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5:24
导语:在手术室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1一般资料我院为三级乙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年手术量10000多台,普外3000多台、妇产3000多台、骨科2000多台、神经外科近500台、泌尿、肿瘤800台、五官科、眼科800台,在编护士26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个,主管护师4个,护师8个,护士11个。
1.2方法
1.2.1专科组的设置根据临床分科及年手术量分成四个专科组。如心胸外科与妇产科为一组;普外与肿瘤科为一组。每组成员分为三级结构。一级:专科组长;二级:专科护士;三级:护士。专科组长和专科护士固定。三级护士每年或半年轮转一次,保持专科组的稳定性,充分发挥专科护士专业组的技术优势,适应专科化发展。
1.2.2专科组长的设置(1)专科组长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科,本科学历。(2)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进行过专科手术配合的进修、培训,对专科疾病有充分的了解。(3)工作能力较强,能全面掌握手术配合、设备、器械的使用,消毒、保养工作。(4)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善于沟通、协调,责任心强。(5)带教意识浓,带教能力强。
1.2.3专科组长的职务在护士长的领导下管理专科组员,制订专科培养目标和计划。胜任专科高、难、新手术的配合,能熟练操作大型精密仪器的安装和使用,及日常养护,贵重物资的补充,管理专科组的科学和科研工作。组织组内人员讨论,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与手术医生、麻醉师及组员的沟通,提高专科组主动服务意识。
1.2.4专科护士的设立与职责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熟练专科手术配合对专科仪器,设备、器械的使用,消毒、保养工作熟悉,能胜任带教工作,在护士长与专科组长的领导下能独立、出色地完成专科组重大手术的配合。发现问题及时向组长、护士长反映,指导组内轮转护士的工作。
1.2.5专科的学习、培养(1)不定期聘请专科组内业务学习,包括专科理论、手术步骤、手术、特殊器械的正确使用。(2)不定期聘请专科医生授课,讲述引进的新技术、新术式及各种复杂手术前后的配合要点与注意事项。(3)聘请工程师器械供应商讲授各种新仪器的操作与管理。(4)不定期选派组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1.2.6专科组的考核考核分两个部分:一是专科技术的量化考核,每月一次,对组内成员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配合关键点、新技术、新仪器掌握情况;二是满意度考核,每季一次专科医生对专科组的满意度调查。
2结果
2.1专科组设立前后医生对手术配合的满意情况比较见表1。
2.2专科组设立前后专科技术考核情况见表2。表1专科组设立前后医生对手术配合工作的满意表2专科技术考核成绩。
3讨论
外科手术专科组的设立是专科化发展的需要,是对手术室护理提出的更新要求,是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促进护士自身的发展与提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首先使手术物品准备充分,配合默契,提高手术成功率与医生满意度。其次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1)赋予专科组长重任权利,激发智能,明确的目标和适当的压力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2)专科组员在组内得到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使专科理论和技能全面得到提高;(3)服务意识增强,让患者满意,让医生满意,成为工作的目标,了解医生的习惯和特殊要求,使配合默契,效率提高;(4)专科护士在论文书写科研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专科化护理有利于同一专科疾病、手术和护理知识、经验的积累,充足的临床资料,使论文撰写和科研有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专科护理组的设置和实践提高护士手术配合的主动性、准确性和默契性,发挥了团队精神,是培养现代化、专业化、手术室护士的有效途径[1]。
1.1一般资料
从该院收治的行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中选取22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10例。在对照组中,有52例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8~71岁之间,平均为(44.5±5.7)岁。在实验组患者中,有61例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9~69岁,平均为(44.0±6.2)岁。两组患者均是自愿参与该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管理方法
在对照组中,对11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体征检测、血尿常规检测以及用药等方面的普通护理;在实验组中,对10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严格的外科手术室护理,其具体方法如下。
①手术室的合理布局应该能够与具体的治疗工作要求相符合,同时还能够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可以对手术室进行无菌区和非无菌区的划分,合理安排手术设备及其相关器械;
②对手术室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持,在进行具体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定,重视手术室的清扫工作,注重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③合理应用无菌技术,确保手术器械在术前能够保持一个绝对无菌的状态,现今医院最为常见的一种消毒方法是高温压力灭菌消毒方法;
④对手术室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对手术室内的菌种和菌落数进行有效的检查,并对消毒工作进行有效的加强;
⑤合理处理手术室废弃物。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并按照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生医院感染情况的相关性原因进行总结和归纳。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
2结果
在通过1个月时间的出院随访观察之后得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9.1%和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112例手术患者,以60例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5~64岁,平均年龄(38.41±19.26)岁;以52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9.52±19.6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
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①建立规范章程。主要包括绩效考核、病人核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输血查对制度等。对于考核优良的护理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则应对其进行再培训。手术病人的核对制度是指术前详细了解清楚病人的姓名、房号、床号、手术名称等。术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应严格检查核对,使用之后应先毁形,再消毒。手术过程中给患者输血应执行“十对”制度,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②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护理工作人员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③还应加强模拟操作,提高护理技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实自己。④提高护理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由于手术室护理的工作量大、病人较多且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白班/夜班交替,因此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⑤应以病人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精神状况,提供最人性化的护理。如在术前访视时,可同时了解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多关心患者,以利于后期交流;在术中护理时,应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圆满完成手术护理;术后随访时,应耐心提醒患者须注意的事项,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2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方案。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前、术后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室术前空气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术后空气菌落数仅为(70.25±28.10)cfu/m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40±80.50)cfu/m3,而此过程中,观察组护理后手术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为92.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2.2两组患者术前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护理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下降,仅为(35.60±4.8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75±5.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出院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
出院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1.67%,较对照组的69.23%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1.1一般资料
1.1.1组圈、人员分工、主题确定
前期科室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优质护理相关文件精神,学习QCC相关的课件和录音;通过自愿报名选定8人参与品管圈活动;圈会讨论通过了圈名、圈徽、意义、口号、成员及其分工。圈员集思广益讨论通过,活动主题、活动计划、活动对策、活动目标等。
1.1.2确立工作目标
为创建手术室护理服务品牌,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科室内部组织创建服务文化,提出“以患者为中心”、“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安全、优质、关爱、高效”的服务宗旨,一切从患者出发,根据患者需要,优化工作方法、内、外部流程以及服务环境,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让患者和医生受到高质量的服务。
1.2方法
1.2.1为患者家属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1.2.1.1多媒体电视宣教
圈内成员自行录制了手术室宣传片,利用手术室家属等候区电视为患者家属播放,通过播放宣传手术室环境、工作流程及健康教育等,增加患者家属对手术室神秘陌生环境的感性认识,减轻其焦虑恐惧情绪。
1.2.1.2改善家属等候区的环境
为给患者家属提供一个安全、安静、舒适、方便、人文的等候环境,配置了宽敞、明亮的等候大厅,舒适的航空座椅,绿色的盆景植物,醒目的标示标语,提供图书报纸、健康宣传资料供家属阅读,设立便民服务袋配备老花镜、纸、笔等供家属使用,提供饮用水、纸杯,提供无线网络等人性化的服务。
1.2.1.3家属等候区的健康宣教
设立2名专职外巡回护士,负责家属等候区的安全管理,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外巡回护士每2小时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维持等候区秩序、增进沟通、解答疑问,防止患者家属发生意外,如跌倒、火灾等。
1.2.1.4建立反馈机制
设立了家属等候区意见箱和医患沟通本,定期发放《手术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多渠道收集家属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持续改进质量。
1.2.1.5手术患者信息
在家属等候区安装了电子滚动显示屏,及时手术患者手术信息,让家属了解手术进展、患者去向等信息。
1.2.2为手术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1.2.2.1规范术前术后访视
本科针对各专科的不同,制作了专科访视图册和术前健康教育宣传单,由专业组长术前访视时携带专科访视图册和术前健康宣传单到病房进行宣教指导,通过访视图册的直观介绍和详细讲解手术前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对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宣教指导,可增强患者围术期的知识,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应激反应,让患者及家属更好地配合手术;术后由专业组长访视患者,了解患者术后伤口恢复情况,做好术后健康教育指导,消除顾虑,发放《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收集意见建议,改进工作,增进护患沟通,提高满意度。
1.2.2.2做好术前讨论
在做好术前访视的同时,针对新、大、疑难、危重手术患者,手术室QCC小组组织手术相关成员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术前讨论,制订个案护理计划及手术中关注点,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人性化的护理;术后进行成效分析和总结,积累经验教训。
1.2.2.3患者接诊
要求科内全体护理人员使用规范的文明用语,以标准的仪容、仪态接诊患者及家属,与患者及家属核查仔细认真,以示对患者及家属的重视和尊重,做好患者隐私保护,增加其安全感。
1.2.2.4术前等待
安排专职外巡回护士接待手术患者及全程陪同患者,解答患者疑问,做好术前心理护理。针对哭闹的患儿,允许1名家属更换手术参观衣、口罩、帽子后陪同进入手术间待患儿麻醉后离开,并为患儿提供了卡通棉被以及便于消毒处理的玩具如摇铃等,减少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害怕,舒缓患儿情绪。
1.2.2.5设立绿色手术间
设立急诊绿色手术间,手术间内备齐所需手术仪器设备、抢救药品、器材等,专人负责管理以保证急诊手术的畅通及急诊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
1.2.2.6设立特殊感染手术间
设立特殊感染手术间,规范特殊感染手术间的使用细则和防护要求及流程,专人负责管理以保证特殊感染手术的顺利开展。
1.2.2.7术中护理
众所周知,手术室是一个工作量较大、工作时间较长以及风险较高的岗位。围绕“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内容及患者重点反馈的问题进一步细化工作,做好患者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和专业护理,如切实做好手术安全核查和手术风险评估,防止差错发生;做好患者术中保暖,运用恒温箱、加温输液器、电热毯、变温毯、棉被等措施有效防止低体温的发生;术前做好压疮、跌打评估并记录,术中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提高术中用药安全等。
1.2.3为手术医生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1.2.3.1手术信息系统
为手术患者和医生播放背景音乐,缓解紧张情绪;在手术入口处安装电子滚动显示屏,手术安排信息,方便手术人员了解手术安排情况;每个手术间配备电脑,连接患者信息、手术安排查询系统、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计费系统等,以优化工作流程。
1.2.3.2提供人性化服务
手术室根据各专科手术配合要求,建立手术医生喜好档案,自制各专科手术配合手册,发放给手术室护士学习掌握,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配合医生手术;同时还为手术医生提供连台手术术中休息室;加强后勤保障,实施手术物品配送,保证巡回护士手术间在位率;自行录制手术卫生视频宣传片和手术安全核查视频宣传片为规范指导手术医生的行为等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1.2.3.3建立反馈机制
设立了工作人员意见箱,定期发放《手术医生满意度调查表》,从外科医生反馈的问题中了解术中配合、临床服务需要等方面需改进的要求;通过病房护士的反馈了解转运交接中需要改进的项目,与各科室主动沟通获取相关信息,根据反馈信息,组织讨论来寻找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1.2.4护理创新思路措施
1.2.4.1科室文化建设
及时更新科室文化宣传墙,展现手术室护士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加强凝聚力工程建设,定期开展演讲比赛、踏青郊游、文艺晚会、生日聚会等活动。
1.2.4.2开展QCC活动
开展如优化交接班流程、杜绝异物遗留体内流程、针刺伤预防、压疮预防等多个QCC,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提升医生和患者满意度。
1.2.4.3开展“5S”活动
实施和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及护理常规,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培养科内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素质。通过实施“5S”管理,使护士由过去以任务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转向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从而实现了服务理念的转变,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理缺陷的目的。
1.2.4.4规范分级带教
制订和完善手术室分级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做好各级人员的分级培训带教工作;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建立手术室公关知识项目管理,责任到人,责任人负责培训、检查、考核、成效分析;建立规培园地,规培相关信息要求和进展,让规培护士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学习氛围。
1.2.4.5健全绩效考核
护士绩效考核是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改革项目之一。建立N0~N4级护士分层使用制度,对手术室护理人员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考核,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护士意愿实行弹性排班制度。
1.3观察指标
本院手术室按照医院等级评审优质护理的要求和卫生部《2010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三甲”检查为契机,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创新,找到了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的切入点,全面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强化细节管理为患者、手术医生、家属提供无缝、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了手术室护理安全,促进医护患和谐,提高了医护患满意度,是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本院手术室于2013年5~8月开展了以“提高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质量”为主题的QCC活动,对开展活动前、后手术医生满意度、手术患者满意度、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比,并对每位圈员进行考核。
2结果
2.1有形成果
开展QCC活动后取得了显著成果。
2.2无形成果
每位圈员在工作热情、沟通能力、创新思维、责任与荣誉、团队协作及QCC手法运用上不懈努力、持续改进,与活动前比较成果显著。
3讨论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其中男98例,女62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53±1.8)岁。其中普通外科手术87例,骨科手术33例,妇产科手术30例,泌尿科手术10例。所有患者中未发现有其他全身疾病或恶性肿瘤。
1.2护理方法
在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160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80名。其中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前对两组患者进行SAS评分检测比较差异。
1.2.1常规护理
手术前护理人员对手术患者进行检查,包括患者的皮肤情况以及患者是否将金属物品和贵重物品取下。将患者的病理、CT片以及相关资料带入手术室中,同时准备好手术用药。在手术室中核对患者的姓名、手术部位、床号等信息。将患者的身体安置在正确位置,以便手术麻醉和手术操作,在手术进行时要记录好患者的情况以便术后的护理工作进行。
1.2.2舒适护理
(1)手术前护理:手术的前1d护理人员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告诉家属,同时介绍手术治疗的方法、效果以及手术后的不良反应。提醒家属手术前、手术时和手术后的注意事项。护理人员还需要到患者病房中了解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以及手术前的各项检查指标。另外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患者做好心理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提升患者的信心,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手术时护理:护理人员站在手术室中和患者进行再次心理抚慰,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并同时安慰家属的心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介绍手术室的情况特点,让患者减少陌生感。对患者在手术台上的进行调整,告诉患者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手术医生进行麻醉和手术,讲述麻醉后的感觉以及要配合医生手术操作。在调整中要保护好病人的隐私,避免身体过度暴露在外面。手术室的室温一般要控制在24℃左右,湿度为50%;
(3)手术后护理:术后要注意为患者伤口消毒、擦拭血迹,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为患者保暖。患者意识比较清醒时,告诉患者的手术情况。在重症监护室中,叮嘱好家长提供患者的食物要求,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理状态情况,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医生和家属。术后要对患者进行回访和关切问候,了解患者恢复情况的同时给予患者饮食和运动方面的指导,为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努力。
2结果
护理前的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前的患者康复出院前,护理人员提供每一位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比发现观察组调查表中有76人表示满意,总体满意度为95%,而对照组的满意人数为54人,总体满意程度为67.5%。两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2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试验组患者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24~49岁,平均33岁;手术类型:行普外科手术者19例,行骨外科手术者16例,行妇产科手术者11例,行其他科手术者1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23~48岁,平均32岁;手术类型:行普外科手术者18例,行骨外科手术者18例,行妇产科手术者11例,行其他科手术者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措施
患者均于术前完善常规检查,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根据分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而试验组患者将安全管理应用于常规护理中,具体措施如下:(1)改善工作环境:合理分配工作,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缓解其高度紧张的情绪。降低各种设备应用中的危害,如减少X线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出现被器械误伤的情况应及时处理,如迅速挤出足够多的血液后用流水冲洗,再应用碘伏消毒伤口,必要时注射相应疫苗,以降低感染率。(2)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培养其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减少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的概率。(3)认真制定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年轻的新进护士加强培训,同时由高年资护师领导、监督,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可以安全开展。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同时进行护理质量评分观察应用安全管理后的护理效果。
1.4满意度评定
本研究满意度调查问卷选用本院护理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相关责任护士发放,并向患者说明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在问卷填写完毕后按时收回交予护理部相关负责人员进行统计。调查问卷共22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4项,赋予1~4分,总分≥80分为非常满意,70~79分为满意,55~69分为基本满意,<55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之和。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差错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中出现护理差错2例,护理差错率为3.6%;对照组患者出现护理差错8例,护理差错率为14.3%。两组患者护理差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发生护理纠纷1例,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8%;对照组患者发生护理纠纷7例,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2.5%。两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中非常满意者25例,满意者18例,基本满意者9例,不满意者4例,总满意度为92.9%;对照组中非常满意者8例,满意者15例,基本满意者21例,不满意者12例,总满意度为78.6%。两组患者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9,P<0.05)。
2.4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8.1±2.0)分,对照组为(94.8±2.3)分;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1,P<0.05)。
3讨论
(一)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接收的手术室护理实习生78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其中观察组男5例,女34例,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1.4)岁,本科学历13例,大专学历19例,中专学历7例;对照组男4例,女35例,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2±2.0)岁,本科学历11例,大专学历20例,中专学历8例。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及学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两组护生均采取临床教学方式,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教学方式,观察组给予互动沟通教学模式,具体措施为护生在进入手术室之前,通过与带教老师互相介绍自身性格特点,增进与带教老师的了解,培养护生的爱岗敬业精神,使其充分了解到工作的意义,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带教老师积极介绍科室相关的规章制度,熟悉手术室的基本布局,减轻其陌生感,使其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手术室环境;尽量做到“一对一”带教,根据护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过程中动态评估护生的手术室专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护生的意见与建议要定时反馈;带教老师要关心护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其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
(三)评价标准。带教老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管理能力等评估护生的出科学习成绩,并按照上述四项指标评估护生对自身学习的满意度,评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基本满意,<70分为不满意。
(四)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护生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比较。通过比较分析,观察组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两组护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满意度分析。通过采取互动沟通教学模式,观察组对自身学习情况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互动沟通带教模式即是师生互动、护生互动,带教老师指导护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共同创造一个互动和谐的带教氛围。常规的带教方式重点主要集中在对护生的知识及技能的培养上,提倡循序渐进的带教方式,忽略调动护生的主动性,使其在工作时缺乏合作意识。互动沟通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护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护生为中心,根据每个护生的具体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并及时对护生所掌握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反馈,动态评估每一阶段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了护生的整体素质与业务水平。互动沟通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增强护生的学习效率,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减轻护生对手术室的恐惧感,带教老师以热情、友善的态度向护生介绍环境及规章制度,让护生的心理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再介绍本科室的护士长及其他带教老师;其次即要定时安排师生座谈会,通过护生与带教老师相互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为护生提供一个主动表现自己的机会,培养其与他人的合作性;再次要鼓励护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帮助,对各自的学习经验及学习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增加护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着重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在给患者做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时,注意言辞,要求护生所用语言通俗易懂并实事求是,在了解患者需求的同时保护患者的隐私,为护生在以后临床工作积累经验。
四、总结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荣军手术病人100例。纳入标准:①病人坚持治疗,完成疗程,自愿接受手术室护理,且对本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病人听力良好,整体意识清楚,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能够与护理人员良好地交流;③病人无精神类疾病。100例中,男81例,女19例;年龄48岁~85岁(68.5岁±12.5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86例,高中以下14例;未婚39例,已婚61例;普通外科34例,泌尿外科8例,妇产科4例,骨科22例,急诊外科手术11例,其他科室手术21例;麻醉方式:联合麻醉88例,局部麻醉12例。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荣军病人的普通资料用病人病历资料核查表收集,手术室概况用自行设计的核查表获得相关信息。手术室护理质量总体满意度用手术室护理质量量表调查。①病历资料核查表: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病例资料,如年龄、性别、手术次数、麻醉、手术名称、经济状况等;病人在进行手术前后的各种情况记录,如有没有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情况。②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量表:主要涉及护理人员的技术与能力、护理人员的态度、护理效果、护理环境和环节、护理流程等,每一个条目根据Likert5级进行评分,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并且一一给出对应分值:5分、4分、3分、2分、1分,另设0分代表该条目不适用。评分越高,表示荣军病人对手术室护理满意程度越高。
1.2.2调查方法
在病人完成手术后的第3天进行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主要由手术室资深护理人员将调查问卷交给病人,进行全面的讲解之后,病人独立填术室护理质量评价量表的问卷调查。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一般资料用频数、百分数描述,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00例病人中,满意95例,满意率为95%,其中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总体评价为4.28分;病人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护理人员态度和护理环节、护理流程。
3讨论
手术室护理质量是指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的护理服务活动符合规定的优劣程度以及护理人员满足病人需求与期望的效果。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优劣程度,所谓符合规定是指护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动作行为要符合职业道德规范;业务素质和各项操作要符合技术操作规范;要了解服务病人的需求,使手术室护理服务符合病人的满意程度,并达到应有的效果。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内涵在不断拓宽,包括要树立整体护理观念,帮助人们预防疾病,维持健康,为病人提供从生理到心理的整体护理;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规范各项护理工作;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标准是零缺陷,要杜绝差错事故,消除安全隐患。
3.1荣军病人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在院的荣军病人住院后,其心理变化复杂,如离开战友的孤独寂寞感,来到新环境的兴奋感,生活中的不快或担心所患疾病而产生的忧虑等,以上情绪不稳定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在临床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可以使病人对护理质量产生更高的满意度,并且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影响因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当荣军病人面对手术时,最大的希望就是摆脱病痛的困扰,即使是具有较强自知力的荣军病人,也同样急切地希望从病痛中解脱出来。此时,尽快康复,恢复生理、心理的正常功能几乎成了病人的统一需要。病人把自己生命安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看成是最重要的需求之一。病人在面对手术前,心理活动十分复杂,对诊断、检查、治疗等行为常心存疑虑,对药物的毒性作用、手术并发症、医院内感染等也是十分顾虑、担心和恐惧。手术前后一些因素也会使荣军病人产生较强的安全需求,如护理人员态度、对某些护理环节、护理流程不理解等。由于安全需求,荣军病人会对手术室护理有一定的要求和期望。尊重是荣军病人的高层次需求,它并不因病人角色的变化而减弱,由于暂时缺乏,会使其自尊心更强、更敏感,尊重需求更强烈。荣军病人希望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被认识、被理解、被尊重。一些原来军衔地位较高的病人,常有意或无意地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以求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而原来军衔地位较低的病人则希望原来的身份不影响护理人员对他们的态度,要求护理人员一视同仁。由于荣军病人对正常身心功能的需求派生出对手术成功的关注以及了解有关信息的需求。疾病使荣军病人的正常活动与交往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出现人际隔离和信息隔离,这又使他们产生对社会联系和交往的需求。病人一方面是在医院环境中建立新的社会联系和交际。他们围绕手术这个中心建立联系,要和医生、护士、病友交往,在交往中交换有关治疗发展状况、诊断、治疗方面的信息,如疾病的诊断、病因、病程长短、手术后情况等;另一方面是希望保持与原有环境的接触,他们很想了解原来军队中的人和事,想见到自己的战友和亲人,即使卧病在床,也很关心家庭和工作的情况。护理人员良好的态度有助于消除孤独感和不良情绪。荣军病人在手术护理中易出现各种生理心理方面的障碍,处于痛苦和困境之中,会更多地表现出情感脆弱的一面,如出现情绪激动、悲伤、行为幼稚等。他们非常需要得到亲人、朋友以及护理人员的关心、帮助和照顾。荣军病人对亲友是否探视、护理人员态度如何等都比较在意,在新的医疗环境中,他们希望与周围的护理人员形成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希望被环境中的其他人接纳,这是归属和爱的需求在荣军病人身上的体现,所以护理人员态度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3.2提高荣军病人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措施
3.2.1手术室护理的服务文化
为荣军病人营造心理性审美环境。安全感是病人的一种心理需要,护理人员必须了解病人面临手术时出现的心理问题。据调查,大多数手术病人是害怕手术中的疼痛,担心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这种焦虑、恐惧感会影响手术时病人的配合及术后的适应。手术室夜班护士在早晨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陪伴其进入手术间,安置好,调节好室温,安慰病人耐心等待并介绍室内的护士和麻醉师。这能使病人尽快消除陌生感,也为辅助护士进行心理疏导做了铺垫。优化手术室服务文化,增强团队实效,提供人性化的手术室护理服务是最终目标。
3.2.2手术室护理的整体性
1.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16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男19人,女143人;年龄≤30岁123人,31岁~39岁26人,≥40岁13人;职称:初级114人,中级33,高级15人;学历:专科26人,本科132人,研究生3人,博士1人;工作年限:1年~5年107人,6年~10年31人,11年~15年14人,16年以上10人。入选标准:①手术室工作满1年以上;②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③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轮科和进修人员;②外出进修、休病假者。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共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主要收集护士的年龄、性别、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等。第二部分是职业信息网络工作分析系统。职业信息网络工作分析系统由美国劳工部组织开发,综合了问卷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各种工作分析方法的优点,是美国应用最广泛的工作分析工具之一,不仅考虑了职业及任职者的要求和特征,也考虑了整个社会情境和组织情境的影响作用,中文版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修订,本研究采用了其中2个问卷:工作技能问卷和工作风格问卷。
1.2.1.1工作技能问卷
用于测量工作岗位所需技能的重要性,包括7个维度35个条目(剔除部分与护理不相关的条目后剩下30个条目,问卷中的每个条目在统计学上都是独立的,删除后不影响统计结果),主要分析内容技能、过程性技能、社会性技术、复杂问题解决技能、操作性技能、系统性技能和资源管理技能。每项技能的内涵都已被清晰的界定,采用Liket5级评分,1分表示不重要,5分表示极其重要。该量表的KMO值为0.94,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7317.5。
1.2.1.2工作风格问卷
用于测量工作岗位所需人格特征的重要性,包括7个维度16个条目,主要分析成就倾向、社会影响、人际倾向性、职业态度、独立性和创新技能,采用Liket5级评分,1分表示不重要,5分表示极其重要。其Cronbach’sα为0.91。
1.2.2问卷发放与回收
所有问卷均由研究员亲自发放,于2014年1月—2014年3月,被调查人员利用早会时间填写,研究员进行统一指导和解释,当场发放和回收,若未完成或重复填写的、不符合纳入标准的问卷则予以剔除。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71份,回收171份,剔除无效问卷9份,有效回收162份,有效回收率94.74%。
1.2.3统计学分析
对问卷采用逐项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按照每项条目所得数值的均数进行排序,每个条目重要性的计算公式为:S=[(O-L)/(H-L)]×100,其中H是计点法中的最高值,L是计点法中最低值,O是被试者所选的数值,每项条目所得数值的均数进行排序,排名前10位的条目为手术室护理岗位的胜任特征。
2结果
2.1工作技能问卷评分结果
30个工作技能条目中,手术室护士自评认为最重要的10个条目。
2.2工作风格问卷评分结果
16个工作风格条目中,手术室护士自评认为最重要的10个条目及其重要程度。
3讨论
3.1利用岗位分析探索手术室护理岗位特征的意义
郑晓明等认为,岗位分析又称工作分析或职务分析,是指通过收集、分析及综合一系列有关的工作岗位特征信息,来确认工作整体,进而说明工作内容要求、责任、胜任素质及工作环境条件,是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资料的活动过程。2012年卫生部提倡要“……推行护士岗位管理”,岗位分析是岗位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岗位分析实现手术室护士的岗位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手术室的科学管理水平,也能够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但是研究人员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关于护理岗位分析研究相对滞后,且研究对象较为分散,并未得出系统的研究结果,关于手术室领域的研究更是薄弱。手术室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护理单元,专科性强,所需的工作技能和工作风格与普通科室护士有着较大差别,有学者构建了手术室护士胜任力模型,但是并未检索出有学者通过岗位分析来得出手术室护士胜任特征的相关结果。将岗位分析与胜任力相结合,不仅能够说明手术室护理岗位的目标、工作职责以及与其他工作岗位的关系,也能够解释胜任手术室护理岗位的条件与资格,这对手术室真正实现“以事设岗、以岗定人、逐级聘用、系统培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3.2手术室护理岗位基于O*NET分析的岗位胜任特征
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室护士自评的重要工作技能是沟通能力,最重要的工作风格是合作性,笔者认为这与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性质相符合,作为一个特殊科室,手术室护理岗位对护士的沟通能力有着更高要求,不仅需要与病人有效沟通,更需要与外科医生、麻醉师以及相关部门有效沟通,配合与整个医疗团队开展手术,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国外有研究发现,手术团队的有效沟通和合作能够显著降低病人死亡率。设备选择成为第二重要的工作技能,提示明确每项手术方式所需的器械和设备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技能,这也是手术室护士与普通病房护士的主要差别之一。主动学习同样被评为重要的工作技能,原因可能是手术室经常会引进许多高科技的仪器,护士需要主动学习来达到掌握设备的要求。在工作风格中,承受压力能力排在第二位,原因可能是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高压的紧张状态,除了手术时间长短不确定、需要随时应对术中各种突况等,还要随时面临着器械损伤等风险,因此承受压力能力成为手术室护士胜任特征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取得成就也是护士自评的重要工作风格之一,这与相关部分研究结果不符,这说明随着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手术室护士越来越重视自我专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因此笔者建议,手术室管理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培训手术室护士,除了重视培养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技术,也要注重为护士提供专业发展机会,鼓励其取得专业成就。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