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4:51
导语:在七年级考试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提前两个星期结束新课,跟学生说好考试的形式、题型、题量、范围、分值。复习了一节课的操作题。八年级的信息技术期末考试在期末的前一周拉开了帷幕。
一、题目选择上
我考虑到信息技术中考中,操作题45分,打字15分,总共占60%,这部分题目的分值重,但往往得不到学生们的足够重视。他们往往习惯也是喜欢拿着学案背理论,其实那部分的分数即使不背,40分得35分以上问题也不大。所以我决定从现在开始的每一次考试,都把操作和打字带上。按中考的题量、分数分配、难易程度,出好了题库。
二、考试组织上
年年的经验告诉我,得提前一周多开始考试,信息技术的考试都是利用上课时间随堂考试。学生们来了,有80人的,那当然正好,少的,好说。多的,还有87的,剩余的最后一组的先等一下吧,考完交卷的就接着考。考试过程当中严格监考,按中考标准来:不能看学案,不能请求支援,只要鼠标能动,不要跟老师提任何问题。教室里只听到了敲击键盘和滑动鼠标的声音。考试纪律难以想象的好。当然大多数班级是这样,个别除外。哈哈!
三、学生重视上
各位老师大家好!
本学年我负责七年级的全面工作,说心里话当我听到校长这个任命后第一感觉就是压力挺大的,一方面是没有管理过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一直认为七年级才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另一方面又时值2013-14学年度被学校定为“教学质量年”,如何和大家一起来"经营"七年级,让我们无愧于这届学生,也无愧于我们肩上的这份使命。下面我和大家谈谈我的整体工作思路--
一、我的工作计划
本学年我们七年级将要以“务实”的态度落实学校的各项工作,对于如何“务实”下面我将要从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来谈。
面对刚从小学升入中学的七年级新生,正处于逐步了解适应阶段,也是今后工作顺利开展和良好学风形成的重要出发点,因此,期初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学生的“养成规范教育”。在工作计划中将九月份定为“控辍保学月”,十月“习惯养成月”。
工作任务:让学生尽快的适应由小学到中学的心里角色的转变,让学生爱上学、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工作目标:建立一支团结一致、互敬互爱、认真负责的师生队伍,使之成为一个竞争向上的七年级和谐大家庭。
具体措施:1、通过在每周的德育视频课宣传树立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使每名学生都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恩老师的严厉,感恩老师的慈爱,使七年级师生团结一致。
2、通过对教师备课、学生作业、双周单元测试的检查,及时总结阶段性测试中反映出学生的成绩情况的分析,保证教师的教学成绩和学生考试成绩的稳定提升,建立一支认真负责的师生队伍。
3、通过加强对课堂的听课、评课,每周三的学教参教师上微型课活动的积极开展,使七年级成为竞争向上的和谐大家庭。
4、通过月考后组织召开第一次家长会、学生会以及电话家访工作,形成家校合力共同监管、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5、通过制定《七年级学生行为习惯要求》、《七年级文明公约》,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高素质、品德高尚的中学生。
6、通过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统一发型、白手套,规范校园内走甬路、上下楼右侧通行、上下学双肩背书包、跑步、课间操,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7、通过规范学生用笔,课前经典诵读,课堂内外读书、写字姿势,要求在家和在校学习时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通过要求学生懂得“诚实做人、诚信考试”的人生道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真正的理解“习惯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的人生哲理。
9、通过早晨英语听力时间的安排,以及假期学习时间表及放学后学习时间表的制定,补强学生针对上中学后不会学习不会利用时间的短板问题,为取得理想的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期中的工作重点:“理想前途教育”,学生已经走过了两个月的校园生活,可以说从心理上完成了角色的转变,也可以说是已经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因此将十一月“感恩励志月”,十二月“文明礼仪月”,
工作任务:让学生树立“学习意识、竞争意识、榜样意识、责任意识”。
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具体措施:
1、通过制定七年级作息时间表,七年级学习计划。让刚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就能感受到初中学习和小学学习的不同,从而树立学习意识使之珍惜学习时间。
2、通过向学生讲述赢在起跑线上,对将来继续学习的重要性,使之树立竞争意识,形成在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
3、通过课堂内外、跑步、课间操、校园内外时刻提醒学生自己的特殊年龄、特殊身份和特殊使命,使其树立榜样意识和责任意识。
4、通过对阶段质量检查测试的组织及表奖工作,进一步树立学生的“学习意识、竞争意识、榜样意识、责任意识”。使之懂得“天道酬勤、厚积薄发、有志者事竟成”的人生道理。
5、通过组织各学科竞赛活动,夯实各学科的基础及各学科的成绩的进步,向有特长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竞争向上的精神品质。
6、通过要求每周一升国旗时高唱国歌和利用每月的德育视频课时间,播放“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等一些感恩励志教育视频,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感恩之心。
7、通过开展七年级家长听课日、七年级家长会、七年级学生会等活动,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孝”心和好好学习的“信”心。
8、通过学习课间操、太极操、参加广播体操、经典诵读、写字、文明礼仪的检查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期末的工作重点:“心理健康教育”,此时的学生即将进入初中生涯的第一个学期期末,经过一学期的初中学习生活,这期间经历过老师批评后的悔悟、考试成绩下降时的沮丧、齐心协力为集体参加竞赛获胜的激动、等等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在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因此将一月份“反思提高月”
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工作目标:让学生懂得“习惯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的人生哲理。
具体措施:
1、通过第二次家会的召开,取得家长的支持,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2、通过召开最后一次学生会,强化学生已经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端正其学习态度。
3、通过对期末考试的动员宣传,强化学生“习惯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的观念,学会反思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期末成绩。
4、通过加强学生假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假期学习时间要求,树立学习意识。
5、通过本学期各项工作的总结、归纳、整理、反思,为下学期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我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向:
六个字 “净、静、敬、镜、 竞、境” 六个方向
净: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 “卫生”
静: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 “纪律”
敬:尊敬师长的良好品德 “品德”
镜:对照镜子去反思不足 “习惯”
竞:竞争向上的和谐集体 “精神”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学习基础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很多同学在初学时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学习后期逐渐凸现出来。尤其是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七年级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八年级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教师辅导来弥补。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七年级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如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等。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七年级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八年级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七年级数学基础,八年级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一、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区别
1.初中数学面临三年后的中考,而小学数学却不面临这样的考试。
我们都知道,中考数学试题不只考查基础知识,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所以中考题有不少有难度的题目。而小学出题重点就是考查基础知识。小学数学侧重于打下数学的基础,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
2.初中数学知识量加大、学习时间短、速度快。
小学数学6年学习一些数学基础知识,而初中三年6本书,其实是两年半学完,要挤出半年的时间进行中考复习。初中数学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的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增多了、加深了,难度增大了,要求也更高了。
二、如何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1)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2)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3)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对这些问题,应该更细心一点,更深入一点,更熟练一点。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学生也要学会自己做。
只有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八年级、九年级以后,有一部分同学就会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总之,“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1)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2)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做了这件事,就会发现,过去的很多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1)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2)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门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关键词:认知与应用衔接;知识应用;能力形成
一、遇到的问题
本学期我教七年级数学,第一章至第五章的内容教起来感觉很累,特别是第一章。回想我上一届,在第一次教课时也是这种感觉,虽然本学期是第二次教,对这套浙教版教材的理解应该更透彻,但到教学实践中,每节课上后心情并不愉悦,总觉得自己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
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比较好,但在“认知与应用的衔接”时,情况就显得很不稳定,比如,作业中的提高题很多学生做不出,甚至课堂讲解后还有比较多的学生再做类似的题目还是不会;“认知与应用的衔接”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比较长,比如说:第一章的知识要在期中考试后也才有三分之一多的学生才能比较灵活地应用,而且余下三分之二的学生这一能力参差不齐。
针对教师和学生所反映出来的情况,说明我的教学存在问题:没有及时搭建学生的认知与应用之间的平台,而且这一平台要能够使学生把他们学过的基础知识系统化地理解和应用。
这个平台只能在章节复习课中搭建,由于是认知与应用的衔接,补充必要的二级基础知识(课本中的定义、定理概念称为一级基础知识,它们的简单应用成为二级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练习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补充的知识和练习的深度和广度成为我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原因说明
1.教材在章节中对概念的介绍不深,但一章中的概念有时很多,对七年级初学者来说在“知识应用,形成能力”上的要求较高。
2.教辅资料中的题目偏难,虽然纵向看没超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范围,但横向比较,对七年级初学者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3.作为一线教师,大部分学校都没有自己的校本教辅用书,而购买的教辅用书中的习题偏难,在章节复习时补充知识和练习,用来解决学生做教辅用书时遇到的问题也是必要的。
研究目的:通过七年级章节复习课中对补充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研究整理出每章复习时要补充的内容,并形成复习课的教案,通过每章一节的复习课,使七年级学生把他们学过的基础知识能够系统化地理解和应用,为教学和学习积累经验。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问卷调查数学教师在教七年级时感觉哪一章最难教,是采取什么对策来解决的?上过的复习课中哪一章印象最深?(2)合作法,把这一问题作为集体备课的一个课题,共同研究,介绍经验,请老师们提供印象最深的复习课的教案。(3)“行动法”,把复习课的教案应用到课堂,让课堂检验“认知与应用的衔接”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是否缩短,灵活度是否提高。(4)经验总结法,写成研究论文,如确有一定推广价值,则参加年会交流。
四、预期成果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很多同学在初学时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学习后期逐渐凸现出来。尤其是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七年级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八年级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教师辅导来弥补。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七年级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如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等。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七年级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八年级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七年级数学基础,八年级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一、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区别
1.初中数学面临三年后的中考,而小学数学却不面临这样的考试。
我们都知道,中考数学试题不只考查基础知识,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所以中考题有不少有难度的题目。而小学出题重点就是考查基础知识。小学数学侧重于打下数学的基础,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
2.初中数学知识量加大、学习时间短、速度快。
小学数学6年学习一些数学基础知识,而初中三年6本书,其实是两年半学完,要挤出半年的时间进行中考复习。初中数学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的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增多了、加深了,难度增大了,要求也更高了。
二、如何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1)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2)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3)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对这些问题,应该更细心一点,更深入一点,更熟练一点。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学生也要学会自己做。
只有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八年级、九年级以后,有一部分同学就会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总之,“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1)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2)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做了这件事,就会发现,过去的很多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1)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2)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门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一、情境模拟法
以往的口语交际教法十分地生硬,而新课标中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强调“具体交际情境”[1]。毕竟,“个体的行为基本上是由他对自己和周围环境所获得的知觉决定的”[2],口语交际应注重情境。关于情境模拟法,我将其分为仿古模拟法、穿越模拟法和梦境模拟法。
(一)仿古模拟法
行为主义在语文课程实施方面注重模仿和练习。对此,可模仿古人,让学生着古装,佩古饰,言古语。结合夏完淳的《别云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2版)(八年级上册),首先要让夏完淳穿上古代的囚服,以及加上囚犯特有的“装饰”。然后学生或者教师来问或答。问题可为:这位仁兄,时至今日,你作何感想?回答可为:鄙人三年为明奔走羁旅,如今又成南冠,无限河山泪沾衣,无颜敢言天地宽。还可继续发问:黄泉路近,你还有何牵绊?回答可能是这样的:魂魄毅兮为鬼雄,身即死兮魂归故。魂幡引兮召来者,扶摇直上兮我大明旗。
新课标要求课程与生活的连续性,并且强调场合,这在之前都是被忽视的。仿古模拟法也应具有生活气息。此外,建构主义也主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及“接触社会”和“社会实践”[2]。由此,针对杜甫的《登岳阳楼》(七年级上册),可以带学生登岳阳楼,或是与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气势相匹敌的楼阁。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想象,融入诗境,互谈感受。若是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八年级下册)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八年级上册),则可先导入“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或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关于景物的古诗,作一简介后,问学生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以小组互派“信使”的方法交流,最后再总结归纳。
(二)穿越模拟法
关于穿越模拟,可分为两种,一是古代穿越到古代,二是古代穿越到现代。
古代穿越到古代,以李白的两首诗为例。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与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自己的假设”[3]。结合《古诗十九首》(七年级上册)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诗句,假设这名女子穿越到交通十分便利的现代,然后模拟她与现代人的谈话。例如这名女子可能会问:这(某交通工具)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用处?如果她要到某处去大约什么时间可以到,等等。结合“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诗句,看到大型织布机她可能会问现代人:这个东西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一天可以织多少匹布?怎么使用它?等等。只要将双方的口语交际展现出来即可。这样的方法迎合了新课标中所强调的口语交际教学的灵活性、创新性。
语文教法往往忽视兴趣。朱绍禹在《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强调语文知识教学的“兴趣性”[4]。为增强趣味性,古代穿越到现代可融入现代科技。杜甫的《春望》(八年级上册)表明其经历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时代。他思念家人,但通信却十分不便。为此,可让学生模拟杜甫给家人或者是亲戚朋友打电话的场景,谈谈近况及家长里短。或者在小组中多次选人分别代替“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杜甫及其家人,将两方的视频通话呈现出来。再如进行《钱塘湖春行》(八年级上册)的教学时,可模拟韩愈在电视机前看到钱塘湖的景色后与好友之间的谈话。针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八年级上册)或者《无题》(八年级下册),则可表现他在看到先进的照明和交通工具时,与周围人的交谈情境。这就是新课标中所讲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具有重要作用。
(三)梦境模拟法
以往的口语交际教法培养了太多的考试机器。新课标口语交际教学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它与联想能力的培养训练密切相关。而梦境模拟则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王勃有诗《山中》。结合此诗可联想其梦回故乡与亲朋好友推心置腹的交谈。在梦境亲朋好友可能会问他:“在外可好?”王勃可能会回答:“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在梦中,他们还会问他曾经的一些经历,等等。这样,采用问答的形式,以问题促进交际,以凸显口语交际的互动性。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八年级上册)一诗中吟“铁马冰河入梦来”,对此,可以模拟其上阵杀敌的血腥梦境,写好开场白,导入切题的图片及音乐,找诵读好的同学演绎舞台剧,或者一人一句即席诵读。当然,也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大风雨夜中的梦境。
以前的口语交际的教法过于单一,教师往往因循守旧,照本宣科,学生更是故步自封。新课标意在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则要求课型的多元化”[3],二者都主张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教师应该鼓励并逐步引导学生自由联想,充分表达观点。结合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八年级上册),可引导学生联想在梦境中登上飞来峰的感受,然后问他们身处高处的感觉。比如教授杜牧的《赤壁》(七年级上册)时可问学生他们联想到了什么?由赵翼的《论诗》(八年级上册),让学生充分联想梦到“才人”辈出的场面,问他们自己心中的“才人”形象是怎样的。此法对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又分为艺术表现法和调查走访法。
(一)艺术表现法
角色扮演法可以用比较艺术、文雅的手法展示出来,比如采用戏剧表演或者记者采访。
运用戏剧法需要使用道具来呈现诗意,还要布置好场地。例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年级上册),要使用道具造呼啸的北风,造飞雪与“梨花”,准备好白草,弓、铁衣、红旗、马匹,还要准备好胡琴,琵琶与羌笛三种乐器。此外,写好剧本分好幕,对好台词等工作皆要做。一切准备就绪后,再将相关主题的口语交际用话剧或者戏曲呈现出来。例如可以呈现岑参和武判官双方在喝酒时的谈话,以及岑参在武判官上马之前的饯别之语,等等。
关于记者采访,结合虞世南的《蝉》(七年级下册),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八年级下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七年级上册)和崔颢的《黄鹤楼》(七年级下册),可以一人拿话筒扮演记者,一人扮演作者,由记者问其创作感受。
新课标中初中口语交际强调口语交际的表情、语气、表达方式、表达内容。这种艺术性的角色扮演很好地突出了这些,避免了“一刀切”。对话语言可“文”可“质”,十分灵活,并且这种形式的口语交际对于提高语言、审美能力的作用极大。
(二)调查走访法
相比之下,调查之法具有更多的泥土气息。调查之法可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两种。
结合孟浩然《过故人庄》(七年级上册),陶渊明《饮酒》(九年级下册)中“无为”的思想,杜甫《望岳》(八年级上册),曹操《龟虽寿》(九年级上册),文天祥《过零丁洋》(八年级上册)中“有为”的思想,可以做一次问卷调查,问题为:你认为人生应该“无为”还是“有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八年级下册)和《秋词》(七年级上册)中表现的是刘禹锡的乐观,宣宗宫人的《题红叶(八年级下册)》,杜牧的《泊秦淮》(八年级上册)中所流露出的却是哀伤。为此,则可以做一次关于人生态度的问卷调查,题为:你当下的人生态度是乐观还是悲观?
自有科举考试以来,评价机制往往用考试来衡量人才,以文取胜,轻视口语交际。这种长期的功利性,使得古诗口语交际教学先天不足。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标准的缺失和模糊,给具体的教学实施带来诸多困难,使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缺少了一个有效的依据,加大了教学难度。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可让学生承担实际的交际任务,学生的操作“步骤”和“技巧”[5]就不会那么生硬,教学难度也可减轻。这样有助于增强新课标中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的内容中强调学生的理解力、沟通力、表达力。而且此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有助于综合考察学生的真实口语交际水平,解决以往教法造成的学生能力与成绩的脱节问题。
“主体间性”理论强调口语交际的“社会化”与现实资讯[2]。钱威和徐越化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法》中也提到了一种“交往式语境”[6],主张学生和各种人进行交际。因此,实地走访,进行口语交际是十分可取的。例如结合白居易的《观刈麦》(七年级下册),可与真正的农民聊天,问他们一些关于耕种、收获的问题。结合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八年级上册),可让去边远地区,走访军民,问他们关于气候、国事的看法,等等。
三、双向互立法
此法中又融入了滚雪球法、辩论赛法。
(一)滚雪球法
新课标中提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所以发散思维必不可少。首先要分设两方,开设多组,专人记录,采用双向“滚雪球”法吸纳各组的观点。如可让多位学生分别暂代李白的叔父李云和李白。由李云,也就是《宣州谢?I楼饯别校叔书云》(八年级下册)中的“校叔书云”来劝慰忧愁,以及想要退隐的另一方李白,然后记录者将劝慰者和劝慰对象所持的观点列出,照此模式滚动,组组交流,最后两方观点汇成两个大“雪球”。学生可从双方观点中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实际上则为一个生成性的过程。对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可控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文道统一”。针对李白《行路难》(九年级下册)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则可以由一同学扮演君王,另一同学扮演认识姜太公,或者尹伊的人,或者路人,以其之口说姜太公或者尹伊得遇明主之事,将二方描述要点列出,照此模式进行,组组交流,最后让学生讨论比较两方的观点,深入体会文意。杜甫的《孤雁》(七年级下册),同样可采用此法,一方扮演孤雁,一方扮演其同伴,以其之口,互诉情感。组组再交流,双向滚动,形成双方想法的大“雪球”。然后让学生由孤雁同伴的情感展开讨论,这样更能体味孤雁哀思之深重。
(二)辩论赛法
一、计划周详,思路明确
七年级是起始年级,工作成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三年的教育教学。因此,在开学初,年级组长牵头组织全组教师共同商议,研究制定年级组工作计划,确定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明确了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为本学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多措并举,真抓实干
为了落实既定的目标,本学期七年级组全体教师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多措并举,真抓实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1、严抓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
进入我校学习的学生,多数人行为习惯差,不能适应紧张的初中学习生活。开学初,各位班主任就制订了详尽的养成教育计划。利用班会、午间读报等时间组织学生系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承德五中学生一日常规》、《承德五中课间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并长期坚持检查落实,从点滴小事开始规范学生的言行,把养成教育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同时,科任教师也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规范学生的听讲习惯、书写习惯等。经过一个学期的齐抓共管,学生的养成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分析学生现状,调整教育方法,增强教育时效性。
在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低、素质低的情况下,如何增强德育教育的时效性成为我组教师的工作难点。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开学后,年级组长组织全组教师集思广益,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家庭教育状况等进行调查,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德育教育方法,整合德育教育资源,增强了德育教育的时效性。
3、认真分析考试成绩,做好落后生的转化工作。
在开学一段时间后的月考和期中考试中,一些学生的弱点和不足逐渐暴露出来,甚至有一些学生开始滑入落后生的行列。各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一起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寻求办法,确定了落后生转化措施,全组教师分工负责,承包到人,承担队落后生的思想、学习转化工作,保证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本学期年级组协助政教处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开学初的军训,使学生接受了一次集体主义和国防教育,也使学生在活动中彼此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隔周一次的小型体育活动,不但使学生的体质得以增强,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凝聚力,培养了集体荣誉感。每月的德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心灵的启迪,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教育,以活动主题创办的班级墙报,为班级文化建设增添了色彩,学生创办的手抄报既开拓了视野,也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
5、强化家庭——学校合作体系。
各班主任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通过电话、家访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情况,共商对策,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本学期,组织家长会一次,班主任全面总结了学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学生发展遇到阻力的原因,提出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科任教师深入班级,指导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习,对学生和家长提出了殷切的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家庭——学校合作体系得到加强,起作用进一步的发挥出来。
6、齐心协力,防控甲型H1N1流感。
本学期进入十月份以后,甲型H1N1流感疫情严重。在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全组教师齐心协力,共同防控甲型H1N1流感,保证全体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特别是七年三班、七年二班大面积出现发热现象,七年二班、七年一班有三名学生被确定为疑似病例后,年级组长、班主任深入学生中间,了解情况、协助隔离、联系家长,做好发热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保证了学生情绪的稳定。科任教师无一人因此耽误上课,确保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7、师生共同学习落实《承德五中学生百分考核细则》。
学校政教处出台《承德五中学生百分考核细则》后,班主任组织学生、年级组长组织全组教师共同学习。同时配合课堂日志的使用,全体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每位教师都做到堂堂课有记录,凡是记录具体到人,班主任做到每周小结,每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年级学生的学习、纪律等表现有了较大的好转。
三、成效显著,成绩斐然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七年级组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特别是在德育教育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1、语文张丽君被评为区级优秀班主任,所带的七年一班被评为区级优秀班集体。
2、体育石秀友老师被评为区级体育卫生先进个人。
3、音乐教师闫宏彬与他人合作的市级课题“中学生性教育研究”顺利通过验收。
4、三位班主任老师在学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得到学校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
首先,我认为备课是最重要的。课备好了,上课效果就好,反之,则不好。记得2010年我第一年教七年级,几乎每次都是拿起课本就去上课,很少静下心认真备课,因为总感觉自己已经教了五年的初三了,成绩都不错,七年级不用备课也能教好,但事实并非如此,年终考试我班考了全校倒数第一。我非常伤心,然后认真反思,总结教训,2011年我又捡回了曾经的荣誉――全校第一名,在县里我也获得了辅导奖,2012年继续保持,同时也得到了校领导的认可和赞同。另外除了备好课之外,我还备学生,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学习好的提问难一点的问题,一般的学生提问简单的问题,要让学习好的学生得到提高,学习差的学生找到学好英语的自信。
其次,要重视作业评语。在课堂上,老师不可能对学生一一提问,也就是说照顾不过来,但批改作业时面对的是单个学生,这就好办多了,正好弥补教学的不足。所以,在作业评语方面真的花费了我不少心思。班里的前几名学生的英语成绩自然也很好,像三班的刘一凡、杨谭斌,四班的许亚晴、冯苗苗等,我惯用的是“Good!”“Wonderful!”或“Excellent!”等简单的英语单词来批注;对于作业稍有进步的学生我会写:“much better than before!”“come on,you are geeat!”对于胆小的,上课不敢发言的学生我会写:“please be brave,you can!”对于作业潦草的学生我会写:“You are very beautiful.Why not make your handwring beautiful too.”……
如果学生翻开作业本,看到只是简单的错对号,他们会直接把本子仍在一边,久而久之,他们就不看作业本了。还有写评语时一定要用学生学过的词汇和句型,这样学生才愿意看。
再次,英美文化的重要性。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很注意英美文化的穿插,比如,西方饮食、衣着服饰、西方音乐等,以此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上课前,我一般会讲些英美笑话,以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中我也会适当补充,如,在讲到七年级上册颜色那一课时,我添加了一些英语习语。I tell a white lie.是“我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而不是“我撒了一个白色的谎言”;green house是“暖房”而不是“绿房子”;green hand是“新手”而不是“绿手”;black tea是红茶而不是黑茶。这些知识尽管对于我们这些老师来说是常识性的问题,但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却是刺激而新鲜的。这样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增加了对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 中小学英语衔接 听力教学 学习兴趣培养
中小学教学衔接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问题,各个学校都在通过多种途径方式,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努力探索衔接的有效策略,使中小学教学尽量“无缝”衔接,为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现在中小学的英语衔接教育面临不少问题。首先,小学与中学的英语教学内容脱节。长期以来,大多数中小学英语教学缺乏一贯性,部分小学教师不了解七年级英语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不清楚初一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经常出现重复教学的现象。其次,中学学习要求与七年级新生认知结构冲突。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听、说、读的训练较多,对于写的训练较少,教学偏重流利性;中学英语从七年级开始就十分注重“写”,注重准确性。以单词默写为例,七年级开始阶段,学生单词默写错误较高,很多词汇学生能口头表达,但是不能准确书写。最后,七年级新生英语两极分化严重。在经历了小学四年的英语学习后,有些学生学习习惯良好,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小学英语学习的挫败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在重新培养学习兴趣上,中学教师存在较大的教学压力。加上中学与小学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有很大不同,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更加严重。正因如此,中学埋怨小学,没有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英语学习基础,小学埋怨中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刚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还不太会学习,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记忆单词、阅读和听力时提取信息有困难,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学习兴趣相对不高。以上提及的诸多问题中,我认为,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指导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促进中小学英语衔接的关键,也是教师急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将通过自己执教的一堂市公开课,以听力教学为例,探讨这一问题。
案例名称:译林版牛津中学英语7A Unit 1 This is me!Integrated Skill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Warm-up
Get to know more about students.
Step 2—Lead-in
1.My profile.
Let students ge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teacher,including name,birthday,birthplace,appearance and hobbies.teach birthplace,a member of.
2.their PE teacher’s information.
Teach strong,player,win,score goals by sharing information of Mr.Shen.Let students master the way of remembering new words.
Step 3—Presentation
Li Hua’s sports news
1.Read the sports news and fill in blanks(P16).
Name:Li Hua.Age:22.Birthplace:Guangdong.Team:Huanghe Football Team.He looks strong.Hobbies:reading books about football.Next match:in Shanghai.
2.Listen and fill in blanks.Give students a few listening tips before listening.
3.Finish the passage on P17.
Speak up:talking about favourite players
4.Listen and answer two questions,then act the dialogue out.
Step 4—Talk about your favourite player
Make a model dialogue with two students.Let them talk about their favourite player according to their information cards.
Step 5—Homework
1.Remember the new phrases in this part.
2.Try to talk about your favourite person after class.You can write a passage.
案例分析:这是一节综合技能课,课文主要介绍足球运动员李华的情况,并组织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运动员,让学生了解描写一个人应从哪些方面入手,为后面的写作做准备。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听力方法,帮助他们搭好学习的支架,在这节课中,我围绕通过有效的方法指导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一目标,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在听力方法上做了详细的指导。
Warm up阶段,我设计了多样化的问题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Lead-in阶段,我以自己的profile为例,介绍了自己的姓名、年龄、外貌、爱好等,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介绍人物的几个方面;创设本班体育老师与姚明比赛篮球这一情境,激起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教授新词birthplace/a member of/score/win。在新词教学过程中,体现音形义的结合,语音教学体现以旧带新,并用语音规则认读新的单词,如由more/before/store教授新词score;关注合成词教学、分音节记忆、如何加后缀构成新词等构词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一般较短,很难在课堂上一直保持注意力集中。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这是一种有预先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有意注意就越容易保持。也就是说,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帮助学生明确和加深对教学任务的理解是强化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pre-listening阶段,我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到部分已知信息,并以表格留白的方式,指引学生关注空白处要填的信息,这是对听力任务的再次强化。听前给予学生一段听力小提示:“Before listening,we can guess some information.It helps!”(听前猜测助理解。)
“While listening,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key words.”(听时抓住关键词。)
“After listening,we need to review in time.”(听完及时回头看。)
听力提示是教师为学生搭建的学习支架,降低了学习难度,弱化了学生对大段听力材料的心理恐惧,让学生扶着支架稳步前行。有了听前充分的准备和铺垫,在while-listening阶段,学生能根据关键词快速获取信息,完成练习明显感到轻松许多。在post-listening阶段,开展采访对话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运用能力。Speak up部分注重输出,以体育明星的information card组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前面的听力部分让学生能说会说,生活化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
通过听力方法的指导,学习支架的搭建,学生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遵循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很好地保护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及时准确的过程性评价,七年级起始阶段更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闪光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任何时候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教师的表扬、鼓励会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快乐和满足感。只有在心理上拉近学生与英语学习上的距离,英语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在衔接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争取做到:一是研究学生的心理,估计学生的困难;二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做好支架的铺垫;三是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四是进行积极的评价,及时鼓励表扬。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我相信,只要为学生搭好学习的支架,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英语学习就一定会化难为易,起航。
参考文献:
[1]英语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