动化控制、维护及维修;供用电线路运行和维护。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资格需求最多的是维修电工证和电工上岗证。此外,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对电梯安装维修证、叉车证及电焊工证有一定的需求,利用机电设备生产类企业对电焊工证、钳工证和吊车证有一定的需求,而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对电梯安装维修证和电工进网许可证有一定的需求。在调查的108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中,在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工作的占44%;在利用机电设备生产类企业工作的占31%;在机电设备、产品服务类企业工作的占25%。毕业生的主要岗位分布为生产线操作岗48.3%,机电设备安装维修岗16.7%,楼宇的自动化控制维修岗16.7%,维修电工岗10%。调研结果表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初期主要是在企业生产一线工作,部分毕业生经过2~3年左右的生产培训和管理培训,能进入管理员、组长、线长、技术员初级管理岗位,再经过3~5年的生产实践锻炼,个别毕业生能进入车间主管、部门经理中层管理岗位。根据调研结果,笔者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具有机电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道德意识,掌握机电产品生产、管理和机电设备使用、安装、调试、保养与维修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以工作分析为依据确定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在企业和毕业生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了由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邀请熟悉典型工作任务开发流程的全国著名课程专家担任主持人,通过企业实践专家的深度交流,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进行认真剖析,从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岗位中确定,机电产品生产和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保以及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维修和维保为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两个专门化发展方向。通过对两个专门化方向的主要就业岗位群的工作情境、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根据工作要素相近性和代表性,将工作任务进行归类整理,确定机电产品生产和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保专门化方向的主要岗位群是机电产品生产操作工、机电设备维保与维修工。提炼各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从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入手得到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明确了机电产品生产和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保专门化方向的岗位能力需求。
三、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电气;设计;电气保护;防雷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popularization in our country, used in the electrical building design more and more, but the problems are more and more, which makes the quality of electrical design is more and more low, quality of electrical design of building quality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this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electrical design. I then discuss the problem of building electrical desig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 words: electrical; design; electrical protec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引言:电气设计是建筑工程重要的内容之一,然而目前,有关建筑电气设计的标准,没有引起专业人员的足够重视,家庭住宅的电气安装比较混乱,电气设计不够规范,许多住宅的电气安装没有考虑家用电器普及和快速发展的态势,埋下了安全隐患。相关工作人员应从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及节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不断的研究探讨、总结经验,为建筑电气设计的安全与进步做出贡献。
一、建筑电气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建筑电气主要包括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以及电力系统。如今科技的发展促使建筑物的电气设备种类不断增多,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大。电气化程度的提高一方面给人们提供了更人性化的服务而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建筑电气设计的复杂程度。但是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土建工程与电气设计不能够很好的进行配合,这样一来就给建筑电气安装施工和维护带来了很多困难,如果处理不当甚至还会给日后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以下就列举一些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埋地线布局不合理
电气设计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其他施工项目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尤其与土建施工的关系最为密切。电源的进户,明暗线路的敷设,防雷和接地装置的安装,配电箱的固定等都需要在土建施工中预埋构件和预留孔洞。同时建筑电气设计与土建工程配合施工的好坏也直接决定建筑使用质量的高低,所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如果片面的只考虑某一个专业或者工种自身的工作,必然会影响到其他专业及工种的施工状况。例如在建筑当中变压器柜一般都是安装在基础型钢座上,而基础型钢座是在土建工程时直接与接地干线焊在一起的,因此使得变压器柜要进行单独安装,当往往在安装的过程中会出现基础型钢座尺寸与变压器柜的尺寸不相符,安装接口匹配不到一起迫使对基础型钢座进行改造,这样一来不仅对地面结构造成了破坏
2、电气保护设计
建筑要求保护接地的设备非常多,有强电设备、弱电设备以及一些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导电设备与构件,均必须采用有效的保护接地。如果采用TN-C系统,将TN-C系统中的中性线同时用做接地线;或者在TN-S系统中将中性线与保护线接在一起,再连接到底板上去;或不设置电子设备的直流接地引线,而将直流接地直接接到保护线上;或者干脆把中性线、保护线、直流接地线混接在一起。以上这些做法都是不符合接地要求的而且是错误的。
3、建筑防雷设计
雷电会严重破坏建筑电力系统线路以及设备,电力设施在受益于最新电子技术的极大方便同时,也受到其一旦损坏就损失巨大的困扰。所以采用科学有效地防雷措施是电力系统防雷工作的关键所在。而目前很多建筑工程没有明确防雷类型,而且有的工程采用低压架空进线,在设计中没有架设避雷器,或者采用含静电、控制以及其它系统电缆进出线的,没有要求进出线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
二、解决建筑电气设计的几点措施
1、供电电源及电压的选择
针对建筑电气设计中的供电设计主要包括对电源及电压的选择问题,对电源及电压的选择主要是根据供电系统及长远的使用情况来考虑的,此外还需要考虑到电荷的性质及设备的相应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保证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并且为了满足现代对供电的使用情况,在一般情况下,需要至少配置两个独立的电源,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将两者配合使用,最好设计相应的紧急发电系统,这样可以保证应急供电。对于我国的一些建筑主要是采用10kv的等级,但是对于电量大的一些需要还是最好选择使用35KV的进行供电。
2、高压接线设计
设计师在进行高压接线设计时,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只有好的设计才能在使用低成本的情况下提高经济效益。好的高压接线设计可以保证其安全性、合理性、科学性、经济方便等优点。可见在进行高压接线设计时根据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更好的设计高压接线的设计。现代在建筑中一般是采用独立的两个电源进行供电,并且针对高压通常是采用单线分段的形式,并且自行切换,两个电源是互备使用。电源是一主一备使用时,一般是不使用分段的形式,并且针对其中回路情况多的现象,才考虑分段的方法,并且对于电源的进线方式通常是采用架空或是埋入地中的形式,针对于高压系统及低压系统一般是采用放射的方式。目前的高层建筑主要是采取插接母线槽的方式,并且一般在每层中都设置了配电房间,并且在设置中应该考虑其中的经济花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电气的设计工作。
3、低压的配电线路设计
对于低压的配电线路的设计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各区域需要的配电箱总数及相应的分箱的位置,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各支路的走向问题,相应的管材型号问题等,这些在进行低压配电线路设计时都需要考虑的,并且针对于低压的配电系统中使用的开关,主要是使用低压的断路,并且在设计工程中,对于其中的重要设备一般是采用备用与主用同时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其中电路出现问题。
4、电气设备的选择
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电气设备的选择问题,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根据现代大家生活的要求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气设备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主要是需要电气设备有很好的防潮、防火、防污染等。在引进电气设备上需要从两个方面对问题进行考虑:第一,要考虑到电气设备的使用性能,并且要符合国家的相应的规范及要求;第二,在选择设备时要根据此设备的主要功能方面,并根据经济情况作出相应的选择,并且由于我国目前在大力提倡节能,减少污染使用环保产品等,这也就需要工程师在对电气设备的购买中需要考虑到的问题,只有引进良好的电气设备才能使得整个电气系统更好的运行。
5、接地及防雷装置安装的控制
接地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了接地极的位置问题及相应的防腐问题,一般在进行焊接过程中需要将扁钢弯成一定的弧度或是直角的形状,并刷上一定的沥青或是油漆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相接处性能,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防腐的作用。在防雷设置方面采用主结构中的钢筋筋作为防雷的引下线,需要使用到两根或是以上的主筋,对于屋顶上的防雷可以使用突起的金属建筑等并与避雷线相连。
6、对电气调试阶段的控制
主要是对电缆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判断接线是否正确,并且还需要使用校正仪对其进行相关的校正,此外在设备使用前还需要对设备的外壳进行一定的检查,检查其地线是否接地,并对转子的灵活性及旋转方向进行判断是否正确,在送电前还需要对过载电流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对其正常运行数据做好记录,并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的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
建立规范化安全准则,创新建设思想观念
“安全建设,生命至上”,这是在建筑电气建设中首要的准则,建设管理部门要牢牢树立安全建设的意识。要改变过去以“建设速度为中心”的不良观念,如果片面地降调建设的速度,一味地追求进度,那么带来的安全隐患必将是灾难性的。在整个的建设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安全思想,发动全员开展自检,自检与制度检查结合,形成自检自改,在不断地自我检查中发现新的技术和安全问题,要及时采用补救措施,将建设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
要建立完善的安全准则体系,建筑电气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较为严谨的技术,它的建筑工程提供电力以及燃气等资源,既然是电力和燃气其中就必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建立规范化的准则体系则是重要的环节。建筑电气设计中安全准则的建立要在平常的建设实践中不断规范完善,要在施工的现场加强教育管理,增强安全教育效果。
鼓励建筑施工人员要牢固树立坚持安全操作方法的信心,养成安全操作的良好习惯。然后是管理制度和安全教育与训练,这是制度建设和管理建设的部分,这些安全制度的建设是建筑电气设计中安全施工的理论指导。总之,说到底,这些制度的建设的根本核心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四、结语
随着经济水平的日趋发展,居民家用电器逐渐增多,住宅设计由原来纯照明向多功能的方向发展,电气线路、 配电设备也越来越复杂,但是建筑电气的设计问题涉及到安全的问题,所以要在设计过程中注意各方面的问题,以保证其质量。
参考文献:
[1]蔡永忠.浅谈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08(1)
[2]郑修慧.建筑工程电气施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建筑电气.2006(3)
电子技术基础一书可供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类专业的学生使用,内容主要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半导体元件及其应用电路。教材中使用了一些实物图片及表格,这有利于学生比较直观学习新的知识。尽管如此,但是有些章节还是比较抽象,有些章节还存在着大篇幅的理论推理及其计算,这对于技校生来说学习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更加适应学生发展需要,教师必须对其相关的内容进行合适的筛选和调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教学起点。
二、低起点教学的基本特点及原则
1.基本特点低起点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符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学生能听懂,才会听;学生主动互动,让沉闷的课堂变得更有活力;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专业兴趣,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价值。当然低起点教学不足的地方,主要是限于学生基础,只能学习相对简单专业知识,对于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存在一定的难度。
2.基本原则在进行低起点教学的时候必须把握几个原则:选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学、易学;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切入口要小,充分照顾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低起点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堂中实际运用
1.精心筛选整合教学内容
电子技术基础是技校电工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内容有: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正弦波振荡电路、直流稳压电源、晶闸管及应用电路、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及时序电路等。这些都是电子技术中比较基础的知识点。结合技校学生基础的实际情况,笔者对该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筛选,内容顺序也做了调整。选取内容如下:半导体的基本知识;晶体二极管;直流稳压电源;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晶闸管及应用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基本门电路等。在筛选和整合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教学知识的连续性。例如,在学极管基本知识之后,接下来最好安排学极管应用电路——整流电路。这样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二极管的作用。在该书中,二极管基本知识安排在第一章,二极管的应用电路安排在第五章。按照书中的顺序,当学生学到第五章二极管应用电路时候,对二极管的基本内容大多早已淡忘。
2.精心优化教学过程
在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中,有的章节内容比较抽象难懂,有的章节含有大量的理论计算。每次讲到这些内容时,学生基本上是满脸茫然。即使是很简单的计算,学生听起来都存在很大问题,把教学的起点放低一点,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精心删减,尽量避免出现繁琐的计算,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单相半波整流电路这一节时,笔者是这样进行准备的,课前每位同学发一个二极管。上课时,笔者采用实物导入的方法,先让每位同学仔细观察手中的二极管,然后提问:“谁能告诉我它的外部结构是怎样的?它有几个管脚?怎么辨认管脚的正负极性?二极管的基本特性是什么?”让学生回答这一连串的问题后,引出该节的新课内容:单相半波整流电路。什么是整流电路?单相半波整流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这是该节教学重点内容。对于该节中涉及的计算,尽量讲得简单一点。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再准备一份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该节课安排的教学内容,大部分学生都容易理解并接受,这样学生才会听课。只有学生听课,才有可能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兴趣。
3.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枯燥的专业理论课程更应该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例如,把一个班级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最好不要超过5位同学。把事先准备好的素材下发到各小组,针对刚学过的内容进行动手动脑训练。比如做一个桥式整流电路,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共同商讨,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后,各小组将本组的成果展示出来,放在一起比较,评出一二三等级,这样可以把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进而激励学生学习。
四、低起点教学法的运用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各方面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更是如此。但是,在目前的中等职业院校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方面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时量较少。随着各个中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课时却逐渐的缩减了,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实操水平更是无法跟上教学要求。授课方式单一。教师在传授专业理论课时,大部分还是以口头讲授法为主,对于一些知识表达过于抽象、苍白,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偶尔会出现部分问题难以理解的情况,使其感到单调、乏味,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教学效率越来越低,使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相脱离。在教学过程中,实操部分的内容安排与理论教学内容相脱节,实操时未曾很好的应用到理论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致使学生在实操过程中感受不到理论知识的存在,无法体会到书本上的知识在实操中的充分应用,降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以上几点问题,我们要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加大关注力度,尽量避免其在日后的教学中出现或尽量减小其影响。下面就对如何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
1.教学形式理实一体化。将学校教学环境设计为工厂形式,设立理实一体化的教室,使教室环境贴近生产车间。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可参照实物进行理解,也可同时进行实际操作。要达到教学形式方面的理实一体化要求,学校需要统一组建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同时还需要根据课程内容需求采购配备专业设备器材等,营造出与车间生产相类似的氛围。日常教学中也要实行理实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施以“项目教学”为导向的实践操作教学模式。参照企业的生产过程来进行教学环节的设定,把专业性教学放入模拟生产的情境中进行,在生产实习工厂中进行机电专业的理论性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实际企业生产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可以在学校学习两年,即四个学期。这期间,学生必须要完成基础性课程学习、专业性课程学习、机电课程设计以及机电技能实训操作。基础性课程和专业性课程相互结合着学习,可以充分的使用项目教学及模拟环境的方式进行实操练习。
2.教学内容理实一体化。(1)编写全新的教学大纲。在重新编写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大纲时,编者应该将机电专业性课程中内容相近相似的课程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课程整体感比较强的教学大纲。在新的教学大纲中,应当突出强调机电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同时还要依据工厂的实际岗位需求情况来制定专业性课程的具体排布。(2)编写全新的教学计划。学生所在学校需要将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及其主要负责人请入学校,与其共同编写适合未来指定岗位的的全新教学计划。新的教学计划必须要充分的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切实的推进校企一体化进程,即教师与师傅一体化、学生与徒弟一体化、教室与车间一体化、教具与工具一体化、作业与产品一体化等。3.教学评价理实一体化。在教学形式理实一体化的情况下,学校方面应该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全面改变传统的单纯的考试考核方式。单纯的考试考核方式最终的成绩高低是无法对学生的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价的,这样使学生在走向职业岗位后对自身的评价不够准确具体,领学生对自身缺少一个有效的定位,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原因是传统的考试考核方法无法做到全方位的反映出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实际操作技巧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学评价的体系应该是全面的、动态的,应当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着变化的。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
1.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在学生培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专业性课程设置方面可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这样可以更好的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同市场进行有效结合,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出学校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教育优势,为合作企业提供充足的产品研发场地,达到教学与生产双向合理化结合的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为主导,尽量在实际操作的教学模式下学习新的知识。应用以实践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分解完整的学习过程为一个个具体的实际项目,重新编写出相适应的教学方案,参照教学方案来设计新的教学思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2.订单式培养。学校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大中型企业及其建设项目,特定方向性的培养技术型人才。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签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订单,使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方向与企业及其项目的建设相互结合,同时按照企业的要求设立相关课程,制定招生计划、学制及教学计划。根据不同企业对于不同技术岗位所需专业知识的特定要求,同时由学校老师和企业专家两方面一起拟定专业教学大纲,确定专业课程内容设置,选定适合的教材,制定实操训练内容,还要对专业课程设定进行实时动态管理,以达到企业最新的要求。为达到企业实际生产与专业性教学零距离对接的目的,学校可以让机电技术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轮流上岗实习,充分利用当前学校现有的设备材料资源,让学生参与到产品的实际加工生产中去,使其实操练习和生产实践对接,实现实操教学和实际生产之间的“无缝”接轨。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更进一步的加强学生的实际生产适应能力。
作者:周霖 单位: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宏,曹伟.浅谈电工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J].科技信息,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