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4:54
导语:在手拉手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兴化市陈堡中心小学
为迎接省级文明城市检查验收,按照市创建办《“2012公民道德建设月”暨“办好板桥节,文明我先行”活动实施方案》布置,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为主题,全面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提高文明礼仪意识,加强文明礼仪实践,形成以“讲文明、有礼仪”为荣的良好风尚。本次活动旨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孩子和家长的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影响一个社会,进一步提高百姓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努力营造全社会践行道德规范的良好氛围,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二、活动时间:2012年5月—2011年6月
三、活动内容:
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文明守则》,结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要求,进一步开展“讲究卫生、不乱扔乱吐;举止文雅、不喧哗打闹;语言文明、不污言秽语;文明乘车、主动让座不抢座;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爱护公物、不乱涂乱画”基础文明习惯养成教育。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存在问题,小学阶段侧重于对师长有礼貌,不乱扔乱吐,文明乘车,不喧哗打闹的教育。同时搭建家校互动平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孩子自身文明的提升以及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要求,让家长、孩子共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营造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
(一)落实实施阶段:
1、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通过“小手拉大手”,让学生向家长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2、开展“做个文明小公民”活动。通过召开“主题班队会”、编排“校园礼仪小品”、评选“文明礼仪之星”、制定班级文明公约等活动,强化正面教育,树立先进典型,在校园营造文明和谐的氛围。
3、开展“成长伙伴共文明”体验实践活动。结合两制工作,以学生成长伙伴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学生每月确定一个文明行为和学习习惯的目标,自觉履行;在校内由同学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在家由父母督促努力做个文明学生。
4、各班班主任认真抓好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做到“四不”,即不乱仍果皮纸屑,不吃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五勤”,即勤洗头、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袜、勤剪指甲。
5、举行“读书明理、伴我成长”道德经典颂读活动、“学党史、知荣辱”革命诗词朗诵比赛、“红色经典伴我成长”故事大赛,开展“奠基人生、文明起步”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和“三礼八德”(即“礼仪、礼貌、礼节”,“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等养成教育活动,持续、全面地推进学生的文明养成教育。
6、开展“我是文明宣传员”活动。小学以“我给家长上堂课”由学生把老师宣讲的文明礼仪常识讲给家长听,指出父母不足之处,向父母提出“礼貌待人、有话轻声说、文明行路、自觉排队等我们建议,提升家庭成员文明素质。
7、开展“全家共谱文明曲”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创编文明童谣和文明三字经,选取好的作品向家长、社会、宣传,传唱。
8、签订《家庭文明公约》。以家庭为单位,制定家庭文明公约。父母承诺“在家做个好父母,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孩子承诺“在家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依据家庭实际情况,制定奖惩规定,父母和孩子互为监督员。
9、建立“家庭文明联系本”。根据《家庭文明公约》的承诺,每周孩子和家长共同写明履行情况及建议,把好的做法、好的建议及时反馈给学校。
10、召开“共话文明座谈会”。通过了解的实际情况,召开家长文明座谈会。以此影响家长的思想观念,取得家长的支持,促使家长发挥对孩子的良好示范作用。
(二)反馈总结阶段:
1、开展“文明驻我家”交流评比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同学互相交流家庭遵守我们公约情况,在班级、校内评比文明少年、文明家庭、文明家长。
2、举办“基础文明养成”师生征文。
师1:一亿有多大呢?谁来猜一猜,如果老师照1、2、3、4、5……这种速度数下去(边数边拍节奏),从1数到1亿要用多少时间?
生猜测,各种答案都有。
师1:一亿到底有多大呢?那我们来数一数,体会一下从1数到1亿要多少时间?下面老师来数,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帮老师计时。
多媒体大屏幕显示钟面上时间的变化,老师数数时故意表现吃力,数到100停顿。
师1:用了多少时间?(板书:100 80秒)照这样的速度,数到1000要多少时间?数到一万呢?你能用这种方法推算出数到1亿用多少时间吗?(板书生成推算表格)
学生分组合作,借助表格推算从1数到1亿用的时间,初步感受1亿到底有多大。
师2:1亿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先分小组数一数,看一看数100本练习本要多少秒?
生:老师,本子不够,我们只有20本。
师2:20本本子不够可以循环数5次,不正好是100本吗?
学生拿出自带的小钟,分组合作,借助表格推算数1亿本本子要用的时间,感受1亿到底有多大。
【片段二】“排一排”“称一称”教学
师1: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从1数到1亿要用多少时间。你还想研究哪些关于1亿的东西?
生1:我想研究数1亿本本子要用多少时间。
生2:我想研究1亿枚一元的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生3:我想研究1亿个人合在一起有多重。
生4:我想研究1亿粒大米有多重。
生5:我想研究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
……
师1:同学们想研究的问题可真不少,下面我们就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吧。每个小组先讨论一下想研究的哪个问题,你们准备怎样研究这个问题呢?(小组讨论)
生6:我们小组想研究一亿枚一元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用刚才数数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师1:能不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的研究步骤?
生1:我们想先量一量100枚硬币摞起来有多高,然后用填表的方法推出1000、10000……1亿枚硬币的高度。
生2:老师,硬币不够,我们只有10枚。
师1:是呀,只有10枚,不够100枚。大家想想怎么办呢?
生:我有一个办法,可以就量10枚硬币的高度,再推算出100、1000等硬币摞起来的高度。
师1:你的办法真好。
接下来又请了一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及研究方法,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分组指导。
由于研究1亿粒大米有多重的小组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失误,用时较多,造成汇报交流的时间不充分,本节课的收尾比较匆忙。
师2: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数1亿本本子要用多少时间,接下来我们一起研究“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
师2:我们先请10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哪一个同学来给老师帮个忙,量一量这10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的长度?
学生帮忙,师生共同测量出10个同学手拉手的长度。
师2:请同学们填表推算出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的长度。
师2: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下面的教学按照前面的步骤用“称一称”的方法师生共同研究出了“1亿粒大米的重量”。
由于每一个环节都是在教师参与下师生共同完成的,所以教学的时间安排比较合理,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
【回放】评课时,老师们的意见发生了分歧。一方认为师2的教学设计平稳,教学流程清晰流畅,教学目标达成度高,上得较好。师1最大的不足是分组活动时间较长,该课虎头蛇尾,令人遗憾。另一方认为师2的教学虽然平稳,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教学中过于追求预设,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完全没有自己的体会、思维和创新。而师1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是授人以渔,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虽然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一点失误,课的收尾有点匆忙,但正是这点失误才显示了这节课的真实性,也正是出现了失误,解决了问题才生成了精彩,更显现了这节课的价值,这是一种缺憾的美。
【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这一理念不仅要体现在教学目标上,更应体现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励每一个学生独立探索,达到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回头再看两位教师的教学,笔者认为这一点在师1的课堂上得了充分体现。
1.创新意识萌生于细微处
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一种需要――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每一个细微之处,把教学和学生的这种需要相结合,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得到训练,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培养和发展。师1的教学中当学生提出研究1亿枚硬币摞起来的高度遇到硬币枚数不够的问题时,老师没有急于给予解决,而是通过追问:是呀,只有10枚,不够100枚,大家想想怎么办。巧妙地将问题再抛给学生,调动全班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肯定学生的能力,从而解决问题萌生创新意识。师2在学生遇到数学本的本数不够时没有进行引导,直接告知学生解决方式:可以循环数5次。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处于接收状态,缺乏思考,是被动的学习,更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培养。说起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许很多人会感到无从下手,其实不然,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如案例中师1的做法,创新在细微之处闪光。
2.创新思维起步在模仿里
虽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但模仿和创新,它们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促进的循环系统,正如文学家茅盾所说:“模仿是创新的起点。”一味地提倡创新学习可能会让教学误入歧途,而有效的模仿却是一种学习,一种吸收,是一种取长补短的方法。可以说模仿是种子,创新是收获。上述案例师2的教学中学生完全在老师的导演下表演,连基本的模仿都称不上,更不要说创新了。师1则不然,“你还想研究哪些关于1亿的东西?”“准备怎样研究? 说说你们的研究步骤。”等一系列问题将学生引入模仿的轨道,帮助学生再次建构。学生多样化的研究课题显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在研究1亿枚硬币时将100改为10的细微变化就是一种创新。当然从模仿到创新是一个曲折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以一个正确的方法来对待模仿,不能让模仿变成机械的重复,模仿时要将别人的东西为我所用并添加个人特色,就是走向创新的第一步。
3.创新思维生长于生成时
《1亿有多大?》是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内容。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称一称”“数一数”“排一排”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有大,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三、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延伸性、迁移性知识”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法和教法上谈谈:
五、学法
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六、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尽力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着重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研讨法。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七、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那么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揭示课题:一亿有多大。
在黑板上写出100000000和1亿。后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理解1亿的大小:由1个亿组成的、由10个千万组成的、由100个百万组成的、由1000个十万组成的、由10000个万组成……由100000000个一组成的。
谁能说说,“100000000”这个数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特别的大)
二.实践操作
(一)称一称
那么100000000到底有多大呢?大家想不想切实感受一下啊?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叫刘恩的大臣,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有一次黄河又泛滥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不知冲倒了多少房屋,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无家可归。当刘恩得知这一灾情后,他非常的着急,立刻用了最快的速度写了一份奏折给皇帝。皇帝看了刘恩的奏折后就下令让他到灾区去救灾。刘恩到了灾区后,立刻展开救灾工作,他和老百姓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最后终于让老百姓重建了家园,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灾区的人民非常感激刘恩,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刘恩的画像,可是皇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的嫉妒。他就不愿意奖赏刘恩,但是又害怕老百姓会说他的闲话,于是他就想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一天他把刘恩找来,先是夸奖他救灾的功劳,然后对刘恩说:“民以食为天,你在灾区救了那么多的老百姓,朕就奖赏你每月奉禄多加100000000粒大米吧。”皇帝刚说完,其他的大臣都笑了,心想,皇帝这哪是在奖赏刘恩啊,100000000粒大米才有多少一点点。可是刘恩却是很高兴的谢了皇帝。你能知道刘恩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吗?
你能猜想出1亿颗大米到底有多重吗?
(学生猜想)
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巧妙的称出1亿大米到底有多重?
(学生讨论)
师引导出设计方案:把1亿粒大米称一下
方案1、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关系算)
方案2、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3、教师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
4、学生分组计算
5、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亿粒米的多少。
通过刚才活动我们知道了1亿粒米大约有2500000克=2500千克=5000斤重,现在知道刘恩每月奉禄多加100000000粒大米,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吧?
而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那么全国一天下来大约能节省多少克大米啊?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大米,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呢?
(学生计算)13×(2500×1000)÷400=81250(天)≈223(年)
知道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
(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
2、数一数。
(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些练习本,和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的数,数到100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刻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间,组长记录下来。完成后各小组交流所用时间。
(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谈话: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我们数一亿本练习本要用多少秒呢?
出示书上的表格(可把90秒改成全班认同的秒数),请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推算,并把结果填入表格。
反馈,指名读得数。
(3)进一步探究。
谈话:9千万秒,这段时间长吗?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换算成多少年?学生说出方法后看书上的算式。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提问:看了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3、排一排。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从时间上感受了一亿的大小,大家还想不想通过其他的方式,再来感受一下一亿的大小?
(1)实际测量长度。
请10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师生共同测量出长度。(取整米数)
(2)列表进行推算。
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
出示表格,根据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的测量数据列表格填一填,并反馈推算结果。
(3)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
指名读出推算出的长度。
谈话:对于这个长度,大家都会感觉到很长,但究竟有多长可能还感受不深。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可以饶地球赤道多少圈?用计算器算一算。如果学生的计算器只能显示8个数位,就要把米换成千米来算。
指名说说计算结果。
提问:看了这个数据,你又感受到什么了?
三、在活动中提升认识、升华情感。
读一读下面的信息,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1亿张纸叠在一起,约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我国的小麦产量近年来稳定在1亿吨左右。
新明日报2004年2月26日电,联合国粮农组织周三宣布,爆发禽流感的亚洲迄今已杀鸡1亿多只。
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亿部。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一、学会读书
为了让语文教师底气十足地走向学生,走上语文课堂,学校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会印发一些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和能浸润人心的美文佳作,教师在读、思之后交流共享,努力构建“学习共同体”。每次寒暑假,学校对教师读书活动进行精心安排,要求每位教师到学校图书室借几本教育专著,回家进行阅读,并要做好读书笔记,开学后安排老师进行读书交流。学校每学期举办一到两次的读书报告会或读书沙龙,邀请部分教师进行几分钟的“精彩交流”,分享读书感悟。一位教师在一次读书交流会上说了这样一段话:“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我的性子急躁,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没有教育的技巧。学生作业完成不好时,我缺乏耐心,缺少个别引导,学生渐渐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信任。通过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认识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能拨云见日;因为爱,未来永值得期待。”
二、学会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师的必备基本功之一,为了提高教师的朗读能力,学校对语文教师有严格要求。第一,平时上课就要做好朗读示范。第二,进行业务培训。每学期语文组会请专家对语文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朗读技巧。培训中,专家引导教师注意抓住重点词、句朗读,通过解析词义达到读得入情入境。专家借助造字特点,帮助教师对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促使情感上的升华。在朗读时学会转换角色,体验他人的内心,学会以生活的感受为牵引,读出情感。还要学会运用表情、动作来为朗读增色。第三,定期举行比赛。每学期学校都会举行演讲比赛、美文诵读竞赛等活动,为语文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这一系列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朗诵能力,老师们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对字音、字义的把握更为规范了,对语速、语调的控制更为准确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了。”
三、学会写作
为了提高教师评价作文的能力,语文老师除了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要加强之外,还要多看看作文集,多看看专家们是如何点评作文的,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点评水平。学校为了提高教师写作能力,从这几方面入手:第一,鼓励大家采用适当的形式写作,比如反思、课程故事,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第二,每学期组织一次论文写作的专业讲座,从选题、撰写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第三,搭建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开通博客,通过写博客日志,将自己日常的教育随笔、教学心得、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课堂实录、研究成果、教学课件等上传发表,在一个操作便捷、相对稳定的空间里积淀属于教师个人的丰富资源,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每次学校举行的活动都鼓励教师写通讯报道,以达到练笔的目的。同时学校还是“河南商报小记者站”的一个站点,老师们通过辅导“小记者”写作、发表,也使自身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第四,把教师的情况量化处理,给予一定的考核分,纳入教师的业务档案。
四、学会研究课例
在研究课例时,我们采取的模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个人展示课、同伴合作课等。如学校教研组开展的“磨课”教研活动,采取的是多人同课循环的方法,即一节课由第一位教师上后,中间经过几位教师,最后回到第一位教师手里。几节课,一节一节地“磨”,课前进行集体备课,课后进行集体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第二位教师进行教案修改,再上,再“磨”,最后达成共识。通过此类教研活动,最后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一环紧扣一环,教师讲得有滋有味,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优化课堂实践方面,我们采取的主要形式为:“一帮一”个案诊断与培训,学校负责组成“一帮一,手拉手”的教学对子,让新教师反思问题,让老教师及时诊断问题,相互探讨问题,共同发展。
按照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教育局文件精神和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安排,区“风华杯”体育学科的比赛,经过了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课后反思、评课四项内容的竞赛。
本次赛课采用了借班上课的形式,教师课前20分钟接触学生,避免了以往用本校本班的学生,反复进行操练的弊病。更有利于考察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中的应变能力和组织能力等,也有利于教师发挥自身的才能。
参赛教师思想高度重视,态度认真,课前准备充分,认真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重点、难点,展现各自的教学风格。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运用和体育新课标的精神有所体现,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呈现出体育教学所独有的优势和独特的魅力。
二、特色之处
1.课堂导人引人入胜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对上好一节课至关重要。自然站立式起跑的教学,导入时讲述百米飞人的故事,引发出起跑是关键的问题。给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的感觉,富有特点,为主教材的学习埋下伏笔。
2.评价多样体会成功
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还有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学生评价教师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正确评价自我和他人,体现了新课标的评价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从不同的评价中感受成功。
3.主导主体相得益彰
赛课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练习是主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不再是被动消极地学习,而是有明确目标地学习,使之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如利用学生的站位,拼成数字“9”,并顺着“9”的形状进行逆向跑,体现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智力与体力相结合。
4. 教学理念运用自如
参赛教师在教学中力争将现代教学理念,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讨论式学习等都有所体现,这些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到体育活动和锻炼之中去,体现了体育教学的特点。如自然站立式起跑的教学中,从不同起跑方式的练习中入手,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和体会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又如在进行弯道跑教学时,让学生自我进行直道跑和弯道跑动作技术的对比练习,自主探究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从中体会两种动作的不同之处,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层次清晰突出重点
教学过程有层次。如在进行水平自然站立式起跑教学时,通过“导”:用各种姿势进行追逐游戏;“学”:通过看示范、读口诀学习动作要领;“教”:先教学生分清动作方法,自我感悟站着跑的好处,再教基本方法;“练”:进行基本动作的练习;“比”:通过比方法找差异、比动作找要领、比速度检验学习效果。练习过程有层次。如在学生练习设计上体现层次,从小圈跑、大圈跑到小圈大圈穿插跑,再到“十”字接力,练习层次分明。
6.放松创意完美结束
参赛教师不仅重视主教材的教学,在放松部分也发挥创造性,富有创意的放松活动,给体育课堂教学画上了一个完美、圆满的句号,使人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背景愉悦式:如以民乐合奏《茉莉花》为背景音乐,教师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暗示,学生随着音乐节奏进行呼吸,获得心理上的放松。又如采用学生熟悉的“球迷之歌”作为背景音乐,学生手拉手做“人浪”,既进行了身体上的放松,又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新的。
三、感人事例
1.认真备课反复揣摩
上课的教师都是三四十岁的年龄,并且也具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有的还在市区的体育评优课中获奖,但是他们没有自我满足,而是勇于向自我挑战,努力超越自我。对于此次观摩活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认真对待,拿到课题后认真备课,反复揣摩,精心设计,仔细推敲。
2.虚心请教互帮互助
赛课的教师虽然都是些成熟型的教师,但还是虚心地向同行请教。不仅向本区的体育教师请教,还向外区的同行请教。同校的教研组教师之间都发扬团队精神,互帮互助,共同商议教案;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探讨每个细节问题,传授自己在赛课过程中的得失。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
XX年7月23日,我作为西北师范大学“三农”问题研究社心海波涛的一名志愿者和我的15名队友一起向高山出发,开始了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支教。
初到高山,看到的是一个远离外界的小山村,也许因为路的问题,村子里的经济发展不是很好。到学校一看,也觉得压力很大,简陋的教室,残旧的课桌,没有操场,有的只是一片长着杂草的地。第二天一早,就开始招生工作,刚开始还担心学生们的家长会不支持我们的工作,可是没想到到学生家里去招生的时候,家长们都很热情,担心的念头瞬间打消了,同时也对支教有了更强的信心。
招生、清扫学校、分班,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就绪之后便开始了正式的上课。因为前期培训的时间较长,教案也都是提前准备好的,上课过程中一切还算顺利。还记得第一节课是给一年级的学生们上体育课,要把那么小的孩子聚集在一起上室外课课真不容易,不过还好,对他们多一些耐心,问题也还不大。
作为二年级的班主任,每天和这个班的学生在一起的时间会相对多一些,和他们也越来越亲切。14个孩子每个都很可爱,每个都很优秀。虽然他们的学习条件不是很好,但他们对学习依然那么认真。印象最深的是班上的一个小女孩,那天早上下雨,她很早就到学校了,我问她几点起床的,她说5:30就起了。她上学的那条路后来去家访我走过,从村子里到学校,一路上坡,两手空空的我都走的气喘息息,那么小的孩子,下雨天要走那么远的路上学,很危险,但他们还是来了,他们上学真的不容易。
支教过程中,孩子们给我的感动很多,他们的纯真可爱,他们的善良无邪,他们对学习的认真与坚持。一幕幕回忆起来,那么遥远而又那么清晰,摔倒了笑着站起来又因为疼而哭了的文兴强,总是喜欢哭但成绩却很好的李秀梅,字写得比我还好看的李玉芳,把《爱我你就抱抱我》这首儿歌唱得比原唱还好听的、懂事聪明的包辽珍,上课总喜欢站起来、活波可爱顽皮的李艳强,迟到了而不敢来学校的李小健……想起这些暖暖的画面,很心疼、很不舍,这一刻,很想念那些孩子。
除了来自孩子们的感动,队友之间的也有着很多有趣的事,在高山我们就是一家人,一起吃饭,一起睡觉,做22个人的饭是一件大工程。大家都会抢着去分担各项任务,砍柴、劈柴、背水、生火、添柴、洗菜、炒菜、压面。炒菜是我们最喜欢的一个环节,会炒菜的都是大厨,收了很多徒弟教他们做饭,不会炒菜的也都抓住机会学一手。虽然我们吃的菜很简单,每天都是土豆白菜,但队友们都说在这吃饭吃的很开心。
在高山,下雨对我们而言是一项挑战,一下雨路就变得泥泞不堪,担心着滑到,所以走路很小心,可是在看看我们的学生,他们依旧跑着跳着就回家了,不在乎鞋是否脏了,不顾虑是否会摔跤,或许这就是所谓的顾虑少了,束缚也就少了。虽然这么想,但由于摔脏了衣服洗起来不方便,所以我们还是得小心翼翼的用10分钟去走平时3分钟的路程。而这泥泞的路也见证者着我们队员之间的关心,路太滑,我们便相互搀扶着行走,手拉手,紧握出我们这个团队深深地凝聚力。
在整个社会实践支教过程中,我们16个队员来自不同的专业,各善其长,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只要大家一商量,很快问题就解决了。给初中的同学辅导的过程中,学生们遇到的数学难题、历史疑问、地理盲区、生物难点……也没有难倒我们,各个老师一起上阵,各尽所学,一一为学生们化解问题。
在高山过的很快乐,然而时间过的也很快,不知不觉中,离别的日子就临近了,孩子们舍不得和我们道别。临走的前一天,我们一起到山谷里去玩,中午返回的时候和我们班一个孩子说:“快回家吃饭吧,以后要好好学习!”他转身的一瞬间,我看到他哭了,自己的心一下就脆弱了,9岁的孩子,也懂离别,不得不让人心疼。然而该离别中还是要离开,高山的孩子们,我们只是你们身边的一个过客,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离别不要哭,或许你们的泪水能简单的证明着我们此行是有意义的,不过老师更希望你们过得快乐,过得开心,未来的路还很长。以后的日子,老师和你们一样,一起在不同的地方努力,相信我们的明天都会更好,高山的孩子们再见了,我们学生们再见!离开高山我们依然又作回学生,和你们一样,好好学习,快乐生活!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理解,爱是同情,爱是尊重,爱是信任,爱是宽容,爱是鼓励,爱是奉献,爱是当好班主任的前提。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总会出现哭闹现象,甚至害怕到园。孩子缺少的是安全感,是能够被爱的安全感。语言的表达固然重要,但肢体语言的作用不容忽视。当幼儿清晨来园时,我会给孩子一个亲切的拥抱,让孩子感受到她的爱是真切的;当孩子在睡前想妈妈时,我会走到孩子的床前摸摸他的小脸,然后轻轻告诉他:“老师最喜欢你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关怀与被爱。班上有一名叫高兴的小男孩。他目光呆滞,平常不大说话,一说话就叽哩咕噜。最初的日子里,他天天尿裤子,乱用别人的杯子和毛巾,还常常龇牙咧嘴,大哭大闹,高兴时则在地上、床上爬来爬去,追进追出,批评对他来说毫无意义。有时候,我甚至想,班上要是没有这个孩子该多好。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改变了对高兴小朋友的看法。一天中午,孩子们吃午点都急着去玩玩具,活动室里的桌椅乱七八糟,东一张,西一张,我正要生气,却发现高兴小朋友走过去,将椅子一张张摆放整齐,我一阵感动,问:“高兴你怎么不去玩呢?”“椅子还没摆好呢。”小小的一件事,让我看到了高兴爱集体,喜欢为集体做事的美好品质。自从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后,我就再也没有了以前那种想法,觉得他像其他孩子一样,挺可爱的。于是,我开始和他交朋友,让孩子们跟他亲近,与他结伴玩耍,并耐心地教会他自理生活的能力。游戏时,我主动牵他的小手,摸摸他的头。对他的点滴进步,总会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他。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后,锦岳的眼睛渐渐明亮起来,态度渐渐友好起来,脸上时常挂着微笑。
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既是严父,又是慈母;既是教师,又是保姆,应该把自己的全部的爱奉献给每个孩子。在工作中我就是这样把自己的爱灌注给每一个孩子,注重掌握每个孩子的特点,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刚开学时班上来了一位名叫张梦涵的小朋友。这位小朋友因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跟随母亲长大。孩子从小就在狭窄的圈子里生活,性格孤僻,少言寡语,对人没礼貌。她通过电话了解这一情况,先与孩子的母亲谈心,让孩子多与身边的人交往,扩展范围,并鼓励孩子多交往小朋友,请小朋友到家做客。同时又在班上开展了“比一比,看谁讲文明、懂礼貌”、“找朋友”、“小白兔请客”等一系列活动。对在活动中的点滴进步都进行了表扬和鼓励,使舒奇充满信心。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石老师早!”耳边传来了童稚的声音,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张梦涵和多多手拉手一边跑一边向老师问好。舒奇的母亲无限感激地说:“陈老师,现在梦涵真的变了,你可为我们操了不少心,我真不知怎样感谢你”。
幼儿园的孩子们很幼稚,辨别是非能力差,不仅容易做错事,而且改过来的错误还容易再犯,这就需要做老师的给孩子们以道理,教他们辨别是非。做错的事,让孩子们在理解的过程中自己教育自己,以事论事。
一次,我在班里讲了一个有关诚实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小朋友的脸涨得通红,头埋得很低,这一表象引起了我的注意。课后,我找到这个小朋友,与他进行了交谈,在轻松的聊天中,这个小朋友向我讲述了一件他撒谎的事情。我根据情况对他进行了教育,既肯定他主动承认错误的优点,又向他分析了撒谎的危害性,这个小朋友当场表示,以后一定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对子女过分疼爱,一些孩子养成了不少坏习惯。入园后,让他们明辨是非,就得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入手,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孩子们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与幼儿园的配合,因此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并与之达成共识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与家长更好的沟通,便利用晚间与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围绕“谈谈咱们的孩子”这个主题耐心细致的做家长工作,使家园双方能及时沟通,共同探讨,设计教育幼儿的方法,受到家长的欢迎。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和基本形式,也是学校提升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质量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成长发展息息相关,如何提高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提升教育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全国崛起了一批以高效课堂而闻名的名师名校,各地中小学不断学习借鉴,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我们也在几所名校的启示下,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在教学模式上创新运用“导学导教”,改变了以前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忽视师生的交往互动的英语课堂。实践证明,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了课堂高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为浓厚了,英语成绩也普遍得以提升。基于几年的改革探索和自身教学实际,我认为要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课堂高效,除了要把握好教学各环节高效策略外,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也是构建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
1合理的班级建设
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各个成员各有所长,但又各有差异,我们发展好这个大家庭,就必须要是每个成员都能各尽所能,相互帮扶,才能共同前进。一个班级成绩的全面提高,单纯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特别是英语学科,学生进入初中时成绩差异就很大,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合理的建设好班级,给学生提供最佳的环境保障,才可能使英语课堂逐渐实现高效。教室中最忌按成绩排座次,会挫伤很多学生的自尊心。我的做法是强化学科小组建设,首先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包括他们的知识层次、家庭背景、学习欲望和知识需求等,然后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男女搭配6人左右建立一个学习小组,利用他们之间的差异和所长,实行“兵教兵”、“手拉手”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交流中相互提高。同时,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具体分工,各司其职有相互配合。如安排较差生担任小组汇报员;组织能力强的担任组长;成绩最好的担任小老师;书写好的担任记录员等,这样在课堂上组织group work 时,层次较低学生在其他成员的帮助下就有更多表现的机会,就会逐渐树立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2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使学生学习高效的根本保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课堂要解决好语言的大容量、大输入和大输出问题,就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英语学习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口的好习惯。师生都要精神饱满进课堂,专注于课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要鼓励学生多听、多说,敢于大胆地把英语说出口,避免学生的“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其次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善于阅读的习惯。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需要长期积累,学生必须要积极主动地去坚持,要把每天掌握几个单词、短语或句子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同时要有阅读的习惯,英语单词的掌握要求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不断地拓宽视野、增加词汇、增强语感。第三,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勇于反思的习惯。英语课堂中,每节课所学的知识是相对单一的,要把每节中零碎的知识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或语言网络,就需要学生有善于反思、归纳总结、复习巩固的习惯。语言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如一句简单的问路,我们可以用How can I get to ...;Where is the...;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等多种表达法,英语中的同义句、近义词非常之多,学生怎样才能把它们的用法、区别掌握清楚,就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归纳总结,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活跃思维、系统知识。
3扎实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促进教学相长,凸显课堂高效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这对于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明显,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把握更加透彻,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集体备课要保证实效,不能流于形式,备课时要抓好各个环节,在施教过程中,我们英语备课组的坚持做的是:一是精心准备。每一学期初,学科组都统一安排本学期各单元主备任务,主备老师按任务提前精心准备,在备课之前,主备老师必须向老师出示备课的范围,发导学初稿和自制课件,同级学科组所有教师将对主备提出的内容要进行初备,根据自己的经验写出教案,然后一起讨论,修改。 二是加强交流。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大家积极讨论交流,相互沟通信息,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讨论的重点主要在于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教师个体备课的困惑、教学实践的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学稿,课件制作是否符合要求等,最后由主备老师和备课组长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实用的共享教案(包括导学稿和课件),供备课组成员教学备用。三是注重完善。共享教案形成后,施教者还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再对导学稿、课件进行个性化设计,然后用于课堂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四是时间保证。为了使集体备课发挥最大作用而不流于形式,备课组学期初都有详实的计划和周密的安排,每周定有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地点,并邀请学校领导蹲点,搞好指导和监督,同时提供一些理论支撑和服务保障工作。五是注重反思。课后备课组成员在一起集体反思,是完善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也是集体备课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在反思交流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教学中的得与失,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财富,对以后的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有效的分层教学
英语课堂教学中最难做到的就是面向学生全体、发展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学的英语课堂教学,学生又缺乏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和氛围,小学英语水平差异很大,进入中学后,他们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困难。要确保初中英语的课堂高效,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我们必须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实行分层教学,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我们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档次,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实行一进度,分级要求。如:只要求较差生掌握基本词汇,理解教学内容,能应用简单的英语就行;要求中游生在前者基础上,加上一些较难的阅读和写作训练;要求较好学生再提升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巧妙地规定不同难度的任务,设置不同程度的提问,规定不同程度的作业任务。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资源、设计和组织有趣的、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组织英语教学。如:利用生动的场景动画,组织英语戏剧表演、故事讲述,即兴演说、场景对话、提问抢答、英语小竞赛等活动,使英语课堂始终在活跃的气氛中,以趣激学,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5及时的教学反思
一、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我们做到了以下两个方面:
1、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学习。7月初,刘凤芝、邵在军、张俊芳、王敏、张敏五名教师分别参加市、县级教育技术培训,赵雷、张卉、张敏三名教师参加新教师培训,全体班主任及学校领导参加全县组织的领导干部及班主任培训,于淑玲老师参加德州市六年级英语新教材培训。8月份,全体班主任参加县进修学校组织的班主任工作培训。9月份,六年级数学教师参加德州市数学新教材培训,五、六年级语文教师参加语文新教材培训。10月份,全体班主任参加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报告会。于淑玲老师参加全国英语优质课听课学习。11月份,王玉香参加山东省数学优质课听课学习,田秀英参加山东省语文优质课听课学习。
2、抓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培养。本学期指导宋佩佩、刘海霞老师参加语文手拉手送教下乡课,指导丁春涛参加全县数学课堂教学大比武,在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中指导魏冬丽、陈晓阳、赵玉双、王玮、张敏五名年轻教师上课,新教师听课活动中指导陈晓阳、徐淑娟、王书香、鲁萌、唐明明五位新教师上课。通过锻练指导,这几位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二、加大常规检查及教研活动管理
1、在教学常规方面,教导处加大了检查管理力度。本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对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教学随笔、教研组活动记录等进行认真检查,查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且及时反馈给本人,督促和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2、定期招开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会,了解教学进度、教师的集体备课情况、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师的工作态度等,有的放矢的安排教学工作。
三、组织全体教师听评课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本学期9、10两个月份分别组织了各年级组教师听评课活动。老师们分高年级语文、高年级数学、低年级语文、低年级数学、艺体、常识六个教研组,每位教师都能精心准备上一节自己最高水平的课,无论听哪位老师的课,本教研组的教师都是座无缺席认真听课,吸取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大大提高了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四、组织多种比赛活动,提高教学成绩
本学期11月底组织了一至六年级的古诗文诵读比赛,比赛中所有学生都能将必背古诗熟练背诵,大大提高了小学生古诗美文的普及率。12月份组织了四、五、六年级数学智力检测,训练了学生思维,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提高全体同学的成绩。还组织了三、六级习作检测,通过大量阅读拓宽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习作能力。
五、教学教研成绩
本学期全体教师努力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孙艳梅、刘凤芝、刘志广、张丽芳、王敏、祝玉花、张俊芳、李书君8位教师被评为武城县教学能手。
张卉执教的劳动课、王玮执教的数学课、禚艳华执教的英语课、庞明梅执教的品德课、李书君执教的音乐课分别荣市县一二三等奖。王敏、刘志广、王玮、张俊芳、祝玉花、刘海霞、陈雪梅、宋佩佩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执教的公开课得到了领导及听课教师的好评。
张俊芳、王玮、张敏、祁玉英撰写的论文获省级二三等奖,刘凤芝、祝玉花、庞桂英、庞明媚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市级一二三等奖,魏冬丽、禚艳华、孙艳梅、刘艳华、郝俊霞、刘子瑞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县级一二三等奖。孙艳梅、李书君、庞明媚、刘志广制作的课件分别获省、市一二三等奖。张玉春老师的书法作品在迎奥运书画展中获县三等奖。
在德州市十四届“少年文萃”征文大赛中刘艳华、于邦芝、张敏三位老师被授为“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在全校古诗文诵读比赛中,姜新华任教的一二班,王洪琴任教的一五班,宋佩佩任教的二一班,魏真真任教的三三班,刘淑英任教的四一班,孙艳梅任教的五一班,祝玉花任教的六一班获年级第一名。在三、六年级习作能力检测中,杨金霞任教的三一班,祝玉花任教的六一班获年级第一名。在学校组织的四、五、六年级数学智力检测中,王敏任教的四一班,徐敬芬任教的五四班,于传勇老师任教的六二班获得年级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