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我与地坛教案

时间:2023-03-15 14:53:40

导语:在我与地坛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我与地坛教案

第1篇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主体作用 教学情境 多媒体资源

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这样描述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学要贯彻新课改的精神,体现工具性、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特征,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一、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实现有效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正确、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把握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学出发,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如此才能做到有教案但不被教案所囿,才能最大限度地点亮学生的思想之灯,点燃学生的创造之火;要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倡导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从而体验生命的意蕴和情调。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要当好一名出色的“导演”,首先要求教师对“剧本”――教学内容了如指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是作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例如:《雷雨》一课的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安排的,由学生自主推荐男女同学各一名,其中推选出来的这名男同学恰巧参加过校学生社团“南风话剧社”,在剧中曾担任过周朴园这一角色,另一名女同学选修过校本课程“影视欣赏与评论”,两位同学都有比较好的表演功底。我给这两名学生用两到三天的时间熟悉剧本,并适当指导他们话剧表演技巧,可以说,他们亲身的表演比我再精彩的讲解都更有效。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二、创设教学情境,实现目标过程优化

所谓创设情境,即提供给学生的真实世界的、复杂的真实问题,亦即问题情境。所谓激疑质理,即指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并达到目标的全过程。创设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客观再现。利用实景和网络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受,在实物形象和思维感觉间搭建直观桥梁。如:《胡同文化》、《荷塘月色》及《我与地坛》等篇目的教学,就可以利用这种形式。徜徉于原汁原味的胡同里,沐浴于月色笼罩的荷塘边,伫立于风雨剥蚀的檐头下,学生内心所受到的思想冲击,又岂是凭想象得来的那么单调?汪曾琪对胡同文化难道就只有喜欢、理解、怀念、伤感,就没有批评?朱自清“日日走过”的荷塘为什么在“这满月的光里”会别有一番样子呢?风雨剥蚀的檐头带给人的又岂只是苍凉?

(二)主观再现。利用场景设置和角色扮演,再造问题氛围,变客体为主体,再探问题实质。如:《装在套子里的人》、《祥林嫂》和《雷雨》等,在教学时不妨采用这些形式。场景的设置是灵活的,别里科夫死了,祥林嫂也死了,周家这个大家族也烟消云散了,当我们追问别里科夫的死因,寻找杀害祥林嫂的凶手时,为什么不能采用法庭审问的形式呢?而《雷雨》的研读,就更可以直接采用剧本演出的方式来让学生自我体验了。

(三)艺术再现。利用音乐烘托课堂氛围,利用诵读节奏激发学生的情感,利用多学科整合丰富学生思维视角。如诗歌、演讲类作品和科技说明文等,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形式。如:《再别康桥》的教学,在轻柔舒缓的音乐回环的氛围中,让学生沉浸在作者悠悠的思绪里,和作者一同与康桥作别;教授《琵琶行》时用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旋律变化,让学生感受琵琶女内心复杂的情感。又如:在《我有一个梦想》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抑扬顿挫的声调配以轻重缓急的节奏,让学生对比性地感受作者情感的激越与深沉。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科技说明文,如《时间与空间旅行》等,我们不妨采用访谈式的教学模式,把相关各科的专业教师聚集在一起,让学生直接发问――既消除了这类文章带来的抽象感,又丰富了学习者的思维视角。

实践证明,情境的设置方式与激疑密切相关。激疑,它可能是由于诱导,还可能是出于暗示,也可能是源于反思……无论是什么原因,情境设置都是引线,引出了疑问、矛盾和问题,而一旦火种被燃起,学生思维迸射的火花便会耀眼夺目。其求知的欲望也由沉寂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思维方式也由拘泥状态转入灵活状态、由刻板状态转入变通状态,他们在这些问题面前自我探索,自我思悟,其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会得到较好的发挥。

三、利用多媒体资源,实现教学优质高效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日渐普及,多媒体教学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并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优质高效的多媒体教学必须有优秀的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找准疑点、难点,将教材中抽象的、难以用语言清晰的表达概念或理论内容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而不是只重形式,轻视实效,一味追求课件的画面、音响、动态而忽视对教材内容的钻研。

同时,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课件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技术,教师仍是整堂课的引导者,而不是简单的操作者。教师可利用现成的教学软件,平时收录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下载网络资源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制作出优秀的课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

参考文献:

[1]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2篇

所幸的是语文教育家们对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主张通过体验从文本中获得语感、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强调 “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评价和发展……在新的形势下,语文课堂应该呈现出绚丽多姿的动人风采,真正担当起立人立国的重任。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掘并在课堂上演绎语文独具的美,使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认识语文的魅力,让语文课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进而受其熏陶完善自己的知识、文化、修养甚至人格,从而达到塑造人、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目标。

一、整体感受,领略自然美

优美的写景状物类散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和风物足以赏心悦目、怡情悦性。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安然闲适的小山、顶着雪花的矮松、清澈空灵的蓝天、深厚温暖的绿水,就是一幅幅生动的艺术长卷,引导学生深入其中,必会得到美的享受。这样的语文课势必不会枯燥乏味。又如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作者描绘山中万籁俱寂时听到的泉声,时而平静如诗人般的沉吟;时而热烈与喧嚣犹如千军万马的混战,无不给人敏感的神经以强烈撞击。教学中,利用图片、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甚至现场感受等形式有意识地把这些美丽展现在课堂之上,不仅美丽了课堂,而且对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我曾经把学生带到学校小公园感受“春草图”“春花图”的美景(朱自清《春》),触摸柔嫩的青草,“坐着,躺着,打几个滚”,闭上眼睛默诵“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在“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花丛中寻找春天的香甜与热闹。不用冗繁的分析讲解,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对美好大自然的出色描画已如涓涓细流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二、咀嚼品味,欣赏艺术美

首先,欣赏作者娴熟的文字表达所带来的美感。王小波先生谈到文字的高下用了一首译诗《青铜骑士》的两个版本作比较。其一是查良铮先生译的:“我爱你/彼得建造的大城/我爱你庄严、匀称的面容/涅瓦河的流水多么庄严/大理石平铺在它的两岸……”,另一位先生的译作是:“我爱你彼得的营造/我爱你庄严的外貌……”称前者“是雍容华贵的英雄体诗,是最好的文字”,“后一位先生准是东北人,他的译诗带有二人转的调子,和查先生的译诗相比,高下立判。”谢大光在《鼎湖山听泉》里描绘深夜聆听泉声,用了一系列优美的比喻:“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这是多么细腻、美丽的文字啊!带着诗的音韵、画的意境、情感的蕴藉。教学中如能抓住这些美丽的文字细细品味,散漫的学生想必也会如痴如醉。我喜欢用舒缓柔和的语调,配上优美抒情的旋律,教学生反复吟诵。诵者沉醉的表情和声音,听者凝神屏息的姿态,是对宁静大海的感悟,更是对作者高超的艺术手法的赞赏。

其次,欣赏描写艺术活动的文章所带来的艺术美感。如八年级下册的《口技》《核舟记》等文章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美感。其中刘鹗的《绝唱》(《老残游记》节选),作家凭借对音乐的独到理解和纯熟的文字功夫描绘的声乐之美,即使当场听王小玉说书的人也未必能全部体会。文章似乎是一部音乐欣赏教材,引领学生得到无穷的艺术享受。我让学生对该文描写声音的比喻句进行“拟声”“拟形”练习,品味“一根钢丝抛入天际”的高亢清越,“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穿插盘旋”的婉转曲折,同学们说王小玉优美的歌喉如在耳畔,“余音绕梁,三百年不绝”。

三、创设情境,体验情感美

据说于漪老师执教《,你在哪里》一诗时,师生在课堂上竟大放悲声,恸哭不已。初上讲台,我也选了这一课作“情感熏陶”,结果,播放朗诵录音时,几个学生居然在窃笑,强忍怒火问明原因,原来他们觉得那拔高的声调、拖长的尾音很滑稽。他们没有在体会诗的情感,而是仅仅在“听”朗诵的声音!后来翻看了于漪老师的有关资料,了解到“她的教案是用泪水写出来的。备课时,她想得很多很多,想到了伟大的人格,非凡的才能,想到了南征北战,戎马倥偬,想到了为人民为国家出尽了力操碎了心,特别是想到了的临终遗嘱,把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真是悲痛欲绝。”情感的准备和材料的准备使她在讲台上牢牢抓住了学生纯真的心灵,于是有了如此强烈的共鸣。后来我在教冰心的《纸船》时,先介绍了作者与亲人之间的深厚感情,离别家乡与亲人时的哀伤,苦苦依恋母亲却挡不住渐行渐远的航程,只能折无数纸船寄托思念的心境。朗读时,我看见了学生眼眶里闪烁的晶莹泪光。不用讲词句与音韵,学生已经领会了它的美。

四、涵咏探究,感悟人性美

第3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先做一份工作计划,开个好头吧。工作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高三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对高三学生语文学科的考查要求,深入贯彻学校提出的校本教研、高效高质的方针,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集思广益,挖掘教学教研潜力,实现资源共享,卓有成效地提高高三教学教育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强化本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意识,优化语文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

学习成绩。

2、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强化开放的语文学习观念,以语文成绩的大幅提高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推进;

3、强化教改意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

三、教学要求

1、牢固树立时间观念,牢固树立效率意识。

高三学年转瞬即过,时不我待,教师要利用好每节课的时间,充分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真正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真正收到语文教学的高效率。

2、结合高三学生特点使用好教材。

上好选修教材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帮助很大,教师要结合文本特点认真钻研、深刻理解,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上下足工夫。

3、狠抓落实语文专题复习。

抓紧抓好文言文阅读、古典诗歌鉴赏、文学作品的.鉴赏等专题复习,促使学生的理解、评价、表达等语文综合能力快速提高。突出作文技巧的系统训练。

4、教学中要做到三个结合。

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讲授与训练的结合;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对课外内容要精心选择,不要拿来就用,对训练试题要精心讲评,通过讲评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对作文训练计划性要强,评改方法可以多样。

四、具体办法

1、备课

深入备课,精心备课,并多和兄弟学校联系,深入研究高考,保证备课质量。

根据学情实行有效教法,不断探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效性,保证授课质量。

认真设计语文专题训练,针对学生弱点突出强化习题。

2、授课

原则:落实基础,注重能力,强化语文意识,挖掘语文心智,培养学生学用语文的良好习惯。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提问做题,努力促尖转中补差。

结合不同阶段设计好复习课、训练课、补弱课、综合课、阅读课、写作课、考试课、讲评课。加强阅读指导,上好每周一次的写作课,要求学生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印发美文佳作,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位。鼓励学生自购今年高考满分作文,扩大写作视野,明确高考作文指向。

3、辅导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专题辅导讲究梯度和系列性。

4、作业与考试

坚决贯彻学校对高三提出的作业练习的要求,通过练习加强落实,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对学生作文争取做到精批细改,并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面批。

做好考试的命题、审题、阅卷、分析讲评、考后总结与思想疏导工作,力求让学生“考一次,长一智”。

5、强化语文积累

充分利用早自习和晚7点的时间,督促学生复习巩固高一高二背诵默写过的课文和教材上出现过的语文知识,做好高一高二文言文的第一轮复习。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

6.强化作文训练的系统性

考虑学生作文实际及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和阅卷现状,作文训练采取循序渐进。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1.以课本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以20xx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行动指南,以20xx年全国卷1为实践样品,并借鉴新课标卷命题理念及特点,揣摩09年全国卷一命题趋势,探讨各种题型及应对策略,以策略指导教学实践。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清晰规范的语言表述能力、见仁见智的文学鉴赏能力、富有激情和文采的行文写作能力。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和目标

完成一至六册的复习任务,通过对一至六册课本的二度开发、挖掘(从识记、鉴赏、写作三方面),提高同学们的识记、古诗鉴赏、现代文阅读及写作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进度

1.第一周(11.24-11.30),复习第一册。

⑴识记方面

①字词积累(搜集整理)

现代文字词积累(一至四单元);《考纲》要求的文言文实虚词积累(五、六单元)。

②语音积累(一至六单元重点字词读音)。

③背诵积累(《xx词二首》《错误》《荷塘月色》《邹忌讽齐王纳谏》《劝学》)。

⑵鉴赏方面

《我与地坛》《胡同文化》与现代散文阅读专题结合起来复习。

⑶写作方面

《荷塘月色》通感手法的运用;《我的空中楼阁》语言风格的借鉴。

⑷周过关方面

主要从语音、字形、成语、病句、文言文阅读方面(均为客观题)命题。

⑸讲评方面

主要围绕鉴赏、阅读、写作进行。

2.第二周(12.1-12.7),复习第二册。

⑴识记方面

①字词积累(搜集整理)

现代文字词积累(一至四单元);《考纲》要求的文言文实虚词积累(五、六单元)。

②语音积累(一至六单元重点字词读音)。

③背诵积累(《过秦论》《师说》《阿房宫赋》《归去来兮辞》《兰亭集序》)。

⑵鉴赏方面

《说“木叶”》和诗歌鉴赏专题结合起来复习;《祝福》与现代散文鉴赏人物形象专题结合起来复习;《神奇的激光》和科技文阅读结合起来复习。

⑶写作方面

《拿来主义》和议论文写作结合起来复习;借鉴《荷花淀》《边城》的语言风格。

⑷周过关方面

主要从语音、字形、成语、病句、文言文阅读方面(均为客观题)命题。

⑸讲评方面

主要围绕鉴赏、阅读、写作进行。

3.第三周(12.8-12.14),复习第三册。

⑴识记方面

①字词积累(搜集整理)

古诗词字词积累(一、二单元);现代文字词积累(三、四单元);《考纲》要求的文言文实虚词积累(五、六单元)。

②语音积累(一至六单元重点字词读音)。

③背诵积累(《诗经》三首、《离骚》第一部分、《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曙”一段、《梦游天姥吟留别》、《近体诗六首》、《词七首》、《记念刘和珍君》二、四部分及《六国论》《游褒禅山记》)。

⑵鉴赏方面

《近体诗六首》、《词七首》和诗歌鉴赏结合起来复习;《道士塔》和现代文阅读结合起来复习。

⑶写作方面

摘录《泪珠与珍珠》《巴尔扎克葬词》《我为什么活着》的经典片段;借鉴《游褒禅山记》《项脊轩志》的写作特色,摘录《游褒禅山记》《伶官传序》《石钟山记》一些有哲理的句子。

⑷周过关方面

主要从语音、字形、成语、病句、文言文阅读方面(均为客观题)命题。

⑸讲评方面

主要围绕鉴赏、阅读、写作进行。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指导思想

xx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应以新课标和江西省语文高考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近三年特别是xx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的特点为依据,结合本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全面系统夯实学生语文基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力争在xx年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二、复习安排

(一)一轮复习时间

xx年6月——xx年2月

(二)复习具体要求

1、全面复习不遗漏,夯实基础不放松

一轮复习在整个高考复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认真仔细研究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按考试说明要求进行全面复习,要发扬啃硬骨头的精神,突破每个考点,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不论什么层次的班级,都要十分重视夯实学生的基础,不惜下功夫。

2、帮助学生自主复习,明确学生复习任务

对于语文,学生普遍不够重视,高三尤其。因此帮助学生明确早晚读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制定复习计划显得很重要。学生一方面要落实基本背诵默写任务,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字音、字形、成语(包括熟语)、文言、作文素材等内容的积累,做好检查落实工作。

3、教材复习

江西卷历来提倡回归教材,回归文本。因此在复习时除《全品》外,也要兼顾必修和选修教材。从字音、字形到默写、背诵,从诗歌、文言到作文素材的挖掘,教材中可资料借鉴的东西其实很多,要引起重视。

4、作文(大作文、小作文)复习

作文(大作文、小作文)复习训练应贯穿整个第一轮复习全过程,注重作文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和素材例子的运用指导,尤其要牢记“切合题意”,反复抓,抓反复。

5、名著导读

鉴于名著导读在试卷中分值加大、题型更改的实际情况,放任自流、不管不顾已不可取,要通过阅读原著、交流心得等方式引导学生重视阅读原著。

6、周练

语文应注重平时积累,但适当训练也十分必要。为了让学生练有所得,练有效果,周练的命题、批改、分析、总结极其重要。

(1)自主命题,追求质量。不可随意网上下载试卷直接使用,应严格根据江西卷高考特点选题,严把质量关。

(2)认真校对,注意排版。网上下载试卷要求认真校对,题目和答案不能有明显错误硬伤,确实需要应纸质校对。按高考试卷样式要求排版,方便学生阅读答题。

(3)用好学校提供的教学网站,提前建立题目资源库。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