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5:55
导语:在规范化建设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规范经济秩序、服务社会发展是工商行政机关承担的重要职能。在工商管理活动中,如何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确保工商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的有效统一,保障依法行政目的的实现已成为工商行政管理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结合镇江市工商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践,对工商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工商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工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际情况,镇江市工商机关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主要选取了包括行政执法机构的规范化、执法办案行为的规范化、案件管理的规范化、执法制度的规范化、执法装备统一、执法标准统一、执法数据统一、行政执法社会效果、特色事项(加分事项)、一票否决事项等在内的十个方面,涉及了执法主体、执法行为、执法程序、执法效果考察等一系列执法环节。在执法规范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主要是以上述十个方面作为工商执法规范化达标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并根据每项一级指标的具体内涵,分别设计二级指标。其主要内容是:
行政执法机构的规范化。行政执法机构的规范化主要是从执法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考察其规范程度,主要涉及行政执法机构设置、机构名称统一、行政执法人员配备三个方面,其基本要求是要成立经检大队和中队;成立案件领导小组;成立案件内审组;有相应的职责和工作制度;名称、牌匾统一并挂牌;配备专职办案人员;办案人员具有案件主办人或相应的资格。
执法办案行为的规范化。执法办案行为的规范化主要从执法办案人员行为、执法办案权限、执法程序的规范化、执法文书规范等四个方面加以考察。其中对于执法人员的行为,主要评价其仪表举止、语言表达、执行纪律以及内外关系与礼节礼仪。执法办案权限则要求行政执法主体应具有法定权限,基层执法机构以及人员应具有符合规定的授权,应在法定管辖区域内进行执法活动,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证管理办法》,在权限范围内应积极执法,不得有行政不作为。对于执法程序,主要评价的内容包括线索管理、立案、告知、回避、核审、移送、调查取证、处罚、听证、送达、执行、回访等一系列程序步骤是否符合规范化的制度要求。执法文书的规范化主要要求执法人员应使用说理式执法文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做到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详略得当,叙事完整、说理充分,语句流畅、逻辑严密、用字准确的要求;使用统一规范的执法办案文书,推行制作执法办案文书格式化、办公自动化;执法办案文书的制作和填写应当符合相应的规范;各类执法办案文书的文号编写、签字盖章应统一规范。
案件管理的规范化。案件管理的规范化主要是从案件内部管理的角度提出的要求,其内容包括工商行政执法案件的档案管理、行政处罚案件备案、行政处罚案件质量评审与考核激励,工商行政执法中对于暂扣、扣留、罚没物资管理等方面。如要求建立健全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制度,建立暂扣、扣留、罚没物资管理、交接台帐,以实现案件内部管理的规范化。
执法制度的规范化。执法制度的规范化主要包括执法公示制度、违法案件督办制度、行政复议工作制度、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要求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首先要健全这些制度,其次要严格按照这些制度的规范内容来加以操作。
执法办案装备统一。执法办案装备统一考察执法办案的办公场所、车辆配置、物资装备三个方面,主要要求是要设置专门的办公室、接待室、扣押(罚没)物资专用保管室;经检大队应当配备两台以上的专用执法车辆,经检中队必须保证一台专用执法车辆配备到位;经检大队、中队人员应当做到每人配备一台计算机;经检大队和中队应当配备一部手提电脑、一台摄像机(或数码相机)、一台录音设备。
执法标准统一。执法标准统一要求严格执行江苏省工商局制定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使用规则》;依据《行政处罚法》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参照省局下发的《关于当前公平交易执法办案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努力实现执法办案中同一违法行为的管辖、定性、处罚、执行等各个环节的相对统一,逐步提高行政处罚行为的统一性。
执法数据统一。执法数据统一是对各种执法情况统计报表的要求。主要内容是要求统计报表填报及时、准确、全面;按规定及时、完整录入数据,案件录入应达到百分之百;准确及时客观全面进行数据综合分析;分析材料定期上报;登记台帐专人负责,及时登记;数据对接应达到百分之百。
行政执法社会效果。行政执法社会效果主要考察工商执法目的的实现情况,即执法工作是否达到该领域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秩序和状态以及管理和服务对象对执法状况的评价。其主要指标包括被复议机关复议后撤销的执法案件情况、行政执法案件败诉情况以及执法情况社会满意度测评等三项内容。
特色事项。特色事项,是指工商机关在执法方面的特色和亮点,评价这一内容的目的是衡量工商执法在哪些方面比较突出。主要指标包括媒 体正面宣传和获得表彰情况两个方面。
否决事项。否决事项,是指在特定情形下,视工商执法规范化建设为不合格。评价这一内容是看工商执法工作是否有一票否决的情形,主要包括行政执法中发生重大腐败案件;行政执法领域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执法过程中发生其他违法乱纪行为,被市级以上媒体曝光,情况属实的。
二、工商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评价指标构建的经验与启示
建立工商行政执法规范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全面推进法治工商建设的重要举措。镇江市工商局结合本地实际所进行的工商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评价指标的构建,在实践中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但其中仍旧有如下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予以充分注意:
第一,工商执法规范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侧重点。
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点在于执法行为,其中既应包括外部执法行为,也应注意内部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因此在工商执法行为的评价指标体系中,针对执法行为的规范应作为体系构建中的重点。镇江市工商执法规范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即遵循了这一思路,对于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建设设计了较大的权重。在前述评价指标体系的第一到第八项一级指标中,各指标所在权重分别是:行政执法机构的规范化6%,执法办案行为的规范化42%,案件管理的规范化12%,执法制度的规范化15%,执法办案装备统一6%,执法标准统一6%,执法数据统一6%,行政执法社会效果7%,其中工商执法内外行为的规范化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第二,工商执法规范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的地方特色体现。
工商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我国工商机关面临的一项长期的任务。在进行工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各地都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相应实践,做法虽不尽相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方特色。如镇江市工商局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非常强调执法文书的规范性和说理性,通过执法文书的完善有力地促进了执法行为的规范化。
关键词: 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关系
“上了几十年的学,到了大学却又要重新接受幼儿教育。”这样的说法尽管有些夸张,但反映了现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诸多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体。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行为规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其进行教育的难度随之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日趋增强。
一、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一)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内涵
大学生行为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一种,是用来指导和约束大学生个人和组织的社会行为,用来调节大学生之间,大学生团体之间或个人与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管理规定,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当前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着各种行为失范现象,应给予充分关注。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行为规范现状
1.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但自律性低。当代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自主意识较强。这种自主性使他们在行为价值观方面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但他们又往往显得有些自以为是,不愿意听从报告,自主性方面存在消极盲目倾向,对社会化集体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不适应,自律性较低。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多表现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个别学生甚至放弃自律。
2.守法意识不强。大学生主动了解法律规范的意识不强。据调查只有10%的学生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法规进行了解[1]。学生维权意识强烈,但对自己发生的违法行为却不愿承担违法后果。
3.道德修养不够。传统的道德规范观念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大多数学生对自身周围的道德现状评价低[2],只关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对公共道德却往往视而不见。
4.网络行为不当。许多大学生不能正确使用电脑,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个别学生更是沉迷于网络游戏,深陷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甚至引发网络犯罪行为,如网络诈骗、偷窃行为、破坏活动等。
总体上,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层次和较为明确的行为目标,但存在许多不正常、不负责的表现,如迟到、旷课、酗酒、吸烟、网恋,等等。
(三)根源分析
上述大学生行为表现,有其特定原因。
1.生理和心理不协调因素。大学生在校年龄多是18―22岁,正处于青春中期。他们生理发育虽然已完全成熟,但心理上并没有完全成熟,结果往往使自己处于一种压抑状态,这必然会引起大学生某些不良行为的产生。尤其是新生,与以往处于被管束状态的学习和生活相比,无拘无束的大学生活使他们迷茫,甚至焦虑、浮躁,从而养成了一些不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而老生多产生消极心理行为,如逃课、厌学、上网,等等,最终产生“无所谓”的心态。一些学生急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却缺乏对事情的综合分析能力,不能处理好学习和工作之间关系,而产生一种危机心理。
2.社会因素。城市化可以说是大学生的遭遇,也是规范大学生行为教育的遭遇[3]。在城市主导大学生生活的时代,为适应城市生活,超越伦理纲常的消极行为,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尤其是网络时代,大学生的身份更是处于隐藏状态,虚拟世界中的伦常松懈和言行粗鲁,电子媒介下的“旁观”时代,人与人之间“近中远”,造成众人的责任分散,这些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的后果是其无法承重的。
3.高等教育问题。目前高校更多重视大学生才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如对学生的德育重视不够,对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为核心的思想素质塑造重视不够,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感,学生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影响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又有外部的成长环境因素,各因素相互作用,综合影响。
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套指导师生行为的文化“指令”,是高校领导和管理者的无形的助手[4]。它由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精神文化层构成,对校园人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内驱力。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十六大精神,实现精神文明的保证;其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特色的核心,体现着高校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更体现了国家的教育方针;最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规范大学生行为的重要保障、优化育人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硬件建设,花大力气整治校园,为大家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2.校园文化生活建设。通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交往活动、寝室活动、文娱活动,等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丰富大学生生活,并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加强消费文化建设,使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
3.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在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成文的约定及不成文的校纪校规,促进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使大学生行为有节、按章办事。
4.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加强在校学生的德育和法制精神教育,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观念和意识。
三、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两大内容,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校园文化系统中的约定俗成影响大学生行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知道在这儿什么是应该的,以及在校园做事的行为规范。而大学生的行为又都具有各自学校的烙印,从而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使高校具有自身特色。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会推动高校建设的发展。
(一)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制度、行为、精神四个文化层次。制度属于校园文化的中层面,是学校师生的各种行为规范及规章制度等体现的文化。大学生行为规范作为学校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有利于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二)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制度保障
由于校园文化自身的局限性,规范的秩序必不可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使校园生活井井有条、管理规范,这是高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三)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是建立在高校特色指导下形成的学校独特的制度文化基础上[5]。在独特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成文的条例及不成文的校纪校规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具有极大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促进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这独特的文化系统,为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大学生形成与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相一致的行为方式。
(四)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具有调节、引导和激励功能
引起大学生行为失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行为具有调节、引导和激励功能。大学生的心理需要调适,校园文化活动展现了这一片天地;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势必会碰到诸如价值观、道德观、各种行为等问题,校园文化通过其渗透功能引导广大学生的行为;针对大学生的求异性、竞争性等,校园文化会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不断上进。总之,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是建设文明和谐校园的一项庞大系统工程,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而这项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探索。二者要通力合作,通过互动,切实建设好具有时代性的大学校园,从而推动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继军,王征.大学生行为规范意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探索,2007,(12).
[2][5]周娜.当代大学生行为规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 基于水晶报表的查收查引报告自动生成的设计与实现 浅谈如何以施工现场的规范化管理保证质量控制 探讨规范化护理在冠脉CTA检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规范化筛查与随访 医院挂号收费管理与服务质量规范化相关问题分析 规范化管理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 规范化管理对新生儿红臀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 浅析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全程规范化管理与控制 以服务的专业化与规范化促进中国留学事业发展 浅析内部控制规范化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浅谈电力营销规范化管理与服务 橡皮布质量与规范化操作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工商所规范化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酒店服务灵活性与规范化的统一 对河南地税开展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供血库规范化管理与延伸供血服务的体会 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管理与体会 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 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物流服务合同规范化发展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王晓丽,蔡恒,季淑娟.运用服务质量差距分析模型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29 -31.
[4] 王晓丽,董月玲,季淑娟.论科技查新的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0):243-246.
[5] 宋成方.查收查引服务质量提高路径及其延伸服务探析[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5(3):47-50.
[6] 汪媛,马瑞敏,肖毅,等.科技查新服务调查与分析研究:基于教育部查新站收费标准的数据[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4(4):61-68.
[7]袁俊华.关于图书馆有偿服务项目的调研与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6(3):37-40.
(一)在课程体系本身设置存在问题
1. 内容设置上职业性、实践性不够
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难以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没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改革与创新,缺乏科学的课程精选。是模仿普通专科甚至本科的分科做法,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不能体现“用什么,学什么”的职业教育特点。
2.课程体系内容交叉重复严重
体现为:过去的学科体系和教学内容充分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特别强调每一门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各学校内部的课程由多个系部共同担任,各系部教师关于教学内容的沟通较少,造成有些内容多门课程都讲,严重重复;教研室内部沟通深度不够,不同课程间存在内容的重复现象;重复的内容还可能存在各门课程中说法不一的情况,造成学生学习知识的困难和对某些知识理解的混乱。
3.课程体系缺乏先进性和前瞻性
新知识、新观点没有得到及时补充,造成学与用的脱节。
(二)授课老师上课随意性大,课程内容、教学进度严重不一致
很多课程的基本形式要件不齐备,无大纲、无教材、无教案的“三无”课程普遍存在,这给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很多问题。不按照教学标准来实际执行,随意更换教材。另外,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上出现了大量“因人设课”的现象,不是从人的发展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角度科学设置课程。这种“因人设课”带来的风险也是巨大的,一旦承担课程教师由于主客观原因流失,就导致了课程的消失,课程教学便无法保证。
(三)实践教学环节执行存在混乱状态
1.实验、实训、实习计划安排不能有效落实
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存在培养计划中列出的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得到落实和实施,原因是多方面的:
(1)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投入不足,设备完好率低,不具备完成条件;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不到位,校企联合虚多实少;
(3)实习过程管理不到位,学生半途终止;
(4)双师素质教师缺乏或质量低,达不到实验、实训、实习的实际要求水平。
2.很多实验、实训、实习没有大纲(指导书)或大纲粗糙
一些新建高职院校缺乏完备的实验、实训、实纲(指导书),甚至没有制定大纲,还有一些院校虽然有文字大纲,但内容不具体,缺乏必要的内容,或有内容但操作时却难以实施。老师上课不能做到统一性,延续性,随意性较强。
3.顶岗实习管理较为松散混乱
大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顶岗实习制度的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地方和学校的学生实习管理问题突出,或实习制度、实习训练标准缺失,专业教学与实习训练标准脱节;或实习管理责任主体缺位,学生权益得不到保障,在一些用工紧张的内地和沿海城市,有些学生甚至被沦为廉价劳动力。
二、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课程规范化,也可称作课程标准化,是在一定范围内对课程活动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以获得课程活动的最佳秩序和效益,包括制定、与实施标准的过程。课程规范化化是为课程管理“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课程规范化的实施就是使学校课程活动获得最佳秩序,促进课程的优化和资源的整合,发挥课程教学的最佳质量的过程。笔者认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规范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授课过程统一
1.教材、讲义、课程内容的统一
建立课程团队。由课程小组统一选定教材,制作PPT,编写讲义。PPT与讲义内容可以教材为依托,适量添加补充内容。讲义的设计尤其重要,要力求内容充实,多参考国内外水平较高的书籍、学术论文。课程内容在不脱离教材的基础上尽量丰富内容,课程中涉及的案例由课程组统一选取并设定案例问题。同时,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参与制定相关教学材料,保证其实用性。一经批准使用教师不再擅自做大幅度改动。
2.讲授方式的统一
课程小组通常经常性的研讨,探索最有效的授课方式,在课标、教案中明确标注,若有问题,统一调整修改。
3.考核方式的统一
课程小组通常经常性的研讨,探索最有效的考核方式,在课标、教案中明确标注,若有问题,统一调整修改。
(二)规范实践教学环节操作
编写规范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计划、教学大纲、操作手册或指导书、质量评价手册等一系列教学文件,使用实践教学专用教材,培养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变学生被动参与为主动参加,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改善办学条件是加强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的前提,建立开放的实验室并制定与之配套的开放的运行机制,建设合格的真实(仿真)实训基地,建立工学结合的稳定可用的实习基地。
(四)加强顶岗实习管理
借鉴有益模式,探索规范化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梁洁.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科技创新导报,2010(1).
论文关键词:加强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中学实验室工作还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有不少领导仍然没有长远的观点,只有短期行为,他们舍不得在实验室建设投资,有些学校虽然实验室楼房建起来,但建得不符国家规范,且里面设施配备不足,实验材料长期短缺,实验教学工作开展照样困难。领导层忽视实验室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存在“实验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思想;二是平时老师的教学出现一些误区,例如:重理论,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等现象。其实,实验室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科学实验的启蒙园地。本文拟围绕中学实验室工作这个话题,谈谈如何加强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一、提高认识,明确作用
有一些领导同志对实验室建设说起来重要,但实际做起来并不真正重视,在实验室建设上总强调资金紧张,而不舍投资素质教育论文,忽视内部建设与管理。一件事做得好,群众有句话“关键在领导,领导在认识”。因此,解决实验室建设问题,关键是领导认识问题,而提高认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加强实验室建设是学校内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问题,因此对实验室的投资是深层次的投入,是战略性的投入。
2.加强实验室建设是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实验能力的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它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3.明确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除看师资水平、管理水平外,其实实验室建设和教学装备如何也是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反映校长素质高低的镜子。
4.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各校领导外出参观学习,请先进单位的同志作报告,使参观者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二、纳入计划,保证经费
认识提高了,要抓落实,把实验室建设摆上议事日程。①学校要把实验室工作纳入校学年工作计划,且必须有一位校长主管实验室工作。要把实验室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有意识有重点地搞好实验室建设和设备工作。②在经费使用上,保证实验室重点使用。经费,一方面要在依靠政府的基础上,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另一方面要依靠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创造条件,用于改造或新建实验楼,添置教学设备,创建标准的实验室。
三、做好规划,坚持标准
首先,做好规划。实验室建设要纳入学校建设的规划中,要在规范化、标准化的规划中发展。要按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实验室建设的文件要求,使实验室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上新台阶,无论改建或新建都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向高标准迈进,加速现代化实验手段的建设。
其次,学习国家标准,明确要求。①明确初中、高中和完中实验室的仪器室、准备室、办公室和实验教室间数的设置、面积的规定,水电安装的要求,排气扇的功率等实验室设施的详细说明。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改造一个合格一个,新建一个达标一个。坚持标准,反对只图省钱,而不讲标准。②明确国家规定的中学各类学校的仪器设备配备标准素质教育论文,从而配足仪器设备。
第三,抓典型,促建设。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在推动基层学校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抓典型,以典型引路,促进其它学校实验室建设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四、加强实验管理,推进素质教育
硬件设备上去了,管理和使用是关键,只有管理跟上,使用才能出效益,才能推进素质教育。作为领导,要切实加强实验管理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狠抓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是加强实验室建设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制度对设备的使用、管理及实验员的职责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制度要装框上墙。作为学校领导,要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并把执行情况列为对实验人员的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
2.抓实验开出率。实验不能仅限于满足教材规定的项目,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投资效益,就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精神,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要鼓励教师多做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自选实验课题进行实验。具体要求与做法有:①把部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②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③开放实验室;④开展课外科技活动;⑤加强实验会考等。此外,要求实验人员在学期末,要根据实验教学记录单,对照本学科教材要求的实验,统计各年级各位老师实验完成数量。统计表要能反映各位老师是否100%完成教材要求的实验,以及超额完成教材规定的实验数量。实验统计表要送交学校教务处存档,以备查阅。
3.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这是加强实验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队伍建设重点是稳定、提高素质和调动其积极性这几方面工作。具体方法:①稳定实验教师队伍 ,严把人员进入关。怎样管好、用好仪器,使仪器在实验教学中发挥的效益,实验教师的素质起一定作用。因此,作为领导要有长远眼光,严把人员进出关,不要让老弱病残的人充数,更不要让没有责任心的人充当。要注意培养新生力量,充实实验队伍。②解决实验教师业务进修问题,例如:组织参加省、市专业培训,鼓励进修等。③切实加强实验队伍的思想工作,严格管理,从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调动其积极性。例如:解决评职称、工资福利和劳保待遇等方面问题,以稳定队伍,鼓励进取素质教育论文,调动积极性。④明确实验教师业务工作的标准要求:a.懂得实验室财产帐的做法;b.掌握仪器、药品性能特点,以及保管储存和维修保养;c.熟悉教材与课程标准,明确实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d.明确各年级的实验教学进度;e.熟悉实验步骤、过程和结果等。
4.检查评估,总结交流。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要抓好各校实验室的检查评估。这是触动各校校长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通过检查评估,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总结交流,促进进步,以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检查评估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检查评估的内容:①学校领导是否重视。通过听汇报,和检查学校学年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是否有实验室工作内容,检查召开实验工作会议记录和领导听实验课记录。②实验设施是否配备齐全。③规章制度是否落实。④帐务是否健全,帐物是否相符,存放是否科学、美观。⑤实验通知及实验教学记录单的记录情况。⑥抽查学生做实验等。总之,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检查评估,触动各校校长,从而引起其重视并付出行动。
实验室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只要教育主管部门、校长和我们基层的老师齐心协力,把它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且抓好抓落实,那么,“加强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这一工作,不仅能受益于当前,而且将在未来的教育与经济建设中显示出很大的效益和作用。
论文关键词 执法公信力 公开 公正 科学评价机制
面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国际经济形势连续动荡、国内社会经济改革日趋复杂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公安工作带来的诸多挑战,笔者拟根据社会经济形势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某地公安局工作实践,从加强执法公信力建设入手,对新形势下公安发展的新路径谈几点粗浅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现实意义
公信力既是一种社会体系的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现代汉语词典》对此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将此解释运用到公安工作,可以理解为警察执法的社会作用、影响和效果。正是基于此,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公安队伍的执法形象和执法权威。
1.加强执法公信力建设是顺应时展,回应人民群众殷切期盼的现实需要。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快速发展,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整个社会对公权力的制约明显加大,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执法监督机制日趋完善,公安机关的执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上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难以预料的挑战和风险明显增多,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矛盾相互碰撞明显增多,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公安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观公安队伍自身,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活动不透明、制度执行不到位、工作作风冷硬横推等问题还是不同程度存在,与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期盼存在一定差距,迫切需要通过全面加强执法公信力建设,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要求,将“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执法思想贯穿公安执法活动的始终,让民警牢固树立“严格公正规范,理性平和文明”的执法理念。
2.加强执法公信力建设是公安机关自我加压,促进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执法公信力,从根本上讲,是靠人民的信任,靠严格公正执法,靠提供热情服务赢得的。近年来,公安机关通过大力推行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执法形象进一步改观,群众满意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基于公安机关担负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安全、化解矛盾纠纷、打击预防犯罪、维护公平正义、服务改革发展的重要职责,基于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基于人民群众对警察职业的特殊关注度,要求我们始终将改善和促进自身发展,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要通过加强执法公信力建设,对执法规范化建设实现五个方面的支撑:(1)更新民警的执法理念;(2)提高执法活动的规范化程度;(3)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与水平;(4)提高执法活动与行政管理的透明度;(5)保证执法行为的公平公正。以此推动公安机关在执法行为上实现“三大提升”:即执法人性化程度、执法公开程度、执法公正程度大幅提升;在执法成效上实现“三大飞跃”:即执法主体能力、执法办案质量、执法公信力实现大幅飞跃。
3.加强执法公信力建设是贯彻上级公安机关工作部署,实现“赶超发展”的迫切需要。在2011年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阶段总结推进会上,公安部党委提出了“全面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公安机关战斗力和执法公信力”的号召。在今年全省公安工作会议上,浙江省公安厅党委明确提出了“坚持规范执法、不断提升公安队伍公信力”的专门工作要求。我市各级公安机关围绕“阳光执法”,在执法公信力建设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地探索,出台了《加强执法公信力建设的十条意见》,全面系统谋划执法规范化建设。但要想实行赶超发展,弯道超车,在全省范围内做大做强执法品牌,理应在工作力度更大上、推广进度更快上、工作成效更好上下功夫,用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用敢想敢干、善作善成的超常气魄,把决策部署转化为行动,把宏伟蓝图转化为现实。
二、全面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主要途径
信息社会背景下,提升执法公信力,既需要公安机关内部的不懈努力,也需要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既要有科学完善的体制与工作机制,也要有良好的执法理念与执法习惯,尤其要在建设过程中,突出“为民”、“公开”、“公正”、“科学”四个关键词,全面提升社会公众对公安工作的信任和认可。
1.为民——创新服务机制,让百姓在优质服务中感受。始终把提高群众满意度作为执法工作的最高标准和终极目标,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方式。推行民意主导的警务模式。要从接处警、治安管理、交通管理、消防管理、互联网管理、出入境管理、日常执法办案等渠道入手,广泛发动民警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面对面了解群众对公安执法工作的诉求与企盼,用民意、民愿来指导和改进民警的日常执法语言、行为及习惯。全面推行说理执法工作。应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环节为切入点,将说法晰理工作融入日常执法工作中,积极引导民警说清事理、说透法理、说通情理,努力做到“案结事了,案结人和”。整合人民调解员、驻所调解室等社会资源,创新公开调解、查处模式,将执法办案、行政管理的过程全面展示给相关当事人,主动听取当事人意见建议,推行面对面沟通,提高执法办案与行业管理的效能。拓展一站式执法服务。坚持“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依托互联网构建“行政审批系统”,实现“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一站式”服务。坚持“应进尽进”的原则,在健全完善“网上身份证办理、出入境证件预受理和进度查询、车牌号自选、视频会见、交通违法网上自助处罚”等创新项目的同时,把更多的服务项目纳入网上服务范围,完成从“信息上网”到“服务上网”的真正转变。开展亲民化执法服务。在窗口单位全面推行“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把座椅、一颗诚心”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服务方式,打造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作风优秀的“四优”窗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加强和创新户籍、出入境、交通、消防等管理服务,积极推行直通车服务和预约服务、登门服务,方便群众办事。借助移动、联通、电信等第三方力量,随机对执法相对人、普通群众进行执法满意度测评,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公开——创新查询机制,让百姓在阳光警务中感受。在完善警务公开栏、警务通报会、电视报纸等传统公开方式的基础上,依托公安服务在线、电子信息屏(触摸屏)、手机短信等新型媒介,着力实现执法依据、执法过程、执法结果“三公开”。在执法依据公开上求突破。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特例”,按照行政处罚、行政管理、行政许可、刑事执法及其他执法依据五大类别,除涉密及敏感信息外,将所有执法依据面向全社会公开。二是在同行业管理公开上求突破。以行业管理系统为依托,将行业管理的各类规定,行政许可的受理、审核审批流程、工作进度及许可结果,行政处罚适用的法律依据、裁量基准及处罚结果等内容在行业内部实现全公开,借助行业监督,转变原公安一家独揽模式,发挥监督合力。三是在执法信息公开上求突破。以电子政务的互联网站为依托,从群众普遍关心、重点关注、认为存在“猫腻”或“暗箱操作”的执法环节入手,逐步将执法办案中的受(立)案、调查取证、强制措施采取等执法过程与行政处罚、人员处理、追赃返赃、移送起诉等执法结果,面向案件当事人公开。并将群众评议穿查询系统的数个阶段,实现执法信息公开与接受群众监督同步推进,打造“百姓家中的公安局”。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xx年这上半年以来,本人爱岗敬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虽然取得了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表现在:第一,银行按揭贷款这方面有些不协调,也许是刚刚接触这方面的业务;第二,加强自身的学习,拓展知识面,努力学习工程机械专业知识,对于同行业的发展以及统筹规划做到心中有数;第三,要做到实事求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做好领导的好助手!
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会扬长避短,做一名称职的销售内勤,与企业共成长。
范文二
在xx上半年工作中:
1、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定期向会计核对现金与帐目,发现现金金额不符,做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2、及时收回公司各项收入,开出收据,及时收回现金存入银行,从无坐支现金。
3、根据会计提供的依据,及时发放教工工资和其它应发放的经费。
4、坚持财务手续,严格审核算(发票上必须有经手人、验收人、审批人签字方可报帐),对不符手续的发票不付款。
xxxxx
范文三
以上我主要谈了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总之,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学到了许多,能力也得到了加强。但是我也清醒地知道,自己做得还很不够,由于本人经验不足,身体不好,心有余而力不足,离那些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还很远,有些工作还没有做到位,还做得很不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但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教训,做好个人工作计划,尽快提高自己。希望有了这宝贵的几个月的经验,在下一学年我会获得更大的进步。我的本职是一名中学校长,有人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所以我牢记自己的使命,我是学校的领头雁,我有责任带领学校展翅高飞;也有教育家说过,一个校长也应该是一位学者,所以我与时俱进,力争成为一个有学养的文化人;还有人说过,一个中学校长也应该是一位理财专家,所以我精打细算、开源节流,盘活学校经济……
xx年秋,我被教育局任命为黄沙中学校长。一年来,在教育局、中心学校的领导下,我根据黄沙中学实际,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教学氛围,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现将我任职以来的工作情况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一、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先导,推动规范化建设。
师是国之宝,德是师之魂。要想有一支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首先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因此,上任伊始,我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安排,结合学校实际,制订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宣传好、开展好、落实好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学查、促等活动,一个“铸师魂、树师德、修师身”的氛围逐步形成。过去,学校里有一种不良的舆论氛围与思想动态,有些老师因为工作出色得到领导的表扬,其他部分老师要讥讽或者挖苦他,被表扬的老师对我直言“以后不要在大会上表扬我”,似乎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趋势。我看到这个症结,马上敏感的意识到这是最不利于老师成长的环境,有些老师不思进取,他还不愿意别人进取,甚至是别有用心,我就从引导正确的舆论氛围入手,批评这种错误倾向,煞住这种不正之风。与一些老师交流谈心,反复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渐渐地,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重新在老师队伍中树立起来。几个过去思想落后的老师通过学习,如今一改过去那种散漫作风,工作认真扎实;中青年教师更是一头扑在教学上,勤勉务实。学校多次开展师德师风活动,如演讲、出墙报、写论文等。不久前,我校以中心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竞争“教坛新星”演讲比赛为切入点,让老师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主张与贯彻情况,老师们言辞恳切、一吐心声。有的当场作出宣誓;有的与学生以心坦诚相换;有的慷慨陈词……程光焰老师说左肩挑着爱他的学生,右肩挑着他爱的课堂,张开双臂,往蓝天进发;周文芳老师从不让每一个有潜力的学生在几年以后成为农村妇女和“妇男”;阮文学要放飞学生的鹰之梦……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问题;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大众旅游对湿地生态带来威胁
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本地区重要的旅游风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景区等都是以湿地景观为主体。
2.森林老化生态功能下降
一方面多年来卓有成效的防火工作使大量成、过熟林保持完好并进一步增多,另一方面过度放牧使林内幼苗难以生长,导致森林天然更新受阻的生态危机,加速了森林的老化。根据森林调查资料来看,本区森林资源表现出明显的衰退迹象。森林资源龄组结构比例严重失调,森林的生态功能下降。
3.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由于不当的开发利用,水体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湿地植被遭到破坏。使多种水禽和依赖湿地生活的河狸、水獭等珍惜动物和鲟鳇鱼、细鳞鱼、哲罗鲑、北极茴等珍惜鱼类失去栖息地,河水泥沙含量大增,湿地物种繁殖受到严重影响。动物数量大幅度减少。严重影响着湿地的生态平衡。威胁着生物物种的安全。
4.法制体系不完善,没有湿地保护资金来源
在我国三大生态系统中,森林和海洋均已通过立法得到保护,唯独湿地无法可依。这是导致湿地问题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制约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造成了湿地保护与管理在具体操作中的困难。
二、规范化管理措施
1.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措施
逐步建立适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的管理机构、人力资源、内部管理、规划编制、区界勘定、资源管护、建设项目及资源开发、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社区共管等规范化管理体系。
(1)管理机构建设
保护区管理机构建设是保护区的首要任务,只有建设好保护区管理机构,才能有效的管理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规定。自然保护区应设置独立的管理机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尽可能由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直接管理。
(2)合理配置人员,强化专业培训
通过优化内部职能科室设置,细化职能和责任。主要强化对保护站、科研监测、宣教培训及社区共管专业人员的配置。每个保护站配备专门人员,长期驻守;设置科研监测小组,专门从事科研监测工作,对保护区自然地理、地质环境、生物多样性和人文资源等背景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强化宣教培训及社区共管工作,设置职能科室,工作日常化、规范化。
(3)强化内部规章制度,做好档案管理
进一步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强化落实措施。主要包括岗位责任、人事聘用、财务、宣教、培训、巡护、监察执法、社区共管、信息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4)进一步做好保护区规划和边界划定
按照国家环保部核定的范围进一步做好边界勘定和功能区划工作。准确掌握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和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界限范围。绘制具有准确经纬度坐标网格的功能区划图、水域使用现状图等图件,进一步明确保护区水域使用权。
(5)强化资源管护
保护区要继续完善资源管护网络体系建设。优化管理方案,实施举报奖励制度,增强激励机制。建立一支以保护区辐射辖区乡镇、保护站、林场、村组和协管员齐抓共管的网络体系,强化管护队伍。
(6)科研监测
目前,保护区的科研监测十分脆弱,要制定科研监测发展计划,加强与相关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积极参与和支持有关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工作,积极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科学研究论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
(7)宣传教育
制定宣传教育计划,推动宣传教育工作日常化、规范化。
(8)社区共管
自然保护区与保护区所在乡村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社区共管活动。积极争取资金,用于生态补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规范化设施体系建设措施
建立适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的管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办公及后勤保障规范化设施体系。
(1)管护设施建设
保护站建设。在现有基础上。规划建设保护管理站,配备办公、消防、野外调查、日常巡护、执法、通讯、交通及必要的生活设施设备和动物救护、病虫害检疫防治等设备。巡护和执法设备应能够满足巡护、执法和应急反应的需要。
(2)科研监测设施建设
科研中心建设。与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合作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中心,包括实验室、科技资料室,并配备各种调查、试验、科研辅助设备,配备相应的野外调查设备及动物监控设备,满足保护区常规监测的需要。定位监测站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定位监测站,以监测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种群、生态环境及自然遗迹的动态变化。
(3)宣传教育设施建设
宣教中心建设。设置宣教场馆,宣教场馆可设置陈列展览室、多媒体放映室、图书资料室等,并配备宣教、通风、除湿、防火防盗等设施设备。网站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网站,使其成为保护区对外宣传交流的窗口。
[论文关键词]内部审计 规范化 计算机
从全球看,激烈的市场竞争,多变的金融形势使企业经营风险日益加剧;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国家监管力度加大,社会问责加强,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强化内部控制机制,防范经营风险。因此,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强内部审计规范化建设。
一、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
1.传统审计方式,很难实施大面积大范围的详细检查,更难以保证审计手段的科学性和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监督,能够发挥快速处理数据的优势,拓宽审计检查的覆盖面,把审计范围由原来对被审单位的部分检查扩大到全部数据并行检测,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避免了原有的局限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2.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监督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高质、快速、大量的处理,并将处理过的信息数据直接生成审计工作底稿,既简化了审计取证和资料汇总的过程,也增强审计工作的准确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使审计工作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
3.建议将计算机业务理论技能培训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的必修内容。应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专业知识培训,开展梯形教育,尽快使内部审计部门具有一批掌握审计和计算机双重技能的人员,保证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二、规范内审行为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条例》及《中国内部审计条例》,结合本行业、本单位的特点和需要制定、完善各项具体的内部审计制度。我国2003年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一条指出,“为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第三条指出,“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建全内部审计制度。法律、行政法规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法律、行政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规定》明确了内部审计机构设立的原则,即法律法规规定设立和单位内部需要设立,明确了内部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即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国家审计法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审计法为核心,与国家其他有关的法律相配套的较为完善的审计法规体系。与国家审计相比,我国内部审计虽然近年在审计理论和审计规范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尚未形成系统的内部审计制度法规体系,内部审计制度规范仍不健全,操作性有待加强。建议根据所在单位、行业的性质、内部管理部门的具体管理制度,按内部审计职责依法制定和完善内部审计各项制度。
三、全面推动内部审计工作转型
在审计理论上,从注重检查、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注重控制、注重过程、重在治本转变:在审计职能上,从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在审计目标上,从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转变;在审计内容上,从单一财务合规审计向财务审计与管理并重转变;在审计方法上,从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集团公司内部有一大型新建项目,完工后一年财务交接不上。新财务人员称在筹建期间老财务人员账目不清,财务管理混乱无法交接。而老财务人员称新财务人员居高临下,不好好配合不愿弄清。双方争得面红而赤把问题交到集团公司,集团公司财务部门多次协调未果,领导派遣我们内部审计部门进驻。同志们加班加点、不分昼夜,把筹建期间的原始凭证、账簿、报表逐一查看、分析,发现有单条腿作账、有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不符、有账账不符、账表不符等混乱情况。我们从凭证做起,把错的逐一理顺,解开了纠缠不清的麻团,使财务得以顺利交接。而后我们帮助财务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梳理,查找风险点和薄弱环节,提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四、加强审计质量治理,防范审计风险
审计质量治理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职员为使审计过程、审计行为、审计结果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计划、制约、检查、分析和反馈等措施。不论是全面质量治理,还是项目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考核、检查的都是审计准则和规范的落实。审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审计风险的大小,审计质量高,审计风险就小,否则,审计风险就大。审计职员不按照规范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实施审计、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就有可能引起诉讼,尤其是在人们法制观念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审计职员加强审计质量治理、防范审计风险的意识也要时刻牢记。
五、加强流程管理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通用审计程序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在通用审计程序的基础上,内部审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内部审计作业程序,规范各个环节的作业标准和方法,加强流程管理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首先,加强审计项目的前期管理,重点是审前调查方案,同时审计人员按分工定期进行信息采集。信息采集的内容可以包括被审计单位各项经营指标完成情况、重要经营信息、内外审计发现的情况、案件和重大违规事项发生情况等。
其次,抓好项目审计实施中的几个关键。第一个关键是要注意合理进行资源配置,确保审计重点。
“审计重点”是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对审计重点方面、重点环节和重点问题查证,以确保既能按项目要求顺利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又能对重点问题查深查透,突出审计成果,提升审计质量。第二个关键是要注意审计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各有分工,一般是按照不同的专业或不同的审计事项进行分工,如果机械地按照业务环节“一事一稿”完成作业,就可能对事物的整体面貌进行了割裂,导致审计测试结果可能有所遗漏或存在偏差。第三个关键是要注意审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小结。每日审计完毕,要给审计人员留出撰写审计日志、理清思路的时间,做到审计工作日清日结。