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31 22:07:07
导语:在就业指导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总体而言,虽然我院现在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比较丰富、课程的实施为学生能良好的就业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仍存在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形式单一、专业化师资队伍薄弱等问题。对此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1分级授课、丰富形式、突出重点
我院目前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分析、简历制作、面试、笔试注意事项、应聘技巧等,面对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吸收和理解能力非常有限,一旦讲授的知识陈旧或是教学手段单一,最终只能事倍功半的收场。
根据目前我院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年级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开设分支课程。如针对大一年级可以开设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让刚进校的大学生了解“如何规划职业生涯”这一现实问题的重要性;针对大二、大三年级可以开设如职业素养提升、职业能力拓展等课程,通过与专业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在专业技术领域扎实的基本功和职业能力;对于大四年级的学生,我们则可以开设如创业辅导、面试、笔试技能培训、简历制作指导等课程,及时为即将进入应聘阶段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在授课形式上,我们应该推陈出新,大胆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具体可采用的方式包括:
模拟式:模拟招聘、笔试、面试现场。让学生了解面试程序,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增进自信心。
案例式:在指导过程中引用我院、本系、本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引导、教育学生。
体验式:鼓励、组织学生提早进入人才市场、招聘现场去体验和感受,增强认识和紧迫感。
讨论式:针对某一主题,分组进行问答、辩论或讨论,让大家各自发表意见,真正参与到课程中来。
游戏式:设计一些和就业有关的小游戏,并设置小奖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经验,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有效的帮助。
2设立教研小组、吸收毕业班辅导员加入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教学研究是一门课程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应不断的完善机制,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以课题为单位设立教研小组,统筹安排。通过前期的课题研讨、中期的课程试讲、后期的课程评价,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在统一的理念、大纲和模式下,通过系统培训后,教师为学生讲授统一标准课程。
另外,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我们还可以吸收毕业班辅导员加入到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中来。辅导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可或缺的资源。我们应高度重视和利用这些资源,充分认识到辅导员的重要性并发挥辅导员的这一重要作用。
针对低年级的课程如大一年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可以采取统筹安排、交叉授课的方式,由该教研小组的成员对全院学生进行授课;再如大二、大三年级的职业素养提升、职业能力拓展等课程,则需要各系或专业设置相近的系统筹安排,如电子信息工程系和微电子技术系的就业工作人员和毕业班辅导员可以组建一个该门课程的教研小组,针对两个系的大二大三年级学生进行授课,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给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大四年级的创业辅导、面试、笔试技能培训、简历制作指导等课程,同样可以成立相应的教研小组,面对全院大四年级学生统一授课。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必须邀请一些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的专家现身说法,为同学提供实用性的帮助;每门课程的教研小组应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为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学期的课程结束之后,应该对教研小组进行调整,让每位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都能有机会从事其他更多课题的教研,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从而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整体水平。
3提高授课教师的业务水平
目前,我院配备的就业指导专职工作人员数量明显不足,且较少有长期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另外,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希望学院能为他们提供机会,拓宽眼界,提升能力,为提高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创造条件,如适时鼓励考取我国从1999年开始推行的《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等。
4加强质量监控、建立反馈机制
由于就业指导课程的归属不一,有些人认为是公选课,有些人认为是选修课,还有些人认为仅仅是一次讲座,这样不便在教师和学生中引起重视;其次,目前,我们还缺乏对教学质量的监控,我们应该对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考核进行全面的监控,以评促建,有效的推进就业指导;我们还应当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通过如学生评教、收集学生意见等方式不断改进教学,真正让学生受益。
论文摘要: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要从学校的组织领导、就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就业指导、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国家政策落实、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0引言
就业指导中心作为指导大学生就业的职能部门,肩负着指导学生就业、搭建学生与用人单位沟通平台的责任,我们要本着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千方百计服务好学生就业,力争使每位学生在就业中能适的其所,进而达到人尽其才,为社会做H{更多更大的成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大学生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步人大众化教育阶段,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将毕业生送人社会很好的就业,使我们的就业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和社会,是需要我们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我从事就业作的几年中,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建立健全就业工作组织机构,为学校就业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特别对初涉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如何,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我们必须要站在影响学校发展全局的高度看待就业工作,把它作为学校“生命线”工程来对待。为了保证学校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更好的服务于学生,高校首先要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并将这种设置涵盖全校各个教学院系,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格局。例如我校除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作为专门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职能部门外,各个教学院系都成立了实习就业科负责本院系就业工作,我们还制定了《河套大学院系就业:作实施细则》,并对就业科长进行了系统的业务培训,这样从组织上保证了学校就业工作畅通高效的进行,更好的体现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性。
2加强就业部门队伍建设,进一步凸显“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我们就业部门承担着对学生就业政策的宣传和实施,学生毕业报到证的办理及档案的邮寄,就业指导课的落实和讲授,就业市场的开拓,大小型招聘会的组织等工作,是联系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桥梁和纽带,全校所有的学生和社会上所有用人单位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同时,我们还经常与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兄弟院校的对口部门打交道,是学校的“窗口”单位,我们.工作人员的素质如何,服务质量怎样,直接代表着学校的社会形象,也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所以,必须要不断加强就业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要每一位人员都明白我们的工作就是服务,而且是具有重大责任的服务人员,不仅要细心,而且要有恒心、耐心:其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及时了解有关就业的政策方针,充实闩己就业指导方面的知识,以便在工作中能更好服务于学生;另外要提高自己的公关能力,以便在开拓就业市场,对外进行业务交流中发挥史积极的作用。
3以市场为导向,认真做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要紧紧围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将学校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及课程设置与就业情况密切联系,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工作思路。首先要对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全面认真分析,根据每年的毕业生数及经济发展情况形成对就业总体形势的了解,另外再结合我们学校的办学特点,对本校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有哪些有利因素,有哪些不利因素,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情况,扬长避短,使我们在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例如,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对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的一些专业招生困难,而一些新的专业需求量在增加,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调整了专业设置,使学校办学更贴近市场;再如,近年来,与我们毗邻的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迅速,对人才需求量大,待遇较高,而当地又没有大学,所以我们将就业市场重点放在该地区;有些学生在就业方面思想观念不正确,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我们对这类学生主要是加强就业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有的学生是因为家庭困难或心理因素导致就业困难,我们就对他们进行个性化就业辅导和帮扶等。这样,我们在就业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就。
4加强就业指导课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做好就业指导,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指导课作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的主要途径在大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从2009年新生起,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列入高等教育教人才培养方案。为了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作用,我们选派专门教师参加了上级组织的一系列课程培训,学校又对各院系的就业指导专职教师进行培训,对就业指导课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课时及分配都作了统一要求。教学形式上我们将课堂教学与讲座相结合,将参观学习与模拟实训相结合;教学安排上从学生人学到毕业,根据不同年级特点有侧重的进行全程式就业指导;内容上包括就业形势、就业观念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及能力教育,创业培训等方面教育。真正发挥了就业指导课的作用,帮助学生理性、科学、可持续的择业、就业。例如,在思想教育方面,我们主要是引导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摆正自己位置,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目前大学生出现就业难和就业紧张的情况,很大程度是因为大学生就业观念比较滞后。因此,我们就业工作部门通过入学教育的就业形势分析,聘请专家校友及企业界人士作专题讲座等形式,教育大学生要领会“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大力倡导“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经受磨炼,健康成长;转变唯外企、党政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的观念,选择到能够真正发挥自己才能的各类基层用人单位中就业的思想;树立创业思想,培养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5发挥就业工作部门的优势,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构建就业服务平台
高校就业工作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一是与企业进一步加强联系,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在学生与用们单位之间沟通对接的渠道;二是利用报刊、广播、网站等宣传手段和阵地,开辟大学生就业专栏,通报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宣传学生求职意向,在毕业生与社会用人单位之间搭建信息平台;三是做好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推介工作;四是进一步做好对毕业生就业后工作情况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评价的反馈,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形成长效机制。
6积极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期,捷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毕业生角度来讲,根本的办法是加强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高校就业作部门要坚持把服务青年成长成工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学校教学、管理等部门通力合作,全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职业导航设计、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估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着力培养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等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要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切入点,组织实施相血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通过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团会、团课、报告会等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和促进各种专长的发展;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通过抓好与专业相关的社团组织建设和“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第一课堂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
7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创业是就业的最高形式,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仪能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而且也有利于促进神会经济的发展。引导毕业牛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之路,既是就业形势的现实需要,也是大学毕业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要求。高校应把对创业人才的培养逐步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要通过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帮助获奖的大学生向社会推荐优秀作品和申请专利,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机会和奠定基础;通过组织实施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为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水平和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和机会;组织优秀的青年企业家对有意向、有备件的毕业生进行创业指导和辅导;同时积极探索通过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多层次、多渠道设立专门的风险投资基金的办法,为大学毕业生创办企业提供支持。:
8号召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关键词:毕业生独立学院就业指导
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截至2006年5月,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00所,在校生超过100万人。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己经成为失落的“天之骄子”的今天,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状况已经开始受到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关注。而且,时至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更是关系到高校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多数独立学院的共识和重要工作。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
1.1独立学院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独sr.学院比较年轻,用人单位对其办学情况和毕业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力、特点不了解,直接影响了用人单位接收独立学院毕业生。另一方面,一些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加之缺乏办学积淀,社会知名度有限,校友等资源匾乏,导致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未能很好地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七出现的变化。
1.2独立学院毕业生尚不能取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
独立学院招收“三本”层次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相对于“4本”和“二本”而言,入学成绩较低。用人单位因此会认为独立学院毕业生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素质与能力持怀疑态度,这导致社会和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望而却步。
1.3独立学院毕业生存在严重的心理误区
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存在求职心理误区,主要表现为两种心理:一种是经过高考的挫败和与母体高校学生录取分数上的差距导致自信心不足,月对自己文凭的含金量和毕业后的待遇等方面有怀疑,直接导致毕业生就业不积极,不愿意推销自己,就业主动性差。另一种是对就业期望值较高,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和上学期间付出的学费较高,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更看重经济利益,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偏远地区单位工作。这种心理上的误区不解决,将给就业带来巨大的困难。
1.4独立学院专业和生源集中带来的负面影响
独立学院开设的专业一般都是母体学校办的相对成熟、师资力量雄厚、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独立学院的招生一般局限于母体高校所在的周边省份,最终的生源也更多地来自于本省或本地区,专业和生源地的过于集中加剧了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拉。
二、开展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项措施
2.1加强机构建设,完善配套管理制度
2.1.1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建立“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成立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个“院长总负责、全体老师参与、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主抓、毕业班辅导员和导师负责落实”的工作体系,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共同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
2.1.2健全学生诚信档案制度和毕业生跟踪回访制度。加强学生在校综合表现的跟踪记录,档案记录要详尽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操行评定、奖惩情况、职业培训与实习、心理健康教育、诚信表现等内容通过完备的档案记录和规范的程序推选,实施“优秀毕业生首推计划”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优秀学生。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回访调研,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和要求,增进与用人单位的友谊和合作,巩固和扩大毕业生就业市场。
2.2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2.2.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教育学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倡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参与就业。帮助学生树立“择业竞争观”和“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3]。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结合国家“大学生西部服务计划”“选拔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等举措,引导学生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鼓励他们到基层就业,到西部就业,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施展抱负和才能。
2.2.2针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诚信缺失的现象,建立诚信教育机制。在全校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良好氛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将其同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
2.2.3开展毕业班就业素质提升教育。邀请企事业单位人事主管讲授求职应聘相关知识,成功就业、创业的毕业生讲述求职、创业经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就业政策、程序、法规及求职创业技巧。定期举办毕业班学生技能展示与招聘会,为毕业生搭建良好的求职平台。
2.3推陈出新,努力拓宽就业推荐渠道
2.3.1定期召开毕业生校园专场招聘会广泛联络、热诚邀请用人单位参加供需见面活动。多方搜集就业信息,鼓励毕业生参加校外人才招聘活动。把实体招聘会和网上招聘会相结合,实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优势互补。
2.3.2同用人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和互访制度通过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实践、顶岗实习、校企合办开展“订单式培养”等形式,共同探索人才就业对接途径,扩大学生实践空间,巩固就业资源,实现校企互助双赢。
2.4开展升学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多渠道就业
2.4.1考研近年来,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考研为毕业生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预就业”渠道,这也反映出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独立学院也应该鼓励与支持本学院的毕业生继续深造。
2.4.2考公务员国家和各省、市、地区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为毕业生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独立学院应该抓住这一途径,请专家、学者为学院毕业生举办公务员考试讲座,开设辅导班,及时为毕业生收集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等。
2.4.3出国深造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条件和个人愿望,学院提供条件帮助学生出国深造也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工作世界探索、自我认知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确定生涯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等步骤,让学生根据社会需要与自身情况,对自己在大学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及实现途径进行具体设计和全面规划,并在大学期间付诸实施,合理的生涯规划能帮助学生初步选择职业发展方向,有效促进学生在大学阶段的自我管理和有针对性的学习,大学生生涯规划作为就业指导课基础内容,应在低年级开设。
加强就业形势、政策与求职技巧等内容的讲授。通过向学生讲授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及国家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扶持政策,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国家就业形势和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和扶持方向,在就业时能将自身志愿与国家需要相结合,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定位和选择有着深刻意义,可避免走出校门盲目求职,少走弯路。同时在大学生求职就业过程中如何收集、筛选就业信息、如何制作简历、如何投递简历、如何面试、如何签定就业协议等环节都是求职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在每个阶段如何准备、如何操作、注意点是什么,这些求职的技巧与方法也是就业指导课程需重点讲授内容,这些实用性很强的内容对提高学生求职成功率往往起着直接和重要的作用。就业形势、政策与求职技巧作为就业指导课的应用性内容,应在高年级开设。
将学生的素质教育纳入就业指导课程。大学生就业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学习成绩等专业素质,还需要包括思维、管理、沟通、适应、创新等隐性素质,道德修养、人文素养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个人基本素质。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加入学生素质教育,可以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逐步养成必要的职业道德、职业礼仪,为将来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职业素质基础。学生的素质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的素质修养性内容,一般在大学中期开设,在就业指导课程总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公选课、专题讲座等形式灵活开展。
2丰富和优化教学形式与方法,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吸引力
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让学生感受到这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就要改变传统的单纯课堂理论讲授形式,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需求,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得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感受。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仍是就业指导课的主要教学模式,但任课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课堂讨论辩论、简历制作、竞聘演讲比赛等方法,将理论与实践性操作相结合,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实操性演练,掌握知识、领会方法。
注重实践教学,深化职场体验。就业指导课是直接指导学生求职就业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尽可能多地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开展实践性教学,培养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实践教学有多种形式,如在课堂上进行的情景模拟等训练;而在课堂外,则需要学院和教师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如组织大三的学生观摩该校或该地的招聘会;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对周边企事业单位、人才市场等进行调查;鼓励学生在假期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到不同的单位去进行较长时间的实地工作等。有条件的独立学院还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这些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积累工作经验,能切实起到培养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作用。
(一)理想与现实的求职单位、薪酬
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主要是基于单位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好,其次是工作稳定、收入较高,最后是与自己的专业对口(有3.6%的同学所学专业与签约岗位对口,比较对口10.9%,一定程度上相关69.1%,不对口14.5%)。同时,学生最想去的单位是机关,其次是科研设计单位和高等教育单位,再次是去其他企业,希望去国家基层和地方基层的几乎没有,即使选择要去的也是第三志愿,即万不得已才去。而实际上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的学生他们中仅有14.5%所签的单位是机关、事业单位,18.2%所签的单位是国有企业,34.5%单位是中外合资企业,没有人签约的单位是国家基层就业项目(如社区、农村基层)。同时据统计2011年回乐山原籍报到并实现就业的有4728人,其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仅有610人。问及“您对职位薪酬的期望”时,32.7%学生对职位薪酬的期望是每月2000—3000元人民币,11.5%的人期望是3000—4000元,期望是1000—2000元的仅有3.8%,但是实际上,40%的已签约者与用人单位达成的协议是在实习期满后的正式薪酬为每月1000—2000元(人民币),34.5%的每月是2000—3000元,而3000—4000元每月的仅有9.1%,这些薪酬与当地水平的比较中发现,有58.2%表示薪酬只是刚刚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7.3%表示薪酬不足基本生活,仅有5.5%表示其薪酬在其工作当地较高。当问及“您是否已与用人单位签约”时,53%的人回答是,同时这53%的签约者与用人单位之间,43.6%以就业协议形式与用人单位签约,以劳动合同和口头协议签约的分别是25.5%、27.3%,没有任何协议和合同的仅有3.6%。那么,学生对单位、薪酬的期望与是否签约有影响吗?下面是以签约状况为因变量,以学生对就业单位和薪酬的选择为自变量,用Eviews6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是:“您对就业单位的选择主要基于”的Prob.=0.0006<0.05,“您对职位薪酬的期望”Prob.=0.0000<0.05,加之R-squared=0.745491>0.5,说明学生对单位和薪酬的期望与学生签约与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二)户籍与政府公共服务
对“您如何看待户籍对就业的影响”的回答是:仅有14人表示不在乎是否拥有就业城市户籍,有31人认为户籍至少会影响择业,而坚决不考虑不解决户籍的单位有11人,因此认为户籍会影响择业的有42人,占参与此问题调查56人的75%(42/56=0.75)。我们再将户籍与其他就业条件放在一起,签约者们的选择情况如下:仅有13.5%的学生基于能解决户籍,42.3%的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主要是基于此单位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好,有29.8%的选择工作要稳定,27.2%是基于收入较高和与自己的专业对口,20.2%认为个人发展机会多。由此可见,当户籍与行业发展前景、工作稳定状况、收入高与否的条件放在一起时,能否解决户籍问题所占的比例远不如前面的几个条件,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可能是准就业者对户籍认识不够清晰,在前面的选项中,认为户籍可能会影响择业的占55%(31/56=0.55),正是这一部分人,带来了后面比例的变化,在没有其他因素的状况下,他们认为可能会影响,当有其他条件参与时,他们更多地考虑其他对自己更有利的条件。因此,两个问题的统计结果并不矛盾。那么,学生对户籍的态度会影响签约吗?假设签约状况为因变量Y,学生对如何看待户籍对就业的影响为自变量X,回归系数为A1、A,随机误差项为c,则数学模型为Y=A1+Ax+c,用E-views6软件分析。最后一列第二行Prob.=0.0000<0.05,同时,第一列第四行的R-squared=0.651541,表示学生对户籍的看法同学生签约与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0.5<R-squared<0.8时是显著相关关系),而且是正相关关系,因为Coefficient的值均大于零,也就是说单位越不能解决学生的户籍问题,学生与其签约的可能性越低。另外,用2、1、0、-1、-2来分别表示“对社会招聘会求职效果”的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有30.8%的学生表示对社会招聘会的求职效果表示非常满意(得分大于1),69.2%的学生得分等于或小于1,即对社会招聘会的求职效果表示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之和。在“对社会招聘会就职效果表示非常满意的您希望政府公共就业机构(人才交流中心)为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回答中,这30.8%的学生希望政府公共就业机构(人才交流中心)对未就业的毕业生最需要做的是提供免费的人事和户档托管服务,其次是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提供公益岗位推荐机会,最后是提供招聘会和就业岗位信息;当问及“得分等于或小于1的您认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中心)在提供就业服务方面应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完善”时,这69.2%的学生认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中心)在提供就业服务方面首先最为重要的应降低人事和户档托管收费,其次是提供更多更加有效的社会招聘信息,最后是加强政策宣传和就业指导,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也就是说对社会招聘会的求职效果无论是满意与否,大家都希望政府公共机构加强毕业生人事和户档托管服务。户籍影响着学生的签约,同时很多地方录用大学生仍然存在户籍的限制,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户籍制度的改革,政府公共机构应提供免费或低费的毕业生人事和户档托管服务。
(三)信息渠道与学校就业服务
当问及“您的就业信息获取主要渠道”时,43%的学生表示就业信息来自于学校就业部门(含校园招聘会、宣讲会),28%的学生信息来源于政应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如政府网站),仅有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信息是来自于亲友提供的。在“您得到就业创业主要来自于哪些渠道”回答中,学生认为得到就业创业的最为重要的渠道也是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其次是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再次是同学和朋友、父母与长辈亲属。当问及“您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满意程度”时,表示非常满意的7.7%,比较满意35.6%,一般32.7%,不满意9.6%,非常不满意1%;在“您对校园招聘会的求职效果满意程度”的回答中:表示非常满意的4.8%,比较满意39.4%,一般32.7%,不满意7.7%,非常不满意1%,由此可见,学校就业部门是学生就业、创业信息的主要来源,但是学生对学校提供的服务及招聘会的满意程度并不高,因此学校还应该进一步强化就业指导,大力拓展就业市场,积极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工作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政府、高校、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为主导,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服务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
(一)提高就业者素质的结构论视角
结构论视角认为,要提高就业,就得提高就业者的素质,因此大学生们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从上面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单位的选择、对薪酬的期望以及对户籍的看法会影响毕业生签约。因此,即将就业的大学生要去了解就业市场,适当调整自己就业时对单位和薪酬的期望。同时树立自助的意识,发挥自身的造血功能,而不是仅仅靠学校及社会的“输血”,因此要增强我们自身的创新意识,努力开拓多种就业渠道,尝试自主创业之路。另外,调查显示,有54.5%的人在找寻工作时曾经遇到过就业歧视,特别是经验歧视,因此作为大学生应以积累经验为抓手,积极主动地寻找各种自我锻炼的机会,通过实践锻炼分析总结进而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推动制度改革的制度论视角
职业生涯就是指一个人从职业学习开始,到职业劳动结束的这一人生旅程。职业理想是指个人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发展目标所作出的想象和设计,是个人在职业实践和发展追求中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职业理想的实现需要个人做出实际行动,而行动需要详细的规划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因为,行动万万不能盲目,没有计划的盲目的行动会使实现理想的过程充满困难和曲折,有时甚至与理想背道而驰。因此,做好职业生涯设计是实现职业理想的第一任务。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研究、分析、评定个体的外在环境条件和内在心理特征的基础上,为其制定相应的发展步骤和具体活动规划,并明确设定长期的职业发展目标。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协助大学生顺利就业,而且还要帮助学生们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结合社会环境、政策规定等外部因素确定职业理想,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充分实现个人价值。
拟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对其参与今后的就业活动十分重要。首先,大学生职业发展中的首要任务是职业目标的确定,就业指导教师既要教学生分析如何做的问题,还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建议,对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充分认识自我起到作用。其次,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是确定职业目标以后,实现目标的途径、采取的方式方法、制定的步骤等等,这一部分内容不仅是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方案,也是学生如何度过大学生活的行动指南。因此,帮助学生拟定行动计划,做好实施方案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第三,通过分析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职业方向与实施方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地自我管理。
2.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了解就业信息
学生参与就业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是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是衡量学生求职效果与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就业信息方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信息需要就业指导教学帮助学生加以了解:一是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包括全国毕业生人数及各个地区的就业需求情况、学生所学专业在社会行业内的需求情况、不同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等等。二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向学生传达国家有关高校毕业生的各项政策,有利于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顺利成功完成创业活动。三是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管理规定。相关政府部门、教育管理部门、高校等为规范就业市场和规范毕业生就业行为,都会出台一些相应的管理规定。学生了解这些管理规定,有利于他们有序地展开求职行动,有效地办理各种就业手续。在求职途径方面,高校毕业生大都没有经验,在求职面试过程中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无从应对,通过就业指导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多种求职途径,准备求职应对措施。毕业生的求职途径通过教学指导而增加,实际上就是增加了学生们求职成功的机会。在求职技巧方面,通过向学生传授求职技巧,学生可以学习求职信的写作、简历的设计与制作、面试的技巧、自荐的方法、求职过程中的礼仪等相关知识与技巧,这些内容是其他课程教学中所没有的,对学生求职面试十分重要。传授这些技巧对学生来说,可以让其在求职“实战”中“如鱼得水”,让他们在求职过程从容应对,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帮助学生克服就业心理障碍,走出就业心理误区
1.1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参差不齐目前,我国仍有少部分学校没有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必修课的行列;有的学校将就业指导课程的课时设置在30节每学期左右;有的学校只在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有的学校只通过讲座或者其他形式开设就业指导课,导致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参差不齐,缺乏系统性。
1.2忽视就业指导过程的重要性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还面临着教师只注重学生就业率控制,忽视了就业指导过程的实际作用等问题。从学生层面来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他们过分注重就业指导课程的结果,对就业指导过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实际教学效益偏低。
1.3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还面临着师资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和就业指导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等问题,只有解决上述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实际作用。
2优化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作用的方法
2.1明确职业指导的教学目标优化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首先应该明确职业指导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教学任务的实际目标才能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供动力保障。高校职业指导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保障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职业指导的教学目标细化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通过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在毕业后顺利就业;第二,通过职业指导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认识,为学生就业后的稳定发展提供动力;第三,为学生实现个人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高校职业指导教学工作者必须明确以上目标,通过教学目标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选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2.2加强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面对我国高校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偏低的问题,高校建设者必须结合就业指导队伍的实际状况不断强化队伍建设。首先,高校应该提高职业指导教学工作人员的准入门槛,在提高准入门槛的前提下,还应该定期对职业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为建设一支高水平、高业务素质以及高专业素养的职业指导队伍提供资源保障。
2.3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学科建设,重视理论研究是优化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中作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实际教学效益偏低。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学科建设行业,在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其重要性认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实践的作用,为提高职业指导理论研究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笔者所在学校十分重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选课列入教学计划,建立了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基础,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最后,职业指导教师还应该注重职业规划、加强就业指导、培养创业精神,从拓宽就业渠道、规范就业管理以及加强就业服务等方面着手,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4规范职业指导的内容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对需要选择职业的大学生进行职业设计、培训和实践咨询等,要想优化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高校就业指导教学工作者必须从规范职业指导的内容上着手,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职业指导教学内容的规划应该满足以下要求:第一,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就业形势、观念、政策以及程序等纳入到实际教学内容中;第二,学生应该人手一本《大学生就业指南》,为了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我们针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组织编印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分发给毕业生并组织学习;第三,学校应该聘请专家、学者等举办就业指导座谈会;第四,学校应该组织毕业生开展各种类型的学生座谈会;第五,学校还应该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内部举办人才招聘会,2012、2013年笔者工作院校举办了大型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分别有267家、261家企业参加,均提供了8000多个就业岗位。各系还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每年举办专场招聘会,提高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两年来共举办各种形式的专场招聘会60余场次,提供就业岗位4500多个。第六,学校还应该搜集最新的就业信息和用人单位发放的招聘信息及时满足毕业生的实际需求。最后,高校还应该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开展职业素质测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了解自我。
3结束语
根据相关研究和调查分析,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明确培养目标和教学思想,以岗位为中心,培养能够适应当代酒店管理需要、具有高素质和职业技能、精通一门外语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必须在教学中始终渗透新的教学思想。注重实用,即是教师应该摒弃和行业无关的理论以及说教,把能够反映行业发展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重点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加大力度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践中锻炼吃苦耐劳和专业技能的精神;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从事技术、生产、服务和管理的一线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将毕业生就业这一目标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加强就业引导教育,既要重视就业推荐、就业政策等的讲解,还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良好的实训教学使学生对酒店运营有充分的了解,使其主动谈及将来的就业发展,教师则通过良好的就业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在基于就业引导理念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高职院校可以借鉴一些著名酒店的管理思想,与本专业特点结合,以酒店的需求为中心,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酒店的用人标准即是我们的育人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先进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技能,突出的专项能力,培养能够适应现代酒店行业的高素质人才,将它渗透到教学、课程、学生管理和教师队伍中来,改变了过去那种只重视分数、教学脱离实践的教学理念,树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软素质。事实上,软素质培养远没有专业学习、实践课程、实习实训等易于操作,由于其内涵非常广,且细化和逐步落实较难。故而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还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尽快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体系,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酒店就业意识、就业知识、职业能力等方面培养的实践活动,包括咨询、指导、技能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等,将职业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活动中,逐步拓展素质培养的范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解决就业难问题。
3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只有具备实践经验,才能深入了解酒店的管理以及发展趋势,这样在实习指导和教学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践和理论指导学生,进行专业的教学。双师型教师是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教师,是当前高职院校迫切需要的师资人才。加强双师型教师体系的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引进教师的渠道:在招收教师时,严格把关,除了考虑学历,还要考虑在酒店管理中的经验和从业能力等,拓宽招收渠道,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还可以引进酒店管理行业中高技能和职称的人才到学校任教,或者是选拔优秀毕业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丰富实践经验,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意识到自己应做学生的表率,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注重言行举止,从而影响学生。若教师在教学前不认真备课,课堂上讲话随意,有可能给学生传递错误的就业观,进而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重大影响。同时,教师要积极深入社会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紧跟社会发展趋势,申请到酒店一线部门去挂职锻炼,在提升自我素质的同时为学生开展更优质的实训教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4加强校企的合作,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宽合作渠道,签订实习协议,为实习生提供广阔的实习平台,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多与规模较大、档次高、硬件设施好、管理较完善等星级酒店合作,因为这类企业的规章制度科学合理,管理体系成熟,学生可以学到酒店管理知识,感受企业文化,使学生充满希望。
5结束语
论文摘要: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对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要,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如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观念落后的局面,正确认识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解放思想,转变就业指导工作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如何保证就业信息渠道的畅通,值得每一个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认真思考。
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如人意,距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还有一定差距,难以满足学生成才和发展的需要。因而客观认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和改进我国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确认识毕业生就业形势是就业指导的前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善,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种新型的“国家不包分配、毕业生通过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自主择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机制正在形成。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毕业不等于就业”的观念已逐渐为社会所接受。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如下:
(一)形势不容乐观,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1.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攀高,而毕业生就业空间相对缩小。199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万大关,创历史最高峰;1999年为101万;2000年为107万;2001年为ll5万。今后几年,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仍将继续攀升,毕业生人数的逐渐上升无疑加大了就业的竞争。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际需求不容乐观。据经济学家预测,如果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保持8%上下,全国能提供的就业机会是800万个。这其中,用来满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岗位需600万个,解决政府机构改革分流人员需310万个,另外安置干部需50万个左右,这样所剩下的可供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将相对减少。
3.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是接收毕业生的主渠道,但从这两年的实际情况看来,主渠道接收毕业生的能力受到了限制。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脱困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到了关键时刻,减员增效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面临人事制度改革,编制从紧控制;省、市(县)国家机构改革已经启动,人员需要分流。而且这种状况仍在持续,使一部分毕业生失去了一定的就业机会。
4.社会需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教育结构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在人才结构上,低层次人才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大,本科以下毕业生仍占较大比重;从专业情况看,社会需求较旺的机械类、电器工程类、计算机类等专业的毕业生虽然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而财经类、管理类、文史类、医学类毕业生虽有所下降,但人数依然偏多。这种结构性的矛盾一方面导致相当数量的毕业生结构性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又造成一些用人单位招不到所需的毕业生。
(二)存在机遇,毕业生就业潜在市场仍很广阔
1.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从表面上看,这几年我国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但并不表明我国大学生太多了,社会需求已经饱和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人才缺乏和严重不足的国家。我国目前的科技力量和人才队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每一万人口中的大学生人数,美国是我国的20多倍,同属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也是我国的3倍多。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目前培养的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当前,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增长速度稳步上升,尤其是中国加入WTO,更是给中国的产业结构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国家宏观调控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基本到位,各类用人单位将更加自主地吸收毕业生。党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认识到毕业生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教兴国、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重要力量。国家和各省有关部门已经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规范就业行为,突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双向选择就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制度保障。
3.毕业生就业观念大为改观,就业眼界更加宽阔。造成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除了一些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用人观念之外,也同一些毕业生的错误择业观有关。市场充满竞争,竞争是无情的。经过人才市场严酷的挑战,我们毕业生已能冷静的面对现实,客观的分析评价自己,比较实际的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和期望,开始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道路。
要搞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就要正确的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只有以对就业形势的正确认识为基础.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的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路和方针政策。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就业指导的指导思想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形势。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实行的“统分统包”制度在人们的头脑中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这种观念严重的制约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搞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要破除这些陈腐、僵化的观念,树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观念。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职责,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变“安置”、“派遣”为“指导”;变“应急性”教育为“全过程思想”教育。高校要根据“双向选择”、“市场就业”的情况,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要真正当作一门科学来关注。在观念上和行动上,要把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从行政管理型转变为指导服务型,并使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在人员经费上,办公条件上予以保证。就业指导不仅是针对毕业生进行的工作,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招生、培养、毕业全过程。因此,在招生咨询过程中就要宣传“选择专业就是选择职业,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的道理。向新生宣传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受社会欢迎的大学生;对在校生开展人才评价的试验,培养复合型人才;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任课教师、职能部门在各个教育环节中都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特长、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明确发展方向,便于学校择优推荐和用人单位择优录取。2.要树立大学生是就业主体的观念。在计划分配体制下,毕业生分配活动的主体是学校,学校的毕业生分配工作部门代表国家安排大学毕业生就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主题是大学毕业生,由他们根据市场规则自主择业。在两种体制下,学校都有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的责任,但在计划分配体制下,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服从国家的分配,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需求在人才市场中自主择业。
3.要树立服务的观念。在计划分配体制下,分配毕业生主要是代表国家行使行政职能,为毕业生服务的观念不强。在市场竞争体制下的就业指导是对择业主体的一种服务。因此,大学毕业生工作部门必须树立服务的观念。
4.要积极运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必须改革国家对高校的投资体制和计划体制。政府以办学经费和招生计划为杠杆对高等教育施加影响,通过计划和拨款来调节高等教育。为了有效利用这个调节机制,笔者以为要在质量和效益评估的基础上建立高教拨款体制。把过去“包”下来改为“引导”,将“定员式拨款”改为“质量效益式拨款”,使高校从争计划、争设备、争地位转为比质量、比效益。而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效益、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就是毕业生的就业率。因为就业率是判断一所学校竞争力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指标,它对学校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国家对高校投资的依据除考虑招计划外,还应把就业率作为重要依据。这样,必然会促使高校重视就业指导工作,从而提高就业率。
三、就业信息渠道畅通是就业指导的保证
需求信息是大学生求职择业的重要基础.加强信息就业指导的主要方法。对面临求职择业的毕业生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能及时获得较多的就业信息。从一定意义上讲,谁拥有更多、更有效的就业信息,谁就得到了择业的主动权。尤其是在我国目前毕业生就业体制处于转轨阶段,信息沟通渠道不是很畅通的情况下,就业信息的搜集就显得更为重要。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就业信息不仅仅指具体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需求信息固然是重要的就业信息,但是.诸如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有关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法规;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势头;某一人单位的性质、人员结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工作环境;毕业生就业的一般程序等等,也都是重要的就业信息。
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作为高校毕业生工作的职能部门,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就业信息的搜集和。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与中央有关部委和省市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以及有关单位保持经常、密切的联系,国家和地方有关就业政策、规定,各地举行“双选”活动的信息,有关用人单位的介绍材料及需求信息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应及时掌握并,这应该是获得就业信息主渠道。
2.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成立了专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人才交流中心。每年教育部都要制定毕业生就业有关政策、方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管部门也要相应制定实施意见;国家教委和各地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也要开展信息交流和咨询服务,这是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途径。
3.各级、各类“双向选择”、“供需见面”会。这类活动有的是由一个学校和多校举办.有的是由一省和几省联办,也有的是由各市县单独举办。通过参加这类活动,毕业生不仅可以直接获取就业信息,而且可以抓住机会,当场拍板,签订协议,是一种比较简捷、有效的途径。
4.有关新闻媒介。毕业生就业作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也引起了新闻界的普遍重视。有关就业政策,热门话题讨论,招聘广告等也常有报道。此外,教育部学生司和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及各地有关的报刊、杂志等,都为毕业生提供相当多的就业信息。
5.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获取信息。要利用血缘、亲缘、地缘等关系,如家人、亲朋好友、同乡、校友、老师、同学等,获取尽可能多的就业信息。
6.利用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或业余兼职获取信息。学生通过与社会的接触,加强了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便于直接掌握就业信息,如果两相情愿,那是再好不过的就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