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4:10
导语:在电网工作展望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管理评审工作的流程
根据相关管理评审体系中的规定可以充分的了解到我国电网企业管理评审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依据相关的管理评审体系进行优化,也可以使得管理评审工作的流程进一步的得到管理优化,而管理评审工作的具体流程可详见图1。
图1 电网企业管理评审工作流程
二、管理评审开展的具体细节内容
通过图1就可以了解到,电网企业管理评审工作的流程较为复杂,但是可以将其归结为三个部分,其一是管理评审的前期策划,其二就是中期的实施,其三就是后期的跟踪。在前期策划中,需要针对管理评审类型进行合理的选择,然后针对评审管理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评审计划的制定,设计出相应的管理评审方案,将评审需要的资料准备齐全。而在中期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依据制定的评审方案进行管理评审工作的开展,通常而言,管理评审工作都需要以评审会议的形式进行展开。而在后期的评审跟踪中,主要就是制定管理评审报告,针对评审当中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并进行跟踪验证。
1、管理评审前期策划
管理评审前期策划中,第一,就需要针对管理评审的类型进行确定,定期开展计划性的管理评审,值得注意的是,所开展的计划性管理评审间隔时间要控制1年之内。而在开展临时性管理评审的过程中,主要开展的方式就是进行行政会议以及管理问题解决会议,两种会议相结合,在12个月的时间内,多次针对评审内容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完成。
第二,在管理评审前期策划中,要制定好相应的管理评审计划,在该计划中,需要对管理评审召开的时间、地点以及内容等进行确定,管理评审计划在制定完成后,要及时的下发到相关的部门,使得各个部门能够及时的了解到管理评审召开的相关事项。
第三,准备好管理评审所需要的一些输入资料。针对这些输入资料进行合理的编制,所编制的内容主要应该包括管理评审所需要汇报的内容,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根据相关的问题提出的相关措施的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要严格的依据相关部门所具有的职能,来进行输入资料的编制,各个部门要明确自身的职能,分别对输入资料进行编制,在输入资料中,可多应用表格以及图形等统计方式,以体现出输入资料的专业性,使得输入资料一目了然,简单易懂。
2、管理评审的实施
所输入的管理评审形式就是管理评审报告,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严格的依据管理评审制定的计划来进行输入材料内容的安排,并且针对相关的主管业务来进行测量以及分析,在了解相关的基本管理资料后,针对管理评审的过程进行报告的编制,并输入报告。而输入的报告是否真实有效,则主要由主管部门进行裁决。所编制的报告一定要能够凸显出问题的本质,从而能够依据该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
而正式进行管理评审会议之前,也需要对输入的资料进行合理的收集,并针针对输入资料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将整理好的输入资料上交给相关的管理部门,由管理部门进行审批,然后才能够正式的利用这些输入资料,这些工作一定要提前做好,这样可有效的提高输入资料的利用率。在一定的情况下,还需要组建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提前对所需要的输入资料进行审核,这样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
采用会议的方式来召开管理评审,主要就是为了能够使得评价体系可以顺利的运行,并且能够对相应的管理评审进行有效的改进。所召开的会议一定要以输入报告为主要的参照依据,合理的利用集合众多的人员进行讨论和分析,集中大众的意见,合理的对生产安全方针以及目标进行全面的分析,钥匙的会议召开的过程具备公正性,所准备的资源一定要充足,并且能够积极的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来对会议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改进。同时,相关的管理人员也要能够较快的适应相应的评价体系,按照评价体系的要求来对相关的资源进行改进。
在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中,会相应的出现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有效的改进,但是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需要由管理人员进行评定裁决,有些问题则可以直接摆在台面上进行解决,依据大众的意见来进行改进,而针对一些特殊性的问题,则需要交由管理人员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解决和改进。
3、管理评审后期跟踪
管理评审的输出(评审报告、审核评价),应以报告形式,评审报告内容应包含以下方面:(1)对体系运转情况的评价;(2)对安全生产情况的评价;(3)资源需求与配置的适宜性、有效性的分析结论;(4)重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5)绩效改进的目标与指标;(6)存在问题及纠正措施;(7)问题措施的跟踪。
如何评价管理评审改进后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管理评审后续措施的落实和验证方法的正确运用。会议形成的问题及措施应纳入“纠正与预防”进行跟踪整改,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通过月度例会报告和纳入季度报告进行监控。在整改中,对所实施的措施的有效性必须进行跟踪和验证,对效果不明显或根本没有效果的一定要重新采取措施,直到纠正为止。
三、结语
一、网站建设
(一)政务内网建设:建设有党政网接入线路,配备有专用微机、打印机等设备,并做到了与本局业务、办公网物理隔绝。指派有专人负责党政网终端的维护、管理,政务内网应用全面开展,并发挥了较好作用。
(二)政务网站建设:建设有“广电”网站网站(...),向广大市民提供公众广电服务以及政务公开等工作,设置有机构设置、办事指南、、、广电法规、广电、局务公开、廉政建设、局长信箱等栏目,做到了实时更新。在该网站提供了部分非保密资料的共享。并对政府公众信息网上涉及广电的相关栏目信息进行了更新。
(三)部门专业网建设:建设有省-地专网,并建设有公网接入专用线路,作为业务备份和公众服务应用。建设了系统内notes邮件系统,实现国家、省、市、县各级广电部门内部行政、业务信息交换。建设有互联网邮件系统,实现与外部的信息交流。根据公众服务需求,初步建设了我局广电实时数据库系统。建设了省-市间、市-县间视频会商系统,实现网络会议、广电、等业务工作应用。
二、网上应用推广
(一)按要求接入市电子政务网站。
(二)利用电子政务网站平台,积极推进开发应用。按省、市政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求,做好录入、上载信息的一切准备工作。
(三)按照《省政务公开规定》和公众关心的问题,推进网上政务公开工作,确保了至少四年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本年度重大事项,全部行政审批事项等上网工作。
(四)及时更新网站信息。将单位领导姓名、领导分工、领导工作电话和电子信箱、科室职责、科室负责任人姓名、科室工作电话和本单位职能等有变化的都及时进行更改公布;将提供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办事表格在网上全面公布;将工作简报(《广电工作》)每期完整公布;在网站首页的显着位置设置了投诉监督电话。
三、政府门户网站建设
进一步完善了公众信息门户网站建设,并开通了局长信箱,市民可对我局的等发表看法,也有热心市民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四、网络安全保密
鉴于我部门网络建设的实际,网络安全建设显得更为重要。
(一)实现了党政网与本局其他网络的物理隔绝。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确立和完善了“五个一体化”的开发理念。上海化工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科学论证和研究分析,吸取借鉴国际跨国公司和国际化工集中区域开发建设经验,结合中国上海发展石油化工的具体条件和需求,提出了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的开发理念。
高起点做好项目引进和技术筛选。在产业集聚过程中,强调产业政策、园区规划、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节约用地、用水、安全控制、产品链关联和技术先进性,把好项目准入关,确保工业园区的经济发展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在具体的招商引资过程中,化工区注重产品链的关系,对产业链节点项目和技术先进项目全力推进,形成相互关联和支撑的产业集聚整体优势。如重点开展乙烯和氯化工产业链的相关项目引进等;对不符合化工区产业布局、产品链和土地利用等要求的项目坚决不引进。开发建设以来,化工区否决了投资规模近7亿美元的高能耗无关联的钛白粉、多晶硅项目和硫磺制酸等多个项目。
逐渐完备园区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一方面通过加大招商力度,化工区全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企业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生态产业网络,确立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目前上海化工区已投产的企业中已经形成了以乙烯为主的乙烯产品链和以氯气为核心的氯化工产业链,106.63亿美元的总投资中,约有81亿美元的投资项目具有上下游关系,产品之间的关联度已接近80%。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合作、大胆实验,实施余热利用、新能源研究、水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形成资源的循环经济利用体系。
引导入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按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要求,开展了园区企业的污染源普查;开展了园区的能耗统计;开展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工作;以创建节水型园区为抓手,组织开展了各项节水工作;建立园区清净雨水收集系统,用于园区的绿化浇灌和道路保洁和推进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循环经济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纳入管理、融入发展。2005年上海化工区获得了由中国石油化工协会授予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园区特殊贡献奖”,由上海市授予的“先进制造业十大品牌”,2006年取得了园区IS014000的认证,2008年获得了上海市第一家“上海市节水型工业园区”的称号。
形成了经济增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经过几年来在循环经济方面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上海化工区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能源、土地、水资源产出率逐年提高,单位总产值能耗和取水量不断下降,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89.19%)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7%)处于较高水平,而二氧化硫(478.39吨/年)和化学需氧量(420.3吨/年)的排放量处于较低水平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循环经济发展特色日趋显现。率先提出了“五个一体化”的开发理念,构建了上海化工园区循环经济的基本框架;率先形成了产品的共生组合关系,形成从以石脑油为原料,生产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类、再生产二氯乙烷、苯酚丙酮、丁苯橡胶、ABS等,到生产双酚A继而生产聚碳酸酯等4-5级梯次的乙烯产品链;率先建立了资源共享、综合利用体系,形成了以氯化工为核心的氯元素参与多家企业的异氰酸酯、二氯乙烷、聚氯乙烯和环氧树脂等的多次重复利用的产业链。率先建设了一批循环经济的示范项目,余热利用、生态实验湿地、路灯节能等项目已投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项目已开展项目前期准备。
三、几点体会及发展思路
确立理念是前提。上海化工区在开发之初即将提升、整合上海化工产业的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作为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通过对发展格局、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发展途径的思考,确立了五个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为上海化工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前提条件。
科学规划是保障。根据合理的区域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区域环境规划,确保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效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在科学规划好发展宏观目标的前提下,制订各类详细的形态和配套专业规划,避免了发展的盲目性和资源的浪费,使得开发建设更集约。
先进技术是支撑。从企业层面,先进技术可以提高效能,节约成本。从园区层面,先进技术可以解决资源充分利用、产业无缝链接。
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任重道远。上海化工区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推进园区的循环经济工作:
一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循环经济理念。上海化工区将在已经构建的循环经济体系框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丰富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大胆实践、努力创新,提高科学发展的自觉性。
自2015年各地方卫视开始执行“一剧两星”政策以来,传统影视公司的播放平台缩水,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剧与传统电视剧呈现出由博弈到融合的转型可以说是一种必然。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全媒体平台播放或将成为新常态,媒体间的受众、周期、传播效果的优势互补与跨媒体合作,也将为电视台、视频网站及制作公司带来更多利益。
具备“标杆”意义的成功“台网联动”
近期热播的台网联动剧《老九门》自7月4日首播后,收视率领跑卫视节目黄金档。并且在网络上的表现也是不俗,上线12小时点击量达到1.7亿人次,首周播放量超过7亿人次,在微博热搜和线上话题榜单也是居高不下。虽然该剧被一大堆原著党吐槽,盗墓剧改成了抗日言情剧,但在“盗墓”的外壳下注入了“民族大义”的内核,也正是该剧能够上星播出的关键所在,也免去了“上交给国家”的尴尬。
制片人白一骢表示,作为一部网动的剧集,创作者必须要考虑内容对于视频网站和电视台两个平台的兼容性:“视频网站和电视台的核心观众群肯定是有所不同的,必须要考虑兼顾,这点从创作初期就有所准备了。”2014年被称为“自制剧元年”,2015年网络剧发展方兴未艾,2016年则逐步迈入了成熟期。《老九门》的出现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内容融合”的一次向前迈进,但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剧情太过于拖沓饱受观众诟病,但从某种程度来说,《老九门》的成功具备着“标杆”意义。
自《蜀山战纪》《班淑传奇》开创的“先网后台”模式实现了传统电视台与网络视频平台播出的鸿沟转化之后,“网动”的趋势大大加快,台网融合的趋势已显现。而此次《老九门》的排播是“先网后台”的另一种演化版本。
《老九门》选择周播本身对于IP夯实和其衍生品如游戏、周边商品售卖的收入非常有利,而系列IP经过前期的沉淀,对粉丝的感化力更强。作为《盗墓笔记》前传,《老九门》选择周播是水到渠成。
而在这个模式中,爱奇艺VIP会员始终能每周抢先看4集,充分满足了粉丝们提前观剧的心理,让爱奇艺粉丝永远“先睹为快”,拥有“剧透”的优势,粉丝的讨论乃至吐槽不断发酵《老九门》的口碑,助推电视剧的收视率。而每周更新时的台网同步,每次的全网跟播无疑再次提升电视剧的关注度,既实现了用户覆盖互补,又可以实现台网的互相导流,拉长了网剧的热度周期,可谓一举多得。站在《盗墓笔记》肩膀上的《老九门》,通过系列创新,成功刷新了前者的口碑。
“先网后台”到底是消化库存还是开辟新路
《遇见王沥川》这部改编自同名IP的言情剧杀青于2013年,让书粉们望眼欲穿近四年之后, 7月22日登陆视频网站,安徽卫视却要到7月31日才播出。即先网络播出后电视台播出。先网后台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2015年,《蜀山战纪》开此先河,迄今已有十几部剧选择了先网后台模式,尤其今年6、7月份,国产剧界再次迎来先网后台模式的井喷,《遇见王沥川》与《缘来幸福》《吉祥天宝》《六扇门》《怒江之战》等先后加入,粗略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13部传统电视剧选择了先网后台。
众所周知,不是所有拍了的剧,都允许播出来的。国际电视电影节目交易中心负责人龙童就曾介绍,一部剧,“经过剧本报批备案、拍摄许可、发行许可等多层审核,才能真正进入市场。”多层审核之下,电视剧就不知道会卡在哪一步而播不了。此外,如今的电视台还受限于“一剧两星”“收视对赌”“限古令”等调控政策的影响,在档期上对电视剧的消化能力有限。此外,剧方要价太高,发行公司不给力,或是演员的“咖位”不够,都是剧集在电视台卖不出去的原因。相较于电视台一年播出的剧集有限,视频网站对于电视剧的胃口可就大得多了,不怕买来了剧没有档期可上。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多屏时代到来,观众利用手机、PC等设备观看电视剧的行为也逐渐增多。这都是视频网站相对于电视台的优势。另外,视频网站也往往不仅是电视剧买家,还是金主,例如《蜀山战纪》,正午阳光团队出品、选择网台同步播出的《如果蜗牛有爱情》,都有视频网站的投资,这也是电视剧选择先网后台的主动因素之所在。
不可否认,在互联网时代,先网后台这种更具互联网气质的播出方式,也已成为在电视台发行困难或卖不出理想价钱的电视剧的一条新出路。
而对处于电视剧终端的观众来说,相对于只能跟着电视台按集观看,作为视频网站会员,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更灵活地追剧,甚至一次性看全集来过把瘾。因此,业内难免会点赞“先网后台”,以消解电视台与视频网站之间的界限。
然而,先网后台这条“康庄大道”似乎并没有多光明。即使是《蜀山战纪》,它也曾面临在电视台卖不出理想的首播价格,选择先网后台也有退而求其次之嫌,此外,先网后台仍然是一种有风险的新模式,不少电视台并不接受。特别是在卫视播出时将会获得高收视率从而带动广告收益的热门上星剧,若也先网后台,电视台恐怕会损失惨重。仍以《蜀山战纪》为例,在安徽卫视落后于网络半年播出后,收视成绩并不能说绝对理想。
最关键的是,包括《蜀山战纪》在内的13部先网后台剧,并没有一部是真正在筹备、制作阶段就主动选择先网后台的剧,并未对网络观众观剧喜好做出内容、剪辑上的配合,比如集长更短、悬念梗埋得更合理等。
几乎没有主流大剧问津这种模式,而选择先网后台的几部剧,纵然有的大咖云集,但大多却是积压许久的“老剧”。到目前为止,国产剧选择先网后台背后,依旧有着一声无奈的叹息。
IP“感染”网络剧,自制剧持续升温
相比往年,今年上半年的网络剧市场出现了几个不得不提的明显趋向:首先是IP改编扩散至网络剧,热度持续增加,甚至已超过原创剧。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表示:“爱奇艺是一个开放型的平台,所以爱奇艺跟拥有IP的各种类型的公司合作。”在《老九门》项目中,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思路IP孵化思想。IP的特征就是系列化、可衍生,《老九门》是由超级IP改编而来,而且与平台另一爆款《盗墓笔记》同宗同源,这本身就是爱奇艺平台IP体系的一脉相承。而《老九门》的番外篇现在也进入了拍摄当中,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向华表示,“拍摄《老九门》系列番外,是爱奇艺尝试将IP品牌化、娱乐化,致力于全面激发优质超级IP巨大潜力的重要举措。”
其次,网络剧市场独播逐渐成为主流,多平台剧数量萎缩。爱奇艺、乐视视频、芒果TV、搜狐视频、腾讯视频、优酷土豆等平台相继投播自制剧。有人把自制剧的大规模出现归咎于版权价格过高,对此,优酷土豆集团首席内容官朱向阳并不赞同:“如果把一切原因都放在这儿来讲,未免有一点偏颇了。大家都希望利用自制内容更加强化自己的品牌,以及独有的气质。大家都会想,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内容可以帮我实现这个目标。”
开源节流,对于在线视频平台来说,自制内容又不仅仅是节约成本而已,更大的话语权意味着更多“玩法”。正如爱奇艺CEO龚宇所说,以优质版权为核心,网络自制内容正在尝试“剧、影、游、泛”联动多种形态的商业模式,“各种各样的协同效应,导致整个内容产业发生变化,由单一的收入模式变成非常丰富的商业模式。”
同时,自制内容也是拉动会员付费模式的最强大动力源,去年爱奇艺《盗墓笔记》对付费会员提前开放全集收看权限的尝试获得成功,全集上线五分钟内收到了260万次付费请求。2015年12月初,爱奇艺宣布付费用户突破1000万,半年内翻了一番。而这个数字在《老九门》播出后仍在继续增加。行业预计,付费观看将成为网络“爆款”剧的标品,腾讯的《鬼吹灯》同样确定采用付费模式。企鹅影业电视剧业务部总监方芳表示:“付费体系对腾讯非常重要,只是在如何平衡付费会员与非会员的利益、标准是多少钱以及具体如何付等方面,目前还在测算中。”在线视频行业“赔本赚吆喝”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流量变现已经开始。
内容是一切的前提
谈及《老九门》成功的原因,制作人白一骢表示,始终坚持内容是第一位的,内容是一切的前提。《老九门》的热播也证明着,这还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网络剧投资的风险在于,“超级IP”“现象级IP”越来越被看好,水涨船高,伴随而来的便是投资竞争。例如,2016年腾讯视频打出了“全覆盖+顶级IP”的战略牌。根据统计,今年公开的IP网络剧已经超过100部,其中超级IP剧集投资不乏千万元甚至过亿元,这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压小成本作品、冷门IP甚至是自制剧的生存空间。而对于热门IP同样存在着潜在风险。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数字媒体系老师范炀表示:“不可否认,很多超级IP不需要广告和营销,它能依靠其强大的IP属性在网络和自媒体上蔓延,使得这些影视作品的信息能够高效地到达潜在观众,从而有助于获得高的关注度和点击率。但与此同时,IP市场开发失败的案例也是层出不穷,只顾首不看尾的非理性盲目投资是IP被神化的根源。IP资源不在量而在质,而质的提升需要能够创造IP价值的人。”可以预见,未来优质IP之争将愈演愈烈。而在另一方面,相信对线下专业团队的争夺也将是各家视频平台PK的焦点。
【关键词】B2C 网站运营 核心环节 工作内容 影响因素
一 引言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互联网已经逐渐深入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同时,也创造出了许多具有广阔前景的行业,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可以说是电子商务行业。据易观《2011年第四季度中国B2C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第4季度中国B2C市场交易规模达到764.1亿元,环比增长23%,同比增长77.3%。整个2011年中国B2C的交易额达到2400.7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30.8%,再次现实增长翻番。从规模上看,2011年是中国B2C的一年。
尽管B2C成交额和C2C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在很多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市场潜力也吸引了众多厂商的加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艾瑞通过研究认为,对于电子商务网站尤其是新成立的B2C电子商务网站要在市场站稳脚跟,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其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是要分析与确定B2C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的工作内容、影响运营的关键因素,以此进一步提升B2C电子商务网站的市场占有率与核心竞争力。
二 B2C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的核心环节分析
行业B2C电子商务网站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固有的体系结构,其运营的几个核心环节包括:产品、用户体验、推广、物流、供应链。
产品环节。对于构建B2C电子商务网站时应该选择最熟悉并且最容易获得相关资源的产品作为建站对象。当前B2C网站,基本上适合网上销售的产品现已都有相应的电子商务网站,只要找到网站优势所在就可以建站,相对来说产品卖的人多反而可以证明市场大。所以产品选择是B2C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的最主要环节。
用户体验环节。现在很多B2C网站都是使用开源程序搭建,功能与界面风格都差不多,支付流程也都一样,除了价格就没有任何其他竞争力,其实B2C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在用户体验环节上。同样是100个用户访问,用户体验好的网站能够转化5个订单,体验差可能一个都没有,这就是最大的区别,因此转化率是衡量B2C电子商务网站成功率的因素,而非用户访问率。
推广环节。关于B2C的推广无非是搜索引擎推广,包括竞价和SEO、软文推广、论坛推广、E-mail营销、网站广告和CPS,其中SEO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物流环节,目前在我国做 B2C物流已经成为一大瓶颈,主要原因除了价格成本之外,关键一个就是服务,因为对于B2C网站来说只有快递员才是唯一与客户直接面对面接触的人,而现在第三方物流普遍快递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导致很多用户体验感觉不好,投诉率相当高,用户会直接反映到对网站的认可度上,所以自建物流会是个趋势,除了节约成本的目的,还有一点就为了提高服务。
供应链环节。供应链就是通过计划(Plan)、获得(Obtain)、存储(Store)、分销(Distribute)、服务(Serve)等活动在客户和供应商之间形成的一种衔接(Interface),从而使企业能满足内外部客户的需求。未来B2C电子商务网站的竞争核心体现在供应链的比拼,也只有这样B2C电子商务网站才有做大的可能。
三 B2C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的工作内容
B2C电子商务网站运营应包括网站需求分析和整理、频道内容建设、网站策划、产品维护和改进、部门沟通协调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具体表现如下:
1.需求分析和整理
对于B2C电子商务网站运营人员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了解网站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站具体的改善建议和方案,并对这些建议和方案进行讨论分析,确认是否具体可行。必要时,还要进行调查取证或分析统计,综合评出这些建议和方案的可取性。
需求创新直接决定了网站的特色,有特色的网站才会更有价值,才会更加吸引用户来访问与购买。网站细节的改变,应当是基于对用户需求把握而产生的。
此外,需求的分析还包括对竞争对手的研究。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掌握竞争对手的最新变革并判断其价值。如果能够为用户带来价值话,就应该结合本网站实际加以利用。
2.频道内容建设
频道内容建设是B2C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的重要工作。对于网站,内容是最主要的、是其精髓,对一些信息门户网站来说,内容建设更加是网站之根本。
频道内容建设,更多的工作是由专门的编辑人员来完成,内容包括频道栏目规划、信息编辑和上传、信息内容的质量提升等等。编辑人员,做的也是网站运营范畴内的工作,属于网站运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成员。内容建设,是一长期积累的过程。网站内容质量的提升,是编辑人员最终的追求目标。很多的小网站,或部分大型网站,网站编辑人员就承担着网站运营人员的角色。不仅要负责信息的编辑,还要提需求,做方案等等。
3.网站策划
网站策划,包括前期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策划文档撰写、业务流程说明等等内容。策划是建设网站的关键,一个网站,只有真正策划好了,最终才会有可能成为好的网站。因为,前期的网站策划涉及更多的市场因素,根据需求进行有效地规划。
4.产品维护和改进
产品的维护和改进工作强调的是产品的维护工作。产品的维护工作,更多应是对客户已购买产品的维护工作,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
在大多数B2C电子商务网站公司,都有比较多的客服人员。很多的时候,客服人员对技术、产品等问题可能不是非常清楚,对客户的不少问题又未能作很好的解答,这时候,就需要运营人员分析和判断问题,或对客户给出合理的说法,或把问题交给技术人员去处理,或找更好的解决方案。从这个角度来说,客服人员是运营人员的“顾客”。此外,产品维护还包括制定和改变产品政策、进行良好的产品包装、改进产品的使用体验等等。
5.各部门协调工作
这一部分的工作内容,更多体现的是管理角色。运营人员因为深知整个网站的运营情况,知识面相对来说比较全面,与技术人员、美工、测试、业务的沟通协调工作,更多地是由运营人员来承担。
作为一名运营人员,沟通协调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要与不同专业性思维打交道,在沟通的过程中,可能碰上许多的不理解或难以沟通的现象,是属于比较正常的问题。运营人员与技术人员相互配合、协调工作,才能处理好来自客户的各种问题与要求。
四 影响B2C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的因素分析
B2C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的影响因素无论对于新用户还是老用户都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如何做好这八个方面将直接影响B2C电子商务网站的运营成效。
1.产品定位
电子商务网站特别是垂直型B2C需要更加专注于前期产品的选择与定位,从而增强网站凝聚力和专业性,以提升电子商务网站整体运营能力。在产品定位方面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产品的现实购买市场及潜力是否大;二是产品线上销售毛利润是否高;三是网络销售能否提供不可替代的优势(如价格、服务等)。
2.品牌信用
品牌影响力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电子商务网站本身的品牌影响力;二是销售产品的品牌影响力。网站品牌影响力是投入营销费用加上后续服务逐步建立起来的;产品品牌影响力是产品自身品牌影响力带来的。作为新成立的B2C电子商务网站必须要通过营销和主营产品的选择解决品牌影响力也就是品牌信用的问题。
3.营销推广
营销需要分阶段和根据网站自身情况选择。仅仅依赖一种营销渠道(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难以实现理想的效果。网站应该根据产品定位和品牌信用,结合营销预算选择营销渠道。假如资金实力允许,推广前期应选择线下DM直销、线下与线上促销活动结合、线下+实体店相结合、植入式营销等进行整合营销。但最终为提高利润率和营销的ROI,应该将订单完成尽量转移到线上完成,线下仅提供体验体验和品牌推广。
4.网站建设
B2C电子商务网站运营仅仅做好前期的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网站还需要对用户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合理的设置购买流程、产品分类等,提供给购买用户好的用户体验能有效提高转化率,将营销效果最大化,并节约后续营销成本。如通过Web用户分析数据获得用户浏览行为给产品部、市场部,及时决策提出一些可预见性的支持,在此基础上根据图形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增强可用性、易用性,增强消费者对网站的信任度与依赖性等。
5.物流配送
在完成网上电子商务交易后,电子商务网站需要向消费者配送相关物品,物流系统的完善性将为电子商务带来更好的口碑宣传和良好的用户感受。但对于刚成立的电子商务网站而言,建立物流配送体系成本较高,因此需要选择较好的物流合作伙伴,并在未来资金实力允许情况下,建立库存运维中心,以提升货物到达率的提高;完善物流信息化平台,以提升电子商务网站整体运营能力。
6.售后服务
在完成网上电子商务交易后,还需要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保障。尤其是对单价比较高、功能比较复杂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强用户对网站的信赖程度和信心,能吸引用户后续购买,以达到用户的可持续增长。
7.客户关系的管理与维护
在一个购买周期结束后,网站还需要根据积累起来的用户数据库定期做客户关系管理与维护。了解用户需求及满意度,并改进网站后续服务,提升网站黏性,使用户形成循环购买和好的口碑,进而进一步提升网站销售量降低营销成本,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
以上七点是影响B2C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的核心因素,另外用户评论对网购也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消费者主要通过搜索引擎、博客、社区、比较商品网站以及电子商务网站评论系统获得信息,来支持消费者决策,因此购物网站也需要关注用户评论及口碑等相关各项指标。
五 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不仅需要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市场前景;更需要关注电子商务网站运营中各个环节中的细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和经济形势出现下滑的时代找到生存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汪勇、魏巍.电子商务网站的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构建[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1.1电网设备高精建模与渲染
为了更精确的对电网设备进行三维可视化表达,根据杆塔和变电站设备的竣工图纸进行1:1高精建模。杆塔建模主要需要杆塔明细表、杆塔结构图、基础配置表等资料,绝缘子建模主要需要绝缘子设备图,变电站建模主要需要总平面布置图、电气主接线图、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间隔断面图、一次电气设备厂家资料及建筑图纸。设备三维建模的格式是当前主流的dwg及3ds格式,通过格式转换成为三维全景智能电网技术所能支持的格式后在系统中进行三维渲染,达到逼真的展示效果。
1.2电网业务数据一体化整合
为解决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各部门之间业务数据相互孤立的状态,通过建立“数据中心”的方式对省公司现有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并在统一平台下进行查询统计,以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首先,对现有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梳理出需要进行共享的业务数据清单。其次,通过数据抽取服务器将现有业务系统数据抽取到数据中心,或者现有业务系统将数据推送到数据中心实现业务数据一体化整合。为提高数据访问的效率及系统稳定性,数据中心服务器通过OracleRac进行双机热备。
1.3空间信息与业务数据高度融合
传统的业务数据在信息系统中主要以表格和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在数据的空间性和直观性上比较欠缺。而三维全景智能电网技术通过建立电网空间信息与业务数据的关联关系,实现二者之间的高度融合和“所见即所得”,在宏观场景下,可以直观地查看所有电网工程的空间位置,并查看其业务信息;在微观场景下,通过点击电网设备的高精度三维模型,可以查询与之对应的所有业务信息。真正实现了“可视化工作”和“直观管理”。
2电网规划与建设一体化应用
三维全景智能电网技术作为一种直观反映空间对象位置、关系及业务信息的技术手段,通过在甘肃电网信息化中的应用,建立“甘肃电网三维数字化工作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可以实现对甘肃电网规划与建设的一体化管理。一方面,通过采购高清卫星影像覆盖甘肃全省,构建甘肃全省的三维地形地貌。在宏观场景下,可以看到全省110kV及以上网架结构,在微观场景下对全省330kV及以上的变电站和线路进行1:1真实建模,从而实现甘肃电网从宏观到微观的全景展示。另一方面,通过空间信息与业务数据高度融合技术,在平台上整合甘肃省电力公司现有业务系统及信息资源,建成一个立体、直观、统一的一体化业务平台,服务于电网规划建设全过程。因此通过三维全景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及平台的构建,能大大提高电网规划建设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及决策水平。
3结论与展望
3.1结论
通过三维全景智能电网技术在甘肃电网信息化中的研究与应用,可产生以下应用效益:
(1)整合全网资源,实时信息共享,循环增值通过在统一平台下对全网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大大提高了数据在全网的共享性,同时可形成无形的经验数据和资源积累,为后续工作提供借鉴,支持再创新。
(2)融入公司业务流程,服从统一权限管理平台与省公司门户网站集成,实现与省公司门户集成,按照省公司统一的角色权限配置机制分配权限,纳入省公司一体化管理流程。
(3)实现数据管理模式变革性创新通过电网业务数据的一体化整合,将重点关心数据在统一平台下进行集约化、规范化管理,由审批式管理过渡至权限式管理,由节点式管理过渡至扁平化的网状管理。
(4)全新管理模式,树立省公司发展新形象通过三维可视化与各类业务数据的高度融合,服务于甘肃电网主营业务的全过程,面对甘肃电网快速发展及日益增长的电网信息,提供一种全新的管理手段及信息支撑,也成为树立省公司发展新形象的窗口。
3.2展望
为进一步纵深推进甘肃电网业务应用与管理提升,从以下几方面对三维全景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展望。
(1)提升基础数据精度,构建完备电网架构甘肃省作为疆电外送、酒泉风电基地能源外送的核心走廊,对电网精细化管理要求更高,同时,陇南和天水为灾害多发区,在规划及应急等方面需要更高精度的基础地理数据作为支撑。因此可以在现有2.5m分辨率卫星影像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全省更高精度(优于0.5m分辨率)的航飞影像数据。同时,可以将35kV及以上网架坐标也纳入到平台,用典型模型进行展示,建成完备的甘肃全境网络架构,进一步加强对全省电力设施的全面展现和统筹管理能力。
(2)提升业务应用的深度,拓展业务辐射范围一方面,可以以规划为试点,逐步提升业务应用深度,更好发挥三维智能电网技术在应用中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在现有“电网业务数据一体化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业务数据整合的范围,提供更全面的业务管理手段及决策支撑。
关键词:配电网;线损;技术线损;管理线损
中图分类号:TM714 文献标识码:A
1.配电网线损组成及分析
从电力企业线损管理和统计分析来看,配电网的线损电量主要由设备技术线损和营销管理线损组成,技术线损包括了设备的可变损耗和供电损耗,反应了配电网结果设备的技术水平,管理线损主要为不明损耗,主要包括了在营业管理中的各种“跑冒滴漏”现象引起的电量流失,如图1所示。
表1为某供电公司代表日配网理论计算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公司10kV及以下线损率为6.25%;其中线路损耗占比为60.7%,变压器损耗占比为38.6%;10kV配网损耗占比为58.8%,380V低压网损耗占比为41.1%。
从表1分析可以看出,在10kV高压配电网中,变压器的铁损在变压器总损耗中所占比重最大,线路的导线损耗次之,由于负荷原因,变压器的铜损最小,因此,降低变压器的铁损,即电网中的固定损耗,是降低高压配电网总电能损耗的主攻方向。在380V低压配电网中,线路损耗占整个配电网的比总较大,降低低压线路损耗,对配电网线损降低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配电网线损管理中要着重加强配电变压器管理,提高配变负载率;在低压网络中要着重做好表计管理,提高智能电表的覆盖面,着实减小计量损耗,同时做好低压线路的技术改造,降低线路线损率。
2.配电网技术线损及降损措施
2.1 改造线路及高损设备
配电网及台区的线路经济容量与负荷不匹配,应对这部分线路及台区进行改造,结合代表日负荷实测及理论线损计算结果,梳理高损设备、线路及台区,并组织进行改造,改造因导线截面过小,线路过长迂回供电引起的线路高损设备;改造S7及以下高耗能配电变压器,采用节能新型配电变压器,降低配电网络的损耗,提高配电网的运行经济性。
2.2 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和安装位置
变压器损耗也是线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要根据负荷状况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容量,避免容量过大,负荷过小造成的“大马拉小车”和容量浪费情况,避免容量过小,负荷过大,造成的变压器重载,过载引起的损耗增加情况,确保变压器处于经济运行状态,损耗最小;同时安装变压器的时候要尽量安装在负荷中心,缩短各用户的供电半径,确保负荷均匀分布,运行状态最优。
2.3 强化无功电压管理
及时调整配电线路的功率因数,提高功率因数和改变电压质量,提高配变供电能力和设备出力,提升10kV配电线路的运行水平,降低10kV及以下配网线损率。
2.4 确保电压水平
输送电压适当提高,在输送功率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小,造成的电能损耗越小。因此,在配电网台区管理时,可以适当提高台区首端运行电压,确保低压线路末端电压水平达到要求,可以有效能降低电能损耗。对于落后的“低电压”台区实施改造,确保台区末端电压合格,降低低压线路损耗。
2.5 实现三相负载平衡
强化配网运维管理,排查和跟踪三相不平衡度较高的供电母线,对三相不平衡度连续15天超过15%以上,且中性线电流大于额定相电流25%的配变台区,依据“计量点平衡、各支路平衡、主干线平衡、变压器低压出口侧平衡”的“四平衡”原则实施负荷调整。
3.配电网管理线损及降损措施
3.1 强化营销专业管理
(1)重视业扩报装时的档案建立,确保用户所在线路的信息正确,同时加强用户侧无功管理,要求新上用户设备必须配备无功补偿设备。
(2)加强计量管理,落实电能表、互感器的检验、轮换周期制度,按期进行农户表校验,并全部加封或贴封条,确保表计正确,减少因计量原因引起的漏计,少计等原因(特别是专项用户),对台区计量总表计量箱柜进行改造,并建立健全农户表计计量台帐。
(3)加大用电检查(普查)力度,做到高压供电客户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低压供电客户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农村居民客户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同时要加强单相水泵的检查,特别是在农忙和抽水季节防止乱接乱挂,减少电量损失。
3.2 完善线损管理组织体系
形成供电公司、供电所、电工组三级管理网络,将台区线损指标承包到营销和供电所抄表员人头,供电所实行线损“四分”管理(分级、分压、分线、分台区),各岗位实行线损指标管理。明确责任,层层落实,严格考核,做到线损的精细化管理。
3.3 强化低压线路设备日常维护力度
严格按照设备巡视周期开展相关工作,加强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及时处理缺陷,确保设备健康状态;要建立常态监测机制,建议国网自贡供电公司择机对本单位三相不平衡问题开展进一步的排查,对线路的负荷变化、台区配变和线路三相负荷不平衡情况不定期开展监测和理论计算,定期校核和调整,并选取线损率偏高的典型台区,逐步开展三相不平衡的治理工作。
3.4 加大反窃电力度
坚持“依法治电、反防结合”的方针,要充分运用营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检GIS系统,强化用户用电在线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坚决查处违法用电行为,杜绝“跑、冒、滴、漏”。
4.前景展望
线损管理是电力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而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又有线损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做好了配电网络的线损管理工作,整体的线损管理水平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才能实现电力企业的精益化管理目标和提升电力企业的供电质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管理手段的更新,基于用电采集系统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配电网线损管理模式必将越来越多地被应用,本文为以后研究提出以下展望。
(1)强化线损管理体系建设,线损管理体系构建要结合实际,找好重点,抓住关键,要建立基于现代供电企业管理和技术手段的新型线损管理体系,要点、线、面全覆盖。
(2)构建高效的配电网线损管理模式,配电网线损管理模式要综合考虑,稳步推进。制订方案,明确量、质、期要求,稳步推进,分期实施。
(3)做好配电网建设是配电网线损管理的基础,做好电网规划,建设坚强、高效、合理的智能化配电网,促进配电网的灵活、高效。
(4)指标管理、控制和考核是降损的重要手段,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注重线损管理人员培养与提升。
(5)实时线损管理应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相结合。线损管理过程中加强技术及信息化的同步更新,以科技手段促进线损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全乐.线损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关键字】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信息
一、我国电网现状简介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设备以及控制、保护和通信设备组成的一个整体。目前我国电网进入了大电网、大电厂、大机组、超高压输电、高度自动控制的新时代。现代电网的主要特征:坚强的超高压等级系统构成主网架的大系统;各个电网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具有足够的调峰容量,能够实现AGC;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具有高度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具有高度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具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现代电网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分层控制。
二、电力系统调度与运营包含的内容和要实现的目标
1.电力系统调度的任务
电力系统的调度就是对电力系统中所有的设备及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调节,是一个指挥者。目前电力调度涵盖的范围较大,有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等等。电力系统调度的任务主要是:尽设备最大能力满足负荷需要,使整个电网安全可靠连续供电,保证电能质量,经济合理利用能源,保证发电、供电、用电各方合法利益。
2.调度自动化的必要
电力系统是一个庞大而且复杂的系统,有几十个到几百个发电厂、变电所和成千上万个电力用户,通过多种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互相连接成网进行生产运行。电能的生产输送过程是瞬间完成的,而且要满足发电量和用户用电量的平衡。现在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是电网日益庞大,运行操作日益复杂,所以当电网发生故障后其影响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要求日趋严格,这就对电力系统运行调度人员和电力系统调度的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网调度自动化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可以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因此,电网调度自动化是一项促进电力生产技术进步和有显著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是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电网调度自动化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其基本结构包括控制中心主站系统、厂站端(RTU)和信息通道三大部分。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将此系统划分为信息采集和执行子系统、信息传输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和人机联系子系统。信息采集和执行子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在各发电厂、变电所采集各种表征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信息,此外还负责接收和执行上级调度控制中心发出的操作、调度或控制命令。信息传输子系统为信息采集和执行子系统与调度控制中心提供了信息交换的桥梁,其核心是数据通道,它经调制解调器与RTU及主站前置机相连。信息处理子系统是整个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核心,以计算机为主要组成部分。该子系统包含大量直接面向电网调度、运行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完成从采集到信息的各种处理及分析计算,乃至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自动控制与操作。
4.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投运的系统主要有CC-2000、SD-6000、OPEN-2000。这些系统都采用RISC工作站和国际公认的标准:操作系统接口用POSIX,数据库接口用SQL结构化访问语言,人机界面用OSF/MOYIF、X-WINDOWS,网络通信用TCP/IP、X.25。实践应用表明这些系统基本功能均达到国内外同类系统的水平,且各有特点。
(1)CC-2000系统。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设计及面向对象的技术,利用事件驱动和封装的思想为应用软件提供透明的接口。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并引进了一个大对象的概念,以适应封装性、继承性以及事件驱动的要求。支撑系统专用性和通用性的有机结合,既适应电力系统的需要,又兼顾其他行业实时应用的要求。按照软件工程的规律进行开发,实现软件工程产品化。技术鉴定认为,按照开放式系统设计和采用面向对象等技术,都属于国际先进或领先范畴。
(2)SD-6000系统。由电自院南瑞系统控制公司和淄博电业局联合开发具有统一平台的开放式分布式能量管理系统。该系统特点是:具有开放式和分布式的支撑系统平台。具有面向对象的人机界面管理系统。其中较突出的是厂站单线图、电网元件模型、电网拓扑结构、数据库同期生成技术。EMS支撑软件与管理系统的商用数据库采用SQL标准接口,便于用户自行开发和由第三方开发应用软件。SD-6000系统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前置机应用软件设计合理、实用。
(3)OPEN-2000系统。OPEN-2000系统是南瑞电网控制公司于1998年开发成功的一套集SCADA、AGC、PAS、DTS、DMS、DMIS于一体,适用于网、省调和大中型地调的新一代能量管理系统,是国内外发展速度快、适用面广、性能完善、成熟性好、可靠性高的能量管理系统,是国内首套将IEC870-6系列TASE.2协议集成于软件平台的系统。OPEN-2000系统采用100M平衡负荷的双网机制,流量更大,可靠性更高。完全基于商用数据库开发的、具有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全新能量管理系统。
我国调度自动化水平与世界上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尽管在近几年新投入运行的变电所采取了比较新的技术,但是总体而言,电网调度系统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管理方面
统一思想,加强调度管理,提高认识。必须杜绝人为的一切误调度、误操作事故以及不服从调度指令擅自投停运设备。抓好防治误操作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广大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心和技术素质,最大限度避免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加大奖惩力度,严格考核,加强安全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制度,严把安全关。加强调度专业培训,提高调度员业务水平。
2.技术方面
积极开发更高级实用的装置和软件,努力提高自动化水平和保证通信的清晰畅通,避免工作中出现因电话不清楚、自动化画面显示不正确而造成的错误。
关键词:运维一体化;分析;培训;实践;发展
作者简介:罗艳娟(1972-),女,云南大理人,湖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副教授;周宏宇(1981-),男,湖南长沙人,湖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工程师。(湖南 长沙 410004)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62-02
我国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多年来形成了分工明确的发、输、变、配、调五大专业。而变电专业又发展为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专业。变电运行是供电企业主要的生产运行单位之一,担负着变电站日常运行管理工作,[1]而变电检修[2]是维持电力系统正常工作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工作最基本的保证。所谓变电运行人员主要指的是变电站设备的运行巡视、倒闸操作与事故应急处置人员。而变电检修人员是指从电设备维护与检修的专业人员。对应着变电运行与检修两个专业,各地有着相应的劳动组织构进行管理,并按照以上两个专业分别从安全工作规程、运行规程、检修规程、调度规程等多方面形成了完整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相互合作、相互监督,为保障快速发展的电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国家电网公司在构建“大运行、大检修”体系中提出在电网变电生产作业中实施“运行维护一体化”(简称运维一体化)。[3]所谓运维一体化,[4]就是改变传统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由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这种专业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方式,将设备巡视、现场操作、维护(C、D类检修)业务和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逐步推行运维一体化管理。运维一体化有效整合了倒闸操作、设备巡视、运行类维护及维护类检修工作,成功地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效益。[5]
一、国内外变电运行与检修模式分析
发达国家电网企业生产管理方式与我国有着很大的不同,通过对澳大利亚越网公司、英国国家电网公司、新加坡新能源电网公司等国际先进的电网公司调研发现,这些公司普遍建立了扁平化的设备运维组织体系,电网运行实行集中监控,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合一,设备专项检修工作实现社会化,电网企业生产核心业务精简而高效。
我国电力系统形成的现有变电运行与检修分开的模式与我国历史发展的国情是相适应的,主要是历史上我国电网基础薄弱,设备落后,自动化程度较低,运行倒闸操作频繁,生产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高技能人员缺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我国电网有了较大的发展,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4.2万亿千瓦·时,是1980年的14倍。总装机容量达到9.66亿千瓦,是1980年的14.6倍。改革开放以来变电容量的飞速发展带给变电专业的深刻影响令人关注,值得深入研究。
二、我国电力系统运维管理面临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系统变电专业面临的发展与变化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变电站数量大量增加。据初步估算,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35千伏变电站数量达到了25000座以上。二是变电站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35千伏及以上具备无人值班条件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比率超过80%,而且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建设的推进,这一数字还在迅速提升。三是变电设备的制造运行水平显著提升。主要变电设备的平均使用寿命从过去的不足10年提升到20~30年,变电设备可用系数也达到99.9%以上。四是变电人员文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但技能水平仍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电网需求。近年来新进电力系统的变电人员原始学历都在本科及以上,大学生比例高达70%以上,但由于变电站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电设备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的高校教育内容与模式难以适应电力系统对工作技能的需求。五是变电运行人员数量普遍紧张。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变电站人均运行人员数量不足3人,一些企业反馈变电运行人员严重不足的比例高达78%以上。综合以上分析,随着我国电网的快速发展,我国主要电网企业现有的变电运行与检修分开电力运维管理模式从人力资源角度分析,员工的人数与业务素质等方面均不能满足需要,但基本的文化程度是具备各类技能提升的基础,必须通过进一步提高变电站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进运维一体化的管理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借助社会化力量,缓解人力资源矛盾。
三、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思路、目标与原则
有资料显示,未来20年我国用电需求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研究表明到2015年、2020年和2030年,我国最大用电负荷将达到10亿千瓦、14亿千瓦、19亿千瓦,分别相当于2010年的1.5倍、2.1倍、3倍,期间变电容量将继续大幅度增长,因此变电专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基本思路是改变原先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传统生产组织方式,对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用2~3年时间逐步实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80%的运维单位由变电运维班(站)统一负责实施设备巡视、倒闸操作、带电检测、维护性检修业务,以提升变电运维工作效率。并确立了“确保安全,稳步推进;培训先行,素质提升;合理引导,激励保障”的工作原则。以上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思路、目标与原则无疑是积极主动的,将有利于国家电网迅速适应快速发展的电网需求,创造先进的变电运维管理模式,大大提升我国电力系统的劳动生产效率,值得相关电力企业借鉴。
四、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的主要任务与内容研究
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主要分为有人值班和无人值班模式。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及智能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无人值班的比例将高达90%以上。变电运行的模式大部分也已由有人值班变化为一个维操队负责多个无人值班变电站区域集中运维管理模式。实施运维一体化变革的主要内容首先是调整专业管理模式,在现有区域维操队的基础上调整充实现有的检修人员,形成运维一体化的运维班组,按照能力的发展逐步实施运行与维护一体化各项生产任务。而现有的模式是一项生产任务,首先是运行人员完成倒闸操作,然后交由检修人员实施检修工作。因此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对原有的运行人员开展变电检修技能培训,对原有的检修人员开展变电运行技能的培训。需要指出的,受制于变电运维人员的基本素质与主要精力限制,所谓变电检修技能的培训主要指维护性检修技能的培训。所谓维护性检修指无需使用大型装备,不涉及复杂停电及安全措施,不涉及设备整体或重要部件更换、设备大范围拆卸及带电作业的C、D类(传统意义上的小修)一次设备检修工作和不涉及二次回路改动、设备功能校验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故障异常处理等二次设备检修工作。而专业化的检修(大修改造类)则需要通过专业化的检修队伍来完成,专业化的检修队伍来源于电力系统内部专业化的综合检修机构及社会化的各大设备类型厂商。通过以上的变革形成了我国电力系统变电运维一体化、检修专业化的新型劳动组织模式,必将大大提高我国电力安全生产的专业化与精益化管理水平,满足我国电力系统特别是电网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五、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实践经验
变电运维一体化主要思路、目标、原则及任务的提出确定了变电运维一体培训的主体内容。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主动适应运维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从500千伏超高压变电站开始,多年前就开展了无人值班改造、变电运维一体的劳动组织模式创新与主要内容的理论与实训等实质上的探索、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和良好效益,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适应湖南主电网的快速发展。总结运维一体的培训,其主要内容包括四大部分。一是带电检测部分,主要掌握红外测试、主变铁芯接地电流测试、SF6电气设备气体检漏等专业知识与技能。二是一次检修部分。主要掌握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及辅助设备、漏电保安器等一次设备检测与维护知识与技能。三是二次检修部分,主要掌握继电保护基础知识、各类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定值修改、保护装置程序升级与更新、故障录波装置的操作与维护以及二次专业化特巡等专业知识与技能。三是变电运行部分,主要掌握倒闸操作、设备巡视、事故异常及处理等专业知识与技能。
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变电运维一体的推广过程中培训工作所获得的主要经验如下:一是运维一体化的开展可以大大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二是运维一体化顺利实施的关键是要确定运维一体的主要任务与核心工作内容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三是进行运检双能的培训。把过去检修专业人员培训成为运维一体化专业人员的难度要比预想得要低。运行人员经过培训也能迅速掌握维护性检修技能。四是经过运检双能培训后将原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按适当比例编在同一运维班组工作,通过结对子、互帮互学提高人员技能水平。五是确定运维人员技能等级。在人力资源配置上重新定义岗位工种,综合原变电站值班员、变电检修、继电保护专业岗位技能要求,设立一至六级“运维工”工种,确定能力规范和岗位岗级。六是运维一体化培训的难点是熟悉各类运行与检修的制度要求,并养成很好的工作习惯。七是在一些快速发展地区,因基建投产或设备改造导致倒闸操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受人员精力影响,继续维持运行与检修专业独立设置的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各地区因按照差异化原则推进运维一体化工作。
六、变电运维一体化发展展望
要迅速建立运维一体化的生产组织模式需要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电网发展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展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发展,须着力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快速提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与智能水平,提高调度远方操作能力,大力运用计算机程序化操作、一键式操作等技术手段把运行人员从繁重的倒闸操作任务与高风险的防误操作中解放出来,为快速推进运维一体化提供技术保障;二是要建立运维一体化专业发展规划,确立运维一体化专业技能发展的方向,特别是逐步要将简单的维护检修能力发展为具备有较高级的设备状态诊断与检修消缺能力;三是开展运维一体的专家队伍建设,建立运维一体的多层次技能等级标准,并建立起技能等级标准与不同复杂程度的运维一体任务之间的关系,稳步推进运维一体化向更高技术层面发展;四是修改完善现有变电运行与检修管理规程与制度,从制度层面上支持和规范运维一体化的健康发展;五是开展针对性的运维一体化模块化培训,满足现有转岗人员与新进人员的培训需求,并支撑运维技能等级标准的发展与完善。
七、结束语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需要的人力资源将进一步紧张。变电运维作为电力系统核心专业,技术要求高,知识要求广、工作作风要求严,其承担的任务将更加重要,必将成为保障我国电力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宏,张怡.供电企业变电运行专业培训过程中的认识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5).
[2]马野.浅谈变电检修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与企业,2011,(8).
[3]张彩友,丁一岷,冯华.关于开展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J].浙江电力,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