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5:31
导语:在公司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存货管理;存货;公司;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28-01
企业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流动资金周转困难,存货过多又是造成资金困难的很重要一个方面。研究证明,存货占有资金为总资金的合理比例为20%-30%,但绝大数公司存货都严重超过了这个比例,所以存货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合理高效的存货可以给公司带来很好的效益,此篇论文的写作目的在于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存货管理的一些知识,高效管理公司存货,有效避免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一、存货管理的概述
1.1存货的概念及特点
存货是指公司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持有的,以备销售和耗用的物资,是能够为公司带来经济流人的重要资源,其中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产品、产成品及商品等。存货是一种流动的资产,对利润表中销售成本的确定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在资产负债表中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项目,是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指标。
存货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具有自我膨胀性。由于下订单与交货中间存在一定时间间隔,公司库存就会膨胀;销售部门盲目估计销售量,也容易导致供大于求的库存膨胀;第二个特点是大都不会保值、升值,反而贬值;第三个特点是占有公司流动资金,增加企业资本成本,降低存货周转率、流动资金,甚至企业的盈利能力。
1.2存货管理的功能
一是维持生产和销售均衡的需要,公司有足够存货,有利于生产车间的正常生产,节约采购成本,满足订单需要,有效的避免存货不足带来的损失。二是考虑降低采购成本,采购商需要注意采购过过多占据资金的问题,权衡好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方案采购和保管。三是随时应对市场行情变化,如果公司管理层对市场预测,预计某存货的未来价格会大幅度变动,这样,生产性的公司会大量采购,以降低公司生产成本或减少损失。销售公司会增加库存,等到行情上升时可以赚取较大差价而盈利。
1.3存货管理的几种模式
一、传统的存货管理模式的主要方法有经济订货量法和ABC分类法。二、联合库存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库存管理模式,公司之间可以相互分享彼此的库存信息,库存管理计划是公司共同讨论的,进而降低存货成本的风险。但是,该模式需要网络技术和ERP技术支持,成本高,合作难度大。三、近年来,越来越多公司选择供应商管理模式。能够协调各个公司之间的关系,高效率利用公司的各种内外部资源。只是对供应商的管理水平的要求大。加大供应商自己的风险。
二、公司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及影响因素
2.1公司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缺乏真实记录并且存货收发次数多,使用等多道流程,而且同时使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多种方法,影响了存货核算的及时性,准确性,就会造成存货的实际数和账面数不同。二是内部控制不健全,没有有效的存货内部控制公司就容易出现漏洞。三是高库存居高不下,一些公司积压过多的存货以备不时之需。因存货是一种流动资产,并且变现能力是非常弱,过高存货会占用流动资金,造成公司资金周转困难。
2.2公司存货管理问题存在的原因
首先公司的传统存货思想的制约着先进的存货管理理论的进步和发展。尤其国企等政府资金支持企业,公司少去思考改善存货管理。所以,公司有的存货短缺,有的积压如山。二是公司本身管理水平的制约,存货内部控制不健全,采购员无监管下的不合理的采购必然会导致大量的存货量。同时公司间缺乏信息共享的制约并且目前来讲国内生产过剩,消费不足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三、公司存货管理建议及意见
首先,加强公司管理人员的风险培训,加强学习;并且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公司要开发独立的自主品牌,才能够提高竞争优势与市场占有率,进而增加销售、降低库存,提高公司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合理分析市场风险,跟随市场流行度。
其次加强市场情报信息收集的工作,技术研究工作也要时刻围绕市场的发展进行。做出准确的市场决策,克服技术创新方面问题。运动行政和法律措施来加强产品技术的保护管理,积极申请专利,保护自己的专有技术的同时也保护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2、主要管理者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学历/学位,毕业院校、政治面貌、行业从业年限、主要经历和经营业绩。)
3、产品/服务描述(产品/服务介绍、产品技术水平,产品的新颖性、先进性和独特性,产品的竞争优势。)
4、研究与开发(已有的技术成果及技术水平,研发队伍技术水平,竞争力及对外合作情况,已经投入的研发经费及今后投入计划,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
5、行业及市场(行业历史与前景,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行业竞争对手及本公司竞争优势,未来3年市场销售预测。)
6、营销策略(在价格、促销、建立销售网络等各方面拟采取的策略及其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对销售人员的激励机制。)
7、产品制造(生产方式、生产设备、质量保证、成本控制。)
8、管理(机构设置、员工持股、劳动合同、知识产权管理、人事计划。)
9、融资说明(资金需求量、用途、使用计划,拟出让股份,投资者权利,退出方式。)
10、财务预测(未来3年或5年的销售收入、利润、资产回报率等。)
11、风险控制(项目实施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拟采取的控制措施。)
商业计划书的格式及内容要求
一、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成立时间
注册资本及变更情况(法人代码,有形资本,无形资本)
公司性质、经营范围(是否有特许经营权);股东及股份比例目前资产情况(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去年销售收入和纯利润);公司下属公司,合资公司及关联公司等情况;公司所属行业;公司的发展战略及公司发展的宗旨、近期和远期目标
二、产品和服务
公司的主营产品;产品的独特性;产品是否经过政府或行业有关部门鉴定(提供资料);产品获得过何种奖励或荣誉;产品是否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专利、商标、版权);现有生产设备的生产情况;需要增加设备情况及实施计划;公司是否还在准备其他产品的开发;生产成本详细说明及控制
三、公司的管理
公司的组织结构(画出结构图);公司主要管理者的性别、年龄、出世地、学历、学位、毕业院校、工作年限,在目前行业工作年限、获得的成就等;公司对主要管理和技术人员采取的激励机制;公司是否聘请外部管理人员(会计师,律师、顾问、专家);说明公司对知识产权、专有权、特许经营权等情况;说明公司的商业机密、技术机密等保护措施;公司是否存在关联经营和家族管理问题说明
四、行业及市场分析
公司所属行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公司产品是行业里的上游、中游或下游产品;公司产品所在的行业段,目前全世界(全国)的市场容量有多大,这一容量以每年%的速度增加或减少,每年实际的市场销售达到市场容量的%,这一需求以每年%的速度增加或减少;公司目前每年的销售收入占市场实际销售份额的%
五、市场竞争及营销策略
公司产品所在的市场范围里有那些竞争对手,他们占市场份额是多少,你公司的市场份额是多少;与竞争对手产品相比,公司产品有那些独特之处,这些独特之处对客户是否有用;公司产品的独特之处能否被竞争对手效仿,公司是否采取实际措施保护自己的产品特点;如果公司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相比没有技术上、设计上或其他方面的独特之处,公司采取那些有效手段与对手竞争,竞争的结果能否提高你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预计经过竞争你公司的份额能提高到多少;公司产品的客户是那些人,他们的分布情况,他们怎样知道你公司的产品;公司采取那些市场营销手段(广告、展销会、培训班、电脑直销,电话销售,上门直销,分销网,零售网,邮购);简述销售过程和步骤;营销成本;准备拓展那些新市场;推出新产品的市场准备;现有的几家大客户。
六、研究与开发
公司现有技术开发人员数量;公司有那些开发设备;公司现有产品的技术水平(国内、国际先进、领先、);技术负责人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你公司技术人员的收入水平;技术人员每年流失的比例是%;公司采取那些措施保护关键技术;公司每年的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
七、生产过程
生产地点;是委托生产或自己生产;是否能够保证原材料的供应,选择了几家供应商;生产设备性能质量如何;生产设备的最大生产能力能否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交通运输条件是否方便;周边生产配套情况;采取了那些生产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执行情况如何;检测设备;成品率,返修率,废品率等情况;
八、资金需求情况及融资方案
资金需求计划:为实现公司发展计划所需要的资金额,资金需求的时间性;资金用途:(详细说明资金用途,并列表说明);融资方案:公司所希望的投资人及所占股份的说明;资金其他来源:如银行贷款等;
九、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实施的计划进度及相应的资金配置;进度表。
十、财务计划
当前资产负债平衡表;第一年12个月每月销售收入预测;3-5年销售收入预测;上述数据中,实际回款预测;上述月份和年份销售费用预测;上述月份和年份财务费用预测;上述月份和年份管理费用预测;上述月份和年份其他费用预测;第一年12个月每月现金流量表;3年现金流量表;3-5年的资产负债平衡表;投资回收期计算;盈亏平衡计算;结论。
十一、风险因素
请详细说明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手段
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其他不可预见的风险;
十二、投资者退出方式
股权回购
依照事业商业计划的分析,公司对实施股权回购计划应向投资者说明。
利润分红
投资商可以通过公司利润分红达到收回投资的目的,按照本商业计划的分析,公司对实施股权利润分
红计划应向投资者说明。
股票上市
依照商业计划的分析,公司上市的可能性作出分析,对上市的前提条件作出说明。
股权转让
投资商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收回投资。公司对投资商进行股权转让的说明。
十三、其他
指出三名公司之外的投资推荐人
最大元器件、原材料供应商的电话和联系人
最大分销商电话和联系人
公司最大结算银行的电话和联系人
公司应收款的滞后期
公司应付款期限
公司产品库存一般保持在怎样的数量
公司元器件、原材料的储备情况
增值税、所得税申报情况
一、指导思想
针对员工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改进能力薄弱的现象,结合公司“十一五”总体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员工素质提升工程,突出高技能、高技术人才培养及专业技术力量储备培训,为公司建立具有永续竞争力的卓越企业提供合适的人力资源。
二、编制原则
(一)战略性培训与适用性培训、提高性培训相结合。
(二)面向全员,突出重点。
(三)集中管理,统筹安排,责任明确。
(四)盘活资源,注重实效。
三、培训的主要任务
(一)结合公司新工艺、新设备、新流程,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动力,以技能鉴定为手段,以技能培训、技术比武与导师带徒为载体,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
1、开办精炼、连铸、轧钢、焊工、仪表工等个专业工种技师(含高级技师、技师、内定技师)培训班,共培训名;开展焊工、仪表工、锅炉、汽机等个工种高级工培训班,共培训名。
2、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抓好公司钳工、天车工等通用工种及部分行业工种青工技能比武培训,培养公司级技术能手名。同时根据国家、省及行业要求,组织相关工种技能大赛参赛人员的选拔与培训,培养省级以上技术能手2名。
3、大力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
各单位从实际出发,为经验丰富、掌握绝活的优秀技能人才(特级技师、责任技师等)配备1名理论丰富、文字表达能力强的员工做助手,形成1名优秀技能人才加1名高学历助手的高技能人才团队,导师向助手传授实践经验,助手帮助导师提高理论知识,整理操作经验、诀窍、心得等,培养一批知识型与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
4、选送公司球团竖炉、高炉、转炉、连铸、精炼、轧制等方面的操作骨干50名,到相关同类企业现场跟班培训,学习、了解先进的操作技术与方法。
(二)充分利用内外资源,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技术提升培训。
1、发挥培训中心作用,分层次开办计算机应用提高、计算机三维制图、液压技术、变频技术、plc、英语等培训班。
2、结合新产品开发,有计划聘请内外专家讲授“”知识,开展技术专题讲座次;结合现场工艺与设备,从设备厂家聘请专家来公司开展高层次的液压技术、变频技术、特殊仪表等专业的现场培训,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传播。
3、加大送外培训力度,有计划地选拔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公司等国外先进企业进行对口岗位培训,派遣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相关企业、高等院校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公司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提供智力保障。
(三)适应公司发展与管理提升的需要,加强公司所需各类管理人员的培训。
1、根据省委、省国资委、集团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有计划地选拔高、中层管理人员人送外培训,进一步提高高中层管理人员的生产经营与管理能力。
2、加大各层级管理人员脱产轮训的力度。对新近提拔或拟提拔的中基层管理人员进行任职资格培训;以mba核心课程为主要内容,结合公司管理实际与要求,举办一期为期1年的中层管理人员脱产轮训班;以基层管理理论与实务为主要内容,举办二期6个月以上的基层管理人员脱产轮训班;继续以《企业班组长培训教程》为主要内容,在班组骨干人员中组织5期、脱产1个月的培训;通用管理能力与专业管理能力相结合,举办一期脱产6个月以上的采购、营销系统人员培训。
(四)分层次继续开展各类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适应性与提高性培训。
1、根据各管理体系认证的要求,采取集培办班方式,继续分层次开展2000余人的内审员、相关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取证、复证集中培训;采取自主办班、班组学习、网上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法律法规、文件体系的全员培训,培养员工的质量、安全与环保意识。
2、为规范设备管理,减少设备事故,外聘专家举办一期以高、中管理人员、设备科长、专业点检员为主要对象的规范化点检定修培训班;采取自主办班,开展以tpm设备管理知识及简单的设备维护、设备管理规程、应急预案、岗位职责等为主要内容的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的培训。
3、配合公司持续改进工作,继续做好人员的培训与系统各级用户培训。
(五)为公司“十一五”新上技改项目做好人员储备培训,根据项目规划提前开始培养大高炉炉长、工长、转炉主炼钢工与摇炉工、精炼连铸班长等关键岗位人员。
四、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现代培训理念,营造全员学习氛围。
公司将通过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介的宣传报道,促使各级管理者深刻认识到“培训开发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力”、“培训是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培育开发下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自觉站在公司建设具有永续竞争力的卓越企业的战略高度重视员工的学习和成长;同时,公司必须整体营造出“需要学习”的氛围,促使员工真正认识到“适应岗位要求,提升自身素质、是每位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培训是帮助员工提高生存能力和岗位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员工学习的主动性。
(二)完善培训制度,加强考核与激励,健全培训管理体系
1、适应公司管理变革和人力资源管理集中的要求,优化培训管理流程,修改并完善《员工培训开发管理办法》等有关培训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提高培训开发的效率。
2、加强计划管理,严格考核,保证培训效果。将所有培训分为公司集培、单位自培、送外培训,集中管理,严格按经济责任制考核工作要求定期对培训中心、各单位完成培训计划及培训效果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同时加强对培训员工的考核,将员工培训结果与待遇、使用挂钩。
3、完善培训奖励措施,对培训效果显著的项目实施单位、优秀学员、优秀教师(含兼职教师)进行评优并给予一定奖励,同时提高兼职教师培训授课及师傅带徒的津贴标准,鼓励员工传授知识与经验。
(三)对内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技术部门优势,提高自主培训开发的能力;对外加强合作交流,实现培训资源互补,满足高层次培训需求。
1、进一步发挥培训中心在通用专业(工种)基础理论、基础技能培训方面的作用,多渠道解决培训基础建设资源,提升培训中心在通用工种技能培训硬件设施水平,满足员工基础技能训练的需要。
2、发挥技术中心、信息自动化中心、检修中心等单位(部门)在现场技术、现场操作方面培训的优势,将其资源纳入公司有关专业(工种)现场技术、技能培训资源管理范围,确保公司所需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3、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打破单位(部门)界限,充分利用现有及闲置资源,促进同工种不同单位之间相互学习、交流与培训,实现培训资源共享。
4、加强外部培训信息的甄别,选择与优秀的培训机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同时加强与等兄弟单位的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四)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者队伍建设与培训教材开发工作,为培训提供合格的师资与有效的蓝本。
1、聘请专家来公司对内部培训师(特别是兼职教师)、考评员、培训管理员进行专业训练,提高培训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
2、组织公司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开发一批符合公司装备、工艺技术实际的培训资料,加速完善试题库、案例库,满足培训需要。
3、发挥培训中心专业优势与业务特长,使其为各单位的自主培训提供业务指导。
(五)加强过程管理和监控,确保培训质量。
在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按培训质量管理标准进行管理,重点抓好培训准备、培训实施、考核评估等“三个环节”,一方面督促培训责任单位根据需求做好课程设计和师资选聘,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与质量控制,严格对学员的考核;另一方面完善培训效果评估方式,从学员反应、学习成绩、用人单位评价等方面测定培训满意度。
五、有关说明
(一)公司所有主要培训(含公司集中培训、各单位自主培训、送外培训等)均纳入本计划(具体培训项目见附表),其他临时性培训按计划外培训管理。
(二)涉及党建工作、工会工作的有关培训项目列入公司党校计划,日常性的政治学习、班组学习列入“”范畴。
一、引言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使企业经营方式经历了由产品经营型向商品经营型的转变,由商品经营型向资产经营型的转变,再由资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的结果就是企业经营中越来越认识到价值的重要性及价值创造的重要性,并逐渐将追求价值创造作为企业的目标。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正逐渐被市场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所取代。以外部监督管理为主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正在向以内部管理为主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转变。这种转变的结果,使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公司治理与管理控制的重要性。
在这种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处于转轨的时期,我国的企业发展还很不平衡,对价值创造的重要性以及对公司治理和管理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统一。笔者站在价值管理的角度探讨公司治理与管理控制问题,旨在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根本转变。
二、基于价值的管理
基于价值的管理(VALUEBASEDMANAGEMENT)简称VBM,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VBM的目标是为股东创造价值。VBM使公司管理决策的核心与股东的利益协调一致,这样,公司的管理活动自然而然地创造了股东价值。影响股东价值的因素有许多,要为股东创造价值,就必须明确股东价值创造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基于价值的管理正是对影响或决定股东价值的关键因素进行的管理,图1反映了基于价值管理的三个重要方面。
在VBM中,为了使投资者支持股票价格,公司需要与投资者保持有效的联系和进行良好的沟通。这就需要投资者对与其关系重大的公司财务业绩和非财务业绩有一个明确的理解。因此,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者必须正确处理与投资者的关系,尽可能使投资者得到相关、可靠的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这些非财务信息给市场的印象对公司价值以及价值管理的水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VBM中,为了理解整个公司的业务,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包括清晰地了解公司所面对的市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对竞争对手的正确评价等。目的就在于开发最优战略以利于为股东创造价值。正确的战略选择必然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进而使公司在为股东创造价值方面有持久的、长足的增长。
为达到创造最大价值的目的而选择公司战略后,接下来的管理程序就是战略的实施。这是VBM的关键一环。历史资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公司就是在实施公司战略这一环节失败了。有效实施战略的关键之处在于贯彻实施全面业绩管理(IPM)。为了在公司经营中实施全面业绩管理,需要建立一种与全面价值管理的其他重要因素结合起来的评估框架和信息体系。IPM的成功运用有助于确保以统一的、易于理解的方式将战略意图转化为现实。
三、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
VBM的三个重要方面,实际上涉及到公司投资者、董事会和管理者三个主体的目标、权利和责任的划分与协调。公司为了实现价值管理的目标,即创造股东价值,公司的投资者、董事会、管理层需要协调利益关系,共同努力,这正是公司治理的关键所在。
公司治理是公司的外部索取权人为了保障他们在公司的索取权不受侵犯而以契约关系为基础对整个公司进行的控制。在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中,公司外部索取权人与公司的契约关系,主要是财务契约关系。公司的各种索取权人之间就公司事务签订的财务契约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而外部索取权人对公司实施的财务控制是他们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主要手段。可见,在公司治理处理契约关系当事人利益的过程中,财务关系是各种利益关系的核心;在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中,财务治理便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
在财务治理中,各种索取权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利益冲突、治理机制是由财务契约确定的。这些契约通常包括与股权投资人签订的股权契约、与债权投资人签订的信贷契约、与管理者签订的报酬契约等。
股权契约是股东之间就公司相关问题签订的契约,用以协调股东内部的利益关系,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尤其要协调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关系。股权契约规定了股东投入股权资本后,对公司有治理权,即在董事会中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就公司合并、分立、停业等重大决策有投票权;有出售和转让股份的权利;当公司发行新股时,有优先认购权;对公司收益有剩余索取权。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大部分股东并不参与公司事务的管理。这样,公司的控制权就落入少数拥有较多股份的大股东手里,形成他们对公司的控制权大于收益权的权力结构。那么,这些大股东就有能力,也有动机,通过各种方式从其他股东向自己转移财富。处于控制地位的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主要表现在:(1)直接侵占;(2)关联方交易;(3)关联方借款。因此,股权契约还通过规定一些附加条款,避免控制权与收益权的不对称,以维护所有股东的权益。
信贷契约是债权人与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就债务融资相关问题签订的契约。它一般规定债权人将资金投入企业后,有固定收益索取权(包括本金和利息);在企业没有按期还本付息的情况下,债权人有清算担保资产,甚至迫使企业破产进而夺取企业控制权的权利。由于股东与债权人在控制权与收益权上的差异,债权人与股东和管理者之间也有潜在的利益冲突。股东和管理者就可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试图侵害债权人的利益。这表现在:(1)资产置换;(2)策略性违约;(3)债权稀释;(4)债务悬置;(5)财富转移。因此,信贷契约除了做出一些决定信贷关系本质特征的一般规定之外,还要规定一些额外条款,以防止股东和管理者侵占债权人的利益。这些条款通常可以分为承诺条款和否定条款两类,前者规定债务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后者直接限制债务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报酬契约是股东与公司高层管理者之间签订的关于高层管理者权利和义务的契约。它一般规定当管理者业绩表现良好时股东给予管理者的报酬,以及当管理者业绩表现很差时,将会受到的处罚(克扣奖金,削减工资,甚至予以解雇等)。由于管理者在公司经营中有一定的决断力,因此他在职消费是否适当缺乏明确的判断标准。又由于管理者在信息分布中有优势,股东要验证管理者是否努力工作需要花费监督成本,甚至在有些情况下,这种监督是不可能的。另外,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管理者能够运用大股东用以侵占小股东利益的方式侵占所有股东的利益。因此,报酬契约中除了规定不同管理业绩下管理者应得的报酬之外,还要规定一些额外条款,限制管理者侵占股东利益的行为。这些条款与信贷契约的额外条款类似,可以分为承诺条款和否定条款。
四、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
公司的各种事务和运行机制通常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公司管理是公司的管理者为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而以内部管理控制系统为基础对公司事务进行的管理。
管理控制的主体是管理者及公司中的其他成员。管理控制亦可称为管理者对公司中各项管理活动的控制,管理者是管理控制的主力军。但是,管理控制中的管理者离不开公司中的其他成员而孤立地进行控制。管理控制的主体除管理者外,对上包括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对下包括代表职工利益的全体员工。
以管理者为主体的管理控制是指管理者影响公司中其他成员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过程。管理控制的目的是执行战略,从而使公司的目标得以实现。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主要是指从公司目标确定、公司战略选择到战略执行,都以创造股东价值,实现公司价值增值为目标和导向,从而在管理控制全过程实施的价值管理。管理控制从程序看主要有五个步骤,它们都有着新的内涵。
(一)基于价值的战略目标制定与分解。在基于价值管理情况下,公司的目标一定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公司战略选择将以创造股东价值为导向。为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战略目标分解实际上是根据价值创造环节或价值链进行的。通过战略目标分解来保证短期价值目标与长期价值目标相协调,局部价值目标与整体价值目标相协调。
(二)基于价值的控制标准制定。在基于价值管理情况下,控制变量与控制标准的确定必须体现价值创造环节与价值目标。如将资本增值、经济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价值量及效率指标作为控制的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指标,将公司资本增值或股东价值创造作为控制的根本标准。在此基础上,以财务预算为中心和导向,制定全面预算体系。
(三)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报告。在基于价值管理情况下,管理控制报告要体现价值管理的特点,即以会计报告系统为中心,包括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报告;经营业务报告作为管理控制报告系统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反映各业务的预算执行情况,另一方面是对会计报告的补充与说明。
(四)基于价值的经营业绩评价。在基于价值管理的情况下,公司的经营业绩应主要体现在股东价值创造上,以是否为股东和企业创造价值为评价的根本标准。评价指标主要以价值量指标为主,包括以价值量反映效率指标和效果指标。
(五)基于价值的管理者报酬。在基于价值管理情况下,对管理者的激励要与价值创造或资本增值相联系,使管理者的收益与资本增值或经济效率挂起钩来,使股东价值的增加与经营者的报酬成正比。
【关键词】盈余管理 识别方法
陆建桥(1999)与王亚平等(2005)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会利用盈余管理来避免年度亏损公司的盈余包括应计利润和现金净流量两部分,盈余管理按照其调整利润是否影响现金流,可以分为利用应计项目操控的盈余管理和利用真实交易调整利润的盈余管理两种。前者称为应计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变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或资产减值准备等方法对利润进行调整的一种方式;后者称为真实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有意从事次优的经济活动而进行的真实盈余管理,即通过改变企业投资时间或其他财务决策来调节盈余的一种方式。
一、盈余管理的识别
(一)不良资产剔除法
这里所说的不良资产,除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外,还包括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高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
一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则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二是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和增减幅度与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利润增减幅度比较,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表有“水分”。
(二)异常利润剔除法
异常利润剔除法是指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企业的利润总额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当企业利用资产重组或股权投资等方式调节利润时,主要在这些科目中反映,因而对此类情况该方法特别有效。
(三)关联交易剔除法
关联交易剔除法就是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在确认后予以剔除,分析某一特定企业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以判断这一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注册会计师就应当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企业发生交易,从而进行了会计报表粉饰。
在费用负担方面,上市公司与母公司在上市公司改组之初便确定有关费用支付和分摊标准,但在上市公司业绩不理想时,母公司或调低上市公司应交纳的费用标准,或承担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广告费用、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甚至将上市公司以前年度交纳的有关费用退回,从而降低当年费用,以达到转嫁费用的目的。
(四)敏感性财产的分析
(1)预提待摊费用。这两个科目常被企业作为调节生产经营利润的“蓄水池”,特别是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和实行利润承包企业,用调节手段达到承包目标的实现和多计提效益工资的目的。(新会计准则没有了预提待摊费用科目,通过其他应收应付款,应付利息,预付账款等科目代替,应该注意这些账户)。
(2)应收及预付款项。审查应收及预付款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确定应收及预付款项余额的真实性和反映的恰当性;确定其是否存在,并为企业所有;确定坏帐损失、坏帐准备的合法性以及帐务处理的正确性;确定应收及预付款项发生、收回的正确性、合法性和及时性。
(3)各种准备金账户。由于准备金可以税前扣除,企业通过调整准备金账户来调整利润及规避税收,应分析各种准备金账户是否有异常。
(4)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企业通过灵活使用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来调整利润,已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无形资产由于经济寿命难以把控,企业通过调整其使用年限来调整当年利润,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5)在建工程。在建工程那些费用可以资本化,哪些需要费用化有严格的规定,企业通过模糊资本化和费用化的界限,把需要费用化的资本化,把需要资本化的费用化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6)职工薪酬。一是利用职工薪酬的成本费用化与资本化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当公司职工薪酬在公司成本费用中所占比重较大时,职工薪酬是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即当公司经营业绩较差而公司在进行大规模基建时,公司可将部分从事生产经营的职工列入工程人员之列,将其薪酬资本化,从而降低当期成本费用,达到增加盈利的目的。相反,当公司业绩较好而公司希望适当降低盈利时,则可将部分从事基建的职工薪酬列人生产经营人员之列,从而实现增加当期成本费用,达到适当降低盈利的目的。二是通过隐瞒或虚构职工人数进行盈余管理。在公司经营业绩较差时,将部分职工的薪酬在母公司或者合并范围外关联企业列支;在公司业绩较好时,将母公司或合并范围外关联企业人员职工薪酬在公司列支;直接隐瞒员工人数,支付其薪酬时计入借款或往来款,或者虚构职工人数,增加职工薪酬支出,对该部分职工薪酬进行账外核算等。三是通过职工福利费来进行盈余管理,职工福利费又称垃圾账户,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一把利器,当利润高的年度,企业为了控制过高的利润,通过增发职工福利费来降低利润。相反,当利润较低的年度,通过减少计提职工福利费来提高利润。
(7)递延所得税。相关学者发现企业在确认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时有很大的弹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并没有提出非常明确的要求,依据我国现行的准则规定,递延所得税的实现依赖于未来应纳税所得的可获得性,关注的是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计量,未来利益的流入与流出,依赖于对未来应纳税所得额的预测,这就给予了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行性,管理层可以通过控制暂时性差异的金额实现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此外,企业还可通过有意控制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转回时间及金额调节递延所得税费用金额或者利用税率的变动时间差,以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
二、结语
通过对盈余管理识别方法的研究,能够加强对公司的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公司非法的盈余管理行为。
参考文献: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1年3月我国对新股发行由最初充满计划经济色彩的审批制过渡到市场化的核准制。虽然如今的核准制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并且仍赋予政府部门否定公司上市的权利,但是由于证券中介机构的推荐、审查和辅导逐步代替了政府,其可能会为了获得更大的发行数量和更高的发行价格而对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情况听之任之,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弱化公司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的监督。证监会于2006年5月17日公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其中对发行人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如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等。有些公司为了能够达到上市条件,管理层操纵利润的行为屡见不鲜。鉴于我国市场化的发展程度不高以及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盈余管理仍然是投资者对IPO公司关注的重点。
二、研究设计
(一)应计利润模型 在现代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中,应计利润分离法的应用最为广泛(夏立军,2002)。应计利润分离法主要是指首先计量测试样本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再通过其与总应计利润的差值计量操纵性应计利润。应计利润是指那些没有直接形成当期现金流入或留出,但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那些收入和费用。总应计利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分别是资产负债表法和现金流量表法。根据Hribar(2000)的观点,当有些样本公司存在收购兼并、非持续性项目、外币转换等情况时,用资产负债表法计算总应计利润不如现金流量表法好。因此,本文选用现金流量表法计算总应计利润。Wilson(1986)将总应计利润(TA)定义为净利润(NI)与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CFO)的之差。然而,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却由于核算项目的差别而导致一定程度的不匹配。如线上项目中的财务费用在现金流量表的筹资活动中体现,而投资收益则体现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等等。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必定使计量应计利润的模型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因此,我们首先将总应计利润按照企业活动性质的不同,划分为经营性应计利润(CACC)和非经营性应计利润(NCACC)。本文研究的重点集中于经营性应计利润(CACC)。
周铁等(2006)提出的对经营性应计利润的调整,从营业利润出发,在一定程度上剔除了财务费用的影响。但笔者认为,应该更进一步考虑投资收益以及所得税的影响,因此提出了更为全面的经营性应计利润的核算公式。如公式(1)所示,其中T为企业所得税税率。
经营性总体应计利润(CACC)=净利润(NI)+财务费用(FINF)*(1-T)-投资收益(INVI)-经营活动现金流量(CFO)(1)
根据其中经营性总体应计利润(CACC)是否能够被管理层操纵,将其划分为经营性非操纵应计利润(ONDA)和经营性操纵应计利润(ODA),后者即为衡量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的指标。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可能导致经营性操纵应计利润的增加,而当即付现项目多属于经营性非操纵应计利润。
经营性总体应计利润(CACC)=经营性操纵应计利润(ODA)+经营性非操纵应计利润(ONDA)(2)
自从Jones(1991)首次提出了基本的Jones模型以计量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以来,Dechow,et al(1995)又提出了修正的Jones模型。随着实证研究的不断深入,又有不同的学者提出了无形资产琼斯模型(陆建桥,1999)、现金流量琼斯模型(Dechow P. M.等,2002)、收益匹配琼斯模型(Kothari,2005)等等。有证据显示,截面修正琼斯模型在盈余管理的检验能力方面表现出色(黄梅等,2009)。本文在选择模型时参考了不同学者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关于修正Jones模型的调整,其中包括长期资产调整(陆建桥,1999),现金流量调整(王春峰,2003;吕艳艳,2008),期间费用调整(张宗益等,2003)等。本文在此加入了新的变量,以丰富操纵性应计利润的检验指标。经调整后的新的Jones修正模型如下:
ONDAi,t/ASt-1=α0/ASt-1+α1(?驻REV-?驻REC)/ASt-1+α2PPEi,t/ASt-1+α3
LAi,t/ASt-1+α4?驻CFOi,t/ASt-1+α5?驻EXPi,j/ASt-1(3)
与此相对应,我们设计的经营性总体应计利润的回归方程为:
CACCi,t/ASt-1 = a0 /ASt-1+a1(?驻REV-?驻REC)/ASt-1+a2PPEi,t/ASt-1+a3
LAi,t/ASt-1+a4?驻CFOi,t/ASt-1+a5?驻EXPi,t/ASt-1+?着i (4)
上述模型(3)中变量的含义分别为:ONDAi,t为第i个公司第t期的经营性非操纵应计利润;?驻REV为主营业务收入增加额,即?驻REV=REVi,t-REVi,t-1;?驻REC为应收账款增加额,即?驻REC=RECi,t-RECi,t-1;PPEi,t为第i个公司第t期的固定资产价值;LAi,t为第i个公司第t期的长期资产价值,包括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驻CFOi,t为第i个公司第t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额,即?驻CFOi,t=CFOi,t-CFOi,t-1;?驻EXPi,r为期间费用增加额,包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模型(4)中,CACCi,t为第i个公司第t期的经营性总体应计利润,其他变量含义同模型(3)中相同。α0,α1,α2,α3,α4分别是回归方程中a0,a1,a2,a3,a4估计的回归参数;?着i为回归方程的残差,即代表公司经营性操纵应计利润的部分。ASt-1为上期总资产,为了消除公司规模的影响,模型中的变量都通过前一期的总资产进行调整。
(二)研究假设 由于在新的Jones模型中添加了长期资产(LA)、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变动额(CFO)以及期间费用变动额(EXP)等变量,模型将具有更好的解释能力。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经修正的新的Jones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
对各年份进行分别回归,减少了各年宏观经济环境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全样本模型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性
公司经理层可以通过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的方法来操纵利润,而应收账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公司没有收到现金的收入状况,两者对CACC产生相反的影响。固定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由于存在无须付现的折旧和摊销费用,因此与CACC呈相反方向变动。现金流量的变动额在经营利润不变的情况下与CACC呈负相关。当期间费用没有使用现金进行支付时,EXP与CACC呈反方向变动。由此,根据不同变量对经营性总体应计利润的影响,本文提出:
假设3:REV-REC与CACC呈正相关,PPE和LA与CACC呈负相关,在一定条件下,CFO和EXP与CACC呈负相关
有些公司为了能够达到IPO要求,通过“美化”公司财务报表,可能会对公司进行盈余管理,而一旦公司成功上市,管理层盈余管理的动机下降,必然会使盈余管理在IPO前后出现变化。本文提出:
假设4:公司在IPO前后盈余管理会出现波动,且公司在IPO后盈余管理水平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三)样本数据 本文的相关财务数据来源于清华金融研究数据库以及相关公司年报,选取的样本为在深交所和上交所A股上市的制造业公司,其中剔除了被ST和*ST的公司。控制样本为2000年以前上市的公司,测试样本为2006年以及2007年进行IPO的公司。定义IPO年为0年,IPO前第一年为-1年,IPO前第二年为-2年,同样,IPO后第一年为1年,IPO后第二年为2年。回归模型中2004年至2008年计量盈余管理程度控制样本各为430个,由于截至目前部分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尚未披露,因此回归模型中2009年盈余管理程度的控制样本为393个。2006年及2007年制造业IPO公司分别为36家和81家,其中有效样本分别为33家和78家。
三、实证结果
(一)计量经营性操纵应计利润的步骤首先,根据2000年以前上市的公司在2004年至2009年的财务数据,对模型(4)进行回归,估计出相应解释变量的回归参数。然后,将回归方程的系数带入2006年至2007年IPO公司相应期间,利用方程(3)计量经营性非操纵应计利润。最后,根据公式(2)计算出相应年度的经营性操纵应计利润,即盈余管理程度。
(二)回归模型拟合情况 多数学者对同一行业内不同期间的经营性非操纵应计利润回归为一个方程,在此,笔者分别对2004年至2009年的数据以及全样本进行回归。如表1所示。
从各年的拟合情况来看,上述所设计的应计利润模型是非常有效的,验证了假设1的正确性。方程整体都通过了F检验,调整后R Square的最差结果也达到了国际应计利润模型的10%左右的拟合程度。回归方程均通过了D-W检验,不存在自相关,并且膨胀因子均未超出经验值(VIF=5)的范围,因此也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三)对各年回归系数符号的判定 如表2所示,对不同年度的经营性总体应计利润回归后,REV-REC、PPE以及CFO的回归系数较为稳定。REV-REC与经营性非操纵应计利润成正相关关系,即赊销情况越严重,经营性非操纵应计利润越小。PPE由于存在无须付现的折旧费用,因此其金额越大,经营性非操纵性应计利润越小。CFO与经营性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为负相关。除此之外,LA与EXP的系数符号在2006和2007年出现了变化,并在2007年之后与经营性非操纵应计利润成正相关关系。通过各年回归系数与全样本的比较可以看出,单纯通过一个总体方程来回归公司上市前后的盈余管理程度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企业的特殊情况都将对回归模型产生影响。
REV-REC、PPE和CFO的符号与假设3的期望一致。LA和EXP在2004至2006年的范围内与CACC的关系同假设3的期望一致,可能由于会计准则的变化导致了在2007年之后回归系数符号发生了变动。
(四)公司IPO前后盈余管理变动如表3所示,通过对比IPO前后总资产收益率(ROA)的变动情况可以看出,ROA在公司IPO前后波动较大,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说明IPO公司的经营业绩在IPO后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司在IPO前存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如表4和表5所示,经营性操纵应计利润占总资产的比重{ODA/AS(t-1)}在公司IPO后出现下降趋势,从经营性操纵应计利润(ODA)的数额来看,2006及2007年IPO公司,均在IPO后1至2年间出现了均值不显著异于零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假设4的正确性。但是上市公司在IPO当年盈余管理程度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这与林舒等(2000)的结论存在差异。
四、研究结论
本文进一步明确了应计利润的核算项目,通过对经营活动项目的匹配,提出经营性应计利润(CACC)是研究的重点。通过在Jones模型基础之上增加新的解释变量,新的Jones修正模型能够较好的解释盈余管理程度。本文提出的应计利润模型整体上都通过了检验,且不存在自相关和多重共线性,达到了较好的拟合效果,且回归模型中各解释变量的符号比较稳定。通过对IPO前后盈余管理的计量可见,其盈余管理所占总资产比例在IPO后会出现下降趋势,同时其数额也会在IPO后出现不显著异于零的检验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公司在IPO前后存在盈余管理的迹象。
但是,从本文的测试样本中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在IPO后经营性操纵应计利润的下降趋势并不明显。同时,由于不同年份的拟合程度存在波动,这就可能产生估计经营性操纵应计利润的误差,导致盈余管理程度计量的不稳定。另外,我们也应该看到,会计准则的变动以及不同年份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都可能会对盈余管理的计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计量模型的稳定性仍然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限于本文选取的样本期间较短且正处于会计准则更替阶段,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伴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我们的研究应该与时俱进而不是墨守陈规,因此,如何在变化中寻找规律,如何剔除宏观指标的影响以及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观测样本的变化情况将是继续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夏立军:《国外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述评》,《国外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10期。
[2]周铁:《应计利润计量偏差及对识别盈余管理的影响-基于计量信息相关性分析和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经验验证》,《会计研究》2006年第6期。
[3]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会计研究》1999年第9期。
[4]黄梅、夏新平:《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检测盈余管理能力的实证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第12期。
[5]张宗益:《我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10期。
[6]林舒、魏明海:《中国A股发行公司首次公开募股过程中的盈利管理》,《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0年第2期。
**公司五月份以开展“五月安全教育月”为主线,重点做好了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及时传达了矿安全办公会议精神。五月初,公司及时召开了安全专题会,认真传达贯彻矿安全办公会和赵矿长、油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各单位也层层召开圆班会、职工会,将会议精神和需落实的六项工作层层传达到每名职工,各单位制定了确保五月份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人人写出了安全承诺书。二是认真开展了“班前一刻钟教育”和“每周安全一重点”活动。按照矿安全办公会和安全隐患排查分析会提出的要求,信诺公司起草了《关于落实安全工作汇报制度的通知》并下发各单位,各单位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填写《信诺公司安全工作汇报表》,并按时上报、汇总,促进了活动的开展。三是干部走动式管理作用发挥较好。五月份,公司全体管理人员对各单位、岗点及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累计考核3075元,促进了内部管理,确保了作用发挥。四是安全管理职能履行到位。安检部坚持了天天检查不断线,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督促落实整改,对查出的19条突出问题进行了通报,并对责任人员考核罚款425元,对强化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促进问题迅速整改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安检部还对烧烤园、绿化部棚子搭建施工进行了专人现场盯靠,确保了施工安全,也为顺利实现公司五月份安全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重点工作完成好
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对照肥城市安全11号文件要求,狠抓了各项安全管理标准的落实。公司为迎接肥城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安全检查积极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为落实好《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考核办法(试行)》(肥煤字﹝2009﹞11号)文件要求,由分管安全的副总牵头,联合安检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办公室,抽调5名专业人员协助配合,历时15天,梳理文件规定的各项标准131项,补充完善公司及各单位安全责任制49项、管理制度133项、操作规程22项、应急预案9部,与超市、工行等5家承租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协议书》,建立了职工培训档案与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台帐,规范了各类安全记录,目前资料整理归档、汇报材料等各项工作已全部顺利完成。
(二)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做好了卫生防疫工作。针对当前加强手足口病、麻疹以及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传染性疾病预防的要求,信诺公司结合工作实际,做好了各项预防工作:一是公司及时传达了矿甲型h1n1流感病毒预防工作会议精神,对环卫保洁、饮食卫生、水源井管理、无蝇化管理及消毒等工作进行了重点要求。二是邀请集团公司卫生防疫站领导为公司260余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分两批进行了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并全部参加公共卫生知识考试,及格率100%,卫生意识、业务技能和防控措施得到了强化。三是幼儿园实行了全封闭管理,加强了晨午检和全日观察,严格执行消毒制度,组织教职员工系统学习并严格落实了集团公司“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21条”,各餐饮单位也分别加强了食品卫生的管理,杜绝和减少了各类传染病的传播。四是协助医院为社区居民发放《预防甲型h1n1流感须知》2474份,宣传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基本常识。
(三)按照矿要求加大了停车场的管理力度,建设与运行同步进行。为方便广大居民及外单位车辆停放,信诺公司在强化内部管理,确保停车场正常服务的同时,进一步严格责任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及时修订、汇报了停车场运行方案,明确了各项管理制度、车位划分、停车费标准及服务项目等内容。二是在人员配备上,明确1名管理人员及14名工作人员,其中工业园停车场设管理员4名,洗车工2名;社区停车场设管理员6名,洗车工2名。三是在设施配备上,协助泰安万力公司安装了停车场监控设备,按照地监科、保卫科要求,两处停车场分别设置了全套消防器材,墙面喷涂了“严禁烟火”的警示标志,购置了洗车用品。四是运行效果良好,截止目前,宿舍停车场累计停放车辆3300余辆,平均每日车流量在230辆以上,洗车139辆;矿停车场累计停放车辆1200余辆,平均每日车流量在80辆以上,洗车16辆。
(四)馨意烧烤园联动效益显著,垂钓花卉园建设进度顺利。馨意烧烤园5月1日正式开业,特色烧烤成为馨意园新的经济增长点。截止25日,馨意园营业收入13.6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万余元。垂钓花卉园近期将投入营业,围绕休闲垂钓和花卉观赏、销售两项主要内容,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一是对原绿化部院内进行了重新规划,拆除了绿化部办公室前旧棚并重新搭建,制作安装了水池护栏,焊制了新的葡萄架,维修了养花大棚。新栽种柿子树、核桃树、石榴树、女贞树共计62棵,竹子300包,营造了优美的环境。二是建成了680m平方米的钓鱼池,放养鲤鱼1000余斤,供垂钓爱好者垂钓。三是在垂钓花卉园内设置了综合服务部,由专人提供垂钓、花卉销售等服务。垂钓花卉园将与馨意园、学员公寓一起,共同形成融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场所。(五)大白蛾防治工作发现及时、措施得力、处理迅速,取得显著效果。按照集团公司防治会议要求,由绿化工作人员组成了排查队,天天对范围内的绿化树木进行排查,确保对首次出现的虫蛹做到了及时发现,为以后开展消杀工作和确保消杀效果创造了较好条件。截止目前,对宿舍、矿内、北山以及北风井共进行大型药物喷杀4次,宿舍区对一层院内植物也进行了药物消杀,同时配合天天进行的单树喷杀和人工摘除,杜绝了消杀死角,大白蛾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六)认真做好了“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了庆祝活动的圆满进行。一是加紧对演出节目的排练,为举办“幼儿美术作品展”和“摄影展”收集作品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二是庆祝活动精彩有序,文艺汇演中由幼儿园自编自导的16个歌舞、游戏,充分展现了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和教学成果,体现了幼儿园小朋友的多才多艺、天真活泼;“幼儿美术作品展”展出的100余幅稚趣纯真、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透视出孩子们无限的创作潜力;“摄影展”从幼儿活动、游戏、玩耍、学习、生活等各个瞬间,展示了孩子们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天性和我矿共建和谐社区取得的丰硕成果。儿童节期间,矿领导为孩子们赠送了节日礼物,充分体现了矿领导对下一代人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
三、基础工作做得好
五月份,信诺公司在圆满完成以上重点工作的同时,科学部署、合理穿插、协同配合,认真履行后勤服务职能,保障了各项基础性管理、服务工作的有序进行:“雨季三防”方面,重点对家属楼、单身楼下水道、化粪池进行了清挖,对矿内及宿舍两个排水闸门进行了维修,确保开启灵活;对宿舍区防洪仓库进行了重新整理,补足缺损编织袋40条,照明灯2盏;协助基建科、腾达公司对社区126户漏雨房屋进行了修缮,目前接近完成。设施检修维护方面,“440”服务部对宿舍区4个变电所14个低压配电屏上各分路开关、线缆、母排等处的灰尘进行清扫,认真检查刚替换上的电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封堵变电所进出电缆孔8处,全面检查变电所防雨情况,确保了供电安全;生活服务部检修了2、3号水源井潜水泵,并根据水位下降程度,分别对2、3号水源井上水管进行了延伸,确保了正常供水;生产服务部合理穿插时间,继续更换了淘汰开关,严格落实了维修工作人员10分钟到现场制度,并做到安排工作有落实、有回声,在迎接矿各类大型检查中做了大量的工作。绿化工作方面,根据矿绿化工作要求,对个别部位苗木进行了栽种:工业园停车场栽植苗木20250株,龙爪槐5棵,电厂补栽雪松17棵,工业广场栽植金叶女贞球5棵,医院栽植棕榈1棵、合欢树2棵,其他部位栽植苗木1220株,补栽冬青球200个,松树11棵。集中力量对垂钓休闲园内的绿化进行了重新设计,栽种松树9棵,柿子树12棵,石榴树16棵,女贞树2棵,移植杨树6棵,木槿8棵,创造了优美舒适的休闲环境。餐饮管理方面,餐饮部严抓了大餐厅、班组的环境保洁,坚持执行每周三大检查,每天值班干部巡检制度,通过对问题的检查、发现与整改,促进了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大酒店严格落实“无蝇化”工作标准,给每人划分了灭蝇责任区,除规定每天两次喷洒灭蝇药外,还新购了20把苍蝇拍发到每名服务员手中随时灭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五月份还为大酒店、馨意园及快餐店员工统一定做了工作服,大大提高了三店的服务员形象。
除此之外,水电暖服务、环卫保洁、单身公寓管理、物业收费、洗浴中心管理等方面在五月份也都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在此不一一总结。针对五月份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可以归纳为“三不好”:
首先是公司个别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标准意识树立得不是很好。具体表现在:一是近期安检部查出的办公楼值班室内配电箱的问题,暴露出我们的走动管理还不到位、安全管理还有死角,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还不到位,落实工作标准不高等问题;二是6s检查每次检查都能查出问题,而且是矿明令禁止的问题,如班组存放自行车问题,办公室不整洁问题等,简单的问题仍然重复出现,这些问题不是不好整改,而是从思想上就没当回事,是思想上的问题、工作作风的问题、责任心的问题。
其次是个别单位对公司安排的工作落实得不是很好。具体表现在:一是个别单位对公司安排的汇报材料上交不及时、不符合标准要求,甚至不交,严重影响了整体工作。从6月份开始,所有上交公司的文字材料,只要不按时上交或达不到标准,一律按规定进行考核,办公室负责抓好落实。二是不按要求参加矿组织的军训或会议,被矿通报并考核。三是四月底组织的食品卫生培训班,明明要求单位负责人带队,有的单位仍是置若罔闻,不但参加人员不全,会场秩序也不好。四是个别单位消毒记录不规范,被上级部门查出并考核。五是生熟混放的问题至今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第三是个别干部带头作用发挥得不是很好。具体表现在:一是个别干部落实工作推诿扯皮,工作主动性不强、执行力不强、工作标准不高。二是个别管理人员混同一般群众,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造成不好的影响,形成问题扎堆、打片。
以上问题希望大家对号入座,今后再分析存在问题,该点单位的点单位、该点名的点名,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把工作干好。
对于六月份工作,结合矿安全办公会要求,作如下具体部署:
一、切实传达落实好“白庄煤矿扩大安全办公会暨六月安全生产月动员会”会议精神。不但公司要向各单位管理人员结合实际工作传达好会议精神,特别是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业务学习日、安全活动日等机会,向本单位职工传达好会议精神,要让每名职工知道矿正在开展的“六月安全生产月”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关爱生命,安全发展”,6月25日矿实现安全生产七周年等基本常识,以此增强每名职工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要将5月12日发生的交通侥幸事故传达到每名职工,增强每个人的安全交通意识,杜绝交通事故。
二、充分认识开展“六月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重要意义,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6月份是实现我矿上半年奋斗目标“双过半”的关键月,是“雨季三防”、流行病防治、安全供电等各项重点工作的关键落实月,正值天气炎热和夏忙季节,人的精力和体力将受到很大影响,所以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的“薄弱月”,因此在六月份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意义重大,必须将各项活动内容落到实处,见到效果:一是各单位要认真学习好矿下发的《白庄煤矿关于开展2009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实施意见》,按照矿及公司“安全生产月”活动统一安排,认真组织,积极参加,确保人员、时间、标准“三落实”。二是在“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安检部、人力资源部要加大安全管理、劳动纪律的检查力度,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开展自查自纠,杜绝一切人身、设备事故。三是安检部牵头做好安全宣传工作,自主开展安全使用天然气、安全用电等宣传活动,每旬至少在社区展出一次安全宣传展板。其他单位、部门要做好积极配合,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四是组织开展好食品安全卫生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切实让从业人员了解新的《食品安全法》和基本的卫生安全常识,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纠正不良的操作习惯,预防食物中毒现象的发生。
三、继续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督促整改、落实考核。安检部是排查安全隐患、落实整改考核的职能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加大检查力度,有针对性地制定六月份安全专项检查计划,对单位存在隐患发现一条,登记一条,整改一条,注销一条,实现对安全隐患的动态管理。六月份要重点加大对夏忙人员的排查,督促幼儿园落实好手足口病、麻疹等流行病预防措施的落实和食品卫生管理。各单位在上报公司的工作总结中提出的存在隐患,要协同安检部一起拿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向公司汇报,能够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公司向矿请示,争取帮助解决。
第一条为管理办公场所物品的整洁及安全,特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总公司钥匙由行政部(办公室)统筹管理、复制,部门钥匙由部门负责人管理。
第三条总公司大门钥匙分配四把,各部门大门钥匙分配二把。
第四条如因公需使用钥匙,得向保管人说明使用目的,用毕后应立即归还。
第五条部门负责人负责管理钥匙的使用,不得任意复制或允许同仁借予他人使用,否则负连带赔偿责任。
第六条钥匙保管人应遵守下列条件,否则所受损失由保管人负担责任,并视情节轻重论处或依法查办。
(一)离职时应将钥匙缴交行政部(办公室)负责人。
(二)钥匙遗失时,应立即向管理单位报备。
(三)非经管理单位同意不得复制。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企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重点。80年代末,我国证券市场正式成立后,改制上市成为国企改革最有效的途径,证券市场也成为国有企业最主要的融资平台。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在强烈的投资扩张冲动下普遍患上了“资金饥渴症”,再融资冲动心理越来越强,融资数量也越来越大,甚至形成了一些公司相互攀比的不正常情况(刘天明,2005)。大量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应该尽可能避免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以减少对公司价值产生的负面影响;应该积极采用内部或债权再融资方式进行融资,以增加企业价值。成熟市场中的上市公司已经较少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进行融资,如美国自1984年开始,上市公司普遍大量回购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但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却对股权再融资方式偏爱有加,而且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有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
二、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现状分析及成因
与非上市公司相比,上市公司在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选择上更为灵活多样。上市公司公募资金后,其后续发展的能力很大程度上要看企业再融资的能力。从1998年开始,我国上市公司明显地表现出了对再融资的热衷,笔者利用经验数据分析后发现,随着监管审核政策的调整,上市公司往往阶段性地表现出对某一类再融资工具的偏好。基本上,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普遍表现出股权再融资偏好
上市公司一直以来偏好于股权融资,相对忽视债务融资。根据中国证监会网站的统计,从1991年至2002年2月,我国A股市场共筹集资金5951.9亿元,其中配股和增发资金2056亿元,占总筹集金额的35%。配股、增发在我国上市公司筹集资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表1所示,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比例低于国外企业的经验数字。
造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主要有:
1.股权融资成本偏低——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原因
融资成本高低是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选择考虑的重要方面,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相对成本的高低。在规范的资本市场,股权融资成本Ks可计算如下:Ks=tD/[P(1-f)]+g
其中,t为公司平均股利发放率,D为公司的盈余水平,P为公司股票的发行价格,f为融资费用率,g表示公司的预期股利增长率。
虽然我们对此无法精确计量,但可以以筹资当年每股股利/每股净筹资额(即tD/[P(1-f)])为当年权益资本的资金成本加以考察。目前,我国股票二级市场的市盈率一般在30-50倍之间,取中位数40计算,但因上市公司配股和增发新股的价格要低于股票的市场价格,据统计平均配股价/市场价约为0.8,则配股市盈率为32。从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来看,股票的发行费用率约为1.05%,通过计算得出当年权益资本的资金成本为t×3.16%。由于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较低,并且我国上市股利增长率过低,导致权益资本成本极低,低于债券融资利率,更低于银行借款利率,这是上市公司为何对股权再融资情有独钟的原因之一。
2.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股权融资偏好的深层次原因
一方面,我国现有上市公司中大多数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大部分国有上市公司在经过一系列的“放权让利”改革后,都呈现出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的治理特征(吴敬琏,1995;张春霖,1995)。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致使失去控制的内部人掌握公司的控制权,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和价值取向选择融资方式并安排融资结构。而经理的个人效用依赖于他的经理地位,从而依赖于企业的生存。一旦企业破产,经理将失去任职的一切好处。如果采用债务融资,不仅会使管理层面临还本付息的压力,而且会提高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的风险。另一方面,负债的利息采用固定支付方式,负债的利用减少了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从而削弱了经理人从事低效投资的选择空间、限制了经营者的在职消费。因此,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再融资行为的选择上,必然会表现出厌恶债务融资的倾向。再者,由于“内部人控制”的存在,上市公司的外部股权再融资行为的决定以及与股权再融资成本密切相关的股利分配方案的决策,都由上市公司管理层控制,既然股权资本几乎是无代价的取得,上市公司管理层就会产生股权再融资偏好,从而尽可能充分地享受任职的好处。(二)2001年前偏好配股融资,2001年后增发受到青睐
政策的指引和不断变化影响着三种再融资方式的发展方向和活跃程度,使配股、增发、可转债每年的发行家数和筹资额此涨彼落。
如图1所示,2001年以前配股融资筹资额远远大于增发筹资额,尤其是1999年以前,差距更为显著。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是在1998年才开始的,而在当时配股的融资额高达增发融资额的10倍。之后到2000年,增发有所增长,但160多亿元的融资额仍远远少于当年达到高峰的配股融资额519.45亿元。2002年配股筹资额骤然减少,只有56.61亿元,不足增发的1/3。2003年配股略有增长,增发略有减少,但融资额远不比前几年。
经过分析,笔者认为,上市公司对配股和增发的选择和偏好主要来自于制度因素的影响:
从1999年到2001年之间,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配股的经营业绩要求有所下降,但对公司业绩质量的要求却提高了。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计算方法的变化,导致上市公司无法依靠非经常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争取配股资格的途径。所以,很多上市公司放弃了配股再融资的方式。而相应地,证监会对增发的业绩要求却很低,导致2001年以后增发逐渐代替配股成为主要的再融资方式。但2002年,由于投资者的广泛质疑,增发发行一度停顿,随后将申请增发的公司近三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要求提高到不低于10%,且最近一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这使增发成为绩优公司才能使用的再融资工具。
(三)2003年可转债融资成新宠
1.2003年可转债融资情况
2001年陆续颁布《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和《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为我国上市公司较大规模地发行可转债铺平了道路。在此背景下,许多上市公司宣布发行可转债。到2003年,可转债融资倍受青睐,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新宠,全年筹资额达到180.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