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5:46
导语:在高层建筑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并详细地阐述了转换层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供大家参考
1前言
现代高层建筑是向更高、体型更复杂、结构形式更多样、功能更齐全、综合性更强的方向发展。然而在设计中,由于结构下部楼层受力较大,上部楼层受力较少,正常布置时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为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实现结构布置,必须在结构变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转换层大致有梁式、桁架式、空腹桁架式、箱形和板式等。本文根据多年的施工实践,着重介绍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方法及其质量控制。
2钢筋混凝土转换层结构的施工
2.1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
工程中常用以下几种模板支撑体系:
2.1.1一次性支模
从转换层底一直撑到底层地面或地下室底版.需要模板支撑材料,适用于施工现场可用的支撑材料较多,且转换层位置较低的情况。
2.1.2荷载传递法支模
将转换梁(板)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支撑系统传递给若干层楼板。支撑楼板的数量应通过设计来确定。另一种方案是充分利用转换层支撑柱的传力作用;另一部分通过楼面设置的竖向支撑构成的梁下排架体系传递给下面若干个楼层。
2.1.3叠合浇筑法支模
应用叠合梁原理将转化梁(板)分2次或3次浇筑成型,支撑系统只需考虑承受第1次的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施工时应注意叠合面的处理,同时应对叠层浇筑的转换验算。(4)埋设型钢法
支撑。在转换梁中埋设型钢或钢桁架,并与模板连为-体,以承受全部大梁自重及施工荷载,大梁一次浇捣成型,可节省模板支撑材料,转换梁可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
搭设模板支撑时,要求上、下层支撑在同一位置。当转换结构下层空间可采用叠合浇注法或埋设型钢法支模。设置模板支撑系统后,应对转换梁(板)及其下部楼层的楼板进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验算。结构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转换结构的施工方案,建立符合实际的力学分析模式,达到设计和施工的统一。
2.2混凝土工程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温度裂缝:
2.2.1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气候及现场条件,预测监控混凝土在浇筑后1个月内的各部位温度的变化情况。
2.2.2应采用以下方法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蓄热保温法,即常规保温方法;内降外保法,即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循环埋管通水冷却降温,在大体积混凝土转换结构的上表面及面采取保湿措施;蓄水养护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后先洒水养护2h,随后进行蓄水养护,蓄高度100。
2.2.3水泥的选用: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掺用沸石粉代替部分水泥,降低水泥用量,使水化热相应降低;。掺入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使混凝土缓凝推迟水化热峰值的出现,使升温延长,降低水化热峰值,使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梯度减小。
2.2.4施工方法:a先施工转换结构周围结构或墙体,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热过快,内外温差过大;b.在夏季高温气候施工时,采用冰水搅拌,以降低混凝土的人模温度;c分层浇筑混凝土,每层厚300~500mm,并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后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d采用叠合梁原理浇筑转换结构,可缓解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温度过大对控制裂缝的不利影响。
2.3钢筋工程施工
转换梁(板)的含钢量高,主筋长,梁柱节点区钢筋密集。因此,正确地翻样和下料,合理安排好就位次序是钢筋施工的关键。
2.4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层结构施工
施工时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张拉阶段预拉区开裂或反拱过大:
2.4.1采用择期张拉技术,即待转换结构上部施工数层之后再张拉预应力,在此之前转换结构下的支撑必须加强。
2.4.2在预拉区配置一定数量的预应力筋用以反拱,该部分的预应力筋是使用阶段不需要的。
2.4.3采用分阶段张拉技术,即逐渐施加预应力以平衡各阶段荷载,但由于张拉次数较多,施工费用略高。
3转换层施工的质量控制
3.1模板安装、拆除的质量控制
3.1.1梁侧模板的安装
1)应采用30mm×2.5mm的扁铁作为拉片,其长度为梁截面宽度加2倍钢模板肋高,两端适当位置钻孔。2)钢模外侧应用似8钢管扣件夹具竖向夹住梁的模板,每根小横杆上设置一付夹具,并用水平背杆将这些夹具横向连通。3)梁、板支撑的部分横向水平杆的端部应顶住梁的两侧模板,并与钢管扣件夹具连接,以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侧向压力。4)为确保混凝土不漏浆,应采用塑料泡沫条或毛草纸对拼缝进行嵌缝。5)当梁、板的跨度不小于4000mm时。若无设计要求,梁、板底模应按全长跨度的2%起拱量起拱。
3.1.2底板模板的安装
板底模板宜采用2000mm×1000mm×18mm的竹压板,竹压板周边可采用镀锌铁皮包边,以减轻因碰撞造成的损坏。在钢管支撑架顶部水平杆上先平铺150mm×50mm的木拐,间隙距200mm;安装模板后,用钉子将模板与木枋固定。拼缝采用宽50mm的不干胶带封闭,以确保板缝处不漏浆。模板安装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前需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模板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准浇筑混凝土。
3.1.3模板的拆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于板,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时,对于梁,若跨度不大于8m,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时,若梁跨度大于8m,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才允许拆除模板及支撑系统。模板拆除前,须由施工人员提出模板拆除申请,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证,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准予拆除模板。
3.2钢筋安装的质量控制
对于梁内同一位置有多层钢筋时,为确保受力钢筋位置准确,摆放平直,即采用25的短节钢筋横向水平放置于两层钢筋之间,楞头铁间趾为沿梁长方向每1000mm长放置一根,且每层受力钢筋之间竖向排,均用楞头铁隔开。
梁底部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5mm,其垫块可用预制的(20以上细石混凝土小方块作垫块;但对于截面高度在1200mm及以上的框架梁,由于其钢筋直径在25及以上,且根数又很多,因此钢筋自重很大,细石混凝土垫块已不能承受其荷载。必须采用14~20,长度为1.4倍梁截面宽度的短节钢筋作垫块,将此短钢筋与底层纵向受力钢筋约呈45。夹角平放在底模板与底层箍筋之间,或采用专用料混凝土保护层垫块。
转换层主、次梁的上层承重结构的柱、薄壁柱或剪力墙等,其结构钢筋必须插入转换层的梁、柱内,并与梁、柱内的钢筋焊牢固定,且在距楼面50mm处设置二道箍筋,以确保上部结构钢筋位置正确。
3.3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3.3.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由具有相应设计资格的试验室在对施工现场使用的水泥、砂、石、外加剂等进行试(检)验的基础上,设计出混凝土配合比。为防止在浇筑中出现施工冷缝,要求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添加缓凝减水剂。
3.3.2混凝土浇筑及下料方法
混凝土浇筑采取从房屋一端的边梁开始浇筑,在边梁浇筑完成后再浇筑垂直于该边梁的其余各框架梁,浇筑长度至相邻轴线的框架柱暂停,再返回浇筑楼盖板混凝土,以此浇筑方法类推,向前平行推进,直至浇筑完成。在浇筑框架梁混凝土过程中,对于截面高度为1800m的梁应采用4次下料浇筑,4次振捣,每次浇筑厚度不大于500m的方法;相应地对于截面高度为1200m的梁应采用3次下料,3次振捣的方法;以确保混凝土密实,不出现施工冷缝,并有利于减小梁侧模板承受的侧向压力。
计量工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散装)、砂、石、外加剂等必须认真过称计量,外加剂由专人负责计量下料,保证供应,如采用商品混凝土也应保证供应。
高层建筑施工前,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主要内容有:对图纸的审查、对钢结构的验收等,具体事项如下。(一)施工前,相关的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对图纸进行详细的审查,这样既起到检查的作用,防止出现大的漏洞,进行及时的补救,减少对建筑工期的影响。也可以充分了解施工情况[3],更好的把握施工要点,清醒的认识到施工中的难度,有整体的规划,以便保证施工进行(二)检验钢结构的是否合格,确保螺栓、抗剪栓钉等材料符合建筑标准,对钢结构的规格、型号进行验收,保证原材料的准确无误,防止出现难以挽回的后果。(三)对钢结构建筑施工单位进行检查,保证其有完整的施工计划;对进行建筑严格的质量要求;全面监控施工质量方法;建立质量保证制度;完善工程进度体系,做好多种防护工作,保障建筑质量合格。(四)对施工人员进行选择,详细检查工人的资格证和施工技术,按照严格的标准选拔优秀的工作人员,那些不合格的坚决不予以录用。此外要健全奖罚制度,明确员工的责任意识,以免引发施工事故[4]。
二、钢结构施工的技术要点
第一,在高层建筑钢结构中,对塔吊的选择。塔吊是施工中非常重要的必备设施,选择塔吊时,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如:施工场地的大小、楼层建筑的高度、钢结构建筑的承载量等,同时对塔吊的安全性进行检查。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都使用内爬式塔吊,这种塔吊在施工中,不需要额外的加固工作,对起重机的要求小,使起重机自行的布置位置,而且这种塔吊的造价相对较低[5]。第二,在高层建筑钢结构中,对塔吊安装顺序的考虑。在安置塔吊前,要确认位置分布、塔吊数量、先后顺序,这就要求对钢结构的形式和现场环境进行考察,再合理安排塔吊。可把工程分为不同的作业区,先从中间的单元进行塔吊工作,再安装其他的塔吊,这样能很好地固定位置,进行校正工作。第三,预埋位置的保留。在钢结构建筑中,对螺栓的预埋位置精确测量,合理预埋,避免出现安装困难的现象,一旦发现位置偏差及时返工,不能图一时方便,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第四,对钢结构的钢柱严格审查。规范钢柱的标准,对翻样下长度进行准确测量,避免误差出现,控制好设计长度。第五,注重螺栓连接。在螺栓的固定工作中,可分为初拧和终拧两个步骤,初拧是为了缩小螺栓受到钢板的影响,终拧则是进行最后的加紧工作,一些大型的钢结构建筑,要经过初拧、复拧和终拧三个环节,可见螺栓连接的重要作用。第六,焊接工作的重视。钢结构建筑的焊接工作极其重要,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焊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施工效果。因此,在焊接时,工人要按照说明书进行工作,不能任意为之,督促相关人员反复检查确认,保证焊接工作的合格。
三、增强钢结构质量的措施
监控施工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控制对工程质量起到重要作用,我国对原材料的主要要求是:抗拉度强、延伸率和碳含量的合格。在采用的钢材中,应该包括品种、性能、证明书、规格、化学成分的组成,加强对原材料的监控[6]。加强事前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是准备阶段的质量监控,负责人对工程的图纸、施工方案等施工中涉及到的全部环节进行彻底核实,并熟悉验收方案、督促工程进度,协调各部门关系,做到有备无患。
四、钢结构施工中注意的问题
根据施工特点,选择合适的施工器械,尽可能的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建筑质量;成立安全小组,进行安检工作,指导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建立保护措施[7];注重防火设备选择,钢结构建筑耐火性差,危险系数高,可以采用喷水系统进行钢结构的保护,防止坍塌。
五、结语
高层建筑其体量巨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突然的压迫感,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处在街道两旁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后退处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一个广场空间,这个广场空间就建筑本体来说起到了缓冲作用,并且是对建筑的场所标识;就城市空间而言,后退广场在城市空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往往能成为城市的共享空间,使城市空间变化丰富。有的建筑师甚至直接设计成下沉式的广场,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安静的休闲场所,而且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这种下沉式的广场往往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就空间形式而言它是一种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间。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2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高层建筑承担着城市的高级偶像的作用。高层建筑有提供天际线视觉趣味的独特的城市设计机会,能够创造壮丽的天际线,而在街道层上却以人的尺度行事。建筑物的顶部一般服务于天际线,衬在天空上的形状是高层建筑“联系于无限”之点,是塔楼的一个特色。没有天际线的摩天楼大概就像空间里一大堆不引人注目的体快。像高度发达的纽约和弹丸之地的香港都是由高楼大厦堆砌起来的,且看这两大城市的天际线,错落有致的城市建筑,间中穿插的塔楼,为城市的天空勾画了优美的轮廓,线条生动活泼、色彩缤纷多变。城市的天际线只是一维的立面边线为主的轮廓线,可正如一幅艺术摄影,照片是单向面的,可它反映的是三维的城市空间,以及整个城市风貌的特点。也就是说,三维城市空间的布局,不仅仅是功能性的问题,也有个审美意向在内——对建筑风貌的选择与城市风貌的构建。城市天际轮廓线,是城市规划宏观把握中必不可少的参照,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与美学的体现。
3高层建筑的整体尺度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给人的感觉。一个十分均衡匀称的建筑体,就是要通过理解和运用有数学关系的比例系统并征对实际被感受到的各种条件要求加以调节,营造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愉悦、和谐的比例感受的效果。如果一座建筑的各部分比例合理且相协调,同时能够满足正常人的心里要求,那么它就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也可称之为成功的建筑。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
(1)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协调
不难看出一个美的高层建筑是裙房、主体和顶部三者相结合的产物。当其三者合理的处理比例尺度的问题,同时这种尺度比例关系应是统一的,这样建筑物才会给人舒服的感觉。然后在加入适当的装饰手法,使建筑造型生动化。总之这三部分的比例关系是高层建筑形象设计的重点。
(2)高层建筑中立面细部尺度应有层次性
立面设计的结构构成必须明确划分为水平因素和垂直因素。一般都要使各要素的比例与整体的关系相配,以达成令人愉悦的观感效果。因此很自然的,较低矮而横向舒展的建筑物,其窗户开间之类,其比例必定使宽阔状为主导,而高层建筑则以修长的因素更有利于综合微型和巨型因素,使大中有小,小中有大。这一原则使高层建筑产生强烈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除了需注意以上两点外,还应考虑细部尺度。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应从城市设计的整体角度对其进行分析,高层建筑不是单个存在,而是整体存在。城市设计及城市规划应将高层建筑群集中设计,以形成城市的主节奏,使城市天际线统一且富于变化。然后根据不同街区的需要设计具有该区特色的高层建筑,最后使高层建筑与外部街道生活及周围环境相适应,最终达到城市设计的目的。
4高层建筑生态设计与城市空间
随着近几年来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全球提出了可持续性发展,而高层建筑就环保节能方面来说是很浪费的,随之就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这是在当今建筑设计思想中的一种新思潮。高层建筑生态设计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它们都注重把绿化引入建筑楼层,考虑日照、防晒、通风,以及与城市环境的有机结合等因素。此外,屋顶绿化也是近些年来比较流行的做法,可以看出建筑的第五立面显得尤为重要,最重要的是使城市空间更加丰富。伴随着建筑物的增加,大块的绿地面积锐减,相应的环境条件愈加恶化,致使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和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因此,可看到在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都充分利用各块绿地,增加绿地面积,即便这样,还是达不到人们预期的目的,而现代建筑物大多为平屋顶,屋顶多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结构,现代的建筑方法是在预制板上面做隔热防水层,从空中鸟瞰,一栋栋楼群好似戴着黑帽子,住在屋顶的居民也备受沥青之害,过着冬冷夏热的生活。近两年许多人开始建造屋顶花园,让死气沉沉的屋顶生机盎然。
5高层建筑顶部造型处理
造型独特的顶部设计对高层建筑的整体形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并成为林立在建筑群中区别于其他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即是城市的标志。在十分重视城市空间设计的今天,高层建筑顶部造型在保护传统街道空间特色和维护城市空间形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识,肤浅甚至盲目地把它仅仅当作权利、财富和技术的象征,极力追求所谓的个性,而产生了一批极尽奢华甚至怪异的高层建筑顶部,或者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制造了大量平庸的复制品。这个结果导致了整个城市空间的破坏,城市整体性的支解和“千城一面”的局面。
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的元素,优秀的高层建筑并不是排斥城市空间的明星建筑而是一个创造人性的场所,又融入文脉的关系,不去破坏城市空间的和谐。优秀的高层建筑要考虑使用者的需要,以城市的公众利益为追求的目标。我们必须在高层和城市的发展中取得平衡,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城市景观和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才能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健康地发展下去。
1加大政府干预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规
促进许昌高层建筑基坑施工过程中排出的地下水的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促进高层建筑基坑施工地下水再利用的制度化、规范化,这就要求许昌市各个政府职能部门(住建局,城市规划局,环保局等)之间的协调和协作,更需要这些政府职能部门加大干预力度,以此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施加压力,杜绝地下水的浪费。而仅仅加大政府干预力度还远远不够,同时要求制定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对房屋开发公司以及建筑施工单位等相关单位进行约束,使得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地下水能得到合理开发,得到合理利用,杜绝严重的地下水资源浪费现象。这些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是杜绝高层建筑施工时地下水浪费的重要保障。此外,这些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需要专门的监管部门的监督,使得这些相关法律法规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2拓宽高层建筑基坑施工地下水再利用渠道
杜绝或减轻许昌高层建筑基坑施工地下水的浪费现象,除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法律法规的健全、建设以及监管部门的强有力监管之外,另一方面要求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汲取的地下水进行多渠道再利用,使得地下水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循环和再生,即拓宽高层建筑基坑施工地下水再利用渠道,如图3所示。从图3高层建筑基坑施工地下水再利用渠道系统图可以看出,高层建筑基坑施工地下水汲取之后,可以通过简单的处理进行建筑场地内和场地外地下水再利用。建筑场地内地下水再利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用来冲洗施工现场的施工器具、作为混凝土的拌合用水、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建筑工人生活用水、锅炉采暖用水、建筑场地消防用水、建筑场地地面洒水、建筑场地公用厕所冲洗用水等。如果地下水水质达标,宜优先采用地下水作为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用水和部分建筑工人生活用水。此外,还可以将汲取的地下水进行建筑场地外转移,作为建筑场地外用水。如直接将地下水用来作为许昌市内河水补给来源(如图4所示)、作为乡镇农田水利灌溉来源、市政绿化用水来源、城市道路路面洒水、建筑工地附近居民生活用水等。经过拓宽地下水再利用渠道,使得高层建筑基坑施工汲取的地下水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利用,间接杜绝或减少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地下水资源的浪费。
3加快地下水绿色回收技术开发
绿色施工与绿色建筑一样,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的,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施工中的体现,因此应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方面,就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所提出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与舒适空间的要求。这些方面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这就要求,对于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汲取的地下水后处理最理想的办法就是将汲取的地下水归还于地下,这样不但可以保护有限地下水资源的稳定循环,同时减少由于过度汲取地下水造成相邻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因此加快地下水绿色回收技术开发是解决许昌高层建筑基坑施工地下水浪费问题的环保型对策,亦是最该优先选用的地下水处理方法。地下水绿色回收技术指没有经过污染的地下水,经过过滤或简单的处理手段对地下水进行回收。回灌井点技术是在降水井点与保护建筑物之间采用一般降水井点降水设备加回灌水箱等构成回灌井点,通过回灌形成一道隔水帷幕,以补水保持原地下水位。此外,还可以在回灌井点附近设置砂井,并沿砂井设置砂沟,将井点抽出的地下水适时、适量地排入砂沟,再经砂井回灌到地下的砂沟砂井回灌技术。通过地下水绿色回收技术开发能大大降低地下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可节省大量的地下水处理费用,起到经济、绿色、环保三重作用。
4结语
1.1供电电源的选择
在当代高层建筑施工中,选择供电电源时要充分考虑到用电的畅通稳定,因此,在实际安装施工中,技术人员至少要设置2个可用的独立电源,此外这些电源能够同时使用,还可互相备用,这样的电源设置,在意外短点的时候,还可起到一个应急用电的作用。因此,设置的2个独立电源应满足一下技术条件:首先是通过变电所的线路,采用2个独立的10kv高压入户线;再者另一路要起到备用电源的作用,这是实现高层建筑内重要电气设备正常供电的重要保障,从而满足建筑供电需求。此外使用的备用电源一般包括:自带的蓄电池,以柴油为原料的发电,EPS电源柜。
1.2选择理想的变电所位置
建筑电气在高层建筑的应用中,对变电所位置的选择,对于整个施工工程来说都十分重要。因此,为了避免出现变电所事故和意外,在选择理想的变电所位置时,应注意以下内容:首先注意,靠近整个区域的负荷中心应是变电所所处的位置,选择这个位置的主要原因是能够尽可能缩短配电距离,而且在降低电力损失的同时,还能达到电压降越小,施工费和材料费越省的目的。在选择变电所理想位置时,要注意空气潮湿,灰尘迷茫,有腐蚀气体并距离振动的区域,绝不是正确的设置位置。水源附近也不是变电所正确的选择位置,例如:厕所,水池及浴室等等。④靠近火源或干燥易着火的区域也不是变电所正确的选择位置,如果在情况特殊或没有其他办法的条件下,技术人员必须要设置一级防火墙或甲级防火门等防护设备,此外还可设计一条直接通往户外的走廊。⑤远离高温和低洼的地方是变电所正确的位置选择,如果在地下室设置变电所,注意最下层不易设置,如果存在地下室只有一层情况的话,设置变电所时应有恰当的防水防潮手段。从对以往配电所发生事故原因的分析后,发现安装于地下室的配电所会因在安装时并未采取恰当的防水防潮手段,最终造成变电所在安装使用过程中,进水或严重受潮等,这也是影响变电所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⑥选择变电所位置是,还要考虑到在设备更新,增加和修理的过程中,是否便于设备的进出。
1.3变压器和开关柜的选择
选择变压器时应注意:首先,对于变压器数目的确定,应依据高层建筑的用电负荷及性质进行合理确定;再者,如果一二级有较大的符合变化幅度,那么随着季节改变,也会造成较大的用电波动,另外,如果用电的时间段也呈现出高度集中的趋势,那么技术人员应选择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变压器。选择开关柜时应注意:技术人员在选择开关柜时,应综合考虑其绝缘能力,电流,额定电压,断开及开合能力等。
2建筑电气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施工
2.1电气间的架设施工
电气间包括有弱电间和配电间,在配电间内安装有所有的供电干线,分配电箱及配电柜,同时还应最大限度减少干线电缆的使用,而且配电站是中心,因此负荷中心附近应是配电站所处的位置,同时无关的管线,最好不要在电气间内穿过,还应避开楼梯间和电梯井。此外,还应分开设置强弱电间,在需要共同使用的情况下,应在其两侧进行分开设置,或采取一定的隔离手段。另外为了避免两者不产生影响,合用电气间时,不易采用开放式的电缆桥架,在采用屏蔽电缆及桥架时,技术人员要做好接地装置。
2.2应急照明的设计和施工
专用的延时自熄开关应是高层建筑楼梯间的最佳选择,这种照明具有应急照明的特点,比如在出现火灾,爆炸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时候,楼梯间的照明必须能保证正常提供,基于此,要想保证高层建筑楼梯间不间断的照明,应注意以下几点:高层建筑楼梯间使用专用延时自熄开关,一般情况下是等同于正常灯具的,它可以实现人走灯灭的目标。它的设置为三线开关,不仅有消防接触点的设置,还可以由专线直接与控制室相连接。它还是双线路供电,一旦出现紧急状况,它的线路可自动向控制室电源转变,而后还能保证不间断的正常照明。在高层建筑楼梯间内,还应有组合式应急灯的安装。原理为:同一灯具有2个电源安装在其中,一个电源供电是由控制室应急照明电线提供,而后与控制室相联,最终实现自动控制的目标,一旦出现紧急事故,将自动点亮。另一电源供电由一般电线提供,普通的延时自熄开关,就能自行控制。这种设置在实现节能的同时,还能起到应急的作用。
2.3电视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高层建筑居民的生活必备设施之一就包括有线电视系统,因此,对有线电视进行供电与控制系统的设计施工要注意,一方面要保证客厅和主卧都有电视终端插座的设置,另一方面在其他位置,要考虑电视机柜的放置,插座的安装位置。
3结语
结构分析采用主楼的三维整体计算分析模型,主体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楼面为普通的混凝土梁板体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20g,场地土的特征周期0.35s,结构的阻尼比为0.05.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对该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建模.采用beam188梁单元模拟柱子和梁且均选择矩形截面,1~4层柱截面选择900mm×900mm,5~22层柱截面选择700mm×700mm.楼层梁截面可以根据具体的位置不同而选择450mm×700mm,400mm×700mm,350mm×700mm三种截面.楼板和剪力墙结构采用壳单元Shell63来模拟.模型共采用4854个空间梁单元和1848个壳单元.有限元模型如图3所示,结构构件截面特性如表1所示.
2有限元模型动力特性分析
采用ANSYS分析软件中的Lanczos法进行结构动力特性分析[4],求取结构前20阶自振频率,见表1所示.图4列出了结构前四阶振型图.由以上图表可以看出,结构第1阶振型为Y方向水平振动,第2阶振型为X方向水平振动,第三阶振型扭转振动,第四阶振型为局部振动.前两阶结构自振周期较为接近,说明结构两个方向抗侧力刚度基本一直.结构以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2.11s,以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1.82s,其比值Tt/T1=0.86,略大于规范对周期比规定的限值0.85的要求,说明结构的扭转效应较明显,但具有足够的抗扭刚度.
3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3.1输入地震波的选取
为了分析不同类型地震波对复杂高层结构的地震反应影响,本文分别从2008年墨汶川8.0级大地震中选取2条具有典型长周期信息的地震波(台站编号为:061XIA和061XYT)进行分析,并选取1940年美国ImperialValley地震时记录到的EL-Centro地震波和195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KernCounty地震时记录到的Taft地震波作为常用普通地震波作对比参考.图5为所选的4条地震波加速度时程图.
3.2地震波的频谱特性分析
地震记录的频谱分布对结构的响应有很大影响,可以从傅里叶谱和反应谱显现出来.分别计算所选4条地震波的傅里叶谱和反应谱,分别见图6和图7.对比长周期地震波和普通地震波的傅里叶谱可以看出,长周期地震波的频带较普通地震波的频带更低,主要分布在下雨2Hz的范围内,长周期特征表现得更明显;两条普通地震波高频成分都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1~6Hz,频带分布集中在相对较高的频率部分.从四条地震波的反应谱可以看出,长周期地震波在长周期部分明显比两条普通地震波的谱值要大,即向长周期部分延伸,对应的谱值集中在0~7秒内,分布比较广泛.而普通地震波对应的谱值主要集中在0~2秒内,对短周期结构地震反应影响较大.
3.3结构动力反应分析
分别以前面4条地震波(两条长周期地震波和两条普通地震波)作为输入激励,对第二节所建立的有限元数值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反应分析,分析过程中,阻尼模型选取工程上常用的瑞丽阻尼模型[5],取结构第一阶自振频率和输入激励的卓越频率为瑞丽阻尼的控制频率,整体结构的阻尼比取为5%.分别选取楼层水平加速度放大系数、楼层最大位移、楼层最大剪力和楼层最大弯矩作为参考变量,对不同频谱特性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进行了分析对比,具体结果见图8.对比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响应,可以看出,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响应有显著的不同:结构在具有长周期特征的地震波作用下高层结构的位移响应值、加速度响应值和内力响应值均明显大于普通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果;两者对应的结构最大位移响应相差达5倍左右,最大加速度响应相差约3倍左右,基底剪力平均值和弯矩平均值相差1倍左右.
4结构TLD减震效果分析
TLD方案的确定由第二节模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结构沿东西方向第一阶自振频率为0.47Hz,结构沿南北方向的第一阶自振频率为0.50Hz;根据TLD减震原理,将TLD水箱两个方向的自振频率调整到与结构的两个水平方向自振频率相接近,以达到同时对结构两个方向振动控制的目的.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中的Fluid80单元模拟TLD流体.为了对比分析TLD减震效果,分别将前面4条地震波(两条长周期地震波和两条普通地震波)作为输入激励,对第二节所建立的有限元数值模型添加TLD后进行动力时程反应分析,分别选取楼层水平加速度放大系数、楼层最大位移、楼层最大剪力和楼层最大弯矩作为参考变量,对不同频谱特性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进行了分析对比,具体结果见图9,TLD减震前后的结果地震反应对比误差见表2.从以上图表的对比可以看出,TLD减震效果比较明显,最大减震效果达到与60%;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减震效果有明显的不同.对比不同响应之间的减震效果,可以看出,TLD对加速度和位移的减震效果要明显大于对剪力和弯矩的减震效果,由此可以看出,TLD在结构水平方向振动控制、提高居民居住舒适度上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5结论
关键词:高层建筑;自救;消防监督;施工质量
1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展迅猛,大城市、超大城市不断出现,城市中各种功能的大型建筑、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建筑不断涌现。在各种防火条件大体相同的条件下,高层建筑比多层建筑、单层建筑火灾危害性大,并且高度越高,其危害性会相应增大,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其火灾特点主要是:
(1)火势猛烈,火灾蔓延速度极快。高层建筑装修豪华,室内含有大量的可燃物质,如家具、窗帘、地毯、吊顶装饰等,发生火灾时燃烧猛烈。加之高层建筑的竖向井道多,如电梯井、楼梯井、通风井、管道井、电缆井、垃圾道、排气道等,它们都是火灾蔓延的通路,形成“烟囱效应”;加上这些竖井的抽风作用,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楼层越高,抽风越强,火势越猛。据测定,初期的火灾,烟气水平扩散速度约为0.31m/S;在火灾猛烈燃烧阶段,水平扩散速度为0.5~0.8m/s,而竖向扩散速度高达3~4m/s,例如,美国希尔顿饭店8层起火,火灾蔓延到30层的顶部,仅用了20分钟,浓烟翻滚直上,高出楼顶达150米。
(2)火灾扑救工作复杂。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立足于“自救”,其灭火设备复杂、自动化程度高、只要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灭火设施便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扑灭初期火灾至关重要,但现场人员却对灭火设备不会使用或无力使用,等消防人员全副武装从驻地赶到现场,登上高楼,不仅体力消耗人,还可能与消防中心、水泵房等联系不便、配合困难,楼高风大、火势猛,消防队员在高热、浓烟下操作,比一般火场难度大得多。目前国产登高消防车辆尚不能满足高层建筑安全疏散和扑救火灾的需要,不能将人员及时疏散到室外。
(3)人员疏散困难。高层建筑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疏散到室外地面、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或避难层所需的时间也相应增长。由于高层建筑人员众多,不少公共活动场的人员相对集中,火灾时增加了疏散的难度,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常因通讯联络失控,往往下层发生火灾,上层仍然未知有其事。尤其是在高层酒店中,人员众多,人地生疏,给安全疏散增大了困难,更易导致惨重事故。
2高层建筑自救灭火的主要措施
(1)消火栓灭火系统。该系统在我国被作为最基本的灭火设备,在每一个高层建筑中都设置。消火栓系统实施灭火需要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消火栓设备,二是使用消火栓的消防队员,二者缺一不可。灭火时,赶到火场的消防员从墙上消火栓箱内取下水枪及水龙带,在距火焰约10m的范围内用水枪喷水灭火,以此控制火势,最终扑灭火灾。
(2)防火分区系统。防火分区系统的设置在我国几乎和消火栓系统一样普遍。它是采用相应耐火性能的建筑构件或防火分隔物,将建筑物人为划分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物的其他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该系统主要由防火墙、板、防火门、防火卷帘、挡烟垂壁、防火阀等及相应的火灾探测装置构成。探测装置探测到火情后,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等自动关闭,把火势封闭在局部空间内,阻止其蔓延,以有利于消防扑救。防火分区系统本身并不能灭火,必须有其他灭火系统配合才能把火灭掉。否则火势会把该区内可燃物燃尽,或破坏掉分隔物,向其他部分蔓延。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其他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它是人们为了早期发现通报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建筑物中或其它场所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是功能最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探测器通过烟感、温感、红外线等探测到火情后,该系统便发出火灾报警、应急照明、广播、消防控制联动等指令,以便于人们采取安全疏散、灭火救灾等措施。可以看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本身并不能进行灭火,它是通知并配合人到现场去救火。它必须有其他的灭火系统与之联动才能实现灭火,否则火势将蔓延下去。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比较普遍使用的固定灭火系统。国内外应用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灭火成功率高等优点,是现代高大建筑不可缺少的消防设施。
3现阶段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3.1设计图纸不全,消防审核困难
少数地(州、市)县的建筑设计人员不重视建筑防火设计,有关设计专业的技术人员缺乏,建筑消防设施设计不配套,加之一些建筑工程建设时间紧,设计周期短,设计人员只图简便,而各专业设计人员不相互配合协商,建筑工程设计图纸缺图、漏图以及设计图纸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极个别的建筑工程仅凭几张设计草图就进行施工。以上各种原因,导致建筑工程消防安全隐患突出,例如,建筑之间的防火安全距离、消防通道严重不足,内部防火分区过大,安全疏散楼梯不足,缺乏室内外消防水源等等。
3.2监督不力,源头关把不严
有的消防监督人员不严格按程序、规范等把好建审、施工检查、竣工验收关。例如有的消防监督人员未能及时地发现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不能全面、准确地提出审核意见,甚至对比较简单的诸如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室内消火栓安装位置等问题也提不出意见来,对缺乏主要的消防设施设计图的设计图纸,草率地下发同您设计的审核意见书;在施工检查中,有的消防监督人员对消防监督检查程序不熟悉,对被检查的场所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对一些明显的问题查不出来;有的消防监督人员对消防产品、消防设施不熟悉,不会使用。这些都百接影响了建筑消防监督的力度和作用。
3.3施工质量差,消防设施运行难
有些施工安装单位在工程投标中隐瞒工程量,采取低报价投标,造成工程总造价缺口过大,影响了工程质量;一些施工安装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标准、规范不熟悉,甚至完全不了解,不按规程、规范施工,造成安装的技术性错误。例如,没有将末端试水装置安装在管网最末端,虽然也能测试压力和水流量,但所测得的结果是不准确的;防排烟系统线路错接,造成排风阀送风,送风阀排风;应急照明灯亮度不够,疏散指示标志标识方向错误;消防水泵电机的连接线相序接错,致使水泵反转;防火卷帘无联动功能和应急操作装置,不能远程控制和应急操作;火灾事故广播不能在控制室强行切换、无选层功能等等。而有些施工安装部门为了索要欠款,竟人为造成消防设施故障,导致一些设施无法投入正常运行;有的消防工程公司无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承包到工程后临时招聘施工人员;一些工程同时分包给几个施工安装部门出现问题后互相推诿,造成消防设施从安装调试投入运行起,就无法稳定工作、不断维修的现象。
4对策建议
4.1重视施工质量,实行施工人员上岗证制度
随着高层建筑的档次和使用功能的提高,建筑防火也越来越复杂,对消防设施的施工安装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消防设施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重视施工安装质量,严格按规程、标准、规范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安装消防设施的单位一定要取得经公安消防机构考核合格的消防设施施工安装资质,并应有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施工操作人员,除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建设外,对施工操作人员也要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后方能允许持证上岗。在施工安装中从班组到施工工段都要配备施工安装质量检查人员,对每一项工程、每一道工序的施工安装质量都要全面、细致地检查到位,逐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为了对施工安装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特别是对一些隐蔽工程施工安装质量的监督,同时,也为解决消防监督人员工作多、人员少的矛盾,建议实行消防设施施工安装监理制度,开展消防设施安装的质量评定,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施工安装质量。由于国家目前尚没有制定消防设施质量评定标准,建议出台消防设施施工安装质量检验的评定标准,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
4.2严把设计质量关,实行消防设计资格证书制度
为保证高层建筑自身具有火灾防消能力和减少火灾损害的能力,建筑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消防法》及各项技术标准和有关设计规范,不得随意降低防火设计标准,特别是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应按照公安部的有关规定,必须有建筑、结构、电气、暖通、给排水等方面的消防专编。设计单位应当建立消防设计责任制,并应有取得消防设计资格证书的技术总负责人对消防设计图纸进行审定。参与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人员,从事建筑、结构、电气、暖通、给排水等各专业设计的人员应参加国家统一的消防设计资质考试,根据所取得的考试资格专业和人数,划分设计单位消防设计资质等级,取得消防设计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万能设计相应类别的高层建筑。凡没有取得消防设计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一律不得从事高层建筑工程消防设计。设计管理部门应对取得消防设计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进行定期复查,对设计单位防火设计质量和防火设计审批情况等进行积极有效的动态管理,并作为单位设计资格审查和建筑评优等项工作的依据,从工作的各个环节上加强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管理。为此,要尽快加紧实施《消防设施专项工程设计证书管理办法》和《消防设施专项工程设计资格分级标准》。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今,全国发生高层建筑火灾超过10万起,其中60%以上属于居民住宅火灾。一些老式高层民用住宅普遍存在建筑消防设施匮乏、楼内消火栓丢失或损坏、疏散指示破损严重及缺少灭火器等问题,加之楼层高不易逃生等特点而成为火险的集中地。本文就以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为出发点,介绍了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主要组成,指出了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蒋永棍主编.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手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3).
[2]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出版)[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3]蒋永琨,王世杰主编.高层建筑物防火设计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
关键字:高层建筑竖向分区耗热量减压阀
前言
华源大厦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107国道边,地势较平坦,总建筑面积约124100m2,主楼高52层,地面以上高度182.60m,地下室共二层,地下二层为六级人防掩蔽所,平时用作停车场,地下一层主要用作空调机房及水池,裙楼下半地下层用作车库,配电房。首层至六层为裙房,含大堂﹑厨房﹑餐厅﹑宴会厅﹑健身房﹑桑拿房﹑卡拉OK包房﹑会议室等综合配套设施。主楼九至二十三层为办公用房,二十五至五十一层为酒店客房,五十二层为特色餐厅,其中二十四﹑三十九层为避难层及设备用房。
1生活给水系统
1.1,室外给水系统
从107国道市政给水管引入一根DN200给水管,且在旁边嘉华酒店引入一根DN200给水管形成两路供水。市政水压不低于0.20MPa,供水量可满足本工程要求。在本建筑周围设DN200环状给水管,每隔100m左右设一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共设4套,以供火灾时消防车取用。室外给水管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柔性胶圈接口。
1.2,室内给水系统
(1)室内生活、消防给水系统分开设置。
(2)生活给水系统采用并联与串联相结合的给水方式,共分为七个压力分区。一区:(直供区):地下二层至半地下层,由市政管网直供。本区考虑生活水箱,消防水池、中餐厅厨房等用水。二区:首层至八层,由地下一层水泵房内的变频调速给水设备供给。本区考虑中餐包房、卡拉OK房、桑拿等用水。三区:九层至二十层,由设在二十四房避难房的中间水箱供给,九、十层支管减压。本区考虑办公用水。四区:二十一层至二十九层,由屋顶水箱经减少阀减压后供给本区考虑部分办公及部分客房用水。五区:三十层至三十八层,由屋顶水箱经减压阀减压后供给。本区考虑部分客房用水。六区:三十九层至四十六层,由屋顶水箱直接供给。本区考虑部分客房用水。七区:四十七至五十二层,由屋顶水箱经变频调速给水设备加压后供给。本区考虑部分客房及顶层餐厅用水。
(3)地下一层生活水箱有效容积225m3,二十四层避难层中间水箱有效容积30m3,屋顶生活水箱有效容积80m3。
(4)给水深度处理为改善水质,市政自来水进入地下室先经过石英砂压力过滤器处理后进入生活用水箱,以去除自来水中的杂质。
(5)消毒设备选择为防止生活用水二次污染,采用H2000-30型高效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一台,用于生活给水消毒。
(6)管材及阀门生活给水管采用铜管,阀门采用铜闸阀及铜截止阀。
2生活热水系统
热水系统的供应对象为各客房卫生间的洗浴热水、桑拿淋浴用水、办公部分及公共部分的卫生热水。为保证用水水压的稳定与平衡,热水系统的压力分区与冷水系统完全相同。为使每个压力分区的热水系统能自成系统地独立运行,水加热器按压力分区分组设置,在减压分区的水加热器前(冷水侧)设减压阀。所有压力分区的管网图式均为上行下给式机械全循环方式。水加热器的热媒采用蒸汽。
(1)耗热量计算
采用卫生器具和其热水用水量定额计算法计算。厨房用热水温度要求较高处,采用局部电加热。
同时使用系数取0.7,热水温度40°C,冷水计算温度10°C(地面水),浴缸1小时用水
量按300升计。
(2)管材及阀门
热水管采用铜管,阀门采用铜闸阀及铜截止阀。
(3)饮用水
酒店客房免费提供瓶装优质矿泉水,办公层提供桶装水。故本项目不做管道直饮水系统。
3消火栓给水系统
室外消防管网采用低压制,呈环状设置,共设四个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室内消防系统共设8套地上式水泵接合器,其中接消火栓系统6套,接自动喷水系统2套。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量40l/s,火灾延续时间3小时。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成环状布置。竖向分为四个个区,每个区最低层消火栓口的静水压力不大于0.80MPa。消火栓口的出水压力大于0.50MPa时,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Ⅰ区:地下二层~八层Ⅱ区:九层~二十四层Ⅲ区:二十五层~三十七层Ⅳ区:四十层~五十二层Ⅰ、Ⅱ区为低区,设一组消防泵供水;Ⅲ、Ⅳ区高区,另设一组消防泵供水。Ⅰ、Ⅱ区和Ⅲ、Ⅳ区之间分别设置减压阀减压。
在地下一层设置消防水池。消防水池有效容积532m3,分为两格。在52层屋顶设消防水箱,有效容积18m3。地下一层消防水泵房内设置消火栓加压泵,高低区消防主泵均为三台,两用一备。发生火灾时先启动一台消防泵,当供水压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再启动第二台消防泵。在屋顶设备房设消防专用气压供水设备,以保证最高几层消防管网的压力。各层消火栓设置保证防护面积内任何部位有两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充实水柱为13m。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本建筑的公共活动用房、走道、厨房、餐厅、客房、办公室、库房、地下车库以及面积大于5m2的卫生间等处均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中危险等级设计,其中车库、厨房等按中危Ⅱ级,其它场所按中危Ⅰ级设计。中危Ⅰ级的设计流量为20.8l/s,中危Ⅱ级的设计流量为27.7l/s。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竖向分为高、低两个区;高低区各设两台喷淋泵供水,水泵为一用一备。高区:二十四层~五十二层低区:地下二层~二十三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接屋顶消防水箱,在屋顶设备房设稳压装置,喷淋系统低区设消防水泵接合器。
5其他灭火系统
5.1,气体灭火系统
发电机房、锅炉房采用高压CO2气体灭火系统灭火,设计与施工应委托专业消防工程公司完成。
5.2,灭火器的配置
本建筑火灾危险等级除中餐厅厨房为严重危险级外,其它场所大部分为中危险级。主要火灾种类为A类火灾,厨房及地下车库为A、B类火灾,电气设备用房为带电类火灾。按《建筑灭
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年版)要求,在本建筑内的公共场所、走道、宴会厅、厨房、地下车库、机电设备用房等处均设置手提式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在地下车库增设推车型泡沫灭火器。
6排水系统
6.1,生活排水系统
市政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故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1)地下室污水无法自流排出室外,采用潜污泵抽升排出。
(2)消防电梯机坑设容积不小于2m3的集水井,排水泵的流量取大于10L/s。
(3)厨房及餐厅污水单独排至裙楼半地下层的污水处理间。
(4)主楼卫生间采用粪、污立管及专用通气管的三管制排水方式。并在每个客房卫生间设器具通气支管以改善排水条件,降低噪声。粪便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起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5)餐厅厨房含油污水必须进行预处理后,方能排入市政下水道。
1.1技术准备
大体积承台混凝土的技术准备主要包括:一是在施工前组织全体施工人员技术交底,熟悉项目设计和工艺流程。二是将混凝土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渍清理干净。三是检查与核对模板、钢筋,做好隐蔽检查记录,将施工现场的各类标注线,引注到模板上。四是完成基坑走马道、脚手架的搭设,铺好通行木板等。五十埋设预制管线,购置测温设备,埋设测温点。
1.2材料准备
本项目浇筑的混凝土由水泥、粉煤灰、粗骨料、细骨料、外加剂等组成。经试算,确定其配合比。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320Kg/m3,石子1140kg/m3,砂子620kg/m3,粉煤灰110kg/m3,外加剂35kg/m3,用水量165kg/m3,水胶比约0.35。
2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浇筑工艺
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分段浇筑”的方法,分层厚度为600-1000mm,每层浇筑量约50m3,浇筑时间约1小时,防止出现混凝土浇筑冷缝。施工中遵循“先低后高、由远至近、退后浇筑”的原则。施工现场应落实专人进行混凝土捣鼓振动,设置若干台插入式振动棒(连接输送泵),分布在后浇带两侧。振动顺序是:先振动卸料料口部位,使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后,再全面振动,振动作用半径约30-40cm,振东时间约15-30s,以混凝土表面不明显下沉或出现气泡、灰浆为准。在振动过程中应防止振动棒与建筑设备管线的碰撞。混凝土表面处理。振动后混凝土表面将出现水泥厚积的情况,应先用长木棍刮平,并压实2-3次,以增强混凝土表面的强度,避免因收缩导致开裂。混凝土排水处理。本项目采用分层分段施工方法,施工间隙时间较长,混凝土中较易出现渗水现象,应在混凝土承台四周设置排水孔,将渗水及时排出。排水过程中,部分污水可能进入后浇带,应保持后浇带清洁。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早期可能因温度不适应而产生干缩现象,应对柱、墙等部位进行养护,方法是:在混凝土浇筑2小时内,用塑料薄膜将其严密覆盖,保持不露缝隙,部分位置可采用三层毛毡。混凝土测温。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检测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及时采取保温措施。温度检测方法是:将直径32mm的钢管地段插入混凝土内部,表面露出30mm,采用电子测温仪测量温度。测温点设置10处,分别标记。混凝土浇筑时,测温每隔2小时实施一次,混凝土温度下降时,测温每隔4小时实施一次。
3大体积承台混凝土裂缝防治
开裂是大体积承台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温差和温度应力是造成大体积承台混凝土开裂的核心原因。本项目中,混凝土裂缝分为表面裂缝和贯通裂缝两种,是施工防治的重点。表面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导致的,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外部温度较低,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内外温差导致体积变化,形成相互约束力,如果约束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产生表面裂纹。贯通裂纹是由于混凝土水化后,内部温度降低造成的,混凝土水化放热,随着混凝土的持续凝固,内部温度降低,产生体积收缩。体积收缩可能导致混凝土与周边限制条件(如地基等)形成抗拉应力,当抗拉应力达到或超出混凝土强度极限时,出现贯通裂纹。如何防治混凝土开裂,本项目采用如下做法:首先,改善约束条件。一方面,是外部约束条件。在混凝土垫层上铺设卷材,减少地基对混凝土承台的约束,卷材的铺设可以减少混凝土自由形变,合理设置混凝土分区,减小约束范围。同时,在施工中设置合理的施工缝、后浇带、伸缩缝等。另一方面,是内部约束。混凝土开裂的原因是温差较大,所以要做好混凝土表面保温,本项目通过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膜,增强混凝土表面保温效果,以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其次,采用合适的浇筑方法。本项目采用混凝土分段分层浇筑法,尽量降低混凝土入模的温度,浇筑过程中,要做好混凝土内部温度监测,采用混凝土表面覆膜的方式,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异。第三,做好混凝土养护。分为温度养护和湿度养护。温度养护是为了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减少混凝土因热胀冷缩导致的约束应力。尤其在寒冷的冬季,需要在混凝土表面设置多层毛毡,以减小混凝土表面热量散失。湿度养护则是为了确保混凝土正常凝结,保持合理的强度,通常的做法是洒水,形成混凝土表面的湿润,防止龟裂和干缩。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