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2 19:47:24
导语:在初中美术教学反思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一名优秀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是懂得如何学习,如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学会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教学思想,有效地整合教育教学资源,针对自身的工作查缺补漏,及时总结,见贤思齐,学会自我总结和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作为美术教师改变自身教学行为的基本技能,是帮助教师不断取得进步,获得新能量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不断地教学反思,可以让自己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理性、自觉。因为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整个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回顾,更是对自己教学的一种重新认识。教师自身的再评价和经验的逐步积累总结,实际上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上实行的再备课。因为教师在对原来教学设计以及整个实施过程的再一次思考和梳理,不仅检测了自己的教学效果,而且还积累了教学经验。为此,教师的自我反思有利于教师主体意识的形成和教学中主体性的发挥,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独立性。为此,美术教师应该把教学反思当做自身教学的一种意识,用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反思教学的主要对策分析
针对美术教学工作来说,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确实需要及时反思,只有反思才能发现问题,然后找出短板,实现自身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反思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思方式,只要能取得进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就是值得提倡的。
1.及时撰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是指教师在完成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后,对自己整个教学过程的相关实践和设计进行回顾,同时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撰写在教案上,作为自己总结教学经验和改进教学的依据,从而在完善教案的同时起到改进教学的目的。而在教学后记中,教师主要记载的内容包括:首先,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精彩片段。美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在课前的备课阶段教师已经对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材处理以及学生的学法指导上作了较为充分的设计,但所有的这些教学设计,也只有在课堂实践中、在师生互动合作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精彩之处。其次,反思总结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课前教师的完美设计,在课堂实践中可能会暴露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甚至会与原先想象的结果相差甚远。所以,教学后记就是帮助教师及时找出“病因”、“病例”的好方法,从而便于教师能“吃一堑,长一智”。最后,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闪光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展示其思维认知的过程。而学生的思维、见解往往又是独特的,有创设性的,所以在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较有见地的看法或观点,教师也应该及时采纳。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将学生的“高见”及时整理,也是一个促进自己教学的好方法。
2.强化合作,交流教学心得
单独一人的自我反思,通常比较模糊,难以深入,同时也不易看到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如果和别人交流对话就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在与别人进行交流对话时,自己的思维可以更为清晰,同时克服了“当局者迷”的弊端。实践证明,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往往更能引起教师对自己教学的深入思考。毕竟教学不是单人活动,反思也不仅是个体单独的行为,它同样需要群体的支持。作为初中美术教师,在多年的工作中,最深刻的感受是,同事们在办公室里闲谈时,常常会提出一些较为棘手的教学问题,或者是对新教材中某个问题存在疑惑,问题一经提出,大家就开始相互探讨,许多问题都在这样的探讨、交流中得到了解决。同样的,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组每位教师每次听课后都会一起认真讨论该节课的优缺点以及得失。所以,近几年我组的教学成绩也较为突出。课后交流反思对于促进教学的重要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3.重视理论研究,强化自身素养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学者即为研究者,已被每一位教师所深信。这也就说明,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授业者,更是一个研究者。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记录关键事件、关键信息,努力让自己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将那些需要探讨、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现象集中起来,通过自身的理论基础,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剖析以及整理和提炼,从而实现认识、实践、反思、再认识的过程,以便为学生探索出适宜其发展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
此外,教师还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所谓一周不学自己知道,一月不学同事知道,一年不学学生知道。为此读书学习应成为每一名教师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习惯。特别是教师通过阅读专业文献以及参加教学讨论会等方式,随时了解美术学科领域中的最新进展和相关研究成果,从而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以便真正做到能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时刻把自己放在学习者的位置上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做拥有知识的权威者,而应该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初中数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3-0102-02
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技术以其很强的人机交互性、丰富的信息量、多种多样的媒体表现形式,丰富了教学。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它为转变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提供了帮助。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使用多媒体的教学经验,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作用进行探讨、研究、反思。
1 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找准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把握多媒体在课堂上运用的时机,避免“满堂灌”和“装饰”的误区 很多教师认为,在现代教学条件下,只要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就是新课改了。在初中数学课的听课研讨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不会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只是把教材知识简单地不加选择地搬到屏幕上,然后按设计好的固定式的思路来讲解和演示,甚至不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只是把原来的黑板变成了电子黑板,把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其实,很多教师只是注重了对多媒体的运用,却没有找准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与课堂教学的最佳契合点,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被动地听讲,机械地接受,与传统填鸭式教学没有本质区别。多媒体教学只是充当了教学的门面装饰。因此,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善于把握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发挥它在课堂教学中的最大功效,避免多媒体技术的滥用误用,防止画蛇添足现象出现。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避免“展示”的误区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为追求多媒体技术的炫丽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忽视了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课件过多展示的是与提高教学效率无关的华丽的图像、动听的音乐、优美的动画。这样就使学生的注意力被悦耳的音乐、优美的动画所吸引,从而忽视了课件设计背后所要蕴含的知识。
笔者听过一个初中数学教师讲的课,在课件上每个页面都有一只活蹦乱跳的小猴子,而且每个按钮都设计了动听的音乐。这样很多学生都看那活泼的小猴子,对于教师所引导的内容却充耳不闻。教师要想依靠自己富有魅力的讲解和课堂渲染来吸引学生,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设计课件。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避免“形象”的误区 笔者从听过的很多公开课或观摩课中,发现几乎所有的教师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利用多媒体设计,用动画等情境把所学抽象数学知识简单化、形象化。其实,初中数学课应该注重对学生抽象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所以,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的形象化和简单化,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及时处理各教学因素间的关系,避免“低效”的误区 现代教学中滥用多媒体的“多媒体风”很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追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甚至形成没用多媒体就无法上课的局面。其实,有些知识是学生自学就能学会的,或者在教师的简单点拨下就能学会。而这种教学,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张嘴、一只粉笔、一块小黑板完全能够实现的,没有必要再去利用多媒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要运用多媒体技术,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的需要,正确合理地处理好各种教学因素之间的关系,创设能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提高多媒体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质量和效益。
2 多媒体教学的成果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优化了课堂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学难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使数学抽象知识形象化、难点简单化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方面的运用,既能充分发挥其对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作用,又能通过声音、图像、动画把所学知识难点设置铺垫材料,使之简单化、形象化。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或设置铺垫材料,把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的实际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笔者为了让学生对三角形有更深的认识,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个动画――已知两边能不能确定三角形,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体会到已知两边不能确定三角形,为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以及三角形全等作铺垫。
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使数学教学的课堂反馈高效化 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传统教学一般就是教师讲,学生自己根据结论、公式去练习,只注重结果,不注重学习的过程。现在利用多媒体,对公式的推导和难点部分,设置相应的材料,创设合适的背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推导公式解决难点,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课堂学生学习状况来调控教学节奏。
使数学课堂教学进程自由化、过程探索化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铺垫材料,学生可以根据铺垫材料自主去构建知识。只有这样,学习才有意义。现在的多媒体技术为教师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数学课堂探索情境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学习铺垫材料,如身临其境,根据情境自己去观察演示、动手操作并进行思考和探索活动,引发最近发展区的探究欲望,自主地构建数学知识。学生在构建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使数学课堂教学个性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 结语
总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手段,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并在教学中取得巨大成绩,但在今后的教学应用中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只要对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领域的应用不断进行研究、探索和改进,就能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贡献。
加强初中美术教学方式的优化,促进初中美术教学创新,是解决美术教学质量不足的重要方法。下面,我们就来对初中美术教学的加强对策进行几点分析: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加强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提高,对于初中美术教学效率的提升来讲十分重要。当初中学生本身对初中美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时,他们就愿意静下心来听教师讲解美术基础知识,跟教师一起欣赏美术作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教学热情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意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自己要关注美术学科的重要性,发自内心地热爱美术学科,引导学生通过教师的情感调动自己的情感。当初中学生的情感因素被调动起来之后,初中美术课堂会更加活跃。比如在学习《我为校园添色彩》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美术作品进行创作。教师可以学生喜欢的色彩对学生进行分类,喜欢冷色调的为一组,喜欢暖色调的为一组,都喜欢的为一组。让还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作品的创作,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审美理念得以表达与分享,在同样的时间中,学生可以学习更多的美术知识,掌握更多的美术技能,也能领略到美术文化的魅力。
(二)加强多方交流沟通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许多学校管理者以及学生家长都没有认识到美术学科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在孩子考取大学的道路上,美术学科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针对这样的现状,学校的管理者需要通过自主学习来更新自己的教学管理思想,在自己具有时代性的美术教学理念之后,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初中学校可以利用开家长会的方式与学生、学生家长进行谈话,耐心地为其讲解美术学科教学的审美作用。学校要引导家长发现孩子审美能力提高的好处,经常与学生家长打电话,发邮件,密切联系家长。与家长交流学校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获得人格与性格上的优化时,家长会认识到美术学科的作用,更加支持美术教育事业。
(三)合理利用现代技术现代教学技术
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加强现代技术的合理利用,让现代技术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促进者,是促进初中美术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现代化改革。比如在学习《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一下二十年前的生活场景,与当前的生活相对比,让学生认识到美术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绘制二十年后的生活场景,发明更多更美好的事物。
二、结语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模式;探讨;改变
面对新课改提出的号召和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作出积极的应对。想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加强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做出自主学习和研究,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合理运用多媒体,实现美术教学多元化;积极鼓励学生,帮学生树立对美术学习的信心;还应该增加课堂时间,增加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只有真正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尊重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初中美术教学的成功创新。
一、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初中美术教育没有发挥其真正的教学价值,因此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展开教学模式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其审美情趣,使初中美术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一)“导学案”教学方式
“导学案”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具体操作过程是教师制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方案,并在师生的合作下共同完成。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导学案”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导学案”这一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美术课程。
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编写“导学案”时,首先要认真备课,做到对教学内容的充分了解;其次,还可以组织美术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加入到“导学案”的编写当中。在展开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先把撰写好的初“导学案”分发到同学手中,并了解学生的意见,实现对教案的进一步完善。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听取学生的反馈,并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做出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二)师生互换角色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做到充分重视,让学生从被灌输者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因此,师生互换角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重点是,教师要以引导者或者伙伴的关系辅助学生对美术知识展开学习探究,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营造出热烈的课堂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著名艺术家专题讲座活动,让学生自行分组并确定研究主题,并通过收集网络、书籍等资料对某个艺术家的特点、生平做出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作过多的干预,而是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做适当的指导。初中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为了能够更好地讲解自己的主题,往往会认真了解知识,尽最大努力向同学们传授知识。这样一来,就很好地通过师生互换角色来学习美术知识。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当代的课堂上,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教学手段也为课堂教育带来了活力。但是在很多课堂中,多媒体的运用并不恰当,或是只运用PPT,把多媒体变成电子板书;或是舍本逐末,过于追求多媒体这一形式,把课堂变成万花筒,但是实际传达的内容并不多,学生们只记住了眼花缭乱的表现形式,没有记住要表_的实质。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美术教学,应当合理运用多媒体。首先,美术这一科目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要向学生展示大量图片,这一点通过多媒体是很容易实现的。但是多媒体投影往往会对画作的色彩产生一些改变,如果教师对画面色彩的要求较高,不妨仍采用教科书的插图向学生们进行展示。其次,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播放合适的音乐。如在欣赏一些古典画作时,播放古琴曲《鸥鹭忘机》《酒狂》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趣味与意境。
(四)通过艺术的点评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地位,教师的鼓励能够使学生提高对美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树立起欣赏艺术和创作艺术的自信,使学生对美术有更大的学习热情。
教师既要运用专业眼光对学生的作品和见解做出合理的点评,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初中生的自尊心很强,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当,会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让学生丧失接触艺术的信心。学生的资质不同,表现出来的制作、欣赏水平也就不同。
(五)增加教学实践活动
在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是刻板地布置作业,例如给出绘画“标准”让学生们临摹,并且监督学生完成作业,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受到束缚。学生只能运用所学的有限经验,一旦离开课本,就没有发挥的余地。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活动,除了一些传统的课堂活动外,教师还应该大胆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如带领学生参观陶艺作坊,参观美术展览,到户外进行写生,或者组织学生展开摄影比赛,服装搭配比赛等。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这一科目的独特魅力。
面对新课改提出的号召和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作出积极的应对。想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加强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做出自主学习和研究,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合理运用多媒体,实现美术教学多元化;积极鼓励学生,帮学生树立对美术学习的信心;还应该增加课堂时间,增加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只有真正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尊重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初中美术教学的成功创新。
参考文献:
[1]吴桂红.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4(6).
[2]于洋.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美术;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初中美术教育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彼此应付的情况,美术教学一直无法真正实现其教学价值,这是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们普遍面对的一个困境。基于新课标的理念,教师应改变教育模式,从而实现初中美术的教学目标。
一、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初中美术教育没有发挥其真正的教学价值,因此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展开教学模式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其审美情趣,使初中美术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一)“导学案”教学方式
“导学案”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具体操作过程是教师制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方案,并在师生的合作下共同完成。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导学案”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导学案”这一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美术课程。
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编写“导学案”时,首先要认真备课,做到对教学内容的充分了解;其次,还可以组织美术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加入到“导学案”的编写当中。在展开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先把撰写好的初“导学案”分发到同学手中,并了解学生的意见,实现对教案的进一步完善。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听取学生的反馈,并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做出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二) 师生互换角色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做到充分重视,让学生从被灌输者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因此,师生互换角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重点是,教师要以引导者或者伙伴的关系辅助学生对美术知识展开学习探究,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营造出热烈的课堂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著名艺术家专题讲座活动,让学生自行分组并确定研究主题,并通过收集网络、书籍等资料对某个艺术家的特点、生平做出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作过多的干预,而是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做适当的指导。初中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为了能够更好地讲解自己的主题,往往会认真了解知识,尽最大努力向同学们传授知识。这样一来,就很好地通过师生互换角色来学习美术知识。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当代的课堂上,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教学手段也为课堂教育带来了活力。但是在很多课堂中,多媒体的运用并不恰当,或是只运用PPT,把多媒体变成电子板书;或是舍本逐末,过于追求多媒体这一形式,把课堂变成万花筒,但是实际传达的内容并不多,学生们只记住了眼花缭乱的表现形式,没有记住要表达的实质。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美术教学,应当合理运用多媒体。首先,美术这一科目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要向学生展示大量图片,这一点通过多媒体是很容易实现的。但是多媒体投影往往会对画作的色彩产生一些改变,如果教师对画面色彩的要求较高,不妨仍采用教科书的插图向学生们进行展示。其次,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播放合适的音乐。如在欣赏一些古典画作时,播放古琴曲《鸥鹭忘机》《酒狂》等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趣味与意境。
(四)通过艺术的点评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地位,教师的鼓励能够使学生提高对美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树立起欣赏艺术和创作艺术的自信,使学生对美术有更大的学习热情。
教师既要运用专业眼光对学生的作品和见解做出合理的点评,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初中生的自尊心很强,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当,会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让学生丧失接触艺术的信心。学生的资质不同,表现出来的制作、欣赏水平也就不同。教师不能用“一刀切”式教学法,对所有学生都用板刻的标准加以限定,而是应因材施教。另外,初中生具有成年人少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想法应予以积极鼓励,在美术这一领域,大胆的想象和创造往往会造就非同寻常的成果。
(五) 增加教学实践活动
在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是刻板地布置作业,例如给出绘画“标准”让学生们临摹,并且监督学生完成作业,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受到束缚。学生只能运用所学的有限经验,一旦离开课本,就没有发挥的余地。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活动,除了一些传统的课堂活动外,教师还应该大胆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如带领学生参观陶艺作坊,参观美术展览,到户外进行写生,或者组织学生展开摄影比赛,服装搭配比赛等等。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这一科目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现状分析
根据初中美术大纲要求,初中美术课教学内容选择上应侧重于审美教育,以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与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为目标。欣赏教学作为初中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自身审美标准以及提高他们艺术创造力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分析
初中生多处于十几岁的年龄段,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是塑造与养成的黄金阶段,但由于长期应试教育氛围的影响,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意义,致使美术欣赏教学在实践中趋于形式化,教学环节简单、呆板,难以起到培养学生审美观与艺术素养的效果。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一)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兴趣乏乏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对美术欣赏课提不起兴趣,学习积极性差,甚至部分学生将其作为睡觉、娱乐、完成其他科作业的时间,教学活动大多时候成为教师一人“走过场”。为什么本该轻松愉悦的美术欣赏课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呢?究其原因,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模式单一,即老师主导“教”――学生被动“学”,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互动,教学活动片面的灌输美术知识而不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教学内容没有考虑与结合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比如课堂上往往展示的是中国山水画、西方古典画或者抽象画等,而学生更多的喜欢淡雅的风情画及风趣的漫画。因此,我们要创新欣赏教学理念,根据实际需求而有选择的添加一些受学生欢迎的作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目的不明确
初中美术欣赏课上很多教师只是带领学生浏览式的欣赏一些美术作品,而缺乏其他实质性的目的,比如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艺术创造力等。即便简单的配上一些介绍和讲解,也只是将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压抑了学生想象能力的迸发。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其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或者饱含着作者的深情,美术教师要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释放其创造思维。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把握欣赏和总结的关系,两者并重。如在欣赏中国丝帛制品的时候,教师既可以布置让学生从材质、造型、工艺、艺术等方面评价一件丝帛品的课堂练习,还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对几件有名的丝帛品进行比较,并形成评比报告。通过赏析与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单一
美术欣赏教学大多遵循“作品简介作品欣赏作品总结作品讨论”的传统套路,程序化的欣赏方法造成了学生审美疲劳,还容易使学生误以为美术欣赏是教条化的分析,甚至出现生搬硬套知识点或专业术语的情况,更别指望学生表现出学习热情了。因此,美术教师应在课前做好更充分的备课,对于本堂课要欣赏的作品要合理设计好欣赏手法,或提问式、讨论式,或是讲故事、设置悬疑等,努力做到欣赏手法生动化与多样化,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热情。如,在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们讲关于二战时期的法西斯如何发动战争、实施暴行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共鸣,然后慢慢引入这幅画的主题。
(四)内容选择不合理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上,很多美术教师对欣赏内容的选择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考量,欣赏内容很难被学生所接受,常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教师选择了艺术水平很高却过于深奥的美术作品,忽略了学生还远不能达到老师的欣赏水平,造成学生兴趣下降甚至反感。如达芬奇的宗教画、毕加索的《星空》等,这些作品作为欣赏内容的话反而很难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他们比较熟悉,欣赏难度又不是很大的作品,在学生对美术大师的的作品风格、人生背景等有了一定认知后,再去欣赏那些重要的艺术作品。另一种情况就是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要么单一欣赏作品,要么就过多的介绍作品相关知识,欣赏内容广度不够或重点不突出都妨碍了欣赏有效性的提升。教师选择欣赏内容一定要深思熟虑,把激发学生兴趣与提高其欣赏水平相统一,作品选择合情合理。
二、提高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视程度
美术欣赏教学不仅对学生自身素养的养成与美术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以及纠正其不良价值观。学校应该充分重视美术欣赏教学,摒弃形式主义,加大对美术欣赏教学的支持,如师资力量配给的优化、课时安排合理化、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等等,将欣赏教学课程切实落实,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社会培养全面、高素养的现代型人才。
(二)提高美术教师的艺术素养与专业能力
美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对象,也是其人生道路上的向导,教师的美术素养与教学能力与欣赏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着直接关系。作为教育一线实践工作者,教师要加强自我反思、学习,不断开阔自身艺术视野,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不能满足现状而止步不前。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熟知教材、做好教学设计,更要真正站在学生艺术和人生导师的角度,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美术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而非简单的进行知识灌输。
三、结语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美术欣赏课的魅力。只有这样,美术欣赏课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1]张敬生.对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认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6)
关键词:初中美术 美术教学 情感教育
1、问题的提出
通过笔者查阅的大量文献及笔者所教实际发现,当前现阶段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情况不是很乐观。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1偏重技法知识而忽视心理情感的教育现象在当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依然普遍存在。
1.2一些初中美术教师虽然对情感教育有一定了解和认识,也知道情感教育的价值,但是在涉及到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实施就明显很少有具体的实践,给人的感觉总是说得多,而做的少,重理论,轻实践。
1.3缺乏合适的理论指导,同时亦存在思想认识上的不少误区,没有积极营造一个合适的课堂教学环境,没有适时更换教育评价体系。
2、对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在教育观念上,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他们认为在教育中过分强调情感因素,反而会产生消极影响,如倡导乐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精神。二是认为强调情感因素,就是要让老师对待学生要仁慈、厚爱,在课堂上讲课表情要丰富,把情感教育弄得很简单。三是教师总会以自己的观念认为情感只可意会,不可捉摸、难以实际操作,在教育过程中似乎无法可施,四是认为教育中的硬件是智能、知识,硬指标是分数、升学率,情感因素则可有可无,没那么重要。
2.2在教师个人素质方面,要求教师除了应该具备基础的美术教学知识和技能,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情感素养,要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价值,热爱本职工作,而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构建起师生之间平等的情感交流桥梁,真正实现美术教学活动中情感因素的注入。可是,目前美术教师群体中还是缺乏这样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师,因此教师们一定要做自我提高,不断挑战自己。
2.3在情感教育的评价标准方面。一直以来的传统评价方式过分偏重知识、技法等认知内容的东西,而忽视人文性。这样的评价看不出学生的个体差异,可见美术课程评价存在评价范围狭窄,评价目的片面,评价手段单一,在这样的评价体系内,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必会受阻,同时也会使课堂教学公式化,美术教学必然会呈现出僵硬、缺乏生气的局面。
3、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3.1 美术教师要加深认识,更新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及理念仅仅以灌输硬性的理论知识为主要目标,并且将教师作为主体,以一种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不同的个体。这显然是有悖人的本性与教育目标的。” “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其教学行为教学语言才能真正转变。”因此,美术教师要加强对情感教育的自主学习,提高自己对情感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美术课程标准在情感教育方面提出的目标,并从这些目标出发,在传统认知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培养情感教育意识,把情感教育提高到同认知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掌握情感教育的最新动态,拓展美术情感教育范畴,并且在课程设计以及内容安排上有针对性的增加情感教育的比重,重视对各种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探讨, 让学生从讨论中感受和触摸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和情感修养。
3.2美术教师应自觉加强情感修养,具备良好的情感素养
教师健康的情感道德品质,既是教师自身人格魅力的体现并且对学生也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加强情感修养,使自己具有全面的优良的情感素质和专业素质,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有更大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教师要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价值,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有一种荣誉感。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会无形之中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而引导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美术教师要积极进行艺术实践与教学的情感体验,提高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在社会交往中的情感沟通能力。教师要具备积极稳定的情绪,丰富的情趣和一定的幽默感,这些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融洽师生感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美术教师还需积累绘画技能、美术知识,不断进行美术创作创新活动并对美术教学不断进行探究。
3.3在课堂上充分进行情感渗透
感动煽情的课堂美术欣赏教学对挖掘学生深层次的情感世界,进而去培养他们的情感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会变得情感丰富、细腻,在这样的情感境界中,他们会学着去设身处地地体验、感受、理解他人的情感,以最大的情感弹性来感受世界,去很有分寸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能对自己做出客观的情感评价,去深刻的反思自身的情感。因此,那些有着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总是设置双向交流活动,把学生看成平等的对话者,逐步缩减师生双方心理的距离,最终实现情感上的融洽,进而开启学生的智慧,为其指点迷津。在美术欣赏课堂中,或利用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去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或者创设特定氛围,或再现艺术形象,把学生带进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气氛中,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反响,使学生被美的艺术所熏陶、感染,加深他们对情感的理解,得到智慧的开启;在趣味中激活学生的情感神经,获得情感体验。
3.4完善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评价方法
传统的教学评价比较单一,教师往往以一种统一的标尺来衡量学生,总是将视角放在美术学科的硬性知识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反而忽视了学生在其他方面所呈现的优势,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意识、审美情趣、合作精神、态度习惯、兴趣爱好、探索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打消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动中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仅从硬性的知识指标去评价,而是要发现和挖掘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要求。教师应该去肯定学生,其实真的没有所谓的差生和优秀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有自己的闪光点,而这些优势,需要教师深入去挖掘。让每个学生对自己都很有自信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4、结论
总之,我国的教育实践发展状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机制的确立,以及各国的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均表明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加强情感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趋势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也是为了结合笔者所在地区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际及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优化当前初中美术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参考文献:
[1]尚洪波,论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关键词】初中美术高效课堂构建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价值取向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今,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和继续推进的背景下,学科教学在围绕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践中取得了初步进展。相比之下,基础教育中美术学科的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行为得不到重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不利于培养的学生人文素养并形成使他们终身发展所必备的艺术能力。本文针对新课程改革中的美术教学做出研究,以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关注新时期基础教育中美术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立足于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聚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出创建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构想,旨在提高初中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达到美术学科的育人目的[1]。
1初中美术课堂的问题及归因
1.1 教学方式转变难
一方面,教师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严重影响着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与美术教育的发展。从整体上看,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带有较为浓厚的理性色彩,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尽管教师在工作中认真教学,但难于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的变化,教学内容缺少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连接,尽管教学效果是预设的,往往教师感觉教学状态良好,但达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2]。有的美术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因教学资料的短缺,或图省事,简单地教学生临摹作品了事,教学方式呆板,课堂气氛消极低沉。
另一方面,教师对探究活动的认知程度不高。备课和材料准备+充分。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不加以指导,缺少正确的评价。新课程要求教师结合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更直接、印象更深刻、情感体验更真切。教师在课堂中片面追求标新立异,学生自主活动泛滥,忽视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规律,矫枉过正。因此,新课程实施以来,表演、讨论、辩论、游戏等活动会出现在课堂上,学生活动时间多,教师讲课内容少,甚至出现课堂组织无序、放任自流的现象。在活动中,学生学习的确是轻松了,“课堂氛围”确实是热烈了,但是课堂知识建构明显不足。
1.2学生学习兴趣缺失
许多教师和学生家长把的升学和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未来前途的主要标准。他们的观念无形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对美术教育产生误解,逐渐失去兴趣。学生不会主动意识到美术课是他们综合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部分学生认为美术课无关紧要、不会影响到升学,所以在课堂中的表现并不热衷。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有更重要的升学任务,多数学生愿意上美术课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暂时躲避考试科目的“狂轰滥炸”,以此缓解其他学科带来的学习压力,美术课往往成为他们放松与写作业的时间。学生对美术课无所谓的态度,可以说是美术教师的一种失职。作为美术教师来讲,学生虽经过美术课的熏陶,却一无所获,美术文化贫乏、审美能力低下,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2构建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策略
2.1 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和方法,教师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就要求教师把教法和学法相结合。在高效的美术课堂创建中,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表现在加强教学互动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有效互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提升。教师加强教学互动,应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到学生的交往中来,建立多层次的互动,多方面地对教学产生影响。比如在课堂中展学生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等活动,倾听学生发言,由学生展开讨论和归纳。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并做好相应的课堂调控。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过程中既锻炼了的表达能力,也反映出对知识的理解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自我效能,思维也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互动,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
2.2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对美术的认识。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是不可能通过外力强迫产生的。教师能做到的应该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得到教师的激励以及同伴的鼓励,从而获得成功、自信和愉悦的情绪。
(1)了解学生,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兴趣
新课程改革强调美术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要从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的角度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情境的联系来讲授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当教学内容获得学生认可、对学生有所启发,学生就能够集中注意力。
(2)设计恰当的课堂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对美术课缺乏兴趣,不是因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也不是主动性不强,而是教师的讲授缺乏吸引力,如果课堂出现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就应该做深刻的反思。我们不妨从课堂的导入和情境的创设做起。
导入是教师开始授课之前的重要环节。成功的导入能为整节课做好铺垫,使课堂内容在一始就吸引学生,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以此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音乐、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料,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情绪,能够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
3结论
总之,创建美术高效课堂同时也是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学科教学目标的展开,使学生学有所得,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觉得美术课更加有意义;同时更大程度地节约教学资源以达到美术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一、合作学习模式对初中美术教学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指教师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差异,将其进行分组,形成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教师机械地教、学生被动地听的教学模式,能营造一种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下面笔者将从三方面具体阐述合作学习对初中美术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学习美术来说亦是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在面对枯燥的美术理论知识和技巧学习时,才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遇到学习困难时,才不会被困难吓倒。合作学习教学法运用到初中美术教学中,符合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自制力差等特点,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满足了他们好动、遇到疑问渴望交流的需求,增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下,教师通过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情感氛围,转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僵硬的关系,减少了学生面对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压力感和紧张感,使其在小组氛围中更乐于展现自我,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
(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初中美术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美术学习基础、美术学习能力、美术学习习惯等差异进行分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使得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都能观他人的长处,知自己的不足,从而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美术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下,教师在设计小组任务时,往往以所有组员全部达标作为任务完成与否的重要标准。正是源于这一点,才激发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通过“兵教兵、兵练兵”最终实现“兵强兵”的目标。
(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初中生虽然经历了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其思维方式、思维空间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但抽象思维、创新思维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尤其是在他们刚接触初中美术时,往往会产生诸多的不适。针对这一现状,美术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运用其中,通过合理分配合作任务、制定合作目标、分配合作人员,使不同美术基础、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学习中能了解自己的不足,学到他人的优点,为其恢复学习美术的信心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合作学习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如今,该教学方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得如火如荼。笔者通过对自己和其他一些美术教师合作学习课堂的调查研究,发现其表面风光的背后,潜藏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W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部分初中美术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时,对这个方法研究得并不透彻,在一知半解下就进行教学实践,导致合作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再加上有些教师基于种种原因不重视课前备课,对教学环节也缺乏科学的设计,导致他们在教学中未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的合作学习方案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也在情理之中了。
例如,我在教授苏教版八年级美术《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赏析》一课时,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学习。首先,我先在黑板上写下了“永生”二字,然后就此提出了两个问题。问题一:“永生”是什么意思?问题二:怎样在绘画中获得“永生”?这两个问题抛出后,我就让学生先快速阅读教材内容,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进行结果呈现。这样两个问题只要学生认真阅读、积极讨论,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找到答案,但这些都是我的美好设想,学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事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原来我的教学设计只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设计小组任务的,未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初中美术教师在运用合作教学法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如此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给学生预留的合作时间和空间不足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初中美术教师为了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在运用合作学习方法时,给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的时间一直被压缩,在这种情形下,想要取得良好的合作教学效果有些不太现实,这也是令众多美术教师头疼之处。教师的初衷本是好的,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也会让合作学习法沦为一种形式。
三、借合作学习之风,扬初中美术课堂之帆
初中美术教师想要借助合作学习之风,扬美术课堂之帆,需要对现存的美术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只有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才能切实提高合作学习教学效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熟悉教材,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初中美术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时,应讲求科学的方式方法。吃透教材、量体裁衣、积极备课是提升这一教学方法应用效果的重要途径,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如,在美术教材中,有的环节不适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此时,就应换一种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设计小组任务,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学到美术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例如,我在教授苏教版八年级美术《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赏析》一课时,并未按照教材中的顺序进行授课,而是就学生耳熟能详的达?芬奇的绘画作品《蒙娜丽莎》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起点。在组织学生欣赏完该绘画作品之后,我将他们分为了几个小组。为了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我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趣味情境:“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柯南美术侦探社。”学生听到“柯南”二字时,立刻来了精神。此时,我接着说道:“下面,请同学们跟随教师的步伐,看一看柯南美术侦探社究竟发生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吧。”话音刚落,学生一脸期待地望着我,此时,我就这幅作品提出了几个问题。问题一:画面中蒙娜丽莎是什么身份呢?她的“神秘微笑”是如何来的?问题二:有人说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自画像,关于这一点你们怎么看呢?这样的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他们在后面的合作环节中,讨论得异常激烈,并收获颇丰。
(二)情系后进,为学生预留合作时间和空间
每个班级都有几个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对于美术学科来说亦是如此。对于这些后进生,许多教师反映没有特别好的方法既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又能培养其责任心。教师在初期总是表现得信心满满,但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之后仍不见效,往往会失去帮助后进生进步的动力,可以说,后进生让许多教师颇感头疼。尽管如此,教师也不应放弃对后进生的改造,这也符合教育的本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后进生,积极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为其闪光点提供用武之地,以此来培养后进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大量的事实证明,后进生也许学习差、不守纪律,但他们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坏学生”,在他们身上也有不少优点,教师只是把目光更多地盯在了他们不好的一面。基于此,教师要转变观念,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爱,在此基础上巧妙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法,以切实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培养其学习自信心。如,我在美术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时,安排后进生小明担任小组长来进行小组分工。学生在听到这个组长任命后,都开始议论纷纷,小明也表现得一脸震惊。此时,我说:“我相信小明会履行好组长的职责,也请同学们相信他。”我的话音刚落,小明?重地点了点头。在后续的小组展示中,小明一组任务完成度和完成效率都是最高的。由此可见,没有教不好、学不好的学生,只要教师多给予他们关心、支持和信任,就会有奇迹的出现。
(三)相互评比,促进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