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农业技术推广

时间:2023-03-15 14:55:34

导语:在农业技术推广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业技术推广

第1篇

关键词:基层农户;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176

现代农业的发展以机械农业和技术农业为主要发展对象,农业的发展需要农业技术的使用和普及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是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手段,技术人员可以将这些农业技术教授给农业农民,农民进一步教授给其他农民,既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有助于农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接下来笔者会对农业技术推广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能够给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一些经验,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

1农户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1.1农户自身因素农户对农业技术推广的需求受自身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户家庭人口数、土地多少以及其主要家庭收入来源等都影响着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1.2技术诱导因素农户一般都会将土地所带来的收入作为技术诱导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农户承包的面积越大,则农业技术就能取得更大的收益,进而推动农业技术的推广。1.3其他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农户的文化程度和以前是否接受过类似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文化程度越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接受程度也就越高,而且以前接受过的类似的服务也对农业技术推广有积极作用。

2农户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需求的内容

农业生产中,以满足农民需要为农业技术推广的理念。通过研究和调查,可以发现农户需要接受粮食作物种植和经济作物种植上的技术的推广。畜牧业和养殖业的技术也被需要。也就是说农业技术推广必须以农户需要为基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应在粮食种植、经济作物种植、畜牧业和养殖业几个方面大力推广农业技术。满足农民的技术需要,而不是忽视实际需要随意进行技术的推广,努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成功,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农户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途径的需求

3.1树立以人为本的推广理念农业生产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农为本,以农民为农业技术推广的理念。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都是运用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进行技术推广,带有很大的指令性,政府决定了推广的内容和推广的方法,农民只需要接受政府的推广,忽视了农民自身的想法。但是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推广的内容应该遵从农民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需要强大的农业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增加收益。实际生活对农业技术推广不到位很大程度是因为忽视了农民的想法,农民一面害怕新技术的成本与收益问题,害怕成本过高,收益无法对等,一面考虑外出打工来代替务农。所以,农业推广只有充分了解了农民的想法,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应多多听取农民的意愿,在制定推广计划时征求农民的意见和看法,在评价农业技术使用效果使,调查结果并询问农民的意见。除此之外,要保证农民选择自由,毕竟农业技术推广是一种需要成本的服务,农民是否采用应完全由农民自己选择,以免加重农民的负担,减弱了农民技术使用的积极性。3.2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途径实践中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途径往往以示范法、培训法、咨询法为主,但是农技110、农民田间学校等新颖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却很少用到,并且农业技术推广主要靠政府带动,而鲜少有农业专业协会进行,这种推广方式过于陈旧,所得效果必然有限,所以要彻底摒除自上而下的推广方式,多种推广模式相结合下建立自下而上的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方式,进行双向互动,尽量避免单向灌输。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器,多采用非政府组织推广,在当地实际的基础上引入成功经验,为农民创收财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3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保证推广经费充足,政府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支持。保证推广内容的实用性,确保推广的技术满足农民的需求。

4结束语

农业生产离不开林业技术的推广,推广农业技术有助于我国农业生产,促进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有关工作人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大力普及农业技术,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进而推动农业的发展,始终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推广理念、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途径、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满足农业发展的技术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娟娟.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研究[D].安徽大学,2013.

第2篇

一、农业技术推广需要改革创新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农业的历史性跨越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战略性调整的新阶段,面对农民科技需求的多样性和农业科技服务市场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出现了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如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机构设置不合理、推广手段落后、基层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一些地方的基层机构改革,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受到了冲击,技术服务十分薄弱。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要在改革中求稳定,在创新中求发展。要通过体制改革构建―个精干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通过机制创新不断增强这个体系的活力。

农业技术推广要改革,首先要推进农业技术的现代化,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技术跨越的要求。要按照新阶段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的发展趋势确定农业技术推广的改革措施,要从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的效益转变;农业技术推广要改革,需要从为农业生产服务向为生产、加工与生态协调发展服务转变;从以资源开发技术向资源开发技术和市场开发技术相结合转变;从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向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变。从而,为农产品优质高产高效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结构、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农业技术推广需要制度创新

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而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20多年,并初步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业正逐渐地融入国际市场,我国农业不仅面临着国内市场的竞争,也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要根据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改革创新,逐步构建―个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中介机构、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对于基层农技推广的改革,要按公益性、区域性、综合性、层次性的原则设置机构,可因地制宜采取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向乡镇派驻农技人员,可以跨乡镇设置区域站,也可因地制宜建立农技推广综合站或行业站,使其成为技术集成的基地、技术展示窗口、技术培训的平台。

农民是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农业技术的主要需求对象。采纳新的农业技术应该是农民市场经营的理性选择。传统观念通常是从技术供给者的角度看问题,把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仅仅看作是向农民提供农业技术的过程,把农民看作是农业技术的被动消费者,而没有对农民的技术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缺乏农业技术推广的针对性。

因此,要确立农民对技术需求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采纳农业新技术的自愿性。政府的职能部门的农业推广部门应该及时地把市场需求的正确信息、先进技术传递给农民,让农民自己选择,引导千家万户自愿采纳农业新技术。

另外,在现行农技推广机制下,农业技术成果转化还缺乏市场激励机制,技术人员和推广人员的工作有时还处在计划经济的框架下,没有有效的利益诱导机制,其工作的好坏不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的,这样便导致许多推广工作仅仅局限在表面现象,不能让农民满意。所以,要解决农业推广体系中激励机制的缺位问题,必须广泛采取市场化的激励手段,实施推广机制的创新,大力调动农民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积极性。

三、农业技术推广需要理念创新

在现有的机制框架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有时还不能与改革后的推广技术所需要的理念相适应,造成服务与需求脱节。

他们对市场需求大的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研究不够深入,对具有当地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中出现的新问题了解的不够彻底,对农产品储藏和加工等环节的问题掌握的不够全面,而这些不足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效果。

所以,农业技术推广必须在理念上进行创新,要按照农民的需要、市场的需求、产业的要求,破除以技术抓推广、各自为政单打一的传统,树立为产业发展全面推广与全程服务的新思维观念,围绕当地的重点产业,搞好相应的科技创新与服务创新。

同时,要大力推行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技术推广模式。此外,还应加大组织农民参与推广的全过程,不断的组织专家培训农技员和农民,并利用实施重大项目或企业参与带动社会化服务、建立展示示范区、科技示范场等新型农技推广方式方法的应用力度,引导农民自觉学习和交流农业新技术。

四、农业技术推广需要组织创新

农业推广体系有着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职能,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如果能在农业技术推广上进行组织创新,形成一种社会力量来参与农业技术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那么,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创新,要先创新农业的推广体系,发挥农业推广队伍的骨干作用,要鼓励高素质农民进入村级基层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中,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加速先进适用技术的扩散。要通过参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主持的科技项目,委托培养,在职培训,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科技示范户和农民科技骨干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他们技术推广和科技致富示范带头作用。各级农业行政、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积极投身依靠科技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

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创新,需要大力调动农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生产经营主体选择、采纳和应用先进技术的能力,促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主动渗透转化。

第3篇

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和生物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临泽县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是落实县委文件精神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自2005年提出“少占地,多采光”的荒漠化日光温室以来,近6年来以发展建成荒漠化日光温室近1.5万亩,棚均效益达1.8万元。但作为县级技术推广部门,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加上设施农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的特点,在发展设施农业上应在产前、产中、产后等系列技术集成,配套方面做文章,进一步提高技术支撑能力。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创新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的实际应用中的一个重要体现。有效的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的创新,而且取决于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而有效的推广服务又取决于服务内容和方式是否符合农民需求。

近几年来,农技推广体系虽然不断改革和完善,但现行体制下的组织形式还是自上而下的主导控制模式,机制不活、服务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多元化的服务组织发育滞后。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发生转变后,农民仍然是农业技术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而对农民技术需求的特点与变化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要想实现设施农业生产种类丰富齐全、生产手段加强改善、生产过程标准规范,生产产品优质安全的总体目标,必须逐步建立起适应集约化、商品化、产业化农业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民作为一个类群,在心理特征、年龄组合、行为规范、获得资源和信息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必须按照“用户导向”的模式,提高农业技术服务的实效,确立农民在技术应用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农民需求为根本取向的农业技术服务运行机制。

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以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明白纸)、建立示范基地、广播电视宣传、科技下乡等为主,优点是一次性覆盖面较广,但缺乏针对性和长效机制。对于多品种、多模式的设施农业,传统的推广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实施主题多层次、多方面需求。应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聘技术过硬、素质较高的农业技术推广员、协调员、经纪人开展推广服务和营销,为设施农业发展培育骨干人才。应根据当地实际,把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重点放在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身上,采用“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推广路径,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产后流通、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对临泽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㈠政府项目推广与技术示范辐射相结合的推广发展设施农业是由经济规律、社会需求和农民增收愿望共同决定的,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势在必行。农技推广部门要选择的实施一批适宜当地生态条件、品质优、基础好、效益高、有市场需求的设施农业重点项目。有计划、有组织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开展以入户为主要方式的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员要统筹制定指导方案,开展育种、栽培、装备、管理等方面的入户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种植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技术指导员要在生产关键环节必须到户指导,并结合农事活动的实际需要,经常回访,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

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技推广网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相对于单个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信息采集、技术采用、市场开拓三个方面有明显优势;相对于政府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集体进入市场的载体,也是农业信息化的组织载体,在带领农民开拓市场方面有较为准确的切入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是信息源,也是信息宿,更容易贴近设施农业种户及满足其需求,是及时、准确,高效信息供应的忠实服务者。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可以引导会员农户科学决策,减少设施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降低风险。农技通过部门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或绿色产品,结合自身优势,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机制,带头创办一批涉及种植、加工、储运、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收购等方面的专业合作组织,以合同形式把企业,基地和农户连在一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使农产品有了销路,企业有了原料基地,各自发挥其比较优势、共同开拓市场空间、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资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

第4篇

    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尚未建立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较快,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然是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即政府直接领导,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多部门协作的农业推广体系。该体系形式上功能健全,国家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立项选定重点推广技术成果,组织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建立科技服务实体,结合技术服务推广新产品、新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农业技术开发研究与农业技术推广分离;科、教、研及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等系统间相互协调困难,难以产生协同效应。许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功能仅仅是销售种子、农药及地膜等农业生产资料,技术服务推广功能形同虚设。先进的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基本没有形成,这种落后的推广方式和农业技术严重影响着生态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单一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仍然是传统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式,主要是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这种推广基本上是单纯的耕作技术的推广,忽视对农业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以及农产品自身的安全等问题,使农业技术推广仅仅限于农业生产这一个环节上而不是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推广,最终导致了土壤污染、耕地衰竭、草场退化、水资源浪费及农产品质量低等种种生态问题。这种推广方式不利于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生态农业与其他农业生产模式相比,它主要是综合效益明显,远期效益突出,而农业企业是最讲实惠的,他们只看重经济效益,而且是只看重近期的经济效益。因此,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近年来用于农技推广的财政拨款逐年减少,用在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上的更是少之又少,况且少数地方还出现挤占、挪用现象,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因资金问题难以维持。与发达国家相比,一般发达国家的推广经费占国内农业生产总值的5%左右,世界平均1%,而我国目前仅占0.2%,差距相当大。经费不足已严重影响了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缺乏生态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它强调的是对现有技术的优化组合,对推广人员的技术要求高,但我国现有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大部分只有中专学历,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不多。同时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基层农科站所“网破线断”的现象。另外,我国平均2000多个农业劳动力中仅有1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而发达国家平均不足400人有1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我国生态农技推广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这严重影响着生态农业推广和发展。

    我国进一步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的对策

    建立新型科技创新体系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要以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为基础,确保实现农业现代化,保证农民收入。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校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相互合作的农业技术创新组织体系;二是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将农业科技人员、农业科技成果与农户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地解决了研究开发与产业发展脱节问题;三是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保障体系。农业科技成果是一种公开的、保密性差的成果,具有正外部性效益,因此,要制定保护农业科技创新的配套政策,保证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有效与快速地发展。

    建立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间的自然情况不同,因此,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必须首先考虑到不同地区间的差异问题。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建立要确保以下两点,一是要让农民懂得如何利用生态规律,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保持农村生态平衡;二是建立农业信息交互网络平台,及时将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技术成果传授给农户,并听取农民的生产需求。

第5篇

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的农业科学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宣传,但现阶段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农技工作的有效开展,主要表现在:

1.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没有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服务网络,对人才的调配和资金的调拨没有形成制度,各级政府部门只注重对种子和化肥的监管,但对农业新技术不够重视,给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设置了无形的障碍。

1.2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环境差、比较辛苦,农技推广人员不仅要经常跟农药化肥等化学品打交道,还要深入到田间地头经受风吹日晒,而且为了推广农业技术对于思想比较保守的农民朋友还得做思想政治工作,一些原来培养起来的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员,因工作或年龄原因有的离开了农技推广一线,而学历高、科技水平强的人才又不愿意搞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现在留守的农技推广人员普遍专业知识不强,对在推广中遇到的专业问题无法合理解决,使农技推广工作无论是人才还是能力都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农技推广速度缓慢,服务质量低下。

2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策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农业科学技术在指导和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为优化我国农业结构、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作为农业生产重要支撑的农业科学技术必须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因此政府部门要积极运作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加强新品种引进力度和加强示范引领,联合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农技人员的推广和转化作用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促进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1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保障,能够为农业生产带来生机和活力,政府、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要积极联动,组成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要建立产品质量管理和疫情监测运行机制以及产品加工和产品营销的指导服务体系,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的法律法规,引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2.2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主体,他们的素质水平决定了技术和成果付诸生产实践的成败,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比如,严格执行农技推广人员持相关资格证书上岗的制度,定期对现有人员进行新技术培训或公派学习,引导和鼓励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参加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等,通过加强对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再通过他们的推广和转化主导作用,从而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第6篇

关键词农业院校;农业技术推广;作用

Abstract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technology fruit and translation of potential productivity into real productivity. Unique advantage of higher agricultural academies 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was introduced and the strategy on accelerat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was proposed from system construction,person organization and mode development.

Key wordsagricultural academy;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role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根本问题。当前,我国农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产量与数量转向质量和效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业发展面临国际市场的挑战与机遇。因此,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满足新阶段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要,将是我国农业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1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以及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农业问题来说,科技兴农尤为重要。农业生产周期长,形成一项科研成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科研成果一经推广使用,就会迅速地产生巨大效益。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投资小,收益大,最能符合农业生产者和全社会的经济利益。

1.1农业技术推广是科技成果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

农业科技成果是一种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要把这种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直接物质生产力,使科技在农业增产中所占份额不断提高,需要广大推广对象接受和掌握新成果、新技术,在生产实践中转化为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学研究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推动力,但其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不是表现在新的科研成果创新之日,而是表现在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时。农业科技是典型的应用研究活动,其研究成果应在实践中检验,最终体现在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上。农业技术推广是使科学技术成果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和桥梁。农业发展实践证明:科技进步对人类的任何贡献,都是通过推广实现的。没有发达的农业推广,便没有现代化的农业、繁荣的农村和富裕的农民。只有将农业科技成果最终应用到农业实践中来,才能真正推动农业的发展[1]。

1.2农业技术推广是实现农业由粗放型经营转向集约型经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我国人多地少,要实现农业的发展,必须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有效利用资源等方面着手。只有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和技术推广应用,才能实现农业技术改造的深刻变革,真正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广是实现农业由粗放型经营转向集约型经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完善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把具有直接应用价值的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产品等农业技术成果,传播到更为广泛的适宜应用的地区,并通过示范、教育和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用新技术、新措施取代传统经验,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1.3农业技术推广是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

农业技术推广是把已有的农业科研成果转移到农业生产中去,农业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技术以及应用技术的研究成果,最后要在科学实验和生产应用中检验其是否成立和有效。特别是农业应用科学研究成果,只有扩大其试验范围,才能验证其在不同土壤、气候条件下的适应范围,或应采取何种不同的措施方法,这就丰富了科研成果的科学内容。同时,通过试验、示范、推广,还可以进一步提出新要求、新课题,使科研部门充实、修改、完善科研计划,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同样,农业院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必须通过农业科技成果的试验、数据、资料、验证理论,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农业科技推广不仅能促进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的发展,还有利于科技推广与教学、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相互推动,共同发展。

2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优势

高校是成果、人才、信息的源泉,高校的发展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融合。农业技术推广是高等院校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根本途径和载体。高等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2.1农业院校在专门人才、学科门类、技术设备、信息搜集、科研成果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农业院校是农业教学的中心,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学科齐全、人才集中等特点,可为我国农业发展培养大批科技人才。每年毕业的农业专业学生将不断充实到各个农业部门,为我国农业研究和推广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农业院校可以利用其教育优势为农业研究和推广培养大批科技人才。利用学校的科技力量和设备为农村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农民骨干,在农业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

2.2农业院校是农业研究的中心,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是巨大的人才库

高校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又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科研在高校教师的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促进教学工作,也为我国科研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是我国科研事业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高校功能日渐延伸和拓展,在发挥教学、科研中心作用的同时,其社会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高校具有人才、成果和研究开发能力,可提供一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知识。高校可以利用农业专家的咨询指导服务、教学基地的示范作用,以及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等不同的形式,来积极促进产学研三结合良性循环,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2.3农业院校通过开展农科教结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走农科教相结合之路,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一项重要组织形式。大力开展农科教结合,一方面,经常下基层推广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与地方政府或企业合作进行农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共同开发,大大推动了科研工作与农业生产实际的结合。另一方面,教师在推广应用和技术咨询过程中接触到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拓宽了科研工作的新视野,找到了新的课题,解决了生产中的疑难,获得了各种成果奖励。同时,农业高校的教学工作一般都要求有一定的实践环节,把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生产实践联系在一起,可以有机地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困难,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与社会实际需要的距离,同时向农民传授科学技术,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学生在科研和推广过程中得到提高,教师在推广和生产过程中完成科研和教学工作,而农民则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科技成果,发展了农业生产。掌握了生产发展动态,课堂更生动活泼,研究能力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呈现出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学科建设。

这种集教学、科研、推广于一身的特点,反映了大学既是人才培养的中心,又是我国科研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还是信息传播源,发挥了其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这就决定了农业院校可以利用其优势,成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高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农业技术推广受传统观念影响、人才和经费不足等问题。

3加快农业院校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研究

3.1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制度建设

加快农业院校农业技术推广,首先,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制度建设,从制度上明确规定推广经费的比例。我国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制约着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农业院校专门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也存在明显不足的问题。为此,农业院校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制定政策,明确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促进农业院校农业科技成果的转换与推广,同时从制度上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使推广机构和人员充分履行职责,真正发挥其作用。其次,建立农技推广人员的科学考评机制,在高校内部,建立新的激励机制,不仅要看教师的数量和理论成果,而且还要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有重大贡献的教师实行奖励[3-4]。

3.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队伍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因素,农业推广人员素质的高低,知识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首先,要培养农技推广人员的职业心。农业推广是深入农村、为农民服务的社会性事业,它要求推广人员具有优良的工作作风,热爱本职工作,满腔热情地为农业现代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要吸引高级农业专家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推广人员素质的高低,知识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推广事业的兴衰和推广工作的效益。所以要不断充实高素质农业推广人员,特别是吸引高级农业专家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以改善队伍的知识结构。最后,要创造条件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待遇,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工作和工资待遇,在稳定现有推广人员的基础上,争取吸引更多的农业专家从事农业推广工作[5-6]。

3.3加快农科教三结合模式的发展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模式,才能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工作。模式运行得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成效。走农科教相结合之路,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一项重要组织形式。坚持农业推广、科研、教育三结合,发挥联合优势,推进农业推广向纵深发展。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推广是发展农业的三大支柱,农业推广与农业科研、教育同步发展是现代农业推广的必然趋势。农业技术推广应充分调动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高校、农业推广机构的积极性,创造其有效合作的新模式,实现三者有机结合,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这就需要通过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措施协调好农科教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三农”协作优势。农业科研机构发挥其科研优势,把握高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农业高校利用其教学与科研优势,进一步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农技推广机构在工作中同时可以吸纳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加入推广,让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在农技推广的实践中发挥优势。

4参考文献

[1] 陈鸿昌,张海英.农业院校对推动农业推广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28,330.

[2] 于水,黄自俭,钱宝英,等.基于高校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8(5):41-44.

[3] 李双群,靳玲品.高等农业院校科研成果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06(5):40-42.

[4] 朱兆斌,华亮量.高校科研成果推广转化影响因素与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2010(1):11-13.

第7篇

    1市场机制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机制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呈现以下特点。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不再仅仅是政府,一些技术性企业与农民组织也参与到推广工作中来,并相互合作,提高推广效率;由政府投资的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给政府的财政支出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引导社会组织与个人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资金投入,构建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在以上条件的影响下,资金投入或者技术投入的主体开始主动地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政府将起到指导、监管的作用,这对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与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相比,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效率较高,但是在构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思。

    a.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效力的充分发挥,需要在一定的管理机制下完成。但是,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机制并不完善,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增加了推广体系工作的风险,也影响着推广体系管理机制的完善;

    b.技术质量不与资金投入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两大不确定因素,如,某些农业技术未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开发,导致其实效性较差,或者推广体系构建的经费不足,难以维持推广工作的开销等,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体系的构建效率,也影响着推广工作的效率;

    c.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需要高素质的推广人员,同时也需要高素质的农民合作组织的配合。但是,一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受到资金的限制,未能对推广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导致其不能有效解决农民应用技术的问题,影响推广质量。同时,农民合作组织作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补充,对推广农业技术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部分农民合作组织内部管理松散,稳定性较差,不能起到补充作用。

    2市场机制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的策略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一直是在政府的主持与投资下进行的,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稳步提高。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的农业发展,因此,必须构建市场机制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提高推广质量与效率,为农民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农业技术。

    第一,立足农业发展,完善推广体系管理机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是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因此,在构建推广体系过程中,必须以农业发展为基本立足点,并结合市场机制变化情况,不断完善推广体系的管理机制,使体系中的工作人员能够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下进行推广工作,以保证推广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第二,政府增加财政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政府作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指导与监管主体,对推广体系的构建也需要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因此,在政府财政支出预算中,政府必须建立构建推广体系的专项资金,并指导其他参与主体根据各自的经济实力进行资金投入。同时,政府还应该辅助推广体系不断完善融资体制,鼓励民间组织或者个人进行投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从而为推广体系的构建以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充足的财力支持。

    第三,实行校地全面合作,提高技术开发质量。保证农业技术的实用性是推广工作的关键,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实行校地合作策略,将科研机构、高校、以及技术企业等相互联系,整合各自的资源优势,利用各自的研究能力,进行全面的技术开发工作,从而有效弥补单一技术开发模式下的技术疏漏。另外,在技术推广工作之前,还需要对农业技术的实效性进行检验,明确农业技术的适用条件与适用范围,以保证技术推广的有效性。

    第四,创新推广体系经营模式,提高技术推广效率。在市场机制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可以以以下几种模式进行经营,以便提高技术推广的效率。a.农业技术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下,是将农业技术作为一种商品,辅以最优质的售后服务进行销售,从而在帮助农民提高技术的同时,也提高体系运作的经济效益;b.农民协会经营模式:它是将一些农户或者小型农民组织连接起来,有组织地分配各项任务,使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能够形成链式服务模式,并在此学习农业技术,以保证技术推广的有效性;c.农资连锁经营模式:这是一种加盟连锁的形式,使地区内形成很多的农业技术推广据点,各个据点之间进行技术学习与推广工作,可以有效加快技术推广的速度。

第8篇

一、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市场需求格局的变化,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农业技术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畜禽发病死亡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达238亿元,相当于畜牧业总产值的2.82%,农民平均年损失26.44元。猪、禽的死亡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将减少损失1.87元,按出栏后的价值计算,人均可增收9.76元。另据测算,如果我国通过推广先进技术,是我国化肥利用率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每年可以节省成本252亿元,亩节省成本12.9元;如果使我国农药的利用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每年可以节省成本90亿元,亩节省成本4.6元。

1、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制约着推广力度。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但我国不足0.2%,人均经费更少。因经费不足等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卸包袱”,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被动局面。

2、我国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并且缺乏采用新技术的需求动力,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一方面,农民的文化素质制约了他们对高新技术的接纳能力。另一方面,在农业内部,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户更加懂得比较科技投入的成本和预期收益,只有当他们认为预期收益高于预期成本时才会选择新的生产技术,农业科技使用的高风险性又使得他们在有限的资本和劳力的投向上显得更为谨慎,农户对可替代的新技术选择反应迟钝,缺乏内在的需求动力。

3、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从推广项目选择机制、技术上不能适应变化中的农户生产需求。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研、推广基本是以提高农产品数量为主要目标。现代农业面对的是一个买方市场,消费需求多样化,品质高端化,农业生产处于大的结构调整中,同时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最终接受者的农户随着生产与经营行为的改变,他们对技术需求的行为也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的粮食生产技术需求迫切性下降,而对经济作物生产技术的需求逐步增加;由原来对高产技术的需求对优质技术的需求,由节约资金技术的需求转变为节约劳动技术的需求。但现行的农业技术扩散机制是以提高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的产量为主要目标,建立在“地区目标群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具有完全同质性”这一假设基础之上的,自然不能同农户的生产需求相适应。

4、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积极性不高,影响农技推广效率。在现行农业推广制度下,农业技术推广及开发的速度,效果,服务质量,最后效益不能和推广主体的努力程度或付出挂钩,农业制度对农业科技进步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5、农民居住地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村委组织功能弱化,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有效的渠道。我国农业经营存在分散性的特点:农业涉及2亿多个农户。农业生产的高度分散性,农民组织的缺失,使得技术推广成本高,导致技术与产业的割裂。

二、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对策

(一)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制度创新

一是确立农民对技术需求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采纳农业新技术的自愿性。农民是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农业技术的需求主体,市场主体。采纳新的农业技术应该是农民市场经营的理性选择。传统观念通常是从技术供给者的角度看问题,把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仅仅看作是向农民提供农业技术的过程,把农民看作是农业技术的被动消费者,而没有对农民的技术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缺乏农业技术推广的针对性。因此,今后要注重建立农民参与选择推广技术的机制,改变“你给的我不要,我要的你没有”的技术供给状况。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的农业推广部门应该及时地把市场需求的正确信息、先进技术传递给农民,让农民自己选择,引导千家万户自愿采纳农业新技术。

二是解决农业推广体系中激励机制的缺位问题,广泛采取市场化的激励手段,进行推广机制的创新,大力调动农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在现行农技推广机制下,农业技术成果转化还缺乏市场激励机制,技术人员和推广人员的工作还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没有有效的利益诱导机制,其工作的好坏不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的,许多推广工作也就难免流于形式,不能让农民满意。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机制的完善,关键在于解决推广主体的激励问题,创新农技推广机制。比如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有偿服务、可订立“超产提成、减产赔偿”合同;通过股份制等市场化手段创办科技示范园区,展示名优品种、高效生产模式,带动农民跟进。福建南平市的“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就是非常值得推广的措施,它能使科技人员与农业生产者形成利益共同体,而长期有效的合作,实现科研机构与农业生产者的“双赢”。

(二)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创新,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创新农业推广体系,发挥政府农技推广队伍的骨干作用。农技推广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公益性职能,它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由政府建立一支履行公益职能的农技推广队伍,不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绝大多数国家农业发展的共同经验。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必须更新观念和进行机制创新,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把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项向综合服务延伸,利用技术和信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与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政府的技术推广等可以委托协会等为农服务组织进行。农技、农经、农机等站所可以改制或精简后划归协会等组织管理。各级推广机构在切实履行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可以兴办经营实体,实行“一站两制”、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新的管理运行机制。

二是鼓励企业、农民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组织,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技推广主体逐渐走向多元化,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广泛地面向农村,开展科技成果开发、推广活动;农业企业越来越多地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各种农民技术协会、种养大户也成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领域的重要力量。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和政府农技推广机构要支持这些组织和企业的发展,鼓励它们以多种形式向农民推广技术,对农民进行培训。加强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之间的联合,推动跨地区、跨专业推广机构的横向协作,拓宽科技下乡的渠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注意发挥各类农技推广服务组织的作用,建立多方合作机制。

三是把技术推广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密切结合起来,降低农业技术推广成本,降低在技术市场交易中的交易成本,提高推广效率。我国农业涉及2亿多农户,规模小,高度分散。农业推广体系直接面向经营规模小、高度分散的农户进行高新技术推广,成本高,效果低。单个农户直接参与农业技术市场交易,由于经营规模的限制,技术交易成本非常高。通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技术推广站(农业科研单位等)——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农户”的推广模式,使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成为联接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和农户的桥梁,则能降低推广成本和技术交易成本,有效提高新技术的推广效果。从“技术推广站(农业科研单位等)——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这个技术转移过程来看,一方面合作制度保证了成员在技术获取过程中费用较低;另一方面,其组织制度保证了各成员在选择决策中的主体作用,保证了技术的适用性;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由于聚集了更多的能人,接纳高新技术的能力更高。从“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农户”这个技术扩散过程来看,是农民自己来传播农业技术,其产生良好的效果是其它推广组织和推广手段难以替代的,主要原因在于传播者本人也是农民,具有与他人相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关系结构,了解当地实情和农民实际,因此容易为农民所认同和接纳,特别是如果他们在接受信息后再加以利用,并取得良好绩效,这种“再传播”的影响力不言而喻.所以,通过农民专业协会来推广、普及农业技术,容易做到实用性更强,费用更低,影响更大,更为农民所乐于接受,从而实际效果更为显著。

(三)加强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和支持

农业科技推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能否更好发挥作用和发挥更大作用,除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自身要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外,还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也需要相应的政策措施、资金支持等外部环境和条件作为坚强的后盾。

一是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入。一要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专项基金,并能逐步制度化地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技推广的份额。二要利用“绿箱”政策,调整支农资金投入结构:按照WTO的原则,减少政府对农业生产、流通领域的直接资金投入,按绿箱政策增加对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等领域的资金投入,使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达到国际平均水平。

二是加强农业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把教育、研究、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关系极大。可以说,农民教育是农业科技扩散的基础。今天的农业教育,就是明天的农业科技,就是后天发达的农业经济。离开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技推广体系必须把提高农民素质或通过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作为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把技术推广融于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之中。同时,要抓好农民技术培训方式创新。要重视对农业劳动者的技术和技能培训,把提高农民的素质作为“科教兴农”、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大措施。要深化农村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增加职业教育的比重,通过农业技术讲座、培训、函授、夜大等多种形式,大幅度提高亿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二是农民素质的提高将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在加强农民教育的同时,要创新推广理念、改进推广方式。我国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低,又是一群最务实,最讲究实际,极注重经验,又相对保守,狭隘,改变他们的传统生产方式更需要通过事实进行演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他们才容易接受,纯理论性的东西他们很难也不愿意接受。因此,要创造条件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开展示范性农业技术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建设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措施。

第9篇

【关键词】农村;农业技术;推广;困境;对策

在农业发展以及农业活动中,科学技术不可或缺,农业机械的运用也是越来越广泛,但是推广活动在一些地区受到阻碍,原因多种多样,相关的推广服务不到位,农民思想不够开放等等,但是为了建立起新型的农业关系还需要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增加农业发展的技术含量,在此技术上创新农业经济的发展。

1当前农村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困境分析

1.1农业技术推广制度落后,不符合新时期的需要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农机推广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新时期的农业政策作出调整之后,沿用传统的推广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农业技术市场是开放的,农民的选择权利更为广泛,不在被动的接受宣传,可以主动去市场做挑选,这样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地位就下降。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选择不同,需求也不同,要按照农作物的变化和需要定制农业技术,因此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和现实的农民需要之间还存在非常大的距离,这一点是需要加以改善的。

1.2农业技术推广力度薄弱,缺少专业推广人员

在城乡改革的过程中,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被撤销,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进行了重新的分配,缺少农机站的专业人员,无法保证专人专用。农机推广人员的积极性比较弱,缺少责任心理,难以了解农民的需求,无法将农民的反馈呈现上去。长期以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性都有待提升,缺少专业的培训机构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存在障碍,推广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欠缺问题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这一点极大的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

1.3农民对技术推广认识不足,经济补偿少

当前的农村人口结构是年轻人普遍外出打工,留下来务农的一般为年长的人员,其文化素质不要,并且接受新鲜事物的思想比较弱,同时可以接收的现代化农业信息非常少,认为传统的农业发展才是硬道理,这种障碍性思维极大的抑制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也让农业技术使用更为滞后。另外,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尽管有一定的力度但是部分地区的经济补偿比较少,农民无法实现对科学技术的运用[1]。

2农村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困境的对策研究

2.1建立起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整合多种力量

在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推广要建立起专业化中心,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农业田间地头,深入的了解农业发展状况以及农民需要的技术形式。这种问题和条件是十分艰苦的,因此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步。具体可以按照地区的农业种植种类或者土地种植需要,划分农业技术机械使用类型,做好人员和技术资源的整合工作,集中现有力量,组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选择农民代表和技术推广代表共同负责和管理该中心,化解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衔接不够密切,了解不够深入的矛盾,对有需要的地方做好重点的服务,这是将一把好刀用在刀刃上的良好表现。一方面便于管理,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保障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2.2做好专业人员组织培训工作,提升农业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科学技术在发展,人员的工作能力也需要前进,新技术层出不穷,为此就需要相关部门做好组织培训工作,让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掌握最前沿的技术,技术使用也可以和本地的实际农业种植情况相适应。强化学习掌握农机具体的操作方法,技术的使用方法,了解新型农业技术的功能和特点,之后才可以细致的给农民做讲解,这样基层的农机推广人员和农民之间的联系也可以更加紧密,了解农民的需要,可以从群众出发,到群众中去。另外,组织农民到农机中心,农业技术服务部进行参观,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农民了解农业技术在外地的运用成果,开拓农民的眼界,也能够丰富他们的知识。

2.3提升农民意识,做好经济保障工作

增强农民意识可以适当的在农村开设演讲,座谈或,方法农业技术使用手册等等,不断的强化农民思想和现代化农业发展之间的联系,让农民的思想得到解放,建立起县乡村三级服务站和服务网络,将网络和农户联系在一起,了解农民的需求,让农民看到自己村庄以外的农业发展状况,放开视野和眼界,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增强农民的见识。提升对现代化农业技术的认知,掌握农业技术运用的精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