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小学教师师德学期

时间:2023-03-15 14:53:33

导语:在中小学教师师德学期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小学教师师德学期

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

数学的学习过程主要运用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数学思维活动之间的差异,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

一、 启发式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在古今的教育思想中,启发式教育一直受到人们的大力推崇。在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就在《论语》当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及,则不复也”的教育思想。启发式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启发式教育有助于创造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另外,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排除学习障碍。学生的问题及时得到了解答,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启发式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激励和鞭策学生进行学习。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发现知识、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诱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

二、 启发式数学教学的方法

1.针对性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基础水平有一个大体的把握,以帮助学生合理高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由于我国大部分学校采用的是“大班制”教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当教师教授新知识时,他们能够很快地掌握;有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差点,他们很难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习困难型学生多进行思考,为他们设置一些启发性较强的问题,由浅及深,帮助他们一步步打好数学基础。例如,在讲述角的知识时,我们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个不同度数的角,让层次比较低的学生区分锐角、直角和钝角。另外,我们讲分数的时候,可以以一个蛋糕图形为例,让一部分学生用颜色不同的笔涂出六分之三、六分之一和六分之二,让剩余的学生进行修改。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深化他们对分数的理解。我们要顾及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

2.情感式教学

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学,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手段。为了更好地进行数学教育活动,我们应该把课堂当作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平台。在课堂上,我们应该以自己真诚的言语、友善的举动、善意的微笑与学生进行交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科目,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抓住契机对学生适当进行情感教育。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教学艺术,从语言、表情、行为各个方面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情感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当然,我们还要通过小组评比激励学生,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我们可以让学生之间以合作为基础,相互交流,在互动中学习;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以竞争为基础,相互影响,在比赛中进步。情感式教学可以推动、强化学生的认知活动。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自己的教学艺术,通过情感式教学,督促学生学习。

3.生活式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生活式教学,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生活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我们可以引入生活实际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开拓解题思路。例如,在讲减法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出这样一道题:电影院共有1004个座位,其中328个座位上有人,那么还剩多少个座位呢?在进行时分秒转换过程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平时吃饭的用餐时间,让他们思考吃一餐饭的时间大约是多长,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在进行数学教学中,通过生活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我们要帮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问题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入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帮助学生在教师“启”的引导下,进行数学的逻辑思维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达成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保华.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追问[J].教学与管理,2010(1).

第2篇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

一、简要说明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涵、优势

所谓“启发式教学”,指的就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要求与学生真实水平,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推动学生自发进行知识学习。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启发式教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创设教学情境,找寻合理的教学启发点。

启发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它更多地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老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所以,启发式教学能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愿意主动去获取知识,这样也更符合素质教育与新课改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具体的实践应用

1.老师“启发”、学生“尝试”

要想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价值完全展露出来,老师就必须视学生为课堂主体,保证所开展的教学活动统统服务于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实际的启发式教学开展过程中,老师应结合教材中所提及的数学知识点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真正做到老师“启发”、学生“尝试”,真正让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比如,老师可以给学生出这样一道简单计算题目:97+36=?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之后,便会开始动手计算,有的学生拿出草稿纸列竖式计算,有的学生数数计算,还有的学生用心算得出最终答案133。通过多种形式的加法计算,学生基本都可以得出结果,老师此时便可示范给学生这样的计算步骤:97+3+33=100+33=133,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尝试,真正实现老师“启发”、学生“尝试”的模式。

2.“引领”效果优于“牵引”

“引领”与“牵引”两个词语意思虽说略有相似,但是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却表现得截然不同,“牵引”更加明晰地展现老师在课堂详细讲解的每一处知识点,而“引领”则更多地体现老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引领”比“牵引”的教学效果更优越,也更符合启发式教学的内涵。比如,老师在讲“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时,因之前已经学过“整数的乘法与除法”这一知识点,所以老师大可不必详细讲述具体的乘除步骤,而是重点说明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应如何标记,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此知识点的关键要领。

3.坚持“精准”“巧妙”要领

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启发式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坚持“精准”与“巧妙”的要领,这才能确保老师真正把握住启发点。“精准”就是要求老师应精准把握好数学知识的启发点,而一般启发式教学多在知识衔接之处广为使用,旨在保证知识衔接的顺畅、流利,帮助学生把握整个知识框架;“巧妙”是要求老师重视启发的巧妙性,这是因为数学学习需要巧妙的解题技巧和方法,然而并非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很好地掌握这种方法和技巧,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巧妙地构思,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熟练运用。

总的来说,启发式教学跳出了传统死板教学模式的怪圈,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提供给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优良环境,并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积极引进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凸显老师的引导作用,把握好启发的精准度原则,在此基础上充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第3篇

1.教学的实际需要是教学自由的内在动因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1]。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处于重要的引导者的位置全程参与到知识的准备、传递和发展当中。教师能够以一种自由的姿态发挥作用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自由是教学活动本身的内在要求,是教学活动在逻辑上和实践上之所以能够成立或发生的必要条件。真正的教学活动是应该建立在教师自由、自觉的基础之上的。教学自由是教师内心自由和行动自由的统一”[2]。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操作中,需要教师灵活自由地掌控知识准备、传递和发展的过程。教师教学自由的实现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

2.教师成长是教学自由的外在要求

教学过程其实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拥有教学上的自由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赵汀阳先生认为:“个体的自由有三种形态———否决权的自由、选取权的自由和创造权的自由。”[3]教师的教学自由就是这三种自由的集合,即,教师拥有对于教学计划的否决权,拥有对于教学知识的选取权,还拥有对于教学方法的创造权。教师的教学自由,是指教师能够在教育世界中拥有话语权,是教师自我决定的自由。“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教育规律表现出的一种超越权力、制度、传统、环境等因素干扰,主动进入自觉、自为、自主的状态。”[4]教学自由是中小学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增强对于教学活动的驾驭能力、教学技能的外在要求。

3.相关法律法规是教学自由的政策保障

“我们所称的自由,它的意义只能是依照吾人的意志决定做某事或不做某事的权力。”[5]教师个人意志是通过教学活动中方法的运用、知识的准备、传递和发展所呈现的。我国相继出台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有关教师权利保障方面的条款给予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做某事或不做某事的权利,成为教师教学自由的法律保障。只有具备了教学上的自由,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当前我国教师的教学自由是有限制的,教师的教学必须遵循必要的原则,否则不但无助于教学的开展,还有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笔者从“教什么”和“如何教”两个方面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自由进行探讨。

二、教师在“教什么”方面的自由及其限度

1.教学大纲的编写

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是国家教委根据各学科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对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与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是编写教材,指导教学工作乃至检查评估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6]。教师是教学大纲的最终执行者,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对教学大纲的具体操作。所以,教学大纲必须是经过广大教师探讨和认同的科学蓝本。教师是否为教学大纲的编写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是否参与到教学大纲的编写过程当中,就成为其教学自由的重要体现。我国教学大纲的编写充分地参考了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越来越多的专家型教师参与到教学大纲的编写过程中。可以说,我国的教学大纲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广大教师的教学思想。

但是,当前我国教学大纲的开放程度也是有限的。虽然已经有教师参与到教学大纲的编写过程当中,但教师仍然不具有教学大纲编写和采用的决定权。同时,在教师参与教学参考大纲编写过程中,不能编入尚无定论和较为敏感的内容,其所表达的内容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符合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符合现代化的教育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的社会理念。

2.教学材料的选择

(1)教科书的选定

①中小学教师在教科书选定上的权利和自由。《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我国“中小学教材教科书实行编审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分有条件的学校被赋予一些选用教材的权利”[7],学校的教师并不能自行选定教科书。但是“教师的反馈与建议在教科书选用中拥有其应占的权重,教师有效参与教科书选用,并在教科书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7],是教师应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教师具有对教科书的选择向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参考意见的权利。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向教育主管部门提供教科书的选择意见,并充分说明教科书的选择理由。在此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尊重和参考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毕竟教师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最清楚当前教学最需要什么样的教材。

②教科书对于教师教学的约束作用。教科书对于教师的教学起着约束的作用。通常来讲,教师的教学不能够随意偏离教材的内容。每一本教材通常都会涵盖一个主旨的教学线索,教师一般情况下应在这一主旨线索下展开教学。这样更有利于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教师必须机械地照本宣科,而是要求教师在充分尊重教材内容编排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2)教辅材料的选用

第4篇

目前我们需要讨论和研究的应该是:第一,教什么——在新课程“知识和能力维度”下,哪些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对中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是真正“有用”的?第二,怎么教——在倡导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培养的形势下,哪些方式是比较适合母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方法?由于选择“有用”的语法知识来是进行“有效”语法教学的前提,因此本文以提高中学生语言能力为基点,重点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用”的语法知识,同时提出适合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语法教学方法,以期为中学语文母语教学提供参考。

一、“有用”的语法知识——教什么

几十年前,张志公先生就提出了“精要、好懂、有用”的语法教学原则,但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去实践和探讨这个原则的成果却不多。过去人们将高校中文专业现代汉语语法课程内容照搬到中学语文课中,语法学习以识记语法术语、概念和分析语法结构形式为主,由于语法知识学习没有和语言运用有机结合,这种孤立的静态语法教学最终引发了语文教学界对语法知识教学的集体摒弃。之后,人们开始关注动态的语法教学,其中庄文中先生在《中学语言教学研究》中提出静态语法和动态语法教学相结合的观点,动态语法教学指“分析语言结构的使用和功能,分析语言环境对语言结构的制约,分析语言结构的隐性语义。隐性语义由语用义和情态义构成”。[1]观点新颖,只是在著述中关于动态语法教学的具体阐述仍是学术性强于应用性。

关于语言的学习,倪文锦转引美国语言学家halliday观点,并认为应该包括“逐步理解语言自身的本质属性和功能”,培养对语言、语言形式、语言用途的知觉知识,同时培养能力来控制和谈论这种知觉知识[2]。这段话既指出了语言学习的内容,也提出了通过语言知识学习应达到“培养能力来控制和谈论这种知觉知识”的能力目标,其中的“语言用途”“控制和谈论”等关键词为我们确定语文教学中有用的语法知识提供了重要的思路。据此,我们以“有用”为核心,将适合中学语文教学的语法知识分为规则性语法知识和策略性语法知识两类,下面分别阐释。

(一)规则性语法知识

规则性语法知识以现代汉语基本的语法形式和语义知识教学为主,其内容可以参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列出的相关语法点,主要有词类和词义、句子成分和成分搭配、关联词的逻辑语义和搭配,另外还应该加上基本的语句衔接手段等知识。

上述这些语法知识体现现代汉语基本的语法规则,带有一定的基础性和规定性,比如名、动、形、副等各词类的名称和分类分别对应着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中人或事物、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程度范围等概念,它们按句法规则组合成句,句再按衔接规则组合成篇,成为人们语言理解和表达所必须依托的工具和载体。这些知识对中学生来说,是他们将来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生存于常规言语世界所必有的语言知识,也是形成他们正确、熟练、有效的母语应用能力的基础性知识。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解读语句表层语义、理解语句逻辑关系之类的基本的文本阅读能力,形成语体得当、语句通顺、语义连贯等基本的作文能力,对提高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培养学生这些最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中语言教学最基础的目标和要求,也是中考、高考语言知识题(改病句、改写、仿写、缩写等)、现代文阅读题、写作题对中学生语言能力的最基本要求。而当前许多中学语文教学中对规则性语法知识的简单“淡化”,正是导致中学生母语书面语阅读和表达能力不理想的直接原因之一。

(二)策略性语法知识

有一些语法知识,在语言教学中,它们不仅具有“知识性”价值,还具有“使用策略性”价值。在具体语言运用中,它们可以或者常常被用来作为营造情境意境、传递言外之情和言外之意、产生特殊语义效果的手段和工具,也就是说它们既是语法知识,也可以作为语言运用的手段来使用。对这类知识的教学和点拨,具有策略性意义,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地学习领悟语言使用中的门道和妙处。它们如同一种言语运用的机关或技巧,看似普通寻常的语法词、句式,却可用以触发、激活特殊的语言涵义,增加语言表情达意的张力,产生不寻常的语言效力。

以“他称”指代词为例,“他指”义是其静态的语法意义,和第一人称的自我指称相比,在指代上有一种距离感。因此,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当叙述者需要表达对自我的审察和否决时,它就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语法策略来使用。如: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我与地坛》)

该文全篇都以“我”来叙述,这一句却改用“她的儿子”和“他”,作者巧妙利用“他称”指代词语的语义衍生出自己对自己的距离感、观照感,对当时只顾自己痛苦却忽略母亲痛苦的自己进行远观审视,从而表达自己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这就是所谓的“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齐”(宋·戴复古)。

再如:

鲁侍萍:就在门房等着见你呢。

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雷雨》)

第5篇

1.启发式教学应从教师的“启”中引导学生的“试”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试”,直接参与到数学的研究活动中,通过“试”去“发现”所学习内容的内在关系和规律,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师出了这样的一道题:商店里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教师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然后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出15-9=6;有的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有的先算15-10=5,再算5+1=6;有的想9+( )=15,因为9+6=15,所以15-9=6。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同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的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从教师的“启”中去“试”,通过“试”去“发现”并掌握计算的方法,这样变教师机械地“教”给学生计算方法为学生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掌握这样的知识就能牢固。

2.启发式教学重在“导”而非“牵”

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工夫,“导”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为了今后继续学习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比较合理:(1)笔算:67×8,167×28;(2)试算:167×128,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不难算出正确答案。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这就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了教学思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启发式教学教师应把握启发点的“准”和“巧”

一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二要“巧”。在学有困难的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地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后。师问:“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蕴含着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学生一致认为规律在分母中。这时。师又问:“能化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屡屡碰壁。思维出现“中断”“偏离”时,教师不再让学生漫无目的地争论,而是适时地点拨指导,启发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一句话,使学生一下便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发现了特征:“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正当学生心满意足之际,教师又出示3/15,先让学生判断,又激起矛盾:为什么分母含有其他质因数,它还能化成有限小数吗?通过观察分析,最后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所发现规律的前面,还得补充个前提“最简分数”。可见。课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4.注意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灵活运用

第6篇

1 热爱你的学生,培养创新型思维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也曾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用爱心打开小学生的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根植创新思维,塑造启蒙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要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从侧面不断激起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更新你的教育思维模式。

2 理解、热爱你的学生,稳固创新教育模式

理解你的学生的基础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平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和不断分析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多走近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动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多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为学生创新思维做好充分的基础准备,在学生创新思维上多做?_发和引导。在学生学习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理解和帮助,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从而真正的做到热爱理解你的学生,也为稳固学生创新模式提取宝贵的一点。

3 尊重你的学生,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前提

尊重你的学生,是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前提。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和教师的亲和力,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指责批评,多一点教师与学生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增加学生对自己的信心,要为学生创造学习与创新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小学之初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动力。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可以自己自主的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4 言谈举止的榜样示范是师德的表现

模仿是小学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的“偶像”示范作用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里的小学生、小事、小节,必须用教师的大德来哺育和感染,才能培养出参天大树。因此,无论是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数学教师的简单的加减乘除,美术教师的写写画画,体育教师的蹦蹦跳跳,音乐教师的唱唱笑笑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楷模。一方面是仪表示范,教师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朴素干净、整洁大方的形象。另一方面是语言示范,脸上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我们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刻刻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其次是性格示范,教师良好的性格也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操作时表现出协调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运动、劳动和其它活动中的动态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的人格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求真求直。要按照我校的教师行为准则的要求。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保证做到、做好,决不失言。这个事业就如同泰戈尔说的“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应该处处从学生自身出发,教师应鼓励自我评价,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出错误,加以改正,使其体会成就感,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不断的引发自主创新的探索动力。

5 把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懂得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健康积极地做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孩子们了解自己的特点,并将自己的特点完全地展示出来,帮助其建立信心。我们也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肯定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且要让孩子们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所代表的都是一个新的、从来没有过的生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组织一些活动,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并且对孩子们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孩子们的缺点进行及时的纠正,由此增强孩子们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孩子们积极的参与竞争,教会孩子积极乐观的面对竞争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培养孩子们坚韧的性格,教会孩子们初步掌握情绪的自我调节,培养其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让学生知礼仪、懂廉耻、善言行,做文明之人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文明礼仪的民族,礼仪廉耻是每一个人在文化修养和素质上的重要体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更是决定着其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给孩子们规范的礼仪和言行,让孩子们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通过规范的礼仪和言行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形象。我们也要让学生懂得友爱和宽容,现在大多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分享,往往也比较自私,我们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学着去与别的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避免孩子养成孤僻的习惯。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们学会宽容,因为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不愉快时常发生,并且我们也要让孩子们学着去原谅别人,培养孩子们宽大的胸怀。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谦虚谨慎的品德

第7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模式;高校声乐教学;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230-02

声乐教学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的不断改革,对声乐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即启发式教学很快得到应用。这种教学模式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很大效果,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一、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校音乐课程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声乐教学是高校音乐教学课程中比较特殊的一门课程,声乐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鲜明特色的歌唱水平。

与其他教学课程不同,声乐教学更注重大班教学与“一对一”教学相结合,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辅导方案。但就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情况并不理想。大多高校教师只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学生也只是被动接受,缺少思考,学习效率不高,很难达到教学目标。此外,对于声乐这门课程来说,有些理论知识不容易理解,教师只是简单讲解,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更不能灵活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正因如此,教学方法的改革才极为重要,在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模式开始出现,并很快得到应用。

二、启发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是主张启发W生、引导学生,但不是强硬牵引,指导性学习,不会直接给出答案。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保持高度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课堂中互动。启发式教学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启发式教学不仅适合声乐教学课程,其他课程也适用。声乐教学除了传授学生乐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音乐知识应用于实践,用音乐来传达情感。而启发式教学正好适应这一要求。

(二)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这个时代。现在的学生个性比较强,老套的教学方法会制约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改变教学模式。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没有取得好的效果。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会有所下降。

三、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对声乐学习有很大的兴趣时,学习效率就会自然提高,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够使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积极发言,主动思考问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形成有效的互动,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更快地接受新的事物,学习好声乐知识。同时,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教师也有更大的动力和信心去教好这门课程。

(二)有利于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发挥自身能力的平台,所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而启发式教学模式一改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学生不再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引导,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课堂疑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激发思考能力,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会很快培养起来,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乐理知识

声乐教学的理论知识很多都是晦涩难懂的内容,若教师只是简单讲解,学生不能深刻理解更难于记忆。而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从简单的知识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学生能够很快接受,理解记忆比死记硬背的学习效果要好很多,学生不再感到课堂枯燥无味了,学习动力也提高了。

启发式教学能够使学生轻松掌握声乐教学理论知识。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方式,找到合适的引导方向,帮助学生理解难点,课堂效率也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有利于发扬教学民主

启发式教学旨在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启发式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展改进。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着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在学习上有了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上也会更加民主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发挥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比较正确的答案。教师要向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

四、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方式

(一)气息训练启发

在声乐教学的开始,教师需要营造一种让学生想唱歌的氛围,当学生处在轻松欢快的环境中时,心情也会得到放松,能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这时需要引导学生调整好呼吸,通过吸气、呼气,将学生带入正式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就会主动跟着学。气息训练对于声乐来说很重要,学生要学会把握好自己的声音。气息训练的持续性非常重要,同样,学生的口音、鼻音、肺活量等训练也是如此。在指导学生吸气、呼气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闻花的香味,进行启发性训练。

在练习唱歌时要注意,不要让学生用鼻子进行吸气、换气。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操场上跑几圈,同时指导他们呼气、吸气。掌握正确的方法,调整好节奏去呼吸,这样就会有平和稳定的状态。还有其他类似的训练方法,如仰卧起坐训练、转呼啦圈等,通过游戏的方式掌握气息控制方法,不仅可以享受游戏的乐趣,还可以掌握知识,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更乐于接受。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启发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掌握了气息训练方法。

(二)连声训练启发

在乐声训练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就是连声训练,它是歌唱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合唱视频,让他们渐渐领悟到其中的规律。只有通过不断训练,使眼、鼻、口能够相互配合,才会唱出美妙的歌曲。

连声训练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练习,选取优秀的学生作为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训练,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各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交换经验,这样学生的连声学习技能能够很快得到提升。

(三)歌唱吐字启发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歌唱吐字练习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很大的联系,当然,方言类歌曲除外。所以,在高校声乐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吐字清晰。汉字在发音过程中首尾发音很重要,它是连接字与字之间的桥梁。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时,就要求学生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衔接问题。通过歌唱吐字启发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字与字之间的转换,感受前后的不同,尽量保证吐字清晰,衔接自如。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发音过程中,不论字怎样变化,舌根始终要保持轻松状态,咽喉处于打开状态,而且是稳定不变的,在共鸣点位置找到发音的正确方式。

对于不同的字点转变,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声点的统一性角度去寻找不同发音的合适连接。

(四)歌唱表演启发

启发式教学带来的是轻松自如、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学生在其中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很快进入歌唱状态,通过音乐传达情感的效果更为明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

在歌唱过程中,情感的抒发非常重要。学生在分析作品时有自己的理解,教要善于鼓励学生表现自己。启发式教学能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在学生演唱作品之前,教师对作品的社会背景、作者创作意图的介绍很有必要,学生要先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把握作品的主要情感方向,在此基础上再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若学生不能掌握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就不能演唱出美妙动听的歌曲,所以,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的把握。

(五)因材施教启发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该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的现代教育思想,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这一道理类似于做菜,不同的人做出的菜味道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对于品尝的人,不会在意菜的做法,只会注重味道如何。对于培养学生也一样,教师在不断交流中互相传授经验,针对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教育出优秀的学生。同时,教师可以学习不同国家的教育方法,在吸收其他国家的教育理念时,也要结合我国传统的教育文化,吸取精华,打造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方式,提高当前的教学质量。

五、结语

总体来说,启发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有着明显的优点,主要表现在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声乐实践技能,对于音乐作品的情感分析也有很大提升。启发式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声乐课程中有更深层次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9):37.

[2]周劲飚.开启声乐艺术大门的钥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5,35(22):160.

[3]郑招娣.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5,35(17):85.

第8篇

一、指导思想

以十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更新师德观念、规范师德行为、提高教师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进一步深化师德建设,提高师德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活动中创新,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要求

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中心,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核心,以规范教师从业行为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强化师德教育,力行师德规范,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全力打造理念先进,素质一流的教师团队。

三、学习内容:

1、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2、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群众观念,着力形成科学发展的共识,共谋学校的发展。

3、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

4、认真组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准确理解《规范》的基本内容。

5、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和文件。

6、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禁行性规定三十不准》、《根河市师德二十不准》、《呼伦贝尔市教育系统教师师德建设“六不准”》等,引导全体教师强化终身学习意识,活到老学到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7、认真开展“读教育名篇,学习先进理念”活动。

第9篇

关键词:器乐教学;审美教育;音乐素质。

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尤其是学生的审美教育普遍较低,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很多地方只在小学和初中一年级阶段开音乐课,在这以后直到上大学前的五年中,音乐教育就断了线,学生不可能系统地接受音乐教育特别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育。有的地方如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糊弄音乐课,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挤掉音乐课,部分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有名无实。就是开设音乐课的一些学校,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存在着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教育质量优劣很少有人过问。致使学生在音乐艺术教育上"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不良",音乐素质不高也就在所难免了。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现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在不少场所和领域里,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被粗俗的、庸俗的、媚俗的或格调低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地冲击着学校正常的、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少年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致使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审美素质低下,美丑不分。

一、音乐艺术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要使艺术教育真正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必须首先解决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一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是推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教育改革一个带方向性的大问题。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把由一切教育活动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转向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全面得到提高为主要目标的教育,为学生学会作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三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是贯彻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的需要。要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艺术教育,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教育战线的思想文化阵地,把青少年一代铸造成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的人,这应当成为全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

二、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思路

世界各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器乐教学,将之视为培养少年儿童音乐素质的极好手段,如美国、朝鲜、日本、欧洲、港澳及东南亚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是如此。当前,倡导器乐教学将有助于推动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所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学生学习弹琴与绘画时,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这些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出来,处于"兴奋"状态。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既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乐器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其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激发与影响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而且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就是器乐进课堂的意义所在。 音乐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的性质。在我国,小学与初中阶段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也就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的必须接受的教育,这个阶段的音乐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普及教育。现行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器乐教学部份指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文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音乐的体验,在学习器乐的进程中学习音乐,提高素养,以至受益终生,这就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的性质。由于器乐教学属于音乐教育的范畴,又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要内容的一部份,同音乐教育一样具有"审美性"、"教育性""。器乐教学同唱歌、欣赏等教学内容一样,都是以音乐审美教育为宗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