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

时间:2023-03-15 14:55:27

导语:在高中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成语教学;积累;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208-02

成语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成语教学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成语,在巩固语言基础,增强语言鉴赏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能够正确辨析和运用成语成为历年高考的必考题。

一、举足轻重:成语教学的必要性

学好成语不仅是为了解答高考中的一道选择题,对词语积累、语言运用更是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说:“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是必须学习的常用语汇。”相对于其他领域而言,成语对语文教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成语是进行古典文化熏陶的丰富源泉,让学生增长智慧

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瑰宝,而许多成语就是出于文化经典。大量成语的形成都有一段真实的历史史实。如“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就记载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吴王勾践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终于成就了霸业。还有“望梅止渴”、“狡兔三窟”、“纸上谈兵”等成语,就会想起一个个的历史画面。

成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揭示其内涵,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成语“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而》,可教育学生虚心好学,永不自满。出自《淮南子》的“塞翁失马”,说明了坏事与好事互相转化的道理。“先忧后乐”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可教育学生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些成语一旦在学生心中扎根,将有可能成为他们知人论世、安身立命的某种潜在的准则和动力。

成语是文化信息传递和文化精神保存的极好载体,也是展示传统文化精华的窗口和平台。可喜的是,成语积极传承已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2007年4月,陈汉东先生用60个成语写成《中华文化之歌》作为炎黄二帝塑像落成的赠礼,引起越来越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鸣。《成语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语言文字类电视节目,体现了国家媒体对民族文化传承使命的责任担当,掀起了一股学习成语的热潮。

(二)成语是学习文言的“活化石”,让学生不再谈“文”色变

成语被深深地打上了古汉语的烙印,保留了古代语的许多特点。学习成语可以让我们熟悉文言现象,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词的活用等。有些文言文中的字词可联系相应的成语释义,能增强说服力,加深学生印象,便于学生记忆。如《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胜”与成语“不胜枚举”中的“胜”同义,有“尽、完”的意思。李清照《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堪”与成语“不堪设想”、“不堪入耳”中的“堪”意义相同,是“能够”的意思。

文言文的语法也可联系成语。文言文中常有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意为“使……活”,成语中也有这种现象,教学时可用来互相印证,例:“劳民伤财”、“完璧归赵”等。

(三)成语教学与写作教学相互配合,让学生妙笔生花

作文教学容易落入俗套,特别是命题作文,对于学生创造能力具有不利的影响。即使是材料作文,也有很多限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具有创造性的作文练习技巧,从而构思出新颖巧妙的作文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感受成语所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作文、周记、日记等日常练笔中,都要求学生尽量使用成语。在写作中运用成语,必须对成语进行辨析与斟酌,并结合语境与说话的场合、对象、语体、情景、题旨、词语之间的呼应情况进行成语的选用。通过日常的有意识强化,学生养成了自觉运用成语的习惯,写文章也更加有文采。曾经问及一位台湾教师台湾的学生怎样学习作文的写作,他随口说道:“记一千条成语”。由此管窥成语对于提高语文水平,对于提高作文写作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开展成语教学提升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妙语如珠。

在我们谈话时,适时、适量地加入成语,就如在菜肴中加入佐料一般,可以使原本平淡无奇的内容变得更有味道、更具内涵。在平时的口语练习要求学生表达某种意义时,在能够使用成语的地方,鼓励学生大胆使用成语。学生理解、掌握的成语越丰富,就越能够提高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勤于积累,巧于运用,久而久之,不仅能谈吐不俗,妙语连珠,而且可以增进智慧,净化心灵。所以加强成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势在必行!

二、循序渐进:成语学习的方法

成语如此重要,应该加强成语学习。《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做对十道题更为重要。这里谈谈成语学习的一些方法,旨在交给高中生一把钥匙,以打开高考成语试题的这道小门。

(一)重视成语积累,把积累的工夫做足

成语数量庞大,要想让学生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即使不撑死,至少也会落个消化不良。教师和学生宜互相督促,坚持每天积累两个成语,定期查阅,让学成语变成一种习惯。我们在成语教学中还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清晰地归类、梳理成语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

1.按来源梳理。成语是汉语的“压缩格式”,往往都有自己的来历。其来源和出处主要有神话传说(夸父逐日)、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历史故事(图穷匕见)、诗文词句(老骥伏枥)、口头俗语(一劳永逸)、外来语词(火中取栗)、新造成语(眼高手低)。

2.按典籍梳理。如《孟子》中的成语:揠苗助长、始作俑者、五十步笑百步、顾左右而言他等;《左传》中的成语:东道主、退避三舍、外强中干、厉兵秣马等;《史记》中的成语:暗度陈仓、拔山扛鼎、破釜沉舟、四面楚歌、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等。

3.按易误用或试卷中容易出现的成语梳理。如不以为然、不刊之论、灯红酒绿等。可把一些资料印发给学生,如试卷常见成语200例、易用错成语100例等。

如果学生也能按照这种方法对成语进行搜集积累,假以时日,梳理形成的材料会越来越多,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与此同时,还应要求学生在课外多看课外书籍,在遇到不理解的成语时要及时借助工具书进行查询,对成语进行深入的了解。成语积累是个慢功夫,需要有耐心。耐得住过程中的枯燥与寂寞,才会有“蓦然回首”的惊喜。

(二)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开展与成语有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成语的氛围,采取多种练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不断启发思考,且活学活用。同时多组织一些兴趣活动,如看成语讲故事、课堂成语接龙比赛、你演我猜说成语、看图片猜成语等。

(三)注重学以致用,让学生有意识地在口语表达或写作时运用成语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带头使用成语,形成使用成语的氛围。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也就能自觉地学以致用。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是写文章时,如果某句话用上成语效果会好得多,教师一定要及时点拨和提醒,让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成语浩如烟海,要一个中学生全部掌握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而近年来高考成语的考查又由知识型转化为能力型,重点考查学生对书刊报纸等常用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所以,我们只有把文中所谈的基本方法灵活掌握,综合运用,不断积累,才能真正拥有并运用好成语,并在高考中稳操胜券。

三、慧眼识珠:正确使用成语

在掌握成语方法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其在句子中的实践运用。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

(一)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由于不能准确理解成语的整体含义,甚至以今义曲解成语引起的。如:经过他的认真学习,终于改掉了文不加点的坏毛病。

(二)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和适用范围,如果在使用时不加注意,就会张冠李戴,闹出笑话。如: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三)误用褒贬,情感错位

有些成语虽然意思基本相同,但感彩截然不同,运用时应根据语境区别对待,否则褒贬误用,词不达意。如:周迅是时下最炙手可热的女星。

(四)颠倒尊卑,不知谦恭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便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如: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五)语义重复,自相矛盾

虽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但还要防止与句中其他词语意义重复或矛盾。如:他全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六)搭配不当,不合习惯

有些成语应该注意它的词性用法以及它的词义轻重与语境是否协调。如:少数党员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与其同流合污。

(七)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有些成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然而我们由于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从而造成了对选项的错误判断。如: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综上所述,成语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学好成语,善加利用,可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学好成语,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也将大有裨益。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在成语这一块还有很多挖掘的地方,通过学习成语,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许肇本.成语知识浅谈[M].北京出版社,1980.

第2篇

(一)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学生对英语的喜爱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处于紧张甚至是对立关系,学生对教师的印象只能是消极、反感,学生会将这种消极的情绪直接反映到学科学习上来,而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相反,如果师生之间和谐融洽,教师真正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认可,那么学生自然会将这种积极的情感转移到英语学习中来,自然会对口语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热情,进而提高教学参与度。因此,我们要加强自身良好形象的塑造,以此来获得学生的尊重。一方面注重外部形象。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衣着仪表,要给人以清新、清爽、和蔼、亲切之感,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赢得学生的好感。另一方面注重内部修养。教师要有内在的气质与修养。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人格魅力,此外,还要加强自身英语素养的提升,要说得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也就是说英语教师要是一个学者、智者,要以独特的个人魅力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对英语学习浓厚的兴趣。

(二)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口语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整个教学过于严谨,教师处于权威地位,学生怕说错而不敢开口说英语。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在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完成,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与主体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表现出自身对口语教学的认可与积极的态度,以此来带动学生,让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与认可,让学生真正成为交际的主体,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其次,肯定学生,增强学生的个体价值意识。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是独立的个体,增强学生的个体意识与独立意识。同时对待学生要宽容,要让学生知道错误解难免的,不能因为怕出错而不敢开口。出错时教师要给予必要地指导与鼓励,让学生在错误中不断修正,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二、培养英语思维习惯是进行口语教学的关键

对于我国学生来说英语学习最大的问题来自于母语的干扰。英语与汉语有着诸多的差异,而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用汉语进行思维,这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推进口语教学,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就必须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

(一)用英语教学

以往的教学中采用的是以汉语为媒介的翻译式教学,这增强了学生对汉语的依赖性,学生的学习也是以汉语为媒体的翻译式学习法,这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而学生所学到的也只能是汉化的英语,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英语思维习惯的养成。因此,我们要尽量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置身于浓郁的英语氛围中,这样学生自然也会积极地用英语思维,用英语来发表个人见解进行广泛的交流。一方面教师要用英语教学,遇到疑难问题,也尽量用英语来解释,这样学生也可以用英语来理解。此外,用英语来解释英语,教学更具合理性,更利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英语。对于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我们也要鼓励学生用英语来回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鼓励全体学生用英语来回答,从而形成一种全体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优良风气。进而使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良好习惯。

(二)大声朗读

读是一种吸收信息、提炼信息的过程,是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增强学生语感,养成英语思维的重要途径。现在,我们已经很少听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为主线来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中,这也是口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充分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大声地朗读,在课上进行个人读与小组读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进行朗读。只有建立在充分读的基础之上,学生的说才能更加流利。而且在读中可以不断地纠正发音与语调,增强语言的连续性与流畅性,这样更能够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整体感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建立用英语思维的良好习惯。

三、加强口语训练是进行口语教学的核心

正所谓“纸上得终觉浅,方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需要在不断的交际训练得以强化与提升。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更多用英语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的听说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生活的沃土,只有植根于生活,口语教学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的学习才能更有激情,更有成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交际场景,让学生真正将口语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调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来展开主动交流。不仅利于学生口语交流积极性的调动,而且利于学生掌握语言的真谛,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全面提升。如SuperMarketShopping,Earthquake,FirstAid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所熟悉的,通过模拟真实情景,更利于学生展开积极的交流。

(二)舞台剧的表演

让学生结合短文来进行舞台剧的表演,或是由教师指定内容,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的空间,由学生自行设计剧本的内容,并由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这样,可以将语言与语境结合起来,更利于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听说能力。

(三)开展课外活动

第3篇

一、由景至情至主题,逐步分析

我国古诗词的首要元素为景,其次为情,在景与情均具备的情况下,进入古诗词主题的描述。由人人都可以随口朗诵出的《静夜思》,到婉转拗口的《离骚》,无一不是诗人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的情境之下迸发出的情思或心绪。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也要着重注意古诗词中的景,根据景思考其代表的意象,从而进行更深层的情的表述,情的认知,进一步把握诗的主题。

以李白的《蜀道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由景至情,再至主题,对此逐步分析。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先利用多媒体展现“蜀道”之景,并且从诗词中,找出“鸟道”“天梯石栈”“黄鹤之飞”等意象,在学生脑海中勾画出一副雄浑壮阔,又危险之极的蜀道之景,为诗人所表现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进行铺垫和陈述,从另一方面领会到诗人借蜀道之难抒发人生艰难的愤懑之情。

在了解了古诗词的基本含义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诗人的人生历程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诗人的角度出发,对诗词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该诗词。仍然以李白为例,众所周知,李白虽才华横溢,但是仕途坎坷,他早年奉召进京,曾有过一段十分风光的时日,曾让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磨,但奈何最终造奸人所害,仕途不得志,满腔热血被浇灭。于是肆意游玩于山水当中,放浪不羁,满怀浪漫情怀的同时有着压抑与心底的壮士未酬。以景入情进一步对主题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诗词,认识简单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讲解古诗词的基础知识

时代在不断改变,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教育模式也应该随之发生新的改变。在新课改中,国家教育提倡学生的全面、自主、个性发展,即提倡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被迫学习的境况。这一方面在讲解古诗词的基础知识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古诗词虽然十分美好,但是其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很大,稍显枯燥的基础知识教学时常难以被学生理解掌握,因此教师必须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相关知识,从而获得教学中质的改变。

三、以朗诵吟哦的形式从不同角度欣赏古诗词

在古代,众多诗词都是与朗诵吟哦相匹配的,其中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为诗词带来了与众不同的魅力。将其运用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培养古风之气,并且体会其中的深刻情感。与此同时,应试教育制度要求学生能够完整地默写出教材上的诗句,并且通过教材学习,从而对课外古诗词进行赏析。

这无疑要求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死记硬背,在多次循环重复之下,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十分不利于古诗词的教学,因此教师必须另辟蹊径,采取有效有趣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到古诗词的魅力,而朗诵吟哦就是其中十分有用的方法之一。

例如在古诗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搜索优秀的朗诵材料,并且对自己的朗诵吟哦水平加以检验,使自己的朗诵能够饱含情感且吐字清晰;其次,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检验他们的朗诵水平;最后,教师带领学生朗诵,进行停顿处的讲解,如“千古’风流人物”等语句,促使学生在不断的锻炼之下,渐渐体会这首诗词的豪迈之感,以朗诵得雄浑壮阔。

第4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现实社会 读书教学

书是要读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是语文教师治学的法宝。然而在近些年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们屋里哇啦读书的声音,已不大听得见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却出现了令人堪忧的现象,学生对课本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语文能力较差,写字潦草,错别字多,词汇贫乏,说话作文辞不达意等。这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向教育界敲响了警钟,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教改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

实施推进素质教育,我认为首先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智能和自学能力下功夫。因为语文学科不是文学课,而是为各科的学习和将来生活工作服务的工具。在现代社会里大规模的通讯和交际手段飞跃发展。一个人说话的技能技巧和听取他人说话的能力都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效益。而传统教学只注重学生的书面成绩,忽视了素质的培养,只强调课堂纪律的严肃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很少给学生发表自己独特见解和机会。所以说,语文教学要加强素质教育,从培养实用型人才这个总目标出发,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实际能力。因此有必要对语文教学的知识系统进行一次再认识,沟通语文知识系统中各个部分与语言实践的联系,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要由面向应试转向面向素质,由只注重知识转向培养学生的能力,由只注重读写转向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由只注重课堂教学转向与社会时代同步。认识提高了,教学中就重视了各种能力的培养。

l、语文学科与现代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和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就能活跃课堂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语言实践能力。过去的“读书做官论”是典型的封闭式教育思想写照。今天学生整日被关在教室里,埋在作业堆中和当前减负不合拍。我认为;在讲课时,适当地把国家大事结合在课文中,再采用适当的点拨就能和现实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在教学中注重把当代社会的活水引入到语文课堂,把中学生同龄人的习作搬到课堂,引导学生阅读现代生活的作品,学习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文体,让学生写请假条、写订合同、写申请书等文体,鼓励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写社会调查报告,以提高语言的实践能力。教会他们怎样听新闻,怎样看报纸,怎样读新书。让学生关心社会思潮,写观察日记说心里话。还可以把好人好事写成稿,往报社编辑部投,通过投搞使学生学习先进,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还可以以批评的眼光对社会上学生中的一些现象分析讨论,最后也可提出批评。这样一搞;使学生提高了认识,受到了教育,增强了学语文的兴趣。

2、让学生动手干一些学生自己能干的活。学习了新闻和读报办报,我号召学生争当手抄报能手活动,我又向学生介绍一些采访、编辑、排版等方面的经验,抓住身边的事,指导学生进行社会采访,自己动手办报,在办报过程中,加深对改革开放的理解,为自己将来知识的学习,不如教给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重要。

过去的陈旧式“把着走、嚼着喂”的做法,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也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更不能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经验,挖掘研究探索学生个别心理差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科学化地分类指导,对症下药,才能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素质,获得教学质量的高效益。

3、“读书教学”应放在语文教学的什么位置上?多年来中高考的模式及应试内容,部分的限制了中学的语文教学,课本学的、背的内容考试中没有,于是课文就不必读那么多了,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让学生精读、熟读了。取而代之的是把大量的教学时间用在过题“江”、下题“海”之中,希望能在此捞上一两道“高”题,借以提高升学率。其次,高考题型的标准化也限制了中学师生的思维,大家都局限在了字、词、句结构类型,层次分析的圈子里,教师喋喋不休地讲,学生呆呆地听,而琅琅的读书声是越来越少,大有朗读侵占学习时间之嫌。

4、近几年来教育界不断提倡教研教改,我们的老师于是也把教研教改的主题大多定在了讲课方法上,加之教育领导部门的评估产生的误导而出现了一些怪现象,某些领导听评课的依据是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且津津乐道于听“讲”,评教师讲得是否深透,课堂用语是否儒雅,分析是否明白……这某种程度上就助长了“讲”风盛行,于是教师为得到领导的肯定,大“讲”而特“讲”,非“讲”不算上课,因此语文分析课就成了评估教师讲课水平的焦点,而第一课时的诵读则成了被“听课”遗忘的角落。

首先, 语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教法和学法,也是我国几千年语文教学的精华所在。古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私塾学校也是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背书。而我们也都知道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依托,是知识与能力的生长点。俗话说:打球要有球感,弹琴要有乐感,那么学习语文也要有个语感的问题,有了语感才有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语感的形成,又必须靠多读典范作品来实现。读得多,对语文的感悟性,感受力就强;这样就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信息输入,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有助培养敏锐的语感和审美情趣,因此语文墩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读课文。

其次,语文教学要尽快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把朗读训练切实重视起来,把有关朗读训练的要求落到实处,把读书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第三,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的诵读水平及对学生的指导能力,能以标准流畅的普通话在课堂上进行朗读,以此为学生作示范指导学生诵读。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著名播音员的课文录音带及影碟,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全新的语言环境,让名家的声音在课堂上响起来,使学生朗读课文仿有材料,学有目标。

第5篇

1.过度相信学生,教学过程“放得过多”

在有些高中语文教师的眼中,似乎只要运用了自主教学模式,教学就会“无所不能”,对学生能力过高估计,教学中一味地“放”,将全部的学习任务都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的方式显然操之过急,一味地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兼顾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基础,反而难以全面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2.教师成为局外人,课堂中“沉默寡言”

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虽然运用了自主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了思考题之后,自己似乎就成为了局外人,没有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习情况,也没有及时掌握学生探究学习的进度。出现了教师闲得慌、学生学得乱的状况,课堂上出现了教师的“沉默”,教学互动性效果大打折扣。

3.追求轰轰烈烈,实际效果“参差不齐”

自主课堂中需要热烈的氛围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但是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气氛轰轰烈烈,停留于表面的繁荣。有些问题看似学生讨论得很有氛围,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深入理解,尤其是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方面成效不高,整体教学效率明显低下。

4.检测固守格式,未能坚持“随机应变”

当堂检测能够及时获得教学的信息,便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完善教学内容,这样的形式应当说是非常有效的。但是部分教师在运用中较为呆板,一定是印刷出来的作业纸才是正式的当堂检测,常常为了保证留有足够的教学检测时间,而倒逼合作探究环节时间压缩。

二、贯彻课改理念,让自主教学凸显成效

将自主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是正确和高效的选择。但是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科学合理,避免形式僵化以及片面理解的现象,从而真正体现自主教学模式对教学深入开展的促进作用。

1.坚持大局掌控,收放均在控制之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满教学智慧,尤其是要能够灵活掌握教学的进度、节奏,巧妙地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将教学的主动权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这一点对于自主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放”有度、“收”有力。应当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的内容与环节,绝不迟疑,立即放手,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应当由教师进行点拨引导的“收”的环节,也要“收”得到位。通过有放有收的互动来实现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

2.坚持引领启发,以互动促教学深入

对于自主课堂教学而言,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完全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虽然可以达成一定的目标,但是许多方面的重点难点是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尤其是在思维方式方面的点拨,可以让学生的视野与思维更为开阔,思考更为高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双轮驱动”,一手抓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一手抓学生学习难点的点拨,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为主,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这样既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范围内解决难度中等以下的问题,也能在教师的点拨下解决难点问题,对整个教学目标任务的达成具有强力的推动作用。

3.坚持实效原则,摒弃华而不实程序

语文教学是一项务实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那种只追求表面形式的教学改革是伪命题,只有踏踏实实抓好教学的重点环节,才能够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对自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要点都应进行深入的研究,凡是能够省略的无效环节一概略去,始终紧扣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重点,始终体现学生思维的启迪,始终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例如在探究题的设计中删除没有深入思考价值的内容,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明确牵头学生,保证学生的研究活动井然有序,避免叽叽喳喳“一窝蜂”的现象。

4.坚持灵活机动,务求信息反馈实效

第6篇

高中英语教师开展英语教学的时候,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所掌握,据此制定英语教学计划。教师在讲授英语知识的时候,以教材为参考,但不可以照本宣科,而是要将教材的课程要求转变为自己的教学思想,对英语知识进行延伸,触及学生的情感兴趣,使学生探索知识的激情迸发出来。鉴于高中英语教学体制注重客观事实而不包含情感教学的固定模式,高中教师要弥补这一缺陷,以情感教学活跃英语教学课堂氛围,以引导学生提高英语对知识的领悟力,从而感受到英语知识的魅力。

(2)运用多媒体辅助高中英语教学

高中英语教学以英语知识的讲解为主。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直观、生动,且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比如,下午学生普遍犯困,英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活泼动听的音乐,让无精打采的学生精神振奋,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多媒体英语教学对学生产生直观的效果,可以让学生针对课堂英语教学内容制作课件。学生制作英语课件的过程,也是对英语知识产生感官效果的过程。动态的画面、不断变换的色彩,都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3)将游戏融入到英语教学中

高中学生学习很紧张,但要张弛有度。游戏可以使学生保持亢奋的心理状态,且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将游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使严肃的英语教学课堂活泼起来。通过游戏的合理运用,学生可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带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高中英语教师在策划英语游戏的时候,要以强化学生的英语知识为目的,并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师作为开展英语游戏的指导者,要为英语课堂中游戏活动的展开创设一个适当的环境,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快速地吸收英语知识,并将英语游戏与英语知识相融合,强化学生的英语语言实践能力。当游戏结束之后,进入到课堂主题教学中。例如当英语教师讲解“although”一词的运用时,可请两名学生用“although”分别造句。学生就会从自身的主观理解出发进行造句。比如:1)Althoughheworkedveryhard,hedidn’tpasstheexam.尽管他学习非常努力,但却没有通过考试。2)Althoughhefailedtheexam,hedidn’tloseheart.尽管他没有通过考试,他也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信心。对于句子造得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相应的鼓励,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比如,简单的“Verygood!”“Excellent”“Good”“Well-done”等,当学生接收到了这样的反馈信号,就会在心底产生喜悦之感。对于课堂上表现欠佳的学生,要给予鼓励的情感表达“,Takeiteasy”“Tryitagain”“Itdoesn’tmatter,justhaveatry”等等,虽然只是简单的鼓励,却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推动学生不断地自我塑造、自我进步,为未来的自我发展奠定基础。

(4)运用英语歌曲开展高中英语教学

将英语歌曲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情感,伴随着音乐的旋律,学生发挥想象力的同时,有效吸收英语知识。比如,英语定语从句是高中英语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如果仅仅依赖于课堂讲解,学生难以掌握定语从句的语法知识,而且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在语法课之前,教师可以播放英文歌曲LongLongAgo,其中的歌词包含定语从句,比如“tellmethetalesthattomeweresodear”,可以用来对“that”在从句中的省略情况进行分析。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对定语从句的歌词就会有所掌握。

(5)结语

第7篇

传统的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情况,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英语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发展性”评价,因此,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发觉学生很喜欢上台竞赛,但其中仍有一些待改进的问题,如经由出题难度来决定做题目分组竞赛的上台人选有下列几个缺点,

(1)当老师指出问题是困难的,学生较不会认真讨论;

(2)上课过程中的问题基本上没有难度的问题,所有的练习题都是基本的概念,学生如果可以真正了解概念,一点变化的题目,应都可以全组每个组员都学会;

(3)如果要以完全同类型的题目予以竞赛,将无法完成预定的进度。基于以上的理由,因此对分组上台押分竞赛的派人轮流上台做了以下修正。另外,也希望能给予学生更多讨论的时间、减少讲述的时间及避免重复讲解做出改变策略。只给讨论问题,不由教师直接介入讲述问题解决的英语课在英语课堂中讨论时不给予问题答案,鼓励整组讨论出一个统一的解法或不同解法的呈现都可以。在以往英语教学历程中会直接告诉学生在何者情况下要乘开而何者情况下是不需要的,而现在取而代之的是由学生自行讨论出乘开的时机,在报告时老师总结时再做整理各组想法。在这当中老师不再是一个标准答案提供者,而是由学生判断合适的时机,甚至于让各种方法与结果同时存在,这和以往严格的规定写法或做法有很大的不同。

二、高中英语教学理念创新的策略

(一)开展课堂讨论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并未给予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只有在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时给予二人一组的讨论,这时的讨论是以教师教导的方式进行,不会的向前后左右邻座的同学请教,做完问题时由老师负责批改是否正确,并在计分本上计一分,其中由同学互助而写出答案的同学也可以加分,希望通过可以鼓励学生发问、请教同学,之后进行习作的检讨、小考及小考订正。在教学的过程中,补充足够的题型和重复练习在学英语是必要的,不同的题型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该单元概念的应用,而重复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精熟学习,计算能力增强,在段考时才不会计算错误,认为学生若要学得会就要多练习,练习可以让学生对英语有感觉,而会算英语题目,也认为英语能力可以经由反复的演练而有所提升。

(二)加强课堂合作学习

与人合作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方法,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将不同能力、性别、种族、背景的学生4-6人分配在同一小组内一起学习,它可以使用于大部分的学科和不同的年级,并且根据全体小组成员的得分给该小组奖励。合作学习小组每一成员必须进行与学业有关的任务工作及参与小组学习必备的人际技巧与小组的技巧,此种能力合称为团队工作。合作学习比竞争学习或个人学习更加复杂,因为学生必须同时投入学业任务工作与团队工作。促成合作成果的成功也需要社会的能力。为了高阶的合作,学生必须被教会社会的技巧,并且使用这些技巧。领导能力、决策、信任的建立、沟通与冲突管理都必须被学会。

(三)营造师生互相评价的氛围

在学生对老师所营造的教学情境感受方面,学生对于分组上课持正向的看法,不喜欢排排坐着上课,认为分组坐可以方便讨论及学习,由学生想要分组坐以利讨论的想法中,了解到学生对于学习的期待;学生喜欢到英语资源教室上课甚于在班级教室上课,在教室环境方面的原因有设备较齐全,英语用具较多、教室较空旷无压迫感、桌椅已经不需再搬动,而且在布置上有上英语课的感觉。学生对老师的看法,从耳闻到实际接触,老师改变了,倾向正面描述。学生对于上英语课的想法都是倾向于正向的看法,喜欢上英语课,学生对于分组讨论的上课方式也很喜欢。

三、结论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重要性;教学研究;阅读技巧

 

一、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 在阅读的教学中,学生应该重视个人的精神层面的学习,从不同的书籍中获取到对不同的事物的了解,学习到各种的知识,同样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这就要求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在文史类、说明类等不同的知识体系中,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升,教学大纲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中可以看出阅读是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高中阅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认识,提升学生阅读水平,掌握知识获取的有效的方法为学生在以后的自我学习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样阅读的教学在高中阶段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不应该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教师不能仅仅是讲解教材中的内容,不能将课程内容局限在教材中,应该不断的更新知识, 采用多种教学的方式来实现学生的知识的积累,同样应该采用一些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方式, 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在阅读水平有所提升后,才能在阅读中深刻的认识到文章的含义,认识到文章的主旨,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速度,同样提高了解题的质量。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唯一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认为阅读是高考的一个部分,是需要攻克的一个重点的难题,在对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教学中,主要是将关注点放在了学生对解题能力方面,忽略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身的发展。

 

(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得不到重视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常常是以自己的经验来代替学生做出了答案或者是代替了学生的思考, 学生自己的思想和意见根本来不及表达,虽然这种教课的方式可以大大的提高课堂的效率,但是,学生自身对文章内容的含义了解很少。阅读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和文章作者之间的一种心灵的碰撞,教师替代了学生,就会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和作者之间的感情,没有自身的体验和感悟,这样就不能起到提高阅读水平的目的。 长时间这样下去也会让学生自己产生对阅读的厌烦。

 

(三)多朗读少默读

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早读课程,让学生来复习文章。 这种课程一般都是要求学生出声读书。随着学校教育的改革,在阅读这一方面,要求也逐渐的发生了变化,不再硬性的规定学生朗读和阅读的出声方式只是要求学校培养这种默读的习惯。

 

(四)忽视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很多的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 对一些阅读的技巧很看重,但是对阅读文章中的内容并不关注。 在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各种思想教育大都是一种技巧性的,得分技巧教育,忽略了语文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教育的有效性,忽视了阅读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导致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

 

三、提高学生阅读技巧,培养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尊重自身的知识的构建和学生个性的养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的阅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和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的去体验作者额度情感,提升阅读的质量。要想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支撑着学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是学习的重要促进力。单纯的将语文作为一个语言文字的积累是很枯燥的,必须要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会愿意、主动去学习,才能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教师讲课手段多样化

语文课程的教学大都是进行传统的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相对死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新颖的感觉,如果是采用多种教学的方式,采用电子的图像、歌词、音乐等来完成对一首诗歌的讲解,这样就会让学生加深对这首诗歌或者是文章的感悟,就会体验到更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实现了个性化的阅读。

 

四、结束语

阅读的能力和阅读的水平都关系到学生在未来社会中是否能够自主学习,是否能不断的提升自我。 因此,高中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坚持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 让学生拥有独立的阅读的能力,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并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教育的根本目的性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育工作者在研究语文阅读教学时要始终贯彻这一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陈兵.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三部曲”[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 年 11期.8

[2]赵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 年 10期.8

[3]戚小丽.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J];新课程(教师版);2007 年05 期.8

第9篇

师资是提高中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顺利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根本保证。目前,国家提倡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提出“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系统培养人才观念为先导,以学制和招生制度改革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核心,以课程衔接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衔接,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按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系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由此可知,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就是师资的衔接。因此,在分段培养中,师资衔接是很重要的。中高职医学教育有其共同使命又各具特色,二者衔接必定要经历磨合。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要实现分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就要求教师在专业水平和能力上有一个实质性提升,有较高师德水准和系统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但对中高职教师要求有差别。中职教师要落实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其成长目标是“双师”型教师,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又能指导学生实训,具备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和指导能力。这就是一体化教师,是集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于一体,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师。一体化教师培养是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前提。而对高职教师来说,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要求教师能胜任理论教学,能指导学生实训,还能参与企业相关研发工作。由“双师”型教师转向“三能”型教师,起到校企合作的桥梁作用。在医学院校“3+2”分段培养中,我们看到中高职师资衔接的紧密型。中职如果不能输送一体化人才,高职教育目标就很难实现。目前,医学院校师资基本上是医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及个别从医院临床调入的医护人员,虽然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但师资明显不够,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护理专业学生培养一般采用一体化模式,但目前缺少一体化教学教室,学生上完理论课后再换地方进行操作训练,而且班容量大,学生动手机会少,需要增加教师。而高职院校“三能”型教师也明显不足,很难有高水平的科研开发成果。

2中高职医学教育师资培养衔接方法

在继续实施并完成“十二五”期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基础上,加强中高职教师培养体系建设,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2.1建立中高职医学院校教师培养体系

目前,中高职医学院校教师培养体系缺乏规划性,覆盖面小,文化课教师缺少培训机会,专业课教师缺少实践锻炼。因此,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政策机制,逐步形成培养与培训并举、理论进修与企业实践并重的中高职教师培养体系。首先,实行中高职一体化教师培养。一体化教师培养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培养机制,要建立“定期研讨、专项培训、常态沟通”的培养机制。中高职医学教育有着共同的使命,即为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能力,系统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医学人才。因此,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科研和社会服务上需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实现资源共享。制定有关制度,提高教师学历层次,采取多种方式,如脱产培训、下临床、岗位培训、跟班研讨、老教师带教等,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医学院校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校企合作,组织临床和文化课教师下临床锻炼,了解临床新技术、新管理理念,及时跟踪学生实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其次,完善中高职教师培训制度。比如建立5年一周期的教师轮训制度,包括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师,以保证所有教师均有机会,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实践制度,要求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探索新任教师到企业实践半年(或以上)后上岗任教制度,为不耽误正常教学工作,可以利用寒暑假集中到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各合作医院)训练,解决覆盖面小的问题;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加入医学行业协会组织,了解医学前沿信息,及时更新理念。

2.2推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是“十二五”以来推行的师资培养计划,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培训质量为着力点,大幅度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中高职医学院校要积极推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并将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中,有秩序地安排教师参加各类省级、国家级和跨国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2.3实现“双师”到“三能”高层次人才转变

“三能”型教师是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各中高职医学院校这方面师资数量都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亟待调整。要采取灵活方式,加大兼职教师引进力度。首先,支持中高职院校设立一批兼职教师岗位,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量考评和薪酬补助机制,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其次,制定兼职教师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程序、聘用合同、登记注册、使用考核等管理环节,加强兼职教师聘用工作指导与检查,建立兼职教师资助项目公示制度。再次,加强师资培训条件和内涵建设,牵头组织职业院校、医院等方面的研究力量,共同开发职业院校师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内涵建设。最后,除了培养现有的“双师”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外,要吸纳一批优秀硕士生和有临床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2.4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首先,国家有严格的校长培训机制,是以国家和省级示范中高职院校校长、教学副校长为重点培训对象,举办中高职院校校长共同参加的专题研究班,促进中高等职业学校管理者之间办学经验和发展思路的交流。采取国内培训与海外考察相结合方式举办中高职院校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各医学院校校长交流讨论当前管理存在的问题。其次,作为校长,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运用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多与兄弟院校交流,吸取成功经验,积极牵头,推进中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的有效衔接。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