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轮训总结

时间:2023-03-15 14:54:54

导语:在轮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轮训总结

第1篇

我班全体学员就乐教授提出的5个问题,根据自己的体会和经验,进行了全面而热烈的讨论。讨论内容如下:

1.高等数学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

(1)如何针对学生的实际(基础,接受能力,专业需求),讲授内容(广度,深度,后继课的需要)。

(2)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如何吃透教材,结合其他资料,整合出自己的讲稿。

(4)课堂中如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作业的批阅与监控。

(5)一堂成功的课的评价标准。

(6)知识点、方法、计算、证明、应用问题之间的比例。

(7) 讲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如何平衡(仍受课时的限制)。

(8)高等数学知识与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

(9)各部分内容的调整与重新组合。

2.极限形式化语言要不要讲

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要求,选择讲与不讲和讲的程度,但可以通过几何的图形,直观的表述介绍一下,讲清语言表述的本质,最后给出严格的形式化语言,让学生见识一下也好。但不能过分的只停留在语言层面。精神实质才是关键。对于工科类学生主要是极限思想、严密逻辑思维的熏陶,能理解书上的证明,即可,不必要求会用定义证明极限。对于艺术、体育、法学等文科专业,只需要理解描述性定义就可以了。

3.数学建模融入高等数学

这是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数学建模教育,既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又能培养应用和创新能力,它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素材和途径。因此,数学建模应该加强。但最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好的典型例子,从问题的引入,问题的分析,抽象和变量的选定,到模型的建立、求解,回到原问题中去检验分析等。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老师最好提前将问题公布给学生,老师主要的精力放在问题的分析上,等到有了基本的训练,可进一步介绍数学建模、数学试验、数学软件等。比较好的几个地方是:极限的几何刻画,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近似计算,图形的面积,logistic mapping 等。另外,对于基础好,感兴趣的学生可采取兴趣小组,课外讨论班的形式,进行强化。但这部分不是高数的主题,因此要适度,并留有余地。基本原则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关于多媒体的使用

有老师使用的,但很少,大部分老师没有用,主要是学校的条件达不到,多媒体教室紧张,安排不到数学课的需求。也有老师认为,仅用多媒体把教学内容,放电影般地演示给学生,往往不便培养学生的作题能力。建议适当选用,多媒体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制作好的课件(内容,形式,技术),讲授的方式都要改变。还涉及到课堂上的临场发挥等。但制作好的课件,往往特别的费时,建议由技术专家和名师分层次制作典型的.课件,推广到全国,授课老师则可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加入一些与学生实际相关的内容。

第2篇

【关键词】分岗轮训;实践教学;实训平台

随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发展的需要,构建以市场需求、职业需求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体系为主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了地方本科高校急需研究的课题。那么要想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就必须注重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还需要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参与。特别是在该行业多个岗位中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非常有利于人才结构的培养。

一、分岗轮训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分岗轮训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同一个实践教学项目中,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岗位需求及职业规划,设计相应的实践岗位,而这些岗位的制定必须是符合人才需求及企业的发展需要,并针对每一个岗位设计制定相应培养计划及实践方案。而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分别在相应岗位进行实践,指导教师根据培养计划进行指导。

从分岗轮训的实践教学形式不难看出,它是在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上的一种升华,是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补充。传统实践教学在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活动的教育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的特征,而分岗轮训实践教学除上述特征外,还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通道进行规划,最终促进学生的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分岗轮训实践教学模式运用对程中深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研究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分岗轮训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的基础

(一)学院的政策支持

重庆工程学院建校以来一直都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建校多年一直对“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进行多方探索与实践,曾经的提出“一系一公司”对“产教集合、校企合作”,做了较好的实践,现在重庆工程学院为了更好开展实践教学设立工程训练中心,而每一个二级院系也都设有该部门。学院还大力建设各专业的实验室、实训室,保障实践教学的实施。

(二)实训平台

重庆工程学院这些年来大力建设实验室、实训室,而我专业的实训平台――呼叫中心运行平台,是学院规模最大、设施配套最全的实训室。有4间客户服务实训室,可同时容纳360名实训学生,同时还配有培训室一间,可容纳120人。每间培训室都配有90台套客服专用耳麦、联想瘦身机。同时还有价值百万元的企业级服务器2台。这些硬件设施都有利的保障的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项目的引进

重庆工程学院呼叫中心行业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口碑,和重庆市多加大型呼叫中心都有合作关系,如总部在香港的广州电盈综合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永川分公司、美音信息服务技术有限公司、先特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还有一些中型企业,项目涵盖了移动通信、保险销售等呼入与呼出多种类型。而我专业结合现有的实训场地及自身特点,选择了外呼业务为主呼入为辅的实践项目。

(四)具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

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指导教师。因为指导教师贯穿了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培养的怎么样,能不能实现培养目标,达到培养目的,都取决的指导教师,所以指导教师一定要有责任心、要有行业知识及技能。指导教师只有懂行才会根据行业的需求培养学生。

在指导教师的选择上我们非常慎重,选择既有责任心的同时还要具有实践教学经验,还有具有一定行业经验,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五)对口的专业

本实训平台除了满足呼叫中心客服专业以外,还可以满足市场营销专业电话营销方面的实训、电子商务专业中的模块实践教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的岗位分析、薪酬管理、招聘与培训等多个模块进行实践教学任务,所以这个实训平台运用非常广泛。

广泛的运用,参加实践教学额学生比较多,可以根据情况分散进行实践教学,比如有的专业安排在上学期,有的专业安排在下学期,这样保证了全年都有人在做实践项目,保证的项目运行的稳定性,这也是校企合作的基础。

三、分岗轮训在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模式

(一)岗位实践与模块化教学

根据呼叫中心行业特点设计多个岗位,如客户服务代表、排班师、质检师、培训师、数据分析师、班组长。

根据这些岗位的设定,专业指导教师要完成对各个岗位培训计划的设计还有实施,制定各个岗位的岗位能力要求、具有的职业素质及技能。根据培训计划开展实践教学还有指导工作。

分岗轮训的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担任过那些岗位,掌握了哪些技能,根据情况进行查缺补漏。

(二)主题式任务驱动

根据岗位的设定及实施情况设置相关的主题任务,比如设置服务之星、质检之星、优秀班组长,优秀培训师,以此为主题,让学生在分岗轮训实践教学中积极学习各岗位知识和技能,以达到培养的目的

(三)兴趣激发式――活动方案

根据行业的特点可以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如脚本大赛、客服技能大赛、优秀团队竞赛、优秀学生参观大型企业等,通过这些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了学习兴趣。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分岗轮训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要想很好的开展实践教学还需要具备多个条件,要有政策的支持、要有实训室、要有适合的项目、要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培训方案。当然在具体实施中还会存在一些的问题,特别是不同岗位的实践时间,应该多久适合,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来总结适合本专业的时间表。

总之分岗轮训实践教学是传统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是促进实践教学满足地方应用型本科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金立军.实岗轮训教学法在“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0年13期

[2]马永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09期

[3]祝开颜.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质量.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3年12期

[4]潘望远.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3年12期

第3篇

【关键词】迷你课 岗前集中培训 新教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138-03

一、高职院校新教师培训开展情况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教师队伍的建设跟不上这一变化,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招入一些新人,但若不能进行有效的授课技能培训,仍然不能缓解这一矛盾。鉴于此,近年来各高职院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中心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在短期内,通过强化训练培训教师,使其具备最基本的授课能力,助其形成必要的授课信心和明确今后的教学工作努力方向。但因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师岗前培训模式,有些学校的新教师培训流于形式,或者针对性不强,或者实践性不强,或者新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参与度不高,达不到预期效果,在一些教学环节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和良好的意识,以至于新教师进入教室因紧张而不知所措。

二、“迷你课”概述

欧美在新教师岗前集中培训模式(pre-service centralized training pattern)中主要采用微格教学((Micro teaching)方式培训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微格教学由斯坦福大学的布什和欧伦等人于1963年创导开发,用来培训教师课堂教学技能。随后,英国新犹斯脱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日本的京都教育大学相继开展微格教学研究,作为教学技能的训练方式,用于职前与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的训练,并建立相应的微格教室,开展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见习与教学实习的微格训练。

“迷你课”(Mini Lession)是教师岗前集中培训模式的主体部分,是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从微格教学改进而来的,特点是小而全。其与微格教学培训的实质一样,将复杂的课堂教学分解为比较简单的小型教学,通过一个信息化控制训导系统,使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个特定的教学行为,在实践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教学理论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反复的演练,发现和纠正一些不良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师基本教学技能,消除初上讲台的拘束感和恐惧感,增强从教信心。与微格教学培训不同的是,以“迷你课”为主体的岗前集中培训模式是针对高等教育教学的特点,从内容、实施流程、评价反馈方面设计教学技能培训模式,另外,还通过各种手段,额外地将教师素质拓展有机地融入反馈环节中,与基本教学技能培训相得益彰。

“迷你课”作为小型教学,只有10分钟的时间。其模式由6个环节构成,简称BOPPPS模式,详见表1。

“迷你课”时间上可划分三个时期:在前期做一些铺垫工作,由前三个环节组成;在中期开展参与式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由第四环节组成;在后期进行教学效果检验和总结,与前期内容呼应,由后两个环节组成。

三、“迷你课”在岗前集中培训中的应用

本文从“迷你课”角色扮演、“迷你课”环境营造、“迷你课”演练准备、“迷你课”演练轮训、“迷你课”演练反馈五个方面阐述“迷你课”在岗前集中培训中的应用。

(一)“迷你课”角色扮演。“迷你课”演练中的角色分三类:一是训导者及训导者助理。训导者负责“迷你课”相关概念的讲解和“迷你课”示范,训导助理负责培训环境布置、录像、“迷你课”演练时间提醒。二是演练者。在特定培训环境里,以教师身份演练“迷你课”教学各个环节。三是学生扮演者。在特定的培训环境里,扮演学生角色,配合演练者参与教学活动。一名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交替扮演教师和学生角色,分别从授课者、学习者不同的视角体验“迷你课”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迷你课”环境营造。恰当的培训环境布置,可以营造出利于培训的气氛。做法灵活多样。比如,将彩色贴纸、条幅上墙,用各种颜色的水性笔写上一些朗朗上口的短语,内容基本上是与培训相关的教学理念、人生格言等,这些都是事先布置的。学员到场后,也可以参与部分培训环境的布置,选取自己喜欢的颜色笔,写一些个人喜欢的格言激励和警醒自己,在立体三角座牌上写自己的名字摆放在本人的座位前。这样的环境布置可时时提醒学员该用什么情绪参与集中强化培训,有助于学员快速进入高强度培训状态。

(三)“迷你课”集中培训整体时间安排。从注意力和持久力、承受培训压力强度考虑,以“迷你课”为主体的集中强化培训时间定为3天比较合适,毫无从教经历的新教师可适当多参加几次。在每次的培训中每位学员需经历三轮“迷你课”演练,每经历一轮演练都可以通过反思有新的体会和认识。参考表2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安排表。

每次的“迷你课”演练轮训之前,均安排理论知识讲授。

时段一为准备期,划分的时间相对多些,由训导者给学员做三方面的与“迷你课”演练相关的基础知识铺垫:一是认识“迷你课”,重点是BOPPPS模式认识,讲解“迷你课”在培训中的作用和演练流程,如何选题和根据选题写教案和制作课件,如何做“迷你课”反馈;二是认识BOPPPS模式,通过“迷你课”示范,更直观地了解“迷你课”演练流程核心――BOPPPS模式,了解其中的各个环节的作用以及如何衔接形成整体;三是了解相关现代教学理论知识,主要是BOPPPS模式中的各个环节涉及相关教学理论知识,比如,参与式教学中的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念、学习者六种需要、学习过程、教学方法对学习效果的直接影响、参与程度等方面的主题讲解。这三方面内容可交叉安排培训,目的是让每位学员能顺利地完成随后的“迷你课”演练,在多次反复的“迷你课”演练中对相关的教学理论有更深入理解,并与他人共享体会。

在时段三、四的两轮“迷你课”演练之前还会各安排30分钟左右的相关教学理论讲解,目的是引导学员在“迷你课”演练之后结合教学理论进行针对性的反思,形成评价和反馈。

时段五的总结以学员为主,根据自身“迷你课”强化培训实践和体会,选取一张明信片,借题发挥,回归到总结内容上。该方法对训练学员的发散思维能力非常有效,是本培训模式创新点。

评价及反馈几乎贯穿整个强化培训过程中,目的是通过不断的反思,领悟现代教学理念的精髓,提高教学基本技能水平。这一培训手段视为素质拓展培训,训练学员的发散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迷你课”演练轮训。每位学员在“迷你课”集中强化培训中需完成三次“迷你课”演练,每次轮训时间为20分钟,其中,10分钟准备,10分钟“迷你课”演练。

10分钟准备内容:一是教学环境的布置,比如道具、白板、电脑、课件等;二是培训环境的布置,比如录像机、计时器等。

10分钟“迷你课”演练:其他学员扮演学习者参与演练者设计的互动教学。训导者助理负责录像、计时、时间点提醒,时间到则停止演练。采用固定套路演练“迷你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在反复演练的过程中,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同时形成一些具有现代教学思想的行为习惯。难点在于参与式教学环节,主要体现在:如何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习者参与;如何把控时间与参与程度和参与面的平衡点。

(五)“迷你课”演练后的反馈。“迷你课”演练轮训之后需反馈及总结,大约需20分钟。反馈流程大致是:

10分钟一对一问题提出及反馈。训导者将演练者带离现场,训导者口头提出问题及反馈,演练者回答问题并接受反馈。而此时,其他学员边看录像边撰写书面反馈。此环节重点在于通过思想碰撞,训导者、演练者、学生扮演者三方互不影响地形成反馈,保证反馈的独立性。

10分钟汇集反馈及总结。在训导者的引导下,演练者书面反馈,老师点评总结,最后是训导者、其他学生扮演者的书面反馈,演练者汇集各方反馈。

反馈形式多样,可以是以下形式之一或两种形式的组合。形式一:表格反馈,填写事先准备好的表格,回答其中提问,反馈问题相对集中,易于把控,占用时间少些。但形式比较中规中矩,给学员发挥的空间少些。形式二:绘图反馈,把自己的反馈体现在图画之中,形式比较新颖有趣,可以调节气氛,但反思点容易分散,反馈内容可能受制于自身的绘画能力,占用时间较多。可以与形式一结合使用。形式三:道具反馈,比如,选取一张明信片,关联其中的图案到反馈内容中。形式既新颖又有挑战性,从活动可观测到学员的发散思维强弱情况。局限性与形式二类似。此形式一般用在培训最后时段的总结中。

每次的“迷你课”轮训和反馈,大约需要40分钟。图1为40分钟内“迷你课”演练及反馈环节各个角色活动示意图。

四、结语

从“迷你课”开展的过程看,其具备了时代性、从属性、训导性、技术性、实践性、广泛性,很适合作为目前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模式主体部分“迷你课”可以避免传统培训模式中的种种弊端,短期内促成新教师形成基本的授课能力,前提是组织者和学员必须对“迷你课”演练有正确的认识。

(一)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培训所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迷你课”演练犹如武术演练,平时练习套路,(下转第162页)(上接第139页)目的是触及现代教学精髓,并形成定式思维和行为习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下意识地完成平时练习的动作,迅速地做出准确的判断及合理的反应。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完全按套路走,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和变化,方可得法。

(二)培训之后需以其他后续工作为辅助。以“迷你课演练”为主体的岗前集中培训仅仅是教师发展中心对新教师提供职业发展支持的开始,后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在经历岗前集中培训之后,教师发展中心还会根据培训期间学员的表现记录开展跟踪服务,通过各种渠道观察新教师记录在案的问题是否解决了,定期与新教师座谈,了解新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有什么疑惑和需要提供帮助的地方,及时伸出温暖之手。

(三)教学技能提高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基础积攒涉及个人涵养和职业素质,所以无论是在集训期间还是在平时,在训练教学技能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说和写的表达能力,形成教师应当具备的发散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宣桂鑫.德国的微格教学[J].北京: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5)

[2]孟宪凯,李涛.中国微格教学20年[J].北京: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9)

[3]马成杰.微格教学的基本特征[J].北京: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6(1)

第4篇

顶层设计确定发展思路

广东海事局局长梁建伟的脚步总是那么匆忙。在外界看来,他对全局的工作要求,以及对20多个分支局和机构的工作指示,当广东海事系统内的普通干部职工在尚不能理解时,也许会误解为这只是一个广东海事局最高层行政长官的场面话。但你如果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与其细聊,慢慢品味与咀嚼,便可以领悟到其中管理的大智慧与思想精髓。

广东海事局培训中心作为广东海事局直属机构,承担了许多人才培养与培训的工作。对于广东海事人才观,一直挂在梁建伟嘴边的一句话是“人才强局”。在他看来,“建设广东海事现代化强局的关键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做到广东海事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实现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转变”。

培训中心成立十周年的成长历程中,其上级单位广东海事局经历过汪湘涛和梁建伟两任局长;在培训中心自身,两任“主管”是吴健和谢海两位中心主任。“帮助别人,提高自己”到底是主管领导的个人提出,还是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已经无从考究,但从上至下不自觉地以这条原则开展海事培训的工作,却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作为培训中心“元老级”的副主任曾大旺,对“帮助别人,提高自己”体会尤为深刻。作为广东海事局培训中心这个集体的顶层设计者之一,无论是在培训的宏观管理,还是培训的具体设计,他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思路。而现任主任谢海也总显得谦虚与低调。他虽口口声声称“没文化”,但在谢海主管培训中心的六年期间,本着“做精、做专、做强”的创新求变思路和“耕耘、善待、服务”的原则,使广东海事人才的培养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

应该说,在顶层设计思路的指引下,培训中心干部职工一直在摸索,完成了理念和机制上的创新。他们在培训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理论体系,接着又将理论经验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十年来如此反复,不仅积累了丰硕的培训成果,而且形成了系统的海事再教育理论。从这个层面而言,实践与理论间的相互转换与作用,应属于培训中心在培训理念上的创新。他们主动融入科学发展的热潮,通过提高培训管理队伍的水平,抓好服务质量,提高培训管理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培训管理流程,从而实现了培训机制的创新。

十年实践提供智力支持

从培训的规模上讲,2002~2012年,十年来广东海事局培训中心累计进行过699期(次)培训,完成了28253人(次)的培训,相当于平均每个广东海事人被培训7次。这些培训,涉及海事系统各个阶层的各种岗位,不仅为广东海事现代强局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保障,而且为中国海事系统人才升级履行了特定的职责与义务。

从培训的类型上讲,广东海事局培训中心主要进行千人人才工程培训、党员大规模轮训、新进人员融入海事培训、“海巡31”干部轮训、党员骨干培养、广东海事局MPA研修班培训、青年骨干培训、海事执法人员培训、海事人员救助技能培训……为广东海事乃至中国海事人才培训探索出有益的经验与理论体系。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都是具备特定的教材和课程,然后是去吸纳学生完成修习;而广东海事局培训中心所施行的职业培训教育,大部分都是根据特定的受训人群,然后再去设计与编写教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回望过去的十年,一直执着于培训岗位的培训管理者曾大旺副主任对于每类每次培训的特点与规模如数家珍。

初任培训输送温暖印象与团队意识。初人海事大家庭的成员,来自不同的背景。那么,让新生尽快融入海事的初任培训,使受训人员既感受到海事大家庭的温暖,也学会必需的海事基础知识和业务知识,尽快完成从学生(或原职业)到海事职业生涯过渡。

2008年9月17日,广东海事局2008年新录用人员第一期培训班69人在梁建伟局长的欢迎声中顺利开班。在5天的培训活动中,学员参加了户外拓展运动、业务知识学习、军事训练,学习之余开展了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和交流座谈。学员们全身心的投入,不仅踊跃展示自我,同时又凝聚成一个整体。

自2008年起,陪伴着人教处招录工作的结束,培训中心的初任培训工作几乎同时介入,因此,初任培训也成为每年固定动作。留给这批“准海事八”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这影响甚至决定着他们是否安于这份事业、是否能做一个规范的海事执法人的职业观。因此,培训中心尽量输送给他们温暖如家的大海事印象,以便激发出他们爱岗敬业、终身忠诚于海事的热情,因为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海事事业的奇迹创造者。

干部轮训注重教学相长。2006年4月6日,广东海事局第一期中层干部随船实习班正式开班,来自广东海事局的12名干部学员换上工作服,更换角色,为期2个月地开始与“海巡31”一起在大海弄潮,经历风雨。被选派参加培训中层干部角色为“三员合一”——既要做学员,又要做船员,还要发挥专长当教员。这就意味着学员要实现“从干部到学员、从工作到学习、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学员之间相互传授各自专长与工作经验,相互促进,实现教学相长,达到“增长知识、提高能力、锻炼作风、磨练意志、强健体魄、熔炼团队’的目的。同时接受教学相长历练,每个船员都是他的老师,每个学员都是他的老师,他也有可能成为学员和船员的老师。

高端培训注重观念输出。MPA研修班目的是期打造海事现代化高端人才需求,这是让高端的人才切合广东海事的实际,让海事实现目标有针对性。高学历的人才有,但要使人才切合广东海事发展的实际,这就需要海事方面自己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培养。因此,广东海事旨在以提高高级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为目标,以海事发展难点、热点和前沿性课题项目研究为平台,促进人才成长,满足广东海事发展对人才的高端需求。经过研究与探索,培训中心课程要求学员们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后,必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推动广东海事、乃至中国海事的发展。

据培训中心主任谢海介绍,MPA研修班与“海巡31”干部轮训班一样,都属广东海事局首创。

救助技能培训贵在实际操作。海事人员常年在水上执法,为推动巡航救助一体化和队伍建设,提高海上搜寻救助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体现“快速反应,科学救助”的责任政府部门的形象,直属海事系统救助技能培训班应运而生,这是一项孕育“种子选手”的培训,受训者将来有可能成为当地的兼职“水上救助教练”。

因此,培训中心坚持实操性和实用性的“两实原则”,在气象、船舶操纵知识、消防、救生、水上搜寻、险情应急处置、现场紧急救助技能、应急通信、救助设备实操等提升学员技能。而在教学上,采用案例教学、引入情景模拟、开展现场实物教学。作为来自全国直属海事系统丰富经验海事工作者的学员,在受训中,相互间可以吸取各自优势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为推进巡航救助一体化工作,提高海事水上救助水平起到实际效果。

执法培训坚持规范统一。此类培训是为贯彻“全国海事一家人,水上监管一盘棋,行政执法一面旗”的理念,针对目前全国28个省级、316个市级和1299个县级地方海事机构而开展的业务培训。自2012年4月,首次全国地方海事5年轮训工作全面启动,将于2016年基本结束。培训效果以期每一名接受培训的执法人员,依托法律,正确理解海事职责,同时专业技能和工作水平得到提高,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得到增强,使海事队伍全面履职能力上一个台阶。

因此,坚持规范统一是培训中心把握的原则,把综合管理、法规规范、通航管理、船舶管理、危防管理、船员管理等课程标准向“人员素质与执法规范”参差不齐的全国海事系统铺开。为了节省成本,他们进一步摸索培训方式,分赴江西、陕西省地方海事局,实现送教上门,服务到家。

应该说,以上培训实践的回顾,只是十年来培训中心组织的699期(次)培训中的冰山一角,正是因为有十年量的积累,才可说,培训工作为广东海事提供了智力支持。理论总结便于继承创新

盘点培训中心的十年培训实践,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培训中心所有的创新模式和理论体系,并非现成搬用,而是通过每类培训实践的摸索与总结,在继承中有创新。他们既有理念上的创新,又有机制上的创新。当以十年为节点进行总结时,不经意间,已经构筑起一个全面而完整的体系。

以体验式培训理论为例,其对传统的体验培训内涵作了丰富与延伸。广东培训中心开展体验式教学以个体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为特征,以直接经验为主要课程内容,教学形式主要包括有拓展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体验和现场参观学习等实践活动。它注重学员通过培训获取全部教育性经验的课程理念,包括空间转换体验、环境体验、角色转换体验等。

空间转换体验。2004年4月5日,广东海事局培训中心启动广东海事局党员和党支部书记轮训班,历时34期、8个半月,全局1360名党员和183名党支部书记参加了轮训,并创新培训模式,从室内培训迈向户外体验。受训的空间由教室转向当时最大的移动海巡船,船上空间相对固定,但随着船只的移动,受训人员的训空间不断进行转换。

环境转换体验。这是一种意识形态领域环境的转换。2005年8月15日,当把课堂搬到革命圣地井冈山进行体验式授课,给学员带来触及灵魂的“红色”体验,是思想的体验。时任广东海事局党委书记的梁建伟在开班仪式上就强调,要把创新培训模式与建立学习型海事、与党员人才储备、与塑造先进的海事文化紧密结合起来。

角色转换体验。在“海巡31”这个大课堂,学员是“三合一”的角色,教师、学员、船上工作人员的角色时常得到转换。对于一个受训者来说,“每个船员都是他的老师,每个学员也都是他的老师,他也有可能成为学员和船员的老师”。体验式的培训在学员的一片叫好声中得以发扬光大。体验式培训在实践中不断被完善,最终成为广东海事局培训中心的立身之本。

纵观培训中心所继承或创新的理论体系,可以概括出,通过以颠覆传统的固守课本、固守课堂和“填鸭式”培训方式,代之以课本和课堂外实操相结合的培训理念,从学分制到学员的任用机制;从全员、多块、片区到菜单式、项目制、闭环式的培训;从主管主办到紧密型、松散型培训基地的梯次建设……对于中国海事来说,发展到今天,一个由精英培训到全员培训,由业务培训到全景培训,由板块培训到差异培训的体系已然成熟。广东海事培训中心通过培训实践的娴熟运用总结出的理论体系,使得中国的职业培训有了借鉴、继承和推广的范本。

品牌打造实现核心价值

培训中心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主动融入科学发展的热潮,促进培训机制的和谐发展。他们有些经验日臻成熟,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培训管理方法,有些则是有益有效的尝试探索,使广东海事局发展正逐步突破人才瓶颈,也让他们自身有机会树立系统内的人才培训品牌。

第5篇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3月3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2014年未来领导力训练营在京举办,来自公司总部和所属各单位的26名中层后备干部参加为期2个月的系统培养。本次培训班涵盖领导力提升、发展团队、管理创新、突破业绩、国际化战略、卓越经营和商学院学习等7模块课程。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公司】3月3日至5日,国电电力发展股份公司组织开展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培训。经过3天的系统培训和考试,国电电力系统各基层单位50多名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基本掌握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运行操作和维护要领。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3月7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2014年科技力青年人才培训一班在京结业,来自公司总部及所属单位共32人参加培训。培训班以领导力通用素质、科研管理和科技创新三个模块为主题。

【国家电网公司】3月9日,由国网宜宾供电公司和清大高科系统控制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仿真培训系统”项目成果评审会在成都举行,该项目在国内率先提出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仿真的技术路线和实现方法,并完成工程实践,圆满解决了“大运行”调控人员培训和反事故演习这一急迫课题。

【南方电网公司】3月10日,南方电网公司《2014-2016年班组长轮训工作方案》出台。方案提出,要以应知应会、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客户服务、团队建设五大模块为主要内容,对全网班组长进行轮训;到2016年底,全网班组长轮训率要达到100%,班组长岗位胜任能力将全面提升。据悉,该公司人力资源部已按方案的要求着手班组长轮训教材开发、培训师资培养等工作。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3月12日,国网宁夏电力公司2014年第一期青年员工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开班。来自公司系统40名35岁以下青年员工参加了培训。据悉,今年该公司计划安排5期培训班,每期3天课程(25课时),培训师资由培训中心专职培训师、外聘培训师组成。

【中电联】近日,电力行业仿真培训指导教师管理办法(试行)出台。该办法旨在规范和加强电力行业仿真培训指导教师的管理,建设一支素质过硬、敬业精业、业务能力突出的仿真培训指导教师队伍,保证仿真培训质量。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3月17日,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培训班在京开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论述,关于贯彻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讲话,关于国家安全与对外战略的重要讲话,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关于国企改革的精神解读,世界能源与中国展望等。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3月17日,国网新疆电力公司2014年处级领导干部轮训班开课。本次处级领导干部轮训班共设四期,对200余人进行培训。课程涵盖政治理论、形势分析、智能电网、财务管理、党风廉政建设、核心价值观等多方面内容。

【南方电网公司】3月17日至20日,南方电网公司第二期高端技术人才培训班举行。来自公司系统的各级技术专家、各单位专业技术带头人、科研主体相关负责人共45名学员进行了为期4天的学习。

【国投电力控股公司】3月18日至19日,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举办首期内训师培训班。来自电力板块18家控股投资企业和电力本部各部门的35名内训师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的重点是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注重开发员工擅长领域的内训课程,进而总结提炼控股企业的最佳管理实践,以期推动企业标杆管理的整体提升。

【南方电网公司】3月18日至21日,南方电网公司总部主管轮训第一期学习班开班,来自总部23个部门和机构的30名主管参加了为期4天的封闭式学习。本次培训有针对性地设置了总部主管角色认知、公文写作、高效沟通与呈现技巧、计划管理等4门课程,并采取“教师讲授+教练辅导+学员研讨+实战演练”的教学方式。

【中电联】3月20日,中电联公布电力行业仿真培训基地2013年度检查结果。合格名单如下:火电基地:河北省电力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上海市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南京工程学院电力仿真与控制工程中心、沈阳工程学院仿真中心、湖北电力仿真培训中心、国电浙江北仑第一发电有限公司、山东省电力学校、徐州电力高级技工学校仿真中心、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云南电网公司电力教育中心、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仿真管理中心、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上海技能培训中心、株洲华银火力发电有限公司仿真中心、国电镇江电力培训中心、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培训中心、唐山陡河电力实业总公司教育培训中心、威海广源电力仿真培训中心、辽电锦州培训中心发电仿真中心、东北电力大学电力运行仿真中心、华能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仿真培训中心、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教育培训中心、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韶关发电厂、保定华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仿真培训中心。变电基地:齐齐哈尔电力培训中心、贵州电网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上海市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山东电力仿真中心、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管理培训中心、湖北电力仿真培训中心、广州供电局培训中心、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培训中心、南京供电公司培训中心、山西电力仿真培训中心、河北省电力职业技术培训中心、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河南省电力公司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疆电力教育培训中心仿真培训中心、云南电网公司电力教育中心、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培训中心、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保定华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力公司培训中心。水电基地:东北电网有限公司丰满培训中心。燃汽轮机基地:上海闸电燃气轮机仿真机培训基地。调度基地:辽宁省电力公司大连培训中心。

【中电联】3月21日,中电联启动2014年电力行业仿真培训指导教师考试认证及复训认证工作。考试科目涵盖火电厂汽轮机运行仿真培训、火电厂锅炉运行仿真培训、火电厂电气运行仿真培训、火电厂集控运行仿真培训、变电站运行仿真培训、电网调度仿真培训、水电厂运行仿真培训。

【广西电网公司】3月21日,广西电网公司2014年干部系列培训讲座拉开序幕。培训涉及作风建设、领导执行力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当天,公司以“干部作风建设”为题开展第一期干部系列培训讲座,由广西区党校张敦教授授课。培训讲座设置主会场和分会场,公司各部门、各单位干部员工共3900人参加了本次培训讲座。

第6篇

农村教育 农村教师 培训

一、构建城乡学校共同体,从机制上保证农村学校教师全员培训的有效进行

构建城乡学校共同体的基本思路,是以城区一所优质学校为核心,与同一区域(此区域划分视不同地区实际情况而定)若干所相应的农村学校组成办学实体,实现共同体内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成果共享。共同体内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即教师统一安排、经费统一使用、教育教学统一要求。实行教师轮岗制度,城区和农村学校教师任教轮岗。

城乡学校共同体的建立,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学校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共同体实行教师轮岗制度,农村学校教师结构将趋于合理,给农村教师培训带来生机。共同体内可按学科成立教研大组并定期进行活动,促进农村学校研训上水平、上层次。共同体可以统一规划,安排农村学校教师进修学习,也可实行统一的校本培训计划,利用城区学校优质教师资源,定期对农村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总之,可从机制上解决农村教师全员培训缺少骨干教师引领问题。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农村学校教师的远程培训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教育已在许多大学学历教育中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已引起教育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在2003年教师节成立了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利用互联网的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能够打破时空阻隔,共享优势资源,是扩大教师教育资源、提高效益的必然之路。农村学校规模小,交通不便,培训师资缺乏,传统培训形式带来诸多矛盾,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能很好地解决这些矛盾,给培训带来生机和活力。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农村学校教师的远程培训,我市市、县(区)两级教师培训机构也在进行尝试,教师培训部分内容在网上进行,有一定成效。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进行农村教师培训是个正确的方向。

三、相对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实现两种形势优势互补

由于农村学校交通不便、规模小、经费少,将教师集中到县(区)教师培训机构培训困难较大,而校本培训难以解决师资问题,因此,可采取相对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方式对农村学校教师进行培训,实现两种形式优势互补。

相对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由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将农村教师按共性分片集中培训,送培到片,解决农村教师交通问题和经费问题、培训的个性问题。二是相邻农村学校联合起来,组成协作体,将小学科教师集中起来组成教研大组,开展“校本培训”。三是农村学校的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训采用分段集中学习理论、听讲座、听课,回校后,新教师、青年教师由老教师、骨干教师指导教学实践,参与校本培训,骨干教师则将所学教学理论进行实践、并在校本培训中当辅导教师,提高校本培训质量。

四、实行教师轮训制,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

在教师培训中,德国等发达国家采用教师任职几年后轮训一段时间或一年,这种轮训制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足够的教师数量。

我市农村学校,随着计划生育成效的显现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学生数急剧减少,规模不断缩小,农村教师总数渐趋饱和。连续几年的农村5000名中小学教师选拔机制,为农村学校输入了新鲜血液,也使农村教师特别是英语、计算机师资短缺的情况得以缓解。城乡结合部不进新教师的状况按现行教师编制政策可维持20多年,而20年后现在35岁以上教师将退休,势必出现大出大进局面。教师是专业人员,新教师适应教学成为称职教师需要几年过程,大出大进势必影响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要解决教师这种断层问题,应该有计划地每年吸收一定数量的新教师,但最终教师过剩矛盾将显现。在教师培训中采用定期轮训制,即在职教师任职五六年后再到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学校轮训一年,这样既能很好地提高教师素质又能解决教师断层问题。教师能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学习,反思或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更快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因此,可以说实现教师定期轮训制于教师、于学校、于国家都是一件好事。

五、理顺各类各级培训机构的关系,转变教师培训的工作机制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需明确规定哪些部门和机构有行使教师培训的权力,权限如何,责任几许。只有政府牵头,将有关的利益相关部门整合起来,合理分工,统筹协凋,才能实现有机高效的教师培训。

其次,理顺教育系统内各种培洲机构的关系。各县(区)下设的教研室与教师进修学校以及电教馆,虽均为教育系统内部机构,但互不隶属。他们各有优势,各有所长,只有整合各方力量,才能集中发挥教育作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搞好师资培训工作。

再次,教师培训应该从行政指令型向服务型转变,改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的工作机制。理想中的教师培训模式应该是“加油站”模式,哪里的服务好,哪里的“油”质量高,教师就选择哪个“加油站”。至于培训经费,可以用培训券的形式发给教师本人,由他们自由支配,选择自己比较喜欢或需要的培训项目。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双向、多向、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合作式的教师培训机制。

第7篇

方法:通过护理部与科室对新入科护士制定培训考核表并遵照执行,安排带教导师、开展专科理论讲座、开展护理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充分争取利用学习机会、专科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的历练等培训方法。

结果:对19例新入呼吸科的护士实施护理部和科室联合交叉的培训模式,经过2年余的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结论:实施护理部与科室联合交叉的培训模式,新入呼吸科护士的专科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新入科护士培训通过率100%,适应呼吸科护理工作。保障了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护理部与科室联合交叉 新入科护士 培训 效果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23-03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建设高素质的呼吸专科护理队伍已经成为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护理部每月对全院的护士分层次计划培训,护士长作为一线管理者,在临床工作中培养护士向专科方向发展,逐步提高专科业务水平,拓展护理服务范围。护士长充分利用科室现有资源,采取护理部与科室联合交叉的培训模式培养新入呼吸科护士的专科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加速护士的成长,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自从2009年3月以来,对19例新入呼吸科的护士实施护理部和科室联合交叉的培训模式,经过2年余的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培训对象:选择2009年3月~2011年10共19例月新入呼吸科的护士,均是未婚女性,年龄在19岁~25岁,与我院人事关系除2个护士属于正式聘用制外,其余护士均属于临时聘用制。赣南医学院护理本科应届毕业生2名、赣南医学院护理专科应届毕业生5名;井冈山大学护理专科应届毕业生5名;在社区诊所有一定临床护理经验的赣州卫校毕业生3名;3+2护理大专应届毕业生2名;另有2名是护理专科毕业两年有一定的护理经验。

1.2 培训模式。

1.2.1 计划安排。在年初护理部和呼吸科定制出新入科护理人员的培训表,并且遵照计划逐月逐项认真完成各项培训工作。

1.2.2 安排带教导师。导师应具备崇高的护理品德、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利用工作之余时间对新入科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技术的指导和培训,并指导和督促检查日常护理工作,包含对其生活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调试。科室在月底核算奖金时对导师给予一定的津贴补助。提高其积极主动性。

1.2.3 开展专科理论讲座。除了邀请专科医师主持讲座外,包括护士长在内的每名护士负责一个专题讲座,主题是如雾化治疗的合理选择与正确应用、无创通气的临床应用与护理、肺癌化疗的管理、呼吸操的演示、危机管理在呼吸科的应用等等。在讲座前,主持者必须查阅专题文献,将专科理论与循证医学证据紧密结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讲座的形式实现了资源共享。

1.2.4 专科实践能力的培养。每人建立专科培训手册,除了根据医院护理部的要求,每月按计划抽考核1项技术操作外,科室内每月增加1项专科操作,如雾化治疗、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无创呼吸机的使用等。由护士长及带教导师负责培训与考核,结果记录在专科培训手册上,轮训结束后上交到护理部。

1.2.5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由于呼吸科抢救频率高,呼吸科突发事件多,护士长针对专科特点,加强了新入科护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首先科室建立各种应急事件的应对流程。其次科室建立应急处理学习评价表[3],在培训考核中护士长利用具体病例模拟突发事件,如急诊病人的接待,发生护理缺陷及事故、坠床跌倒、职业暴露、突然停水停电或火灾的应急预案;专科方面如机械通气中突然停电或患者非计划拔管、无创通气过程中患者指脉氧饱和度突然下降、痰液阻塞气道导致窒息、张力性气胸、复张性肺水肿等应急预案。培训中护士长注重培养新入科护士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快速应对的能力。这一培训内容和形式提高了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并避免护患矛盾和医护矛盾。

1.2.6 开展护理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护士长每月安排1名护士组织护理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必要时请求护理部亲临现场指导。主持者提前1周公布讨论病例,便于参与者准备讨论内容。讨论会上,主持者首先公布病例概要,随后参与者针对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专业技术问题、安全问题、护患沟通问题等提出主张和建议,如肺栓塞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机械通气患者的安全、沟通困难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技巧等,最后由护士长总结,指出病例治疗护理中的经验与不足,并在大家研讨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工作的新举措。轮训护士经过护理查房学习,不仅及时发现了护理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整改,杜绝了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保障了护理安全,同时还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得到系统的巩固复习,提高了理论水平。

1.2.7 充分争取利用学习机会。护理部和护士长积极为护士争取和提供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如倡导护士积极征文参加呼吸专科医疗和护理学习班(3-5天),短期脱产培训(如3个月)。学习后向全院护士大会及科室内汇报,实现了资源共享。在科室内疑难病例全市大会诊时,护士长安排责任护士参与;若科里引进一台新的仪器,由厂家工程师讲解仪器工作的机理、使用参数设置和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以上这些方法是提高轮训护士专业素质的良好途径。

1.2.8 综合能力的历练。护士长在排班时,注意新老护士搭配,保证床位护士相对固定。每名床位护士负责8名左右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并提供专科健康教育。这既培养了他们的评估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沟通交流能力。护士长还通过不定期检查和考核评价护士的业务水平。此外,新护士在患者出院后的1周内进行随访,以电话随访[4]为主,必要时上门服务。例如电话随访对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氧疗的依从性,随访中针对患者出院后面对的问题进行健康教育与指导,将专科护理服务由医院内延伸至院外,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新护士通过综合能力的历练,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处理问题的应对能力。

2 效果评价

2.1 病人及医生满意度调查。相关文献研究报道[5]:工作倦怠的情绪耗竭和低成就感维度在情绪劳动各维度和工作满意度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进一步揭示了情绪劳动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护士工作热情高涨、饱满,积极主动,责任心强,高度积极的情绪劳动保障了工作顺利的进行,提高了医生和病人的满意度。护理部每季度对病人进行一次满意度调查,科室每月不定期组织一次对病人和医生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对两年来的满意度调查表汇总分析结果: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技术操作水平、健康宣教、应急事件处理效果、护士的综合素质涵养等均表示满意,满意度达标。

2.2 发生的差错缺陷数量及纠纷发生率。统计2009年至今没有因护理原因导致医疗纠纷,差错缺陷数每年小于4例。

2.3 新入科轮训护士随机抽考通过率合格。按照护理部要求理论考试60分为合格,操作考试90分为合格,成绩记录在个人业务档案中,并作为续聘考核的依据。考试(含操作考试)成绩6次以上(含6次)不合格者继续参加下一年的培训,而且不允许报考护理大专、护理本科。目前没有出现轮训护士抽考不合格的现象。

2.4 护理部与科室联合交叉的培训模式提高了呼吸科护士的临床应对能力。呼吸科的患者大多是病情危重、操作项目繁多,护理技术含量高[6],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稳定护理队伍结构,提高呼吸科的护理队伍的竞争和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关键是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2.5 护士对自我职业生涯的满足感。护士工作热情高涨、饱满,积极主动,责任心强,从2010年至今没有任何新入科护士因工作的繁忙、紧张、脏累等压力出现辞职、调岗、或是抑郁自杀的意外事情发生。

3 小结

护理部和科室制定科学全面合理的培训计划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护理部、护士长及带教导师组织规范化培训是取得成功的前提,考核评价是检阅培训的效果的手段,每月如期按照计划认真完成每一项培训与考核工作。护士长充分利用科室现有资源,采取护理部与科室联合交叉的培训模式培养新入呼吸科护士的专科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加速了护士的成长,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姜安丽,主编.新编护理学基础.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 周秀华,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张维珍.新入科护士培训手册的设计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04-0320-02

[4] 孙龙凤,孔德磊,王爱平.电话随访对阻塞性睡眠综合征患者使用正压通气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18—120

第8篇

关键词:职业培训;业务;提高;体育教师

进入21世纪以来,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处于相对饱和的状况,其在职培训显得越发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明确规定了“培训”是教师的一种权力,“培养和培训应有计划的从政治思想和业务两个方面进行。应该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一系列形式和途径的培养、培训教师。”2008年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加强中小学教师、校长队伍的培训,通过学历补偿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造就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并使其中的一部分人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专家。现实也证明只有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才可实现《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21世纪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培训是在培养基础上的再教育

培训是针对在职体育教师开展的继续教育,诸如体育院校的成人教育、教育学院的函授班、讲习班、短训班等等。其鲜明特点是在职的业务提高,以及所处学校与自己学历不相符的再教育,通常也称为职后教育,这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郎提出有关“终身教育”的提案以来,教育的民主化、系统化、完整性、连续性等得到众多国家的认同,并提出了“从0岁到100岁为止的教育”观点,强调教育是无止境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所有学科都面临着这样的挑战,根据有关资料统计为表1。另外,根据俄罗斯学者估计,全世界每年将出现新的“知识流”约为70-80亿。新知识的大量增加,必然要求教育内容精炼与更新,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自身的文化素质对培养现代人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延长自己的运动寿命,以便为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

2职后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质量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事物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我国在体育师资建设方面,一直采用“双轨制”,即所谓培养与培训相结合的道路。实事求是地讲,这些年来培养是第一位的,是大批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而培训是第二位的,是少量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什么这样说呢?20世纪70-80年代,国家为了尽快解决师资严重不足及农村学校开课难的实际问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专业院校每年以5万余毕业生的速度向教学一线输送体育教师,较好地缓解了师资缺编问题。在培训方面表现得很不平衡:(1)高等院校教师参与轮训的机会较多,比如各种学习班、助教进修班、骨干学习班、访问学者、高级研修班等。(2)城市中小学参加短训的机会较少,一般供给学历未达标者,而专业院校的毕业生10年不接受任何继续教育的占80%以上。多数教师是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有的是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一些资料,边干边学。。有的则是吃老本过日子,知识的陈旧率在加剧。(3)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几乎没有外出培训的机会,这与经济条件、信息不畅和学校领导的限制等因素有关。根据本文调查所知:20世纪90年代各省教育学院举办的“三沟通”,即学历“大扫荡”为农村广大教师提供了一次系统学习的机会,这项函授的特点是:时间短、费用低、参与人数多、收效快。但仍有一部分学历未达标者没有参加学习。这样并不是否认在师资培养过程中只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问题,恰恰是在不同年代对师资的标准有所提高所致,诸如20世纪50年代体育师资多追求“技术型”;60年代变为“技术知识型”;70年代强调“又红又专”;80年代提倡“一专多能”;90年代要求“复合型”;21世纪重视“全能型”,国外还提出了“通材”、“完整型”等新要求。由于标准的提高,显得继续教育越发重要。通过对参加沈阳体育学院函授学习的164名中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目标”调查,了解到体育教师把“知识更新、扩大视野”放在第一位,目的在于提高各种能力,适应教育教学发展要求。从理论意义上讲,培训比培养更重要。根据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将建国60多年来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形式和目的归纳为:50年代:(1)体育教师业务依据学校制度;(2)暑假体育教师训练班等形式,目的是备课,学习体育技术理论,创编体育教材,使中小学体育计划规范化发展。70年代:(1)体育院系举办的体育教师轮训班;(2)送教上门培训教师等形式,目的是教改小分队自力更生,自制体育器材,自建场地,恢复起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80年代:(1)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院体育系科;(2)高等体育院系进修与函授等形式,目的是通过正规系统的体育专业学习与进修,使教师能够资格或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总结60多年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经验,具有以下5个特点:(1)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或制度,使培训工作越来越规范化和制度化。(2)建立了中小学体育教师专门的进修培训机构,如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3)扩大高等体育院系接受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任务。(4)在职培训成为体育教师取得任职资格,提高学历和获得学位、晋升职称的有效途径。(5)通过培训使广大体育教师跟上时代的要求,成为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一种典范。不仅如此,在培训方面,一些地区建立了适合当地体育教师实际的培训内容和模式(见表2)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3实现师资培训目标的主要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正实现着由培养向培训目标的战略转移,随着21世纪的到来,培训将是第一位,而培养退到第二线,提高教师的质量是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我们坚信:教师的质量将决定教育的质量和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管质量要效益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向培训目标的转移,我们首先要明确“培训目标”应确立在怎样的基础上,值得考虑的因素有3个:

3.1按国家教委要求去作

2008年国家教育部提出:“新补充的体育师资,必须达到合格学历的要求,即小学体育教师具有中师毕业程度(专职体育教师具有中师体育班毕业程度);初中体育教师具有体育专业专科毕业程度;高中体育教师具有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程度”。10年后的今天,基本达到了这项要求。众所周知,现阶段中等师范学校多与师专合并,说明小学体育师资相对饱和,对体育师资的学历要求提高了一个档次,即向着小学为大专生、中学为本科生、高校为研究生、博士生的方向努力。

3.2注重潜在问题的解决

尽管师资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潜在问题还不少。据本文调查所知,上世纪90年代的2次“三沟通”函授,辽宁省各市参加学习的人数在60-120,其中有1/3为城镇教师,而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绝大多数尚未达到规定的学历,或没受到培训。根据最新统计资料表明:农村中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仅为30%左右,而小学相对较高。通过“普九”验收了解到,达标的教师多数为中师函授学历,而不是体育专业。

3.3学习国外培训的经验

国外对体育师资的要求是很高的。一般为大学体育系,或综合大学体育系毕业生,并获得学士、硕士、博士才能在各级学校中任教,而切轮训周期较短。根据上述三个因素和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将师资培训目标确立在:优先推进农村学校达标;保持高等学校师资的高学历;鼓励城镇学校师资的轮训。到2010年之前实现全面提高体育师资整体质量目标,将各级学校师资学历提高为专科及本科以上,大量研究生充实高校教学一线。为了确保培训目标的实现,现阶段各级院校在完成国家计划招生外,要积极主动地转变职能,加大培训力度,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工作,尽快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新体系。真正处理好“四结合”,即脱产进修与不脱产进修相结合;短期班与长期班相结合;函授与广播电视相结合;校内自培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落实课程设置“三结合”,即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专业知识与相邻学科知识相结合;纵向与横向发展相结合。我们认为主要抓三条主线。一要充分发挥体育院校,教师进修院校培训的主渠道作用;二必须广开渠道,举办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进修班、函授班进行培训;三实行教师专业自学考试,是促进教师自学、提高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著.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蔡宝忠,著.体育教师新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编.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高校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9篇

一、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农村财务管理的长久性

九三年初县经管站即提出了“以会计集体办公记帐为主、辅以民主理财和审计监督”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思路,县农业局即以农经技术新项目予以推广,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拟定《饶河县农村合作经济审计工作暂行规定》和《饶河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规范》,由县政府颁布实施,促使我县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县农经管理还同时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大力推广农村会计集体办公记帐制度,县经管站派出人员108人次到各乡镇,督促帮助乡镇按季度集中村会计到乡镇政府记帐、结帐、报帐,接受经管站的指导监督,采取“以老带新、以业务熟悉的教业务生疏的、以先进促落后”的形式开展互帮、互教、互审活动。促使各村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基本上做到帐款、帐实、帐据、帐帐、帐表“五相符”,并能按时结帐、报帐,反映公布村财收支情况。

(二)强化农村会计的培训与管理,努力稳定农村财会队伍。县经管站不仅与财政局、农函大联合培训农村会计技术人员,县局组织人员督促帮助乡镇以农经管理、财政会计人员为骨干轮训村会计的基础上,牵头组织村会计集中培训。几年来共培训了农村财会人员486人次,考试合格发证258人。同时根据农财两部制定的《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等有关规定,积极争取村会计按不低于主要领导干部标准的享受补贴待遇和试行养老保险,逐步推行村会计考核评比和任免审批制度,制定村会计岗位责任制,与固定补贴相挂钩,确保农村财会队伍的稳定,有效地促进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三)实施农村财务审计监督,开展农村财务审计试点工作。近年来,县农经管理部门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争取解决人员、经费等困难问题。

(四)建立财务管理领导机构,推行民主理财制度。县农经管理部门为了保证村财管理的长治久安,积极推广外地先进经验,督促建立农村财务管理领导机构,全力推行民主理财制度。

二、今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建议

要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财政部制定的村合作经济组织新财会制度和《饶河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主要是: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与宣传。各级要把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列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议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与充实农村财务领导机构,充分发挥经管财政会计等人员的作用。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以宣传村合作经济组织新财会制度为契机,采用简报、墙报、广播、电视等形式,做到村财会制度家喻户晓。

(二)要全面推行农村会计集体办公日制度,以乡镇为单位按季度组织村会计集中查收、核支和记帐、报帐,开展互帮、互教、互审活动。

(三)要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制度。县局计划制定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及其奖惩措施办法上报县政府批准,乡(镇)村(街)要根据《规范》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行具体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