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学生考核方案

时间:2022-02-14 04:01:11

导语:在学生考核方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生考核方案

第1篇

关键词: 《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 项目化教学 考核方案

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在我院推广已有几年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考核方案的制订是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项目化教学考核方案的设定为例,提出了结合项目特点、学生参与评价、个人与团队考核相结合、兼顾教学过程监控的考核方案,希望对热衷于项目化教学的教师有一定的帮助。

一、成绩构成总表设计

项目完成评定成绩构成总表

说明: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评委,学生评委不对本组评分

二、针对项目特点设定评分标准

每个项目的实施都有各自的教学目标,不同的项目可根据项目特点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

1.承保项目

2.定损项目

定损项目评分标准

3.理赔项目

理赔项目评分标准

三、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

组长考核组员评分标准

组长考核组员评分表

个人得分计算说明:

1.小组项目得分=学生评委根据评分标准评分的平均分*50%+老师根据评分标准评分*50%;

2.小组成员所得总分=小组项目得分*小组人数;

3.小组成员个人得分由组长根据成员在团队表现评分,但每个成员得分总和=小组成员所得总分。

通过以上方案可知:要想得高分,团队要表现好,个人也要表现好。此方案将个人与团队紧密结合在一起。

四、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学生参与课堂点评

课堂点评评分表

本表在教学过程中随机使用,每一位学生随时可能被抽到对其他组的表现给予评价,评价的准确度与个人的得分一致,要得高分就要评价准确,要评价准确就要求学生上课时聚精会神、积极参与。

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以上考核方案,纵向贯穿于每个项目、每节课,横向覆盖了每个团队、每个学生,而且学生参与评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玉萍.项目化教学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Vol 18,(5),(10).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姜大源.职业教育的考试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第2篇

[关键词]C程序设计考核方案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4-0080-0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交叉性学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管理为目标。如何构建科学、全面的考核体系,以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实现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在对C程序设计教学的探索过程中,根据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关于C程序设计考试改革的设想与思路,制定出以提升实践能力为主线的考核方案,并且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实施。

一、考试现状分析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C程序设计长期以来所采用的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10%,主要考查学生的出勤和作业情况;实验成绩占20%,主要根据学生的上机考勤、程序正确率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综合评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70%,采用闭卷笔试,题型有选择、填空、判断、阅读程序及编写程序等题型。这种考试方式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考试形式单一

C程序设计期末考试采用的是闭卷笔试。闭卷笔试这种考试形式易于操作、便于管理,但存在很大的不足。试卷中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较多,编程题比较少,难以体现该课程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特点。

(二)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

C程序设计课程强调实践性,必须设置对实践能力的考核。但传统的考试考查的多为记忆性的基本知识。不少学生平时学习松散,考前依赖老师划重点,背诵习题答案。这种考试纯粹靠死记硬背,缺少灵活性,而且容易滋生作弊现象,也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考核成绩评定不科学

C程序设计课程考试大多只有期末考试,也有院校在课程中期加一次期中测试。这样的考试不能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作用。对教师来讲,不能检测出教师的教学情况,无法搞清教学目标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不管学生学懂了多少内容,只管自己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考试中发现的问题,阅卷中发现的不足也无法再弥补了;对学生来说,平时不知道自己的学业情况,只能到期末考试时见分晓。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少,以期末考试一次考核的成绩确定学习效果,致使一部分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前才突击复习,考试成绩很难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考试方式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以提升实践能力为主线的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考核方案

新的C程序设计考核方案的建设目标主要是针对现有C 语言考核方法的不足,提出一个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在线测评系统及各种教学资源,实施多层次、多途径的C程序设计考核方案,以保证考核公正、有效、科学性,达到以考促学的效果。

为顺利实施该方案,笔者及所在教学团队开发了“C程序设计网络教学平台”,在该平台中有教学资料、课程管理、答疑讨论、在线测评、试题库等模块。新的考核方案着眼于“以考促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在线考核,实现考核的持续性。具体方案如下:

(一)在线作业提交、管理和批改,杜绝抄袭现象

原有的考核方式中,对实践能力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上机实验环节,教师会根据学生编写程序的运行情况和最终提交的实验报告综合评定成绩。对程序运行情况的审查主要靠教师人工审查,即在学生编完程序之后,通过运行、现场提问等方式基本能判断出学生对程序的理解程度,这种方式在学生数量比较多的情况下就无法实施了,而且也不能杜绝抄袭现象。

“C程序设计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在线测评模块参考了ACM 在线评测系统,通过该功能模块可在线接受学生作业提交。该模块提供对在线作业的自动批改,能给出成绩等级,并可给出意见反馈。为了方便任课教师掌握作业的具体出错情况,教师也可选择手工批阅,并在线给出反馈评语。对于抄袭现象,通过该系统可进行多份作业的比对,及时发现抄袭情况,并给相关学生发出提示信息。上机实验完成情况可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并按一定权重计算具体分值。

(二)重视学习过程,增加阶段性考核

在教学过程中,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程序设计不是学会的,而是编会的。必须通过不断上机练习,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的学校通过增设一次期中考试来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管理,但C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前后衔接紧密,如果仅仅增设一次期中考试,由于考试在最终的课程成绩中所占比重比较大,学生会突击复习,导致影响对新知识的接受,甚至最终影响到整个课程的进度。另外,C程序设计的核心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通过程序解决相关的应用问题,因此为培养学生上机编程的能力和兴趣,应增加简单易行的阶段性考核。“C程序设计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在线测评模块除了可以辅助平时的实验作业管理外,还可设置在线考试,在限定时间内采用多题选做的方式,进行阶段性考核。机器根据程序的运行结果进行自动评分,这样增加阶段考试也不会给教师带来额外负担,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上机编程的兴趣和动力,注重编程的严谨、准确性。

以提升实践能力为主线的C程序设计课程考核方案设计了3个阶段的考核,第一阶段为基本编程技能考核,第二阶段为高级编程技能考核,第三阶段为开拓创新技能考核,每个考核阶段的考核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基本编程技能考核。基本编程技能是指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开发环境进行程序的编写、调试及运行。这一阶段主要考核学生是否能熟练应用C程序语言中的控制结构、各种语句及常见系统函数等,强调的是对基本计算思维和编程思想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初级应用问题求解的能力。

第二阶段,高级编程技能考核。高级编程技能是指学生能熟练应用数组解决应用问题;能深入理解指针;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并能使用函数实现;能熟练使用文件操作;利用系统所提供的相关函数能实现简单的windows图形界面应用程序。

第三阶段,开拓创新技能考核。开拓创新技能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借助于程序设计来解决实际应用中较大、较复杂的问题。

在“C程序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的试题试卷库模块下,设计了基本编程技能题100道,高级编程技能题60道。在相关课程内容讲授完毕后,学生可自行练习这些题。第一、二阶段的考核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在线测试”模块对每个不同的学生生成不同的试卷,每份试卷会从题库中抽取5道这一等级的编程题,采用选做3个题的形式,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线提交、自动评分,体现了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第三阶段的考核如果C程序设计课程配套有课程设计环节,可采用课程设计来考查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任课教师可提出对课程设计所采用的技术、需要完成的工作量的要求,然后提供给学生多个设计题目,也允许学生自主选题,学生最终应提交能解决某一个实际问题的程序。如果没有课程设计环节,这部分的考核也可采用其他方式,比如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程序设计竞赛、参加C程序设计相关的课外活动等。

三次考核穿插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课程设计,可贯穿整个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始终都有一种主动学习的动力,把原本期末考试的压力分散到平时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杜绝了传统考核方式下平时学习松散、考前突击的不良学习方式,确保课程的每个环节都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设计多途径、多层次考核方式

传统的C语言考核方法多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大约占20-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80%。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等组成,这样的平时成绩无论从考核点、考核方式,还是考核层次上,都显得太单调。新的考核方案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多种途径、多个层次来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主要考核点包括:

1.利用“试题库”模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练习,打破了传统实验环节的时空限制。任课教师可设定题目的难度系数,系统可根据完成的题量多少和题目的难易程度打分,并根据分数进行排序。这样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多做题,选择做难度系数高的题。到学期末时,最终排行情况可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

2.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程序设计竞赛,比如ACM程序设计竞赛。竞赛取得的成绩,可作为第三阶段考核的参考依据。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参加C程序设计课外活动的次数及所取得成果。学校的开放实验室、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校企合作的实验室都会提供很多可用C语言来解决的应用问题,学生参加这些C程序设计相关课外活动的次数可作为平时成绩的一种参考依据,而所取得的成果可作为第三阶段考核的参考依据。

(四)注重考核编程实践能力 合理分配成绩比例

在新的考核方案中,整个课程的成绩比例为:期末考试40% ,三次阶段考核30%(每次考核10%),平时成绩30%。其中阶段性考核均为上机考试,直接考核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平时成绩也主要依据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所获成果来打分,最后的期末考试中也大约有80%的题目是考查编程能力的。有的学校建议取消最后的期末考试环节,笔者认为,阶段性考核并不能反映学生对整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保留了期末考试,但缩减了其分值比例,只占了40%,这样学生在最后考试的时候压力不会太大,因为平时成绩和阶段性考核,平时也不能太松散,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持续性。

(五)设置考后交流环节 解决遗留问题

在以往的考试和教学方案中,期末考试是最后一个环节。教师批改完试卷后通过试卷分析,可知道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如果发现教学中有所不足,可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但对于学生来讲,考完试后基本就不再关注这门课程了,没有掌握的那些课程内容也就没有机会再去学习了。新的考核方案中设置了考后交流环节,具体形式为:专门设置两个课时,在教师批改完试卷后,利用此课时根据试卷中的共性问题再给学生进行讲解;共性问题讲完后,再进行个性问题的解答,可采用答疑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的解答。这种方式消除了传统考试中存在的考试中发现的问题无法探究,阅卷中发现的不足也无从弥补的弊端。

三、方案实施效果

以提升实践能力为主线的C程序设计考核方案已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2级的教学中初步实施,这种考核方案对学生和教师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表1是没有实施新考核方案的信管1101-1106班和实施了新考核方案的信管1201-1206班的情况对照表:

表1 C程序设计考核方案实施前后效果对照

根据C程序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的统计,每个学生一个学期完成的编程练习题平均数超过了80,基本编程技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对比结果显示,实施了新的考核方案后,不但增加了考核点,提高了考核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C 程序设计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了动手编程能力。新的考核方案还实现了考核的持续性,通过减少一次性考核的比重,增加阶段性考核,给了学生平时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会再纠缠于语言语法的细枝末节,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唐学忠,费贤举,庄燕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Z1).

[2] 谢满德.C语言程序设计的网络化立体式考核机制[J].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arning, E-Business,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Government,2010:36-38.

第3篇

1.1研究对象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考核内容。

1.2研究方法

1.2.1专家访谈法

对首都体育学院排球教研室6名教龄超过18年的教师进行访谈,探讨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的考核方案,咨询其对考核内容的看法和意见。

1.2.2加权积分法

为效益综合评分的方法。其步骤为:确定3种效益在综合评比时各自所使用的效益指标;确定各个指标在综合评比中的权重;确定各个指标的计分标准;根据以上规定计算出对比方案各自的分数。

2结果与分析

2.1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考核内容现状

目前体育教育专业考核一级内容分为理论考核、实践考核、技能考核、平时考核4个部分,各部分比例依次为20%、40%、30%、10%。理论考核以开卷形式进行,考核学生对排球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所占比例为20%。实践考核占总成绩40%,每项考核技术都分技评和达标,技评占80%,达标占20%,每项技术5个球,完成3个及以上者为达标,达标后参加技评。每人2次机会,取最好成绩。其中,必考项目为网前传4号位一般球,所占比例10%;6号位接发球垫球,所占比例10%。必考2选1项目,分别为4号位扣球和正面上手发球,所占比例为10%。抽考项目为7选2项目,分别为传3号位半快球、背传球、调整传球、接扣球,3号位扣球,2号位扣球、拦网,所占比例为10%。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30%。分为说课、技术分析、裁判技能和技战术运用能力4项,各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15%、5%、5%,5%。其中说课是指,每2~3人一个小组,考试时抽签选定排球基本技术和战术教学方法的考核内容,分小组准备5min,考试时以小组形式讲述选定内容的教学顺序、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步骤与教学方法,小组成员可以相互配合与补充,以小组成绩计算分值。技术分析报告是指让学生首先观察同学的传球或垫球技术动作,而后分析报告的形式对同学所做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主要的错误动作、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及纠正方法。裁判技能考核是指在随堂教学比赛中安排学生裁判实习,以学生裁判实习的情况评定其成绩,评定范围主要包括第一、第二裁判员的手势、哨音和判断的准确性,司线员旗示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技战术运用能力是指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比赛和年级排球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能力给予综合评定。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10%,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学习态度。通过对6名教师的专家访谈(表1),方案一有3名专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的考核内容需要根据新的培养方案和大纲进行调整并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第一,将实践考核必考2选1项目都列为必考项目,4号位扣球和正面上手发球各占5%进行考核。因为目前有的学生在抽到考试内容后,专门练习考试内容,而扣球和发球都是中小学排球教学的基础,应当平衡发展,在教学引导时,应该让学生同等重视。第二,将技能考核部分的技术分析和技战术运用能力去掉,将裁判技能比例提升为10%,将说课内容比例提升为20%,其中说课部分融入了5%的教案书写比例。因为技术分析在说课环节有体现,技战术运用脱离了目前中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说课和裁判技能是中小学教学的重要技能,应当加大考核的力度。方案二有2名专家认为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考核内容是传承了多年老教师的经验总结,能够很好地贯彻教学大纲要求,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维持现状即可满足教学要求。方案三有1名专家认为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考核内容比较复杂,而中小学排球教学均以传球、垫球为主,辅以下手发球、上手发球和扣球教学,应当简化考核方案,实践考核以对传球、对垫球、4号位扣球、下手发球、上手发球5项为主;技能考核简化为说课考试;平时考核和理论考核不变。

2.2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考核内容改进方案分析

为了确定各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采用积分加权的方法让排球教研室5名任课专职教师对3个方案进行评分,以理论、实践、技能、平时4项作为指标,将各位老师的平均分计入评分,乘以相应的系数,得到各指标的定分,将定分纵向相加累计得到积分总和,然后进行定性评价。最终得出改革方案一适用于新版排球教学大纲,老师们普遍认为新版的考核内容,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和评价学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便老师进行考核。二级考核内容能够更加契合学生的就业所需,更简明、准确、真实地反映一级考核内容的所涵盖的内容。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

普修课对于理论和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能够准确、简明、真实地对教学做出评价,但是实践考核内容与技能考核内容的少数二级内容不能很好地契合新版大纲,考核内容不便于教师评价以及部分内容考核不够细致。

3.1.2以理论、实践、技能、平时四项

作为指标,将专家访谈中的3个方案进行积分加权分析,得出方案切实可行,需要将实践部分的必考内容以及技能部分的裁判与纠错部分比例做调整和删改。教师们普遍认可修改后的考核方案。

3.2建议

第4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过程性考核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33-02

在当前,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承担教育工作的两驾马车,但社会各方面对职业教育的认可远低于普通教育。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职业学校也必须从自身抓起,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职业教育向前发展。过程性考核是教学模式中考核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在高等教育中已实行了较长时间,成果得到了检验。它将传统的用一次考试确定成绩的考核方式,细化为多次考核,重点抓学习过程,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来提升教学质量的考核方式。不过,要想把这种先进理念移植到职业教育中,还需要解决诸多问题。

1 实施过程性考核面临的问题

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考核无疑是必要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过程性考核却难以得到实施或在实施的过程中被弱化、形式化。原因有三:

1.1 教学管理的功利化

学校层面对于教学管理的认知决定了学校教学管理的方向和重点,而这一重点又由上级主管部门的考核重点决定。以江苏省职业学校各类型的技能大赛为例,这些本应为常规教学服务的比赛,如今却成为许多职业学校的主要日常工作之一,手段变成了目的。究其原因是这些大赛通过短期的努力可以为个人或集体带来名或利。而常规教学由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其成果,往往不受重视,常规教学中的过程化考核更成为无人愿坐的冷板凳。

1.2 教师的利益与习惯

过程性考核越细致,教师的工作量越大。当教师已经习惯于以终结性考核结束教学时,要改变考核的方案,将过程性考核落实起来,一方面触及了教师的利益,实施过程性考核,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而待遇却没有增加,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的教学习惯,由原来教师只管自己授课,忽视学生接受效果的方式转变成经常性的与学生互动、考核的教学方式。利益与习惯无疑是一切改革所面临的最大的阻力。

1.3 教师的差异

不可否认,教师的个体是有差异的,有能力强的,有能力弱一些的,有工作认真负责的,也有消极怠工的。过程性考核的实施对于一部分教师来说不是问题,如何推动整个教师群体都认同这个方案,都执行过程性考核,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 过程性考核方案的整体设计

方案的设计可分为学校指导性方案和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指导性方案是确保考核方案科学有效的基本考核架构,具体的实施方案则是教师在指导性方案的基础上,自行制定的日常教学中使用的考核方案。

2.1 明确设计方案的根本动机

名不正则言不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在提出实施过程性考核方案前一定要明确方案实施的根本动机,即是为了多关注学生个体的知识能力、素质能力,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进行课程改革和内涵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核心目标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管理层本身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要从内心认同这一教学改革的根本动机,并通过各种方式向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广大一线教师及全体学生反复宣传说明该动机,使全校所有教学相关人员都能真正认同过程性考核的积极作用,从而为具体方案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

2.2 学校指导性方案的提出

在实施过程性考核的改革中,部分学校完全由教师来制定考核方案,这种方法并不合适。一方面,各教师在制定考核方案时,往往只立足于自己习惯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同一课程不同教师考核点、考核标准却不同,有失公平;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可能有应付差事的倾向,因陋就简,使过程性考核流于形式,弱化了考核的作用。所以,首先应由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通用的考核方案。同时要明确通用方案的作用与教学大纲相似,只能提供最基本的参考,具体考核细则的制定,则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以教研室或课程为单位,制定适合自己的考核方案。学校的考核方案制定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针对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优先设置考核项,如当前职业学校的课程纪律问题、手机滥用问题,要求教师必须列入考核项。

二是在方案实施前,要反复征询各教学管理部门、教师代表意见、建议,不能闭门造车,不能自以为是。要通过日常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与其他学校交流等方式进行广泛的调研。

三是要在实施过程中及时的滚动的修改实施方案。各学校的情况不同,各课程也各有特点,通用方案也不能一成不变,在实施后要及时跟进实施情况,要及时解决在实施中教师的质疑,对不便于操作,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要求要及时修订。

四是要树立服务教师的意识,考核方案要尽可能的便于教师操作,要为教师实施方案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引导教师用信息化的手段改进考核方法。

2.3 各课程过程性考核方案的制定

在制定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要通过各分院(系)进行充分动员,在教师认真解读了学校的指导性方案的基础上再结合课程特点进行制定。

二是同一专业、同一年级的课程考核标准应统一,这一工作要落实到教研室或课程组。

三是各分院(系)、教务处要对课程考核方案进行检查,对于明显不符合要求的要责令整改。

3 过程性考核的落实

任何的工作,重点都在落实,没有落实,所有的计划都归零,落实不到位,管理的作用就会弱化。学校教学管理过程性考核落实的基本点在教师,但管理力量的原点在教学管理部门与人员。

3.1 教学管理去功利化

各级教学主管部门的重点工作应回归到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上来。目前,江苏省已经有所改变,如中等职业教育推进学业水平测试,已经在一定范围内、从一定程度上开始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但力度还不够,如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被排除在外。五年制高职前三年等同于中职教育,享受政策补助,参加比赛也可列入中职组,将其纳入学业水平测试范畴理所应当。且为了避免其它学校认为五年制高职学生基础较好,竞争不公平,可将五年制高职单独排名。另外对于学业水平测试结果的考核对于学校领导的触动还不够大,不足以让其调动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抓实这项工作,建议要用更大的考核比重加之于学校的奖励、学校管理人员的奖励上来,以科学的激励来代替功利。

3.2 上级部门转变检查方式和检查作风

以往常用教学检查方式有两种,一是现场检查,即集中利用一天时间查看资料、听课、座谈、反馈;二是网络检查,要求学校将备查资料上传网络,由检查人员进行查看。这两种检查方式均难以客观的反映学校教学的真实情况,建议以巡视组的形式进驻学校进行检查,检查时间应不少于一周,检查点应涵盖整个教、学管理。应查更长的教学过程:早自习、推门听课、晚自习等;查更大的教学环境:教学场所、实训场所、宿舍等;查更实的教学档案:教师正在使用的教案、过程性考核记录表、学校存档的教学档案等。这样的检查更实,但因所需时间长,可采用抽查的方式,一市一次抽查两至三家即可。检查作风的改变在于减轻学校的接待负担,使学校潜心于教学管理,而不是疲于应付各项检查,则过程性考核的落实问题自然不会是无源之水。

3.3 学校要做好对教师过程性考核工作的检查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制定统一的检查指标,明确对教师,提前告知。检查工作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过程性检查,一是节点性检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听课、考研活动的形式,不定期的检查教师的过程性考核材料,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要求整改。在期中、期末要对教师上交的教学档案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进行通报,对教学档案进行评比、。对工作认真,堪为表率的教师要进行表扬,对好的考核方式、方法要总结、推广。

3.4 要沉下心来坚持

各级教学主管部门、学校、教师要意识到推广一个新事物不可一蹴而就,尤其是常规教学管理,短期内难以看到突出的成绩,要有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胸怀来推进过程性考核这项常规工作。首先通过引导教师,奖励先进来让教师认识到加强过程性考核的重要性,在其他功利的诱惑前,也要拿出一定的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来推进这项工作,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要认识到教师的个人差异,逐步落实过程性考核方案。

4 结语

第5篇

一、进行新探索的背景与意义

许多学校在班主任工作考核这一块,都有一整套内容、方案。而考核内容的评定,也存在着以下缺点:(1)操作性不强;(2)主观性评价多,而客观性考核少。而这两点对客观、公正的考核班主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主管部门经常觉得吃力不讨好,工作难度大,又挫伤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我们探索的新考核方法:(1)要操作性强;(2)客观公正反映班主任工作业绩。

二、班主任考核遵循的原则

(一)激励性原则

考核的内容、方式应该能充分调动班主任老师的积极性,在内容上应全面反映班主任的工作。主要有两大块内容,重点是班级管理和学生养成教育;另外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每月进行量化考核统计,按名次发放班主任津贴,班主任工作不但要勤奋,更要有一颗奉献的心,一个智慧的头脑,讲方法。

(二)公平、公正性原则

方案中要体现公平、公正原则。首先参评对象是全校班主任,其次是分层考核。再则考核中既注重形式,更要看重过程与结果。

(三)德育优先原则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加强学生的品行教育是首位,即德育优先。所以在考核内容中,重点突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我们把班级学生管理考核放在首位,这一内容占考核的50%,而将宿舍管理考核、团委活动考核、日常准军事化训练考核各占20%、20%和10%。

三、我们的主要做法

首先,制定考核方案。在参照原考核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确定了考核内容、要求、考核方法,津贴发放等,以便操作执行。考核的要求及内容如下:

(一)班级量化考核汇总项目

1.班级管理考核结果*50%

纪律考核:晚自习早读纪律(含核查人数)。

早操和集会训练考核:规范程度与人数到位情况。

卫生考核:教室卫生和清洁区卫生。

2.宿舍管理考核*20%

宿舍内务整理(每周1-2次)。

宿舍卫生日常检查评比。

宿舍就寝纪律和晚点名情况。

3.团委活动考核*20%

各项团活动的参与情况。

课前一支歌。

好人好事、受表扬等加分项目。

4.日常准军事化训练~10%

学生集合的速度。

学生到位情况。

每天训练的效果。

(二)班主任津贴发放办法(以每月核算)

1.基础津贴(在校生人数为依据)

男生:5元/人。

女生:4元/人。

2.班主任考核津贴

规定动作(要求考核项目:10元/次)。

周日(核查人数及召开班会)。

周二(强调纪律检查卫生)。

周四(强调就寝人数,参与晚点名)。

自选动作(其他签到次数:1元/次)。

早操签到,参与管理。

晚自习签到,参与管理。

军事化训练和集会签到,参与管理。

3.班级量化考核汇总津贴(按名次)

前十名:150元/月。

后十名:50元/月。

中间名次:100元/月。

四、方案实施初见成效

经过一学年方案的试行,取得了喜人的成效。

(一)新方案试行后,使班主任工作有的放矢。在考核方案中,每位班主任可以通过各项检查表及时得到信息,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同时也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基础,发挥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新考核方案的试行,充分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许多班主任都认识到,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要当好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付出爱心,要有方法,还要有智慧,否则就会吃力不讨好。

第6篇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过程性考核;设计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0-0113-02

为了改变目前大学生平时学习松懈期末紧张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校自2015年逐步推行课程考核改革,减少期末考试在总考核成绩中的比重,加大过程性考核的力度。过程性考核是指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节,不但注重学生学习取得的成果,更注重其能力的发展过程力的发展过程,既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也关注非智力因素,不但注重教,更注重学,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全面考察的综合考核制度,目的是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发展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性考核是一种对学生学习情况内外结合、开放的评价方式,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交叉和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1.课程性质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为信息管理与信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主干学科基础课,也是后续的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先导课。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整个的课程体系中,C语言程序设计是学生学习编程的入门语言,只是作为基础,为学生介绍什么是编程,什么是计算机思维等,并不作为学生以后开发的主要语言,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后应该达到的目标有:(1)能使用程序设计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编程的基本能力;(3)对编程有兴趣,不惧怕编程。

2.过程性考核设计

2.1原有的课程考核方案的弊端

原有的课程考核主要有三部分来组成:平时考勤占10%,期中考试占10%,期末考试占80%。期末考试为笔试理论考核。该课程考核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整体水平,更不能将学生能力与分数对应起来,有的学生靠用死记硬背的知识去应对最后一次期末考试,取得较高的分数,但是实际的编程能力却很差,这与我们的培养目标是相违背的,也不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原有的考核方式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标杆,没有为学生指出明确的努力方向,没有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所以必须要进行改革。

2.2过程性考核设计方案

根据《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要完成的目标,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过程性考核方案。通过分析三个学习目标,我们认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应该遵循的原则有:(1)提高学生的编程兴趣;(2)通过多种途径督促学生的编程练习;(3)注重学生编程能力的考核。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最终的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各占50分。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论坛讨论成绩、小组讨论记录本、程序记录本、上机实践考试、作业成绩、项目答辩成绩。各部分的分数及作用如下表所示:

详细的执行方案如下:

1)出勤情况

出勤情况共5分,每旷课一次减去1分,得0分的取消其期末考试资格,请假者不予扣分。

2)论坛讨论成绩

为了增加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互动讨论,共同进步,在考核方案设计中,我们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中答疑讨论模块,该模块实际功能就是论坛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问题可以发帖寻求帮助,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可以回复。同时,学生过程中对某个知识点的认识或者是调试程序中的经验总结都可以在论坛中发帖,其他同学可以浏览学习或追加回复。对于回复比较多的帖子或有代表性的帖子,教师可以将帖子加精华或置顶,方便同学们学习。

论坛讨论成绩为5分,考核包括两个方面:有效帖数和帖子有无加精或置顶。有效帖数是指学生在论坛发表或回复与该课程知识相关的帖子的总数量,排除“是啊、我也同意”之类的简单无效回帖。有效帖数大于或等于15条,得4分,发表的帖子被加精或置顶一次,为0.5分,上限1分。总共5分。

3)小组讨论记录本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团队开发是常见的操作方式。软件开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一般都是多人或多个团队合作来完成,有需求分析、产品架构定位、设计与结构、编码、测试、打包等等,里面每个成员的分工都是明确,整个项目是大家互相配合、互相协作下完成。所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非常重要。在考核方案中,我们设定了小组讨论的环节。通过小组讨论,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增加学习的乐趣。

小组讨论记录本部分共5分。学期一般为16周,按照讨论的次数和记录内容分为四档:讨论记录次数大于10次,讨论真实,内容有重点,得5分;讨论记录次数大于8次,讨论真实,内容充实,得4分;讨论记录次数大于6次,讨论真实,内容充实,得3分;其他得2分。只有数量,内容虚假编造者,按相应的标准降低一个档次。

4)程序记录本

该课程是属于程序设计类课程,实践性要求比较高,必须要多练习程序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同时作为学生编程的入门语言,多练习程序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引导学生更多实践,督促学生平时多练习程序,提高写程序的积极性,在考核方案中加入检查程序记录本的部分。程序可以是自己写的,也可以是抄录的。

程序记录本成绩共5分。按照程序的数量和质量分为四挡:程序数量大于等于100个,且程序记录认真,分析透彻,得5分;程序数量大于等于80个,且程序录认真,分析透彻,得4分;程序数量大于等于60个,且程序记录认真,分析透彻,得3分;其他得2分。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按相应的标准降低一个档次。

5)作业成绩

作业是平时学习的巩固,通过作业,学生可以检查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有很多同学,作业不认真完成,存在着一部分的抄袭现象,所以在制定考核方案时,平时作业只占了5分。作业上交后,教师按照百分制批阅,得出平均分,按比例折算为5分制。

6)项目答辩成绩

学习编程语言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进行项目开发。很多高校在教授学生编程语言的时候,从最基础的语法语句开始学习,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往往忽略语言最终的目的,学生只掌握零散的知识点,缺乏整体的认识。如果课程体系中设置对应的课程设计还是对学生非常有帮助的,如果没有,那么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从头到尾对项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该项设置分数为10分。

具体实施方法为:把学生按照学号从前往后每5个人分为若干个小组,因学号不是按照成绩进行排列,按照学号进行分组一方面可以防止好的学生和差的学生过于集中,另一方面可以仿照实际开发团队中不可能自己选择队员的实际情况所以在此没有选择自由组合,更差在讲授完基本知识点后,教师给学生提供多个项目,包括项目的分析、源码等,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某个项目进行研究,在学期末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教师分别对小组成员进行提问,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给每个学生打分。

7)上机实践考试

为了更好的检验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使成绩更好地与实践能力匹配,我们在考核方案中加入上机实践考试环节。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提高编程的能力,此项设置分数为15分。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能够更好的辅助教学。在网络教学平台中有在线测试模块,该模块可以实现使用不同的组卷策略随机出题,也可以上传成套的试卷。在此,我们使用随机组卷的方式。组建编程题试题库时为每个编程题设定难度系数,使用不同层次的难度系数的组卷策略随机组成试题,这样保证每个同学测试时的试题不完全一样,避免出现同学之间复制抄袭的弊端,保证成绩的真实性,切实反映每个同学的实际编程能力,达到成绩与能力相互匹配的公平考核。

3.过程性考核的实践

传统的考核方法是重结果,过程性考核在实施过程中不仅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该过程性考核方案实施了3个学期,与传统考核方式相比,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3.1学生学习更注重于实践

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学生往往不注重于实践,更侧重于一些理论的知识,更有甚者学完该课程不看课本都不能编写一个能够正常运行的程序。使用过程性考核,学生更注重于上机实践,理论课与上机n一比二的比例,也能够保证学生的上机实践,同时,论坛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上机实践考试也给学生很多压力,上实验课更加认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在后续课程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编程的能力较之之前的学生都有很大的提高。

3.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考核方式,没有涉及团队合作,每个同学各自为营,没有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的外力督促,也难以产生讨论的乐趣。小组讨论记录和项目答辩还有论坛讨论都给学生提供了互相交流的机会,督促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大家一起学习产生乐趣,能够更好地带动学习气氛,形成良好的学风。

3.3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传统考核方式中,教师考核的主要工作量在于阅卷。现在除阅卷外,几乎是增加了成倍的工作量,教师需要在思想上和工作上做出调整。如果教师和学生的比例为1:40,那完成该过程性考核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学生比较多,教师比较少,实施该过程性考核方式比较困难,教师会力不从心。当然,如果教师有助教那是很好的,但一般来说,有助教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此时,可以考虑在学生中选拔几个比较好的作为学生助教,也可以从上届学生中选择几个成绩优秀的作为学生助教来辅助教师完成这些工作。

第7篇

2005年起,安徽省参加了在中央电大主导下的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试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又以省开课程考核改革的形式推行了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考核工作。本文以此为背景,对网络考核环境下的课程教学设计情况加以阐述。

一、网络考核环境下法学类课程教学设计情况概述

(一)课程考核设计的基本情况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安徽省目前法学专业课程基于网络的考核(以下简称为“网考”)主要包括利用网络的形成性考核(以下简称为“形考”)和基于网络的终结性考核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包括对各项学习过程考察的综合形考与单纯网考的形考两类。依形考所占比重不同,可以分为百分百形考、形考与终结性考核双及格以及形考与终结性考核合成三类。第一类主要是《中国法律思想史》《民法专题》等省开课程;第二类主要是部分参与中央电大基于网络考核的课程;第三种考核类型占课程绝大多数,在具体终结性考核方法上又有纸质考核与网络考核之分。从网考设计方案看,在考核内容上有主观型考核(如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与客观型考核(如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等)之别;考核方式有交互性考核(如主题研讨)与独立性考核(如终结性考核)之分。

(二)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情况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优化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的导学性文件。目前的教学设计多是按照学生与学习需求分析、设定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分析、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过程与支持服务设计、学习测评设计与课程教学设计中的相关管理问题的框架构建,基本可以满足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与学习途径的需求。但能够结合网考环境展开具体教学指导的未能多见,有的甚至还是传统教学设计的沿用,不但不能起到指导作用,反有误导之嫌。教学设计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内容准确把握之上的,需要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能够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深入理解,在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学习基础、学习难点与学习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对应指引。

二、当前网络考核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设计个性化不足

法学类课程在内容和类型上有着较大区别,而现有教学设计方案基本上是固定程式的编排,无论是统设课程、省开课程,理论性课程、实务性课程,在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组织上多数未能体现出个性化指导,更谈不上基于网络考核在教学中的特殊安排。

(二)教学设计方案落实欠缺

以《商法》课程为例,中央电大制定的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主要侧重点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介绍与安排;安徽电大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在上级教学设计基础上,细化教学过程的安排――具体到面授、网上讨论(活动)等环节的课时等。可实践中,有的教学点仅安排3―4次上机作业辅导课,这不但使得教学设计方案流于形式,更是违背了开放教育教学初衷。在省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更常出现仅安排一两次专题辅导,甚至以一纸作业代替课程教学过程的现象,反应出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三)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

固然有着教学水平发展不平衡、基层电大设备与人员管理不到位、远程教育理念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但教学本身也存有短板。

1.教学资源规划不合理。目前三级电大在线都承担着教学功能,但各自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没能有效区分。下级电大基本上照搬上级电大教学内容,平台之间的资源共享、交互未能真正实现。再或同一课程中央电大主讲教师、省校责任教师、市级电大授课教师分别进行课程讲授或课件制作,造成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教学资源选择障碍,而这靠各出其门的教学设计是无法解决的。

2.教学平台需整合、升级。目前基于网络的考核一是利用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系统,二是利用各级教学点的电大在线平台,两大平台兼容性较差,不便于学生学习。同时,开放教育的成人学生在学习中,学习时间严重碎片化,原有的网页版教学平台已难以满足学习者便捷性与交互性的需求。

3.教学监管难以落实。 教学一体化设计中虽有诸如规定学员需要参加几次网上活动、网络学习最低小时数、发帖最低数等指标监管教学过程,在技术上还通过设置学习平台的自动统计功能来实现监控。但实践中存在大量学生挂网、刷屏、代替操作等无效学习行为,使得网上学习的监管形同虚设;而网络题库中数量有限,内容雷同,难以避免学生套取作业答案或代答的现象。

4.考核方设计尚待优化。课程考核模式创新不够,网考方案不过是传统考核在网络中的翻版,加之试题库容量有限、考核内容与形式欠缺规范化与科学化、过程考核操作性不强等现象,使得基于网络的考核在开放教育教学中的既有功能发挥不足。

三、对教学设计方案优化的几点思考

如前所述,现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了七大因素,本文也将据此对法学类课程相关设计方案的优化加以阐述。

(一)教学设计需适应网络考核特点

网络考核下,考核形式转变为无纸化考核;考核题型从客观题型像主观题型过渡;考核内容强调应用性。课程的教学设计应突出教学重点、教学方式、教学环节与安排等方面的变化,对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指导,使得学生在对课程学习难度、教学难点、课程的特点、考核方式等内容直观了解的基础上,知晓其学习时间、学习精力、学习重点的分布。同时,应更重视教学资源运用指导。经过多年积累,法学类课程一般都配备了文字、视听、网页辅导三大类教学媒体资源,有的还制作有CIA课件或网络课程。文字版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其他资源对之起到补充、辅助或导学作用。法律的日新月异往往导致法学教材处于一种相对滞后状态,而网页辅导等便捷教学资源的运用就尤为重要。

此外,教学设计中更应突出教学资源利用的规划与指导。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对各类资源的特点、内容、效果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同时可以结合教学进度安排表引入资源索引,便于学生准确找到学习的最佳资源。网络考核所强调的应用性考核必须建立在知识的有效记忆与理解的基础上,目前法学类课程各类媒体资源分工与协作不够,客观上存在多媒体教学资源与主教材内容简单重复或脱节情况,这无疑制约着教学方案中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加强教师的指引、辅助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地图,而教学效果最终需要通过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以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体现出来,而这都离不开教师的导学、助学与促学工作。网考课程在心理、形式与难度等方面比传统考核有着较大障碍与难度,学生更需教师的指引与帮助。同时网络考核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当的学习难度客观上促进了学习自主性的提高,产生了参与讨论、答疑等学习活动的需求。教师应把握良机,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例如以网上主题讨论(辩论)活动取代固有的网上答疑,教师通过选题、细化分工与任务、引导资料收集整理、做好讨论活动的管控与引导、相关知识点的归纳与整理等,给予学生切实的激励与支持。再如以案例教学为手段,适当拓展,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在教学环节上,注意网上与网下的配合;在活动方式上,以知识点展开探究式学习;在时间上,以灵活时间为主固定时间为辅;在形式上,注意交互与协作;在组织上,将事前准备、事中控制与事后总结结合;在测评上,将软、硬性指标相结合,尤其注重软指标的考评作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发挥网络的远程教学优势。同时要结合电大的系统性特点,各级教学活动相互分工、协调,避免因教师各自为政而导致学生学习活动时空上的冲突。

(三)教学评价的优化

客观上,学生普遍对形考活动存在应付情绪,导致出现作业相互抄袭,网上活动敷衍的现象。而网络环境下的考核,客观上给学生设置一些阻碍,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但网考并非一改了之,如单一的客观题考核方式是否符合人文类学科的教学规律需求,是否会引导学生进入机械记忆正确答案的误区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思考。形式的改变只是开始,如何针对开放教育成人学生学习实际,建立更为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评价体系才是问题的关键。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进行包括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制定、多种评价方式选择与评价内容结合、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考查相结合等内容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基于网络的考核方式改革。

(四)教学管理规范化

教学管理是促进教学设计落实的重要手段,包括了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的双重评价。在网络环境下也必须对教师如网上教学活动的备课、网上活动组织、网上作业评阅、网上答疑等教学与支持服务等行为进行规范。当然,教学本身是一个赋有创造性的活动,在对包括教学设计本身在内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质量管控的同时,也需给予教师相对宽裕的空间进行教学延展。

第8篇

    为科学设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实施方案,在总结以往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课程考核要求,首先明确了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考核项目的设计必须符合教学规律要求;二是考核的项目内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三是要体现对学生能力考评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四是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成绩与能力评定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改革方案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过程”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根据上述基本原则和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点,改革方案的“过程”考核项目及考评目标要求设置如下:

    1.1课堂考勤、提问和课外作业

    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和课外作业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课堂考勤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课堂提问分为课后布置、课前提问和课堂随时提问,但两种提问的目的和作用是不同的。课后布置、课前提问主要考核学生课后的学习与知识掌握情况,课堂随时提问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随堂理解与掌握情况,督促学生集中听课注意力,提高课堂听课和学习效率。课外作业主要包括自主总结、计算应用和案例分析,主要考核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总体把握、案例综合分析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2证券市场调研

    证券市场调研为学生创造了走出校门了解证券市场的实践机会。为有效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老师为学生提供调研的单位。调研的问题要事先由各小组拟定,待老师审阅通过后,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按要求由学生分组调研,并提交调研报告。

    1.3阶段测试和上机操作

    阶段测试的目的是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平时学习,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阶段性掌握情况。以抽签方式进行的上机操作,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的实训项目内容的掌握及动手操作能力。

    1.4小组作业

    小组作业是学生综合能力训练培养的重要形式。要求由4-5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5-6周时间内以课外任务的方式完成一份综合性行业或上市公司的投资分析报告。主要培养和考核学生的资料收集与综合分析与研究、创新与协作、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写作及语言表达等能力。上述考核项目是证券投资学课程“过程”考核内容的构成部分,它与期末考试结合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能力”和“过程+结果”培养与考评体系。在“知识+能力”和“过程+结果”的能力培养与考评体系设计完成后,方案的实施对预期效果的实现至关重要。为更好地实现方案实施的预期效果,在方案实施前,首先向学生公布全部方案内容,让学生明确考核项目和具体考核要求,以及能力培养目标和考核项目的成绩分布。小组作业是学生综合能力训练、培养的重要方式。为达到小组作业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预期效果,首先,是小组作业的定题要科学,既要反映课程的授课进程和课程的特点要求,又要能够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其次,是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组织分工。为使小组作业在对学生能力考核方面更具可比性,指导教师要为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框架进行统一界定,在这个前提下,由小组成员对自己负责的部分内容撰写提纲,再由组长对整个报告的提纲进行整理,提交小组作业的研究计划,经老师审阅通过后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讨论交流和报告的分工撰写。在分析报告撰写过程中,指导老师应参加小组作业的讨论,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指导学生的课外训练活动。小组报告会是小组作业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组织小组报告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展示的平台。每个学生都要对自己负责的内容按要求制作PPT课件,按小组研究报告的顺序在课堂上进行规定时间内的口述。实践表明,学生对以小组报告会的方式进行自我展示极富成就感。

    2改革效果

    2.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前,学生不仅对课堂听课学习的兴趣不高,对老师的提问也没有回答的积极性,对于在课堂上理解不深的内容也不会主动找老师解决。改革的实施,由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和成绩的评定高度透明,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活,课堂上,不仅听课认真,学习效率提高,而且积极思维,主动发言。学习上只要有不明确的地方,学生就会及时找老师解决,真正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学生认为,为了完成老师要求的各项学习任务,必须勤奋努力。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使他们克服了以往的懒惰。课前提问、课堂小测验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小组作业和小组展示促使学生自主制定学习与研究计划,促使学生学会分工协作完成学习小组共同的计划任务,尤其是小组作业展示,要求学生克服胆怯心理,走上讲台,以幻灯片的形式,将小组作业成果进行讲解展示;课外的市场调研,要求学生依据调研任务,拟定调研提纲,设计调研问卷。由于证券投资学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考核,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兴趣。

    2.2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整个课程都是由教师个人演“独角戏”,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判断课程成功的标准是教案备得是否细致熟练、教师讲得是否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是否聚精会神。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方案的实施,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互动,促进了教师对先进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的效果明显提高。课堂上,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启发进行思维,随时回答老师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能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发表个人的观点与看法,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2.3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

    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不仅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也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改革。课外小组作业以行业投资分析报告或上市公司投资分析报告的形式作为小组研究成果,教师在讲解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过程中,必须更多地结合证券市场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与评述,结合证券分析师的市场分析报告或公司分析报告进行市场分析或公司分析,才能满足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和要求。这必然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在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学质量也得到有效提高。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显着提高。为了定量分析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收集了同一专业不同班级同一课程改革前后学生的相关成绩数据,如表1所示。从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前后的班级成绩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分布以及各成绩档次的百分率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使得学生成绩分布趋于集中,班级平均成绩提高,成绩的优良率也显着提高,成绩分布更加合理。分析可见,改革前,学生成绩存在高低分差距悬殊的现象,显然是由于期末“一张卷”造成的。而课改后,该现象消除。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课改的成绩及能力考核指标清楚,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使学生学习潜能和学习动力得以提升。

    2.4提高了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

    证券投资学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方案的设计,体现了对学生能力训练与考核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体现了课程特点和教学规律的基本要求。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学、科研相结合,学习、研究、实践相统一,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参与机会,为高层次、复合型、多样化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这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相一致,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符合。

    2.5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在学生自由组合形成的学习小组中,提倡合作学习、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团队、以合作为方式、以问题为核心、以研究为手段[4]、以应用为目的开展课外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现代社会所强调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这在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方案的实施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证券投资学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协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第9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创新

1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学校根据学生受教育背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校所拥有的硬件资源为依托,制定的适合本学校本专业的一套完整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考核方式,以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人才培养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定,而是需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电子技术专业旧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授课方法上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验证性实验为辅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模式,最后考核方式以试卷加上平时出勤情况作为评价学生的最终成绩。学生在学完所有课程以后并不能理解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更谈不上利用所学知识制作电子产品了。目前,社会上所需要的为实践应用型人才,以此为培养目标,需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与创新。结合学院以“能力本位、工学结合就业导向”的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标准要求,密切关注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对行业技术的发展进行跟进,把职业教育的特色凸显突出来,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实践教学中,采用实践教学法,为提升学生技能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综合项目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突出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吉林省经济管理学院积极在校企合作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创新,提高办学质量。吉林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分别与一汽大众、一汽轿车、希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大陆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灯泡电线厂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确定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企业培训和工作实践的机会,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了专业技能,加深了专业认识,同时也为学生赢得了就业机会。学生通过去这些企业进行顶岗培训和毕业实习,提升了专业技能,顺利实现了学院学习和社会就业之间的岗位对接。

2课程设置

通过走访用人单位进行调研,根据企业反馈的信息,确定了企业所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所要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检验、安装、调试、维护等就业岗位。学生可从事的具体工作为生产电子产品时的工艺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及品质统计分析;对电子产品进行装配、对设备进行操作与维护;对电子产品进行开发等技术;对产品的现场生产过程与品质进行管理;对电子类产品进行营销与售后服务;对电路工程进行施工等工作以及对贴片机进行操作或编写程序等工作。学生所要从事就业岗位时需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主要有专业基本能力、专业专项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根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为核心,校企合作为依托,职业素养和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为依据,参照相关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构建基于工作任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3考核方式

本专业课程最终考核成绩分为两部分,一是实践技能考核,此考核方式主要针对学习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为过程性考核方式,二是理论知识考核,此考核方式是以最终考试试卷的形式出现,为理论考核方式。实践考核和理论考核两种方式有机结合,根据不同课程,适当调整分值所占比例。职业基础课总成绩中理论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40%;职业技能课中实践技能考核占50%,理论考试占20%,平时成绩占30%;实践教学考核以实习实训报告、课程设计、小组互评打分等形式,从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协调能力等多方面考察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考查可采用随堂考核的形式,成绩按优,良,中等,及格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