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体育德育渗透总结

时间:2023-03-15 14:54:38

导语:在体育德育渗透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体育德育渗透总结

第1篇

肾结石常令患者痛苦不堪。《泌尿学学报》刊登一项研究发现,柠檬酸盐不但能绑定尿液中的钙,防止钙沉积形成结石,还能防止更多结石的形成。柠檬酸盐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获取,但在柠檬中含量格外丰富。对药物不耐受的患者来说,饮用柠檬汁最好。

《泌尿学学报》刊登另一项研究建议,每天取适量柠檬汁,以2:1的比例用柠檬汁兑水饮用,效果良好。柠檬汁稀释后味道更好,尿液量也会大大增加。务必牢记:尿液越浓,肾结石危险越大。

稍胖的老人寿命更长

许多老年人都深受三高问题的困扰,尤其是那些肥胖的老年人,因此,人们觉得老年人还是瘦点比胖点好,就像那句俗语说的:“千金难买老来瘦”。但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老年人胖点要比瘦点好,甚至稍胖的老人寿命更长。

研究发现,只有肥胖超过标准体重35%~40%时,才容易导致疾病发生,体重稍微超过正常值其实更有益于健康长寿。因为胖人的皮下脂肪层较厚,抗寒、抗病能力比瘦人强,更经得起疾病的“折磨”。而瘦人抵抗力相对较弱,对环境的适应性差,特别是对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急性传染病,都比胖人的发病率高,而且预后差。研究还发现,60~70岁的老年人肌肉开始出现萎缩,男子每10年萎缩4%,而妇女则可能达到6%。女性如果从50岁时体重显著减轻的话,更易发生骨折,尤其是髋关节骨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另外,体瘦者内脏下垂的发病率很高,最明显的是胃下垂。

睡眠时间和次数可能由基因决定

研究发现,人们睡眠持续时间或者次数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保证睡眠有两个很重要因素: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大约有1%~2%的人表示,他们从小就很嗜睡,几乎每晚至少都要睡足10个小时。这样的“嗜睡者”其实是正常的,他们每天都需要足够长的睡觉时间才能让身体机能正常运行。相比其他人,他们如果睡眠不够,免疫机能更容易受损。

专家总结喝酒伤身时刻表

饮酒过量有害健康。英国《每日邮报》最新载文,刊出了多位专家总结出的不同时间点酒精对人体的影响。

晚上8点:饮酒后最易兴奋。一杯酒下肚就会提高多巴胺、血清素等4种可以使大脑产生欣的化学物质水平。

晚上10点:酒后口无遮拦。饮酒两小时后,自信心会倍增,但判断力更差。

晚上11点:最不适宜喝威士忌。

午夜12点:女性醉酒更快。女性脂肪多,水分少,加之女性体内处理酒精的肝脏酶水平低,因而更容易醉酒。

凌晨2点:酒后大吃烧烤很危险。酒后烧烤吃得多,容易诱发呕吐,甚至胃出血。

凌晨4点:影响睡眠。过量饮酒使人很难进入深睡阶段,起夜次数多,醒来仍觉疲倦。

上午7点:酒后脱水导致头痛。即使半夜之后没再喝酒,血液酒精水平和脱水也可能导致头痛等宿醉症状。

上午9点:油炸食物加重宿醉症状。酒后没睡好会导致醒来时血糖偏低,想吃油炸食物。但这又会刺激胃酸过度分泌,导致胃部不适。

上午11点:感觉最难受。由于肝脏、肾脏等器官都忙于处理酒精,11点是宿醉最难受的时候,更容易抑郁、焦虑和易怒,体温增加、心跳加快且血压升高。

下午1点:身体开始恢复。此时,宿醉影响减退,身体开始恢复,但仍会感觉没睡好或胃部不适。

头发可记录情绪

加拿大科学家发现,头发中包含一种反映压力大小的激素皮质醇,这种皮质醇的信息可以在头发中保留至少6个月。因此,头发可以告诉你,过去半年多你过得轻松还是紧张,经受了多少压力。

即便头发脱离了身体,这种信息依然会被保留。从不同时间段生长出的头发,可以反映出那个时间点你的身体经历过什么样的变化,如受精神打击、毒物侵袭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要一直留着头发不剪,过去就一直如影随形。如果说头发是过往压力、情绪的鲜活记录,那么,通过剪去长发来剪断牵挂,还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科学家找到“老年痴呆症抗体”

新近出版的《美国科学院学报》刊登一项最新研究宣称,纽约伦斯勒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已经研究并造出了一种“老年痴呆症抗体”。这种“老年痴呆症抗体”可以中和会导致老年痴呆症的有害蛋白质――“β-淀粉样蛋白”。科学家表示,这项新研究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帕金森症等复杂疾病的病理,同时也有助于研究出可治疗多种疾病抗体的新药物。

蘑菇炒蛋有助预防胰腺癌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富含微量元素硒和镍的饮食,比如蘑菇炒蛋,有助于预防胰腺癌。

研究人员发现,高水平的硒、镍可以降低胰腺癌风险。富含镍的食物包括芦笋、蘑菇、梨、豆类和茶;富含硒的食品包括巴西坚果、葵花子、鸡蛋和多脂鱼类如金枪鱼和沙丁鱼。而高浓度的铅、砷和镉可促进患病几率,烟草中就含有镉。数据显示,吸烟者占胰腺癌患者的三分之一。专家推荐,鸡蛋富含硒,而蘑菇中富含镍,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的蘑菇煎蛋卷,或者蘑菇炒蛋可起到预防胰腺癌的作用。不同种类的蘑菇都有此作用。

睡眠不连贯损害长期记忆

美国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只是睡眠时间充足,但睡眠时常中断,有可能会损害长期记忆。

研究者运用光遗传学技术,改变小鼠的特定脑细胞。当小鼠入睡后,研究人员向它们的大脑发射光脉冲,打断小鼠的睡眠但不影响其总体睡眠时间。在如此持续干扰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将小鼠一只只单独放入实验箱,每个箱内放有两件物品,其中一件是小鼠早已熟识的旧物,另一件是小鼠此前没见过的东西。如果小鼠能连贯睡眠,那么它观察新物件的时间比旧物长。

实验结果显示,那些不连贯睡眠的小鼠对新旧物品的观察时间和兴趣相同,这说明小鼠的长期记忆受到影响。研究者由此认为,无论睡眠总时长或深度如何,一段最低限度的连贯睡眠对强化记忆至关重要。

吸烟者多吃梨能降低患癌风险

第2篇

德育是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和思想教育的总称。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动力作用,其中德育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占据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那么,该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做人的根本,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思维方式的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情感、道德价值、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全面发展,是作为体育教育局工作者的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品质。那么,体育教师就应该将德育的内容寓于体育教学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独立地从事科学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1.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生活条件也比较优越,大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缺乏耐力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的学生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例如,耐力跑对学生来说是尤为困难的内容,练习中有的不能跑完全程,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是怕苦怕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适的学生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应告诉他们失败的原因和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怕累者除了要进一步讲清道理外,应让其补跑一次,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又能抓住这一环节,经过几次反复的工作即可初步解决。

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所以我们在这些项目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课堂互动是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碰撞,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不仅要教学互动,而且要引导学生讨论,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助协作关系,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生成德育渗透点。优秀的教师必须考虑课堂的互动,课堂如果没有互动,学生的学习就会觉得枯燥、无味,教学将会陷入呆板的僵局,“三维”目标也就不能有机地结合。课堂互动在于教师课前对教材文本的钻研程度,在于对学情的掌握程度,在于对教学环节的预设程度,在于课堂对文本价值的引导程度。课堂上,只有围绕教材的价值趋向,做到有效互动,才可以及时生成、有效生成,这样德育渗透也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2.利用探究学习进行德育教学。

德育不能仅局限于教师的说教,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汲取营养。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传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而学生投入更积极、主动的学习当中,教学过程更能体现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密切合作,如在球类项目中,我有意识地让学习成绩较差但对球类兴趣超高的学生做主角,带动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总结出球类运动具有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绝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3.小处着眼,时时渗透。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还承担着学生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竞赛和课余训练等工作,这些课外体育工作更拓宽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领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加强德育渗透。根据实际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表扬、鼓励与批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重视加强与各班主任、德育处等工作人员的团结协作,使学生通过学校体育活动受到连续、科学、全面的教育。

4.明理导行,落实德育渗透点。

明理导行是指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逐渐明白道理,并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个人品德行为,不断提高学生体育素养,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从而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个人行为,养成爱祖国、爱学习、有理想的新一代的优秀品质。如:播放亚运会、奥运会音频资料,欣赏教学时,使学生身临其境,享受欢乐,感受痛苦,愤怒地谴责,寓理于情,情理交融。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运动自豪,学习生活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增强为祖国建设事业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四、建议

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论、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从而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第3篇

干部德育培训心得体会一:

让德育无处不在,就是深入挖掘社会(社区)、家庭、学校各个方面的德育资源,构建和谐有效地德育体系。

一、未成年人育德工作的现状

社区没有具体办法抓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工作;家庭虽然总体还重视子女思想教育,但成绩优先意识更明显,教育方法不先进,与时代脱节;学校在中高考的压力下,德育工作支离破碎,难有实效;更为突出的是社区、家庭、学校有的单方面发力之后,没能取得其他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造成“5+2=0”(五天学校教育、两天家庭社会教育)、“家长干着急”等局面,严重打击了各方面对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的信心,对未成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放任自流。

二、树立信心,不为失败找借口

美国西点军校里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就是遇到军官问话,只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奉告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

我们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任,因此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工作是不允许失败的,我们更不能为目前的现状找出“合理理由”,去埋怨学校工作不到位、埋怨家长不配合、埋怨社区不作为、埋怨社会环境太糟糕。我们只能面对现实,树立信心,团结一切可以进行育德的力量进行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长、社会(社区)要切实肩负起责任,加强学习,相互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三、要为成功找方法,全方位育人,增强实效

1.建设一只精良、专业的德育队伍。首先培养教师的崇高师德,让教师成为人之楷模,成为一道流动的德育教材。其次是提高教师驾驭和解决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能力和本领。

2.建立贴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目标。只有符合未成年人实际的培养目标才能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各班要根据各班、各个同学的实际提出具体的目标,并提出相应的培养措施和方法。

3.构建针对本校学生实际的校本德育课程,发挥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育德的实效。

4.建设内涵丰厚、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要注重学校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尤其是要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各班班级文化文化建设一定要突出主题,强化内涵,贴近学生。

5.注重德育工作的多样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融入多样性的德育常规活动中去,让丰富多样的德育主题活动,成为学生喜爱的育德方式。尤其注意合理利用网络,利用网上聊天室、贴吧等手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有针对性地适时引导学生思想。

6.强化德育科研。通过专题调研、课题研究,突破德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育德水平。

7.建立评优评先的制度,每周、每月、每两月、每期都评出德育工作中优秀的师生和集体,引领大家不断进步。

8.开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学校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家长,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和家长的教育水平,同时也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9.构建学校与社会联动的育人机制。学校充分挖掘社会信息中的德育资源,使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更多地融入时代内容、体现时代精神。社区积极配合有关部们查处黑网吧等有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场所,净化社会环境,并充分利用社区相关设施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添砖加瓦。

干部德育培训心得体会二:

20XX年12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县中小学德育管理干部培训班的学习。深知应该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我和我校的德育校长从黎明启程赶去县里到夕阳西下才踏上回家的班车,从始至终一直坚持积极听取了每一位德育领导干部的专题讲座,收获颇多,回来的路上我们还一直交流着听课心得,深感责任重大。

一、抓活动开展,促养成。

七中的“班团队建设和班级文化熏陶”,十花道的“快乐成长”校本研发,明德小学“一系列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都让我感受很多,只有活动开展得好,我们的学生是有可塑性的。为了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习惯养成,通过各大传统节日获新闻载体为学生创造活动锻炼和受教育的机会。

二、立足实际,把握重点

总结会上任冬主任根据当前德育工作的现状提出希望,牢牢把握德育的重点,立足学校实际,顺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我们是从事阳光育人的事业,强化自身对德育的认识,做好角色的转换,今天是受训者,明天就是培训者和践行者。学校的每位教职员工都应当是德育教育的宣传者、践行者,即“全员德育”理念要在我校基本形成共识。为了更好地创设学校优良的育人氛围,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将继续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工程,深化教师对“全员育人”的认识。

三、扎实长效抓好德育工作

1、提升全体教职员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认知水平,运用宣传媒体、教职工大会等方式加大力度宣传“校内事事皆教育”、“德育无小事”理念,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学生活动让教职工近距离感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2、提高任课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深度,利用各类教师学习资料,要求教师自学与互学相结合,从实践层面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3、强化班主任德育理论水平,积极探索做好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

(1)班主任应抓好日常班级管理。配合学校“学生一日常规”检查工作,包括按时到校,大课间,眼保健操,劳动卫生,自修课等。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将继续组织师生进行考核。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班主任应主动地、认真地研究班级自主管理方法,发挥学生自主管理作用,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研究班级核心理念、班级公约、班级目标等班级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班级文化,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集体观念浓郁的班级氛围。

(2)加强班主任工作学习研讨,提高班主任专业能力。学校将进行灵活多样的班主任培训活动,以期有益于班主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座谈会”,研讨班主任工作如何有效开展,并推荐经验型班主任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内或校际交流,打造一批在县内有影响力的、有着先进理念和丰富实际经验的优秀班主任队伍。坚持每学期的德育工作总结,更好地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4、落实德育民主管理途径,拓宽德育交流渠道。让每一位老师有机会发言,谈学校德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交流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以及存在的不足,以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不断完善。

我虽然从事德育工作时间不长,但通过本次培训,让我体会到了这一点,德育工作是我们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教育放首位;而对于教育而言,德育是首位的。我想,面对处于不断发展而又缤纷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的一个个灵动的个体,我们的教育更不能停滞不前,我们要抓好德育教育,除了要下功夫去完成好每一个工作内容之外,还要不断的反思提升自己的认识和能力。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应该重视我们的这一项工作,脚踏实地地的把它做实做细。

干部德育培训心得体会三:

通过近20天的学习,听了专家们对德育有关问题的精辟分析,结合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应着重做好以下两点:

一、要真正树立德育工作创新意识

1、要做到认识到位。认识到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实现创新的首要前提。学校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必须改变“重智轻德”的应试教育思想,站在培养跨世纪“现代型”、“创造型”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实抓德育。避免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做法,保证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要树立效益意识。这是现代社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任何工作都要谋求和提高效益。那种单纯从“任务”、“要求”的角度出发,不注重效益意识和质量问题,凡是上级布置的任务,不论最终效益如何、质量好坏,只要完成任务便万事告终的不讲效益,不计利害的做法,只会给教育工作带来损失。因此,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就要讲求效益。不讲效益,便无所谓创新。

3、要树立正确的超前观。作为一名现代教育工作者,应从发展、整体、改进、竞争的角度看待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加强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丢掉僵化的形而上学观念,树立变化发展的观点;同时,要树立正确的超前意识和突破思想,增强预见性、针对性、创造性,以逾越过去德育工作路子越走越难、越走越窄的困境。克服墨守成规,力求创新搞活。

二、要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途径

如果把德育工作比作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那么,德育工作的创新则是为它开掘新的活力和源泉。未来的世界充满着挑战和竞争。而这一切挑战和竞争都集中在“一种主要的决定因素──人的身上”。广大教育工作者应顺乎潮流,知难而上,携手共进,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极大发展找寻“水源”,贡献心智。

1、要更新观念,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当前的社会是一个改革的时代,发展的时代,竞争的时代。学校德育工作如果还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教师还局限在校内、教室内讲道理、开班队会,特别是面对多层次、信息化的新形势,如果还是沿袭传统思维方式,不敢跳出“框框”,呼吸新鲜空气,对形形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视而不见或一味采取拒之门外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因此,我们要贯彻“三个面向”精神,更新观念,放眼社会,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除学校常规活动和传统项目活动之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学工、学农、军民共建等渠道,让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变“封闭式”的“圈圈德育”为“开放的”的“社会联姻。”

2、要突出主体,变“被动式”为“主动式”。一切由教师作主、由教师包办,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这是传统教育的流弊。德育工作,内容由教师主观臆定,过程由教师一人主宰,活动由教师全面指挥,也是历史因袭的固定模式。这种貌似负责周致的德育模式实际上却违背了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要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但要使学生置身于德育的特定环境,使之接触客观德育因素,而且要调动其主体精神,能动地参与德育实践。作为教师要提高能动意识和超前意识,着眼过去,立足现实,预测未来,变“被动”为“主动”,变“消防”为“预防”。

3、要情理交融,变“强压式”为“引导式”。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情理交融,是贯穿于德育于作过程中的重要原则。那种不看对象,不顾后果,习惯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办法只能是带来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素质教育条件下的德育工作必须要实现创新,通过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心智潜能,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德育目标的定位在于“培养”与“引导”。因此,教师要变强压式为引导式,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设计,情理交融,尽可能多地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正确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

第4篇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智力、体能、情感、态度、价值、品格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康的体格、正确的态度,发展理、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运动能力,丰富智力活动、体育情感,扩大经验范围、行为空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正确价值取向。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正确把握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一节课的特点和内容设计德育教育的内容,实施全方位德育。

1.加强课堂常规管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堂常规常规管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途径,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的不同季节、不同时期、不同场地、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把课堂常规管理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组织纪律性教育,培养学生服从管理、遵守纪律的习惯,逐步形成学生创新工作、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2.巧妙设计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学的内容纷繁复杂,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全面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积极因素。基于各项体育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所要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这一教学原则,教师要长于挖掘教学的深刻内涵,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中长跑教学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但是坚持练习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篮球教学内容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正确的团队意识,还能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道德情操。只要体育教师能够认真研究、积极思考,在每一堂体育课教学中都能找到最合理的德育切入点,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3.选择合理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更是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的心理思维活动和体能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通过队列队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思想;课堂小结,可以激励学生团结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

4.科学处理偶发事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偶发事件经常发生,这些偶发事件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体现,体育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把握这些有效的机会,及时对事件作出处理,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事件正确的判别能力,进而实现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5.注重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俗语有云:“身教胜于言教”。为了胜任体育教学工作,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提高专业能力,树立良好教师形象,使自己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生动教材。教师教学中应举止文雅,谈吐大方,讲解精炼、示范到位、言行一致,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受到熏陶,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二、讲究德育渗透方法,有效实施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师不能把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做成空洞的说教,应该开动脑筋结合学生实际、内容实际、自身实际,选择恰当的德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1.情感暗示法: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用正确、得体的动作、表情来传达内心的情感和期盼,是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比较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体育教师会经常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一个亲切的微笑、尊重的眼神、的动作,不仅能够体现对学生人格的尊重,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还能在学生心理树立教师崇高形象。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不要急于停止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当众训斥,应该慢慢地走到学生的面前,投出一个期盼的眼神眼神,轻轻地摸一摸学生的肩,以示提醒或制止,这样就能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觉,易于接受的心理准备,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感知体验法:体育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教学活动是通过集中、持久、反复的身体技能强化训练或比赛来进行的。通过在锻炼、比赛、教学的实际场景中能够很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目的和现实生活深度融合,能够保证在体育教学中德育效果。通过体育教学和活动中的德育渗透来影响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以及行为方式。如健美操、艺术体操等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有明显的效果。球类和田径的接力竞赛等团队组合项目,需要参与者具备强烈的责任感、集体感、荣誉感和团队配合能力,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有效办法,通过对学生的关心和协助,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的意识,利用集体荣誉感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使学生克服各种不良行为,并进行自觉抵制。这种实践体验的教育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实际教学和具体运用时,要把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当做主要措施,让学生通过体验、回味体育动作过程,从而受到启发教育,进而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达到育德树人的目的。

3.启迪激励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语言激励、表情暗示、动作指导、榜样引领等多种办法,培养典型,鼓励榜样,使后进赶超先进,坚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竞争性强、胜负偶然性大的活动,让学生在暂时的胜利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在暂时的失败中总结到成功的经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坚忍不拔的毅力,胜不骄败不馁的气节,使他们充分享受体育课的快乐。通过正确比赛规则的执行,在使学生感受比赛的公平中,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公平教育,体会竞争的残酷性和公平性,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法纪观念。

4.赏识教育法:中职学生在初中教育阶段,受到自身条件、教育方式、家庭要素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很少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认可,因此,他们的个性心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自卑、懈怠等不良个性心理,但是他们同时具备得到他人成人、展示自身特长的强烈愿望。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使他们的个性心理向健康的方向转变。例如在在田径运动会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并坚持到终点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中肯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可以说教师的一句鼓励就是一支兴奋剂,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实现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

5.激情教育法:体育教学能够很好地体现民族意志,弘扬民族精神,激发民族意识,强化民族体能。体育活动有益于激发学生顽强拼搏的情感,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体育既是个体活动,又是集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个体与集体是有机的统一体。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体育集体活动多的特点,使学生个体和集体高度融合,强化集体合作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如在乒乓球课教学中,向学生讲述讲述我国队员如何通过刻苦锻炼、集体协同作战多次包揽全部奖项,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国际乒坛高高升起。从而激发学生的拼搏勇气、骁勇善战的精神和爱国意识。

第5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思想品德;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015-01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锻炼学生身体,同时,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多数体育课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能力,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事实上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可能的,且行之有效的,有其他科目所不及的优势,现就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表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体育教学的特点及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体育教学的复杂性。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生理特点及心理特征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是极为复杂的。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体育教学的空间较大,教学环境也比较复杂。由于体育课多是在室外进行,学生的学习活动易受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意志、自觉性等生理活动和思想问题,都非常容易显露出来。加之体育教学具有较强的动态性、竞争性和集体性。突发事件和干扰因素较多。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及教学手段的灵活性。体育教学的内容从项目上分有田径、球类、武术、体操等;从运用形式上分有比速度的、比准确性的、比美的、比难度的,有手打的、脚踢的等。体育教学的方法有许多种,其手段可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形式上具有形象、直观、易行等特点,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三)体育运动项目的竞争性和集体性。竞争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全过程。在竞争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行为特征容易暴露,各种思想随时都可能表现出来;同时体育运动又具有比较明显的集体性。这种竞争性和集体性可使学生产生一种对集体的向往,这种向往所转化出的凝聚力。对个性品质和活动本身所涉及到的社会道德规范,在体育活动特有的氛围中的形成和改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体育教学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有利条件。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育教学过程,为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进取等品质提供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对增强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公正无私的良好作风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促使自信心、自制力和开拓精神的养成,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学的途径

体育教学是使绝大多数学生遵守和利用规则来完成一定的身体练习。良好的个人心态、人际沟通和协作等因素对完成训练及竞赛胜出是非常重要的。籍此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团体精神。各种体育教材都有一定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材中有许多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内容,教师都能够结合体育教材和目前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具体要求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以下总结几种教学方法供参考。

(一)榜样法。榜样法是教师自己的模范行为出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影响学生,使其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身教胜于言传”就是大家所推崇的名言,也是很好的例证。学生显著的特点就是有很大的模仿性、可塑性、导向性,体育教学是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常教学活动,体育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因而,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语言法。语言法就是教师运用语言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行为品德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学生扬长避短,激励其不断上进的一种方法。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教育,语言中肯,符合学生特点、性格,宜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的正面教育。

(三)陶冶熏陶法。陶冶熏陶法就是教育者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其受教育者置身于其中为之感动从而受到教育的方法。这就要求教育者努力创造良好的情境,培养正确的舆论。

第6篇

近几年,技校生源素质普通下降,主要原因是普通高中扩大招生,而进入技校的学生大多是中等以下水平。另外,整个教育环境是一种应试教育,部分中学为了学校的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德育,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这就给技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课题,如何开展技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呢?

一、建立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

技工学校要将德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促进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组织机构的建立

从德育机构图来看,德育领导小组由校长、德育组长、学生科科长、教务科科长、团委书记、级长和办公室后勤科长组成。从领导到基层,由上而下,把德育工作抓起来,可以垂直联系,水平沟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机构的职能,从组织结构上保证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确立德育管理者的职责,制定德育管理目标

对德育工作者的职责进行分工,使每一个管理者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如《德育领导小组职责》、《级长职责》、《班主任职责》等。同时,要制定德育工作的长期、短期目标.使德育工作者能有方向、有目标地实施计划。

(三)研究德育工作

没有研究就没有进步,就没有创新,就没有经验。德育工作者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德育工作进行创新,结合新时期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背景开展德育工作。通过研究德育课题、德育总结、论文评选、经验交流等方式促进工作创新。

二、树立全体教职工人人参与德育管理的观念

德育工作不仅是班主任、级长、学生科人员的事,每位教师也是一位德育工作者,教师应该参与德育管理。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但任课老师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的德育功能是班主任无法替代的:任课老师应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影响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成为学生道德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刻都说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对学生未来公民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教师应注意“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让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三、加强德育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德育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德育任务的完成及德育工作的效果。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者的素质是一项重点工作。

(一)级长的设立及作用

德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将德育看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他律到自律的教育过程。针对技校学生的情况,我校将德育分成年级式的逐层教育管理模式:一年级,着重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二年级着重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三年级着重学生的职、道德教育:根据以上三个层次设立级长管理,德育领导小组将德育任务布置给级长.再由级长分级实施,要求级长做好学校与班主任的沟通,从而达到良好效果:

(二)班主任的作用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最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学校与学生问的桥梁和纽带,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德育工作的成效。

(三)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提高自身素质作为级长与班主任,首先应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成为各方面合格的教师;其次要提高管理水平,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教育艺术,特别是级长,更要注重自己管理能力和教育能力的提高目标管理能力要求级长、班主任能根据本年级,本班的特点,制定长期,中期、近期的目标,并根据目标实施教育与教学加强考核和奖励制定级长、班主任作职责,每月对级长和班主任进行考核,班主任由级长负责考核,级比由学生科考核要求班主任,级长每月写工作手册,每月写报表.逐步将级长、班主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通过对级长和班主任考核,实施考核与奖金挂钩.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且每月评选红旗班,每学期评选优秀班主任.每年教师节评选“优秀教师”、“十大名师”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德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有发自内·的情感.才能将教育学生当作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并能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真心做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交朋友。

加强德育教师的培训学校领导应重视德育教师的培训,组织班主任、级长学习德育管理新信息和当前德育的要求和任务一特别是对年轻班主任,更要做好上岗前的培训工作,并通过老班主任的传、帮、带,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

德育工作在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的同时,还应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和升华。

(一)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化校园环境,首先应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促使每位学生都能以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其次,要加强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配备图书馆或阅览室、校园网:校园内设有宣传栏、读报栏。另外,还要注重校园绿化,让学生时刻置身于优美的校园中。

(二)开展课余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政治课、时事教育都是有意识的德育教育,有时效果并不佳,应将德育渗透到课余活动中,进行无意识教育:我校每年都开展艺术节.体育节、“五四”青年节等大型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之中受到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的艺术和体育特长。另外,学校还设立了文学社、真情服务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教育自己。

五、结合实际开展实效性的德育工作

(一)习惯养成教育

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是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因此,学校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作为德育的中心任务,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将“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要求学生日常言行举止讲文明、讲礼貌,一切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严格课堂纪律、出勤制度,抓仪容仪表、课间操、校园卫生,定期检查宣传墙报,做到常规管理与检查评比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行为规范化。另外,我校还特别注重新生的学前教育,每年新生入学都送新生到军营军训一周和举办新生入学系列教育,从学校规章制度、专业介绍、四个学会专题对新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入学后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得力的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是德育工作者的得力助手,选用好的班团干部,不仅使教师从繁忙的事务管理中解脱出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技校学生人校时素质差一点,因此在选出班干部后应进行系统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对学生干部有放有导,同时也要做好监督,并帮助学生干部做好工作总结。

(三)后进生的转化

技校生入学时素质较差,后进生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要极度重视,班主任应与科任老师、家长共同配合。对后进生的教育既要及时,又不能急于求成,因为他们已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我们不可能经过一次教育和谈心就能让他改正缺点,应给他机会,降低标准,逐层逐步地进行教育。

(四)加强宿舍管理

加强宿舍管理,首先,应成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我校近几年来对学校门卫和宿舍管理员进行调整,将原来年龄大、文化低的人员解聘,从社会上招聘一批文化素质好的人员,选用高中文化层次或退伍军人担任门卫,配备具有大专以上文化层次的生活指导老师。另外,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门卫和生活指导老师的岗位职责,并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同时,还成立一支学生督导队,协助生活指导教师完成平时的卫生、纪律、“文明宿舍”的检查评比。

(五)就业指导

技校生一入校就应开始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介绍当前的社会需求,让他们在三年技校生活中,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并在就业前进行面试知识、职、道德和劳动法的学习,通过培训帮助学生提高成功就业的机会。

六、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

第7篇

育人先育德,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比学会求知更重要。只有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行为习惯、优良品德的人,再传授广博的知识,锻炼健全的体魄,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适应时展的新型人才。作为拥有3 000多学生的嫩江县第二小学,更应该发挥德育的育人功能,抓好德育体制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班干部等组织的作用,建立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网络,在老师中实行“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在学生中倡导“兵管兵、兵教兵”的自我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践行尊重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全校师生的生命成长奠基。

一、师德师风――德育之花的肥沃土壤

有道是“正人先正己”,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加强师生双向感情的互动,用火热的情、真挚的爱去感染学生,以高尚的师德、规范的言行、渊博的知识不断地去影响学生。用我们学校何华校长的话说就是,我们都要把每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很多矛盾就会化解在萌芽之中。我校要求教师们眼睛向内看,加强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成立了“班主任之家”,每周活动一次。组织开展“班主任论谈”、“育人心得”、“分享与分担”、“案例分析”、“法律讲座”、“教师健康心理讲座”。活动内容依据校内实际情况和教师所需而定,除此之外,我校还与教师签定了《嫩江县第二小学师德师风管理责任状》,约束老师们的行为,近几年来,我校在县纪检委、教育局、联合举办的“最佳最差学校”测评中。连续荣获全县最佳学校,教师没任何违纪现象,创造了三年零上访的县内记录。过硬的职业道德水准,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家长的信赖,生源不断增加,我校良好的师德师风也为培养高道德水准的学生奠定了基础。

二、养成教育――德育之花枝繁叶茂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归根结底教育就是使学生养成适应社会的习惯”。行为习惯是人长期养成的,一经养成就具有稳定性,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良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身。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先要制定一系列行为规范及与之相配套的奖罚措施。我校制定了《嫩江县第二小学德育工作方案》、《嫩江县第二小学德育量化管理细则》、各班又制定了《班规》,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采取改革评价方式促养成。为学生建立德育成长记录袋,我们要求老师把鉴定式评语转化为激励式的评语,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家长评价”、“领导评价”多元的评价体系,每天都有学生得到奖励卡,鼓励孩子把得到的奖卡积攒起来,周末到大队部的奖柜前兑换奖品。让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的“肯定”与“否定”中健康成长,心理之树能够沐风淋雨,真正做到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以后“不教”。除此之外,我校还通过班队会、课堂教育、校园广播、板报、学科渗透、互联网等渠道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和优秀意志品质的培养。在抓好养成教育中,关注细节,比如学习用品的摆设,坐、立、行走姿势。在教学楼内,在操场内的秩序,出操、升旗、进出校门的礼仪等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同时,学校依据《细则》进行检查,形成班级之间的良性竞争,每周评出德育示范班和德育标兵班,周一升旗时由班长领取荣誉牌,挂在班级醒目的位置,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责任感。促使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适应以后新的挑战与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特色活动――德育之花茁壮成长

经典诵读,开展国学启智教育,是第二小学创造特色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年级都利用晨读时间诵读国学经典篇目,这时,只要你走进第二小学的校园,朗朗的读书声会响入耳畔,唱诵时犹如黄钟大吕发人深醒,引人沉思,低吟时犹如涓涓流水沁人心脾,润泽生命,我校对学生进行国学系列著作的学习,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知识,把圣贤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修养。为此我校还定期举行比赛,以诵读、演唱、歌舞、课本剧等形式呈现,增强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们与圣贤牵手,争做儒雅少年。

上学期开学以来,第二小学大队部针对学生多,安全隐患大、行走无序的问题,提出了校内安全行走,课间楼道无声的具体要求,并与交警大队齐抓共管,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平安校园“小交警”培训活动。该项活动一开展,立竿见影,成效显著。它不仅是建设平安校园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管理机制和方法上的一种创新。

这一活动根据方案的步骤开展以后,学生的安全意识,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快速增强,上放学能够主动排队,遵守规则,追逐打闹的现象看不见了,嘈杂喧哗的声音听不见了,慢步轻声,右侧单排行走已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特别是每到课间,岗位上一个个有着标准站姿,打着标准手势,镇定自若,指挥自如的“小交警”,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展示了警校共建和平安校园“小交警”活动的丰硕成果。

学校领导和共建单位交警大队的同志就以后的共建工作已达成共识,在总结平安校园“小交警”活动的经验后,将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扩大活动范围。让“小交警”的行为和功能走出课外,校外,影响家庭和社会成员,为创建和谐平安新嫩江增添光彩。

我校承担的省级重点课题就是《构建师生共同成长乐园的实践与研究》,有这样一句话叫:“没有活动的教育就好比一潭死水”。我校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释放生命的光彩,通过第二课堂,积极开展书画展、舞蹈、歌咏、讲演、体育竞赛等,在九月份开展“金秋艺术节”,使学生感到学校是学习的乐园,成长的家园。

四、感恩回馈――德育之花砾果飘香

第8篇

一、在学校管理中渗透美育的目标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充分感受健康美的能力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常常通过美育的途径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通过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吸引学生、振奋学生并叩击他们的心弦,使学生在欣赏、认识和理解多项活动内容的同时,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从而起到“以美立德”“以美育德”的作用。

1.美化育人环境

学生的审美趣味的习惯是在优美的环境中形成的。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对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重视校园建设,引导学生参加美化绿化校园的工作,增强学生创造校园美的意识,培养他们创造美、珍惜美的观念与能力。从而以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个性,又以学生美的行为习惯为校园增添光彩。

2.完善教师形象

要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优化师德风范,要求教师仪表风度、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都体现为人师表的美德,做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无声的美的楷模。以完美的人格教育学生,使学生产生敬爱感、敬佩感、敬重感,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潜移默化地塑造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3.课外活动中的美育渗透

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渠道,也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之一。学校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制定并健全课外美育活动的管理制度,配备辅导教师,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校外教育阵地,组织学生艺术社团或艺术活动小组,定期举办专题艺术讲座,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增强体魄,发展艺术兴趣和个性特长,丰富精神生活,优化教育环境。

二、在德育中贯彻美育的目标

美育是整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净化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灵魂,丰富学生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美育肩负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塑造完美人格的重任。多年来,我校坚持“立美育人”办学理念,把“认识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贯穿于学校工作始终,创造性开展德育活动,全面提升育人成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完善的组织制度是德育“求美”的基础

“求美”不是华丽的外衣,不是故弄玄虚的口号,它应在学校的文化、物质环境、教育教学过程、师生的言行举止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完善的德育组织制度是德育“求美”的基础。

(1)全面的领导组织。我校在校长室的领导下设德育处,少先队总辅导员兼德育处副主任,作为学校中层领导参与学校行政会议,负责把德育少先队工作与建设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工作计划,同时具体指导开展全镇德育少先队工作。

(2)完善的运作组织。我校的德育少先队组织教育活动,主要依据完备的聘任制度、工作会议制度、评比表彰制度、民主选举和轮换制等,由精干的中队辅导员队伍、大中队委,少年警校、小星星电视台、红领巾小社团具体实施,几支队伍的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使学校少先队工作充满了生命与活力之美。

2.有审美素质的德育队伍是德育“求美”的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去发现一切自然的和人类智慧创造的美,从而使这种美成为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水平、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并决定德育工作的成败,我校的指导思想是要求班主任用智慧去做好工作,知道应该去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主要采取以下途径:

(1)建立学习机制。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不断发展进步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学校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例会,学习美育与德育结合的思想、案例,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并建立一帮一的学习机制,及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我校还聘请扬州大学、师范学院陈家麟教授,丹阳师范特级教师张受觉、扬州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六S快乐学习法”负责人田贵美老师来校作讲座、课堂教学现场指导,并定期安排有关班主任赴外地参观学习,引导班主任如何创造性地做好德育少先队工作,使班主任受益匪浅。

(2)积极实施“科研兴队”工程。教科研是我校的特色,我校坚持每周二下午一小时学习制度,并做好笔记,让教师不断地“充电”,不断地用新理念武装自己。以“案例”研究为切入口,班主任每月上交一份有质量的教育案例,每学期举行一次全镇教师“德育少先队案例”研讨会,并请专家点评,使全校班主任的教育、教科研水平不断地上台阶。

3.优化教育途径是德育“求美”的关键

教育家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又在美育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1)改革国旗下讲话的模式。国旗下讲话由单一的学校领导讲话改成和中队辅导员介绍管理经验、特长生介绍学习经验相结合,丰富了形式,充实了内容。

(2)扎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访仙的历史古迹,风土人情,让学生走出校门,按不同年段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实践活动,低年级学生参观了家庭规模养殖场、花卉苗木基地;中年级学生参观了九曲河风光带、近月轩茶馆、访仙老街;高年级学生参观了镇规模企业、茶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爱祖国、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教育。

(3)发挥晨会、班队活动的教育展示功能。德育处每月确立教育主题,每周确定教育重点,各班结合本班实际扎实有效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使教育内容落到实处,平时结合重大节日举行各种教育活动,上半年开展了清明踏青,消防演练,六一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下半年开展了“迎国庆”歌咏比赛、“感动校园”系列教育活动,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放大小星星电视台教育功能。小星星电视台是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也是宣传教育的阵地,几年来,小星星电视台这支以学生为主体的“民间组织”,在学校领导的关注下,在相关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以“学生自己来编导,学生自己来评说”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一些社会现象、校园中学生的生活,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管理意识,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辨析,组织管理等多方面能力。如今每周一次的小星星电视节目已成为全校师生关心的热点。小星星电视台已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介绍也多次刊登于教育报刊。

(5)夯实少年警校的值日、管理功能。警校是我校的学生管理组织,由全校优秀学生组成,负责一天除上课之外所有时段的常规管理工作,我们通过警校队员着装、训练、评比,激发了队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更为我校的学生常规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搭建大队委自主管理、创新工作的舞台。大队委员是学生中的先进组织,历年来我校通过竞选制、轮换制产生大队委员,增强了队员的荣誉感与责任意识,明确的大队委员分工考核,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创新工作的能力,活跃了学校少先队工作氛围。

(7)定期出版面向学生的《求美报》。我校在创办校刊《求美》的基础上,又推出了面向学生的《求美报》。《求美报》每学期出两期,分头版、多彩生活、小荷尖角及快乐成长四个版面,全面刊载学生的校园生活、新人新事、各类作品,同时学校办学特色、评比表彰、家校结合、各学科小知识等也融合其间,集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激励性为一体,搭建了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舞台。

4.突出工作重点是德育“求美”的亮点

(1)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开展了访仙中心校红领巾特色争章活动。争章活动的评定原则是:张扬个性、自由发展。这“特色章”即文明章、智慧章、勤劳章、科技章、写作章、美术章、体育章、书法章、文艺章、影视章。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将争章活动分散在整个学期的活动之中,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有机结合,以学年为一个评比段落,每月评定一次。评定办法是学生个人申报、班级推荐、学校“学生争章活动指导组(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参与的组织)”审核决定。开学初全体学生明确本学期争章活动的时间、内容、方法,确定各自的奋斗目标和实施方法与途径。每月最后一周,学生自主申报、班级推荐,并交学校争章活动指导组审核后,于次月第一周张榜公布并发给证书。

第9篇

摘要:高中学校德育工作既要遵循德育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高中学生身心成长特点,使德育工作能切实、有效、适宜地进行。在对我国传统中学德育实效性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要求,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与改进中学德育,增强德育实效性,摆正德育工作的位置,重视学生的主体需求与不良心态的矫正,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加强班主任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家庭和社会的德育作用等方面做了探索并提出建议,不到之处多请指正。

关键词:高中;德育;技巧;实效性;探究;

 

素质教育的推行,已成为包括教育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共识。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加强德育工作已成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我们对于德育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实效性较差。 “尽管德育被提到首位,巨大的德育实践并未收到应有的道德效果。”因而,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学校要形成全员育德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系列实践活动中升华道德情感,在体验中形成道德品质。在思考高中德育工作出现的问题的应对策略时,笔者有几点体会。

一、摆正德育位置,置德育于重中之重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与发展的主题,加强与改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笔者认为,针对学生的实际,普通高中学校学应自始至终把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落脚点,转变观念,摆正位置。

首先,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应将教学式德育与活动式德育结合起来,在认真务实地开展德育课的同时,还要辅之以行为性的活动,将德育贯彻到学生的切实行为中去。只有这样,学生在思想教育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才能转化为学生积极向上、自主自觉地学好文化和技能的内在动力,才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德育是一种灵魂的塑造,教育者的教育行为转变为学生的道德认知,影响学生的道德心态,浸染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进而使学生付诸实践,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认识质变的完成,需要以无数次道德的量的积累为基础。

因此,高中德育者应首先树立起一种长期作战的准备,培养自身的一种德育耐心,在德育过程中不断修整和调节自己,但要自始至终摆正德育的位置,争取在这一长期的教育过程中,不断取得优质的德育成果。

二、重视主体需求,加强社会理想道德教育

高中德育工作的主体是人,是当代的高中学生。忽视这一根本主体,就会使高中德育工作陷入简单的教条主义之中。高中学生这一青少年群体有着鲜明的生动性、丰富性、多样性,这些个体对生命有着独特的体验,对精神有着独特的追求。

首先,以个人“学习化”建设管理为基础,自我评价与反思,唤醒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领悟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研究、质疑批判、认真作业、提高作业优秀率中获得自身需求的满足,以此产生深入求知这种强烈欲望的学习方式,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责任心,形成稳定的心理定势与行规准则的内化要求,以良好的学风建设优良校风,确保违纪率控制在最低点,严重违纪率控制为零,杜绝案发率。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真正的教育是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只有学会自我教育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

其次,增强对学生的综合关注、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综合辅导成为教师德育工作中的一个细节性要求,这对于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健康向上的态度、价值观、情感、意志、品质、个性等十分重要。同时,还要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铸就自尊、自信的品质,坚忍不拔的意志,刻苦奋斗的精神,承受压力、适应社会的能力,拥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爱憎分明的人生态度。

再次,高中阶段的学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常常被人们喻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一般来说,他们的思想尚未定型,社会理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社会理想教育,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矗一切有志者都应该在生命的春天里播下理想的种子,树立起科学的社会理想观,为实现共同理想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无时无刻矫正高中生不良心态

现在的高中生刚入校时年龄一般都十五六岁,思想逐渐成熟,观念日趋定型。升入高中后,环境改变了,学习强度加大了,在这些情况下,老师一句善意的批评,家长一句不经意的奚落,同学之间的一点小误会,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态,造成其心理发育畸形。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认真分析和把握学生心理,及时对症下药。一个良好的心态,不仅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前提,也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归纳了如下几种高中生的不良心态: ①狭隘抑郁型心态。此类学生表现对人对事斤斤计较,稍有不顺即烦恼,遇事也好猜疑,闷闷不乐,对人冷漠,成天愁眉苦脸,不能自解。②虚狂型心态。此类学生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任性,好表现,逞强显能。③神经过敏型心态。表现为喜怒无常,一点小事也会耿耿于怀,胡思乱想,容易把偶然当成必然。④自卑与怯懦型。表现是做事言行紧张,回答问题结结巴巴,脸红筋涨,手脚无措,惟恐别人笑话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其口头禅是“不行”“做不好”等。这类学生女生居多,其中也不乏成绩较好的,农村的学生比例较大。针对以上几种不良心态,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是情感触动法。要用真挚的爱代替那种一味嫌弃厌恶,以情动人,减轻受挫学生的紧张或痛苦情绪。如对自卑型,老师不能歧视他们,哪怕是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多肯定,少否定,以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减少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二是转移注意法。注意发现心态不健康学生的其它长处,有意识的开展与之相关的活动,在活动中调动其积极性,并故意制造一两次偶然的失误,让他明白偶然是难免的,也使之感到集体的温暖,让他们那种狭隘的心理得到扩张,恢复理智的行为,使他们的注意转移到另外一些方面,以免再因受到挫折不能自拔。

三是制造挫折法。这里的制造挫折是在适当的时候有意制造一些意外的小小的挫折让学生的心理受“损”,使其心态受压,得以磨练。如临时更改主张,临时抽问,突然考试,即兴讲演等,这种半途易辙看似使学生心态受伤,但实际上时间稍长其心理承受力较以往大多了。当然这种方法不能常用,且度要适当,过后要给学生讲明其用意,不要让学生误解。

四是视而不见法。学生一旦受挫,情绪极不稳定,最容易出现一些违反班规的事,此时对老师来说主要问题是调节他的心理状态,对违反班规的一些小事可视而不见,置之不理,更不要当众批评,数落错误,要看得惯他们的“过失”,勿再使其心理受伤,再培养其健康的心态,而一旦此种心态固定下来,那些违纪的事也自然会得到遏制。

五是开展集体活动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如开展“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共同创造班歌,唱班歌。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帮助。

六是建立以学校为中心,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心理健康网。

家庭是学生思想品德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是学生最早的教育者和启蒙老师,学校必须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班主任要主动介绍学生在校表现,分析学生心理状况和学生家长统一思想认识,共同制定教育方案。社会是学生生活的大环境,各种思想和舆论必然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学生。当然,这样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和假期生活,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让学生辨别社会现象的美好与丑恶,懂得择善而从,争取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致。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建设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人格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疑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熏陶影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育德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首先,要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做好人。学校教育不仅是知识技能,更应是一种受用终生的科学人文精神,中学阶段是中学生“三观”开始形成的阶段,夯实正确的思想道德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组织,引导学生收看焦点访谈,道德观察,法治报道等电视节目。这类节目能使学生扩大视野,增加对社会的了解.这不是课堂上干巴巴的说教能达到的效果。收看完毕,还可指导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或写观后感,并对本校发生的违纪事件发表意见。

第二,培养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亦极其重要,它可以转为一个人的内在性格情操,影响其一生的发展。而这不仅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德育工作开展和落实的本来意义。这就要求德育工作着力于学生细节的习惯养成,综合多种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体育竞赛活动。高中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表现欲强,一味地压坏板凳学习是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因此,学校应正视学生的这些特点,成立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兴趣小组,定期举办田径运动会,组织文艺表演,让学生尽情施展才华,以调节紧张单调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高雅的情操,培养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只要掌握好“度”,这些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可能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

第四、以“班级文化陶冶德育模式构建”为载体,拓展德育内涵和视角;通过选择班级文化特色,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设计团体活动的实践程序,研究班级闪光点,抓住薄弱点、寻找突破点,形成学生“自我要求、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良好班风与学风,创设弘扬民族精神和城市精神的校园文化。

总的来说,即注重一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再次,注重校容、校貌的美化,通过多种形式,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营造一种积极、健康、活泼、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这也是于德育建设切实而有利的一种环境创设。

五、加强班主任的培训,造就一支得力的德育队伍。

在学校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有人说,校长可以一个月不在学校,但班主任却不能缺一天。班主任是学校管理的主力军,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是沟通学生与学校的桥梁,要想取得满意的管理效果,必须注重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班主任的素质。笔者认为加强班主任素质提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第一,师德培训是班主任培训的重点

班主任每一天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接触最多。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班主任要有优秀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多种情趣与爱好,这样才能出色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和任务。除在教师例会、班主任例会中进行师德教育外,还应该开展师德论坛。笔者认为师德论谈可每月一次,每次都有各科组的代表5至6人主讲,这样一学年里每个老师都参加了论坛发言。论坛的主题根据一些热门话题、教师思想动态、教师工作困惑等而定,比如开展的论坛内容可为《怎样打造学校品牌》《浅谈教育在学校管理中如何定位》《我是怎样落实学的常规的》等等。还可以利用校园论坛,大家谈,从而转变全体教师的观念,提高认识,武装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第二,方法指导是班主任培训的要点

班主任是学生的领头雁,一个班集体飞得好不好,飞得高不高,全在领头雁的指导和带动之下。①推行分层管理机制,德育管理由德育处——年级组长——班主任的管理模式,在班级也实施分层管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自制精神,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②让班主任理解木桶原理、破窗原理。使全班同学都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一起进步,一块成长,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到最好。并要观察学生的思想苗头,及时发现不良行为进行纠正,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构建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群体。③对班主任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指导,使每一个班形成其特有的班风和文化。

第三、多元培训是班主任培训的手段

班主任工作培训中,采用全员、多角度、全方位培训,让所有的班主任都能得到培训,使班主任培训工作更讲究实效。

1、举办各种层次的培训班。让优秀班主任谈他们的工作经验或专题讲座、专题研讨。

2、举办班主任沙龙。让老师们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沙龙中提出来,让有经验的班主任作解答,解决一些共性、个性和棘手的问题。

3、举办班队活动课、心理健康课优质课评比,组织全体班任观摩,提高整体班主任上班队课和心理健康课的水平,更好的发挥班队课和心理健康课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4、组织班主任开现场会或参观。共同切磋班级管理的经验和办法。这种作法推动了班级文化建设,以形成各个班级的班级文化特色。

第四、建立班主任评价机制是对班主任培训工作的检验。

班主任工作的评价,这是对班主任工作的肯定,也是对班主任工作培训工作的检验。评价的方法:一是通过常规工作检查,及时总结,推动班主任对常规工作的落实,要做到班主任工作方针:关爱、严管、善导。二是每月都进行文明班评比,并把文明班评比结果作为班主任工作评价的依据之一。三是每学期都进行优秀班主任评比,从而每一位老师都更加重视班主任的培训,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推动了学校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六、重视家庭作用,使德育工作以家校为基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自身的道德修养与文化水准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先,单纯的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只有两者互补,才更有效。高中学校应该积极引导所有家长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明确家庭德育的重要作用,改变“重智轻德”的旧观念,树立“做人”和“求学”并举的家庭德育观念。在家庭中,积极实行养成教育,培养子女良好的道德习惯,为子女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并身体力行。

其次,在中学生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学校可与家长建立联系,定期开展家长会,指导家长明确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并提出意见或建议,也可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的看法。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交流不能流于形式,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子女在校的状况,明确学校道德教育的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子女进行教育或施加影响;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掌握学生在家庭的现实表现,从而改进学校道德教育。

七、联合社会各界,使德育在多管齐下中稳步进行

社会德育环境之于个体道德环境,正如“海洋”之于“鱼儿”,这种大环境对个体道德成长具有不易觉察的渗透作用,具有一种“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化特点。树立正确的德育观,“要全面认识德育的价值。它不仅要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人,使之社会化,而且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社会化与自我完善必须以人的社会化为前提,人只有在社会的大舞台中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才能不断得到自我的完善。”

将德育融入社会中,并在其中得到实践性的检验,是实施道德教育的一种终极目标。因此,社会各界的有效的、辅的引导,是中学德育得以真正贯彻落实地一个良好载体。一者,社会可为其提供一个大方面、全范围的德育实施平台,为其创造各种德育资源和德育活动,使中学生参与到社会德育平台中来。二者,社会为德育的成效提供了一个检验的大舞台。德育是否深入学生之心,是否落实到学生的社会行动之中,都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彰显。

参考文献:

[1]张伟明.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广西教育,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